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教案之一第27课 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教案之一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牛顿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立;居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人运动掀起新高潮 教案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人运动掀起新高潮 教案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教学难点: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课堂演示型课件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习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习题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的政策是( )A.提倡民主 B.改革创新 C.尊孔复古 D.提倡科学2.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9年3.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一、基础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二、思想教育目标: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 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辛亥革命至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北洋军阀分裂的原因和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及其危害。张勋为什么能拥宣统复辟,又为什么迅速失败。段祺瑞为什么讨伐张勋。沙俄策动外蒙“独立”分裂中国的罪行。英国胁
第22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之一第22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比较频繁,各朝疆土范围也多有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中的相关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通过对东晋
第22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之二第22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之二教学目标 掌握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人运动掀起新高潮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人运动掀起新高潮苏州一中 薛振军课时: 1.5课时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伟大意义;中共“二大”的召开及其制定的革命纲领;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
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的爆发苏州一中 薛振军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抗战胜利后,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一二·一”血案;政治协商会议;“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全面内战的爆发。2.思想教育:①通过对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有关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美帝国主义
第29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之一第29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之一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欧洲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欧洲日常生活的变化,亚非拉美地区的社会的社会生活。 通过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各大洲社会生活的比较培养学生阅读、比较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 通过近代社会
第29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之二第29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之二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欧洲城市建设的开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改变;欧洲日常生活的变化;近代亚非拉美地区的社会生活的缓慢变化。 二、要求学生认识 1.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是推动近代社会进步的重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战况和胜利,;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教学难点:对北伐战争概况的整体性把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
第28 课 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二) 教案之一第28 课 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二) 教案之一——文学艺术的发展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17、18世纪文学家及代表作;近代绘画;近代音乐家及作品;近代建筑。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外国建筑艺术、绘画和音乐作品的理解
第28课 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二) 教案之二第28课 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二) 教案之二——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7世纪法国文学,18世纪英国文学、德意志文学,19世纪法国文学、英国文学、俄国文学、印度文学、美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近代的绘画和音乐中的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近代世界的代表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案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案教学重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五卅运动。教学难点:对国共合作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对“党内合作”方式的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以及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难点。[导入新课]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导入新课京汉铁路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材分析 第1课与第2课实际上讲述了一个问题,即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进行的斗争。本课则是侧重在:1.清朝前期统治者进行平定叛乱的斗争,反对内部分裂势力以巩固统一。这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
第一课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一课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和思想教育: (1)清政府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同割据、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福建、广东、云南、蒙古、西藏、新疆等边地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土尔扈特的重返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教材分析 清朝前期,危害国家统一的因素不仅有上节课所讲的内部分裂势力,还有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前期不断侵扰我国边疆地区的欧洲殖民者。本课侧重1.清朝前期,统治者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边疆,以维护国家统一。2.采用武装
第3课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第3课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和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的阻碍。二、思想教育目标:1.康熙帝实行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促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教案(二)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教案(二)教材分析第5课、第6课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课以鸦片输入、禁烟运动为重点安排教材。输入鸦片的背景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英国为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原料,必然把矛头指向中国,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与日俱增的鸦片走私给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教案(三)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教案(三)一、本课重点:鸦片走私的危害和林则徐的禁烟活动。本课难点: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及其危害一、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目录,说明从这一课至中国历史第四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都属于中国历史的近代部分。其次,要引导学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教案(一)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教案(一)教学重点: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络型课件,进行网络教学。板书设计:鸦片输入和禁烟运
中英鸦片战争 教案(一)中英鸦片战争 教案(一)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用名词的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
中英鸦片战争 教案(二)中英鸦片战争 教案(二)教学目的一、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岛;关天培虎门牺牲;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葛云飞定海牺牲;陈化成吴淞牺牲;19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教案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教案教材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在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的努力下,拜上帝教组织日益扩大。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义军称太平军。不久,太平军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