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自主背后的忽略:教师集体协作精神 21世纪是张扬个性、崇尚自主的时代,个性一词是再流行不过的了。国家的发展需要个性追求特色;企业的生存需要个性打出品牌;个人挑战时代更离不开独具个性的素质。发展个性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也不是个人主义,更不排斥集体主义,相反崇尚自主与集体协作精神密不可分。而在许多的情
美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最新动向 美国师范教育现在主要由综合大学来完成,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普通文理知识及专业的学习;另外,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的养成。这方面的情况,我国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美国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中又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特点,这对我国的教师培养是很有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作者认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以下特征: 1、形成的而非终结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课堂回答与教师预设的答案吻合的程度,而对学生的思考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而发展性课堂评价虽然也注意到学生答案的正确度,但更重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发展、推理与创新能力的显现。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 【内容提要】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是语文和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无论是在课文还是在插图中女性的出场次数都比男性少得多。有职业的男性比女性多,而且男性所从事的职业声望更高。男性的性格更多地集中了人类的优点,其能力更高超。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
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创新【内容提要】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科教兴国的要求。教育创新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教育思想上创新,教育制度上创新。【英文摘要】President Jiang Ze-min's speech on the o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
浅谈“集中取束”筛选材料没有一篇文章能脱离材料的支撑而存在。而不为文章承担任务的材料,以及不能用于文章的材料,不仅与作文毫不沾边儿,而且从根本上就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有人以烧菜作比方,生动地说明了选材的重要。我们到小菜场去买完青菜回来,并不是将一篮青菜统一倒进锅里炒了吃,而是要把菜根、烂泥、黄叶去掉
教育与education探源“教”字为左右结构,左上是“爻”字,左下像小儿形,右边是一只手持鞭子。按“六书”说法,这是一个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上所施下所效也。”《新编说文解字》说是形声,并解释:“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古敬恒、刘利编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
把握教材、明确意识;抓住环节,重视练习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三十五分钟骨增效益,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五 点 一 线 备 一 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你是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将,还是一名刚刚踏上讲坛的新手;无论你用传统的备课方式,还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计算机做成课件的形式,备课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备课,你可以查出在应传授的知识上还有什么遗漏,该准备的是否都准备好了,然后你才能问心无愧,胸有成竹的走向讲
适应入世新形势 探索办学市场化随着我国加入WTO,职业学校进入买方市场的步伐正日益加快。职业学校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它的“产品”是否有市场需求,“产品”是否有较好的质量,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营销”手段。近几年来,我校致力于把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引入学校管理,摸索出一条适合市场经济
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WTO关于教育服务的条款对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而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也将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更重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使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性增加
从乡村建设理论看梁漱溟的儒家理想从乡村建设理论看梁漱溟的儒家理想 梁漱溟是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国民革命到抗日战争,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喷涌而来。在这一历史时期,每一位爱国志士都为挽救国家于水火而倾注毕生心力。“科学救国”、“教
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 【内容提要】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因为,一方面教师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是教师专业特征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师及其专业实践活动在专业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在专业生活中不断经历“关键事件”和建构性反思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的。为了
后现代文化中的课程论困境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分析课程论转向后现代文化的话语生成方式及其理论困境,进而又从现实主义的课程探究实验出发,探讨走出困境的可能途径。【摘 要 题】教学与课程【关 键 词】后现代文化/课程论困境/狐火课题/行动研究 将课程理论置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固然可以超越现代课程理论,追求
西方教育改革理论范型述评20世纪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几乎呈一种持续进行和发展的状态,有关教育改革的理论也层出不穷,流派众多,但如果根据历史发展阶段和教育改革理论发展的性质看,教育改革理论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哲学—政治学阶段,经济学一社会学阶段和学科独立阶段。所谓哲学—政治
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内容提要】在中国传统家训发展史上,明清两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主要表现为:封建社会转衰而家训发展呈现空前繁荣,并在清代前期达到鼎盛;清代后期,虽然传统家训走衰落,但其中又交织着局部的开新、变革。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
高等教育的国际供给:大学需要《服务贸易总协定》吗? 【内容提要】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由两种方式推动,一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方式,二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方式。两个组织的成员国几近相同,但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立场和做法却相去甚远。 世贸组织成员国通过签署《服务贸易总协定》,同意在21世纪
关于大学理念发展的历史考察 【内容提要】本文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角度出发,简要考察了世界及中国大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并对目前高教理论界对大学理念的探讨作了归纳与总结。最后,作者提出研究大学理念应该把握全球的视野、发展的视野、多元的视野。【摘 要 题】高教史研究【关 键 词】大学/大学理念/高等教育理念理念,
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内容提要】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大致区为“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及“联通的问题”四种类型。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问题,无论对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来
关于教育起点观的哲学阐释 【内容提要】任何教育都有自己的起点,从知识和道德出发,这是教育的传统起点观,它们在生命之外寻找教育的基础,使人的发展丧失生命的根基。教育应遵从生命优先的原则,从生命的原初活力出发,理解教育的逻辑基础。教育起于生命,但又不止于生命;始于生命的陶冶,但又不放弃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内容提要】现有教师在职教育虽形势多样,但效果颇难如愿,多数参与培训的教师依然很难将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课堂之上。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行动教育模式,既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摘 要 题】教师教育【关
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内容提要】教学论既不是纯然思辨的理论学科,也不是完全处方式的应用学科,它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既包括做好教学这件事的行事依据,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教学论在理论上的基本逻辑结构是:目标假定—对象假定—内容和方法假定。教学论与课程论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看是交叉的,
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 【内容提要】宋明理学在“本体—工夫”范畴框架内所展开的性习关系之辨,是体用之辨的具体展开形式之一。其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实现了从性习分离到性习合一的转变,从而构成了从先验人性论到实践创生论的过渡环节,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于人性和性习关系的理解。没有理学
三十年代苏南农村私塾教育盛行之动因 【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苏南地区私塾盛行,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它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与塾师在“乡村人脉网络”中的作用及其享有的“软性权力”有关。【摘 要 题】教育史研究 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救国”风行一时,而教育界也是新名词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