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的“三为主”与“三延伸”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常规性活动抓到实现。学校制定了射阳县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计划》,坚持以爱为中心,进行来列性的爱的教育活动
如何加强中学生人生价值教育 (1)根据不同区域中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性,立足正面教育 (2)根据中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努力更新教育内容中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其人生价值观念,一方面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又随自身的成长不断加以调整。这种现实状况是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调查与德育对策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 韩延明) 一、调查目的与方式方法 为了进一步考察、分析和探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特点、动向及教育对策,笔 者于1993年下半年至1994年上半年,先后选取了山东省某市分布于市区
关于德育工作的几点理性思考(下) 三.时代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1.教师功能的转变和提高 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两院院士时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 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德育功能 加强管理,把握图书选择原则藏书工作是图书馆图书资料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围绕学校任务,针对学生思想,坚持藏书的思想原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此相应的问题是要防止格调低下,属于消极文化现象的一些读物进入图书室。不良图书会使学生的心智被书
切实讲好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史。千百年来,在改造社会的斗争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劳动人民不畏艰难困苦,勇于与大自然斗争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它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各个领域,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
东西方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是当今世界关心的焦点。1993年在广州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 认为:“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反思中开始复兴道德教育。但是,时至今日,
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一 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一贯性原则邓小平同志认为,过去几年来,“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之所以德育工作绩效微乎其微,“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的不够一贯
当前幼儿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 王乃正) 不同时代的要求、特定的教育目标、社会的性质以及社会现实状况等,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德育是培养人 格的,这点毫无疑问,但着重发展和培养人格中的什么,则存在不同的看法。 我国传统的德育,是一种道德性单一发展的模式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城乡560名3~9岁儿童的调查,对其道德发展的总体水平及各因素的发展水 平与特点作了探讨,结果表明:(1)儿童道德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具有较为明显年龄特征,但无明显的 性别特征。学龄阶段的城乡差异显著。(2)
关于社会转型期德育问题的思考 (阚立兴 内蒙古兴安盟教育学院) 本文于1994年11月28日收到。 [内容摘要]新时期,年轻一代的思想呈现出道德取向多元化、思想观点存在兼容性、政治方向带有模糊 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综合作用的反映。
认知、激情、导行----浅谈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途径 贯彻《规范》牐瑺必须让学生熟知其每一条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懂得履行《规范》的目的和作用,并通过细致严格的训练,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抓装认知、激情、导行”三个环节。认知是前提,激情是基础,导行是
继承优秀德育传统加强德育学科建设 ─—全国德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综述 在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全面转型期的现阶段究竟如何看待与处理好传统德育文化与新时期德育文化建设的关 系?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学科体系如何建设得更
注重思想素质大力开展德育教育 首先,我们在教师中开展敬业奉献教育、努力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全校性的德育教育氛围。在我校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很多体现敬业奉献精神的动人事迹。如有的教师为解决学校工作安排的困难,长期承担超出规定
现代德育刍议 收稿日期:1994-11-21 * * * 一、什么是现代德育 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自然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这是无可争议的。虽然德育学已经成为一 门独立学科,作为该学科的核心概念德育应有新的研究视角,但德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始终如一。
关注德育:西方国家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姚建文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德育教研室 副教授 四川成都 610073] 提要:本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德育引起了国际社会和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逐渐形成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这种趋势之所以形成,源于西方国家对50年代至70年代因忽视德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道德教育探讨 内容提要: 关键词:市场经济 中学生 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必然引发社会道德的深刻演变。我们从这个角度去审视和探讨当前社会状况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从而寻求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使中学生树立正
徐特立德育目的论——读《徐特立文存》五卷本的启示 摘要: 关键词:德育目的 任务 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份,它是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人们需要具有的正确的思想观点、良好的道德风貌,却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
思想品德课若干问题的探讨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学校德育新体制,需要学校、社会、家庭方方面面携 手协作,密切配合。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的思想品德课在德育系统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起着独 特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加
重在落实、贵在持久 1.在教育训练中抓养成。我们把行为规范的训练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把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环节变成学生实践行为规范的机会,在训练中养成规范,在训练中加以巩固,得到提高。如集会,我们要求学生集中快、坐得齐,做一个规范的听众。又如对待
邓小平学校德育思想初探 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的德育目标与任务;理想纪律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国情国史、艰苦奋斗、安定团 结教育等相互渗透,内涵丰富的德育内容体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德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 会教育相结合等富有科学性、超前性的德育原则和
思品课观点的把握与直观教法使用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 王玲)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要通过教学给学生讲明道理,进行正确观点的启蒙,帮助他们对一定的社 会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因而教学中自始至终把 握好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一、让学生在思品课教材中领略自然美。思品课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很多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各有其美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大自然的
构建“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 (开原市第三中学 李淑湘 王云龙) 我校自1993年初,在德育工作上开始实施构建“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即:以学生自我教育 为主体,以学校德育为主导,建立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
初入学儿童德育五步法 一、模仿启蒙法。 二、赶星追月法。孩子对影视中的英雄和自己身边的“英雄”都饶有兴趣,视其为“王”,极力效法。而这些“王子”的影响,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老师的责任在于正确引导。因此,我抓住孩子们心理上的这个特点,在班内开展了“小明星”
页次:185/229 每页25 总数570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