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铁广泛的用途,认识铁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紧密; 了解纯铁的物理性质,知道铁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铁的性质; 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能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差异,并能应用于对置换反应做简单的判断; 了解锈蚀的条件
有机物的初步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认识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
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比和实验,使学生掌握CO的主要性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CO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提高学生实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情
几种常见的酸:盐酸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重点难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电子云的含义2、 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3、 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 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教学重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导学题纲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2.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3.我们看到的氢原子核外
奇妙的化学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知道物质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章 水 氢第四节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理解点燃氢气之前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并掌握检验的方法;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还原剂。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纯,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及应用。3、了解原子团的概念,知道SO42-、CO32-、NO3-、OH-教学重点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原理和操作2、学会氢气检验和验纯教学难点复习提问:1、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氧气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三.教学步
空气 第二章 第一节 空气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 水 氢第一节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知识目标]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水的污染与防治。2. 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新闻记者能力,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
“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2.探索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的代用装置;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演示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演示的初步能力。 二、实验题目电解水 三、实验步骤1.课前写出预备实验计划和演示(试讲)计划钻研初中化学课本中电解水这个演示实验的
氧气的制法 学科初三化学授课人王平授课内容氧气的制法授课班级三.四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 地位作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2.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3. 理解分解反应的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定义。②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进程。③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事业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教学重点①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定义。②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难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和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常识性介绍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以及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关系 教学重点: 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正确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表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联系实验室制取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⑵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2、科学素养目标⑴通过制取二氧化碳盐与酸的选择,使学生深刻理解反应原理,提高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碳的化学性质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可燃性。 点燃C + O2======== C02(碳充分燃烧) 点燃2C + O2======== 2C0 (碳不充分燃烧) 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高温CuO+ C ======== 2Cu +C02 ↑ 现象:(1)有红色固体生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能力: 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法【教
质量守衡定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识记:质量守衡定律2、 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能力目标:1、 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情感目标:1、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
原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用分子、原子观点分析化学反应实质; 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似点、相异点和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概念及基本性质; 4.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5.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相对原子质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一些常见元素,会书写它们的名称与符号;2、 了解原子序数(即质子数)1~20所对应的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3、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