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
氧气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
分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五章 碳和碳的化合物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能力: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
溶液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溶解性以及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的概念。3、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和溶解度曲线的含义。4、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寻找概念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通过实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通过实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习目标  1、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技能。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3、领悟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内容简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计算技能,本节学
化学式 课 题:化学式(第一课时)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3、了解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能力训练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世界观教育。教学
化学式 课 题:化学式(第一课时)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3、了解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能力训练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世界观教育。教学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和仪器装置。2.通过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和仪器装置。2.通过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分子 第三章 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章节第一节 分子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概念的运用(3) 混合物和纯净物2、能力目标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
分子 第三章 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章节第一节 分子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概念的运用(3) 混合物和纯净物2、能力目标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4.培养学生观察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4.培养学生观察
空气 氧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
空气 氧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
绪言 一、教学目标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
绪言 一、教学目标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
绪言 一、教学目标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
绪言 一、教学目标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
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课 题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设计思想1. 通过学生亲自收集体会学习和社会与生活及经济建设的密切联系2. 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3. 通过列举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并学以致用的思想 设计流程创设情境→猜想假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
页次:21/36 每页25 总数89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