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章 水 氢第四节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理解点燃氢气之前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并掌握检验的方法;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还原剂。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纯,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及应用。3、了解原子团的概念,知道SO42-、CO32-、NO3-、OH-教学重点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原理和操作2、学会氢气检验和验纯教学难点复习提问:1、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
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三.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三.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三.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 水 氢第一节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知识目标]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水的污染与防治。2. 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新闻记者能力,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
溶解度 课题:溶解度教学目标:1. 物质的溶解性2. 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3.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4. 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教学过程:[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空气 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
空气 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
化合价(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能力培养: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记忆力。科学思想:在学
化合价(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能力培养: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记忆力。科学思想:在学
常见的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实验一: 展示家庭厨房中的两种调味品:食盐(NaCl)和碱面(Na2CO3)。学生讨论,分析,产生探究兴趣。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提问:分别在家庭和实验室两种环境中,自行设计区分方案,动手操作并简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得出结论
常见的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实验一: 展示家庭厨房中的两种调味品:食盐(NaCl)和碱面(Na2CO3)。学生讨论,分析,产生探究兴趣。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提问:分别在家庭和实验室两种环境中,自行设计区分方案,动手操作并简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得出结论
常见的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实验一: 展示家庭厨房中的两种调味品:食盐(NaCl)和碱面(Na2CO3)。学生讨论,分析,产生探究兴趣。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提问:分别在家庭和实验室两种环境中,自行设计区分方案,动手操作并简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得出结论
《过滤和结晶》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
《过滤和结晶》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 4.培养学生观察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 4.培养学生观察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 4.培养学生观察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 4.培养学生观察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目的:1 、金属与酸、盐反应的条件; 2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金属在酸等水溶液中的得失电子的能力; 3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 重、难点: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 一、复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对溶液的 “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2、 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对溶液的 “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2、 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