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是指较长期的食欲减低或消失。正常小儿的食欲与营养的需要是基本平衡的。食欲是要求进食的一种欲望,是一种后天获得性享受食物的一种美好感觉。良好的食欲是小儿健康标志之一,因此食欲是否正常是健康的重要的标志。
引起小儿食欲不好的原因因素很多,其中不好的饮食习惯、环境、气候、神经精神因素以及其它部位的器质性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厌食。
一、不良习惯
如吃饭不定时,好吃零食多,扰乱了消化吸收的固有规律,消化能力减低可使食欲降低;摄入的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不能合理的搭配,三者中任何一种过多均可使欲下降,而且某种成份过多可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加重了食欲降低。
二、环境、气候及神经精神因素
小儿食欲与神经精神状态切相关。经受强烈的惊吓,对新环境的不适如初送托儿所、离开亲人等均可使精神不振,活动受抑制,使食欲降低,气候过热也可使食欲低下。
三、急性和慢性感炎性疾病
如败血症、结核病等可能因毒素对中枢神经与胃肠功能的影响引起食欲低下或厌食。
四、消化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的肝炎,尤其在肝功能衰竭时,都可引起高级神经功能和胃肠道功紊乱。胃肠炎、胃及十二指溃疡、习惯性便秘等亦是食欲低下的常见原因。
五、寄生虫病
如蛔虫、钩虫、蛲虫、肝吸虫等,它们刺激肠道,消耗营养,分泌毒素,排泄代谢产物,引起肠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及神经系统损害,从而导致食欲降低。
六、心脏与肾脏疾病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循环充血使患儿肝脏现胃肠道郁血、水肿,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肾功能衰竭时水潴留,高钾血症时,食欲低下与厌食常为早期症状。
七、代谢及内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可伴有各种内分泌腺疾病功能改变,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均可引起胃肠功能发生障碍。
八、营养缺乏性疾病
比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等都可以影响胃肠功能而出现厌食。
九、神经性厌食
是一种官能性疾病,因具有顽固性厌食及全身衰弱,体形多胖的儿童基于追求苗条而减少摄人,甚至拒绝。患儿外表活泼,但可因长期饥饿而继发营养不良。
十、药物原因
一些药物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也能引起食欲低下和厌食,例如氨茶硷、止痛药、红霉素、水杨酸类制剂等。
从小儿的年龄和食欲好坏来判断,如果是1岁以内的小儿,特别是新生儿,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应多考虑为疾病所致,如败血症、结核病及营养缺乏症等。幼儿及年龄较大的儿童应多考虑其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情绪因素。
从小儿食欲好坏的轻重程度来判断,有轻度食欲低下的儿童可能是不良习惯所致,严重食欲减退或厌食常提示有潜在疾病存在。
从有无伴随症状来判断,如轻度食欲不振,时间较短,无其他症状者,多为正常或生理性。如伴有低烧、乏力等症状,提示有结核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应进行必要的检查。伴有呕吐、小便黄者可能为肝炎引起,应及时查肝功及其他必要检查。如伴有腹痛、便血、应考虑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肠道寄生虫病。如伴有偏食、皮肤苍白、无力等症状,应考虑营养性贫血,可进行血红蛋白、红血球数目及形态及血清铁等检查,必要时可加用铁剂试验治疗。如患儿反应迟钝、皮肤粗糙、有特殊面容,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而进行必要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