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组织是由有机物、无机物和少量的水构成的。有机物主要是富有弹性的胶原纤维,无机物主要是钙、磷、镁。在骨的组织成分中,有机物质约占30%,无机物质占45%,水占25%。随着年龄增大,骨质逐渐丧失、疏松、萎缩,有人称其为骨质老化。骨质疏松症出现的年龄和程度不完全一样,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男性约有10%,女性有40%左右发生骨质疏松症。有人研究,50~80岁的人每增加10岁,掌骨骨皮质厚度,男性减少5%,女性减少7%。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年龄:40岁以后,骨内的无机盐含量逐年减少。有人测定,女性每10年减少5%,估计70~80岁的老年人骨内的无机盐减少30%一50%。骨内无机盐减少后就会影响骨的牢固性。
(2)营养:骨骼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骨骼也是储存钙、磷的仓库。女性在绝经期前后每日钙需要量800毫克~1 000毫克,而我国绝经期妇女平均摄人钙量300毫克~400毫克。如果饮食中含钙量减少或肠道中钙的吸收受到影响,则需要从骨骼动员钙,这样骨骼中钙含量减少,势必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维生素C是骨基质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骨基质减少。老年人维生素C水平低,所以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3)激素:甲状旁腺素是调节体内钙平衡的激素。随着年龄增长,激素分泌减少,肠内钙的吸收能力逐渐下降,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对调节肠内钙吸收的能力显著降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当然,体内还有其他激素对钙的代谢也发生作用,如雌激素能增加钙盐沉积于骨内,而绝经后的妇女雌激素显著下降,也会促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雄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可促进骨基质合成。
(4)活动:经常进行锻炼和适当的劳动会增加骨的成分,活动少了骨钙会减少。有人进行研究,让健康人卧床4周后,发现骨内钙的含量明显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因活动少,甚至长期卧床,均可导致骨吸收加速,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