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孕妇总是认为,胎儿深居子宫中,“两耳不闻宫外事,只管吃喝拉撒睡”。事实上,这种认识完全是错误的。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妊娠期间,孕妇的情绪对胎儿有很大的影响,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如悲伤、忧郁、大怒、骤惊等情绪,都可使下丘脑向肾上腺发出信号,释放出肾上腺素、类腺素、类固醇等物质,不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影响胎儿的心理健康,这样的孩子出生后,往往好闹,易激怒,性格不稳定。
根据国内外胎教研究综合统计资料显示,孕妇情绪变化对胎教的影响,总体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孕早期孕妇情绪的过度不安,会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导致流产,引起胎儿唇裂及腭裂等畸形。尤其是妊娠后7~10周是胎儿腭骨的发育期,此时孕妇情绪过度紧张、焦躁,可导致胎儿豁唇。二是长期忧郁寡欢的孕妇,因食欲较差,所摄人的营养不足,胎儿会瘦小体弱、先天不足,甚至影响胎儿大脑发育,出生后智力较差。三是在妊娠中期,孕妇情绪不佳,对胎儿产生的影响很大,会引起胎儿心率增快或减慢,胎动增加,从而导致胎儿出生后体重较轻,心脏有缺陷,身体功能失调。四是在妊娠后期,孕期情绪不佳与难产也有很大的关系。古人云:“心有疑虑则气结血凝而不顺,多致难产。”妊娠后期,孕妇过度不安或受到严重的刺激,可造成胎盘早剥,子宫出血,或胎儿死亡。五是孕妇如果情绪长期过度紧张,如发怒、恐惧、痛苦、惊吓、忧虑或严重刺激等状况,将对胎儿下丘脑造成不良影响,致使日后患精神病的概率增大。即使能够幸免,往往出现低体重儿,这类婴儿好动、情绪欠佳、易哭闹、消化功能紊乱,发病率高。
现代心理学专家认为,孕妇情绪的好坏,往往与周围生活环境有关。因此,从优生胎教来讲,首先孕妇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宽广的胸怀,坦然的态度、愉快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其次,应注意给孕妇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妊娠期间,房间要保持清洁明亮,保持开窗通气,让孕妇有一个舒适、恬静、愉快的环境。再次,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团结和睦相处,让孕妇感觉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心情舒畅,保持好的情绪,有利于胎儿的胎教和优生。第四,在整个孕期,孕妇要经常到空气新鲜、风景怡人的地方散步,不仅可使人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实施胎教,而且适当活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使心肺功能得到加强,并可调节神经系统,利于消化,促进腰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减轻腰酸腿痛、下肢水肿等压迫症状。第五,在整个孕期,孕妇应该多听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这可使胎儿“外象而内感”。
由此可见,胎内教育的关键,与母亲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孕妇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的变化与胎儿息息相关。有理想、有追求、有希望,看淡名利,是保持快乐的秘诀。实践证明,孕妇心情舒畅与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其结果截然不同,将影响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