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岭南民居》教学设计

大班美术《岭南民居》教学设计

大班美术《岭南民居》教学设计

1、大班美术《岭南民居》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广东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3.在观察与发现中,对广东建筑感兴趣。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西关大屋、锅耳建筑、骑楼、围屋、碉楼等多媒体建筑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多媒体,引起兴趣

  你喜欢那一个建筑?看到这些建筑你有什么感觉?

  3.介绍岭南建筑

  教师分别介绍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三种风格的建筑,并附图让幼儿观赏和认识。

  4.探究喜欢的建筑

  (1)幼儿分组,每组一种建筑图片,观察建筑的外形、门窗、

  颜色、图案等特征,并画在记录表上。

  (2)每组选代表分享本组的发现,说说本组最喜欢此建筑的哪个地方?

  5.请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岭南建筑。

  活动延伸

  欣赏中国各地的建筑,如上海石库门、北京四合院、安徽徽派建筑等。

2、大班美术教案《中国民居建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各地区的民居建筑,感受中国民居建筑的多样性。

  2.了解民居与当地地理气候、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3.能有序地观察各地的民居,并在比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民居的建筑风格。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欣赏各地区的民居建筑,感受中国民居建筑的多样性。

  活动难点:

  了解民居与当地地理气候、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世界各地的民居图片。请幼儿事先手机民居图片。

  2.幼儿用书:《中国民居建筑》PPT。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

  1.师:你家住在哪儿?

  (幼:住在老街的小区里/楼房里面/自己家里面宅基地的小院子里面,等)

  2.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幼:我的家住在11楼/我家的房子是1楼和2楼的,1楼有个小花园很漂亮,等)

  3.你见过什么样的房屋?

  (幼:我见过北京的故宫/我见过海南的用草做的屋子,等)

  二、教师出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图片(幼儿用书里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1.播放PPT,图2、3、4,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师:这是江南水乡的民居,民居就是老百姓住的的地方。

  那这些民居的房顶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窗户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2.播放PPT5、6、7,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师:这是徽州民居,请小朋友们两个两个来讨论一下

  (1)这些民居的房顶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2)窗户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3)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颜色?

  3.播放PPT图8、9,师: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这个北京四合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播放PPT图11、12,老师介绍厦门的客家土楼,让孩子们来说说自己听到的感兴趣的地方。

  师: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广东梅州的大埔县、广东潮州饶平县。 客家永定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有的人叫他们“客家围屋”,距离厦门有170多公里,车程是二个半小时左右。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早已为人世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民居永定客家土楼,却鲜为人知。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直到2008年成为世界遗产,土楼才慢慢的被世人知晓。

  5.播放PPT图13、14、15,师:你知道这个房子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师:这就是傣族竹楼。观看PPT并且介绍。

  6.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房子呢?你认识吗?

  播放PPT图16、17、18,师: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吧!谁来?

  幼儿介绍。

  7.你觉得哪个房子最特别?<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

  三、师幼共同讨论民居的外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师:为什么这些人住的房子都不一样呢?

  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

  这些房子是用什么建成的?这些房子除了能住人,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2.教师小结:这些房子都是各地的人们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生活习惯设计的,它们的外形不同、颜色不同、门窗不同,修建时用的材料不同,都很有特色。

  四、出示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拓展幼儿的视野。

  师:看看这些民居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民居吗?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通过美术欣赏的形式,学会合作,感受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在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抵制了不良文化的影响。同时多样的自主研究活动,促使孩子们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相当多的年轻人,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相当漠视,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美术教育能够为民族艺术培养新的土壤和新的支持者,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民族艺术的生存环境,以促进民族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感受民族文化内涵。

3、大班美术优质教案《江南民居》含反思

  设计意图:

  遮挡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尽管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空间概念,但在操作中常常不能较准确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幼儿园"十二o五"课题《主题背景下融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活动研究》的需要,我设计了《江南民居》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欣赏、探索、操作等途径来了解房子间的遮挡现象,正确表现其中的遮挡关系,领略江南民居层叠、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遮挡的作画技巧大胆构画江南民居并进行合理布局。

  2.领略江南民居层叠、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

  3.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视频:《江南民居》。

  2.房子操作卡人手一份,黑色画笔、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感受江南民居之美。

  (1)师:老师拍了很多房子的照片,你们想看吗?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照片里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白墙、黑瓦、高高低低、屋顶)(2)引导幼儿观察房子间的遮挡现象。

  师:小朋友看一看,你能数出这里有几幢房子吗?

  提问:为什么会数不清楚呢?

  小结:许多的房子层层叠叠,互相遮挡,有的我们只能看见一部分,所以数不清。

  总结:这些黑白相间、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房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江南民居,美丽极了。

  二、探索操作,感受房子间的遮挡关系。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把这些江南民居都规划在景区的这块空地内,摆一摆,让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2)观察操作结果,进一步感受遮挡关系。

  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师:你觉得他规划的景区怎么样呢?哪些房子被遮挡了?谁挡住了谁?

  三、幼儿操作,大胆构画孩子眼中的江南民居。

  (1)示范遮挡师:景区规划好了,开工啦!想请小朋友来做做建筑师,愿意吗?

  出示已有两幢房子的画面,着重勾画出有遮挡现象的房子。

  师:看,前面已经造了两幢房子了,我们想造更多的房子,你觉得还可以造在哪里呢?

  (教师恰当示范)。

  (2)幼儿操作师:把你看到过的美丽的江南民居造出来吧,造的时候要注意先造前面的房子,让更多的房子紧紧地靠在一起,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四、展示评价,领略江南民居之美。

  师:请已经完成的建筑师们把房子放到景区里来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说说你最喜欢哪些房子,为什么?

  活动延伸:

  师:建筑师们造的江南民居真漂亮,我们把它放到外面,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吧!

  活动反思: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花朵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漂亮的花朵也是大自然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和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太阳花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在平时美教活动中,都会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让幼儿闭眼听故事的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过程,在让幼儿画之前听一段情景,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根据研究绘画的时候听不同的音乐会画出不同的感觉,但我们的孩子很小所以播放一点抒情欢快一点的音乐,让幼儿也融入音乐环境中。让他们成为主体。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也很配合,目的也都达成了。我原本还担心这种教学会让还子不适应,也有老师给我说,这么小的孩子真没能把你说的情景故事画出来呢?让我放弃这种教学。但我还是想试一下,结果告诉我,孩子的想想力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在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除了画花朵还画出了背景太阳、草地,甚至有的孩子还把自己也画在了里面,虽然形态和造型没有很成熟,但是还是能从中看出孩子们的创造,以花为主来完成一幅比较完整的画。但是本课也存在不足,本活动时间比较长,这也肯能是艺术活动的弊端之一吧。

4、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铜钱草》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铜钱草的外形特征;

  2、知道通钱财的画法,能用简单的工具画出漂亮的铜钱草;

  3、体验自己绘画、创作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重点:认识铜钱草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知道通钱财的画法,能用简单的工具画出漂亮的铜钱草

  活动准备:水彩笔、滴管、水、宣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铜钱草: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绿绿的叶子,像一把伞撑在花盆里,它有个好听的名字:铜钱草。

  二、中间部分:

  1、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有:水彩笔、滴管、水、宣纸。

  2、首先,用深蓝色画出花盆,花盆上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波浪线、圆圈、三角、水滴等都可以)。

  3、然后画出铜钱草的叶子:用三种深浅不一样的绿色画出圆圈并上色(注意:画的时候要轻轻地,叶子与叶子之间不要离得太近)

  4、再用滴管蘸水,均匀的滴在叶子上,利用宣纸吸水、散墨的特性将水彩笔的颜色晕染开。

  5、最后画出铜钱草的根茎:一片叶子一根茎。(注意:线条不要画的太直,线条遇到叶子时要绕过去,不能直接从叶面上穿过。)

  三、结束部分

  把画好的铜钱草贴在一张纯色的背景上,这样可以使画面更立体。

  活动延伸: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再次画出铜钱草。

  《铜钱草》反思活动反思:在画叶子的时候孩子用力太大使宣纸破洞了,下次在尝试用宣纸作画的时候要提醒他们轻轻的涂色。

5、大班健康活动《扫尘》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新年扫尘的意义并能够做好周围环境的收拾整理及清洁工作。

  2.萌发自我服务意识,养成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

  3.学习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不讲卫生的图片,手套,小水桶,抹布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1)教师:快过年了,你们知道春节有什么习俗吗?

  (2)讨论:新年习俗-扫尘的意义。

  小结: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传统年俗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中国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这一天,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2.讨论

  (1)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周围环境卫生吗?

  (2)观察“不讲卫生”的行为图片讨论:这样的行为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小结:不讲卫生的行为给可恶的细菌很多机会,小朋友易生病。

  3.分组合作,清洁活动室。

  (1)请各位小朋友一起把我们的教室整理、打扫的更清洁吧。

  (2)小朋友自由分组,整理教室内外环境。

  (3)教师指导幼儿分组进行清洁卫生活动。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有很多好处,能让我们有更健康的生活。

  活动延伸

  家园联系,共同督导幼儿做好家里,班级清洁,并养成独立整理自己用品好习惯。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6、幼儿园大班社会《客人来了》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主动与客人问好、有礼貌待人的意识并愿意尝试自己招呼客人。

  2.愿意与同伴分享食物与玩具,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

  3.学习招待客人的基本礼仪,学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招待客人好习视频、有关招待客人的图片、玩具若干、水杯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当你们家客人的时候你们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2)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举例说说自己招待客人的经历。

  2.倾听故事《招待客人要热情》。

  (1)师:故事中的主人小熊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集体交流:小熊为什么让妈妈很失望?

  师幼小结:不会礼貌地招待客人,会让妈妈很失望,相信小朋友都是会招待客人的小主人。

  3.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学习招待客人的基本礼仪。

  (1)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如何做一个热情有礼貌的小主人。

  (2)师:妈妈告诉宝宝家里来客人应该怎样做?

  (3)师:宝宝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4)幼儿讨论:当客人离去的时候,还应如何做?

  小结:当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时,要主动向客人问好、帮客人拿东西,当客人离去时也要有礼貌地和客人说再见,这样才是会热情招待客人的小主人。

  活动延伸

  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和爸爸妈妈一起接待好朋友。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活动的设计参与面较小,在引导中国语急躁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环节太少了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通过活动,基本上幼儿都能掌握简单的礼仪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小朋友当主人,我来当客人,这样既增加了师幼互动,又使得活动的开展有序。

7、幼师大班美术教学设计《树林》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吴冠中的树林作品,初步了解绘画风格,感受点、线、面组合的美。

  2、尝试运用点、线、面组合表现树林,体验创作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宣纸、记号笔、炫彩棒、水、小水桶

  活动过程:

  一、想象讨论

  1、今天许老师带来了一段录音,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听树林里的鸟声)

  教师:这是什么声音?仔细听!(小鸟的声音)

  师:这可能是什么地方?(森林,树林)

  2、刚才好多小朋友都说这可能是树林,告诉你们答案:这是一片树林,树林是怎样的?你见到过的树林里面有什么?谁来和大家说说。

  小结:原来树林里有高高的树,花花草草,还有可爱的小动物,真的很美。喜欢树林吧?

  二、欣赏感受

  1、PPT配乐欣赏吴冠中的3幅树林作品

  过渡:“出示吴冠中的照片”有一位画家爷爷和我们大家一样,他的名叫吴冠中,这位爷爷他的名字叫吴冠中,和我们一样特别特别喜欢树林,每每到了树林里去呀,他就会仔细观察,用他的画笔描绘出树林的美好的样子,想不想看看他的画?一起去看看吧!

  爷爷画的树林和我们平时画的树林一样吗?

  孩子们,看了三幅作品,美不美?爷爷画的树林是怎样的?谁来告诉我。(有很多颜色、有树枝,这些树粗粗细细的)爷爷画了多少树?这些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小朋友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吴冠中爷爷画的树有粗有细,有的远的,有近的,有直直的,有弯弯的,而且树皮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真漂亮。我们再来仔细看一幅画。

  2、重点赏析作品《树林》

  教师提问:这棵树干是什么样的?(一点一点的点子花纹,你还发现有别的花纹吗?)

  这棵树皮上除了有点子花纹,还有线条卷卷的像蜗牛壳,棒棒糖、陀螺,像这样的卷卷的环形的花纹。还有什么花纹?平时你画花纹的时候会用这种吗?不太敢用。不过爷爷这么一画好看吧,块面的,像什么(辫子的块面花纹)?刚才我们说到了树有粗粗的,细细的,看看爷爷是怎么画的?

  两根直线离得远远的,树的树干就变得怎么样?(粗粗的),那两根线条离得近近的呢?看看是不是细细的?如果还要让它细怎么办?一根线条也能代表一棵树。短短长长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向各个方向伸展,就成了树枝。然后再来用各种颜色画上点子花纹还有短线条的线条花纹,螺旋线,还有我们平时不敢用的块面花纹。吴冠中爷爷就是用这些点子、线条、块面组合在一起就画出了这么美,这么好看的树林。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仔细的品味一下吴冠中爷爷的树林。

  3、PPT配乐讲述,完整欣赏4幅树林作品。

  “清晨,听着小鸟的歌声,让我们漫步到树林中,近处有几棵高高的白桦树,挺拔地站立在那儿,它们有的粗,有的细,长长短短的,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树皮上有像动物脚上的点子花纹,短短长长的线条花纹,还有像辫子一样的大块面花纹组合在一起,让树林变得更美了,不远处还有许多的树笼罩在清晨的雾气中,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树林里的点点小花随风飞舞,好像他们也在欣赏树林的美。我爱自然界的树林,我要用我的画笔画出最美的树林。”

  三、创作表现

  1、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也来画一画像吴冠中爷爷这样的树林。今天老师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水彩笔,炫彩棒、小毛笔、还有清水,一会儿,用水彩笔画树干,树枝和点子,然后用炫彩棒好看的颜色点上树林里的小花小草,在树皮上也可以装点一下。一会儿,等你把树林画完了以后,记得有一件小秘密要做,请你记得用毛笔沾点水给你的树林里的树喝点水,一会儿大家来说说给小树喝点水以后你的树林变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孩子们四张桌子,4人一组,找人少的地方自己安排。

  2、引导幼儿学学吴冠中,用点、线、面组合表现树林的独特美。

  3、鼓励幼儿适当添画树林中的其他景物。

  四、分享交流

  这就是我们的树林,看看爷爷的树林,再看看我们的树林,美不美?为自己鼓鼓掌。刚才看爷爷画树林的方法,我们也学会了,告诉大家,你的树林用了什么方法画的?你觉得你的作品里哪里特别好看?给大家介绍介绍。发现秘密了没有?给小树喝点水怎么样?给小树喝过水以后,晕染开了。是不是我们的每一幅画给小树喝了水后有点水墨画的感觉?所以许老师说叫你给你的小树喝点水,后面秘密然让你们找,看样子你们都已经找到了。这种方法在以后在别的作品里也能试试,小树喝点水,东西喝点水,有点水墨的感觉。孩子们,接下来许老师要来问问你,有没有在你的作品里用到了吴冠中爷爷也没用过的方法?你们用了吴冠中爷爷的点、线、面组合在一起,画出了这样好看的树林,用了许老师给的一个小小办法给小树喝点水,出现了不一样的水墨效果。

  活动反思:

  这次的绘画活动是让他们画小树林,活动之前,我先给他们讲解了各种树的画法,要求有树干、树冠和树叶,希望他们画出各种各样的树,并且给他们讲解了近大远小的绘画方法,之后就让他们自由想象作画。

8、幼儿园大班美术《美丽的油纸伞》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油纸伞与一般用伞的不同之处。

  2.知道油纸伞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

  3.大胆进行图案设计绘画。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油纸伞图片、实物油纸伞、水彩笔、纸。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的油纸伞,让幼儿观赏

  (2)师:知道这是什么伞吗?

  小结: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是一种纸制伞。

  2.请幼儿继续欣赏不同的油纸伞图片,说说自己喜欢的油纸伞以及伞面上图案的特点。

  3.出示油纸伞实物,让幼儿了解油纸伞。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所看到的,说说油纸伞与一般伞的不同,有什么特征?

  4.你知道美丽的油纸伞是怎么做成的吗?教师讲解油纸伞的制作过程。

  (1)做骨架:将选好的竹子在水中浸泡1个月,削成伞骨、伞头、伞柄,然后钻孔、拼接、绕线,变成可以活动的伞架。

  (2)上伞面:把裁好的纸黏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

  (3)绘画:在伞面绘上漂亮图案,晒干。

  (4)上油:最后在伞面刷上防水桐油,再上一层亮光漆,美丽的油纸伞就做成了。

  5.请幼儿画一把美丽的油纸伞,引导幼儿利用不同的图案、花纹进行伞面装饰。

  活动延伸

  在班级里展示幼儿绘画的油纸伞。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源于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能较自然的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综合运用已有经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活动中我能注意到对不同水平幼儿的不同要求,如:个别指导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正确掌握用鲜艳的色彩对称、均匀地由中心向边缘装饰伞面,而对能力强的幼儿能鼓励其在掌握这方法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方法,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9、幼儿园大班美术社会《好吃的月饼》中秋节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各式各样的月饼,知道月饼代表的美好寓意。

  2.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冰皮月饼。

  3.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节日的食物。

  课件准备:“节日的食物”组图;“各式各样的月饼”组图;《冰皮月饼》手工视频。

  材料准备:“好吃的冰皮月饼”(碟子、冰皮、豆沙馅、勺子、模具、月饼盒)。

  活动过程:

  1.出示组图“节日的食物”,鼓励幼儿配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的食物,导入主题。

  出示组图“节日的食物-1”,请幼儿配对。

  ——这些是什么节日会吃的食物呢?

  2.出示组图“节日的食物-2”,导入主题。

  ——这是什么?(月饼)

  ——月饼是什么节日会吃的食物呢?(中秋节)

  ——你知道中秋节吃月饼有什么美好的寓意吗?

  小结:月饼代表团聚、团圆的美好寓意。品尝月饼是中秋节必备习俗之一。

  一:出示组图“各式各样的月饼”,引导幼儿欣赏月饼,激发幼儿动手做月饼的兴趣。

  ——你喜欢吃月饼吗?

  ——你吃过的月饼都有哪些口味/形状呢?

  ——你吃的月饼上面有图案吗?有什么样的图案呢?

  ——如果自己动手做月饼,你想做什么样的呢?

  小结:月饼由饼皮和馅料两部分组成,口味多样、形状各异、图案多含有吉祥的寓意。

  二:播放手工视频《冰皮月饼》,引导幼儿了解制作冰皮月饼的步骤,为实操做准备。

  ——中秋节到了,小朋友们也来自己做一个月饼吧,一起看视频学一学吧。

  ——视频里做的是什么月饼呢?

  ——第一步先做什么?(先把冰皮搓成圆球、然后压成饼状)

  ——接着要在冰皮里加入什么?(豆沙馅)

  ——如果想给月饼印上好看的图案,要怎么做呢?(把包好馅的月饼球放到模具里,轻轻挤压再推出)

  ——最后一步做什么呢?(把月饼放进月饼盒的底托,盖上盖子,一个好吃好看的冰皮月饼就完成了)

  三:发放材料“好吃的冰皮月饼”,组织幼儿分组制作冰皮月饼并分享。

  1.组织幼儿洗手,教师发放材料:“碟子、冰皮、月饼盒”,幼儿人手一份;“豆沙馅、勺子、模具”,幼儿每组一到两份。

  2.幼儿制作冰皮月饼,教师巡回帮助指导。

  3.鼓励幼儿分享月饼。

  ——这个月饼你想给谁吃呢?为什么?

  小结:月饼不仅好吃还代表着与家人团圆相聚的美好寓意,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吃,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吃,还可以带回去跟家人一起分享。

  温馨提示:

  1.请教师事先蒸好冰皮,供幼儿制作使用。

  2.请教师为幼儿布置干净的制作环境,组织幼儿洗手或使用一次性手套,保证月饼制作过程的卫生。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10、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丹顶鹤》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和动作模仿等方式,感知丹顶鹤的优美和外形特征。

  2、尝试用水粉画表现几种不同姿势的丹顶鹤在一起时快乐的情趣。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件

  2、每人有底色的水粉纸,黑色、红色、白色、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整体感受丹顶鹤的体态美。

  1、 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 利用图片帮助幼儿整理经验。

  师: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丹顶鹤的不同姿态

  师:这些丹顶鹤在干什么?脖子是什么样的?头在哪儿里?像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小结:丹顶鹤在做不同事情的时候姿态都不一样,时而会低下头弯着脖子捕鱼,时而仰起头脖子伸的直直的对着天空高歌,时而迈着步子慢慢的散步。

  三、幼儿进行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欣赏绘画作品。

  2、讨论绘画方法,提出绘画要求

  师:丹顶鹤怎么画?先画哪里?你想画几只呢?它们在干什么?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评价

  1、师:你画的一群丹顶鹤,它们在干什么呢?

  2、幼儿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活动反思:

  在本次艺术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选取孩子熟悉的活动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动中,幼儿带着愉快的情感体验参与创作,作品生动鲜活。在活动中,我注重兼顾群体需要与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活动整体效果很好。

11、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福灯笼》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圆柱体、长方体、三菱柱等不同样子的福灯笼。

  2.能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3.感受福灯笼带来的喜悦,体验制作福灯笼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制作不同样子的福灯笼。

  2.难点:能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写毛笔字及剪纸的经验。

  2.物质准备:

  ⑴彩色卡纸、亮光纸、彩纸、皱纹纸、彩笔、毛笔、干花、小剪刀、胶水、双面胶等材料若干。

  ⑵教师自制福灯笼范例、灯笼展示课件、背景音乐、仿真树、布置有民间特色的“炕”作为幼儿操作台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以社区活动“福灯笼大赛”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制作灯笼的乐趣。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交流自己见过的灯笼,丰富已有经验。

  提问:刚才课件里有什么样子的灯笼?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灯笼?是什么材料做的?

  2.以社区举行“福灯笼大赛”,激发幼儿制作灯笼的兴趣。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福灯笼,引导幼儿知道制作灯笼的方法。

  1.教师出示自制的福灯笼,提问:灯笼上有什么?由几部分组成?引导幼儿知道灯笼由灯笼提手、灯笼身体、灯笼穗子组成。

  2.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尝试按照步骤图制作三棱柱。

  ⑴提问:灯笼身体是什么样子的?三棱柱是怎么做出来的?

  ⑵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总共有几步、有阴影部分、有对折线、箭头代表对折的方向。)

  ⑶教师出示介绍不同对折线的卡纸,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看看有几根对折线,并尝试按照对折线自由探索,看看都能折出什么样子的灯笼身体。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操作示范,并小结提升:折的时候要沿线对齐,折过的地方要压平。

  3.教师介绍材料,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制作和装饰福灯笼。

  出示各种制作材料及福字,引导幼儿采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小结:可以用多种方式来体现福灯笼的“福”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灯笼。

  3.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制作福灯笼的乐趣。

  ⑴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大胆设计,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⑵播放音乐,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稍弱的幼儿,鼓励幼儿制作出不一样的福灯笼。

  4.师幼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⑴悬挂“福灯笼”:出示社区背景图,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福”灯

  笼悬挂到“福气多多树”上;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评析,提问:你是制作福灯笼的?你喜欢哪个福灯笼?为什么?

  ⑵请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福灯笼去参加社区“福灯笼”大赛,自然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回活动室,进一步装饰自己的“福灯笼”,参加社区大赛。

  2.区角活动:提供更多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制作多种多样的福灯笼。

  课后反思:

  一、活动联系生活,重视幼儿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本活动选自省编教材主题活动《冬天的故事》,此活动虽然出自冬天主题,但幼儿对灯笼的喜爱不单单停留在春节或元旦。恰巧社区开展的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中,有灯笼展览这一环节,结合当地的特色活动,能更好的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这一教育理念。活动中我采用了欣赏、探索、创作等相结合的手段,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大胆装饰和创作,并且围绕

  活动的关键字“福”,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用毛笔写、剪纸、描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自然融合其中。

  二、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正确评价幼儿,保持其制作的乐趣与热情。我在巡回指导时,紧扣教学目标,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大胆制

  作与装饰,并及时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孩子们在不断的鼓励中热情满满,制作兴趣高涨。

  三、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的制作需求。

  在活动后期,个别幼儿制作兴趣高涨,我及时提醒幼儿,可以活动后继续装饰,并且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继续装饰自己的福灯笼,孩子们对于参加大赛,自信满满。

12、获奖公开课教案大班说唱《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与古诗的优美意境,尝试将《春夜喜雨》匹配到熟悉的旋律《苔》中,能合拍演唱。

  2.学习将创编的诗歌融人歌曲,有节奏地说唱。

  3.乐于与同伴、教师积极互动,体验集体说唱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视频、碰铃、吉他、图谐、音乐等图谱

  2.经验准备:对春天认识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会唱歌曲《苔》片段,对古诗(春夜喜雨》的内容熟悉;会吟诵;创编有关春雨的诗歌,能有节奏地吟诵。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谈话和观看视频的方式,激发幼儿回忆自己找春天时的已有经验说说自己对春天的认识。

  2.演唱歌曲《苔》,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优雅、抒情的意境美。

  3.教师播放《春夜喜雨》匹配到《苔》旋律的视频,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说出两首歌曲的不同。

  (1)第一遍倾听,引导发现歌词的不同。

  (2)第二遍倾听,再次熟悉新歌的旋律和歌词。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鼓励幼儿尝试跟随吉他伴奏放慢速度演唱。

  (4)随乐有感情演唱。

  4.启发幼儿欣赏福州小朋友已创编好的诗歌《春雨滴答》有节奏地吟诵,感受按三拍子节拍吟通诗歌的韵律美。

  5.启发幼儿将创编好的诗歌《春雨滴答》融入歌曲”说“的部分,丰富歌曲内容,感受说歌曲的乐趣。

  (1)将“说”的部分与“唱”的部分相融合,激发幼儿说唱的兴趣。

  (2)教师有表情说唱,幼儿完整欣赏。

  6.将歌曲“说”与“唱”相结合,完整演唱,体验说说唱唱的快乐。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尝试完整说唱。

  (2)播放伴奏音乐,引导幼儿有表情的说唱。

  (3)与客人老师互动,共同演唱《春夜喜雨》。

  附歌曲《苔》(后面简谱歌词部分)

13、大班美术教学设计《设计茶叶商标》

  这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美术活动,活动中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对商标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幼儿创作茶商标的兴趣,并动手设计商标,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更多幼儿园幼教公开课视频、优质课、教案、课件等,关注幼师ok网。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对商标设计感兴趣。

  2.结合已有经验设计商标,发展创造力。

活动准备:

  各种商标图片、画纸、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商标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到这些商标想到什么产品?

  2.幼儿讨论商标的作用。

  3.出示茶叶,请幼儿说说对茶叶的印象、感觉。

  (1)师:如果你们想把茶叶的精致、芬芳用商标告诉别人,可以怎么设计呢?

  (2)幼儿分组讨论。

  4.教师为幼儿分发材料,鼓励幼儿制作茶叶商标。

  5.交流、评价。

活动延伸

  幼儿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商标

14、幼儿园大班美术《保护动物海报》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报的用途。

  2、学习用多种方法制作保护动物海报。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化的快乐。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ppt、各色颜料、笔、线张等。油画棒、剪刀、胶水、双面胶、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

  (1)你们喜欢动物吗?

  (2)观看被伤害的动物图片。

  (3)师:看到图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小结:动物是有生命的,也会感觉到痛苦与快乐,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去伤害它,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去爱护它。

  2.设计海报的要求。

  (1)你有什么办法告诉更多的人: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动物需要大家保护?

  (2)师:动物保护协会也制作了一幅宣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说一说你的发现。

  小结:海报需要包含主题名称,也有一个响亮的倡导口号。

  3.设计海报。

  (1)讨论:你们想为保护动物设计海报吗?可以怎么设计?

  (2)今天活动分为颜料组、油画棒组、线描组、拓印组,请大家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组进行制作。并在制作中给你的海报想一句响亮的口号,可以请老师帮助书写口号。

  4.幼儿操作。

  5.介绍、评价海报

  (1)相互介绍,欣赏海报。

  (2)讨论可以把海报张贴在哪里?

  活动延伸

  1.保护动物海报张贴

  2.教师收集更多保护动物方法的资料投放在科学区,让幼儿了解更多保护动物的知识。

15、幼儿园大班美术《岭南民居》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广东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3.在观察与发现中,对广东建筑感兴趣。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西关大屋、锅耳建筑、骑楼、围屋、碉楼等多媒体建筑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多媒体,引起兴趣

  你喜欢那一个建筑?看到这些建筑你有什么感觉?

  3.介绍岭南建筑

  教师分别介绍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三种风格的建筑,并附图让幼儿观赏和认识。

  4.探究喜欢的建筑

  (1)幼儿分组,每组一种建筑图片,观察建筑的外形、门窗、

  颜色、图案等特征,并画在记录表上。

  (2)每组选代表分享本组的发现,说说本组最喜欢此建筑的哪个地方?

  5.请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岭南建筑。

  活动延伸

  欣赏中国各地的建筑,如上海石库门、北京四合院、安徽徽派建筑等。

16、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西游记连环画》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连环画的特征及每一页画面的内在联系,学习创作连环画。

  2.大胆构图,清晰地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3.通过创作,感受传统连环画的艺术魅力。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西游记》连环画图书一本、画纸若干、水彩笔、订书机、背景音乐、课件 ppt 等。

  2.经验准备:幼儿在阅读区已阅读过《西游记》的连环画。

  活动过程:

  一、出示连环画,引导幼儿观察连环画的特征,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西游记》连环画,引导幼儿讨论:连环画图书由几部分构成?与单幅的图画有什么区别?引导幼儿了解连环画的特征及每一幅画面内在联系。

  小结:连环画的每一幅图画之间的故事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

  二、指导幼儿创作连环画,引导幼儿大胆构图,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1.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想要创作的连环画内容。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制作一本《西游记》连环画?

  你想制作《西游记》中的哪一回?想要把这个故事分成几幅画面?每一幅画面上你想画什么内容?请跟你的小伙伴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2.指导幼儿在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连环画创作。提醒幼儿合理分解

  画面、大胆构图,同时注意画面形象的前后一致性,完整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小朋友讲的太精彩了,老师都迫不及待想要看你们制作的连环画了,

  在创作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

  1.合理分解画面,大胆的构图,标上页码。

  2.画面要清晰,人物形象前后要一致。

  3.制作完成后展示到书架上,可以跟大家来分享你的连环画内容。

  三、分享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幼儿在集体面前相互展示自己的连环画作品,讲解故事内容。教师重点围绕着幼儿作品构图及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讲评。

  活动延伸:

  我们班的图书发布会即将要开始了,引导幼儿在绘画区继续创作不同故事情节的连环画。除了西游记的连环画,我们还可以制作很多其他故事的连环画,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个故事。到时候我们可以展示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加入到我们班的图书发布会中来!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择的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的表现方式新颖,为大班幼儿所喜欢。我在活动中大多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以提问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孩子在观察、发现、思考、表现中学习。通过观察连环画图书, ,让幼儿了解连环画的特征及每一页的内在联系。讨论连环画的制作步骤,引导幼儿了解自己要创作的故事内容。也为接下来的创作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为幼儿的创作活动营造很好的创作氛围。能力强的孩子在选择表现自己的作品时,大胆的选择了多幅图画。能力弱的幼儿在选择表现自己的作品时,图画较少,表现的不够丰富。但是在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主动的进行创作活动。在巡回拍摄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一边创作自己的一边观察别人的,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

17、大班美术教学设计《老虎的花花衣》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幼儿经验的呈现,此次活动中,先让幼儿观察老虎的形态,然后进行小组创造,使幼儿能够大胆创作,能抓住基本特征表现不同形态的老虎,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视频,了解老虎的形态和神态。

  2.大胆创作,能抓住基本特征表现不同形态的老虎。

  3,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老虎各形态的图片或录像。

  2.长卷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欣赏老虎的图片或录像。

  1.引导幼儿观察老虎的形象。

  2.围绕老虎的外形特征及皮毛的色彩进行谈话。

  3.提问:老虎的头上有什么标志?

  二、幼儿分组合作绘画。

  1.师:老虎身上的衣服太有趣了,我们把它画出来吧。

  2.尝试合作画长卷画。(出示长卷画纸)

  教师:我们一起合作,画一幅长长的画,画中把老虎的美丽花花衣表现出来吧!

  3.请幼儿取油画棒笔,选择喜欢的位置进行绘画。

  4.教师巡回指导。给与幼儿适时适当地帮助。

  5.鼓励先画完的幼儿编故事并进行适当地添画。

  三、作品展示。

  1.请幼儿合作将画纸粘贴到展示墙上,大家自由欣赏。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编好的故事。

活动拓展

  教师提供多种材料放在美工区域,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老虎。

18、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飞机》教学设计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让幼儿了解古代中国人对航空的贡献,知道飞机的由来,认识飞机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结构,并知道它们的用途,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幼儿对科技的探索性,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活动目标]

  1、认识飞机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结构,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2、通过认识飞机,知道飞机分民用机和军用机。

  3、让幼儿了解古代中国人对航空的贡献,知道飞机的由来。

  4、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幼儿对科技的探索性。

  5、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6、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7、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课件:

  1、认识飞机。

  2、飞机的种类和用途。

  3、飞机的发展史。

  4、古代中国人对航空的贡献。

  5:讨论、飞呀飞。

  6、游戏1。

  7、游戏2。

  实物:一架军用机和一架民用机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飞机模型。

  呜……我来了,翅膀抖一抖,飞上蓝天去,飞过黄河,飞过长江,转进云彩里。小朋友长大了想不想开飞机?

  {想}那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先来认识一下飞机。

  二、(1)打开课件:认识飞机。

  卡通飞机说: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好吧!现在就请你们一起来认识飞机吧!师依次点

  击:1、机身。2、机翼。3、尾翼。4、起落架。5、发动机。6、驾驶室。7、机舱。8、机首。再点击卡通飞机:飞

  机是由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发动机、驾驶室、机舱、机首等主要部分组成的。

  (2)提出问题,加深记忆。

  A、飞机主要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让幼儿指出并回答)

  B、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结合飞机模型回答问题)

  师: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了飞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我们就来做一个拼图游戏,看谁拼的快又对。

  三、打开课件:游戏2。

  让幼儿根据原图进行拼图,机头不动。

  师:小朋友都很喜欢飞机,哪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飞机?{让幼儿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飞机的种类有哪些?

  四、打开课件:飞机的种类和用途。

  卡通飞机:飞机有民用机和军用机两种,载送旅客或装货物用的是民用机,战争用的是军用机。

  A、点击大客机,依次出现七架不同型号的客机,点击每一架可放大。

  B、点击战斗机(同上)。

  C、出示两种飞机模型,让幼儿观看并说出主要不同点。

  师:聪明的孩子爱动脑,好玩的游戏等你来。

  五、打开课件:游戏1。

  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了民用机和军用机。现在就来分一分吧。

  师: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漂亮、壮观的飞机,真了不起,那发明创造飞机的人就更伟大了。老师今天就来看看

  飞机是如何发明的?

  六、打开课件:飞机的发展史。

  老师让幼儿连着把几个图片看完后简单总结一下飞机的发展:

  1、学鸟飞。

  2、做木鸟。

  3、热气球升空。

  4、蒸汽飞艇飞行。

  5、单翼滑翔机。

  6、莱特兄弟的飞行者。

  7、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

  师:在我国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人们看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动脑动手做了很多能飞起来的东西。

  七、打开课件:中国古代对航空的贡献。

  老师一张一张地给幼儿做简单的介绍。

  师:看到古代人对航空的伟大贡献,小欣欣和她的一群动物朋友着急了,小朋友请看。

  八、打开课件:讨论飞呀飞。

  让大家动脑想一想,他们怎样才能飞上天。师最后作总结。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飞上天空呀!好!现在开起你的小飞机,起飞了!大家一起说儿歌:翅膀抖一抖,飞上蓝天去,飞过……。到院子里做游戏:《飞机起飞》结束。

1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变变变》教学设计

  一、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能发现不同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二、准备:

  1、分别装有红、黄、蓝颜料的一次性透明杯若干,各种颜色的彩带若干。

  2、水粉笔、盘子、变色记录表。

  三、过程:

  1、出示彩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出示彩带,并提问幼儿,这些五颜六色的彩带可以用来干什么?(装饰舞台、渲染节日气氛等)用这些彩带来装饰舞台,舞台定会绚丽多彩、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染料厂)染料厂的工人叔叔真聪明,像魔术师,能变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今天,老师也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几个节目。(评析: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进入了一种安静、急于求智的状态。)

  2、请幼儿观察杯中的颜色,并提出活动的要求。

  (1)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师:变成什么颜色了?

  幼:橙色。

  幼:深黄色。

  师:原来的红色、黄色呢?

  幼:不见了。

  (2)将变色结果记录在表上。

  师:颜色真奇,红颜色与黄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一回魔术师,变出漂亮的颜色来?

  幼:想。

  3、幼儿小组操作:(1)请幼儿将红与蓝、黄与蓝混合,看看能变出什么颜色,并将结果记录在表内。

  (2)引导幼儿说一说“颜色与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颜色”。

  4、幼儿讲述自己尝试的过程和结果。

  幼:我把红颜色与蓝颜色混合变成了紫颜色。

  幼:我把黄颜色与蓝颜色混合变成了绿颜色。

  (评析:这里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颜色的变化,并通过语言讲出来。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归纳:小魔术师表演得真精彩,红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紫色,黄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绿色,那么,把三种颜色放在一起,能不能变呢?变成什么颜色?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想)

  5、幼儿尝试把三种颜色相互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并把结果填入表中。

  (1)幼儿讨论:

  A、我变出了黑色。

  B、我变出了棕色。

  (评析:这里让幼儿观察三种颜色的变化,使幼儿不局限于两种颜色,多种颜色也可以变,而且混合时颜色的多少,决定了变化的结果。激发了幼儿的求智、探索的欲望。)

  (2)老师小结:小魔术师的本领真大,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放在一起,有的变成了黑色,有的变成了棕色。在混合时,各种颜色的多少变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来动一动手,给水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比一比,谁的本领大。

  6、幼儿操作涂色:可爱的水果宝宝

  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活动中取得的调色经验,给各种水果图上相应的颜色。

  (评析:幼儿操作时,教师不强调颜色的深浅,搭配的是否合理,而是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喜爱。这样,有利用幼儿大胆操作,也有利用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20、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落叶》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落叶》,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初步尝试用“树叶落在哪里?谁来了,把它当做什么?”句式仿编散文诗。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散文诗《落叶》,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难点: 初步尝试用“树叶落在哪里?谁来了,把它当做什么?”句式仿编散文诗。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等。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出示背景图:小朋友,仔细看图,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从这幅图中看到的是黄色的秋天。

  二、图文结合,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1、秋天到了,树叶都变黄了,纷纷从树枝上飘落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树叶会落到哪里吗?树叶会落在草地上、花丛中、小河里、水沟里、山坡上、、、、、、好多好多地方。

  2、你们看,一条小虫子从草地上爬过来,钻到树叶下面躺了下来,你们猜“小虫会把树叶当做什么?”(房子,被子,衣服、、、、、、、)小虫躺在树叶下面,把它当做了被子暖暖的盖在身上;树叶落在了水沟里,有只小蚂蚁爬过来了,它站在树叶上,把它当做了什么啊?(小船),小蚂蚁站在小船上划啊划,划的可开心了;这片树叶落在河里,你们猜谁会来?会把它当做什么?我们来看看,原来是来了一条小鱼,它藏在树叶下把它当做了小伞;树叶飘啊飘呀,落在了院子里被小燕子看见了,小燕子说“来信了,催我们去南方”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催我们去南方呢?

  3、欣赏诗歌:这么漂亮的秋天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其实啊这幅漂亮的秋天画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轻音乐)”我的散文诗念完了,这是一首多么优美、好听的散文诗啊!那小朋友们能用散文诗中好听优美的句子来说说“树叶落在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三、初步学习仿编诗句

  原来,树叶是动物们的好朋友,还有很多动物也想出来和树叶一起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小动物,那现在请你想一想 “树叶会落在哪里,会被那只小动物看见,小动物又会把它当做什么?”

  这些句子真美呀!其实你也能给美丽的秋天创作出很多好听优美的句子,试试吧!

  四、延伸活动

  小朋友,小动物们和树叶是好朋友都喜欢和树叶做游戏,那你们喜不喜欢树叶啊?好,现在你去外面找找哪里有树叶,然后也来和它做做游戏好吗?

  大班语言活动:《落叶》微反思

  秋天是一个万物生长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到处瓜果飘香,树叶飘飞,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好想去发现和探索。我们的主题是随着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而定的。在进行语言活动《落叶》前,我利用户外散步的时候,引导孩子们观察落叶,请幼儿在看看、摸摸、闻闻等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落叶的特征。并请幼儿来说一说,落叶像什么?扩散尝试一下幼儿的思维,为完成目标2,尝试仿编做准备。

  基于对大班散文诗《落叶》的了解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欣赏散文诗《落叶》,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2、初步尝试用“树叶落在哪里?谁来了,把它当做什么?”句式仿编散文诗。这首散文诗描绘的意境很美,虽然三问四比较短小,但充满着趣味性。而且每一句之间的句式差不多,孩子们在边看p pt中的图片,边听老师讲述和提问,孩子们在老师的图片和句式中有所了解,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说、要说、敢说这样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为今后发展幼儿的与语言表达能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活动的流程中,设计的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幼儿欣赏和理解散文诗。我边出示图片边请幼儿猜测树叶落在哪里?接着在请幼儿猜想碰到了谁?把它当成什么?让孩子在图片中找出答案,并能用好听的语句大胆描述。了解了散文诗的句式后再请幼儿尝试仿编,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想仿编出了树叶落在草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做被子。树叶落在天空中上,小鸟飞过来,把它当成降落伞。在仿编前,我请幼儿看哪些小动物来了?它们会把落叶当成什么?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梳理生活经验。孩子们一边仿编,教师一边记录出示图片,可以让幼儿学说。在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可以按照能力的强弱来进行仿编。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出示简单的画面,帮助幼儿仿编。能力强的孩子自己仿编,这样对每个孩子都有收获。

21、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魔法画框》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魔法画框是用黑色卡纸制作成小道具,通过简单的绘画,让画面产生神奇的变化的一种作画形式,与我国传统的动画片有着相似之处。根据这一原理,我设计了这节创意美术活动。

  传统的美术绘画活动局限于在纸上平面作画,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绘画激情,我借助“魔法画框”这个小道具,以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发散思维,尽情创作。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探索画框,了解魔法画框的变化原理。

  2.借形想象,尝试用间隔绘画的方法创作会变的画。

  3.能积极参与并大胆创作,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二、活动重点:遇到黑框遮挡

  时如何继续作画(画笔碰到黑框跳过去接着画)

  三、活动难点:

  画第二幅画之前如何将第一副画藏起来(抽拉画纸,直到第一幅画被完全遮挡住)

  四、活动准备:

  马克笔、尺子、刻刀、铅笔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制作魔法道具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魔法,我们先一起做一下变魔法用到的小道具。用两张黑色卡纸做出魔法小道具(通过镂空一张卡纸然后将两张卡纸进行粘贴小道具就做成了)

  2.教师讲解示范画小鱼

  我们将一张大小适宜的白纸塞进魔法道具中间进行绘画,遇到黑框遮挡时,画笔碰到黑框跳过去接着画。

  3.小鱼去哪了

  画好之后抽拉白纸小鱼变没了。

  师:小朋友知道小鱼是怎样变没的?

  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抽拉这张纸后,图画就变没了。老师还有魔法呢,请你再仔细一点,看看还可以发现什么。

  4.小鱼变螃蟹

  请幼儿在抽拉后的空白地方用同样的办法画螃蟹,注意提醒幼儿遇到黑边遮挡时跳过黑边继续作画。

  5.魔法变变变

  师:老师又要变魔法了。多可爱的小螃蟹,小螃蟹也会变,变变变。

  师:小螃蟹变成了小鱼。我是怎么变的?

  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发现老师抽拉这张纸,图画就变了。

  (三)结束部分:魔法穿新衣

  抽拉白纸为请幼儿为螃蟹和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

  (四)拓展延伸

  这个魔法画框不仅能画出会变的画,还能画出会动的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蝴蝶——飞起来了,很久以前的动画片也是这么来的,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家试一试哦!

  大班美术《魔法画框》活动反思

  大班创意美术活动《魔法画框》来源于生活,这是一次创新的尝试,是一次神奇、有趣的美术活动,孩子们不只是单纯的绘画,而是利用小道具,使自己的作品可以变换,达到小魔术的效果,大大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孩子们参与的热情。道具尺寸为16K,非常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孩子们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当然,教师演示的范例还是应该用8K的尺寸,可以观察的更清晰。最后的结束环节初步揭示了动画的最初创作就是来源于一幅幅快速变化的图画,启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和创作。

  本微课作品向大家展示了使用小道具“画框”后画面产生的变化,直观、形象,活动一开始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孩子的主动探索与思考。讲解示范的过程层层递进,解决重难点,使孩子们能迅速掌握要领,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创作环节。 最后,幼儿作品的展示,充分说明了本节微课的效果不错,达到预期目标。

22、大班美术《老虎和猫》教学设计反思

  《老虎和猫》适合大班美术领域,老虎和猫看起来形态相似,那么这节课通过学习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方向的方法表现老虎和小猫的动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师学习免费优质教案就来。

活动目标:

  1、通过改变物体方向的方法表现老虎和小猫的动态。

  2、根据故事情节大胆作画,丰满构图。

  3、与同伴友好协商完成画册。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老虎和猫教具。

  2、 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老虎和猫》。

  明确故事四个情节以及老虎和猫之间不同。

  1、明显说出四个情节同时活动猫和老虎的位置

  (1)猫和老虎一起玩。

  (2)老虎四脚朝天。

  (3)猫把老虎推下山。

  (4)猫和老虎在山下一起玩。

  2、再讲故事。

  提问:

  (1)猫为什么以为老虎是只大猫?和为什么老虎以为猫是只小老虎?

  (2)猫和老虎哪里一样?哪里不同?(如:耳朵、脸部、身体大小等)

  二、完成故事画册。

  培养幼儿友好协商的能力,与幼儿一起完成画册。

  1、以组为单位完成故事装订成册。每组幼儿商量自己画哪一个情节,除了四个情节外,多出的幼儿可画封面。

  2、幼儿分工合作,画出不同故事情节,最后装订成册。

  三、讲述自己的画册。

  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每组代表讲述自己画出的画册。

活动反思:

  幼儿对美的追求,不仅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也表现在对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热爱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更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23、幼儿园语言教案大班《七色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表现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语言。

  2.体验帮助别人的居心快乐。

  3.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每片花瓣均可拆卸)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七色花。

  1.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请幼儿数一数小姑娘珍妮的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各是什么颜色。

  2.如果每个花瓣都能帮助珍妮实现一个愿望,那么这朵七色花能实现几个愿望?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2.结合幼儿活动材料的阅读,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重点引发讨论: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为什么?

  想象拥有七色花。

  三、想象拥有七色花

  1.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如果自己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2.请幼儿学习使用珍妮的“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3.歌表演:《给爷爷奶奶敲敲背锤锤腿》

  幼儿分组进行歌表演,敲敲背锤锤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语言类故事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幼儿听,一张图片一张嘴,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也难以很好的完成语言教学的任务。

  本教案力求这方面有所突破。《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教学中,一开始我会出示教具:神奇的“七色花”,可以让小朋友们直观的认识七色花的样子,数数花瓣有多少,都有些什么颜色,然后引出故事内容,小珍妮的花瓣是不是非常神奇呢,带着好奇心的孩子一下子就激发了情绪,趁着这种好奇心的热度我让孩子把故事完整的欣赏了一遍,虽然故事内容很长,但幼儿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很好,每次提问幼儿都能把故事内容完整的说完,甚至是珍妮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都能完整的说出来,看来幼儿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

  活动中,我通过引导、讨论,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模仿表演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七色花”的每片花瓣神奇的作用和不同情景中人物语言的变化,这一环节又把幼儿带入了故事的情景中,幼儿的兴趣也非常的高。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个花瓣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喜欢这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在充分掌握故事内容之后,我就让孩子们来说说:“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并让孩子用故事中珍妮的语气说,活动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有的说:“飞哟!飞哟!小花瓣,我想买一件漂亮的衣服。”“飞哟!飞哟!小花瓣,我想买一辆小自行车。”......对于这一点我没有加深孩子的印象,没能把最后帮助小男孩恢复健康的那一片花瓣很好的体现,在这里我也要做一下深刻的反思。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我特此准备了一个歌表演活动,让孩子们相互敲背锤腿。

  孩子们天真浪漫的笑容和帮助别人时的眼神都是那么的无暇,我还要继续的学习,反思,把自己不足的地方好好充实,争取做到更好。

24、大班科学《站起来》教学设计反思

  孩子们对成功的搭建充满喜悦和自豪;孩子们对于失败的搭建感到遗憾和失落,并且选择性的忽略和避选这些失败的材料。为了培养孩子们正面、积极的面对失败,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尝试让物体“站起来”,感受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难点:大胆表达交流自己发现,感受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喜欢玩“站起来”的游戏。

  2.材料准备:剪刀、扭扭棒、木质积木、雪花片、塑料圆环、泡沫板、游戏棒、羽毛、手工纸、卷筒纸芯、木夹、书(路灯、花瓶、帐篷、屋顶、相机三脚架、路牌、支撑大树的三脚木桩、相架)。

  活动过程

  一、游戏:站起来

  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玩喜欢的游戏“站起来”吧。

  师(小结):大家用了各种动作使自己站起来、站得稳,真棒!

  (析:在轻松的音乐中,幼儿听着教师的数字指令,参与“站起来”的游戏,为下一环节探索使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做好经验方面的铺垫。)

  二、操作、尝试使物体“站起来”

  (一)操作与交流

  1.简单认识材料。

  师:看到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桌子上那么多材料也想玩“站起来”的游戏。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提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小心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锐物品。)

  2.探索让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师:那现在熊老师请大家去选择喜欢的材料,让它们也能像我们一样站起来,先操作完成后的小朋友可以回到位置上,和你旁边的小伙伴分享你的发现。(幼儿操作)

  指导要点:(2)在幼儿能用一种方法帮助某种材料“站起来”后,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方法帮助此材料“站起来”,拓展幼儿思路。

  3.交流与小结。

  师:好了,大家讨论好了吗?谁来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让什么材料“站起来”了?你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师追问: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能使它站起来昵?

  师:你能想出这个办法,简直太棒了。熊老师觉得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有可能会成功,待会你可以去试一试哦!

  师:那你们是不是让所有的材料都成功站起来了?

  幼:羽毛

  师:为什么会失败昵?

  幼:很轻、很小

  师: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站起来昵?

  师:如遇幼儿不知,引导(可不可以用其他材料帮助它昵?)

  二次操作材料

  师:接下来,我们再去试一试,如果刚刚你成功了,那么这一次你找一找新的材料,用新的办法让它成功站起来,或者不去找新的材料,我们想一想新的办法。如果你刚刚失败了,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参考一下刚才小朋友们分享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成功。

  师:孩子们我们去操作吧!

  幼(自取材料操作)

  分享交流

  师:这一次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站起来了

  幼:上一次用了---这次用了---使-----站起来了。

  幼:上一次用了---这次用了---使-----站起来了。

  幼:一直没有成功

  师:没有关系,我们下来再去想想办法。

  师:现在,我想请大家去问问后面的客人老师,他们还有没有其他不一样方法能使这些材料站起来昵?

  幼:去采访互动

  师:好了,分享的时间到了,谢谢客人老师的分享,请大家快速回到位置。

  三、发现生活中“站起来”的物体延伸

  师: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站起来的物体。和大家刚才操作的材料一样,本来是不能站起来的,而在其他材料的帮助下能够成功站起来,而且站得很稳、很高,我们呢一起来看看吧!

  四、(析:本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从而发现“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源于生活的教学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结束: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那我们一起去幼儿园里找一找。

  师:孩子们,请起立,让我们一起先去收拾材料,把它们送回家吧!

  师: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幼儿在游戏中尝试了用各种肢体动作使自己“站起来”,在这里教师引导他们将方法迁移到帮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站起来”中,并拓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

25、幼儿园大班数学《运奶盒》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数经验的运用,大班的孩子对数字也尤为敏感和感兴趣。例:之前讲了一个分苹果的故事,孩子们对最后篮子里苹果的数量尤其感兴趣。于是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了一次分苹果。篮子里总共有8个苹果,同学A和B手里各有2个苹果,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孩子们通过数数、目测、加减运算、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推算出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提到:“数概念需要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让幼儿有大量机会去操作,并强化理解。”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于是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让幼儿在运奶盒的游戏情境中,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第一轮用到了数数、目测数群的办法,第二轮用到了分解与组合的办法,第三轮用到了加减运算的办法,第四轮根据起点、途中和终点的奶盒数量,推算出掉落在山洞里的奶盒数量,还用到了比一比的办法,不计算直接知晓哪队胜利…在游戏中,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能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活动难点: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准备

  大盘子4个(贴好蓝红标识)、牛奶盒20个、大桶2个、蓝红小路各一条、白色小河、 “山洞”2个、黑板(标有起点、途中、终点的标识)、 记录用的珠子

  活动过程

  一、看材料猜测玩儿什么游戏,听儿歌了解玩法和规则。

  师: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猜猜可能会玩什么游戏?(藏奶盒、分奶盒….)

  师:你为什么猜测会玩送奶盒的游戏呢?(看到了奶盒、路)

  师:答对了,我们要去帮奶牛阿姨运奶盒。可游戏怎么玩儿呢?答案藏在一首儿歌里,大家 仔细听。

  儿歌:小朋友 本领大,用身体 夹奶盒,比比哪队 运得多,321出发。

  师:刚刚在儿歌里听到 游戏怎么玩儿呀?(用身体夹奶盒)

  师:那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夹奶盒呢?(脖子、腋下、手肘、手臂、膝盖后面…)

  师:还听到了什么?比比哪队运的多, 那奶盒要运得越多越好哟。还有口令 321出发

  师:12个小朋友平均分成二队,每一队几个人参与游戏呢? 6

  左边是什么队?(红)右边呢?(蓝)

  师:待会儿儿歌响起 “小朋友本领大”,队员才能开始 用身体 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 才能开始走小路、过小河、把夹在身上的奶盒放到桶里,然后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就能赢得一颗星。三轮游戏结束以后,比一比哪队获得的星星数量最多,即为获胜。

  游戏玩法清楚了吗?那接下来要讲游戏规则了。比赛一共有三条规则:

  第一条规则:队员只能用身体夹奶盒 ,不能用手拿;

  第二条规则:儿歌响起“小朋友本领大” 队员才能开始 用身体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时,才能走小路、过小河。那怎么过小河呀?用自己的方式:跨、跳。

  第三条规则:途中如果有奶盒掉落,不能捡起来。哪里是途中?路、河

  大家清楚游戏规则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忆下三条规则。(师幼一同回忆)

  第一条规则:队员只能用身体“夹奶盒”不能用手拿。

  第二条规则:当儿歌响起“小朋友本领大”队员才能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时,才能走小路、过小河。

  第三条规则,途中如果有奶盒掉落不能捡起来。

  玩游戏之前,我们来把儿歌念一次(拍手、节奏、流畅)

  儿歌:小朋友 本领大,用身体 夹奶盒,比比哪队 运得多,321出发。

  二、开始运奶盒游戏(猜测每队最终运到桶里的奶盒数量,并说出理由)

  第一轮游戏:(分解与组成、加减运算)

  游戏的玩法和规则都清楚了吗?那我们开始第一轮游戏吧。

  第一轮红队派谁上场?蓝队呢?

  儿歌响起,二队才能开始夹奶盒哟,预备起

  儿歌:小朋友本领大,用身体夹奶盒,比比哪队运得多,321出发。

  每一队都有十个奶盒,猜一猜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呢?

  红队先来猜一猜,你们的桶里有几个奶盒?

  猜5的谁来说理由?(原来有10个,现在起点处有3个,路上有2个,起点和路上的合起来5个,5和5合起来等于10)

  几和几 合起来等于10,***用分解与组合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都觉得是5吗?有没有答案不一样的?或者答案一样 但是算法不一样的?

  几加几等于10,***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那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桶里到底有几个奶盒?2、4、6…..

  现在换蓝队来猜一猜,你们的桶里有几个奶盒?

  猜7的谁来说理由? (起点处有*根,路上有*➕* *根 合起来*根,10-4等于6)

  **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我们来数一数,桶里到底有几个奶盒?2、4、6….

  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呀?这一轮*队胜利了,那给*队画上一颗星

  师小结:看来呀,猜也是需要根据的。我们可以用分解与组合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也可以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第二轮游戏:(眼睛看一看比一比默数 目测数群)

  现在第二轮游戏,每队请二名没玩过游戏的队员上场,先把所有奶盒送回起点。

  2个2个数检查下每队是不是有10个奶盒。

  如果要为队员争取更多夹奶盒的时间,那念儿歌的速度可以怎么样啊?(慢)

  那这一次我们慢慢念儿歌,帮队员争取更多夹奶盒的时间。

  每个夹奶盒的队员,要想办法多夹一点奶盒哟,

  预备起,小朋友本领大,用身体夹奶盒,比比哪队运得多,321出发。

  总是用加减运算和分解与组成的办法,太简单了,这次我要考一考大家。

  只用眼睛看一看 比一比 能不能知道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

  听清楚要求哟,只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能不能知道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

  谁来说一说?

  蓝队看到几个奶盒?3 红队看到几个奶盒?2

  看一看 比一比 看到奶盒的数量? 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一句话说清楚?

  外面看到奶盒数量多,桶里奶盒数量少;

  外面看到奶盒数量少,桶里奶盒数量多。

  谁比谁多已经知道了,可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几个奶盒呢?

  和刚才一样,不用运算和分解与组合的办法,只用眼睛看一看 比一比,能不能知道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几个奶盒呢?

  外面看到红比蓝少1,桶里就红比蓝多1。反之…..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数一数,这一次大家嘴巴要休息了,眼睛看 心里数。

  红队桶里有几个奶盒?蓝队桶里有几个奶盒?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1个奶盒。

  这一轮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呀? 那给红队加一颗星。

  蓝队小朋友在讲理由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完整让我心服口服,给红队也加一颗星。

  师小结:原来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也能猜出哪队桶里奶盒的数量多。外面看到数量多,桶里数量少。外面看到数量少,桶里数量多。外面看到红队比蓝队多一个奶盒,那桶里红队比蓝队少一个奶盒。外面看到蓝队比红队少一个奶盒,那桶里蓝队比红队多一个奶盒。

  第四轮游戏(推算桶里奶盒数量方法的运用和梳理)

  最后一轮终极挑战可以加三分哟。

  分数增加游戏的难度也增加了。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最后一关?

  那我要搬出我的终极武器了,我要在红队、蓝队的小路上各加一个山洞。

  待会儿队员从起点出发、走小路、过小河、钻山洞、然后把奶盒运到桶里。

  这一次二队可以各派出一名队员帮他们夹奶盒,预备起,念儿歌。

  猜一猜哪队获得奶盒数量多呢?(洞里的被挡住了,怎么知道呢?)

  大家都会用加减法、分解与组成和比一比的方法了,桶里的数量已经不稀奇了。那我就直接给大家看桶里有几个奶盒吧。2468/246

  哪队桶里的奶盒数量多呢?第一颗星加给*队

  游戏还没有结束哦。

  现在请蓝队猜红队山洞里奶盒的数量,红队猜蓝队山洞里奶盒的数量。

  猜对对方山洞中奶盒数量加一分,说清楚理由还要再加一分。

  蓝队先来猜一猜,红队山洞中有几个奶盒?谁来说理由?

  红队山洞里到底有没有牛奶盒呢?我们一起打开山洞看一看。

  红队觉得蓝队可以得几分?猜对洞里的数量得一分,说清楚理由再加一分。2分

  现在红队猜蓝队山洞里有几个奶盒?谁来说理由?

  蓝队山洞里到底有没有牛奶盒呢?我们一起打开山洞看一看。

  蓝队觉得红队可以得几分?猜对洞里数量得一分,说清楚理由再加一分。二分

  师小结:除了用加减运算,还可以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呀?(幼:看一看、比一比 看到奶盒的数量,看到的数量多,桶里数量少;看到的数量少,桶里数量多。)

  我们还学会了根据途中和桶里奶盒的数量,推算出 “山洞”内奶盒的数量。

  待会回教室,我们把游戏也分享给其他的同学吧。

  活动总结

  创设帮奶牛阿姨送牛奶的情境,孩子们都成功角色代入,投入到了游戏情境中。为了每个孩子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数经验,每队奶盒的数量控制在了十个以内,孩子们在每一轮游戏后都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第一轮用到了数数、目测数群的办法,第二轮用到了分解与组合的办法,第三轮用到了加减运算的办法,第四轮根据起点、途中和终点的奶盒数量,推算出掉落在山洞里的奶盒数量,还用到了比一比的办法,不计算直接知晓哪队胜利… ,孩子们在运奶盒的游戏活动中,发展了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奶盒的游戏还可以延伸,逐渐增加奶盒数量,或者设更多的障碍,甚至不限奶盒数量,在孩子们运完后,让孩子们来猜测起点原来有多少个奶盒。相信之后的延伸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挑战欲望,进而增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游戏中成长。

26、大班美术教学设计《我的城市》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表现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立交桥等形象。

  2、发挥想象,大胆画出不同形状的汽车。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

  4、以集体画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集体意识。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6、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范画。

  2、大铅画纸三纸、油画棒、水粉颜料、小纸若干张、剪刀,固体胶。

  3、已听过童话故事〈野猫的城市〉。

  活动过程

  (一)知作画方式,产生作画兴趣。

  1、你们还记得〈野猫的城市〉这个童话故事吗?一群小朋友坐着旅游车从城市来到森林旅游,小朋友们怎样向小动物们“比划”,来介绍城市呢?

  2、在充分讨论后,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根据有动物可以看到的东西进行“比划”,介绍城市。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联想,如花藤想象成马路、立交桥,将白云想象成屋顶、电脑、汽车等,将蘑菇想象成游乐场的设施。

  3、教师提出绘画要求:把小朋友分成三组,每组的一部分幼儿画铅画纸上大的城市建筑,如:立交桥,高楼大厦等,大家安排好各自要画的内容,在树,花、草、云等想象上添画,表象城市里的东西,还有一部分幼儿在小的白纸上画各种汽车、人、花草、红绿灯等。

  (二)分组进行集体创作〈森林城市〉。

  1、分工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立交桥、大厦,可请能力强点的幼儿勾画好轮廓,其他幼儿涂色。

  2、画好汽车、花草等装饰物的幼儿,将作品剪下来帖在自己组的大铅画纸上。

  (三)欣赏评比。

  1、幼儿将作品放在展览区,每组幼儿选一名为代表介绍自己组幼儿的作品。幼儿边欣赏边评比出好的作品

27、大班美术教学设计《中秋月饼》反思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由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说说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月饼”,大胆的绘画月饼三个环节。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并能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2、能画出不同颜色花纹的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

  2、不同款式的月饼图片;

  3、彩笔、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想想你记忆中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半圆形弯弯的)

  二、播放《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

  三、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

  出示月饼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月饼的外形、颜色、味道,说说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小结: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又称团圆节,是欢庆丰收/家人团聚/赏月、品月饼的传统节日,月饼圆圆就像月亮一样人们都要吃月饼来欢庆中秋节。月饼也象征团圆,一般人们把一个月饼分开来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开。

  四、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月饼”,从月饼的颜色,形状,图案等方面进行引导。

  五、鼓励幼儿大胆的绘画月饼。

  在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口味的月饼,如红色——草莓味、黄色——橙子味、绿色——青草味等等让幼儿缠身作画的热情。

  六、作品欣赏并展示。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28、大班美术教学设计《会跳舞的精灵》反思

  活动目标

  1、摆脱幼儿绘画样式的概念化,画出有姿势变化的人物造型。

  2、通过活动,知道关节被牵动时,人能做出许多动作。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大胆表达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活动纸偶公仔4个。

  2、节奏感强的音乐带、录音机。

  3、水彩笔、八开画纸。

  4、即时贴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活动兴趣。

  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些新朋友,大家瞧瞧它们是谁?。教师(出示纸偶)模仿纸偶精灵的声音:听说大(1)班的小朋友跳舞非常棒,你们能教我们跳舞吗?老师鼓励幼儿当小老师帮助纸偶精灵学跳舞。

  2、通过摆纸偶动作,感知丰富的姿体变化。

  (1)幼儿自由组合(分成4小组)进行摆弄纸偶精灵的活动,看谁摆出的姿势最特别最有趣。

  (2)请个别幼儿示范摆纸偶精灵姿势,提问:你摆的纸偶动作是怎样的?你是怎样摆的?你能学学这个动作吗?请大家也来模仿做这个动作。

  (3)提问:为什么这个纸偶精灵会动,而且摆出那么多的动作?(幼儿讨论,个抒己见)得出结论:因为在纸偶精灵能动的地方的连接处有一个小绳结,带动纸偶精灵做出了各种动作。

  3、知道什么是关节,关节被牵动时,人能做出许多动作。

  (1)请幼儿也来做动作,寻找自己身上的“绳结”,并且在活动的“绳结”处贴上标记。

  (2)老师解释什么是关节。

  (3)请幼儿分别来说说头、颈、身体、手和脚的主要关节在哪里,并且动一动这个关节。知道手肘、手腕、膝盖、脚踝等关结名称。

  (4)老师带领幼儿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做身体的律动。

  (5)幼儿随音乐自由跳舞,做动作(在活动过程中,停顿音乐3-4次,幼儿也要马上定住动作不动,感受动作的变换)。

  4、幼儿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设计一个会跳舞的精灵,把刚才最喜欢的一个动作画下来,或者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动作。

  (2)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人物姿态的造型。

  5、幼儿完成作品后,互相欣赏,用动作模仿画中的人物造型。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29、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毛毛虫变蝴蝶》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魔术画框是用黑色卡纸制作成小道具,通过简单的绘画,让画面产生神奇的变化的一种作画形式,与我国传统的动画片有着相似之处。根据这一原理,我设计了这节创意美术活动。

  传统的美术绘画活动局限于在纸上平面作画,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绘画激情,我借助“魔术画框”这个小道具,以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发散思维,尽情创作。 在教学活动中,我以魔术表演导入,激发兴趣。利用“魔术画框”这一道具启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画框的奥秘,讨论绘画方式,最后通过魔术展演,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探索画框,了解魔术画框的变化原理。

  2.借形想象,尝试用间隔绘画的方法创作会变的画。

  3.能积极参与并大胆创作,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重难点:

  1.遇到画框遮挡时如何继续进行绘画。

  2.画第二幅画之前如何将第一幅画藏起来。

  活动准备:

  自制画框、勾线笔、油画棒、绘画纸、人手一份范例魔术画框、课件《毛毛虫变蝴蝶》。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留下悬念。

  1.出示第一幅画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千万不要眨眼睛哦!

  教师:早晨起来,太阳公公出来了,大地照的暖洋洋的,到了夜晚,太阳公公藏起来了,月亮姐姐和星星妹妹一起出来做游戏啦!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是怎么变的? (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抽拉这张纸后,图画就变了。

  教师:老师还有魔术呢,请你再观察仔细一点,看看还可以发现什么?

  2. 出示第二幅画

  教师:老师又要变魔术了。喵!猫来了,小鱼呀被吃掉了,变成了一堆鱼骨头!

  教师:小鱼变成了鱼骨头。我是怎么变的呢?(幼儿交流讨论)

  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发现老师抽拉这张纸,图画就变了。

  3.出示第三幅画

  教师:冬天到了,雪花飘飘,大树只剩下干枯的枝干;渐渐地,天气变暖和了,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钻出来,大树也长出了嫩绿的枝叶!

  二、讲解示范,学习绘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小虫子长大以后会飞?对喽,小朋友们非常聪明,就是毛毛虫长大以后变成了蝴蝶!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毛毛虫变蝴蝶吧!

  教师边示范如何制作《毛毛虫变蝴蝶》,边对其中所需注意的事项进行讲解:1.遇到画框遮挡时如何继续进行绘画。2.画第二幅画之前如何将第一幅画藏起来。

  小结:在画纸上画了两幅不同的画,一幅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另外一幅被黑框挡住了,要通过抽拉画纸之后,我们才能看见。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适时给予幼儿指导帮助,提醒幼儿遇到边框跨过去接着画。

  四、作品展示

  1.幼儿大概表述自己的作品并演示给同伴欣赏。

  2.教师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回家后把这个魔术表演给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创作一幅新的作品吧!

  大班美术活动《毛毛虫变蝴蝶》反思

  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高效课堂模式的深入进行,出现了一种叫做“微课”的教育形式,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教学竞赛,我深感荣幸。为此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微课有了一些认识,我认为“微课”的核心在于一个“微”字——“微视角”、“微导学”、“微测评”、“微总结”、“微拓展”。

  一、教学设想我的教学设想就是围绕着这五个“微”来开展的。本节活动的主题是《毛毛虫变蝴蝶》,活动内容富有童趣,接近生活,同时有科学的知识点。绘画的方式用了有趣的魔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把本节活动的微视角(目标)确定为:

  1、通过观看魔术、探索画框,了解魔术画框的变化原理。

  2、借形想象,尝试用间隔绘画的方法创作会变成的画。

  3、能积极参与并大胆创作,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开始通过展示三幅成品作品《太阳和月亮》、《鱼和骨头》、《冬天和春天》来导入,让幼儿体验魔框画带来的神奇变化。提问:这个魔术是怎么变得呢?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幼儿探索魔框绘画的奥秘,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引出主题《毛毛虫变蝴蝶》,这是所谓的“微导学”。这个“微测评”能及时检测出本环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挺理想的。在活动后幼儿都知道了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在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生活经验应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通过本节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同时知道了毛毛虫变成蝴蝶。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在教学比赛中,还是不自觉的和学生互动,等幼儿思考和回答,导致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教学时间没有做到很好的配合,略显拖沓。

  2、教学重心放在了“微”上,只注重“科学性”,却忽略了“趣味性”、“生动性”。

  3、幼儿的操作部分没有展示。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思维形成了定式思维,认为课堂就是老师说的多,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我们的教学理念难以很快适应微课教学的理念,做到教学内容的“精”“要”“实”,还需要我们不断转换教学理念,尽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上我今后还要不断地探索、开拓进取,才能与时俱进!

30、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躺在草地上》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躺在草地上,吹着那软绵绵的春风,我们知道,春天来了。听着小河“哗啦啦”地流淌,听着树叶“沙沙”的歌唱,看着燕子从天空飞过,风儿吹着它的哨子,鱼儿做着它的美梦,我们躺在草地上嬉戏,阳光下,春风里,一切正美好。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最灵动的美好,明媚的春天就是最好的礼物,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近自然用心感受春的美好。本节活动通过调动孩子春日在草地上幼儿游玩的经验,欣赏躺在草地的人各种放松的姿态和有趣的造型,感受那份舒适惬意和欢乐,并通过联想与表达深化审美感知,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创作灵感,绘画出躺在草地上的惬意姿态。

  活动目标

  1、欣赏人们躺在草地上的多种姿态,感受双臂、双腿自由伸展的惬意。

  2、尝试表现人物之间的组合和遮挡关系,并能合理的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3、感受和朋友在一起时的欢乐。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并表现躺在草地上时人的多种姿态造型。

  难点:人物组合、遮挡关系;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图片,绿色底纸,蜡笔。

  经验准备:

  小朋友有躺在草地上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迁移躺在草地上的生活经验。

  导语:春天里,小草都发芽了,绿绿的、软软的,真想到上面躺一躺。躺在上面是什么感觉?他们在草地上做什么呢?

  图片小结:人们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有的睡觉、有的在野餐……好惬意呀!

  (活动的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比较开放、宽松的谈话形式进行,通过谈话式提问调动孩子们躺在草地上的已有经验,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引导、唤醒孩子们对草地的美好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表达。

  图片小结的欣赏紧扣主题,激发孩子的兴趣,通过浏览欣赏多张图片,孩子感受躺在草地上的舒适、惬意和不同的姿态造型,孩子们对躺在草地上的人物动作造型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多张图片的不同动作造型刺激和丰富孩子们的兴趣和感受。)

  二、欣赏躺在草地上的各种姿态图片,丰富经验。

  1、单人图片交流

  重点观察:她是怎么躺在草地上的?(重点观察双臂和双腿)

  动作拓展:还可以怎么躺在草地上?谁来做做看?

  小结:我们躺在草地上,胳膊和腿可以随意的舒展,感觉很舒服。

  2、两人图片交流

  重点观察(图一):小女孩把妈妈的什么当成小枕头了?

  拓展想象(图二):除了枕在别人的胳膊上,还可以枕在哪里?

  3、多人图片交流

  重点观察(图一)他们是怎么躺在草地上的?

  拓展想象(图二):还可以摆哪些有趣的造型?躺在草地上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配图小结:春暖花开,躺在草地上,可以自己躺着休息,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好朋友躺在一起。我们可以枕在自己的小手上,也可以枕在别人的肩膀和身体上,还可以和好朋友手拉手、头靠头,真开心呀!

  (通过对单人、两人、多人躺在草地上的图片欣赏,孩子们在层层递进的图片欣赏中循序渐进的了解了人躺在草地上双臂、双腿的动作——人物之间的情趣——人物之间的组合造型,使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人物动作造型对人物情趣表现的重要性。)

  4、讨论画法:

  你想和谁一起躺在草地上?在一起干什么呢?

  如果我想躺在别人的胳膊上,胳膊什么时候画呢?为什么?

  怎么画出不同方向的人呢?

  (通过有指向性的提问帮助孩子丰富画面内容和构图,“你想和谁躺在草地上,你们会怎么躺?”让孩子们思考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孩子做好绘画的计划和构图,绘画人物尤其是有组合时,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有规划性的优化自己的构图。本节活动的难点是遮挡关系在幼儿作品中的表现,通过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将绘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对孩子现有水平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前置,让孩子在绘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绘画要求:有遮挡时,被遮挡的部分最后画;画不同方向的人可以把纸转一转;用深色的蜡笔勾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涂色。

  指导要点: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创造性表现多人组合造型,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表现躺在草地上人的基本特征。

  (每个孩子都是富有个性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也各不相同,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我因情况、因特点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创造出更富多样性的作品。)

  五、欣赏、评价作品。

  你画的人是怎么躺在草地上的?

  教师总结性评价。

  (在评价环节,我通过看图讲故事的策略帮助幼儿丰富自己的绘画的趣味性,通过这种情景故事的介绍,让画面充满了温情。一幅幅画面就是一个丰富有趣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总结

  一、人物情趣与造型可表现性的分析:

  1、贴近生活,迁移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

  春天里,孩子们到公园里野餐、踏青,会躺在草地上休息、游戏。本次活动通过细节的观察、动作的模仿、语言的描述,使得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情感上得到共鸣。

  2、造型多样,给予幼儿创意表达的空间

  图片的欣赏拓展了幼儿的认知经验,也给了他们无限的遐想:舒服的睡姿千姿百态,还可以怎么躺着让自己很舒服?枕在别人胳膊或身体上的,还可以枕在哪里呢?调皮地撩撩别人的头发很有趣,还可以怎样逗逗同伴呢?

  3、适度挑战,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

  怎样画出躺在地上的人?如何表现遮挡关系?怎样布局画面?这些问题的抛出,帮助幼儿在绘画前理性思考,提炼方法,提高相应的绘画技能。

  二、活动延伸中人物情趣和造型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本节活动我选择了用蜡笔来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或独立绘画,表现人物躺在草地上的动作造型和故事情境。后期还有泥塑的创作方式跟进,让孩子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中感受美、创作美。

  三、活动反思

  1、回归自然,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对于孩子来说,万物自然,即是生活,生活即教育。艺术教育源于孩子们的自然与生活。在感受、欣赏和创作中让人物的情趣跃然纸上,和幼儿一起发现、感受、欣赏自然和生活中的美。

  2、策略引导,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活动图片欣赏从单人到两人多人的动作造型,欣赏的内容层层递进。在活动中通过图片欣赏、动作表现以及提问追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躺在草地上的动作造型。在活动运用多个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重难点,萌发和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

  多通道感知策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联想、动作、移情等途径感受人物的造型和姿态的丰富多变。

  经验累加策略,从单人的动作图片欣赏,到两人的遮挡关系理解,最后到多人的造型组合欣赏,孩子们对于人物从动作到造型的经验逐渐累加,层层递进,丰富孩子们的绘画内容和构图。

  图片引导策略,丰富的图片欣赏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并帮助幼儿欣赏总结人物的造型和姿态特点。

  3、鼓励欣赏,聆听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在美术活动中,因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笔触和语言,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去聆听他们对美的感受,去聆听他们画里奇特的故事和想象。

31、公开课教案大班健康《好玩的绳》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具有勇敢自信的品质,愉悦的在活动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能力目标:在挑战游戏中,锻炼双脚跳高跳远的基本能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增强体能。

  3.认知目标:探索跳绳的多种玩法。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

  幼儿自主探索跳绳的多种玩法,体验挑战游戏带来的乐趣。

  难点:掌握双脚跳高、跳远的技能,身体有较好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欢快的音乐。

  2.跳绳(幼儿人手一个)。

  3.地垫。

  擦汗毛巾和垫背毛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进行绳子的探索游戏,带领幼儿进行热身运动。

  2.进行安全提示,绳子不可以玩的几种方式(单手或双手抡绳子、往他人的身上甩等危险动作)

  二、基础部分

  1.探索绳子的各种玩法,引出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绳子,我们要用绳子来做游戏,你们有什么好的玩法吗?

  (1)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强调注意安全,

  教师:你们觉得我们手里的跳绳还能怎么玩呢?请你来玩一玩吧!

  (2)幼儿示范玩法,小朋友们一起进行个体活动。

  2.和幼儿进行讨论,绳子的组合玩法,进行相互合作。一组进行游戏一组进行配合拉绳子。

  (1)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和自己的绳子进行了游戏,可是一个人玩是不是一会儿就没意思了?那现在我们来想一想怎么样我们小朋友们能够一起玩,先来看看我是怎么想的?

  拉绳子的幼儿将每条绳子相距同样的距离,让另一组幼儿进行跳跃(双脚连续向前跳),然后两组交换进行活动。

  (2)教师:刚才那个玩法好像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那我们把他加大难度吧!(加大距离,进行立定跳远)。两组进行交换活动,并进行总结,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他可以跳的更远?总结经验进行在一轮的尝试。

  (3)幼儿尝试跳过一定高度的距离。

  教师:一组的小朋友将绳子拉直抬高,另一组的小朋友进行尝试跳跃一下。(有一定高度的跳高)并相互配合,保证安全。

  2.幼儿进行整体的练习,并进行分组。

  教师:我们刚刚玩了这么多的游戏,我们把它们放到一起来一次大挑战吧!我先来说游戏规则,两组合作活动,一组进行挑战一组进行配合,结束后交换组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获得的旗子最多哪一组获胜!

  游戏步骤:地垫匍匐,再到连续跳跃,接着立定跳跃,最后进行向前向上跳。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和幼儿进行活动总结,并进行探索因玩法(抓住小尾巴)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的好玩伴,我们要努力发现它们的作用,发现更多好玩的游戏一起分享吧!

  活动总结跳绳的玩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小朋友们去探索和发现。但是在没有父母或者老师的看护下,小朋友自己可不能这样玩耍,我们要注意安全哦!希望小朋友还能和老师分享更多好玩的游戏。

  教学反思:

  绳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取材方便,玩起来花样可以不断翻新,对于大班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很适宜,通过对绳子不同用途的认识、探索,在有趣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绳子的多变性,并能将绳子的变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活动幼儿比较感兴趣,符合大班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玩耍、探索,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在和绳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绳的乐趣。在活动准备方面,不管是幼儿的知识准备,课前的操作材料准备,我觉得都挺充分的,特别是我为了这次活动还在网上搜集了许多有关绳子的图片,制作了两个PPT。

32、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青花瓷》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的色彩和花纹,感受白底青花的艺术美。

  2.尝试运用典型图案花纹来绘制青花瓷瓶。( 重点)

  3.能大胆动手装饰瓶子,并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瓷器,对瓷器有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线描画慕础。

  2.物质材料准备:幼儿操作材料页(花瓶外轮廓图),蓝色水彩笔;背景音乐《青花瓷》。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感受青花瓷独特的艺术美。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图片上的瓷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只有蓝,白两色)你喜欢吗?喜欢哪一个?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2.教师小结:这是我们国家的青花瓷。古人用一种含有钴( gu )的材料来制作瓷器,因为钻经高温烧制后会变成蓝色,而在古代,人们把蓝色叫做青色,所以就叫它“青花瓷”青花瓷只有蓝、白两色,白底青花很有特点,给人感觉很高雅,非常美。

  二、仔细观看青花瓷图片,感受青花瓷的纹样美。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青花瓷瓶上的图案。

  教师:大家再仔细看看,说说这两个青花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形状、花纹)你看到的青花瓷花纹和图案有哪些?瓶身中间的图案看起来像什么?它的周围还有什么形状的图案?

  2.教师小结:青花瓷的花纹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如花瓣、枝条、叶子、云朵、鱼鳞等;也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如山水风景、花卉动物、传说故事等。

  3.引导幼儿观察青花瓷上图案的排列方式,发现瓷瓶上不同区域使用了不同的花纹,相同花纹

  4出示操作材料页,鼓励幼儿设计青花瓷瓶的花纹和图察。

  教师:如果你是名青花瓷的设计师,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来装饰这个花瓶?三、幼儿装饰青花瓷瓶,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者乐)

  1.幼儿使用蓝色水彩笔在画纸上进行自由创作。

  2.提示幼儿可以将自己觉得最美的、最喜欢的图案或花纹画在合适的位置;装饰图案的列要有疏密,花纹排列要有规律。

  3. 提配幼儿注重构图,线条要流畅,保持画面的整洁美观。

  四、欣赏与展示

  1.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谁息意来介绍一下你设计的青花瓷瓶?你的青花瓷瓶上有什么?你使用了什么图案和花纹?有没有什么代表意义呢?

  2.请幼儿分组进行作品分享。

  活动延伸:

  收集幼儿的作品及青花瓷实物举办“青花瓷展”,请家长参观欣赏。

  《青花瓷》活动反思

  本次大班美工活动旨在让孩子欣赏中国古典之美及青花瓷独特的工艺性,了解一些常见的青花瓷纹样并能大胆动手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先以感知欣赏为先,让动儿通过多媒体、挂图多种形式对青花瓷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感知,慨纳出其展主要的艺术特征(蓝白两种颜色、 运用各种花纹进行装饰)、接着对青花瓷几种典型纹样进行了介绍(云纹、水纹、回纹),并让幼儿自由尝试绘画。最后环节出示一个花瓶轮廓,讲请要求后,让动儿自主操作。整个过程环节清晰,幼儿参与度很高。

  就幼儿最后呈现出的作品而言,都能大胆有想法地进行创作。画作中体现出幼儿的不同个性以及不同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个别幼儿对于画面元素点线面都有涉足,对于画面的构图疏密也设计得很合理。总体而言,本次的绘画活动还是很成功的。

  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通过反思我们发现教师师过于要求幼儿对典型纹样的运用与绘画,对幼儿自我设计纹样的关注不够,未提供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讲述还可以使用哪些花纹进行装饰。这样便于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开阔幼儿思路,这样创作的艺术形式会更多样!以后我们会多加强。

33、幼儿园大班数学《分糕点》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6的加减运算。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蛋糕卡、6的加减算式卡若干。

  活动过程

  1.复习6的组成。

  (1)游戏:拍手对数。

  玩法:老师拍手数和幼儿拍手数合起来是6。

  (2)师:妈妈制作了许多种美味的糕点。每一种糕点都有6块,我们一起和美味的糕点玩游戏吧。

  (3)幼儿操作:请用桌上的数字及蛋糕卡片例出6的分解组成,并根据6可以分成4和2这组分合例出多种算式,越多越好。

  (4)幼儿间互相交流讨论,你是怎样摆的,你摆了什么算式。

  2.分析讨论

  (1)教师出示4+2=6,2+4=6比较他们的异同。

  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的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2)教师出示6-4=2,6-2=4

  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时4和2,那6减4等于2,6减2就等于4。

  3.巩固练习

  出示6的分解组成,请幼儿两两一组,互相商量,例出6的分解组成的所有加减算式。

  4.游戏活动

  (1)看算式报得数4+2=6-3=等。

  (2)完成幼儿用书“分糕点”内容。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中投放6以内的加减图卡、图片卡供幼儿练习。

  【活动反思】

  开始部分,我运用情境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接下来的主题铺垫。基本部分,我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演示分类规则,在演示的时候,提醒幼儿在给小动物分点心的时候,是是将颜色相同的点心分在一起,并且用到一些语句,如:“每个小动物都希望分到相同颜色的点心”,帮助幼儿理解按颜色分类的操作规则,向幼儿介绍相关组的活动,操作方法同上。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在旁观察指导。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的重点主要是关注幼儿的操作顺序,以及是否按照要求操作,并且操作前提示幼儿先将材料收回再换组。结束部分,与幼儿交流分类方法,鼓励坚持按规则分完所有材料、还原材料的幼儿。

34、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泼墨蝌蚪》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方法画蝌蚪。

  2、加深对蝌蚪形象的认识。

  3、体验泼墨的肌理感和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毛笔、宣纸、墨、调色盘(内有墨汁)人手一份。

  2、食用盐、洗洁精水、吹风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材料,请幼儿仔细观察与以前绘画材料有什么不一样。

  二、教师一一出示作画工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1、用毛笔的侧锋画出蝌蚪的身体。

  2、用毛笔的笔锋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四、幼儿作画。

  1、提醒幼儿作画时用墨适量。

  2、指导并帮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画蝌蚪。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泼墨蝌蚪反思

  这节课教授的时间过多,学生动手绘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从学生作品反馈中看出能了解疏密这一基础知识,有意识的对相似进行形排并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的画面,但因为是小组合作,学生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出现画面较乱的情况。在授课时我能把学生“放”出去,但“收”回来就有一点的困难,以后在课堂的调控上要多下工夫。

  上好一节课就像打磨一件艺术品,需要制作者精心的准备。所准备的不仅仅是这节课本身,更是授课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这节课结束了,对授课者来说是新的开始。

35、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橙子变变变》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橙子的不同切面,并根据不同的图案展开想象。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橙色的圆形图、橙子实拍图2张、橙子插图1张、橙子横竖切面图2张、橙子横竖切面发散相关图6张。

  纸面教具:打印食物切面图8张。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今天来了一位客人,在请出客人前我们来看图片猜一猜它是谁?大家看到了图片上有什么?那这个圆形像什么?

  小结:图片上是一个橙色的圆,像一个圆圆的橙子。今天的客人就是橙子。

  ——橙子的表面是怎样的?橙子表面突出来的一个圆点是什么?

  小结:橙子的表面是黄黄的橙皮,而且他的表面有一些纹理,摸起来会糙糙的。橙子表面的圆点是橙子的蒂,橙蒂是绿色的。是橙子和橙子树连接的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认识橙子的横竖切面

  1.橙子的里面是长什么样的?会不会有形状?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橙子的横竖切面。

  ——竖切面:橙色的两个半圆是橙子的果肉,中间白白的和周围白白的一圈是橙子的皮。

  ——横切面:横着再切一刀,切出来的图案不一样了。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切一刀,切出来图案是不一样的。竖着切的,叫做竖切面;横着切的,叫做横切面。

  引导幼儿观察橙子横竖切面,并展开联想。

  1.鼓励幼儿参与联想;

  ——橙子里面图形能变成其他哪些好看的图形呢?

  2.出示横切面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并讨论;

  ——看到橙子的横切面,你觉得它像什么?(汽车的轮子、方向盘、风扇等)

  3.出示竖切面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并讨论。

  ——你觉得竖切面又像什么?(两扇门、窗户、瓢虫背等)

  组织幼儿使用食物的横竖切面来作画。

  1.交代要求;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食物的横竖切面。小朋友先想好要画什么,再找出需要的面,沿外轮廓线剪好后贴在纸的相应位置,用记号笔把画添完整,最后涂上漂亮的颜色。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幼儿交流。

  ——在黑板上展示作品,让幼儿认真观察。

  ——请个别幼儿说说最喜欢哪幅图,喜欢的理由。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36、大班版画《狮子》美术教学设计

  狮子是百兽之王。它代表着威武、吉利。通过以下节版画的学习创作活动,引导幼儿了了解狮子的特征并通过想象创作版画。,幼师备课学习的最佳网站。

  背景:

  版画《狮子》是在绘画活动《狮子》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动物非常喜欢,尤其是百兽之王的狮子,尤其喜欢,所以活动中也特别认真。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看动画,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这是谁啊?狮子是百兽之王。它代表着威武、吉利。人们都很喜欢它。今天,我们就要用版画的方式来表现狮子。把狮子的威武画出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狮子的身体结构

  1、引导幼儿看范画和幼儿共同分析狮子的特征。

  师:“狮子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它喜欢吃什么?生活在那里?”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

  小结:“狮子有一个长圆形的头,一双三角眼可历害了,最主要的是它那满头的毛看上去很威武,圆圆的身体,四条粗壮的腿,还有那一条像小棒一样的尾巴,尾巴末还有一小团毛。”

  (华令玲说:老师我在电视里看见狮子是金黄色的,它分身体圆鼓鼓的,很大。华楚楚说:狮子满身是毛,眼睛很凶。刘梦静说:狮子有胡子的,它的毛很长……)

  幼儿对狮子比较熟悉,平时在图书、电视里经常能够接触到狮子,所以对于它的样子能够比较熟悉的描述出来。

  三、交代要求,幼儿制版,教师指导

  1、教师示范狮子,讲清狮子的头的作画步骤。

  2、想想你在那里见过狮子,她生在什么地方?会做些什么事?这样我们可以将狮子画出来以后,再添画一些和狮子有关的东西。”

  3、幼儿制版,教师巡回指导。

  四、拓印。

  1、师:“狮子这么威严,我们用哪些颜色来表现呢?”

  2、幼儿讨论。

  3、拓印《狮子》,注意颜料的取舍,服装的整洁。

  (葛军伟说:我要用金黄色、红色来表现狮子很威严,顾正铮说:我要用桔黄色来图,狮子的颜色本来就是这样的……)

  大部分幼儿在用色上还不太会配色,想到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有少数幼儿会根据动物形象进行选色。

  五、评价作品。

  师:“说说哪幅画比较好?为什么?”

  幼儿互相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都是非常高的,在制版时他们知道与绘画时有所区别,装饰时不用太细小,拓印的作品也比较清晰,且幼儿用了手指点画的方式做底版效果非常好,但在配色方面还应该加强指导学习。

37、大班美术《风车转转转》教学设计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风车,接下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和小朋友一起亲手制作一个风车。幼师是教师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幼师工作中一份好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如何写一份优质教案?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活动目标:

  1、幼儿选择合适的多种材料制作风车。

  2、初步感受风车转动与风力大小及材料的关系,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开展了有关风车的系列活动,在一次多媒体活动开展之后,在孩子们中引发出许多不同的疑问和意见:

  "为什么风车要叫风车?…"、"风车为什么会转动?…"、"风车都是用纸做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解答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科

  常现象的兴趣,教师也初步尝试在整个活动中注入"Hands on"教学的新理念。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开展子题一、子题二活动。

  2、"大风车俱乐部"环境布置、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3、幼儿收集的多种材料、提供各种操作工具。

  重、难点: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风车。

  2、风车的固定与叶片的制作。

  活动过程:

  一、讲讲风车

  1、以"大风车俱乐部"的形式导入活动。

  2、教师扮演主持人"闵闵姐姐",引出今日话题:风车

  3、主持人出示一辆风车:"你们认为要做成功一辆风车应该要什么条件呢?

  4、小结:除了刚才你们说的这些条件,制作风车的材料也要注意,那用纸可以来制作风车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一辆风车呢?

  5、主持人播放多媒体幻灯:今天闵闵姐姐带来了一辆很特别的风车,我们来看看这辆风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做做风车

  1、今天请你们到大风车剧场来参加节目,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参加我们的巧手比赛,就是请你们用各种材料来做风车。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风车前仔细想想,这些

  材料中有哪些适合做风车?

  2、幼儿选择材料之后,主持人请几位幼儿介绍一下,他们选择的材料和原因:为什么要选择这几种材料来制作风车?

  3、主持人重点指导:风车车身与把杆的固定和风车叶片的制作。

  三、评评风车

  1、谁愿意把你制作的风车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呢?也可以把你特别的想法告诉大家。

  2、主持人小结:其实在生活中风车不仅仅是让小朋友玩乐的玩具,还有很多风车有着自己特殊的用途,等待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发现、去寻找。

38、大班美术《放风筝去》教学设计

  《放风筝去》是一节大班美术领域的活动,通过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体验制作简易风筝的乐趣。一份优秀的教案是幼师上课成功的关键,那么幼师教案如何写?每天大量更新大中小班各类教案,一起来参考和学习吧!

  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愿意设计制作简易风筝,感受创作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集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布置"风筝王国"。

  2、有关风筝的课件1份,风筝卡片若干。

  3、纸张、水彩笔、竹签、线、胶带等风筝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参观"风筝王国"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风筝,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①这些风筝真漂亮!还有什么词语可以夸风筝漂亮?

  ②你看到有什么风筝?

  ③在其他地方还见过、放过什么风筝?

  ④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感受它的对称美。

  ①讨论风筝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②认识风筝的各个部分及作用。(风筝的画面、骨架、线)

  ④引导幼儿发现风筝左右对称,感受风筝对称美。观察一个风筝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案、骨架、尾巴)

  ⑤小结:风筝是对称的,只有对称才能放到天上去。

  3、观察、比较、讨论,了解风筝的不同种类。

  ①组织幼儿讨论各式各样的风筝除了大小、图案、颜色不同外,还有什么不一样?

  ②了解风筝的种类:平面、立体、串式。

  ③练习分类。

  二、设计制作简易风筝,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1、教师示范制作简易风筝,提醒创作要注意的地方。

  2、幼儿自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好的风筝放到展板上,互相欣赏、交流。

  三、组织幼儿拿着自制的风筝到院子里放风筝。

  四、活动总结

39、大班美术活动《恐龙》教案与教学反思

  目标:

  1、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以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

  2、幼儿能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大胆表现,提高想象力。

  3、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恐龙玩具、水彩笔、蜡笔、恐龙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

  教师:“这是什么?他们生活在哪里?”

  “你们知道这些恐龙有些什么特殊的本领?”

  2、交流讨论

  (1)“你喜欢那种恐龙?”

  (2)引导幼儿说说各种恐龙不同的特征。

  (3)观看有关恐龙的视频,引导幼儿更进一步了解恐龙不同的特征。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①引导幼儿根据恐龙的自身特征来作画。

  ②启发幼儿添加与主题有关的背景,丰富画面的内容。

  4、作品评价、展示。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

  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课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幼儿喜爱恐龙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塑造不同的恐龙形象,在绘画、讲述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活动开始先引出恐龙玩具来吸引幼儿,让幼儿能大胆联想,能够根据自己了解恐龙的知识,接着采用视频的形式,让孩子观察恐龙的不同特征及不同动态,即帮助幼儿发现恐龙的品种多,进一步的帮助幼儿建构了的知识经验,为幼儿绘画活动做准备。

  因此,活动设计《恐龙》是一个较综合性的活动,它将美术总体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恐龙的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恐龙的特征画出来。

  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色彩夸张地表现。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40、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大班的孩子已经知道了春天植物发芽、开花的基本特征。春天美丽又温暖,是小朋友最喜爱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们如何来表现它的美呢?最直观的表现手法就是"看",把春天的美景画下来,永远保存。然而,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绘画的时候,孩子们实际上是在用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绘画对孩子的启蒙作用是相当大的。它能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促进他们语言功能的发展。

  目标预设:

  1、知道春天的美,理解写生的含义

  2、尝试写生,体验集体写生活动的快乐

  3、能够细致观察,选择美景进行大胆写生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的准备:了解春天植物发芽、开花的基本特征;对美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

  物质准备:画夹、铅笔、橡皮、油画棒等人手一份;课件《写生》

  重点、难点:

  重点为:让幼儿理解写生的含义,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

  难点为: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支起画夹,选择美景进行大胆写生。

  设计理念:

  新《纲要》指出:"老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能摒弃传统的 绘画教育观念和模式,变"范例--示范--临摹"为"观察写生--语言引导--欣赏创作",使幼儿绘画活动成为快乐的生活体验。 在以往人们总认为只有画家才可以背着画板去郊外写生,其实不然。因为写生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美术表现方法,而创造力是幼儿美术的灵魂,也是衡量幼儿美术活动质量的主要标准,所以让幼儿学会学生,意义重大。

  设计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又是容易转移的,他们有时会对某些突然发生的事感兴趣。所以,老师先用课件来让幼儿理解写生的含义,在理解的过程中又让幼儿看到了春天的美景,然后带幼儿沐浴在大自然中,尽情写生,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写生作品,体验成就感。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课件的播放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幼:春天师: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春天很美,春天是开花的,春天发芽的、、、、、、师:春天里我们可以干些什么呢?

  幼:玩、春游、穿漂亮的衣服、、、、、、师:哦,小朋友想了很多很多。春天里,还有些人在看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公园场景,有人在写生,写生的画面,作品与现实场景的比较)[析]:开放式的谈话,发散幼儿思维,帮幼儿轻松总结了春天的季节特征,初步建立了春天美的印象。

  2、根据课件提问,激发小朋友的写生兴趣师:课件里的人在干什么?

  幼:他们在画画师:他们在哪里画画?

  幼:公园里师:他们画了什么?

  幼儿:树和花(引导幼儿看看课件中画家画的画就是公园里的树。)师:真的吗?我们来仔细看看,哦,原来画家画的画就是公园里的树。他们画得真漂亮,那是因为春天非常美丽。你们像他们这样画过吗?

  幼:没有师:其实啊,他们的这种绘画方式叫写生。我们将描写花草树木、鸟、动物等能动的,有生命的东西的绘画称为写生。写生画的都是你看到的美丽的东西。是我们生活中的而不是画面上的。

  [析]:教师利用课件、采用启发式的提问,让幼儿形象地理解了写生的含义,课件中让幼儿看到了春天的美景写生方法,为幼儿起示范作用。

  3、幼儿尝试外出写生,教师指导孩子观察周围环境,找到美丽的景物画下来,并对其画的布局进行指导等。

  师:今天,外面的阳光真正好,我们也去找找外面的美景,把美丽的春天画下吧!请带好你的画夹,你的画夹里老师已经给你准备了你所需的画画材料。

  请听清楚要求:小朋友排队走到学校的小公园里,先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找到你认为美丽的景物画下来。

  [析]: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需要配班老师的帮忙,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与指导,让幼儿沐浴在大自然中,尽情写生,教材又贴近幼儿生活,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写生的灵魂在于观察,只有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才能出好的写生作品。观察时要引导孩子用"心"进行观察。

  4、作品鉴赏:把孩子们的写生作品展示出来,一起欣赏。

  [析]: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写生作品,让幼儿体验自己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当了一会小画家,激发幼儿对画画的热爱。

  教学反思:

  幼儿写生能较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它不是要求幼儿被动地按一种规定的标准图象去绘画,而是要求幼儿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大胆地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的。在美术写生活动中,老师要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运用语言和情感,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41、大班美术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

  大班的孩子已经知道了春天植物发芽、开花的基本特征。春天美丽又温暖,是小朋友最喜爱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们如何来表现它的美呢?最直观的表现手法就是"看",把春天的美景画下来,永远保存。然而,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绘画的时候,孩子们实际上是在用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绘画对孩子的启蒙作用是相当大的。它能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 识,促进他们语言功能的发展。

  目标预设:

  1、知道春天的美,理解写生的含义

  2、尝试写生,体验集体写生活动的快乐

  3、能够细致观察,选择美景进行大胆写生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1、经验的准备:了解春天植物发芽、开花的基本特征;对美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

  2、物质准备:画夹、铅笔、橡皮、油画棒等人手一份;课件《写生》

  重点、难点:

  重点为:让幼儿理解写生的含义,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

  难点为: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支起画夹,选择美景进行大胆写生。

  设计理念:

  新《纲要》指出:"老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能摒弃传统的 绘画教育观念和模式,变"范例--示范--临摹"为"观察写生--语言引导--欣赏创作",使幼儿绘画活动成为快乐的生活体验。 在以往人们总认为只有画家才可以背着画板去郊外写生,其实不然。因为写生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美术表现方法,而创造力是幼儿美术的灵魂,也是衡量幼儿美术活动质量的主要标准,所以让幼儿学会学生,意义重大。

  设计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又是容易转移的,他们有时会对某些突然发生的事感兴趣。所以,老师先用课件来让幼儿理解写生的含义,在理解的过程中又让幼儿看到了春天的美景,然后带幼儿沐浴在大自然中,尽情写生,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写生作品,体验成就感。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课件的播放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幼:春天师: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春天很美,春天是开花的,春天发芽的、、、、、、师:春天里我们可以干些什么呢?

  幼:玩、春游、穿漂亮的衣服、、、、、、师:哦,小朋友想了很多很多。春天里,还有些人在看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公园场景,有人在写生,写生的画面,作品与现实场景的比较)[析]:开放式的谈话,发散幼儿思维,帮幼儿轻松总结了春天的季节特征,初步建立了春天美的印象。

  2、根据课件提问,激发小朋友的写生兴趣师:课件里的人在干什么?

  幼:他们在画画师:他们在哪里画画?

  幼:公园里师:他们画了什么?

  幼儿:树和花(引导幼儿看看课件中画家画的画就是公园里的树。)师:真的吗?我们来仔细看看,哦,原来画家画的画就是公园里的树。他们画得真漂亮,那是因为春天非常美丽。你们像他们这样画过吗?

  幼:没有师:其实啊,他们的这种绘画方式叫写生。我们将描写花草树木、鸟、动物等能动的,有生命的东西的绘画称为写生。写生画的都是你看到的美丽的东西。是我们生活中的而不是画面上的。

  [析]:教师利用课件、采用启发式的提问,让幼儿形象地理解了写生的含义,课件中让幼儿看到了春天的美景写生方法,为幼儿起示范作用。

  3、幼儿尝试外出写生,教师指导孩子观察周围环境,找到美丽的景物画下来,并对其画的布局进行指导等。

  师:今天,外面的阳光真正好,我们也去找找外面的美景,把美丽的春天画下吧!请带好你的画夹,你的画夹里老师已经给你准备了你所需的画画材料。

  请听清楚要求:小朋友排队走到学校的小公园里,先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找到你认为美丽的景物画下来。

  [析]: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需要配班老师的帮忙,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与指导,让幼儿沐浴在大自然中,尽情写生,教材又贴近幼儿生活,孩子们的 积极性就会很高。写生的灵魂在于观察,只有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才能出好的写生作品。观察时要引导孩子用"心"进行观察。

  4、作品鉴赏:把孩子们的写生作品展示出来,一起欣赏。

  [析]: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写生作品,让幼儿体验自己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当了一会小画家,激发幼儿对画画的热爱。

  教学反思:

  幼儿写生能较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它不是要求幼儿被动地按一种规定的标准图象去绘画,而是要求幼儿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大胆地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的。在美术写生活动中,老师要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运用 语言和情感,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42、大班美术活动观摩课教学设计《夸张的面具》

  目标:

  1.欣赏多种艺术面具,对面具创作感兴趣。

  2.感受面具夸张的造型特点和多样的颜色特点。

  3.尝试自己创造性地设计面具。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丰富幼儿有关人物面部特征和表情变化的知识经验;初步了解面具用途。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水性笔、油画棒、水粉等绘画材料,砂纸、白板纸做成的面具模形若干,成品面具若干,幼儿舞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自己带来的面具,初步感受面具的特点。

  (1)幼儿戴面具玩《木头人》游戏,进入活动室。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面具。

  2.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受面具夸张的特点。逐个提问:这个面具是什么样子的?

  3.讨论、构思设计面具。

  (1)相互交流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面具。

  (2)请个别幼儿示范设计面具。

  4.幼儿创作面具,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1)启发幼儿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面具;(2)鼓励幼儿将面具尽量画大。

  5.欣赏、介绍自己设计的面具。

  6.幼儿拿着设计好的面具玩《木头人》游戏,结束。

  活动提示

  1.教师选择欣赏的面具时要注意:每一个面具的特点区别要明显,含有明确的、不同的美术要素,基本一眼就可看出面具的主要特征,而且要层层递进地增加欣赏的难度。

  2.可将幼儿创作的面具放入活动区供幼儿游戏。

  3.提请家长配合: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面具或面具图片。

43、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会跳舞的叶子》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用沿叶子轮廓勾画的方法画出跳舞的叶子,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2、大胆想象,创作出不同树叶娃娃跳舞的姿态,体验参与活动带来的乐趣。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二、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树叶,白纸,勾线笔,蜡笔,音乐《会跳舞的叶子》、《秋日的私语》,范例一幅,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喜欢跳舞吗?那好,我们一起来跳个舞。

  播放音乐《会跳舞的叶子》和幼儿一起跳舞。

  (二)认识一些树叶

  1、小朋友跳得真好看,小树叶看见了,也想来参加了。睢。

  2、出示范例,引导观察

  小树叶是怎么跳舞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请你来学一学。

  3、除了会跳这些动作,小树叶还会怎么跳舞?(引导想出多种不同的跳舞动作,为呆会儿的创作拓展空间。)

  4、你们想不想也让你的树叶娃娃跳舞?那好,我们一起来看老师变出跳舞的叶子娃娃。

  (三)师示范绘画

  1、取一片喜欢的叶子,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用勾线笔画出轮廓,然后涂上颜色,画上手和脚,就成了。你可以画二个树叶娃娃跳舞,也可以画三个树叶娃娃跳舞,画好以后,可以把树叶娃娃在哪个地方跳舞画出来。

  2、幼儿操作,师巡回辅导,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与美感,并添画出树叶娃娃在什么地方跳舞?

  (四)展示作品,师幼共同评价

  1、你的树叶娃娃是在什么地方跳舞?它是怎么跳的?请你来学一学。

  2、这么多跳舞的树叶娃娃,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师简单评价,结束活动。

44、最幼儿园大班科学《蝴蝶变变变》教学设计

  蝴蝶有各种不同的花纹,以下活动通过观察等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蝴蝶的一生。激发幼儿对昆虫探索的欲望,鼓励幼儿尝试画出蝴蝶一生的演变过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蝴蝶的一生。

  2、激发对昆虫探索的欲望。

  3、尝试画出蝴蝶一生的演变过程。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 活 动 准 备 】

  1 、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蝴蝶。

  2、物质准备:卵、毛毛虫、蛹、蝴蝶 PPT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蝴蝶姐姐身份引出主题,

  2、出示蝴蝶谷图片,感受蝴蝶种类的多样性。

  3、教师逐幅出示:蛹、卵、毛毛虫、蝴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让幼儿猜名称、特点

  4、请幼儿分组自由按顺序排列,并说一说理由。(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排列顺序了解到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5、验证:到底哪一组排列的对呢?请幼儿观看蝴蝶的生长录像。(播放课件:蝴蝶的一生。)

  6、教师提问:

  (1)妈妈把我生在哪里?为什么把我生在叶子的背面?这时大家叫我什么名字?

  (2)我从卵里钻出来变成了什么?我喜欢吃什么?

  (3)我变成大毛毛虫以后会做什么事情?大家给我起了什么名字?

  (4)我从蛹里钻出来又变成了什么?

  7、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自由创作,画出蝴蝶一生的演变过程,回家讲述给家人听。

45、大班美术教学设计《秋叶美》反思

  美术活动来源于生活,把生活中的美演变成幼儿的美术表现,秋天的落叶是幼儿非常熟悉的,运用秋天的树叶,通过观察,发现树叶的美,并将它变成一副美丽的画,在活动中逐步增强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秋天树叶的颜色、形状,学习绘画秋天的树叶。

  2.增强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不同的树叶、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儿歌导入。

  倾听歌曲《神奇的叶子》,引发幼儿兴趣。

  2.观看视频:秋天的树叶

  让幼儿观看视频上纷纷飘零的银杏树叶、红色枫叶等秋叶的五彩缤纷。

  3.观察秋叶。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秋叶,请你们仔细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叶脉等)

  3.画树叶。

  4.独特的秋叶

  幼儿将自己画的秋叶画沿边缘剪下,然后把画贴在老师画的大树上。

  活动延伸

  户外寻树叶:老师和幼儿户外寻树叶,找到不同形状的秋天树叶。

  教学反思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席鼓励表扬的语言、动作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改进的方面:

  1、 教师自己的提问设计还要更精练,简单,让幼儿一听就懂。

  2、课堂教学中当孩子们的回答,有点跑题的时候,自己有些急躁,语言组织也不严谨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取长补短,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46、大班美术教学设计《蜗牛去哪了》反思

  这是一篇大班绘画表述活动,《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这次活动就是由幼儿发现一只蜗牛展开的。

  《》本次活动源自外出活动时,欣欣找到了一只小蜗牛。过了一会儿,小蜗牛从壳里探出头,在欣欣手里慢吞吞地爬。几名小朋友围在欣欣的身边,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我看到孩子们对小蜗牛这么有兴趣,就将它装进瓶子放在了班上的自然角里,由此,在班中开展了以“蜗牛”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与孩子们共同观察了蜗牛的贝壳房子、软绵绵的身体,可以伸缩的二大二小的触角等外貌特征。还了解了蜗牛喜爱吃菜叶、草叶,常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活动,爬行时会留下亮亮的路线,以及下雨天时菜田里会有很多小蜗牛出来活动等生活习性。在此其间,孩子们观察的是蜗牛,讲的是蜗牛,画的也是蜗牛。可是,有一天,由于瓶子没有盖严,小蜗牛不见了,孩子们在活动室里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为了安慰孩子,调整孩子的情绪,我抓住了这个教育的契机,设计了本次绘画表述活动《小蜗牛去哪儿了》。

  由于活动的内容来自生活情境,孩子没们从始至终兴趣盎然,积极投入,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想像、大胆表现的能力,我们在活动中安排了以下环节即听一听、说一说、画一画、讲一讲。先在听故事《**旅行记》中激发幼儿想象班中的小蜗牛丢了其实是去旅行了这一美好的想象,然后在讨论中大胆地说说小蜗牛去哪儿旅行了,它会碰到谁,看到什么,还会发生什么事呢?从而为了孩子们下面的绘画活动打好基础,有了这些生活情境,提供了自由讨论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幼儿创新想象的欲望。在绘画中孩子们有种挥画自如的感觉。

  如:蔡佳芸的小蜗牛乘火箭飞上天空,张宋华的小蜗牛在草地上、花园里、房子里的连环画、李烨玲与林昕合作的粘贴添画作品中小蜗牛来到了美丽的花园里,看见一群漂亮的蝴蝶在飞舞等。当孩子们画完了,又可以自由地把小蜗牛去哪儿了的情景讲给老师及小朋友听。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想象来创造和表现,且表现时不受限制,从而体现了个性,提高了兴趣。

  在第一次活动中,我们以故事《小青蛙旅行记》来导入,用“8开”大的纸张,以独自绘画的形式表现蜗牛去哪儿了,结果发现导入与绘画主题有些脱节,孩子们绘画的时间太长了,表述的时间没有了,且画面中不能表现蜗牛旅行的起始地点。因此在第二次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另一只蜗牛去旅行的故事,并改用了“16开”纸张画2-3幅连环画,活动后发现孩子们的画面内容丰富了,表述的机会和时间增多了,表述的内容也更加连贯了。当时,我们想是不是还可以把本次活动设计成孩子们合作进行的用粘贴、添画的方式来表现画面的美术活动形式呢?在第三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色粘纸、橡塑纸及“8开”画纸,鼓励幼儿2-3人自由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然后再共同编讲表述,最后把所有幼儿的作品装订成一本大大的图书,放在故事屋让孩子们观看编讲。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幅幅更有创意的画面,如:蜗牛与甲虫赛跑、蜗牛与昆虫在开音乐会、花园里的小蜗牛等。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而《蜗牛去哪儿了》的活动,由生活中引发,在情境中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想像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调整,提高了孩子们感受美、讲述美的能力。幼儿通过创造、想象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并通过语言、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能关注周围的生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蜗牛的外貌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背景图:大树和草,毛毛虫和菜地,花园和蝴蝶。

  3、环境布置:蜗牛图片、蜗牛生活背景、幼儿观察记录。

  4、材料:各色粘纸、橡塑纸、白纸、油画棒等。

  5、电教器材:视频仪、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一听

  (1)交待故事名称――小蜗牛不见了。

  (2)放录音――自编童话故事《小蜗牛不见了》,边讲边通过视频仪出示背景图。

  2、说一说

  (1)引出主题:故事里的小蜗牛去旅行,可高兴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蜗牛丢了,小朋友都很着急。其实它也去旅行了,旅行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你们想一想,咱班的小蜗牛可能到哪里去旅行呢?它会碰见谁,看到什么,遇到什么事呢?

  (2)幼儿围绕这几个问题,找好朋友一起讨论。老师走到幼儿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

  (3)全班幼儿一起交流。

  3、画一画(1)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两人合作画的方式画出来(介绍提供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幼儿自由合作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材料。

  (2)幼儿绘画、粘贴。老师细心观察,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4、讲一讲

  (1)引导画完的幼儿讲画。

  你们的小蜗牛去哪儿了?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把小蜗牛去旅行的经历讲给老师、小朋友听。

  (2)展示评价作品,表扬用多种形式表现画面的幼儿。

  活动反思:

  首先,把握教学目标,三年级学生的科学课堂,知识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应该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常规,为高年级段科学课打好基础。

  其次,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发言。不能只要学生说出教师所希望听到的内容之后就立刻打断。有时课堂纪律差,学生会在座位上说话有两种可能:一是,教师的课堂气氛没调动好,学生不感兴趣,转而讨论课堂外的问题;二是,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有思考,但是没有机会发言,学生找不到抒发的机会只能和周围的同学说话。

  最后,要把课堂常规的培养融入每一堂课,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能一味批评,要在班中树立榜样作用。使用一些积极的方法提醒表现不好的学生,而不是消极地批评。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采用提问等方法,而不是直接点名批评。同时注意学生在其他人回答时是否认真倾听。

47、大班美术教学设计《漂亮的盘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中心及边缘连续装饰的技能,能用简单的图案装饰盘子。

  2、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连续对称的美。

  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整洁的习惯。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掌握边缘连续装饰方法。

  活动准备

  1、水彩笔、彩纸、废旧图书、雪花片、圆形纸盘若干。

  2、教师制作的盘子展。

  3、投影仪、各种盘子录像。

  活动过程

  (一)用谈话的形式组织幼儿看各种盘子的录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春节就要到了,请小朋友为自己家选盘子,提醒幼儿互相介绍自己选的盘子及原因。

  (二)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连续装饰的方法。了解有规律排序的方法,从而解决重、难点。

  1、引导幼儿比较发现两个盘子的不同之处。

  2、强调连续装饰时,间隔开的花纹时一样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是一样,)

  3、找出盘子展中连续装饰的盘子。

  (三)幼儿自主选择装饰材料进行装饰。

  (四)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提出要求:你喜欢什么样的盘子。

  2、幼儿操作时教师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注意图案、材料的创新;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选择简单的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

  (五)欣赏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

  1、幼儿自己选择位置放置自己装饰的盘子,自由介绍作品。

  2、运用互评方式讲评作品。重点引导幼儿讲评连续装饰技能的运用。

  教学反思:

  美丽的盘子《美丽的盘子》是一节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式,又注意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对盘子的种类、历史、特点等的了解上,我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视觉艺术,从图片的欣赏中明确盘子不仅是餐具还是美化我们生活环境的装饰品。在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意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8、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蝴蝶飞飞》教学设计反思

  课程名称:大班手工活动

  知识点名称:蝴蝶飞飞

  教学对象:大班幼儿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两根雪糕棒上从中心向两侧按一上一下的规律依次缠绕毛线,编织蝴蝶。

  2、在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适当训练色彩的搭配。

  3、喜欢编织活动,体验编织带来的成功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学习在两根雪糕棒上从中心向两侧按一上一下的规律依次缠绕毛线,编织蝴蝶。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法、难点破解法、指导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种颜色的毛线、扭扭棒、雪糕棒、小串珠、剪刀、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播放PPT课件图片)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蝴蝶)仔细看看这些漂亮的蝴蝶是用什么做成的?对,它们是用毛线做成的,一起来看看怎样做这些漂亮的蝴蝶?

  二、介绍材料。

  做这些漂亮的蝴蝶所需要的材料有各种颜色的毛线、扭扭棒、雪糕棒、小串珠、剪刀。材料准备好了,可以开始做漂亮的蝴蝶了。

  三、按步骤编织蝴蝶

  第一步:先把两根雪糕棒交叉成一个不规则的“X”形,用毛线在交叉点固定缠绕,先上下缠绕,再左右缠绕,固定结实。

  第二步:交叉点固定好后,依次从中心向两边按上下上下的规律开始缠绕毛线,先缠绕一边,缠绕好后,换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缠绕同样长一截,固定好毛线,剪掉多余毛线。

  第三步:换另一种颜色的毛线按一上一下的规律接着缠,缠一段距离以后,换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缠绕同样长一截,固定好毛线,剪掉多余毛线。

  第四步:再换一种颜色的毛线还是按一上一下的规律接着,不能缠绕到雪糕棒的尽头,留出一部分会更容易固定。缠一段距离以后,换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缠绕同样长一截,固定好毛线,剪掉多余毛线。

  第五步:选一根合适的扭扭棒,对折做蝴蝶的身体和触角,在扭扭棒的上下可以穿上小串珠固定一下。

  第六步:将扭扭棒卷出蝴蝶触角的造型。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看,漂亮的蝴蝶就做好了,小朋友你如果做的时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毛线进行搭配,不同颜色的毛线搭配出来的蝴蝶会更漂亮,你试试吧!

  大班手工活动:《蝴蝶飞飞》微反思幼儿美术领域的手工教育目标中指出: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的、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手工活动;初步尝试不同手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结合我园目前的美术教学情况,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特开展了本次编织活动。蝴蝶是日常生活中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昆虫,取材于大自然,贴近幼儿生活。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编织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创造性地来制作蝴蝶,适当训练色彩搭配,让幼儿体验编织活动的乐趣。在这个活动中,学习在两根雪糕棒上从中心向两侧按一上一下的规律依次缠绕毛线,编织蝴蝶,是难点。幼儿对技能技巧的掌握的过程,就是每一个幼儿自己的成功过程,能从中尝到最美的滋味。不仅能在活动中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适当训练色彩的搭配,还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接受我们的民间传统文化。本次活动,我先出示编制好的蝴蝶图让幼儿看,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蝴蝶)仔细看看这些漂亮的蝴蝶是用什么做成的?对,它们是用毛线做成的,一起来看看怎样做这些漂亮的蝴蝶?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及调动以往经验使幼儿对要创作的作品有感性的认识,既丰富了有关知识又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然后在轻音乐中按步骤编织蝴蝶,整个活动过程轻松愉快,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编织技巧,充分地感受了艺术创作的乐趣和应用,很有成就感。

  活动反思:

  此活动各个环节设计紧凑,符合幼儿的需要,课堂中,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比较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第一:本节课是美术课,课堂中不单单是传授孩子绘画方面的技能,而应该让他们知道有关蝴蝶的更多知识。第二:范画时,示范完蝴蝶的撕法后,应该把示范的蝴蝶拿过去,不应该展示在后面的背景上,这样,孩子操作时,可让他们自己充分想象,还可以怎么做,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小班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一节课不过二十分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留给上课的、听课的人的思索都会很多,我作为执教者,对这节课还是回味无穷,因为它让我成熟了很多。

49、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宝贝虎》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容易引起蛀牙。

  2.了解对牙齿有好处的食物,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各种食物图片、故事PPT、老虎图片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出示哭泣的老虎。师:为什么老虎会哭?他发生什么事情了?

  2.讲故事

  (1)逐页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猜测故事发展。

  (2)师:小老虎在哪里吃饭?这样做对不对?

  (3)妈妈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4)小老虎是怎么吃糖的?这样吃糖对它的身体有影响吗?

  (5)小老虎的牙齿怎么了?

  (6)医生是怎样说的?

  (7)小老虎改正他那些不好的习惯了吗?

  (8)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

  3.讨论:保护牙齿的方法。

  4.讨论什么食物对我们的牙齿好?请幼儿在食物图片中选出对牙齿好的食物。

  5.故事表演。

  活动延伸

  请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找到更多对我们牙齿好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