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课教案《学习分类》反思

中班数学课教案《学习分类》反思

中班数学课教案《学习分类》反思

1、中班数学课教案《学习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把同一类数量的东西放在一起,帮助幼儿建立分类的概念。

  2、认识分类标记,学习同时按图形的数量和颜色两个特征进行区分。

  3、培养幼儿多维分类记数的能力,并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的结果。

  4、学习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让幼儿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学习归类、分析、综合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引用众人熟悉的经典童话故事改编成适合幼儿课堂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及游戏的乐趣。

  4、激发幼儿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配乐)《鱼儿鱼儿水中游》;(配乐)《找朋友》

  2、海洋场景一组、彩图卡片(水果的苹果,香蕉,葡萄各二至四个;蔬菜的萝卜,西红柿,白菜各二个;礼物的珍珠项链,帽子,手袋各一份。)

  3、蛋糕图片一张,红,黄,蓝色碟子图片各一个)。(长、短裙道具各两到三条,吹泡泡水)

  4、(龙虾、乌龟、海马头饰各两个、美人鱼头饰三个)。(化妆舞会用的面具红两副、黄四副、粉色三副)

  【活动过程】

  1、音乐配乐(鱼儿鱼儿水中游)

  2、教师随音乐带着幼儿以鱼儿在大海中畅游的姿态入场。

  3、教师边走边说:“在大海深处的水晶湾里有一个富饶的美人鱼国,今天是萝莉小公主六岁的生日,国王邀请了许多小动物来参加小公主的生日化妆舞会。有海马、龙虾、小海龟、小美人鱼等等都来了。它们来到了宫殿里,立刻被里面华丽富贵的豪华布置深深吸引住了。好!我们可爱的小嘉宾们,请你们找个位置坐下来慢慢欣赏吧!

  4、“原来呀!皇宫大殿里不仅有漂亮的舞池,还在窗台下的桌子上摆满了可口诱人的美味佳肴。拿出备好的教具,教师问”这是什么呀?”幼儿答“这是苹果。”“苹果是水果还是蔬菜呢?”“是水果。”水果是可以生吃的。而蔬菜必须煮熟才能吃。“这又是什么呀?”“这是白菜”……。“这个呢?”“这是帽子”。“这是客人送给萝莉小公主的生日礼物。可是呢,真糟糕!由于来参加舞会的人太多了,粗心的随从们不小心把客人送给小公主的礼物给混在放食物的桌子上了,我们请哪个小朋友把礼物找出来,并分别把不同类别的食物也分开放在不同颜色的碟子上。”

  5、请xx小朋友上台归类……“好的,大家看xx小朋友放的东西归类对不对呀?”“这是苹果,这是香蕉,这是葡萄,它们都属于水果,可以生吃。”齐“对”。“那么,我们请女仆把挑出来的礼物送到公主的化妆间好吗?”齐“好的”

  6、这时候,化妆间里萝莉小公主正在发愁?一旁的床上铺满了长的短的美丽衣裙。为什么呀?原来刚刚小公主正在挑选裙子。她想挑一件最特别的衣裙参加舞会,小公主很爱惜自己的东西,每回挑选完衣裙后总是自己及时整理自己的衣橱,但这次衣裙选了许多衣裙给混正放一块了。我们能不能帮她一起摆放好漂亮的衣裙呢?公主的裙子可多了,有长的、短的,要分开摆放哦!谁愿意上来帮小公主呢?好!请从左边数起第六位小朋友上台帮小公主把裙子归类,我们请他把长裙子摆放在左边,短裙子摆放在右边”……“嗯,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摆放得对吗?”齐“对”这位小朋友真棒!我们鼓掌表扬他(她)好不好?棒棒棒!你真棒!耶!”好,我们已经帮萝莉小公主摆放好衣裙后,大家带起你们手中的面具和公主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7、音乐起,(找朋友)“好!小嘉宾们找到你们头饰相同的小伙伴,然后站在一起跳舞吧!”……“再找找,谁的面具跟自己相同的小伙伴们拉成一圈,数一数我们这一组有几个相同的面具?”教师分别上前询问,并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活动总结】

  1、“好,舞会结束了,请小嘉宾们回坐自己的位子。

  今天我们参加萝莉小公主的生日化妆舞会开不开心呀?我们还分别在哪里帮谁把什么东西分类了?……表扬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为萝莉小公主唱生日歌好不好?……祝你生日快乐!”

  2、铃鼓声响十一下,音乐起(鱼儿鱼儿水中游)夜深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休息了,大家纷纷向萝莉小公主道别。排队散场。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大班数学课教案《分类》含反思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 ,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 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 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习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3、大班数学课教案《吸管分类》含反思

  【活动设计】

  (一)活动材料的科学性与层次性

  1、操作材料丰富、多功能性

  分类材料选用生活中孩子经常使用的、熟悉的吸管,虽是普通的9根吸管,却涵盖了按颜色、粗细、长短、能否变形、有条纹与没条纹、尖头与平头等等多种分类概念。用纸板将透明瓶分隔,既物化了抽象的分类概念,又能呈现分类的结果,方便检验,从而克服了数学教学活动不易检验的难题;

  2、操作材料富有层次性

  通过逐步递增吸管数量,增加分类的特征要素,从而加深幼儿操作的难度,帮助幼儿在多次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分类的概念。

  (二)活动过程的操作性与递进性

  整个活动设计从“幼儿的自主学习”出发,将多种操作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四次小步递进的分类环节,让幼儿经历了“观察分析——初步建立单种方法分类概念——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巩固分类经验”的学习过程,从而在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中建构了多种分类的概念。

  另外,活动过程中力求把幼儿推在前面,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建构知识经验,重视每个环节的检验与评价,根据幼儿的学情来梳理概念和提升经验。

  【活动目标】

  1、探索按吸管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种分类,积累分类的经验。

  2、尝试运用简单的标记记录各种分类的方法。

  3、乐意参与吸管分类的探索活动,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各类吸管若干、分类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观察吸管,发现不同的特征。

  (1)吸管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

  2、第一次分类,初步建立分类概念。

  (1)幼儿操作,将5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梳理分类经验:各种方法的呈现与检验。

  3、第二次分类,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

  (1)交代新任务:多种方法分类,并用简单的标记做记录。

  (2)幼儿操作,将9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提升分类经验:多种分类方法的呈现以及记录的展示;

  4、展示与检验,巩固分类经验。

  (1)小结与梳理各种分类方法。

  (2)将末次分类情况展示在相应的区域,集体观察、检验。

  (3)小结评价,提出下次分类活动的任务。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4、中班数学课教案《认识10以内的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复习巩固对1-10序数的认识。

  3、培养小朋友的判断、分析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1-10面小红旗、数字卡片各一套,1-10的圆点卡片一套(圆点均匀两两排列)。

  2、学具:1-10的数字卡片各一套,小事子各10颗。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小红旗任意几面,小朋友很快说出其数量。

  2、教师出示任意数字卡片,小朋友能击出相应次数的掌声。

  3、教师出示任意一圆点卡片,教师能踏出相应次数的脚步声。

  二、学习区分单、双数。

  1、用磁性小棋子在黑板上贴出六行棋子,分别贴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启发小朋友说出各行棋子的数量,并请一名小朋友在各行的下面写出相应的数字。

  2、(1)师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把各行的棋子两两排队?谁能上来演示一下?”

  (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哪些数两两排队后剩下一个?哪些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余?”

  小结:两两排队后,有一个单独的,表示这些棋子数量的数叫单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下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

  3、全体小朋友操作小石子。

  教师分别报出7、8、9、10这几个数,小朋友按每次所报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小石子,然后进行两两排队。引导小朋友说出7、8、9、10是单数还是双数。

  4、出示1-10的圆点卡片,按顺序排列。

  引导小朋友观察、分析、讨论说说10以内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练习区分单、双数。

  1、小朋友操作1-10的数字卡,按单数、双数分成两组,比比看谁分得快。

  2、教师指出(或说出)任一数,小朋友口头回答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报单、双数,小朋友举出任一单(双)数的数字卡。

  4、玩“抱单躲双”的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小朋友判断该数为单数或双数。是单数则双手遮住脸部,头自然下垂作躲避状;是双数则双手在胸前抱住。

  四、指导小朋友做教材第一页练习。

  1、先数一数每幅图中的物体由多少个,然后在空格里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

  2、观察图形的数量,是单数的画上“ⅹ”,是双数的画上“√”。

  五、欣赏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称东西,“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鸡蛋做蛋糕。

活动延伸:

  玩“翻纸牌”游戏。将1——10的数字卡片和圆点卡片扣在桌子上,两个小朋友玩,开始各自分别认清单数一方或双数一方,然后轮流翻牌,翻出的数字或圆点数量为单(双)数的,牌为主方,牌多一方为胜。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刚开始,我用了分礼物导入,先让幼儿对1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跟上我的节奏。接下来我出示了事先准备的小圆点,让幼儿玩击鼓游戏,幼儿也基本上都能击正确。并且,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见得幼儿对看图片数圆点还是感兴趣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5、中班数学课教案《学习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把同一类数量的东西放在一起,帮助幼儿建立分类的概念。

  2、认识分类标记,学习同时按图形的数量和颜色两个特征进行区分。

  3、培养幼儿多维分类记数的能力,并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的结果。

  4、学习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让幼儿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学习归类、分析、综合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引用众人熟悉的经典童话故事改编成适合幼儿课堂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及游戏的乐趣。

  4、激发幼儿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配乐)《鱼儿鱼儿水中游》;(配乐)《找朋友》

  2、海洋场景一组、彩图卡片(水果的苹果,香蕉,葡萄各二至四个;蔬菜的萝卜,西红柿,白菜各二个;礼物的珍珠项链,帽子,手袋各一份。)

  3、蛋糕图片一张,红,黄,蓝色碟子图片各一个)。(长、短裙道具各两到三条,吹泡泡水)

  4、(龙虾、乌龟、海马头饰各两个、美人鱼头饰三个)。(化妆舞会用的面具红两副、黄四副、粉色三副)

  【活动过程】

  1、音乐配乐(鱼儿鱼儿水中游)

  2、教师随音乐带着幼儿以鱼儿在大海中畅游的姿态入场。

  3、教师边走边说:“在大海深处的水晶湾里有一个富饶的美人鱼国,今天是萝莉小公主六岁的生日,国王邀请了许多小动物来参加小公主的生日化妆舞会。有海马、龙虾、小海龟、小美人鱼等等都来了。它们来到了宫殿里,立刻被里面华丽富贵的豪华布置深深吸引住了。好!我们可爱的小嘉宾们,请你们找个位置坐下来慢慢欣赏吧!

  4、“原来呀!皇宫大殿里不仅有漂亮的舞池,还在窗台下的桌子上摆满了可口诱人的美味佳肴。拿出备好的教具,教师问”这是什么呀?”幼儿答“这是苹果。”“苹果是水果还是蔬菜呢?”“是水果。”水果是可以生吃的。而蔬菜必须煮熟才能吃。“这又是什么呀?”“这是白菜”……。“这个呢?”“这是帽子”。“这是客人送给萝莉小公主的生日礼物。可是呢,真糟糕!由于来参加舞会的人太多了,粗心的随从们不小心把客人送给小公主的礼物给混在放食物的桌子上了,我们请哪个小朋友把礼物找出来,并分别把不同类别的食物也分开放在不同颜色的碟子上。”

  5、请xx小朋友上台归类……“好的,大家看xx小朋友放的东西归类对不对呀?”“这是苹果,这是香蕉,这是葡萄,它们都属于水果,可以生吃。”齐“对”。“那么,我们请女仆把挑出来的礼物送到公主的化妆间好吗?”齐“好的”

  6、这时候,化妆间里萝莉小公主正在发愁?一旁的床上铺满了长的短的美丽衣裙。为什么呀?原来刚刚小公主正在挑选裙子。她想挑一件最特别的衣裙参加舞会,小公主很爱惜自己的东西,每回挑选完衣裙后总是自己及时整理自己的衣橱,但这次衣裙选了许多衣裙给混正放一块了。我们能不能帮她一起摆放好漂亮的衣裙呢?公主的裙子可多了,有长的、短的,要分开摆放哦!谁愿意上来帮小公主呢?好!请从左边数起第六位小朋友上台帮小公主把裙子归类,我们请他把长裙子摆放在左边,短裙子摆放在右边”……“嗯,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摆放得对吗?”齐“对”这位小朋友真棒!我们鼓掌表扬他(她)好不好?棒棒棒!你真棒!耶!”好,我们已经帮萝莉小公主摆放好衣裙后,大家带起你们手中的面具和公主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7、音乐起,(找朋友)“好!小嘉宾们找到你们头饰相同的小伙伴,然后站在一起跳舞吧!”……“再找找,谁的面具跟自己相同的小伙伴们拉成一圈,数一数我们这一组有几个相同的面具?”教师分别上前询问,并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活动总结】

  1、“好,舞会结束了,请小嘉宾们回坐自己的位子。

  今天我们参加萝莉小公主的生日化妆舞会开不开心呀?我们还分别在哪里帮谁把什么东西分类了?……表扬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为萝莉小公主唱生日歌好不好?……祝你生日快乐!”

  2、铃鼓声响十一下,音乐起(鱼儿鱼儿水中游)夜深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休息了,大家纷纷向萝莉小公主道别。排队散场。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6、中班数学课教案《多给我一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守恒,知道物体的大小和多少不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2、通过比较,验证物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绳子、纸(长方形、正方形)、瓶中的水、杯子、若干蛋糕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多给我一点。

  1、熊妈妈为小熊准备了早饭,你们看,是什么(出示蛋糕图片)

  2、提问:你们猜熊妈妈用什么办法让小熊觉得蛋糕变多了呢?

  3、幼儿讨论,教师注意倾听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

  4、让我们来看看熊妈妈是怎么做的吧?教师将蛋糕分成两块。

  二、原来一样多。

  1、你觉得蛋糕变多了吗?你是怎么知道蛋糕没有变多?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演示:把两块蛋糕组合成一块,引导幼儿了解蛋糕只是被分成了两块,并没有变多。

  3、出示牛奶,你们来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小熊觉得牛奶变多了呢?

  幼儿讨论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演示。

  总结:我们把蛋糕(牛奶)看成一个整体,熊妈妈就是把这个整体分开了,变成了几个小部分,如果把这几个小部分又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三、还是一样的多。

  1、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你们可以玩一玩,也把他们分成几部分。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说是怎样玩的,然后比较一下整体和部分由什么不同?

  小结:整体比他的每一个部分都大,每一个小部分都比整体小。

  四、游戏。

  熊妈妈还给小熊准备了很多蛋糕,熊妈妈都把蛋糕切成了两块,请你们帮小熊找一找还有半块蛋糕在哪?看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涉及到了物体大小和多少守恒,但都是通过教师操作的方式来完成的,对幼儿来说,她并没有切身体验,只是得到了一个概念。而且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一次包含两个有关于守恒的概念,内容有点多。

7、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一一对应》含反思

活动目标:

  让幼儿学习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获得对应经验。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碗、勺、梳子、镜子、毛巾、脸盆等。

  2.动物和相应的食物卡片多种,填空练习的卡片若干。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1)教师出示实物,启发幼儿说出各种实物名称后,再讨论哪两种实物可以做朋友,为什么?(发现实物之间的关系)请幼儿动手把它们一对一对地配好。

  (2)启发幼儿在室内找有关联的物品,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如:黑板与黑板擦,扫帚与簸箕等。

  2.游戏《喂小动物吃食》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并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讨论:每种动物最喜欢吃什么?让幼儿找到相应的食物卡片-一对应地摆在下方。

  3.分组活动幼儿分成四组活动。第一、二组:对应摆放实物卡片。如教师先从一个袋中取出花、帽、伞、手电筒等卡片摆成一行,再请幼儿从另一个袋中取出有关联的卡片(蝴蝶、围巾、雨鞋、电池)一一对应摆放。第三、四组:填空格。如空格上一排画有鸡、碗、书、篮球筐等,小朋友在下方空格内填画相应的东西(蛋、筷子、笔、球)。

  4.教师或家长指导幼儿利用幼儿用书第4页的内容进行补充练习。

教学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8、中班数学课教案《灰太狼的皇冠》含反思

  这次活动,开头引入以猜谜的形式引入,出示灰太狼的帽子、耳朵、牙齿、身体——引出灰太狼,用生动的故事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在引入灰太狼的烦恼是它的老婆红太狼的生日快到了,想用宝石做皇冠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红太狼,而去宝石岛的路上迷路了,遇到一群小鸟在排队,让幼儿复习颜色相同,大小不同的规律排序的,灰太狼听小鸟说按着箭头的方向走就回到宝石岛途中,又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才引导幼儿有浅到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大小相同,颜色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等有规律的进行引导自己排序出有规律的小船,才能启动开往宝石岛。终于找到了宝石岛,选宝石做皇冠,引导幼儿接下去往下排。作为新老师,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经验进步,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升。今天这数学活动课有几点不足的地方:

  1、教师应给与孩子更多思考的空间,他们可以怎么排?然后再思考回答,才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2、在分组制作材料的要求和小结的提出中要体现,提醒幼儿按照二或三个为一组好朋友的规律来排序,才能让幼儿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在幼儿操作材料时,因幼儿撕贴纸的技能还不够,有待教师多指导加强,从而想到材料的适宜性,可换为泥工板或过胶纸和沾水贴的技能;操作材料不够多样性。

  3、教师语言不够简洁,小结要体现让幼儿清楚,控制缩减时间。

  通过创设此活动《灰太狼的皇冠》,使幼儿能根据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按特定规律进行排序,从中感谢各位教师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9、中班情景数学课教案《农场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上下的概念。

  2、引导幼儿学会以一个物体为参照物说出上下位置,提高幼儿的空间方位感。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情境主题挂图“农场里”1幅;

  2、磁性教具:每种小动物2-3个;

  3、自制教具:二层楼房的图片一张;上下位置的图表一个;对勾1个;幼儿操作用纸(每人一张);

  4、学具:小绿人(事先放在幼儿坐的椅子下面);贴画: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情境挂图,初步理解上下的概念。

  1、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开了个农场,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农场里去参观它们的农场。

  2、教师提问:“你看见农场里有什么?”、“农场里有一棵苹果树,树上有几个苹果?树下有几个苹果?”请幼儿点数苹果的数量。

  3、教师提问:“树上的鸟窝有几只小鸟?是谁站在树下呢?”

  4、农场里还有一个池塘,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小青蛙?它们都蹲在哪?

  二、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上下概念。

  (一)小动物搬新家

  1、教师出示二层楼房和小动物卡,并以情境导入:小动物们还在森林里盖了一座新楼房,现在它们要搬家了。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楼房,哪里是楼上,哪里是楼下,给幼儿提出要求:如宝宝兔住在楼上,嘟嘟牛住在楼下,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小动物卡贴在相应的位置。

  3、教师请幼儿说说想让小动物住在哪里,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放小动物,引导幼儿正确运用“上、下”的方位词。

  4、教师出示表示上下的图表和对勾,要求幼儿按对勾的位置和数量来摆放小动物,如:2只胖胖猪住在楼下;3只宝宝兔住在楼上,帮助幼儿对上下方位图表的理解。

  (二)和小绿人做游戏

  1、请幼儿在椅子下面找到小绿人,并问幼儿:你是从哪里找到小绿人的?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和小绿人做游戏:

  小小绿人真可爱,

  我来和你做游戏,

  跳跳跳,跳到桌子上(下)。

  跳跳跳,跳到椅子上(下)。

  3、启发幼儿将小绿人放在自己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如:头、肩膀、大腿等部位,继续巩固上下方位的辨认。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以小绿人给小朋友送礼物的形式,出示幼儿操作用纸,引导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放在桌子的上面;什么东西放在桌子的下面。

  2、请幼儿根据图表的提示将物体贴在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3、鼓励幼儿将操作结果给客人老师欣赏。

  四、教师与幼儿拿着小绿人到户外做游戏,结束活动。

  【案例评析】

  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的形式,思路清晰,布题合理。活动中的环节过渡自然,能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感知上、下空间方位,逐步帮助幼儿理解以一个物体为参照物的上下位置,提高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幼儿操作活动的形式新颖,游戏的趣味性浓,并鼓励幼儿充分展示自我,使幼儿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0、中班数学课教案《做纸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3~8画有图案的大扑克牌,没有数字。扑克牌大小的卡片,数量多于班级人数的4倍以上,每张卡片上事先写好4~8的数字。人手一个小印章。

【活动过程】

  一、结合纸牌,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引发兴趣。

  1、教师出示纸牌8,提问:这是什么?(纸牌)纸牌上有什么?(数字和图案)你能发现什么秘密?(数字和图案的数量是相等的。)

  2、教师继续出示8以内的纸牌,引导幼儿看图的数量来说纸牌上的数字,帮助幼儿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

  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每张纸牌上有几个图案,应该写上数字几?

  幼儿心里默数,数完以后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给每张纸牌填上相对应的数字,并且引导幼儿念一念。

  3、教师小结:纸牌可真有意思,每一张纸牌上都有数字和图案,并且数字和图案的数量是相等的。

  二、学习根据8以内的数字,按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画出相应的点子。

  1、导入活动,产生兴趣。

  教师出示卡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开一个纸牌加工厂,请小朋友来做纸牌。

  2、学习根据数字按不同排列形式画出相应的点子。

  a、教师出示4张同一个数的卡片(5),提问:看一看,这4张卡片,你能发现什么秘密?(都是数字5的卡片,图案和数字的数量相等,每一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样)

  教师小结:纸牌加工厂给每个小朋友4张相同数字的纸牌,要小朋友在纸牌上画出与数字相等数量的图案,而且每张纸牌上图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样哦。

  b、教师请2名幼儿上前示范制作纸牌,清楚操作要求。

  教师先请一能力中等的幼儿上前示范做纸牌,其他幼儿观看是否做对,如正确,请该幼儿讲述其操作过程,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做的?”如做错,请其他幼儿帮助改正。

  教师再请一能力较强的幼儿上前示范做纸牌,并请其讲述操作过程,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做的?”

  三、清楚要求,做纸牌。

  1、教师强调要求:每人4张卡片,根据数字画出相应数量的图案,每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方式要不一样。

  2、幼儿每人完成4张纸牌加工的作业,愿意多做的可再做一些,教师检查幼儿有没有按纸牌上的数来画相应的图案,提醒幼儿每张卡纸牌上图案的排列方式要不一样。教师做质量检查员,回收幼儿做的纸牌并鼓励做的不符合要求的幼儿重新做一张。

  四、会用多种方法玩纸牌,体验纸牌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之情。

  1、提出要求:请幼儿2到3人一组自由结伴,在做好的纸牌中每个数挑两张凑成一副牌,合作玩纸牌排数序、纸牌配对、纸牌比大小等游戏。

  2、教师可带领不会玩得幼儿玩一次,帮助他们理解各种纸牌游戏的规则。

  3、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对数的概念的掌握情况,表扬能分享材料、合作游戏的幼儿。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做纸牌》贴近幼儿生活,是一个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并且受到幼儿喜欢的活动。因此班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能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也感知了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

  通过活动的开展,我觉得此活动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仍需调整一些地方。我先说说值得肯定的地方吧。通过3到8大扑克牌的出示,数一数、说一说,有效的帮助了幼儿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画有与数字相等数量图案纸牌的出示,交流、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操作要求,并在个别幼儿的示范操作中,清楚操作要求。制作纸牌时,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数字盖出相应数量的印章,体验到了成功制作纸牌的乐趣。活动中各个环节清楚,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盖出来的印章颜色太淡,不方便展示交流,最好还是用勾线笔画点子比较好;请个别幼儿操作示范时,最好先请一能力较强的幼儿,再请能力中等的幼儿示范操作,更有利幼儿清楚操作要求。

  同时,对此活动,我也存在一些疑惑:怎样让幼儿更好的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活动中,我似乎讲的不够具体。

11、中班数学课教案《按颜色归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Didi鼠,并尝试按颜色进行归类。

  2、乐于和同伴一起活动,初步感受活动的有趣和快乐。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红、黄、蓝、绿色的鼠模型各3个,彩色积塑红、黄、蓝、绿色各1个。

  学具:红、黄、蓝、绿色的鼠模型各3个,彩色积塑红、黄、蓝、绿色各1个,《活动用书》第1页、第2页,笔,白板。

【活动过程】

  1、认识Didi鼠的外形与颜色

  教师用高兴的口吻说:“今天,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上幼儿园了。”(出示Didi鼠)“他们的名字叫Didi鼠。现在,他们就在你们的学具盒里!”

  师:“我们向每一只Didi鼠问个好吧!”请幼儿打开学具盒,把Didi鼠朋友请出来,向每一只Didi鼠问好。请幼儿自己说一说Didi鼠的颜色,教师再和幼儿一起认识不同颜色的Didi鼠。

  2、操作活动1(《活动用书》第1页:Didi鼠上幼儿园)

  送Didi鼠到幼儿园。

  师:“小朋友可喜欢Didi鼠啦。瞧,许多Didi鼠来找我们玩啦!说说他们是什么颜色的Didi鼠?”请幼儿打开(《活动用书》第1页,(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指认上面的小Didi鼠,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教师举起红色小Didi鼠模型:“这只Didi鼠说,”请幼儿将学具中的各种颜色和大小的鼠模型放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送给Didi鼠的礼物。

  师:“Didi鼠是和我们一起学本领的好朋友,我们送个小礼物给他们吧!Didi鼠宝宝喜欢和他一样颜色的小礼物,你知道这个红颜色的积塑应该送给哪个Didi鼠宝宝吗?”该接Didi鼠了。教师:“不早啦,Didi鼠的爸爸妈妈来接Didi鼠宝宝啦!你知道这个红色的Didi鼠爸爸和妈妈要接什么颜色的Didi鼠宝宝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幼儿将同色的小Didi鼠和大Didi鼠连线。鼓励幼儿边连边说:“红色的Didi鼠爸爸妈妈接红色的Didi鼠宝宝……”再引导幼儿将Didi鼠模型、彩色积塑放进学具盒中。

  3、操作活动2(《活动用书》第2页:接力赛跑)

  说说Didi鼠一家站哪里。教师惊讶地说:“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原来幼儿园要举行亲子赛跑活动。瞧!Didi鼠的爸爸妈妈带着宝宝来到运动场啦!”(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请幼儿打开《活动用书》第2页,“每种颜色的Didi鼠是一队,红队应该站在哪条跑道上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黄队的Didi鼠一家应该站哪条跑道上?……”

  送Didi鼠一家站队。

  师:“比赛要开始了,快!我们把每队Didi鼠送到相同颜色的跑道上,”请幼儿取出学具盒中的各种颜色的Didi鼠模型,将每种Didi鼠爸爸妈妈和宝宝分别摆放到相应颜色的跑道上。边放边说:“红队的Didi鼠站在红跑道上……”

  Didi鼠比赛。

  师:“接力赛跑开始了!比一比,哪队跑得快?”鼓励幼儿自由操作鼠模型,让他们在跑道上往前跑,让幼儿边操作边说:“X队的Didi鼠跑得快……”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活动中,我借用了卡通图片、头饰等辅助教具,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1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长方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长方形

活动名称:

  认识长方形

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及于的配合和支持。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13、中班优秀数学教案《纽扣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纽扣分类

活动名称:

  纽扣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4、中班数学课教案《三只熊的午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帮助三只熊分餐点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画有三只熊的底板、人手一个篮子、苹果人手六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找出熊爱吃的食物。

  1、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小白兔、狮子、大象等等)

  教师小结:每个人喜欢的动物都不一样。今天老师也请来了小熊的一家,我们来看看,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宝宝?

  小结:对了最大的是爸爸,最小的是宝宝,不大不小的是妈妈

  2、三只熊要吃午餐了,他们最喜欢吃:出示PPT(蜂蜜、苹果、玉米)三样东西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与数量。

  1、出示PPT蜂蜜(大小高低不同的蜂蜜)

  小熊最喜欢吃蜂蜜了,三个蜂蜜怎么样?(又高有矮、有大有小)

  三个蜂蜜中哪个是给小熊吃?点击小熊图片进行对应。

  小结:又高又大的是给爸爸吃,爸爸人大胃口大所以吃又高又大的蜂蜜。又矮又小的是给小熊吃,熊宝宝人小胃口就小所以吃又矮又小的蜂蜜。熊妈妈吃不大不小的蜂蜜。

  2、小熊还喜欢吃玉米(出示食物)

  三个玉米怎么分呢?(教师出示喂三只熊食物的盒子)请一个小朋友给三只小熊喂玉米。

  你从哪里看出给熊爸爸吃这个?(粗)你从哪里看出给熊宝宝吃这个?(细)

  小结:三个玉米,最粗的给爸爸吃,最细的给宝宝吃,不粗不细的给妈妈吃。

  3、苹果。

  接下来小熊吃的是苹果。这里总共有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数看?(1、2、3、4、5、6)

  六个苹果给三只熊分。该怎么分呢?出示三只熊的底板

  听好了:熊爸爸要多吃点、熊宝宝少吃点、熊妈妈不多也不少。

  4、幼儿操作:分苹果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每人一个小篮子,篮子里都有六个苹果,请你们把六个苹果分给三只熊,熊爸爸要多吃点、熊宝宝少吃点、熊妈妈不多也不少,把苹果贴在三只熊的旁边。

  6、集体讨论:把所有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小朋友找找哪个有问题?帮他改过来?

  对的一栏:六个苹果,你们是怎么分的?

  错的一栏:我们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活动延伸】

  你们帮小熊的一家分了午餐,它们可开心了。所以送了礼物给你们,看是什么?我们回到教室再一起把它分了。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5、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左右》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左右

活动一:

  用“左右手”感知自身的左右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一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得手是你的哪只手?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 )手?

  平时我们常用右手(左手)作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来越聪明。

  (2)体验自身左与右

  师:左右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们看看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谁来说一说?

  (3)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活动二:体验相对

  师:我举起的是右手吗?(右手、面对面)

  我们面对面的站者,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会相反。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6、中班数学教案评价《卡片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品的两个特征分类。

  2.尝试自己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的和小的红、黄、蓝、绿色圆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块。

  2.小篮子。

  3.分类提示标志。

活动过程:

  1. 出示形状卡片,请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2. 老师先将两个分类提示标志贴在一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标志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卡片放入篮子。

  3. 将其他的分类标志两两贴在每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形状、颜色、大小其中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4. 请幼儿尝试自己制定包含两个特征的分类标准,并把相应的分类提示标志贴在小篮子上,对卡片进行分类。

活动评价:

  1.能按物品的两个特征来分类。

  2.能按自己制定的两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7、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图形分类计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分类。

  2.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3.活动中学习,能够有条理的对物品进行收拾和整理。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图片、幼儿之前要有按标记分类的知识积累、黑色水笔、白纸。

  活动过程:

  1.首先以圣诞节到了,帮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礼物为情景展开活动,出示图片,让幼儿知有 哪些礼物。

  2.首先让幼儿自主分类(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质量的软硬等等),并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3.以托班只有三个箱子为由,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分三类,把那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说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为了让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认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做标记,并在纸上画出来。<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得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课程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一节课的活动下来,总体上的还是不错的。老师的建议是:应该多加一些家具类的或者幼儿部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加大了难度,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面,如果仅限于幼儿常见的物品的话,拓展的部分就无法显现。

18、中班数学课教案《学习3、4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贴绒数字1、2、3、4及分合号、背景图(3辆汽车和4个圆点图)黑板。

  2、学具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记号笔一支,一个盘子里装有雪花片3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小组活动:幼儿自由操作

  “今天,我们要来玩“雪花片”的游戏,好不好?那请小朋友每次都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试试看你能分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提醒幼儿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

  (2)集体活动:汽车开来啦

  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4。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幼儿操作:“分颜色宝宝圆点”,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让幼儿给4个颜色圆点宝宝分成2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的分合式: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花朵和树叶”

  3的组成3朵花朵分成2份,4的组成4片树叶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9、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图形宝宝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产生对图形的认识兴趣。

  2.发展幼儿初步的分类、概括能力及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操作纸,蛋糕盘。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按图形的两种特征来分类。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是什么样的?

  小结:长方形有四条边,请小朋友伸出你的右手食指,我们来一起数一下,(1、2、3、4)长方形有四条边,它有四个角,(1、2、3、4)都是直角。

  师:(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1、2、3)有三个角(1、2、3)。

  师:(出示正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的?

  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形的异同并按照一种特征来分类

  1.师:现在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黑板上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形状、大小)

  小结: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2.师:黑板上有这么多的图形,是不是感觉很乱啊!我们用什么方法分分类呢?老师先来分一下,小朋友睁大眼睛看一看老师是按照什么特征分类的?(颜色)

  小结:老师是按照颜色特征来分类,把所有的红色图形放在了一起,所有的黄色图形放在一起,所有的绿色图形放在一起。

  3.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图形宝宝做游戏?(想)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发放材料)

  师:我们除了按照颜色分类,我们再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类?(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那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类吧!(大小和形状)

  小结:有的小朋友把大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放在一起,把所有的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放在一起,这是按照大小特征分类;还有的小朋友把所有的长方形放在了一起,所有的三角形放在了一起,所有的正方形放在了一起,这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类。

  三、按图形两种特征分类

  1.游戏“比比谁的速度快”。

  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听口令取图形,老师说出图形宝宝的特征,请小朋友快速找到它,并举起来。准备好了吗?如:红色三角形、绿色正方形、大长方形、小三角形、黄色长方形。

  2.发操作纸,幼儿操作。

  师:刚才小朋友们操作的非常好,我要给每一位小朋友一张操作纸。小朋友看看,这张纸上面都是有什么?操作纸的左侧代表的是什么?(大圆点、小圆点)左侧上面大的圆点这一行代表的是所摆放的图形都是大的,下面的小圆点这一行代表的是所摆放图形都是小的;长方形这一列摆放的图形都是长方形,三角形这一列摆放的图形都是三角形,正方形这一列摆放的图形都是正方形。

  提问:第一行第一列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开始操作。

  师:小朋友你们都操作完了,非常的棒,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图形贴在操作纸上,(想)今天下午放学,老师会把它发给小朋友,回家当小老师教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活动延伸】

  把操作纸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粘贴完成后带回。

  活动反思

  《图形分类》是中班的一次数学公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长方形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思考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图形分类》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20、中班数学课教案《会变的图形》含反思

  【教学目标】

  会进行图形折叠、分割、拼摆,使图形变化,辩认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其关系,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小刀。

  【教学过程】

  (一)变魔术

  让幼儿猜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然后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

  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正方形。

  (二)幼儿操作

  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正方形,比比谁变得快,再将4个小正方形拼成原来的样子。

  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三角形,然后还原。

  将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然后还原。

  (三)图形组合

  将剪出来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各种组合,变成新的图形。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如:四个三角形可拼成风车;一个三角形加一个正方形可拼成一座房子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引导幼儿在课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体验成功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如:在幼儿操作时,教师没有及时给幼儿提出正确的要求导致幼儿在操作中出现课堂混乱的现象。幼儿拼出图画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师也没有继续为幼儿丰富图画内容,这个环节有所欠缺。在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教师的情绪不够高涨,没有和幼儿做到分享快乐。

21、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分类》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是老师在幼儿玩积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几名幼儿不是拿积木搭建什么楼房,汽车,而是有的幼儿拿的三角形的积木,有的拿的是正方形的积木,有的拿的是梯形的积木,这样就及时的进行了这一节课的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按物体的某种相同特征、用途、颜色、大小、形状)的东西可以归成一类,培养幼儿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注重幼儿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同时,理解物品的用途。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梨子、香蕉、皮球、玩具汽车、树叶、篮球;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梨子、香蕉、皮球、汽车。(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问:小朋友,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样分?)

  2、幼儿小组讨论。

  可能的分法有:

  (1)按用途分类。

  (2)按形状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苹果、皮球是圆形的,梨和车不是圆形的;我是把用途相同的放在一起的:苹果、梨、香蕉是水果,皮球、车是玩具。

  3、以拾落叶的情节出示树叶,树叶大小、颜色不同。

  问:我们要把这些树叶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幼儿讨论可能的分法有:

  (1)按大小分类。

  (2)按颜色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4、操作活动。

  分积木:启发幼儿按积木的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5、活动延伸:

  (1)幼儿继续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分类的意识。

  (2)教师可利用日常环境让幼儿学习分类,比如:可以对秋天的落叶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还可以对水果、蔬菜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通过对中班幼儿上的这一节课,该班幼儿基本能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进行分类的方法,在颜色、大小上分类掌握较好,但是在形状、以及用途上掌握较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可通过其他的领域来巩固对物体的分类,也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进行学习。

22、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左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以自己为中心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2.能正确使用方位词左和右。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和区分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方位词左和右。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健康歌》,《找朋友》,小星星贴片,椅子,动物图片,小房子。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律动:随音乐《健康歌》做动作,让幼儿体会左右。

  基本环节:

  1.认识自身的左右。

  (1),教师指导幼儿把小星星贴在画画拿画笔的那只手上,然后请幼儿把这只手举起来,告诉幼儿举起的手是右手,另一只手是左手。

  想一想,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的左手在做什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2),游戏:听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用右手摸右耳,右眼,右腿;用左手摸左脚.左腿左肩,用右手拍左肩左腿,用左手拍右肩右腿。

  2.区别左边和右边

  做音乐游戏换座位儿,请幼儿感知自己右手一边是右边,左手一边是左边。

  (1).音乐开始,边听音乐边在椅子周围自由做动作说儿歌:小朋友听仔细,音乐停下来找椅子.音乐停止,小朋友迅速走到小椅子旁坐好。

  (2).请幼儿说一说: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3).游戏:小动物找家(出示小房子)。

  按指令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熊猫家在最左边,小鸡家在最右边,小兔家在熊猫家的右边,小狗家在小鸡家的左边。

  3,幼儿感知对面的左右方向相反。

  音乐游戏<<找朋友>>

  音乐开始,幼儿边做游戏边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提问;小朋友都用右手握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右手方向都一样了吗?幼儿感知其特点,发现方向正好相反。

  小结;我们是面对面的站着,因为方向相对,所以举起的右手刚好相反。

  4.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教师把小狗.小猫.小兔小鸭子等图片摆成一排,请幼儿说出小狗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

  结束环节;幼儿随音乐健康歌做动作,结束本课。

  活动延伸:

  1. 在活动区摆放小动物,。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 按指令摆放小动物。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这一主题活动的难点,对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左右并不容易掌握。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手引出课题,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左手与右手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学生身体的左手、右手进行教学,既联系实际,操作性又强,能使学生自然地、兴致盎然地置身于新课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和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23、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纽扣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幼儿用书第18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它又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我们要注重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手脑结合,才能让他们更易理解和接受。

24、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卡片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物品的两个特征分类。

  2. 尝试自己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 大的和小的红、黄、蓝、绿色圆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块。

  2. 小篮子。

  3. 分类提示标志。

  活动过程

  1. 出示形状卡片,请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2. 老师先将两个分类提示标志贴在一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标志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卡片放入篮子。

  3. 将其他的分类标志两两贴在每个小篮子上,"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请幼儿按照形状、颜色、大小其中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4. 请幼儿尝试自己制定包含两个特征的分类标准,并把相应的分类提示标志贴在小篮子上,对卡片进行分类。

  活动评价

  能按物品的两个特征来分类。

  能按自己制定的两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25、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我最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读6以内的数,了解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6数字卡、1个大骰子、动物图卡若干、包装袋(上面有数字)、糖块若干、 房子6座、盘子若干、小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一根棍

  二、认读6以内的数字,通过看看说说动动,了解6以内数字的实际意义。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幼儿认读6以内的数字

  教师: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请xx 小朋友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小结:不同数量的圆点,表示不同的数字,那么所有不同东西都能用不同数字表示。

  2、游戏:贴卡片

  幼儿动手操作数与量的对应

  3、游戏:投骰子

  幼儿投骰子,投出几,其他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三、游戏:给小动物送“食物”

  幼儿操作,数物配对,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幼儿根据食品袋上的数字,放入相应数量的食物,送给小动物们,进一步学习数与量的对应。

  四、游戏:送小动物回家,通过游戏再次提升获得的数学经验

  教师:小动物们吃饱了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们回家,。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动物身上的数字表示它们住的房子是几号,

  请小朋友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活动结束:小动物找到家了,小朋友也该回家了和小动物说再见。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从始至终一直由游戏贯穿,游戏活动吸引孩子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幼儿都乐意参与活动,目标完成良好。活动的操作材料也提供的很充分,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对活动的材料感兴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寻找法,探索法,通过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对6以内数的正确认识。从而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

26、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分类垃圾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分类垃圾箱的种类和功能。

  2. 分辨可再利用的垃圾,培养珍惜资源的态度。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 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

  2. 幼儿搜集废纸、塑料瓶、饮料罐及废旧电池,带到幼儿园。

  3. 点心时间吃剩的果皮等食品垃圾。

  4. 《美丽村》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2 - 13 页。

  活动过程

  1. 与幼儿一起观看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向幼儿提问:

  你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吗?(废纸、塑料、金属。)

  你和家人也把垃圾分类吗?(自由回答。)

  老师可从以下网址下载香港环境保护署有关家庭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第 9 个宣传片)

  向幼儿说明:这是生活在香港的人们在进行垃圾分类,那么,我们是怎样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呢?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2 - 13 页,与幼儿讨论:

  图上有四个大的垃圾箱,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两个“可回收物”垃圾箱里边分别应该放什么样的垃 圾吗?

  写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里应该放什么样的垃圾?

  应该把什么样的垃圾放在写着“其他垃圾”的垃圾箱里面?

  3. 请幼儿把带来的废纸、塑料瓶、饮料罐、废旧电池和吃剩的食品垃圾分类放好,摆在桌子上,请幼儿说一说,这些垃圾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中。

  4. 老师告诉幼儿:塑料、金属和废纸,可以回收后再制造有用的东西,如废纸可制成再生纸等。。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把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这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之一。各地都有专门的废品回收站来收购这些有用的垃圾。

  5. 请幼儿调查自己居住的地方及附近有没有分类垃圾箱,自己和家人是否使用过,然后回幼儿园向大家介绍。

  活动评价

  能说出分类垃圾箱的用途。

  能说出哪些是可循环再生的垃圾。

  活动反思

  通过对中班幼儿上的这一节课,该班幼儿基本能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进行分类的方法,在颜色、大小上分类掌握较好,但是在形状、以及用途上掌握较困难。

27、中班数学优秀教案《铺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在情境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经验,有效整合提升孩子已有的经验,活动简单,真实,自然,孩子们投入的表情,快乐的情绪,让我在一次体验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中各种多边形无处不在,各种形状的多边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来说,图形是非常抽象的的概念,孩子们的生活给了我智慧和灵感。

28、中班数学课教案《蚂蚁有几只》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字10,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仔细观察判断小动物的数量。

  3、在活动中能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接数卡(6—9、5—8、4—7、5—9、6—8、7—9);一碗饭、四群蚂蚁(数量分别为7、8、9、10)、数字卡片7—10。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7个铅笔筒。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拍手数数》,复习9以内数数。

  师:(出示接数卡)首先我们来玩个“拍手数数”的游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采用集体、个别的形式进行)

  (二)认识数字10

  1、儿歌《逗蚂蚁》,引出蚂蚁。

  —师:(出示一碗饭)今天老师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饭,我们一起来逗蚂蚁吧!

  —师生共同念儿歌《逗蚂蚁》。

  2、数蚂蚁。

  —师:(出示蚂蚁图片)香喷喷的饭引来了几群蚂蚁?你能很快地看出每群蚂蚁有几只吗?

  —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判断毎群蚂蚁的数量,并给蚂蚁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师:(指着一群为10只的蚂蚁):这群蚂蚁有几只?10只蚂蚁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你认识数字10吗?它是什么样呢?

  —教师出示数卡10,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0,知道数字10是由1和0组成的。

  —师:数字10像什么?

  —师: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蚂蚁,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观察画面,目测接数毎群动物的数量,圈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

  2、认一认画一画。观察画面上的数字,在方格里添画相应数量的圆点。

  (四)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能紧紧把握这个理念,既让能力强的幼儿充分表现,又尽量照顾到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把表现的机会尽量让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找回自信,锻炼各种能力,使他们也能得到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提出问题——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幼儿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你看10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可以用10来表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29、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春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形成,知道7添上1是8。

  2.理解7和8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操作、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的思考力和推理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大骰子?大灰狼头饰?

  2.每位幼儿一份花片操作材料、数字卡片;可以贴在身上的数字、点卡、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PPT(1)

  以游戏口吻:“春天来了,羊羊们要去春游啦”引起幼儿兴趣,通过观察羊羊的外形、装饰、背包等的不同复习7以内的数。

  二、展开

  1.出示PPT(2、3)教师操作蝴蝶与花图片,学习8的形成。

  师:羊羊们出发啦,他们来到了望春园,那里的花儿开的可好了。

  (1)出示7朵花排成一排,请幼儿跟随老师正确点数说出总数。

  (2)出示7只蜜蜂,与花一一对应,请个别幼儿点数练习。

  提问:蝴蝶和花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3)出示1朵花,添在花一排的最后,请幼儿点数验证说出总数。

  (4)出示数字7和1, 7只花用数字7来表示,添上的1只花用数字1来表示,分别放在相应位置上,7添1是几?(幼儿反复复述7添1是8)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复习7的形成,初步感知发现8的形成。

  2.幼儿操作:你怎样把7朵蓝花变成了8朵?(我又添上了1朵)请幼儿将添上的1朵拿走放回,反复感知添1的环节。

  3.游戏:丢骰子

  师:羊羊们走累了,就在草地上玩起了游戏。

  教师操作骰子,幼儿根据骰子六面上显示的图案、点、数字进行相应的身体动作练习(如拍屁股等)

  4.出示PPT(4、5)

  师:羊羊们来到了小树林,有许多小树来与羊羊们游戏。<来.源快思教.案网>

  (引导幼儿点数、说出总数,并通过拍手次数来“欢迎8、欢送7” 反复感知添1的环节)

  5.游戏巩固:狼来了

  玩法:保育教师扮演大灰狼,说出今天要抓数量是几(幼儿的春游门票上的数字、点数、或实物图片)的羊羊,这些羊羊就赶快要和妈妈一起躲起来。其他羊羊在位置上装木头人。(两位教师验证幼儿游戏结果)

  6 . 通过演示PPT(6、7),理解8里面有8个1。

  师:忽然一阵风吹来,蝴蝶和花飞走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五颜六色的气球,

  播放课件:画面出现8个颜色不同的气球,幼儿点数验证,引导观察,几个红色的?几个黄色的?……,问:“1个红色的气球用数字几来表示?播放课件,8个不同颜色的气球分别用8个1来表示,点数1,问:“8里面有几个1?”小结:8里面有8个1。

  三、拓展理解8的实际意义。

  1.师:8只蝴蝶、8只花、8个气球都用数字8来表示,8还能表示8个什么?播放课件,出现多个数量是8的画面,

  2.小结:8能代表所有数量是8的物体。

  3.引导:8还能代表8个什么呢?请幼儿手拿数字8,到老师布置的场地中去找数量是8的物品?找到后与同伴、老师分享交流(轻音乐伴奏)。

  活动反思: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新的目标和教育价值逐步得以体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已成为我们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宗旨,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宗旨,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我以故事和游戏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8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和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巩固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不断的游戏操作,从中获得自信,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本活动内容,我为这节教育活动制定了三个教育目标:一是学习8的形成,知道7添上1是8,二是理解7和8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8的实际意义,三是在操作、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的思考力和推理能力。

  在组织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步骤:一是通过故事画面,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8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二是通过故事语言提示,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8的形成及数数、知道7、8之间的关系。三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8的数概念,达到对8的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感觉我的三个教育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孩子的情绪非常投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做游戏,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这种故事情境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交流沟通少一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一个孩子,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都有待加强。

30、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纽扣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它又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我们要注重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手脑结合,才能让他们更易理解和接受。

31、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学习4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继续感知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独立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出要与幼儿玩游戏,随后讲一讲游戏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它后面的一个数字。教师报数,全体幼儿尝试回答,当全体幼儿玩的比较熟练后,可以与小组的幼儿玩。

  教师说出游戏的另一个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幼儿说出它前面的一个数字。教师报数,全体幼儿尝试回答。

  (2)学习4的加减法。

  教师依次出示三幅图,请幼儿说出其中的含义,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接着,教师请幼儿为图列出算式,个别幼儿列,集体进行认读两遍。

  2、操作活动。

  (1)看图列加减算式。

  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启发幼儿用"又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正确区分加法题和减法题,最后,为三幅图列出算式。

  (2)看图形找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特征,分别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上打√。

  3、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读一读算式,并带领全班幼儿一起读一遍算式。"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用词是否正确。对用词准确、计算正确的幼儿给予全班表扬。

  教学反思:

  教师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在本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32、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排排队》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2、在游戏演示、操作比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已进行过3以内的大小、长短物体的排序;小鸭小鸡、小猫图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三、活动过程: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球,谁想来拍怕这个球?拍的时候脚不能踮起来,也不能跳起来。

  师:这两个小朋友谁拍到了?谁没有拍到?

  师:为什么××拍到了,而××没有拍到?

  师:对,因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师:那老师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比一比。

  师:老师和××谁高谁矮呢?,请小朋友说完整。

  (二)了解比高矮的条件

  师:我听到了小动物的叫声,原来是小鸭小鸡(拿出篮子),小鸭和小鸡也要来比高矮了,看看,小鸭和小鸡谁高谁矮呀?

  师:看看清楚(篮子拿掉),现在它们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小鸡站在高高的积木上,而小鸭呀站在桌子上,这样能比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请小鸡下来也站在桌上,现在小鸭小鸡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吗?那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鸭小鸡说谢谢小朋友,我们回去了。

  师:喵喵喵,谁来了?小猫来了,小猫是高还是矮呀?

  师:原来小猫一个人,没有谁跟它比,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高还是矮,原来比高矮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才能比。小猫请你回去找个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与同伴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了比高矮要两个以上,而且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正确比较。那现在你们想不想跟好朋友比比高矮呀?

  师:请你们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

  师:请你说说,刚才你跟谁比了?谁高谁矮?

  (四)给娃娃排队

  师: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比一比,并且根据高矮排排队。

  师: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谁最矮呀?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从矮到高)

  师: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瞧,娃娃也来了,他们也想来比比高矮、排排队。我呢要从红旗开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时候要从矮到高排队。

  师故意错空:这样排队对吗?为什么?谁来帮老师改正?

  师:原来排队时要从矮到高来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四个娃娃、还有排列卡,请小朋友给娃娃从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排的?(针对出现的情况讲评)

  (五)延伸活动:

  师:又来了两个娃娃,他们也想排到队伍里来,老师把娃娃放进篮子里,区域活动时你们去试一试,把这两个娃娃也排进去。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中增加了社会领域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意识。这主要针对我班部分幼儿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而提出。另外,知识的难度有所提高,表现在:让幼儿不仅发现规律并按规律延伸序列,不仅尝试自己设计规律,还要用“多种方式”表现规律。“多种方式”,其实是把艺术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渗透到数学活动中。结果表明,这样的目标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所有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除个别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稍滞后及少数幼儿合作意识弱以外,其余幼儿均能达到目标。

33、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泡泡排队》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能按大小颜色等交替重复的规律玩排序游戏。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吹泡泡”

  2、学具准备:”吹泡泡“;橡皮泥若干,彩笔、各种颜色的短毛线若干。

  3、《操作侧》第四册第5-6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大家一起来拍手,第一个幼儿拍1下,第二个幼儿拍2下,第三个幼儿拍3下,第四个幼儿拍4下,依次拍下去。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樱子和小柚子给我们送来了他们自己吹的泡泡(教师出示教具“吹泡泡”)。

  (1) 全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樱子组,一组为柚子组。2组幼儿分别操作学具中的红色泡泡和蓝色泡泡排列出有规律的图案。

  (2) 教师:小樱子和小柚子吹的泡泡到了天空中混合在了一起,我们一起给他们的泡泡排排队吧。幼儿操作学具“吹泡泡”,按颜色、大小交替的规律排序。

  (3) 交流小结,展示有创意排序的幼儿作品。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搓糖珠”的游戏。

  第二组:做涂色练习。

  第三组:玩“结绳“游戏。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5、完成《操作册》第四册5-6页的活动。

  活动提示:

  排序学习不要太机械,教师要变换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注意游戏性和趣味性,可适当增加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四册第9-12页的活动。

  2、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如糖果、瓜子让孩子练习排序,增强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34、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样多》反思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

  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气球、灯笼图片若干;

  2、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3、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35、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方形兄弟》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习嵌板与相应卡片的配对。

  3、发展幼儿的视觉与触觉。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实心图形卡片、粗线条与细线条卡片(附后)。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嵌板)。

  二、幼儿观察、操作学具,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感知,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

  (1)这对兄弟长得一样吗?

  (2)它们哪里不一样?

  (3)那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4)师总结:这个四条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正方形。这个两组对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长方形。

  2、三段式教学法教授正方形与长方形:

  (1)师:这是正方形(长方形)。

  (2)师:这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啊?

  (3)师:这是什么?

  三、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师:今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两兄弟还带来了它们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实心图卡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是谁的啊?(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卡片,检验是否正确。然后请幼儿摆放另一张卡片)

  (2)(出示粗线条卡片)

  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卡片,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你们来帮帮忙,看看它到底是谁的。(请幼儿尝试摆放)

  (3)(出示细线条卡片,请幼儿尝试摆放)师:你怎么知道照片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儿操作嵌板与卡片的配对。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俩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发给它们啊?

  【活动评析】

  蒙台梭利教育的科学之处,在于它能针对幼儿发展的敏感期帮助幼儿发展潜能。敏感期有感觉器官精练的敏感期和肌肉运动协调发展的敏感期。在感觉的敏感期内,孩子会以他的视觉、触觉去学习分辨物体的尺寸、大小、颜色、形状等。本次“方形兄弟”的活动。正是根据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设计的。但它既不是一个纯粹的蒙氏活动。又有别于我们当前幼儿园的一般教学活动,它是蒙氏教育思想和《纲要》理念的一个结合。它利用蒙氏教具(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这一载体帮助幼儿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此次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活动的命名和导入部分

  设计者将毫无生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兄弟”,将枯燥的形状拟人化、游戏化,这样能帮助幼儿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学习活动从一开始就让幼儿感到亲切、好玩,激发了幼儿探讨的兴趣和欲望。

  2、活动充分给予了幼儿实际操作的机会。幼儿通过触摸两个方形来感知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典型特征。并且通过触摸比较找出他们的不同点,体现了让幼儿自己动手感知、自己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教育理念。

  3、嵌板与卡片的配对练习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了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同时,配对的练习又是分层次的。从实心到粗线图再到细线图,逐步增加难度,幼儿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操作才能解决问题,这种由易到难的卡片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形成了思维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