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反思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反思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反思

1、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大鼓与小鼓

活动目标:

  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重点: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

  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

  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中班音乐教案《母鸡孵蛋》含反思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的休止。

  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中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

  难点:感应、学唱歌曲中小节末拍的休止。

活动准备

  音乐,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粉笔。

  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律动进场。

  二、发声练习。

  三、熟悉歌曲《母鸡孵蛋》。

  1. 教师用彩蛋示范歌曲。

  (1)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母鸡的叫声)。

  (2)师: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看看母鸡孵了几个蛋。

  2. 幼儿学唱并动作表现。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四、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小朋友,母鸡妈妈孵的蛋都一样吗?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情绪。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你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吗?幼儿讨论:为什么棒棒鸡长得这么棒?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3)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的简谱表示。

  (4)幼儿节奏练习。

  (5)幼儿模仿演唱,并指导幼儿唱出有力、洪亮的声音。

  (6)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师:听,它在干什么?(打嗝的声音)谁来给他取个名字?(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想象自己是打嗝鸡并演唱。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的情绪。

  (1)倾听害羞鸡的叫声,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它的声音呢?

  (3)幼儿想象自己是害羞鸡并演唱。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五、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幼儿熟悉道具。

  2、师:铃鼓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棒棒鸡的声音?可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打嗝鸡的声音?害羞鸡呢?

  六、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七、幼儿随音乐表演《母鸡孵蛋》出场。

教学反思

  本次歌唱活动来源与奥尔夫音乐活动《母鸡孵蛋》。原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在捡鸡蛋的游戏过程中感知鸡蛋的数量。而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产生了歌曲中的棒棒鸡、害羞鸡、打嗝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亮点:

  整个活动选材活泼、热情。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整个课堂表现了一种活泼、轻快的气氛。本次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我用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律动进场,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音乐游戏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不断创新的动机兴趣,充分体验到音乐游戏所表达的快乐,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我给三个鸡蛋设定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棒棒鸡、害羞鸡和打嗝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利用打嗝帮助幼儿学习小节末的休止,降低了幼儿学习的难度,幼儿容易接受,降低难度,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

  创设表演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有充分的表现时间和机会,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并且利用表演形式进一步复习歌曲,达成目标。

  不足之处:老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要及时地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回答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中班音乐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设计背景:

  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幼儿园后面的小山坡去玩,刚走出校门不远,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吹得路边银杏树的叶子沙沙作响,有的叶子飘落到地上,有的叶子在空中飞舞,有的叶子在地上打转转,孩子们一下被这里的情境吸引住了。 “老师,你看那空中的叶子好漂亮,像黄蝴蝶在飞舞;老师,你看那些叶子飞的好远哟,他们要飞到哪里去?”孩子们议论开了。我看孩子们对秋风吹树叶飘落这一情景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小树叶”这个活动。这个活动是大班的唱歌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产生联想,体会小树叶秋天离开妈妈时的心情:伤心,难过与无赖,春天要回到妈妈怀抱时欢快与喜悦的心情,让孩子的情感与小树叶产生情感共鸣,体验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中不同的情感。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

  1.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能用同样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爱。

  2.能用连贯,舒缓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进行拟人情境的联想,产生与树叶宝宝的心情共鸣,用有情绪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不同声音演唱歌曲情绪的变化体现出小树叶对树妈妈的依恋和乐观表现。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情绪的表现和不同情绪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1)秋天落叶图片(2)春天长新叶图片

  2.《小树叶》音乐磁带

  3.知道落叶树到了春天会长出新叶的有关知识。

  4.具有了解歌唱中的轻柔、舒缓、断顿、跳跃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情景感受

  孩子们,昨天我们看过了秋风吹落叶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幼儿闭目联想)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看看与你们刚才想像的一样吗?幼儿自由讨论鼓励不同说法,你们猜猜小树叶片片飘落的状态,引导幼儿说出连贯、缓慢、柔软等状态,并模仿小树叶的这些状态。孩子们,再猜猜小树叶离开妈妈时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害怕)出示图片(2)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季节,小树叶又回到树妈妈的怀抱?这时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高兴、欢喜)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一首的歌,名字叫《小树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这首歌,体会小树叶不同的心情吧!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景,了解歌曲内容

  1.完整播放第一遍音乐,了解歌曲内容。

  欣赏完后提问 :你们听到这首歌唱的是谁呀?(小树叶)小树叶在秋天时候要要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猜想小树叶离开妈妈和回到妈妈的怀抱心情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孩子进行拟人情景的联想:孩子们,如果你们离开了妈妈,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你愿意吗?心里有什么感受?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妈妈的身边,你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回答。接下来请孩子们欣赏第二遍音乐。

  2.完整播放第二遍音乐,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不同的心情。

  欣赏完后提问:孩子们,秋天到了,小树叶要离开妈妈,它们离开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慢慢飘落,落下的时候很缓慢,轻轻地飘下来。)引导幼儿说出这个过程是连贯的,缓慢的。那我们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请孩子们自由表现一下吧。请表现好的孩子示范一下。提问:小树叶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在说什么?(好像在说、、、)它们说话时心情怎样?引导幼儿感受说出当时的心情状态(勇敢、欢快、愉悦、高兴、、、)请孩子们也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当时的心情。请表现好的示范一下。师小结:对比小树叶不同心情的动作表现。现在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分两组,一组孩子用动作表现小树叶飘落时候的情景,另一组用动作表现小树叶回到妈妈怀抱的情景。(幼儿表现)

  (二)分段欣赏歌曲,感受歌曲里两段歌词的不同吐字的方法: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

  1.听歌曲第一段,然后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你听到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伤心、害怕的心情?可以怎样唱才能让别人听起来感到伤心害怕?引导幼儿用连贯、缓慢、低沉的的声音,轻轻地表达害怕、难过的情绪。

  2. 听歌曲第二段,启发性提问:第二段和第一段一样吗?那点不一样?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听出快乐、勇敢的心情的?怎样唱出沙沙声表现快乐勇敢的心情?引导幼儿用断顿、清脆的声音,跳跃地表达勇敢、快乐的情绪。示范用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演唱。

  (三)学唱歌曲,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达歌曲不同情绪,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

  1.播放音乐,师幼一起跟唱,熟悉歌词与旋律。

  2.集体分段练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

  3.集体分段演唱,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4.小组扮演角色演唱,练习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5.集体演唱,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延伸活动:

  带孩子到外面去拾落叶 制作落叶粘贴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中班音乐教案《火车开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边唱边与同伴合作协调的开火车。

  2、能听辨鼓声,进行方向转变,发展幼儿的灵敏性。

  3、喜欢游戏,体验团结协作的快乐。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CD。鼓一个、座位呈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1、|xx xxx|

  2、|xx xx|

  二:复习歌曲《火车开啦》

  1.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火车开啦的歌曲,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唱的时候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幼儿集体演唱)

  2.再次演唱:请小朋友当小司机一边唱一边开火车。

  三:游戏《开火车》

  1.刚才老师请你们当小司机,现在老师也想当小司机,邀请小朋友当客人上我的小火车,当我走到那位小朋友的面前时哪位小朋友就要上我的火车,小朋友听明白了吗?好,我们现在请小朋友听音乐边唱边来玩游戏。(教师扮火车头,幼儿扮客人游戏1-2遍)

  2.请2—3名幼儿扮火车头,邀请小朋友开火车。(1—2)

  四、听信号变换方向游戏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2、幼儿按性别分组,进行游戏。(2—3)

  3、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

活动反思:

  火车开啦是一首生动活泼、欢快的匈牙利儿童歌曲,深受幼儿喜欢,尤其是第一次活动中,当我打开音乐播放时,孩子们一听到音乐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火车开了的动作,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并能听辨老师的鼓声进行方向转变,发展感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在活动当天情绪特别高涨,通过老师的引领,参与活动取得了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在本次活动从目标的制定到参与活动过程都比较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活动过程层层递进,从节奏训练开始,帮助幼儿掌握XX XXX的节奏型和传递游戏,发展幼儿兴趣性,为下一个环节的鼓声转变方向打下基础,在游戏开火车环节,老师先以引领者的身份导入活动,把游戏引入了一个高潮,然后再请幼儿来当火车司机,并强调火车之间不要碰撞,不发生交通事故,这一环节幼儿完成的很好,兴趣点也特别高,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在下一环节听鼓声方向环节,如果我再把规则和要求说的详细一点,孩子就不会在规则开始时玩不会转身的情况,但我在发现这一情况下,立即调整教育思路,请一些老师来玩游戏,起了一些隐性示范作用,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游戏的玩法,并能在游戏中开心、快乐的游戏,总之,从活动中来看,我认为兴趣是一节活动中的关键,只有孩子有兴趣才能参与进来,才能达到参与进来,才能达到活动的目标。

5、中班音乐教案《逛公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音乐游戏中学习唱准歌曲的弱起小节。

  2、 尝试用音乐方式与人交流。

  3、 学习顺向和逆向行走。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歌曲《逛公园》。

  2、 爸爸、妈妈、小弟、小猫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帮助幼儿了解歌词大意。

  1、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吧。

  2、 歌曲里有哪些人去逛公园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 那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听一听到底是不是这几个人在逛公园。(再次听歌曲)。

  4、 师:歌词里有爸爸、妈妈、小弟、小猫。那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按逛公园的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排列图片)。

  二、 学唱歌曲。

  1、 那现在我们就跟着录音机一起来演唱歌曲。(师幼一起演唱数遍)

  2、 加入动作表演唱。

  三、 游戏“逛公园”。

  1、 请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教师站在中间扮“爸爸”,音乐开始时幼儿边拍手唱歌,边顺时针方向向前走。教师则沿逆时针方向边走边拍手唱歌。第二段歌词开始后,“爸爸”从圈上请一个女孩出来当“妈妈”,两个人同时边拍手边走。第三段同第二段。最后一段“小弟”从圈上拉一个人到中间做“小猫”,大家边唱歌,边用手指着“小猫”。唱完后,“小猫”大声说:“喵,我现在就去抓老鼠。”说完,就去抓圈上的人,圈上的小朋友迅速跑回座位。

  2、 指导幼儿玩2-3遍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应注意提醒幼儿保持圆形队形。

  四、 活动结束。

  邀请配班教师等一起玩。

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活动,首先我重点抓住两个重难点一是学唱弱拍起唱的歌曲;二是掌握两个重点的游戏规则:强拍带人,和猫叫后抓人和逃回座位.在这两点上我们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让孩子很好的理解“”第一强拍?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幼儿在开始部分的律动中、基本部分感受歌曲内容和旋律的过程中以及在游戏中引起对第一强拍的感知和充分的运用。

  其次,反馈目标我们发现由于歌词易于幼儿理解,幼儿很容易在边游戏边歌唱的过程中学会演唱,第一条目标基本完成,但是在幼儿唱弱拍起唱的歌曲时我过分注重了游戏性即让幼儿发现第一强拍,而忽视了第一强拍因唱出强拍的重音的唱法的指导,对于第二条目标我们个别游戏和集体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幼儿尝试,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请大家帮助解决使游戏规则得到落实。第三条目标我个人认为完成的很好,孩子们在活动的最后都还是兴致勃勃,意由未尽的。但是原本在活动最后我们只安排了一次拓展游戏,但是由于我个人的疏忽把歌词接错了,因此又加了一次游戏,使整个活动时间超了一些。

  每一次活动尽管设计时自己认为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调整,我想只要心中有孩子,在不同的孩子尝试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学习的机会,给予能力不太强的孩子学习调整的机会,活动是孩子们的,面向全体孩子让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经验和愉快的体验最为重要。

  活动开始,先让幼儿初步学唱《逛公园》,掌握弱起拍的重拍,这是幼儿学唱歌曲的难点,我只要求幼儿能刚上老师的节拍。接着是让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游戏。开始我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就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小弟,一只小猫。尝试下来,等待的幼儿比较多,在第二次游戏时,我多请了几位男生做爸爸。在转圈时,幼儿对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感还不够明确。在最后一个环节,猫叫后追逐老鼠时,由于教室比较挤,“猫”一回头就捉到“老鼠”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刺激,应让幼儿有追逐的过程,以后游戏时可带幼儿到室外进行,还可以增加家庭中得其他成员。由于这个游戏带有趣味性,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高了。

6、中班音乐教案《小猫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引起幼儿学习歌表演的兴趣,体验歌舞活动的快乐,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理解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初步表现歌表演--《小猫咪》。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让幼儿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猫尾巴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律动《猫走》进场,要求幼儿按节拍走。

  (一) 师:小猫咪,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一块儿到外面玩好吗?(播放歌曲)

  (二)复习歌曲――《小猫咪》

  要求:坐姿正确,用最好听得声音来唱。

  (三)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有一群可爱的小猫咪,和妈妈在一起,生活过得非常快乐,小猫咪一天天长大了,本领也越来越大了。有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咪捉老鼠,小猫咪捉了很多很多的老鼠,小猫咪高兴极了,妈妈看见小猫咪长大了,也很高兴,就跳起舞来了。

  (四)学习歌表演:

  1、师随音乐边念儿歌边示范歌表演:

  师:"摸摸胡须,轻轻跳,翘翘尾巴,扭呀扭呀扭,喵呜,喵呜,喵呜,喵呜叫--。(儿歌内容和动作说明一样)

  2、幼儿自由站在教师周围,同教师一起表演:

  3、分解动作,逐句练习:

  (1)师:舞蹈好看吗?有许多漂亮的动作,有小猫摸胡须,扭尾巴,叫的动作,你最喜欢哪个动作,去找找好朋友,表演给他看。

  (2)幼儿自由表演自己喜爱的动作,师指导幼儿将舞蹈中各个动作做好,做到位。

  (3)学习舞蹈:

  重点指导幼儿做好扭尾巴,和小猫跳的动作。

  4、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二遍(中间及末尾请幼儿做《捉老鼠》的游戏感受歌表演的快乐气氛)(五)复习音乐游戏--《找小猫》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

  请幼儿以轮唱的形式分角色进行游戏,指导幼儿做出猫妈妈和小猫不同的动作和表情。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幼儿通过扮演小花猫和猫妈妈学本领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深入浅出的学会了歌表演。并且,我把动作用儿歌的形式表现出来,避免了以往让幼儿机械的模范老师作动作,而没杀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法,而是让幼儿在欣赏了老师边念儿歌,边跟着音乐做动作,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动作?"使幼儿学得轻松学得积极主动,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并且我用游戏化的语言加以指导,幼儿始终溶入教师给他创设的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的把歌表演学会了,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轻松,自然,没有教师填鸭式的教育,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的浓厚但是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下次活动中加以改进。如在幼儿已经熟悉歌表演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儿歌慢慢地去掉,让幼儿不念儿歌,跟着歌曲的旋律边唱边跳。并且在教学中,教师的位置可以渐渐地淡出,可以参与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表演,而不要老师站在师幼对立的

7、中班音乐教案《摘果子》含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植于儿童自己“自然的生长土地上”,符合儿童自然发展法则,同时,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因此我选择了《摘果子》音乐选段,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独特教学方法,融入音乐节奏、音高、音色的认识以及音乐形象的体验,鼓励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幼儿听辨高低音的能力,让孩子用肢体动作大胆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对高音及低音的辨别能力,培养节奏感。

  2、学会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

  3、感受丰收的果园景象,跟着旋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红色绸带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一起唱拍手歌围成半圆坐下。

  二、 练习听辨高音和低音。

  教师在钢琴上弹出几个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高音,就把手向上点;如果听到的是低音,小手指就向下点。

  三、 欣赏理解音乐,认识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

  1、 教师放音乐,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高音,就把手向跟着音乐节奏摆动;如果听到的是低音,小手就向下跟着音乐节奏摆动。

  2、 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高音和低音,并跟着音乐大胆表现。

  四、 音乐游戏:摘果子

  1、 今天我们要去摘果子,提问:果园里种着什么果子?哪些是种在树上的,哪些是种在地下的?

  2、 种在树上的,我们可以怎么摘?种在地上的我们可以怎么摘?(鼓励幼儿创编往上摘果子的动作和往下摘果子的动作)

  3、 跟着音乐,听到高音,树上摘个大苹果,听到低音,地上摘颗小草莓。游戏一遍。

  4、 果园里除了苹果和草莓外,还有什么果子,根据幼儿的回答,跟着音乐摘果子两次。

  五、 果子丰收拉

  每人一根绸带跳丰收舞,鼓励幼儿自由创编高音和低音的动作。

活动延伸

  音乐、图示投放到区域中幼儿继续练习。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8、中班音乐教案《过新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打击乐器打节奏,给歌曲《过新年》配上打击乐。

  2.体验过新年时的喜悦之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相关图片。

  2.打击乐器:双响筒、小铃、铃鼓(数量各三分之一)、锣,乐器放在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过新年》。

  1.幼儿跟着音乐边拍手边唱歌,把过新年时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

  2.幼儿尝试用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为歌曲配伴奏。

  二、学习打击乐。

  过新年敲锣打鼓真热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好听的乐器来敲敲打打,把这首《过新年》的歌曲表演得更快乐。

  1.徒手练习

  幼儿跟着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动作见书本),练习1—2遍。

  2.尝试配乐器演奏。

  提示:刚才我们一共用了两个动作(幼儿的动作)。拍腿代表两种乐器一起演奏,拍手表示铃鼓演奏。

  3.幼儿使用乐器尝试演奏相应的节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知道幼儿熟悉的演奏方法)。

  幼儿跟着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练习1—2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4.幼儿交换座位(打击乐器)演奏。

  三、收拾乐器。

  幼儿听打击乐“过新年”,边踏步边把乐器轻轻放入指定的筐中。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音乐曲调活泼、欢畅,节奏轻快。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预设的教学内容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一点一点推着进行,知道这首音乐的节奏规律是强、弱、强、弱,并让幼儿学会看图谱进行演奏。活动中是选用了形象具体的图谱和乐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音乐中,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提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的明确、层次分明。

9、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大鼓与小鼓

活动目标:

  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重点: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

  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

  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0、中班音乐教案《蜜蜂做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歌曲《蜜蜂做工》。

  2. 能够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创编动作。

  3.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 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听音乐进场

  2.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请你们闭上眼:一、二、三,变变变,睁开眼睛看看我变成了谁?(小蜜蜂)哦,我是蜜蜂妈妈,小朋友们想不想变呀?请你们闭上眼睛吧!一二三,变变变,睁开眼睛看看,都互相看看有什么变化?你们现在已经是蜜蜂宝宝了。

  师:宝宝们好!

  幼:妈妈好!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小儿歌,我们先来听一听吧。播放音乐《蜜蜂做工》。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想说说?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蜜蜂做工》。提问:它们在做什么?请幼儿回答。

  3. 师示范歌曲。

  4. 请幼儿跟着老师学一学儿歌《蜜蜂做工》。

  5. 请幼儿跟着音乐唱一遍歌曲《蜜蜂做工》。

  二、采蜂蜜。

  1.今天天气可真好,我们唱着歌跳着舞一起去采蜜吧!大家要排好队,不能掉队哦。(好) 那你们先跳跳舞,让妈妈看看你们是怎样跳的?让幼儿自由做动作,找几个幼儿来示范一下,让宝宝们都学学,并及时表扬。(真棒)

  2.宝宝们,我们出发吧!

  3.听音乐,一起去采蜂蜜。在教室里自由做动作,一边跳舞一边采蜂蜜。哦,材料这么多蜂蜜,闻一闻,香不香,尝尝什么味道的?宝宝们累了吧?那我们就休息一下吧。(坐地上)

  4.勤劳的蜜蜂宝宝每天都要飞到花园里采蜜,这样打咯冬天,它们就可以吃到蜂蜜了,我们一要采很多的蜂蜜,这样才好过冬。那我们现在就去花园里采蜜吧?(好)

  三、听音乐

  带着蜜蜂宝宝去花园采蜂蜜,围着花朵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把我们采到的蜂蜜送给客人老师尝尝吧!跳着舞唱着歌结束。

活动反思:

  每当音乐响起,我总能看到孩子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虽然中班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显得格外稚嫩,但通过系统的训练,相信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会不断增强。

11、中班音乐教案《蝴蝶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熟悉旋律,学习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2、初步学习创编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体验表演的乐趣。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蝴蝶花的挂图,歌曲内容相匹配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幼儿到草地,引导幼儿边欣赏歌曲边观察蝴蝶花。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和小蝴蝶交朋友吗?你们和小蝴蝶交朋友的时候,小蝴蝶会飞走吗?

  幼:会。

  师:今天老师就要介绍一种不怕人的长得可漂亮的小蝴蝶给你们认识。(出示蝴蝶花挂图)

  二、集中幼儿坐在蝴蝶花旁,结合歌词进行谈话。

  师:你们知道小蝴蝶为什么不害怕吗?

  幼:因为它是一盆花。

  师:那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幼:蝴蝶花。

  三、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老师就把好看的蝴蝶花,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听,歌里都唱了什么?

  四、启发幼儿创编动作。

  师:蝴蝶花听了小朋友的歌声非常开心,如果小朋友能用动作表演出来,蝴蝶花会开得更鲜艳。(幼儿表演)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虽然这是一个艺术(唱歌)活动,但是活动得导入却是选择了介绍蝴蝶花的形式来吸引的注意力,挂图的形象生动大大地提高了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这也是将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有机的整合。(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体现了纲要里提到的整合性原则。活动中教师还能运用如:“看看谁坐的最好”“找找漂亮的小眼睛”“看谁和我一样“等多种不同的语言来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这样的常规培养方式显得比较丰富,也能够更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如果在幼儿创编动作后,教师能够和幼儿一起表演,就更能体现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12、中班音乐教案《小蜜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

  2、喜欢春天里的小动物,乐意用肢体表现蜜蜂的勤劳、可爱。

  3、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课件(加密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用愉快的声音、活泼欢快的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用肢体表现蜜蜂的勤劳、可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蒲公英

  要求: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蒲公英飞舞的优美和小朋友追逐的快乐。

  过渡语:春天里,蒲公英飞起来了,你们看还有谁也飞来了呢?

  幼儿观看图片。“原来是小蜜蜂,他们来干什么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学唱歌曲《小蜜蜂》

  1、欣赏歌曲

  教师弹唱,幼儿倾听。

  过渡语:歌里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再来听听仔细。

  2、教师分段清唱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啊?小蜜蜂怎么飞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飞到花园里干什么呢?

  采蜜真开心,开心了会怎么样?(唱歌)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歌词唱出来,加深幼儿对歌词的了解。

  小结 :嗡嗡嗡,小蜜蜂,飞到西,飞到东,飞到花园里,花园里去采蜜。

  大家唱着歌,唱着歌去做工。

  3、幼儿学唱

  (1)边拍节奏边念歌词。

  (2)幼儿在老师的弹奏下跟唱歌曲。

  (3)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提出再次演唱的要求。(要求:是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进行演唱)教师引导:小蜜蜂可勤劳了,他们出来采蜜,做工,把甜甜的蜜让大家分享是很快乐的,所以我们唱的时候也是很开心、快乐的

  (4)分组演唱。

  (5)幼儿继续学唱。

  (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学唱情况,有针对性的重复练习)

  三、尝试表演

  过渡语:小蜜蜂真可爱,我们也来学学小蜜蜂,为大家采蜜吧 。

  (1)、一起学习蜜蜂飞的动作(双手叉腰,手肘前后快速煽动),小脚脚尖踮起做碎步。

  (2)、请几位幼儿扮演花朵,几位幼儿表演小蜜蜂采蜜。

  花朵蹲下,双手作花开状,跟着音乐节奏点头,小蜜蜂在花朵之间飞舞,采蜜。

活动结束:

  这节活动小朋友们表现的都特别好,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小蜜蜂,还知道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懂得了要热爱自然,保护身边的小动物,相信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美的。让我们再唱起来,跳起来吧,跟着音乐,飞出教室吧!

活动延伸:

  播放歌曲《小蜜蜂》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小蜜蜂》这首歌曲非常简单,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首歌曲。 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孩子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将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孩子兴趣,采用了歌唱、游戏表演、等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13、中班音乐教案《卷炮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游戏的方法,转化队形走成螺旋形

  2、喜欢玩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自制一个大炮竹,一张长方形的纸。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队列练习:四队击一一次圆走一一开花走——大圆走一-丁队一队走——成双圆走。

  2、活动部分

  (1)谈话:“过年了,人们喜欢放炮竹,那大炮竹是怎么做成的?"出示自制的大炮竹,让幼儿观察大炮竹是如何“卷”起来的。教师用长方形的纸卷给幼儿看,并将旋转的纹路画在黑板上,帮助幼儿理酝解。

  (2)幼儿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头尾不要连接,全体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走成螺旋陲矓形

  (3)歌曲结束时全体幼儿蹲下,老师用手指点某个幼儿,同时嘴里发“咝”的声音,表示点炮声一停,该幼儿站起叫“嘭”,接着全体幼儿站起向上跳,同时嘴里叫“啪”游戏结束,可再站在圆圈上重新开烙开始。

  3、结束部分。做放松整理动作,幼儿听音乐,边歌边舞。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14、中班音乐教案《汽车上》含反思

活动背景:

  公共汽车是幼儿熟悉的交通工具,他们有乘车的生活经验。自由活动中,幼儿特别喜欢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总是争着当“小司机”。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公共汽车各部件的功能和乘客的不同表现,在轮流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扮演“乘客”的快乐,懂得合作的重要,我设计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回忆汽车部件及车上各种人物的形态和动作,进行想象创编。

  2.在标记的提示下,主动探索游戏规则。

  3.感受扮演不同角色、按规则进行游戏的乐趣,喜欢玩音乐游戏。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过汽车上人物的各种状态,已学会唱第一段歌曲。

  物质准备:图谱(节奏谱)、操作卡片若干张(图片:喇叭、雨刮器、方向盘等;人物头像画: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宝宝等)、钢琴等。幼儿左手带腕花,坐成四路竖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认识图谱

  1.出示图谱,复习歌曲《汽车上》。

  2.跟着音乐,边唱边跟着节奏学做绕线等身体动作来表示轮子转动。

  3.跟着音乐,边唱边看着图谱拍节奏。

  (析:活动开始,通过复习歌曲和做身体动作,熟悉歌曲的节奏,为下面的环节作铺垫。)

  二、理解图谱,创编歌曲

  1.提问:汽车上有轮子转转转,还有什么可以动起来?响起来的?

  2.幼儿自由讨论(雨刮器、方向盘、喇叭等)。

  (析: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积极表达,为创编活动做准备。)

  3.会把刚才想到的都编到歌曲里吗?

  先按照图谱上的节奏说一说,再跟着音乐唱一唱。

  (析:此环节既让幼儿再次练习了节奏,也让他们理解了图谱与歌曲的关系。)

  4.汽车上有哪些乘客?他们在汽车上做些什么?你能把这些人和他们的动作也编到歌曲里吗?

  (析:让幼儿结合平时的观察,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和情景进行创编,既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又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曲。)

  5.幼儿跟着音乐模仿汽车上各种人物的动作。

  三、集体讨论,构建规则

  1.介绍游戏玩法:交换座位。

  (1)在音乐间奏时,每个幼儿向前移动一个座位。

  (2)幼儿集体练习一遍。提问:你遇到什么问题?怎么办?(发现每组排头的小朋友没有座位,可以让他移到最后一个座位。)

  (析: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主性。)

  2.讨论游戏规则,解决相互碰撞的问题。

  (1)幼儿再次练习后,发现了相互碰撞的问题。

  (2)幼儿讨论:怎么才能避免互相碰撞呢?(幼儿积极讨论、尝试,发现每组排头的幼儿从带腕花的方向转身后向后顺延移动,其他幼儿从另一侧向前移动一个座位,就能避免相互碰撞。)

  (析:幼儿多次讨论、尝试,建构游戏规则,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让幼儿真正成为规则的主人。)

  四、完整游戏,体验规则

  幼儿根据图谱上的顺序,边唱边完整地玩游戏。

  (析:幼儿自觉遵守规则,与同伴互相配合,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教师运用形象的图谱,在引导幼儿复习和创编歌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将幼儿的视、听、运动觉充分调动起来,使原本比较机械的创编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创意。在讨论和制定游戏规则时,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反复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通过分解、分步骤的练习,充分利用腕花这个标记,帮助幼儿解决交换座位、相互碰撞两大难点,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幼儿在自行建构规则、理解规则,与同伴积极配合中,充分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附歌词:

  汽车上

  汽车上的轮子,转呀转,转呀转,转转转转转。

  (幼儿创编): 汽车上的雨刮器,刷呀刷,刷呀刷,刷刷刷刷刷。

  汽车上的喇叭,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

  汽车上的娃娃,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汽车上的爸爸,呼噜噜,呼噜噜,呼噜噜噜噜。

15、中班音乐教案《理发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感受歌曲,引导幼儿用跳跃、轻快的歌声表现出来。

  2、学习借助图谱、节奏创编,合作表现等形式,提升幼儿音乐的操作性水平,促成幼儿快乐的学习。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词

  活动难点:

  掌握跳音及连音的唱法

活动准备:

  1、布置理发店场景,课前排练好一段理发的情景表演。

  2、图谱、与歌词内容对应的图片、节奏图

  3、音乐vcd、录音机

活动步骤: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大街上可热闹了,我们一块去看看吧!律动《小朋友散布》

  二、感知、学习歌曲

  1、观看情景表演,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理发店音乐响起)师:听,理发店里传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瞧瞧去。(带领幼儿随《理发师》音乐走至场景处。)

  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理发师边唱歌曲边表演)

  2、运用图谱记忆歌词

  (1)出示图谱,通过提问呈现歌词内容

  师:刚才理发阿姨在理发时唱了一首歌,你们听见歌曲里唱了谁?(将叔叔、阿姨图片放入图谱中相应的位置上)

  师:他们理发时用了什么工具?(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剪刀、刷子。说到剪刀时,引导学习歌词“灵巧的呀推着剪刀”)理发师理发时动作非常熟练、灵活,我们可以说:灵巧的呀推着剪刀。(幼儿学说)

  师:瞧,已剪好了,多漂亮,怎样才能看到自己漂亮的样子?理发师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会感觉怎么样?(启发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回答,丰富相应的歌词。引导幼儿用连贯的声音表达理发师的成功感:一边模仿动作一边念歌曲“哎,已剪好了呀!”)

  (2)教师范唱,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

  师:理发师在理发时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仔细听我唱一唱。(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用欢快、跳跃的情绪演唱)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理发师灵巧的推着剪刀,那发出的声音应该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引导幼儿用跳跃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咔嚓咔嚓”)

  (3)根据图谱朗诵歌词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看着图谱来把歌词说一说。(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师看图谱范唱

  (2)请个别幼儿点图谱,其他幼儿整首跟唱

  三、创编节奏,巩固歌曲

  1、师:刚才理发师理发时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如果你来理发,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运用幼儿创编的节奏型再次表演歌曲

  师:如果把这些好听的节奏放到歌曲中,你们觉得会怎么样?我们来试试吧!

  四、游戏互动,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师:你们理发的本领都很棒,现在我们就来玩玩“理发店”的游戏吧!请你们找一个小伙伴商量商量,看看谁先当理发师,谁先当顾客。

  讨论:当顾客的小朋友应该注意什么?(丰富幼儿日常生活常识:理发时不乱动。)

  幼儿边唱歌边表演.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16、中班音乐教案《三条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鱼由少变多的情绪的变化,由孤单到和其它小鱼成为好朋友的愉快的情绪,在歌唱的基础上能够初步了解歌词的内容

  2、能够大胆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鱼不同的情绪变化,并能合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3、享受游戏情景所带来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在幼儿熟悉歌曲《三条鱼》的背景下。

  2、条鱼的头饰若干。

  3、《三条鱼》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音乐)

  1、听音乐《三条鱼》

  2、回忆复习小朋友们,你们都还记得这首歌吗?(幼儿回答后一起唱)

  二、基本部分

  1、说一说,做一做那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小鱼怎么了吗?

  ⑴、教师戴上鱼的头饰饰演小鱼,一边做鱼游行动,一边用迟钝的速率读出"一条鱼,水里游,孤孤独单在发愁",并随同孤单、伤心的心情。

  提问:有几条鱼呀?在哪里游呢?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

  ⑵、引导幼儿评论辩论:这条鱼怎么了?

  幼儿:它在发愁,它想妈妈了。(请幼儿上台做一下伤心、孤单的动作)

  ⑶、我们应当如何帮助它?

  幼儿:帮它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找朋友和它一起玩)

  ⑷、找朋友教师师将小鱼头饰拿下,放在黑板上,请出另一条鱼:"太好了,有条小鱼乐意和它做朋友了。两条小鱼碰在一路,会做些什么呢?"

  ①、请幼儿勇敢想象两条鱼在一起的景象,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动作、心情来表示。

  幼儿:手拉手、握握手、抱抱(引导幼儿做两个朋友在一起玩耍时的一些动作)。

  ②、教师和一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动作,一边用中速读出"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头",并随同表现出开心的心情。

  提问:刚才两条小鱼都在做什么事情呀?

  幼儿:摇摇尾巴点头。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动作,边学边做。

  提问:另一条小鱼看到两条鱼这么快乐,也来和他们做朋友了。三条小鱼碰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③、请幼儿想象三条鱼在一起玩耍的景象,鼓励幼儿勇敢地用符合的行动、心情来表示。

  ④、教师和两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行动,一边用较快的速率唱出"三条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并伴随高兴、开心的心情。

  2、学一学

  ①、教师从第一段音乐开始示范(一边唱歌一边示范动作)

  ②、带领幼儿完整的表演2遍

  3、和小鱼做游戏。

  ①、我们这么多小朋友都做小鱼的朋友,小鱼一定很开心!我们一起和小鱼做游戏吧!

  ②、在音乐声中,引导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表演,感受、体验与其他小朋友一起配合游戏的快乐。

  4、结束呀!小朋友,老师好像记得我们上次参加小鱼的音乐晚会时它说过还要让我们去参加它的舞会呢!呀!恰好是今天呢,那我们赶紧收拾收拾出发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17、中班音乐教案《大母鸡》含反思

  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2/4拍的歌曲,旋律活泼,歌词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母鸡下蛋前后的不同情绪,其中有节奏的念白,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本活动通过难点前置,将念白的节奏型巧妙地融合到发声练习中,在游戏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节奏,再通过图片的提示,帮助幼儿加深对歌词的记忆,整个活动在幼儿愉快、轻松地体验中结束,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参加音乐活动的快乐。

  内容与要求:

  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说唱结合的演唱方式,掌握xxxx x xxxx x 和xx xx xx x的念白节奏。能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及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母鸡下蛋时的快乐心情。

  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萌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重点和难点:

  能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及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母鸡下蛋时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观看母鸡生蛋以及生蛋后表现的视频,

  2.课件、图片

  指导要点:

  一、难点前置,以情境导入的方式进行发声练习,掌握念白节奏。

  在到鸡妈妈家做客的情境下,随音乐进入教室。重点练习不同音高下的节奏型。

  二、通过图片引导、讨论、教师范唱等形式熟悉、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母鸡下蛋前后情绪的变化。

  1.出示课件,理解第一部分歌词。

  提问:大母鸡坐在哪里?它要干什么?(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母鸡怎样下蛋?下蛋后会怎么做?

  2.教师范唱,并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分析、记忆歌词,体验母鸡下蛋前后情绪的不同。

  提问:你听到了歌里唱了什么?呦呦喂是在做什么?它是怎么叫的? 鸡妈妈想告诉别人什么?

  三、以不同形式进行歌唱,引导幼儿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及不同表情、动作表现母鸡下蛋的快乐心情。

  1.教师演唱,幼儿跟唱,熟悉歌曲旋律。

  2.针对幼儿演唱出现的问题着重进行练习。

  3.鼓励幼儿体会母鸡心情的变化,有表情、有动作的表现歌曲。

  4.所有幼儿扮演鸡妈妈边表演边唱。

  5.请个别幼儿边表演边唱进行展示。

  四、结束部分,.以向其他人报喜的情景带领幼儿边唱边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18、中班音乐教案《长鼻子》含反思

活动意图:

  音乐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我还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我们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工作都有所帮助。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长鼻子》。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及创造力等方面的音乐能力,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水平的提高。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初步学唱歌曲《长鼻子》,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

  2、创编大象的各种造型,体验创编表演的乐趣。

  3、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形象。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音乐。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模仿动物叫声)

  小老鼠来了,吱吱吱吱吱;母鸡来了,喔喔喔喔喔 ……

  二、复习歌曲表演《袋鼠》

  1、 集体演唱。

  2、 小组表演唱。

  三、说说做做,激发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动物园里的大象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它在做什么事情?请你说一说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小结:大象有长长的鼻子和牙齿,身体很强壮,它会用鼻子送东西吃,吹口琴,卷木头,投球等等,大象长鼻子本领可真大!

  四、新授歌曲《长鼻子》

  过渡语:歌曲里也有一只大象,我们来听一听,这只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1、欣赏歌曲《长鼻子》

  提问:你听到了吗?这只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提示:鼻子、牙齿、耳朵、身体、大腿)

  小结:长鼻子,大牙齿,耳朵是扇子,身体像堵墙,大腿像柱子。(边唱边小结)

  2、 熟悉歌词。

  教师弹琴,幼儿边拍手边有节奏的念歌词。

  3、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一起演唱歌曲。

  2) 集体演唱歌曲。

  重点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空拍,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并唱准3/4拍

  五、创编动作

  1、提问:这是一只在杂技团表演的大象,你们想想看,它都会表演哪些节目?(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它会表演用鼻子送东西,吹口琴,卷木头,投球等等节目。

  过渡语:我们也来做一只表演节目的大象好吗?唱到最后一句“这是什么”的时候摆出一个动作,让大家猜猜你在表演什么节目。

  2、 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猜一猜。

  重点指导:教师对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指导,使之更为形象,便于大家猜测。

  3、集体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小百科:鼻(nose)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3部分,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呼吸兼嗅觉器官。属于高度分化的感受化学刺激的器官,对于动物接受外界化学信息、 识别环境、 辨认敌我 、归巢、捕猎、避敌、寻偶和觅食有重要作用。

19、中班音乐教案《跳舞娃娃》含反思

  制作意图:跳舞的娃娃是根据八音盒改变,原来的八音盒需要上发条,娃娃才会旋转跳舞。通过改编,将用小鼓棒敲击产生动力,使小娃娃旋转,幼儿喜欢夸张的颜色,漂亮的舞台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为幼儿制作一个既可以动手又能聆听的玩教具。

  教育价值:这个玩教具提高了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也锻炼他们的小肌肉。通过游戏,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选用材料:废旧果盒、吸管、皱纹纸、纸筒、乒乓球、毛线、烟盒纸、果冻壳、筷子

  制作方法:

  1、将废旧果盒(圆形)进行包装,颜色鲜艳;

  2、用乒乓球和纸筒做成娃娃;

  3、用筷子做成鼓棒;

  4、在盒子四周用果冻盒装饰,安装4个彩灯;

  5、在盒子平面中用烟盒纸贴成金色“地板”;

  6、将盒子装饰好后,放上小娃娃。

  适用年龄:4-5岁

  操作方法:幼儿用小鼓棒敲击盒子的中间震动,使小娃娃跳舞,可以根据节奏的快慢敲击。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能总体上达到,但我在教学的动作上还需要夸张一些,同时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舞蹈的互动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可以让中班和大班的幼儿穿插在一起跳舞等。在幼儿道具的分发时,我是让孩子们一起上来自己选择想要当的角色,但这样较为混乱,改成想当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来选择,再请小熊出来装扮自己,这样可能会较为有次序一些,同时在幼儿的表情上我还需要提醒幼儿要欢快的、愉悦的。

20、中班音乐教案《欢乐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合着音乐《欢乐舞曲》,用打击乐器x x x x ︱x x x x︱和x x ︱x x︱等节奏型。

  2、能把随音乐律动的动作节奏用手拍出来。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活动中保持欢乐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学过《欢乐舞曲》随音乐律动。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 练习随音乐律动《欢乐舞曲》。

  (1)、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边做律动边进教室。

  (2)、自由找空间站立,练习随音乐律动,并表现乐曲的欢乐情绪。

  活动实录:

  孩子随音乐进入教室,刚开始的时候就熟悉的音乐,老师也有了很好的开场白。[.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孩子在音乐中体验了旋律和节奏的不同,脑海里有了一定的印象。而且孩子的情绪被优美的音乐调动起来了。

  点评:

  第一部的开场使幼儿与老师的互动升华到高潮,老师与幼儿一起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熟悉了旋律。

  二、学习抽取随音乐律动中的节奏型。

  (1)、教师随音乐律动,要求幼儿边看老师做动作,边根据动作的不同快慢,用双手拍出动作的节奏。(练习前教师提出特定要求:老师做“双手高举转动手腕”时,大家和老师做一样的动作。)

  (2)、请部分幼儿上来做随音乐律动,教师和其余部分幼儿一起边看表演边拍出律动的节奏型。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拍整音乐曲的节奏型。

  (4)、教师带领大家随音乐拍整音乐曲的节奏型。

  三、学习做分声部动作。

  (1)、将全班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讲解指挥手势并与幼儿的理解相呼应。

  (2)、教师指挥幼儿随乐曲分声部做动作。(指挥前,确定“说手高举转手腕”动作,由那一部分幼儿担任,其余节奏动作根据指挥要求做出反应。)

  四、打击乐器演奏。

  (1)、根据指挥着的暗示,做好演奏准备。

  (2)、随乐演奏打击乐器,注意用合适的力度,正确的方法演奏。

  (3)、演奏时,保持欢快的情绪,享受演奏活动的快乐。

  活动实录:孩子在演奏时由于经验不足在合奏时有点混乱,这一段音乐旋律可以说是比较欢快的。孩子的情绪很活跃,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打击乐器配合的比较默契,演奏水平提高了许多。

  点评:打击乐在音乐活动中不是常见的课程,但是本学期打击乐的课程很多,孩子水平不够,没有前期的经验,演奏这首音乐可以说有点难度,而且孩子的演奏的姿势也欠缺。总体说目标是勉强达到了。但是不是很完美。

  活动反思:

  孩子经验 不足和老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一般在教研课的时候才上音乐打击乐的活动,应该将它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区域中。在孩子生活中不断的给孩子充足经验,提高孩子的演奏水平。增长孩子对节奏的感受!本节课目标虽以达到但是效果不是预期的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多的去尝试音乐活动的方法。使孩子在音乐方面功能有更大的进步。

21、中班音乐教案《可爱的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优美、舒缓的歌声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

  2、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准确的唱准歌词

  3、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他们的性格特征。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乌鸦爱妈妈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舒缓的音乐表演《小乌鸦爱妈妈》,感知温馨的亲子关系。

  二、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谈论自己的家庭,体验家庭的温暖。

  师:你家里有谁?你喜欢谁?他们是怎么样的人?

  三、欣赏歌曲《可爱的家》,理解歌曲内容,丰富幼儿的词汇。

  1、师: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家,我非常喜欢他,下面我唱给大家听。

  2、师:你听到了什么?我的家庭是怎样的?我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的人?

  3、师:你觉得哪些歌词很好?

  4、教师随着音乐演唱歌曲,鼓励幼儿随着音乐轻轻的哼唱。

  四、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1、教师演唱歌曲,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唱。

  2、师:我们爱自己的家庭,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用怎样的声音来唱这首歌呢?

  3、引导幼儿用优美舒缓的歌声演唱歌曲。

  五、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进一步体验自己和家人之间浓浓的爱意。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对原教案做了调整和修改。因为在原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音乐活动还有一个打击乐活动,后来我发现内容太多得用两课时才能完成。通过调整后在活动中,我发现能按照修改后的计划较好地达成目标,而且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也出现了我预想之外的情形,幼儿一度由于兴奋而趋于混乱的常规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第一课时中,当请幼儿表演歌曲时,许多孩子只顾自己唱啊、跳啊,完全忽略我的要求。于是,我只好摆出教师的权威大声命令他们回到椅子上。平时我是非常不认同这种方式的,认为是缺乏教学智慧和技能的表现。活动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回顾了姚伟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提醒在前、个别示范在前、及时自然地介入、缩短完全自由的时间。具体到这节课情境中,我认为 “个别示范在前”非常适宜,如先请几个小朋友或是女孩子先示范探索,不仅可以为其他小朋友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提醒或暗示,尤其是一些容易兴奋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幼儿,还可以提高大家对“任务目标”的重视程度,更加明确“怎么做”。这样,秩序的混乱就完全可能避免。

  所以,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要跟“捣乱”的孩子纠缠,尊重他们的兴趣或想法,同时用夸张的语言、体态或者教具等吸引其无意注意,帮助孩子回到课堂中来。另外,通过这一活动,还使我有所收获的是:除了课后反思,备课也非常重要,课前不仅要思考教法、学法,还要预想到突发状况和细节处理,如出现混乱怎么办、孩子对活动缺乏兴趣怎么办等等?做好一切准备,我们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动

22、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大鼓小鼓》含反思

  设计意图:

  可以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又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节奏的快慢、强弱,增强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练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能听辨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3.感受"xx"xx x"两种节奏,体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按幼儿人数配置大鼓、小鼓各一半。

  2.歌曲《大鼓小鼓》,播放器。

  活动过程:

  (含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环节):

  一.欣赏视频"大鼓小鼓"演奏,初步感知节奏。

  二.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外形,并倾听二者声音的强弱与节奏的变化。

  引导语:

  1、知道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敲敲大鼓和小鼓,你们认真听听,哪个鼓声大,哪个鼓声小?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大鼓是"咚咚"小鼓"嗵嗵嗵")

  三.听鼓声玩游戏: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敲击大鼓和小鼓,引导幼儿听到大鼓和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反应动作,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节奏的不同。

  第一遍:听到大鼓的声音双手举起来,听到小鼓的声音双手抱肩膀。

  第二遍:听到大鼓的声音按节奏拍手,听到小鼓的声音按节奏拍腿。

  四.教师师范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表现。

  第一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的大鼓发出什么声音?(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鼓发出什么声音?

  第二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大鼓跟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节奏的变化。

  当老师唱到大鼓"咚咚"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手;当教师唱到小鼓"嗵嗵嗵"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腿。

  五.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随乐演奏大鼓和小鼓。

  幼儿分两组,各自探索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以演奏节奏。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演奏乐器。

  六.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的把他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3、中班音乐教案《泡泡糖》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泡泡糖》

教学目标:

  1、通过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开发肢体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2、熟悉儿谣,并能边念语词边做动作。

  3、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教学准备:

  道具:挂图P1、五线谱卡、五线谱游戏垫、布球、吸铁、甜甜圈、软垫若干

  乐器:鼓、吊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儿谣。

  2、难点:开发肢体意识,进行嚼、粘、吹的肢体造型创造。

教学队形:

  坐位:半圆形。

  站位:两排面对面、四散。

教学过程:

  1、暖身活动。听鼓声律动,感应音乐的动与止。(主要训练幼儿立即反应能力)

  鼓声:拍手到处走。

  吊镲:幼儿站软垫上,或者肢体单点碰软垫。

  2、故事引导: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精灵王国,里面住着许多许多精灵。精灵王国的国王的生日就快到了,大家忙着为他准备礼物。我们来认识这些小精灵(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绿色的是贪吃小精灵,大眼睛的是好奇小精灵,紫色的是开心小精灵)。爱吃精灵、好奇精灵还有开心精灵也想送礼物给国王,送什么礼物好呢?(与幼儿互动)

  3、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嚼、粘、吹。

  1)嚼泡泡糖--布球。

  l引导语:爱吃精灵最贪吃,它想送的礼物甜甜的,可以嚼很久但不能吞。我们来听听它送了什么礼物。

  l欣赏第一遍音乐,说出爱吃精灵送的是泡泡糖。引导幼儿学爱吃精灵做各种贪吃状……

  l引导幼儿想象除了嘴巴还有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咀嚼状?(下巴、肩膀、膝窝、手抓捏布球、两指、五指捏布球等。幼儿做肢体创编时,教师清念语词配合动作。)

  l听第二遍音乐,幼儿照拍子念语词做各种咀嚼状。

  2)粘泡泡糖--吸铁。

  l引导语:开心精灵最开心,它想送的礼物是粘粘的,很好玩,什么东西粘粘的呢?(引导幼儿猜出开心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l出示吸铁,学开心精灵拿两个吸铁互吸,到处走。(空练)

  l听第三遍音乐,幼儿两人吸铁互粘造型,边念儿歌边走。于间奏部分换伴。

  3)吹泡泡糖--玩具圈。

  l引导语:好奇精灵最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它想送的礼物可以吹,但不是气球。(引导幼儿猜出好奇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l引导幼儿拿甜甜圈当成望远镜、方向盘……

  l听第四遍音乐,幼儿用甜甜圈碰双膝,轮拍念语词,于间奏部分做吹泡泡状。

  4、认识五线谱音符位置。

  1)出示五线谱,复习认识五线四间(可请幼儿张开五指认识线和间)。请幼儿在五线谱卡上找出线与间。

  2)于五线谱卡上找出音符排列的顺序:线/间/线/间/线/间……并用彩色吸铁标示

  3)游戏:在五线谱游戏垫上,幼儿当小音符,找出线、间。

  5、引导语:那我们把泡泡糖送给国王吧!师生听音乐边唱边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24、中班音乐教案《喂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音乐后选择相对应的图片。

  2、随着音乐合拍地做鸟飞的动作,并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3、大胆创编小鸟学本领时与大风搏斗的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随着音乐合拍地做鸟飞的动作,并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活动难点:

  大胆创编小鸟学本领时与大风搏斗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已学会唱歌曲

  2、小鸟的肉饰每人一个

  3、鸟妈妈的头饰

  4、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小鸟飞》音乐进入以森林为背景的活动室。

  孩子们,跟着蓓蓓老师一起飞进美丽的树林里去做游戏吧。

  二、出示鸟图片,引导幼儿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并分角色演唱。

  师:看,这是谁?(鸟妈妈和小鸟)你们猜猜鸟妈妈要去干什么?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什么?(喂小鸟)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

  2、学习歌表演。

  (1)教师带上鸟妈妈的头饰唱妈妈的部分边做动作,请幼儿欣赏。

  师:现在我来做鸟妈妈,唱第一段。小朋友仔细看好我一边唱呀还做了动作。

  (2)幼儿创编鸟宝宝的动作。

  师:妈妈跳得好看吗?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唱鸟宝宝唱的部分,也要一边唱一边做一些动作,谁编的动作好,我就发一个小鸟的头饰给他,让他做我的乖宝宝。

  (3)教师总结好的动作后,集体练习。

  三、出示图片请幼儿听根据图片选择合适的音乐。

  1、分别出示鸟妈妈给小鸟喂食的图片、鸟飞的图片和小鸟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鸟妈妈在干嘛?(喂小鸟)小鸟吃饱了后跟着鸟妈妈去哪了?(飞到天空学本领)小鸟为什么哭呢?(遇到了大风,鸟儿们被吹散了)

  2、播放三段音乐请幼儿安静地倾听后分别谈谈自己觉得哪段音乐表现出了哪幅画面。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哪段音乐是鸟妈妈在喂小鸟?哪段音乐是小鸟们去学本领?哪段音乐是大风刮起来了,把鸟宝宝们吹散了?

  四、学玩音乐游戏。

  1、教师请幼儿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跟着音乐做吃虫子的动作。

  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小鸟吃到好吃的虫子应该对妈妈做什么动作呢?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吃虫子的动作吧,一定要跟着节奏做哦。

  2、请幼儿在音乐第三部分的伴奏下鸟宝宝们跟着妈妈去学本领,小鸟跟着妈妈做鸟飞的动作。

  师:小鸟们吃饱了后就跟着妈妈一起飞去学本领了,它们是怎飞的呢?请你们跟着妈妈听着音乐一起做各种飞行的动作。

  3、播放音乐第四部分,鸟妈妈带着小鸟跟大风搏斗,请幼儿发挥想象改编各种鸟飞的姿势。

  师:宝宝们,刮大风了,风儿好大,把大家吹得散开了,我们要勇敢地用各种飞行动作和大风搏斗,坚持飞行。

  4、风停了,大家飞回家休息了。

  五、集体练习。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与大风搏斗的动作,以及认真跟妈妈学本领的动作。

  六、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户外去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游戏活动时,孩子们非常的兴奋,能够听从老师的指挥跟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特别是在鸟妈妈喂鸟宝宝吃东西的环节中,所有的鸟宝宝都能很安静的等待妈妈去喂食,但由于幼儿的人数多许多幼儿在戴头饰这一环节上需要教师帮助,从孩子们的反应看来,他们对活动兴趣浓厚,很快融进了游戏,在与大风搏斗这一环节中,不少幼儿还能想出龙卷风,台风来时的不同动作,但是,活动中我发现有少数幼儿只是沉浸在游戏的过程中,并不太愿意跟着音乐合拍地做动作,需要我不断提醒。整个活动下来,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对如何组织幼儿进行韵律活动,需要考虑的也很多很多……

25、中班音乐教案《吃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2、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3、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活动难点:

  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活动准备:

  1、音乐《大鼓和小鼓》

  2、自制音乐图谱《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小朋友,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你最想吃什么东西呢?(西瓜、冰淇淋、果冻……)

  2、老师天气热时,最喜欢吃西瓜啦。吃了西瓜很凉爽的!

  3、那你们知道怎么样挑选西瓜才好吃呢?请幼儿回答。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5、师:小朋友,选好西瓜了,怎么才能吃到西瓜呢?(切)西瓜切好了,就可以吃西瓜了(张开嘴巴吃西瓜,发出西瓜的声音)。

  6、小结:小朋友,我们吃西瓜妖经过挑西瓜、切西瓜、最后才到吃西瓜。

  过度语: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请小朋友来听一听音乐,听听音乐里游什么特别的声音,听听音乐是怎么表现吃西瓜的。

  二、活动指导

  (一)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

  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教师跟着音乐把那些特别的声音念出来)

  2、说一说音乐

  (1)师:小朋友听了音乐,你们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回答。

  (2)这些特别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这些声音告诉我们怎么吃西瓜)

  (3)师小结:是的。“嘟嘟”“切切切”“吃的声音”“啧啧啧”告诉我们是怎么样吃西瓜的。

  (二)出示图谱,学习吃西瓜

  小朋友,现在我们也一起来学习吃西瓜。

  1、看图谱,和幼儿一起来解读图谱。

  2、讲解“0”在音乐中表示休止。

  3、每讲解一句图谱,就播放音乐一起来念图谱的内容。

  4、请小朋友跟着音乐用嘴巴完整地表演一次吃西瓜的经过。(可幼儿表演的情况再来一次)

  (三)创编动作

  刚才小朋友用嘴巴来表演吃西瓜的经过,嗯,除了用嘴巴来表演外,开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呢?

  1、 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动作,并示范自己的动作。

  如:挑西瓜用手拍拍头;切西瓜用手当刀切在手臂上;吃西瓜左右手拿着西瓜,左边咬一口,右边咬一口;好吃点头来表示。

  2、使用幼儿示范的动作,按音乐节奏一边念一边做动作。

  3、再次播放音乐表演吃西瓜的经过。

  4、做音乐游戏:围成一个大圆圈,把自己当成大西瓜,然后把西瓜吃掉。

  三、活动结束

  师幼一起围成大西瓜,然后吃西瓜。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是用本班的幼儿来上的,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了解。所以重点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把重点设得太简单了,当提问到“0”在音乐里表示什么,幼儿能很快的回答出来。而难点已基本突破,幼儿能自己编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可是,在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引导语用的不好,幼儿很难说出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

26、中班音乐教案《我爱洗澡》反思

  活动意图:

  幼儿教育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善于挖掘孩子的优势领域,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特长。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天分因材施教。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节奏,表现音乐的意境,享受韵律活动的乐趣。

  2、大胆想象,用身体动作艺术地表现生活活动。

  3、培养幼儿爱洗澡、爱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为幼儿洗澡,丰富幼儿快乐的生活体验

  2、小猪头饰一个,喷水器一个

  3、歌曲《我爱洗澡》

  活动过程:

  (一)、情趣导入,游戏《小爬手》

  1、师扮演“小猪”,垂头丧气地边走边说。

  2、玩《小手爬》游戏

  3、创设情景,欣赏表演

  A、导语:玩累了,休息一会儿,听听音乐,我请你们吃水果。(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等等,我去拿。(不小心摔倒了)

  B:启发:身上这么脏,怎么办呀?

  C、“小猪”跳洗澡舞。

  (二)、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现洗澡的情景

  1、“小猪”:哇!洗澡真舒服呀。你们喜欢洗澡吗?你们是怎么洗的?

  2、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洗澡的,鼓励用动作表现。

  3、小结洗澡的过程

  4、跳洗澡舞。(播放背景音乐)

  5、鼓励一幼儿来领舞。

  6、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在集体舞中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三)、交流感受

  1、“小猪”:哇,洗完澡身上有什么感觉呢?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呢?

  2、幼儿讨论交流洗澡的感受,加深愉悦体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表演洗澡舞给家里人看,并要求幼儿逐渐学会自己洗澡,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活动反思:

  对幼儿来说,4岁是个分水岭,绝大多数的艺术特长都是从年满4岁了才开始培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7、中班音乐教案《好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唱准最后一句的节奏。

  2.回忆生活经验,创编帮妈妈做事情的歌词。借助教师的动作提示,理解和记忆歌词,尝试进行简单的歌表演。

  3.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歌唱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表达与妈妈之间亲密和关爱的情感。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半圆。

  2.幼儿用书:《好妈妈》。

  3.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教师范唱歌曲《好妈妈》前半段。

  1.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妈妈,她们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你们觉得妈妈工作累吗?从哪里感觉到妈妈工作累?。

  2.教师反馈幼儿的回答内容,并跟随优美的音乐伴奏演唱歌词前半段,提醒幼儿注意听。

  教师:你们的妈妈是不是像老师歌里唱得那样辛苦?

  (二)幼儿听教师范唱歌曲《好妈妈》后半段,并尝试与教师接唱。

  1.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好妈妈》画面,引导幼儿看图并迁移生活经验来创编歌词。

  教师:妈妈下班回家后很累,你会帮妈妈做些什么事?怎样让妈妈开心?

  2.幼儿听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唱歌曲后半段(用上幼儿创编的词)。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1.教师:现在老师要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唱歌、一边试着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四)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幼儿学唱歌曲《好妈妈》。

  (五)教师引导幼儿仿编歌词,进行表演。

  教师:妈妈的工作很辛苦,我们要关心她。我们可以怎么关心她呢?

  活动反思:

  《好妈妈》这是一首幼儿较熟悉的曲子,有部分幼儿已经会唱这首歌了,于是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巩固歌词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进行创编表演,从而体验歌曲表演带来的乐趣,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在演唱歌曲时,由于部分幼儿已会唱歌曲,所以这一环节中主要引导幼儿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进行演唱。我采用钢琴伴奏,示范演唱和引导幼儿讨论妈妈工作的辛苦等,让幼儿有感而唱。这首歌曲歌词内容富有情景性,十分适合表演。所以在活动的一开始我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让孩子回忆妈妈在家的场景,妈妈下班回到家做些什么,累不累之类的,勾起孩子对妈妈的爱,从而引出“我们可以怎样来爱妈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是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一个重点,幼儿的知识比较弱,但是从生活经验出发可以给予幼儿不一样的收获。

28、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打击乐大鼓小鼓》含反思

  设计意图(可写可不写):

  可以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又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节奏的快慢、强弱,增强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练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能听辨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按幼儿人数配置大鼓、小鼓各一半。

  2.歌曲《大鼓小鼓》,播放器。

  活动过程(含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环节):

  一.欣赏视频"大鼓小鼓"演奏,初步感知节奏。

  二.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外形,并倾听二者声音的强弱与节奏的变化。

  引导语:

  1、知道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敲敲大鼓和小鼓,你们认真听听,哪个鼓声大,哪个鼓声小?“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大鼓是"咚咚"小鼓"嗵嗵嗵")

  三.听鼓声玩游戏: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敲击大鼓和小鼓,引导幼儿听到大鼓和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反应动作,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节奏的不同。

  第一遍:听到大鼓的声音双手举起来,听到小鼓的声音双手抱肩膀。

  第二遍:听到大鼓的声音按节奏拍手,听到小鼓的声音按节奏拍腿。

  四.教师师范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表现。

  第一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的大鼓发出什么声音?小鼓发出什么声音?

  第二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大鼓跟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节奏的变化。

  当老师唱到大鼓"咚咚"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手;当教师唱到小鼓"嗵嗵嗵"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腿。

  五.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随乐演奏大鼓和小鼓。

  幼儿分两组,各自探索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以演奏节奏。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演奏乐器。

  六.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的把他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9、中班音乐教案《扮家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能根据歌词创编表演动作。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扮家家》

  活动过程:

  1、 讨论玩“扮家家”的游戏

  T:你们爱玩扮家家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一边唱一边进行情景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

  2、 学唱歌曲 跟着音乐念歌词

  T:我们现在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吧。!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你们先竖起小耳朵听何老师来唱一遍

  3、 创编歌曲 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T:这首歌那么好听,我们把它遍成舞蹈吧,一边唱一边跳舞。好吗?

  4、 游戏:我给娃娃来喂饭

  请2到3位幼儿当妈妈抱着娃娃喂饭给她吃,大家一起来唱歌

  活动反思:

  这堂音乐课中,因为内容特别贴近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歌曲的演唱风格也很轻快有趣,所以孩子们在本堂课的表现还是比较活跃、感兴趣的。

30、中班音乐教案《小鸟落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迁移学习经验,唱准有休止符的乐句。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进行演唱。

  3、体验自学歌曲的乐趣,享受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后学习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片一张(有山、有树、有河)。

  2、歌曲图谱。

  3、伴奏音乐带。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课件,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看,这个地方美丽吗?都有什么?你知道这是谁的家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出示动态的小鸟)这儿呀就是小鸟落落的家。今天落落有事要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

  (2)"不过,落落想先考考你们,看一看你们是不是够聪明能够帮助它,你们有信心吗?"

  (3)难点前置,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们解决休止符的处理。

  2、说歌词,理解歌曲内容。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歌曲内容。

  "你们刚才已经见过落落的家了,可妈妈今天早晨对落落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出去找地方安家了。'落落问妈妈:那我应该到哪儿去安家呢?"妈妈说:安家应该到一个景色最美的地方,那儿要有山、有树、有河。最重要的是那儿的人应该是爱鸟的,不伤害我们,能够保护我们,千万要记住那儿的人要最好,爱鸟爱在心窝。"这不,落落来求你们帮忙了。你们帮他想想,找个地方安家吧。"

  (2)引导孩子讨论:什么地方适合落落安家?妈妈为什么让落落找这样的地方安家?增强幼儿爱鸟护鸟的意识。

  (3)提问:妈妈要落落找个什么地方安家?(引出风景最美)那儿要有什么?(引出有山有树有河)那的人要怎样?(引出那儿的人们最好,爱鸟爱在心窝)孩子每回答一个问题,让他们从教师准备好的图谱中选出适合的那一张粘贴到黑板上。

  师的引导语:为什么你认为这一张是风景最美?(因为美丽的风景旁边有竖起的大拇指)有山有树有河你认为是哪一张?(因为上面画了山、树还有小河)你为什么会选这张代表"请来这儿唱歌"?(因为这个音符代表唱歌)

  (4)师引导孩子按图谱提示完整说出歌词,逐渐过渡到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师的引导语:"你们刚才说的这些话太美了,现在我想加上音乐来配乐朗诵,你们听听好吗?"(师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诵)"你们想不想也这样玩一玩儿?"引导孩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尝试将歌词填入旋律中演唱,体验自学歌曲的乐趣。

  (1)激发孩子想唱歌的愿望,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学习策略。

  师:落落觉得你们说的话很优美,它想请你们把这些话加到刚才的音乐中,这……能行吗?

  幼:行!

  师:要不我们先小声试一试吧。

  (幼儿尝试看图谱将歌词填入旋律中用轻声演唱歌曲)师:哇!你们真的能将刚才的话唱出来,真了不起!唉,你们发现没有,在小鸟后面要怎样?(引出空拍)那,在这首歌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空拍 ?你来仔细听一下。(师范唱歌曲)幼:请来o︴这儿o︴;有山o︴有树o︴。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在空拍时要怎样做才能唱对了?你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引导孩子迁移前面的经验解决难点)孩子们开始思考并进行讨论。

  幼:可以在空拍处拍手。

  师:那你可以试一下吗?(师和孩子一起唱,并在空拍处加上拍手动作)好,确实能起到空拍的作用。还有什么方法?

  幼:我在空拍处加上"嘘"的动作,但是不出声。(师和孩子一起唱,在空拍处加上孩子的办法)师:你的想法很特别,给你一个大拇指。

  幼:我在空拍处就握拳,把声音抓住。

  师:那你快试一试,我们都想学一学。(孩子边唱边把提示动作加上)师:这个空拍的难题被你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那,在唱到"这儿的风景最美"时,应该怎样唱出优美而自豪的感觉? (孩子们开始思考)那你再仔细听老师唱一遍。

  幼:这个地方不能空,要连起来。

  师:你听得真仔细,要唱的连贯、舒缓。

  幼:还可以加上高兴的表情,竖起大拇指表扬。

  师:你能表演一下吗?让我们都学一学。(孩子表演)师:你能用表情来配合演唱,让这首歌变得更生动、更优美了,你很了不起哟!

  师:那现在你们能不能用好听的声音加上好看的表情、动作进行演唱。︴孩子们跟琴声有感情地演唱。

  (2)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困难,如你哪一句还有问题?谁能帮助他?并让当"老师"的孩子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会的。如我是看图谱记住歌词的;我是通过动作记住歌曲的;我是通过故事记住歌曲的……(3)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分男女演唱、个别孩子表演唱、接唱。引导孩子进行评价,你认为谁唱得好?好在哪里?

  (4)画面出现小鸟落落的动态图片及背景音:"小朋友,我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了,没想到你们小小年纪竟然能自己学习了,佩服佩服!我打算就在你们幼儿园后院安家,和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做邻居,好吗?(欢迎落落)谢谢你们,再见!"

  活动反思

  《小鸟落落》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虽有两段但有重复,唱起来轻松、明快。它向人们展示了爱鸟、爱自然的美好情感,不失为对幼儿进行自然生态和环境教育的好教材。歌曲一开始,就以活泼轻松的口吻欢迎小鸟落落,为什么呢?因为这儿的风景最好,这儿的人们最好。同时,在歌曲的最后,点明了“欢迎小鸟落落””的根本原因,因为“爱鸟爱在心窝”。

  在活动开始,我以《小鸟》的故事作为导入,引导幼儿初次倾听歌曲,感受三拍子乐曲节奏,将幼儿带入音乐的意境中。提问幼儿对乐曲的初步印象激起幼儿的思考并再次聆听熟悉三拍子歌曲的特点。然后,在幼儿谈论歌词的时候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减轻记忆歌词的压力。再在我层层递进的提问中不知不觉记住歌词。在学唱部分,听好一遍范唱后,我鼓励幼儿跟着伴奏练唱,让幼儿初步获得成功感,然后再次倾听并与自己演唱的作为比较,将有几处唱的不够好的地方加以纠正,再演唱。我重点指导了休止符的演唱。“请你们再看看图片,小鸟、小鸟后面要停顿,落落两个音要连贯。”并随即画上休止符和连线,加深幼儿记忆。

  在教学时,我注意范唱要活泼、优美,歌曲中的休止符应唱得较轻巧跳跃,而其他不分则要连贯优美。幼儿在我的影响下,对于休止符演唱的较为准确。但也有不足之处,提问有待更为严谨,应引发幼儿去探讨和学习,在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31、中班音乐教案《口哨与小狗》含反思

  设计思路:

  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要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在即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在设计课程时尽量贴近幼儿生活。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欣赏,引导幼儿听辨音乐的结构--五个乐段,能用肢体动作或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3、创编音乐游戏,感受同伴间合作表演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乐曲碟片一张。

  2、五张故事图片。

  3、小狗头饰若干。

  4、皮球若干。

  教学过程: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1)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曲子,请大家认真倾听音乐。播放音乐。

  (2)教师 提问:"这首曲子好听吗?你听了以后心情怎样?"

  (3) 提问:"在这首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出示故事图片,故事导入:

  师:老师给这首曲子编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 图片一:今天的天气真好呀!一个叫天天的小男孩吹着口哨和他心爱的小狗一起去树林里散步。

  (2) 图片二:他们来到一片草地上,小狗看见有几只其他的小狗正在玩。小狗就向天天请求到:"我也想去玩一会儿,行吗?"天天同意了小狗的请求,在一旁休息。

  (3) 图片三:小狗玩了一会儿,累了!于是又和天天继续散步。<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4) 图片四:这时候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对天天说:"你的小狗好可爱呀!我们可以和你的小狗一起散步吗?"天天说"好哇!"于是,小狗神气地走在前面,小朋友们跟在后面,大家一起散步。

  (5) 图片五:天渐渐黑了!小朋友们都回家了!天天和小狗也要回家了!他们又一起吹着口哨,开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家门口,咦?小狗去哪了?天天吹起口哨呼唤小狗,小狗马上从一旁蹿到天天面前"汪汪!汪!"地叫起来,好像在说:"我在这呢!"于是,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注:图片一、三、五完全相同)

  3、引导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感受进行曲音乐的特点,感受回旋曲式的风格。

  (1)师:我们结合图片一来听一听A段的音乐。(播放第A段音乐及出示图片一)提问:"你能听出他们在散步吗?散步的速度怎样?请你来学一学,请幼儿到前面模仿,帮助幼儿加深对第一段音乐的印象。

  (2)请幼儿结合图片二听一听B段音乐,(播放B段音乐及图片二)提问:B段音乐你听到后有什么感觉?是欢快还是低沉?我们怎么表现这段音乐?请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狗和小狗的伙伴在快乐的玩耍,(让幼儿听B段音乐进行表演,体会小狗和伙伴玩耍时快乐的心情)..

  (3)师:我们结合图片三来听一听下段音乐。(播放第三段音乐及出示图片三)提出问题:这段音乐和A段音乐一样,图片也基本相同,都是轻松快乐的心情,教师解释一下这样的曲式就是回旋曲式的特点,乐曲中有反复的地方。

  (4)结合图片四听一听C段音乐,教师进行讲解,因为有朋友的加入,队伍增大了所以音乐相比之下也最雄壮有力,幼儿表现这段时要精神饱满,雄壮有力。

  (5)出示图片五,及音乐最后一段,倾听音乐又变回了轻快的节奏,教师告诉幼儿天黑了小狗要回家了,小狗玩累了和主人轻松的向家走,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当听到三声狗叫时,扮演小狗的小朋友快乐的和主人抱在了一起,感受小狗和主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引导幼儿听出乐段一、三、五是基本相同的(都是天天吹着口哨,带着小狗在散步),在此基础上再区分乐段二(小狗在玩皮球)、四段(最雄壮有力,大家集体散步)。引导幼儿感受回旋曲式的特点:"象这样:A-B-A-C-A乐段的风格的乐曲就是回旋曲式。"

  4、创编音乐游戏,感受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1)师: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我们应该怎样表演呢?首先要分派角色,一个扮演主人奥嘟嘟,一个扮演小狗。

  (2)与幼儿一起讨论第一、三、五段和二、四段分别怎样表演。

  (3)播放音乐,集体表演:两人为一组,一人扮演奥嘟嘟,一人扮演小狗戴上小狗头饰。乐段一、三、五乐段时两人手拉手围成圈在线上踏步走。乐段二,"奥嘟嘟"坐在线上等待,"小狗"去取一个球,玩在身上滚球的动作。乐段四,大家集体踏步向圈内走,以一个乐句为变化,第一三乐句向圈内踏步走,第二四乐句向后踏步走。

  (4)角色互换,游戏再来一次。

  5、结束:"原来口哨也能吹出这么好听的音乐,还这么管用。孩子们,牵上你的小狗,我们一起去操场上散步吧!"播放音乐幼儿手拉手踏步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32、中班音乐教案《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歌曲的音频mp3,图片。

  经验准备:敲击小鼓的经验,听过小鼓的声音。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幼儿能按照三拍子的节奏,边唱边打节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进入教室

  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红公鸡》

  我有一只红公鸡,不知在哪里?请你快来叫一声?出来吃白米。

  二、进行部分

  发声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快思.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用肢体按照××××∣×××_∣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

  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

  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

  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什么不行?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教学中另一个难点就是符点音符的演唱。教师首先解释了符点的意思和使用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延长原音时值的一半)。接着教师通过读节奏的演示把无符点和有符点之间的不同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意识,然后引导他们跟读,从而掌握符点音符的读法,那么这样一来在演唱的过程中只要教师稍加指导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准确的演唱出了符点音符。

33、中班音乐教案《敲小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敲等多种形式自然完整地学唱歌曲。

  2、根据老师的分合暗示,快速反应,唱准“咚”和“哒”。

  3、感受、分享、交流演奏自制打击乐器带来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鼓一面、鼓锤两根;幼儿亲自收集的小鼓替代品若干;筷子人手两根。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师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倾听,启发幼儿用语言来表现鼓声,区别敲击鼓边的发出的声音和敲击鼓心发出的声音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咚”和“哒”模仿小鼓说话,创编节奏。

  师:我的小鼓会说话,听听小鼓会说什么话?

  幼:咚咚咚,哒哒哒。

  师:我敲鼓心……(教师说前半部分,等待幼儿用像声词接后半部分)

  幼:咚咚咚

  师:我敲鼓边……(同上)

  幼:哒哒哒

  师:请你教我的小鼓说一些好听的话,你想教小鼓说哪些好听的话?

  (请幼儿用“咚”“哒”模仿小鼓说话,教师击鼓敲出相应节奏呼应,并请幼儿集体模仿练习节奏:X X |X .X X | XX |X .X X |,运用“先行组织者理论”将歌曲中的难点前置,提前解决。)

  2、教师击鼓范唱歌曲,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师:你们教我的小鼓说了这么多好听的话,我的小鼓高兴的都想唱了,你们听!

  3、幼儿学唱歌曲。

  ⑴教师唱歌曲前半部分,幼儿接唱像声词部分。

  师:当我敲鼓心时,你们就帮我说……(等待幼儿回答“咚咚咚”,并击鼓反应),当我敲鼓边时,你们就帮我说……(等待幼儿回答“哒哒哒”并击鼓反应),我来唱,你来说,行不行?

  ⑵集体完整学唱2―3次。

  师:你们一边跟我唱,一边帮我说,眼睛看着小鼓锤,准备好了吗?

  ⑶改变鼓声部分节奏,引导幼儿根据老师的分合暗示(即夸张的体态语),快速反应,唱准“咚”和“哒”。

  师:这一次小鼓说的话“咚”和“哒”要变了,你们还能跟上吗?我们来试一试!

  师:真了不起,和小鼓说得一模一样,小鼓又没有告诉你们它将说什么话,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是听出来的。

  幼:我是看出来的,老师敲鼓心的时候,鼓锤是合拢的,小鼓发出“咚”的声音,我就唱“咚”;老师敲鼓边的时候,两个鼓锤是分开的,小鼓发出“哒”的声音,我就唱“哒”。

  ⑷集体完整演唱两次,要求根据老师的分合暗示,改变鼓声部分节奏,快速变换歌词。

  师:真了不起,一边跟我唱,一边帮我说,跟着鼓锤变一变,你们行不行?

  ⑸学习分声部演唱。

  师:这一次,小鼓想和你们玩个游戏,它想请一半小朋友唱“咚”,一半小朋友唱“哒”,等会儿我们再交换,好吗?

  (以上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难度逐渐加大,使幼儿在游戏和对话中不知不觉学会演唱歌曲,打破了歌唱教学固有的模式,将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

  4、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探索寻找身体合适部位当小鼓,并尝试表演唱。

  ⑴师:现在,我的小鼓要休息了,我的身体能当小鼓吗?哪些地方可以做鼓面?哪些地方可以做鼓边?小鼓锤呢?大家轻轻地讨论一下。

  ⑵师:想好了吗?我们身体上还有哪些地方也能当小鼓?谁和别人想的不一样?让我们来试试吧!

  5、启发幼儿在自己收集的各种物品中寻找合适的替代物当小鼓并尝试表演唱。

  ⑴师:还真能做小鼓,那么除了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当小鼓呢?请你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找一样你认为最合适的东西来当小鼓,找到后可以敲一敲,想想鼓面在那儿?,鼓边在那儿?

  ⑵师:找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演奏吧!

  ⑶师:你们找到的小鼓真不错,能不能跟着我的鼓锤变一变?试试吧?

  (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一环节的安排和大纲精神不谋而合,不仅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整个活动动静交替,将活动推向高潮。)

  6、鼓励幼儿和客人老师交往,把自己的“小鼓”借给客人老师玩,自己在教室内寻找其他替代物当小鼓,并和客人老师一起表演歌曲。

  师:后面的客人老师很想跟我们一起演奏,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你的小鼓借给客人老师,然后自己动脑筋想想,还能找到其它东西做小鼓吗?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因此活动中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别人一起分享,为孩子主动和成人交往创造条件。同时,发散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尝试以物代物,一举两得。)

  7、结束部分: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合适的小鼓替代物,并把它带到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小鼓,用筷子一敲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其实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能成为动听的乐器,回去以后,我们再去找一找,带到教室里玩一玩,好吗?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合适的小鼓替代物,并把它带到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2、探究如何改变自制小鼓的音色。例如:敲击自制小鼓的不同部位从而使音色发生变化;可在自制小鼓内放入物品(沙、石头、木头、塑料积木等)从而使音色产生变化等等。

  活动反思:

  教师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本次活动的闪光点。此外,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努力打破歌唱教学固有的模式,将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让幼儿在听听、说说、唱唱、敲敲、打打、找找中学唱歌曲,在满足幼儿兴趣需要和好动特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主动活动的空间及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儿童记忆歌词、发展节奏和动作的协调性,而且也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同时,也能减轻教师教授与幼儿学习的负担,提高有限教学时间段内的教学效率,使平淡枯燥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活活泼和富有情趣。

  附歌曲:《敲小鼓》

  1=C2/4

  3 1 | 5 ― |3 1 |5 ― |1 1 5 5 | 3 3 3 |

  敲 小 鼓 敲 小 鼓 我敲 鼓心 咚咚 咚

  | 1 1 5 5 | 4 4 4 |X X |X .X X | X X |X .X X |

  我 敲 鼓边 哒哒哒 (咚咚 哒 哒 哒 咚 咚 哒 哒 哒)

  5 5 | 5 1 |3 ―| 5 5 | 5 1 | 2 ―|

  小 鼓 真 好 玩 小鼓 真 有 趣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咚 咚 哒 哒 哒 咚 咚 哒 哒 哒 咚 咚 哒 哒 哒 哒

  儿歌歌词:小鼓响咚咚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哟小鼓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说小鼓别响了,

  小鼓说声懂懂懂

34、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小鼓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活动准备:

  大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 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 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导语:你们觉得刚刚的音乐怎么样?;.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这首好听的音乐还可以用来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指导语:来了好多小鼓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他们是怎么敲鼓的?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鼓声强弱。

  (2)欣赏歌曲

  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结束部分

  指导语:有客人邀请咱们去伴奏呢!(全体随音乐出场)

  活动反思:

  1.为了激发孩子的活动热情,老师启发幼儿大胆地表达内心感受,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让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寻找客人老师的游戏,是孩子们尽情分享、交流的时刻,满足了幼儿与老师近距离接触的心理需求。

  2.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然后与同伴交流,产生灵感,大胆有创意的表达。

  3.老师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只要他们动脑筋想到的,都值得欣赏。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游戏。

35、中班音乐教案《城门打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会听音乐信号,大胆地运用身体(躯体、四肢等)表现各种各样的门。

  2、喜欢和同伴一起玩音乐游戏,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创设古城情境;积木、门帘、门童图片等;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以“带大家到古城里玩”的口吻组织幼儿随《坐火车》的音乐愉快地律动入室。

  (二)练声《古城在哪里》

  提醒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屈,老师.教,案,网"并且学会和教师进行对唱。

  (三)学习歌曲《城门打开》

  1、教师以“进不了城门”的口吻引出歌曲,并有表情的范唱。

  2、以“过第一道门”的形式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3、以“过第二道门”的形式引导幼儿练习难句“我要我要走进来”。

  4、以“过第三道门”的形式鼓励全体幼儿结合动作有表情地演唱。

  (四)音游《城门打开》

  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及玩法,并扮成城门宝宝示范游戏。

  2、全体幼儿扮成城门宝宝游戏,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变门方法。

  3、男女幼儿分角色游戏,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

  (五)律动出室

  以“天黑了,该回家了”的口吻组织幼儿搭火车出室。

  活动反思:

  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36、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国旗国旗多美丽》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唱出附点音符,掌握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

  2、唱出歌曲快乐、抒情的风格,愉快地参与歌唱活动。

  3、增进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参加过升旗仪式。

  2、配套教学磁带/CD国旗一面。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国旗并体问,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看看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上面有什么?(黄色的五角星)有几颗呀?(五颗),所以国旗又叫五星红旗。

  二、儿歌学习法配上动作帮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歌词。

  (1)、教师:我们的国旗红艳艳的,上面的五角星金灿灿的,你们觉得美不美呀?恩,有一首好听的儿歌也是这么说的,你们想听吗?那就仔细的听清楚看上面是怎么说的,老师把儿歌念一遍(《国旗多美丽》)的词)

  (2)、提问:谁来说说刚才歌词里说了些什么?(没有说的很完整,谁再来补充一些)

  (3)、那现在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念歌歌词两次。

  三、新授歌曲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教师:这首儿歌叫《国旗多美丽》,它还能唱呢,一起来听一听吧。

  (2)、学唱歌曲,纠正个别幼儿不正确的唱法,强调把付点部分唱好。

  (3)、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4)、我们的国旗这么美,我们唱的这首歌曲的时候也要把开心、高心的样子做出来。

  (5)、现在小朋友们跟着钢琴一起来学唱歌曲好吗?

  (6)、老师边弹边唱,会唱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学常歌曲。

  (7)、我们再给着钢琴再来学唱一次,看谁唱的又认真又好听,(要把高兴的样子唱出来)

  四、学习领唱和齐唱

  (1)、老师领唱,幼儿齐唱,把歌曲演唱得更加好听。

  教师:刚才这首歌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唱的,今天老师还要教大家学习一种新的唱法,我唱前半句,你们唱后半句,我么一起来试一试看(老师先师范一遍,把要求说清楚)

  (2)、请部分幼儿领唱,大家共同配合演唱歌曲(我要请坐的端正的小朋友来领唱,看谁坐的最端正的)

  (3)、我们大家一起来演唱最后一次。

  (4)、对这节课做评价,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我制作了图谱,为幼儿学习歌曲、记住歌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之前的连声让幼儿对附点先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演唱歌曲时幼儿就更容易学会并进行表演了。

37、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表现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唱准休止符。

  2.体验歌曲游戏的乐趣。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6.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泡泡不见了》

  2.经验准备:活动前带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

  活动过程

  1.经验谈话,情景回忆。师:昨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吹泡泡”,你们看到吹出来的泡泡是怎么样的?

  2.完整欣赏。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泡泡飞上天,为什么不见了?

  (2)钢琴伴奏,教师再次演唱。师: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为什么?(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

  3.幼儿学唱歌曲。

  (1)钢琴伴奏,幼儿表演唱。师:你们发现歌曲中有几个地方是不唱歌的?不唱歌的地方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拍手、跺脚、拍肩等。)

  (2)边跟音乐边做动作演唱歌曲。

  (3)分组演唱,同伴之间互评。

  4.圆圈吹泡泡游戏。

  第一遍:集体围成圆圈,播放音乐,幼儿集体边走边拍手,间奏处停止不动。

  第二遍:队形同上,师生随钢琴伴奏,边走边用“啦、哩”轻声哼唱旋律间奏时,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做造型。

  活动反思:这是一首极具童趣的歌曲,欢快的旋律和富有画面的歌词都让孩子们非常喜欢,由于是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本次活动的开展十分顺利,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吹泡泡活动中结束。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38、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朋友想一想》反思

  教学目标:

  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幼儿根据图片尝试改编歌词,并用歌曲唱出来。

  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大象、小兔、长颈鹿、松鼠、小鸟图片或玩具。学习歌曲《小朋友想一想》。

  教学过程:

  1、出现大象、小兔的图片或玩具,请幼儿说一说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

  教师和幼儿以对唱的形式一起唱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复习巩固对歌中动物特征的认识。

  2、启发幼儿想一想其它动物的特征,可用图片辅助幼儿感知。如:长颈鹿脖子长、松鼠尾巴大、小鸟嘴巴尖等。练习改编歌词并试着唱出来。

  3、教师先领唱,随便唱出一种动物特征进行提问,请幼儿编歌词以唱的方式回答出是哪种动物。

  4、唱熟后,可请个别幼儿领唱进行提问,全体小朋友回答。

  总结:让小班幼儿尝试改编歌词时,应选择简单易学的歌曲,歌词内容要有重复性,便于幼儿掌握。开始时,可通过图片、玩具帮助幼儿具体、直观地感知,进行改编。熟悉后,可摆脱视觉帮助的条件,直接进行改编。

  教学反思

  《小朋友想一想》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非常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把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冲满生命活力。教学一开始,通过图片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里,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如身临其境,既受到了美的感染,又兴趣浓厚。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幼儿的听觉为主: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边听音乐边思考歌曲的情绪、表现的情景,随音乐节拍强弱弱的节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随音乐拍歌曲的节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去聆听、去感悟、去理解,在听中、在反复感受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和幼儿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自由结伴,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最后他们创作出来的水平会高低不同,但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互相合作积极动脑思考了,从而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39、中班音乐教案《餐具交响曲》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和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2、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3、启发幼儿运用生活中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进行打击乐演奏,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节奏美。

  4、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7、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蜗牛与黄鹂鸟》音乐

  2、与幼儿人数相符的蜗牛、黄鹂鸟头饰

  3、碗、盘子、塑料饭盒、筷子若干

  4、绿意画鼓、 沙锤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老师听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做动作进入活动室坐好。

  2、(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听完以后,将你的感受告诉我们大家,让我们与你一起分享这首乐曲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进程部分

  1、放《蜗牛与黄鹂鸟》音乐。

  2、提问:A/谁能告诉我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样的感觉?是开心快乐还是悲伤忧愁?小朋友回答(快乐)

  B/ 小朋友听着这首欢快的曲子你们想做什么呀?小朋友回答(唱歌、跳舞、拍手)

  3、那么我们就跟着曲子一起快乐的动作吧!全体小朋友一起拍手、拍肩、敲打盘子… …,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这首曲子的欢快气氛。

  4、刚才我们用不同的动作表达了这首曲子的欢快,小朋友们都很开心,小朋友们发现老师刚才是怎样做的吗?(幼答:敲盆子),哦,是的,我是用敲打盘子的方式表达这首曲子的,我感觉这样能表达我的快乐。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一些自己家里用的东西,请小朋友和我一起用这些东西来演奏这首曲子,请小朋友看看老师都带来那些东西,你们认识它们吗?

  5、出示餐具:碗、盘子、塑料餐盒及筷子。小朋友们看看,你认识他们吗?请幼儿回答餐具名称,幼儿答:筷子、盘子、饭盒、碗

  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餐具。

  6、现在请小朋友每人选一种餐具并能告诉大家它的名字,然后我们用这些餐具进行打击乐演奏好吗?(小朋友选餐具并说出餐具的名称),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每种餐具发出的声音,小朋友按教师要求,依次敲打筷子、盘子、饭盒、碗发出不同的声音,小朋友现在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敲一敲(幼儿随意敲打)看教师手势结束,刚才的声音好听吗?(幼答:不好听),这样的声音是噪音,不好听,现在让我们一起将这些噪音变成美妙的音乐,我们大家来试试吧!

  7、教师跟《蜗牛和黄鹂鸟》音乐节奏,依次示范敲打筷子、盘子、饭盒、碗不同的节奏后,让幼儿先分组后集体进行演奏练习,幼儿可交换餐具感受不同餐具打击出的快乐声音,最后幼儿分组分段进行完整演奏

  8、今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来参加我们的开放活动,老师看爸爸妈妈们也被我们的演奏感染了,我想请爸爸妈妈们也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感受打击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把爸爸妈妈分成两队——画鼓队打绿意画鼓,沙锤队用自制沙锤,再次进行完整演奏。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生活中许多物品都能发出各自不同的声音,将这些声音进行编排就能变成美妙的音乐,能为大家带来快乐,引导幼儿探寻更多的可以演奏音乐的物品。

  活动反思

  每个音乐活动,都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因此,教师创设的氛围应该符合音乐本身的情绪特点,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带动幼儿全身心的的投入,可以令音乐活动达到和谐状态。

40、中班音乐教案《彼得和狼》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3、能与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能亲密、轻柔的接触舞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7、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人物图片、音乐CD、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背景图片(美丽的大森林),放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想一想:美丽的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发言

  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听了音乐后觉得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段听音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

  提问:谁听出来刚刚老师放的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第一个慢,第二个快。第一个好听第二个不好听。

  3、讲故事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放背景音乐)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大灰狼,小鸟,小鸭子,彼得……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4、分角色表演

  每个小朋友选一个小动物头饰。和老师一起做模仿动作。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与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要求幼儿表演时与伙伴友好交流。

  活动反思:

  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41、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爱护小树苗》反思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内容富有情节性,生动描写了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曲调活泼而富有童趣,2/4拍的节奏强弱明显,歌曲结构简单,整首歌曲唱起来很流畅,适合中班幼儿演唱。此首歌曲有两个教学点:(1)歌曲中的切分音,掌握好了这一知识点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歌曲中“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难点:唱准切分音,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二、过程实录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理解歌曲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2.初步唱准切分音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3.懂得爱护小树苗、关心的树苗的成长。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2.物质准备:八字形双排座位,图片两张,节奏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演唱歌曲《郊游》入场,引起幼儿兴趣。

  春天来了,天气可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郊游吧?边唱边两两拉手入场。瞧!路旁有两排小椅子,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2、练声,熟悉歌曲旋律。

  (1)公园里可真热闹,听!小鸟在唱歌了。教师示范唱“叽叽叽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歌曲第一句音乐)

  (2)教师提问:小鸟是怎样唱歌的?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幼儿观察,学唱切分音。

  (3)小蜜蜂出来采蜜了,它也唱了起来。“嗡……”;池塘里的小青蛙也唱起了歌“呱……”。

  评析:这一环节是导入环节,让幼儿在愉快的《郊游》歌曲中进教室,创设了特定的情景,让幼儿融入与该情境中,调动了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在练声环节,又将难点前置,帮助幼儿很好的掌握了切分音。

  二、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一,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歌词

  (1)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示范念第一段歌词。

  (3)根据歌词内容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出示图二,理解并记忆歌词第二段。

  3、教师与幼儿完整念歌词。

  4、教师与幼儿在旋律的伴奏下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1)小鸟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把这件事轻轻的告诉小鸟。

  (2)小鸟有把这件事大声告诉了蝴蝶。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解决了歌曲的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同时对幼儿进行了相应的环保教育。但是在记忆歌词的这个环节,教师花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减少。将音乐更快的进入。

  三、学唱歌曲《爱护小树苗》

  1、教师示范完整唱歌曲。

  青蛙听到了这件事把它唱成了一首歌。

  2、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唱。

  3、与幼儿共同讨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1)小姐姐看见小弟弟在摇树,心情怎么样?该怎样唱?

  (2)小姐姐喊小弟弟来浇水的时候,心情又怎样?

  (3)师幼共同演唱,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4、教师与幼儿相互对唱。

  评析:在这各环节中,教师采用了一系列教学策略让幼儿学唱歌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建议教师在这一环节采用请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伴唱的方式进行,效果会更好。

  三、活动后思考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首先在运用整体教唱法时,我特别注意了前期铺垫工作。教师的整首范唱,个别节奏如切分音的学习,歌词的学习都为整体教唱打下了基础。其次,注意变化形式、灵活运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整个教学活动要幼儿从头到尾整首学唱,一边一边的重复是不符合纲要精神的,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比如无伴奏整体教唱,因为幼儿跟人声学唱比跟乐器学唱容易些,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另外还运用了分组表演唱、个别和集体的对唱等形式。再针对较难掌握的地方进行分句教唱。这样不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和疲劳。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将切分音的节奏,引导幼儿单独进行尝试学习。然后再利用整副节奏谱引导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歌词。这个过程注重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新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运用游戏的语言、创设游戏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尊重了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

42、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毛毛虫变蝴蝶》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2、大胆创想各种动作,表现音乐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3、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蝴蝶的演变过程)、纱巾一人一条、彩条袜子一人一只。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形式导入活动,老师讲述《毛毛虫变蝴蝶》: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选美大赛,毛毛虫也想去参加,可是蜘蛛却说他:“你长的太丑啦,怎么能去参加选美大赛呢?”毛毛虫听了非常难受,于是它悄然离去。

  老师讲完故事后做适当提问,让幼儿体会伤心时的表情,请几位幼儿说一说什时候会伤心?

  二、听音乐,让幼儿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及感情。

  播放第一段音乐,让幼儿倾听

  1、提问:音乐好听吗?刚才老师讲的故事里有谁?他在干什么?

  2、播放前一段课件,让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提问:毛毛虫长什么样子?怎样爬?喜欢在那里爬?

  3、肢体律动游戏:请幼儿用身体来表演毛毛虫。

  师引导幼儿用手指、胳膊、腿、脚、身体等来学习毛毛虫慢慢爬,

  4、袜子游戏。

  1)出示袜子,让幼儿摸一摸、拉一拉、探索袜子的材质(绵绵的、软软的、有弹性)

  2)请幼儿把袜子套在胳膊上,像不像毛毛虫?现在请毛毛虫选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去爬一爬。看一看毛毛虫在爬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播放第一段音乐)

  5、观看第二段课件,毛毛虫变蝴蝶。

  师:哦毛毛虫现在不吃也不喝,挂在树上不动啦!可是奇迹发生啦,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6、播放最后一段音乐让幼儿倾听。

  提问:小蝴蝶在干什么?三、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中毛毛虫变蝴蝶的艰辛过程。

  1)师:小朋友刚才用眼睛看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那我们现在用耳朵听一听毛毛虫是怎样变蝴蝶?(幼儿完整倾听一次音乐)

  2)用肢体律动来体验毛毛虫的变化(在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四、理解音乐

  师:刚才我们用耳朵听,用身体表现了毛毛虫变蝴蝶的奇妙过程,请问音乐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速度一样吗?节奏呢?

  第一段(毛毛虫在慢慢爬,不能参加选美,心里难过,所以音乐是慢慢的,忧伤的。)

  第二段(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又可以去参加选美大赛,心情非常高兴,所以音乐是欢快的,)五、纱巾游戏。让幼儿体验音乐中速度变化、情感变化。

  1、让每个幼儿取一块纱巾,摸一摸纱巾的材质,像什么?

  2、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变魔术,老师先示范给幼儿看:纱巾变毛毛虫爬又变蝴蝶飞。

  3小朋友开始操作,师一旁指导。最后随音乐爬一爬,跳一跳。六、结束;小蝴蝶喜欢花儿,它要把花儿戴在头上去参加选美大赛,那我们去帮蝴蝶去花园里采一朵花儿吧。(师带小朋友手舞纱巾飞出活动室)

  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倾听、观看、表演了解了蝴蝶的演变过程,感受音乐的变化。整个活动动静交替,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在毛毛虫演变过程中,让幼儿用身体来表现时,孩子的情绪很高,都积极表现,有几个孩子趴在地上学习毛毛虫一伸一缩的爬,非常形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和老师互动起来,只有几个平时胆小的幼儿不太积极,但是在老师的鼓励和小朋友的感染下,在最后的环节也都参与进来啦。整个活动过程比较流畅,只是在让幼儿取放袜子和纱巾两个环节时,我是让幼儿坐着由老师去发放,没有让幼儿自己去取,有的孩子说:“我想要红色的,我想要……”看到这个现象时,我后悔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选自己喜欢的呢?我怕课堂秩序乱了,没有尊重幼儿的意愿。如果孩子们选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我想他们的情绪会更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以为戒,尊重每一位幼儿,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小百科:蝴蝶被归类为鳞翅目,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物种都归在这类下。蝴蝶从白垩纪起随着作为食物的显花植物而演进,并为之授粉,是昆虫演进中最后一类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