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香味的手(张泽萍随笔三篇)

有香味的手(张泽萍随笔三篇)

有香味的手(张泽萍随笔三篇)

  一、有香味的手

  有段时间孩子们擦手用的毛巾很脏,尽管我一再提醒孩子们,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再用毛巾擦,但情况依旧,倒是孩子们之间的一场争议,使我班的毛巾状况有了改观。

  一天,昊昊气鼓鼓地来告状,“老师,芊芊没有用香皂洗手。”我带着质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奶奶说:“用香皂洗手手是香的,不信,你闻闻”。他伸出一双稚嫩 的小手让我闻,我弯下腰,闻了闻,果然有一股淡淡的香皂味。从那开始,我们班便有了一个小秘密,每次洗手后,老师不再唠唠叨叨,只轻轻的说一声;我要闻闻谁的小手是香的,孩子们便为了这个“香”而忙碌了。

  自然,班上的毛巾也就从此变的干净了。

  二、巧用智慧语言

  用拟人化的语言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前在大班、学前班总是一味地用传统的方式点名,结果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可秩序却还是一塌糊涂,今年,接手小班后,我运用了智慧语言,情形就大不一样; 同样是点名,我模仿小鼓的声音叫每个幼儿的名字,被叫到的名字的幼儿上来,用小手轻轻的拍拍小鼓,你会惊喜的看到、一张张小脸有的瞪大眼睛,有的充满好奇,还有的则在偷偷窃喜……,这时,我也被幼儿的情绪 所感染,并轻松的融如到了幼儿当中去。

  用趣味性的语言教育幼儿,给孩子带来益处,当玩具被丢在地上时,我会引导他们,故意说;“哎呀,玩具宝宝哭了,原来是找不到妈妈了,我 们一起帮帮它,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好吗?”孩子们都回乐意为玩具们效劳。让他们一个个都回家。你听,有的幼儿还轻轻的拣起玩具宝宝、并对它说;“玩具宝宝别哭了,我帮你去找妈妈。”这是多麽动人的画面呀!

  教师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还使孩子成为一充满爱心的人,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所努力的方向吗?

  三、“粉碎机”启动了

  顺顺入园已经一个月了,可还是哭闹着不愿意吃饭,其实顺顺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家里已能自己进餐,顺顺家园间截然不同的表现是因为他未适应集体的生活,拒绝进餐是他排斥心理的一种表现,所以解决顺顺的进餐问题还得讲究方法。

  这天,进餐时间到了,顺顺仍是那么执拗,任凭我怎么劝说都无动于衷。这时,我看见成成正在大口大口的往嘴里扒饭,嚼得有滋有味,就故意说:“呀!成成的嘴巴真像一只粉碎机,那麽多的饭菜都被他嚼的烂烂的,还吃的挺快,小朋友,你们的粉碎机在哪儿呢?”孩子们听了纷纷张大了嘴巴。“谁的粉碎机最棒,能把嘴里的饭菜嚼得烂烂的?”“我能”说罢,孩子们快乐地模仿开了,我微笑着一一表扬,孩子们更加投入了。当然,我也时刻留心顺顺的表现,他虽然没有参与进来,但小脸明显舒展了,还有了一丝笑意,于是,我走过去,徉作惊奇地说:“哎呀,我说顺顺的粉碎机怎麽不动呢?原来是开关没打开。”说完,就在顺顺的头上点了两下,顺顺便开心地张开嘴巴,表示启动了。我就趁机握住顺顺的小手喂上一口饭,紧接着,顺顺的小嘴巴里发出了咀嚼声,就这样,顺顺的“粉碎机”欢快的工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