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孩子的物权观念

建立孩子的物权观念

建立孩子的物权观念


  孩子常出现破坏别人东西、抢别人玩具等反常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幼儿发展过程中,三岁的孩子开始喜欢交朋友,会与同伴一起玩,也开始会有分享及共用的概念。虽然如此,三岁的孩子对“物权”的概念,还不是很稳定、清楚的,他们常会在游戏中彼此抢夺玩具,甚至大打出手。

  这个时候,父母应给予机会教育,教导孩子“轮流”,以及“尊重别人物权”的观念,否则有可能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发展。

  物权观念的建立原则

  孩子没有所有权的观念,所造成的遗憾,首先可能只是随意的拿东西,再则就是偷窍行为。父母如不能花些时间了解其背后真相,一旦错过纠正的良机,孩子若视之为合法,届时就已经太迟了。

  

  孩子霸道、不懂得尊重别人物权,的确令父母担忧,不过根据行为学派理论,任何社会行为都是学得的,所以,除了及时矫正孩子不当的反社会行为之外,重要的是,平时就应防范孩子坏习惯的出现。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怎样教导孩子尊重别人的物权呢?

  先确立孩子的所有权

  孩子害怕把东西分给别人以后,自己就没有了,所以要让孩子安心,明白自己的权益是有保障的。不要强迫孩子把玩具送给别人,但是,可以鼓励他借个玩具给对方,使孩子渐渐了解人我相互的关系。

  在家里,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可以放他自己东西的抽屉、柜子等,确立他的所有权。当孩子知道对方玩过玩具以后会还给他,他自然会主动和别人分享喜欢的玩具,并且感到快乐。

  幼儿园的配合

  幼儿园的老师应该先让幼儿对园里的环境、朋友和一切事物有安全感,他才能轻松温和地与他人一起分享、游戏。老师也可设计单元课程,让幼儿把家里的玩具带来介绍给大家,或安排交换玩的活动。

  幼儿园里的器材设备不足时,老师必须教导幼儿学习忍耐、等待和轮流,同时也应该事先衡量、安排适当人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轮流使用。

  

  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习惯,大人也要随时注意,以身作则地养成尊重孩子物权的习惯;例如:拿取孩子的东西,先要征得他的同意,就会比怒骂、责打更具说服力。此外,养成物品用毕就物归原处的习惯,也是一种对物权的尊重。

  

  我们总是期望孩子的行为表现符合社会要求:不自私自利、懂得尊重别人、有恢弘的气度……,这些行为表现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光凭言教就能建立,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从生活上的琐事着手,一点一滴地帮助他们累积习惯。然而,在孩子学习的成长过程中,为了防止父母当忽略的一些小节,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

  立足平等的关爱

  孩子在意的不是平等、一视同仁的物质关怀,而是专一适切的爱。因此,父母为孩子购买物品时,不必介意一定要给每个孩子相同的东西,只要清楚地让他明白由于年龄的差别,或是需要的不同,所以你没有姊姊用的那种课本、作业簿等,等长大后,自然就会拥有。孩子会从你谆谆的话语中,体会出那份惟一的关爱。

  如何建立物权观念

   灌输“轮流”、“借用”的观念

  通常孩子抢夺或撕毁别人的东西,有可能是因为好奇,此时父母应趁机灌输孩子“轮流”、“借用”的观念。告诉他:“长针走到5的时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图,现在让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笔,你要先问姐姐愿不愿意借给你!”

  

  鼓励孩子想要什么要跟大人讲,规定在公共场所或别人家里,什么东西是可以拿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规矩是:“想要什么,在拿起来之前,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

   让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还小,也许不了解为什么看到喜欢的东西不能拿走,这时家长可以这样回应他们:“如果你想要这个东西,可以告诉妈妈,让我看看可不可以?”让亲子之间,可以有“谈”和“商量”的余地。

   明白“偷”与“借”的差别

  父母必须让孩子明了借与偷之间的差异,及其不同的后果,当你对孩子说:“不可以偷拿别人的东西”时,让他了解“偷”,是不对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为拿(偷)东西付出代价

  为了帮助孩子了解,随意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行为,是需付出代价的。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父母可以罚他做一些额外的工作,或是要他放弃一样他很珍爱的物品,让他同样感到失去喜爱东西的痛苦感受。

   将拿(偷)的东西归还

  孩子拿(偷)了别人的东西,还得自己规还;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

   学习分享

  当家中另一个新生儿出生时,正是大孩子学习分享的最佳时机,父母可以请大孩子为新生Baby拿奶瓶、递尿片或说故事,赋予他责任感和使命感,借此方式让他跨过成长的门槛。

   重承诺

  处理孩子抢夺别人东西时,父母千万不要使用哄骗的方式。如随口承诺:“你先把东西还给别人,以后妈妈再买给你。”说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骗的感觉,下次就很难再相信父母的话了。

   有效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对话是很重要的,借着沟通可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鼓励他说出生活中所发生的大小事,便可提早防范许多观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为。

  了解动机适当处理

  “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样地,被尊重的人才懂得尊重别人。孩子是从学习中成长的,在陪伴孩子走过成长的这一段路时,请以爱心、耐心来包容他,给他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此外,父母若发现孩子拿(偷)别人东西时,应先了解其动机,再做适当的处理。父母可以责骂他、处罚他,但不要忘记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学会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会轻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整理
  参考资料:婴儿母亲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