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策略面对宝宝提问

5大策略面对宝宝提问

5大策略面对宝宝提问


  幼儿在三岁以后,语言能力突飞猛进,能说的字不但超过千个以上,字句的发展也进入“复杂句”阶段,渐渐能说出结构完整的语句,也能将各种词类加以运用。

  此一时期的幼儿,常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由于因果观念萌芽的影响,喜欢发问,对于周遭的事物都要一探究竟,问出所以然来,进入发展上的“询问期”。

  询问期可分为“第一询问期”和“第二询问期”。3~4岁属于第一询问期,他们喜爱以“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来提问。4~6岁属于第二询问期,他们提出“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的问题。前者询问名称,后者询问原因。孩子总是探究自己身边的一切。以“自然”和“人”的问题占多数,其中自然问题最多,如气象、天体等方面的问题,它们的动态与变化在孩子心目中富有神秘感。

  

  幼儿在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原来东西都各有各的名字,他们对这些名称感到兴趣,极想知道该如何发音?如何念?因此,一看到没见过的事物就会不停地问:“这是什么?”甚至看到已经知道名字的东西,他还会再问:“这是什么?”问问题可说是孩子重复玩的语言游戏。

  当孩子对名称非常熟悉之后,就会进展成问“为什么?”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孩子的语言发展还不成熟,他提出的“为什么”,并非都是他疑惑的所在。

  例如,小男孩问爸爸:“你为什么要加油?”爸爸解释了车子运转的原理以及要加油的原因之后,只见小男孩仍不解地问着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加油?”详细询问才发现,原来小男孩真正要问的是:“加油”是什么意思?

  在孩子问了许多“为什么”后,接着他会进而使用状态疑问词“怎么样呢”,这时,大人就不像回答事物名称那样可以简单回答了,需详细说明,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幼儿是用提问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及好奇心,而这种好问的行为也是幼儿求知欲的一种表现,藉由问与答的互动过程,孩子将学会思考,思想也将越趋成熟。

  大人的应答影响孩子的性格 

  其实,幼儿什么都问,却不一定是真想知道什么,有时他们也会利用问问题的方式,来确定大人(尤其是母亲)对自己的反应、感受是如何?他们可从大人愉快的态度中感到安心,也会从厌烦、否定的态度中,对大人失去信赖感,造就阴暗的性格,因此,大人应答的态度将深深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

  在人的一生中,这个时期属于大脑迅速发育时期。相应地,会带来语言与智力上的迅速发展。因此,询问期是个关键的时期,父母对孩子的问题应答得当,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健康发展。

  

  父母的烦恼:“我们也知道孩子越问越聪明。可是孩子的问题实在太多,有些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啊?”

  孩子提出的问题,大人有时会觉得可笑或者完全回答不出,但爸爸妈妈必须首先接纳孩子的惊讶心理,如孩子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父母应该说:“是呀!多美的天空,为什么天空是蓝的呢?”如果父母不接纳孩子的问题,只是一笑置之,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想提问了。即使爸爸妈妈一时答不上来,也应认真思考并说:“我们来查一下书本吧!”孩子受到鼓励,以后才会继续发问。

  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就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教师讲2+2=4,他还要问为什么?老师认为他不但笨,还破坏纪律,要他退学。可是他的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不笨,而是拥有独特的想法,她在家里亲自教导他。后来,爱迪生终于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发明家。这正是善于栽培询问期孩子智慧嫩芽的典型。

  策略二:最好立刻回答孩子的问题

  父母的烦恼:“为什么宝宝发问的时候不是我正在忙就是在打电话,甚至是锅里的水已经沸腾得冒出来的时候。这个时候让我怎么回答问题啊。”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情绪也易变化。孩子在发问时,是因为对当时该事物有强烈的印象。如果不马上回答孩子的问题,过一会儿,也许连孩子自己也会把问题忘得一干二净。即使记得,隔一段时间再回答,效果也会降低。

  当你对宝宝说“妈妈现在忙,别吵,等一下再问”时,孩子会认为问了也没用,反正得不到回答,于是再也不想发问。另外,如果不及时积极地回答,孩子还会以为其中一定有古怪,使得父母如此拐弯抹角。所以,你要做到的是平时教会孩子有礼貌,在你打电话、有急事时不能打搅你,但是孩子已经提出问题以后,你必须对此很关注并真正用心记下来,一会儿再告诉孩子。

  策略三: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来回答

  父母的烦恼:“我不是不愿意回答,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啊,有些事情一句两句讲不清楚,讲多了孩子又不能理解,这该怎么办?”

  这可是宝宝父母最伤脑筋的,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现象真的难以解释。有时,父母能提供正确答案,可是孩子听不懂,这种回答就不能达到目的。随便编一个谎话欺骗孩子不行。孩子对于父母的话总是很信服的,他会将答案当成真理。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大脑好比一张白纸,正确的事物会在上面留下痕迹,错误的事物也会在上面染上印迹。

  所以,当孩子提问时,我们首先应持鼓励的态度,回答时要尽可能地简明、准确、浅显易懂。3岁前的宝宝,对事物往往是从具体的、自身的、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的。因此,要想给宝宝讲清一个问题,回答时要考虑到宝宝的理解能力。

  实例:冰到哪里去了?

  三岁的果子看到一块冰放在屋里,一会儿没有了,便问妈妈“为什么。”妈妈此时如果给她讲物理知识,果子肯定一头雾水;如果编个童话告诉她,“冰块公主”的故事,孩子就会永远觉得冰块消失是因为有脚逃跑了。最好的回答方法是:妈妈不妨给果子做一个小试验。妈妈从冰盒中取出一块冰,在炉上加温,一会儿,冰化成了水,这时,妈妈告诉果子,从冷到热,冰就化了。随着水温继续升高,一会儿水开了,让孩子看水蒸气,再过一会儿,水蒸发干了,告诉孩子水变成了蒸气飞跑了。孩子就会明白为什么了。

  策略四:聪明父母学会反问孩子

  父母的烦恼:“都说越问越聪明,我怎么觉得我家妮妮越问越笨呢?看电视的时候老是问,‘妈妈,这个人为什么会哭?’‘那个人为什么在跑?’什么都问为什么,完全不自己思考。”

  孩子发问时,父母应以诚恳的态度回答,但不要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孩子不管什么事。都问爸爸妈妈就不好了。比有问必答更为重要的是,使孩子养成心中有疑问先自己思考的习惯。孩子在发问时,父母别忙于回答,必要时反问一下孩子。

  实例:男生女生为什么不一样?

  3岁的毛毛问:“男生和女生哪里不一样?”爸爸一时说不出来,反问毛毛:“你说,哪里不一样?”毛毛说:“穿的衣服不一样啊,男生穿裤子,女生穿裙子。”原来孩子只是看到男女服装不同而发问的。成年人往往从理性来思考。爸爸酌情后马上说:“对,男生穿裤子,女生穿裙子,毛毛已经看出来了,爸爸也这么想的。”这个回答就很得体,又鼓励了孩子的创造力。

  不会回答的问题如实承认

  父母的烦恼:“如果真遇到回答不上的问题怎么办啊?”

  最好是翻翻书,寻找答案。对于一时解释不清的问题,也不要羞于告诉孩子不知道,可以就这个问题和孩子一起去问别人或查阅书籍。孩子大一些以后,自然就会养成查书的好习惯。

  提问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形式。在生活中,父母不仅要认真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还要适当地启发孩子提问,也可对孩子提的问题进行深一步的发问,以引导孩子思考,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当孩子在你的诱导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他会高兴得又叫又蹦,在欢快兴奋的同时,他也有了自信心,有了成就感。这自信心将伴他长大成人,伴他一生。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整理
  参考:年轻妈妈之友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