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1、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学习科普文阅读过程中找关键词句,有效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策略;学习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文章内容,巧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复述较为复杂的文章。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行文风格。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设计理念】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为了帮助学生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找们引导学生利用找关键词句,有效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策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文章内容;巧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复述演化过程。在这同时也让学生体会科普文严谨的行文风格,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 从语言词句入手,初步理解课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统编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请大家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读完课题,你脑海中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对呀,老师也非常好奇: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2.词语牵引,导出恐龙和鸟类的特点 。

同学们,虽然恐龙生活在离我们特别遥远的时代,不过我相信大家一定在书本或者影视剧里见过恐龙的形象,如果让你来描述一下恐龙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

Ppt4大家看看这张照片。对呀,恐龙 给我们的印象是庞大、凶猛的。

那如今的地球上,活跃在天空中的鸟儿,它们又是什么样的呢?ppt5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出示词语)没错,鸟儿翱翔在天空,它们是灵活、自由的。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也有不少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你能够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到它们吗?那接下来,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表上序号。把文中形容恐龙和鸟儿的词语圈出来。Ppt6:(3分钟)

大家都读完了吧,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ppt7,你也找到它们了吗?先跟老师来念一念:

Ppt8:大家注意,迟钝的钝字是金字旁。要和计量单位吨、顿时的顿字区别开来。声调和字形都要主要,不要混淆。迟钝的钝字,原本是用来形容刀器不锋利,看来和金属有关。后来才用来形容人反应慢,不够灵光。

Ppt9:大家再来看茹毛饮血,也要注意它的读音。它原本指人类在学会用火以前,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这里用来形容一些肉食性恐龙凶猛异常,吃东西的样子太可怕了。

Ppt10:除了刚刚我们找出来的这些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汇之外,这篇课文还需要大家掌握这些词语。大家也来和老师一起读一读。一边读一边观察,哪些字在字形上多注意,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格外留心。(10秒钟)

板块二 从行文结构入手,清晰梳理文章脉络

1.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Ppt 11同学们,从读课题开始,我们心中就充满疑问。那恐龙到底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次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Ppt12 ppt13(5分钟配乐读文)

课文读完了,大家找到答案了吗?对,ppt14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作者向我们讲述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一演化过程。

2.找关键词句,帮助理解文义,习得阅读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是怎么注意到这一段很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呢?很多同学是先注意到了第三自然段的这两句话ppt15 。作者用设问的方式,一方面引发我们思考的兴趣,同时也提示我们他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这样的句子呀,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通常把它们称作关键句。找到关键句,对于我们获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很有帮助。今后在阅读其它类似的科普文的时候,大家也可以用上这个方法,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关键句提示我们,接下来的段落就是要给我们讲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一演化过程,它正好可以解答我们存在心里的问题。那我们一定要放慢速度,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很长,我们先看这一部分:

Ppt16、17: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或者哪一个词来写的呀?

对呀,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Ppt18

仔细在看一看,这段描述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恐龙家族 形态各异的特征?有的同学很快就发现了,下文有很多有些

Ppt19:

有些、有些一共用了六个有些来列举恐龙的特点,难怪作者会说,恐龙是个形态各异的大家族呢。(点击动画)

这么多特征,它们之间有联系吗?作者可不是随便列举的呀!(ppt20)同学们如果让你给这六个特征分类,你会怎么分,依据是什么? (10秒)

你想好了吗?老师是这么分的(ppt21)

行走方式; 讲恐龙的体型的(他、引导);将恐龙的食性的。

作者分类表述,让文章非常有条理,非常清晰。

我们再来读一读。读的时候每个类别间要稍稍停顿。(30秒)

读完之后,除了作者从不同角度分类来写,你还发现什么了?

对,这每一类特征里面都列举了相对极端的例子,产生另一种明显的对比效果。

分类能够让信息表述得非常清楚,对比又让恐龙的特征更形象突出了。真正让我们体会到,恐龙是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带着深刻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遍要读出恐龙的各种形态哦!(老师示范、学生示范)

2.构思图表梳理文义。

作者在介绍一种事物的特征时候通过分类、对比,让信息传递得又清楚又形象,你能不能也用这种方式来学习描写一种事物呢?我们利用构思图表来分析一下作者的思路。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ppt24)

同学们,有了我们刚才的反复阅读,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完成这个构思图表不难了吧。我们一起来对照看看:(ppt25)

原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就可以概括恐龙的各种特点,我们先找出来,填写到表格中,作者的构思就非常清楚了。跟着这个构思图表,就不难写出这样一段条例清晰又形象突出的描述了。(光标对着表格,读原文。)

3. 小练笔,回顾运用构思图表

学习到这样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Ppt26老师找到一张海底世界的图片,观察一下,这海底的鱼呀种类繁多、形态万千。你也来描述介绍一下吧。先填写构思图表:ppt27(5秒钟)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呢?体型、颜色、性情,或者其它方面都可以。接下来大家还要注意列举的对比。比如说颜色,有的鱼可以说是绚丽多彩,像是时尚界的色彩大师,有的鱼则非常低调,藏在海底不轻易让人发现。

Ppt27 好了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完成这个小练笔吧。完成后别忘了给你的同学或老师读一读。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借助提问、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文义

1.头脑风暴,罗列问题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上一节课我们带着问题: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一起阅读了课文,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我们了解到地球上的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我们继续往下学习课文,请大家一边默读一边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ppt2(三分钟)

好的,同学们,阅读过程中能针对自己的疑惑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带着问题读书能让我们不断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刚才读这段话的过程中你都提了哪些问题?

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班级学生的问题,我把它们列出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张问题清单:(ppt出示问题清单)

2.甄别问题、梳理问题

这么多问题,你的问题是不是也在上面呢?那我们赶紧一个一个地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吧?不着急孩子们,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咱们要先梳理一下问题。(ppt出现梳理问题几个字,我们也给它们来分分类。)ppt4

像这个问题:Ppt5 树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呀?这个问题其实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就可以解决它,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等工具书的方式来了解这个词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通过上下文的描述来推测这个词语的意思。

Ppt6再来看看这个问题:关于演化成鸟类的恐龙开始飞行的推测,除了文中介绍的两种情况,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

问题梳理:课前预习问题;课后延伸问题;课内研究问题。

课前预习问题可以通过来解决。

课后延伸问题可以通过来解决。

课内,我们要集中精力来解决研究型问题。

这几个问题都是在探讨课文内容的,我们优先解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问题非常相似,哪种提法更好呢?

恐龙和鸟儿在我看来风马牛不相及,它是怎么可能演化成鸟类的呢?

恐龙和鸟儿在我看来风马牛不相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地演化成鸟类的呢?

3、问题解决

快速浏览课文第四段,找关键句

完成演化表格完成后,把自己想象成恐龙博物馆的解说员,请你简明扼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演化过程。

我们有一个同学是这么讲解的,你来听一听,然后评价一下。

同学们你觉得她讲得怎么样?(停顿三秒)欸,她的讲述做到了简明扼要,而且非常完整,语言也很通顺。那还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呢?嗯,有细心的同学听出来了,她漏掉一些词语。

比如说,大约两亿四千万年前,她漏掉了大约;还有,一些猎食性动物变成了鸟类,她漏掉了一些。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个词语可不可以漏掉?

我们先来看一些,一些是指一部分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文中指的是,一部分的猎食动物变成了鸟类,不是全部都演变成了鸟类。所以这个一些不能去掉。这个词在这里也恰好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和严谨。

我们再来看大约,大约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如果去掉它就得出一个非常绝对的结论,好像在说恐龙就是在两亿四千万年前一个具体确定的时间里出现了,其实科学家们的研究并没有得到那么精准的结论,用上大约其实是一种实事求是地表述。

大家自己练习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却十分重要的词语,确保我们的表述是科学、严谨的。

好了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终于了解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不过最初

科学家们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呢? 这要从19世纪说起,请大家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你认真地读课文,圈出关键词,简明地说一说科学家研究发现的过程。

Ppt我们来对照看一下。(老师读一遍,强调读圈出来的词)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梳理出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的过程。Ppt科学家们首先是通过观察注意到一些相似的现象,然后研究化石,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说,提出假说之后寻找证据,让科学家们欣喜若狂的是最终发现了证据。这才可以得到一些科学的结论。

我们来看这个过程,你得到什么启发?老师觉得,科学研究是一场非常严谨的奇幻冒险。你看,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隐藏的秘密,然后对已经有的资源进行研究,再提出假说。接下来艰苦卓绝的寻找证据并证明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有时还非常漫长,有些研究甚至要经过好几代人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所以呀,我们就不难体会,当重要证据出现时科学家们自豪、兴奋的感情了。Ppt我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读句子。)虽然找到了重要的证据,但研究还没有结束。我们再来看最后一段话ppt(老师读)

4.学习小结

同学们,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恐龙演化的过程,在学习中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还知道了说明文中表达要严谨准确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感受到,科学家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他们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因为研究的推进而欣喜若狂。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科普文,也能够激发起你们的探索兴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2、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简说: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学情分析:

班内学生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播放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引入课题: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儿它又唱起来了嘀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

板书课题:雨点儿

(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让我们甜甜地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指导读题:雨点儿,指导读好儿化音,同时读出它的可爱。

(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

二、感知全文

1、看课件演示,听全文录音,激起孩子们阅读的热情。(这是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自由阅读课文(投影全文)(P105,我真想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第一遍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数清楚一共有几段,标上段号)

3、交流:检查标段号,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一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大、小)

三、巧妙识字

1、拼读红色拼音的字,聪明能干的你一定能想出很多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预设:熟字加偏旁:清、问、回(组词)

熟字换偏旁:菜彩(组词) 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加一加也可以)(组词)

数:米+女+攵(字音:数不清,数学);点(四点底)、落(草字头)、答(竹字头)(组词)、方

在介绍字的同时,为部分字找一找朋友。

齐读课件中的词语。

2、巩固认字:课件,去拼音读。

3、游戏:转字魔方。

4、读词语。

四、再读课文

将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的语气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2、课件演示,师示范,强化操练。

方:强调笔顺,点要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略向上偏斜,第三笔是横折钩,最后写撇。

半:两横平行,其中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3、学生练写,教师行间指导。

六、作业设计

和家长一起做本课的生字卡片,和同学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淘气的字宝宝,它们可太贪玩了,连家都找不到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出示课件,指名操作并领读)

课件练习拖放。

2、 小朋友们真爱学习,小雨点儿们看见可喜欢大家了,你瞧,雨点儿来了!    请看动画片。(课文动画朗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数不清(识记数和清)。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

  飘落什么意思?你能记住飘字吗?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树叶、雪花、羽毛等等。)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听到你的朗读。老师真的好像看到雨点儿慢慢地飘落下来呢!还有谁想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看着雨点儿慢慢飘落的可爱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第一节,边读边做动作)。

  2、第二、三、四自然段

  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2~4自然段(课件演示雨点儿对话。)

  ⑴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你要到哪里去?)(评价:多能干的大雨点儿啊,说话的声音这响亮!)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注意轻声地方)(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评价:你真是可爱的小雨点!)

  ⑶ 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① 老师有个建议,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儿,一个当小雨点儿,自己先练一练。

  ② 男、女生分角色读。

  ③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

  3、第五自然段:

  ⑴ 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板),大雨点儿要去( 板)。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请看课件。

  ⑵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第5段)指名读第五段。(课件)

  ⑶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示雨后图片)(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

  ⑷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⑸ 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绿的草?。(滋润)

  ⑹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⑺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小雨沙沙》。

  ⑻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⑼ 做雨点儿多好啊!要是我是大雨点,我就去沙漠,因为那里更需要水,我想让沙漠变成一片绿洲。要是我是小雨点,我会到竹林里让笋芽儿快快出土,你们呢?

三、美读课文

你喜欢雨点儿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四、练习提高

1、连线(闪闪的星星,小小的雨点;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朵,白白的云朵)

2、读说。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

小鸟从 。

从泥土里钻出来。

从 。

3、作业本中的作业指导。

复习儿歌1《雨妈妈》:雨妈妈,雨妈妈,提着水壶跑来啦。跑来了,要干啥?花儿渴了,我来给它送点儿茶。

儿歌2《小雨点儿》:黑云妈妈,丢了雨点宝宝。找呀找,找不到,黑云妈妈哭了。

读一读,说一说:

彩(彩色)广场上有彩色的气球。

飘( )

问( )

数( )

五、作业设计

把这篇课文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补充水分)

长出红花绿草 花更红草更绿

3、青蛙写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青蛙写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青蛙写诗》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先生的一首儿童诗,轻松、活泼,充满着童真童趣。诗中有雨点儿、青蛙、蝌蚪、水泡、荷叶、水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荷塘夏雨的美丽图画。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这美丽的景物用青蛙的歌唱串联起来了:青蛙的鸣唱,那是他在朗诵自己的诗歌!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纷纷前来帮忙,给他的诗歌加上标点符号,多么有爱的情景啊!这一切,在诗人的笔下,全部活起来了!

当然,这首小诗选进教材,就不再仅仅是一首小诗了,它还承载着带孩子朗读、识字、认识标点的功能,当然,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在读诗赏诗的美好氛围里无痕进行。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感受诗歌带来的快乐,一边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等11个生字,会写下、个、雨、们4个生字,认识秃宝盖和四点底这两个偏旁。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朗读

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好吗?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小小游泳家, 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了有脚没尾巴。

青蛙不仅会游泳,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就是《青蛙写诗》。

2.自由朗读:请大家自由把课文朗读三遍,不会认的字,要想办法解决。

3. 同桌互听:请大家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发现同桌朗读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帮同桌指出。

4.指名朗读: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生评议。

5.开火车读:每个小组读一小节,开火车接力朗读全文。

6.合作朗读:学生读红色部分(引号内部分),老师读蓝色部分(引号外部分)。

7.比赛朗读:全班分小组比赛朗读,老师评议。

8.尝试背诵:出示镂空课文,让学生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认识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可谓一箭多雕。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课文朗读,一共有六次朗读、一次背诵。这个环节完成下来,学生便于课文亲密接触了10余次。所以,当学生看见镂空的课文时,轻而易举地就能背诵出来了。】

二、圈画词语

1.认读词语:师出示本课新词,请学生认读。

青蛙 写诗 雨点 游过来

一串 我们 可以

淅沥沥 沙啦啦 池塘 荷叶

小蝌蚪 水泡泡 小水珠

逗号 句号 省略号

2.圈画词语: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在文中一一圈画出新词。

3.同桌检查:

(1)按照顺序检查同桌认读。

(2)打乱顺序检查同桌认读。

4.齐读词语:

(1)全班齐读词语。

(2)分小组开火车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从课文朗读,到词语认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课文朗读,是整体认知,比较模糊;词语认读,则是局部感知,渐趋精细。词语认读,是从课文朗读到生字学习的桥梁。将词语从课文的整体环境中抽离出来,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又没有完全脱离语言环境,依然能给学生一点提示,学生认读起来不会感到特别困难。词语认读,也是在为后面的生字学习做铺垫。】

三、认读生字

1.自由认读:课文大家会背了,词语大家会读了,那么,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大家会认吗?

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学生自由认读、组词。

2.同桌互认:请你把生字认给同桌听一听。如果你的同桌认字出错,请你帮帮他(她)。

3.指名认读:

(1)谁能大声读给大家听一听?

(2)这些生字分别组了词语,谁来读一读?

4.扩展理解:

(1)出示:一串( )。

指名说。

除了一串水珠,还可以说一串什么?

(2)出示:青蛙的诗写( )了。

指名说。

除了写成了,还可以怎么说?

5.认识偏旁:在这些生字中,大家看看两个红色的字,分别读什么?这两个字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秃宝盖、四点底。

请大家跟我说:秃宝盖、四点底。

秃宝盖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偏旁很像呀?

四点底是火字变化而来的,一共四笔。第一点朝左,另外三点朝右。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由句到词,由词到字,渐渐聚焦。在课文朗读、词语认读过程中,学生已经跟生字反复见面多次。现在将生字从语言环境中剥离出来,加以强化。在学生独立认读的基础上,同桌互查,有助于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认字之后,通过扩词、填空练习,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认读、识记。将生字的音、形、义三位一体地整体输入学生大脑,是保证识字效果的最佳措施。】

四、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我们把课文再次齐读一遍!

2.感受情趣:

(1)小朋友们,我们现在还可以看见青蛙吗?为什么呀?

(青蛙一般生活在夏天。)

(2)夏天里,大家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出示夏天图片,帮助学生打开感觉记忆,引导学生说说夏天的炎热。

(3)炎热难耐,大家最渴望的是什么?

(4)你听,雨真的来了!淅沥沥,沙啦啦,淅沥沥,沙啦啦你的心情怎么样?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

(5)小青蛙一高兴呀,就忍不住写了一首诗,快把他写的诗找出来读一读吧!

(6)来,小青蛙们,请你把自己写的诗朗诵给大家听一听吧!

3.认识标点

(1)同学们,这是青蛙经过修改后的诗。你们见过青蛙刚写出来的诗吗?

(2)哈哈,我可是见过!你们瞧,这就是青蛙最早的诗

(3)小朋友们,谁来读一读青蛙最早的诗?

(4)你们为什么读出来的不一样呀?(青蛙没有使用标点符号。)

(5)可是,青蛙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呀,怎么办呢?

(6)感谢热心的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是他们帮助青蛙解决了大难题!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谢谢他们的帮助吧!

(7)小朋友们,小蝌蚪当句号可以吗?小水泡当省略号可以吗?小水珠当逗号可以吗?为什么呢?

4.模仿创作

(1)小诗人可不只是小青蛙呢!小狗也写了一首诗,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小狗的诗是什么样的?

(2)小鸽子也写了一首诗!鸽子的诗是什么样的?

(3)小花猫也写了一首诗!

(4)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他们的诗了吗?他们想说什么呀?

(5)小朋友也写了一首诗,你们猜,小朋友的诗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出示: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池塘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6)下雨了,下雨了,大诗人也写了很多诗!我们来读一读吧!

出示: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

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重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青蛙的喜悦,并通过朗读青蛙的诗,来表达出这种喜悦。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标点的重要,我们使用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技巧:拿出青蛙最早的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缺少标点的诗很难读,很难准确表达意思,从而认识到标点的重要性。接下来,在老师的一组问题引导下,学生主动发现热心助人的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为什么分别选择做逗号、句号、省略号,这样,就将标点符号的特点与具体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教学效果会很好。最后的模仿创作,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更是一种语言的运用与积累。】

五、写字教学

1.教师示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写四个字。请大家看老师书写。

下:第一笔横,从左上格中间起笔,长横,略微向上倾斜,写到右上格中间,顿笔收笔。第二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垂露竖。第三笔点,从田字格中心点靠上一点起笔,向右下格点出,收笔。

个:第一笔撇和第二笔捺起笔都在竖中线上,撇捺要写得舒展,超过横中线。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垂露竖。

雨:第一笔短横,要看好起笔的位置;第二笔短竖,第三笔横折钩,横略微上扬,折画比第二笔短竖稍长;第四笔竖,在竖中线上;后面四点分布要均匀。

们:单人旁在左边两格,略靠近竖中线;门的起笔点在竖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左边一点,横折钩的横不要太长,整个门要写成长方形。

2.学生书写: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描红两遍、临写一遍。

3.展示评议:挑选有代表性的书写在投影上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4.学生书写:每个字在田字本上各写两遍。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重在落实。在低年级,教师的示范必不可少,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对自己的书写基本功要有很高要求。教师的示范要规范、到位、耐看,给学生最直观的指导。老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抓住关键,不要面面俱到。学生的书写实践要给出充分的时间,点评也要抓住要害,有针对性。提出的改进意见,要能得到落实。讲评中要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的进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4、坐井观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坐井观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三个字(沿、际、信);能正确写出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放开眼光,乐于去探索世界的道理。

二、活动重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意义,明白放开眼光、乐于探索世界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结合图画理解题目坐井观天,引入小鸟和青蛙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新课

1.初读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解决沿、际、信的读法和写法,明白字的意思。

2.细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思考:大家一起想想在小鸟眼中和青蛙眼中,天是什么样子的?(小鸟:无边无际;青蛙:井口大)进一步引导:为什么在它们眼中天不一样大呢?(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原因在位置不同)

(三)拓展

角色扮演游戏:6个学生围城一个圈扮演井,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坐在井里,一名学生扮演小鸟在井外。游戏开始,老师在黑板上写词天很蓝,问井底小朋友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吗,再问小鸟扮演者。通过不同回答,让学生体验坐井观天的局限性,从而得出只有跳出来,才能放开眼光看得更远的道理。

(四)总结与作业

总结:今天学生什么字词,明白了什么道理。作业: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站在井沿天空无边无际

青蛙坐在井底天空井口那么大

位置不同,眼光不同跳出来,放开眼光,看的更远。

六、教学反思

5、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枯3个生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为学习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4.能掌握带得字的短语。

教学重难点:

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

1.创设童话情景,板贴寒号鸟。

大家的精神状态真不错,给大家奖励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陡峭的高山,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冬天的夜晚,如果你从山脚下经过,就会听到崖缝里传来小动物的哭叫声,哆啰啰,哆啰啰,这个小动物呀,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寒号鸟。

(贴课题,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2.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哪个小火眼金睛发现了?生答。师总结。

号,表示叫声的时候读hao,看这个词号叫。

寒号鸟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看,谁来说说它长什么样?生答。师:因为它害怕寒冷,喜欢哭叫,所以人们就叫它寒号鸟。

寒号鸟还有一个邻居,你们看,是谁呀?喜鹊。认识生字鹊。

二、整体感知

边听课文录音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今天的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里,谁能把这几个句子补充完整,连起来说一说。自己快速说一说。

三、了解住所、介绍邻居

1.那你们知道这两个邻居住在哪里吗?课文哪里告诉你的?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两个邻居分别住在那里?

2.学习多音字当

3.在第一段里,老师发现有许多这样的词语:一堵石崖。请你读。请你找一找,第一段里还有没有类似的词语?

预设:一道缝 一条河 一棵大杨树

4.学习生字面。

我们来做一做面对面的动作,和你的同桌,面对面点个头,面对面拍拍手。

四、初步感知两种动物形象

这对邻居发生了什么呢?请一位男生读第3段、一位女生读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怎样的寒号鸟?

(一)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预设1:勤劳的喜鹊

①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生回答)

师: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喜鹊很勤快?圈一圈。

(1)一早

一早是多早?

可能: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喜鹊----一早飞出去了

大公鸡还在窝里呼呼大睡,喜鹊一早飞出去

小朋友还没有起床,喜鹊一早飞出去

(2)东寻西找

找过哪些地方?往东飞过高山、原野去寻,往西飞过树林、草原去找,这就是东寻西找。

(3)一些:飞遍千山万水,才找到一点点材料。

(4)忙着:一刻都没有停歇,一回来就抓紧时间做窝。

师: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喜鹊啊!谁来做做勤劳的喜鹊,读一读。自己准备,指读3个。

请女生一起读读这段话。

学习二类字衔和生字枯朗。

还是一只怎样的喜鹊?

预设2:热心的喜鹊

②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师:多热心啊,谁来劝劝寒号鸟?

(二)喜鹊这么勤劳、热心,它的邻居寒号鸟呢?

这是一只怎样的寒号鸟?

预设1:懒惰的寒号鸟

(1)只知道出去玩:寒号鸟整天就知道出去玩,除了玩还是玩,一点也不想着做窝

累了就回来睡觉:寒号鸟白天就知道出去玩,不累就一直在外面玩,只有玩得累才会回家。

是啊,看来寒号鸟人生只有两样头等大事:一样是玩,另一样就是睡觉。

(2)一个却字和喜鹊形成鲜明的对比。

(3)男生一起读,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预设2: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1.你能做做动作么?躺。它可真悠闲啊!

再看看寒号鸟说的话,它称呼喜鹊为什么?傻喜鹊。你们说喜鹊傻不傻?真正傻的是谁?寒号鸟认为喜鹊的好言相劝是在干什么?吵它烦它。

2.现在和同桌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寒号鸟和喜鹊是用怎样的语气说这些话的?

3.谢谢刚才朗读的小朋友,谁想来挑战他们。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4.那就让我们合作着再来读一读。想当小喜鹊的请起立,想当寒号鸟的坐在座位上,边读边做动作,还要注意表情哦。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这段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短语冻得直打哆嗦,你来读一读?

你会做这个动作吗?能不能通过你的声音读出寒号鸟的冷?

2.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当很热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热得......

笑的时候可以说......急的时候可以说......

课堂检测。

6、精卫填海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精卫填海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和神话有关。谁来说说你对神话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则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练习写字。

(出示自学提示)

1.师:请大家读自读提示,按要求学习。

提示: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师:课文读的这么熟练,把单字挑出来你还能读准么?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日和曰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

3.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恰当的停顿。

(1)师:文言文要读好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仔细听桑老师读,你再试着模仿读一读。

(2)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重点强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停顿。

(3)再来练习读文,指名读,男女赛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结合刚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5.朗读并背诵课文。

(1)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2)自由背诵课文.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篇文言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2.师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却不料发生意外,溺水而亡。但她不屈服与命运,化为了一只精卫鸟。我们再来看插图。

3.指导看插图: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浪滔天、十分凶险等)

4.面对波浪滔天,凶险的环境,精卫是怎么做的?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式:

面对狂风巨浪,精卫 。

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 。

面对 ,精卫 。

学生根据句式汇报想象。

师:文中的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引导: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抓住常衔,想象精卫填海的时间漫长、意志坚定、毅力顽强.....)。板书:不屈不挠

五、拓展阅读(《学习巩固》13课《夸父逐日》)

1.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特征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打开《学习巩固》42页,结合注释理解这篇文言文。思考:1.你觉得哪些地方神奇?2.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推荐阅读《山海经》。

7、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听课记录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准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直观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恐龙化石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现在我们来看课件。看看这些活灵活现的恐龙。(板书: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鸟)身 体 逐 渐 变 小

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这里我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观看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第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渎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标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给方法,以学定教。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 引导补充,使课堂内容在平等对话 教学相长中动态生成。

第三、读中悟学 领悟写法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读。学生自由读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 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 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5、想。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这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体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另外,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学生达到了熟读成背,水到渠成地程度,为下节课的背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此我先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图片,又有意识地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然后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文:我们观看了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化石,此时,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还有什么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情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1、让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继续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出一张手抄报。

五、说板书设计

总之,本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们给予指导。

8、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避、撼、喧、嚷、盈、玷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CAI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吧。

2.检查预习情况

(1)知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词或段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提炼重点。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3.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勾勾、画画、写写,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好吗?。

4、结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二、全班交流,解疑释难,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1)理解素洁、玷污。(指导本段朗读:)

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弄脏。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一起读读吧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5.点明主旨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四、畅谈感受。

五、作业设计:

1.给生字注音、组词、扩词

2.回答问题: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作者有哪些猜想?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写出来吧。

9、搭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搭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01 教材解析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02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对课文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学习并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然后,细读课文,把握主旨,借助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把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指导和运用贯穿始终。

0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分组合作,研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04 重点难点

难点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一。

2课时

第一课时

05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提高阅读速度。

06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师:(课件出示走搭石图片)在我国北方农村,进入秋天,天气转凉,我们会看到图片上的景象,小溪里有一排排石头,人们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搭石。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刘章一起走进他的家乡,去看看这些平凡的、默默无闻的搭石。(板书课题:搭石)

2.作者简介。

刘章,生于1939年,河北省兴隆县人。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誉为农民诗人。著有诗集《燕山春》《南国行》《北山恋》等。

二、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好后举手。

(2)集中注意力,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3)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停留太久,不要反复回读。

2.检测阅读效果。

(1)教师统计学生默读课文所用时间。

(2)交流默读时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①什么是搭石?

②家乡的人们什么时候摆搭石?

3.交流阅读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读得快,但理解得不够准确;有的同学虽然读得慢,但是理解得准确;有的同学读得又快理解得又准确;还有的同学读得慢,理解得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就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进行交流。

(1)交流自己的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是否有回读现象,哪些地方出现了回读,为什么会出现回读,如何集中注意力等。

(2)请读得又快理解得又准确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3)教师总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建议:阅读时要让自己尽可能地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难理解的句子,不要回读,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帮助理解;眼睛注视课文;通句通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地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

出示填空:

3.合作探讨,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07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中描写的关于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想象画面,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2.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抓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08 重点难点

重点

1.品读课文中描写的关于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想象画面,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2.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难点

抓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09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说搭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学生齐读: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第2~4自然段。

1.在作者心目中,搭石除了可以用来过河,还是什么?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去感受吧。

3.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把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动词圈出来。(放、找、搭、踏)

(2)老人来回踏搭石的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我得试试这块搭石稳不稳,不然别人走的时候就可能掉进水里了。)

(3)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他人着想)

(4)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

4.品读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人们走搭石时的情景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文中的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

(3)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段,感受这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景。

5.品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2)如果人们都不互相礼让,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可能会出现争吵、甚至有人掉进水中。)

(3)你们平时生活中有出现过互相礼让的情况吗?

(4)年轻人是怎样背老人过河的呢?(俯下身子)这说明了这儿的人们对老人非常尊敬。

(5)老人过河后,可能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呢?年轻人又会怎样回答呢?

(老人可能会对年轻人说:谢谢你,小伙子。年轻人可能会回答:不用客气,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6)试想一下,如果有小孩子来过河,这里的年轻人会怎么做?

(弯下腰来把小孩子抱在怀里过河。)

(7)你认为背老人过河是理所当然的事吗?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属于理所当然的事呢?

(8)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第2~4自然段,感受这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二)品读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如何理解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一排排搭石,象征着乡亲们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是传递乡亲们情感的纽带,更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三、课堂小结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刻温暖着我们。请同学们睁大自己的火眼金睛,找找身边的美。

10 板书梳理

搭 石

联结情感(联结小路)无私奉献(淳朴善良)

10、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3.总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简评:目标最后表述为学习目标,每一条目标都要包含有行为主体(默认为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结果。如第一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主要事件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另外,目标的提炼要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匹配,与课文内容匹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主要学习活动,应该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方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这是略读课文,重点在学生如何自主的学,不是教师的教。整个学习过程设计,重点有点偏了。】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金色的鱼钩》,揭示课题。

(2)了解长征历程,理解写作背景。

二、学习课文

(一)扫清字词

1.默读课文。遇到注音的词语,读2遍。

2.出示生字词

hu kē xi kui

和着 青稞面 威胁 碗筷

tng ěr liǎn chān

搪瓷碗 鱼饵 收敛 搀扶

yǎn yē

奄奄一息 抽噎

(1)读一遍生字词

(2)着重指导读音:和(hu)着 抽噎(yē)

(2)理解词语:合不拢眼、支吾、奄奄一息

(二)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

(1)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本文的故事情境,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用自己的话来简述每个部分讲什么?

2.梳理出主要事件。

(1)浏览,圈关键词。

①出示:老班长带着三个年轻的小战士走出草地用了多少天?选择:

A、半个月

B、20天

C、35天以上

②看第3节,圈出不到半个月。

③继续浏览,圈出其它表示时间的词,算出走草地时间。

(2)跳读,圈关键词。

①主要写了4天的事情,看第4节圈出一天。

②跳着读,圈出其它3个类似的关键词。

③4天4件事,分别是:鱼汤充饥;发现秘密;命令喝汤;临终叮嘱。

④默读这4件事。

(三)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1.聚焦主要事件,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感受深的地方画批注。

2. 读第8节。

(1)默读发现秘密(619节)。

(2)听录音读第8节,1遍。

(3)像录音那样读2遍。

读句子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4)课堂训练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选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 的品质。

3.读第21节。

(1)默读命令喝汤(2022节)。

(2)自由读第21节,1遍。

(3)听录音读21节,1遍。

(4)跟着录音读21节,2遍。

看到老班长的笑,我是怎么也吃不下的再读21节。

我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又笑了再读21节。

(5)课堂训练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①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句话中的意思指的是什么?如果不会,请你再读一读11、18节。

②用波浪线画出与加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③当看到老班长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时,我的心里为什么沉重极了?

4.读28节。

(1)默读临终叮嘱(2334节)。

(2)听录音读第28节,1遍。

(3)像录音那样读第28节,2遍。

读句子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临终想的是别人!再次默读28节!

(4)课堂训练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①老班长说的浪费是指 。

②二十多里路说明 ,从中你感受到 。

5.文中还有几个地方体现了班长尽职尽责的品质,如:第3、4、5、13、15都有,这里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作为班长,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想法设法照顾好三个小同志,确保能走出草地,这就是尽职尽责(还可以结合现在抗击疫情的各个岗位的人是怎样尽职尽责地工作,让疫情得到控制,人民的生命得到安全的保障)。通过这里再提升一下,老班长的形象是不是更高大了,对后面理解金色的鱼钩也起到铺垫的作用。

6.小结:通过老班长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四)小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1.你认为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本身是金色的吗?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直

到最后一段才写到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并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对此,你怎么理解呢?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金色的鱼钩》,能不能改成《老班长》、《无名英雄老班长》或者是《不畏牺牲的老班长》等等,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

3.学了这篇文章,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启发?

回归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也是小说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虽是小说,但在长征途中却真实发生了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引出推荐阅读。

三、主题推荐阅读

1.《草地夜行》

2.《倔强的小红军》

3.《丰碑》

附板书设计

13 金色的鱼钩

鱼汤充饥 发现秘密

命令喝汤 临终叮嘱

11、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学习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要求,有详有略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学习新词,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1.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事迹。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的狼牙山。故事的主人公是五位壮士。

  (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听老师范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

  (二)学生预习。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容易读准,但课文里的个别词易读错,如晋察冀,读音可以不作为重点检查内容。

  3.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横七竖八:有横的,有竖的,形容纵横杂乱。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俯视下边。形容处于有利地势。

  山涧:山间的水沟。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屹立:像山峰似的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所以应选气魄大。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同、反义词、形近字。

  近义词:

  进犯(侵犯) 崎岖(坎坷) 沸腾(鼎沸) 依托(依靠) 毅力(耸立)喜悦(快乐) 惊天动地(地动山摇)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反义词:

  沉着(慌张) 崎岖(平坦) 暴露(隐蔽) 胜利(失败)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5.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分析课文结构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让学生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使学生没有畏难心理,才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本课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分段方法。

  (1)读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自己英勇跳崖的故事。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或称小节)归并在一起,作为一段。

  第1自然段;讲七连六班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接受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

  第2自然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3自然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了绝路。

  第4自然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向顶峰,英勇歼敌。

  第5自然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向顶峰,英勇杀敌。

  第6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绝壁。

  清楚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后,不难看出,第4和第5两个自然段的意思非常相近,就把这两个自然段归并在一起,成为一段,其它自然段各为一段。所以,本文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第三段即第3自然段,第四段为第4、5两个自然段,第五段即第6自然段。

  6.概括段意。

  通过我们上面的分析,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第1、第2、第3、第5自然段的意思就是段意,把第4段的段意归纳一下,即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7.请同学们按照分好的段落,自由小声读课文,体会教师刚才教给的分段方法,并进一步熟悉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8.课堂质疑: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提出,请老师帮助解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照顾到课堂上的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9.了解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情况。

  老师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有的放矢的讲解下节课打基础,可以按书上预习内容进行提问。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口头完成预习作业。

  第二课时

  (一)指一名或多名同学读课文。

  通过听学生读课文,可以检查上节课的口头作业,督促学生自觉完成口头作业,养成自觉读课文的良好习惯;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二)学生质疑。

  学生在读课文后,可能会有问题,让学生提出来。教师可以不立即回答,让学生从课文讲解中寻找答案。

  (三)审题。

  《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物,还暗含着什么?

  (还暗含着课文的中心思想)

  很好!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

  (四)理清文章脉络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这节课我们把这一方法反过来用。老师先给段意,请大家找一找这些段意分别包含哪些自然段。

  出示幻灯片。

  请学生回答。(答案同上节所讲)

  如果学生能准确回答,说明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的方法学生已经能灵活掌握。这样,既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又完成了书上的思考题。

  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

  这四段里,哪一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跳下悬崖这一段。)

  (五)讲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1.讲读第一段。

  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用呢?

  哪些词语突出了日寇的猖狂?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五个人拖住了敌人的大批兵力,用对比的手法更能突出他们是壮士,所以这段的写作方法是侧面描写,同时渗透给学生,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安排材料。

  2.讲读第二段。

  请大家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可以分几层?哪几层是直接描写五壮士的?

  这两层直接写五壮士的什么方面?

  (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出他们不怕死的精神。)

  (板书:英勇杀敌)

  这两层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用什么方法写的?请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语言、心情、动作还是神态?)

  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对敌人充满了仇恨。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出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请大家集体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这四句话。)

  描写人物是学生写作的难点,教师就可以把这一小段话当成例子,教给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分析,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描写人物要描写语言、心情、动作、神态。

  第三层是怎样描写五壮士的?

  3.学习第三段。

  这一段写五壮士的句子有几句?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这里写班长说话斩钉截铁,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形容说话时态度特别果断。)

  你能用斩钉截铁造句吗?

  战士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向绝路,他们为什么还紧跟在班长后面呢?

  他们把敌人引向绝路,自己怎么办?

  (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和敌人同归于尽。)

  (板书:准备献身)

  一个紧跟就把五壮士的思想境界展现出来了,通过分析这个紧跟,让学生明白,一字一词的运用都是经过作者的认真思考。这样,既做到了语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又可以做到读写结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读中学会写。

  谁能把五壮士准备献身的英雄气概读出来?

  (学生读文)

  这一段写班长的语言虽然只有一个字,写战士的语言虽然只有一个词,但是,把五壮士那种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写出来了。他们将继续向绝路的顶峰攀登。

  4.作业:

  (1)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精神。

  (2)用斩钉截铁造句。

  第三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四段。

  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他们是如何痛击敌人的?请大家看第四段。

  用这样一个大问题概括这一段,可以培养学生提纲挈领独自分析文章的能力,同时渗透了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思想。

  (二)讲读第五段。

  五壮士在痛击了敌人,枪弹尽绝之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五壮士英勇跳崖、自我牺牲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充分地朗读,特别是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要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从中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从而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三)练习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首先,学生参考插图,独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可以二人一组进行,互相检查、提醒,直到大多数同学能够背诵下来。

  (四)用坚强不屈造句。

  例句:我们要学习五壮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勇于同任何艰难困苦作斗争。

  (五)总结全文,比较、分析详略,学习写作方法。

  课文通过记叙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勇猛歼敌,最后英勇跳下悬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英勇顽强,为革命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作者对接受任务的第一段和引向绝路的第三段内容,都写得比较简略,而对诱敌上山的第二段、峰顶歼敌的第四段和英勇跳崖的第五段这三部分内容,都写得比较详细。因为,接受任务和引向绝路这两部分内容的材料,不能充分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而诱敌上山、峰顶歼敌和英勇跳崖这三部分内容,能重点突出地表现出五壮士奋勇杀敌和舍身取义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要求,安排材料的时候,把更能够突出中心的部分就要写得详细,其它有联系的部分就应该写得概括、简略,这是本课要着重讲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

  (六)作业。

  1.用坚强不屈造句。

  2.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12、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不是)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

13、中国美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中国美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中国美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中国美食,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美食。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焰、烫、煲、烈、熏等字,发现偏旁火和四点底的联系。

3、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教学重点:

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美食。

教学难点: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焰、烫、煲、烈、熏等字,发现偏旁火和四点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看短片。

2、看后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 师:他们都是美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美食,了解中国美食。板书课题:4、中国美食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记。

1、学生借助课文图片和拼音,自由读课文。(自己读)

2、同学之间互相读:一个人读,另一个人听,如果对方读对了,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读得错了,我们就帮帮他。

3、领读: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11个含有美食的文字(指名读)

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红烧茄子 、烤鸭、水煮鱼 、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蒸饺、炸酱面 、小米粥、蛋炒饭

重点指导:豆腐的腐读音,单独读读三声,在豆腐里读轻声;蘑菇的菇读音,单独读读一声,在蘑菇里读轻声,一起读读。

4、出示第二张幻灯片:打乱顺序读菜谱名(开火车读)

烤鸭、水煮鱼 、炸酱面 、葱爆羊肉、蛋炒饭、小鸡炖蘑菇 、香煎豆腐、蒸饺、凉拌菠菜 、小米粥、红烧茄子

重点指导多音字:炸酱面的炸(zh)、炸药的炸(zh)

三、谈美食,讲做法

1、学生自由读文,找一找:在菜名和主食名中有哪些制作美食的方法。

教师出示第三张幻灯片:煎、煮、蒸烧、烤、爆等字。

2、播放煎、煮、蒸烧、烤、爆等烹饪方法的视频,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些烹饪方法的区别。

3、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美食和烹饪方法:你喜欢什么美食,它是怎么做的?

4、学生说美食,如煮鸡蛋、煎鸡蛋、烤羊肉串、煎牛排、炖鸡蛋、熬米粥。

四、我发现,我知义

1、出示第四张幻灯片(带有火字旁的6个字)

炒 烤 烧 爆 炖 炸

2、我发现这些字的偏旁都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火字旁)。

3、出示第五张幻灯片(带有四点底的字3个)

煎 煮 蒸

4、我发现这些字的偏旁都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四点底)。

师:你们猜猜这些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都与啥有关?(指名回答)

5、播放视频(火字旁的演变过程),知道这些字都与火有关。

6、学生尝试说其他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进一步感受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四、我请客,我点菜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了11种美食,这些美食老师把它们列成菜谱,下面,我们模拟去饭店吃饭点菜的场景,做个有趣的游戏,大家想玩不?(生回答字)

(1)师宣布游戏规则:分组比赛,要求能准确说出菜名得1分,做到荤素搭配合理得1分,点菜适量不浪费得1分,得分多的为胜。

(2)开始比赛

(3)宣布比赛结果

四、教师总结

孩子们,我们中国地大物博,美食遍天下,今天我们走进了中国美食,欣赏了很多美食,认识了很多与美食有关的字,分享了很多美食,让我们别忘了在生活中享受美食同时,学习更多的汉字知识,继承勤俭节约的美德,提高我们的文明素养和生活质量。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卢氏还有很多的美食,我们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美食分享美食。

14、纸的发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纸的发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文章介绍了从古到今记录事件的方法的演变及造纸术的发展。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通过查找资料、网络搜寻、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获得和纸有关的知识。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纸的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纸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纸的家族吗?来说一说吧!(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纸)

2.出示资料袋纸的家族。读一读,认一认。

3.揭示课题。

师: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籍、公文有了数字化形式,纸用得越来越少了。你知道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吗?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是谁发明的纸?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纸的发明》,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纸。在新课开始,通过交流熟悉的纸,从而激起学生对纸的起源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认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造纸术伟大 记录 一册保存 大约 经验

阿拉伯 欧洲社会 创造 携带 制造 蔡伦

积累 朝鲜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读音。

术读sh;洲社创是翘舌音;册蔡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累鲜,用不同读音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录:上下结构,下半部分不是水,而是氺,最后一笔是捺。

洲: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意思是水中的陆地。

社:部首是礻,不是衤。

(4)学生练写生字各一遍。

3.指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与同伴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任务。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从中年级开始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本环节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提示,意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识字,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里具体讲到了纸的发明?其他段落讲了什么?

2.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汇报。

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2自然段:讲造纸术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文字的。

第3自然段:讲了西汉时期出现了麻纸,但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第4自然段:讲了东汉时期蔡伦造纸,并且传承到了现在。

第5自然段:讲了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词组,想一想:在每一个时间段里,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1,照样子抓住关键字词填一填。

4.交流:

早在几千年前:还没有发明纸,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木块、竹片上,后来又写在丝帛上。

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东汉时代:蔡伦造纸。

后来:传到全世界。

设计意图: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时间变化,了解纸的发明过程,为深入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伟大贡献体会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作用。

2.师:同学们,请你关注这句话中的词语之一,你想到了什么?对,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出示资料,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3.小结:是呀,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各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词语之一,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产生了探究造纸历程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读一读。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认读词语。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有着伟大贡献。那么,这个可以让我们写字的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求这个秘密。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点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简单明了,直接进入新课学习。

二、合作交流,了解纸的发明历程

1.小组合作,研读第2~4自然段,思考:关于纸,你知道了些什么?画出关键语句,和同学交流交流。

2.交流,相机教学。

(1)古代还没有发明纸之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情的?按照先后顺序说一说。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2)出示图片:

欣赏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欣赏竹简;介绍帛,欣赏帛书。

(3)说一说:你觉得这些记录方式怎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①费时费力。用铸刻的方法费很多时间,还不能写多少。

②不好携带。不管是龟甲、兽骨,还是竹、木,都太笨重了,不好携带。

认识成语学富五车。

③太昂贵。帛太贵,只有少数人用。

3.小结:同学们说得对,这些方法虽然能记录事情,但是不方便,不普及。所以,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轻便的,能普及的记录方式。纸,就这样诞生了。

4.学生借助课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

麻纸―蔡伦造纸

西汉    东汉

5.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

(1)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2)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轻便又好用;②原料容易得到;③可以大量制造;④价格便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用上因为所以或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说说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6.三读课文,画出蔡伦造纸的句子,圈出动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捞出来晒干(成纸)

(这是蔡伦造纸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造纸的过程。

(2)原料容易得到: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设计意图:围绕纸是怎么发明的这个话题,教师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从重点句入手,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补充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既有了直观的体验,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三、深化内涵,感受造纸术的巨大影响力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2.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我们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3.师补充:中国造纸术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推动了欧洲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发展。

4.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到自豪)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自豪之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借助文本和老师的资料,充分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奇妙的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等书,去了解伟大的中国发明,感受中国力量。

板书设计

15、元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元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屠、曈两个生字,读出诗歌热闹喜庆、积极向上的情感,能背诵诗歌。

2、运用已学方法理解诗意,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情景,感受春节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

3、初步了解宋诗理趣的特点,懂得诗人借此诗寄托了自己希望变法成功、国富民强的政治心愿。

教学重点

运用已学方法理解诗意,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情景,感受春节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宋诗理趣的特点,懂得诗人借此诗寄托了自己希望变法成功、国富民强的政治心愿。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知诗人

1、游戏:补全诗歌,《梅花》《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

2、集中出示:这些诗词有一个共同的诗人王安石。

思考:由诗引诗也是一种不错的导入方式。

二、趣意导入解诗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另一首诗,一起读。

理解元的释义,解诗题:元日指正月初一。

思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未帮助学生正音:正月的正读一声。

三、初读古诗知大意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单,自己读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标注生字屠、曈。

2、指导:诗歌诗歌,击节而歌,我们在吟诵时可要读出古诗的节律之美,生个别读、齐读。

3、生悟读:整首诗都能读得这样有韵味就更好了,自己在座位上练练。

4、展示读

思考:全程都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老师没有做引导,这也是我比较疑惑的地方,难道是因为五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再引导朗读了吗?如果要引导,那该怎样引导呢?

四、习俗想象丰画面。

1、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交流共享,读懂习俗。

(1)燃爆竹

生说自己想到的画面。

小结:爆竹声伴着欢笑声响彻云霄,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这欢笑之中。

带着感受读诗:指名2位学生读,男生齐读。

(2)喝屠苏酒

生说自己想到的画面。

引:请举起酒杯,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共饮这屠苏美酒吧!

理解暖:喝了这屠苏酒,你有什么感觉呢?这个诗句中有一个字就表达了人们饮屠苏酒的感受,找找看是哪个字?

暖在何处。

看来春风不仅把暖意送到了屠苏酒中,也送到每个人的心中。此时的你春风得意举杯吟诵(生读、师范读、女生齐诵)

(3)换桃符

生说自己想到的画面。

过渡:王安石走着走着,发现了一幅有趣的春联,生读。

介绍中国第一幅春联:它以工整的对偶、简洁的文字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出示春联,生情境选联:诗人漫步于大街小巷,他看到了钱庄的门首贴着热闹的农家贴着私塾先生的大门上也张贴着

小结:不管贴在哪儿,不管贴什么春联,都说不完人们心中的期盼呀,读后两句

3、擅抓重点巧总结,动情吟诵《元日》诗。

燃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习俗,寥寥数语,作者就为我们勾画出古人过春节时的喜庆场景。

时至今日,每当辞旧迎新之时,人们总会吟诵起王安石的《元日》,谁来读读这首诗?(生朗读《元日》)

思考:通过不断创设各种情境来让学生感悟诗中的画面,拓展了春联的课外知识,又再一次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选择春联,加深了学生对春联的理解。

五、拓展习俗扬传承。

过渡:除了这些,诗人还看到的了哪些过年的习俗,生想象说话。

1、感受文化:春节习俗是中国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根,从古至今,代代中国人都在这样的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过着春节。

分别出示南宋古诗《除夜》和清朝的古诗《甲午元旦》,让学生从这两首诗中找到春节的习俗。

比较区分几首古诗当中春节的习俗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思考:出示的几首课外描写春节的古诗其实是有时间递进的,代表了一种文化的传承,这个环节其实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

六、知晓背景悟诗情。

可是,在这么多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却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定与《元日》的创作背景是分不开的,我们来聊聊你们收集到的资料。

1、出示PPT,师梳理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除、换的意义。

透过《元日》,你听到了王安石怎样的心声呢?

其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他的心声呢?

师小结:除去国弱民穷的外衣,换上怎么不令人心中温暖啊!齐背此诗。

2、过渡:除旧布新,世间换新颜,一首《元日》,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位诗人高洁的志趣、美好的祝愿,更感受到一位变法家的意气风发和远大的胸怀。诗中积极向上、奋进勃发的坚定信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出示名家对《元日》的评价,生读。

3、小结:听,新年的爆竹又响起来了,让我们和着这美好的旋律,齐背《元日》!

板书设计:

元日

放鞭炮

饮屠苏 欢乐、喜庆

换春联 暗含希望

16、咏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咏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咏柳》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柳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柳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草》 《春晓》 《村居》)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揭题,齐读课题。 (咏鹅是赞美白鹅, 咏柳就是赞美柳树,注意咏的书写, 师范写,生书空)指导学习咏字。

3.了解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字季真, 晚年自号 四明狂客 。 越州永兴 (今 浙江萧山)人。少年时就以诗文出名。其写景诗,较为清新通俗,除了本课《咏柳》外,还有《回乡偶书》等广为传颂。

4. 课件出示柳树指导学生看图说你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1.课件出示古诗《咏柳》 。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如绦 裁和多音字似。

4.师范读。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边听边划分节奏练读。

5.师指名读师生齐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非常好!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诵读了。

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呢?(看书下注释、插图,结合自 己想象。 )出示个别词语的意思、动态图。

1.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结合书本注释、文中的插图、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古诗的意思。

2.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 (出示古诗的意思)

3.学习第一句诗。

(1)师:谁来说说,诗中哪两句是直接写柳树的?你从哪儿感悟到了春天柳树 的美?

@: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 赞美柳树。 意思是一棵高高的柳树, 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 千万柳条好像是 绿色的丝绦一样垂下来。板书:碧玉

@:我从绿丝绦看出, 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 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 很美。板书:绿丝绦

(2)师:你们理解得真好! 关于前两行诗句,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追问: 一树 万条你怎么理解?真的只有一棵树,一万条吗?

万条表示的是有很多条,看上去满眼都是,数也数不清。

(3)师: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比如《望庐山瀑布》

(4)导读: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作者抓住了早春柳树的特点,把柳 树当作美丽的姑娘, 那随风摆动的枝条就像是姑娘裙摆上的丝带, 多美啊! 带着 你的感受读一读。

(5)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4. 学习第二句诗。

(1)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 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它会裁剪柳叶。写出了春天的动态美。板书:剪刀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自己试着有语气地读一读吧。

(2)师小结:作者把满树的新叶比喻成碧玉 ,把随风飘荡的柳条比喻成绿 丝带 ,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 (板书: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剪刀,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合理的想象,把人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

(3)春风还带给了大自然什么样的变化?(嫩芽,红花)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吗?

6.面对此情此景,让我们带着对春天,对柳树的赞美之情再来读这首诗,做到正 确、流利、有感情。会背的可以背哦。 (生齐诵古诗)

四、总结古诗,拓展写话: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眼中的柳树

1.学生练习写作

2.学生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五、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写柳树的方法,去写一写春天的其它事物。

板书设计

碧玉

咏柳 绿丝绦

剪刀

17、忆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忆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畅游书海的时候,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感悟书香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变得更加高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忆读书》。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解读立根原在文本中

书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伴侣。因此教材在小学教材中,安排了多个以书为主题的单元。《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冰心老人89岁时,在国际扫盲日和教师节前夕,写得一篇回忆录。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分析学情知彼所知与所疑

经过四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日益增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比如用画情节曲线和列提纲来概括主要内容,通过提问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人物特点等。同时,对于现在的孩子,书可以说已经是他们生活中很好的伙伴,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确定目标目标引领向前行

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做到有机整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精神以及我对教材的研读领会、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分析把握,我计划设定以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独立识字学词。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重难点)

3、学习写回忆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精心设计简实高效显特色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一个课时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力求惜时、增量、提效。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我预设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主题导入。

(二)自主读识。

(三)合作读议。

(四)读写结合。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具体的设想是这样的:

(一)主题导入(在名言中相遇----让书走近孩子)

我这样导入:书是神奇的,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书主题单元,学习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题课和作者,齐读课题。以主题书来导入,语言简洁,带学生快速入题。最后出示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二)自主读识(在初读中相识----让书亲近孩子)

1、谈所得。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运用学过的方法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要利用工具书去解决,力争在短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留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后,我将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来谈所得。如:谈对冰心的了解、讲讲自己对文中所提到的四大名著的有关知识,我会课件出示相关内容随机补充。我准备以抽测学生读文的方式来检测课文朗读情况,对天罡地煞、着力、怒发冲冠这几学生不容易读准准的词,我会注意做好纠正与强调。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学生可能会说的比较零散,我准备从课题来这样来引导:课题的忆是回忆的意思,冰心奶奶在文中都回忆了什么?她在这篇文章里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文章的中心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很容易被提炼出来,我随机板书。

2、释所疑。

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通过自主读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准备借用同桌或小组的形式来提出所疑,解决疑惑。对于疑难的问题,我要及时释疑。

(三)合作读议(在交流中相知----让书浸润孩子)

1、针对中心,确定议题。

恰当议题的确定是这一环节最为关键的一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中心句,是冰心奶奶对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孩子们的期望。让学生理解并努力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我准备把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合作议题,用核心问题来统领全文的学习。

2、提示方法,悉心指导。

教法得当,一个环节的多重功效,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针对合作议题,我准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提示学习方法,做好悉心指导。把课堂变学堂,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及时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和问题相关的词句,读一读,在感受深刻的语句旁做批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巡视及时提示。如:学生可能会圈画出时间词,书目名称,从读书的时间长,读的书多来理解多读书,而会忽视还可以从书的种类多来理解。我会及时给个别学生提示,指出古典诗词外国文学文言文等词语,这样会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多读书。

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还需借助同伴来完善自己的理解。我又会及时提示:小组合作交流,抓住一个或多个方面来展开讨论,由代表做好发言的准备。我会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完善理解。如:对读书好的理解,学生可能只会把直接描写读书好处的语句找出来来概括,理解不够透彻,我会及时点拨学生,要结合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或自己的读书感受来谈理解。学生就会这样来谈:读书对作文课有帮助,因为作者读《聊斋志异》是文言文的。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还可能会结合自己读过的书来谈感受。这样学生谈到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有理有据。

全班展示,巧妙引导。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在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与指引。如:学生可能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理解不深刻,谈不出读书带来的快乐。我引导学生可以结合冰心奶奶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词句来谈体会,这样学生会从听得津津有味、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含泪上床、等词,感受到冰心奶奶读书时,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这是读书带给她的另一种享受。在语言的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将会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理解逐渐加深,逐渐透彻,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读写结合(在读写中相忆---让书引领孩子)

为了落实学习写回忆类文章的一般方法这一目标,我会运用读中悟法,读中学写的方法,再次引导学生先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冰心奶奶在写回忆自己读书经历时,都用了哪些方法?学生可能会总结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先写都读过那些书,最后写读书的感受,还可以选取感受不同的书来写。明白了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读书经历,此时,学生有话可说,有本可仿,我适时安排读写结合,准备学写《我忆读书》,进行能力迁移。因为课堂时间关系,我只让学生写出习作提纲,

布置作业:(在阅读中相伴---让书滋养孩子)

课后布置作业:完成习作。课内延伸到课外。还会建议学生选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等书,扩大阅读量。

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会用这样的语言来总结和激发学生:孩子们,正是由于冰心奶奶在少年时代读过那么多有益的书,为她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我们爱让书籍,爱上阅读,让浓浓的书香伴随我们快乐成长!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的直观体现,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为内容,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再以书的简笔画做衬托,使板书形象、美观,给学生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

18、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

3.通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陈、曼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出示各种材质的碗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日常饮食离不开各种碗,大家见过什么碗呢?

预设:木碗、不锈钢碗、陶瓷碗、玻璃碗

师:是呀,我们生活中有各种精美的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则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这个粗瓷大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2.出示课题《一个粗瓷大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师板书:《一个粗瓷大碗》)

3.这个粗瓷大碗还和一个抗日英雄有关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赵一曼资料。

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引出粗瓷大碗,导入课文;通过了解赵一曼的相关资料,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标好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

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生字是否都过关了。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chn mn lin gāng

陈列 赵一曼 联军 搪瓷缸

②hun ling dn zhēn

归还 高粱 一顿饭 侦察

(2)请一名同学领读,其他同学跟着读。去掉拼音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预设:加一加 部首识字 基本字识字 看图识字 相近字比较 (比一比)

点拨:

① 区分形近字(粱 梁)。

粱:高粱是农作物,因此下面是米。 房梁,以前的房子一般是用木头做的,因此下面是一个木。

② 看图识字。(侦察)

侦察:侦察是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出示课文句子: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③ 区分多音字还

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辨析读音:他还在学习中的还读hi,他去图书馆还书中的还读hun。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2.探究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阅读收获。

预设:赵一曼把高粱米饭偷偷倒进锅里,又从另一个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赵一曼把粗瓷大碗送给了七班当菜盆。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故事脉络:把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收到粗瓷大碗倒掉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把粗瓷大碗当作七班的菜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自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提问: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预设:引出下文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关注一些关联词,比如,仅仅但表示转折关系,说明这个粗瓷大碗不普通;本段最后一句话,直接点明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个碗会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因此第1自然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板书:博物馆感人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与时间有关的词语。说说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

2.探究活动

(1)师:你找到有关时间的词语了吗?

预设: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开饭了第二天开饭的时候后来。(板书:战斗刚刚结束 开饭了 第二天 后来)

(2)师:说说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

预设1:赵一曼把之前吃饭用的搪瓷缸子给了新战士。

预设2:通讯员好不容易给她找到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却让通讯员还回去。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句子: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师:早就一词体会赵一曼关心爱护战士的品质。(板书:关爱战士)

(3)出示3、4段: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要求:①想象赵一曼当时的神态,同桌互读。

②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全班交流

(1)交流任务

师:指2名学生朗读赵一曼及通讯员的语言描写,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赵一曼关爱战士、以身作则的品质,体会战士们的英勇。

师:这也说明了粗瓷大碗的来历。(板书:碗的来历)

(2)交流活动

预设2:通讯员给赵一曼盛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倒掉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让学生感动。

①出示第5自然段句子: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师:通讯员为什么会这样想?

预设:说明赵一曼还没有吃过饱饭。

师:这里采用了心理描写,从侧面写出了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突出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师:那么为什么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连顿饱饭都没有吃过呢?我们来读一读那段艰苦的岁月。

②出示第6自然段句子: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我从艰苦几个月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了解当时生活条件差。

预设2:从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体会赵一曼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预设3:我从得留给伤病员吃体会大家对伤病员的关心。

③出示第7、8自然段句子: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师:你能找一找赵一曼倒饭时的动作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与战士们吃同样的饭菜)

预设1:我从端走倒盛等描写赵一曼动作的词语,体会到赵一曼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预设:我从炊事员老李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体会到他对赵一曼的敬佩之情。

师小结:围绕第7自然段端走倒盛等描写赵一曼动作的词语,体会赵一曼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结合第8自然段炊事员老李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这一神态描写,体会他对赵一曼的敬佩之情。

④提问:你觉得炊事员老李心里会想一些什么?

预设1:赵一曼作为团政委,吃的却跟大家一样,真是我们的好政委。

预设2:我们要紧紧跟随着她,与她同甘共苦,一起抗击敌人。(板书:同甘共苦 不搞特殊)

⑤提问:请学生齐读课文第9-11自然段,说一说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

出示第9-11自然段: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师:从小通讯员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我体会小通讯员的着急。

师提问: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板书:碗消失了)

预设:(成了七班的菜盆)

(板书:碗成了七班的菜盆)

⑥出示第10自然段: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师提问:你觉得赵一曼的碗以后还会丢吗?为什么?

预设:还会丢,她总是先考虑别人。

教小结:联系课文第11自然段我们知道赵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丢了,而是送给了七班的战士们。只有部队里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因为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这也表现了她的豁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安排主要是为了再次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想,深入体会文章内涵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主题概括:本文围绕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烈士的感人故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她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与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坚持抗日,赞美了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1.向家人讲一讲赵一曼的故事。

2.课后搜集一些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夜宿山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夜宿山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恐、危、辰、惊、敢7个生字,正确书写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1)读课题,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2)解题意

a.从课题中你能看出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地点是---。理解宿的意思。

B.说说课题的意思。(晚上我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c.请大家心里想着题目的意思再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师: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师: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宿、寺、恐、危、辰、惊、敢。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危楼。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危楼高百尺。

(2)出示星辰。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通过图片理解辰就是太阳、月亮、星星的总称。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手可摘星辰。

(3)出示不敢。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敢高声语。

(4)出示恐、惊。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诗句恐惊天上人。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读出诗的节奏。

(1)师: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给老师一点掌声吧!告诉你们一个读好古诗的窍门: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老师刚才就是在这些地方注意了停顿,而且读得声断气连,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3)现在大家试着再来齐读一遍古诗。

三、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初知大意

1.学习第一、二句

(真是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你们读得这么好,诗中有一个字急切的想来和大家打招呼。出示危的小篆)

(1)字理识字危

(猜猜它是哪个字?它是危的小篆体,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山崖。本义指人站在山崖上心里很害怕,说明这个山崖怎么样?所以危就是高的意思)

(2)指导书写

a.观察

b.范写

c.学生练写

d.展评

2.我们已经知道了危就是高的意思。现在请同桌合作交流,看看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的高。

(1)高百尺:高百尺是不是说这座楼真的有一百尺高呢?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首诗学过没有,是谁写的?你能从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吗?

(2)摘星辰 如果你站在这么高的楼上,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的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法啊!

(3)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带着动作读一读这两句诗。

2.学习第三四句

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他却

(1)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恐、惊。谁能用恐和惊各组一个词语。(老师最欣赏刚才几位同学组的词语。给恐组的是恐怕,给惊组的是惊动。其实和惊动相似的还有一个词惊扰,今天我把这个词送给大家。)(看看老师给它们组的词语。老师给恐组的是恐怕,给惊组的是惊动、惊扰。今天老师就把这些词送给大家。)这也是恐和惊在这首诗中的意思。让我们齐声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朗读指导。(李白是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天宫中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3)生齐读这两句诗

四、诵读积累

1.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2.师: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星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3.师:现在星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你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诗仙李白很擅长运用夸张的手法作诗。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他的诗,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吧!

出示古诗《秋浦歌》

1.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

2.在拼音的帮助下生齐读。

(设计意图:《夜宿山寺》和《秋浦歌》这两首古诗都是李白写的,都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拓展这首古诗增加学生同一作者的古诗积累。)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夜宿山寺》,今天回去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背会,并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板书:

18.夜宿山寺

(唐)李白

高百尺

摘星辰

20、小青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小青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

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读课文,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词卡、字卡。(教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

(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课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导学:同学们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

(学生齐读课题)

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5、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 (青)

6、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 (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 (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句。

1、指生读第一-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

(1)指生领读生字。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 什么。

(3)汇报交流:预设一:

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

①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

清,清水的清。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

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浑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晴 :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 出示晴天的图片)

导学: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 ( 出示阴天的图片)扩词:雨过天晴、晴空万里。(练习说话)

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

眼睛。

②导学:怎样区分睛和晴?

③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发现生字中的 请、情)

预设二:

眼、睛都是目字旁。

①说说这两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②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

5、指导朗读。

(1) 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句。

★学习第二句。

1、指生读第二句。

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

(1) 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3。指导朗读。

(1) 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 全班比读第二句。

★学习第三句。

1、指生读第三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

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指导朗读。

(1) 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1)指生领读生字。

(2)小组比读第三句。

三、课外延伸,交流总结

1、齐读课文,提问:你能为这篇韵文换个题目吗?

2、同学们,听说你们在课外搜集了大量有关青蛙的资料,谁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可以看出青蛙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所以文中的妈妈让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动物对人类有帮助,而人类却大量地捕捉、伤害它们。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动物,保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小青蛙,知道了它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这篇韵文,让小青蛙的可爱,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21、乡下人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乡下人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⑴ 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⑵ 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陈醉云是怎样描绘的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4、全班交流:

  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⑴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⑵ 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已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已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鸭群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明人静图)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3、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4、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导语: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味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⑴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⑵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体回顾,延伸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自由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四、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五、课外作业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22、西门豹治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西门豹治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豹、娶、媳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媳妇等词语。理解并运用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帮助老百姓破除迷信的巧妙方法。改编课文,排演课本剧。

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练习简要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字词,初复述

1.朗读题目,了解人物和事件。

(1)学生用关键词的方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西门豹。

(2)师介绍:故事来自褚少孙补的《史记滑稽列传》,作者评价西门豹: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3)再读课题西门豹治邺。

题目很简练,我们再来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字词,归类学习。

(3)学生认读字词,分行指读

正音。提示学生注意:淹与掩、旱与早的区别,注意淹、浮、灌、溉中右边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4)朗读第三行词语,把意思读出来。读这些词语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引导学生将画面说细致。

(5)除了田地荒芜等,反映萧条场景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除了提心吊胆等,反映人惊恐不安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引导学生造句练习。

(6)指导写字,生练写,师巡视指导、点评。

3.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把西门豹治邺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帮助学生推敲概括的语句。

4.尝试自己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根据课后练习第1题,对照课文尝试自己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读对话,明智慧

1.学习第1~9自然段。

(1)自读第1~9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①这部分产生了几次对话?

先自己读对话,然后同桌合作练习朗读。

②与同桌讨论对话的特点。

(2)指名朗读,学生倾听后评价,读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3)在朗读中品读语言。同桌对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对读。指

导学生读出人物的语言特点:西门豹语言简洁,老大爷语言口语化。

(4)品读老大爷的语言。

对比读:

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都是因为河神娶媳妇的原因造成的。

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样吗?

品读两处闹字: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这两处闹字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代?学生在对比、品读的过程中体会邺县老百姓对巫婆和官绅的痛恨。

生活中,你痛恨什么事物?用上闹字来说一说。

(5)对话的特点:从句子的长短可以看出:西门豹问得简洁,老大爷

答得详细。

2.学习第10~14自然段。

(1)小组合作,解决难题。

学生默读事情经过部分,思考:你看出西门豹惩治巫婆与官绅的计策了吗?试着用一个有意思的短语来概括。

小组内交流。

预设:巧治巫婆官绅、不动声色治恶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顺势引导: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西门豹计策的巧妙?

(2)情境体验,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和语言的幽默。

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西门豹语言的句子。

①回读第9自然段。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如果你是受到巫婆和官绅逼迫的老百姓,听到西门豹这样说,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巫婆和官绅会

怎么说?

老大爷:

巫婆:

官绅:

②惩治巫婆官绅部分。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读一读上面的句子,如果你是

老百姓(老大爷、新娘),此时你会怎么说?你想做什么?

老大爷:

新娘:

巫婆:

官绅:

(3)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西门豹与巫婆、官绅的对话。师适时点拨。

三、忆方法,练复述

1.回忆、梳理简要复述的方法。

2.学习三句话简要复述的方法。

(1)课文是怎样将西门豹治邺这件事写清楚的?其实三句话就能讲清楚:为何治?这是起因;如何治,这是经过;治了又如何?这是结果。把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就是三句话简要复述。

(2)简要复述时要抓住主要情节,主要情节要重点复述,次要情节可以适当省略。引导学生判断西门豹治邺的三个情节摸清底细惩治巫婆与官绅―兴修水利,哪些是重要情节,哪些是次要情节。

3.生自己练习简要复述。

4.借助课后练习题1练习简要复述。

(1)小组内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四、改剧本,乐表演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明确剧本的基本格式。

2.教师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为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小组合作分工编写。

例如:西门豹(不动声色):什么时候送新娘子啊?

3.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剧本。

师点拨:不仅要说出剧本中的对白,更要身临其境,感受人物内心,有适当的动作与神情。

4.小组集体汇报表演,其他学生当评委。

5.师小结。

23、乌鸦喝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乌鸦喝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问对于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大语文观,倡导问题教学。本课基于这一理念尝试从:学有所惑,学有所获,学有所豁,三个层面解读文本,让学生把握小乌鸦 想喝水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这个脉络,并最终学以致用,能够自己创作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的生字词,读通课文。

2.理解重难点词语,会用渐渐许多等词语说话

3.明白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并学以致 用。

【教学过程】

一、学有所惑机灵小不懂

1.读课题,提问题

2.互讨论,解难题

3.齐挑战, 大任务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提问,并自主解答,再到完成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读通课文,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放飞思维、张扬自我、展示能力的乐学天堂。】

二、学有所获语文小博士

(一)读之获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掌握疑问语气

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3.再次深读,探寻办法

通过再次深读,我引导孩子慢慢了解乌鸦想办法的过程。

(二)做之获 

我拿出准备好的石子瓶子等道具,让他们模仿小乌鸦亲手操作一下,体会水渐渐升高的样子。与学生一起操作之后,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形象的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亲眼看一看比动嘴读一读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我再相机指导孩子

用渐渐说话

花渐渐

雨渐渐

我们渐渐

完成对课本语言点的训练。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加深理解。】

三、学有所豁最强大脑挑战赛

让学生亲自操作完之后,我顺势突破教学难点同学们,小乌鸦厉害吧,自己想办法喝到了瓶里的水。

1.帮乌鸦 想办法

2.理清文脉 创作故事

起因乌鸦口渴了

经过想办法扔石子

结果喝到水了

看图创编鼠小弟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结升华:启发学生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主动出击,认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王国维先生在《人家词话》里说读书的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学有所惑、学有所获两个大环节之后,孩子将前面的语言积累致以所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丰富语言表达,让学生获得极大成就感的同时,切实地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24、我的长生果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我的长生果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一种娓娓交谈的方式,用朴实的话语,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真诚抒写了阅读和写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字里行间融注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给人思考和启迪。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的筛选能力。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3)通过删减,调序,改换,勾连等方法,引导生学自主品析,并在一定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情感目标: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和收获。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体悟阅读与写作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人生的价值意义,借以激发学生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

二、说重点难点

叶文玲在本文中娓娓讲述了创新写作给她带来的乐趣。编者其意,旨在希望让阅读带给学生一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一些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故而,结合单元目标和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畅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和收获。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三、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初具赏析和品读一般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结合文本谈自身的阅读体验。

四、说教法和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诵读法:三分散文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品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练习法:主要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口语和写作)。

五、说教学设计:

(一)趣味引入,悬念入题。(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人物轻松导入,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全体进入学习氛围)

(二)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要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齐读,明确长生果的喻意。

2.个读,理清文章思路(我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

3.轮读,积累优美词句。

4.范读,重点品读1,2节。

(三)批注精读,体会情感。(重点突出,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讨论和圈点勾划:

1.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文中哪些词句(字里行间)体现出我对书的喜爱?请把你的理解或感受批注在旁边。

2.书对作者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信息的归纳整合)

3.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文题的?那把它更换为我爱读书,或阅读对我的帮助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由阅读而获得了怎样的写作体验(创造的乐趣)?你有过同感吗?请你也谈谈。

(四)能动创造,享受乐趣(难点突破,创新精神的培养)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延伸体验,畅谈学完本文后的感受和收获。(再次体悟作者的感受,提升对阅读,写作及人生的认识)

2.我也能!仿写: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

3.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4.创造性表达:

①口头创作故事:有一天,我在街头漫步,突然看到**同学(男)穿着一条裙子,

②小作文:《由男子汉穿裙子想到 》

(五)板书设计:

27.我的长生果

读书 博览群书 入情入境 读书笔记

写作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呕心沥血

25、望天门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望天门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断、楚、至、孤、帆五个生字。

2.了解古诗的大意,会背会默写古诗。

3.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图片、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采用范读、自读、齐读等方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体会诗意。

3.指导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

古诗动画朗读、古诗范唱及伴奏

教学过程:

【课前】:

1.谈话

老师知道大家古诗背得特别好。上课前,我们来背背诗,好不好?背李白的,不过有个小要求,要和诗。知道什么是和诗吗?和诗就是别人在背的时候,恰好你也会这首,你就插进来轻声和着背。老师先来背一首《静夜思》

(老师,学生一起背李白的诗)

2.了解李白和他的诗

(1)师:刚才我们背的诗都是唐朝诗人(学生:李白)的,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2)学生说一说

在学生谈到李白喜欢饮酒,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3.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

课件: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开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李白,在中国人的眼里,不再是一个简单、普通的名字,它和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连在了一起,许多外国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唐朝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叫李白。李白的诗奔放炽热、豪气回荡,深受百姓的喜爱,千年传唱不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写的诗。

2.板书课题:望天门山(山字写大点)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

1.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个别学生朗读,正音。

4.引导学生自学识字;巡视了解学生识字情况。

5.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

(1)教师示范

(2)在古筝曲《行云流水》的乐曲中学生练习

师:字写的漂亮,诗也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6.再读古诗。

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几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指导观察

(1)在图中介绍:天门山、楚江,暗示:至此回、孤帆、日边来的意思

(2)读诗歌看插图,想象诗人看到了什么?

(3)小组讨论后汇报。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指着黑板中课题里的门字)从天门山这个名字,你感受到天门山什么样的气势?(雄伟)

师:那这首诗该怎样读?(应该要读出这首诗磅礴、奔放的气势。)

(1)学生个别读

(2)课件出示动画朗读

师:老师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气势?读诗要有感情,关键在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处理。《望天门山》这首诗哪些地方表现了磅礴、奔放这种气势?

(3)酌情指导: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个开字,让人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碧水东流至此回,也可以看出来。回,江水到这里就,河道收窄了,撞到前面的山石,就形成了回的景象。回,是指转了个弯。两岸青山相对出也可以看出,两山雄伟险峻,隔江对峙,也很有气势。

(4)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诗中是相对立,为什么不是相对出。它们有什么不同?李白望的立脚点不是岸上,而是日边来的一片孤舟

(5)试讲诗歌大意

a.同座对讲。

b.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徐徐驶来。

四、强化诵读,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

2.比赛读。指导学生想象,感受断、开、回、出、来几个动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

3.出示课件,学生唱诗。

五、背诵默写,强化积累。

1.生背诵。指名背、齐背。

2.默写《望天门山》

(1)小组内互改。

(2)更正错误,个别强调。

六、课外延伸,开阔视野

李白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全班交流,适时酌情拓展。)

26、望洞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望洞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27、陀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陀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陀螺》一文作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讲述了作者高洪波在儿时游戏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和秘笈。这篇课文,不仅文笔优美,更是指导孩子成长的法宝。

秉承本单元教学要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体会人物心情,我对此课的第二课时做了如下设计:

课时目标: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含义。

试着学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重温陀螺,兴趣引入:

从手转陀螺开始、到线绳发力的木质陀螺、以及机器加工而成的塑料组装陀螺、钢铁一次成型陀螺、亦或是发射器陀螺、或者是指尖陀螺,即便是已经成年的我都对它们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爱不释手,你呢?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

在文中找找:

写陀螺的制作方法的是哪个自然段?

写玩法的是哪段?

谈收获:

说说陀螺的制作方法?

(视频)就陀螺的玩法中,你最欣赏哪种?

(玩陀螺让你感到 ,让你感到 ,人们的心情会随之起伏,我们一起去文章第4自然段感受体会。)

三、读中品味,深入探究:(合作学习)

1、引学懊恼中削陀螺

A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B画反映心情的句子。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C圈出重点词语。(堆满乌云 比喻句)

D品味人物心情。

E写下简单批注。

(苦闷、郁闷)

2、总结学法:

读文章画句子圈词语品心情做批注

3、依法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第5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6、7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8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9-12自然段 默读文章

(2)分配任务:

第一大组:恍惚中盼陀螺(第5自然段)

第二大组:兴奋中看陀螺(第6、7自然段)

第三大组:沮丧中抽陀螺(第8自然段)

第四大组:胜利中品陀螺(第9-12自然段)

4、逐组汇报:

第一大组:恍惚中盼陀螺(第5自然段)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比喻渴望、期盼)

5、第二大组:兴奋中看陀螺(第6、7自然段)

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哪些词看出兴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学文章)

6、第三大组:沮丧中抽陀螺(第8自然段)

(1)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露面却遭到嘲笑-我的表现-嘲笑原因)

(沮丧)

(2)体会心理,情境创编。(鸭蛋、嘲笑者、其他陀螺)

7、胜利中品陀螺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骄傲、自豪、陶醉、幸福)

(随着复杂心理活动的变化,我将其貌不扬的陀螺看走眼了,而看走眼的又何止我一个呢?请同学们完成学习活动单的群文阅读。)

四、拓展延伸,群文阅读:

《挑水肥的人》林清玄

快速阅读文章。

我对挑水肥的人的态度开始是 ,后来是 ;因为挑水肥的人是

的人;从中,我明白: 。

五、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确实啊,不能只根据陀螺的丑陋、挑水肥人臭烘烘的外表来衡量一个人、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因为仅凭外貌是看不出他真实的实力,就像海水不能用斗去度量一样。这是作者在玩陀螺过程中领悟到的。)

板书: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六、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通过学习高洪波的回忆性散文,我们不经意间会发现:玩具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课后,请同学们阅读简.韦伯斯特的《长腿叔叔》,从这本被媒体评价为一本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中,感受历久弥新、脍炙人口的、充满阳光与奇迹的爱情喜剧。)

28、陶罐和铁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单元目标*

导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目标: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关于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写成诗一样的寓言。

伊索寓言:很多是关于动物的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先秦时期,年代久远。

特点:寓言是蕴含着道理的小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第6课与第5课《守株待兔》有什么异同?

不同之处:

①一篇是文言文,一篇是白话文。(语言的角度)

②一篇短,一篇长。(篇幅的角度)

③一篇写在古代,一篇写在当代。(时间的角度)

④守株待兔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后人归纳成一个成语,一直被运用。

相同之处:

两个寓言故事都包含了一个道理。

(这个部分学生梳理得非常好,大大超过我的预想。部分孩子的思维极其活跃,而且精准。)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课题

指导书写陶、罐:注意左窄右宽及偏旁。

2、交流课文内容,疏通生字词语

(1)陶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陶罐经常受到了铁罐的奚落。【奚落:用尖锐的话说别人的短处,让人难堪。】

陶罐很谦虚,能容忍铁罐。(找到相关的句子)【谦虚】

陶罐心胸很宽广。

(2)铁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铁罐非常骄傲。【骄傲:近义词是傲慢,反义词是谦虚。】

铁罐对陶罐很轻蔑。【轻蔑:轻视】

铁罐很小气。

铁罐觉得陶罐十分懦弱。【懦弱】

(3)讨论:懦弱和谦虚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谦虚是褒义词,懦弱是贬义词。

意思不同,谦虚就是不骄傲,懦弱是胆小,不敢反抗。

(4)补充词语

【覆灭】复里面是一个日,本意是太阳又一次升起。

【废墟】坍塌的建筑物。

(5)读读,记记

奚落 轻蔑 懦弱 覆灭

谦虚 骄傲 傲慢 废墟

三、精读课文

1、朗读1-9自然段(第18页)

2、进一步看出铁罐是个怎样的人?

看不起别人:傲慢、骄傲;自以为是。

3、从哪里能看出铁罐自以为是?

说话时的标点符号:感叹号

对陶罐的称呼:陶罐子,东西;而陶罐称呼铁罐为:铁罐兄弟。

4、分角色朗读

5、归纳对比

陶罐

铁罐

对彼此的称呼

铁罐兄弟

陶罐子

本身的特点

易碎

不易碎

许多年过去了

还在

没见到

6、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铁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腐蚀,而陶罐在土里能长久保存下来。

7、通过这样的对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要小看别人;不要骄傲。

万物皆有长处、短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朗读1-9段

2、对于陶罐和铁罐,你有没有产生新的想法?

提出疑问:为什么铁罐要这样说陶罐?

对别人的问题进行猜测:可能铁罐羡慕陶罐太漂亮了。

铁罐很暴躁,陶罐比较温柔。

二、精读课文

1、朗读10-17段(第19页)

2、理解:翻来覆去

翻来翻去的意思,说明花了心思找了很久,没有找到。铁罐在地下已经腐蚀了。

3、回顾寓意

每个事物都有长处,短处。不要因为一时的长处而觉得自己了不起,放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说不定不算什么。而别人的短处,放在长远来看可能也不一定是个缺陷。

4、交流新的感受

我有点感动。尽管铁罐奚落陶罐,但是多年后当陶罐找不到铁罐的时候,会很伤心。(小龚)

柔软的东西未必永远柔软,而看似坚硬的东西不一定永远坚硬,可能多年后就消失了。(小于)

陶罐是很宽容的。多年后陶罐还惦记着铁罐,要把它找出来。

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三、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

1、快速阅读故事

2、北风和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要和对方做攀比,还很骄傲。

北风很输不起。(越是骄傲的人越输不起。)

两篇文章都是两个人物,还有一些次要的人物:人们。(写法、内容和角色安排的角度)

北风和铁罐的脾气都比较暴躁。

四、说话训练

课后习题: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指导:省略对话,简单归纳。

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铁罐嘲笑陶罐懦弱,陶罐与他争辩,但铁罐十分暴躁。陶罐想和他和睦相处,但铁罐却要把它碰成碎片。

评:加上结局就更好了。

国王的柜子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有一次,铁罐又奚落陶罐,问他敢不敢碰自己。陶罐易碎,所以不敢碰铁罐。铁罐说陶罐是个懦弱的东西,陶罐想争辩,铁罐却让他住嘴,还想把它撞成碎片。过了好多年,铁罐和陶罐都被埋在了土里。人们发现了陶罐,而铁罐却找不到了。

感受:

1、字词链接课文内容

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但其中的词语却较难理解。因此,朱老师借助对陶罐铁罐的印象这一话题,在语境中进行学习新词。同时,在对词语意思的辨析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角色形象,也有助于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多角度交流感受

朱老师常常引导学生,别人说过的我还可以说,别人没说过的我更要思考。比如本课与前一课《守株待兔》的异同比较;对陶罐与铁罐的印象;对于故事道理的深入理解等,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和评价的引导下,逐渐拓展角度,涌现了更新鲜、多元的思考。

当然,多元的思考也需要老师提供空间。老师不过多剖析内容,而是以读促讲,再简单提取关键词,呈现在板书中,比如陶罐与铁罐之间彼此称呼的对比,本身特点的对比,多年之后结局的对比等,引导学生横向看,纵向看,读后再读,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和想法,逐渐启蒙学生的辩证思维。听这样的课时,更会觉得学生的回答是宝藏,是惊喜,是我的收获。

29、四个太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个太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前准备:

四个太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出一个让你们猜,好吗?谜面: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做工。(学生回答)(板书太阳)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谁来读读这个词?

师: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太阳的阳读作二声,还能组什么词?

(3)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多少关于太阳的知识?引导交流

(4)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知识,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知道什么?

2、(教师板书四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四个太阳

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提出自读要求)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2、要想把课文读得流利,我们一定要认识课文中的这些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生词。

(出示带拼音的生词)你们想和这些词语宝宝交朋友吗?快快与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词语。(学生自己读)

(2)指名读(23个同学)

(3)同桌互读词语

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翘起大拇指,读错了请你教教他。

(4)去掉音节再读,还能读正确吗?(小老师教读,23名同学)

(5)去掉词语只读生字,看看谁的反应快,我们一起比赛读。

(6)自主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指名回答)

(7)你能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吗?你能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吗?(34名同学)

3.过渡:这些字放在课文中,同学们读得怎么样?我想检查一下,用你们的手势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我想请4个同学来读一读(评价随机)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字音的准确度,同学们边看边认真听,共同正音。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中操《种太阳》

四、研读课文。

1、喜欢哪个太阳就读一读哪个自然段(指名回答,当学生说到春天的时候教师引读)

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季节?(春天)

是呀,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到春天您能想到那些词语?(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4、引读: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接读)

5、因为学生接读

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春天的太阳画成彩色的(指板书),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春天的太阳为什么画成彩色的?(指名回答23人)

6、同桌合作读 (指名汇报23人)

7、好多同学已经记住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谁能尝试着背诵这一段呢?会背的孩子站起来背一背。

五、学写阳

(1)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复习双耳旁的写法,学生书空

(2)谁能提醒提醒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观察、自由交流

(3)范写阳字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竖要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坐姿)。

(7)同桌评一评写的字。

(8)拓展学习秋字。

六、总结:

其它季节的太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30、司马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司马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司马光》,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司马光》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在小时候,面对一个小孩爬瓮,失足落入水中,在危难之际,他用石头砸瓮救出了小孩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本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引领主题、深化情感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是他们初次接触文言文,面对小古文言简意赅等特性会有所不适。但本文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传甚广,学生学习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并且在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同时,激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有机整合说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感受文言文的文体特征,有感情的朗读本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文言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相长说方法

新课标建议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基于此,

教法上:以读为主,读好停顿,读好理解,读中识人。在读的过程中,渗透组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和文言语言的训练。

学法上:看图法,朗读法和表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感悟人物真品行。

五、情感交流说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动画激趣,姓氏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上课伊始,我会播放司马光有关的动画片,请学生交流感受,并抓住主人翁提问学生:动画片中的主人翁司马光,根据一年级学过的《姓氏歌》,我们可以明白这里的司马是复姓,他姓司马名光。相信不少同学都听过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正与他有关。顺势引入课题《司马光》。

有趣的动画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抓住契机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

环节二:多重朗读,感知文韵

首先,请学生对比本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何不同。交流中明确本篇为文言文的体裁特性,相机结合古人读书的方法,提示学生学习古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

接着,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音,读通读顺。读毕,以击鼓传花游戏,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提醒多音字没的读音。

随后,读出节奏。教师示范读,要求学生跟读。并指名读,纠正误区,读出节奏。

最后,全班读,与同桌读等多种方式读出韵味。

环节三:图画释意,感悟品质

读通读顺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学古诗的方法: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并出示五幅顺序被打乱的场景插图,请学生对照古文的内容,理清顺序的同时感知文意和人物品质。预设与学生交流如下:

场景变化:嬉闹至淹没

这主要体现在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对于此,

首先,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群儿戏于庭中抓住群这个字通过组词法体会群儿也即很多孩子的意思;并提示对照注释等,明确戏于这一文言句式的用法,进而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大意。

其次,在学生感受孩子们玩耍的喜悦之时,紧紧把握足跌没水中这处语句。相机提示学生总结学文言的方法:注释、插图等。鼓励她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紧急场面,营造紧张氛围。

再次,指导朗读,读出戏于庭时的喜悦以及跌没水中的急促。

面对这突发的紧急状况之时,其他孩子有何表现呢?顺势切换至

场景对比:弃去与持石

此处集中聚焦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基于此,

一方面,紧扣弃这个关键字。在学生明确其为放弃、丢弃之意的基础上,启发思考他们是否真的丢弃瓮中的孩子。相机提示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瓮的图片、感知人物实际心理等,交流中体会出这些孩子并非无情,而是一时间恐慌不适的手足无措。顺势请学生想象其他孩子弃去后的举措,拓展思维。进而在朗读中领悟众儿虽弃亦有情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聚焦司马光持石和击瓮这些动作。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领悟司马光在紧急状况中办法的巧妙;并鼓励学生亲身参与,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参与互动,感悟人物真品行。这样在读演中,在设身处地体会人物心理中,进而明确其有情有义,一持一击无不充满着超越常规的智慧!最后,全班朗读,感知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

这样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有力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环节四:交流拓展,学习品质

学生互相交流从司马光身上学到的经验,并谈谈生活中类似的机智情况。顺势教育学生学习他遇事冷静思考,急中生智的智慧!

环节五:回顾小结,汇报收获

课的尾声,学生汇报收获,我予以补充。并请学生课下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讲给父母听。

六、画龙点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袖珍版,我的板书图文结合,力图带给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

结束语: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下面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31、鹿角和鹿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鹿角和鹿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第7课与第6课的相同点:

①题目相像;

②篇幅长,可以对故事清晰了解。

(一生:两课都有一个好的一个坏的。师指正:学完课文后,你会有不同观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生自读课文

2. 出示词语,生齐读

匀称 珊瑚 噘起

配不上 抱怨 撒开

不禁

3. 师领读易读错词语,重点讲解词语:

①不禁:同情不自禁,正音,多音字学习。

②撒开:撒是个动作,正音,多音字学习,区分洒。

③匀称:词语解释身材比例好,正音,多音字学习。

④强调配与噘字书写。

4. 齐读词语,师示范朗读。

三、精读课文

1. 课文中对鹿角又怎样的描写?在文中圈划?

鹿角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腿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 用关键词代表鹿角、鹿腿(尽量用文中的词)

鹿角精美别致

鹿腿太细了

3. 完整朗读第三自然段鹿说的话,强调读好提示语。

介绍珊瑚,量词、部首。

4. 完整朗读第四自然段鹿说的话。

5.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的话:读出自豪,两个感叹号,语速快些、语气重些。

指名读,齐读。

6.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的话:同样是感叹号,但语气不同,中间停顿。唉正音。

指名读,齐读。

7. 怎么配得上就是配不上,反问语气。

8. 当鹿遇到危险时,鹿角和鹿腿又怎么样呢?找句子。

归纳总结:

鹿角挂在树枝上

鹿腿把狮子甩在身后

四、总结寓意

1. 鹿角和鹿腿在遇到危险时,给鹿带来了不同情况,看了这样的对比,你有什么想法?

生:

①好看不重要,实用才重要。

②好看的东西未必好,外表难看的东西未必不好。

③有些东西中看不中用。

④不是每样东西都十全十美。

2. 哪个同学的收获最接近故事的寓意,为什么?第二个

(理由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分析寓意

1.上节课我们挑选了最好的寓意,另外三个为什么不好呢?

①不够严谨。

③太简单,没讲明白。

④太宽泛。

2. 读一则寓言故事,懂一个道理。

二、研读课文,交流鹿的心情并复述课文

1. 当鹿无意中看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鹿角时开心

2. 当鹿看到自己的细腿时没精打采

3. 当狮子要袭击自己时害怕

4. 当鹿看到狮子被自己甩在身后时松了一口气

5. 刚逃脱,鹿角挂在了树枝上时紧张

6. 再次脱险后高兴

7. 师还原整个故事与鹿的心情变化

8. 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9. 脱离板书复述课文

三、课后习题讨论

1. 书后第三题,赞成哪种说法?

①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

②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2. 生从两方面交流选择原因反对第一种说法的原因;说清鹿腿和鹿角的缺点。

32、浪淘沙其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浪淘沙其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33、景阳冈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景阳冈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倚、箸等17个生字,读准绰、呵、泊3个多音字,会写冈、饥等15个字。

2.遇到不懂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影视资料等方法猜出大致的意思。

3.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关键词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前后文对照阅读,体会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好汉豪情初酝酿

1.欣赏歌曲,了解《水浒传》。

(1)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边听边想和哪一部古典名著有关。

(2)简介《水浒传》。

(3)交流:书中刻画了108位英雄好汉,你都知道哪些呢?

2.揭示课题,读准字音。

(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行者武松,学习课文《景阳冈》。(板书:景阳冈)

(2)正音:冈读gāng,就是指山。

(设计意图:《好汉歌》雄壮激昂的旋律可以快速带动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梁山好汉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板块二

初读故事,连猜带估擒字词

1.跟随录音,初读课文。

2.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霹雳、腰胯、咆哮、擒捉、踉踉跄跄

一双箸、肋下、呵呀、血泊、绰了梢棒

指导一:读准踉肋擒等读错的字。

指导二:通过理解意思、组词等方法辨别多音字呵泊绰的读音。

3.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4.交流难理解的词语,讨论理解词语的方法。

方法一:联系上下文。

要点: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梢棒吊睛白额大虫筛了一碗酒。

方法二:联系生活。

要点:联系生活中看到的请勿人内请勿吸烟等提示语,猜读请勿自误的意思。

方法三:结合古装影视作品。

店家客官榜文等离学生的生活遥远的词语,可结合古装影视作品来理解。

5.小结:在阅读古典作品时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结合古装影视作品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设计意图:本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的意思较难理解,通过指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结合古装影视作品的方法猜测词句的意思,扫除阅读障碍,消除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板块三

再读文章,故事情节巧梳理

1.思考主要内容。

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我们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了主要内容。默读《景阳冈》试着按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提炼关键词语。

课文比较长,还可以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提炼出关键词。(出示课后习题)

指导一:文中是写谁喝酒?课文哪一小节写了武松喝酒?接下来武松做了哪些事情?用上武松做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

指导二:思考故事主要情节是什么。

小结:喝酒是故事发生的起因,为下文打虎埋下伏笔。他不听店家劝,走上景阳冈,果真遇到老虎就发生了打虎的故事,这是事情的经过。打死老虎后,武松一步步挨下冈,这是事情的结果。试着把这一过程提炼关键词,列出小标题。

3.练说主要内容。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练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文章篇幅较长,借助课后习题,学习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提高学生概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也为下文学习武松打虎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

板块四

讲述情节,打虎英雄初现身

1.讲好三招躲闪

(1)默读课文第 6、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武松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虎的句子。

(2)学习老虎的三招。

要点:一扑一掀一剪分别是用什么伤人?

(3)学习武松的躲闪。

指导一:大家看猛虎伤人有三招,武松却只用一招应对,哪一招?(躲闪)为什么武松一再躲闪?

指导二: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4)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部分说清老虎的三招和武松的躲闪,还可以加上恰当的表情、语气和动作。

过渡:武松躲闪的同时,也在伺机进攻。他趁那老虎翻身回来的机会,抡起梢棒劈下来,没想到梢棒却断成两截。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没有了武器,打得过老虎吗?

2.讲好赤手空拳。

出示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片段。

(1)圈出动词。

要点:揪一按乱踢按揪提打。(2)研究动作。

指导一:把揪换一换,还可以换成什么动词?那为什么作者要用揪住顶花皮?可见武松非常的机智。

指导二:武松踢、打在老虎的什么部位?(3)感悟形象。

从武松的动作中感受到什么?(英勇无畏、武艺过人)

(4)再看老虎。

在武松的拳打脚踢下,老虎又是怎样的表现?

(5)提出质疑。

既然是要表现武松的智勇双全,那为什么不直接写武松一棒把老虎打倒在地上?

(6)练讲情节。

抓住武松的动作和老虎的表现,练讲赤手空拳打老虎的情节。

3.讲好武松打虎。

(1)学生根据表格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见右上表格)

(2)小结:当故事较长时,可以先梳理主要情节和关键词,这样讲述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武松打虎这个重点部分,抓住武松的动作和老虎的表现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重点品味武松打虎时动词的运用,感悟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最后借助表格,抓住主要情节和关键词梳理打虎的过程,搭建了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板块五

评述人物,多点品味读武松

1交流眼中的武松。

对课文中的武松,有同学是这样评价的: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2.讨论找到的依据。

(1)你赞同这两种看法吗?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依据、做批注。

(2)讨论、交流。

指导一:读第2自然段,可以发现武松起先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老虎,所以他不听店家劝告偏要上山,直到看到官府榜文后方才相信真有老虎。由此可见武松还真是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指导二:为什么已经知道有老虎了,武松还继续上冈呢?(出示: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体会武松好面子。

指导三:(出示: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从武松的这句话中又看出什么?(武松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3.小结:以上两种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不够准确和全面。文中的武松显然是一位盖世英雄,但作者在描写时,没有把他神化,而是把他当作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人:有点小心眼、好面子这样写,不仅不会削弱武松的英雄形象,反而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

(设计意图:对于武松人物形象的体会,除了通过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感受武松固执、多疑、爱面子的性格特点。武松既是英雄又是凡人,文章这样写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可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名著的精彩。)

板块六

资料助读,梁山好汉各出彩

1.读课后资料袋,了解更多故事信息。

2.推荐阅读《水浒传》感受其他人物性格的多姿多彩。

34、猴王出世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猴王出世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教学重点:

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西游记》中猴王出世的片段,学生观看后联系自己看过的故事说说感受。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结合视频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体验平时读书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平时生活中多阅读的意识。)

二、出示生字,检查识记情况。

1.出示注音生字,指名认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强调呵字读音。

2.出示去音生字,指名认读。

3.抓特点。獐猕猿看偏旁识字意;挈与契相似处;挠与绕饶不同处。

4.齐读。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偏难,可以让学生看音认读,再结合字的特点联系相关字,加深印象。指名认读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方便指导,齐读加强记忆。)

三、默读课文,学习读书方法。

1.默读课文,出示要求:猜测难懂语句的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2.出示部分难懂语句,指导理解方法。

交流预设

①石碣 联系上下文

②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做动作及结合生活经验

③瞑目蹲身 想象画面,做动作

④拱伏无违序齿排班联系上下文,想象视频画面。

⑤每受天真地秀,遂有灵通之意。抓关键字天地日月灵猜测。

⑥实在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跳过去,整段或全文理解。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多种方法理解语句,克服阅读中的障碍,增强学生阅读原著的自信。)

四、再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石猴是在哪里诞生,怎么诞生的?画出相应的语句。

2.用自己的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

板书 仙石 日精月华 产一石卵 石猴

3.出示书上插图,图上画的什么?石猴指向哪里?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和文章中哪些内容相对应?

4.默读第2自然段,看看和你们脑中想象的画面是否一样。

5.石猴在水帘洞中看到了什么?出洞后众猴们做了什么?默读第3、4自然段,画出相应语句。

6.小组交流:石猴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板书 寻找水源 洞内安家 猴王

7.指名复述,师指导故事情节要合理、连贯,意思表达清楚,态度自然、大方。

(设计意图: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语文教师课堂上的重要任务就是引领学生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与思考并存,开启深度阅读模式。本课重难点有效突破。)

五、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对照板书,梳理课文内容。

板书 活泼可爱 敢作敢为

2.把从书中读到的,或是在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中看到的有关《西游记》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板书是一节课的重点部分,体现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要让板书发挥作用,看着板书,学生能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述课外积累的相关故事,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日精月华 寻找水源

仙石石猴猴王

产一石卵 洞内安家

活泼可爱 敢作敢为

35、荷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荷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挨挨挤挤等字词的意思。

3揣摩、理解精彩的语句,欣赏荷花的美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感受和花的美丽。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思维的发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冒、挨挨挤挤等字词。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荷花的视频以及图片;

3、制作微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咱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完以后,说说你看到什么。(播放荷花图片制作的视频)

学生交流。

2、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板书课题。

二、巧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有疑问的字词。

2、出示生字,开火车比赛读,抽读。指导写字:蹈。

3、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随机指名带读。

(1)指导读音:蓬提示轻声,挨在挨挨挤挤中读一声,展示多音字组词。。

(2)理解词语:莲蓬,学生说说是什么,拖拽莲蓬的图片帮助理解。

(3)游戏巩固:色块遮盖合作点读,拖拽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品味美丽。

(一)体会词语,品味美丽

1、学习第2、3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荷叶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荷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边上。

学生交流。

师: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写出荷叶的什么?

学生交流。

师:什么叫挨挨挤挤?请通同学来摆一摆荷叶。

句子对比感受荷叶之多(板书:荷叶多)指名读,指导朗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会冒字的好处。

师:你能换个其他的词吗?学生交流。

播放冒字微课帮助理解。

师:想象假如你就是一朵白荷花,你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干什么呢?

3、品味荷花姿态美

作者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说出你的理由,并用朗读来赞美她吧。自由读。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2)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学生交流,学生比赛读,伴乐读,边读边用动作展示荷花的姿态。

学生根据描写选择正确的荷花图片,男生读,女生做动作。

学生填空背诵。

4、想象写话: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播放荷花视频,学生欣赏。

生写话,教师展示一部分进行评价。(板书荷花千姿百态)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出示句子)画家指的是谁?

生:大自然。

师:这满池的荷花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生机勃勃好似一幅活生生的画。(板书:活)

展示历代文人赞美荷花的诗句。

四、布置作业。

1、课后大家可以积累文章优美的语句,并配上美丽的图案。

2、也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荷花的诗句、美文,进一步了解荷花。

五、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 多

荷花 千姿百态

36、海滨小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海滨小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部编版的《海滨小城》是一篇老课文,它是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编者引用这首美妙的儿童诗带我们走进了三年级第六单元的祖国山河。我们以聚焦关键语句感受壮美山河为题,对本课教学进行思考。第六单元以祖国山河为主题,包含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其中语文要素有: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时,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本文课题直接点明了要写的对象,本单元其中三篇现代文,三首诗歌。编者就是想让孩子们了解不同文体的写景文。《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雄踞在安徽芜湖,《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杭州西湖,《望洞庭》中的洞庭湖在湖南岳阳。《早发白帝城》中的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海滨小城》在广西北海,《美丽的小兴安岭》在黑龙江中北部。祖国山河真是广大壮美!

《海滨小城》这个题目就很有意思,有的老师理解为偏正词组海滨的小城,有的老师认为是并列词组海滨和小城。乍一听上去,似乎都有理由。但是如果你细读文本,仔细揣摩海滨和小城的分量,才能品味出两者是并列关系。同时,编者对语文要素的落地也做了很巧妙的设计。《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可谓是层层递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其实就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本课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厘清文本的叙述顺序。

3.阅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表达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感悟具体的语言描写,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了解中段学情: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由段过渡到篇。学习这个单元,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学习关键语句,所以对于什么是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有什么作用是不太明白的。怎么才能快速找到关键语句,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寻找关键语句,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并有意识地把关键语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聚焦关键语句。我们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后,在具体课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呢?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重点,找到关键语句呢?

(一)寻找关键语句,深入文本

要找到关键语句,首先必须明白关键语句的含义:能表达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即整段话或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学生明白含义后,出示一个关键句很明显的自然段,以《海滨小城》的第四自然段为例,让小朋友找一找哪一句话能表达整个自然段的意思。再让小朋友到第五、六自然段去找相应的关键句。这样他们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关键语句的位置一般都是放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部分。

(二)借助关键语句,感悟文本

1.寻找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以《海滨小城》为例,我们已经找到第四段的关键语句是:小城里的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如果把这句话浓缩一下,主要写了庭院的什么特点呢?其实就是:树多!由此可以推测,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围绕着这个特点来写的。第二句写的是各种树木;第三句写的是桉树香味飘得到处都是,言外之意就是桉树很多;第四句写的是凤凰花开得很茂盛,说明凤凰树很多树木多、桉树多、凤凰树多,不都是在说庭院里的树很多吗?而这样的学习方法在《海滨小城》中的第五、六自然段也可以迁移运用。所以说借助关键语句,就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并理解段落意思。

2.关注关键语句理解文意。

除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段意,教师还可以借助本单元或者课外类似的结构的短文,来引导孩子借助关键语句来理解文意。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海滨小城》的课后习题。这个课后习题指引孩子们找到了最后一段: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由此我们发现,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这一单元应当重点学会的把握语言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紧紧抓住最后一段的文本特点,逐步强化学生对全篇关键语句的印象。

3.围绕关键语句展开想象。

想要把自己的习作写得有味道,让人读起来印象深刻,我们需要用课文《海滨小城》为写作提供范例,探寻作者把小城树多这个特点写得有意思的句子。一定会有孩子说到这一句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就是作者将眼前看到的景象展开了想象,把凤凰花想成了一片片红云,而热闹一词突出了花开得多。肯定也有孩子说到这一句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看到了眼前的榕树,树冠展开,心里想到了绿色的大伞。吸收了课文中的写作智慧,学生就会在作文中有意识地仿照着写。

4.模仿关键语句小练笔。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语言,编者编写的教材初衷是这样的,所以语文老师也要秉承教材编写意图解读文本,从阅读到语用,这也是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思路。所以教师要关注课后安排专项练习(课后习题、词句段、小练笔),可以设计闯关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促使学生来运用关键语句,教他们学以致用关键语句。

教学流程参考:

一、解题导入,地图回顾。

二、把握字词,书写指导。

三、朗读课文,体会美丽。

四、抓关键句,学习写法。

五、读写结合,语用训练。

37、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先请大家欣赏(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

师:同学们看,这迷人的风光,美丽的小岛,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对,这就是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

师: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出示中国地图)

师:这是江西,这是海南岛,这是南海海域,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的海域内,有一群岛屿,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想不想去畅游一番?我们的西沙群岛一日游活动现在开始,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西沙群岛。

2、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提前板书)

师:饶字是翘舌音,谁能把它读好?

师:齐读课题。

师:富饶是什么意思?师:就是指物产多,财富多。

二、复习旧知

过渡:在通往西沙群岛的路上,老师设立了3个关卡,看你是不是能通过。

1.第一关,出示生字词

富饶 岛屿 山崖 海参 学习多音字参

威武 产卵 栖息 鸟粪 强调栖息的读音。

指导书写威武(这个词语既要求我们会认,还要会写呢!请你仔细观察,它们什么结构你觉得哪个地方要给大家提个醒?学生自由说。)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成群结队 各种各样 飘飘摇摇 千奇百怪

渔业工人 四脚朝天 祖祖辈辈 懒洋洋

(指名分行读,齐读)

2、第二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说吗?(师评价:你真会读书,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出示句子(那里地方)(你很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3、第三关,师:快速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 生说师板书。

师:课文就是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4个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祝贺大家顺利过关,你看,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沙群岛。

三、品读课文

过渡:这么多美景,从哪看起呢?这样吧,你喜欢西沙群岛的哪个地方,就读哪个自然段,找出你觉得优美或者有趣的地方画下来,把你的感受标注在那个自然段的旁边。

1、海面:海水

师:我们站在岛上,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谁喜欢海水这一段?你为什么喜欢这里的海水?(生:美丽)(提醒说话要完整)请你给大家美美得读一读好吗?

师:谁能用文中的话说说海水的特点?

生: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师:五光十色说明了什么?

师:有哪些颜色呢?生读句子。

出示海水图片这里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别处的海水都不如它美丽,用文中的一个词说就是瑰丽无比。那我们赶快再去欣赏一下吧!

师:这样的海水你喜欢吗?喜欢的话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谁想站起来对着海水美美地读呢?(抽生读)

师:老师提议,在读表示海水颜色词的时候,最好读得有高有低,听老师来读一下(师范读,生再练读) 师:谁愿意展示读?(一生站起来展示读)

师:读的真好,给掌声(生鼓掌)

师:谁还愿意读?(生纷纷举手)举手的一起读(生齐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看来,海水的美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就一起把美读出来吧。)

师:你平常见过的海水是什么颜色?

生:蓝色

师:那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却是五光十色的呢?你知道原因吗?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实答案就藏在其中。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回答(抽生汇报)

紧接着用海底剖面图加深理解。

(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来说)

师: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西沙群岛海水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使人见了顿生喜爱之情,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喜爱之情抒发出来吧。齐读

师:听着同学们的读声,我仿佛看到了大海。

2、海底

师:快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神秘奇幻的海底世界,尽情地畅游一番吧!

师:课文中哪几段描写了海底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3、4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画课文都写出了哪些海底生物?(生自由读3、4段,圈画生物)

师: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告诉老师(抽一生汇报)

生: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师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你喜欢哪种生物就去找到描写它的句子读一读,想象它的样子。

a、师:读完的同学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了,谁先来说说你喜欢海底的哪种生物?(一生先说鱼,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来体会。此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1:鱼太多了! 生2:鱼好美啊!

师:默读4自然段,从哪儿看出鱼的多呢?用画出来,从哪儿看出鱼的美呢?用~画出来。(好多同学都找到了,好!放下笔,仔细听) 你从哪个词或句子中说明鱼很多?

(抽生汇报)生1:我从成群结队这个词知道了鱼很多。(你抓住了重点词语)生2:我从多得数不清这个词知道了鱼很多。(你也很会读课文) 生3:我从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中知道了鱼很多。

师:你真会抓关键语句来读书呀。在海底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难怪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

生: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真的是鱼水各一半吗?生:不是。

师: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出示课件一半一半中的一半越变越大)你能把这句话夸张地读一读吗?(生读这句话,重读一半)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接触过这样的修辞手法。比如白发三千丈、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用的就是夸张。

师:看来呀,用不同的词语也能表达出同样的意思,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稍稍有些改进,这样呢会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生动,更加形象。

师:从哪看出鱼很美呢?

生4:我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话中体会到了鱼很美。(你很有眼光呀!提醒说话完整) 你发现这儿很美,我们一起读读吧!想不想去看看这些鱼儿?

师:在这段话里,有的有的有的叫什么句(排比)还用到了哪种修辞?(比喻)在海底有4000多种鱼呢,为什么作者写这4种呢?作者写的这4种鱼,(是抓住鱼的什么来写的?样子(形状)和颜色)。样子上都很有特点。也就是说作者抓住了鱼的特点,又用上了修辞方法,所以才把这些鱼写得这么好看,是这样吗?

(师生对读这一段话,合作填空背诵)

师:哪句话既写出了鱼的多,又写出了鱼的美?

生:第一句话。生读,课件显示红色,

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这段的中心句,放在段落的开头就叫总起句。

这一段就是围绕这句话,然后展开具体描写,这一句是写海底的鱼多,美的特点,下面的句子具体写海底的鱼有多多,有多美,这是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这叫先总述后分述。(板书)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b、 珊瑚 好了,欣赏完美丽的鱼儿,海底还有?指黑板说。你喜欢谁呢?

生喜欢珊瑚,读句子,出示句子。

师:这是什么句? 把谁比作谁。哪个词写出了珊瑚的特点?

生:各种各样(师板书:各种各样)

师:你能读出珊瑚的美吗?(抽生汇报读) 这珊瑚非常美,我们快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能不能像作者这样说出来。出示: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1人说一句)

c、师:这是海参,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生自由读)

生2:懒洋洋用得好,它让我知道海参懒的都不想动了。

生3:蠕动写得好,它说明了海参像蚯蚓或毛毛虫一样在慢慢地爬。(动作演示什么是蠕动)

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读给同桌听一听(抽生读)

d、师:快看,这是大龙虾。有什么特点?找一个词形容。

生:威武。

师:做出威武的样子(生做出威风、神气十足的样子)

师:同学们一个个好威武。谁能读出大龙虾的威武?(抽一男生读,声音特低)

师:老师只能说你长得威武,但读的不威武,谁想挑战他?(再抽一生读)

师:在这几种海底生物中,你最喜欢谁呢?喜欢美丽珊瑚的举手,喜欢懒洋洋的海参的举手,喜欢威武的大龙虾的举手。请同学们合作完整地读读这一段吧。

3.海滩、海岛

当我们漫步在海滩和海岛上,又会发现什么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两个自然段,想想海滩上和海岛上有什么?

生:有贝壳和海龟。师:是什么样的?

生:千奇百怪的贝壳,有趣的海龟。

师:那海岛上怎么样呀?

从哪看出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师:你看,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先总后分,哪一句是总,哪一句是分?(第一句)那这一段也是按照总分的形式写的。

我们不但欣赏到了五光十色的海水,还领略到了海底的物产丰富,真让我们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出示句子读。

你发现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那里风景优美)

课文先总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通过描写五光十色的海水来表现它的美丽,通过描写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来突出他的富饶,这种由总到分,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具体描绘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

同学们是越来越会读书了,这西沙群岛之行真是收获不小呀!我们的旅程要结束了,你想对西沙群岛说句祝福的话吗?

齐读最后一段

师:我相信一定会的,这么美这么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国的,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是应该感到很自豪啊,现在,大家就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再去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收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把它们背下来。

附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海面: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物产丰富 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的天下

(美丽 富饶)

38、繁星七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繁星七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歌,体会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繁星》诗集)有没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呢?

2.让学生简要说说对《繁星》的了解。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唱出了爱的赞歌。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3.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每首诗歌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汇报主要内容。

(1)《繁星(七一)》主要回忆作者儿时和母亲在一起时的情景。

(2)《繁星(一三一)》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繁星(一五九)》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三、品词析句悟情。

(一)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繁星(七一)》。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从文中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

2.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句诗写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旺盛的菜园,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诗人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盖上,感受着母亲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诗人儿时的趣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生活、对母爱的难以忘怀之情。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读了这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童年生活虽然已经远去,但它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诗人的记忆深处,成了诗人无法挥去的眷恋情结。带着我们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二)学习《繁星(一三一)》。

1.生自由读诗歌,说说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哪些具体的诗句让你产生这种感受?

生自由读后汇报。

2.课件出示: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首诗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品味诗句,从诗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诗歌的方法。

学习《繁星(一五九)》。

1.出示《繁星(一五九)》。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

学生模仿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中品味诗歌表达的情感。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依赖,母亲的怀抱是永远的避风港湾。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写母亲的诗歌,要写到鸟儿呢?文中两次出现的风雨含义相同吗?

同桌互相讨论后汇报: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保护和关爱。第一个风雨是自然界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则是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

3.抽学生朗诵,全班齐诵,要读出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并尝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设计意图:学习《繁星(一五九)》,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三、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我们学习了《繁星》里面的三首诗歌,那么你们发现这三首诗歌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现代诗:写法自由,更能抒发出现代人的情感。

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设计意图: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再次加深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在班级举行一次《繁星》朗诵会。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朗诵会,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增加累积。

【板书设计】

9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回忆往事

繁星(一三一) 抒发对大海的热爱

繁星(一五九) 歌颂母爱

39、池子与河流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池子与河流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导语:

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的形式来讲。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一、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2、克雷洛夫寓言:

是世界寓言创作史上最后一座高峰。最大的特点是用诗歌的形式来讲寓言故事。

3、学习词语:

滚滚滔滔 木筏 抛开 生涯 蜿蜒 贯穿 贵妇人 鸭绒垫 胸膛 无忧无虑 代替 任凭 忙碌 哲理 遵循 安逸 尊敬 遗忘 应验 淤塞 青苔 芦苇 衰退 逐渐 一旦 懒惰

①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②交流难懂的词语意思。

懒惰:不想做事情。

遵循:遵照,遵守。(近义词)

遗忘:不记得。

安逸:安闲而舒适。

应验:预测变成了真的。

衰退:退化。

蜿蜒:本义是形容虫子歪歪扭扭地在爬,也用来形容河道、山脉、小路弯弯曲曲的样子。

贯穿:就是穿过的意思。

任凭:随便怎样,听凭。

淤塞:水道、小池塘被淤泥堵塞。

二、精读课文

1、齐读课文

思考:哪几节是池子在说话?哪几节是河流在说话?(关注:诗歌的押韵。)

1-6小节是池子说的话,7-8小节是河流说的话。(分别画上双斜线,分段。)

2、池子

池子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无忧无虑

是怎样的生活让他无忧无虑?

安闲地躺着

什么样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

清闲的生活

池子认为做人应该如何?

要放松;不要忙忙碌碌;不要太劳累。

3、河流

河流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不停地流动;抓紧工作。

河流认为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水要流动;不要放松自己。

4、结局

池子的结局:一年年淤塞

河流的结局:长流不断

5、小结

梳理板书:池子和河流的生活的状态、生活的观点、最后的结果。

生成寓意: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三、交流练习册习题

1、梳理池子和河流的观点、结果,故事的寓意。

2、判断对错

池子不出名是因为什么?池子很懒惰,不流动,最后消失了。它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感受

本单元综合了三种形式的寓言,文言文、故事和诗歌。诗歌比较难读,作为略读课文,朱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朗读全文,重点交流难懂的词语;接着划分池子和河流说的话,梳理层次;最后结合课前的导语,抓住了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生活状态、对生活的观点以及最后的结局,让学生感受寓意。这与前几课的教学过程相通,在略读课中更加精简,做巩固之用。

通过一个单元中三篇寓言的学习,学生对角色特点的把握更加精准,对寓意的感受更加敏感、丰富,能较好地掌握了单元训练的能力,老师越教越省力。

40、藏戏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藏戏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重点】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选择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写下来,再把它介绍给大家。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引入新课。

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随作家沈从文品尝了美味的腊八粥,还从三首古诗里面了解了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这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板书:藏戏)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理解词语。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 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3.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落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分清内容的主次。

三、体会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3. 藏戏的产生,是跟唐东杰布分不开的,请你结合文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他。

四、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自主学习:自由读第8-17自然段,把藏戏的主要特色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

2.集体交流。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出示课件:感受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特点。

(板书: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简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体会: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只要

演唱风格:不受时间限制。

3.思考:作者在描写藏戏的特色时,哪个部分写得详细,哪个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1)再读第8-17自然段,试着概括藏戏的特色。

(2)作者是怎样概括的?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齐读最后一段: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五、课堂总结,学以致用。

1.小结。

2. 我国的戏曲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你知道哪些?

4. 布置作业:你喜欢戏曲吗?选择你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写下来,再把它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形成: 传奇

4、藏戏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特色:舞台:简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风格:不受时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