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琥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琥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琥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四年级下琥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琥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吼、脂等15个生字。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查资料,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初步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4.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科学研究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科学研究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查资料,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初步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难点:

学习查资料,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初步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核心问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助读资料:琥珀: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 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根据颜色性状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种类。它的颜色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容易抛光,主要用作装饰品,可作中药。

二、初读感知

1.听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和被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怒:奴要扁,女的横由重渐轻并上拉,心的斜钩呈弧形,起笔由轻到重。

餐:上下要紧凑,上边要扁小、中间人字舒展,末尾两笔撇短点要长、有力。

辣:辛字要窄、三横都稍向上提、末笔竖变为一撇,束字口扁宽、撇捺舒展。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科学浓厚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怒吼 挣扎 澎湃 美餐 晌午

推测 埋在 擦拭 冲刷 淹没

2.《琥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品读释疑

1.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2.讨论交流:

(1)琥珀有什么特点?

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2)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①要有松树;

②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

③形成一个松脂球;

④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3.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文中第一次出现了太阳,阳光是松脂融化的原因,也是形成琥珀的第一个条件,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4.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1)小心一词恰当地写出了蜘蛛捕食的状态,小心翼翼,慢慢地靠近猎物。

(2)文章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蜘蛛的动作?

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的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为什么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后面。

5.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共有3处:①太阳暖暖的照着;

②太阳照得火热;

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6.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刚好一词独具匠心,生动地写出了琥珀形成的机缘巧合。就在蜘蛛还没来得及扑住苍蝇,而苍蝇也没来得及飞走的一刹那,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一起包在里头,促成了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

7.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8.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9.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1)松树林。

(2)夏天----天气炎热到松树流出松脂。

(3)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

10.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句话说明过了很长时间,这是形成琥珀的一个必要条件。

11.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12.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课后第2题)

炎热的晌午,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一滴松脂刚巧把苍蝇和蜘蛛同时黏在了一块,然后又一滴滴把两只小虫子层层裹住,形成一个松脂球。后来经过了很长时间,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淹没了树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变成了化石。

13.讨论交流:琥珀是怎么而被发现的?有什么科学研究价值?

(1)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写了琥珀的样子:透明可以看见每一根毫毛和它腿四周的黑色圆环;完整无缺好好的躺着,每一根毫毛都没有损坏。

(3)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想象和推测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想象的意思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4.根据科学家的推测,找到推测的依据。(课后第3题)

15.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16.讨论交流: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三、课堂小结

科学小品文《琥珀》以生动的事例,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让我们了解到它的科学价值,也描述了生命的突变和渐变。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板书设计:

2、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体会珍贵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

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

(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

(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

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

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

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小组研读,合作共学。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这些真实的事物,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请同学们小组研读。

研读要求:(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2)用根据____,推测____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2.交流。

3.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科学性)

4.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请同学们再默读故事,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随机指导朗读。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文学性)

(四)情感迁移

1.《琥珀》一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一单元里,请同学们阅读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快乐的,获得了永恒。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比较一下,在时间的长河里,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这两只小虫却留了下来,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所以这块琥珀很珍贵,很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经济效益是的,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

2.那么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名言或是事例)

这说明,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比如说: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的雷锋;5.12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谭千秋老师等等,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一瞬间获得了永恒。

3.老师这里有几句名言想送给大家。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蒙田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五)课外延伸

1.同学们,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优美的语言,按一定顺序,结合你对生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2.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有十五个有趣的故事,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柏吉尔以拟人、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描述了天体运行的关键、,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奥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他的著作。

板书:

琥 珀

科学小品文 科学性

文学性

推测

形成 (那块琥珀)(详细情形)

(真实) (想象)

发现

价值

3、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读为主线学习并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掰、扛、摘、扔、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写往一个字。

教学重点:

1、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会写生字往。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猴子。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小手准备。(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3组词语

(1)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捧着

扩展:1)利用图片做动作。

2)用掰、扛、摘、扔、捧、抱、追这几个动词中的一个字说一句话。

(2)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3)蹦蹦跳跳

词语积累:又( )又( )训练。

AABB式词语训练

三、学习课文。

1、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了很多地方,那么它都去了哪里呢?你能把这些地方找到吗?(PPT填空)

玉米地 桃树下 西瓜地 树林里 空着手

2、绳结梳理课文

(1)板书绳结,贴出地点。

(2)请生贴关键字词帮助梳理课文。

3、结合插图对比情节绳四人小组复述课文

4、总结主题

现在课文讲完了,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小猴子最后为什么还是空着手回家了呢?谁来说一说?

有时候,我们小朋友就像小猴子一样,总是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做一件事情不喜欢了,就放弃了,这样子,我们就会像小猴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始有终。

四、写生字往

(1)观察字形。

(2)说出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主笔位置。

(3)学生书空、描红、练写、同桌评价。

(4)与之前学过的生字住进行比较。

五、家庭作业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4、一年级下文具的家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文具的家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掌握会认字与会写字的数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多种文具实物。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做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猜到了,大家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片)我们刚才提到的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板书:文具)

2.认识文具。

(1)引导学生读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引导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场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补全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并思考:看到课题能想到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的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指导学生圈画出生字:

文具 一次 丢失 哪些 新的 每天 平安 她们 这些 仔细 检查 所有

(3)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指导学生认识新偏旁斤。

(4)游戏闪电读词: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5)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画生字,注意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可以用轻声自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教师指名读准字音。

(3)鼓励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它的。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去+丿=丢,亲+斤=新,此+二=些,女+也=她,人+子=仔。

②减一减的方法识记:海-氵=每,苹-艹=平。

③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识记:具真、次吹、丢去、她他、哪那。

(4)指导学生特别关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上部左面的止。

(5)小组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轮流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学字。闪电出字卡这个游戏旨在让学生愉快地巩固生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文找办3个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文办这两个独体字的起笔和主笔的位置,关注找字笔画的穿插。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引导学生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文:独体字。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撇起笔与点对齐,第四笔捺和撇的交叉点紧贴竖中线,写得舒展。

找:左右一样高,第四笔横的起笔穿插在第一笔横与第三笔之间,第六笔撇在左边提的下面,注意斜钩写得书展。

办:独体字。办字的书写规则:先中间后两边。中间的力字写得瘦长一些,左点和右点都从横中线起笔。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写字的指导重点,有的放矢,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适时总结,学习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节课学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强调平实、扎实、不花哨。所以,课后总体感知内容及对识字方法的复习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对识字教学更有帮助。

第二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展示学生丢弃的残损文具实物,引发学生反思: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呢?

2.导入:文具们可伤心了,怎样把它们送回家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具的家》。(板书课题:文具的家)

设计意图:用课件展示平时学生不注意丢弃的文具,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平时的浪费,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

二、看图读文,爱惜文具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抓住主要信息看图说话。

(1)桌面上有乱丢的本子。

(2)书摆放得乱七八糟。

(3)妈妈惊讶地张大嘴,很吃惊,好像还生气了。

(4)小女孩睁着无辜的大眼睛,束手无策。

2.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4自然段中的语句,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

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妈妈为什么生气?

(1)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总把文具弄丢。

(2)她不爱惜文具,不会整理,不会照管文具。

(3)贝贝总这样粗心,肯定会影响学习。

(4)教师适时进行引导:文具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好伙伴,我们应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爱惜它们。

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怎样保护好自己的文具。

4.妈妈说贝贝天天丢东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贝贝可能还丢过哪些东西?

5.引导学生思考: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心里在想什么呢?

6.角色朗读,读出贝贝无可奈何的感受。

7.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眨着眼睛(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或者不明白,会眨着大眼睛问)并用眨着眼睛说话。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结合生活情境,了解词语意思,同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惜文具的教育。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包让次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分析字形。

2.小组交流,指生汇报:

包: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第二笔横折钩的起笔在撇的中点偏下部位,折要稍微靠里。第五笔竖弯钩的起笔对准撇的尾部,写得舒展。

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两边高度一样。右部起笔在竖中线靠右一点的位置,末笔横要穿插在左边言字旁的下方。

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短右长,第五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穿插在提的下方。

平:独体字。点和撇的方向朝里,第四笔横位置在横中线上,略微向右上方倾斜,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3.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准确。

4.学生开火车读本课的一个生字并组词。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交流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生字书写得正确、端正。

四、拓展延伸,评价鼓励

1.举行整理书包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好地把文具和书本送回家。

2.学生整理书包。及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3.评价、表扬、鼓励。

4.师生共同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铅笔 橡皮 转笔刀文具盒

仔仔细细检查平平安安回家

5、一年级下咕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咕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熟、拦等2个生字;会写吓、象等2个字。

2. 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回读全文。思考:

二、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1、师引出熟:小朋友们吃过木瓜吗?木瓜甜甜的,你们看,木瓜的皮金黄金黄的,这样的木瓜就是熟了的。出示熟,读准音,辨析字形,组词。

2、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掉进湖里,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咕咚。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兔子光凭耳朵听到的声音判断事情的错误。

过渡:那小动物们听到咕咚的声音,都是怎么做的呢?先看看兔子吧!小朋友们自己先来读一读。

1、 小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有什么表现?(预设:吓了一跳)

学写吓字,注意口字旁的位置。

2、 小兔子吓了一跳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预设:拔腿就跑)

仔细看看图,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跑吗?谁来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跑得很快,听到咕咚声马上就跑)(贴图:兔子,板书:跑)

指导朗读(我好像看见了一只跑得特别快得小兔子。这只兔子跑得真快啊!哇!一溜烟就跑了,跑得好快!)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句.(指名读3-4,齐读)

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因为兔子吓了一跳,好害怕;咕咚可怕极了。)

3、指导朗读兔子的话: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① 请你来当当这只兔子,读一读。(我听出来了,兔子你在叫呢,真害怕!)

② 谁再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兔子,叫一叫?

③ 兔子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水怪。。。。)

那兔子,现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来-------生读。

4、点拨:这是一只多么慌张的兔子啊;哇,真可怕啊!我看到了一只胆小的兔子啦;)齐读。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1、 师:兔子这一叫吓着了哪些小动物?(预设: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学写象字,注意笔顺和弯钩的写法。

2、(出示插图二)师生合作读。

瞧,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老师想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这一段。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合作。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黑色的部分由老师来完成。好吗? 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咯!

3、引导发现,小动物们叫的句子和跑的句子。

发现了吗?红色部分的句子,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叫。蓝色部分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跑。

4、学习跑的句子。

咱们就先读读写他们跑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小猴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齐读。

听到别人的叫声,他们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34名。板书:小猴儿子 跟;狐狸 山羊 小鹿(大伙) 跟;大象 跟]

5、小结:像这样人家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的行为,老师送它一个词叫跟从。

6、学习叫的句子

小动物们都是跟着跑,那他们是怎么叫的呢?我们再去瞧瞧。

出示: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己来读一读,自由读。

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儿和兔子的话,老师发现他们的话有一个地方不一样,我请一个人读兔子的话,一个人读小猴儿的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们的话有什么不同。

(用一个不好了和用两个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吗?)

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读得越来越快)

指导朗读:是啊!读得越来越快了,说明动物们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请你来试一试。

是啊,连用两个不好了,使事情变得更可怕,更危险了!

7、分角色朗读。

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传到大伙儿呢?(齐读大伙儿的话)

是啊!这话越传越可怕,传到大伙儿那里就变成要-------(生接说)逃命了

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动物们的话,看看是不是有越来越可怕的感觉。(男生读:小猴子的话,女生读兔子的话,大伙的话齐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白道理

1、大家全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谁呀? 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

2、出示: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大象说: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大伙儿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① 自由读,思考野牛的表现跟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② 交流反馈:

⑴ 拦住,重点学习拦

野牛为什么要拦住大伙儿呢?他拦住大伙儿干什么呢?

(预设:野牛不相信,他拦住大伙儿---问)

⑵ 问(板画:嘴巴)

他都问了谁呢?(预设:大象、大伙儿、兔子)

⑶ 情境采访

那现在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这群害怕的小动物。

师(戴上头饰):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师:大伙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

生(全班):没看见。

师:你们都没看见,(点红:都没看见)那为什么跟啊?小猴儿,你为什么跟啊?生:。。。

师:小鹿,你呢?生:。。。。

师:狐狸,你呢?生:。。。

师:原来你们都是没有亲眼看见(板画:眼睛),就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叫,这样的行为,送你们一个词叫:盲目。意思就是说,好像盲人一样,看不见了,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别人怎么说就跟着说,自己没有想法。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一个人报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其他人想都不想就跟着叫,这样的行为也叫盲目。想都不想就跟着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从。

师:小动物们,那你们都跟着谁跑啊? 生:兔子。

师:那我来问问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师:原来兔子也是没看见,而是耳朵听见的啊。(板画:耳朵)

⑷ 导出寓意。

师:好,采访结束了。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野牛与动物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你最喜欢谁?

情况一(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会用嘴巴问,用眼睛看。他会思考。他会自己想。)

师:你和野牛一样,真会思考,很聪明。(板画:心)老师把这个聪字送给你。(板书:聪)

情况二(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最聪明。野牛最勇敢。)

师:老师也喜欢野牛,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就盲目地跟着跑,它能用心思考呢!(板画:心)

3、小结并板书,

师: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要知道事情的真象,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有头脑的人。(结合教师的小结,在黑板上,将耳朵,嘴巴,眼睛,心合成一个聪字)

今天老师就要把这个聪明的聪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遇到事情,不要盲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能够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三、课外拓展(视频:小马过河)

板书设计:

20 咕咚

兔子 拔腿就跑

小猴子 跟着跑 沉着冷静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 问

6、一年级下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 两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生字和横折钩1个笔画。

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短语,了解意思,知道四季的景物特点。

3、通过看图、熟字比较、借助拼音等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并结合生活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字形的识记。

4、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并联系画面和生活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5、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并试着积累语言。

6、感受四季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并联系画面和生活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并试着积累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四季童谣》。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完后,老师要考考你。

2、说说这首儿歌中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季节?

3、春夏秋冬就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课《春夏秋冬》,看老师板书课题。

4、教读课题。

指导读好:春图片,翘舌音,前鼻音;冬图片后鼻音。

二、走进课文,感知四季

1、看图识词,随文识字

(1) 出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各是什么季节?

(2)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认识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

①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②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随机纠正读得不准的读音。

③古文识字

④生字霜、风、冬变红,强调并教读,霜是翘舌音,风、冬是后鼻音。

⑤再读词语。

(3) 认识霜和雪

①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的霜、雪。

②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③认识部首雨字头

雨字头的字大都表示一种天气现象。借助字的偏旁识字,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

④用霜和雪组词。

2、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 出示动词吹、落、降、飘。

(2)将词语与动词搭配,出示词串,生试读词串。

(3)这四个场景,你最喜欢哪个,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学习生字吹、落、降、飘。

吹:吹要用嘴巴,所以是口字旁。

落:结合动作识记,雨从天上掉下来是落,用落组词。

降:认识双耳旁,他和落意思差不多,合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词降落

古文识字

(5)课间操(师生一边拍手,一边合作读)

师:什么吹?

师:什么落?

师:什么降?

师:什么飘?

(6) 带上动作齐读第二组词串。

3、你还知道四季还有那些特征。

4、教学第二部分

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相机出示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①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②识记游字。交流怎样记住游字,并口头组词、说话。

③男女生比赛朗读词语,比比哪一组读的准 。

(3)学习第二组词串。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①教学生字:池入

指导读好池翘舌音。

入和人、八比较记忆辨析。

②指导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A、师教读,生跟读。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鸟/入林

B、男女生对读,一组一个。

C、师生配合拍手读

师:青草

师:红花

师:游鱼

师:飞鸟

三、巩固练习,熟记生字

1、出示文中的词语和词串,生字变红,生读词组,读准字音,感受音韵美。

2、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读得不对及时举手纠正。

3、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摘果子的游戏认读生字。

四、指导写字,培养习惯

1、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按照先观察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讲解,生书空;再描红感受字的间架结构;再在田字格里写字,最后同桌互评修改的方式进行。

春、冬、雪、花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chun

春:三横间距相等,第三横稍长,撇捺舒展,底部的日和第二横差不多宽。

dng

冬:折文上小下大,横撇和捺要舒展,两点在竖中线上。

xue

雪:

指导写雨字头。

雪:上宽下窄,雨字头的横勾决定了字的宽度,竖稍长,3 位于雨字头中间。

hua

花:草字头扁一些,书向里斜,竖弯钩在竖中线上。

feng

风:

认识新笔画飞,教读名称横斜钩

示范写横斜钩,要领:起笔写横,略斜,顿笔后折向下写竖,慢慢向外斜,至末端顿笔向上勾。

口诀:横要平,斜要缓,滑到下面往上勾。

风:先外后里,底部平稳,里面撇点。

fei

飞:横斜钩要圆润,撇点相接像翅膀。

ru

入:先撇后捺要舒展。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出示常用的词语,学生读并积累

春风春花春雨

冬雪雪花白雪

入冬入林飞鸟

五、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拓展儿歌《四季童谣》,说说从儿歌中了解到了什么。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知道了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还认识了不少的生字宝宝,在交流中学到了一些新的识记汉字的方法。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用到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做动作理解记忆,熟字比较记忆等。)

七、布置作业

1、将今天学习的词语及词串读给爸爸妈妈听,并用自己的语言和爸爸妈妈说说你喜欢的一一个季节。

2、读其他的写四季的儿歌或童诗。

7、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有节奏的朗诵古诗,会写生字晓。读准稚的读音

2.能够选择性的使用上一节课的相关策略明白诗歌意思。

3.想象诗歌画面,借助心情脉络图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新课,明确学习方法

1.检查预习,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复习古诗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的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3.ppt出示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学习单,自学古诗。

二、借助学习单,了解古诗大意

1.借助学习单,自学诗歌中难理解的词语

在学生的分享中教师相机指导

(1)如金盆的金字结合金文的形状理解其作为所有金属代称的古今异义。也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乡间的孩子是否用的其金子做的盆呢?

(2)如银钲,玉磬等古代乐器可采取ppt出示图片加深理解,如时间充足,可在课前播发一小段音乐,建立冰和乐器之间等联系,都是清脆的。

(3)如晓和稚再结合注释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用好这些词语,积累这些词语,为今后的古诗文学习作准备,如晓是早上的意思,可补充破晓,晓行夜宿等成语,如稚是幼小的意思。可提问幼小的荷花就是稚荷,幼小的狗就是稚犬,在谈话中积累文言,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2.借助学习单,选择感兴趣的句子自主理解

3.组内合作,利用学习单,了解诗歌的意思

4.根据诗歌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的,形成初步印象。

三、抓住关键词,展开具体想象

1.复习《四时田园杂兴》中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

(1)选择有趣的画面(2)抓住关键词想象(3)可以从儿童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出发。

2.自主选择诗句中能够体现儿童幼稚,有趣的的关键词

3.组合分句画面,形成总体印象,朗读展示想象出的画面。

四、借助心情图,感受别样童趣

1.代入儿童角色,感知心情差异

2.绘制心情图,了解心情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童趣

五、方式我选择,表达诗歌情感

1.出示朗诵,绘画,诗歌配文字等方式

2.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将你感受到的童趣

8、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禽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明确任务

1.关注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2.纵览单元课文,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走进课文

1.交流资料。

交流学生预习时,查阅的相关资料。

2.关注阅读。

(1)关注诣

(2)关注为设果,果有杨梅。

幻灯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

(3)关注夫子家禽。

幻灯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初读课文关注朗读

1.读通读顺。

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出停顿。

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读出理解。

四、深入体会聚焦语言

1.聚焦对话。

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应声答曰。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较表达。

(1)回应巧妙。

(2)语言委婉、得体。

3.积累课文

(1)练习读。

(2)尝试背。

4.推荐阅读

(1)回顾已知:《王戎不取道旁李》。

(2)拓展阅读:《孔文举年十岁》。

幻灯出示:韪(wěi)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5.背诵课文。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生字书写。

重点指导生字梁和禽的书写。

2.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背诵课文《杨氏之子》。

(3)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9、五年级下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这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向读者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本课是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来描写的极好范例。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小艇的特点来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先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威尼斯风光和小艇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研读课文时,通过想象、模仿让学生去感受乘坐威尼斯小艇的惬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表格设计,让学生感悟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进而体会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威尼斯相关图片、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前搜集威尼斯小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预习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威尼斯小艇。

2.教师出示威尼斯风光图片,与学生一同欣赏。(PPT出示图片)

3.导入:通过查找资料和看图片,我们对威尼斯有了一定的了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写过一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的。(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课上分享资料及多媒体展示,把异国的风光直观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异国的风光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讲解重点字词以及特殊词语的词义。

(1)强调字音。

艄读shāo,不读sho。

纵是平舌音,读zng。

簇是平舌音,读c。

(2)学习多音字哗。

做拟声词,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时,读一声huā;表示人多声杂,乱吵时,读二声hu。

(3)指导写字。

艇,写时注意右边的廷要先写壬。

翘,写时注意尧右上没有一点,竖弯钩要拖长,包住羽,各部件都要写得窄一些。

帘字要注意字的平衡和整体布局。

祷的部首是礻,不是衤。

笼下边是龙,不是尤。

3.引导学生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威尼斯小艇给你留下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注意指导学生表达的语言。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三、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自由读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PPT出示内容)

讨论时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尽量用文中的语言概括。

(1)说说小艇的作用。

(2)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的词语)

(3)驾驶小艇的船夫技术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找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语句。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指导。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自由读。(配乐)

2.指名朗读指定段落。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出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默读、配乐诵读,进一步熟悉课文,感受威尼斯小艇的独特风光,体会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乘坐了小艇游览了威尼斯这座著名的水上城市。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跟随马克吐温先生一起去游览威尼斯,去感受威尼斯小艇的魅力。

二、研读课文

(一)小艇的样子。

1.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样子的呢?仔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直接写出小艇特点的词语,在书上标记出来。(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像独木舟新月轻快灵活水蛇)

2.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

3.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看看分别写出了小艇的什么特点。

独木舟长、窄、深

新月船头和船艄翘起

水蛇行动轻快灵活

4.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把小艇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小艇独特的样子,从作者的写法中,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

(二)坐小艇的感受。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找出文中描述坐船感受的句子。(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坐在小艇中的感受还会是什么样的呢?

(三)船夫的技术。

1.默读第4自然段,船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船多拥挤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遇到极窄的地方是什么样的?疾速行驶时是什么样的?

2.船夫是怎样操纵自如的呢?找出文中写船夫不一般的驾驶技术的词语。(操纵自如)

3.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就是船夫,在威尼斯的小河上,来往有很多船只,试着用动作演示船夫当时的动作。

(四)小艇的作用。

1.作者开篇就说,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么,小艇是如何为人们服务的呢?默读第5、6自然段,完成表格。

2.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人会乘坐小艇?他们要去干什么呢?试着模仿作者的写法进行表达。

3.引导学生对比白天和夜晚小艇的不同。(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晚上,小艇载走了最后一批乘客,就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4.体会作者抓住描写白天和夜晚的情景的句子,将描写事物与人们的活动联系起来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相结合的巧妙。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找出小艇的特点,理解作者比喻的妙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结合重点词语通过想象进行动作演示,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感受作者描写的细致,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体会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好处。

三、课堂总结

1.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

2.法国作家乔治桑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威尼斯之夜》。《威尼斯之夜》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景物描写特点突出。课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比较两篇文章写法的不同之处。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一种事物。

设计意图:回顾文章内容,加深理解,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及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课外文章拓展,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学习不同的写作方法。

10、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跳水》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通过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并以此为线索来变现船长的临危不惧、力挽危局的主旨的。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艘、航、肆、桅、舱、撕、逗、钩、扭、咧、舱等生字,理解船舱、桅杆、龇牙咧嘴、放肆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4.辨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入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我们在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初步审美能力等,依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本课的内容,我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完全遵照了这一要求,并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把目标有机的融入到到了教学过程当中去,本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材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难点】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艘、航、肆、桅、舱、撕、逗、钩、扭、咧、舱等生字,理解船舱、桅杆、龇牙咧嘴、放肆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世界文坛浩瀚的星空里,有许多璀璨的明星,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出示图片)谁来介绍一下,出示:他生就一幅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须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髭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列夫托尔斯泰。齐读。

2.他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列夫托尔斯泰的脚步,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师)读:17 《跳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文中的词语你掌握了么?

出示:肆 桅 撕 唬 龇 咧 瞄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

这篇课文要认的字有7个,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师提醒易错读音)(肆、撕、龇、咧、扭、艘、舱、桅)

同学们,如果识字的时候,将它们归归类,会记得更牢。

1.出示:艘 航 舱 桅

肆 帽 撕 逗 钩 扭 龇 咧

看,老师重新调整了一下顺序,发现了什么特点吗?

预设:生1:第一行都跟船有关系。

师:第二行呢?

生2:都是跟猴子有关的,而且很多都是描写猴子动作的。

师:你们不仅会观察,而且很会思考。我们先来看看跟船有关的字,老师把他们都送到词语中了。

2.出示:一艘船 航行 船舱 桅杆

会读吗?谁还想再来试试看,你来读。(2人)

(1)我们一起来认认这艘船。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是船舱,哪里是桅杆(桅杆就是船上挂帆的杆子。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很大,它的桅杆约有四层楼那么高呢!船舱是指甲板以下的各种空间。)课文中还有两个词,它们也是船的某个部分,你能将它们都送回家么?出示:横木、甲板。指名上台说。

(2)看,它们组成了一艘船,有时,我们也会说一条船,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一艘船说明船很大)。记住了么?记住了还得写好它,这个字在写得时候除了要注意左窄右宽,还有哪里需要关注的?(左边舟的一横不出头,右边一竖要出头),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3)齐读。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猴子动作的字,动词讲究搭配,你能帮它们找到好朋友吗?

(1)出示:找朋友

撕 龇 咧 钩 扭 逗

( )牙( )嘴 ( )身子 ( )孩子 ( )绳子 ( )帽子

指名回答

(2)补全龇牙咧嘴。什么是龇牙咧嘴?看,这就是一只龇牙咧嘴的猴子。这只猴子可真滑稽、顽皮。请你读读这个词,读出猴子的滑稽、顽皮。

(3)补全后面的词。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读出猴子的滑稽和顽皮。

(二)初读课文

1.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请你来读。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说得还不错,哪些同学还想说的?

预设: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很放肆,摘帽逗孩子,孩子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的最顶端面临危险,这时候船长命令他跳水,使孩子安然脱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说得真好,故事就是在他们之间展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故事一般都包含起因、经过和结果。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2.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出示: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起因

3.那故事的经过呢?你也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么?指名回答。

出示: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板书:追、逗、经过

谁来说说故事的结果?指名回答:出示: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板书:命令、结果

指导分段。这三部分内容分别对应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指名回答(1;2-4;5-6)

总结:你们看,当我们弄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就能快速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起因:

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故事是如何发生的?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第1自然段)。

点红:取乐,什么是取乐?(开玩笑,捉弄)

水手们怎么会有心情拿猴子取乐呢?指名回答。(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任务完成了。这一天风平浪静,天气很好。所以水手们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于是就拿猴子取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红:往回航行、风平浪静。你能将水手们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名读(2人)

师引读。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点红:放肆)。什么是放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顾忌。)

(二)经过:

1.猴子是如何放肆的?我们一起到课文的24小节去看一看。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猴子放肆的句子。

2.指名回答。出示: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3)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3.猴子先是如何放肆的?指名回答(点红并板书:摘帽子)。接着他又咬帽子、撕帽子(点红并板书:撕帽子 ),最后它又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点红并板书:挂帽子)。

4.猴子真是一次比一次放肆(板书:放肆),你能通过朗读,将猴子的放肆表现出来么?还不够放肆,谁再来试试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面对猴子的放肆,孩子又是什么反应?

(相机板书)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

(师手指黑板)猴子一次比一次放肆,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

师:猴子就这样不断地逗孩子,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于是就去追猴子。这就是故事的经过。

6.(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内容,男生读描写猴子的句子,要把猴子的放肆读出来,女生读描写孩子的句子,要把孩子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其余部分老师来读。

7.师:于是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总结:(教师指着板书)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跳水》,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也深入到文本中,看到猴子不断放肆地挑逗孩子,孩子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课后把《跳水》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在说经过时,可以抓住猴子的几次放肆和孩子的心情变化来说,故事情节就会更加惊心动魄。

四、教学生字

我们一起来写写字。肆帽都是本课的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横画特别的多。)横画多,间距匀,长短不一要看清。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师范写肆(注意第一笔是横)、帽(上面的竖横折是表示古人戴的一种帽子,在古代,帽子可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中间两横是表示脸,帽子和脸之间有空隙,所以是不能封口的,此外,上面要写得宽一点,下面要写得窄一点)。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描一个,写一个。生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凭借相关语句认识水手们的形象,体会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2.辨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入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材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文章《跳水》。看着板书,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名学生交流)

2.师:说的不错。指着板书,教师说:正是猴子的不断放肆去挑逗孩子,逼得孩子一步一步去追赶猴子,从而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陷入险境。但是当我们把目光再聚焦到这个故事真正起因时,发现却是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

3.师:那么水手和孩子的跳水有没有关联?他们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呢?(应该)

师:口说无凭,今天,老师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评判官,用你们的一双慧眼到文中去找证据,说说水手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二、精读课文

(一)板块一:研读水手拿猴子取乐的语句,体会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1.出示学习要求,指名读。

A.默读课文,用 画出文中水手拿猴子取乐的语句。

B.结合具体语句同桌相互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默读、找句子。

汇报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预设:

2.师:找好了吗?谁来说?

生1:我找的句子是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2:我找的句子是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的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生3:我找的句子是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师:找的挺准。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句子。

师:结合这些句子,谁想来交流自己的想法?指一名学生说。

A.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我认为水手应该负责。因为水手们拿猴子取乐,哈哈大笑,所以猴子才变得放肆起来,去逗孩子。因此水手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师:可见水手的哈哈大笑就是导火索。也是事情的起因。谁继续交流?指生说。

B.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的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生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让孩子很没有面子,所以孩子才会去追猴子。我认为水手是有负责的。

师:谁还想说?

生2:水手大笑起来,这笑声在孩子听来就是一种嘲笑。这种嘲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他才会去追猴子。我也认为水手该负责人。

师:你说得真好,水手的笑声就是一种嘲笑,这种嘲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他才会去追猴子。继续交流,指生说。(1-2名)C.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生: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是在刺激孩子下定决定要追上猴子。所以孩子才会不管不顾地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拿帽子。因此,我觉得水手要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水手的这三次笑声音很重要。因为这三笑,让猴子变得越来越放肆,也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笑声更增添了孩子的难堪,让他产生不追上猴子不罢休的心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三句话。

3.师:现在我们再去回顾一下故事的整个过程,课件出示:

师:各位评判官,现在你们有结论了吧?水手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呢?

(预设:应该)

师:是的,因为水手们的取乐使得猴子放肆,因为猴子的放肆,导致孩子去追猴子,才产生了跳水的结果。故事情节就这样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互为因果,层层推进,也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2-4小节。老师读水手的句子,男生读描写猴子的语句,女生读描写孩子的语句。(师生分角色朗读片段。)

(二)板块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辨析船长的方法好在哪里。

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出场了。(出示第五小节,齐读。)

师:他用了什么方法救了孩子。出示句子,请学生读。

师:只有跳水这一种方法吗?如果当时你们也在现场,你们会想到哪些方法救孩子?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时间3分钟)

交流(预设:用软垫接、水手们爬上桅杆救孩子、让孩子自己爬下来)

师: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提出了这些假设,接下来我们就要去验证假设。请各位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想一想这些方法可行吗?

学生交流,预设:

A.生:我觉得用软垫接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文章开头这样写: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但甲板上根本没有软垫。

师:你考虑到了当时的环境因素,所以这个方法不可行。(板书:环境)

B.生:我觉得爬上桅杆救孩子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上节课说到:桅杆很高,有四层楼那么高呢。爬上去需要很长时间,而此时的孩子在横木上已经摇摇晃晃的,只要他一失足掉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师:你考虑到了时机的因素,现场情况太紧急了,孩子也等不了那么久。这个办法也不可行。(板书:时机)

C.我觉得让孩子自己爬下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因为文中说到:孩子心惊胆战,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孩子已经很害怕了,他不可能有勇气自己爬下来。

师:你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所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板式:人的心理状态)

师: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判断,我们知道做出一个决定需要考虑环境、时机、人的心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在那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想到的方法是跳水。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他的方法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呢?快速浏览课文,再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一说。

学生交流:

预设:

生1:船长的方法考虑了环境因素:这一天风平浪静。

生2:船长的方法考虑了时机因素: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生3:船长的方法考虑了人的心理因素: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师: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船长能考虑当时的环境、时机、孩子的心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做出这样的决定。(出示第5小结,齐读。)

师:在这个决定背后,你读出了什么样的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充满智慧、当机立断)

师:文字会说话,标点也如此。文中一连8个感叹号不仅渲染出当时危急的氛围,也刻画出船长的当机立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震撼人心的文字。(二读第五小节)。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呢?(船长你真了不起船长我很敬佩你)

师:把这些感情融进文字中,再去读读在危急关头船长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三读第五小节。)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理清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更学会了要结合环境、时机、人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去做出最为合适的决定。

出示名言,师: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齐读名言。

师:同学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能运用上良好的思维品质去解决问题。让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出示,齐读: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11、五年级下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初读感知,梳理内容

1、古时候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你搜集了哪些故事,咱们来交流交流?(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以弱胜强的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大家注意忌字的写法,上下结构,上边是自己的己。

2、课题中关键字在赛,围绕赛字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课文主要讲了(田忌与齐威王赛,赛了两次,第一次齐威,田忌输了,第二次齐威王输了,田忌赢了。)

4、同学们真会学习,一下子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弄懂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咱们来看看第一次比赛,他们怎么比的?谁来说说?

我请两位学生上台用准备好的教具马匹进行演示比赛过程。

5、田忌输了,三场下来,田忌都败了,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他会怎样想呢?

6、一个垂头丧气不仅让你们看到了田忌的神情,还描摩到他的内心。他把失败的原因都推到马儿头上去,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

7、齐威王获得胜利,此时在做什么事情?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的夸耀自己的马。

生活中你有得意扬扬的时候吗?

二、锁定重点,深入探究

1、就在齐威王得意洋洋之时,田忌却与他进行第二次赛马,结果反败为胜,从这不同的结果中,大家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想问点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解决孙膑用什么方法反败为胜。

2、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孙膑到底用的什么办法?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

预设:

我知道,同样的马,孙膑只调换出场序,用田忌下等马对齐威王上等马,输一场,用上等马齐威王中等马了,用中等马对齐威王下等马,2比1胜了。

师:你真会读书,这其实是文中描述的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咱们一起来看看。

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师:第一场比赛齐威王胜了,他一定沾沾自喜,自认为胜券在握。

3、第二场呢?(输了)齐威王(有点心慌)。

大家做做心慌的样子。他紧张啥?(有点不相信自己怎么输了。)师:第三场?(又输了)。此时齐威王:目瞪口呆。

他输得糊里糊涂。此时齐威王是云里雾里,看不分明。咱们来看看第二场比赛,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

(生:仍然是先出上等马,接着中等马,最后下等马。)

而孙膑就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使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正像文中所说

(生齐读: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师孙膑为什么就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呢?在第二次比赛之前,田忌与孙膑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请个同学读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感受。

(生读3-9自然段。)

5、刚才咱们弄明白了他想了什么办法,现在可进一步思考,孙膑他凭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三、延伸追问,补白想像

1、孙膑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就断定自己一定能取胜?胸有成竹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形容做事非常有把握。)

2、他为什么那么胸有成竹?刚才齐威王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输了,他多么希望有双慧眼,把这糊涂看得清清白白,真真切切,谁借给他一双?(生:孙膑。)

3、孙膑用他的慧眼看到了什么?オ使自己这样有把握胜利?(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4、田忌失败了,只是认为自己的马差;齐威王胜了,只是认为自己的马强,但孙膑却认为快不了多少。什么叫快不了多少?

(就是彼此之间马都差不多。)

5、也就是田忌的中等马虽然比不过齐威王的中等马,但是胜过齐威王的下等马。(生:我从第二次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来读读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6、同等级较量,田忌只能败给齐威王,如果调换顺序就能出奇制胜,还是那句话,齐读(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师:他这样一说,田忌瞪了他一眼,生读: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师:如果再赛,田忌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字输。只有在什么情况下,オ能让他赢?生:换马。

7、此时孙膑已是(生:胸有成竹)。

可见,就在这之前,孙膑已经想好了对策,因为他那双慧眼已经看出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再读: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8、田忌看得出来吗?齐威王看得出来吗?而孙膑却看得出来,此时,你觉得孙膑怎样?

预设:孙膑非常自信。

我觉得孙膑非常细心,连那小小差距都看得出来。

9、师:孙膑真是善于观察。赛马场上是风驰电掣,这就一会儿功夫,他竟然把这细微差别,谁的马快,快多少;谁的马慢,慢多少,看得如此(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0、小练笔

课文结束时,只写了齐威王的表情,没有写田忌,田忌会是啥样神情?此时田忌最想干什么?田忌会对孙膑说什么?请大家拿起笔,简单地写一写。

交流。

预设:

你们可知道,当时田忌问了孙膑这样一句话,想知道吗?

田忌说:孙膑老兄,你怎么就知道当时齐威王不会调换顺序,如果他调换顺序,咱们不就慘了!

孙膑说:因为齐威王得意洋洋炫耀自己的马,他得意忘形了,不会调换序的。生: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他一心想,如果再比,取胜的还是他,他打心里是不会换马的。

11、总结:哦,原来这一切,都被孙膑料定了,是呀!会观察善分析,再用高超的计谋,打破常规,才能出奇制胜。

四、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史记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课下同学们不妨去读一读,读史使人明智。

12、五年级下手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手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2、方法: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二、阅读质疑,自主体验

1、想不想知道本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吗?请同学们快速打开课本51页,同桌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黑板检查字词。(指生读,齐读)

扳住窈窕搔痒秽物轧伤纽扣蘸药末

堂皇扶衬渺小鼻涕附庸爱憎养尊处优

3、字词读得这么准确,相信读懂课文更不在话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事。)

4、指名说,生补充,桌友互说。

5、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相信大家脑海里一定又产生了很多疑问,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吧?

6、质疑:

(1)课文写了五指的什么特点?

(2)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3)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合作质疑,互动体验

1、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但不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默读课文25自然段,自学解决这些问题。

自学要求:(1)画出描写五个手指特点的'关键词语。

(2)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将五指的特点表达这么具体的?

(3)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谁找到了描写五指特点的关键词语?(指名说,生补充,师板书)那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五指特点表达具体的?(指名说,生补充)

(大拇指形状不美吃苦耐劳先概括后具体

食指姿态不美工作复杂机敏排比

中指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曲线最美养尊处优拟人

无名指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设问)

3、谁愿意把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

4、小结:通过读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作者的笔下,五指的神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如果今后我们的写作也运用多种表达方法,相信你们的作文会越来越出色!

四、变式质疑,深入体验

1、师:丰老先生介绍完五指特点以后,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师:从这段文字中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板书:团结起来力量大)

五、应用质疑,矫正体验

1、小练笔: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小练笔的活动。

师:五根手指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才能很好地为主人服务。可是突然有一天,它们几个心血来潮争起功来了。同学们想知道大拇指是怎样给自己争功吗?

大拇指首先发话,扯开嗓门道:在五指之中,我的力气最大,按钉书机、钉图钉,多重的活,都得由我上阵!说着,得意洋洋地瞟了大家一眼,再说了,比较轻巧的活有按手印、鉴定指纹等也离不开我,你们去能算数吗?然后,又不屑一顾地瞪了大家一眼,继续显耀:操作电脑键,是我;发信息,是我;按遥控键钮,是我,数人民币,是我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是我是我还是我我的功劳最最大

2、师:听了这段文字,大家有什么感受吗?老师这还积累了一些有关争吵方面的词语,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小黑板示)

不甘示弱唇枪舌战得意洋洋喋喋不休盛气凌人滔滔不绝

愤愤不平振振有词趾高气扬不屑一顾傲气十足扯开嗓门

师:同学们平时肯定也注意到争吵时还有哪些动作和神态,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平日的观察和自己积累的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来写一写其余四指是怎样为自己争功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手指》,了解了五指的特点,同时也懂得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次朗读丰子恺文中说的最后一段话来结束这节课。(生齐读)

七、板书设计

13、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两茎灯草》是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最后才一命呜呼的事。刻画了一个极其吝啬、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词语诸亲六眷、一声不倒一声、郎中等词语的意思。

2. 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吝啬鬼形象。

3. 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丰富内心。

4.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聪明、机灵、富有心机的小嘎子、摔跤高手小胖墩以及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的车夫祥子,这节课让我们来穿越回清朝,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齐读课题《两茎灯草》。

2.简介《儒林外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出示词语:

郎中 诸亲六眷 一声不倒一声 哥子 故此 揩眼泪

相机理解词语意思。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四、自学指导一

1.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严监生病重的句子,画横线,并用词语来形容一下临死前的严监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生读,师巡视。

3. 交流、汇报

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的,一声不倒一声,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指名读。

师:临死前的严监生做了什么动作?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举手回答,师指导。

师: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幻灯片出示、生齐读)

追问:临死前的严监生迟迟不肯断气,伸着两根指头,为什么呢?请看自学指导二

五、自学指导二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严监生诸亲六眷的猜测以及严监生的反应,画曲线,小组合作交流体会。

1.生读,师巡视指导。

2.生汇报有关句子,师出示幻灯片。

3.指名朗读

4.小组讨论、汇报,感受严监生的内心世界。

5.扮演角色并指导朗读。

师:严监生的诸亲六眷都没有猜测出他两根指头的用意,让我们来听听赵氏怎么说------

幻灯片出示赵氏的话,生齐读。

师:通过赵氏的猜测,我们大家都恍然大悟了,原来严监生临死前迟迟不肯咽气,只是因为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恐费了油啊!由此可见,严监生可真是

生自由回答:吝啬、小气、抠门、铁公鸡、爱财如命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了那些将死之人,我们都会报之以同情,而文中的严监生却让我们感到好玩、有趣、可笑,这就是讽刺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

文中的故事层层递进,一点点解开神秘的面纱,最终告诉我们结局,这也是小说的独特设计------悬念。

让我们来体会悬念的好处。(幻灯片出示)

六、总结写法,延伸课外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严监生的两个手指头,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招牌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严监生这个守财奴的典型形象,那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人有特别的招牌动作,请同学们课下认真观察一个人物,用上动作描写的方法,写一写。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阅读《儒林外史》,感受小说中更多有趣的故事情节。

九、板书设计:

14、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猜猜大体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通过抓关键词句讲述石猴出世及成王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题质疑览全篇

1.话说西游,揭题质疑。

(1)出示唐僧师徒四人的图片,揭示他们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的主人公。

(2)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写的长篇白话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3)揭题:《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4)质疑题目:猴王是谁?他是怎样出世的?

2.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想一想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读准课后要认读的15个字组成的词语。要点:易读错的字有:迸bng、镌juān、劣 li、挈qi、瞑mng、耶y。

(3)读准多音字:呵。

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关注语气词读好人物的话语。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暝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hēh)道:大造化!大造化!

(4)联系上下文来猜猜意思,罗列学生可能不理解的部分词语。

例如:图片理解词语:石窍、石碣、镌着、拱伏、无违、序齿、排班。

做动作理解词语: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石猴出世、石猴称王)

过渡:石猴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重点。

(设计意图:一般古典白话小说的回目在章节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里虽然没有回目。但题目猴王出世还是高度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出世从广义上来讲包括石猴的出生和称王。所以对题目的质疑显得尤为重要,在质疑中故事和人物一下子凸显出来。本课文言意味较浓,根据阅读古典白话小说和文言文的经验,学生连估带猜式地阅读故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读词语,能有效地达到疏通文字的目的。)

板块二 抓住关键说出世

1.默读思考,了解出世。

想一想:石猴在哪里出世?怎样出世?出世后怎样?

2.连估带猜,读通出世。

要点1:例如,从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大致知道仙石很高很大;从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大致知道仙石很有灵性;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大致知道石猴和山中的许多野兽都是好朋友。

要点2:通过指读、轮读、演读等方式朗读这一段。

3.抓关键词,梳理出世

(1)石猴在哪里出世?(傲来国一大海中一花果山)

(2)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呢?(仙石-石卵-石猴)

(3)石猴出世后是怎样的呢?(在山中行走跳跃自由自在,与真猴无异。)

(4)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节奏。

4.根据提示,讲述出世

傲来国的大海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仙石,有一天仙石崩裂出一个石卵。因为见了风化作一只石猴。这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玩耍休息,非常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能大致讲述石猴出世的故事。首先依然用连估带猜的方法疏通文字。其次石猴出世的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对偶的句式,节奏疏密有致、抑扬顿挫。但本课不是精读课文,所以主要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轮读、演读等活动,感受古白话文凝练鲜明、优美奇特的语言形式。最后,通过提炼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讲述故事。)

板块三 品悟形象讲称王

1.通览全文,聚焦称王。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石猴称王这个内容。(2~4自然段)

2.编列标题,理清情节。

石猴探洞-石猴报喜一石猴称王。

3.依据情节,概说称王。

一天,石猴与群猴在山洞中洗澡,看到泉水奔流众猴便说要去寻源头,约定寻到源头又不伤身体的人,就拜他为王。石猴跳入泉中,发现一个石洞。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众猴,众猴高兴地进入了水帘洞中。众猴立刻拜石猴为王,将石字隐去,叫作美猴王。

要点:讲故事的时候,关键信息和情节不能遗漏比如说探洞前约定这个情节不能少,它为后文石猴称王埋下了伏笔。

4.抓住细节,品悟形象。

学习《景阳冈》时,我们通过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来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得扣人心弦,要想把石猴称王的故事讲得引人人胜,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配上相应的表情等来达到这个目标。

(1)出示表格,默读课文石猴称王部分,想一想,画一画,哪些描写让你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添进去。

(2)填写表格,交流石猴的部分语言、动作描写。

要点1:交流石猴语言描写时,主要抓住表格里的三句简短的话,通过自由朗读,发现石猴说话的特点。作者用重复、短促的语言,塑造了石猴顽皮、率真的性格。

要点2交流石猴的动作描写时,抓住反复出现的动词瞑目蹲身复瞑目蹲身又瞑目蹲身和其他一些动词如睁睛抬头观看将身一纵跳出水外往里一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作敏捷、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石猴。

要点3:以上内容交流过程中通过指读、齐读、演读等方式体会石猴形象。当然课文中像这样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继续交流,甚至还可以抓住其他石猴的表现,通过对比来进一步把故事讲生动。

5.根据表格,生动讲述。

四人小组讲故事、听故事、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分两步把石猴称王部分讲生动具体。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抓住石猴探洞石猴报喜和石猴称王建立情节图。依据情节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主要情节。其次,通过抓住石猴的语言、动作描写等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把称王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板块四 拓展延伸再阅读

1.聚焦主角,挖掘故事。

完成连线题:

美猴王 花果山上

孙悟空 大闹蟠桃会期间

齐天大圣 西天取经路上

弼马温 发现水帘洞后

2.拓展延伸,阅读西游。

课后请大家细细读读《西游记》,讲讲和石猴有关的故事。

15、五年级下村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村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的读音。

2.借助文中注释与插图,说说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3.根据诗句内容想象画面,并能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文中注释与插图,说说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教学难点:

根据诗句内容想象画面,并能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前两节课学习了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能背诵出来吗?指名35生背诵。再齐背诵一遍。

2、今天继续学习与儿童有关的古诗,请看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背诵古诗对学生来说易背易忘,因此要不断地复习巩固,形式多样地去背诵,让学生愿意去背诵,背诵内容方能植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指名背诵要兼顾学习层次不同的同学,这样利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需要不断地巩固,才能记忆深刻。)

二、初读古诗,体会朗读之趣。

1.打开课本,第3页,把生字读三遍,再读3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字音如果读错了要及时给予纠正。发现学生易读错的诗句引导多读几遍。

3.齐读古诗2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成功的朗读方式就是学生能够激情朗读,把字读在自己的心里面,而不是被迫地、机械般读书。)

三、深层读诗,感受用字之妙。

1.看注释,默读古诗,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诗句意思。

3.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诗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之意。

4.再次欣赏画面,诗句中的哪个字更好地描述了画面?板书 衔 浸

5.诗人笔下美丽的画面中还有什么景物呢?

6.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齐读第一句。

板书 满

7.看着板书,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设计意图:诗句山衔落日浸寒漪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借助画面,直观形象,容易理解。美好的景物呈现在奇妙的文字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满 衔 浸字用得妙,诗句中重读这些字,顺利达成有感情朗读之要求。)

四、想象故事,体会意境之美。

1.默读后两句,想想牧童在干什么,心情怎样?

2.交流。预设:牧童看着牛儿吃着嫩嫩的青草,喝着甘甜的池水,似乎在对他说小主人,谢谢你,带我来这么好的地方,我吃饱了喝足了,我们可以回家了。牧童甭提有多高兴了,于是拿着他的短笛,骑上牛背,口里喊着回家喽。看着牛儿鼓鼓的肚子,心里想回到家,大人们一定会夸奖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于是换个姿势,横坐在牛背上,吹起了他的短笛。

3.正如诗句所说,齐读后两句,板书 横牛背 信口吹

4.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板书 淘气天真 悠闲自在

5.引导有感情朗读后两句,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抓住牧童的心里、神态,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既可以根据诗句想象画面,又可以编故事,还能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效突破本课重难点。)

五、课堂总结,积累相关古诗。

三首古诗让我们感受了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类似的诗篇还有许多,课下可以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课堂上的学习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外学习提供方法。)

板书设计

村晚

满 衔 浸 字妙景美

横牛背 淘气天真

信口吹 悠闲自在

(设计意图:板书应呈现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要精练、醒目,让学生受到启发。

16、五年级下从军行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从军行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3、.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解题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 。

  详见《学海导航》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x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唐时已无楼兰之称。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还:归,回家。

  五、总体感知

  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的险恶,战争的频繁,以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百战极言战事之多;黄沙二字,极力突出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的艰苦激烈和将士们所做出的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这首诗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转折有致,对照鲜明,抒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斗志。整首诗的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体现出王昌龄绝句的突出优点,也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优秀篇章。

  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分洗炼、精道。

  六、重难点分析 :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答: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七、比较鉴赏:

  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17、四年级下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默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2.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默读理解两篇例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教学例文:《颐和园》

导入:我们来读《颐和园》,找出过渡句,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一)阅读例文,找过渡句

1. 根据拼音,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 默读课文,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出示课件2】

预设: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3)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二)探究讨论,体会游览的顺序

1.学生探究,交流:文章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出示:【出示课件3】长廊()()()

根据上面找到的过渡句,这个游览路线图,可以补充如下:

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三)课堂小结,明确写法【出示课件4】

1.课文介绍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按照游览的顺序)

2.课文抓住哪些景物重点写的?

其中,长廊和昆明湖是作为重点景物详细写的。

师小结:学习了《颐和园》我们了解了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到过渡句在文中的衔接作用。今后的写作可以好好借鉴一下。

(二)教学例文《七月的天山》

过渡:下面再以《七月的天山》为例,学习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找出表示过渡的句子。

(本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天山的。)

预设:【课件出示5】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2.写出本文的游览路线图:【课件出示6】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天山深处

3.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课件出示7】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2)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3)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4)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

(5)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夺目。

4.本文重点写的景物是什么?【出示课件8】

重点写了原始森林和野花。

5. 小结:【出示课件9】

本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将天山的美景呈现给大家,段首的句子,又是过渡句,介绍了作者的游览路线,也介绍了游览的顺序。

板书设计

游览的顺序【出示课件10】

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天山深处

18、四年级下习作:我学会了_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能说一次学习的经历,能清楚、具体地写一篇以我学会了为话题的习作。

教学难点

准确选材,把学习的过程说具体,写具体。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我们正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你学会了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再把学这件事情的经历、体会和同学分享吧!

2.今天,我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会了做的事情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板书:我学会了 )

二、指导选材,体验难忘。

1.指导选材

(1)【课件出示2】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一些词语和图片,如:玩玩具、弹钢琴、挤牛奶、借阅、栽花、洗碗、书法、爵士鼓、煮饭(思路可以放开阔,想的内容可以丰富一些,并在每种本领前面标上序号)

(2)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屏幕上的本领,你都会几种。

2.体验难忘。

学生选好之后,想一想,【课件出示3】

(1)在这些本领里面,哪一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学会了挤牛奶)

(2)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情的?(先观察别人是如何做的,再尝试去做。)

(3)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刚开始牛儿不听话,老是不配合,后来发现自己的方法和力度不正确。)

(4)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

(从刚开始的畏惧,到后来的应对自如,从容快乐。)

3.例文引路

【课件出示4、5】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看见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很羡慕,也很着急。终于,在一个周六的上午,爸爸、妈妈陪着我来到了小广场,我开始了学习骑自行车。

练习开始了,爸爸给我做了一次示范,让我仔细看清楚。然后爸爸对我说:你先坐在车上,双手握好车把,在车上坐稳,脚踩在脚踏板上,爸爸给你扶着自行车后座,你用力骑车,不要害怕。我按照爸爸的吩咐去做了,可我不是握不住车把就是忘了踏车,手脚一点也不听使唤,车总是失去平衡,可是我并不泄气,还是认认真真地练着。爸爸鼓励我:孩子,照这样练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乐滋滋的。爸爸一边扶车,一边指挥我。我认真地听着,照着做,真的见效了。我的双脚也比刚开始学的时候灵活多了。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突然,爸爸高兴地喊了起来:成功了,成功了!你学会骑自行车了!我连忙把车停下,才知道,刚才爸爸不扶车了,而是在后面小跑着跟着我。听到爸爸的喝彩声,我练得更加起劲了。终于,我初步掌握了骑自行车的要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如今我已经可以轻松自在地骑着自行车了。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要成功,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4.学生讨论:听了例文的讲述,你知道我学会了什么吗?当时的心情如何?怎样学会的?【课件出示6】

预设: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心里很高兴。

预设:在爸爸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的不断训练,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三、词语点睛,诗句引趣。

1.同学们,大家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好词佳句。

2.出示好词: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课件出示7】

拍案叫绝 难以置信 豁然开朗 大功告成 记忆犹新

美滋滋 活蹦乱跳 目不转睛 慌慌张张 津津乐道

小结:通过读词,谈词语,把自己喜欢词语的原因写出来,更好地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3.出示佳句: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课件出示8】

①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③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小结:读句子,谈理解,要学会积累和正确运用这些诗句。 

4.读一读下面的写作歌,说一说你的理解。【课件出示9】

写作之前想具体,明确要求再动笔;

开头结尾概括写,事情经过写具体;

多问几个怎么样,事情情节描详细;

学会点题明中心,题目内容紧联系。

四、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过渡:积累了好词佳句,下面就是弄清习作要求,准备写作。【课件出示10】

1.按照学习的顺序,将文章写得有条理。

2.将重点部分写具体,让文章内容饱满。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文章有活力,有个性,打动人。

(板书:精心选材 按顺序写 详略得当)

小结:审清了题目要求,要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要有真情实感。

五、学生习作。

师: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下面大家开始写作。

学生习作,师巡视,发现习作效果:写得好与存在问题。

六、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过渡:同学们把习作完成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较为优秀的文章。

佳作展览,营造氛围自我欣赏,同伴交流集体会诊,集思广益。

1.佳作展览,营造氛围。

欣赏精彩词、句、段,让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说说读后感受。

2.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小组欣赏。请同桌同学一起交流,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再推荐一篇精彩佳作或一个优秀的片段,参加全班交流、欣赏。

3.集体会诊,集思广益。

4.出示典型习作片段。【课件出示11/12】

我学会了洗碗

我今年10岁了,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大人,我决定学习做一些家务活,再也不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了。每次把饭吃完后,我都守在妈妈旁边看她是怎么洗碗的,模仿她洗碗的动作,自认为洗碗非常简单。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吃过晚饭后,我自告奋勇要洗碗。妈妈爽快地答应了,可是,看花容易绣花难。

首先,我把当天要洗的锅碗瓢盆全放在水池里,往水池里放温开水和洗洁精,然后左手拿着碗子,右手拿着洗碗布紧贴在碗上,左手慢慢旋转。可是它一点儿也不老实,老想溜掉,一不留神,它就掉了下去,我捡起一看,还好没有受伤,妈妈看见了,说:有油的碗不好洗。说完,就给我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只见她先把碗底抹干净,再一圈一圈往上擦。我恍然大悟,学着她的样子,笨拙地刷洗着,反复几次后,它终于肯听我使唤了,最后这些盘子和碗子在我不停地旋转下,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第一次清洗工作结束,它们身上还残留着许多的泡沫,怎么办?第二次清洗得开始了,拧开水龙头,把它们全放在下面,一个一个彻底冲洗干净。

我在厨房里甜滋滋地品尝着自己丰硕的劳动成果。这时妈妈进来了,她竖起大拇指说:真是好样的,你学会了洗碗!听了妈妈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

5.请小作者上台朗读。

6.生共同评议,教师边听意见边用红笔在习作上做适当修改。总结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供小作者修改习作。

七、教师小结。

1.同学们写完后别忘了多读,多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得越多,你的进步越快。最后祝同学们的文章越写越好。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写一件事时,写清楚事情的过程,自己的经历、体会及感受,还要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

【课件出示13】

精心选材 按顺序写 详略得当

19、四年级下习作:我的乐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习作:我的乐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写自己的乐园,写出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自己的乐园的美好,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互相评价习作,提出修改建议,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写出自己乐园的样子,以及带给自己的快乐。

教学难点 能描绘出自己乐园的样子。

新课

一、激发兴趣,体验游戏。【出示课件2】

出示动物乐园图片,看,动物们在自己的乐园里,生活得多么快乐呀!湖畔、林间、广场、校园处处留下了我们欢快的笑声。这些地方都是我们的乐园。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乐园》(板书:我的乐园)

二、掌握技巧,写好作文

1.课本上已经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场所,任由你选择,你要选择哪一个?你想怎样写呢?【出示课件3】

(1)满是玩具的房间

(2)班级图书角

(3)家里的院子

(4)村头小河边的草地

(5)学校的篮球场

(6)爷爷的菜地

2.欣赏经典,感悟写法。

【出示课件4、5】

我的乐园

我家的院子是我的乐园。

我家的院子非常美丽。我最喜欢的两棵树,在院子的西南方。一棵是玉兰树,一棵是樱花树。三月是它们最美丽的季节。樱花开了,粉若云霞;玉兰抽叶了,碧绿如翡翠。它们的枝条互相交织在一起,大概在院子里相对得久了,成了好朋友,惺惺相惜吧?从远处看,就像两团巨大的棉花糖。

  过了几天,樱花落了,与之前的玉兰花瓣混杂在一起,像铺上了一层花色地毯,走上去沙沙响,很好听。院子的东南角是个大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底下铺着一层细沙和一些小石头。对了,池底还有几块砖。它们向来是微生物的乐园。掀开砖一看,上面有些不知名的小蠕虫在爬动。一条金鱼和几条鲫鱼在池子里无忧无虑地游动,从来不管今夕是何夕。它们互相追逐玩耍,吐着泡泡,一副不问人间俗世的模样。池子里还曾养过一只大河蚌呢!它是棕黑色的,闪着蓝光。对于它的到来,我曾经非常欣喜,天天来看它。可它太娇气,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为此,我还伤心了很久呢!院子的西北边有一棵枇杷树。它每年的四月会结果。每到四月时,爸爸经常爬上梯子,剪下果子递给我,而我把它放入妈妈拎的小篮子里。有时候嘴馋了,我还会趁着空档儿,剥开外皮塞进嘴里,酸酸甜甜,满嘴生津,自己家种的果树果然好吃。院子的东北边,就是关狗的地方了。两只金毛犬正在换毛期,狗毛四处乱飞,让人不胜其扰。这里还有一个破布袋,是我扔给它们当玩具的。结果那个袋子的碎片被它们拖来拖去,整个院子里随处可见碎片,真是太不讲卫生了。更让人生气的是,这两只二货还乱咬花草,妈妈辛辛苦苦种下的花草大部分都难逃他们的魔爪!妈妈恨恨地责骂它们,想把它们送人,被我苦苦哀求后才勉为其难地留下了这两只狗狗。

正值春天,经常能看到蝴蝶在院子里飞。有一种蝴蝶的颜色是淡紫色,又有点儿蓝。当它们把翅膀闭合上时,就仿佛出现了一只大眼睛。还有一种蝴蝶,是黄色的,带着金粉,在阳光下极为耀眼。蛐蛐快活地叫,蝴蝶随意地飞,鱼儿欢快地游,狗狗悠闲地走。怎么样?我家的这个院子美吗?偷偷地告诉你,我家有个巧手妈妈,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亲手布置的哦!

我家的院子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快乐,你喜欢我家的院子吗?

3.结合例文讲解写作技巧。出示:

【出示课件6】

《我的乐园》作文写作技巧

乐园是什么样子的。

在乐园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写出真情实感。

(板书:乐园的样子 做些什么 给我的快乐)

4.理清自己作文的思路:首先要选择作文的内容,再进行合理选材,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详细地叙述。(板书:我的乐园)

写之前仿照课本上的例子,填表格写一下简单的提纲。

比如上文的提纲如下:【出示课件7】

村头小河边的草地 草地上有绿草、野花、昆虫鹅群 放风筝、看天空变化的晚霞 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真快乐!

我家的院子 院子里有玉兰树和樱花树,有池塘,里面有鱼儿、蠕虫、河蚌。院子里有两只金毛犬。 看蝴蝶飞,鱼儿游,狗狗走 院子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快乐,喜欢自己的院子。

5.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看学生的作文情况,记下典型的学生)

三、习作交流,用心修改

1.大家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吧!(板书:读)

2.我还想请几个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其余的同学注意听,提出自己的建议。

指名朗读自己的作文。(师听学生作文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3.修改自己的习作。

出示动物乐园,从而引导到我们的乐园,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出示经典作文,让学生先从感性上了解这类作文的特点,把握重点内容的描写,文章的结构等,然后在讲解时以此为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

课件出示写作技巧,教师讲解补充,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生实践写作打好理论基础。

把写好的作文相互读一读,让对方提出自己的建议,然后修改,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是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办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 )分钟 领悟写法,课堂小结

想一想,怎样写好景物一类的习作?【出示课件8】

1.

预设:写出景物的内容,抓住重点景物写,写出在景物里做些什么,带给自己怎样的快乐,写出自己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小结:今天的作文课上我看到了同学们愉快的笑容,大家在作文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懂得了写作的一些技巧。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把自己听见的、看见的、想到的进行合理地整理,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行了。只要我们努力,坚持,我想大家也都会喜欢上作文的。

板书

设计 我的乐园【出示课件9】

乐园的样子 做些什么 给我的快乐

20、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

1.温故知新。

(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喜欢哪一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

(2)导入新课。

①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

②出示课题:《铁杵成针》。

(3)指导朗读课题。

①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

②师教读课题:铁杵/成针。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

(出示图片,认识铁杵)师引导:图中箭头指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2.初读文本。

(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课件出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纠互辅。

3.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

A.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B.师领读,指导读连贯,读出节奏;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

(2)看部首,猜字义。

师引导: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3)书写卒字。

①生观察: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②师书写示范,生边看边书空。

(4)师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

(5)生齐读。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背诵李白的诗,可以增加积累,并且能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熟读课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板块二 细读感悟

1.了解内容。

(1)对照文章听故事。

①课件出示句子。

②师述: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板书:地点磨针溪、象耳山)

③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④师引导: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板书:人物李太白)

⑤师引导: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

⑥师述: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课件出示句子)

⑦出示课件,引导理解。

课件出示: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A.师引导: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板书:过)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板书:逢老媪)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板书:问曰)

B.理解过是溪。

师引导:过是溪的过,谁能组词?(示例:路过、经过、跃过)

师继续引导: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生交流后师小结:就是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了,简洁明了。

C.理解问之。

师引导:谁问?问什么?

生回答后师小结:原来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呀!文言文多么简洁明了!

⑧理解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A.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B.师引导: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生交流。

示例: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板书:感其意,还卒业)

D.师小结:老师对照原文,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我们感觉到,古时一个字就是现在一个词语,有时甚至是一句话,所以文言文语言很简洁、凝练。

(2)概括内容。

①师引导:听了故事,你也来根据板书,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

②生自由讲故事,全班交流。

2.品词析句。

(1)调整顺序,感受句式。

①课件出示下面三句话。生自由读,想一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l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l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l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②示例: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

③读一读课文中的语句。

A.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B.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

④组词释义,感受句式。(课件出示:未成,弃去)

A.师指名读,引导: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

示例:成,完成;弃,放弃。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B.师指名读;生齐读。

(2)之曰对话,感受句式。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问之,曰:欲作针。

②师指名读,相机引导: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③示例:

李太白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

④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⑤示例: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⑥师小结:原来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呀!

⑦师引导朗读:既然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习对话)

(3)想象补白,感受句式。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②师引导: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太白)

③辩一辩:为什么不用同一个称呼?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预设: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④生读上面带有人称的语句。

⑤师引导: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⑥生交流后师小结: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感其意,还卒业)

⑦齐读句子。

3.趣味诵读。

(1)读一读。课件出示全文。

(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3)娓娓道来,讲讲故事。

①师引导: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呐,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②生试讲。

(4)抑扬顿挫,说评书。

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5)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师:一篇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4.拓展延伸。

(1)师引导: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生抢答)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师指名朗读;生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从故事入手,特别是对照原文说故事,能让学生把握内容,感知文言文特点,降低了学文言文的难度。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爱上古文,还能让学生会学古文,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句一句理解文言文,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地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更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21、四年级下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设计理念:

利用传统媒体作引子,揭示重点,围绕重点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讨论、交流、感悟、吸纳,有序地思维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自渎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

第一教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教学流程:

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

(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

(评析:此环节从整体入文检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础较好自己的认识自由发挥,体现出层次。)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

拘束的束字读音:sh

黝:在黝黑一词中读yǒ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hēi yōu yōu ,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zh

三、请你看课后生字:

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

黝: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要注意与菌区分。

2.查字典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

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往前走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用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造句。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新词和挑山工说的一段话的小黑板。

2、一把折尺,一张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此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上节课,我们读课文读了一节课,请同学们说说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些什么。

教材分析:

22、四年级下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2个生字和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天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看看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情景。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训练: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2、形近字组词:

梨( )鞠( )纤( )瓣( )

犁( )掬( )迁( )辩( ) 

辫( )辨( )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镜

23、四年级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1)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乘上时空飞船,沿着时间的隧道,跨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1)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

东方红一号卫星进入轨道以后,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卫星上的短波无线电发射机,循环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乐曲声音清晰嘹亮。每分钟循环一次,首先以40秒的时间连续播送两次《东方红》乐曲,间隔5秒钟后,播发遥测信号10秒钟,又间隔5秒钟,进入另一个循环。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不断地发回各种数据。人们从广播和报纸上获知卫星什么时候经过各大城市上空的信息,这个时间一临近,人们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兴奋地仰望蓝天。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

(2)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作三步走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

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步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即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开始启动,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将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试验。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读准字音:

施是翘舌音,读作shī;懈读xi,不要读成jiě。

◆多音字:

cho朝代 chun传说

zhāo今朝传 zhun传记

◆形近字示例:

驱 (先驱) 践 (实践)

躯 (身躯) 贱 (卑贱)

岖 (崎岖) 浅 (浅显)

(2)重点词语释义。

[九天揽月]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绚烂]灿烂。

[先驱]①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②先驱者。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里程碑]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的爱国情和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学生汇报自读收获。

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认知(仅举例)。

(1)传说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万户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

(2)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4)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留下了历史性的珍贵影像。

3.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

课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要叙述了中华儿女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四、重点研读,理解感悟

1.抓住具体事例和重点语句体会交流感悟深刻的句子,体会圆梦的艰辛和不易。

(1)相机引导体会写法。在谈体会的过程中,重点点拨并理解以下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灵活出示):

①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预设:抓住但是无数惨重始终没有放弃等词体会实现飞天梦的艰辛,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明确: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②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预设:引导学生具体抓住一百一十多个单位这庞大的数字体会参加到研制、建设、发射任务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多。

③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读了课文,你怎样理解杨利伟的这三句话?

明确:杨利伟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赞扬。说明神舟五号飞船是很安全、很稳定的,也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的水平很高。

(2)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的敬意齐读这三句话。学生读完,相机出示第6自然段内容,体会交流梦圆的意义。以情激情,师生带着敬佩和民族自豪感合作读: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师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真是(生)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六号的问天,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2.感悟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明确: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返回,探月工程的实施。

千年──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舟飞船飞天、探月工程实施,历时数千年。

3.读完全文,从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变为现实,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认识中华民族的航天历程,从中感悟到:要有远大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不怕失败,不怕付出惨痛代价,永不放弃,坚定而执着地追求,积极与他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阅读,学有所获

过渡:是啊,正是中华儿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使得中华飞天梦从古到今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正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使得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朝实现。

1.播放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图片资料,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返回以及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和嫦娥四号发射时的部分录像资料。

预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会将自读时的感受、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观看教学录像,不仅让学生感受飞船发射的壮观场面,而且给学生传达两个信息:一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祖国未来的发展要靠年轻一代。

2.军旅作家蔡桂林在飞天梦圆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写下了《炎黄飞天梦》一诗,齐读、配乐。

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写一个片段,可以想象地描述杨利伟等其他科技工作者在太空中的情形。

3.搜集资料,办一期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4、四年级下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中,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处在安定幸福的生活中,可是当灾难突然降临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让我们回到1870年3月17日夜晚,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照常行驶的诺曼底号被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课件出示2:诺曼底号遇难场景】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维克多.雨果一起,走进1870年3月17日的那个夜晚。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写作背景:【出示课件4】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号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借助课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尤其是难读的外国的人名和地名。【出示课件5:生字词】

弥漫 山脉 剖开 半裸 哭泣 汹涌 维持 酣睡 机械 可卑 岗位 主宰 调遣 鱼腹 窟窿 秩序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宰 ,翘舌音秩。

(2)指导书写【出示课件6: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生字遣。

遣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右边的最后五笔的笔顺:竖 横折 横 横折 横。

2.找到剖开、灌、蓦地、须臾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和词。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

(1)弥漫:布满,到处充斥着。

(2)混乱:无条理,无秩序。

(3)维持:保持使继续存在;保护;维护。

(4)秩序:多指人或事物按规定有条不紊,整齐有序。

(5)主宰:主管;支配,统治;掌握。

(6)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7)岗位:一份职位一般是将某些任务、职责和责任组为一体。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说讲的是什么?要求同桌的两个人互说一遍。比比看谁说得好。

学法提示:【出示课件8】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只要说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时、地、人、事。

2. 小组交流,展示如下: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四、 熟读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雨果先生一道目睹了一场灾难的发生,船上的人如何获救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 灾难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请大家把课题读得沉重些。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12】

弥漫 山脉 剖开 半裸 哭泣 汹涌 维持 酣睡 机械 可卑 岗位 主宰 调遣 鱼腹 窟窿 秩序

2. 检查课文的朗读,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13】

(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坏了,船长在指

挥船上的人有序撤离,唯独自己被海水淹没了。)

二、想象品读,体会惊恐万状的场面。

1.【课件出示14】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2.听了刚才的场景,你感受如何?(好害怕,很恐惧等。)

你们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3.师:那么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相关的段落。

【课件出示15】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4.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1)指名学生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情况危急、场面混乱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人们的表现?(板书:惊恐万状)(读)

(2)海水哗哗往里灌说明什么?(情况非常危急,船很快就会坠入海底)(再读)

(3)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

(4)【课件出示16】再次播放《泰坦尼克号》片断。

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共同感受这可怕的灾难。

三、细读品味,感受三幅画面。

1.师:这场灾难的的确确是非常的可怕。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如果就这样继续混乱下去,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船毁人亡)

但是结果是这样吗?(除了船长以外,全部脱险。)

2.师:是的,乘客们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的井然有序。(板书:井然有序)

3.师:在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哈尔威船长)

4.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文章的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非常高的评价。

【课件出示17】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师: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谁还想读?谁再来试试?一起来读读。

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师: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非常欣赏能自己提出问题的孩子,当你读完这个句子的时候。再读质疑

生:为什么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因为哈尔威船长的牺牲精神和指挥人员撤离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5.那么就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朗读课文,特别要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段,认真读读,并想一想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快速读文。

6.交流、再现画面

师:好,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静下来,在脑海中回想一下,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一幅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脑海中。【课件出示18】

生:1)庄严的指挥 2)简短有力的对话3)悲壮的沉没

A、感悟第一个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面,来感受一下,为什么雨果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咱们先走进第一幅画面:【课件出示19】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1.师读旁白,剩下的话学生自由练读,想想该怎么读?

师为什么读这么大声?(抓住吼字)指名多人读。

2.再看看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有什么特点?(简短)为什么?

3.灾难来临之际,别人都惊恐万状,而哈尔威船长却在做什么?(指挥、发布命令)

他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选择逃走呢?(因为他是船长,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是什么品质?(板书:忠于职守)

和别人的惊恐万状相比,他在做什么?(指挥大家)怎么样指挥?(镇定)

师:对,镇定自若。(板书:镇定自若)这份镇定自若,别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吗?(不能)

4.你还能从这段话中读出什么来?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咱们常说女士优先,在灾难面前也做到让妇女先走,这叫什么?

生:绅士风度。(板书:绅士风度)

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面对混乱的人群,你准备怎样来下达这道命令?

指名学生朗读。(师指导:场面混乱,情况危急。)

师:在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师:这是庄严的指挥,这是威严的指挥。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真好,读得好,脸部的表情也非常到位,满脸的威严。正因为这样,所以课文的作者雨果是这样评价船长的,再读。

【课件出示20】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师: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这是咱们从第一幅画面中感受到的。

B、感悟第二幅画面

师:下面我们走进第二幅画面:【课件出示21】

1.这是一段怎样的对话?(简短有力的对话)

在这段对话当中,有三个角色: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请同学们同桌互相练读,要注意读出那份威严、有力来。(同桌互读,小组展示读,评议。)

2.咱们一起合作读好吗?你们想读谁?(哈尔威船长)那老师就读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福大副的话。

3.(配乐读)接下来老师配上灾难发生时的嘈杂声,再入情入境地读一读,你就把自己当作是哈尔威船长,好吗?(师生再合作读对话)

4.各位船长,你问大副还有多少分钟,什么意思?

(想知道还有多少救援的时间。)

当你听说只有20分钟的时候,你说够了,你指的什么够了?

(脱险的时间够了。)

5.20分钟救出60个人时间够了,但前提必须是什么?

(人们撤离的时候必须井然有序。)

6.能惊恐万状吗?(不能)能像一窝蜂似地往前挤吗?(不能)所以,你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一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死命令。谁来读读?(读出那份威严。)

【课件出示22】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7.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令开枪打死那些胆敢走在女人前面的男人?他该不该下达这道命令?(请学习小组互相讨论)。

生汇报:首先体现了对弱者的关心,同时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却又不得不这样做。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共同下达这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命令。(齐读)

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8. 这么无情的命令,收到效果了吗?从文中找找,用笔画出来。

【课件出示23】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谁?(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称他是伟大的灵魂?(因为他不放弃任何生命,作为强者对于弱者的保护,有强烈的责任心。)

9.同学们,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这样来评价哈尔威船长,一起读:

【课件出示24】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

C、感悟第三幅画面

1.同学们,正是因为船长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救援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20分钟很快就到了。当第60个人登上小艇的时候,船头开始下沉,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此时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

(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课件出示25】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2.同学们,这是悲壮地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地与船同沉,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动,来读读这段话,轻声地读。(学生轻声读,指名读)

3.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船长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雨果吗?

a、船长你为什么不走呢?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没?

b、这薄雾为什么是阴惨惨的?

c、为什么要称船长为雕像呢?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地凝望每一个字,思考刚才你提出的这些问题。船长,你为什么不走啊?你为什么要与船同沉呢?雨果,你为什么要将船长比喻成一尊黑色的雕像呢?在你的眼中,为什么薄雾都是阴惨惨的呢?静静凝望,静静思考。明白吗?为什么此时此刻,连薄雾都是阴惨惨的?

生思考并回答:

a、作者把薄雾比作人们悲痛的心情。

b、因为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还因为雕像都是非常伟大的,与其说哈尔威船长是一尊雕像,不如说他在人们心中是一座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

c、因为他是船长,这艘船是他的心爱之物,船就是他的生命。所以,我们的船长他遵循着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明白了吗?虽然牺牲了船长一个人,但是却让其他人获救。

这是什么品质?(板书:舍己救人)

4.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一起读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26】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读得再肯定一些。(生再读)

5.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不辱使命、流芳千古?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课件出示27】

此时此刻,轮船还在下沉,可是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哈尔威船长赴难,我们的心在滴血。我仿佛听见获救的克莱芒在深情地呼喊着,我们仿佛听见小艇上获救的人们在深情地呼喊,所有的人都在深情地、饱含着热泪地呼喊(反复读)

6.但是任我们怎样的呼唤,哈尔威船长却徐徐沉入大海,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了我们镇定自若、绅士风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并不惜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他又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次饱含着深深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船长。【课件出示28】

四、倾诉心声,总结全课

1.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仿佛我们每个人都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涤。在这次灾难当中,最令我们感动,最令我们敬佩的人是谁?

(哈尔威船长)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的心里和老师一样,久久不能平静。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请拿起笔,把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课件出示29】

生写话,汇报。

3.教师小结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起读:【课件出示30】哈尔威船长,我爱您,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同学们,相信每一个人学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会记住这样一位船长:记住一位与船同沉的船长!记住那位在大海中永生的船长!记住那位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船长!

板书内容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件出示31】

惊恐万状 井然有序

忠于职守 镇定自若        

绅士风度 舍己为人

25、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绿》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学习了《短诗三首》后,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现代诗歌也充满了兴趣。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 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教学设想

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与结合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基础,得出现代诗歌在小学阶段学习内容中的占比不多,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教师的引领。在本节课中,学生首先自己把诗歌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诗歌有别于古代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接着老师读带领学生再次感受现代诗歌的美,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美,体会作者对绿的赞美和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目标

1.会写墨绿、浅绿、嫩绿等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板书:绿)

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关于绿的词语或者诗句?结合学生回答的进行点评。

2. 老师出示自己准备有关绿的词语或者诗句,请学生读。

3.大自然里深浅不一、浓淡有别的绿色,总让人神清气爽,总能给人以蓬勃的希望。绿千姿百态,在诗人王安石的眼里,绿是那样的神通广大: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顷刻间江南两岸便披上了绿衣;在词人李清照的眼里,绿又是那样的娇憨可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绿像是在展示着风雨过后的骄傲。在现代诗人艾青的眼中绿又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补充板书10.).一起感受诗人笔下的绿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导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 课前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家艾青,谁来介绍一下?生介绍,师点评并补充。

2.生初读课文,要求:自由小声读,把你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要带着目的读,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3.指名读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把感受批注在诗句旁(正音,并鼓励学生你能真会读书!)(板书: 批注)

4.生齐读,读出感受。(板书:朗读 感受 )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理解诗歌做铺垫,通过学生自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美

1.师范读,请学生想象,诗人看到了哪些绿?(师配乐范读)

2.学生汇报。(2-3人回答),并把表示绿的词语用__划出来,抄在学习单上。学生齐读。

3.生齐读第二小节,说说有什么新发现?生回答。(请学生读出自己的发现)

4.师提问,绿得发黑是一种什么样的绿呀?(预设:很深很深的绿。)绿得出奇呢?(预设:绿得很特别)

5.师提问,能不能换成很深很深的绿,特别的绿?(对比读,觉得哪种表达好?)请小组对比读,说出自己看法,生齐读。

6.思考:用一个词形容作家笔下的绿?生回答,并且书写在书上。师点评,最后指名读,齐读。

7.思考:第二节表达了什么?预设:(表达了绿的种类多,不重样,还有许许多多的绿等着读者去发现去想象,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请学生记下自己的想法。板书:想象

8.生自由读,个读展示,师评价并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读?齐读。

9.诗中还有两处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探究,在读中体会,生回答,师点评,齐读。

10.提问:还有什么是绿的?生读并在文中圈出来。生汇报,师点评,齐读。

11.思考:把绿的风、雨、水、阳光替换刮的风、下的雨、流的水可以吗?生回答(预设:不可以,写出了动态美)生读,齐读。

12.学写诗,学生展示,师点评。

13.自由读第四第五节,把表示动态的词用△标出来。生汇报,齐读。

14.提问:所有的绿包括哪些绿?生回答,带着所有的绿,齐读。

15.思考: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回答,并上黑板进行板书,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在读中进行感悟,得到升华,感受绿的美】

16.老师总结,生齐读,生背诵。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作家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默读,把感受用一个词写在书上,学生汇报,师点评,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2.提问:你更喜欢哪一个绿?生交流

3.拓展练习:做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五、板书设计

26、四年级下芦花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芦花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能借助小标题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 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感动的情节,体会青铜勤劳善良纯朴的人物形象。

3.感受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前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预先标注小标题,准备交流。、

2.已读过《青铜葵花》整本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忆《青铜葵花》,导入课题

1. 出示曹文轩照片,说说自己对这位作家的了解。

出示作者简介

2. 看《青铜葵花》封面,说说人物印象

青铜 葵花

简要说说阅读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情节。

3.看《青铜葵花》目录,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看看芦花鞋在小说中的位置。引出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搓草绳 葵花 祈求 遗憾 污迹 雪屑

(2)指名认读,重点读好 搓 祈求 遗憾 污迹

(3)比较识记。

[课件出示:憾(遗憾)撼(摇撼)]

理解屑(三个解释:碎末 细碎 认为值得)

联系语境理解:雪屑是什么。

联系生活说说,哪些词语含有屑?(木屑 纸屑 面包屑)

2.整体感知课文。

(1)芦花鞋怎么制作的?是什么样子的呢?请读文中句子,找到答案。

这双漂亮的芦花鞋子背后,你读出了什么?

(青铜一家心灵手巧,精心编制,芦花鞋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2)交流课前预习时小标题。

课文围绕着芦花鞋写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①回顾列小标题的方法(PPT出示列小标题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课前所列小标题,师生评议。

③预设:

编芦花鞋 大雪天卖鞋 意外买掉鞋 卖掉脚上的鞋

(3)了解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弄清了每部分的内容,将每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连起来说一说,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在同桌练习说一说。

②全班交流。

冬闲时,青铜全家精心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由青铜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一个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阻止到镇上卖剩下的十双鞋,一群城里人意外地买光了他的鞋。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个人追来向青铜购买芦花鞋,看到那个人失望的眼神,青铜脱下脚上的鞋卖给他,赤着脚走回了家。

板块三 品味细节 体会人物形象

1.生自学品读课文,画出印象最深的内容。

(1)师引导:芦花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

课文中青铜哪些表现最让你深受感动?请划划句子,标标关注词,写写你的感动。

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部分内容

①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奶奶对青铜说:今天就别去镇上卖鞋了。爸爸妈妈也都对青铜说:剩下的十一双,一双是给你的,还有十双,卖得了就卖,卖不了就留着自家人穿。葵花也一个劲儿地说:哥,今天就别去卖鞋了。

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

从下了一夜大雪足有一尺厚门都很难推开可以看出天气非常寒冷,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青铜依然坚持去卖剩下的十双鞋,为给葵花积攒上学的费用,他什么苦都不觉得苦,让人感动。(PPT批注出红字作为示范)

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体会。

(2)学生自读课文,照样子边读边写批注。

2.交流品味,体会人物形象

预设:

②对面屋子里围火取暖的人就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  青铜却摇了摇手,坚持着守在芦花鞋旁。  

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 成团 地往下抛落。望着漫天大雪,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

大雪天,青铜尽心尽职地守在芦花鞋旁边,一心只想着卖掉鞋子,纯朴负责,让人感动。

③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大喜欢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他们一个个都觉得便宜,二话没说,就一个个付了钱。青铜抓着一大把钱,站在雪地上,一时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

不因为雪天卖鞋少,别人喜欢他的鞋子而趁机涨价,做人诚实本份。

④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那人失望地一摊手,并叹息了一声。青铜望着那个人,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

因为不能满足爱芦花鞋的人的愿望,而觉得对不起他,让人为青铜的善良而感动。

⑤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从雪地里捡起了一双芦花鞋,放在眼前看着。因为是新鞋,又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还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他的赤足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作者将青铜脱鞋子的动作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重复回放,写出天气寒冷,脱下鞋子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和决心。而青铜的笑,青铜的赤足,让我们看到一颗为成全他人而愿意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

有感情地想象画面来读读这个语段。

3.总结一下,青铜的这么多表现中真正感动我们的是什么?

青铜内心里的善良与爱,不仅爱家人,也爱护陌生人的感受。

4.拓展交流

在《青铜葵花》这本书里,哪些情节还曾深深感动过你?你最想对青铜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板块四 走近作家,积累优美语言

1. 读一读: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岶奇亚当娜对曹文轩作品的评价)

2. 找找,文中你最喜欢那一段文字的描写,为什么?

(用词优美,表现细腻上去体会)

3. 摘录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并给这段文字取个优美合适的标题。

4.重温《青铜葵花》,准备一个话题,和同学一起聊聊这本书的阅读收获。

27、四年级下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交流和朋友相处的方法。

2.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3.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重点

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教学难点

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新朋友、老朋友。和朋友相处,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预设:

(1)我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

(2)我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愿意分享,不自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讨论: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什么?

(板书:朋友相处的秘诀)

二、明确交际要求

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课件出示2】

1.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2.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板书:记录信息,分类整理 条理汇报)

三、交际练习,汇总意见

【课件出示3】

下面我们就分组讨论朋友相处的秘诀是什么?

1.分组交流,每人至少提出三条重要意见。

2.组长汇总小组意见。

3.小组长怎样才能更好地汇总小组意见呢?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4】

先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再把相近的整合在一起,然后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4.出示汇总记录例子:

下面是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做的记录,供参考。

【课件出示5】

5.代表全班交流

将小组意见汇总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小组意见。

四、交际示例

师:那么,我们与朋友相处时,究竟应该如何做,才是对的呢?

针对本次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出示如下意见:【课件出示6】

(1)和朋友相处应该相互尊重,给予朋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2)和朋友相处应该学会分享,既分享快乐,也分享痛苦。这样,分享快乐,就会得到两份快乐,分享痛苦,痛苦就会只剩下半份。

(3)和朋友相处应该彼此信任,不要互相猜疑。

(4)和朋友相处应该互相帮助、扶持。

(5)和朋友相处应该学会包容,包容朋友的缺点和不完美,因为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都是有缺点的。

(板书:互相尊重 学会分享 彼此信任 学会包容)

五、课堂总结

【课件出示7】

1.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朋友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千万不要因此而生气,仇恨朋友,要珍惜友谊,善待朋友。

2.要静下心来,学会换位思考,态度平和,以理服人。

3.课下解决一下朋友间的矛盾和隔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交流朋友相处的秘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具体任务是小组长如何整合意见,班级汇报的问题。

我认为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自己所任角色的意见,有理有据,比较成功。

不足之处:

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对真正锻炼口语交际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今后,我要切实从课堂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随机处理,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28、四年级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特殊单元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文中多次描述了作者行踪变化,游览路线是课文的线索之一。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线索。根据习作单元每项内容的不同功能,学习本文,重点是在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多处景物的方法;学习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景点的特色的表达方法。这是第一课时教学,学习的重点是通过阅读,借助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线索,抓住关键的过渡句,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为完成单元习作打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因是多处景物,所以要指导学生把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在前期借所见、所闻描写景物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指导学生将直观描写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相结合,写出美景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语境以及生活实际,认识蜿、蜒等6个生字,会写浙、簇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 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4.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尝试按照游览的顺序,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图片、语境以及生活实际,认识蜿、蜒等6个生字,会写移、陆2个字。

2.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 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游记

1.同学们,我们的石泉素有石泉十美,你去过石泉哪些地方游玩过?(指名说)

师:这个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

2.介绍游记

是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不少收获,很多人都喜欢游玩,并把自己在游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就是游记。

3.揭示课题

有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就记录了自己在金华的双龙洞的游玩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的脚步一起去金华的双龙洞游览一番。(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测预习,学习字词。

叶圣陶先生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我相信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检测认读含生字的词语浙江、 一簇 、 臀部、 漆黑、 蜿蜒。

(1)开火车读词语

(2)去词认读生字

2.理解运用蜿蜒。

(1)观察蜿蜒的字形,猜猜可能和什么有关?

(2)蜿蜒一词再文中又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请大家找出文中含有蜿蜒一词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结合语境理解蜿蜒)

(3)填一填。蜿蜒的( )(山脉、河流、道路等)

三、巧借行踪句,学习方法

(一)巧借行踪句,理清游览顺序。

1.叶圣陶爷爷在金华的双龙洞都游览了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看一看他都游览了哪些地方?用 画出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

2.交流句子。

3.读读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看看作者先后游览了哪些地方?

试着把游览的线路图补充完整:路上( )( )( )( )出洞

小结:找到了表示游览行踪变化的句子,有利于我们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游览顺序)

4.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将路线串起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小结: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4月14日在浙江金华游北山双龙洞的过程,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与感受及出洞的情况。说清楚了作者游览的时间、地点、理清了游览的顺序,就把握住了游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巧借行踪句,了解移步换景

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脚步,来到了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这种随着游览步伐的移动,人走景换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相机指导书写移)

(三)巧借行踪句,体会过渡作用

1.这些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不仅有利于我们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它还有其他作用呢,再读读这些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你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引导学生体会描写行踪变化句子的过渡作用

(1)自由读句子,交流发现。

(2)指名都相邻的两个句子说发现。

(3)出示:句子间景点的衔接,体会过渡。(板书:过渡句)

小结:这些过渡句将作者游览的多个景点很自然的串了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巧借行踪句,学习行走方式连接词

1.比较发现行走方式的严谨和作用

师:同样是过渡句,我还可以这样说出金华城就来到了罗店,过了罗店就到了山上,接着来到洞口,又来到外洞,又来到孔隙,接着来到内洞,最后出了洞。

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你更喜欢哪个?

2.出示标出行走方式的过渡句,体会行走方式连接词的作用。

小结:我刚才所说的过渡句是只是告诉了作者来到哪里,而文中的过渡句还告诉了我们作者是怎样来到这里的,这就是行走方式,它使过渡句变得更加严谨,过渡自然。(板书:行走方式)

四、阅读实践、巩固方法

师:这些表示行踪方式的句子是我们阅读的好帮手,也是作者写作的秘密武器。我们试着用找行踪变化的过渡句来学习《颐和园》一文,看看这一篇文章与《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吧。

1.出示:请同学们默读《颐和园》,用 画出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过渡句,再把线路图补充完整,

长廊( )( )( )

2.梳理完了游览顺序,你发现两篇文章的相之处了吗?

生汇报,师总结:都是按游览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用过渡句将多个景点很自然的连接起来。

3.再读过渡句,圈出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

师:本篇课文中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更加多样,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表示行踪变化的过渡句,圈出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

五、初试身手,运用方法。

1.回顾方法

师:我们通过找文中表示行踪变化的过渡句,理清了作者游览的顺序,还了解了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体会了行走方式连接词的严谨和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用一首儿歌回顾一下所学的方法吧。

出示:小作家修炼手册:

学写游记有诀窍,有序表达最重要。

移步换景是妙招,巧借过渡路线好。

行走方式是个宝,搭好框架根基牢。

2.运用方法

(1)我们的家乡石泉素有石泉十美之称,就让我带领着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吧。

出示:老街图片

师:瞧这是哪里?(老街)

(2)逐一了解老街景点图。

我们要一起去老街游玩,你打算以怎样的顺序去游玩呢?(梳理游览顺序)

(3)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尝试用好连接词,写一写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

(4)出示表示行走方式的词:

绕过 穿过 进了 来到

出了 登上 下来 上来

走过 路过 走进 过了

顺着 沿着

生默读行走方式的词

师:老师整理了一些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同学们可以选择运用,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积累选择恰当的行走方式试着说一说表示行踪变化的过渡句。

①同桌之间练习说一说。

②指导说两个景点之间的过渡。

③指导按浏览串出整条路线的过渡句。

(5)完成任务单

以游 为题,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出行踪变化的句子。(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

提示: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6)交流评价

①指名分享自己所写的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

②有了这些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我们的思路、条理就清晰明了了,可是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游记,只写成这样可以吗?

生说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为学习写游记搭好了框架,怎样写好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呢?方法也隐藏在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

2.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田字格里的生字,一个字写一遍组一个词。

(2)完后课后第一题。

(3)继续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 游览顺序

记 移步换景

过渡句

行走方式

29、四年级下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矢、蔚等7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说出文中的奇妙之处。

3.能结合课文,交流对最小的公主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还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一篇什么作品吗?(《卖火柴的小女孩》)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这一部童话代表作《海的女儿》。

二、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读一读学习提示。

这篇课文是著名童话海的女儿的开头部分,虽然是开头部分,课文篇幅却比较长。第一,用较快的速度读一读,说说你觉得奇妙的地方;第二,和同学交流那位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的印象;第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完整的读读这篇童话,说说你对最小的公主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读课文,试着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奇异的海底世界,重点介绍了海王的宫殿。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了住在海底的海公主们的生活,重点写了他们如何布置属于自己的花坛。

第三部分(7-10自然段),写最小的海公主最喜欢听关于人类世界的故事,可祖母告诉他,要等到年满15岁才能浮到水面上去。他对此渴望的厉害。

第四部分(11自然段),告诉读者,现在最大的海公主可以浮到水面上去了。

四、自主学习,感受奇妙

(一)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重点引导体会海王的宫殿建造材料的奇特

1.交流反馈

墙用珊瑚砌成

高窗子用最亮的就珀做成

屋顶上铺着黑色的蚌壳,每一个蚌壳里面都含有亮晶晶的珍珠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神奇。

(二)自主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引导体会花园色彩的神奇

1.交流反馈

树木火红和蓝色

果实亮得像黄金

花朵像燃烧的火

地上的沙子蓝得像硫磺发出的光焰

太阳像一朵紫色的花,从它的花弯里射出各种颜色的光

2.宫殿外花园的神奇,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绚丽多彩 光怪陆离 色彩缤纷 花色斑斓 五颜六色 光彩陆离)

3.这段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花园中色彩很多、很美。

五、自主学习,讨论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那位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一)请你找出课文介绍最小的公主的句子

1.自由读读写小人鱼的句子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几句话用了比喻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小人鱼的美丽和可爱。)

(二)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她是一个古怪的孩子。她的古怪还表现在哪里呢?请你自由读读7-10自然段,和同桌说一说你的体会。

1.美丽的小人鱼,对人类世界充满向往,她的古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最小的海公主最爱听人类世界的故事。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通过对比让我们感受到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的花香、绿树、鸟鸣,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对小人鱼来说都是那么的美秒和有吸引力。

其二:海公主们都盼着十五岁的到来。最小的海公主更是渴望。

为什么最小的海公主更是渴望?因为最大的姐姐才刚满15岁,等到小人鱼还得多少年呢?还得15年。因为他们一个比一个小一岁。是啊,因为对人类世界的向往,因为等待时间的漫长,所以,小人鱼内心的渴望程度就越深。

其三:很多的夜晚,最小的海公主都会在海底凝望人类世界。

请你读读第10自然段中的这几句话:假如有一块类似黑云的东西在他们下面浮过去的话,他便知道这如果不是一条金鱼,从它上面有过,就是一条装载着许多旅客的船在航行。

这句话中有一对关联词,请你找出来?(不是就是)

从这对关联词中你感受到什么?(小人鱼经过长时间凝望,已经掌握了规律,可见他的用心,更体现出他对人类世界的无限向往,希望能早一点浮出水面,看到美好的人类世界。)

2. 请选择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进行朗读,并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一起分享。

六、拓展延伸,完整地读读这篇童话,和同学交流一下对最小的公主新的了解。

30、四年级下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3.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

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小练笔(编故事)作业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新旧衔接。

1.学生欣赏三年级上册几篇童话故事图片。说一说是哪篇童话故事。

2.导入:童话故事不仅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想象,还可以通过奇妙的想象体会人物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

2.同桌之间你指我读,互相学习字词。

3.出示字词,指名轮读,检查识记情况。

①读准翘舌音拽、瘦,矩单字读第三声,在词语规矩中念轻声。

②学习多音字冲,据义定音,表示对着、向着的意思时读第四声。冲着他摇尾巴中冲表示指向,读第四声。

③分组出示词语,第一组 介绍 声明 妖怪

第二组 规矩 脚丫 拽住 劈面 幸福

第三组 向日葵 发愣

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

说一说:三组词语在课文中出现的段落,连起来组词一句话或一段话,有什么发现?(把这些句子连起来正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认真观察,交流字形特点,绍、妖、撵、溜、拽、福、舔都是左窄右宽,矩是左右等宽。介、烫、葵、罢为上下结构,需上下对齐。其中介、葵、罢中部略宽,注意笔画穿插。乖、丫为独体字,以中竖为中心,左右要对称。瘦为半包围结构。

②示范书写矩字部首是矢,第四笔撇不出头,右边最后一笔是竖折;舔字的书写,强调右

半部分,第一笔是横,最后两点要并排。葵要特别强调关键的笔画,第六、七、八笔分别为撇、撇、捺。

三、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奶奶讲的故事中宝葫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王堡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2.反馈交流:奶奶讲的故事中的宝葫芦很奇妙,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3.奶奶什么时候给王堡讲故事?文章从哪个自然段开始写的?前四个段落写了什么?后面部分又写了什么?

板书 介绍自己 回忆故事 幻想得到

小结:这就是课文的线索,课文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分成三个部分。

4.说一说王堡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呢?板书 幸福 烦恼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奶奶讲的故事中,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神奇地得到宝葫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奇妙的变化,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节课再来探讨。

2.作业:课文朗读三遍,生字词抄写两遍。

板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介绍自己

回忆故事 幸福

幻想得到 烦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感受故事的奇妙。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奇妙,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提出自己的疑问。

2.反馈交流:

①你们也许要问: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

王堡是一个普通的少先队员和宝葫芦发生了故事充满着奇幻色彩。

从王堡的语言中感受到神奇、奇妙,指导读出神奇的语气。

②出示1517自然段,指名朗读,说说感受。

奶奶讲的故事中充满奇幻色彩,故事中的人物神奇地得到宝葫芦,他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张三、李四的宝葫芦分别在哪得到的,他们的想法都实现了,王五、赵六的宝葫芦又是在哪得到的?他们的什么想法实现了呢?课文中没写,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写在作业单上。

指名分享,全班交流。

③听了奶奶讲的故事后,王堡在想什么?

快速浏览课文1821段,王堡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烦恼?

每次烦恼他都会幻想得到宝葫芦,因为宝葫芦是奇妙的,它可以解决烦恼,让人幸福。(板书 奇妙)

三、聚焦人物形象。

1.这篇童话故事中处处充满奇妙的色彩,王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预设①王堡和奶奶的规矩中,感悟到他的淘气、顽皮。(板书 淘气)

②从奶奶给你洗脚、剪指甲中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到他是一个充满好奇、爱听故事的孩子。(板书 充满好奇)分角色朗读课文514自然段。

③奶奶讲故事后,王堡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体会到他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

(板书 爱幻想)

④一遇到烦恼,他就寄希望于宝葫芦,他是一个不爱动脑、不劳而获的孩子。

出示资料《放弃宝葫芦》,学生阅读。

指名那位同学回答,说说此时的感受。

小结:奇妙的故事情节让我们认识到淘气顽皮、充满好奇、爱幻想的王堡,阅读故事的结尾感受到他的诚实,感受到他的童真、可爱。

四、拓展阅读整本书。

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请同学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板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淘气、顽皮

奇妙 { 充满好奇 } 童真、可爱

爱幻想

31、三年级下赵州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赵州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找出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句子,体会赵州桥独特设计。

2.体会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中起到的作用。

3.感受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抓住关键词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 抓住关键词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发思考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赵州桥是一座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它具有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课文又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特点写具体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赵州桥》,感受它的魅力吧!

二、品读句子,了解特点

(一)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一、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二、用~~~画出具体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阅读批注。

师:现在谁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1)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男女生合作读读这两个句子,再次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过渡:同学们,如此雄伟的一座石拱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据史料记载,1400余年中赵州桥经受多次洪水及地震,桥至今没有多大大变动,这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生:坚固)。那这座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呢?

(3)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过渡:是的,赵州桥能在一次又一次洪水来临时屹立不倒,是来源于它独特的设计。

师生问答读

过渡:那这种独特的设计好处是什么?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

(4)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过渡:(播放视频1)经精确计算,四个小桥洞有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2. 观看视频,理解创举

(1)观看视频

过渡: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在外国人世界的眼中,赵州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播放视频2)欧洲人建造同样的桥,比中国晚了这么多年,这种世界领先的独特的设计,我们就叫创举,而且是惊人的创举。

(2)全班齐读:来,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第二自然段。

(二)赏析美观,体会写法

出示:第3自然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学习过渡句,迁移运用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呢?对,这句话很重要,这样的句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叫过渡句。

(2)给片段,学习写过渡句。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篇写荷花的片段,中间有个过渡句,我们该怎么填呢?请男生读第一段(男生读)这里写了荷花的什么?(生:颜色多)请女生读第三段,这里又写了荷花的什么?(生:姿态各异)

齐读过渡句。

2.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写法

(1)完成学习单任务

师:那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栏板图案的语句,然后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填完之后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表达上写得很有特点,开始吧!

(2)生汇报

师:那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语言表达上写得很有特点?

生:运用了排比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出了栏板上的图案很精美。

(3)师生接读

(4)找出动词,体会精美

(5)总结写法,运用表达

A: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写法

师:我们来看,这段先写一个中心句,再围绕这个中心句,用生动的语言把美观这个特点写得更清楚,更详细,最后加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让我们也来小组合作写一写吧!

B:仿写练习

师:请你从这几句话里任选一句作为中心句,然后写一段话。

三、小组合作,导游介绍

师: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这几个关键词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深深为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豪。现在,请你小组合作讨论,当一回小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注意要围绕赵州桥特点的关键词说清楚哦!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生小组汇报。

四、拓展延伸,感中国桥梁之地位

1.分享桥梁资料袋

师:谢谢刚才这位同学,介绍得真不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中国桥梁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请一位小助手来帮忙读一读。

2.认识中国5座有名的桥梁

师总结: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小小宣传员。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雄伟 独特的设计

坚固

美观 惊人的创举

32、三年级下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第7课与第6课的相同点:

①题目相像;

②篇幅长,可以对故事清晰了解。

(一生:两课都有一个好的一个坏的。师指正:学完课文后,你会有不同观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生自读课文

2. 出示词语,生齐读

匀称 珊瑚 噘起

配不上 抱怨 撒开

不禁

3. 师领读易读错词语,重点讲解词语:

①不禁:同情不自禁,正音,多音字学习。

②撒开:撒是个动作,正音,多音字学习,区分洒。

③匀称:词语解释身材比例好,正音,多音字学习。

④强调配与噘字书写。

4. 齐读词语,师示范朗读。

三、精读课文

1. 课文中对鹿角又怎样的描写?在文中圈划?

鹿角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腿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 用关键词代表鹿角、鹿腿(尽量用文中的词)

鹿角精美别致

鹿腿太细了

3. 完整朗读第三自然段鹿说的话,强调读好提示语。

介绍珊瑚,量词、部首。

4. 完整朗读第四自然段鹿说的话。

5.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的话:读出自豪,两个感叹号,语速快些、语气重些。

指名读,齐读。

6.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的话:同样是感叹号,但语气不同,中间停顿。唉正音。

指名读,齐读。

7. 怎么配得上就是配不上,反问语气。

8. 当鹿遇到危险时,鹿角和鹿腿又怎么样呢?找句子。

归纳总结:

鹿角挂在树枝上

鹿腿把狮子甩在身后

四、总结寓意

1. 鹿角和鹿腿在遇到危险时,给鹿带来了不同情况,看了这样的对比,你有什么想法?

生:

①好看不重要,实用才重要。

②好看的东西未必好,外表难看的东西未必不好。

③有些东西中看不中用。

④不是每样东西都十全十美。

2. 哪个同学的收获最接近故事的寓意,为什么?第二个

(理由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分析寓意

1.上节课我们挑选了最好的寓意,另外三个为什么不好呢?

①不够严谨。

③太简单,没讲明白。

④太宽泛。

2. 读一则寓言故事,懂一个道理。

二、研读课文,交流鹿的心情并复述课文

1. 当鹿无意中看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鹿角时开心

2. 当鹿看到自己的细腿时没精打采

3. 当狮子要袭击自己时害怕

4. 当鹿看到狮子被自己甩在身后时松了一口气

5. 刚逃脱,鹿角挂在了树枝上时紧张

6. 再次脱险后高兴

7. 师还原整个故事与鹿的心情变化

8. 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9. 脱离板书复述课文

三、课后习题讨论

1. 书后第三题,赞成哪种说法?

①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

②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2. 生从两方面交流选择原因反对第一种说法的原因;说清鹿腿和鹿角的缺点。

33、三年级下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婆、脊、贼、莫、颠、胶、旋、纵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13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翻山越岭、驴圈、撒腿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3.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课前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婆、脊、贼、莫、颠、胶、旋、纵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13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翻山越岭、驴圈、撒腿等词语。

2.默读课文。

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猜字谜:

上海没有一点雨。

打一字:( )

二、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咱们中国的汉字真奇特,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学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民间故事《漏》。

三、资料分享

民间故事。

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胖驴 莫非 厉害 抱住 骨头架 粘胶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的故事。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1.朗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会写字的组词、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写错。

4.初步感知课文。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

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会认字

提示:

婆:读p,不要读成bō;

脊:读jǐ,不要读成bi;

莫:读m,不要读成p;

颠:读diān,不要读成tiān;

纵:读zng,不要读成cng。

点拨:结合形近字学习胶;联系生活学习婆。

预设2会写字

1.观察生字结构:

(1)漏、喂、胖、贼、狼、抱、胶、偏 都是左边偏旁要写得窄小一点,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

(2)厉的被包部分不要写成刀;

(3)架的下部是木,不是本。

2.教师重点指导、示范:漏、贼。

预设3

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纠正、指导。

检测环节

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都自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的自学效果肯定不错。请在小组内先自测一下!

1.选择正确读音或生字画上横线。

纵(zng cng)身 (颠 巅)倒

2.看拼音,写词语。

luyǔ wiyǎng pngzi molǘ

zhuōzi lng mfēi lhai

3.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安安稳稳(AABB式)

例:又湿又滑(又~又~式)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2.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教学环节

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提问的形式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二)

1.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这句话中的漏指的是什么呢?

3.课外搜集民间故事。

二、小组交流

1.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展示

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运用夸张的语气讲述故事戏剧化的一幕,营造了紧张、生动而又诙谐幽默的活动气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并且在笑声中顿悟漏的含义。

预设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这句话中的漏指的是什么呢?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总结。

参考答案:这句话中的漏指屋子漏雨。

预设3体会重点语句

(1)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这两句话说明老虎和贼去过的地方多,见识广。

(2)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这句话点出了漏的意思。

检测环节

1.选词填空。

忽然 果然

(1)( ),老公公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2)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下雨了。

2.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这句话中的动词有( )、( )、( )。

3.课文里漏指的是 。

本课小结

这篇课文中的漏是一条贯穿故事的主线,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

34、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运用四步学诗法学习古诗,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3.情感态度: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诗词有韵(读出韵律美、节奏美)

1.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题目石灰吟,重点强调吟的读音和写法。学生齐读诗题。

2.提问:你认识石灰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吟,又怎么理解?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石灰:白白的墙壁就是用石灰刷就的。出示图片丰富了解。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生带着理解再读诗题)

过渡:这洁白的石灰之前可是经历过无比艰难的生活,让我们到诗中去了一看究竟。

3.出示自读要求:读通、读准、尝试读出节奏。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决疑难,不能解决的问号标注。

4.检查自读情况:

一读,随文识字:指名板演锤焚,学生纠正,教师板演,学生介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想象生词含义,学生描红。

二读,找出韵脚,读出节奏,指名朗读,

三读,个性朗读,达到熟练,齐读。

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尊重个性差异的同时授之以渔,提供给学生一种学法,一种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法可依。不少于四次的听读和阅读,践行了以读为本的理念。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向我们讲述的是什么呢?

(二)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小组交流说读懂的句子,探究疑惑之处。教师巡视点拨。

过渡:圣贤教导我们默读便于思考而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批注。

2.出示默读要求:读到千锤万击,你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让你想到( )的画面。你感受到石灰( )。

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图片)当、当、当山谷传来震耳欲聋的敲击声,让人惊心动魄,石灰石忍受着、忍受着这千锤万击的痛苦,它咬紧牙关不逃避、不屈服,再来读这句――千锤万击出深山,(语气铿锵有力)

(2)播放视频:石灰在烈火中煎熬、坚持,蜕变成洁白的颜色,这洁白的石灰石在水中沸腾,发出咕咕的响声,人若接触轻则烫伤,重则伤命。石灰粉身碎骨,化作洁白的石灰。接着读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读出高昂、坚定的语气。

4.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石灰说( )!

5.齐读: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石灰洁身自好的追求吧。

在这一环节、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享收获,解决疑难。在默读中想象,想象中朗读,朗读中体味,并随时批注,较好地达到了能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的目的。尤其能很好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三)意境感悟(明了意境,合三为一)

1.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2.走近诗人。学生交流于谦相关资料。教师解读背景。

3.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言为心声,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

4.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5.集体交流。教师点拨:诗言志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6.播放音乐,指名配乐朗读。小组赛读,最后诵读。

7.师生总结: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正是于谦自己人生追求、高尚人格的写照。这种借事物来表达志向的写法被称为――托物言志。

此处带领学生重温作者,解读写作背景,为学生、文本与作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诗词意境的感悟便水到渠成。最后,引导学生领悟诗作的表达方法,遵循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的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诗作欣赏

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诗的意思是: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只要能为人类造福,一切牺牲在所不辞。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

竹 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五)作业

1.做一期以于谦为主题的手抄报。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背诵其中的两首。

板书设计:

石 灰 吟

颜色 志向

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35、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贺,字长吉,河南洛阳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他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边塞风光的画卷。月光下的沙漠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轮如弯钩一般明月当空悬挂。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马的赞美,蕴含着作者报国之志的浓郁感情。在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渴望立功报国的内心情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会写络字,默写这首古诗。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借物言志所表达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中的马所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出示历代关于马的文学作品,说一说关于马的成语。

2、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学会写络字。

3、介绍作者唐代作者李贺,以及诗歌写作背景。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唐贞元、元和之际,燕山一带藩镇肆虐,也是作者报国无门、不得志之时。

4、回顾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看诗题,解诗眼;知作者,明背景;读诗文,解大意;悟诗情,入诗境。

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节奏、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两个多音字。

3.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 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三、品读古诗,明确诗意

1.默读古诗,质疑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大漠、燕山、钩、金络脑。

4.赏析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师生探讨沙如雪月似钩画面意象。这两句诗描写了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边塞茫茫沙漠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5.赏析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指名读。说一说诗中的这匹马是怎样的马?(高贵的马、奔驰如风的马)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借助注释理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四、拓展延伸,背诵积累。

1、出示李贺的《马诗其二》(唐代:李贺)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2、教师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奔驰;人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3、指导学生欣赏草书作品《马诗》,背诵古诗。

五、板书设计:

马诗(李贺)

写景:沙漠苍凉 情景交融

抒情:建功立业 托物言志

36、六年级下藏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藏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2.体会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难点:体会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1. 回顾本单元已学的相关内容。

2. 借地方戏曲,引出藏戏。

3. 简介藏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藏戏文化的探究愿望,引入新课。

二、任务引领 感受魅力

(一)明确任务

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二)感受藏戏特色

1.概括介绍特色(课文 13 自然段)

(1) 读相关段落,提炼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三个特点。

(2) 有感情朗读。

2.具体介绍特色(课文 817 自然段)

(1) 聚焦特色一:戴着面具

①读课文,概括面具特点。

②看图猜面具。

(2) 聚焦特色二:没有舞台

①借助图片、抓关键词,感受藏戏对舞台的要求极其简单。

②感受藏戏的文化内涵。

③有感情朗读。

(3) 聚焦特色三:演出时间长

①结合艺人和观众的表现,抓关键词,感受特点。

②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提示开启自主探究, 感受藏戏的魅力及其文化内涵。

(三)感受形成的神奇(课文 47 自然段) 1.探究藏戏的形成与特色之间的关系。

(1) 探究课文讲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的意图。

(2) 感受藏戏的传承方式。

(3) 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精神。

三、 整体回顾理清结构

1.借助提纲,明确课文结构。

2.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了解家乡的地方戏曲,并试着介绍它的特点

37、二年级下羿射九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羿射九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认读12个字。

  能力目标: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情感目标: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动画片《女娲补天》片段,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喜欢神话故事吗?

  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出示课题:羿射九日]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刚刚老师听到同学们还有一些字词读不准,我们在一起来看看

  [出示:扶桑---那里有一颗无比高的大树,叫做扶桑。

  违反 不肯-------有一天,十个孩子违反了母亲的要求,一起跑到树上去住,说什么也不肯下来。

  神弓 神箭-------他有一张红色的神弓和十支白色的神箭。

  疾飞-------箭带着风声呼呼地疾飞,转眼间,一个大火球无声地爆裂开了,流火乱飞,红光四溅。

  拥立]

  [出示:烤焦 苦不堪言]

  三、熟悉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什么了?

  [随机教学] 指名反馈

  1.(生1:我读懂了原本只有一个太阳,但是十个太阳不听话, 所以羿才去射日的。)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指名读第1、2段]

  其实这里介绍的就是羿射日的原因(教师帮助学生屡顺人物之间的关系)

  2.还读懂了什么?(生2:我还读懂了羿是帝俊派到尧身边为人们除害的神,及他是怎么射日的。)

  (1)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为大家读一读好么?(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你能听出羿是怎样射日的么?

  (2) 你认为哪里不好读,需要老师同学帮助?

  [出示:羿 是 帝俊 派到 尧身边 为人间 除害的 神。

  立即派人 偷偷的 从 羿的 箭囊中 抽出一支箭。]

  齐读

  (3) 默读第三段把描写羿射日的句子画一画

  (4) 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5) [出示图片]看图填空,说一说羿是怎样射日的?

  (6) 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 读到这里,你感觉羿是个怎样的人?(英雄)

  (8) [出示:接着,羿有射掉了第二个、第三个] 体会省略号的用法,省略了什么?

  3.质疑:为什么直射了九个就不射了?

  (1) 指名读第四段

  (2) 反馈

  (3) 你感觉尧是个怎样的皇帝?(聪明,关心百姓)

  4.是呀!多好的皇帝呀![生齐读第五段]

  四、讲述神话故事。

  1.[无声动画]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2.这么好的动画如果加上配音就更好了,像试试么?

  3.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神话故事描述出来,议会我们进行小组展示,好吗?(学生看动画练讲故事,教师巡视)

  4.小组展示

  五、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

38、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别人说的话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设计中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同时,注重语言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中多次设计口语表达,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掌握按照先后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图片及头饰。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小马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

4.小结: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出示小马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把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中。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好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你有哪些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吧!(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准备班级展示。)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浅、刻、蹄等字,可结合图片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棚,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石磨是一种粉碎工具,以前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磨为石字底;浅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

(2)编口诀识记。

驮可编口诀:大马驮东西。突上半部分表示洞穴,下半部分表示狗,可编口诀: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3)熟字对比识记。

挡当 伯拍 浅钱 刻该

(4)同偏旁归类识记。

语气词唉是口字旁的字。可相机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气词或者表示声音的词。

(5)扩词连句复现,整体识记。

刻:刻苦 片刻 立刻 试:考试 尝试 试一试

既:你既然来了,就应该勇敢地试一试。

5.学习多音字坊。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语进行辨析。

课件出示:坊 ①fānɡ ②fnɡ 书坊(  ) 磨坊(  )

6.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1)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2)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3)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

(4)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7.抽读词语卡片。

磨坊 挡住 伯伯 深浅 突然 马蹄 既然

8.游戏:小马过河。(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石头,每读对一个生字,小马就可以越过一块石头。读对所有生字,小马就可以顺利过河了。)

石头上的生字有:既 驮 磨 坊 叹 挡 伯 蹄 唉 突 浅 棚 刻 试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识字,在集体交流识字方法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进行指导,识字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创设多样情境复现生字,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过渡:生字我们已经学会了,现在这些生字宝宝又回到了文中,你还能正确读出它们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圈一圈文中出现的动物。

2.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3.指名汇报文中出现的小动物,教师板书动物的名字。(老马 小马 老牛 松鼠)

4.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引导学生口头补充完整。

老马让小马________,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________,松鼠说________。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家去问妈妈,妈妈要他________。小马又回到了河边,________。

(1)自己独立说一说。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逐段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由弄清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到口头填空补充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愿、意、麦、突。

2.指导书写愿、意。

(1)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好方法。

加一加法识记:原+心=愿,音+心=意。

顺口溜识记:原来心里一直有个愿望。(愿)

(2)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

愿第二笔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心字底。

教师要强调:心字底不宜过大。

意第四笔是小撇。第五笔横稍长,盖住下面的部分。

(4)教师示范,重点讲解心字底的书写要领。

(5)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指导书写麦。

(1)出示麦子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麦。

(2)课件演示麦的笔顺。教师强调麦一共有七笔,注意横的写法。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麦。

4.指导书写突,强调下边是犬,不要写成大。

5.投影展示,评价学生书写的生字。

6.把自己写得不好的,或者认为比较难写的字再写一写。

7.请学生练习书写词语:愿意 麦子 突然

设计意图:分类对比指导书写,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一类字的写法。从笔顺、间架结构、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等几个方面对于重点字做详细的指导,突破书写难点。

五、课堂小结,拓展练习

1.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自己当小老师,利用字卡教家人识记本课生字。可以一边认字,一边组词,一边用组过的词语说句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巩固生字的兴趣,在反复再现中提高识字的准确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1.抽读词语卡片,检测词语掌握情况。

马棚 驮运 磨坊 挡住 伯伯 深浅 立刻 突然 叹气 试试 马蹄 既然 愿意 麦子 应该 掉下来

2.回忆课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老马 小马 老牛 松鼠)

3.学生汇报,教师贴上相应的动物卡片。

二、研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读一读第2自然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连蹦带跳来体会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

3.课件出示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4.指导朗读:要用兴奋的语气读小马说的话,读出老马看到小马很懂事自己很高兴的感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可是他却停下了脚步。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想的呢?

2.课件出示句子: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1)理解为难。小马为什么感到为难了?他是怎样想的呢?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的心 理。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他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2.课件出示对话,指名朗读。

小马嗒嗒嗒跑过去,________地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老牛________地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3.引导学生在横线上加上了提示语,再读一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小马和老牛。(小马感到很为难,老牛感到很轻松。)

4.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刚没小腿是怎样的。这说明水很浅,不深,小马能过河。

5.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1)课件出示句子: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2)你能给立刻换种说法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马上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6.过渡: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粘贴松鼠图片)

课件出示句子: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1)看到小马准备蹚过河时,松鼠的心情怎样?(紧张、着急、担心)

(2)指导朗读。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应呢?

课件出示句子: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1)给连忙找一个近义词。

(2)小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老牛和松鼠的话完全相反,小马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回家问妈妈了。)

(四)学习第7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和妈妈说的呢?用横线画出小马说的话,体会小马的心情。

2.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1)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①引导学生抓住难为情来体会小马的不好意思。读好省略号,体会小马由于难为情而说话断断续续的样子。

②指导朗读。

(2)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①小马为什么低下了头?(小马为自己没有动脑筋思考而感到不好意思。)

②指导朗读,读好省略号。

3.小马的妈妈是怎样说的呢?用波浪线画一画。想一想,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她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1)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2)指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不要只是听别人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话,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得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学习第8自然段。

1.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请你读一读第8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同桌讨论:同样的一条河,为什么老牛、松鼠、小马对水的深浅的看法会不一样呢?

4.出示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老牛、松鼠和小马三者之间的高矮关系。

5.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

因为小马不像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矮,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6.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恰当的语气。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如,老马说话亲切,老牛说话沉着,松鼠说话急切等。

(六)展开想象,表达训练。

1.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多观察,多思考)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的经历呢?

3.小结:我们遇到为难的事时,不能只听别人说的结论,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好,把事情做好。

设计意图:逐段进行品析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小马的心理活动。注重朗读训练,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读出文中特殊标点符号的提示,通过朗读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完成练习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该、伯、刻、掉。

2.指名口头组词。

3.观察这四个生字,说一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指导该、刻的书写。

(1)该是左窄右宽,刻是左宽右窄,注意亥中有两个撇,最后一笔是长点。

(2)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5.指导书写伯、掉,强调这两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伯:右边是白,不是自。

掉:右边是卓,不是桌。

6.学生练习书写。

7.投影展示学生写的生字,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8.完成练习:我做小法官。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字的书写要点,培养学生观察字形的能力。在写字指导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了识字和写字的效率。

四、表达训练,拓展延伸

1.复述故事: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呀!你能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吗?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2)独立思考,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3)用上这些词语,在班级里讲一讲这个故事。(住在马棚里的小马很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他的去路,小马感到很为难。他向老牛请教,老牛说河水很浅。就在小马要过河时,松鼠突然拦住了小马,并且告诉小马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小马很吃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河。小马只好难为情地回到家里,妈妈告诉小马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试一试。小马跑到河边,小心地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结:我们在复述课文内容时,可以按照记叙的顺序,抓住重要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设计意图:复述故事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

39、二年级下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第一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青蛙想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青蛙竖起了卖泥塘的牌子,吆喝着卖泥塘,小动物来买泥塘,但是都没有买,为了卖掉烂泥塘,青蛙按照小动物提的意见不断改造烂泥塘,把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第十二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老牛、野鸭具体说了什么话,青蛙听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都有清楚的交代。从青蛙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对应泥塘改造前的内容:泥塘里水很少,周围光秃秃的,青蛙正在烂泥塘旁边竖起卖泥塘的牌子。第二幅图对应泥塘改造好的内容:泥塘里,水灌满了,荷叶绽开了圆圆的笑脸。泥塘边,草儿绿了,花儿开了,蝴蝶正在花丛中飞舞,青蛙咧开了嘴,似乎在欢快地歌唱。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卖、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卖等8个字,会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 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三、重点难点

1. 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2. 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牌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刚才老师在门口看到一块很特别的牌子,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写着卖泥塘的牌子)

(2)谁卖泥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随老师书空写课题。指导书写蛙字。

(3)比较买卖,引导发现。

①谁能说说这一对双胞胎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②指导书写卖,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课件出示儿歌:有十它收钱,无十它付款,世人吃穿用,都靠它来办。)

(4)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呢?预设: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他是怎样卖的呢?

2.初读课文,情境识字。

(1)自由读课文,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课件出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认读烂泥塘。烂在这儿的意思是差,不好。他觉得这个泥塘很差,很不好,所以想卖掉。

(3)他想卖出去,是怎么做的呢?又有哪些动物过来买泥塘呢?

(4)认识牌,借助图片认读,并组词牌子、扑克牌。提示牌子的子读轻声。

(5)学习多音字喝。(课件出示喝的多音字组词)

(6)听到青蛙的吆喝后,谁来了?

(7)读水坑坑,再读牌子舒服这两个轻声词。

(8)跟老牛一样,好多小动物都被青蛙的吆喝吸引过来。他们有的说缺点儿树,有的说缺点儿花,有的说缺条路利用字理识记缺字。

(9)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青蛙做了很多事。认识采集、播撒、灌水、栽树、游泳等词

板块二 梳理结构,朗读指导

1.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1)自由读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2)青蛙是怎么吆喝的?

(3)指导朗读:抓住喽,读出吆喝的语气。

2.梳理课文:青蛙卖泥塘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给青蛙提了哪些建议?(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指导朗读:读老牛的话时,读出慢条斯理的感觉。体会不过就,读出前后意思的转折。

4.听了老牛、野鸭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呢?

5.教师示范读,指名学生练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6.青蛙最后的吆喝。

(1)当青蛙做了这些事之后,他又开始吆喝了,他是怎么吆喝的?

(2)朗读指导:读到后面语调慢慢变低,语速变慢,注意最后是省略号。

(3)最后他的泥塘卖出去了没有?

7.学生交流、朗读,梳理故事情节。

8.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块三 指导书写,评价提升

1.出示生字,观察字形。

(1)课件出示会写字蛙、破、搬、倒、籽、泉、卖、应,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与不同点。

(2)发现疑难,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蛙、破、搬、倒左窄右宽,其中虫字第五笔改横为提。籽左右等宽。

(2)泉、卖上小下大,要写紧凑。

(3)应字的广撇要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书写,并纠正。

5.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 复习词语,巩固字词。

2.理解感悟。

(1)理解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这个泥塘,青蛙觉得不怎么样。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烂)烂的意思是什么?

(3)结合课本中的图片,说说这个泥塘是怎么样的。

3.他写了卖泥塘的牌子,并大声吆喝,此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板块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自读课文,理解运用。

(1)读课文第3-10自然段,说一说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

(2)引导发现老牛和野鸭说话的规律:都是先说泥塘的优点,再说泥塘的缺点,中间都用了一个词语进行前后意思的转折。

(3)这两句的行文结构相同,但内容不同。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住角色语言,读正确角色的语气,老牛说话的语气应是慢条斯理的,野鸭说话的速度稍快。

(4)青蛙的吆喝声还吸引了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

(5)其他小动物说的话都只是简单的概括,请依照老牛和野鸭所说的话,发挥想象,用先肯定再出建议的方法,中间用上"不过、就是、但是、可是等词语试着具体说说。

(6)指名说一说:当时小动物们会怎样说?

2.精读课文,感悟原因。

(1)小动物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青蛙听到后做了哪些事?请从文中找出句子,画上横线。

(2)用词语概括青蛙做的事。(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

(3)最后,他的泥塘变成什么样了?

(4)来,大家一起帮他卖泥塘,一起吆喝一下。齐读第11自然段青蛙说的话。

(5)语言拓展,学会吆喝。

(6)比较阅读,体验语言。

(7)此时青蛙有什么感受?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8)愣住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愣住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9)他的泥塘都达到了小动物们的要求,他为什么又不卖了呢?(因为青蛙听取了小动物们的建议:种草、引水、栽树、种花、铺路、盖房,将泥塘变得这么美。他认为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所以不卖泥塘了。)

板块三 演读课文,体悟情趣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2)小组展示。

2.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青蛙的泥塘变得这么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2)如果你们从现在的这个泥塘边经过,你还想给小青蛙什么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相信青蛙如果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将泥塘变得更美丽的。(《小青蛙回家》)

(4)小青蛙现在有这么漂亮的家了,它邀请我们一起去玩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课件播放歌曲)

(5)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勤劳、肯努力,烂泥塘也能变成美丽的花园。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