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课文中与浪淘沙(其七)诗内容相关的句子
找出课文中与浪淘沙(其七)诗内容相关的句子
1、找出课文中与浪淘沙(其七)诗内容相关的句子
找出课文中与浪淘沙(其七)诗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2.遮住的是第()个和第()个,遮住了()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练习题及答案
2.遮住的是第(3)个和第(4)个,遮住了(2)个。
3、11.(1)小红的信应放在()号信箱。(2)填出其他几个小朋友家的信箱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七》练习题及答案
11.(1)小红的信应放在()号信箱。
(2)填出其他几个小朋友家的信箱号。
4、二年级数学上册8.(1)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 (2)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习题及答案
8.(1)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
124=3
答: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3倍。
(2)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45=20
答:笔筒里有20支铅笔。
(3)这三种笔一共有多少支?
4+12+20=36(支)
答:这三种笔一共有36支。
5、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练习题及答案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2=67(人)
答: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37名学生。
6、7.每盘有( )个,有( )盘,一共(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参考答案
7.每盘有( 3)个,有( 3 )盘,一共( 9 )。
33=9
7、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Hn lěng zng sng
( ) ( )
j huā sh jng
( ) ( )
xi yng gi
( ) ( 膝 )
jūn zǐ chng zi
( ) ( )
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1.挑 桃
( )灯 ( )子
( )起 ( )花
2.残 浅
( )缺 凶( )
深( ) ( )色
三、我是小诗人,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
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补全古诗,完成习题。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
1.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寒冷 赠送 菊花 石径 斜阳 盖 君子 橙子
二、1.挑 桃 挑 桃 2.残 残 浅 浅
三、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四、寒声 江上 知有 一灯明
1.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2.宋 叶绍翁 自己的家乡
3.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蟋蟀,也叫蛐蛐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是孩子们 在捉蟋蟀
4.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8、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一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9、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练一练 3.(1)要买200块糖,可以怎么买? (想出两种办法) (2)如果每种糖各买2袋,够500块吗?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练一练
3.(1)要买200块糖,可以怎么买? (想出两种办法)
①买2袋每袋50元,买1袋每袋100元。
50+50+100=200(元)
②买1袋每袋50元,买1袋每袋150元。
50+150=200(元)
(2)如果每种糖各买2袋,够500块吗?
(50+100+150) X2=600 (元)
因为600 500
所以够。
10、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三》 (1)每棵柏树多少元? (2)一棵松树与一棵柳树比,哪个贵,贵多少元? (3)三(1)班用全班同学捐的100元买了6棵柏树,还剩多少元?剩下的钱正好买了4棵杨树,每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三》
(1)每棵柏树多少元?
363=12(元)
(2)一棵松树与一棵柳树比,哪个贵,贵多少元?
松树:404=10(元)
10-8=2(元)
(3)三(1)班用全班同学捐的100元买了6棵柏树,还剩多少元?剩下的钱正好买了4棵杨树,每棵杨树多少元?
63=2(捆)
2x36=72(元)
100-72=28(元)
284=7(元)
1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8.(1)求出大正方形的周长。 (2)把这个大正方形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画一画,并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3)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与大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8.(1)求出大正方形的周长。
12X4=48 (米)
(2)把这个大正方形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画一画,并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122=6(米)
6X4=24(米)
(3)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与大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4X4=96(米)
周长是大正方形的2倍。
12、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数与代数》 17.笑笑的一天。 (1)笑笑写作业用了( )分。 (2)下面这些时刻笑笑在做什么?连一连。 (3)笑笑从16:10开始读书,读了40分,几时几分结束?填一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数与代数》
17.笑笑的一天。
(1)笑笑写作业用了( )分。
9:30-9:00=30(分)
(2)下面这些时刻笑笑在做什么?连一连。
(3)笑笑从16:10开始读书,读了40分,几时几分结束?填一填。
16:10+40分=16:50
13、(1)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有( )人? (2)会唱歌或会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三》练习题及答案
2.学校歌舞小组中会唱歌的有魏东、马晓军、孙晓明、黄阳、崔美兰、王哲、罗红、宋玲玲、沈欢,会跳舞的有高新、郑虹、马晓军、胡霞、黄阳、万大林、宋玲玲、姜旭、罗红、徐丽娟。
(1)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有(4)人
(2)会唱歌或会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9+10-4=15(人)或5+4+6=15(人)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会唱歌比会跳舞的少多少人?
10-9=1(人)
答:会唱歌或会跳舞的一共有15人,会唱歌比会跳舞的少1人。
14、1.把8个○平均分成4份,1份是○总数的()/(),有()个;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二》练习题及答案
1.把8个○平均分成4份,1份是○总数的(1)/(4),有(2)个;2份是○总数的(2)/(4),有(4)个。
15、四年级观潮课后练习,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6、7.找一找,说一说。 (1)在图中分別找出一条线段、直线、射线。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练习题及答案
7.找一找,说一说。
(1)在图中分別找出一条线段、直线、射线。
(2)在图中分別找出一组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
(3)在图中分別找出两个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1)线段AB、射线BF、直线AC
(2)AF与BE互相平行
BE与AC互相垂直
(3)锐角有:ABF、FBE
直角有:ABE、FBD
钝角有:ABD、FBD
平角有:ABC
17、(1)取出哪种颇色帽子的可能性最大? (2)取出哪种颜色帽子的可能性最小?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练习参考答案
3.下面的柜子里,每格都有1顶帽子,共有2顶红帽子、3顶黄帽子、8顶白帽子和3顶黑帽子,任意打开一格。
(1)取出哪种颇色帽子的可能性最大?
(2)取出哪种颜色帽子的可能性最小?
(3)取出哪两种颜色帽子的可能性相等?
(1)取出白帽子的可能性最大。
(2)取出红帽子的可能性最小。
(3)取出黄帽子和黑帽子的可能性相等。
18、8.按要求画,再回答问题。(1)画出直线AC。(2)画出射线CB。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参考答案
8.按要求画,再回答问题。
(1)画出直线AC。
(2)画出射线CB。
画好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是什么角?
参考答案:有4个角,其中1个是钝角、1个是锐角、2个平角。
19、6.5平方千米=( )公顷 12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参考答案
6.5平方千米=(500)公顷
12000000平方米=(1200)公顷=(12)平方千米
20、4.(1)画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2)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参考答案
4.(1)画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2)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参考答案:
21、(1)4607000430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表示7个()。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一参考答案
14.填空。
(1)4607000430是一个(十)位数,最高位是(十亿)位,7在(百万)位上,表示7个(百万)。
(2)40200<42000 70万>690000 43030=43300
(3)一个乘法算式的积是50,一个因数乘12,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600。
(4)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以4,要使商不变,除数要除以4。
22、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3、(2)三七在(8,6)的位置,请你在图中标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练习题及答案
(2)三七在(8,6)的位置,请你在图中标出。
24、(2)数对(4,2)和(2,4)分别表示哪个汉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练习题及答案
(2)数对(4,2)和(2,4)分别表示哪个汉字?
数对(4,2)表示汉字冬
数对(2,4)表示汉字月
25、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调查“生活垃圾”》 4.王奶奶从冷饮批发部买回两箱冰棍。 (I)按批发价,水果冰棍每支多少元? (2)按批发价,奶油冰棍每支多少元? (3)按批发价,哪种冰棍便宜些? (4)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调查生活垃圾》
4.王奶奶从冷饮批发部买回两箱冰棍。
(I)按批发价,水果冰棍每支多少元?
22.530=0.75(元)
(2)按批发价,奶油冰棍每支多少元?
14.220=0.71(元)
(3)按批发价,哪种冰棍便宜些?
水果冰棍:22.530=0.75(元)
奶油冰棍:14.220=0.71(元)
0.75元 0.71元
奶油冰棍比较便宜
(4)王奶奶按零售价卖两种冰棍,各卖完一箱,一共赚多少元?
水果冰棍:1.230-22.5=13.5(元)
奶油冰棍:1.520-17.2=12.8(元)
一共:13.5+12.8=26.3(元)
26、9.一张边长4cm的正方形纸(下左图),从相邻两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五》练习题及答案
9.一张边长4cm的正方形纸(下左图),从相邻两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解:S正方形=44=16(cm)
S三角形=222=2(cm)
S阴影部分=16-2=14(cm)
答:剩下的面积是14cm。
27、4.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1)底是3cm、高是2cm的平行四边形。 (2)底是4cm、高是3cm的三角形。 (3).上底是2cm、下底是4cm、高是
4.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1)底是3cm、高是2cm的平行四边形。
(2)底是4cm、高是3cm的三角形。
(3).上底是2cm、下底是4cm、高是3cm的梯形。
28、8.(1)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2)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增加1cm、底减少1cm,得到的新平行四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如果梯形的高增加2cm,下底减少2cm呢?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8.(1)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4X4=16(cm)
(2)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增加1cm、底减少1cm,得到的新平行四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4-1)X(4+1)=15(cm) 面积减少。
(3)如果梯形的高增加2cm,下底减少2cm呢?
(4--2)X(4+2)=12(cm) 面积减少。
(4)你发现了什么?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样时,随着高增加、底减少相同的数量,面积会逐渐减少。
29、5. (1)女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 )/( ) 戴眼镜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 )/( )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 (2)你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 (3)用分数表示你们班学生的情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
(1)女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7/13
戴眼镜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1/13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6/7
(2)你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
男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6/13
(3)用分数表示你们班学生的情况。
30、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与除法》 练一练 4. △的个数是○的()/() ○的个数是△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与除法》
练一练 4.
△的个数是○的()/()
○的个数是△的()/()
答案:
△的个数是○的(4)/(7)
○的个数是△的(7)/(4)
31、11.想一想,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1)淘气、笑笑一天的睡眠时间分别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2)请你再提出一个用分数解答的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
11.想一想,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1)淘气、笑笑一天的睡眠时间分别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淘气一天的睡眠时间占全天的1/3
笑笑一天的睡眠时间占全天的3/8
(2)请你再提出一个用分数解答的问题
淘气一天的睡眠时间是笑笑一天的睡眠时间的几分之几
89=8/9
32、五年级上册课文10牛郎织女(一)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上册课文10牛郎织女(一)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文章主要讲述了牛郎从小生活孤苦,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结婚的故事。
多音字:
似:sh(似的)s(相似)
绿:lǜ(绿色)l(绿林好汉)
反义词:
亲密生疏 温和暴躁
舒服难受 微弱强烈
近义词:
亲密亲热 温和温柔
照看照料 周到周全
商量商议 满意满足
奇怪古怪 爱惜爱护
眉开眼笑喜笑颜开
3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4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4分)
奥运赛场上,被誉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排发扬不怕xī shēnɡ( )、qi r b shě( )的精神勇夺冠军,为中国军团的奖牌榜又新增添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二)用
34、《圆的认识(二)》 请找出下面各图的对称轴,与同伴进行交流。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练习题及答案
请找出下面各图的对称轴,与同伴进行交流。
35、7.(1)画图表示三人体重之间的关系。(2)小刚和小明的体重分别是多少千克?算一算。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练习题及答案
7.(1)画图表示三人体重之间的关系。
(2)小刚和小明的体重分别是多少千克?算一算。
小刚
35(1+1/5)
=356/5
=42(kg)
小明
35(1-1/7)
=356/7
=30(kg)
36、(1)说一说出勤率是什么意思。(2)在表中填出各年级的出勤率。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合格率》练一练练习题及答案
4.根据下表求出当天各年级的出勤率。
(1)说一说出勤率是什么意思。
(2)在表中填出各年级的出勤率。
一年级:98.3%;
二年级:96.2%;
三年级:98.1%;
四年级:98%;
五年级:100%;
六年级:99%。
(3)在表中(五)年级的出勤率最高,(二)年级的出勤率最低。
37、(1)伦敦的票数占有效票数的百分之几? (2)伦敦的票数比巴黎多百分之几?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参考答案
8.2005年7月6日,经过四轮的投票,伦敦最终获得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承办权。下表是国际奥运会第三轮投票结果。
(1)伦敦的票数占有效票数的百分之几?
(2)伦敦的票数比巴黎多百分之几?
参考答案:
(1)3910337.9%
答:伦敦的票数上有效票数的37.9%。
(2)(39-33)33
=633
18.2%
答:伦敦的票数比巴黎多18.2%。
38、4.学校在我家的()偏()方向上,距离约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参考答案
4.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45方向上,距离约是1000。
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东45方向上。
39、(1)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三参考答案
15.写出下面各题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1)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1:2。
(2)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2cm和3cm,他们的直径的比是2:3,周长的比是2:3,面积的比是4:9。
40、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评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评课稿教学反思
《浪淘沙》是六年级上册统编教材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是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本课教学,结合单元要求,紧扣兴发教学理念,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反复朗读,感知诗词大意。
2.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理解诗歌意蕴。
3.在拓展学习中感受诗人积极豁达、乐观向上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实践探索,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关于兴发教学在古诗课中的应用与落实,笔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结合本课教学,围绕兴发教学理念,作以下解析与反思:
一、自然生命的兴起:优雅的身体状态
刘铁芳教授在《培育中国人:儿童教育的审美意蕴及其实现》中谈到,教育就是要引领个体与世界的审美性相遇,唤起个体对世界的亲切感。所以在本课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真正的起兴状态,我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设计:
1.兴于诗
首先从选材上而言,《浪淘沙》这一首诗,诗人本身就是由兴而发:这首诗前两句写实,写诗人所见的黄河的气势磅礴、浪淘风簸,后两句是诗人在所见之后的所想,是诗人在所见之后的兴发。其次,在本课的导入环节,由师生对诗导入,渲染古诗学习的氛围,从而引出古诗中藏着的黄河,引领学生感受到黄河在华夏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2.始于自然
在对诗之后,我播放了一个黄河的视频,在与大自然的美好相遇中打开了学生身体的感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黄河的大气磅礴,感受到大自然的器宇轩昂,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黄河的探索欲望与热爱之情,学生的身心达到一个充分兴起的状态:迫切想去听听黄河的涛声,看看黄河的气魄。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浪淘沙》,以开展进一步的学习。
二、理智生命的启发: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个体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兴起的基础之上,引领学生展开理智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往往能让学生更好地向着学习的方向,受到更多的启发,真正做到由兴而发。基于以上的考虑,我着重从立于礼(方法指导),启于智(思维启迪)这两个方面做了以下努力:
1.立于礼
首先是朗读方法的渗透。多读多诵是诗歌教学的基础,在朗读教学时,我着重基于以下两个维度的思考:一是从朗读要求上,由读通读顺到读好读精,所以在形式设计上采取整体读解决生字词再读听范读描红跟读提炼朗读要点读的形式,循序渐进,逐步达到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情感的教学目标。二是在学法指导上,实现由整体到个人的逐步落实,在教学时,先采用齐读,全班跟读的形式,确保大部分学生掌握朗读要点,在此基础上,再指名读,实现由面到点的教学转变。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本课教学时我采取了朗读描红的方法:出示名家高水平朗读,先让学生听范读,感受名家朗读的高明之处,再让学生轻声跟读两遍,再大声跟读,最后自己读,以逐步实现读出节奏与韵律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描红的方法,以便于方法迁移。
其次是理解诗歌意境方法的渗透。理解诗歌意境是高年级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着重向学生渗透通过抓关键词理解诗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这两种理解诗歌意境的方法。如让学生抓住九曲万里沙感受黄河弯曲、长、沙多的特点,抓住直上引领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又比如我通过出示黄河图片、放黄河咆哮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都是意在让学生掌握通过抓关键词理解诗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理解诗歌意境这两种方法。
2.启于智
教学时,在读通读好的基础上,我以问促思,引领学生积极的思考。在古诗意境理解时,我先出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这两句诗,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的?进而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升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于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的教学,我也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如(他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诗人刘禹锡他要上到哪里去?他是怎样上的?你从直上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诗人说同到,同是什么意思?同谁一起?)来展开教学,以问促思,层层递进,在思维发散,智力充分调动的同时,以达到理智学习的积极状态。
三、精神生命的托举:超越的精神状态
前面两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实现身心的兴起,理智的启发,已基本达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但是一堂好的兴发课应不止于知识目标的完成,还要引领学生回归生命,对生命进行积极的思考,实现精神上的托举。基于以上目标,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从展于智成于乐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展于智
在前文的教学中,我已通过以问促思等方式,实现了对学生思维、智力上的启迪。但是启于智还往往不够,还应在启迪的基础上去继续展开,以达到真正的理智学习的状态。所以在原文教学的基础上,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先让学生结合《浪淘沙》猜测诗人性格,再拓展学习诗人的另外两首古诗,让学生再猜诗人的性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诗人作品、性格,反推诗人的经历。最后出示诗人的生平经历,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谈自己的个人感受。这样的教学设计,基于教材,但又超脱于教材,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思考与猜测中升华了个人感受,达到了精神托举的目的。
2.成于乐
成于乐不仅仅是指配乐朗读等教学方式,更多地应该是指向于学生兴发的高潮状态。在本课的结尾,在学生精神状态被顺利启迪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配乐齐读:让我们把对刘禹锡的钦佩之情,融入到这气势雄伟的黄河水中,融入到你们气势恢宏的朗读声里。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因为融入了音乐,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在前面已经被充分兴发与托举,进而非常顺利、愉悦地进入了这样一个齐读状态,读有所发,读有所感。
当然,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也反思到自己的诸多不足:
1.教师的基本功有待加强。在朗读指导环节,虽然方法与流程设计都非常清晰,但是因为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学生的朗读指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感知浪淘风簸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排比读的这一个环节,我本身的预期是学生一次比一次堵得有气势、有力量,但是因为我自身在导语部分的朗读技巧不够,以至于这个版块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极致。
2.对于兴发教学理念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在教学的设计上,我虽然紧扣兴发教学理念,逐一展开教学设计,看似自然、流畅,但是对于兴发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平常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兴发教学的理论学习,多尝试、多运用,以期更大的进步。
41、行路难(其一)评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其一)听课稿,分享行路难(其一)听课感受和记录
行路难(其一)评课稿第一篇: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其一)》,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极其作用
《行路难(其一)》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是诗人李白离开长安时的心情抒怀。诗人借乐府古题《行路难》抒发了自己的苦闷、悲愤以及仍执着追求理想的强烈自信。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义重大。
2.学情分析
《行路难》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感时而失落苦闷,时而充满希望,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句,使诗歌的感染力倍增!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因此在体会诗歌感情之后,让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并谈谈收获,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诗作用极大!
3.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为:
第一、抒情诵读。 ?新课标? 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第二、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三、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4.教学重难点
三分文章七分读,所以我将诵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境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诵读品味法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批注法勤动笔墨,写下感悟
2.讨论法合作探究,交流思想
3.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翰林院学士李白醉酒给杨贵妃赋诗时,让总管太监高力士为其脱靴,国舅杨国忠为其研磨导致自己官路受阻,唐玄宗赐金还乡的故事导入。这样做不仅仅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2.出示目标,明确目的地
3.倾听文本,进入情境
播放《行路难(其一)》的配乐朗诵带,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而后出示金樽、珍羞、投箸、济沧海、歧路这几个字检测学生听读效果。设计本环节的意图在于酝酿一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因为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4.反复诵读,走进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个别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纠读、评读;然后集体朗读;最后小组内有感情的朗读,由小组派优秀代表配乐朗读的形式进行。设计本环节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在反复松动中感悟,初步把握诗歌的语气语调,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奠定良好基础。
5.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话或哪几句话?为什么?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运用以前提过的赏析诗词的方法:修辞、动词、情感、描绘的画面等方法,运用作批注的方法,写下自己的感悟,并做了示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前途的坎坷、艰难,同时写出了诗人的彷徨、茫然之感。学生自己批注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最后展示!
我设计本环节的依据是新课标提出让教师抛出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而不是用一些琐碎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并且新课程还提倡教师要找到这样一种方法,让教师少教,让学生多学,因此教学方法的引导是必要地。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就了解了诗歌的艺术特征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
6.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让学生谈谈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失落苦闷的人生经历,并谈谈自己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都知道哪些李白的诗歌或者故事呢。小组赛一赛,看谁知道的更多!
第一个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诗歌结合起来,能够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情绪。而第二个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同学们自己的阅读积累,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将自己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好的知人论世。
7.教学小结
通过对本诗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白感情的波荡起伏,同时也学习了李白那种积极乐观、昂扬向上,执着追求人生理想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中遇到了挫折,能够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态度去对待!
8.兴趣作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刚才的李白诗文大比拼活动,你一定觉得迫不及待的想要读书了吧,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李白的作品以及资料,让自己更加博学吧!
五、说板书设计
行路难(其一)
李白
失落苦闷充满希望(积极乐观,执着追求,倔强自信)
行路难(其一)评课稿第二篇:
《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自主研讨,理解诗人苦闷、迷惘的心情。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体会诗人复杂变化的情感、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诗中的用典。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情景导入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奉诏入京,但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真正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这首《行路难》是在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时,为了表达了他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而作。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乐府诗
屏显(1)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屏显(2)
2. 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1)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准备全班朗读。
学生活动(一)
学生自由读
学生试读(以第一、二句为例) 划分节奏
学生试读(一到四句) 判断抑扬
学生齐读全诗
再读全诗(注意节奏和抑扬) (板书:四三节奏 抑扬交替)
(2) 说说你感受的诗中的美句
方法:拿起笔批注你认为的美句,然后准备在班上交流。
学生活动(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还要深入分析, 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美好的场景来烘托他心 情的不愉快,而且,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来写饭菜的丰盛、场面的豪华,更能 突出作者内心抑郁和急切寻求出路的心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烦闷。
前几位同学都没扣住题干来回答,我强调的是我感受到。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句话和标题紧紧呼应, 最能说明当时的处境艰难。 是不是李白真的要渡黄河, 登太行山呢?不是,这里是运用比喻是实在的表达自己无路可走的心情 多么艰难啊!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对从政仍有期待。(姜太公 80岁 还充满希望,我难道不应该吗?)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先用反复之词抒深长之叹。歧路: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这里承接姜尚、伊尹的典故,偏在易的一面。意为那么仕途捷径,如今在哪里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很赞同你的看法,诗人在很沉郁的时候,眼前展现的海阔天宽的图景, 他用这种美好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愿望, 这里也是用比喻的的修辞, 生动 形象地写出诗人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
这首诗中,每一个句子都是美句,他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美诗!但是,它一定有一句是全诗的感情升华,是全诗的中心,那就是最后这两句。
这个句子的原句是:
乘风破浪 , 沧海扬帆。
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 , 沧海扬帆 , 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 , 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 , 人们这样评价 , 说它是千古雄句 , 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 , 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 , 流传在口语中 , 流传在广告中 , 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 中。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
屏显(3)
课中微型讲座 (一 )
警句让诗文生辉
警句 , 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 , 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有些警句,我们不知道它的出处,但是我们能记忆深刻,这就是警句的力量
《行路难》因作者锤炼了这样一个警句,情韵飞扬。
下面我们来再感受一首诗 , 请大家读出这首诗中你们熟悉的警句。
屏显(4)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看,这首诗一落入我们的眼帘,我们就感受到这样一个句子能给我们心 灵以滋润,给我们的灵魂以启迪。
学生齐读
这个学习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下面 , 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理解诗中的难句。
3、说读理解诗中的句意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集中力量解决诗中的难句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个句子在课下注释里很详细了,但只是表层含义, 我们在理解时, 既要阐释它的表层, 还要阐释它的内在作用。 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作用。好 , 开始思考
学生活动(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 :这句是用吕尚垂钓碧溪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 自己的希望;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这句是用商朝伊尹乘舟梦日的故事 来表达自己的憧憬。
你看 , 从表面上看 , 都看不出来其真正的含义。 真正的含义是希望有机会得到 赏识 , 希望委以重任。
课中微型讲座 (二 )
屏显(5)
用典 , 以传情达意
典故 :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 :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 :精炼语言 , 避直就曲 , 生动典雅。
学生活动(四)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全部串一下。齐读。
(屏显 6)
金樽斟满清酒 , 一杯要十千钱 , 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 , 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 , 停下筷子 , 不能下咽。 我拔出剑来 , 四处看着 , 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 , 却被坚冰阻塞 , 想登上太行 , 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 , 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 , 行路艰难 , 岔路这么多 , 我如今身在何处 ?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 , 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
(学生齐读 )
两个难句都是婉曲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两个句子读懂了 , 这首诗就基本读懂了。
再来看另外一首诗 , 它既有典故又有警句。
学生活动(四)
(屏显 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学生齐声朗读)
用典的句子是哪两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说的是物是人非,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是岁月流逝。
警句是哪两句?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者在诗里写的是他的想法,其实这两句诗的意义早已离开文本原意,被人们广泛运用,它的寓意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的。
最后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各自读,大声读。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书。
要求:读出四三的节奏,读出抑、扬的表达要求,读出情感。
三、背诵感受诗中的魅力
个别学生配乐背诵
全班配乐背诵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课堂小结
(屏显8)
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
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吧!同学们,最后老师送大家用两句,在学习上,要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42、牛郎织女(二)课文解析笔记
牛郎织女(二)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了牛郎织女婚后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年只能相会一次。赞美了牛郎、织女真挚的感情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男耕女织,幸福美满;老牛体衰,临终嘱托。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王母震怒,抓回织女;牛郎追赶,隔河相望。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织女受罚,不改痴心;七月七日,鹊桥相望。
词句赏析:
1.她喜欢人间的生活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这一组排比句表现了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织女人间生活的幸福美满。
2.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都是难以到达的地方,这句话表现出了王母娘娘对织女做法的气愤和要惩罚织女的决心。
3.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
就算受了很厉害的惩罚,织女依然不死心,表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感情非常真挚。
4.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以牛郎织女相会结尾,照应开头,表达了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怎么样?主要表现在哪里?(用文中语句回答)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
2.写老牛说的话中,两个省略号分别表示什么?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老牛很衰弱,很伤心,说话断断续续;第二个省略号表示老牛话还没有说完。
3.文中的王母娘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王母娘娘对待织女以及织女的儿女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专横、毒辣的人。
4.这篇课文和第10课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两段故事却各有侧重。上一课以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为主展开故事,以织女在天宫的生活情况作为插叙。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奋力抗争)为主线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
43、短诗三首繁星(七一)上课笔记划重点
短诗三首繁星(七一)上课笔记划重点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我会写:
繁:繁星 繁密 繁多 繁杂 删繁就简
漫:漫谈 漫长 漫道 漫不经心 漫山遍野
灭:消灭 灭亡 磨灭 熄灭 自生自灭
藤:紫藤 白藤 葡萄藤 顺藤摸瓜
萝:藤萝 绿萝 女萝 萝卜 菠萝
膝:膝盖 护膝 盘膝 卑躬屈膝 促膝长谈
涛:波涛 浪涛 林涛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躲:躲闪 躲让 躲避 躲藏 东躲西藏
形近字:
漫(漫长)慢(慢慢) 灭(熄灭)火(火柴)
藤(藤蔓)腾(奔腾) 萝(萝卜)箩(箩筐)
膝(膝盖)漆(漆黑) 涛(波涛)铸(铸造)
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 回想
理解词语: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紫藤的通称。
【思潮】(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2)某一时期内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清响】清脆的响声。
课文主题:
《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事,歌颂了童真和母爱。
《繁星(一三一)》:用排比、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赞颂。
《繁星(一五九)》:运用类比、联想和比喻,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这三首短诗通过对母亲和大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问题归纳:
1、第1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人安全温馨的感觉,我 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牵挂。
2、第3首诗中巢和母亲的怀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诗人选取了巢这个意象,非常贴切。当天上的风雨来时,鸟儿会躲到它的巢中;当孩子心中的风雨来时,她会躲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温暖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会像安全的巢一样庇护我。这首诗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3、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的描写。
- 小狗学叫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 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 不懂就要问课堂笔记之好词好句积累
- 麻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 太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小练笔: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顿话说说来历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句是什么意思
-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这段话你如何理解
- 四年级上册千年梦圆在今朝分段段意
-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骑鹅旅行记节选课文读后感
- 凉州词全文诗句翻译意思全解及赏析
- 构饰蹲凤序例率觅耸踏倘绘谐寄眠生字组词
- 关于教师如何鼓励学生提问的方法
- 大班综合活动《欢乐新年*鞋鞋舞会》
- 正方反方对对碰:“女人回家还是工作”
- 交朋友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大班节日教案《植树节》
- 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小班上幼儿园教案反思
- 中班社会教学设计《小猴运西瓜》
- 昵称女霸气高冷个性精选145个
- 好听的文化公司名字有内涵458个
- 《太后本纪》灵药攻略
- 阅读下面的浪淘沙,找出课文中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 祖父的园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
- 3.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 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 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 找出《爬山虎的脚》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燕子》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找出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 山中访友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课文的意思,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 阅读琥珀物语,找出课文中心相关段落,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 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
- 幼儿园小班优质课教案: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原创)幼儿园小班优质课教案: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原创)
- 少年闰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