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家长的您,你懂得学习吗

做为家长的您,你懂得学习吗

做为家长的您,你懂得学习吗

   今天兴致突起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学习?”我们每天都对孩子说,学习是件大事情,但究竟什么是学习呢?如何去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呢?我问了周围在座的一些老师,有的说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有的通过网络查到了学习的概念,即是所谓论语里学与习的不同概念的解释,问到学生的学习有的干脆就说是上学就是学习,做作业就是学习等等。上学几乎是每个人人生中必经的一段历程,它伴随着我们从蒙味到理性,从一无所知到充满智慧。。。。。。“学习”与我们的距离如此之近,对我们如此之重要,甚至每时每刻都在被人们所关注,更是有很多人每天都要经历的,却很少有人能讲清楚、说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可想而知,不懂得学习的意义,不明白学习的含义,一些人为它所累,因它烦恼,视它为负担就不足为奇了。  
    比如说,清晨,推开窗户一缕阳光直射进来,你知道天为什么看起来会是蓝色的?每天我们都看着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苹果会掉到地上,而气球却可以升上天空呢?人为什么会一天一天变老?。。。。。。。。。。。。。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太熟悉的现象,但你是否认真的问过“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明白其中所包含的种种原理呢?有的事情伴随着许多人走过了一生,虽然觉得很熟悉可仔细想想后,却发现其实很陌生,认为自己明白,但实际却搞不清原委!所谓“学习”也是如此。从这也就解释了“学生为什么学不好”的原因了,我们知道,学生学不好可以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个人的,社会的,家庭的,但不管原因有多少种,归结起来也就是:“不爱学习”和“不会学习”。  
    很多人对学生学习的解释,指的都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文化知识的活动,学得好不好看的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对学习的片面理解势必造成了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正是由于家长这些错误思想的灌输,让孩子把上学当成了一种手段,在孩子刚有些思想的时候,就开始夜以继日地告诉孩子这些至理名言,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使得许多孩子根本看不到也不明白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只觉得老天真是不公平,怎么刚生下来没几天,还没有玩够,就要被家长送到一个叫学校的地方,还要被叫老师的人管着,上课不能有小动作也不能说话,下课还得写作业,动不动还得复习。而不公平的是大人们都可以不用写作业,不用上课,还要一个劲地讲要好好学习,要不长大就没有出路等等。孩子从进学校就眼巴巴地等着毕业,如同受煎熬的火鸟等待重生一样,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不学习就没有出路,父母都只告诉了他们这样一个结果,有的甚至还恶狠狠地说:“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他们更无法明白为什么很多名人虽没有上过学但也很成功,为什么许多没有高学历的人一样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因此孩子们就会认为家长们是在想方设法地骗他们去学习!虽然孩子也知道学好了对自己并没有坏处。因此,我们在问学生为什么而学习时,许多孩子都认为是为了父母而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将来找个好工作而矣。因此与学生谈到对学习的态度时,更多的是围绕对学习的情绪体验和反应上,而无论其学习成绩表现如何,大多数的学生并不喜欢学习。  
    正是因为不喜欢学习,因此,学习就变成了任务,变成了负担,孩子们只是为了将来不用去扫马路,就只能忍受学习带来的万般苦痛,正是本着这种态度,学习成了被动的行为,甚至具有不可抗拒的强迫性。而被动的学习,就是毫无创造性的“死”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的掌握,更不可能去灵活运用了。  
    我见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小孩子的头脑来到这个人世时是一片空白的,等着我们用人生的画笔去描绘最美丽的图画。在我们的概念中,小孩是无知的,是要教育的,是等着我们去塑造的。因此,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开始训练孩子接受象军队一样的教育,在他们充满奇思妙想的年龄,就不得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上课背着双手,提名时举手,还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手臂不能离开桌面等等,在小孩子最有求知欲和表现欲的年龄却不得不学习各种各样的所谓规范,上课坐得笔直,手交叉放在桌上,上下学得排队等等,难怪有的外国友人在参观完我们的幼儿园时控诉我们的幼儿园是最军事化的地方,就连孩子排队欢迎他们时叫着整齐的“热烈欢迎”也让他们感觉与他们印象中的幼儿园相差太远。  
    学生在经过漫长而又短暂的小学和初中之后,他们的创造性也就几乎丧失贻尽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灌输给他们的一个概念,即老师提的任何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而且还是有解题标准的,第一步该是什么,第二步该是什么,到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关心的不再是他自己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而是老师怎么去看这个问题,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而我们的教育不是鼓励学生提问题,而是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正是违背人的天性和教育的本质的。  
    我还看过这样的一个报道,在我国上海市一所市重点中学接待过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主人特地请了一位特级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课上得十分精彩,用我们传统的评课标准来看,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充分互动。课上完后,听课的中国教师掌声雷动,而美国客人却面无表情。当接待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时,他们说这堂课设计得太周全了,老师提的问题学生们都能一一回答,既然如此,这节课上起来还有什么作用呢?美国客人的反问让我们振聋发聩。这节公开课的任课教师是我们的一位特级教师,可以代表我们中国教师授课的最高水平了,然而就是这样一节让我们认为天衣无缝的课,却让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言击中要害:这个要害就是我们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弊端的集中体现:我们的学生太习惯于你来问我来答的方式,我们的老师也早已适应了我来问你来答的方式了。  
    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没有创造性的。有一个很著明的例子,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幼儿园的孩子这是什么时,幼儿园的孩子能说出不少于20个的答案,有的说象苹果、有的说象月亮、有的说象烧饼、有的说象老师的眼睛等等,老师又到小学和初中分别去问相同的题目,答案却越来越少了,到了大学,老师同样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没有一个同学发言,老师只好指定班长来回答,班长迟疑了半天才说:“这大概是一个零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做教育的人好好的思考。有一位美国专家年先生在中国讲学时曾出过这样一道题,在一栋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门前,老师将三十一块手表发给他的三十一名学生,看谁能在一个小时内量出这座大厦的高度,只能用老师的手表,不能用别的任何工具,也不许离开现场。而在整个论坛中所有的中国老师和学生到最后也没有想出10种方法,而年先生告诉大家,他曾给一个班的初中美国学生出过一样的题目,他们却在五分钟内提出了上百个解决办法。从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基础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思路让孩子承受更多的只能是压力,根本谈不上对学习感兴趣!  
    因此,我们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问为什么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恢复和保持孩子的天性罢了。每一个学生天生都是很会学习的,而就是我们这些做家长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的老师,通过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教育方法,让本来会学习的学生逐渐变成反而不会学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培养,只要不加以扼杀,一旦扼杀了,就很难恢复了。愿我们的教育能让孩子保留对这个世界的一份好奇心,我们的老师,能够充分保护孩子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而不是用我们眼中的世界去代替孩子眼中的世界。  
    孩子永远是对的,这应当成为家长和教师的一条准则。在对世界的认识上,孩子原本是比我们更准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取消标准答案,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永远不停地问下去,终将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但是,我们通常没有办法对社会和教育环境做更多的选择,那么改变我们孩子的命运和学习观就需要通过家长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来实现。我们不要简单地希望孩子要学习好,用那些自以为是的条条框框把孩子死死圈住,其结果不仅没有让孩子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反而让他们一点一点丧失了学习兴趣,开始就把学习当成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许多孩子并非是因为贪玩,只是由于不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而错误地认为一踏进学校,就开始了漫长的炼狱生活。我们要在一点一滴中教会孩子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认真地去回答这些为什么,更不要在回答不出或认为不便回答时只简单地告诉孩子:“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这样孩子会说你长大了为什么也答不出?我们无需回避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去引导孩子分析问题,更无需回避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无 知,和孩子一起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可以让自己积累了知识,也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这本来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充分体现过程,这样的过程就好象孩子打游戏通关一样,既神奇又有趣。学习的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  
    因此,在我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先要求自己懂得如何学习,了解学习的乐趣,然后把这些乐趣告诉孩子,这样才能使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从而达到认真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