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小狗抬花轿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小狗抬花轿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小狗抬花轿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1、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小狗抬花轿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像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二只(一只笑嘻嘻摇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轿姿势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动)。

  2.图四幅。

  3.老虎头饰一只,绳子二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众幼:山脚下有轿子。

  师: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儿……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让我们来看看,轿子里到底坐了谁,和你们猜的一样吗?(掀开轿帘)

  众幼:呀,原来是只大老虎。

  【评】

  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试着去想,试着去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当谜底揭示后,学习情绪更为高涨,该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师:是呀,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啦,花轿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会是谁来抬轿呢?(出示8只小狗图片)

  幼:小狗抬花轿。

  师:有几只小狗来抬花轿?

  众幼:8只小狗抬花轿。

  师: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花轿?

  幼:因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动。

  师:小朋友讲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老师来讲讲看,可能是这只老虎特别喜欢讲排场,让8只小狗来抬轿显得它很有气派,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

  众幼:有道理。

  幼:(插嘴说)过去的皇帝也是这样的。

  师:你讲得好极了。

  【评】

  让孩子试着分析教师的话,是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老虎坐在花轿里舒服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风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还在扇扇子。

  师:(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势)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师:这只小狗为什么会摔倒呢?试着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

  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这样所获得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

  幼:(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小狗也许抬不动了;小狗可能踢到石头了;小狗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也许这只小狗本来就有病,硬给老虎拉来抬轿的……(教师提醒幼儿说出可能发生的事)小狗摔跤后,轿子可能会翻掉,老虎会跌出来的;轿子翻了,老虎一生气,可能会吃掉小狗的;也许老虎会狠狠地打小狗一顿;还会把小狗踢到山下去……

  师:(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让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倒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还要去睡觉。

  师:小狗抬着又大又重的老虎已经很累了,可是老虎还要欺负小狗,你们生气不生气啊。那么,快帮小狗想想办法,如何来对付这只坏老虎?

  【评】

  教师善于把握时机,激起幼儿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幼儿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说:把轿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说: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还有的说:放火烧死它;等等。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有用,小狗也在想办法,你们想知道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吗?(将轿子移动到半山腰,8只小狗做抛轿姿势)问:小狗抬轿到哪里?它们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轿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山腰”以及“抛”这两个词,并用比较形象的动作让幼儿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

  师:(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评】

  帮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体态动作来理解动词“抛”,较好地解决了难点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意。试着用规定的句式来学编诗歌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小狗抬花轿”,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愿意来试一试吗?

  幼:(集体回答)愿意。

  师:(出示图一,帮助幼儿掌握诗歌句式,并提出编诗歌的基本要求)小朋友,我先说一下编诗歌的要求:每一句的宇数要一样多或者是差不多,语言要简练一点,读起来要非常顺口。好,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片上8只小狗在干什么?老虎坐轿在干什么?

  幼:8只小狗抬轿子,老虎坐在轿子扇扇子。

  师:听听看,这两句诗歌的字数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简练一点吗?

  幼:(在教师的提示下改编)8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师:(出示图二)请用相同的方法来编这幅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来试试?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轿踢它一脚。

  师: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师商量的口气下,幼儿拿掉了一个“它”字)

  (这里有一些争论,有的孩子说,老虎狠狠踢一脚;马上有孩子反驳,老虎不下轿怎么去踢小狗)

  【评】

  这个班的孩子很有个性,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体现出很有主见。该教师相当尊重孩子,随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就我们所知,原诗歌的这两句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由于基本意思不变,教师就依了孩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掌握适度,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谁来把刚才编的四句诗歌连起来说一遍。(有3个幼儿先后读诗歌各一遍,全体读一遍)

  三、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图、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师:我在两边的桌子上分别放了两张同样的图片。小朋友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按刚才的方法学编诗歌,编的时候,先看看哪张图片应放在前面编。

  (幼儿十分感兴趣地编诗歌,教师巡回辅导)

  【评】

  幼儿按规定句式尝试编诗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编诗歌的能力也很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边读边改,大约花了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

  师:现在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读一读你们编的诗歌。(要求先摆放图片,后读诗歌)

  (两组幼儿编的基本差不多)

  师: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听的诗歌编好了,老师把你们编的诗歌读一下,大家听听我读错没有?如果错了请指出来,不错就为我鼓鼓掌。

  幼:老师,有一句你改掉了两个字。(幼儿指出那一句后,老师重读了一遍诗歌,其实也含有帮助幼儿记忆和巩固的成分在内)

  师:这次我读对了没有?

  幼:(异口同声)读对了。(掌声响起)

  (幼儿集体读诗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愿意来表演诗歌吗?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谁来做小狗?

  幼:我来!我来!(自动走上8个小朋友)

  师:其他小朋友请帮我们读诗歌配音。再看看谁表演得最好,等会儿交换。

  (师幼表演,情趣很浓,幼儿还积极地帮助教师出主意分配角色)

  【评】

  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尝试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2、大班教案《八只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并参与讨论,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2、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通过对比、感知老虎与小狗的强弱之差,从小学会关心弱小。

  4、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续编诗歌。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节律符号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在有表情的朗诵中,产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张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上有些什么?

  2、师:花轿里会坐着谁呢?(掀开帘子)喔!原来是只大老虎。它想坐着花轿到山里去看风景,于是请来了8只小狗来抬它。老虎为什么要让8只小狗来抬花轿呢?

  教师放音乐,让幼儿初步体验抬轿子的节奏感,体验大老虎座得很舒服。为下文小狗为何挨打做铺垫。

  3、我们来学学老虎是怎么叫的。老虎连叫声都这么响,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啊?

  4、这只凶猛的老虎坐在花轿里看上去怎么样?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5、老虎这么舒服,抬轿子的小狗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呀?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讨论、创编故事情节。

  1 、 小狗吃力地抬着轿子往山上走,只听见“哎呦”一声,发生了什么事?(找个小朋友来说说,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究竟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往下看(出示图二)图片上面讲了什么呢?

  3、小狗忍受老虎的欺负吗?怎么办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狗吧!

  4、幼儿讨论小狗战胜大老虎的办法,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聆听幼儿的讲述,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讲述。

  5、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2"3)

  6、像你们说的一样吗?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图三、图四)(体验“抛”的感觉)

  为什么小狗气的汪汪叫,老虎却还睡得着。(突出老虎的目中无人,凶恶)

  7、是图片上小狗的办法好还是刚才小朋友想的办法好呀?

  结束环节:理解故事内涵,懂得团结互助,以智惩恶的情感。

  1、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如果小狗当时摔跤路,大老虎没有打小狗,而是原谅路小狗,那么又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

活动延伸

  根据儿歌内容表演,请“一只老虎”、“八只小狗”其它人念儿歌。根据音乐有节奏的表演。再次体验台轿子的节奏感以及座轿子的舒服。

教学反思

  在上课过程中,我设计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题,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生动的读完童谣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学习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明显有了提高。

  由此我觉得,肢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时,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们虽然很喜欢,但是局限在积累不多,动作的表现力还不够,很多地方要暗示火直接的演示孩子们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较弱。

3、大班教案《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表现抬轿人的身体动作。

  2.在创作中感受结婚时的喜悦气氛。

  3.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能大胆绘画抬花轿的情景。

  表现人物的身体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绘画用纸、作画工具、各种抬轿子的图片。

  经验准备:玩过抬花轿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播放结婚时迎新的音乐,激起兴趣

  1.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里面有什么,你在哪里听到过?

  2.对,在结婚时,会敲锣打鼓,去迎接新娘子。

  3.你看过结婚吗?他们是用什么迎接新娘子的?

  二、欣赏结婚时抬轿子的图片

  1.你知道古时候人们结婚用什么接新娘的吗?

  2.你见过的轿子是怎么样的?(重点说出抬轿子的不同人数)

  3.出示各种抬轿子的照片。(有的是蹲下的,有的是刚起轿的,有的是在行走的。)

  4.他们都是几个人抬得呢?(仔细观察抬轿人的不同排列方法及动态)

  5.总结轿子的各种抬法。

  三、我们也来画一画

  1.请小朋友们来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抬轿姿势

  2.幼儿创作。

  四、各种各样的抬轿人

  将幼儿作品进行展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在引导的时间放的有些长了,主要对于音乐中唢呐的声音,孩子并不熟悉,所以当问到里面有什么声音的时候,幼儿无法回答,在欣赏图片的环节中,我重点引导了孩子观察人物的动态及数量,我觉得课件可以制作的在简洁一些,可以从抬轿人的数量上进行层层递进,由2人轿慢慢增加至8人轿,这样能更清晰一些。

  从孩子的作品中,我可以看出这堂课还是很成功的,孩子们不仅画出了抬轿人的不同动态,更有几个孩子有了创新的抬法,个别孩子还画出了结婚的氛围,看来这个题材还是吸引幼儿的,让幼儿对民间的婚嫁文化产生了兴趣。

4、大班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意图:

  《小狗抬花轿》是一首古老又有趣的童谣,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幼儿较容易把握。童谣中的角色是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因此我选择了这首童谣,希望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团结力量大。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小狗抬花轿》,理解童谣内容。

  2、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 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 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狗抬花轿》的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道具,激发兴趣。

  出示图一:一顶花轿

  1. 它象会走路的房子。

  2. 这是什么?怎么用?

  二、创编故事情节。

  渗透不同的数数方式,如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等,重点介绍4+4。

  出示图二:八只小狗抬花轿

  1.古时候的花轿里坐着新娘,那你们猜猜,今天花轿里坐着谁?(幼儿猜)

  2. 几只小狗抬花轿?

  3. 老虎坐在轿子里的感觉怎样?小狗怎么?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片段三:小狗摔跤,老虎踢它

  1.“哎哟”一声,发生了什么事?老虎会怎么样?

  2.原来一只小狗摔摔倒了,老虎踢它一脚。

  3.你们认为老虎怎么样?小狗应该怎么办?

  (1)自由讨论,集体交流:师幼共同讨论。

  4.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

  渗透团结一致的情感教育。

  出示片段四:小狗把花轿往上抛

  1.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

  2. 小狗到哪里抛轿子的?

  三、学唱歌曲

  根据童谣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

  1、完整欣赏歌曲。

  2、教师示范唱。

  3、幼儿跟唱歌(分组、集体)。

活动反思:

  活动中,把孩子喜欢的儿歌与旋律结合起来,让孩子真正学习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知识,相信这样的学习会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过程组织少紧凑,时间没有把握好。

5、大班音乐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流行歌曲旋律,有表情的表现老虎神奇以及小狗伤心、生气等情绪。

  2、通过创编、表演动作,理解,记忆歌词。

  3、与同伴表演合作时,能有规则的控制自己的表演的动作幅度,不影响同伴的表演。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以学会按节奏念儿歌《小狗抬花轿》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复习儿歌《小狗抬花轿》,引入活动。

  教师:你们还记得《小狗抬花轿》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幼儿倾听、感受乐曲的旋律,尝试将儿歌与乐曲旋律进行歌曲匹配。

  1.幼儿尝试用默唱的方法进行歌曲匹配。

  教师:有一首曲子说的是小花狗抬轿的事,请你们听一听,用默唱的方式跟着音乐一起来会议这个故事。

  教师:我也用和你们一样的方式唱歌,请看我的口型来猜一猜,你们和我唱的一样吗?

  师幼共同尝试听音乐演唱歌曲,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这一次我们试着跟音乐唱出来,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话应该怎么办?

  2.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匹配歌词并大声唱出来。

  教师:这次老师不用口型来帮助你们了,你们会唱么?

  三、师幼共同创编表演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创编表演动作。

  教师:我们还可以配上哪些好玩的动作,把这首歌表演出来呢?我们可以分成五个人一组,一边听音乐一边想可以表演哪些好玩的动作。

  鼓励幼儿将在小组中创编的动作大胆的表演出来。

  2.教师:刚才几组小朋友都上来表演了,你们觉得哪一组小朋友表演的最好?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两次“一二三向上抛”的区别,指导幼儿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先轻后重的演唱。

  教师:两次“一二三向上抛”的音量一样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四、尝试幼儿分角色合作表演

  1.教师扮演老虎,幼儿扮演小狗,教师重点提醒幼儿注意表演的动作和表情,同时控制自己表演时的幅度。

  2.请一部分幼儿扮演老虎,其他幼儿扮演小狗,大家边演边唱。

活动反思: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一只小狗跌一跤呀,老虎狠狠踢一脚……花轿抬到半山腰呀,想个办法可真好,一、二、三,向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哈哈哈!” 《八只小狗抬花轿》是一首带有民族风味的歌曲,节奏感强,歌词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念起来朗朗上口,旋律欢快流畅,同时也是一首表演性极强的歌曲,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首先,我根据孩子们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巧妙地利用花轿导入教学。然后使用了形象鲜明、生动的教学课件,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我充分运用肢体语言,一边朗诵一边用身体动作把内容表现出一些来。活动的最后环节,是请孩子们表演童谣的内容。这个情节的安排,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幼儿尝试了小狗抬轿的乐趣。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并对歌曲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跌跤、踢、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很有语气又加身体动作的把童谣读完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但在活动过程组织少紧凑,时间没有把握好,前面理解故事内容用去的时间太长的关系,在最后表演环节,并没有让孩子们扮演老虎来表演。这样就导致孩子们不能体验到老虎的心理感受,应该请孩子们来表演老虎,老师在这时候就推出表演。只是让少数几个孩子参与,没有关注到全体,其实可以让所有的孩子共同来尝试小狗抬轿,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6、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并参与讨论,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2、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通过对比、感知老虎与小狗的强弱之差,从小学会关心弱小。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四张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张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上有些什么?

  2、师:花轿里会坐着谁呢?(掀开帘子)喔!原来是只大老虎。它想坐着花轿到山里去看风景,于是请来了8只小狗来抬它。老虎为什么要让8只小狗来抬花轿呢?

  教师放音乐,让幼儿初步体验抬轿子的节奏感,体验大老虎座得很舒服。为下文小狗为何挨打做铺垫。

  3、我们来学学老虎是怎么叫的。老虎连叫声都这么响,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啊?

  4、这只凶猛的老虎坐在花轿里看上去怎么样?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5、老虎这么舒服,抬轿子的小狗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呀?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讨论、创编故事情节

  1、小狗吃力地抬着轿子往山上走,只听见“哎呦”一声,发生了什么事?(找个小朋友来说说,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究竟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往下看(出示图二)图片上面讲了什么呢?

  3、小狗忍受老虎的欺负吗?怎么办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狗吧!

  4、幼儿讨论小狗战胜大老虎的办法,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聆听幼儿的讲述,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讲述。

  5、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2"3)

  6、像你们说的一样吗?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图三、图四)(体验“抛”的感觉)

  为什么小狗气的汪汪叫,老虎却还睡得着。(突出老虎的目中无人,凶恶)

  7、是图片上小狗的办法好还是刚才××小朋友想的办法好呀?

  8、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9、如果小狗当时摔跤路,大老虎没有打小狗,而是原谅路小狗,那么又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

  10、教师总结。

  三、初步学习儿歌

  1、教师把故事编成了儿歌一起来听听吧!

  2、幼儿依照画面跟诵二遍。(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3、可尝试幼儿独立朗诵,教师用动作提醒。

  四、延伸

  根据儿歌内容表演,请“一只老虎”、“八只小狗”其它人念儿歌。根据音乐有节奏的表演。再次体验台轿子的节奏感以及座轿子的舒服。

附:儿歌《八只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的汪汪叫,老虎呼呼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可真妙。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教学反思

  在上课过程中,我设计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题,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生动的读完童谣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学习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明显有了提高。

  由此我觉得,肢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时,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们虽然很喜欢,但是局限在积累不多,动作的表现力还不够,很多地方要暗示火直接的演示孩子们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较弱。

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形象特征,认识了解狗和老虎的表现特征。

  2.理解观察图谱,能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小狗与老虎的情感变化。

  3.能够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

  1.音乐片段(狮王进行曲片段的组合)

  2.4幅图谱(分别表现四分、八分音符的小狗行进的节奏图、由轻到响的老虎打呼噜的图示、小狗啃骨头的图示、老虎滚下山的图示)

  3.老虎头饰一个、一根长绳(作轿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

  孩子们,今天丁老师带来了一段有趣的音乐,这段音乐讲了一个有关8只抬花轿的小狗和一只大老虎的故事,现在,用我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大胆地猜一猜,他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完整欣赏音乐)

  2.想象、讨论:这段音乐可能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情境感受、欣赏音乐

  1.情景贯穿、欣赏音乐:

  "原来,是森林之王大老虎想要到山坡上去玩,可是,它不愿意自己走。它大吼一声:"小狗们快来帮我抬轿子。"小狗抬着轿子,踏着整齐的步伐出发了。听,小狗走路的声音多整齐呀!(音乐第一部分)"小狗们抬得可辛苦了,可大老虎呢,在轿子里竟然睡起大觉来。睡着睡着老虎开始打呼噜了。老虎越睡越香,呼噜越打越响呢!(音乐第二部分)"小狗们好不容易把老虎抬到了半山腰,它们发现啊,在草地上有许多肉骨头呢,它们大口大口地吃起肉骨头了~~(音乐第三部分)"老虎醒来,发现自己才被抬到半山腰。它大吼一声:"敖~~~~"一脚踢向一只小狗(音乐第四部分)"小狗发现自己的朋友被老虎欺负了,会想个什么办法帮助自己的朋友呢?

  小狗们齐心协力地把轿子往上一抛,老虎咕噜咕噜地地滚下了山坡晕倒了,它们勇敢地战胜了打老虎。(音乐第五部分)

  2.完整欣赏音乐:

  "仔细听一听在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故事里的哪些声音?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_教案频道

  "分享交流: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原来音乐里藏了这么多美妙的声音呀!让我们再听一次,回忆一下故事是怎样发展的。

  (三)分段理解、表现音乐

  1.音乐第一部分:理解节奏

  2.音乐第二部分:理解"由强到弱"

  3.音乐第三部分: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进行表现

  4.音乐第四、五部分:理解图谱和节奏谱5.完整表现:原来这段音乐说了这么一段故事,我们还用身体小乐器把故事里的声音都表现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一遍吧。(幼儿跟着音乐自由表现)

  (四)集体游戏:小狗抬花轿

  1.教师与幼儿轮流扮演小狗与打老虎的角色,用长绳玩"小狗抬花轿"。

  2.多次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反思:

  由此我觉得,肢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时,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们虽然很喜欢,但是局限在积累不多,动作的表现力还不够,很多地方要暗示火直接的演示孩子们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较弱。

8、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并参与讨论,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2、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通过对比、感知老虎与小狗的强弱之差,体验小狗被老虎欺负后的心情,从小学会关心弱小。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能通过观察,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活动难点:

  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

活动准备:

  一幅深山的背景图,山脚下停着一顶花轿(帘子可掀开),八只抬轿状的小狗、八只小狗胸饰、一只老虎的胸饰、四张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张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上有些什么?

  2、师:花轿里会坐着谁呢?(掀开帘子)喔!原来是只大老虎。它想坐着花轿到山里去看风景,于是请来了8只小狗来抬它。老虎为什么要让8只小狗来抬花轿呢?

  评:开门见山地引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商量并讨论“为什么让8只小狗抬花轿”一方面使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的讲述活动埋下伏笔。

  3、我们来学学老虎是怎么叫的。老虎连叫声都这么响,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老虎?什么词来形容小狗呢?

  4、这只凶猛的老虎坐在花轿里看上去怎么样?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5、老虎这么舒服,抬轿子的小狗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评:(3、4、5的三个提问,幼儿从老虎和小狗的叫声、表情、动作中能很快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更好地为下面的讲述活动奠定基础。)

  二、讨论、创编故事情节。

  1、小狗吃斩地抬着轿子往山上走,只听见“哎呦”一声,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找个小朋友来说说,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究竟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往下看(出示图二)

  3、个别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4、小狗忍受老虎的欺负吗?怎么办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狗吧!

  5、幼儿讨论小狗战胜大老虎的办法,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聆听幼儿的讲述,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讲述。

  6、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2"3)

  7、像你们说的一样吗?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图三、图四)把你看到的讲给大家听。

  8、完整讲述一遍。

  9、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10、你能为故事起个名字吗?

  三、学习儿歌

  教师故事编成了儿歌一起来听听吧!

  1、教师有表情、动作的示范朗诵。

  2、幼儿盾画面跟诵一遍。(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3、幼儿独立朗诵一遍。

  四、情境表演。

  根据儿歌内容表演,请“一只老虎”、“八只小狗”其它人念儿歌。

  评: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五、结束

  我们去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告诉你们的好朋友吧!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9、大班语言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发幼儿观察画面,想象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两只(一只笑嘻嘻摇扇,一只在达瞌睡)。抬轿的八只小狗。

  2.扇子几把。

活动过程

  (一)理解图意。

  1、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让我们来看一看谁坐在里面?(掀开轿帘)

  2、出示八只小狗图片

  师: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了坐只大老虎那么是谁来抬轿子?

  有几只小狗抬轿子?

  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轿子?

  老虎在轿子里舒服吗?

  (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到的姿势)问:发生什么事了?

  小狗为什么摔到?摔到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3、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

  师;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到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快帮小狗想办法对付坏老虎。

  4、移动轿子到山腰

  师;看小狗用什么办法对付老虎?

  (重点理解“山腰,抛”两个词)

  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二)引导幼儿试编诗歌。

  1、师:我们可以把故事编成诗歌,每一句的字数要一样多,读起来要顺口。

  2、出示图片试编诗歌,把诗歌连起来说一遍。

  (三)分组看图、编后半部分。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用道具),结束活动。

诗歌

  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扇扇子。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踢了它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活动反思

  在上课过程中,我设计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题,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生动的读完童谣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学习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明显有了提高。

  由此我觉得,肢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时,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们虽然很喜欢,但是局限在积累不多,动作的表现力还不够,很多地方要暗示火直接的演示孩子们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较弱。

10、大班优秀游戏教案《抬花轿》含反思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及平衡能力。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准备:

  空旷的安全场地;

  游戏玩法:

  三人一组,两人抬轿一人坐轿。抬轿的两人各自把左手掌握在右手腕上,然后互相把右手握在对方左手腕上,形成一"井"字形。坐轿者双脚各插进抬轿者双手形成的环圈中,(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坐在手掌形成的"井"字上。玩时各组侧向疾跑,快者为胜。坐轿、抬轿者轮换担任。

  活动反思:

  抬花轿是我国传统婚俗,通过抬花轿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幼儿能随音乐合拍整齐的走抬花轿步,并能互相配合抬花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游戏的音乐是中国的唢呐曲,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可塑性较强的水袖作为花轿的材料,发挥幼儿的形象力。

  在活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很积极,有趣的抬花轿游戏让孩子们能够精神饱满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幼儿在游戏中扮演新娘、新郎及轿夫,能够倾听出音乐,根据角色的不同进行游戏。轿夫能与同伴自由组合,抬花轿时步伐一致地走。体验到合作游戏的快乐。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具不够好,没有新郎带的大红花和新娘用的红盖头,而是用了纱巾代替。

11、大班语言诗歌活动教案《落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文进行联想,仿编。用动作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录音。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都飘到哪儿去了呢?

  二、幼儿完整的欣赏教师朗诵的配乐散文诗,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

  1、诗歌的题目叫什么?

  2、落叶都飘到哪里去了?

  三、教师出示图片,有感情的朗诵配乐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学习短句。

  1、树叶落在地上,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2、树叶落在沟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3、树叶落在河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4、树叶落在院子里,谁看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四、幼儿分角色边欣赏散文诗边表演。

  五、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仿编。

  树叶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看见,它会把树叶当成什么?

  六、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12、大班语言优质诗歌教案《小雨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知道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好处,学习动词张(嘴巴)、摇(尾巴)、发(了芽)。(重点)

  2.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朗诵诗歌,并加上适当的动作。(难点)

  3.感受小雨点给花朵、鱼儿、种子带来的快乐。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下雨时小雨点都落在哪里。

  2.课件、音乐、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下雨"的录音,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落下来的声音。

  提问:小雨点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小雨点都会落在哪些地方?

  二、逐幅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动词:张(嘴巴)、摇(尾巴)、发(了芽)。

  提问:

  1.小雨点落在了哪里?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有谁?

  2.花朵、鱼儿、种子喝到雨水会怎样?它们的心情怎样?学习动词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动词。

  教师引导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并以诗歌内容进行小结。

  三、利用操作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听了这首诗歌你的心情怎样?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进行回答)同时教师利用图片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2.师幼完整朗诵诗歌。

  3.引导幼儿边朗诵边加动作进行表演,进一步感受小雨点给花朵、鱼儿、种子等带来的快乐。

  四、幼儿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13、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风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丰富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摇晃。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

  2.幼儿用书

  3.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的存在,观察风起时花草树木的样子,并用摄 像机拍摄下来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2.活动难点:理解风与四季的关系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引导幼儿观察、体验、运用生活经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兴趣。

  抓不住它的身子,看不见它的影子。

  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到房子

  2.观察讨论,理解诗句。

  (1)播放花草树木被风吹动的录像。提问:

  你看见风吗?风在哪里?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观察树、花、草的动态)风吹过时,树儿,花儿,草儿像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风在那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在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

  理解词汇: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2)结合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讲述,理解诗歌的最后四段。提问:

  春天的风是怎样的风?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夏天是炎热的季节,风会给人们送来什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会收获什么呢?当风吹过的时候,空气中会飘来什么香味?

  冬季的风是怎样的风?他给大地带来了什么?

  (幼儿每观察讨论完一幅图片,教师就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概括小结。)

  (3)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3.学习朗诵散文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幼儿欣赏。请幼儿注意观察和聆听教师朗诵时的表情和声音

  (2)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表现诗歌的美。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结合幼儿用书,自主朗读。

  4.讨论:风在哪里、风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评价要素 是否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到诗歌优美的意境。

  活动建议:

  可尝试在延伸活动中创编并表演诗歌。

  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儿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风在我们身边

  春天,他吹绿了大地;

  夏天,他送来了凉爽;

  秋天,他飘来了果香;

  冬天,他带来了银装。

  活动反思:

  这首诗歌非常优美,它用拟人的手法以树儿,花儿,草儿的口吻告诉幼儿“风在哪里”,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赋予了有形的生命。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又激发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进行活动之前,我带领他们到大自然感受风的存在,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个铺垫。活动中,我紧紧围绕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展开了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下来很顺利,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课堂氛围较活跃。也达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标。

14、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哪儿去了》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2、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的朗诵诗歌。

  3、感受诗歌中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活动难点: 能根据提示朗诵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引导幼儿回忆四季的轮回变化,丰富幼儿对四季明显特征的认识。

  2、物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分辨出春、夏、秋、冬,并说出四个季节的明显特征。

  1、小朋友,请你观察一下大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图片分别表示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2、教师总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二、观看课件,幼儿讨论交流,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四季家族最近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春姐姐、夏哥哥、秋姐姐、冬爷爷的东西不知道哪去了。

  2、提问:春姐姐、夏哥哥、秋姐姐、冬爷爷分别丢了什么?

  3、分组讨论:你觉得她们的东西哪去了?

  4、每组一个小朋友代表讲述自己组的想法。教师小结:每个组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猜想。四季家族告诉我,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5、看图片,教师朗诵诗歌。提问:春姐姐、夏哥哥、秋姐姐、冬爷爷的东西到底哪去了?

  6、为什么说春姐姐有花篮?为什么说秋姐姐把绿叶借去做地毯?为什么说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地毯?白被子是什么?

  7、教师小结: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盛开了,所以春姐姐有一个大花篮。秋天来了,树叶变黄变红慢慢凋落,落在地上像大大的地毯,所以说秋姐姐把绿叶借去做地毯。冬天来了,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大地盖住了,所以说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地毯。

  三、完整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1、教师配乐朗诵,幼儿欣赏诗歌。

  2、提问:春天还有什么?你眼里的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3、夏季的景色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感受夏日阳光的明媚、枝繁叶茂和充满生机。

  4、秋姐姐的地毯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秋天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的?

  5、你还见过哪些冬日景色?

  6、教师小结:一年四季都有它不同的美丽。春天柳树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人们开始播种了,夏天树叶茂盛,我们可以去捉蝉、游泳,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飞舞,;冬天雪花飘飘,我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四、出示课件,幼儿尝试在提示下完整的朗诵诗歌。

  1、集体朗诵。

  2、分组朗诵(如:女孩扮演春姐姐、秋姐姐,男孩扮演夏哥哥、冬爷爷,也可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进行朗诵)

  五、活动延伸:

  四个季节有不同的美,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的时候,将你眼中的四季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表征出来。

  活动反思:

  这次教研课,我自己觉得我进步了,以前有很多的老师在后面听我上课,我会紧张的一句话都说不出,但是这次我其实一点都不紧张,从头到尾的完整的上完了这节课,我还是很高兴的!我最大的优点就是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阴阳顿挫,十分的生动,表情丰富!但是我的脸上没有笑容,下次要微笑着去讲述故事,就更好了,我的缺点就是我在提问方式上有不少问题,还有我好像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没有过渡语言,这点以后需要改进。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下次的教研课上的再好一点!加油!

15、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虎拜师傅》

  活动目标:

  1、在谈谈、说说、演演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儿歌《老虎拜师傅》,并在此基础上能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体验儿歌的有趣情节。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带(老猫叫、老虎叫的声音)。

  2、木偶老虎、老猫各一只、

  3、老虎,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出主题。(听录音)

  今天呀,老师请了俩位小客人来我们大一班做客,请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出示老虎、老猫木偶)耳朵真灵!那你们知道它俩各有些什么本领呢?

  二、重点前置,理解老虎的扑、跳动作以及猫的蹿的动作。

  1、教师:“谁来说说看,老虎的本领是什么?(捉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学说扑、跳动作)请小朋友模仿老虎做一做扑和跳的动作。

  2、那猫有什么本领呢?(爬树、捉老鼠)哦!狸猫还有这样的本领啊!真厉害!我们也一起学一学狸猫的本领吧!

  三、教师表演儿歌内容一次,让幼儿分段分析、理解儿歌内容。

  老虎和狸猫有这么大的本领,那小朋友说一说,狸猫和老虎相比较,谁比较厉害呢?为什么?(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小动物们都怕他,所以老虎比较厉害)。其实呀,在很早以前,狸猫还是老虎的师父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王老师和我表演的一段“双簧”《老虎拜师傅》,看一看这到底发生了是一件什么事?

  (一)完整表演儿歌内容一次。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讲的又是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

  (二)分段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朗诵儿歌,学习图片内容!

  a、师:我们现在听一听,老虎在哪里跟师傅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听边进行表演。教师分段放音乐。

  ——一棵松树两丈高, 树下狸猫把虎教。

  b、师:那老虎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先学扑,再学跳,穿山跳涧都学会。

  c、师:老虎真聪明!猫师傅的本领一学就会,那它有没有继续向狸猫师傅继续学本领呢?

  ——老虎翻脸要吃猫,狸猫一见事不好,身子一蹿上树梢。

  d、师:老虎要吃自己的师傅,好不好?(不行)为什么呢?老虎真可恨,那现在看看老虎怎么啦?

  ——老虎一见傻了眼,急忙跪下来哀告。

  e、师:老虎吃了狸猫没有,它和狸猫说了一些什么话呢?

  ——师傅师傅下来吧,在教弟子上树梢。

  f、师:狸猫会相信它吗?有没有下来呢?狸猫怎么了?

  ——狸猫树上摇摇头, 眼泪滚滚往下掉。

  g、师:狸猫有没有继续教老虎本领呢?他说了些什么啊?

  ——有心下来再教你, 怕只怕,你再翻脸我哪里逃,哪里逃。

  四、连续完整讲述儿歌。

  师:幸好这一招狸猫没教老虎,要不然狸猫早就成了老虎的美餐了。是不是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说一说吧。

  (1)教师带领幼儿讲述儿歌。

  (2)教师做狸猫,幼儿做老虎学说一次。

  (3)教师做老虎,幼儿做狸猫学说一次。

  小结:“恩,儿歌真有趣,请小朋友看着图片,自己说一说这有趣的儿歌吧!”幼儿看图片朗诵儿歌。

  五、你来说,我来演《老虎拜师傅》。

  将幼儿分俩组,一组朗诵儿歌,一组表演动作。

  六、角色表演,巩固体验作品。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学会这有趣的儿歌,(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现在我们请俩位小朋友一起来扮演一下老虎和狸猫,来表演这儿歌吧!

  七、结束活动。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中,我从设疑开始,通过听声音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开始引导,让幼儿说出老虎和猫的本领,然后通过观察图画内容并提示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兴趣非常好,能够根据儿歌故事内容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最后在完整的学习儿歌,其实像图片加文字这样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孩子们就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字精灵就会跳跃在他们的脑海中了。那么,我们不防就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充分发挥,孩子不会发现,不会思考,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免有些空洞的说教,学习儿歌的时侯比较死板,没有通过新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16、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八只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并参与讨论,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2、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通过对比、感知老虎与小狗的强弱之差,从小学会关心弱小。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四张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张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上有些什么?

  2、师:花轿里会坐着谁呢?(掀开帘子)喔!原来是只大老虎。它想坐着花轿到山里去看风景,于是请来了8只小狗来抬它。老虎为什么要让8只小狗来抬花轿呢?

  教师放音乐,让幼儿初步体验抬轿子的节奏感,体验大老虎座得很舒服。为下文小狗为何挨打做铺垫。

  3、我们来学学老虎是怎么叫的。老虎连叫声都这么响,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啊?

  4、这只凶猛的老虎坐在花轿里看上去怎么样?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5、老虎这么舒服,抬轿子的小狗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呀?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讨论、创编故事情节。

  1、小狗吃力地抬着轿子往山上走,只听见“哎呦”一声,发生了什么事?(找个小朋友来说说,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究竟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往下看(出示图二)图片上面讲了什么呢?

  3、小狗忍受老虎的欺负吗?怎么办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狗吧!

  4、 幼儿讨论小狗战胜大老虎的办法,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聆听幼儿的讲述,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讲述。

  5、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

  6、像你们说的一样吗?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图三、图四)(体验“抛”的感觉)为什么小狗气的汪汪叫,老虎却还睡得着。(突出老虎的目中无人,凶恶)

  7、是图片上小狗的办法好还是刚才××小朋友想的办法好呀?

  8、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9、如果小狗当时摔跤路,大老虎没有打小狗,而是原谅路小狗,那么又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

  10、教师总结。

  (三)、初步学习儿歌

  1、教师把故事编成了儿歌一起来听听吧!

  2、幼儿依照画面跟诵二遍。(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3、可尝试幼儿独立朗诵,教师用动作提醒。

  (四)、延伸。

  根据儿歌内容表演,请“一只老虎”、“八只小狗”其它人念儿歌。根据音乐有节奏的表演。再次体验台轿子的节奏感以及座轿子的舒服。

  活动反思:

  语言课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如果不认真备课,设计一些能调动起幼儿积极性的方法,课就会上得毫无生气,死气沉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八只小狗抬花轿》是幼儿园大班的一节语言课。“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可真妙,嘘,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哈哈哈!”这首童谣不长,内容也简单。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首先,通过听赏让幼儿知道童谣讲述了什么事情。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我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打算一边朗诵一边用身体动作把内容表现出一些来。然后分段学念儿歌,这个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习,之后通过带头饰表演来复习巩固童谣。最后还有一个讨论: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如果你是小狗,你会怎样教训这只老虎?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跌跤、踢、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很有语气又加身体动作的把童谣读完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在学念到“一、二、三,往上抛”这一句时,一名幼儿念完后加了一个象声词:“咣!”原来干瘪无味的“跌跤”,立刻变得有血有肉,丰满了许多!(.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我听后既出乎意料,又非常高兴,觉得这是这名幼儿创新火花的闪现,也正是所有幼儿创新的一个好机会。于是我灵机一动,对他大加赞扬,我想:再读时肯定所有幼儿都会加上一个象声词。果然不出我所料,每个幼儿读到此时都加上了一个不同的象声词,而且脸上都洋溢着创造的快乐。我欣慰地笑了。

  由此我觉得,身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适时、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在“表演”这一环节,我担心幼儿自己设计不好,就把我的思路说出来让幼儿们去表演,虽然他们每个人都为能够表演感到高兴,但是却显得很被动,我说怎么演就怎么演,他们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我想,如果我能够大胆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表演,那么他们也许会设计出多种思路,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讨论时,孩子们基本都能回答出前面的问题,而在回答后面的问题时却不尽如人意。他们只是回答和书上类似的方法,如“把它摔个大跟头”等,没有把思路打开。课后我仔细想了想,找到了症结所在。因为孩子们都知道了书中的方法,受其影响和束缚,只能想出以它为例子的类似的方法。如果我改变一下方案,把这一环节放到“听赏”之中,在念完前半段之后便讨论,此时孩子们还不知道书中的结果,那么他们就能充分发挥想象,一定会想出各种不同的办法来。所以在备课时,应该考虑的全面一些,减少类似情况发生。

17、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能连贯地演唱歌曲。

  2、能积极参与表演活动,学习和同伴合作与协调,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3、感受歌曲内容与旋律所带来的愉快情绪,并将这一情绪贯穿于整个活动当中。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狗、老虎挂件、

  3、彩色纸棍、

  4、纸扇、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看一样奇怪的东西,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花轿)那轿子里坐着谁?又是谁在抬轿子呢?噢,原来轿子里坐着大老虎呢,还有很多小狗在抬花轿,数一数,有几只小狗在抬花轿?(八只)小狗们真聪明,都是两只两只的配合在一起抬轿子,这样可省力多了。他们在抬花轿的路上还发生了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完了要告诉老师你都听到了什么?

  二、以童谣形式表现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体验歌曲内容带来的愉快情绪。

  1、完整观看课件。

  提问:你刚刚听到些什么?

  2、没关系,刚才可能太快了,小朋友没听清楚,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小朋友可要更认真的看和听哦。

  (手动播放课件,教师念童谣)

  引导幼儿说说看到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半山腰"、"抛")

  这下小朋友看明白了吗?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忽然发生了什么事?老虎可生气了,它是怎么做的?老虎太可恶了,八只小狗想了什么办法对付老虎?老虎怎么样了?

  3、这么有趣的事还能唱成好听的歌呢,歌曲的名字叫《小狗抬花轿》,想听吗?(播放歌曲)

  4、让幼儿看着课件,听教师清唱一遍。(你们想不想看着动画再听一遍呢)

  三、学唱歌曲《小狗抬轿》。

  1、再次听一遍歌曲,幼儿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我看小朋友真的很喜欢这首歌曲,虽然还不是很熟悉,但也很想把它唱一唱对吗?那我们跟着音乐轻声的哼唱一遍好吗?)

  2、教师和幼儿接唱。(教师唱前半句,幼儿唱后半句)

  3、再次接唱一遍。

  4、跟着音乐,试着完整地大声地演唱歌曲。

  5、你们觉得自己唱的怎么样?唱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幼儿注意表情、动作)(把动作稍做整理,为后面表演做准备)

  四、尝试表演歌曲,能与同伴协商合作表演。

  1、集体表演。

  这样更有趣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的时候加上表情和动作。

  2、请些小朋友上台来表演。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小狗抬花轿》这首歌曲,你们想不想上来表演小狗抬花轿呢?我要请八位小朋友来扮演小狗,哪些小朋友愿意演小狗?我们要象小狗们一样两个两个配合起来抬轿子。别忘了最重要的大老虎,谁想上来演?(把纸棍分给小狗们,引导他们抬轿子的方法。为后面分组表演做演示)

  表演开始罗!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小朋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给他们鼓励一下。

  你们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来表演呢?我们要象刚才一样组成八只小狗和一只老虎的队伍,

  (1)首先我们要分成两组,每组九个人。

  把我们的小椅子轻轻的放到两边,排排好。我们分成两组,每组八只小狗和一只老虎,需要九个小朋友。

  (2)自由讨论,分配角色,学会协商。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老虎和小狗的挂件,我要提醒你们的是表演的角色选择很有限,每组只有一只老虎,却有八只小狗,我们得先商量好谁扮演老虎,谁扮演跌倒的小狗,其余小朋友就扮演另外的几只小狗。小朋友们,我们会有很多表演机会的,下课了到教室里也可以继续表演。大家不要抢,要互相协调起来。

  (3)小朋友们商量好了吗?请按商量好的结果去拿自己要的挂件,和自己的好朋友象小狗们一样两个两个排在一起配合抬轿子。(挂好挂件,拿好纸棍,摇起扇子)

  我们要开始表演罗!

  五、结束

  问一下客人老师,我们表演的怎么样?

  小朋友们,客人老师都说我们表演的好呢,你们开心吗?我们把这个节目也去表演给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看好吗?

  抬花轿出发罗!(边表演边出教室)

  教学反思:

  活动中,把孩子喜欢的儿歌与旋律结合起来,让孩子真正学习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知识,相信这样的学习会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18、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特点。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图谱四张、长绳子一根、音乐磁带、录音机、老虎头饰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话题:

  1、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森林之王老虎要到山坡上去玩,可它又不想自己走,于是它大吼一声:“小狗们,快来帮我抬轿子”。(插播第一段的音乐)

  2、老师继续讲述故事,并随着情节的深入,播放与故事情节匹配的音乐片段。

  二、完整地欣赏音乐:

  1、老师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听?

  请你听听在这段音乐里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完整地听一遍音乐)

  2、请幼儿说说刚才在这段音乐里听到了哪些声音?(幼儿自由讲述)

  3、你们听到了那么多美妙的声音。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里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再完整听一遍音乐)

  幼儿在听的过程中老师轻轻地用问题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含义,比如:这是什么声音呀?老虎是怎么打呼噜的呀?"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这里又发生什么事情啦?……

  三、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进行节奏练习:

  1、老虎请小狗们做什么?学学小狗走路的样子。

  出示图谱一:先让幼儿试着看图谱走一走,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听着音乐,练习一下:踏踏踢踢踏的节奏。

  2、老虎打呼噜的声音越来越响了,大家一起学学,并随着音乐练习。

  3、小狗发现了肉骨头,小狗吃骨头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请个别幼儿试试,大家一起学学。小狗吃骨头还会发出什么声音?再跟着学学、练练。4、老虎被小狗们抛到半空中,滚下山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小乐器表示?(拍手)

  老虎滚下去的时候手可以拍得慢一点,然后越来越快,最后还发出了“砰”的一声巨响。

  一起用跺脚的方式整齐地发出“砰”的声音。

  跟着音乐练习一下。

  四、完整演奏:

  1、原来,这段音乐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们用身体小乐器把故事中的声音表现出来吧!完整听音乐,幼儿尝试演奏一下。

  2、幼儿站起来再完整演奏一遍。

  五、游戏:抬轿子

  1、瞧,谁来了,它也想到上去玩,我们来做小狗帮它抬轿子。

  2、请一个幼儿扮演老虎,其余幼儿扮小狗,抬好轿子(绳子),听着音乐开始游戏,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

  3、反复游戏几遍。

  活动反思:

  抬花轿也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将艺术想象的夸张特征性渗透到音乐游戏中,幼儿接受掌握地较好。

  活动一开始复习表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学习抬花轿动作这一环节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幼儿搭成长花轿也是感受艺术形象夸张性的有效方法,也为抬花轿的游戏奠定了动作基础,游戏是本次活动的高潮,幼儿在热闹、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并表现美,很好的达到了目标。

19、大班音乐优质课说课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背景:

  最近我们班主题活动以动物为主,我就选了一节南师大上的一节音乐活动,按照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这节活动。大班幼儿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习性和特殊本领,对动物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积累,产生了对动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有了喜爱动物的感情。狗是人类最亲密的动物朋友之一,和人类的关系非同一般。利用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将游戏与课程相整合起来,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不仅能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还能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能连贯地演唱歌曲。

  2、积极、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幽默的情趣。

  3、能积极参与表演活动,学习和同伴合作与协调,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小狗抬轿》。

  2、小狗、老虎头饰若干,一把扇子。

  3、两段丝绸当做轿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八只老鼠抬花轿,引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以前我们学过一首有趣的儿歌叫《八只老鼠抬花轿》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把这件有趣的事情来说一说。

  二、欣赏图片,熟悉理解歌词。

  今天也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来看一看?

  提问:看,这是什么?(花轿)今天这个花轿要经过这座大山。你们看看花轿里坐的是谁呢?(老虎)你们猜猜谁来抬花轿呢?这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啊。让我们来看看吧!(幼儿欣赏课件)

  1、教师提问:

  你们看谁在抬花轿啊?(八只小狗抬花轿)花轿里坐的是谁啊!它在做什么?(老虎坐轿把扇摇)我们一起连起来说一说。

  你们看看发生什么事了?(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这时候是怎样做的?(老虎狠狠踢一脚)我们再把小狗摔跤的事来说一说。

  可恶的老虎饿狠狠的还把小狗踢了一脚,这个时候小狗怎么样!(汪汪叫),老虎却在干什么?(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我们再把小狗汪汪叫的事说一说。

  它们又走呀走、花轿抬到半山腰,你猜猜小狗它们在干吗呢?小狗们被老虎欺负了,小狗心里会怎么样啊!小狗们抬到了半山腰想了一个好办法?想出出气。(花轿抬到半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你们看看是什么好办法啊!最后发生了什么事?为了使他抛的高一点,我们前面嗨上号子。(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在来说一说。

  2、出示图谱,看图谱完整说歌词。

  这件事情真有趣,我们完整的说一说。

  3、我们来跟着琴声跟着节奏来说一说。

  三、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随音乐师生同唱。(你大声我小声的形式2遍)好听吗?你们也跟着琴声来唱一唱。(老师先大声唱,你们小声唱)。恩,真不错都会唱了。

  3、你们发现了什么?最后两句重复,唱的不一样?使轿子抛的更高一点,我们就使劲的往上抛,所以这点唱的时候就要比前一句唱的更高一点。

  这次你们大声唱,老师小声的唱)。把你们最好听的声音展现出来好吗?

  4、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老虎欺负小狗,老虎心里怎么样?(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被小狗们惩罚后的样子是怎样的?",引导孩子讲出老虎滑稽可笑的样子。我们加上表情来唱一唱。

  5、幼儿随琴声演唱。(2遍)

  6、这首歌曲真好听,你们给它起个名字呗!《小狗抬花轿》

  四、尝试表演歌曲。

  集体表演。

  我们唱的时候加上表情和动作这样更有趣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2遍)

  五、通过游戏巩固演唱歌曲。

  教师找一幼儿扮老虎,找八位幼儿扮演小狗。一起玩游戏 。《小狗抬轿》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小狗抬轿》这首歌曲,你们想不想上来表演小狗抬花轿呢?我要请八位小朋友来扮演小狗,哪些小朋友愿意演小狗?我们要像小狗们一样两个两个配合起来抬轿子。别忘了最重要的大老虎,谁想上来演。下面的小朋友也别闲着你们也给他们唱上。(把丝绸分给小狗们,引导他们抬轿子的方法。为后面分组表演做演示)游戏玩法:

  刚开始八只小狗做抬花轿的动作,老虎做摇扇子的动作。当唱到一只小狗摔一跤时,最前面一幼儿做摔倒的动作坐在地上。当唱到老虎狠狠踢一脚时。这时候轿子上的老虎把摔倒的小狗踢一脚。当唱到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时,八只小狗齐心协力的把轿子抛向上方,老虎就做摔跤的动作坐在地上。

  六、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抬花轿走出室外。

  大班音乐《小狗抬花轿》说课稿:

  《小狗抬轿》这一活动是南京师范教材大班下学期的音乐一个内容。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童歌曲,充满了幽默、诙谐的色彩,利用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结合民间游戏"抬轿子"的形式,将游戏与课程整合起来,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还能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展。我班孩子非常喜欢艺术领域的活动,对音乐活动有着深厚的兴趣,所以这个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考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依据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的要求,打破传统音乐教育"成品"的效果,以多种艺术手段,将音乐活动的价值定位于幼儿认知经验与艺术表现的整全,以幼儿自主的表达及真切的体验为手段来为目标服务。

  教学反思:

  活动中,把孩子喜欢的儿歌与旋律结合起来,让孩子真正学习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知识,相信这样的学习会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20、中班音乐律动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设计意图】

  《小狗抬花轿》是一首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歌曲。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熟悉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表情、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使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够根据歌词内容,尝试用肢体表示抬花轿,摔跤,抛等动作。

  3、乐于与同伴合作,体验抬花轿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轿,扇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花轿图片,引出课题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啊?这是干什么用的?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今天的花轿里坐的是谁呢?谁来抬花轿呢?这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啊。(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让我们来看看吧(幼儿观看课件)!"

  1、分段欣赏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动画内容(即歌词涉及内容)。

  2、学说歌词。

  (三)完整欣赏歌曲,并学唱歌曲。

  老师不只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还能唱出来呢,你们想听吗?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通过和小狗和老虎打招呼,组织发声练习。

  3、学唱歌曲。

  4、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让幼儿尝试创编动作表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尝试抬花轿,摔跤,抛等动作。

  2、分组游戏,表演唱歌曲。

  (五)活动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八只小狗抬花轿》是一首由流行歌曲改编而来的儿童歌曲,节奏感强,歌词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并且每一句歌词都有押韵,念起来朗朗上口,旋律欢快流畅,同时也是一首表演性极强的歌曲,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在教授歌曲时,我将歌曲分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我带着幼儿熟悉歌词,并且初步学唱歌曲;第二课时巩固唱歌部分,并且能够随乐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在第一节课时,我采用图片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利用去图谱的方式让幼儿记忆歌词。活动中我让幼儿找出这首儿歌的有趣之处,让幼儿理解什么是押韵,帮助幼儿进一步记忆歌词。然后教师慢慢地弹琴,请幼儿随乐慢慢地有节奏地念歌词。在这一基础上,当孩子们到正式学唱歌曲时明显容易多了,一下子就可以把歌曲唱出来了。本次活动,前面的课堂秩序都很好,孩子们能够认真的配合老师,在第二课时的游戏活动中,课堂纪律有点乱了,孩子们过于兴奋,都争先恐后的要进行游戏活动。但是,由于我只准备了一份游戏道具,因此,每次游戏只能九个小朋友玩,导致下面有的小朋友坐不住了。通过本次的活动,我认识到对于有趣的音乐游戏,老师可以多准备几份游戏道具,让幼儿们可以一起玩,更有利于老师维持课堂纪律。在活动结束后,我将游戏道具放在表演区,供幼儿下课时游戏,但是要求幼儿轮流游戏,不可以争抢。小朋友们也能遵守规则,通过不断地游戏小朋友们对歌曲更加熟悉了,也增强了小朋友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1、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诗歌《捉迷藏》优秀教学设计

  大班教学案例《捉迷藏》

  活动背景:

  每当孩子们玩到“捉迷藏”的游戏时,孩子们总是那么的高兴。而在《捉迷藏》这首儿童诗里,作者把太阳和颜色都拟人化了,把大自然中万物的颜色,说成是颜色和太阳也在玩捉迷藏的游戏,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于是利用游戏对孩子的作用,我根据内容自己制作了《捉迷藏》的课件帮助幼儿学习这首儿童诗,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要表现方式,通过仿编等活动帮助幼儿感受大自然色的美丽,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要表现方法。

  2.初步学习用诗歌的结构大胆进行仿编活动。

  3.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仿编诗歌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捉迷藏》。

  2.不同颜色(绿色、黄色、白色、蓝色、红色)的卡片每人一张。

  3.在课前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师:兰色躲在哪里呢?同上

  师:红色躲在哪里呢?同上

  3.(播放课件第三段),理解诗歌第三段的内容。

  师:颜色们都藏好后,太阳找到他们了吗?(观看课件)

  4.完整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评析:课件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课件的分段学习,让幼儿逐步理解儿童诗的内容,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欣赏第二段时,课件把第二段的内容根据每句话分别设计了按钮,每点击一个颜色按钮,就会出现相应的内容,在活动时能根据幼儿的回答来进行验证,巩固相应的内容,并学说:X颜色躲在X里,为后面的仿编活动做铺垫。

22、幼儿园艺术表演《小狗抬花轿》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及角色特征情绪的基础上,尝试同伴协作联合排演。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个性好表现,情绪高昂,能力差异大,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我班幼儿对儿歌表演已有一定的简单的、琐碎的认知经验,但怎样更好的合作,理解表演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并用肢体语言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需要更多的了解和经验的梳理。

  因此,我以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儿歌《小狗抬花轿》为主线索,设计开展系列活动,意在通过分析、理解,使孩子能够运用适当的动作、表情等并合作扮演来表现幽默儿童作品,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表现及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内容及角色特征情绪的基础上,尝试同伴协作联合排演。

  2、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表演中表现角色(表情、动态变化)。

  活动难点:角色间的呼应,并合作协同表演。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熟悉并理解儿歌《小狗抬花轿》、对轿子有一定的理解。

  2、物质准备:配乐,长杆、链子、水管、长绳、纸板箱、纸棍。

  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经验回顾

  1、听音乐,复习回顾儿歌、分析角色经验整理

  重点提问:儿歌叫什么名字,儿歌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分析儿歌表演特征)

  *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小结:小朋友都学会了《小狗抬花轿》这个儿歌,并且把儿歌里的各个角色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教育意图:情绪调动,语言表达(在老师引导下较正确的表述)

  ★观察指导要点:*能否完整清晰的表述自己的前期经验

  第二个环节:联合表演

  1、角色分工、材料运用

  引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把它完整的表演出来。表演需要几个人、还需要什么道具?

  *分组自由商量结伴、角色分工、选择材料。

  *根据儿歌完整连贯的表演,商量相互间合作的细节。

  小结:刚才你们分组进行了《小狗抬花轿》的演习,把你对角色的理解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并相互配合。

  ★教育意图:关注儿歌中角色间的关系,并随之变化

  用动作表情协同合作表现出来

  ★观察指导要点:*是否能友好协商角色分配及材料运用

  *动作表情能否相呼应

  第三个环节、集体展现

  1、幼儿上台进行表演

  引导语:现在要请你们将刚才的练习表演出来,想一想,表演时要注意些什么?(相互配合、表情动作、面向观众)小观众要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棒的地方,有什么地方你们有新的建议的。

  *依次上台完整表演

  *幼儿分别评述他人的优缺点,说说若是自己会怎样做。

  小结:刚才的完整表演你们自我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育意图:关注表演的连贯性

  尝试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演

  ★观察指导要点:*能否用夸张的表情动作表现角色

  *能否在音乐声中连贯完整的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表现作品

  *能否勇于表达自己对自己或他人表演的评价

  第四个环节、延伸

  刚才你们说了自己的心得,又有了新的意见,今天时间来不及了,但老师把道具、音乐等东西都放在小舞台,你们可以在空余的时间去试试,再来谈谈你们的新收获。

  活动总结

  让集体学习活动成为幼儿喜欢的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发展,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吃透教材寻求更多的可发展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侧重于让孩子在进一步熟悉儿歌、理解作品内容及角色特征情绪的基础上,尝试同伴协作用语言、动作、表情、道具等方式,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和体验的过程来进行表现与创造;并且小组协作联合排演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同伴共同寻求解决配合问题互助式的交流与学习,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知识的传授到培养孩子全程发展

  老师教,幼儿学的单一模式不再适应当今多元的社会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我以“体验为主、自主为先、潜能开发”为价值点,将幼儿的学习过程,以更低结构,全程探索式的师生共建活动为架构进行教学设计,让“学习活动过程”与“幼儿全程发展”相结合。

  教师充分考虑到让孩子自己探索、自由表现,让幼儿对儿歌中的任意一段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表演,如对“小狗痛得汪汪叫”,幼儿对小狗摔跤并被老虎踢的部位的理解并表现就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幼儿两手分别捂着摔痛和踢痛的部位,跳着汪汪叫;有的幼儿痛得满地打滚;有的幼儿痛得捂着痛的地方怒瞪老虎……而其他几只小狗则有的偷偷瞪老虎、有的叹气表示无奈、有的上前帮忙揉揉疼的地方;有的上前去扶起小狗拍灰……充分展现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的张力。

  幼儿在这个低结构的活动不断探索、尝试、创新,还相互学习、交流,促进了进一步的探索。

  三、变教师预案为师生共建

  集体学习活动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教师心中既要有预案,更要有幼儿。

  教师注意到:一是有弹性地安排环节中内容,二是在预设活动中留出给幼儿生成内容的空间;三是教师在过程中,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现状调整活动方式或内容。在活动中让幼儿有自主选择材料、空间、并自由发展,教师在其中作为观察者、提问者和引导者,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适当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引导幼儿获得最近发展区的提高。如,对于幼儿都没有关注到的“花轿抬到半山腰”中“半山腰”的表现,我及时提出平地和上山时抬轿子一样吗?幼儿延伸出山坡是斜的,要有高低,并用垫脚和半蹲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元表现。

  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顺应”幼儿的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恰当“引导”,并“推动”幼儿发展、培养幼儿“乐学习、乐合作”的良好品质。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3、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春天的秘密(诗歌)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优美的语言,初步学会诗歌。

  2.丰富词汇:飘荡、抿着、蔚蓝、飞翔等。

  3.巩固对春天自然景象的认识。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优美的语言,初步学会诗歌。

  活动难点:

  理解并学说诗歌中的语言词汇。

  活动准备:

  《春天的秘密》课件、配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秘密想要告诉你们:春天来了。你知道这个秘密吗?

  2.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告诉我?(请2—3位幼儿回答)

  二、欣赏诗歌,感受理解。

  1.师:我们来听一听,欣赏一首好听的诗歌。

  (完整欣赏)

  2.师:谁能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

  三、分段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是个内容。

  (教师分段朗诵,逐段引导幼儿学说诗歌中优美的语句,并逐步出示多媒体图片让幼儿观察。)

  1.欣赏第一段,理解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出示图片)

  (1)师:从这个图片你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幼儿回答)

  (2)教师朗诵。

  提问: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怎么样了?(冰融化了)

  河水是怎样流的?(学说淅沥淅沥)

  说了什么话?怎么说的?为什么要小声?(因为是秘密)我们一起来学学。

  2.欣赏第二段,春天来了,理解柳树发芽了。(出示图片)

  (1)师:这幅图的春天在哪呢?(幼儿回答 ){当幼儿回答到垂柳发芽了,教师可借机强调句子:垂柳换上了嫩绿的春装}

  (2)师:春天还有什么也是嫩绿色的?(幼儿回答 )

  (3)师:春风一吹,垂柳在微风中会怎么样?(轻轻地飘荡) 请一位幼儿示范。(学习飘荡的动作 ,讲解飘荡 )

  (4)师:老师当春风,你们当垂柳好吗?(师生边朗诵边表演)

  3.欣赏第三段,春天来了,桃花开放。(出示图片)

  (1)边出示图片边朗诵

  (2)提问:桃花是怎样告诉我们春天的秘密的?(红花脸,抿着小嘴)怎样说的?(微笑着说)为什么挑花红着脸呢?师生一起学抿嘴微笑的样子。

  4.欣赏第四段,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出示图片)

  (1)边出示图片边朗诵

  (2)提问:春天来了,谁飞来了?刚才诗歌里怎么描述燕子的?(燕子飞翔在蔚蓝的天空) 谁会做飞翔的动作?(幼儿示范后,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飞翔:动作夸张,非得高)我们一边学燕子,一边学说:春天来了,。。。。。春天在这儿。

  5.欣赏第五段,春天来了,麦苗发芽了。(出示图片)

  (1)师:咦!这是什么?(出示图片)

  (2)教师朗诵。

  诗歌里面是怎么形容麦苗是什么颜色的?(学说绿油油的)

  春天还有哪些是绿油油的?

  麦苗从什么地方怎么往上钻的?(使劲地从泥土里往上钻)

  (3)幼儿示范使劲往上钻的动作(教师强调使劲和钻)

  我们一起学学看。(边朗诵边做动作)

  6.欣赏第六段。

  “哇,看了这么多春天的秘密。春天来真的来了,春天真的来了。我看见了春天的秘密,我要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7.再次完整的朗诵诗歌。

  “春天美吗?诗歌美吗?我们一起来轻轻的朗诵一遍。”

  四、拓展延伸。

  1.师: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秘密呢?(幼儿回答)

  2.教师出示春天秘密的图片。(欣赏)

  教师小结:原来春天有这么多的秘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多看、多找就能发现。

  3.春天还有很多的秘密,在哪呢?等会我们再一起出去看一看,找一找。

  教学反思:

  春天来了,万物都有了性的变化,河里的冰融化了,柳树的叶子绿了,桃花儿红了,春天还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这些都吸引了幼儿的目光。结合当前春天的季节,我开展了本节活动《春天的秘密》。

  活动目标要求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能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续编诗歌,学习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发现的春天的秘密。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拍了许多相关的照片,并在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绘制图片供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容。教师将诗歌内容的图片一课件的形式一张一张展现给幼儿欣赏,让幼儿更快的理解了诗歌的内容,还为续编诗歌的环节做了铺垫。通过教师的充分准备,幼儿对春天的景象非常感兴趣,所以能大胆地对自己知道知识进行描述。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只是活动的时间把控不够好,但幼儿在最后的续编环节,表现得非常投入,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

24、大班语言活动诗歌《妈妈的心》教案和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并知道了长大衣后该怎么回报妈妈。

  3.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创编。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

  1.画一幅妈妈照顾自己的画,布置“亲情树”。

  2.面具。

  3.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4.钢琴曲磁带、画纸、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找妈妈

  1.师:“小朋友,母亲节快到了,让我们欢迎妈妈的到来!”

  在音乐声中,妈妈们头戴面具出场。

  2.师:“妈妈为什么头戴面具呢?原来,妈妈要和你们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找妈妈”。

  3.交待游戏规则:头戴面具,身穿同样服饰的妈妈站成一排,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回到

  自己的位置。

  二、妈妈讲故事。

  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孩子生病时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诗歌《妈妈的心》

  1.师:“有一位诗人根据天下所有妈妈和孩子的故事创作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妈妈的

  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诗歌,提问诗歌内容:

  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主要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妈妈的心很大呢?从那儿看出

  来的?(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我饿了、我冷了妈妈是怎么做的?

  3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理解并记住诗歌内容,结合图示进行朗诵。

  (2)配乐朗诵,感受诗句与音乐之间优美抒情的旋律。

  4.启发幼儿谈谈“妈妈的心很大很大”表现在哪里?妈妈的心为什么会那么大?并让幼儿

  理解最后一句:“我的心也要想妈妈一样大才装得下妈妈“的含义。

  5.平时妈妈还为你做了什么?怎样照顾你的?

  幼儿可结合课前画的画讲述。

  6、幼儿结合自己的画创编诗歌讲给妈妈听。

  四、观看录像。

  1.观看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妈妈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自己,以及许多孩子失去妈妈的录像,

  2.让幼儿体会有妈妈的关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3.让幼儿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亲口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我爱你妈

  妈”等,并一起抱抱妈妈、亲亲妈妈。

  五、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合作将要感谢妈妈的话由幼儿说家长执笔写在画的后面,然后当作

  礼物送给妈妈。

  活动反思:

  次诗歌活动《妈妈的心》,在活动过程中首先通过游戏活动《找妈妈》,妈妈讲故事,等环节导入活动,然后通过欣赏诗歌,帮助幼儿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进一步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中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并通过抱一抱妈妈、亲亲妈妈等,增加了幼儿与妈妈的感情。本次活动以诗歌结合社会的教学让幼儿体验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并知道了长大后该怎么回报妈妈。

25、大班语言活动优质课教案:花婆婆 教学实录反思

  教学目标: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明显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红梅、腊梅、水仙花、白玉兰。

  2、《花婆婆》PPT。

  3、儿歌“四季花开”:

  暖和的 春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炎热的 夏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凉爽的 春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寒冷的 春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备有:我们 种的 什么花儿 开)

  4、背景音乐。

  过程与记录:

  一、听故事。

  1、引出活动: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Y),认字吗?《花婆婆》。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这里对故事题目的展开,既是激发对故事的喜欢和期待,又是引导孩子情绪渐渐投入的必须过程。

  在活动中:

  老师: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老人。

  老师: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孩子:种花的……买花的……喜欢花的……

  2、讲述故事

  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听听故事。(音乐起)

  (讲到:第三件事后,插问)。

  老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孩子: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到世界去逛逛(老师:就是去旅行)……在海边住……

  3、继续讲故事。

  二、四季开的花

  1、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交流四季开的花。

  老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老师:那么,你知道什么花儿会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从这里,延伸出另外的学习内容:关于花卉的活动。我认为,尽管故事最能凸现的是情感教育,但情感认知也需要现实认知作基础。所以,一个故事一定蕴含着认知或其他的学习因素。另外,孩子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也需要变换不同的学习内容或方式,才能保持学习热情,所以,这里的“走神”,对主题和孩子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只是,这时的故事,已经是孩子的认知活动的平台了。

  在活动中

  孩子:桃花是在春天里开得……荷花是在夏天里开的……

  老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孩子:梨花……康乃馨……(很踊跃)。

  ——这里的两个问题,前者难,后者易。按逻辑,应该先易后难。可是,现场要观察,孩子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

  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积累比较正常的,那就“先难后易”,因为,“先难”让有着一些四季花卉经验的孩子,极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需要集中精力。而“后易”让绷紧的思维,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很少。那么就要“先易后难”,因为,“先易”让孩子在少有的花卉经验中,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再从孩子知道的花卉出发,开始思维的二维思考,但这时“后难”,往往带有“接受”的性质,如***是什么季节开放的呢……其实啊,***是在夏季开放的……

  本次活动,提问是“先难后易”。孩子“先”愣了几秒,渐渐地有5个孩子相继回答,“后”来,孩子的回答很踊跃,有些刹不住,场面因孩子的自信而热烈。

  2、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老师: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你和朋友两人一起,去认一认:这是什么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花儿、夏天花儿……)

  孩子:(操作)。——这时应该关注不认识字的孩子。老师出示字卡时,孩子跟读一边。

  重点把握:

  L、桂花:是在夏天过后的中秋节时开的,中国人常说:八月桂花香。

  L、玫瑰:这是红玫瑰,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在活动中

  孩子:玫瑰是冬天开的

  老师: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孩子:桂花,不知道……

  老师:它是在中秋节开放的……

  孩子:夏天……秋天,中秋节当然是秋天……

  老师:没错,是秋天。中国人关于桂花的诗叫:八月桂花香。

  孩子:对,八月十五中秋节。

  3、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1]老师:还有许多花,会在四季里开放,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儿在四季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

  ——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读完后,提问:刚才是用手来打击节奏,还可以用什么来打击节奏?(提示:脚,动作都可以表示节奏)

  在活动中,请一个孩子回答:迎春花。孩子回答得节奏完全相符。于是,孩子和朋友两人选一种花各自练习,一问一答。

  老师提示:节奏和别人不一样,那会更美好。

  交流中,两个女孩用转腕动作表示节奏,大受赞赏。两个女孩用手击头打节奏,

  老师:节奏倒是表示出来了,头受伤了,这事情就不美好了。所以,不要打头。

  孩子:桃花桃花朵朵开。

  老师:瞧,重复“桃花桃花”真好听,多美!

  2]老师: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让孩子感受16分音符的节奏),是水仙花,怎么唱着回答?

  女孩子节奏完全正确,大家跟着学一次。

  老师:啊,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其实,这里的感叹,都是为让孩子感受现实中的“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为后面的情感深化的环节作铺垫。

  三、一件美好的事

  1、回归故事。

  老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写信买了许多花籽……可是,孩子们也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

  2、美好的事情。

  老师: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深化“美好的事情”,让孩子拥有一个短暂或许是永久的理想。

  孩子:(愣了10多秒)念儿歌……

  老师:对,唱歌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孩子:做花,做纸花、布花,会让世界更美好!

  老师:是啊!那些纸花、绢花可美丽了!

  孩子:弹琴。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老师:啊!真的美好!

  孩子:我要保护世界……

  大家:啊?

  孩子:让大家知道,不要在水里扔垃圾,小河就变得更美好!

  老师:对!小河一美好,世界也就更美好!

  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知道吗?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

  ——孩子想的美好的事情,都很实际,那是前面的伏笔所致。

  教学反思:

  在看过整个活动设计后,我们所要想的就是目标是如何在过程中得以体现,而过程又是怎么有效地达成目标的。针对这样的思考,仔细衡量《花婆婆》这个活动的目标和过程,发现目标和过程是相互呼应的。目标一是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分为看图片认识四季的花和有节奏地念四季花儿的儿歌两大部分,让孩子们对四季的花儿有初步了解,并大胆表现四季花儿盛开的美好。目标二是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好的事情”的美好。当活动以故事《花婆婆》开始后,整个活动过程的进行都是在让孩子们体会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正如最后的总结“孩子们,请你记住并努力去做这件美好的事情,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由此可见,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能力和情感的总方向,活动过程就是运用各种适合幼儿的形式来具体实施和操作。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整个活动。

26、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电视广告

  活动意图:

  晨区活动过程中,幼儿不由自主的边游戏边嘴里嘀咕着:给我O泡,给我O泡……现代信息时代,许多幼儿在家里就能通过电视、电脑、收音机等了解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在屏幕中最多的就数电视广告了,幼儿无意识的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设计出本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广告的用途及广告语的特点;

  2、初步学说、学编广告语来描述事物的典型特征;

  3、激发幼儿爱老师、爱幼儿园的情感;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电视演示箱一个

  环境准备: 电视广告4则;

  经验准备:周末跟随爸爸、妈妈观察里、大街上、商店门口等处的广告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直接引题

  师:下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会电视,(播放2分钟视频)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电视里看到了什么?

  运用声、光的视觉效果吸引幼儿,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哪些地方有广告?

  (二):教学新课

  1、讨论第一则广告的特点;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的第一段广告,待会请小朋友要告诉我它是给什么做得广告?广告里说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请认真观看。

  (幼儿初步感知广告特点)

  2、讨论第二则广告的特点;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广告,待会老师还要请小朋友回答问题呢,请认真观看吧。

  (幼儿深入感知广告特点)

  3、师小结广告的特点:广告里的话要短,能把产品名字、特点说全,让人一听就明白,容易记住。

  (三):情景表演

  师:小朋友在幼儿园学习了3年,知道幼儿园有许多好玩的玩具,有你们喜欢的老师,谁能用简短的话介绍一下我们的幼儿园呢?……

  组织幼儿情景表演,为幼儿园创编广告语,请个别幼儿上台播讲广告语,让其他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大班语言领域:电视广告。广告有个特点就是准确、简短让人一听就明白,容易记住。希望通过刚才小朋友们精彩的广告,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这所美丽的幼儿园

  活动延伸:可将幼儿创编的广告语录制下来,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教学反思:

  幼儿将熟悉的生活、身边广告予以创编,富有一定挑战性,挑战了幼儿语言组织能力、思维整理能力、爱朋友爱园的情感,也从而了解了广告的特点。由于幼儿接触广告的机会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基本掌握教学内容。部分幼儿没有做好活动准备,还未能刻意想出广告,而是从众心态,课后还可以活动延伸。

27、大班语言教学活动教案设计及自我评析:看图讲故事《梨子小提琴》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师:瞧! 狐狸在干什么?狮子在干什么?它们听到音乐了吗?美妙的音乐传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大家猜一猜,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会怎么样?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都有谁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呀?(点击音乐中断,梨籽从小提琴上掉下来)咦?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小动物们看到掉下来的梨籽会怎么办?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

  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自我评析: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8、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蜘蛛先生要搬家》

  活动由来:

  在孩子的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经常会问一些在成人看起来很可笑、很幼稚的问题,而大多数很难得到相应的回答。《蜘蛛先生要搬家》是一篇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的叙事故事,从语言的结构上来说符合幼儿语言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故事的叙事方式的设置突破了惯有的思维方式及叙事方式而进行,非常适合孩子的阅读需要和阅读特点。幼儿一定会非常喜欢并且有一定的生活基础进行仿编。

  活动目标:

  (一) 自主阅读图书,能围绕蜘蛛搬家的事件,尝试讲述搬家的原因、时间、方式、 过程与结果。

  (二) 感知体验故事的问答式结构。

  (三)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四)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一) 初步了解蜘蛛的外形特征与织网生存环境。

  (二) 自制大图书一本。幼儿两人合作一本小图书。

  (三) 蜘蛛结网图。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知识经验,引出蜘蛛先生。

  (一) 你们认识这是谁吗?(出示蜘蛛结网图)?关于蜘蛛你们知道些什么?

  (二)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蜘蛛先生。瞧!这位就是蜘蛛先生。(出示无书名的封面) 请你们从头到脚,仔细看看,这位蜘蛛先生的样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 明确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的看

  这位蜘蛛先生要搬家了! 它为什么要搬家?什么时候搬?怎么搬?它能找到 盖房子的地方吗?用什么盖房子呢?会成功吗?请你们仔仔细细的看书, 两人合看一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商量一下。

  二、 两人合作阅读图书后,在集体前交流。

  (一)两人阅读图书,边看边议。

  (二) 阅读后交流:你看懂了什么或者没有看懂的地方可以讲给大家听? (随幼儿指定的页数,观察大图书)

  三、 师生以问答形式共同阅读大图书

  (一) 这个故事说的是谁呀?

  (二) 蜘蛛先生怎么啦?

  (三) 为什么要搬家?(和扫把小姐挤在一起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不开心) 蜘蛛先生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决定搬家。

  (四) 什么时候搬家?怎么搬?

  (五) 爬到屋顶以后呢?还继续搬家吗?怎么搬?(真是不怕困难的蜘蛛先生啊!)

  (六) 最后到了哪里?

  (七) 找到盖房子的地方了吗?在哪里?

  (八) 用什么盖房子呢?

  (九) 蜘蛛先生满意自己的新房子吗?为什么? (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快乐)

  (十) 蜘蛛先生以后会再搬家吗?小朋友,你们认为呢?(我不知道,你说呢?)

  四、 教师按线路图边连线边完整讲述图书故事。

  五、 幼儿两人一组尝试以问答形式讲述图书故事。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的考虑到故事本身的特殊性,采用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的设置带动幼儿学习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方式也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也充分的展现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寻找问题时,幼儿能够根据对画面的细致的观察找出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画面中经常出现的两个小朋友特别感兴趣,有孩子提问,这两个小朋友是干什么的?有孩子回答:是帮蜘蛛先生搬家的;有孩子回答说:是看蜘蛛先生搬家的;还有的孩子回答说是讲故事的、看动画片的等等,答案不一而足,五花八门。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思考与辩论的能力。

29、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及反思《小兔逃跑》

  一、教材分析:

  《小兔逃跑》是一个充满了爱和温情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兔变着法子想逃跑,想要离开妈妈的保护,但无论小兔怎么变,都逃不开妈妈的爱。这点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独立性逐渐增强,希望自己能单独做更多的事,向往一个独立的天空。故事通过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展开情节,既有重复,又有变化,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满足孩子想象创造的需要。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涵,感受作品中母子之间的亲情。

  2、初步学习运用句式“要是…….就……”进行表达,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三、活动准备:

  1、 课件及视频:《小兔逃跑》、音乐光碟。

  2、背景图、活动小图片:小兔、兔妈妈、鱼、钓鱼人、岩石、登山人、花、花匠、小鸟、大树、小船、风、空中秋千、钢丝、小孩、妈妈等。

  四、活动过程:

  (一)、完整地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这只小兔总是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玩一玩、看一看,有一天,小兔对妈妈说:“妈妈,我要逃跑了。”它的妈妈会怎么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兔逃跑》。

  提问: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并尝试用“要是……就……”讲述故事。

  利用多媒体逐一观察画面,提问:

  1、小兔想变成什么?它是怎么说的?(启发幼儿用“要是……就……”完整表达)

  2、兔妈妈想变成什么追小兔?它是怎么说的?(启发幼儿用“要是……就……”完整表达)

  (三)再次完整地欣赏故事,尝试进行拓展性讲述,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

  1、播放视频,完整地欣赏故事。

  2、根据先后顺序逐一出示画面,梳理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

  3、在故事情境中,尝试进行拓展性讲述。

  提问:兔妈妈还能变成什么,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与表达)

  4、讨论、小结。

  讨论:故事中的小兔是一只怎样的小兔?兔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要是你是那只想逃跑的小兔,你的妈妈会怎么办?

  小结:故事中的小兔是一只淘气、爱到处去玩的小兔,兔妈妈是一个温柔、慈爱、聪明的妈妈。不管小兔跑到哪里,兔妈妈的爱总是跟随着它,小兔只有在妈妈的保护和关爱下,才能健康的成长。

  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完整欣赏故事(教师讲)——师幼分段讲述故事——再次完整欣赏故事(观看多媒体)。在第一环节完整欣赏故事中,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欣赏故事,孩子们有了目的,在欣赏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专注地倾听,听完后,孩子们都能说出故事的名称、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也就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孩子们听了一遍故事后,在第二环节中,通过老师提问式的分段讲述故事,孩子们都能说出“要是小兔想变成鱼,妈妈就变成钓鱼人,是因为妈妈想把小兔钓上来,陪在小兔身边,不让小兔逃跑。”也就理解了事物之间依存的关系,同时也感受了兔妈妈是非常爱小兔的,不管小兔逃到哪,妈妈都要把它找出来的母爱之情,以及在讲述理解的过程中孩子们初步用了“要是……就……”的句式说出小兔和妈妈说的话,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孩子们理解了故事内涵后,再次完整欣赏故事,老师通过多媒体逐一出示小兔和妈妈分别变的东西让个别孩子们比赛说小兔和妈妈说的话,吸引了孩子说的欲望,孩子们个个纷纷举起长长的小手等待老师请起来说,孩子们起来都能独立的用“要是……就……”来说出小兔和妈妈说的话,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一抛出问题,孩子们就你争我抢着回答;老师一说谁能来说说小兔和妈妈说的话,孩子们就纷纷举手说:“请我,请我。”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活动中唯有不足的地方是没有评价孩子。老师简炼的评价语,既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又能起到交代、要求孩子接下来做什么,如何做的作用,在往后的教学中,对孩子好的表现我会及时给予评价。

30、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野猫的城市》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纠正《野猫的城市》中的错误的同时,发展幼儿连贯的语言,学习用“快乐、美丽、文明”等词语描绘自己的家乡。

  2、训练幼儿的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故事贴绒图片、家乡录像、卡片(人物。高楼,车辆)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猫吗?

  (2)有一只野猫,讲了这样一个城市,你们想知道吗?

  (二)教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

  (三)幼儿在听老师分段讲故事,并分别出示贴绒教具,然后提出问题

  1、讲述第一段然后提问:

  (1)猫说城市里有斑马线。对吗?人们过马路要走哪里?

  (2)马说城市是个很疼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斑马要说这个城市是个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城市是有斑马线的,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的)

  2、讲述第二段后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是有规划图的,对吗?

  (2)奶牛说城市是很痒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花奶牛说城市是个很痒的地方?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

  (老师小结:城市有规划图,按照规划建设城市,方便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的很快乐。)

  3、讲述第三段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有抽水马桶,对吗?

  (2)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城市,对吗?

  (3)为什么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地方?

  (教师小结:城市里有抽水马桶,人们不能随地大小便,是个讲究卫生,文明的地方)

  (四)组织幼儿看家乡的风光

  1、请幼儿说说家乡的风光?

  2、启发幼儿用文明。快乐。美丽等词汇来描绘我们的家乡。

  3、教师小结城市的概念。

  (五)组织幼儿动手制作一幅美丽的城市图。

  (六)教师组织幼儿评论《美丽城市图》

  大班语言《野猫的城市》的反思:

  是我爱祖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之一,这是一个费城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野猫向大家介绍了城市的样子,它向森林的小动物们介绍了:城市里有斑马线,城市里有地图,城市有高楼大厦,有抽水马桶,但是他用了不正确、不清楚的比喻来形容城市,所以小动物们对城市产生了误解,一位城市是一个很疼、很重、很痒的城市。同时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就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通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层次性提问有助于孩子了解中心意思。每一次提问我都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任务的心理发展,要想上好一节好的课,师幼之间的互动很重要。

31、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反思:照片的故事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纲要》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地、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性。

  3、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三张有益于幼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了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这可以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册。

  5、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师:“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时拍的一张照片。放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来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极了!我们爬了好长时间,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高兴地说:‘我们爬到山顶了,我们胜利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谁?”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们看到里什么?说了什么?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快乐。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幼儿一:“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里收获了许多花生,我和爸爸帮奶奶晒花生,奶奶要剥花生给我吃,我说:‘奶奶,我帮你剥。’我剥不动就用牙齿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机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齿咬花生的样子给照下来了。”

  幼儿二:“这是我过五岁生日时我妈妈带我到小天使影楼拍的一张照片,我特别喜欢奥特曼,就拉着妈妈跟奥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纪念,我大声喊‘打败怪兽’妈妈祝我生日快乐!后来,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妈妈……”

  孩子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有趣、完整。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他们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如:春游、运动会、六一团体操表演等,孩子们都能快乐地、用完整、连贯的的语言讲述,而且讲述内容生动、有趣,是孩子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的剧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幸福!拍张全家福作为留念……)

  (3)刘翔比赛的照片。(刘翔哥哥在参加跨栏比赛,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获得了世界冠军……)

  4、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与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为照片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可以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这些照片装在一起,给它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活动反思:

  正是因为此次活动的选材直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照片的内容是孩子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投入,师幼互动也非常激烈、有效。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语言活动中示范模仿法也十分重要,老师的示范讲述引起了幼儿浓厚的讲述兴趣,还让幼儿感受和理解了故事的要素和结构,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在这里我不只是单纯运用教师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示范,因为作为身边的小伙伴的示范更能让幼儿所能接受。借助同伴的示范讲述进一步开阔了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活动一开始我将幼儿带来的照片布置展览出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了幼儿充分讲述、与同伴交流的自由,使他们快乐的情绪得到宣泄,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幼儿展示和保存活动成果,孩子共享的快乐体验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延伸活动将照片丰富到语言区便于幼儿随时讲述,照片的故事依然继续。

32、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梨子小提琴》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思路: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师:瞧! 狐狸在干什么?狮子在干什么?它们听到音乐了吗?美妙的音乐传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大家猜一猜,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会怎么样?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都有谁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呀?(点击音乐中断,梨籽从小提琴上掉下来)咦?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小动物们看到掉下来的梨籽会怎么办?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

  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七色花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作品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学说“飞呀,飞呀,小花瓣哟……”的话。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之情。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图片一套,七色花四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七色花。

  提问:这是一朵怎样的花?这朵神奇的七色花里还藏着一个神奇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第一部分内容。

  提问:这朵七色花是谁送给珍妮的?老奶奶告诉珍妮实现愿望的咒语是什么?

  2、教师讲述第二部分内容。

  提问:珍妮现在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她会怎么说呢?

  珍妮现在最想实现的愿望又是什么,她又会怎么说呢

  珍妮分别用蓝色的花瓣,绿色的花瓣实现了什么愿望,她是怎么说的?

  珍妮分别用橙色的花瓣,紫色的花瓣实现了什么愿望,她是怎么说的?

  如果你是珍妮,你会怎么做呢?并一起说说珍妮说的话。

  (幼儿讲出实现的愿望,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并让幼儿充分学说“飞呀,飞呀,小花瓣哟……”的话。)

  三、理解作品深刻意义。

  1、珍泥用这朵神奇的七色花实现了几个愿望?哪几个愿望是帮助自己的,哪几个愿望是帮助别人的?你觉得珍妮哪件事情做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2、如果你拥有一片神奇的花瓣,你想帮助别人做什么事呢?(请幼儿先讨论,然后把想实现的愿望画在花瓣上,并讲讲你想帮助别人做什么事。)

  活动延伸:

  创编新的七色花的故事。

  活动反思:

  《七色花》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受到了小朋友的喜欢,通过主人公—珍妮使用那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一个故事,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之情。

  一、教师准备的七色花比较漂亮,具有操作性。在教师讲述故事时,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七色花,便于幼儿理解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个愿望。最后,让幼儿撕下一片花瓣七个人一组画画自己的愿望,创编一个新的七色花的故事。

  二、充分考虑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目标。在活动中通过边讲述边出示相应的图片,幼儿很快学会了“飞呀,飞呀,小花瓣哟……”的话。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深刻意义,进行创编新的七色花的故事,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绘画自己的愿望这个环节,让幼儿画出自己的愿望,增加幼儿的兴趣,弥补了幼儿的欲望,做到了“满堂红“,不忽视任何一位幼儿。在这其中,幼儿既能感受到与朋友合作的快乐,又能养成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反思: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而只有最后一片帮助别人的橙色花瓣才让珍妮得到了真正的快乐。这个故事内容比较长,如果把握不好时间就很容易拖堂,造成孩子学习的疲劳感。所以在活动中,我牢牢地抓住故事的主心杆,珍妮是怎样用这七片花瓣的?珍妮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以分段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们在倾听故事时很是投入,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的也很好,在讲述中我以第一片和第二片花瓣为讲述重点,让孩子体验七色花的神奇,学会说故事中的语句,从而为接下来的想象讲述做好铺垫。所以活动下来孩子对于珍妮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完整的说出来,孩子们也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是最开心,最有意义的,懂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活动氛围十分活跃,孩子们也都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他们的愿望都是围绕自己展开的“奕铭说想要很多的玩具,允乔说想让自己的房间变的更漂亮,思佳说想要很多漂亮的花”……虽然在孩子们说的时候我有引导孩子们多与别人分享,想想有什么愿望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但孩子的回答仍是围绕自己展开。孩子的情感提升非常的单薄。我想这与我对孩子的引导以及启发还不够突出有关,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了别人让自己很开心时。我可以追加着问一问你有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可以怎么去帮助别人?

34、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照片的故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纲要》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地、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性。

  3、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三张有益于幼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了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这可以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册。

  5、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师:“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时拍的一张照片。放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来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极了!我们爬了好长时间,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高兴地说:‘我们爬到山顶了,我们胜利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谁?”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们看到里什么?说了什么?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快乐。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幼儿一:“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里收获了许多花生,我和爸爸帮奶奶晒花生,奶奶要剥花生给我吃,我说:‘奶奶,我帮你剥。’我剥不动就用牙齿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机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齿咬花生的样子给照下来了。”

  幼儿二:“这是我过五岁生日时我妈妈带我到小天使影楼拍的一张照片,我特别喜欢奥特曼,就拉着妈妈跟奥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纪念,我大声喊‘打败怪兽’妈妈祝我生日快乐!后来,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妈妈……”

  孩子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有趣、完整。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他们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如:春游、运动会、六一团体操表演等,孩子们都能快乐地、用完整、连贯的的语言讲述,而且讲述内容生动、有趣,是孩子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的剧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幸福!拍张全家福作为留念……)

  (3)刘翔比赛的照片。(刘翔哥哥在参加跨栏比赛,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获得了世界冠军……)

  4、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与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为照片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可以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这些照片装在一起,给它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活动反思:

  正是因为此次活动的选材直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照片的内容是孩子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投入,师幼互动也非常激烈、有效。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语言活动中示范模仿法也十分重要,老师的示范讲述引起了幼儿浓厚的讲述兴趣,还让幼儿感受和理解了故事的要素和结构,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在这里我不只是单纯运用教师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示范,因为作为身边的小伙伴的示范更能让幼儿所能接受。借助同伴的示范讲述进一步开阔了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活动一开始我将幼儿带来的照片布置展览出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了幼儿充分讲述、与同伴交流的自由,使他们快乐的情绪得到宣泄,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幼儿展示和保存活动成果,孩子共享的快乐体验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延伸活动将照片丰富到语言区便于幼儿随时讲述,照片的故事依然继续。

35、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熊赏月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做事情总是不能独立完成,依赖性强,除了父母,老师,似乎就不能前进了,如果身边没有了可以帮助的对象,就经常做事半途而费,而且还向周围的人抱怨这事太难了。《小熊赏月》是个即渗透科学道理,又蕴涵着做事要有执着不灰心的精神,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童话小故事。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能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会运用丰富的词汇。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小熊做事执着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制作5幅画面。

  2、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

  3、幼儿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与教师随着《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 “昨天晚上小熊出去赏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请幼儿集体观看五幅图片。(请幼儿仔细的一幅一幅观看,把内容记在心里。)“老师把其中的五幅图片给你们排一排,看一看,说一说,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讲述部分:

  (一)幼儿用老师准备的图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讲述。

  (二)幼儿之间相互讲述。(三三,两两讲述)

  (三)师生互动(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

  (四)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在每个幼儿讲述完后予以评价。(1、提问:这个故事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了?2、启发运用了丰富词语的孩子,运用了丰富词汇的孩子进行表扬。)

  (五)利用五幅图片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我故事里的小熊赏到了月亮吗?老师以前还讲过一个什么小动物也去捞月亮了?(小猴捞月)。小猴捞到了月亮么?(没有)为什么?那我的小熊就能捞到月亮呢?(动脑筋,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或他是怎么动脑筋的?(用了手,箩筐,盆子。)用手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箩筐呢?盆子呢?为什么用盆子就能捞上月亮来呢?小熊用盆捞到了月亮,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盆端到家里月亮就没有了呢?(盆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为什么在外面又能看见看见月亮呢?小熊捞月亮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呢?(执着、不灰心、坚持。)故事里的小熊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赏到了月亮,我们应该学习小熊什么呢?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难做的事,你们又是怎么做呢?(可以让孩子举例说。)引导幼儿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很小熊一样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好。

  三、音乐游戏《小熊赏月》。

  我觉得今天我们也特别的幸运,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你们喜欢的歌曲,你们先听听,下次再交给你们唱。

  四、延伸部分:

  回家做平面成像的实验。

  活动反思:这一活动我把目标定位在:

  一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用连贯较完整语言进行讲述。

  二是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

  三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小熊做事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2)、遵循了《纲要》的精神,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3)、以语言活动为主,科学,社会,艺术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4)、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差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有机会说,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

  二、活动过程中落实目标的反思

  (一)教师引导、鼓励不够

  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平淡,情节的描述也不够生动,讲完后犹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诧异,这与《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远,当时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很紧张,一时忘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随机教学的能力。说出的话也显得生硬,没有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这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我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没有察觉到他们的需要,没有及时的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没有很好的体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在师生互动环节,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通过我有感情的将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体验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学道理。使得孩子的兴趣顿时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紧张情绪也消除了,带着轻松的情绪与孩子在聊天式的提问中,孩子们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回答而且还运用了很多丰富的词语,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让孩子从歌曲中体验小熊遇事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本来也是这个活动的亮点,可是在活动中,效果没有体现出来。这和我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在活动前我自认为《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孩子也应该很熟悉,所以在平时我也没有花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这首歌曲。在活动中,反应出孩子们对《吉祥三宝》旋律还不够熟悉,另外我自己也省略了互动对唱的环节。所以这个部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由于我情绪紧张,使得我说话就象背书一样,所以自己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导的过程语言不够精练,话说不到点子上,关注启发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够,显得孩子不够配合,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都不够活跃。

  通过这个研讨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纲要》的精神,让我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将理论的精髓,转化为实践行为。

  反思后调整

  在活动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整改方案如下:

  一、进场部分。将原来的律动换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图片的改进。图片增加了两幅,更好的体现了故事情节。在入场后请孩子集体观看图片,把看见的记在心里,激发的孩子接下来排图讲述的兴趣。

  三、由原来推选代表上来讲述故事改为孩子自愿上来。这样更好的发挥每个孩子的主动性,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宽松自由的表现环境。

  四、幼儿在倾听完我的讲述后,设计的一些问题更精练了。避免我在不知不觉中说教成分会加重,重新设计后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有机的和平时生活经验相结合,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通过说,去体会从中的科学道理,以及人生态度。

  五、结尾部分,将歌词重新的创编,围绕着小熊三次捞月亮所用的道具进行修改,让孩子在课后多熟悉这首歌旋律。

36、学前班语言教案儿歌《八只小狗抬花轿》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初步学习并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趣味性。

  2、利用不同的节奏学习朗诵童谣,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3、理解词:山腰、抛。

  4、在积极、友好地与同伴合作做中,尝试用动作、表情表现儿歌内容。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6、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并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词:山腰、抛。

  教学准备:

  1、电脑课件;

  2、音乐磁带:《抬花轿》;

  3、道具:两顶花轿;小狗头饰若干,老虎头饰若干,扇子2把。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听音乐,学一学抬花轿的动作,稳定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电脑演示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童谣内容。

  ⑴“这是什么?”(花轿)“这么一顶漂亮的花轿是谁坐里面的呢?”(老虎)

  ⑵“是谁来抬花轿的?”(小狗)“有几只小狗啊?”(八只,请幼儿数一数)

  引出儿歌内容:“八只小狗抬花轿”。

  ⑶“老虎坐在轿子里干嘛呢?”(摇扇子)“老虎坐轿把扇摇”。

  ⑷“你们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狗摔了一跤)“几只小狗啊?”(1只)“哦,一只小狗摔一跤”

  ⑸“那老虎怎么样啊?”(老虎对它踢一脚)

  ⑹“你们说这只老虎可恶吗?”“小狗怎么样呢?”(“小狗气得汪汪叫”)“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气的时候怎么叫  的?”

  ⑺“看看老虎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⑻“小狗抬轿到了哪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⑼“小狗齐心协力想了个什么办法?”(“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2、完整学习并理解童谣内容。

  (1)放课件请幼儿完整的欣赏一遍儿歌的内容。

  (2)幼儿边看动画片,边集体说出儿歌的内容,教师提示幼儿。

  (3)集体完整地念一遍诗歌,教师用动作提示。

  学习词语“山腰、抛”

  3、用各种节奏学习朗诵童谣,要求幼儿能够准确的记忆儿歌的主要内容。

  4、根据儿歌内容表演。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一只老虎”和“八只小狗”其他人念儿歌。

  5、幼儿自由组合、分成两组来表演儿歌内容《八只小狗抬花轿》。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活动的效果,教育幼儿要关心同伴,不欺负弱小。

  2、幼儿听音乐做抬花轿的动作出活动室休息。

  附:儿歌:

  八只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教学反思

  在上课过程中,我设计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题,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生动的读完童谣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学习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明显有了提高。

  由此我觉得,肢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时,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们虽然很喜欢,但是局限在积累不多,动作的表现力还不够,很多地方要暗示火直接的演示孩子们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较弱。

37、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小熊赏月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做事情总是不能独立完成,依赖性强,除了父母,老师,似乎就不能前进了,如果身边没有了可以帮助的对象,就经常做事半途而费,而且还向周围的人抱怨这事太难了。《小熊赏月》是个即渗透科学道理,又蕴涵着做事要有执着不灰心的精神,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童话小故事。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能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会运用丰富的词汇。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小熊做事执着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制作5幅画面。

  2、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

  3、幼儿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与教师随着《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 “昨天晚上小熊出去赏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请幼儿集体观看五幅图片。(请幼儿仔细的一幅一幅观看,把内容记在心里。)“老师把其中的五幅图片给你们排一排,看一看,说一说,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讲述部分:

  (一)幼儿用老师准备的图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讲述。

  (二)幼儿之间相互讲述。(三三,两两讲述)

  (三)师生互动(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

  (四)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在每个幼儿讲述完后予以评价。(1、提问:这个故事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了?2、启发运用了丰富词语的孩子,运用了丰富词汇的孩子进行表扬。)

  (五)利用五幅图片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我故事里的小熊赏到了月亮吗?老师以前还讲过一个什么小动物也去捞月亮了?(小猴捞月)。小猴捞到了月亮么?(没有)为什么?那我的小熊就能捞到月亮呢?(动脑筋,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或他是怎么动脑筋的?(用了手,箩筐,盆子。)用手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箩筐呢?盆子呢?为什么用盆子就能捞上月亮来呢?小熊用盆捞到了月亮,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盆端到家里月亮就没有了呢?(盆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为什么在外面又能看见看见月亮呢?小熊捞月亮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呢?(执着、不灰心、坚持。)故事里的小熊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赏到了月亮,我们应该学习小熊什么呢?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难做的事,你们又是怎么做呢?(可以让孩子举例说。)引导幼儿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很小熊一样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好。

  三、音乐游戏《小熊赏月》。

  我觉得今天我们也特别的幸运,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你们喜欢的歌曲,你们先听听,下次再交给你们唱。

  四、延伸部分:

  回家做平面成像的实验。

  活动反思:这一活动我把目标定位在:

  一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用连贯较完整语言进行讲述。

  二是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

  三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小熊做事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2)、遵循了《纲要》的精神,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3)、以语言活动为主,科学,社会,艺术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4)、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差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有机会说,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

  二、活动过程中落实目标的反思

  (一)教师引导、鼓励不够

  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平淡,情节的描述也不够生动,讲完后犹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诧异,这与《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远,当时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很紧张,一时忘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随机教学的能力。说出的话也显得生硬,没有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这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我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没有察觉到他们的需要,没有及时的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没有很好的体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在师生互动环节,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通过我有感情的将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体验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学道理。使得孩子的兴趣顿时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紧张情绪也消除了,带着轻松的情绪与孩子在聊天式的提问中,孩子们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回答而且还运用了很多丰富的词语,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让孩子从歌曲中体验小熊遇事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本来也是这个活动的亮点,可是在活动中,效果没有体现出来。这和我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在活动前我自认为《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孩子也应该很熟悉,所以在平时我也没有花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这首歌曲。在活动中,反应出孩子们对《吉祥三宝》旋律还不够熟悉,另外我自己也省略了互动对唱的环节。所以这个部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由于我情绪紧张,使得我说话就象背书一样,所以自己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导的过程语言不够精练,话说不到点子上,关注启发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够,显得孩子不够配合,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都不够活跃。

  通过这个研讨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纲要》的精神,让我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将理论的精髓,转化为实践行为。

  反思后调整

  在活动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整改方案如下:

  一、进场部分。将原来的律动换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图片的改进。图片增加了两幅,更好的体现了故事情节。在入场后请孩子集体观看图片,把看见的记在心里,激发的孩子接下来排图讲述的兴趣。

  三、由原来推选代表上来讲述故事改为孩子自愿上来。这样更好的发挥每个孩子的主动性,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宽松自由的表现环境。

  四、幼儿在倾听完我的讲述后,设计的一些问题更精练了。避免我在不知不觉中说教成分会加重,重新设计后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有机的和平时生活经验相结合,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通过说,去体会从中的科学道理,以及人生态度。

  五、结尾部分,将歌词重新的创编,围绕着小熊三次捞月亮所用的道具进行修改,让孩子在课后多熟悉这首歌旋律。

38、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夏夜的梦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尝试仿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期幼儿已有初步了解梦和我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与诗歌有关的课件、音乐、 图谱、 仿编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幼儿听音乐跟随老师做相应的动作。

  2.谈话:我刚才做了个梦,我梦见了……,那你们做个过梦吗?梦见了什么?( 幼儿讨论 )

  (二)欣赏动画,理解诗歌内容。

  导入语:你们刚才都说了自己的梦,你梦见了……,他梦见了……,那小露珠会不会做梦呢?它的梦会是怎样的呢?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提问:①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做什么?

  ②它们在哪里睡觉?

  ③它们的梦又是怎样的呢?

  小结:对,动画片里说了露珠、 星星 、小鸟和宝宝,它们的梦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露珠的梦。

  2.启发式提问

  梦境一:露珠

  提问:①露珠在哪里睡觉?它的梦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露珠的梦是圆圆的?

  ③露珠除了在荷叶上睡觉还可以在那里睡觉呢?

  ④露珠的梦除了是圆圆的,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

  梦境二:星星

  提问:①谁在天空中睡觉?它的梦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星星的梦是亮亮的?

  ③星星除了在天空中睡觉还可以在那里睡觉呢?

  ④星星的梦除了是亮亮的,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

  梦境三:小鸟

  提问:①小鸟在那里睡觉?它的梦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小鸟的梦是甜甜的?

  ③小鸟除了在树上睡觉还可以在那里睡觉呢?

  ④小鸟的梦除了是甜甜的,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

  梦境四:宝宝

  提问:①宝宝在那里睡觉?它的梦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宝宝的梦是香香的?

  ③宝宝除了在小床上睡觉还可以在那里睡觉呢?

  ④宝宝的梦除了是甜甜的,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结:

  (三)观看图谱,朗诵诗歌。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吧我们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1.出示图谱,师幼共同朗诵。

  2.个别朗诵

  3.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幼儿找出诗歌的相似之处。

  (四)拓展想象,仿编诗歌。

  导入语:师:除了露珠、星星、小鸟和宝宝以外,还有谁会做梦。它们的梦又是怎样的?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在×××睡觉,××的梦是××的句式进行仿编。

  2.幼儿自己发挥想象仿编。

  (五)活动延伸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得真好,现在,请我们把刚才所说的画下来。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与幼儿交流。

  附:《夏夜的梦》

  露珠在荷叶上睡觉,露珠的梦是圆圆的。

  小鸟在树上睡觉, 小鸟的梦是香香的。

  星星在天空中睡觉,星星的梦是亮亮的。

  宝宝在小床上睡觉,宝宝的梦是甜甜的。

39、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实录诗歌《叶子》

  动内容:诗歌《叶子》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观察理解图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编诗歌,并能有感情朗诵。

  2、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有感情的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优美的句子表述图片内容,并会自然朗诵。

  活动难点:能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诵。

  活动准备:1、四片春夏秋冬特色的叶子

  2、与诗歌内容相符的长形卡片

  3、钢琴曲

  活动过程:1、师幼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叶子吗?老师知道你们见过很多的叶子,那么,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见过的叶子像什么?

  (1)个别幼儿发言

  (2)师小结:小朋友见过的叶子真漂亮,有扇子形的,有花瓣形的,有心形的,还有针形的,你们真棒。老师今天就为小朋友带来了四片叶子,你们看看老师的叶子像什么?

  2、师出示春夏秋冬特色的四片叶子,引导幼儿创编诗歌每一句的前半句。

  师:小朋友,你们瞧,老师带来的四片叶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呢?

  那么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这四季的叶子都像什么?

  (1)个别幼儿回答

  (2)师引导幼儿说出诗歌:

  春天的叶子像书本,

  夏天的叶子像歌谱,

  秋天的叶子像贺卡,

  冬天的叶子像棉被。

  (3) 师: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诗歌,小朋友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3、师朗诵完整诗歌,幼儿倾听。

  (1) 师有感情朗诵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是什么?你在诗歌里你听到了什么?还有一些地方小朋友没有听清楚,我们再来听一遍。

  (2)放钢琴曲,师再次示范朗诵一遍,提问:小朋友听得真认真,请你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诗歌的那一句?

  (3)引导幼儿理解讲述诗歌内容。

  4、出示前后顺序不一致的长形卡片,引导幼儿正确排列。

  秋天的叶子像贺卡,风哥哥送给云姐姐。

  夏天的叶子象歌谱,蝉儿唱了一下午。

  春天的叶子像书本,毛毛虫 用嘴巴写大字。

  冬天的叶子像棉被,小草在棉被里悄悄睡。

  5、指导幼儿看卡片完整朗诵。

  (1)师自然朗诵,幼儿轻声跟诵。

  (2)幼儿自然朗诵,师随溜。

  (3)幼儿分小组比赛朗诵

  (4)幼儿集体随钢琴曲朗诵一遍。

  (5)师:小朋友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呢?

  6、指导幼儿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

  (1)放钢琴曲:师:听,是什么声音?好听吗?为什么好听?

  (2)师小结:钢琴曲声音有高有低,非常好听,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诗歌中,哪些地方可以读的轻一些?哪些地方可以读的重一些?为什么?

  (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小草在棉被里悄悄睡,很安静,要读的轻一点:毛毛虫用嘴巴写大字,写字声音很轻,也读的情一点;那么,刮风和唱歌的生硬很大,所以其他的两句要读的重一些。小朋友们一起来按照轻重不同的语气读一遍好吗?

  (4)幼儿几天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师鼓励。

  (5)配上好听的音乐,再次按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

  7、把四片叶子做成一本书,再次朗诵。

  (1)师:如果把四片叶子做成一本书,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呢?(春夏秋冬)

  表面还要有什么?(封面)

  (2)是翻动书页幼儿看书集体朗诵。

  (3)背过身不看图片和书背诵。

40、大班语言教学设计诗歌公开课教案《听雨》及评析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2、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雨天的游戏(PPT);幼儿对雨天感受的记录;优美的乐曲等。

  活动过程:

  一、说雨——感受雨与我们心情的关系

  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

  二、听雨——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的经验与想象

  1、从“豆豆”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老师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3、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重点提问:妈妈教小豆豆的是什么好方法。

  小豆豆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4、朗诵诗歌的重点部分,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以卡片辅助)

  重点提问: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一句。

  (一起念念或追问“有趣在哪里”等)

  5、老师再次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6、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的经验与想象。(个别、小组)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呢,它在干什么呢。

  三、雨趣——感知雨天所带来的快乐

  1、看PPT:在雨天,还能做些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推荐一些雨天的游戏)

  2、小结:无任晴天还是雨天,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心情。

  简要评析:

  《听雨》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内容形象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案设计合理,其中加入了PPT动漫制作,更加会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老师在朗诵诗歌的时候加入了音乐,使诗歌更加充满了生趣,使幼儿在欣赏和学习诗歌的同时,充满了对雨天的向往。如果这个活动在下雨天完成,效果应该会更好!

41、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诗歌活动教案《小狗抬花轿》及评析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像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二只(一只笑嘻嘻摇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轿姿势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动)。

  2.图四幅。

  3.老虎头饰一只,绳子二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众幼:山脚下有轿子。

  师: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儿……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让我们来看看,轿子里到底坐了谁,和你们猜的一样吗?(掀开轿帘)

  众幼:呀,原来是只大老虎。

  【评】

  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试着去想,试着去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当谜底揭示后,学习情绪更为高涨,该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师:是呀,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啦,花轿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会是谁来抬轿呢?(出示8只小狗图片)

  幼:小狗抬花轿。

  师:有几只小狗来抬花轿?

  众幼:8只小狗抬花轿。

  师: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花轿?

  幼:因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动。

  师:小朋友讲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老师来讲讲看,可能是这只老虎特别喜欢讲排场,让8只小狗来抬轿显得它很有气派,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

  众幼:有道理。

  幼:(插嘴说)过去的皇帝也是这样的。

  师:你讲得好极了。

  【评】

  让孩子试着分析教师的话,是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老虎坐在花轿里舒服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风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还在扇扇子。

  师:(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势)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师:这只小狗为什么会摔倒呢?试着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

  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这样所获得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

  幼:(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小狗也许抬不动了;小狗可能踢到石头了;小狗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也许这只小狗本来就有病,硬给老虎拉来抬轿的……(教师提醒幼儿说出可能发生的事)小狗摔跤后,轿子可能会翻掉,老虎会跌出来的;轿子翻了,老虎一生气,可能会吃掉小狗的;也许老虎会狠狠地打小狗一顿;还会把小狗踢到山下去……

  师:(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让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倒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还要去睡觉。

  师:小狗抬着又大又重的老虎已经很累了,可是老虎还要欺负小狗,你们生气不生气啊。那么,快帮小狗想想办法,如何来对付这只坏老虎?

  【评】

  教师善于把握时机,激起幼儿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幼儿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说:把轿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说: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还有的说:放火烧死它;等等。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有用,小狗也在想办法,你们想知道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吗?(将轿子移动到半山腰,8只小狗做抛轿姿势)问:小狗抬轿到哪里?它们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轿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山腰”以及“抛”这两个词,并用比较形象的动作让幼儿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

  师:(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评】

  帮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体态动作来理解动词“抛”,较好地解决了难点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意。试着用规定的句式来学编诗歌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小狗抬花轿”,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愿意来试一试吗?

  幼:(集体回答)愿意。

  师:(出示图一,帮助幼儿掌握诗歌句式,并提出编诗歌的基本要求)小朋友,我先说一下编诗歌的要求:每一句的宇数要一样多或者是差不多,语言要简练一点,读起来要非常顺口。好,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片上8只小狗在干什么?老虎坐轿在干什么?

  幼:8只小狗抬轿子,老虎坐在轿子扇扇子。

  师:听听看,这两句诗歌的字数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简练一点吗?

  幼:(在教师的提示下改编)8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师:(出示图二)请用相同的方法来编这幅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来试试?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轿踢它一脚。

  师: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师商量的口气下,幼儿拿掉了一个“它”字)

  (这里有一些争论,有的孩子说,老虎狠狠踢一脚;马上有孩子反驳,老虎不下轿怎么去踢小狗)

  【评】

  这个班的孩子很有个性,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体现出很有主见。该教师相当尊重孩子,随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就我们所知,原诗歌的这两句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由于基本意思不变,教师就依了孩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掌握适度,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谁来把刚才编的四句诗歌连起来说一遍。(有3个幼儿先后读诗歌各一遍,全体读一遍)

  三、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图、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师:我在两边的桌子上分别放了两张同样的图片。小朋友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按刚才的方法学编诗歌,编的时候,先看看哪张图片应放在前面编。

  (幼儿十分感兴趣地编诗歌,教师巡回辅导)

  【评】

  幼儿按规定句式尝试编诗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编诗歌的能力也很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边读边改,大约花了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

  师:现在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读一读你们编的诗歌。(要求先摆放图片,后读诗歌)

  (两组幼儿编的基本差不多)

  师: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听的诗歌编好了,老师把你们编的诗歌读一下,大家听听我读错没有?如果错了请指出来,不错就为我鼓鼓掌。

  幼:老师,有一句你改掉了两个字。(幼儿指出那一句后,老师重读了一遍诗歌,其实也含有帮助幼儿记忆和巩固的成分在内)

  师:这次我读对了没有?

  幼:(异口同声)读对了。(掌声响起)

  (幼儿集体读诗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愿意来表演诗歌吗?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谁来做小狗?

  幼:我来!我来!(自动走上8个小朋友)

  师:其他小朋友请帮我们读诗歌配音。再看看谁表演得最好,等会儿交换。

  (师幼表演,情趣很浓,幼儿还积极地帮助教师出主意分配角色)

  【评】

  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尝试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附:诗歌《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2、大班公开课教学设计诗歌教案《夜晚的城市》及评析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城市夜晚中灯的美丽意境。

  2.能积极运用语言、动作等多种形式大胆表达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初步感知刮蜡画的作画风格。

  4.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5.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1.伴奏音乐磁带、录音机;

  2.诗歌内容图片(底层黄色卡纸,表层黑色卡纸,在黑色卡纸上刻好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镂空部位,中间层分块用黑色卡纸衬底,抽出即可);

  3.打好底色的刮蜡画画纸,绘画用具。

  活动过程:

  一、唱歌曲《小星星》,引出课题。

  1.你觉得夜晚美吗?美在哪里?(过渡语:星星来打扮我们的夜晚,还有什么也把我们的夜晚打扮得很美呢?)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诗歌,题目叫做《夜晚的城市》,听听是谁来打扮我们城市的夜晚呢。

  二、欣赏诗歌。

  (一)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完整欣赏。

  请你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二)分段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第一段“太阳喝醉了酒——夜晚就来临了”。

  重点落实:感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过太阳下山时候的情景吗?那时的太阳看上去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感受特别红的太阳就象人喝醉酒的样子。是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2.结合动作表演以及游戏情景的创设,欣赏诗歌第二段。

  第一部分“星星们出来了——不时放出温柔的亮光”,

  重点落实:诗歌情境的感知体验。

  ①通过动作表现“星星们出来”的情景。

  ②教师扮演“月亮妈妈”,创设“月亮妈妈”寻找“顽皮孩子”的情景。

  教师带领幼儿边表演边朗诵该部分。

  第二部分 “城市的灯也亮了——一串串灯”

  重点落实:感知量词的正确运用,体验排比句的韵律美。

  ①城市的哪些灯都亮了?它们在哪呢?它们是怎么样的?

  ②学习朗诵。

  3.欣赏诗歌第三段“热闹的城市啊”至结束。

  重点落实:迁移生活经验。

  师:诗歌里说夜晚的城市是怎么样的?那你觉得呢?在那样的夜晚,你在做些什么事呢?

  三、配乐欣赏诗歌(引发幼儿共同朗诵)。

  1.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

  2.老师带来了一张神奇的纸,它可以变出夜中美丽的城市。(幼儿说出诗歌中喜欢的句子,教师用绘画用具即兴画出。)

  四、延伸活动

  为幼儿提供铅画纸和牙签,进行绘画活动。

  活动评析:

  《夜晚的城市》是一首优美又有趣的诗歌,教师依据散文内容制作的操作图片更是很好地抓住了散文诗中"情"、"景"的完美交融,其中形象的画面,充满感情的朗诵,摇篮曲的伴奏,使散文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把文学作品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地吸引了幼儿。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使幼儿在一个情景交融地虚拟的感觉世界里,同时感受到了诗歌中语言、文字所表现的韵味,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文中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及量词的落实,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43、幼儿园大班诗歌活动公开课教案:“小狗抬花轿”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像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二只(一只笑嘻嘻摇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轿姿势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动)。

  2.图四幅。

  3.老虎头饰一只,绳子二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众幼:山脚下有轿子。

  师: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儿……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让我们来看看,轿子里到底坐了谁,和你们猜的一样吗?(掀开轿帘)

  众幼:呀,原来是只大老虎。

  【评】

  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试着去想,试着去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当谜底揭示后,学习情绪更为高涨,该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师:是呀,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啦,花轿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会是谁来抬轿呢?(出示8只小狗图片)

  幼:小狗抬花轿。

  师:有几只小狗来抬花轿?

  众幼:8只小狗抬花轿。

  师: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花轿?

  幼:因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动。

  师:小朋友讲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老师来讲讲看,可能是这只老虎特别喜欢讲排场,让8只小狗来抬轿显得它很有气派,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

  众幼:有道理。

  幼:(插嘴说)过去的皇帝也是这样的。

  师:你讲得好极了。

  【评】

  让孩子试着分析教师的话,是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老虎坐在花轿里舒服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风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还在扇扇子。

  师:(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势)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师:这只小狗为什么会摔倒呢?试着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

  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这样所获得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

  幼:(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小狗也许抬不动了;小狗可能踢到石头了;小狗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也许这只小狗本来就有病,硬给老虎拉来抬轿的……(教师提醒幼儿说出可能发生的事)小狗摔跤后,轿子可能会翻掉,老虎会跌出来的;轿子翻了,老虎一生气,可能会吃掉小狗的;也许老虎会狠狠地打小狗一顿;还会把小狗踢到山下去……

  师:(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让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倒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还要去睡觉。

  师:小狗抬着又大又重的老虎已经很累了,可是老虎还要欺负小狗,你们生气不生气啊。那么,快帮小狗想想办法,如何来对付这只坏老虎?

  【评】

  教师善于把握时机,激起幼儿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幼儿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说:把轿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说: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还有的说:放火烧死它;等等。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有用,小狗也在想办法,你们想知道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吗?(将轿子移动到半山腰,8只小狗做抛轿姿势)问:小狗抬轿到哪里?它们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轿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山腰”以及“抛”这两个词,并用比较形象的动作让幼儿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

  师:(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评】

  帮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体态动作来理解动词“抛”,较好地解决了难点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意。试着用规定的句式来学编诗歌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小狗抬花轿”,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愿意来试一试吗?

  幼:(集体回答)愿意。

  师:(出示图一,帮助幼儿掌握诗歌句式,并提出编诗歌的基本要求)小朋友,我先说一下编诗歌的要求:每一句的宇数要一样多或者是差不多,语言要简练一点,读起来要非常顺口。好,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片上8只小狗在干什么?老虎坐轿在干什么?

  幼:8只小狗抬轿子,老虎坐在轿子扇扇子。

  师:听听看,这两句诗歌的字数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简练一点吗?

  幼:(在教师的提示下改编)8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师:(出示图二)请用相同的方法来编这幅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来试试?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轿踢它一脚。

  师: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师商量的口气下,幼儿拿掉了一个“它”字)

  (这里有一些争论,有的孩子说,老虎狠狠踢一脚;马上有孩子反驳,老虎不下轿怎么去踢小狗)

  【评】

  这个班的孩子很有个性,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体现出很有主见。该教师相当尊重孩子,随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就我们所知,原诗歌的这两句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由于基本意思不变,教师就依了孩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掌握适度,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谁来把刚才编的四句诗歌连起来说一遍。(有3个幼儿先后读诗歌各一遍,全体读一遍)

  三、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图、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师:我在两边的桌子上分别放了两张同样的图片。小朋友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按刚才的方法学编诗歌,编的时候,先看看哪张图片应放在前面编。

  (幼儿十分感兴趣地编诗歌,教师巡回辅导)

  【评】

  幼儿按规定句式尝试编诗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编诗歌的能力也很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边读边改,大约花了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

  师:现在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读一读你们编的诗歌。(要求先摆放图片,后读诗歌)

  (两组幼儿编的基本差不多)

  师: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听的诗歌编好了,老师把你们编的诗歌读一下,大家听听我读错没有?如果错了请指出来,不错就为我鼓鼓掌。

  幼:老师,有一句你改掉了两个字。(幼儿指出那一句后,老师重读了一遍诗歌,其实也含有帮助幼儿记忆和巩固的成分在内)

  师:这次我读对了没有?

  幼:(异口同声)读对了。(掌声响起)

  (幼儿集体读诗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愿意来表演诗歌吗?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谁来做小狗?

  幼:我来!我来!(自动走上8个小朋友)

  师:其他小朋友请帮我们读诗歌配音。再看看谁表演得最好,等会儿交换。

  (师幼表演,情趣很浓,幼儿还积极地帮助教师出主意分配角色)

  【评】

  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尝试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附:诗歌《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44、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活动教案小狗抬花轿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像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二只(一只笑嘻嘻摇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轿姿势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动)。

  2.图四幅。

  3.老虎头饰一只,绳子二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众幼:山脚下有轿子。

  师: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儿……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让我们来看看,轿子里到底坐了谁,和你们猜的一样吗?(掀开轿帘)

  众幼:呀,原来是只大老虎。

  【评】

  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试着去想,试着去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当谜底揭示后,学习情绪更为高涨,该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师:是呀,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啦,花轿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会是谁来抬轿呢?(出示8只小狗图片)

  幼:小狗抬花轿。

  师:有几只小狗来抬花轿?

  众幼:8只小狗抬花轿。

  师: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花轿?

  幼:因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动。

  师:小朋友讲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老师来讲讲看,可能是这只老虎特别喜欢讲排场,让8只小狗来抬轿显得它很有气派,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

  众幼:有道理。

  幼:(插嘴说)过去的皇帝也是这样的。

  师:你讲得好极了。

  【评】

  让孩子试着分析教师的话,是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老虎坐在花轿里舒服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风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还在扇扇子。

  师:(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势)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师:这只小狗为什么会摔倒呢?试着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

  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这样所获得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

  幼:(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小狗也许抬不动了;小狗可能踢到石头了;小狗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也许这只小狗本来就有病,硬给老虎拉来抬轿的……(教师提醒幼儿说出可能发生的事)小狗摔跤后,轿子可能会翻掉,老虎会跌出来的;轿子翻了,老虎一生气,可能会吃掉小狗的;也许老虎会狠狠地打小狗一顿;还会把小狗踢到山下去……

  师:(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让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倒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还要去睡觉。

  师:小狗抬着又大又重的老虎已经很累了,可是老虎还要欺负小狗,你们生气不生气啊。那么,快帮小狗想想办法,如何来对付这只坏老虎?

  【评】

  教师善于把握时机,激起幼儿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幼儿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说:把轿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说: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还有的说:放火烧死它;等等。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有用,小狗也在想办法,你们想知道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吗?(将轿子移动到半山腰,8只小狗做抛轿姿势)问:小狗抬轿到哪里?它们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轿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山腰”以及“抛”这两个词,并用比较形象的动作让幼儿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

  师:(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评】

  帮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体态动作来理解动词“抛”,较好地解决了难点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意。试着用规定的句式来学编诗歌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小狗抬花轿”,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愿意来试一试吗?

  幼:(集体回答)愿意。

  师:(出示图一,帮助幼儿掌握诗歌句式,并提出编诗歌的基本要求)小朋友,我先说一下编诗歌的要求:每一句的宇数要一样多或者是差不多,语言要简练一点,读起来要非常顺口。好,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片上8只小狗在干什么?老虎坐轿在干什么?

  幼:8只小狗抬轿子,老虎坐在轿子扇扇子。

  师:听听看,这两句诗歌的字数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简练一点吗?

  幼:(在教师的提示下改编)8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师:(出示图二)请用相同的方法来编这幅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来试试?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轿踢它一脚。

  师: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师商量的口气下,幼儿拿掉了一个“它”字)

  (这里有一些争论,有的孩子说,老虎狠狠踢一脚;马上有孩子反驳,老虎不下轿怎么去踢小狗)

  【评】

  这个班的孩子很有个性,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体现出很有主见。该教师相当尊重孩子,随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就我们所知,原诗歌的这两句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由于基本意思不变,教师就依了孩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掌握适度,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谁来把刚才编的四句诗歌连起来说一遍。(有3个幼儿先后读诗歌各一遍,全体读一遍)

  三、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图、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师:我在两边的桌子上分别放了两张同样的图片。小朋友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按刚才的方法学编诗歌,编的时候,先看看哪张图片应放在前面编。

  (幼儿十分感兴趣地编诗歌,教师巡回辅导)

  【评】

  幼儿按规定句式尝试编诗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编诗歌的能力也很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边读边改,大约花了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

  师:现在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读一读你们编的诗歌。(要求先摆放图片,后读诗歌)

  (两组幼儿编的基本差不多)

  师: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听的诗歌编好了,老师把你们编的诗歌读一下,大家听听我读错没有?如果错了请指出来,不错就为我鼓鼓掌。

  幼:老师,有一句你改掉了两个字。(幼儿指出那一句后,老师重读了一遍诗歌,其实也含有帮助幼儿记忆和巩固的成分在内)

  师:这次我读对了没有?

  幼:(异口同声)读对了。(掌声响起)

  (幼儿集体读诗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愿意来表演诗歌吗?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谁来做小狗?

  幼:我来!我来!(自动走上8个小朋友)

  师:其他小朋友请帮我们读诗歌配音。再看看谁表演得最好,等会儿交换。

  (师幼表演,情趣很浓,幼儿还积极地帮助教师出主意分配角色)

  【评】

  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尝试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45、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诗歌活动公开课教案:“小狗抬花轿”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像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二只(一只笑嘻嘻摇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轿姿势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动)。

  2.图四幅。

  3.老虎头饰一只,绳子二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众幼:山脚下有轿子。

  师: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儿……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让我们来看看,轿子里到底坐了谁,和你们猜的一样吗?(掀开轿帘)

  众幼:呀,原来是只大老虎。

  【评】

  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试着去想,试着去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当谜底揭示后,学习情绪更为高涨,该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师:是呀,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啦,花轿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会是谁来抬轿呢?(出示8只小狗图片)

  幼:小狗抬花轿。

  师:有几只小狗来抬花轿?

  众幼:8只小狗抬花轿。

  师: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花轿?

  幼:因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动。

  师:小朋友讲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老师来讲讲看,可能是这只老虎特别喜欢讲排场,让8只小狗来抬轿显得它很有气派,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

  众幼:有道理。

  幼:(插嘴说)过去的皇帝也是这样的。

  师:你讲得好极了。

  【评】

  让孩子试着分析教师的话,是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老虎坐在花轿里舒服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风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还在扇扇子。

  师:(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势)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师:这只小狗为什么会摔倒呢?试着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

  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这样所获得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

  幼:(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小狗也许抬不动了;小狗可能踢到石头了;小狗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也许这只小狗本来就有病,硬给老虎拉来抬轿的……(教师提醒幼儿说出可能发生的事)小狗摔跤后,轿子可能会翻掉,老虎会跌出来的;轿子翻了,老虎一生气,可能会吃掉小狗的;也许老虎会狠狠地打小狗一顿;还会把小狗踢到山下去……

  师:(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让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倒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还要去睡觉。

  师:小狗抬着又大又重的老虎已经很累了,可是老虎还要欺负小狗,你们生气不生气啊。那么,快帮小狗想想办法,如何来对付这只坏老虎?

  【评】

  教师善于把握时机,激起幼儿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幼儿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说:把轿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说: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还有的说:放火烧死它;等等。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有用,小狗也在想办法,你们想知道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吗?(将轿子移动到半山腰,8只小狗做抛轿姿势)问:小狗抬轿到哪里?它们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轿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山腰”以及“抛”这两个词,并用比较形象的动作让幼儿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

  师:(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评】

  帮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体态动作来理解动词“抛”,较好地解决了难点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意。试着用规定的句式来学编诗歌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小狗抬花轿”,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愿意来试一试吗?

  幼:(集体回答)愿意。

  师:(出示图一,帮助幼儿掌握诗歌句式,并提出编诗歌的基本要求)小朋友,我先说一下编诗歌的要求:每一句的宇数要一样多或者是差不多,语言要简练一点,读起来要非常顺口。好,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片上8只小狗在干什么?老虎坐轿在干什么?

  幼:8只小狗抬轿子,老虎坐在轿子扇扇子。

  师:听听看,这两句诗歌的字数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简练一点吗?

  幼:(在教师的提示下改编)8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师:(出示图二)请用相同的方法来编这幅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来试试?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轿踢它一脚。

  师: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师商量的口气下,幼儿拿掉了一个“它”字)

  (这里有一些争论,有的孩子说,老虎狠狠踢一脚;马上有孩子反驳,老虎不下轿怎么去踢小狗)

  【评】

  这个班的孩子很有个性,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体现出很有主见。该教师相当尊重孩子,随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就我们所知,原诗歌的这两句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由于基本意思不变,教师就依了孩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掌握适度,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谁来把刚才编的四句诗歌连起来说一遍。(有3个幼儿先后读诗歌各一遍,全体读一遍)

  三、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图、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师:我在两边的桌子上分别放了两张同样的图片。小朋友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按刚才的方法学编诗歌,编的时候,先看看哪张图片应放在前面编。

  (幼儿十分感兴趣地编诗歌,教师巡回辅导)

  【评】

  幼儿按规定句式尝试编诗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编诗歌的能力也很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边读边改,大约花了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

  师:现在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读一读你们编的诗歌。(要求先摆放图片,后读诗歌)

  (两组幼儿编的基本差不多)

  师: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听的诗歌编好了,老师把你们编的诗歌读一下,大家听听我读错没有?如果错了请指出来,不错就为我鼓鼓掌。

  幼:老师,有一句你改掉了两个字。(幼儿指出那一句后,老师重读了一遍诗歌,其实也含有帮助幼儿记忆和巩固的成分在内)

  师:这次我读对了没有?

  幼:(异口同声)读对了。(掌声响起)

  (幼儿集体读诗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愿意来表演诗歌吗?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谁来做小狗?

  幼:我来!我来!(自动走上8个小朋友)

  师:其他小朋友请帮我们读诗歌配音。再看看谁表演得最好,等会儿交换。

  (师幼表演,情趣很浓,幼儿还积极地帮助教师出主意分配角色)

  【评】

  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尝试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46、大班幼儿语言活动教学设计诗歌《悯农》公开课教案及简要评析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

  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简要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本次活动由儿歌导入,引出主题,然后通过挂图,老师讲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最后通过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幼儿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辛苦”字,通过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幼儿情感的涟漪,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47、大班语文教案《小狗抬花轿》反思

  活动名称:小狗抬花轿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趣味性。

  2、在积极、友好地与同伴合作做中,尝试用动作、表情表现儿歌内容。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播放第一遍,边放边讲述。

  ⑴、“这是什么?”(花轿)“这么一顶漂亮的花轿是谁坐里面的呢?”

  ⑵、“是谁来抬花轿的?”(小狗)“有几只小狗啊?”(八只,请幼儿数一数)

  引出儿歌内容:“八只小狗抬花轿”。

  ⑶、“老虎坐在轿子里干嘛呢?”(摇扇子)“老虎坐轿把扇摇”。

  ⑷、“你们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狗摔了一跤)“几只小狗啊?”(1只)“哦,一只小狗摔一跤”

  ⑸、“那老虎怎么样啊?”(老虎对它踢一脚)

  ⑹、“你们说这只老虎可恶吗?”“小狗怎么样呢?”(“小狗气得汪汪叫”)“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气的时候怎么叫的?”

  ⑺、“看看老虎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⑻、“小狗抬轿到了哪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⑼、“小狗齐心协力想了个什么办法?”(“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2、边看动画片,边集体说出诗歌内容,教师提示幼儿。

  3、集体完整地念一遍诗歌,教师用动作提示。

  4、根据儿歌内容表演,请“一只老虎”“八只小狗”其他人念儿歌。

  5、幼儿自由组合、分成两组来表演。

  6、结束,师:“我们去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告诉你们的好朋友吧!”

  附:儿歌:

  八只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活动反思:

  在上课过程中,我设计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题,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生动的读完童谣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学习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明显有了提高。

  由此我觉得,肢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时,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们虽然很喜欢,但是局限在积累不多,动作的表现力还不够,很多地方要暗示火直接的演示孩子们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较弱。

48、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冬天教案

  【教材分析】

  冬天在幼儿的眼中是充满乐趣和生机的。散文诗《冬天》形象地刻画了纷飞的雪花、挺拔的松树、芬芳的梅花和堆雪人的孩子们等鮮明景象,描绘了一幅灵动、丰富、有趣的冬之画卷。散文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富有童趣。“大地片白茫茫,好似穿上银衣裳” 一句将冬天的情景做了巧妙的比喻;“狗熊躲在树洞里睡觉,小兔换上厚厚的皮袄”等诗句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对于快乐的孩子们的描写更是形象而生动。本活动通过欣赏、交流、朗通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知冬天的主要特征,感受散文诗充满童趣的意境和冬天的美好。

  【活动目标】

  1.学习散文诗,理解散文诗所描述的冬天的主要特征。

  2.能根据诗歌内容自编动作,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感受散文诗充满童趣的意境,知道在冬天要坚持锻炼身体。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25,“幼儿学习材料”一拥抱冬天》,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

  2.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冬天的变化和特征。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对于冬季特征和变化的认识。

  请幼儿说一说冬天里天气、动植物的变化以及在冬天里最喜欢做的事情,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诗,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冬天的主要特征。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幼儿欣赏诗歌。

  提问:诗歌描述了冬天里的哪些景象?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描述,加深对冬季特征的认识,理解诗歌内容。

  3.请幼儿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感受诗歌充满童趣的意境。

  (1)结合课件,师幼完整朗诵诗歌,感受松和梅坚强、勇敢的品质。

  提问:松树为什么依然碧绿健壮?在冬天里,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为什么?

  (2)请幼儿伴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用声音、表情、动作等表现诗歌充满童趣的意境。

  提问:下雪的时候,小朋友们玩了什么游戏?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分别采用配乐朗通、加动作朗通等方式,引导幼儿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3)请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 18-19 页,再次感受诗歌充满童趣的意境。

  4.使幼儿知道在冬天要锻炼身体,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1)提问:雪人对孩子们说了什么?你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结:冬天虽然天气寒冷,但小朋友们一定要勤锻炼、多活动,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附

  冬天

  北风呼呼吹, 雪花轻轻飘。

  大地一片白茫茫,

  好似穿上银衣裳。

  狗熊躲在树洞里睡觉, 小兔换上厚厚的皮袄。松树,迎着寒风,

  依然碧绿健壮 梅花,在风雪中 散发出阵阵芳香。快乐的孩子们,

  不怕寒风吹,不怕雪花飘。浪雪球,雪球越滚越大; 打雪仗,打来打去真热闲

  堆雪人,乌溜溜的眼睛鼻子翘

  仿佛对孩子们说:来吧,来吧,冬天锻炼身体好。

49、幼儿园教案大班音乐活动:小狗抬花轿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个性好表现,情绪高昂,能力差异大,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我班幼儿对儿歌表演已有一定的简单的、琐碎的认知经验,但怎样更好的合作,理解表演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并用肢体语言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需要更多的了解和经验的梳理。

  因此,我以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儿歌《小狗抬花轿》为主线索,设计开展系列活动,意在通过分析、理解,使孩子能够运用适当的动作、表情等并合作扮演来表现幽默儿童作品,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表现及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内容及角色特征情绪的基础上,尝试同伴协作联合排演。

  2、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表演中表现角色(表情、动态变化)。

  活动难点:角色间的呼应,并合作协同表演。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熟悉并理解儿歌《小狗抬花轿》、对轿子有一定的理解。

  2、物质准备:配乐,长杆、链子、水管、长绳、纸板箱、纸棍。

  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经验回顾

  1、听音乐,复习回顾儿歌、分析角色经验整理

  重点提问:儿歌叫什么名字,儿歌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分析儿歌表演特征)

  *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小结:小朋友都学会了《小狗抬花轿》这个儿歌,并且把儿歌里的各个角色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教育意图:情绪调动,语言表达(在老师引导下较正确的表述)

  ★观察指导要点:*能否完整清晰的表述自己的前期经验

  第二个环节:联合表演

  1、角色分工、材料运用

  引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把它完整的表演出来。表演需要几个人、还需要什么道具?

  *分组自由商量结伴、角色分工、选择材料。

  *根据儿歌完整连贯的表演,商量相互间合作的细节。

  小结:刚才你们分组进行了《小狗抬花轿》的演习,把你对角色的理解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并相互配合。

  ★教育意图:关注儿歌中角色间的关系,并随之变化

  用动作表情协同合作表现出来

  ★观察指导要点:*是否能友好协商角色分配及材料运用

  *动作表情能否相呼应

  第三个环节、集体展现

  1、幼儿上台进行表演

  引导语:现在要请你们将刚才的练习表演出来,想一想,表演时要注意些什么?(相互配合、表情动作、面向观众)小观众要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棒的地方,有什么地方你们有新的建议的。

  *依次上台完整表演

  *幼儿分别评述他人的优缺点,说说若是自己会怎样做。

  小结:刚才的完整表演你们自我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育意图:关注表演的连贯性

  尝试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演

  ★观察指导要点:*能否用夸张的表情动作表现角色

  *能否在音乐声中连贯完整的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表现作品

  *能否勇于表达自己对自己或他人表演的评价

  第四个环节、延伸

  刚才你们说了自己的心得,又有了新的意见,今天时间来不及了,但老师把道具、音乐等东西都放在小舞台,你们可以在空余的时间去试试,再来谈谈你们的新收获。

  活动总结

  让集体学习活动成为幼儿喜欢的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发展,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吃透教材寻求更多的可发展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侧重于让孩子在进一步熟悉儿歌、理解作品内容及角色特征情绪的基础上,尝试同伴协作用语言、动作、表情、道具等方式,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和体验的过程来进行表现与创造;并且小组协作联合排演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同伴共同寻求解决配合问题互助式的交流与学习,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知识的传授到培养孩子全程发展

  老师教,幼儿学的单一模式不再适应当今多元的社会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我以“体验为主、自主为先、潜能开发”为价值点,将幼儿的学习过程,以更低结构,全程探索式的师生共建活动为架构进行教学设计,让“学习活动过程”与“幼儿全程发展”相结合。

  教师充分考虑到让孩子自己探索、自由表现,让幼儿对儿歌中的任意一段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表演,如对“小狗痛得汪汪叫”,幼儿对小狗摔跤并被老虎踢的部位的理解并表现就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幼儿两手分别捂着摔痛和踢痛的部位,跳着汪汪叫;有的幼儿痛得满地打滚;有的幼儿痛得捂着痛的地方怒瞪老虎……而其他几只小狗则有的偷偷瞪老虎、有的叹气表示无奈、有的上前帮忙揉揉疼的地方;有的上前去扶起小狗拍灰……充分展现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的张力。

  幼儿在这个低结构的活动不断探索、尝试、创新,还相互学习、交流,促进了进一步的探索。

  三、变教师预案为师生共建

  集体学习活动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教师心中既要有预案,更要有幼儿。

  教师注意到:一是有弹性地安排环节中内容,二是在预设活动中留出给幼儿生成内容的空间;三是教师在过程中,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现状调整活动方式或内容。在活动中让幼儿有自主选择材料、空间、并自由发展,教师在其中作为观察者、提问者和引导者,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适当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引导幼儿获得最近发展区的提高。如,对于幼儿都没有关注到的“花轿抬到半山腰”中“半山腰”的表现,我及时提出平地和上山时抬轿子一样吗?幼儿延伸出山坡是斜的,要有高低,并用垫脚和半蹲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元表现。

  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顺应”幼儿的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恰当“引导”,并“推动”幼儿发展、培养幼儿“乐学习、乐合作”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