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贪吃的小熊》教学设计

大班音乐活动《贪吃的小熊》教学设计

大班音乐活动《贪吃的小熊》教学设计

1、大班音乐活动《贪吃的小熊》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AB结构,尝试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2,鼓励幼儿大胆用不同的表情、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自己品尝各种味道的受。

  3,在互动游戏中,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守礼、尊重的道理和快乐。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味觉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音乐,图谱,三种蜜罐图片,辣椒、胡椒粉、酒的图片,椅子摆放成弧形。

  活动过程:

  一、借助故事,引出主题

  今天钱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贪吃的小熊》。特别贪吃的小熊,有一天,它出门去找它最喜欢的蜂蜜,走着走着,小熊看到前面的蜂蜜房子,小熊什么也不管,“砰”闯进去,开始偷吃蜂蜜。他发现呀,房子里有三个颜色特别的蜂蜜罐子,你们猜这三个罐子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吗?让幼儿自由猜想。小熊决定尝一尝,它张开了嘴巴,啊啊啊,尝到了蜂蜜非常开心,哈哈哈哈……

  二、欣赏音乐,匹配动作

  1.运用图谱,整体感知。

  (1)教师扮演小熊,依次品尝三罐蜂蜜(辣椒味、胡椒味、酒味,出示小熊吃蜂蜜的图谱 )

  (2)幼儿猜想蜂蜜的味道,分别做出品尝后的相应动作,教师揭晓答案,动作与音乐匹配。

  2.自由想象,尝试创编。

  (1)幼儿创编三种不同口味蜂蜜的动作,并能分辨音乐结构。

  (2)调换蜂蜜罐的顺序,让幼儿能跟随音乐按调换后的顺序完成相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自主创编不同的表情和动作。

  三、互动合作,快乐游戏

  1.了解规则,尝试游戏。

  教师扮蜜蜂,幼儿扮小熊。A段音乐,分别模仿小熊和蜜蜂的动作;B段音乐,长音准备,重音出现时,蜜蜂出击,小熊将熊掌藏起不受蜜蜂蛰刺。当小蜜蜂蛰到你们的时候,被蛰到了的要把熊掌举起来,表示对不起。

  2.师幼互动,表演游戏。

  找几个幼儿扮演蜜蜂伙伴,其余幼儿扮小熊,继续游戏一次。这次的游戏加大难度,被蛰到的小熊要站起来举起熊掌表示诚意哟!

  四、拓展经验,文明守礼

  讲述故事结局,进行人格教育。师:“小熊向蜜蜂诚恳的道了歉,蜜蜂也原谅了小熊。蜜蜂家里还有更多口味的蜂蜜,欢迎小朋友们去品尝,走喽……”

2、大班音乐活动《贪吃的小熊》优质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AB结构,尝试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2,鼓励幼儿大胆用不同的表情、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自己品尝各种味道的受。

  3,在互动游戏中,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守礼、尊重的道理和快乐。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味觉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音乐,图谱,三种蜜罐图片,辣椒、胡椒粉、酒的图片,椅子摆放成弧形。

  活动过程:

  一、借助故事,引出主题

  今天钱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贪吃的小熊》。特别贪吃的小熊,有一天,它出门去找它最喜欢的蜂蜜,走着走着,小熊看到前面的蜂蜜房子,小熊什么也不管,“砰”闯进去,开始偷吃蜂蜜。他发现呀,房子里有三个颜色特别的蜂蜜罐子,你们猜这三个罐子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吗?让幼儿自由猜想。小熊决定尝一尝,它张开了嘴巴,啊啊啊,尝到了蜂蜜非常开心,哈哈哈哈……

  二、欣赏音乐,匹配动作

  1.运用图谱,整体感知。

  (1)教师扮演小熊,依次品尝三罐蜂蜜(辣椒味、胡椒味、酒味,出示小熊吃蜂蜜的图谱 )

  (2)幼儿猜想蜂蜜的味道,分别做出品尝后的相应动作,教师揭晓答案,动作与音乐匹配。

  2.自由想象,尝试创编。

  (1)幼儿创编三种不同口味蜂蜜的动作,并能分辨音乐结构。

  (2)调换蜂蜜罐的顺序,让幼儿能跟随音乐按调换后的顺序完成相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自主创编不同的表情和动作。

  三、互动合作,快乐游戏

  1.了解规则,尝试游戏。

  教师扮蜜蜂,幼儿扮小熊。A段音乐,分别模仿小熊和蜜蜂的动作;B段音乐,长音准备,重音出现时,蜜蜂出击,小熊将熊掌藏起不受蜜蜂蛰刺。当小蜜蜂蛰到你们的时候,被蛰到了的要把熊掌举起来,表示对不起。

  2.师幼互动,表演游戏。

  找几个幼儿扮演蜜蜂伙伴,其余幼儿扮小熊,继续游戏一次。这次的游戏加大难度,被蛰到的小熊要站起来举起熊掌表示诚意哟!

  四、拓展经验,文明守礼

  讲述故事结局,进行人格教育。师:“小熊向蜜蜂诚恳的道了歉,蜜蜂也原谅了小熊。蜜蜂家里还有更多口味的蜂蜜,欢迎小朋友们去品尝,走喽……”

3、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绳编》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绳编工艺品,知道简单的编织方法。

  2.能够动手操作,使用绳子编织出简单的工艺品。

  3.感受绳编艺术为生活带来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常见的绳编工艺品,知道简单的编织方法。

  2.活动难点:能够动手操作,使用绳子编织出简单的工艺品。

  活动准备:PPT、彩绳、背景图、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请幼儿观察了解常见的绳编工艺品,向幼儿简单介绍绳编工艺。

  二、基本部分

  1.学习双向平结编织法,编织手链:

  (1)简单介绍编织方法。

  (2)教师演示编织过程。

  (3)请幼儿动手编织手链。

  2.用双向平结编织法完成作品蜻蜓。

  三、结束部分

  用编织好的蜻蜓进行添画。

  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绳编》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绳为基本载体,向幼儿介绍了民间传统手工制作--绳编,并学习了简单的双向平结编织法,一根根简单绳子经过孩子们的巧手编织,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通过本次微课,激发了幼儿对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如果能给孩子出示简单的绳编步骤图,孩子就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绳编方法,掌握编织要领。

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滚动的轮子》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轮子的应用非常广泛。幼儿对轮子也并不陌生,从呀呀学语时的玩具到上幼儿园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伴随幼儿成长。但他们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装上轮子? 种类繁多的轮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轮子为什么都是圆的?《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运手动脑,探究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滚动的轮子》这一活动,通过比较猜想—一微课引导——动手操作——验证记录——总结交流这——流程,让幼儿了解物体形状和轮子滚动之间的关系,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探索与实践,感知轮子是圆形的;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它会滚动。通过尝试、比较,体验轮子能省力,体会轮子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操作、探究的能力,并会记录和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3、通过操作探索,鼓励幼儿相互合作、积极交流,让幼儿感受探索、合作、分享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轮子的基本特点。

  活动难点:感知轮子形状与滚动的关系。(我将通过让幼儿比较猜想、微课引导、动手操作、验证记录的环节来突破难点。)

  活动准备

  1.创设环境,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各种各样带有轮子的玩具、实物;各种积木、物品(书)等。

  2.投影仪、课件、相关图片。

  3.微课视频《轮子为什么是圆的》

  4.幼儿操作材料:记录纸、斜板、瓶盖、彩笔、方形积木块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向幼儿介绍老师带来的玩具,邀请幼儿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探索轮子基本特点活动。(5分钟)

  ①幼儿分散玩耍、探索带轮玩具,老师参与指导,引导小朋友相互之间交流。

  ②谈话活动: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

  几个幼儿回答以后继续提问:你现在手上拿的玩具和他们的玩具有什么地方一样?有什么发现?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总结,知道大家的玩具都是有轮子的玩具。

  ③幼儿再次玩玩具,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轮子的基本特点。

  幼儿通过看、摸、玩,感知轮子是圆形的,五颜六色的,可以由塑料、金属、木头、橡胶等多种材料制成,会滚动。

  设计意图:一改传统教学先教后学的被动模式,让幼儿通过感知自主了解、发现轮子的特点,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

  2、轮子形状的探索活动 (10分钟)

  提问:有没有发现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呢?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呢?能不能做成其他的形状呢?

  出示瓶盖、彩笔、方形积木块,请幼儿猜一猜谁从斜板上滚得最快?谁滚动的最慢?记录猜想结果。

  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幼儿感知轮子与形状的关系。

  结合微课视频中讲到的操作方法和要点,幼儿自主操作,将瓶盖、彩笔、方形积木块从斜板上滑下,比较它们滚动的快慢,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张贴记录表,请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结果。并引导幼儿从记录结果得出结论:圆形的物体没有棱角,比较光滑,所以滚动的最快。

  记 录 表

  物品名称 猜想记录 操作记录

  记 录 表

  物品名称

  猜想记录

  操作记录

  长方体

  圆柱体

  长方形

  设计意图:《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运手动脑,探究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这一环节,通过比较猜想—一动手操作一验证记录—总结交流这一流程,让幼儿了解物体形状和轮子滚动之间的关系。

  3、轮子的用途探索活动(5分钟)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这儿有许多书,我想请小朋友把这些书从教室的这边送到那边。小朋友可以想各种办法把书送过去,看谁想的、用的办法最多,你们可以自己去找朋友一起想办法送书。

  幼儿进行送书游戏,分别体验用手拎、抱、抬和用车推的方法,感受用车推的舒服,体会轮子能省力的优点。

  (1)先请小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刚才自己是如何送书的.

  (2)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用了哪些方法送书?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3)引伸谈话:轮子的作用很大,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教师播放课件)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许多物品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在了解轮子特性的基础上,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束部分(5分钟)

  播放齿轮、滑轮的图片,教师向幼儿介绍并请幼儿观看,提出问题“齿轮为什么长满了小牙齿?”“滑轮是怎样滑动的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继续探索轮子的秘密的兴趣。

  滚动的轮子

  ——大班科学活动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是以自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途径来开展。所以我在活动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一张调查表,协助幼儿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会滚动的轮子,并指导他们画下找到的各种带有轮子的物品,也可用剪贴图片来进行。还发动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带有轮子的玩具。孩子们收集的有轮子的玩具很多,有小汽车、有溜冰鞋、有玩具车、滑板车、自行车等。在幼儿来园晨间活动时,我就充分给幼儿以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自由结伴相互观察玩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互相交换、自由交流、发表见解非常的投入与开心,为活动作了很好铺垫。

  在活动中,孩子们在玩玩具时不再显得特加兴奋了,而是能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比较轮子的异同,大小形状等。在交流介绍生活中见到的轮子时,由于调查表的作用,孩子们说了很多很多,相互增长的了见识。在感知轮子的形状与滚动的关系时我采用微课引导,强调方法与要点,再尝试操作、验证猜想、实验游戏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理解圆形轮子滚动快,省时又省力。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比较投入、兴趣浓厚,效果很好。

5、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树叶》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思路:

  每年秋天正是本地(茨沟镇)“赏红叶”的好时节,《指南》中指出“根据幼儿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从而进行艺术表现”。由此可在大班开展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的课程活动。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和欣赏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让幼儿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让幼儿学会通过树叶粘贴画去感受和发现秋天的美,激发幼儿喜爱秋天的情感。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3-5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每种树叶准备2-3片;A4纸,胶棒,儿童剪刀。

  2.经验:幼儿对形状,色彩的搭配和对秋天景象的已知经验,

  活动重点:

  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能够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活动难点:

  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方法:观察法,口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看图提问:引出秋天、秋叶)

  1.欣赏秋天(出示家乡秋天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和树叶做个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请小朋友欣赏一下我们家乡此时的图片吧!

  2.秋天的景象(引导幼儿从秋天的景象到秋天的树叶)

  阳光洒在秋天的树叶上,到处都是一片金黄;秋天的树叶落在公园里的长凳上,还把房子周围装扮的更漂亮。秋风吹落了红彤彤的枫树叶,黄灿灿的银杏树叶也被秋风吹落,五颜六色、不同形状的树叶都被秋风吹下,各式各样的树叶从空中飘落下来,非常好看。

  二、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外形特征

  1.师:老师捡到几片树叶,我们一起看看这几片树叶的形状分别像什么?

  银杏叶像一把折扇,红枫叶像金鱼的尾巴

  红叶像一顶帽子,无患子叶像弯弯的小船

  (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树叶的形状特征,知道它们有大有小,形状不一,颜色不同)

  2.师:秋天的树叶各种各样,可以根据不同形状的树叶拼成图形,下面,请小朋友看看老师用树叶拼成了什么图案。(展示树叶拼图)

  3.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展示树叶粘贴画)

  师:秋天的树叶可以拼出漂亮的图案,怎么样才能留住这些漂亮的图案呢?对了,我们可以把这些树叶粘贴在纸上,做成粘贴画。这样我们就能留住它们啦!

  三、操作展示(拍摄制作粘贴画视频并介绍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师:漂亮的树叶粘贴画,如何制作呢?下面,请小朋友准备好以下几种物品,老师给小朋友们简单示范一下树叶粘贴画的制作,跟着老师一起来制作吧!

  操作的时候,先用剪刀剪掉树叶的叶柄,把树叶剪成需要的形状,将剪好的树叶放在盒子里备用,在粘贴之前先将树叶的拼图摆出来,确定粘贴位置,在粘贴位置均匀的涂上胶,最后将树叶粘贴在涂有胶的地方,用手轻轻抚平,自然风干就好。

  四、作品展示

  师:小朋友们可以请家长帮忙,做更多不同的树叶粘贴画,和小伙伴分享你的作品,树叶粘贴画还能装饰我们的房间,让生活更美好。

  五、活动结束(欣赏儿歌)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制作树叶粘贴画,像是和秋天的树叶玩了一个小游戏,秋天的树叶不仅好看,还可以来玩,小朋友们喜欢吗?最后,老师给秋天的树叶送一首儿歌,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吧!

  《秋叶》

  秋叶扁,秋叶弯,好像许多小小船

  红的船,黄的船,五颜六色映蓝天

  风儿吹,叶儿飞,快做小船去游览

  《秋天的树叶》活动反思

  本节微课从艺术(美术)领域让幼儿认识秋天,并引导幼儿感受、发现和欣赏大自然中美的事物,能够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让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设计这个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幼儿感受身边大自然中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幼儿发现秋天的美,激发幼儿喜爱秋天的情感。活动过程中,将采用直观法,口授法和演示法来表现秋叶,并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幼儿直接感受体验秋天树叶的无穷魅力。在操作中,教师需要注意个别差异,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动直观的事物容易提高幼儿的观察兴趣和认知能力。从活动内容看,幼儿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活动氛围活跃,幼儿参与度高,在操作过程中也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很好体现。本次活动设计,有以下几点不足:1.活动不够开放,不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探索:2.操作环节中,可适当增加别的物品用来装饰画面,使整体画面感更丰富;3.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引导幼儿互相合作,不利于培养幼儿合作探索精神;4.个别幼儿操作能力有差异;5.活动延伸的部分不够,对于大班幼儿过于简单。以上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活动设计逐项改进。

6、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邮递马车》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及A、B两段不同的节奏,创编快递员动作。

  2、能力目标:能够按照乐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随节奏传递包衰。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体验与同伴在乐曲中共同游戏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二、重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及A、B段不同的节奏,创编快递员动作。

  2、难点:能够按照乐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随节奏传递包裹。

  三、活动准备:

  PPT、《邮递马车》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了解邮递马车。

  1、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交流,交流古代邮递方式的不同。

  提问: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没有飞机、汽车的年代,我们是怎样寄东西的?

  小结:在没有飞机、汽车的年代,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运东西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就叫做:邮递马车。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3、师幼交流,引出现代邮寄方式一一快递。提问:现在我们是怎样寄东西的?(快递员)

  (二)欣赏音乐,初步感知乐曲A段的节奏变化。

  1、播放音乐,感知乐曲旋律。

  提问: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快递员都要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表述之后,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表征。

  2、提取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哼唱简谱,带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3、领头人带领游戏,熟悉快递员的动作及乐曲旋律。

  (1)教师做领头人,进行快递员游戏。

  提问:今天我来做快递队的队长,带着你们做两个快递员的工作,你们看看是那两个动作?幼儿表述后,进行提升。

  (2)个别幼儿做领头人,带领同伴进行快递员游戏。

  提问:刚才小队长做了哪两个动作?鼓励全体幼儿大胆表征,创编动作进行引领游戏。

  (3)幼儿集体做领头人,创编新动作。

  提问: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当快递队长呢?今天,大家都是快递队长,我是快递员,你们带着我工作。哪位快递队长的动作有创意,我这个队员,就跟谁学!

  (三)传递游戏,感知B段乐曲旋律,练习传递方法。

  1、教师出示快递盒,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提问:你们收过快递吗?今天小朋友都是小小快递员,帮老师一起来运快递,看看老师手里这份快递会送到谁的手里!请小朋友们听着音乐的节奏来传快递,音乐停的时候,快递在谁手中,谁就要举起快递大声告诉小朋友:快递在我这里!

  2、小结:小朋友们传递快递,要有节奏地轻拿轻放,爱护快递。

  (四)完整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1、教师做领头人,完整进行游戏。

  2、邀请幼儿做领头人,带领同伴进行游戏。

  3、进行听声辨人游戏,体验音乐游戏乐趣。

  提问:如果你不看小朋友的模样,只听声音,能猜出他是谁吗?

  4、小结:小朋友们蒙着眼睛都能猜出是谁,真是一群相亲相爱的好伙伴!你们猜,快递盒里放着什么礼物?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后延伸:

  在音乐区投放快递盒、音乐,引导幼儿自主游戏:表演区可投放快递员饰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择的乐曲《邮递马车》欢快活泼,节奏感强且旋律优关,句式整齐,幼儿对乐曲本身兴趣浓厚: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快递员的工作融入乐曲中,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游戏,幼儿在乐曲中、玩玩乐乐中,发现美,感受类,表现关,启发幼儿对关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日后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增强幼儿对节奏的把握。不仅仅是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关,表征音乐的关,更要在音乐中感受节奏的变化之类,并能够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在本次活动中,本着幼儿为主的原则,调动幼儿的兴趣去参与活动,主动学习,逐步丰富已有经验。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对现代的邮寄方式有进一步的感受,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活动顺应幼儿兴趣与需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更加自主。

7、小大班混龄体育活动《小熊抓鱼》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适合开展混龄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宽广的活动环境,更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幼儿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得以释放和发展。我设计了这节混龄体育游戏活动《小熊抓鱼》,目的是让幼儿以大带小、互助合作,发展幼儿钻、跨的基本动作及平衡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钻、跨的基本动作及平衡能力。

  2.提高幼儿的灵敏性、协调性。

  3.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游戏的乐趣。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难点:发展幼儿钻、跨基本动作及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1)小熊头饰(与幼儿数相同)、小鱼(自制)

  (2)布置场地、平衡木、钻圈、跨栏、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进行热身。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熊”头饰和“小鱼”,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2.老师介绍游戏玩法: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音乐响起,由每组的第一个幼儿开始游戏:经过独木桥--钻过小山洞--跨过小山坡--抓一条小鱼—原路再返回,将小鱼放在盆里,再回到小组后。第二个幼儿需等第一个幼儿回来击掌后再开始,玩法同第一个幼儿,一次类推,哪组抓的小鱼多,哪组获胜。

  3.游戏规则:

  每位幼儿只抓一条小鱼,必须经过每个障碍物,否则视为犯规,不能去抓鱼,应罚下场。

  4.分组比赛。

  三、拓展活动(增加游戏难度)

  1.幼儿讨论布置场地

  2.分组挑战

  四、结束部分:

  1. 放松活动

  2. 小结

  活动延伸: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玩有关钻、跨的亲子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体育游戏活动,以模仿“小熊抓鱼”贯穿在游戏中进行练习,

  表现好的方面:

  ①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加,大多数幼儿通过练习完成训练内容,并掌握钻、跨的基本动作。②大班幼儿的讲解示范游戏玩法,能够很好地激发中小班幼儿活动的兴趣,达成了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

  ①在活动中,每一环节能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幼儿更加尽兴地参与活动。

  ②适时指导幼儿创新游戏玩法,凸显混龄区域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8、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维尼的新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内容:大班科学活动微课设计方案《维尼的新家》

  课程名称:大班科学活动

  知识点名称:《维尼的新家》

  教学对象:大班幼儿

  【设计思路】 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帮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中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整节课教学设计遵循“故事为主导、情节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帮小动物修路”、“制作礼物”等活动,让幼儿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

  【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难点】 发现规律。

  【教学方法】教授法、 演示法、 引导发现法、 总结归纳法

  【活动准备】

  跳跳虎、小猪、小袋鼠、大灰狼、小熊维尼的图片。有三条路的背景图,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

  【活动过程】

  一、结合“情境”导出故事

  图一:(出示画有森林的背景图)

  片头

  创设情境以小熊维尼,今天要搬新家了为导入点,他还请了好朋友们去家里做客,引出三只小动物,你们猜猜我请了谁?

  他们分别是,跳跳虎、小袋鼠、 小猪。

  正文讲解

  通过三条不同有规律的小路, 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三只小动物依次根据自己的发现,讲出自己发现的规律:情节一:猪小弟发现第一条路(123123)的规律排序:小袋鼠进行小结: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反复排列几次就是有规律。情节二:跳跳虎发现了第二条路递增规律(12131415)。小袋鼠进行递增规律的小结。情节三:大家一起探讨第三条路的规律与第二条路的规律相反,由此引出递减的规律。

  二、运用游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分钟左右)

  游戏一:装饰房子(123123)

  游戏二:糖果串珠(递增、递减的排序)

  三、结束部分( 秒左右)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是如何排序的并进行总结。(递增就是一个比一个多:递减就是一个比一个少)。

  四、延伸活动( 秒左右)

  其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排序在等着你去发现,比如:声音的排序、动作的排序等等,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大班科学活动《维尼的新家》微课反思

  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玩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设计了这节微课活动,想通过动画故事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设计遵循“故事为主导、情节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帮小动物修路”、“装饰房间”“糖果排序”等活动,让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充分得到表现。

  本节微课首先从技术手段: 挑选背景图片及动图,制作PPT和CamtasiaStudio,在制作软件:PowerPoint;剪辑师、录屏软件,CS。进行了大量图片以及动图的筛选,然后将图片和动图用PPT的方式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制作丰富多样的动画效果,配上轻快的背景音乐,将PPT录制为视频,同时配上故事的语音讲述,使用录屏软件录制后,用剪辑师编辑,最后生成教育教学活动《维尼的新家》,在动画故事呈现中,幼儿与环境互动,在探索、操作、发现、感知中获得有关科学现象——有规律的排序方法(ABC、递增与递减),活动设计先后进行了很多次调整,在多次的实践、反思、修正中,生成了本次教育教学活动。从孩子们参与中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体验到科学活动的魅丽和神奇;同时我们自身也感悟到幼儿园科学活动整体设计充满了教与学的智慧,感受到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数学素质初步培养、激发兴趣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了对幼儿科学活动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幼儿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在科学活动中,让他们始终趣味盎然,始终潜力突发,在活动中科学素质得到发展,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9、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纸的游戏》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需要用到纸。绘画、做手工、写数字等等。在小朋友的世界里,除了这些,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有一次自由活动时间,小豆花和玥玥在拿着一张废旧的手工纸,她们把它用力吹起,想试试看这张纸能不能飞到屋顶上,试了很久没有成功,于是两个人又把纸揉成一个球,玩起了抛球的游戏。看着她们玩得这么高兴,我突发奇想地想让孩子们自由地去探索纸的多种玩法,如何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变成有趣的玩具呢?这将是考验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候了。

  课程目标:

  1、探索纸的多种玩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2、进一步发展平衡、跑跳、投掷以及手眼协调等能力。

  3、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互相协作的乐趣。

  4、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课程准备:

  1、纸若干、蓝牙音箱一个

  2、场地布置(起点、终点线)

  3、两个箩筐、纸球若干备用

  课程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操。

  教师:孩子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瞧瞧这是什么?(出示用纸做的小棒)天气真好,我们拿着小棒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引导幼儿跑步进入场地)

  2、热身运动

  师:我们到达目的地啦!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动一动把!

  幼儿随老师舒展各个关节。

  3、自由探索

  (1)师:“孩子们,请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们想想纸可以怎么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幼儿讨论情况:纸有好多种玩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做成球来踢着玩,有的说可以当成小河来跳着玩,孩子们可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比一比,看谁和纸玩得最高兴。

  幼儿四散在场地上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请个别幼儿依次上来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刚刚我看到了有几个小朋友玩纸玩得很高兴,我们请他们来讲一讲和做一做他们是怎么玩的吧!

  师:你发明了什么游戏,你是怎么玩的?你遇到问题吗?是怎样解决的?

  (3)引导幼儿两人或多人合作,再次探索纸的新玩法。

  师:刚才小朋友玩的方法,你可以再去试一试;也可以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玩,试试几个人一起把纸合起来发明新的玩法。(幼儿分散玩)

  师:你和谁一起玩的,发明了什么新的玩法吗?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讲评后再玩一次)

  每当有幼儿想出一种好玩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请这个幼儿示范,然后带领大家跟这个孩子一起玩。

  4、游戏活动:男女大PK。

  师生共同布置场地,幼儿分队进行比赛。

  鱼贯式游戏:带纸球双脚跳到终点后投篮。

  接力赛: 带纸球单脚跳到终点后投篮。

  合作游戏: 平衡报纸上的小球到达终点。

  (视情况可重复一遍)

  5、放松活动。

  全体幼儿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像纸一样轻轻地做做放松运动吧!

  师:今天我们跟纸玩了好多有趣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把地上或者手上的纸带回家吧!

  课程反思:

  自主探索是幼儿游戏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幼儿初次探索时,鼓励他们想出办法探索纸的玩法;再一次自主探索游戏时,可以引导幼儿合作游戏,探索纸的新玩法。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和合作游戏,孩子们能够对纸有更深的了解,也为后续纸的玩法奠定基础。

  在探索环节后的分享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玩法,极大鼓励了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为幼儿增加了活动的信心和乐趣。在集体游戏环节幼儿们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游戏,也增加了幼儿团结协作的兴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要给幼儿充分地表达探索的机会和时间,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发现新玩法,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1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磁铁除了吸铁的特性,还有哪些特性呢?幼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有的磁铁有颜色呢?磁铁和磁铁能吸在一起吗?幼儿既然有如此多的兴趣,教师更需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发现,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初步尝试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3.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活动难点: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两个条形磁铁,一个圆柱形磁铁,磁悬浮列车模型,红蓝标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回顾磁铁特性,介绍条形磁铁两极。

  (1)老师带来的这块磁铁和上次小朋友用到的磁铁有什么区别呢?

  (2)原来这块磁铁标有红色和蓝色,那红色代表磁铁的北极,蓝色代表磁铁的南极。

  设计意图:回顾经验,引发问题。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磁铁,介绍玩法,引发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开始实验,把条形磁铁不同的两极碰一碰,并依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两极会吸在一起,叫同性相吸,相同的两极不会吸在一起,叫异性相斥。

  (三)结束部分

  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运用,比如磁悬浮列车。

  2.出示磁悬浮列车模型。

  活动反思:《纲要》中强调了科学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该是启蒙式的,因此本活动通过猜想实验、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得出实验结果。幼儿将获得的信息进行记录,形成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是对幼儿科学方法掌握的促进。

  《磁铁的秘密(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微反思

  本次微课录制从活动构思、教案编写、材料准备、视频录制及后期剪辑完善历时三周左右。总体来说,本次活动构思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并且充分考虑了趣味性以及幼儿的主体性,最后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经验。但由于经验不足,仍存在些许缺点,缺点如下:

  1.活动中引导幼儿记录时,记录方式的选择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教师的主观思维偏多。

  2.由于微课与现场教学的差别,本该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发现原理的空间不足。

  3.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设备教具的缺乏,视频的质量有待改进。

  4.由于本次经验不足,在录制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困难,但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下次微课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风》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风的存在,探究制造风的方法。

  2.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风车、气球、毛巾、帽子、纸、笔记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抛出问题,出示气球、风车,引出风。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对,气球和风车,老师能利用气球让风车动起来,你们信吗?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知道气球里面有什么吗?(空气)空气从气球里面流了出来,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所以呀,是风,让风车动了起来!你们现在再看,风车动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没有风)

  二、利用身体、和提供材料制造风,再次巩固空气流动形成风。

  1.探索用身体制造风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起面前的风车玩一玩,怎么样用你们的身体制造出风让风车动起来?

  2.请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你是用身体哪个部位制造出风,让风车动起来的?

  小结:我们身边存在着我们看不到的空气,小朋友们把身体动一动就会引起这些空气的流动,然后就形成了风。

  3.探索用提供材料制造风的方法。(教师请幼儿玩毛巾、帽子、纸、笔记本,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手上拿到的材料是什么,展示造出风,让风车动起来。)

  师: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好玩的材料,请你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玩一玩让风车动起来的游戏。

  4.幼儿个别展示

  总结:原来,不仅我们的身体,任何物体动一动都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四,感知风有大小。

  师:刚才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发现了吗?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的风车转的快,有些小朋友的风车转的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吧。

  1.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展示他是怎么玩风车的。

  师:你的风车转的很快,你是用什么办法让风车快快的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知。

  总结:走着风车转的慢,跑着风车转的快。跑着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大风会让风车转的快,小风风车就会转的慢。

  五、小结:知道风的利弊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怎样就能形成风,知道了风有大小,那你们见过风吗?风娃娃就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听到它的声音。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感知到风的存在呢?(用嘴吹,用手扇)风娃娃是神奇的,他可以发电,可以传播种子,可以把我们的衣服吹干,可以使帆船行驶。但他又是变化无常的,当他发怒的时候就会推到房屋,树木,有时还会形成台风,龙卷风。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他可以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带来灾害,但是,我们是有智慧的人类,为了防止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建起了防护林,把风挡住,还有天气预报,提前预防,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灾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反思:

  《有趣的风》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本次活动我设置了两个目标:1、感知风的存在,探究制造风的方法2、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活动开始我利用气球制造出风让风车动起来,幼儿对此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向幼儿展示了飘动的五星红旗。飞舞的柳条等,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首先,我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用身体制造风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请小朋友上来试一试。她是用身体哪个部位制造出风,让风车动起来的?并小结我们身边存在着我们看不到的空气,小朋友们把身体动一动就会引起这些空气的流动,然后就形成了风。

  其次,我向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毛巾、笔记本、纸、帽子,让幼儿自主用提供的材料探索制造风的方法。并做以总结:原来,不仅我们的身体,任何物体动一动都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幼儿积累了怎么样产生风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我用发现问题的方式向小朋友提出问题:有些小朋友的风车转的快,有些小朋友的风车转的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让小朋友一起寻找答案吧。请小朋友再一次自己探索,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幼儿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知:走着风车转的慢,跑着风车转的快。跑着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大风会让风车转的快,小风会让风车转的慢。幼儿对怎么样产生风,知道了风的大小的基础上,我做了简单的总结,并提出问题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让幼儿进一步自主探索凤的特点,并懂得风是大自然的现象,他可以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带来灾害,但是,我们是有智慧的人类,为了防止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建起了防护林,把风挡住,还有天气预报,提前预防,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灾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此次活动幼儿兴趣浓厚,探究怎样产生凤可以形式多样,让幼儿多形式的感知会让活动课更加丰富。

12、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我的小黄鸭》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情景中学唱歌曲《我的小黄鸭》,能唱准附点节奏。

  2、在边玩边唱中体验和朋友共同歌唱的快乐。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PPT、吉他、歌曲伴奏MP3。

  教学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黄鸭---引入和体验

  1、今天我请来的是一位喜欢水的朋友,猜猜可能会是谁?

  (引导幼儿联想,如:鱼、乌龟、螃蟹、鸭子等)

  二、小小黄鸭呷呷叫---感受和游戏

  1、你们喜欢小黄鸭吗?为什么?

  2、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吗?请你来听一听。

  (教师弹奏吉他歌唱A段第一遍,引导幼儿倾听歌词)

  3、小结:是呀。有了小黄鸭做伴和我一起玩水,真高兴。请你们来做小黄鸭,把这里当成一个大浴缸,一起来做游戏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歌曲A段一同做“玩水”的游戏1-2次,让幼儿充分感受附点节奏)

  4、我的小黄鸭连叫声都特别动听,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叫的吗?

  5、教师追问:请你来听一听,找一找,这两种叫声中哪一种是我的小黄鸭的?

  6、师生合唱A段2遍。

  三、玩玩唱唱

  1、我的小黄鸭不仅叫声好听,还有三个本领呢?请你来听一听我的小黄鸭有什么本领?

  2、可不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声音呢?

  (教师引导幼儿在“它会游”、“它会唱”、“它会吹许多泡泡”后根据适当节奏添加象声词“哗哗”“嘎嘎”“bobobo”)

  3、你听出来小黄鸭吹的泡泡时往哪儿飞的吗?

  4、这样一来这首歌更有趣了,一起来唱唱吧!

  5、你们的歌声把一群小黄鸭都吸引来了,瞧瞧来了几只?

  (引导幼儿观察ppt,出现许多小黄鸭,引导幼儿数一数)

  6、小黄鸭要去海滩表演啦,想邀请你们一起去,你们愿意吗?让我们来排练一下吧!

  7、正式表演的时间到了,我们快来表演吧!

  教学反思:

  这次我选择了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非常富有感染力,整个歌曲它不由自主地就可以吸引孩子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漂亮的花瓶》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制作手工花瓶的操作活动。

  2、能用撕、粘方法制作花瓶,并进行添画。

  3、知道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花瓶的方法。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点:

  知道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花瓶的方法。

  活动难点:

  能用撕、粘方法制作花瓶,并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气球、剪刀、纸杯、白乳胶、白纸、旧报纸、胶带、排笔、托盘、纸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这个花瓶上面窄窄的,下面宽宽的,中间一个圆圆的大肚子,猜一猜他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幼儿观察。

  二、基本部分

  1、观察其他小朋友做的花瓶。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漂亮的花瓶吧!

  3、幼儿观察晕染图片:花朵、绿叶、花瓣;

  4、大家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吧!介绍材料:气球、剪刀、纸杯、白乳胶、白纸、旧报纸、胶带、排笔、托盘、纸碗;

  5、小结画画开始步骤;

  (1)气球吹气至合适的大小

  (2)在气球上用胶带粘贴纸杯、纸碗,完成基本造型

  (3)旧报纸和白纸撕成长条

  (4)刷胶水将报纸贴在气球外壁上

  (5)将白纸贴在最外壁

  (6)再用白纸粘贴有空隙的地方

  (7)再次刷胶水检查固定纸条

  (8)晾干后在花瓶上进行彩绘、装饰

  三、结束部分

  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和想法。”本次花瓶手工活动分两课时进行,让幼儿看视频了解到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花瓶的方法。巩固了撕、粘、画的动手技能,幼儿观看微课,直观、明确,效果较好,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并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再利用,变废为宝。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出乎意料,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在下次的微课中可以加深难度,在花瓶周围加上瓶耳,用更多的装饰品来装饰花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4、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神奇的线》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在穿线、打结、玩花绳等一些日常游戏中会发现,线原来可以用来做各种游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不同的造型。接触了绘本《跟着线走》,从中感受到了用线想象、创造的乐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设计组织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感受用一根线创造不同造型的过程,感知这种新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体验创意表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欣赏用一根线所创造的有趣画面,感知新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2、尝试用线表现不同的造型。

  3、体验大胆想象、创作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具准备:

  (1)PPT课件、粘性画板人手一块,毛线幼儿人手一根,

  (2)音乐《菊次郎的夏天》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区域活动时穿线积木,供幼儿玩穿线游戏

  【活动过程】

  一、欣赏PPT课件,感知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独特方式

  1、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出话题。

  师:看,这是什么?最近我们一直在玩穿线的游戏,今天我想请你们一起跟着这根线去走一走、看一看,环游大世界。

  2、幼儿感受用线造型的魅力。

  (1)画面一:房子

  师:猜一猜,线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教师逐步演示PPT课件中房子的分解图,幼儿跟随分解图自由猜想。)

  师:这些不同样式的房子是什么变的?

  师(小结):神奇的线带我们来到了清晨的街道上。真有趣!

  师:这根线还会带我们去哪里旅行呢?(幼儿自由猜想。)我们跟着线出发吧。

  (2)画面二:交通标志

  师: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猜猜这都会是些什么呢?真神奇!

  教师逐步演示PPT课件中的分解图,幼儿用手指在不同含义的标志牌

  (3)画面四:森林里

  师:线变出了森林里哪些有趣又好玩的东西?(不同样子的树)

  (4)画面五:动物园

  师:现在线又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动物园里有哪些用线变出来的动物?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回应,如:有弯弯曲曲的小蛇,有长着长耳朵的小兔子……使幼儿感受到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可以用线来表现。)

  二、创意制作,体验用线创作的乐趣

  1、幼儿明确创作要求。

  师:这根神奇的线带领我们环游了好多地方。如果你也有一根神奇的线,会带我们去哪里旅行呢?

  师:这里有一块神奇的魔术板?现在请你们和一根线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它会带你们去什么地方旅行,你们看到了什么东西。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在创作中能否用一根线表现事物的大致轮廓。

  (2)幼儿能否表现出不同的、多样的物体。

  (3)幼儿使用毛线创作时是否遇至Ⅱ困难。

  引导幼儿用“小手轻轻压一压”的方法固定造型。

  三、欣赏交流作品,感受成功的快乐。

  展示所有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大胆交流自己表现的作品内容。

  延伸活动: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师:今天我们跟着线去旅行,去了许多神奇的地方。线还会带我们到哪里去呢?(出示绘本《跟着线走》,鼓励幼儿进一步阅读,跟线一起去旅行。)

  大班绘本美术《神奇的线》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我首先通过PPT课件动态演示了一根线走进一座城市,走进街道看到各种标志和灯,走进一个小村庄。我把静态的绘本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线的旅行。一方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得以跟随动态图展开丰富的想象,为下一环节积极、大胆地变现打下了基础。然后,请幼儿先说一说,再听着音乐静静地想一想,你的线会怎么走呢?走到哪里?走出了什么?这一系列活动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我在鼓励幼儿用一根线在有粘性的操作板上大胆想象、表现跟着线走的旅行的不同场景,体验用一根线走出来的奇思妙想和乐趣。最后,引导幼儿通过欣赏作品,体验线条变化的美感,且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不提供示范,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我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放在核心的位置,尊重幼儿自发的、个性化的表达,使幼儿在充满“惊奇”的情境中尽情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15、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6的分解》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PPT教案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兔妈妈、兔妹妹、兔哥哥一家

  2.游戏:《分胡萝卜》

  进行简单的分胡萝卜游戏,初步进行分解游戏。

  3.教师小结:

  共同回忆6的全部分解,了解分解二字的含义。

  4.练习游戏《图圆点、填分解》《填上缺少的点》

  共同进行游戏,巩固6的分解。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16、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藏着平衡的原理。那么如何让深奥的科学原理更贴近幼儿生活?那么让抽象的物理现象在孩子的动手操作中体验感知,是本节活动设计的初衷。在日常的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好多孩子爱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如:翘翘板、滚油桶,踩高跷、骑自行车等。玩的较顺手的大多都是协调性,平衡感较好的。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那么如何让深奥的科学道理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幼儿的思维方式那?这是本节课的设计的初衷。

  活动思路:

  1、对于大班孩子想给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把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搬进课堂,让幼儿知道平衡的简单原理(找支点、需要力量的均衡)所学知识服务与生活,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使用。

  2、整个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开放自主的环境,想给老师们自主活动认识的启发。

  3、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4、首先用顶纸盘游戏让幼儿对平衡概念有初步的感受,激发起探索兴趣;其次,通过自主探索游戏“顶起来”,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各部位顶起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知道只要找到物体的平衡点,许多事物都能保持平衡的道理;再次,大胆投放更多材料让幼儿合作尝试,

  5、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在回归生活,说说玩那些游戏需要平衡。

  6、通过PPT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感受生活中平衡的运用。

  活动目标:

  1、探究物体间保持平衡的方法

  2、运用平衡的原理来迁移解决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3、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废旧材料)

  蛋糕盘、颜料笔、木质积木(圆柱形) 皮球、PVC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朋友熟悉的两种材料(蛋糕盘、统一规格的细水粉笔)猜猜这两样材料今天将这样使用?画笔兄弟想顶起纸盘兄弟来跳舞,小朋友们觉得画笔兄弟的想法可以成功吗?认为可以的请举手,不可以的请举手 ?号那我们一起来见证试验。(请愿意尝试的幼儿上来操作。)分享如何做到的?(保持平衡,寻找中心)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探究的这种现象叫什么吗?----平衡

  二、 展开(案例展示)

  那我们一起用生活身边的材料来感知这一现象。

  案例一:

  材料:纸筒、皮球、木板、积木

  玩法:

  小朋友想想它们能不能像画笔兄弟一样互相顶起对方能?(请幼儿尝试操作)

  案例二

  材料:画笔两支

  玩法:请探索让下面的拖住上面画笔不掉。

  案例三

  材料: 积木

  玩法:让积木不借助任何外力站立在指尖上。

  案例四

  材料: PVC管、木板

  玩法:尝试站立在木板上如何让身体保持平衡。

  小结: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

  三、检验迁移

  1、想想你们在幼儿园玩的哪些游戏中也蕴藏着平衡的现象?

  出示:幼儿经常玩的滚油桶、滚铁环、踩高跷的图片。

  四、生活经验拓展

  生活中的好多现象都蕴藏着平衡原理,平衡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PPT生活中运用平衡原理的现象)

  今天我们了解了无论是游戏还是生活中的好多现象都蕴藏着平衡的原理。那每种物体的平衡点都一样吗?那就让我们继续探索寻找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平衡现象.

  《有趣的平衡》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通过自主探索游戏“顶纸盘”引导幼儿找到事物的平衡点,实现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然后结合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杂技视频等,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结尾抛出问题结束,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动手操作探索的意愿。

  通过案例直观的了解平衡现象,在做做、看看、想想中渗透知识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表演等扩展延伸,活动目的在于培养了幼儿採素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了幼ル的观察、比较、思考和细心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主动探素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但这个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既准确又合理的解释,在把握各年龄段科学内容难易的同时,如何才够深入出地让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这些仍是我们思考和做进一步的探讨。

17、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界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是对于声音是怎们产生的却又很陌生的。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我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声音产生的秘密,并借助声音驻波器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幼儿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其危害,再次增加幼儿对声音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3、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体会好听的声音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鼓、碰铃、串铃、三角铁等各种乐器和盘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教学课件(声音驻波器)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播放好听的音乐,幼儿感受这段音乐的美好。

  ——激发兴趣,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请个别幼儿向集体展示。

  ——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说出这种物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小鼓,敲击产生声音,通过小豆子在鼓面上跳舞的实验,从而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间碰撞振动而产生的。

  4、教师设疑:怎样能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高一点?怎样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低一点?幼儿探索,并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拍打鼓面的力量与小豆子跳的高低有关系。

  教师总结:物体振动强度大,产生的声音就会大;相反,物体振动强度小,发出的声音小。

  5、结合声音驻波器,想象直观的感受物体振动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6、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噪音,如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建筑工地的施工声、KTV唱歌的声音等,了解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同时感受好听的声音带给人们的愉悦感。

  活动反思

  在自然界中,声音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却很陌生。为了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本此活动,我设计从聆听声音、探索声音、发现声音秘密等几个环节着手,重点探索声音产生的秘密,难点是让孩子借助声音驻波器探索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这节微课,目的在于幼儿通过视觉、听觉、感知觉等方面对声音产生兴趣,直观的通过视频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我还借助幼儿园科学探索室的声音驻波器演示,观察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达到这节活动的目的。在活动最后环节,我寻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噪音,让幼儿感受噪音带给人们的危害,呼吁孩子们远离噪音的污染,让好听的声音来装扮我们的世界,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声音奥秘的兴趣。

  因为是一节微型课,自己设计的不是很充足,声音的探索也需要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去探索,这只是给孩子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抛砖引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也是《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核心理念,希望评委老师们看到这节课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8、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4的分解》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4的分解》活动反思

  由于幼儿刚刚学习了2和3的分解和组成,前两次主要是由老师拿实物进行分合,帮助幼儿理解分合的含义,然后让孩子们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已具备这样的条件下,在学习4的分解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幼儿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来探索学习4的分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摸索中去获得知识,找寻答案。

  这个活动我设计了4的分解,准备下节活动课继续4的组成。本节活动课一共有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撒纽扣游戏。第二环节:出示教学图片。第三环节:集体观察发现4的规律。第四环节:拍手结束。

  在课后经过反思我又作了以下的调整:

  1、第一环节中在幼儿玩撒纽扣时,老师应及时进行数字的记录,为幼儿下一环节的记录作好铺垫,降低难度。

  2、在第二环节中应让幼儿小组活动,这样更好地集中幼儿注意力。

  3、老师应给孩子更多的空间,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在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归纳出结果。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孩子们的收获也不小。

19、大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秘密》教学设计

  《春天的秘密》是一节大班语言领域的教案,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同时,尝试按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句。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幼师怎样写一篇优秀的教案?欢迎关注,一个专业的幼教平台。

  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循环反复的句式。

  2、能用恰当的形容词来描述春天的事物和景象,尝试按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句。

  3、体验诗歌的句式美和语言美,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重点:知道春天的变化,能用恰当的形容词来描述春天的事物和景象。

  难点: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诗句。

  准备:挂图、幼儿用书、磁带、录音机、诗歌格式图

  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师:

  1、春天来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

  2、有一首诗歌《春天的秘密》里面也在说春天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听听说了什么变化?

  二、完整欣赏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听录音,完整欣赏诗歌。

  2、提问:春天来了,谁都发生了变化?它们都有什么变化?它们是怎么说的?

  三、分段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

  1、欣赏第一、二段诗歌。

  提问: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怎么了?(学习词:融化)

  (2)河水怎么流的?(学习词:淅沥淅沥)淅沥淅沥说了什么话?怎么说的?为什么要小声说?

  (3)垂柳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微风中怎样?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春天在这儿?(学习词:嫩绿轻轻地)

  2、欣赏第三、四段诗歌。

  提问:

  (1)桃花是怎么说春天在这儿的?

  (2)春天,谁飞来了?在哪?怎么叫的?(学习词:蔚蓝唧哩唧哩)

  3、欣赏第五、六段诗歌提问:

  (1)地里长了什么?是怎么小声说春天在这儿的?(学习词:绿油油使劲)

  (2)春天来了,农民伯伯是怎么做的?拖拉机怎么说的?(学习词:轰隆隆)

  4、总结形容词

  5、了解诗歌的句式结构。

  师:

  (1)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们春天的秘密,在每段诗歌里还有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2)出示格式图幼儿欣赏,

  四、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师:请你将开始说的春天的变化或现在想到的春天的变化加上好听的形容词照着格式图,编进我们的诗歌里吧。

  如: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小草露出了尖尖的脑袋,使劲的从泥土里往上钻,小声的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小朋友们换上漂亮的春装,在草地上跳舞歌唱,大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2、幼儿仿编诗歌

  3、小结仿编情况。

  五、总结谈话:

  "春天的变化还有很多,小朋友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也会编出更优美的诗歌。现在我们就到春天里去寻找吧!"(带领幼儿到室外,活动结束)

20、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小青蛙》优秀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愉悦、和谐、哀忧、激愤等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应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因此,教师选取了幼儿喜爱并熟悉的音乐形象——小青蛙,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如下五条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认真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青蛙、风声、雨声、公鸡、太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能用多种形式(语言、图形符号、动作)进行表达。

  3、通过欣赏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力。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三、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自创图形符号和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认识乐器二胡,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

  2、对小青蛙的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1、小青蛙图卡若干。

  2、电脑及音乐播放软件。

  艺术环境准备:

  1、池塘背景图。

  2、风、雨、公鸡、太阳等图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我们应该怎样听音乐呢?——让幼儿知道音乐欣赏要认真听,用心想。

  二、完整欣赏乐曲:对乐曲有初步感受,发现演奏乐器——二胡。

  1、提出挑战: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进行完整欣赏。

  3、讨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

  三、分段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1、欣赏第一段——青蛙鸣叫。

  1)聆听第一段乐曲,想象小动物形象。

  2)讨论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形象?

  3)再次播放乐曲第一段,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

  4)提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小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

  5)请幼儿在乐曲伴奏下,送青蛙回家,将青蛙图片粘贴到池塘背景图上。

  2、欣赏第二段——运用图卡感受风声、雨声、公鸡、天晴等音乐形象。

  1)幼儿安静聆听乐曲第二段。

  2)教师提问:你听到音乐中表现了哪些大自然的事物?

  3)幼儿自由讨论,随自己的感受选择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图卡。

  4)再次欣赏乐曲第二段,教师适时在池塘背景图上逐一出示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形象。

  四、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完整意境。

  1、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图形符号表现各种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延伸活动:继续欣赏二胡曲和其它乐曲。

21、大班音乐活动《蝴蝶找花》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蝴蝶找花》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3:学会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二:活动准备

  呼啦圈 长条拉花 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激发幼儿的想象。

  (1)师:在一个很美的王国里,住着很多花仙子,你们听,那里传来了一首很好听得音乐,她们在准备什么呢?

  (2)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提升

  2:蝴蝶的到来引出花朵的尽情绽放。幼儿第一次创意造型。

  (1)蝴蝶飞来了,想找一朵最漂亮的花。

  (2)蝴蝶舞动翅膀在幼儿间自由飞。

  师:刚才蝴蝶飞呀飞,有些花开得好,但有的花还是花骨朵,她想找最美的那两朵。(引出两人创意造型)

  3:蝴蝶采花,幼儿第二次创意造型(合作)

  (1)鼓励幼儿运用呼啦圈以及肌体动作进行创意造型。

  (2)蝴蝶的及时加入让花朵开放得美。师:蝴蝶又要去找开得最美的那一朵。(引导幼儿在乐曲的最后变换不同的动作)

  4:套圈引出多人合作。

  蝴蝶看到那边有很多很多的花,把最美的礼物送给它们。(引导幼儿多人造型,蝴蝶在幼儿身上不同部位挂圈)

  5:总结提升

  6:幼儿展示不同的创意造型。

  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蝴蝶找花》活动的题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充满梦幻的世界里,幼儿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单人,双人以及多人中进行合作,蝴蝶舞动着美丽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幼儿在感受优美音乐的同时花是否尽情绽放,能否引来蝴蝶歇歇脚,幼儿在蝴蝶的带动下能够去创造,情景性的教学法远用在本活动中很好的运用,课堂气氛洋溢在一片温情种,优美的音乐,美的造型,蝴蝶的飞舞,让孩子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但在音乐的理解与运用上,幼儿还应进一步的提高。

22、优质课大班音乐活动《米妮的选美会》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大班音乐活动《米妮的选美会》

  设计意图:

  米老鼠是幼儿喜爱的天真、可爱的卡通形象。通过米妮参加选美的过程,(肥胖—健身—获得冠军三个情节)让幼儿对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慢板、快板节奏的理解。减肥、健身、选美是平时幼儿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也是他们喜欢模仿的,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创编表现米妮减肥健身操动作。活动中采用乐器都是用幼儿经常见到的一些废品来制作的,孩子充满了好奇感,都想去动手操作。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音乐《瑞典狂想曲》本身乐曲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节奏变化又能帮助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尝试用肢体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操动作及图谱。

  3、练习和掌握音乐中 慢板、快板的节奏。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图片三幅图片(米老鼠胖、瘦、得到的冠军)。幼儿人手一份纸、笔。乐器:(自制的乐器)双响筒、沙锤、串铃等。《瑞典狂想曲》音乐的前半段。

  开始部分

  1、今天我们要去迪斯尼乐园玩了,走吧(幼儿随着欢快的音乐跳着舞进入教室)。

  2、今天迪斯尼乐园可热闹了,米妮接到了选美会的通知,要参加全国选美会,大家都为米妮高兴、欢呼。可是只有米妮一个人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3、出示胖胖的米妮图片,幼儿观察讲述。师:这是谁呀?他长得怎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动作表示大肚子)。

  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探索A段动作

  故事:自从米妮住进迪斯尼乐园以后,她太高兴了。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运动,结果就越来越胖,腰也越来越粗,你们听,它来了!(A段音乐)

  集体听音乐探索表现胖米妮的动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现出米妮走路时笨重的样子。)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学着米妮的动作)节奏为:XX |XX|

  2、探索B段动作

  倾听B段音乐:

  a、师:米妮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它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大家帮帮米妮想想办法吧。给米妮设计一套健身操吧。

  3、幼儿创意绘画图谱,探索多种运动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将米妮可能采取的运动方式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把这些运动用简单的图谱进行记录并表现出来。

  (1)、师:你设计了什么动作?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图谱单独表现(根据音乐的节奏)

  (2)、选择几幅有创意的图谱进行集体表演。(强调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

  4、探索B段动作

  出示苗条的米妮图,激发幼儿兴趣。

  1、师:米妮经过了运动锻炼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们看,现在的米妮变得怎么样了?走起路来会怎么样?幼儿探索表现减肥后米妮的动作(又轻又快)快快走,快快走。节奏为:XXXX| XXXX|

  2、探索C段音乐。

  师:减肥后的米妮变漂亮了,参加了“迪斯尼选美大赛”后,你们猜,他得了第几名呢?(冠军)鼓励幼儿能用快速的奔跑动作和得冠后的激动表情表现乐曲的结尾。

  4、乐器感应音乐的节奏:

  师:为迎接冠军,迪斯尼乐园的小伙伴们在准备举办音乐会,来我们一起排练一下

  (1)、师:请选择你喜欢的乐器一起练习

  第一段的慢板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

  第二段的快板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

  师:这是一段ABC曲式的音乐

  (2)、用双响筒、沙锤分别演奏音乐(ABC)

  四、进行完整的舞蹈表演(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表演)

  师:冠军回来了,我们一起来跳欢乐的舞蹈迎接她

  五、活动结束。(跳着舞蹈出教室)

  评委点评:

  优点:

  能因地制宜地运用一些自制的乐器。

  不足与建议:

  1、目标中“感应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在活动中没有体现。

  2、乐器的使用怎样才能很好地与音乐融合,教师应有明确的要求。

  3、一堂课的定位要准,在短短的30分钟内怎样突出重点,内容的多少应有所考虑。

  4、对音乐元素的分析不对,给孩子的概念出现错误。(拍子与节奏不能混为一谈。)

  5、思考:是配乐的体育运动,还是对音乐的表现?没有分析、聆听音乐,幼儿的创编和演奏凭借什么做?

23、优质课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

  一、设计意图: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乐音,节奏与生活具有形式上的同构。本次活动为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和了解生活中所蕴含的音乐。我们将语言、音乐、表演、创作等形式加以融合,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形象、动作,启发其艺术灵性,为幼儿开辟一种艺术感受和表现的创作空间,运用不同的形式把感受到的节奏表现出来。我们发现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以及亲身体验的过程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绪和情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妈妈“切肉”、“剁肉”,启发孩子感知节奏去舞蹈,这种形式很新颖,能激起孩子很有兴趣地表达节奏,练习节奏,幼儿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道具模拟演奏,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幼儿们不仅感受到生活艺术而且也得到了快乐的体验。让孩子了解生活中也有音乐美。

  二、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蕴藏的音乐节奏,体验节奏游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2、尝试能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种节奏。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小积木块、椅子若干

  2、音乐、节奏条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节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难点:尝试创编生活中各式的节奏

  五、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X妈妈家里要请客,宝宝们,我们一起来迎接客人吧!哎,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宝宝们,跟着妈妈,用你们好听的声音和小手一起来给客人老师们问声好,欢迎她们吧!

  1、用声音和小手来问好:老 师 早上 好!(XXXXX)/欢迎 欢迎 欢迎 你!(XXXXXXX)

  2、小脚也来和客人打招呼,问好吧!(节奏同上)

  (二)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并尝试运用自己身体动作感知节奏、表现节奏。

  1、观察体验,“切肉”、“剁肉”游戏

  A:妈妈说:“今天家里来了这么多客人,妈妈要包饺子,招待客人,现在,妈妈要剁猪肉了,你听听,妈妈剁肉的声音。”妈妈让宝宝在一旁观察妈妈“切肉”、“剁肉”,有意地剁出各种节奏(A:切肉 XXXXX;B:剁肉 XXXXXXX)

  B:妈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你的小手能跟着妈妈一起来吗?你能用拍手来告诉大家吗?

  C:妈妈:噢,原来“切肉”、“剁肉”也这么好玩,发出的声音好象在唱歌,现在我们就来请宝宝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切肉”、“剁肉”的歌。

  2、肢体游戏:感应节奏(启发幼儿用身体的其他动作表现节奏。如:跺脚、拍腿等)

  A:妈妈:如果你的小脚是菜刀,现在请用小脚菜刀来“切肉”、“剁肉”

  B:妈妈:除了手和脚,你还能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出“切肉”、“剁肉”的节奏吗?

  C:妈妈:我的宝宝们真能干,不光小耳朵机灵,小手小脚小身体也都很灵活。现在妈妈要请宝宝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快乐的小厨师”的游戏。现在我们身体变变变,变成了一把小菜刀,我们准备要“切肉、“剁肉”啦!

  3、尝试创编生活中的各式节奏

  妈妈:除了“切肉”、“剁肉”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外,平常妈妈干家务活的时候也会发出许多好听的声音,比如,妈妈洗衣服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三)道具合乐伴奏。

  1、出示节奏条,分组拍念(A组拍“切肉”节奏、 B组

  拍“剁肉”节奏)

  2、道具模拟演奏:快乐的小厨师(配乐轮奏)

  妈妈:我们一起来为客人老师们演奏一曲。

  六、延伸活动

  在音乐区里投放各种塑料袋、可乐罐、瓶子、筷子、盒子若干常见物品,让幼儿探索敲击各种节奏。

  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活动是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节奏与生活具有形式上的同构。本次活动为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和了解生活中所蕴含的音乐。我们将语言、音乐、表演、创作等形式加以融合,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形象、动作,启发其艺术灵性,为幼儿开辟一种艺术感受和表现的创作空间,运用不同的形式把感受到的节奏表现出来。我们发现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以及亲身体验的过程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为:1、感受生活中蕴藏的音乐节奏,体验节奏游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2、尝试能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种节奏。重点:感受节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难点:尝试创编生活中各式的节奏。在这个音乐活动中,主要通过妈妈“切肉”、“剁肉”,启发孩子感知节奏去舞蹈,这种形式很新颖,能激起孩子很有兴趣地表达节奏,练习节奏,幼儿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道具模拟演奏,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幼儿们不仅感受到生活艺术而且也得到了快乐的体验。让孩子了解生活中也有音乐美。

24、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小熊过桥》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 引导幼儿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引导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二、活动准备:

  课件、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图谱、音乐

  三、活动过程:

  1、 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2、以儿歌导入,完整欣赏歌曲。

  3、 随节奏说儿歌。

  (1)教师示范随节奏说儿歌的方法。

  (2) 幼儿随音乐节奏说儿歌。

  (3)幼儿随音乐学唱整首歌曲。

  4、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体验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1)出示图谱,拍打节奏,引导幼儿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2)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每一句歌词。

  5、 幼儿学唱歌曲。

  (1)请幼儿完整地唱一遍。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熊过桥的表情,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3)随音乐表演。

  四、布置“小桥”的场景,幼儿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五、活动结束:集体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小熊作为情节发展主线,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小熊过桥”和图谱的完整演唱,帮助幼儿对歌词、节奏、歌曲情绪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理解,对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在最后的环节中,创设过“独木桥”情境,我和幼儿共同扮演小熊和熊妈妈,以生动、活泼的演唱影响孩子,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共同体验过桥时害怕和过桥后的喜悦心情。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过桥的快乐,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整个活动通过儿歌、多媒体课件、运用脸部表情、游戏体验使活动得到深化。呈现了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25、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熊过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 小熊过桥

  设计意图: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家里比较娇惯,孩子面对困境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都很差,小熊过桥这一内容比较生动有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不知不觉中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并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困境中的同伴,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活动目标:

  1. 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初步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奏感。

  2. 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 体验勇敢面对困难的积极情感。

  4. 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 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有走独木桥的经验2、课件3、小熊和熊妈妈图片、小木桥等。

  2、 幼儿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3、 录音机、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复习儿歌《小熊过桥》

  1、幼儿集体念儿歌

  教师:上次我们学过一首《小熊过桥》的儿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幼儿扮演小熊,教师扮演小熊妈妈,分角色复习儿歌。

  二、幼儿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小熊过桥》。

  1、幼儿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用心中墨念歌词的方法,尝试进行词曲的匹配。

  教师:现在我们一边仔细地听着音乐,一边在心理跟着音乐节奏把歌曲念出来。

  2、幼儿跟随音乐旋律,尝试小声演唱整首歌曲。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两个简单动作,分别表示小熊害怕时的样子和小熊勇敢的样子。

  教师:想想小熊开始过桥很害怕,脸部表情怎样,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小熊经过妈妈的鼓励勇敢地过了桥,又可以用什么动作和表情来表现?

  4、幼儿加入刚刚创编的两个动作演唱歌曲,教师同时做这两个动作,以不断地提示幼儿用与歌词相匹配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三.幼儿学习歌表演《小熊过桥》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情节创编整首歌曲动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歌曲内容边唱边表演,组合成一个好看的舞蹈。

  2、教师注意及时观察和反馈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对动作进行整理,让幼儿相互学习。

  3、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

  教师:你们愿意扮演熊妈妈还是熊宝宝?

  4、幼儿在座位上和教师合作进行歌表演。教师引导幼儿用面部表情更好地配合表演动作。

  5、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创设表演情景,用平衡木表示小桥,“小熊”从直线的一端开始,表示正在过桥,“熊妈妈”站在两条线的另一端进行表演。歌曲表演完,教师弹奏舞曲,“小熊”和“熊妈妈”在一起跳舞,两名幼儿表演后,组织。幼儿进行评价,说出他们表演中的优缺点 。

  6、全班幼儿两两结伴站散点,两个两个地分别扮演小熊和熊妈妈进行歌表演。

  7、幼儿再次交换角色表演。

  8、教师引导幼儿反思:你觉得自己今天表演的好吗?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表演更出色?让幼儿主动认识到表情和动作在歌表演中的重要性。

  教师反思:

  在幼儿歌曲表演后,可带领幼儿游戏“快乐的小熊”。教师再弹奏一遍乐曲,增加熊走路、熊跳舞、熊骑车等动作。如:幼儿在歌曲[1]~[8]小节做熊走路动作,[9]~[15]小节做熊跳舞动作。

26、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的配方》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各种方法探究配制彩泥的秘密。

  2、尝试做简单的实验记录。

  3、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各种水彩颜料、面粉、水、葱、芝麻、豆类等配方材料以及毛巾、盘子、笔、两张事先画好配方的表格、记录纸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问题导入法: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团彩泥)

  这团彩泥是我自己配方后制成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用多种方法配制彩泥

  1)幼儿实验前教师先介绍配方表格记录纸

  表格上画有许多材料(同文字相配),你用了什么材料,用了多少,请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打“∨”。

  2)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方法开始配制彩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配制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请每个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记录。

  4)幼儿相互交流自制彩泥的心得,并交流配方:

  (1) 幼儿介绍配制成功的配方(展示成功记录表)

  (2) 幼儿介绍配制失败的配方(展示成功记录表)

  (3) 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成功和失败的表格进行比较)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用各种方法配制彩泥

  1、每个幼儿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重新配制彩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配制情况,并在第二张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2、实验结束,请每个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记录。

  3、展示彩泥配制成功的记录表2,彩泥配制失败的记录表2。

  4、幼儿对记录表进行比较交流。

  四、延伸活动

  1、彩泥配制成功的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创作。

  2、个别创作失败的幼儿允许他们再次尝试,从种感受配方的秘密。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27、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旋转的世界》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各个部位的活动,体验自己在旋转时的感受,初步了解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

  2、通过自由玩会转的玩具,与同伴相互交流的活动,初步了解物体的一些旋转方式

  3、通过转动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转转卡等玩具的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旋转中物体图案的视觉变化,激发制作转转卡的兴趣

  4、在提供制作风转的基础上,通过幼儿自选材料,创造性制作自己的转转卡和同伴相互交流的活动,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体验和发现的快乐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6、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转转卡、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各种会转的玩具、牙签、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听音乐做运动,转动身体各部位

  2、幼儿讲述自己身体那些部位转动了刚才我们做运动时发现身体有很多地方可以转动,我想请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发现

  3、幼儿玩会转的玩具,相互交流,讲述这个玩具哪里会转动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找一找,看看这些玩具会不会转,它是怎样玩的,你去选一样,玩好后来告诉小朋友(幼儿自由玩玩具后交流)

  4、出示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

  你们在哪里看见过的?老师把它转起来,你们看一看花纹有什么变化?你们觉得怎么样?反过来转你们又觉得怎么样?

  5、出示转转卡,激发幼儿制作风转的兴趣

  这张转转卡上有什么图案?这些图案转起来和不转时有什么不一样?

  请小朋友一起来做转转卡,老师介绍做法

  6、相互交流,欣赏做的转转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探索——再猜测——再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体旋转现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体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转起来的科学道理。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探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就是对刚才活动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产生的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正确概念,孩子对这样的认知的掌握比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的效果要强很多,是孩子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固有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成大家共有的集体经验,使得活动重点多次突出,难点再次被突破。

  活动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孩子也是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了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28、教学设计大班音乐活动《美妙的声音》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3.会用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培养幼儿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感受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难点:会用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表现二分、四分、八分音符

  活动准备

  课件《森林真热闹》、三角铁、响板、碰铃等打击乐器。节奏卡片、歌曲《在动物园里》《火车开了》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播放课件:《森林真热闹》。通过欣赏幼儿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要求:欣赏完后,让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2.让幼儿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3.整理幼儿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 嘎 小猫;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鸡:叽叽 叽叽 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幼儿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所听到的各种声音,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比如:

  下雨:滴滴 嗒嗒

  火车:呜…呜…卡嚓 卡嚓

  汽车:嘀 —

  小闹钟: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小兔:蹦蹦 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1.节奏组合表演

  (1)教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幼儿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幼儿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 呜 呜 ︱ 呜 呜 ︱ 呜 呜 ︱

  车轮声‖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2.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3.幼儿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① 小鸭:嘎 嘎 小鸡:叽叽 叽叽

  ② 锤子: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4.教师引导幼儿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 小猫: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 大钟:当 — 铃声:叮 呤 闹钟:嘀嗒 嘀嗒

  ③ 风 :呼 — 泉水:叮 咚 树叶:哗啦 哗啦

  5.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三、创造节奏。

  1.用“×— 、× 、××”三个节奏型说话。

  (1)师示范:小白 兔 ︱ 跳跳 跳 ︱

  (2)幼儿创造:如:

  ① 老 师 ︱ 早上 好 ︱

  ② 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里 ︱

  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 、× 、××”

  3.播放《在动物园里》,儿童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 、× 、××”节奏。

  四、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收集自己熟悉的声音,通过自己的各种器官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并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节奏,让幼儿了解到生活中的许多声音都是有节奏的,从而把复杂而枯燥的节奏变得简单而有趣。通过活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轻松地获得音乐知识。从声音中、动作中、语言中形成“×— 、× 、××”的节奏概念。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音乐活动是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

29、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神奇的帽子》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通过折纸活动能够减轻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孩子去折他们所想的东西,活动中,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孩子带入到活动中,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并通过层层递进的折纸游戏,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练习折和撕的技能,同时做到了四个解放,即解放他们的手、眼、脑、嘴。让他们用眼睛来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进行创造。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折帽子的基础上运用折和撕的技能变换不同的造型。

  2.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折纸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在折帽子的基础上运用折和撕的技能变换不同的造型。

  活动准备:ppt图片,报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图片,引入主题。

  播放图片,教师讲述故事。

  师:有一只小猴子十分顽皮,它看见有位老爷爷在树下休息,悄悄的拿走了老爷爷的帽子,小动物们看到了,都不同意,可是他也想要一顶帽子,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帽子,船的折法,运用撕的技能变成救生衣和救生圈。

  1.教师出示报纸,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折法。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为小猴子这一顶小帽子吧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在帽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折船的方法。

  师:小猴子戴着帽子高兴的和小动物们去森林游乐场玩,可是要经过一条小河,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助他们吗?

  师:小动物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帽子折成小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练习撕的技能,变成救生衣

  师:小狗们坐上小船又到了游的对岸,小猪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小船的三个角撕掉,打开变成了一个救生衣,小猪穿着救生衣过河了,

  师:聪明的小猴又把救生衣变成了救生圈,也游了过去。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

  四、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将折纸游戏分享给其他的同伴。

  大班艺术活动《神奇的帽子》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对活动的兴趣十分浓厚,通过各种感官,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享受活动的成功乐趣,我觉得,通过折纸活动不仅能够获得折纸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的是让孩子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探索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

3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陀螺》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说教材:

  大班科学内容《神奇的陀螺》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我为幼儿提供了陀螺和小夹子,在玩陀螺的过各中我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操作探究过程,体验动手动脑,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应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使幼儿形成受益终身学习态度和能力。

  活动目标:

  1、对陀螺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运用、操作、观察、比较、记录、体验等方法探究陀螺的秘密,懂得对称和平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

  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因素,尝试夹子的夹法,多与少的变化。

  难点:

  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陀螺转动中的快慢、长短,对夹子的多少夹的不同位置的区别与平衡起很大的关系。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陀螺的经验,引起幼儿对转动平衡这一现象的探究。

  材料准备:

  木质小陀螺12个,小夹子50个

  教学方法:

  活动操作法、发现学习法、探究研讨发、暗示学习法。

  活动过程:

  1、师幼互打招呼并向来听课的老师问好。

  2、导入课题:师你们玩过陀螺吗?说出怎么玩及陀螺的种类,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3、玩陀螺的不同疑问。有一个夹子夹在陀螺的上面会怎么样呢?(引出提问,让幼儿预测,说出会怎么样)用两个夹子会怎么样。

  4、操作用两个或三个夹子去试一试。

  师:试的时候要多试几次,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在不断的实验,观察、比较发现问题。

  5、提问幼儿玩陀螺罗的夹子是怎样夹的,并请幼儿试工一下,得出两个“对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对称了才可以使陀螺转的稳和长,三个夹子可以夹成三角形,师:证实可以转起来,那四个夹子可以吗?给幼儿发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自己玩陀螺夹夹子的位置,然后汇报。

  6、在不断的试着怎样夹,才可以使陀螺转的时间长,并作出记录,然后说出来汇报。有上下左右、斜上方、斜下方、左上角,右下角,上下各两个对称或稍微分开一点,也有超出四个的。

  7、玩陀螺比赛并总结:夹夹子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陀螺转的时间和平衡也不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神奇的陀螺非常感兴趣,我以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激发了学习的探究,使幼儿行成收益终生的学习态度。不足之处,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我的引导语再明确一些,孩子们在记录的过程中应引导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夹夹子的位置,会说方位词,下次活动继续改进!

31、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戏说脸谱》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

  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

  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

  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

  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

  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

  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 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

  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

  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

  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课后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现的乐趣。

  本次活动中,活动开始时教师以“戏说脸谱中唱张飞的片段视频”引出活动,充分的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学习京剧的热情。并且将难点前置,通过出示唱“啊”部分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通过发现图谱中图片大小的差异,引发幼儿有目的的感知拖长腔中的节奏变化及音高转换,主动学唱拖长腔的唱法。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图谱课件,采用“幼儿说-教师唱-再模唱”的形式,帮助幼儿有效解决对歌词及旋律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激发幼儿对学习京剧的兴趣。分析歌曲内容,使幼儿了解不同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教师对比范唱,幼儿对难点唱句进行了模唱练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声音唱出不同脸谱的人物特点,很好的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在幼儿运用动作表现歌曲环节,教师出示“小演员唱京剧”视频,引导幼儿了解京剧动作的基本特点,并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表现,这一环节掀起了活动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孩子充分展现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在整节活动中我一直围绕音乐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充分欣赏感受、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大胆演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们在整节课对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大胆的用动作表

  现人物特点,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具准备恰当。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师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演唱活动中。在教师回应方面,能够随时接过孩子的问题,加以肯定和引导,并能激发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要深入的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去设计教学活动。要研磨一节好课,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打磨自己。当然丰富幼儿的课前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2、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音乐旋律,掌握∣1.2 3 4∣ 566∣的拖长音节奏以及∣53 0∣42 0∣2 32∣1 -∣的空拍节奏。

  2、能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表现小老鼠打错电话前后愉快、害怕的心里变化。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体验与同伴共同表演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音乐旋律,掌握∣1.2 3 4∣ 56 6∣的拖长音节奏以及∣53 0∣42 0∣2 32∣1 -∣的空拍节奏。

  难点:能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表现小老鼠打错电话前后愉快、害怕的心里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打电话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自制猫的家、真实电话两部、小老鼠和猫的头饰若干、自制电话本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猫和老鼠”的游戏情境,进行发声练习,激发活动兴趣。

  出示图片“猫和老鼠”并提问:你们看谁来了?它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套用歌曲第三句旋律和节奏,难点前置,练习空拍和拖长音。

  ∣1.2 3 4∣ 566∣∣53 0∣42 0∣2 32∣1 -∣

  喵 喵喵喵 喵喵喵吱吱吱吱 吱吱吱 吱

  2.创设“小老鼠打电话”情景剧,两位教师分角色示范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旋律,理解并学唱歌曲。

  (1)两位教师扮演猫和老鼠,情景剧示范演唱,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歌曲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掌握拖长音和空拍节奏。

  提问:小老鼠打电话要干什么?什么叫做过家家?小老鼠手里拿着什么打电话?它看了几次电话本?电话号码是多少?它是怎样打电话的?小老鼠是怎样邀请朋友的?邀请朋友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内容,唱准拖长音和空拍节奏。

  (3)教师再次示范演唱,教师扮演的猫从房子中出现,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情节的转变,体验小老鼠从喜悦到害怕的心里变化。

  提问:小老鼠把电话打给了谁?猫说了什么?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小老鼠现在是什么心情?害怕又后悔的小老鼠说了什么?声音和表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引导幼儿学习小老鼠害怕时颤音的演唱方式。

  3.幼儿完整演唱,用欢快、跳跃以及紧张、害怕的声音表现老鼠前后心理变化。提问:小老鼠打电话找朋友的时候心情怎样?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老鼠的快乐?打错电话之后老鼠是什么心情?声音和动作有什么变化?

  4.角色扮演游戏,进一步感受歌曲跌宕起伏的情节,体验游戏的快乐,懂得要做一个认真仔细的人。

  (1)幼儿扮演老鼠,教师扮演猫,引导幼儿用小老鼠害怕和关门的动作表现歌曲间奏∣243 243∣ 11 1∣x—∣。

  提问:猫要来了,小老鼠感觉怎么样?小老鼠该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有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示害怕和关门的动作。

  (2)两名幼儿与教师一同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老鼠,玩游戏。引导幼儿在∣ 1313 13∣55 3∣4545 43∣22 2∣间奏处表现小老鼠害怕的样子并及时演唱歌词“朋友怎么会是他”。

  (3)教师小结:小老鼠打电话的时候因为粗心拨错了电话号码,找来了猫。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打错电话,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麻烦,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希望小朋友们不要打错电话,做一个认真仔细的孩子。

  《小老鼠打电话》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我始终围绕歌曲内容,通过创设情境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歌曲,大胆表现歌曲。

  在活动开始环节,创设“猫和老鼠”的游戏情境,巧妙将发声练习与难点前置相结合,解决歌曲的空拍节奏和拖长音。这首歌曲富有情节、充满趣味性,我采用“情景剧”的方式,将歌曲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示给幼儿,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扮演的猫,出现了多次,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活动的需要,做了以下处理:前两次猫都是躲在房内只出声音,不现身,其目的是为幼儿留有悬念,引发幼儿欣赏并学唱的兴趣。第三次猫出现,其目的帮助幼儿体验剧情转折,为幼儿充分表现小老鼠心里变化做好铺垫。幼儿游戏环节,猫多次走出房间,与幼儿互动,游戏达到高潮。通过幼儿与“猫”的互动游戏,解决了间奏时幼儿枯燥单一的动作表现,鼓励幼儿更加自由充分的表现小老鼠的心里变化。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整个活动将情境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歌曲、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快乐、在游戏中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多感官通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在情感上得到很大的满足,教师还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