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买书去》反思

大班教案《买书去》反思

大班教案《买书去》反思

1、大班教案《买书去》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用的货币及基本的货币单位、并初步了解角、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2、复习8、9、10的组成方式和加减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人民币,体会买书活动的乐趣。

  难点: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加深对8、9、10组成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书(书的封面、颜色、大小、厚薄、新旧等都不同),教师事先给书定价(10以内的整数)。

  2、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二、认一认,换一换。

  (一)引言过渡:

  1、小朋友们,有个小书店快开张了,你们想到书店买书吗?

  2、需要准备什么才能买到书呢?

  (二)认识人民币

  1、把准备好的封包发到幼儿手中

  2、认识幼儿常见的几种基本货币(纸币):1角、2角、5角、1 元、2元、5元、10元。

  3、认识硬币:1角、5角、1元。

  4、介绍认识大面值人民币:20元、50元、100元。

  (三)了解元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1元=10角(板书)

  (四)、换一换,并完成教材第60页“连线”。

  三、买书游戏

  (一)把幼儿分为两组(卖书组4人,买书组若干人)。

  (二)在老师指导下开始买书游戏。(在活动中教师播放愉悦的轻音乐,幼儿伴着音乐进行活动)

  (三)汇报。

  1、教师:好了,游戏开心吗?买到书了吗?买书用了多少钱呀?

  2、巩固对元、角换算的认识以及数字8、9、10的组成方式的理解。

  四、总结并提示课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以下这些地方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一、创设生活性和趣味性活动情境。

  使幼儿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教学资源,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小书店买卖书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在课堂中充分动口动手。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在课堂活动中以游戏形式 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寓教于乐中获悉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让幼儿参与买、卖书活动,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特点,也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了学习的快乐。使孩子在整节课中,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

  三、适当运用学具,提高活动效率。

  众所周知,再好的魔术师,没有道具就不可能表演出精彩的魔术,教师如能在教学实践中,制作教具,利用教具就会使课堂上锦上添花。在这节课中,我准备了精美魔术盒、连环画和崭新的人民币作为活动的载体,吸引幼儿的集中注意力,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之初,我就以富有诱惑性的百变魔术来激发的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五、重视了对幼儿的表扬和激励。

  表扬和激励是孩子成长的加油站,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这个活动中,我善于捕捉孩子们身上的亮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劢。如有的孩子在买卖书环节中,我就表扬和激励了幼儿,给幼儿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实践证明:表扬和激励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如在教学中,自己运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比较保守和陈旧的,没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我个人的教态、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使一节课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老师、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2、大班教案《切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按一定的方向绕圈快速奔跑。

  2.在活动中能集中注意力,反应灵活。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西瓜的图片

  2.场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前

  教师展示图片(西瓜)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

  幼:(西瓜)

  师:嗯,对 。西瓜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幼:(圆圆的,绿色的……)

  师:嗯,今天啊,我们想个办法,让大家变成一个大西瓜?我们把小手拉起来。变变变,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师:小西瓜宝宝们,首先呢,来和老师一起来念一首儿歌。

  “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

  (根据幼儿念得水平进行多几遍的练习)

  二、游戏讲解

  (教师当切瓜人示范切西瓜的方法)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切西瓜的游戏,首先呢,老师来当一次切瓜人。小西瓜宝宝们,把小手拉起来哦。看老师是怎么来切西瓜的。小西瓜们,要看仔细哦。

  (进行示范,边念儿歌边沿圈走,边按顺序在每个幼儿手拉手的地方一拍切一下)

  师:切西瓜的人是怎么切西瓜的呀?

  幼:…… 根据幼儿回答的状况,进行一定的补充

  (我们呀,要一边走一边切,按照顺序来切。切在哪里呢?切在两个小朋友手拉着的这个地方)

  师:那我们小西瓜切开之后,要干什么呢?被切到的两个小朋友啊,要往被切手的反方向跑步,跑一圈回到这个自己原来的位置上。先回来的小朋友啊,就来当下一个切瓜人。

  师:小朋友们,听懂了吗?

  现在,老师来请两个小西瓜说一下,如果老师这样切,他应该往哪个方向跑呢?

  (请两个小朋友示范一下,如果还不是很理解,再详细的解释一遍,可以让小朋友做示范??)

  三、进行游戏

  1.师:小朋友,那我们现在开始正式游戏了哦。

  第一次,由教师当切瓜人。边念儿歌,边切。当第一轮结束之后,根据幼儿游戏的状况,进行分析。适当的在提醒一下。

  2.进行第二轮游戏,有小朋友当切瓜人

  活动拓展:

  可以根据幼儿想要切的水果进行游戏。(苹果、桔子、香蕉)

  四、活动结束

  进行一定的总结。

  注意:提醒幼儿在跑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在进行这个游戏中,一开始时候需要小朋友拉起手来,但是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突发状况。当我要求小朋友拉手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好的拉手。但是当我要求小朋友把这个“西瓜”变得小一点的时候,小朋友发现他们可以拉手可以变大也变小,于是,小朋友就开始几个几个的玩起游戏来。对于我所讲的游戏规则和内容也???注意了。而且,当我要求小朋友不需要再变大变小的时候,小朋友也没有很好的安静下来。后来,知道老师告诉我,可以对小朋友说,小树苗要在土里长得牢牢的类似的话来让小朋友站好。等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实施后,发现小朋友相对于之前已经好了很多。不再是自己顾自己跑来跑去的了。但可能是由于是户外游戏活动,因此小朋友的秩序还是有些乱的。以后在游戏活动中要多考虑到这一点。

  还有就是小朋友对游戏的规则的理解有些困难,因此在这个游戏中,小朋友对于自己往哪个方向跑不是很明确,在跑的过程中总是会出错。在这点上应该给小朋友再详细一点的讲解,有利于游戏活动的进行。

  在下次的游戏活动中要做好更多的准备。

3、大班教案《整理书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按一定顺序整理书包,了解整理书包的方法。

  2.培养幼儿自主整理书包的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整理书包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整理书包的好处。

  难点:教幼儿整理书包。

活动准备

  1.幼儿没人一个书包,包内装有各种学习用品。

  2.一些书包,里面凌乱地放着学习用品。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段时间我们都背着小书包上幼儿园。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书包里有些什么?”

  2.引出问题。

  (1)教师:“你们书包里放的东西真多,有各种学习用品,这么多学习用品,你是怎么放的?”(幼儿个别介绍)

  (2)教师:“我这里有几个小朋友的书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时怎么摆放的。”

  (3)讨论:“他们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怎么放的?在这样的书包里你能很快找到你想要的书本吗?为什么?

  3.讨论整理书包的方法。

  (1)教师:“书包的物品怎样放才能让我们拿起来更方便呢?”幼儿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2)教师:“哪组先来说一说,你们想出的好办法?”分组介绍,交流。

  4.幼儿整理书包。

  教师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整理书包的方法。

  5.介绍整理经验。

  请幼儿介绍自己整理书包的过程,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教学反思

  如果让我重新讲这节课的话 我会请家长来参加这节课 配合在家中养成幼儿每天自己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4、大班教案《仓颉造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动画,了解汉字的起源。

  2、学识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并能与之对应的现代文字进行匹配,乐于参与活动。

  3、知道汉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而萌发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挂图54号、《仓颉造字》故事改编、动画短片(网上下载)、象形文字与对应的现代文字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象形文字字卡“⊙”。

  提问:这个图案像什么?

  2、小结:这是古代的一种文字,叫象形文字。

  引问: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二、欣赏故事及动画,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

  1、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事情的?这些方法好吗?

  仓颉又是怎样想到用图画符号来表示事物的呢?

  3、小结:象形文字是仓颉这个人造出来的,是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三、学识象形文字与对应的现代文字。

  1、欣赏动画。

  2、猜测、验证。

  根据动画中出现的三十六个活动的象形文字,以鼠标点击、停顿等方法让幼儿进行猜测。

  如当出现“ ”时,动画表示为暂停,让幼儿通过刚才的动态画面,感知这是水在流动,象形文中如何表现?它又与我们现代文字中的哪个字相匹配?之后动画中出现现代文字。

  3、提问式小结:从古代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现代文字,都是谁造出来的?(是我们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补充:现在,世界上有好多人都在学习我们中国的文字。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字还会成为世界上的通行语呢!

  四、延伸活动:

  区角活动:找朋友(意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国文字的兴趣)

  在区域角中摆放上象形文字卡及相对应的现代文字字卡,让幼儿开展“给文字找朋友”活动。还可渗透一些不曾认识过的象形文字字卡,让幼儿根据图形(象形文字特点)来找出与其相匹配的现代文字。

活动反思:

  1、我执教的这节课时间有点晚,是因为刚好那天去了烈士陵园,不过晚有晚的好处,我可以基于其他教师课堂上的经验与反思,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

  2、当然,活动前我对象形文字的相关知识也进行了考究。知道了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据我了解,埃及的象形文字比我国还早)。是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3、晨间活动时,我就带了孩子去幼儿园的“文字墙”接触了象形文字(如:这个字像什么?)。因此当活动中出现“⊙”的象形文字时,小朋友很容易就说出来,这像太阳,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故事《仓颉造字》,由于故事本身编写得比较枯燥、口语化不强,不为幼儿所理解,于是我根据三张挂图对故事进行了改编,使之简单、易懂。活动中通过提问,幼儿基本能理解故事内容。但是,如果单凭故事中(包括结合图片)的阐述想让幼儿了解象形文的由来,以及找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文字,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比较难。即使一时间幼儿能理解,但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表面的。于是我又从网上找来了动画短片(老师所说的仓颉造字短片我找不到)——父亲教儿子识字。生动、形象的讲解,不但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国文字的起源,还通过动画中活动的象形文字,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象形文字和与之对应的现代文字的关系,猜测环节就得到了这一验证。在幼儿对中国文字兴趣盎然的时候,我顺势而下,运用提问式小结,把活动带向更高一个境界——让幼儿自然地萌发“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为另一个目标的达成做了服务。

  应该说整个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只是本人略有困惑:在这个活动中,有两个概念如何诠释?一是现代文字;一是汉字。在活动中如何转变?

5、大班教案《我的书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学习用品,知道其名称、用途和使用的方法。

  2、学习整理书包,保持整洁。

  3、懂得爱惜学习用品。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图片:开心的书包形象和痛苦的书包形象。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一只小书包、简单的学习用品(铅笔盒,包括铅笔、尺子、刨笔刀、橡皮等,田字格、米字格、拼音练习本)。

  3、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1、幼儿背着书包进教室,体会做小学生的骄傲。

  2、观察书包,认识简单的学习用品。

  (1)出示自己的书包,互相观察书包,说出它们的异同。

  (2)出示铅笔盒,认识其中的物品和使用方法,互相观察,说出其数量和特点。

  (3)出示各种本子,初步知道什么是田字格、米字格、拼音练习本,学会写上自己的名字。

  3、出示图片,讨论为什么它们会有不同的表情,猜想它们的主人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书包的,使幼儿懂得要爱惜学习用品。

  4、学习整理书包。

  (1)学习解书包扣和关书包扣。

  (2)整理铅笔盒:学习用刨笔刀卷铅笔,将铅笔、橡皮等合理摆放。

  (3)整理书包:让幼儿自己试着将多个本子和铅笔盒整齐地摆放进书包。互相检查书包的整理情况。

  5、欣赏儿歌《小书包》。

反思活动:

  就孩子们上学遇到的迫切需求,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来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做一做中,孩子们手、脑、眼和各种感官并用,看好朋友怎样进书包。在变一变中,孩子们提高了整理书包的速度,在查一查中,同伴进行合作,给予评价。在背一背中体会了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的是:应该有延伸活动,让幼儿回家后把自己的本领给家里人表演,再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弟弟妹妹表演,还有再设置区域角,让幼儿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这些是需要改进的。

6、大班教案《去做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式数数方法,初步积累封闭式的数数经验;

  2、发展幼儿的 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做客游戏的快乐。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发展幼儿的思维准确性,数出正确的实物数量;

  2、难点: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发现封闭式的数数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实物,各种水果,点心若干;男孩,女孩; 笔、标志数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尝试封闭式数数 1、出示图片:围坐在桌子旁有8个小朋友 今天我们娃娃家请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几位客人?(幼儿自由数数) 2、谁来数给大家看看,你是怎样数的? 师:怎么不数过去,这 个娃娃数过了吗?你怎么知道已经数过了?谁有办法数得又快又准确? 小结:刚才我们从高女孩戴帽子的女孩做为记号开始数,这样一圈数下来再回那个记号前。这样就不会数错了,今天娃娃家一共来了8位客人。

  (二)提供数量 品种,图案,大小不同的实物,练习数数。出示三盆品种、图案、大小有细致差别和颜色花纹一样的实物。 师:谢老师知道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很热情,想不想拿些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三盆好吃的实物,等会我们三个小朋友一起数一数,看看那些实物给客人吃最合适,找到送上来。

  (三) 交流分享 提升积累数数的经验 你们这组送上来的水果是什么?有几份?你们是怎么数的?(颜色,大小、品种不一样,全都一样) 小结:刚才我们以实物颜色,大小品种不一做为开始数的记号,这样一圈数下来再回到那个记号前就知道总数了。但对一样大小,颜色同一品种的数数应在里面找任何一个贴有标志或用手指做标志,这样会数地又快又准确。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新的教育 理念给我们这样的启事,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应注意整合性。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一定的相关的“10以内开放式数数”的知识经验。于是我就启发他们应用已有的熟悉并掌握的知识经验对应,大小,颜色等知识来挑战8以内封闭式数数,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使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的表达出来,使孩子的想象力得以和谐发展。

  1、活动式的形式,教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幼儿在数数中对于各种具有大小,方位,颜色特征的水果观察比较仔细。大部分幼儿完成较好,小部分幼儿对没有特征的实物数数不清楚。

7、大班教案《小书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制作书签,训练幼儿利用多种手段进行艺术创造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

  2、帮助幼儿认识到:小书签有艺术、有启迪,能催人奋进。

  3、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和爱看图书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重点难点

  小小书签的艺术美及制作方法。体会书签的内涵。

活动准备

  教师:范作若干、绘画用具、(浅)色卡纸等、剪刀、飘带等。

  幼儿:在家长帮助下,收集多种形状、多种形式的书签数个,浅色卡纸、剪刀、飘带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正在使用的课本,提问:

  我们昨天学到哪一面了?谁能很快地帮我找出来?

  幼儿动手翻书后,老师一下子就翻到那一面,提问:老师为什么翻得又快又准?

  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教师小结:老师翻得快准是因为书内夹了一张书签,它可以和来提示我们把书读到了哪一页,同时还在激励我们把书接着读下去,让我们爱书、爱知识、与书本交朋友。我们将书签的飘带吊在外面,这样老师只需拿住飘带,就能找到要找的地方了!

  二、出示多种形式的书签,引导幼儿欣赏。

  你最喜欢哪一张书签?为什么?

  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回答。教师小结:这些书签有多种形状,而且颜色也非常漂亮!你们的眼光真特别,都有一双艺术的眼睛。书签的多姿多彩,已经使它变成了一种精美的艺术品,不少人把收藏书签作为一种高尚的文化生活来充实自己呢!

  三、制作书签

  1、出示用绘画和剪贴法制作的两张书签,分析书签的制作方法。

  小结:书签大体上有绘画和剪贴两种方法。

  2、尝试用绘画法作书签。

  分析制作方法,教师验证制作方法:

  ⑴构思:做一个什么形状的书签?做多大的书签?用哪些颜色来表现?

  小结:我们喜欢什么形象就做什么形象的书签,可以是动物的,也可以是花草树木,还可以是人物、房子等等,大小要合适,颜色要鲜明。

  ⑵画外形,根据构思画出想要的外形。

  ⑶画细节。

  ⑷涂上颜色。

  ⑸沿外形剪下来。

  ⑹打上孔,安上飘带。

  3、幼儿自主制作书签,教师巡回辅导。

  ⑴用绘制的方法,做一个书签。

  ⑵构思新颖,有创意。

  ⑶形象不限,色彩鲜明。

  四、讲评书签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拿到黑板上展示。

  2、评出自己认为最美的书签,把手中的星星送给他。

  3、请得星最多的幼儿从老师的书签里选一个作为奖品拿回去。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较突出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某内容感兴趣了,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活动中,我首先魔术般地翻到上次学习的地方,给孩子们一种神秘感,以此引了书签,再充分利用书签的美外形、美的色彩来刺激幼儿的眼球,让他们对书签本子产生了兴趣,为后面的赏书签、做书签、评书签作好了辅垫。

  2、审美教育贯穿始终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匠,而是要培养有审美情趣,有审美理想,有审美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本活动中,我通过赏书签、做书签、评书签等环节,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让幼儿从小学会审美,有一定的审美观。

  另外,在活动中,我还通过临近毕业换书签这一环节,促使幼儿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待到长大时,见物思情,可引起一段美好的回忆!

  小百科;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的,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及标记阅读到什么地方,记录阅读进度而夹在书里的小薄片儿,

8、大班教案《种豆豆》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种植活动,使幼儿获得有关种植的直接经验,了解泥土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学习简单的种植技能,培养爱劳动、爱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要在一土地上面操作,而且种植之后还要随后观察。幼儿对种植基本是完全陌生而没有实操的经验。

活动准备

  豆种及种植工具若干,事先准备好种植场地。春天景色及种植图片各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季节?(启发幼儿说出春天的季节特征)

  2、出示种豆图片提问,(启发幼儿说出种豆的步骤)

  3、通过谈话,激发幼儿种植的兴趣,交代劳动要求。

  4、幼儿帮助教师整理园地。

  5、种植。

  (1)教师示范种豆的方法:挖坑放豆种、培土、浇水。幼儿边观察边做模仿动作。

  (2)幼儿动手种植、浇水。

  (3)教师交代管理要求。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管理种植豆子、定时浇水。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没有组织好幼儿,课堂有点乱,在活动中缺少详细的讲解。每节课都应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讲到位。令幼儿更易懂,及接受。

9、大班教案《红绿小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行进冲拳,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 进一步感知“拳”的要领,对武术活动有参与兴趣。

  3. 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 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习“行进冲拳”的动作。

  “行进冲拳”的力度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1. 红绿板各一块;红绿点、圈标记每人一对。

  2. 背景音乐《中国功夫》;起点、中线、终点标记。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调动身心

  红绿小人跟着我一起动动身体:上肢、体侧、体转、踢腿、跳跃。

  二、探索练习,师生互动

  1.游戏:红绿小人听信号

  (1)红圈出脚/收,绿圈出脚/收。

  (2)加上口令:红脚(红)/收,绿脚(绿)/收。

  (3)口令和信号:举红板出红脚(红)/收,举绿板出绿脚(绿)/收。【要求:眼睛尽量看着信号板,做到抬头挺胸做动作】

  (4)提问:武术中的“拳”是怎么做的?

  (5)练习“红、绿点出拳动作“同(1)-(3)。【要求:出拳、收拳动作到位】

  2.集体练习“行进冲拳”。【要求:注意加强冲拳的力度和手脚协调性练习】

  3.“大带小”分散练习动作。

  4.游戏:红绿小人争奖励。

  规则:动作协调、有力的奖励“红花”,动作有待练习的奖励“红星”。

  三、整理活动

  红绿小人和我一起放松一下身体(体育项目模仿操):游泳(上肢)、举重(腿部)、乒乓(体转)、竞走(全身)、体操(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基于幼儿园的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多元化武术教育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实践研究》,活动中我摒除普通的武术动作单一的、反复的练习,把“行进冲拳”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层层递进的要求,让幼儿逐步掌握动作要领:首先练习原地踢腿动作,接着练习行进踢腿动作,然后练习出拳动作,最后是完整的“行进冲拳”动作练习和巩固。活动中孩子手背上的红绿点和鞋面上的红绿圈,我手上的红绿板以及武术口令都成为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和帮助孩子更协调掌握动作的有力教学具,避免了孩子们学习动作的“疲劳期”。

  今后活动中应该注意的是,虽然武术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运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往往动作都是一个标准模式。我们武术兴趣班的孩子是由中、大班混龄的孩子们组成的,我觉得针对幼儿期的不同年龄特征还是需要注重个体差异,有层次的提出要求。我相信持之以恒地坚持武术锻炼,对于孩子的身体素质、协调发展、苦恒之心等方面是很有益处的。

10、大班教案《健康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五官,识记儿歌内容。

  2.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好习惯。

  3. 通过活动让幼儿创编动作。

  4. 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五官图卡.《健康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 课前导入

  1. 课前律动:教师播放音乐《健康歌》,全班一起做律动。

  2. 教师出示五官图卡,让幼儿说一说,摸一摸自己的五官。

  二. 学习《健康歌》

  1. 教师出示图卡耳朵,让幼儿说出名称和作用,如: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师问:“耳朵能不能掏?”全班幼儿作答。师将儿歌内容导入“耳朵不要掏”,将图卡贴在板书内容的对应位置。

  2. 教师出示图卡眼睛,教学方法同上。

  3. 美丽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小朋友们感到幸福吗?(师带幼儿一起做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4. “鼻孔切勿挖”师要重点讲解,让幼儿理解意思。

  5. 耳朵.眼睛.牙齿.鼻孔相关内容学习完之后,全班律动《拍手拍手叉叉腰》。

  6. 幼儿根据贴图将儿歌内容说一说,教师可教读几遍,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动作。

  7. 全班进行儿歌表演。

  三. 你一句,我一句。

  教师说出儿歌前一句,幼儿说出后一句,接儿歌游戏。或分组进行也可。

  四. 延伸:

  1. 师播放音乐《健康歌》幼儿创编动作。

  让幼儿说一说今后怎样保护自己的五官,师可介入引导。

教学反思

  幼儿对儿歌内容掌握较好,喜欢律动环节,自己创编动作。

11、大班教案《收拾书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书包里所放物品的名称及功用;

  2、初步学会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尝试分类整理;

  3、萌发幼儿上小学的美好愿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参观过小学,认识过书包;

  2、书包、各类学习用品、物品准备清单、相关录象。

活动流程:

  一、 回忆参观活动,引出主题。

  1、师:前几天,我们参观了小学,访问了哥哥姐姐,知道他们每天上学都要背书包。你们知道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吗?

  幼:有很多书。

  幼:还有铅笔。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也要上小学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书包,书包里放了好多东西。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书包里都放了些什么?

  播放录象,大一班的幼儿从书包里逐一拿出各种玩具、美工刀、薯片、糖果、弹珠等物品。

  3、讨论:大一班的小朋友书包里装的这些物品都合适吗?(幼儿自由讨论。)

  4、师:那你们认为小学生的书包里应该带什么?我们来听听圆圆姐姐是怎么介绍的?

  播放录象:圆圆姐姐边指物品边介绍说:小学生的书包里放的主要是每天上课要用到的课本、作业本、铅笔盒等,还可以带些水。零食、危险物品和玩具是不适合带的,记住了吗?

  二、 学看课程表。

  1、师:圆圆姐姐说书包里要放每天上课用到的课本,那我们怎么知道每天要用哪些课本呢?

  播放录象:圆圆姐姐介绍,每个小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一张课程表。看!(出示课程表)我们就通过看课程表知道明天要上哪些课,要带哪些课本。

  2、师:小朋友,你们会看课程表吗?(教师出示大课程表)

  (1)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下,课程表上面和左边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上面数字表示星期几,左边有“上午、下午”,数字表示第几节课。)

  (2)请小朋友找一找星期一有哪些课?是怎么找到的?(先找到星期一,再往下看,就能找到了。)

  (3)星期二上午第二节是什么课?是怎么找到的?

  三、 尝试整理书包。

  1、师:小朋友都学会看课程表了,想试试看课程表来准备你书包里的物品吗?

  教师交待操作要求:在每组的桌上都有一张“物品整理清单”,请每组的小朋友一起看看你们要整理的是星期几的书包,有哪些活动,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请你连线,空白的地方还可以添画。

  2、幼儿分组操作后,将每组的“物品准备清单”进行展览并介绍。

  3、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会看课程表准备你书包里的物品了。大家想一想整理书包要注意些什么?

  4、尝试整理书包:在后面桌上有很多物品,请小朋友按照你们组的“物品准备清单”来整理书包。(幼儿开始整理自己的书包,老师巡回指导。)

  5、请一组内的小朋友相互检查书包中的物品是否摆放整齐,是否有遗漏。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整理书包的新本领,真能干!我们一起背好书包来唱首歌吧!幼儿背好书包,边走边神气地演唱《上学歌》。

  6、结束活动。

反思:

  1、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捕捉到了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小学生的书包,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幼儿了解小学生书包内的物品,从而为即将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2、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整理书包》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活动前的参观活动、采访小学的哥哥姐姐,使幼儿对小学生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由此萌发出对书包的兴趣。

  3、活动的可操作性,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中,老师提供给每个幼儿响应的操作机会,从学看课程表——填写物品准备清单——整理书包,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进行动手实践。

  4、情感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活动中,从爱心朋友“圆圆姐姐”的参与到活动最后请孩子们背起书包快乐地演唱《上学歌》,都让幼儿从心里萌发出渴望上小学的积极感情。

  5、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非常关键。整理书包还可以作为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经常鼓励幼儿进行书包内物品的检查、准备、整理,巩固良好习惯,增强自理能力,为接下来的小学生活奠定基础。活动还可延续为整理玩具、物品等。

12、大班教案《停车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停车场的功能,指导不能在停车场内玩耍,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2、初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停放场所。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停车场图片、飞机、火车、轮船图片,港口、飞机场、火车站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有一辆小汽车开呀开,开了好远好远,它觉得好累好累,想休息一下,可是他不知道该去哪里休息,下朋友们你们知道该让它去哪里休息吗?

  (二)基本部分:

  1、师:原来汽车可以到停车场休息呀?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地方有提车场呢?(让幼儿回忆在哪些地方有提车场)

  2、看图认识停车场

  (1)师:我们看看提车场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殊的标志吗?

  (2)师:小朋友能在提车场里玩吗?为什么?

  小结:停车场是汽车休息的地方,所以停车场内会有一个一个的车位,同时提车场会有P的标志,因为会有车时不时进进出出,所以我们是不能在停车场内玩的,这样会很危险的。

  3、认识更多交通工具休息的地方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休息的地方吗?(依次出示飞机、轮船、火车随后出示飞机场、港口、火车站图片)这些休息的地方都是什么样的?

  小结:同《幼儿园教育指导》

  (三)结束部分

反思:

  停车场是幼儿较为熟悉的一个地方,此次活动让是让幼儿更深入去了解这里的规则极其作用,首先活动我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让幼儿先回忆自己印象中哪里有停车场、停车场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标志等等。

  然后通过观看图片,通过老师介绍的方式,去深入了解停车场的一些共通特点,并告诉孩子们停车场的作用极其在这里的一些规则。

  对停车场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活动逐渐延伸扩展到更多的交通工具,让幼儿去了解其它交通工具所需要停靠的地方。

13、大班教案《快乐周末》含反思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讲述,能连贯的讲述在周末发生的有趣的事情,鼓励幼儿在集体场合大胆、自然的讲述。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想象力丰富,容易导致偏离话题,不集中

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做几件有趣的事情,并让幼儿记住自己做的印象深刻的事。教师讲述示范。

活动过程

  教师讲述示范,帮助幼儿拓展讲述思路。

  引导幼儿讲述,在周末自己做了哪些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

  幼儿围绕主题自由讲述,教师指导,积极鼓励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进行讲述,并根据幼儿的讲述情况,适当的给予一些小提示,如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等等。

  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引导幼儿按一定的思路,大胆、清楚、完整、连贯的进行讲述。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14、大班教案《茉莉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韵律的兴趣,感受《茉莉花》音乐的优美、柔和。

  2、 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茉莉花的不同造型,体验空间造型带来的美和结伴造型带来的乐趣。

  3、 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茉莉花图片、录音机、有关茉莉花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

  1、观察茉莉花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非常漂亮、清香的茉莉花,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放音乐)

  2、倾听音乐。

  老师用优美语言进行讲解。(茉莉花仙子醒了,慢慢地舒展着腰身,随风摆动,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婷婷玉立,茉莉花仙子的清香,伴着温柔的音乐,轻轻飘着飘着……)

  二、根据音乐进行律动活动。

  1、听音乐,用手表现、想象自己就是一株茉莉花:

  (1)观察幼儿的表现,把好的动作反馈给大家。

  (2)重点指导手指造型和变化。引导幼儿茉莉花儿开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2、启发幼儿用身体来造型。

  (1)出示一朵花的图片:刚才我们用手来做出了美丽的茉莉花了,现在我们尝试用身体来表现表现。鼓励孩子用柔美、舒展的动作随音乐自由发挥。

  (2),出示两朵花的图片:鼓励孩子两两结伴做动作,随时提醒孩子花的各种形态,注意提炼孩子的动作。

  (3)尝试3-4个孩子一起配合做出各种茉莉花的动作。

  三、 送花香,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茉莉花》这个韵律活动中,我都是以“情”取胜,舒展的音乐,轻轻的语调,柔柔的氛围。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很多老师就说:怎么选择这么单一的音乐?应该要 ab结构的才好嘛,这样才能有**、有激情。这固然是一种惯例,不过,我想的是,如何运用这个家喻户晓的《茉莉花》音乐,来营造、宣扬我县的茉莉花特质,茉莉花是清新淡雅的小花,清纯洁白,也不张扬,从不与百花争艳,却家喻户晓,人见人爱。于是,我还是坚持要了一直是轻轻柔柔的音乐,在这个韵律活动中,没有大起大落,没有紧张和刺激,可并没有抑制孩子的创造力,相反,孩子们能够在这段音乐中体验了快乐,舒展了自己的整个身心,我和孩子也深深陶醉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开放,又是层层递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首先,在第一环节里,我以美感染孩子。在活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让孩子一边听如诗如诉的抒情音乐一边观察茉莉花的颜色、形态,看一看,数一数有几朵花蕾,为下步活动做准备。在第二次听音乐时配以简单的独白和优美的动作,既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完善的创造性形体律动示范,简单而富于表现力,同时也为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充满美和激情的背景。

  其次,我在第二环节里,让幼儿尽情的表现。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细腻的体验和表现活动,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对孩子的表现经常说的话就是:哦,你是这样做的,还有吗?你是这么做的,还有不一样的动作吗?问了好多次,孩子做的还是一样的动作,这也是我语言贫乏,缺乏教育机智的缘故。在思考如何关注教育细节时,我改变了提问的策略,如:我们都去过花地,花是各种各样形态的,我们的手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做出不同的动作,怎么做呢?麦麦说:“我去过花地,茉莉花有的开得高有的开得低,所以我们的手可以有时摆高一些有时摆低一些。”美美说:“有轻风的时候,有的花不动,大风的时候,有的花摇摆得很厉害”。杰杰说:“茉莉花有些是花蕾!有些是张开的。所以我们的手可以做合起来、张开来的动作,这样茉莉花就很美了。”“除了手可以变化外,还有什么身体的部位可以变化呢?”因为有了手的经验,所以孩子很自然的把自己身体的部位都说出来了,如:头、腰、屁股、脚。“如果手和脚结合起来可以有多少种变化?”孩子们就开始比划起来。 “双手在前,脚像金鸡独立的样子”,“双手像蝴蝶,双脚跪在地上的”,“手向上的时候脚可以向前伸”,“手向上的时候,脚可以后点地”,“手向右的时候,脚可以左侧点”,“脚可以抬起来”,“脚抬起来时可以一只手在前面,一只手在旁边”。看着孩子们富有创造力的动作,我接着增加了韵律的难度:让幼儿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随音乐自由发挥,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合作做动作,从单一到组合,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自己发挥时是让自己的手、脚在不同的位置上变化,要两个孩子一起合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和孩子一边倾听优美的音乐,一边用轻柔的语调解说:有一对相亲相爱的茉莉花,他们在风中起舞;相依相偎的茉莉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婷婷玉立;哇,在这片花地上的茉莉花,真是千姿百态,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左有右,他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呼朋换伴、有的欲说还休、有的千娇百媚,一阵阵的清香扑鼻而来。我通过运用一些优美的形容词来解说,给孩子营造了一种氛围,一种意境,孩子的动作就天衣无缝的自然而然融入游戏当中了。组织该活动下来,我感觉不仅具有很高的 审美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价值。在这个环节里,最出彩的是美美小朋友,她人长得比较高大,样子不是那么的可爱,乐感也稍微弱些,其他小朋友平时不怎么喜欢和她一起玩耍,刚刚开始活动时,也许是因为知道自己就不是一朵人见人爱的茉莉骅的缘故,她还哭鼻子,在两个两个一起游戏时她甚至躲到黑板后面,不愿融入活动中,我看见了,轻轻的走过去,蹲下来对她说:“我和你一起做两朵相亲相爱的茉莉花”。不容她迟疑,我马上的把她抱在怀里,然后手拉手的走到活动场地中,很快的,美美就被活动的氛围吸引了,欢快的舞动她的身体,她的手脚,和我一起,一会儿做相亲相爱的姐妹花,一会儿在我身边飘啊飘,一阵一阵的清香就这样沁入心肺,在此刻,我觉得她就是一个人间精灵,一个茉莉仙子。看到她的表现,我马上问现场的老师:老师们,你们闻到了茉莉花的清香了吗?看得如痴如醉的老师们此刻才记起,原来他们看的是一个活动,老师们和美美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快乐,美美更能干的是把快乐也传递给了别人,你看,她正很主动的和别人一起玩两两合作的游戏呢。在这个环节里,我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表达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有效的表达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理解、同情、响应或支持,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技能。美美在这个环节中,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令我感动,这不仅仅教育工作者的必要能力,同时也是一个人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我又尝试让3-4个孩子一起配合做出各种茉莉花的动作。孩子们依然玩得兴致勃勃。

  最后,我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送花香,自然结束,作为整个活动的结束。很多人单看这话,想的就是和现场的老师互动一下。我考虑的是茉莉花张大导演都把它唱到奥运会去了,我也要让我的孩子把茉莉花香送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乡村小屋,不管是富丽堂皇的会展中心,还是绿油油的草地,甚至是臭臭的厕所,让每个地方都洋溢着茉莉花的清香,而且越久弥香……

  所以说,创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规律、线索可循的,在这里,有些孩子已有一定的经验,我就不断引导他们重组经验和改建经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他们的已有经验。在他们探索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孩子通过身体部位的方位变化以及身体部位的不同组合创编茉莉花的造型,不仅让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会了这一创造技能,也为孩子们今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通过这个活动,我更加明白了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15、大班教案《蔬菜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语言念诵《蔬菜汤》,感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并能进行节奏型的变化组合。

  2、初步感知休止符,能在稳定的节拍下变化休止符的位置。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节奏游戏的快乐。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的节奏型。

  能通过自主摆放图片,进行节奏型的变化和念诵。

活动准备:

  会唱《摘菜歌》

  蔬菜图片:青菜、胡萝卜、两只蘑菇、葱

  手、脚的提示图片

  4个锅图片

活动过程:

  (一)歌曲表演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吃什么蔬菜呀?(幼儿回答)对,蔬菜里有丰富的营养,各种蔬菜都吃,身体才会棒!

  2、那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菜园摘一些新鲜的蔬菜做一道美味的蔬菜汤好吗?(幼儿回答)

  3、师生表演唱《摘菜歌》

  (二)感知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1、啊!新鲜的蔬菜摘回来了,看看有些什么呢?

  教师逐一出示蔬菜图片。重点提问几只蘑菇(两只)

  2、我呀要把这些蔬菜一样一样的放进锅里,开始做蔬菜汤了。我这道蔬菜汤是一道魔法蔬菜汤,念几遍咒语就能把它变熟了,想不想听我念咒语呀?

  3、教师在预示动作后按|X X|XX X|XX XX| X—|的节奏型有节奏的念青菜、胡萝卜、两只蘑菇、葱。

  4、愿意帮我一起来念魔法咒语吗?

  5、念魔法咒语的秘诀:要根据蔬菜的排列顺序正确念出蔬菜的名字。

  (三)节奏中加入肢体动作

  1、我来尝尝汤的味道怎么样了?(教师做尝的动作)咦,奇怪,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啊!(幼儿思考)原来不能只念咒语,还要加上魔法动作才能让汤的味道鲜美可口。

  2、教师在预示的动作后边有节奏的边念读边间隔加入拍手、拍腿的动作。

  3、刚才,我念魔法咒语的时候做了哪些动作呢?(幼儿举手回答)

  4、哪个蔬菜是拍手的?拍几下呢?(幼儿回答)念哪个蔬菜的时候是拍腿的?拍了记下呢?

  5、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在图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手脚图。

  (四)进行节奏的变化组合练习

  1、我们把锅里的蔬菜翻一番,让它熟的更快、更入味。

  2、教师随机变换蔬菜图片顺序。蔬菜的顺序变了,新的魔法咒语该怎么念呢?

  3、不断变换图片顺序,幼儿探索正确念诵变换后的节奏型,并加上拍手拍腿的动作。

  (五)感知、练习休止符,学习用动作稳定内心节拍

  1、蔬菜汤的香味把一个馋嘴的小猫引来了,它偷吃了锅里的菜。(教师随机把一张图片反转)它偷吃了什么菜呢?

  2、教师示范对消失图片的处理。休止符 O

  3、提问胡萝卜没有了该怎么办呢? |X X|OO O|XX XX|O—|

  4、依次做处理,到最后所有的蔬菜都没有了。

  (六)分组合作,自主变化节奏进行练习

  1、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蔬菜汤呢?

  2、把小朋友分成4组,每组4个小朋友,每组发放一口锅图片,4个蔬菜图片(青菜、胡萝卜、两只蘑菇、葱)

  3、提出要求:a每个小朋友选一种蔬菜,然后互相商量4个蔬菜怎样排队,b大家一起看着图片有节奏的念咒语加动作。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评价。

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大家一起去找偷吃了蔬菜的小猫。

活动后反思:

  1、 您设计的活动是否适合儿童?

  答:适合,本次活动主要想通过音乐、图片和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对蔬菜的喜爱,鼓励儿童在饮食习惯中多吃蔬菜,不挑食。

  2、 有几个儿童参与不积极,为什么?

  答:有两个儿童参与不积极。原因是个别幼儿对音乐、节奏等不感兴趣,加之性格比较内向,无法达到激励的目的。

16、大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感知蚕豆花的外形特征。

  学唱歌曲《蚕豆花》,掌握附点、顿音的唱法。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学习用动作表现歌曲。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实录及评析:

  一、出示图片认识蚕豆花

  师:这是什么花?

  幼:蚕豆花。

  师:你见过蚕豆花吗?

  幼:见过,我家就种了这个蚕豆。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它的花像一只只蝴蝶

  幼:像是一只只小喇叭

  师:什么颜色的?

  幼:紫紫的,有点白,中间是黑黑的。

  师:它喜欢生长在什么地方?

  幼:长在泥土里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的歌名就叫‘蚕豆花’。

  分析:通过观察画面,随机设疑,和幼儿共同观察蚕豆花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_@我是分割线@_@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

  2、你听到歌曲里面都唱了什么?

  3、教师再次唱歌曲一遍,并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唱相应的歌词。

  4、让幼儿感受附点音符和顿音的唱法,按节奏唱念歌词。

  5、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句唱的时候和下面几句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老师出示,第一句的节奏图,请幼儿感受并掌握第一句中的附点并按歌曲节奏念一念歌词。)你们还发现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出顿音)并学一学带有顿音的歌词。

  分析:教师范唱歌曲,培养幼儿仔细倾听,找出歌曲中附点、顿音的位置,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感受到歌曲的欢快。

  三、学唱歌曲

  1、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歌曲的节奏来朗诵歌词。”

  2、等幼儿熟悉后,小声哼唱,并唱准有附点的部分,在跳音部分,指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3、请幼儿完整地跟教师学唱歌曲几遍。

  4、分小组(男女)唱。

  4、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设想的动作表演此歌曲。

  5、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表演出蚕豆花像蝴蝶一样漂亮一样在风中飞舞。

  分析:以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让幼儿熟悉歌曲,并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演绎歌曲。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蚕豆花》我们安排了两个教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课时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练唱“哟哟哟哟”两音,要求唱出跳音,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17、大班教案《海洋动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深浅不同的兰色丙稀印出大海,掌握水浸转印画的方法。

  2、能用水粉画出有趣的海洋生物。

  3、体验水浸转印画的快乐与成功。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调好的深蓝、湖蓝的丙稀颜料、各色厚颜料。

  2、平扁有边不漏水的托盘、一次性桌布、自制的大头棉签、A4大小的水粉纸、小塑料勺子、抹布 。

  3、提前将托盘装适当的水,摆在教室四周备用。

  4、范例、转印好的底色纸、作品展示区。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转印好的深浅颜色明显的大海底色。

  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蓝色象什么?

  (看,这片蓝色象什么?天空、大海、小河、池塘)

  教 师示范讲解“大海”的绘画方法,理解水浸转印画的概念。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这片漂亮的大海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这是用了一种和我们平常不一样的画法画的。)

  二 水浸转印概念:这些蓝颜料是什么颜料?水粉吗?不是。是丙稀,融于水在水面会自然洇开,再用水粉纸轻放在水面上,提起颜料就会转印在纸上。

  示范讲解:

  1、将深蓝丙稀用勺子盛满,倒在有水的托盘里靠近你的一边,再将浅蓝丙稀用勺盛满倒在靠近深蓝丙稀的地方,让两种颜色自然过渡,融合在一起。

  2、将水粉纸平放在托盘中,用手轻轻的捏在纸边,用手在水中晃动,让深浅不同的蓝丙稀均匀沾满白纸。

  3、 轻轻晃动十下,抖干水,放到桌上晾干。

  三、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范例与蓝底色同贴在黑板上。)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要画出的各种海洋生物。

  (大海里都有什么海洋生物?你想在你的那片大海里画些什么?)

  教师边用大棉签在蓝底色上绘画幼儿说出的生物。

  提出要求:

  1、绘制大海底色时先用深蓝色再用浅蓝色丙稀。

  2、注意用手抖水时的动作要轻。

  3、画面内容丰富,与别人不同。

  4、注意作品及桌面卫生。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能力强幼儿可以用丙稀在水中倒出波浪形状,画出丰富的海洋生物。

  鼓励能力弱幼儿大胆用丙稀绘制底色,大胆绘画。

  五、 作品展览讲评。

  鼓励幼儿从底色转印的颜色,画面内容的丰富来进行讲评。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比较有序的分组去进行水浸转印,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丙稀和水粉颜料的不同特点,较好的掌握了水浸转印的方法,在自己已有去海边赶海,见过的各种海洋生物的经验基础上,教师直观生动的示范,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绘画海洋生物技能。在评价部分幼儿能从画面的内容丰富程度、底色转印的方法掌握进行讲评,幼儿对这种新奇的绘画方法感兴趣,掌握较好。

18、大班社会教案《小书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书包的结构和作用,区别书包的异同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认真倾听的习惯。

  3、敢于想象,大胆表现,发展幼儿创造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书包每人一个。

  2、智、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小学生每天上学必须带什么?

  2、发现书包的不同特点。

  (1)提问引发思考: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书包,你们的书包都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2)分组讨论:互相观察、议论,发现书包的不同之处。

  (3)集中交流:首先请一名幼儿代表小组发言,说说本组发现的书包不同之处,再请小朋友补充自己的发现。

  (4)引导幼儿归纳书包在形状、结构、颜色、图案等方面的不同点。

  3、发现书包的共同特点。

  (1)提问引发思考:你们的书包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2)分组讨论:互相观察、思考、议论,发现书包的共同特点。

  4、收拾整理书包让幼儿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反思:

  捕捉到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小学生的书包,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书包内的物品,从而为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本次活动环节,将每个问题设计更加严谨,先让幼儿猜谜语导入活动的主题,进而引入:“小学生要背书包上学?书包里应该装些什么呢?”从而自然过渡过第二个环节(对各种学习用品经验交流分享),在儿歌的学习中紧扣活动内容的问题,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避免了一问一答的单调提问。

  活动动静搭配,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中,老师提供给每个学生相应的操作机会,从谈话(表达对学习用品的认识)——与同伴分享自己所带来的学习用品——学习儿歌——表演儿歌——画书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能够与儿歌进行完整全方位的接触。

  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朗诵儿歌时,能够注重提醒学生对儿歌的情感处理,但是对于儿歌、诗歌类的朗诵方式还需提高,完整但过于平淡。

  调整策略:

  对于诗歌朗诵的情感处理,应在日后的每个语言教学中,首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老师有了朗诵的激情,才能更好地带动参与到活动中。

19、大班教案《吸管小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各色吸管进行拼插及造型粘贴,制作立体小人并用彩笔装饰。

  2.通过观察和尝试,探索不同的剪开方法与纸片后产生的不同造型。

  3.能大胆,富有创意的立体小人。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各色吸管进行拼贴及造型粘贴。

  难点:通过观察和尝试,探索不同的剪开方法与纸片拼插后的不同造型。

活动准备

  有剪刀的经验,剪过较硬的纸、薄塑料等

  剪刀,水彩笔,浆糊,事先准备好的吸管小人半成品(没有四肢的)1---2个。草地的背景板

活动过程

  出示“吸管小人”半成品,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人,你们看:咦?你们发现他少了什么呢?(手臂和腿)师幼共同讨论、探索吸管与纸片拼插的方法。

  (1) 幼儿猜测。“我今天带来了一些吸管小人,我准备用这些吸管给小人装上手和脚,你猜猜我会怎样装上去呢?

  (2) 教师边演示边帮助幼儿小结拼插的方法。

  (3) 邀请幼儿帮忙用竖着剪得方法吧小人的四肢装上去,并把小人放在背景板上。

  (4) 探索其他的拼插的方法。

  教师:他说他太累了,想坐着,你们坐在地上的时候腿是什么样的?

  (请幼儿一起试一试,说说)

  教师演示横着剪的方法,邀请幼儿用横着剪的方法把另一条腿装上去。

  (5) 教师出示用带弯头的吸管制作的小人。

  师:我这里还有一种吸管,你们看看它和我们刚才用的吸管有什么不一样?(一个粗一个细,一个直直的一个可以弯)

  (6)教师总结幼儿的拼插方法,并结合范例介绍“吸管小人“的完整做法。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及时给予帮助。(播放背景音乐)

活动反思:

  1. 这次活动我设计的有层次感,先是老师示范,边做边说,让孩子边听边看,然后孩子示范,对孩子来说是个探索,其他孩子来说是个示范。

  2. 应该多问一问,你打算怎么做?想做一个什么小人?如果在多设计一个:有工具和无工具之称会更好

  3. 这节课的挑战无处不在,要问问:你在做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那个地方最做?你是怎么解决的?你能和好朋友做的小人放在一起么?如果你再做一个小人你会怎么做?

  4. 多让孩子说,让孩子来解决问题,建立友谊会更好。

20、大班教案《象形字》含反思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纸、笔、连线纸

活动目标

  知道从象形文字到简化汉字历经的几次演变,了解汉字演变的意义。

  了解象形字,知道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象形文字与所代表事物在形状上有相像。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观察象形字,感知与代表事物的联系

  观看幼儿用书上的文字,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字?为什么?

  二、了解演变过程,知道汉字的演变历史

  1、你看“羊”字经过了几次变化到现在你认识的羊字?

  2、了解其他典型字的演变

  3、教师小结:每个字经过几次的变化,让我们的汉字越来越完善,书写越来越容易。

  三、欣赏象形字,说说写写

  观看幼儿用书,学写象形字

  为象形字的演变编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前一天了解文字来历的基础上,对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文字是比较抽象的符号,本来认识起来就比较枯燥乏味,于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孩子更有学习的欲望。

  首先,活动前一天先让幼儿通过自学或亲子共学的形式了解一些古代汉字的知识。

  其次,第一环节教师写出一些古代汉字即象形字,先让孩子在猜测游戏中激发兴趣,并使前一晚的知识准备得以显现,孩子们发言很激烈可见知识准备很有效;第二环节则是验证猜测的过程,通过幼儿用书去校对,然后对汉字演变过程的熟识,进行配对连线在操作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思考,了解象形字与现代汉字的联系,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同时在操作、验证、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环节三作为学习的延伸,发挥幼儿的想象编故事,让整个活动更以幼儿为主体,自主学习。

  最后,此活动将在区域中进行延伸,开展拓印汉字,一字开花等与汉字有关的活动,调动幼儿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在游戏中获得识字的乐趣。

  但在活动中也发现一部分孩子的兴趣不够,需要在区域活动中个别指导,帮助提升。

21、大班教案《去郊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快乐的音乐,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2、了解游戏的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大山草地图片、《郊游》音乐、黑板、笔、小旗帜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郊游》

  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不冷也不热,最适合出去郊游了,你们想去吗?(师幼做律动《郊游》)

  二、欣赏理解——分辨不同信号的音乐

  1、观察图片,了解郊游路经的地方

  师:我们的目的地有点远,还要走很多路才能到,看一看一路上我们还要经过哪些地方?(出示图片)

  师小结:原来,我们要去的地方还要经过一片大草地和爬过几座大山才能到。

  2、第一次欣赏音乐

  师: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里面有过草地的音乐、有爬山的音乐,请你们听一听哪里像是在过草地、哪里像是在爬山?(幼儿欣赏音乐后自由讲述)

  3、第二次欣赏音乐

  师:有不一样的意见,我们再来听一听吧!(幼儿再次欣赏)

  4、画图谱,欣赏音乐

  师:这次请你们一边听,一边看看,赵老师把音乐里的草地和大山画出来瞧瞧到底哪里是过草地,哪里是爬山的音乐?

  师小结:原来前面的音乐感觉像是在过草地,后面的音乐感觉像在爬山。

  三、动作表现——掌握爬山的节奏

  1、 老师表演用手郊游的动作

  师:赵老师用小手做小脚来过草地、爬山,你们想知道怎么做的吗?(师示范)

  师:我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是过草地,什么动作是在爬山?(幼儿自由讲述)

  师小结:哦,原来在下面是过草地,在上面是爬山。你们想不想试试!

  2、 幼儿尝试用手表现郊游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3、 小脚去郊游

  师:小脚也想去郊游,小脚说我想用漂亮的动作过草地,请你们帮它想一想用什么漂亮的动作去过草地?(幼儿创编过草地的动作)

  师:小脚怎么爬山啊?(重点引导幼儿一步一步的爬)

  听音乐,完整的表现郊游动作(引导幼儿注意倾听爬山的音乐)

  师:前面还有一片草地,我们继续往前走!(再次表现,提醒幼儿爬几步到山顶)

  四、音乐游戏

  出示导游旗,幼儿根据旗帜上的数字组队去郊游!

  师:导游阿姨要带你们去郊游了,每一队的游客都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去郊游,但是几个人要在一起,不能掉队哦!(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一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一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一点,还可以多一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22、大班教案《大石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不同职业的专长引起兴趣。

  (2)大胆推理和想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大石头》图画书,教学课件(PPT)、汉字“大石头”、装扮成大石头的饮水桶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发悬念

  ①出示第2~3面

  一这是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忽然,有一块又大叉圆的东西轰隆隆地朝田鼠村庄滚了过来。哐当!这会是什么呢?

  一原来是块大石头(出示汉字)。这块大石头的到来,让原本平静的田鼠村庄再也不能平静。

  ②出示第4~5面

  一第二天一大早,田鼠们都被吓了一跳,原来大石头躺进了准备造游泳池的大洞里。这可怎么办?

  (2)情景体验:我来搬石头

  一你觉得该请谁来搬这块石头?为什么?

  一这就是那块大石头,怎么才能把它搬走?你们有好办法吗?请来试一试。

  一出示装扮成大石头的饮水桶,幼儿个别或合作进行尝试。

  小结:团结合作一起干,事情就能干得好。

  (3)推理故事情节

  ①出示第6、8、10、12、14面

  一大力士、科学家、矿工、魔术师、发明家他们都很神气地来了,你认为谁最有可能搬走这块大石头?为什么?

  一他们想了什么办法准备搬走大石头?他们做了什么动作?你来学一学。

  一除了他们,田鼠村里还会有哪些有特殊本领的人?(交流分享各种职业人的特点)

  ②出示第7、9、1 1、1 3、1 5面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结合故事情节逐一出示。(可以不按绘本图片顺序)

  一他们是怎么搬大石头的?一起来帮忙,学学“嘿哟、嘿哟”喊号子。

  一他们成功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讨论图片上田鼠们前后不同的表情)

  ③出示第16~17面

  一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田鼠都没有获得成功,怎么办?你想到什么好办法没有?看看田鼠村庄里究竟还有谁能想到好办法?

  一田鼠宝宝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

  ④出示第18~19面

  一田鼠宝宝想到了什么好办法?他对大家说了些什么呢?

  一你认为这一回田鼠宝宝的办法会不会获得成功?为什么?

  ⑧出示第20~25面

  一大石头搬走了没有?田鼠们在干什么?

  一当大家发现一起搬起来的不是大石头,而是大面包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个人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家合作,一起来完成。

  《大石头》的故事讲完了,田鼠们一起搬走了“大石头”,享受着大面包的美味。

活动延伸:

  一生活中我们还会碰到哪些事情需要大家合作一起来完成呢?(可以指导幼儿做些记录)

活动反思:

  故事围绕搬走大石头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有特殊本领的人。孩子在猜测推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不同职业的特别专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即便拥有特殊的本领,如果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仍然不能搬走大石头,从而凸显了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3、大班教案《黑白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黑色和白色搭配也能画成一幅很美的画。

  2.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可以黑白两种颜色构成。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教育幼儿怎样使用涂改液和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2.难点:使用黑白两种颜色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活动准备

  涂改液 黑色卡纸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启发幼儿如果只有黑色和白色搭配画成的画会是什么样子的?

  2.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什么东西是由黑白两种颜色组成的?

  3.让幼儿充分讨论,如果是让你用黑白两种颜色搭配画出一幅画你画什么?

  4.让幼儿观察老师事先准备的画。

  基本环节:

  5.教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看到老师手中的画和你们脑海里想的一样吗?那你们觉得和平时我们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和我们想得不一样。

  幼儿:刚才老师手中的画纸是黑色的,笔是白色的。

  幼儿:平时我们看到的画是五颜六色的。

  ………

  教师:小朋友都说得没错,这幅画用的是黑色卡纸,用涂改液来替代了画笔,画出来的。

  让幼儿发挥想像

  小朋友们可以想一下,除了刚才老师给你们看的房子和马路上的车子可以画成黑白的,还有什么可以画成黑白的?

  老师示范如何使用涂改液,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结束环节:

  6.引导幼儿大胆的作画,将想象的画画出来。并询问幼儿画的是什么?让幼儿画完后与同桌交换互相讨论和欣赏。

  延伸环节:

  5.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代替黑色卡纸,也是黑色也能画出漂亮的画.

  幼儿:黑色塑料袋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正确的使用涂改液,而且幼儿对这种新鲜的画法很感兴趣,也能够大胆的想象。幼儿也明白了不止有五颜六色才能画出漂亮的画,白色和黑色搭配起来也很好看。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幼儿部不会使用涂改液,有的太用力,有的太轻,画出的线条不一样。

24、大班教案《蔬菜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数数方法。

  2、启发幼儿根据实物图上的价格,灵活运用 8的运算方法。

  3、幼儿在富有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其中的快乐。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的图片及价格。

  2、人手一张买菜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玩一个报菜名的游戏,老师说一样菜,你说出它的菜名?

  师:小朋友,你们真厉害,有那么多美味菜肴。今天老师想来开一家饭馆,想大赚一笔,在我们魏村大有名气。

  评析: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让他们充分说出有关菜肴的名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主动思考的欲望。创设情境,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逛菜场

  1、感知蔬菜数量,说出数数的方法。

  出示各种菜的图片。

  师:菜场上的菜有多少种?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

  评析:在此环节中,我充分给予幼儿说出自己数数的方法, 并告诉幼儿一个一个数方法是不错,但速度好像有些慢了,引导幼儿将数数最快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2、幼儿观察蔬菜,准确的报出菜名。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报第几行,第几个,你们报出它的菜名?

  我们来换一下,我说菜名,你们说出它在第几行,第几个?

  找出荤菜,并请你说出它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看来你们都认识菜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买菜吧!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形式来设计给原本简单地活动,增强了几份乐趣,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又调动了起来。

  三、买菜师:我们拿多少钱来买菜呢?

  教师示范买菜。我先买个丝爪吧,把丝爪画下来,丝瓜是几元呀? 那,还剩下几元呀?只能买什么呀?

  师:接下来,你们来买菜。

  幼儿操作。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买的什么菜?

  评析:此环节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兴趣的需要,让幼儿在自由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在买菜的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灵活地进行了8的运算,并用绘画的方法记录买菜的过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画下来的菜来介绍,如:有的幼儿用8元钱买了青菜1元、土豆2元、黄瓜1元、金花菜2元、茄子2元,用8 元钱买到了这么多的菜,是幼儿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迁移运用。

  四、烧菜,结束活动

  师:我们买了这么多的菜。那,我们就来烧一道菜,让我们的饭馆开张吧!

  评析:我以烧菜的口吻结束活动,使环节与环节之间呼应、衔接。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学习回归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想努力做到的。我认为在一定的情境下,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能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幼儿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游戏性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敏感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数学的作用,将数学融入情境化、生活化,让幼儿学习得十分轻松,也越来越爱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5、大班教案《神秘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有初步的团队意思,有对未知事物的探索预想。

  2、能主动探索,运用不同感官感知事物的方法。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

  能主动探索,运用不同感官感知事物的方法。

活动准备

  神秘盒2个:相同的21个,不同的20个。

活动过程:

  一、 引入部分,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老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鲜花)你们是用了什么方法知道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他?

  二、 用感官感知未知事物。

  1、 出示神秘箱,提问:小朋友,猜猜里面有什么?想想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呢?

  2、 将相同神秘箱发给幼儿,引导幼儿用听,闻,看,摸感知物体。

  3、 神秘箱揭晓,与幼儿共同分享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 分组调查,并记录如何探究神秘箱内物体。

  1、 幼儿分4组,每组每个幼儿分发不同物体的神秘箱,教师引导幼儿轮流探索神秘箱内物体。

  2、 引导幼儿将箱内物体的探索记录下来。

  3、 神秘揭晓,共同分享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延伸活动:

  教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就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到教室找找老师给我们准备的水果宝宝吧。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能很好的根据我的思路进行,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重难点也基本达到。特别是在团队协作方面我觉得不错。在评课活动中,我感觉我给孩子这个活动的选择中,有些狭隘,如果重新考虑,我想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和联想。

26、大班教案《小熊买糖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能用动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通过活动能够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并知道正确记忆的重要性。

  3、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小熊形象一个、图片三组。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形象导入

  1、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瞧瞧它是谁呀!(跟小熊打招呼)小精灵儿童网站

  2、你觉得这只小熊在干什么?(想东西)

  3、它在想事情,因为他的记性不好,什么叫记性不好?(记性不好就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一会就忘记了)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1) 妈妈请小熊去买什么?(根据幼儿所说出示图片)

  (2) 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小熊把要买的东兴记成了什么?

  (3) 小熊市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把玩具带回家的?(注意引导幼儿说出牵、挎、背等动作并以同模仿)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1) 这次小熊记住了要买的东西了吗?它怎么会又忘记了。

  (2) 这回小熊买了哪些东西回家。

  (3) 小熊这回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把东西带回家的?(分别让幼儿说说注重强调动词夹、顶、抱,并让幼儿尝试模仿)

  3、讲述故事余下部分

  (1) 先让幼儿猜猜你们觉得这回小熊能买对吗?(幼儿自由答 ):那我们继续听故事看看小熊到底买对了没有。

  (2) 教师讲述故事,这回小熊买对了吗?发生了什么事,让小熊又忘记了。

  (3) 小熊忘记了什么事情呀?

  4、听完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

  5、师幼结合图片共同讲述故事《小熊买糖果》

  三、结合生活经验帮帮小熊,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

  (1) 小熊没能完成妈妈的任务,谁能帮帮它来记牢妈妈的话?

  (2) 师总结:可以用笔写下来;可以画下来;听得时候一定要认真听,努力记;

  四、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表现得很棒,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像今天一样,做事注意力集中,认真听,仔细看,动脑记,把学到的知识经常复习,这样记性会越来越好,学习也会更加进步。可千万不要像小熊那样,做事丢三落四,忘这忘那,好吗?

活动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记性不好闹出笑话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小精灵儿童网站

  2、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帮助我们记忆的好办法,请你再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想到了告诉老师,我们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小熊买糖果》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当看到这个故事时,我自己首先就被里面诙谐幽默的风格吸引住了。

  这次活动从一开始出示小熊玩偶,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孩子们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起到了很好的引题和激趣的效果。紧接着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个个都专心致志,完全被故事吸引住了,当听到小熊买忘记了要买的东西时都不由的发出了笑声。所以,在问题的回答中孩子们也非常的踊跃。在学学“挎”、“背”、“顶”、“抱”等等的动词中,小精灵儿童网站不仅起到了动静交替的效果,又增强的活动的氛围,还丰富了孩子对动词的学习。故事的分段讲述理解更便于幼儿理解、记忆故事。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帮小熊想办法记忆中,孩子们都表现得很积极,都非常乐意为它想办法,而且孩子们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讲述出一些记忆的方式,比如用纸记、用录音机录、记在心里等等。最后买礼物的环节更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既玩了,又用到了不同的记忆的方式。

27、大班教案《好玩的气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胆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感受游戏的快乐。

  2、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快乐情绪,体验合作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吹好气的气球若干个,搏击操音乐、气球组成的按摩床若干个,羽毛球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准备一段搏击操热身。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锻炼吧。出发。(进场)

  师;哇,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啊,给他们打声招呼吧,客人老师好。我们来打打拳吧。

  二、 基本活动

  1、让幼儿自由的发现如何才能使气球飞起来,不会掉下。

  师:小朋友们,元旦就要到了,何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神秘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想)(教师拿出礼物)(很重的拖出礼物,迅速举起)

  师:猜猜里面是什么呢。(让幼儿摸一摸)我们一起数一二三,解开秘密。

  师:那我们来一起玩吧,让气球飞起来,不能掉下来哦。(教师把气球抛向幼儿,让幼儿自由的玩)

  @教师发现一名幼儿用手向拍球,让气球飞起起来了

  师;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用手拍向上拍气球,让气球飞起来了,我们也来玩一玩吧。

  @ 教师又发现一名小朋友用另一种办法使气球飞起来了(集合幼儿,让幼儿发现身体还有那些部位能让气球飞起来)

  师:哇,小朋友们,过来过来,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是用什么地方使气球飞起来的(头),原来头了可以让气球飞起来,那你们想想还有什么办法也可以使气球飞起来(肩、肚子、屁股、大腿、脚)哦,原来我们的身体还有这么多地方能够让气球飞起来的,那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部位使气球飞起来吧。(幼儿自由的用身体其他部位玩气球)

  2、教师小结刚才玩的方法,引出两人玩一个气球,进入比赛。

  师:嘘,小朋友们,小气球很累了,让他们休息一下吧。(幼儿围教师坐下休息)

  师:原来我们的身体这么能干,不仅手能让气球飞起来,还有头、肩、肚子、屁股、腿、脚。。。这么多部位也能让气球飞起来。那你们觉得两个朋友能不能玩一个球呢?请两个好朋友手牵手,然后送一个气球回家休息,接下来让我们试试吧。两个好朋友合作,不让气球掉下来。

  @发现两名幼儿把球你拍给我,我拍给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把球你拍给我,我拍你给你,配合的很好,好像在像打拍球一样,干脆我们来个拍气球比赛好不好。(好)那五个好朋友手牵手组成一个队,你们这组是红队,你们黄队,你们是蓝队,请小朋友们记住自己的队名了。

  师;听好游戏规则了,1、身体不能接触球网2、不能让球掉下来,如果球在那边掉下,那边就输了。

  师: 首先请红队和黄队来比赛,蓝队当拉拉队,站在这条线外,你支持哪个队就为哪个队加油。何老师是裁判员。预备。。。开始。。(幼儿开始比赛)

  @结束一局比赛,教师小结比赛的情况,为什么能赢。

  师:问啦啦队,为什么这队能赢呢?因为这组的小朋友是向前拍球的,而且很用力,他们的站位的时候也是分散开的,球落到哪里都有人接起来。配合的很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比赛,请xx队来比赛,xx对当啦啦队。准备。。。。开始。。。。

  3比赛结束,放松休息,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都累了,让我们放松一下(边拖出垫子)到气球按摩垫上休息。教师按一按,真软,真舒服。何老师也想躺上去休息休息,你们说气球会破吗?(猜猜)让我试试,谁也想来试试,(请三个幼儿示范)你们想不想气球按摩垫上玩一玩?请三个人找好朋友,然后开始玩。

  三、 结束活动。

反思:

  教师在这节课中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得角色,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探索出各种让气球飞起来的方法,通过各种玩法,教师提出了一种最好的基本动作,就是用手让气球飞起来,提出这个动作后,教师不是以往的枯燥单一的动作来练习,而是创设了情境活动,就是拍气球比赛的形式来进行,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这节课设计也非常好,一环扣一环,一个人练习,两个人练习,进入球赛,让孩子们步步挑战,加强难度,一浪比一浪高,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28、大班教案《买书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用的货币及基本的货币单位、并初步了解角、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2、复习8、9、10的组成方式和加减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人民币,体会买书活动的乐趣。

  难点: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加深对8、9、10组成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书(书的封面、颜色、大小、厚薄、新旧等都不同),教师事先给书定价(10以内的整数)。

  2、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二、认一认,换一换。

  (一)引言过渡:

  1、小朋友们,有个小书店快开张了,你们想到书店买书吗?

  2、需要准备什么才能买到书呢?

  (二)认识人民币

  1、把准备好的封包发到幼儿手中

  2、认识幼儿常见的几种基本货币(纸币):1角、2角、5角、1 元、2元、5元、10元。

  3、认识硬币:1角、5角、1元。

  4、介绍认识大面值人民币:20元、50元、100元。

  (三)了解元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1元=10角(板书)

  (四)、换一换,并完成教材第60页“连线”。

  三、买书游戏

  (一)把幼儿分为两组(卖书组4人,买书组若干人)。

  (二)在老师指导下开始买书游戏。(在活动中教师播放愉悦的轻音乐,幼儿伴着音乐进行活动)

  (三)汇报。

  1、教师:好了,游戏开心吗?买到书了吗?买书用了多少钱呀?

  2、巩固对元、角换算的认识以及数字8、9、10的组成方式的理解。

  四、总结并提示课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以下这些地方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一、创设生活性和趣味性活动情境。

  使幼儿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教学资源,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小书店买卖书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在课堂中充分动口动手。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在课堂活动中以游戏形式 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寓教于乐中获悉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让幼儿参与买、卖书活动,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特点,也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了学习的快乐。使孩子在整节课中,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

  三、适当运用学具,提高活动效率。

  众所周知,再好的魔术师,没有道具就不可能表演出精彩的魔术,教师如能在教学实践中,制作教具,利用教具就会使课堂上锦上添花。在这节课中,我准备了精美魔术盒、连环画和崭新的人民币作为活动的载体,吸引幼儿的集中注意力,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之初,我就以富有诱惑性的百变魔术来激发的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五、重视了对幼儿的表扬和激励。

  表扬和激励是孩子成长的加油站,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这个活动中,我善于捕捉孩子们身上的亮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劢。如有的孩子在买卖书环节中,我就表扬和激励了幼儿,给幼儿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实践证明:表扬和激励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如在教学中,自己运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比较保守和陈旧的,没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我个人的教态、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使一节课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老师、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29、大班教案《小牧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情绪与节奏,初步学习分析乐句及节奏谱。

  2、学会看节奏谱,正确地运用乐器完整地演奏。

  3、喜欢进行打击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小牧民》的磁带、节奏谱、录音机。

  2、双响筒、铃鼓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出曲子的名字是《小牧民》。

  2、分析乐句,感受节奏。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乐句。

  (1)乐曲中哪些地方是表现马儿在奔跑的?我们来用手拍出马蹄的节奏。

  (2)下面的乐句表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示呢?这一句节奏比较舒缓、悠扬,我们用慢一点的节奏表示。

  (3)小牧民看到这些心里非常高兴,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4)最后一个乐句表现的是什么呢?

  师:小朋友拍得真棒!那你们能听着音乐从头到尾拍一遍吗?我们来试试看。(提醒幼儿眼睛看节奏谱,听好前奏)

  3、出示乐器,讲解角色的分配。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双响筒和铃鼓,你们认为哪种乐器能表示马跑的声音?(双响筒)对,双响筒发出的声音就象马跑的声音。(教师指节奏谱第一乐句)下面一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笑脸表示什么呀?(表示很高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幼儿初步学习分析节奏谱,知道要看节奏谱上的标记分角色。

  (2)幼儿拿出乐器,看着图谱,自己练习一下节奏。(自由练习)

  (3)听音乐,看图谱,演奏两遍,教师评价并纠正。

  (4)交换乐器演奏两遍。

  4、结束部分:

  师:听了小朋友的演奏,老师真想立刻骑上马在草原上奔跑,你们想吗?好,我们一起来骑马吧!(幼儿学骑马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可是,由于我害怕给予孩子太多自由空间,会致使课堂难以驾驭,因此节奏谱都是我事先做好的,现在想来:如果能给孩子一个自己编节奏的机会,那效果一定会更好。如谭的马蹄声,可以启发幼儿自己编一编:你想用什么节奏来表示马蹄声?你来拍给大家看!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30、大班教案《小猫搬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小猫搬家的原因,树立保护水质等环境意识。

  2.培养幼儿爬,走平衡木等动作的灵敏性。

  3.对幼儿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难点: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别幼儿协调性的培养。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自制小鱼竿。

  2 木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桥)等器械。

  3 玩具电话机,录音机。

  4.“保护河水,此处严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入题:

  1、师问:小朋友,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小鱼)

  师:小鱼生长在哪里?(水里)

  2、师问:老师带小朋友到小河边看到什么?

  (幼儿答:河水清,有小鱼、树木、居民住房,小河边堆放垃圾、河水混浊、没有小鱼……)

  3、总结幼儿回答情况,问幼儿,小朋友,小条河边被居民倒垃圾,水变脏了、小鱼没了,小猫钓不到鱼吃怎么办?谁能替小猫想办法?(加以总结)(幼儿讨论:给小猫搬家,买小鱼给小猫吃,爬到树上去让爸爸开大卡车把垃圾运走,找环保叔叔……不让倒垃圾……)

  (二)进入游戏活动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河里没有垃圾污染,那里的鱼多,我们先帮小猫把家搬到那条河边去住,好让小猫能钓到鱼吃,小朋友扮演小猫,把钓竿子带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小条河边的垃圾运走后再搬回来。

  2、向幼儿讲清游戏规则:玩法:全班分成6队,每队人数相等,每队第一个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手拿钓鱼竿,要翻过小山,走过小桥(注意安全)鱼竿和头饰不准丢,到小猫新家后站好(每队前一个幼儿到"家"后,后一个幼儿才能"搬家"。看哪队幼儿搬得快,先结束的一队是优胜者,选出前三名)

  3、老师作示范表演后,幼儿开始游戏,不该"跑"的幼儿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后总结发奖,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教者接电话:

  内容:小猫原来的家小河的垃圾运走了,居民们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鱼又游回来了(表扬小朋友环保意识强)

  5、把消息告诉幼儿后,再把"家"用同样方法搬回去(放音乐,增加幼儿高兴的气氛)

  6、总结游戏情况,出示"保护河水人人有责,严禁乱倒垃圾"的牌子,结束.

教学反思

  1、大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这些表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主动参与进来,个别甚至能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活动;有些幼儿在活动能自主创造一些动作,使得整个活动能很好的开展下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进活动中,孤僻的行为有所改观。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由于他们入园我就是班主任,所以对班上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有一个比较全盘的掌握。也因此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示范,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交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基本活动的过程中适时的提高一些活动的要求,让发展较快的幼儿能全程投入到活动中来,比如:让他们来发号指令,指挥幼儿的活动节奏等。

31、大班数学教案《买礼物》含反思

设计思路:

  新年的脚步悄悄地走向我们,一天我会听到龙龙在说:“爸爸妈妈昨天带我去亲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妈妈会去超市买很多礼物。”其他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表示也去亲戚家做客了,也买了很多礼物。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购买礼物非常感兴趣,并且有的幼儿还可以说出具体的购物过程,再加上大二班的小朋友开了家“河马超市”,我们的孩子非常渴望到超市里亲自体验购物的感受。于是,我就创设了为熊猫奶奶购买礼物的情景,从中既能让幼儿体验到购物的乐趣,又能让幼儿了解合理安排钱币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2、银行取钱,交代要求:领的钱要拼成四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种图形的颜色要不一样、两半图形上的数字要合成10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活动反思: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问话让学生说一说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有几个学生能说出是重阳节,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重阳节,并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这一天能够为家里的老人献上一份爱心。不管是在什么课上,我们都应该有机会教给学生除了科学知识之外的东西:向敬爱老人、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益虫益鸟等等。利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和导入环节的两三分钟就能够灌输给学生很多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这一方面在以后还要继续坚持多关注,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运算顺序都能够掌握,在计算时,为了便于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检查,我要求学生用递等式的形式来计算,但是有部分学生对于递等式掌握的不是很好,在练习课上还要再通过练习题巩固一下才行。另外有的学生没有列竖式的习惯,虽然口算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这样练习的正确率就很难保证。我让学生用两个竖式连写,这样就简便一些了。我想在以后的课上应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找出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

32、大班音乐教案《买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固定句式,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并通过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当图片被逐步抽去时,能凭记忆唱准歌词。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食物图片、背景图。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在节奏感训练与发声练习中熟悉旋律

  师: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逛超市,好吗?汽车来了,让我们出发吧,。”放录音,在《买菜》旋律伴奏下,师生做开车动作进场:1、教师利用“停止”口令,插进师生对话来对幼儿进行节奏感训练:

  师:“看到 红绿 灯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看到 绿灯 行 呀,红灯 就要 停 ”

  师:“看到 老奶 奶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看到 老奶 奶 呀,我们 就让 座 ”

  师:“汽车 到了 站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汽车 到了 站 呀,一个 挨一 个 ”

  师“到了 超市 门 口,心情 怎么 样?

  幼:“哎 呀呀 哎 呀呀 真呀 真高 兴”

  2、进行发声练习: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很高兴,我们高兴地时候,就想唱歌,唱歌之前呀可要把嗓子练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嗓子练开。”提出发声练习的要求,利用结尾句进行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

  师:“平时小朋友有没有跟爸爸妈 妈一起去买菜?买过什么菜?”幼儿自由表达。出示“买菜”字卡,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提炼歌词:

  图一:“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

  图二:“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鱼儿水里游”

  图三:“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图四:“哎呀呀哎呀呀装也装不下”

  (教师借助肢体语言或形象比喻,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提问:“歌曲中有一个地方没有旋律,听听是

  .哪里,说的是什么?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师:这次请你们听我唱,图上有两个相同的标记分别表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探索歌词“哎呀呀,哎呀呀”图谱的表示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哎呀呀”的图谱标记是一个圆点大表示强、两个圆点小表示弱的节奏特点。)

  3、幼儿学唱歌曲。(1)带领幼儿按节奏把歌词读熟。(2)幼儿放慢速度、跟着琴声、看着图谱学唱。

  4、玩“藏图”游戏,熟唱歌曲。

  (1)教师抽掉其中一幅图,让幼儿回忆并演唱歌曲

  (2)“现在老师把2—3种菜盖起来,你们能唱得出来吗?”(教师遮盖2-3种菜,幼儿演唱)

  (3)“现在没有菜了,你们还能唱出来吗?”(教师把全部拿掉,幼儿演唱)

  (4)以正常的速度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达结尾句。

  5、教师帮助幼儿反思本次活动中使用的学习方法

  教师: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会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图片的,可是最后图片全部被遮盖掉了,你们不看图片也唱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图片的内容已经印到你们的脑子里,以后你们在学习别的本领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三、复习律动,大胆创编“包饺子”的各种造型动作

  老师“今天,我们在超市买了这么多的菜,好高兴,孩子们真棒,已经学会帮忙干家务活了。那买了这么多的菜,今天中午我们来包饺子。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包饺子。

  1、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全体一起复习“包饺子”律动。

  2、小朋友就坐,教师谈话贯穿感恩教育

  3、引导幼儿大胆创编“饺子”熟了的造型动作,在双圆形中两两结伴进行律动。

  4、小结,在欢乐的“包饺子”律动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学中,往往碰到孩子对旋律较难掌握的问题,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复听来掌握旋律,所以本课例我尝试用“一曲式”的方法,在异班试教时,我从进场的节奏训练到发声练习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终贯穿,这让幼儿在没学歌曲之前已经对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环节学唱时,轻而易举,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觉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尝试是成功的。

  2、学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贴切,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较好。

  3、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音乐环境,孩子们兴致很高,在音乐中感悟劳动的乐趣,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

  4、由于是异班教学,对该班的幼儿不熟悉,不能进行很好的师幼互动,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歌曲演唱的节奏强弱等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最后的创编部分,未能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肢体语言尽情表现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结束部分显得仓促。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地弥补不足,特别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个性,更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33、大班教案《购物买放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活动,引导幼儿关注食品保质期,并初步尝试推算保质期。

  2、让幼儿了解保质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照相机、食品若干、各种饮料、食品标价卡

活动过程:

  一、超市购物

  1、师:今天我们班里开了一个小超市,你们想去购物吗?

  请你去超市选一件自己喜欢的食品,回来的时候要和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在超市里买了什么?价钱是多少?

  2、幼儿去“超市”购物

  3、幼儿讲述自己的购物情况:我买了xxx,它的价钱是几元几角。

  二、了解食品保质期

  1、师:在超市里购物,除了要看食品的名称、价钱之外还要看什么?

  2、师:你怎么知道你买的食品是好的还是坏的?(引导幼儿讨论出:购物时还要看食品的保质期)

  小结:食品保质期是指保证食品质量的期限。购物食品时一定要看清食品的保质期。如果吃了过期的食品,就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

  三、寻找保质期

  1、师:你们买的食品上都有保质期吗?大家一起去找找食品的保质期可能印在什么地方呢?

  2、幼儿寻找保质期并相互交流各自的发现。

  四、推算保质期

  1、师:这包食品的保质期是怎么表示的?(九个月)

  2、师:九个月又是多少呢?你怎么知道它是不是已经过期了呢?(引导幼儿寻找食品的生产日期,从而推算出保质期限)

  3、引导幼儿在包装袋上寻找生产日期并根据生产日期推算保质期。

  师:你的食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它的保质期是多少时间?

  小结:食品保质期的表示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写着保质期的长短,有的直接告诉你保质期的最后一天是什么时间。所以,我们只要仔细地识别一下,就能买到放心食品了。

  五、选择保质期

  师:现在这里有几瓶饮料,请大家根据保质期挑选一份可以放心喝的饮料。老师也来挑一样。(故意拿走已变质的酸奶。)

  重点提问:

  1、 你的饮料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2、 它的保质期是多少时间?

  3、 这几瓶饮料为什么没有人选?(提醒幼儿)

  师:我好渴啊,让我把这瓶酸奶喝了吧!但是,我要先看看保质期。还没过保质期,应该没问题。哎呀,这瓶酸奶坏了呀!还没过保质期,酸奶为什么会坏呢?我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大家回去想想再找找原因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围绕购物买放心之“保质期”开展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纵观整个活动,体现了四个重视,也是四个亮点。

  1、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首先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准确,恰当。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情况以及不同年龄的关键经验对他们的学习提出了合理的要求,让幼儿在购物的活动中关注食品的保质期,尝试推算保质期,了解保质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开始我让幼儿在购买食品的情境展开了学习活动,让幼儿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使幼儿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通过活动,较好的实现了目标。其次是活动内容选择恰当,注重各领域间的渗透。本次活动是以科学领域的内容为主,整合了语言、社会、数学等领域的教育内容和表达方式,在围绕保质期探索中了解了食品的保质期期限不同、食品的生产日期以及初步掌握了保质期的推算方法。

  2、重视活动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围绕关键经验,用关键问题引导活动。从“在超市购物出了要看食品的价钱、名称之外,还要看什么”到“什么是保质期”再到 “保质期是怎么表示的、怎么来推算保质期”,一个一个问题环环相扣,且体现了递进性和层次性,逐步突破重难点,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连续过程。

  3、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综合利用。在活动中,我给予了积极帮助,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发现、去探索。如和孩子们一起寻找保质期、生产日期,和孩子们一起讲述发现,帮助他们梳理经验等。教师与幼儿融为一体,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投放的活动材料来源于日常教育教学经常使用到的物品,注重实效性。电脑、相机的运用,以及重点、难点内容在黑板上的及时呈现,使活动更直观生动,易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幼儿在活动中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活动热情高涨。同伴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师生互动也很热烈。幼儿参与热情高,发言积极,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互动无处不在,帮同伴寻找着包装袋上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他们在活动很还自然地学会了合作。活动中我本身也完全和孩子一起融入到了活动中,语言也比较有激情,从而也感染了孩子。

34、大班教案《书包》含反思

教学目标:

  体会书包整齐有序给学习带来的便利,学习整理、摆放书本的方法,初步养成主动整理书包的习惯。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 观看课件,收集问题,引发思考,积极参与。

  上课了,老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看书,而芳芳小朋友却一直在翻书包找课本。

  师:片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为什么找不到书?

  幼儿:没有书不能阅读,没有整理好书包,书就会丢了,损坏了。没有整理好书包小朋友都在等。

  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对,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我们的学习工具,不仅要上课摆好还要及时拿出,要是学会整理书包,就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二. 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 观察书包内物品

  让幼儿将书包内的物品拿出,并说出其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书包里有什么?

  幼儿:铅笔盒(铅笔、橡皮)语言书,数学书,画画书…

  师:这些东西混在一起,找起来很不方便,怎么办?

  幼儿:分开放。书和书放一起,铅笔和橡皮放在铅笔盒里。

  2. 幼儿动手尝试整理书包。

  整理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谁摆放的整齐。

  3. 学习辨别,根据需要准备课本。

  师:我们平时会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来取放书本,怎样可以又快又准的拿出书本?

  幼儿:把准备用的书本提前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三.循序渐进,巩固提高。

  1. 做一做,好朋友怎样进书包。

  师:现在开始放,看谁的书本很快进书包。幼儿欢快地收拾书包,形式各异。

  师:请你们讲讲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幼儿:先放书,再放本,最后放文具盒。

  2. 变一变,好朋友很快进书包。

  师:把桌上的书本文具盒很快进入书包让桌面干干净净,开始。

  3. 查一查,好朋友是不是排好了对?

  师:同桌互相看一看,放的让人看起来舒服吗?

  4. 归纳总结,轻轻松松回家去。

  小朋友们都很棒,都学会了整理书包,并且摆放的尽然有序,这样就不会像课件中的芳芳小朋友那样上课拿书弄得手忙脚乱找不到书的现象了,老师相信你们上小学后,一定能做个爱学习,好习惯的好孩子。

反思活动:

  就孩子们上学遇到的迫切需求,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来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做一做中,孩子们手、脑、眼和各种感官并用,看好朋友怎样进书包。在变一变中,孩子们提高了整理书包的速度,在查一查中,同伴进行合作,给予评价。在背一背中体会了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的是:应该有延伸活动,让幼儿回家后把自己的本领给家里人表演,再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弟弟妹妹表演,还有再设置区域角,让幼儿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这些是需要改进的。

35、大班教案《波浪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听辨上下行音高的变化,感应高低问答句。

  2、幼儿通过律动和乐器演奏感应伴奏。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感应伴奏和上下行音高。

  难点: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CD-7、呼拉圈、唱名泡泡、沙巾、圆舞板、铃鼓、纱巾、节奏卡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候,调动幼儿情绪,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反复进行两次,让每个幼儿都动起来。

  2、放CD-7,做律动。

  A段:“一起搭帐蓬(一二拍双手拍两下一拍一下,第三拍双手举高头顶拍两下,第四拍回胸前拍一下。)”、“一起钉钉子”、“一起爬爬山”、“一起数星星”、“一起唱唱歌”、“一起跳跳舞”(第一小节第三拍做相应的律动两下)

  B段:“赶快躲起来,快点跑出来”。第一乐句:双手抱头躲,第二乐句:伸手仰头出。

  3、复习“?” 和“ ?”,通过节奏卡复习“?” 和“ ?”,幼儿更深入地用肢体感应A段“钉、搭、爬、数、唱、跳”的“????”顽固伴奏。

  (1)出示“?” 和“ ?”的图片

  “?”——“ta”

  “ ?” ——“titi”

  (2)依次踏脚“? ? ? ?”幼儿一边唱出来一边用脚踏出节奏。

  4、通过“赶快躲起来,快点跑出来”唱名泡泡高低问答句的感应,让幼儿感受上下行音高的变化。

  ①d m r d t, l, s,

  ②l l s m f r m

  ③d m r d t, l, s,

  ④l l s m f r d

  将唱名泡泡帖于黑板,老师逐句教唱。幼儿跟唱。

  请幼儿观察①和③,②和④的异同。

  5、纱巾游戏:老师持沙巾一角于幼儿中心,幼儿持任一条沙巾另一角围绕老师成大圆圈。

  肢体感应顽固伴奏“????”和上下行音高变化。

  A段幼儿持纱巾以“????”的节奏围绕老师转圈;

  B段幼儿向老师聚拢再分散开感受“赶快躲起来,快点跑出来”上下行音高变化。

  6、呼啦圈游戏:幼儿随机两人一组。

  A段两幼儿持呼啦圈敲击地面,“钉、搭、爬、数、唱、跳”感应顽固伴奏“????”;

  B段两幼儿持呼啦圈上下移动,“躲、出”感应上下行音高变化。

  7、乐器演奏:幼儿分为两大组,分别演奏A段和B段。

  A段:圆舞板——敲奏 “????”

  B段:铃鼓——摇上下行。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认识了“????”的节奏特点,并初步感应了上下行音高变化。

  在今后的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设计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不管幼儿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活动,都能被告活动吸引,使幼儿得到锻炼,感受到音乐游戏的快乐。这样幼儿才会越来越有兴趣参加以后的活动。

36、大班主题教案《整理书包》含反思

内容与要求:

  1、尝试合作整理书包,初步养成有序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2、萌发学做小学生的愿望。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环境创设:

  收集书包;桌上放有教科书、练习本、铅笔盒、铅笔、卷笔刀、橡皮、尺、餐巾纸、茶壶、毽子、绳子、食品等,数量不一; 纸、彩笔,一组一份。

设计思路:

  一、内容的选择:

  本次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下的一个活动,在这个主题的开展中,孩子们发现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离开上小学越来越近了,因为在我们班级的墙面上有一个“离园倒计时”的角落,上面的数字显示孩子们会过完一天就去掉一天的数字,使他们切身的感受到在园的天数越来越少了。那么,我们怎么样为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充分准备呢?

  这些准备包括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所以我们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去购买书包和一些上小学时用的学习用品,让孩子了解每一种学习用品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向孩子说一些小学生的行为准则等,这样,在心理和物质上为孩子上小学作了准备。

  二、环节的设计:

  在第一环节中主要通过观察比较法讨论书包的不同,主要是通过提问的的形式发散幼儿思维,“他们两个的书包一样吗?”“书包到底有什么用呢?为什么小学生要背书包上学?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

  第二环节书包里到底要放些什么,怎么放,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清晰的,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去选择、去思考、去讨论、去练习,去记录等,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来得到一些比较清晰的概念,获取一些比较适用的方法。这对孩子上小学是非常有帮助的。活动的形式我是让孩子操作在前,讨论在后,让孩子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真切的感受,尽量做到让活动的内容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来,又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力求去解决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环节主要是延伸活动提升幼儿在整理书包时要养成分类摆放的好习惯外,在生活中也要养成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方法的利用:主要是比较法、提问讨论法和操作法

  三、细节思考:

  1)在第一环节中当幼儿发现有相同书包时,及时讨论怎样识别?以便幼儿更清楚的区别自己与他人的东西。

  2)在材料投放时考虑的比较周到,如生活、体育、文具(各种大小不一的尺)、食品等

  活动价值:抓住幼儿对书包的兴趣,引起幼儿们将有关书包的零散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不仅有利于幼儿加深对书包的认识,采用记录的形式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活动流程:

  观察发现——尝试整理——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

  1、听音乐说说听了以后心情怎样?音乐中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看PPT,原来是小学生去上学,去上学要背什么?可我们发现上幼儿园有的幼儿也会背上小书包,看看她们两个人背的包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上学要背书包呢?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讨论

  3、小结:原来书包是我们上小学后要每天背着它去学校的,里面放的是我们学习的书本、文具和用品,它是小学生的好朋友。

  二、尝试整理

  1、出示物品,有的物品是书包里的朋友,有的不是书包里的朋友,请小朋友们学做小学生,帮忙整理书包啦!

  2、整理小书包并记录

  1)、请将桌子上的物品选择放入书包,想一想,哪些东西是上小学时必须要带好的;哪些东西是可以带着上小学的,想想为什么要带上这些;还有哪些东西是不能带到学校里去的,想想为什么不能带?

  2)、小组合作整理并记录(教师观察幼儿选择和记录情况)

  3)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将书包里的朋友放整齐?用记录的形式表示出来。

  3、分享交流

  1、请幼儿边看记录边介绍:你是怎么放的?这些表示什么?为什么这么放?讨论这样的办法好不好?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有的书包里很乱,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重点讨论体育用品和书本放一起是否合适,为什么?

  4、小结:因为书包里的朋友有很多,所以我们以后上小学去的时候,要每天整理好我们的小书包,养成分类摆放的好习惯,把文具用品放在一起,书放在一起,本子放一起,生活用品放一起,还有体育用品放一起,这样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要爱护好书包里的这些东西。

  三、延伸活动

  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在整理书包时要养成分类摆放的好习惯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要这样?

活动反思:

  本课通过整理书包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并知道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学习整理书包,有初步的责任意识。在这节课上主要是让孩子们对书包内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让他们产生兴趣,并加以了解。为了帮助孩子了解上述内容,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我还让他们来比赛整理自己的书包活动,并一起讨论。在教学设计上,按照书本的教案原则:来上这节课。

  不足点:

  1、在教学中要重视关注全体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发挥。

  2、在孩子们整理书包时,没有很好的给他们归类,有些幼儿还特别的迷茫,和不知道该怎么整理。

  3、在课上也没有让更多的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书包,也没能让幼儿在互相欣赏中了解书包的作用,我只是请了一小部分幼儿来介绍自己的书包。

  4、在幼儿自己整理书包时,也没有也没有给幼儿讲明白书包有很多夹层,具体怎么来把自己的书包归类,也没有讲清楚。

  5、如果我能在课上给孩子们第二次给书包分类,再次强调物品的分类,那孩子们可能还会更加记住每天应怎样整理书包,会对这节更加感兴趣的。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了解小学生也是有书包的,并会初步的给书包里的东西分出一些简单的类,这点还是可以的。

37、大班数学教案《买东西》含反思

  设计背景

  孩子们最喜欢买吃的的东西,喜欢逛这里的巴扎。在教室里我准备了实物,准备了教学用具,废旧物制作。摆放归类,设计了一个小超市。如水果区、蔬菜区、食品区、学习用品。都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物品,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小朋友们都已认知过这些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类物品,还能用汉语口语说出来。

  2.应用“我买****,@@多少钱?”学习“你想买什么?我想买***。

  3.知道用礼貌用语,知道买东西要付钱。

  4.积极用汉语来交流自己的愿望,在情景中用汉语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重要的是让幼儿积极用汉语表达出来,不完整的句子老师引导孩子完成,多说几遍都可以,弱点的孩子只能说出词语也没关系。让幼儿们在此情景中乐于参与活动

  2难点:能灵活运用句子说出自己想买的、自己想要的。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得幼儿大胆用句式表达清楚含义。难在老师用灵活多样、前后有序的方法掌控调节教学氛围。

  活动准备

  1.小超市模型

  2.自制纸币,5毛钱,1块钱若干张

  3.实物:泡泡糖、巧克力,方便面,小饼干,棒棒糖等。

  4.水果教具,蔬菜教具。

  5.小布袋子6—8个。

  6.分六小组,每组6人

  活动过程

  1老师与两名幼儿示范,其它幼儿仔细听,认真看。

  2选一组幼儿为大家示范表演,老师鼓励并指导幼儿用汉语口语表达。其它小组依次完成买东西的过程。老师为幼儿做辅助工作。对每小组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3对有些不善于说话的、或口语差的小孩,老师再组织一次表演,耐心引导并开启孩子的小嘴巴,用一块真的食物来奖励孩子。

  4结束活动,小朋友们一起回想这个小超市里用什么水果?有什么食品?有哪些蔬菜?还有什么学习用品。

  5,延伸:把物品摆放在区角,便小朋友们自由进行玩耍。

  教学反思

  1、我自己备课理论太多,对幼儿学习方法掌握有点生硬呆板。

  2、上课过程中,虽然孩子很热情积极参与,我有点掌控不住了,在引导他们认真听或多说几遍口语,幼儿只顾那吃的物品

  3、我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观察幼儿的个体变动,但及时调整心态并坦然解决小问题还是有写慌张。

  4、给孩子们鼓励时,语气眼神还欠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5、我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都有所理解和学习,就是在实施活动时,没能及时调整。

  6、老师当时评价有几点:说话声音有点儿大,不太轻柔;表情有些直板,不自然;鼓励方式太单一;给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自由空间也太小。

38、大班主题教案《买东西》含反思

设计背景

  孩子们最喜欢买吃的的东西,喜欢逛这里的巴扎。在教室里我准备了实物,准备了教学用具,废旧物制作。摆放归类,设计了一个小超市。如水果区、蔬菜区、食品区、学习用品。都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物品,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小朋友们都已认知过这些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类物品,还能用汉语口语说出来。

  2.应用“我买****,@@多少钱?”学习“你想买什么?我想买***

  3.知道用礼貌用语,知道买东西要付钱。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重要的是让幼儿积极用汉语表达出来,不完整的句子老师引导孩子完成,多说几遍都可以,弱点的孩子只能说出词语也没关系。让幼儿们在此情景中乐于参与活动

  2难点:能灵活运用句子说出自己想买的、自己想要的。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得幼儿大胆用句式表达清楚含义。难在老师用灵活多样、前后有序的方法掌控调节教学氛围。

活动准备

  1.小超市模型

  2.自制纸币,5毛钱,1块钱若干张

  3.实物:泡泡糖、巧克力,方便面,小饼干,棒棒糖等。

  4.水果教具,蔬菜教具。

  5.小布袋子6—8个。

  6.分六小组,每组6人

活动过程

  1老师与两名幼儿示范,其它幼儿仔细听,认真看。

  2选一组幼儿为大家示范表演,老师鼓励并指导幼儿用汉语口语表达。其它小组依次完成买东西的过程。老师为幼儿做辅助工作。对每小组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3对有些不善于说话的、或口语差的小孩,老师再组织一次表演,耐心引导并开启孩子的小嘴巴,用一块真的食物来奖励孩子。

  4结束活动,小朋友们一起回想这个小超市里用什么水果?有什么食品?有哪些蔬菜?还有什么学习用品。

  5,延伸:把物品摆放在区角,便小朋友们自由进行玩耍。

教学反思

  1、我自己备课理论太多,对幼儿学习方法掌握有点生硬呆板。

  2、上课过程中,虽然孩子很热情积极参与,我有点掌控不住了,在引导他们认真听或多说几遍口语,幼儿只顾那吃的物品

  3、我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观察幼儿的个体变动,但及时调整心态并坦然解决小问题还是有写慌张。

  4、给孩子们鼓励时,语气眼神还欠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5、我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都有所理解和学习,就是在实施活动时,没能及时调整。

  6、老师当时评价有几点:说话声音有点儿大,不太轻柔;表情有些直板,不自然;鼓励方式太单一;给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自由空间也太小。

39、大班社会教案《整理图书》含反思

设计意图:

  现在的小朋友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整理物品和书藉的好习惯,我想通过《整理图书》这个活动,让小朋友们学会并养成整理物品和图书的好习惯,同时提高小朋友们整理物品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整理图书活动,让幼儿掌握整理图书的方法和技巧。

  2.幼儿会在实际操作中,提高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

  3.促进和培养幼儿爱惜图书,爱看书的好习惯。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整理图书活动,让幼儿掌握整理图书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幼儿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整理好班级里的书架。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厚薄不同的图书,图书架6个,图书摆放整齐的图书架样例。

活动过程:

  1.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书放在一起,堆在桌子上。

  这么多书,放的这么乱,你打算怎么把书放整齐?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整理图书的方法。

  每个人的整理方法尽可能说的不一样。

  3.请一名幼儿利用图书架演示——整理图书。

  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图书?

  4.引导幼儿讨论:

  要想整理好图书架有没有技巧?技巧在哪里?

  5.把幼儿分成六组,大家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和技巧,把自己小组的图 书,在图书架上整理并摆放好。

  6.老师小结,表扬图书整理得好的小组。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们回家整理自己家里的书柜和自己房间的物品。

教学反思:

  1.因为是大班小朋友了,大家对整理自己的物品已经有一定的归拢、分类能力,而且喜欢自己动手进行整理,所以本节课的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2.通过此次整理图书活动,可以看出小朋友们能积极参与,而且能想出各种办法来整理图书。

  3.一部分小朋友想到的整理图书的方法很好,可以按图书的大小,图书的厚薄不同等方法来进行整理。

  4.小朋友们的讨论也很热烈,发言积极、踊跃。

  5.有两个小朋友对这节课的活动表现的不够积极,在整理图书时,两个人闹着玩,没有专心整理图书。

40、大班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活动目标

  突现经验性,强调幼儿更适宜于通过运用多种感官,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为主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能简单复述故事《大熊山》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使 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态度、习惯和技能

活动准备

  故事 图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经验与故事情节互动

  关键问题一:(取出剪好的一只黑色的侧面小老鼠问幼儿)这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这只特别改进过的老鼠观察得非常仔细,分别就老鼠的表情、肢体动作、身体、脸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引导。比如,老鼠要跑到哪里?它另外一只眼睛哪里去了,为何只看见一只?尾巴像什么?黑色还可以用什么词说?这些追问打开了幼儿的思维,让我和他们都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智慧。例如对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胆想象,从只看到一只眼睛引发幼儿思考侧面与正面的不同视角,用相近的词汇表达同一种意思等,都是对幼儿思维与经验的挑战。

  关键问题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么?

  分析:物体的变化吸引着幼儿的眼球,也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自己的思维。一些幼儿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只是在自己认定的答案上加了个“大”字。也许他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感受,但是却模糊不清。最精彩的要数祺祺说的“是大月亮又爬上来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在动画片里看过月亮渐渐升上来又落下去的镜头,他还告诉我太阳下山也是这样一点点变小的。我帮助幼儿小结了他们的想法,既肯定了坚持己见的幼儿,也表扬了因为看到视觉对象的变化而重新思考的幼儿,因为幼儿都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状态,说明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

  师:小老鼠会怎么想呢?它会说些什么?

  关键问题三:小老鼠发现草地上睡着熊,它会怎么做呢?

  分析:熊的出现大大出乎幼儿的意料,我想,这样的体验会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另一方面,惊讶的幼儿也在思考庞大的熊和瘦小的老鼠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有趣的是,幼儿对结果的推测和幼儿平时的个性很吻合,胆小的幼儿认为小老鼠会因为害怕逃走;胆大点的幼儿会想到“爬上去睡在熊身上”;比较沉稳的幼儿则会想到“绕过去”,故事美好的结尾让幼儿为之紧张的心放松下来,友好、甜蜜的温馨气氛让每一个幼儿的心情都特别舒畅。

  (二)完整欣赏故事《大熊山》

  关键问题四:(完整欣赏前向幼儿提出)一边听一边给故事想个名字。想一想,小老鼠最先看到的很小的东西,为什么会慢慢变大,最后才发现是一只熊呢?

  分析:先前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只是几个幼儿,估计有的幼儿可能没有弄懂这个道理,我就演示给幼儿看,帮助他们逐渐理解。后来的自由活动里,我还和一些幼儿玩起了猜一猜的游戏,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的几个幼儿。反复几次演示、操作后,幼儿逐渐体会到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幼儿参与度。本次活动中,全班幼儿的参与、投入程度较好。活动后我仔细做了统计,一次都没发言的幼儿有7人,在自由活动时我和这7名幼儿进行了互动。

  2.幼儿的观点。本次活动中,好几个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种大面积改观的现象第一次出现,我对此大力赞扬。

  3.活动环节整体感觉较丰满。改动后的故事内容和材料在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图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更便于幼儿直观地感知近大远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达成目标,效果较好。

  4.不足与调整。(1)事先设计一些环境,可以摄像,可以实景体验,让幼儿一起渐渐靠近,感受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变化。(2)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里,问题四也许还可以这样问幼儿:小老鼠几次看到的东西是同一样东西吗?怎么看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呢?当然,哪种提问效果更好还需要在尝试后总结。

41、大班教案《弹簧故事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图书的基本知识,激起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2、学习将纸正反四等分,并用画连环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故事。

  3、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分享同班的故事,感受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供幼儿欣赏的图书(幼儿自制的弹簧故事书一本,大开本图画书一本)

  2、一盒录音带(课前录制好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弹簧故事录音)

  3、稍厚且有韧性的长条形白纸,油画棒,勾线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朋友制作的弹簧故事书,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1、出示幼儿自制的弹簧故事书。

  教师:这是一本小朋友自己制作的故事书,想不想听听书中的故事?(想听)

  2、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安静倾听。

  3、教师:故事好听吗?(好听)刚刚有没有听清那位小朋友叫它什么书?(弹簧故事书)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本?(想)

  二、欣赏图画书,了解图画书的基本知识。

  1、教师:我们先来了解下图画书。这是什么?(图画书)这是图画书的什么?(封面)封面上有什么?(书名、作者、图画)最后是什么?(封底)封底上有什么?(条形码,小图标等等)

  2、中间是什么?(内容)用什么来表示?(图画)右下角有什么?( 页码)

  三、讨论弹簧故事书制作的方法。

  1、教师:小朋友觉得它像弹簧一样会弹起来,所以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弹簧故事书。

  2、教师:制作一本弹簧书看看需要准备些什么?(一张长条形纸)

  3、怎样把这张长条纸折成这样?(正反四等分)教师讲解:

  a、将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对折再对折成相等的四等分。

  b、将四等分的纸翻转放在桌面上。

  c、提起最上面一等分沿痕迹反折,完全重合在其他三等分纸上压平,成W形状。

  4、教师:什么地方可以做封面?封面上有些什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书名、作者,老师可拿出甘心雯小朋友的做范例。)什么地方做封底?封底需要画什么?(条形码、标价等。)

  5、教师:里面还有几页?(4页)怎样把一个故事分成4页来画?(以小朋友的弹簧故事为例)每页需要画些什么?(开始、发展

  一、发展二、结束)

  四、幼儿制作“弹簧故事书”

  1、老师:你想画什么故事?需要先做什么?(设计封面、封底)后做什么?(将故事分成四个部分来表现,不会写故事名字的可叫老师帮忙写上。)

  2、指导幼儿进行弹簧故事书的绘画和制作活动。

  五、展示和评价

  教师:说一说你的书上画了什么?你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你最喜欢哪一本书,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反思

  以下这些是我个人在教学活动“爱的故事书”课后的反思、顿悟,以及改编的原因和细节。在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中,我明白,教学是个常思常完善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完善、改进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爱的故事书”到“弹簧故事书”

  3月4日上午第二个活动是美术“爱的故事书’.因为最近有点私事没来得及提前备课,所以在上课之前我粗略地看了一下教材。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知道小朋友会喜欢上这个手工兼绘画的活动。

  活动按书上的教材一步一步地进行着,小朋友也的确如我所料的一样——趣味盎然。但在第四步“幼儿制作爱的故事书”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教材书上只是说将纸正反折成四层,并没有怎样具体教幼儿的操作方法。因为正在上课,来不及细想,拿起纸来,就教小朋友正一下反一下地对折。结果最后一层明显比前三层少了许多。再看看小朋友的,机灵一点的正反折成了四层,最后一层多出了或少了部分的马上嚷嚷开了“老师,多出了怎么办?我这里少了许多……”;反应迟缓一些的小孩如卷席子般将纸朝一个方向卷成了四层。看到这些,直骂自己的马虎,课前应该认真备课。没办法,暂时我只能告诉幼儿这是我们的第一本书,试验品。抽时间老师再重新教他们做过一本,这会儿就这样折好就成。

  这一环节过来,幼儿在进行爱心故事的绘制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幼儿因年龄差异,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大一点的孩子知道帮助、关心别人或别人关心帮助自己都是爱。可有的小朋友却认为爱就是自己想画什么就是什么(即便是课前我们曾讨论过有关爱心故事的话题)。幼儿这样,我加以指正,他面露难色:“老师,我不会。”就无兴趣再画下去,另一个被指正的孩子也跟着如此。(其实想想,“爱的故事书”的绘画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怎样才能让他们有兴致的绘画完作品呢?

  我想前提必须是幼儿自己感兴趣,愿意主动去绘画。平时小朋友课间休息时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拿笔画画,那会儿从没听谁说过不会。于是,当即我就把绘画内容拓宽了:幼儿可以画自己亲身经历的爱的故事,也可以画自己想象的故事。“哦,知道了!”小家伙们活跃起来,刚刚几个说不会的小家伙这会儿也忙乎。

  一段时间后,小家伙“爱的故事书”问世了,有作者、有内容、有页码……象模象样的。有几个会写字的还给自己的书写上了书名。像熊佳祺的“会飞的鞋子”,谌佳馨的“我会飞”…..

  嘿嘿,小朋友们并没有因时间过长感到到疲倦和厌烦,反而个个笑开了花,争着给老师看。瞧他们那份自豪感!看着他们这样,内心的那份愧疚更加重了。从今往后决不能以任何事情为借口马虎的对待工作,同时也许诺小朋友下周教他们制作过一本故事书的。

  活动结束后,我再一遍认真地翻阅了教案。觉得他们编辑的教案也有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稍后一星期,单位出通知:县教育局举行送课进私立幼儿园的活动。突然想到这个活动,如果按自己的思路把教学过程重新设计一下或许不错,同时也想看看私立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存在哪些区别。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离送课的活动还有些时间,于是我开始按自己的想法着手设计教案了,因为涉及到幼儿最后绘画的表现,“爱的故事书”范畴较窄,不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我把活动目的2改为:学习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故事,这一改动就丰富幼儿的绘画创作内容。

  有了这一更改,标题“爱的故事书”就显得过于硬梆,必须有一个既有童趣又让幼儿印象深刻的题目。那天,我把玩着手中一本幼儿的“爱的故事书”,甘心雯小朋友走过来问:

  “刘老师,你在干什么?”

  “甘心雯小朋友,你说这像什么?”我提按着故事书。

  “像弹簧,妈妈睡的床就是这样压下去,又弹起来的。”

  思绪豁然开朗,“弹簧故事书”多有趣味!我抱起甘心雯小朋友响亮的亲了一下,

  “谢谢你,宝贝!你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

  “弹簧故事书”这一活动名称便孕育而生。

  接下来活动过程也需要重新编排一下。原教材第一步骤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关于爱的故事。幼儿大部分只会人云亦云:爷爷早上开车送我来幼儿园,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了,奶奶给我盖被子了……有些小朋友等不及你请他说,便自顾自地和身边的伙伴聊开了。老师为了课程需要又必须硬性地让幼儿回到活动内容上来,幼儿情绪上不免有些起伏。而且这部分内容现在也不适合我的活动标题,所以我决定舍去这部分,改为我增设的一个活动内容。

  出示我班幼儿的成品“弹簧故事书”,让小朋友欣赏并倾听他的“弹簧”故事(课前我录制好故事录音)。我想小朋友听完后,肯定会露出羡慕的表情,并发自内心的想自己动手制作故事书,这也是我增设这一内容的目的。

  幼儿有了自己想动手的念头,尔后我就直接用了书中的第二步欣赏图画书,了解图画的基本知识。幼儿迫切地想制作故事书,这一环节他们会很认真地倾听,想知道图书里故事外,还有哪些他们不知道的知识。

  随后很自然地过渡到原教材的第三步:讨论爱的故事书(弹簧故事书)的制作方法。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已有感观经验基础上(刚欣赏过我班幼儿的弹簧故事书),进一步把图书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一番梳理,又明白制作所必须的材料和制作步骤。同时也加深了印象,制作就不会落下哪一个环节。

  活动的第四步就是幼儿制作弹簧故事书。在这一步,原教材只有将纸折成四层,并没有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欠一个将纸等分的说明。已上了的活动经历让我明白必须自己琢磨出一个折纸的方法,且要组织好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一听就明了。怎样将纸折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四层呢?

  这一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掌握折成大小相等的四等分容易,但后者就不是件易事。说实话,我自己琢磨了许久才顿悟:

  ①、将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对折再对折成相等的四等分。

  ②、将四等分的纸翻转放在桌面上。

  ③、提起最上面一等分沿痕迹反折,完全重合在其他三等分纸上压

  为了验证折纸方法的可行性,我抽空在班上试验了一下。班上45名幼儿,其中只有2名幼儿不会,比起以前上的那节课,效果算不错的。

  这一难度被攻克,幼儿最喜爱的故事绘制就不成问题了。大班幼儿具备一定的相像力,虽说幼儿个体的差异会影响到故事绘制内容的简易,人物的多少。但我觉得这一点大可不必深究,重在幼儿极大的发自己的主动性,从中获得了愉悦、成就感。

  活动过程最后一步依旧采用了原教材的“展示和评价”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期待着自己的作品会得到老师、伙伴的赞扬与肯定。但在这一环节,老师必须更好地照顾到那些相对弱势的幼儿,鼓励他们,让他们保有信心。

  整个活动过程时间持续会比较长,但我想孩子的态度是积极的,明朗的,因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并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已上的“爱的故事书”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坚信,并期待着这次活动的到来!

42、大班美术教案《小书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使用绘画、剪贴的方法制作书签。

  2.了解书签的作用,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实物书签。

  2.铅画纸、彩笔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漂亮的书签,初步了解书签的作用。

  (1)出事一个书签,了解书签的作用。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爱它是做什么用的?

  (2)原来书签可以帮我们护书籍,记下书看到哪里。

  2.讨论书签的制作方法。

  小朋友,上学以后你们也会用到许多的书,让我们来做一张漂亮的书签吧!

  (1)大胆畅谈自己的创意。

  3.幼儿操作,鼓励幼儿选用不同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活动结束

  1、评语

  2、总结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较突出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某内容感兴趣了,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活动中,我首先魔术般地翻到上次学习的地方,给孩子们一种神秘感,以此引了书签,再充分利用书签的美外形、美的色彩来刺激幼儿的眼球,让他们对书签本子产生了兴趣,为后面的赏书签、做书签、评书签作好了辅垫。

  2、审美教育贯穿始终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匠,而是要培养有审美情趣,有审美理想,有审美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本活动中,我通过赏书签、做书签、评书签等环节,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让幼儿从小学会审美,有一定的审美观。

  另外,在活动中,我还通过临近毕业换书签这一环节,促使幼儿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待到长大时,见物思情,可引起一段美好的回忆!

43、大班主题教案《整理图书》含反思

  设计背景

  农村小朋友大多数没有整理物品和书藉的习惯,通过《整理图书》这个活动,让小朋友学会并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整理图书这个活动,掌握整理图书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活动,养成爱惜书本,爱看书的好习惯。

  3.通过活动知道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好。

  重点难点

  整理图书的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书,每个小朋友带几本书。

  活动过程

  1.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书放一起,这么多书,那么乱,你打算怎么放好?

  2.开始整理,让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3.表扬整理得好的小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4.整理自己的书包。

  5.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间。

  教学反思

  1.通过整理图书这个活动,掌握整理图书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活动,养成爱惜书本,爱看书的好习惯。

  3.通过活动知道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好。4.师幼互动不够好。

44、大班教案《读书郎》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表现读书郎活泼天真的形象。

  2、培养自身勤奋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教学重点 :

  1、掌握本课较密集的节奏。

  2、正确唱好下滑音、倚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清晨,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来到美丽的校园里上学,学知识,同学们,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考大学。

  生:为了孝敬爸爸妈妈。……

  2、师:今天我们少年儿童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但是在旧社会,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

  3、师:他们穿的破烂,经常吃不饱,他们用短小的铅笔写字,买不起纸,甚至在地上书写。

  生:我觉得我们现在真的是太幸福了。……

  4、师:他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生欣赏mtv《读书郎》。

  5、师:旧社会的孩子读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自己能够翻身,有出息。

  生:为了不受地主欺负。

  三、学唱歌曲。

  1、师:他们真有志气,今天,我们就来唱唱读书郎。

  2、生学唱"小嘛小儿郎","进学堂"。

  3、师范唱第一段歌词,生随琴唱第一段歌词。

  4、学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5、师:是的,虽然小儿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热爱读书,他仍乐观开朗,仍然对未来,对自己满怀理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什么声音演唱这首歌?

  生:天真,活泼的情绪唱。

  6、师:让我们完整地唱这首歌曲,唱出小儿郎的活泼向上的精神。

  生完整地跟琴唱歌曲《读书郎》。

  四、跟着音乐伴奏唱《读书郎》。

  五、展示与拓展。

  1、师:我们学了歌曲《读书郎》,下面请大家寻找伙伴结成小组,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练自演自唱《读书郎》。

  2、学生按小组展示。

  (1)小组边唱边动作表演。

  (2)小组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师:现在我们这些读书郎可真幸福哦,我们读书郎的歌声也更欢了,听!

  多媒体出示,学生欣赏高峰演唱的现代版的《读书郎》,跟唱。

  学生欣赏合唱版的《读书郎》。

教学反思:

  看到《读书郎》,大家知道都是耳熟能详的曲子,但这首的教学并不简单,这节课下来,感觉上得很仓促。为什么呢?因为我将这一课挤成一个课时,没办法让学生真正吸收进去,可以说,学生学的吃力,老师上得也吃力。首先,上课之前,我导入了节奏练习,随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我讲的节奏型,然后歌曲方面听得次数过少,小学生注重在听的方面,多听几遍,学生吸收会更快一点,教学环节设计也有问题,在设计环节,过快导入主题,过了几遍便让同学加入动作进行演唱,同学们对歌曲中的部分较难地方没有细细地唱准,对附点的教学也没有侧重点。在PPT方面的图片过于花哨,没办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在PPT的内容,突不出重点,字体也应加粗,加大地让学生看到,而不是关注于PPT的图片。

45、大班教案《制作书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制作书签产生兴趣,培养敢于动手尝试的习惯。

  2、了解书签的作用,自己设计制作不一样的书签。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做好的各种书签、毛线、卡纸、彩色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见过书签吗?

  那书签有什么作用?(能够帮助阅读者记住阅读的页数,对图书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你们见过的书签是什么样子的?

  二、活动过程

  1、出示书签,请小朋友观察并讲解制作方法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书签?

  今天啊,杨老师带了一些自己制作做的不一样的书签。(出示书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说看这些书签跟你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书签的形状、图案、色彩都可以多样性)

  你们还喜欢什么形状和图案?那你想把它做出来吗?

  2、介绍、分发材料,幼儿开始制作

  师:杨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正方形的卡纸,小朋友们在心里想好自己要画的图案,然后在卡纸上用彩色笔画出来,注意卡纸的大小,不要画的太大画不下了,最后把画好的图案剪下来。最后在背面用透明胶把毛线粘上去,书签就完成了。

  3、做完后请小朋友们互相欣赏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点评幼儿的作品。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某内容感兴趣了,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活动中,我首先魔术般地翻到上次学习的地方,给孩子们一种神秘感,以此引了书签,再充分利用书签的美外形、美的色彩来刺激幼儿的眼球,让他们对书签本子产生了兴趣,为后面的赏书签、做书签、评书签作好了辅垫。

46、大班教案《圣诞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圣诞节是外国的节日,与中国的节日“春节”进行对比, 感觉中西方节日的不同。

  2. 让幼儿互送礼物,增进伙伴间的情谊。

  3. 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的由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4. 乐于参与圣诞节的活动。

  5.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协助幼儿开展对主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难点:通过圣诞庆祝活动,让每位幼儿参与团体游戏,满足肢体活动的乐趣,并学会与人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收集有关圣诞的图书与故事

  材料准备:

  1.白板纸,红、白皱纹纸,棉花,胶水,剪刀

  2.音乐:铃儿响叮当

  3.春节与圣诞节的幻灯片

  4.幼儿自备小礼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听音乐《铃儿响叮当》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思考老师的问题:这首歌代表了什么节日。由此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出圣诞节的由来,播放幻灯片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哪张分别代表什么节日。

  二、基本环节:

  1. 播放幻灯片并提问图中的老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2.让幼儿讨论并说出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教师加以补充)

  3.今天很高兴我们把圣诞老人请到了班级(另一名老师戴着圣诞老人面具进入班级)小朋友们想不想让自己变成圣诞老人的摸样?

  4.用以准备的材料教幼儿制作圣诞老人的面具。

  三、结束环节:

  现在我们的圣诞老人面具已经做好了,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下幻灯片中的圣诞老人在做什么(发礼物,放音乐《铃儿响叮当》)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把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吧。

  四、延伸环节:

  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会放鞭炮,贴对联,而外国的圣诞节,只有圣诞老人送礼物么?请幼儿回家做个小调查。

活动反思:

  能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幼儿区分中外节日的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让每一位幼儿在娱乐中学习,从学习中娱乐。不足之处是没有让幼儿亲手制作小礼物,而是自备小礼物互送。

47、大班教案《买菜》音乐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固定句式,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并通过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当图片被逐步抽去时,能凭记忆唱准歌词。

  3、游戏时学会自我控制,不大声喊叫。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买菜》。

  2、投影仪,空白纸4张。

  三、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一投影放大幼儿用书《买菜》画面或者本活动附图,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歌词。

  教师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提炼歌词。

  教师出示图二、图三,引导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

  教师出示图四,帮助幼儿理解"装也装不下"。

  师:出了什么事啦?(教师用幼儿说的内容提炼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两遍,幼儿倾听并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教师范唱歌曲。

  师:我先来唱一唱这首歌,请小朋友们帮我听一听,你们刚刚说的好听的词有没有被我唱进歌里,有没有唱错。歌曲中有一个地方没有伴奏,听听看,是哪里?

  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师:这次请你们听我唱,听的时候有两个任务。第一,听我有没有唱错。第二,猜猜图上两种标记分别表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请幼儿放慢速度,在心中默唱。

  教师请幼儿以正常的速度出声学唱歌曲。

  师幼共同玩"藏图"游戏。

  教师用白纸盖住图谱中的一种菜,让幼儿回忆并演唱歌曲。

  师:我现在用纸藏住一种菜,考考你们在唱的时候能不能记住。

  师:谁也想上来藏菜呀?你准备藏哪一种菜?

  师:我把2~3种菜盖起来,你们能唱得出来吗?

  师:没有图片了,你们还能唱出来吗?

  4、教师帮助幼儿反思本次活动中使用的学习策略。

  师:今天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图片的。可是最后图片全部被遮盖住了,你们不看图片也唱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图片内容已经印到你们的脑子里了。

  活动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学中,往往碰到孩子对旋律较难掌握的问题,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复听来掌握旋律,所以本课例我尝试用“一曲式”的方法。在异班试教时,我从进场的节奏训练到发声练习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终贯穿,这让幼儿在没学歌曲之前已经对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环节学唱时,轻而易举,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觉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尝试是成功的。

  2、学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贴切,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较好。

  3、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音乐环境,孩子们兴致很高,在音乐中感悟劳动的乐趣,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

  4、由于是异班教学,对该班的幼儿不熟悉,不能进行很好的师幼互动,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歌曲演唱的节奏强弱等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最后的创编部分,未能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肢体语言尽情表现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结束部分显得仓促。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地弥补不足,特别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个性,更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