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失血过多,或者本来体质气血虚弱,使冲脉、任脉空虚,因而产后腹痛,其表现为:小腹隐隐疼痛,绵绵不断,腹部喜用热手揉按,恶露量少、色淡红、清稀,或兼见头昏眼花耳鸣、身倦无力,或兼大便结燥,面色萎黄。其防治方法主要有:  一、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睡眠,避免久站久坐
  1.临床表现。  产后大便秘结,数日不排,或排时艰难,不易排出,但腹无胀痛,饮食如常,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2.治则。  养血润肠通便。  3.应选中成药。  麻仁润肠丸:每次1丸(9克),每日2—3次,蜂蜜水送服。麻仁滋脾丸:每次一丸(9克),每日服2次,蜂蜜水送
  气虚型  1.临床表现。  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坐卧不安,或小便频数或欲小便不得出甚或失禁。神疲气短,面色无华,无食欲,舌淡苔白,脉细弱。  2.治则。  升阳举陷,化气行水。  3.应选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每次2丸(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肾虚型  1.临床表现。  产
  气虚型  1.临床表现。  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淡,无臭气,小腹空坠,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缓无力。  2.治则。  补气摄血。  3.应选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9克),每日2—3次,用艾叶12克为引子,煎汤送服,或煎姜、枣汤送眼。乌鸡白凤丸:每次l丸9克,
  血虚型  1.临床表现。  产后小腹隐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大便干燥,舌淡苔薄,脉细弱。  2.治则。  补血益气。  3.应选中成药。  八珍益母丸:每次1丸(9克),每日2次,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四物益母丸:每次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胎产金丹:每次
  正常分娩时由于胎儿通过产道,盆底的肌肉和筋膜被牵拉,并向两侧分离,肌纤维也常有撕裂,这些改变和损伤在产后虽然能恢复一些,但很少能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分娩时会阴部亦常发生裂伤,使阴道口扩大而且松弛,阴道壁也失去原有的紧张度,变得松弛而容易扩张。上述改变都使骨盆底部比妊娠前变得薄弱。
  产褥期间出现发热,首先要看发热出现的时间。如果从产后24小时起,到10天之内的发热,应多考虑为产褥感染。此外,还可能有这个期间发生的其他一些疾病,较常见的如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产褥中暑等。所以产后一旦发热,就应积极查找发热的原因,并针对病因治疗。  乳腺炎  产褥期如
  在生育以前,两性交合很紧贴,阴茎进入阴道时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但生育后就完全不同了,阴道显得很宽松,夫妇双方都会产生一种交合不够紧贴的感受。这种情形可能影响性生活的和谐,造成丈夫的不满足及妻子的性压抑,甚至可能使夫妻关系破裂。  产后阴道松弛的关键是耻骨、尾骨肌功能的下降。耻骨、尾
  若属感染邪毒,证见产后寒战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暗秽臭如败酱,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数有力,宜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法,用解毒活血汤,药用:连翘6克,葛根6克,柴胡6克,生地15克,赤芍9克、桃仁24克,红花15克,枳壳3克,甘草6克;水煎,l日1
  产妇在产褥期抗病能力差,加上阴道、子宫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细菌极易由此侵入血液,再有分娩后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  因此,产褥期的妇女要注意外阴卫生,常用温水擦洗,但如同房会发生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及阴部撕裂伤等,严重者还
  预防产后中暑一定要做到:  破除旧的风俗习惯,相信科学  炎热的夏季,产妇住房门窗应敞开通风,但应避免吹“穿堂风”,必要时可到窒外较荫凉的地方。  产妇衣着宽松  产妇穿着应以吸汗及容易透气的棉织品为宜,不要穿不易透气的化纤织品。  要勤换衣,勤擦洗  洗时以温水淋浴为宜,应避免
  怀孕以后,体内血容量增加,大量的水分容易在孕妇体内积聚。但分娩以后,产妇的新陈代谢活动和内分泌活动显著降低,机体也再不需要如此多的循环血量了,积聚的水分就显得多余,必须排出体外,才能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产后机体的全面康复。  人体排泄水分的途径有3条:一是经泌尿系统从尿液中排出;二
  产妇于分娩后4—8小时应当解1次小便,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地排出尿来,但有些分娩不大顺利的初产妇,往往出现排尿困难,如排不出尿或排不净尿。  产后尿潴留的成因  1.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较长时间压迫膀胱,使膀胱粘膜水肿,膀胱张力下降,收缩力差。  2.腹壁松驰,张力下降,使排尿乏力。
  如果在怀孕过程中患有痔疮,经过分娩,往往会加重。这是因为在分娩时,产妇向下用力,盆腔充血,胎头下降及娩出时肛门部的血管扩张和充血,因而使痔加重。  对于已有痔的妇女,分娩时,当儿头拔露和着冠时,接生者应当用手保护会阴的同时压迫肛门,防止肛管脱出,如果已经发生脱肛,在胎儿娩出后,要
  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会使疼痛加重。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产后子宫要通过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多胎产妇及经产妇的痛感更强烈,主要是因
  乳腺炎俗称“奶疖”,在初产妇中最为常见,病后全身发热,乳房红、肿、疼痛,常引起化脓。致病茵为急性化脓性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对于初产妇采说,乳头易被吸破,病菌就易由此侵入乳房。  病人感到畏寒、发热,患侧乳房红、肿、热、痛,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则易形
  背部疼痛是在整个妊娠期及分娩后最初几个月最常见的症状。怀孕期间,体内产生大量的荷尔蒙弛缓素。这使韧带变软,以及变得较富于弹性,而容易伸张。主要是为了使骨盆的关节扩张并分开,以生产胎儿。大约生产后3-5个月,弛缓素才能恢复正常状态。这段期间,要特别注意背部,以避免背部受伤。  腹部肌
页次:2/2 每页25 总数4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