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海洋知识大比拼》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海洋知识大比拼》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海洋知识大比拼》反思

1、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海洋知识大比拼》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海洋知识大比拼

设计依据:

  参观水族馆归来,孩子们对海洋动物非常的感兴趣,他们不停地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组织了以“海洋动物”为主题的生成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此为依据我设计了这个“海洋知识大比拼”的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不动种类,能说出几种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2.了解海洋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爱护海洋动物的意识.

  3.培养倾听的习惯,激发与同伴合作、竞争的意识.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参观水族馆.

  2.开展以“海洋动物”为主题的生成活动.

  3.收集相关资料(图书、标本、vcd等).

  4.蓝猫、淘气图片各一副;沙鱼、海马、鲸的图片及vcd.

  5.邀请一位老师当裁判.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起比赛

  (1)出示蓝猫、淘气图片

  教师:蓝猫和淘气现在也在研究海洋动物,今天他们争吵了起来,都说自己知道的海洋动物多.现在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2)将幼儿按自愿分成蓝猫队和淘气队.

  2.进行比赛

  第一环节:你说我也说

  要求:

  (1)说出你知道的海洋动物名称.

  (2)两队幼儿轮流回答,每人有一次向别人求助的机会.

  (3)说的多的一组可以的五个标志,少的得四个标志.

  (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回答及时肯定幼儿的表现)

  小结:

  (1)按鱼类和非鱼类引导幼儿进行简单分类.

  (2)裁判评发小标志,激发幼儿下一步比赛的欲望.

  第二环节:你争我抢

  要求:

  (1)根据电视画面回答.

  (2)采取抢答的方式,答对一个得一个标志.

  (3)每人有一次求助的机会

  问题:沙鱼是怎样捕食的?

  安康鱼是怎样钓鱼的?

  鲸是鱼吗?

  (引导游儿认真听仔细看,根据画面及解说来回答)

  小结:请裁判评说.

  第三环节:大家一起说

  讨论:大海被污染了,海洋动物会有什么变化?我们能做什么?

  要求:幼儿自由讨论,两队可以有相同的看法.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结:请裁判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评比.

  3.总结:

  (1)幼儿交流感受

  (3)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延伸活动:

  (1)继续收集资料,比一比哪队多.

  (2)创建海洋博物馆.

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我有一个顾虑,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太难了.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反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师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孩子们将前一段时间探索出来的知识全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观看电视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孩子们的小手如森林般举起时,我才感到这才是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2、中班语言领域教案《七彩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新的词语闷闷不乐、安慰等。

  2.学会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彩虹图片

  2.《七彩虾》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喜爱,愿意倾听故事。

  1.猜谜语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谜语一: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飘,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到。彩虹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朋友们真棒,对啦,就是彩虹,你们看看彩虹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呀、形状呀等很多方面。)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彩虹的特点,像拱桥、有七种颜色等……小朋友们想一想,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像彩虹?(拱桥、香蕉、虾等)还有一个谜语,小耳朵听好哦!

  谜语二: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穿青衣,死后披红袄。(噢,是虾子)今天呀,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七彩虾》,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彩虹和虾公公发生了什么事,故事中还有谁?

  二、听故事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幼儿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第一次)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的七彩虾是什么?

  2.第二次倾听故事(重点引导幼儿从情感方面理解故事)七彩虾什么时候会出现?谁把自己变成了一条七彩鱼?他为什么要变?

  3.第三次听故事

  (1)引导幼儿讨论:体会帮助、关心别人的情感。

  ①小青鱼是什么时候背虾公公到河面上去的?当时小青鱼是怎么对虾公公说的?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②虾公公看见了什么?(出示画面)虾公公把彩虹当什么了?

  ③彩虹不见了,虾公公是怎么说的?他的心情怎么样?哪个小朋友学虾公公的语气说一说?

  ④师: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心里怎么样?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讨论

  1.组织讨论:你喜欢小青鱼吗?为什么?

  师小结:因为小青鱼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富有同情心、尊敬老人

  2.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老人的?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老人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许多事情不能自己来做,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它们,把你见的新鲜的事情告诉他们,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带老人出来玩,尊敬他们。

  四、结束活动延伸:根据故事情节绘画。

  1.画出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征(小青鱼、虾公公)。表现故事情节:虾公公游不动了——小青鱼来了——虾公公看到了彩虹——虾公公想去和七彩虾聊天——小青鱼变成七彩鱼陪伴虾公公。

  2.提问:虾公公、小青鱼后来怎样了?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不同的故事结尾。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3、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纸》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活动了解纸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爱惜纸张,变废为宝,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类纸,剪刀、笔、水等。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纸

  1、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哪种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纸?

  (二)水中的纸娃娃(分组活动)

  1、通过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纸张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些纸湿了,哪些纸不会湿。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类,并作记录。

  2、比一比:教师为幼儿准备同样大小的各种纸张,让幼儿将纸分别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吸水强?

  3、比一比:鼓励幼儿将纸折成各种各样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交流讨论,分享同伴的经验。

  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探索纸的用处,交流幼儿已有的经验。

  (四)情景感知体验理解。

  观看录象,向幼儿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

  (五)好玩的纸制体育玩具。

  教师提供多种纸制玩具,有纸棒、纸球、报纸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探索创新,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4、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飞机本领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简单了解飞机的种类及作用。

  2.知道飞机是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种类的飞机图片资料。

  2.用飞机模型布置模型展。

  3.相关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哪一个小朋友最先猜出来?天上飞,不是鸟,前边翅膀大,后边翅膀小,喝饱汽油飞得高。

  2.声音、图片激起孩子们的活动兴趣。

  (1)听,是什么声音?飞机飞来了,教师出示飞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见到过或坐过飞机是什么样子的?

  (2)今天飞机飞到我们活动室里来,是跟大家一起做游戏来了。我们先来看一看飞机的身上有什么?(请个别孩子回答)

  3.观看教学资源,了解飞机的外部特征。

  教师小结:飞机由机头、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螺旋桨这六部分组成。机翼是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尾翼是保证飞机平稳飞行的。

  4.创设情境,播放教学资源,请幼儿了解内部结构。

  请小朋友坐到“机舱内”,咱们一起来看看飞机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5.了解飞机的种类,用途及其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现在大家都知道飞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了,那你们知道飞机有哪些本领吗?(能坐人、能邮信件、能运货物等等)

  不同的飞机它的本领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架飞机的名字吗?(客机)客机是干什么的?(运送乘客的)依次出示PPT图画,依次让孩子们了解各种不同的飞机的名称及用途。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飞机,其实飞机就分为两种:一种是军用飞机,一种是民用飞机。

  飞机的用处大不大?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如到远方去旅行、哪里发生灾情飞机很快会去救援)所以飞机是一种空中交通工具;同时也保卫我们祖国和我们的安全

  6.与幼儿一起观看航空展视频,感受空军飞行员的飞行技术。

  7.活动结束: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飞机,飞机有这么多的本领,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架小飞机。边说儿歌边做游戏:小飞机,真神气。一飞飞到天上去,飞机飞得高,飞机飞得低,飞机飞到院子里。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继续搜集有关飞机的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飞机探索飞机奥秘。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5、中班科学领域教案《制作冰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冰是由水变来的。学习说:硬硬的、凉凉的、光滑的。

  2.认识冰的特征,对冰的变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资源准备:

  1.教师熟悉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块冰,制作好的冰花。

  2.按小组准备空果冻盒(或让幼儿带来)、颜料水、彩色碎纸、棉线。

  3.幼儿读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建议

  一、导入活动:观察连线游戏。

  1.师生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我们为什么要穿厚衣服呢?

  2.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一页。

  (1)师:小朋友,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呢,我们来玩连线游戏吧!

  (2)师生一起讨论问题,玩连线游戏,点击尝试对不对,一起做出判断。

  二、多媒体观察游戏。

  1.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二页。

  (1)师::小朋友,请你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

  (2)师生一起讨论观察,说说是什么,冰的样子跟水有什么不同?

  2.感受活动--冷冷的冰。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冰块,让幼儿来看看摸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用词语来描述:硬硬的、凉凉的、光滑的。

  3.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三页。

  (1)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用冰块制作的冰灯吧!

  (2)点击播放,师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冰灯,听画外音的介绍说明:

  小朋友快来看啊,这美丽的冰灯你知道是用什么堆砌成的吗?对了,是冰雕艺术家用大大的冰块雕刻成的。

  看看这匹高头大马,晶莹剔透,好像要跑起来了。

  这是用冰块雕刻的房子,里面装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一闪一闪,你觉得好看吗?

  现在小朋友知道了吧,冬天不仅有雪,还有冰灯可以让我们欣赏呢,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看美丽的冰灯吧!

  三、观察实验活动。

  1.欣赏冰花。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冰花请幼儿欣赏。

  (2)请个别幼儿来描述冰花的样子--颜色、形状、摸上去的感觉。

  2.教师点击多媒体第四页。

  (1)师:冬天来了,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一个美丽的冰花吧!

  (2)点击制作步骤(下一组)了解制作过程:

  ·先准备好各种果冻盒、线绳、颜料水、彩色碎纸。

  ·将颜料水倒入果冻盒里。

  ·上面撒一些彩色碎纸。

  ·将线绳的一端放入盒中,然后将果冻盒放入冰箱冷冻。

  ·看冰花做好啦,漂亮吗?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冰花:

  ·将碎纸放入空果冻盒内。

  ·在盒中倒入颜料水,将棉线一头放入水中,一头留在盒外。

  ·将果冻盒放入冰箱内,如果是北方的冬天可直接放在户外结冻。

  (2)教师将操作材料按小组分到幼儿手上,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做个别指导。

  (3)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冰花收在一起(盒子或盘子里)放到幼儿园的冰箱。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收好操作材料。

活动拓展延伸

  1.可以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容器制作冰花。

  2.将制作好的冰花拿入房间内或放在温暖的地方,观察"冰变水"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6、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里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爱好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幻灯片、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小枕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老师的肚子和其他老师的肚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想不想知道你们在妈妈肚子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观看视频《我从哪里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身体里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东西友好地结合在一起,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这个小房子叫子宫,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三、出示图片,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

  种子—芝麻—花生—葡萄—西瓜

  师: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吃东西的?(靠脐带)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做什么?(刚开始是睡觉,到后来会运动)

  四、小游戏《变魔术》,学学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都干些什么。

  请幼儿表演: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来出来终于出来了。

  五、小宝宝终于出生了,哇真可爱,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就会慢慢长大可以坐起来了。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宝宝是怎样如何长大的。(看电脑图片)宝宝—坐—爬—走—跑。

  六、情景剧表演《我来做妈妈》,体验做妈妈的辛苦。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枕头,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

  七、妈妈从怀你们到生出你们一直到把你们抚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要如何报答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

  八、我们小朋友长大了、也懂事了呢!今天回家就请你们大声的把心里话对妈妈叫出来,好不好。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7、中班科学领域教案《一篮蔬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2.初步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重难点:

  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说出某些蔬菜的名字与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一个大篮子,幼儿每人准备一份常见的蔬菜卡片,如:青菜、花菜、菠菜、辣椒、胡萝卜、土豆、黄瓜、番茄、南瓜、茄子等。

  2.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哦,是一个篮子。你们知道我拿篮子带来干什么吗?小朋友,真聪明,我要去买菜。 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二、观看PPT认识蔬菜的外形和颜色。

  1.播放PPT,引导幼儿说出菜的名称及特征。

  小朋友,你认识这是什么菜吗?谁能说说它是什么颜色?(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吃过吗?

  2.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

  认识这么多的菜,说说你自己喜欢的是哪种菜?你为什么喜欢它?

  3.复习巩固已认识的蔬菜。

  请幼儿按照老师所说的特征去选菜送进篮子里。

  4.共同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帮老师选了这一篮子的蔬菜,你们还记得他们叫什么名字吗?

  三、扩展关于蔬菜的经验。

  你还见过哪些蔬菜?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是什么样子的?

  四、借助网络观看蔬菜图片。

  刚刚我们说了那么多的蔬菜,现在我们一起(请你们)来看看其他(图片上)的蔬菜。(看看,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又有哪些是你不认识的?)

  五、蔬菜除了可以吃,还有其他用途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8、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认识特种车》含反思

设计意图:

  汽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特别是男孩子对汽车更是情有独钟。他们可以讲述出很多种类型以及作用。因此通过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内容。虽然准备的材料很多,但是幼儿能在这么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消防车、救护车、警车是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并能说出它们的特殊标志和不同作用。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车辆发出的声音辨别是什么车,发展幼儿的判断能力3.学会运用110、120、119三个特殊的号码。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对特种车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的特征及作用。

  难点:学会运用特种车的求救号码。

活动准备:

  关于特种车的课件一份,每幼儿一套特种车与求救号码的图片,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车,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有很多的车,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啊?(幼儿:想)师:老师评价小朋友玩车的时候看一看你的车和其他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自由玩车,教师个别指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车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播放课件,认识特种车的特征及作用: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有什么车?(消防车、救护车、警车)警车:

  1、这是什么车(警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抓坏蛋)

  2、警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警车。

  小结:警车是用于追踪和抓捕逃犯的车辆。没有固定车型,车牌有专门的标记。车头上面装有报警器。

  3、拨打电话110有小偷必须立刻报警,该拨打什么电话呢?(110)(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10及警车行动。

  小结:当你见到犯罪行为时,立即拨打110,公安人员执行任务,拉响警报,飞驰前进,其他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公安战士不失时机的逮捕罪犯。

  救护车:

  1、这是什么车?(救护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救人)

  2、救护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救护车的车身颜色、标志,车头和车门的特征及用途。

  (1)为什么救护车上的灯会闪,还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因为救护车里的病人病得很严重,所有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让人家让开,这样救护车开得快让病人早点去医院看好病)(2)你们知道救护车里面有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用?(因为救护车基本上救的都是生重病的人,所以车上要放一个床,让生病的人可以躺下来)小结:救护车是专门护送危急病人到医院的专用汽车。一般是白色或绿色,车身两旁和后面车门上都有红十字标志,车头或车顶上装有警钟或警报器。车门在车厢的后面,便于担架的进出。

  3、急救电话120师:有人需要马上送医院该拨打什么电话呢?(120)(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20及救护车救人。

  小结:当有危急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救护车会立即出发,一路上响着警报,其他车辆都让路,以便让救护车尽把病人送到医院。

  消防车:

  1、这是什么车?(消防车)它有什么特殊本领?(救火)

  2、消防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消防车的车身颜色、车身配置及其作用。

  (1)为什么消防车的身上涂上红色?(因为红色是很鲜艳的,人家很远就能看见消防车身上的颜色,别的车子就知道是消防车开过来了,赶快让开,让它开过去救火)。

  (2)消防车在灭火的时候,水是从哪里来的?(消防车上面有一根管子,把马路上的消防栓门打开以后,水就会流动起来,就可以灭火了。)

  (3)为什么消防车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处?(因为楼房太高,人爬上去很危险,用很长的梯子就可以灭火了)(小结:消防车是救火用的汽车。车身是红色的,车头上有一个警报器或警钟,车身是急用储水箱,两旁有吸水管和水带,车上有升降梯子和灭火器等救火用具。

  3、火警电话119师:当火灾发生时,该拨打什么电话叫消防车呢?(119)(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电话119及消防车救火小结:当发生火灾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队员立即驾驶消防车,一路发出“呜――”的警报声,沿途的行人和其他车辆一律让路,让它尽快赶到现场灭火,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三、游戏:

  1、开什么车师: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1)这里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朋友快想想办法,我们该叫辆什么车呢?消防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119)

  (2)他怎么了?(生病了,受伤了)这可怎么办呢?该叫什么车呢?救护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120)

  (3)这里发生什么事了?有小偷,坏蛋。怎么办呢?打什么电话,电话号码是多少?(110)

  2、《出车》

  幼儿找一辆自己喜欢的玩具车,在专用号码的指挥下随音乐依次开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9、中班科学领域教案《颜色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2.掌握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变出的新颜色。

  3.对色彩变化的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15个。

  2.瓶盖里分别涂红黄蓝三种颜色。

  3.ppt。

活动过程:

  一、用“变魔术”引入,集中幼儿注意力。

  1.引导语: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老师还带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提问:(1)瓶子里有什么?

  (2)瓶中的水宝宝有颜色吗?

  小结:瓶子里有水,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的。

  3.过渡语: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一起变魔术,不过我们要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想不想试一试?(教师摇动瓶子,让瓶子里的水接触到盖子上的颜料)

  4.提问:瞧一瞧,老师手中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

  小结:手中的水宝宝变成了xx色,现在我们请小朋友当一当小小魔术师吧。

  二、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水宝宝的秘密。

  1.引导语: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变变魔术,每位小朋友只可以拿一个瓶子,记得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的咒语,水宝宝才会变哦。

  2.提问:(1)你的魔术显灵了吗?

  (2)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

  (3)好奇怪啊,为什么水宝宝会变颜色呢?怎么一瓶变出来了,一瓶没有变出来呢?

  小结:魔术显灵了,我的水宝宝变成了红、黄、蓝色等。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是老师在瓶盖里放了颜料,盖子里的颜料进到水里面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另一个盖子里没有颜色当然就变不出来。

  三、第二次探索,引导幼儿思考。

  1.引导语:老师手里有一瓶红色的水,我现在要请另一个好朋友跟他做朋友,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吧。

  2.动手操作:红+蓝、红+黄、蓝+黄,边摇边念咒语。

  3.提问:(1)你们猜一猜我请哪种颜色和它(红蓝)做朋友?

  (2)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

  (3)变成什么颜色了?

  小结:红色和蓝色做朋友。瓶子里的水有变化。红加蓝变成紫色,红加黄变成橙色,黄加蓝变成绿色。

活动延伸:

  我们刚才都是两种颜色混合,那如果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什么颜色呢?回家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

教学反思:

  整个环节中我注重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渗透了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如瓶宝宝正休息要悄悄的,不拥挤的取放瓶子)从几次的变色游戏中将活动一步步推向高潮,达到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及本次活动的目标。

10、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溶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2.仔细观察,积极动手探索,学习简单记录实验结果。

  3.愿意参加科学活动,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白砂糖糖块透明玻璃杯搅拌棒冷热水小锤子点心盘等

  2.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

  1.直接出示砂糖,并认识砂糖。

  师:(出示砂糖)孩子们,认识这个是什么吗?(砂糖)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细细的、小小的……)

  2.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现象。

  师:这些砂糖要和我们来捉迷藏,请你们帮砂糖找个地方藏藏好,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砂糖,瞧这里就是玩捉迷藏的地方,藏的时候把糖要倒出来。记住地方只能藏一次哦!

  3.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藏糖。

  师:好,每人拿一份砂糖轻轻地去藏吧,看谁藏的我找不到。(幼儿藏糖)

  4.带领幼儿一起找糖。

  师:小朋友好了吗,把盖子放到旁边的空篓子上,我们一起来找着吧。

  还有谁的糖我没有找到呢?(藏到了水里)(带领幼儿一起回座位坐下)师:哪里有啊,我怎么看不见呢?(原来砂糖溶解到了水里了)

  5.示范操作。

  师:你们藏得真好,我也想来做做这个实验,看看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

  二、实验观察,了解不同的物质溶解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1.猜测砂糖与块糖的溶解速度是不是一样的。

  师:哇,这个游戏真好玩,瞧,还有谁也想来玩呢?(方糖)方糖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正方形的,是一块一块的)它也想藏到水里去,它要和砂糖来比一比谁溶解的比较快?你们说说看砂糖和块糖,哪个会溶得快一点呢,为什么?

  2.幼儿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

  师:究竟会是谁溶解得快呢,就来比一比吧,我们两人一组,一人拿方糖一人拿砂糖,我数123同时放入杯中,仔细观察糖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瞧我这里还有一张记录表,(拿出记录表)知道这是代表什么吗?哪个先溶解就在哪个下面打钩。准备好了吗?123放!(幼儿操作,仔细观察并记录)

  3.小结。

  (1)请小朋友说说观察到的现象:你看到糖在水里有了什么变化?再拿出记录表说说谁溶得快(砂糖)

  (2)小结:砂糖的颗粒小,溶解的快,方糖颗粒大,溶解的慢。

  三、动手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1.发挥想象并回答可以怎样加快溶解的速度师:瞧!砂糖早就溶解完了,方糖还有呢,可是方糖想玩这个捉迷藏的游戏就必须让自己溶解的快一些,怎样就能让块糖溶得快点了呢?谁愿意来帮它想想。(幼儿回答)(搅拌、捣碎、加热)

  2.尝试操作并记录

  (1)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管不管用呢,我们把方糖放到水里用你们想到的方法来试一试,和我的方糖糖比一比是不是的确比我的快,准备好后我说“123开始”一起放。

  (2)幼儿选择方法并做准备师:工具都拿好了吗?123开始!

  (3)和老师同时把糖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结果。

  (4)师:你们的方法真好,真的比我的快。

  3.了解加热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1)师:瞧我这里还有两块方糖,不用你们刚才用的方法,同时把它们放到两杯水中,猜猜它们溶解的速度会一样吗?

  (2)仔细观察两个杯子中的变化。

  (3)师:为什么同样的方糖在水里溶解的速度不一样呢,你们知道有什么秘密吗?我们摸一摸这两个杯子。

  (4)小结:原来水的温度高了,溶解的速度也会变快呢。

  四、小结,品尝糖水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让溶解的速度变快的呢!

  是的,我们用了搅拌、捣碎、加热三种方法使溶解的速度变快了,糖溶到了水里,水会变成什么味道呢?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2.师:除了今天这三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呢,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试一试。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1、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毛巾纸巾大比拼》含反思

目标:

  1、感知纸巾、毛巾的特性,了解毛巾、纸巾吸水的快慢多少。

  2、积极参与探索,愿意表达实验、观察中的发现。

  3、体验实验发现后的快乐,懂得节约用纸。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准备:

  毛巾、纸巾若干,杯子(两种颜色、透明)、4个装水的盆,1个小盆,抽纸盒,装毛巾的小筐

过程:

  1、师:老师的椅子上有水怎么办?谁想办法用什么来擦一下?

  (一幼儿用纸巾擦)请幼儿上来擦

  咦,桌子上也有水怎么办?(用纸巾、毛巾、抹布擦)

  师小结:小小的纸巾、毛巾帮我们解决了困难,把桌子、椅子都擦干净了。让我们看看,纸巾、毛巾他们都长得什么样子?

  2、师发毛巾和纸巾,说: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比一比他们长得什么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人手一条毛巾,一张纸巾比一比。

  3、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毛巾上有许多东西-----标记,纸巾没有;纸巾薄、毛巾厚。

  4、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集体记录。(根据观察的不同,进行比较)

  附:表

  5、还有两个格子说明毛巾和纸巾还有不同,请你们把纸巾放在手上使劲团一团,发现怎么样?(变成一个团,像小元宵)

  毛巾团一团,变成什么?

  使劲撕一撕毛巾,(撕不动,要用刀)

  使劲撕一撕纸巾,(很容易就撕开了,撕成了一根根小面条)

  6、师再次引导幼儿回忆刚才观察的情况并记录在后面两格中。

  7、毛巾和纸巾都能吸水,想一想谁吸水比较快?

  两人合作商量一下,谁拿毛巾,谁拿纸巾。

  8、幼儿两两面对面站好,分别拿毛巾、纸巾实验。(师喊一二三再放)(放盆里)

  9、幼儿实验

  10、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哪个吸得多?

  谁先吸完水?(纸巾)毛巾吸得慢。

  谁吸得水(毛巾、纸巾)

  11、幼儿分别把纸巾、毛巾从水里捞出来,把水挤在杯子里。

  12、幼儿把杯子分类摆放

  13、看看纸巾变成什么样了?打开看看还能用啦?

  看看毛巾变成什么样了?打开看看还能用啦?

  14、比较毛巾、纸巾谁吸得多?(毛巾多、纸巾少)

  师:一条毛巾吸这么多水,这么多水用纸巾来吸,要多少张纸巾呢?

  师实验,幼儿观察

  师:以后,我们在家里,在幼儿园发现桌子上、椅子上有水用什么吸水呢?(毛巾、抹布)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12、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认识大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分享与树相处的经验。

  2、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了解他们的作用。

  3、知道四季树木的变化。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重点难点】

  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了解他们的作用。

【活动准备】

  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分别装盒子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利用各种感官感知大树的各个部分。

  1、出示神秘的盒子,激发幼儿兴趣。

  2、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猜猜是什么?先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再摸一摸是什么感觉。

  3、打开盒子看看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这些是什么,在哪里见过?

  4、小结:这些东西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就是大树。

  二、了解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分别有什么作用。

  1、请个别幼儿凭自己的经验向大家介绍。

  2、教师小结:

  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

  树皮——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虫害之外,主要是为了运送养料。

  树枝——可以支撑树叶,还可以运送养料。

  树根——从泥土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花——传粉后可以结果。

  果实——成熟后有种子。

  三、请幼儿讲一讲,回忆与树有关的经验。

  ——哪里有树?你和大树做过哪些游戏?

  ——大树一年四季都一样吗?不同的季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活动延伸】

  到户外看看大树,找找大树的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13、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恐龙大探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并学习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

  2、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操作活动业。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恐龙化石,请幼儿说这是什么?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恐龙蛋化石,当时的恐龙蛋被掩埋,经过几百万年地地质挤压而形成的恐龙蛋化石。

  2、说起恐龙,它有很多种类,主要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你们都知道那些恐龙?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恐龙照片,能帮我确认一下这些都是什么恐龙?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

  图片1:霸王龙又名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它们是肉食恐龙中出现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强的食肉动物。身长约13米,肩高约5米,平均体重约9吨。

  图片2:梁龙属于食草恐龙,个体最长可超过25米,是最长的恐龙。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当陆上敌害攻击时,它就逃入水中躲藏,头顶上的鼻孔不会被水淹没,便于呼吸。

  图片3:偷蛋龙身长2m宽0.2m高1m重24~34公斤既吃植物也吃肉,比如其它动物的蛋,种子,昆虫等。主要特征:手上有三个长手指,鼻子上长小角。

  图片4:异特龙属于食肉恐龙,出现时间更晚,身长最大的有15米长,身高大约5米高,体重3吨

  图片5:镰刀龙是一种杂食恐龙,它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前肢上极长的指爪--长达75厘米,可以用于驱赶天敌,或者得到食物。镰刀龙可能长有羽毛,但是显然不会飞。

  图片6:腕龙体重约在70-80吨之间,是最重的恐龙。体长:长23米,高12米恐龙(五六层楼),食物:草食动物,它吃树梢处的叶子,尾巴短粗,头部能抬得很高

  图片7:鸭冠龙它与霸王龙一样都是生活在6850万年以前,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

  图片8: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图片9:雷龙体重约在35公吨到50吨之间(7到10只成年大象),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图片10:慈母龙身长9米(三到四层楼)体重4吨,主要食物:吃树叶,浆果,和种子,杂食恐龙,长着和鸟一样的脚,性格温顺

  图片11:巨齿龙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龙,体长:7-9米长,约3.5米高(尽两层楼高),锯齿龙的大脑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

  图片12:翼龙就是会飞的恐龙,其实翼龙不是恐龙,它是生存在恐龙时代的一种动物,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当时恐龙控制着整个陆地,翼龙就控制着整个空中,是当时的空中霸主。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

  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按照食性给恐龙分类。

  四、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进行连线。)

  五、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亿七千万年以后却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猜测并交流。

  ——教师小结:就象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你们觉得恐龙神秘吗?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习,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4、中班语言领域教案《两朵白云》含反思

设计意图:

  晴朗的天气里,和孩子们一起坐(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湛蓝湛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忽忽,变幻无穷,孩子们喜欢极了,他们常常交流着"这朵白云变成了……""那朵白云变成了……"有的还模仿白云变化的样子飞来飞去。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我选择了绘本《两朵白云》,借以引导孩子们了解绘本中两朵白云变化的情况,理解其中的关系,并在游戏情境中积极体验变化的快乐,感知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从而深深爱上文学作品。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我变成××""我变成××在做××"的句式表达白云的变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游戏"白云变变变",积极体验、感知两朵白云的变化规律--"关系变",从中感受朋友间的关系。

  3.完整欣赏绘本,感受散文丰富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产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白云,了解白云变幻无穷的特性。

  2.材料准备:《两朵自云》flash课件、展板、白云记录表每两人一份。

  3.场地创设:活动室内布置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场景。

活动过程:

  玩一玩自然状态下,师幼共同以白云的身份"飞"进活动室。玩一玩"变变变"的游戏。

  1.教师边飞边作风吹状,幼儿随着风吹而变化,师:"风吹来了,白云变变变,你变成什么了?"幼儿表述。师对幼儿的变化与表述进行回应,对孩子们创造性的表演表示鼓励。

  2.师幼再次飞呀飞,风一吹,云变了,师:"你变成什么了?在做什么?"(提高语言表达要求)先请表达能力稍强的孩子回答,以便对后面的孩子起示范作用。

  3.白云飞累了,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吧。

  听一听教师以白云的身份,以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方式,巧妙地引入《两朵白云》的故事。

  师:"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白白,我的好朋友叫茫茫,我们常常在一起玩变变变的游戏,想知道我们变了些什么吗?"教师用flash课件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讲到白云变化的时候教师适当停顿,让幼儿猜测白白和茫茫会变成什么,幼儿边思考边听故事。通过倾听感受散文丰富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产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改编后的故事内容见附件)想一想教师以白白的身份和幼儿一起回忆、梳理故事内容。

  师:"我和茫茫玩得真开心啊,咦?我们刚才都变了些什么呢?我都不记得了。"分三个层次进行梳理:

  1."我变成了什么?"(根据孩子的回答梳理先后顺序)

  2."我的好朋友茫茫变成了什么?"

  3."我变××,茫茫变××"(梳理变化规律,从中感受关系)变一变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变变的游戏,重点进行关系变。

  师:"我的好朋友茫茫飞走了,没有人和我玩了,可我还想玩,怎么办呢?"(引发小朋友想玩的欲望)师生一起玩"变变变",分三个层次:

  1.教师为中心变,幼儿应对变。

  师:"白云飞呀飞,风吹来了,变变变,我变成了一朵花,你变成什么陪我呢?"幼儿想出各种与花有关的东西应对,如我变成小草,长在你旁边陪你玩;我变成蜜蜂,采花蜜;我变成蝴蝶,围着你飞呀飞;我变成水,给你喝,让你快快长大;我变成肥料,给你施肥,让你越长越壮……

  2.幼儿为中心变,其他幼儿应对变。

  师:"白云飞呀飞,风吹来了,变变变,他变成了一座桥,你变成什么陪他玩呢?"幼儿可以想出很多与桥相关的东西,如我变成汽车在桥上开,我变成摩托车在桥上开,我变成自行车,我变成船在河里陪着桥,我变成小鱼在河里游,我变成乌龟在河边爬……3.幼儿两两结对变。

  师:"我和茫茫是好朋友,我们两人一起变真有意思,你有好朋友吗?你愿意和好朋友一起变吗?"小朋友两两结对变。

  师:"你们变得真多呀,就像我和茫茫一样,我想把你们变的东西记下来,好吗?"幼儿两人共拿一张记录表,一边变一边请老师帮忙将变的内容记下来。

  说一说孩子们将记录表全部展示到展板上,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记录表,并用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将这些变化串成一首长长的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诗,激发他们的成就感。

  师:"呀,自云们变了这么多,都可以串成一首长长的诗了。"天真大,天真蓝,蓝蓝的天空一朵云都没有。白白来了,茫茫来了,我来了,你也来了,我们一起变变变。我变成××,你变成××,我变成××,你变成××……天黑了,白白回家了,茫茫回家了,我回家了,你也回家了。蓝蓝的天空一朵云也没有了,没有云的天空真安静,安静的蓝天真美。

活动延伸:

  1.在游戏区域投放一些有关联的物体图片,丰富幼儿的经验,启发他们编出其他有关联的诗句,如:你变成一张纸,我变成一支水彩笔;你变成小雨滴,我变成一把小花伞等。

  2.美工区提供画纸,供幼儿玩"变变变"游戏之后将自己变化的的东西画下来。

  活动评析本节活动采取积极体验式教学方法,努力将教师、文本、孩子融合在一起,让师生在自然状态下,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杂念,沉下心来,静静地体会、感受,享受课堂中那种恬静、美好的气息。也许这样的课堂没有太多波澜,看上去不是那么热热闹闹,但却是纯净、自然、流动的,也是顺畅的。附:散文故事(对原文进行了改编)天真大,天真蓝,蓝蓝的天大极了!

  蓝蓝的天真安静,安静的蓝天真美!

  天边有一个小白点,小白点儿会飞,向这边飞,越飞越近,越近越大。

  那就是我--白白。

  天边又有一个小白点儿,那是我的好朋友茫茫,"茫茫,快来!快来跟我一起玩!"我说:"我们来玩变变变。我先变,你再变。"我变变变,变成了一辆小汽车。

  茫茫说:"看我的,我也变了。变变变--"(教师双手张开做老虎状,并稍稍停顿,待幼儿思考、猜想、表达)茫茫变成了一只小老虎。

  我说:"不行不行,我要重新变,变成一个甜甜的、圆圆的水果。"我变变变,变成了--(故意停顿,让幼儿猜一猜)我变成了一个大苹果。

  茫茫说:"我现在要变成--(教师伸出手,暗示幼儿,请他们猜一猜茫茫会变什么)一只大手。大手拿你的这个大苹果。"茫茫一只大手,要来拿大苹果。

  我说:"不行,不行,我不让你拿,我要变成一只美丽的--"(请幼儿猜测之后,教师讲"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茫茫说:"蝴蝶真美丽,我也要变一样东西和你一起玩。"(讲述稍慢,并强调,让幼儿感知变化的关系)茫茫变成了一只白鸽子。

  我们俩一起飞呀飞,真开心。

  这时候,风大了,我站不稳,连忙变变变,变成了一座山,稳稳地站着。

  茫茫说:"你变成一座山,那我就变成一列火车,钻山洞。"茫茫变成了一列长长的火车。

  风更大了,我站不稳了,重新变变变--我变成了一座桥,稳稳地站着。

  茫茫说:"你变成桥,我就变成一只帆船,陪着你!"风越吹越大,把茫茫吹走了,我追呀追,没有追上。

  茫茫走了,天上一朵云也没有了。

  没有白云的天空真安静,安静的蓝天真美!

教学反思:

  我还有些不足,在孩子们自主阅读完图书时,请孩子们回答问题时,我应该让孩子们完整的说出谁变的是什么,它觉得它变得怎么样,比如:歪歪的,斜斜的汽车,这些知识点我没有提到,可以给孩子们说说这些都是形容词,对孩子的语言表达也是词语丰富的一种。我的经验不足,在细节上还需加强研究,还有很多需要向各位老师学习的,这些问题我会在今后的活动中仔细分析,加强自我的语言严谨性。

15、中班科学领域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什么地方可以动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

  2、能用纸人偶创造性地摆出各种造型。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画有人体轮廓的大纸六张:关节处用圆钉固定,身体各部分可以动的约人偶,幼儿人手一个;彩笔。

活动过程:

  1、幼儿分组操作。

  提问: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哪些地方可以动?

  幼儿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一张人体轮廓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运动情况,将身体可以动的部位,用笔标记在人体图的相应位置上。

  2、集体讨论。

  将五幅图展示出来,请各个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探索的结果。

  师生共同讨论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由老师在空白的人体图上标出。

  3、幼儿自由操作。

  幼儿自由操作纸人偶,用它摆出各种的动作造型。

  与同伴交流自己所摆的动作,可以互相做一做自己、对方摆的动作。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16、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评析《水上造高楼》含反思

目标:

  1.感知不同材料的性质,能自主选择材料,搭建与众不同的水上“高楼”。

  2.乐意在探索中调整搭建方案,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准备:

  1.多种可用于支撑的材料,比如养乐多空罐、乐高小方块积木、木质细圆柱积木、木质粗圆柱积木、三角形积木、塑料瓶盖等。

  2.20厘米见方的正方形KT板若干,塑料小盘若干(如图1)。

  3.盛水的中型透明塑料箱若干,干毛巾若干。

玩法:

  1.游戏前,幼儿独立选择正方形KT板和各种可用于支撑的材料若干,并放入塑料小盘内。

  2.游戏中,幼儿利用自己选择的材料,在透明塑料箱内创造性地搭建水上4层“高楼”。如用塑料瓶盖、养乐多空罐和四块KT板,在水面上搭起4层“高楼”,分层处用瓶盖、养乐多空罐等间隔并作支撑。

  3.幼儿也可自行制定规则,开展双人或多人竞赛活动(如图2~4)。比如,可选用相同的材料在水上搭4层“高楼”,看谁搭得快、搭得高、搭得好;也可选用不同材料在水上搭4层“高楼”,看谁搭得与众不同。

规则:

  1.搭建水上“高楼”时,最下面一块正方形KT板必须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否则视为失败。

  2.各个透明塑料箱里的水位要保持一致。造好的“高楼”不能用手扶。

  3.游戏后,须用毛巾将材料擦干并送回“家”。

评析:

  “水上造高楼”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探索性游戏。教师精心选择和投放了多种可用于支撑的、各具特点的材料。比如,养乐多空罐轻巧、可漂在水面上,乐高小方块积木轻巧稳定,木质细圆柱积木容易倒,木质粗圆柱积木稳定性好但会沉入水中,三角形积木用来支撑有难度,瓶盖有轻有重需要掂量辨别。所以,幼儿从选择材料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水上造“高楼”能否成功,搭建的“高楼”是否与众不同。

  “水上造高楼”游戏的亮点,是把教育目标隐含在玩法和规则中,即游戏本身能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持久地进行探索,幼儿在探究用不同材料作支撑物的过程中,感知了沉浮与材料的轻重、重心与平衡的关系等,积累了有关物体沉浮、平衡的科学经验。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发现,有幼儿会在不断试误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材料、积极尝试多种垒高方式,在完成任务时感受到“和别人不一样”,从而获得了自信心;还有幼儿追求“短平快”,只图搭起“4层楼”。对于后一类幼儿,教师首先应予以肯定,同时可鼓励他们去试一试别的材料和别的垒高方法,以进一步引导他们获得发现的乐趣。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17、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小小瓶儿本领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看看、摸摸、捏捏感知瓶子的特性,尝试用瓶子吸水。

  2 、了解瓶子的用途,学习用瓶和颜料为花朵染色。

  3 、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眼药水瓶若干、各色颜料、清水,卡片若干张、四个量杯、抹布、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老师带幼儿来到瓶宝宝乐园(点击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瓶子),让幼儿说说你看见瓶宝宝乐园有哪些瓶子?

  (评析:通过提问与展示,让幼儿了解瓶子的种类多种多样。)

  2、 幼儿初次探索如何让瓶宝宝喝到水?

  (1)老师点击课件,介绍小瓶子,并提问:小瓶子是怎样将水喝到肚子里的呢?”

  (2) 老师提供了很多和小小长的一样的瓶宝宝,让幼儿来试一试自己的瓶宝宝能不能喝到水?

  (3)老师提问:我们来看看谁的瓶宝宝喝到了水,讲讲自己的方法。(评析:通过课件中瓶宝宝“小小”的自我介绍,幼儿知道了小小是最小的,但却有自己的用处,引起幼儿的好奇,同时让幼儿思考:小小是怎样喝到水的?让幼儿自己去亲手实践,讲述自己的方法。)

  3、幼儿再次探索用挤压瓶子的方法瓶宝宝能不能喝到水?

  (1)幼儿按照挤瓶子的方法再去试一试。

  (2)老师将挤压瓶子的方法编成一首儿歌,点击课件:挤一挤,挤空气;扁扁的瓶子放水里,轻轻放,慢慢吸,咕咚咕咚,把水吸。

  (3)出示步骤图,幼儿边念儿歌边操作。

  (评析:通过第一次的操作,幼儿知道用倒、灌的方式,小小虽然能喝到水,但是只能喝到很少的水,而用挤压瓶子的方法是不是能喝到水呢?幼儿带着这个疑问,进行第二次的操作。在这次操作中,幼儿明显看到用挤压瓶子的方法,瓶宝宝更容易喝到水。老师将挤压瓶子的方法编成一首儿歌,幼儿根据儿歌中提到的要点再次进行操作。)

  4、幼儿第三次探索,为什么同样用挤压瓶子的方法,可瓶宝宝喝到的水却不一样呢?

  (1)老师从幼儿第二次操作中,发现有幼儿的瓶宝宝喝到水多,而有的却少,这是为什么呢?

  (2)请两名幼儿进行演示,得出结论:水多水少和幼儿挤压瓶子的程度有关。

  (3)运水比赛:老师放音乐,幼儿用瓶宝宝吸水,再运到桌子中的杯子里,看哪一组运水运得最多?

  (评析:从幼儿的操作结果中发现了问题,并把问题提出来,让幼儿自己演示,得出结论。在运水比赛中,幼儿能运用挤压瓶子的方法,让瓶宝宝喝到更多的水。)

  5、 瓶宝宝用途

  (1)了解瓶宝宝其他的用途(播放课件:滴眼药水图片。),

  (2)瓶宝宝的新用处:小小要去参加化妆舞会,请幼儿帮助瓶宝宝制作新衣服。老师提供瓶子形状的卡片,上面用宣纸做的花朵点缀,请幼儿用瓶宝宝吸一点颜料,来为花朵染色。

  (3)老师提出滴的方法:慢慢的挤,一滴两滴,幼儿进行制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瓶宝宝小小的其他用途,为下面的滴画作铺垫,在为瓶宝宝设计新衣服的环节中,提醒幼儿滴的方法。)

  6、结束:幼儿展示自己为瓶宝宝设计的衣服。

反思:

  在经过两次的教研活动,我对科学活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我也将这种新的尝试加入到了这阶段的科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这种的活动更加的喜欢,参与的积极性也更加高。科学活动还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来学习、来研究,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应该多关注活动是否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更多的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18、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谁住在皮球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皮球的动态——蹦、跳、飞产生兴趣。

  2.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用。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2.充足气的皮球若干、瘪皮球一个、气针一枚。

活动重难点

  重点:对皮球的动态产生兴趣。

  难点:知道皮球里面装的是空气。

活动过程

  1.出示皮球,说说并玩玩会蹦、会跳、会飞的皮球。

  (1)教师出示皮球,问:你们喜欢玩皮球吗?谁来说说你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拍皮球)师:嗯,你会拍皮球,那你能上来拍一下皮球给大家看好吗?师:你们说这个皮球除了可以拍之外,还可以怎样玩呢?谁来说说?分别请小朋友来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刚才这些小朋友都很会玩皮球,真不错!

  (2)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

  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时候,你们观察到皮球它是怎样动起来的呢?这时老师可以边拍边问?引导幼儿说出皮球会蹦,会跳,会滚,会转等。哦,皮球能跳,能滚,能飞……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用你的身体来模仿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跳,蹦,转)的动作吗?让我们一起学学皮球运动的样子。问:皮球什么形状的?(圆形)来,让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个皮球,现在我们先来学学皮球跳的样子,再来学学皮球滚。分别让幼儿模仿。

  2.欣赏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师:刚刚小朋友模仿的真好,可你们知道为什么皮球会蹦,会跳,会滚,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呢?

  现在我也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播放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师问:现在故事看完了,你们说说皮球里到底住着谁呢?

  (2)师:皮球里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和喜鹊吗?教师启发幼儿互相讨论,幼儿之间互相讲述皮球里住着什么?

  3.了解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猜测、验证皮球里住的是空气。

  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探索皮球里住着什么?幼儿互相想办法,讲述自己想的办法并做给其他幼儿看。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用挤一挤、敲一敲、听一听、闻一闻、看一看、摇一摇等方式,探索皮球里住着谁?

  请部分幼儿讲讲自己的探索过程。

  教师将气针插入气门芯,将皮球里的气体放出来,保持适度距离并朝向幼儿脸上,问幼儿感觉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刚刚我们放出来的就是空气。

  (2)将充满空气的皮球与瘪皮球进行比较,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师问:如果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么样?请幼儿猜想。

  教师出示瘪皮球,演示拍、滚、踢皮球,验证幼儿的猜想。

  (3)教师总结:原来皮球只有充满了空气,才能运动起来,它就像兔子那样蹦,像轮子那样滚,像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真了不起!

  4.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球,感受皮球的运动状态。

教学反思:

  程序上出现错误,但幸好有图片教具,后面的提问环节达到预期效果。在刚讲故事时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想法没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误。目标的定制对本版孩子稍浅了些,应可以在提问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时还可增加除了兔子会跳还有谁会跳等,扩散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认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书的环节,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因没能提前交代,孩子们在自己看书时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没能巩固加深,又是一失误。总体上本课时的目标预期效果都达到了。但在过程中对孩子没出现的不在预期中的反应利用与操作得不是很好。

19、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指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善于观察,发现指纹的秘密。

  2积极思考,能够根据日常经验,对指纹的作用大胆发表建议。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了解指纹的不同,以及指纹于每个人的意义。

【活动难点】

  培养善于观察,乐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教学视频、印泥、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指纹的作用

  师:咦……他们在干什么呢?(视频中有人用指纹打卡,开门,画画等)

  幼:他们是在开门,那个是“指纹锁”,用拇指在门上那个发光的地方按一下,门就开了……

  师:那两个人是在干嘛呢?他们看起来很开心,为什么在纸上按了自己的手印?

  幼:他们是在商量事情,然后都同意了,就按了手印,我在电视上看过,我爸爸说,两个人同意就会按手印!

  教师总结:指纹的作用很多,可以用来开门,签字画押,打卡,还可以画画等。

  二、指纹有不同,是我们每个人身份的象征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指纹有这么多的作用,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手指可以当钥匙开门,可以像名字一样代表我们每一个人呢?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的大拇指,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我们的手指上那些有的像螺旋,有的像花纹的就是我们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花纹也各不一样。它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

  三、指纹作画,加强认识

  这一环节让幼儿用指纹作画,对自己的指纹进一步认识,也开发其想象力,大胆创新。

教学反思:

  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20、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认识常见的蔬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四中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按食用部分进行归类。

  2、知道蔬菜营养丰富,教育幼儿要多吃蔬菜。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

  知道从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较异同点,形成蔬菜概念。

活动准备:

  与内容有关的课件西红柿、白菜、土豆、萝卜等实物若干、展板一张蔬菜图片与幼儿相等

活动过程:

  1、今天有赵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来上课,小朋友们高兴吗?(高兴)

  2、刚才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给老师打来的?(想)是蔬菜王国的国王给老师打来的,它告诉老师说他们蔬菜王国给咱们小朋友寄来了许多东西,放在了咱们活动室里,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是什么?(想)那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3、展板、实物(各种蔬菜):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那些蔬菜?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4、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大屏幕)(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几部分组成,那么小朋友就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6、猜谜语: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皮是怎样的、还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胡子)。

  7、还有一个谜语猜猜看: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我们人人都爱它。(萝卜)说一说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民间自古就有"萝卜是土人参"之说。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8、看图中有哪些蔬菜?(白菜、菠菜、油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

  9、这是什么?(土豆也叫地蛋或马铃薯)土豆的样子。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老师还有一个关于土豆的儿歌:

  老师说一遍,课下再教小朋友说。

  10、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谁在一拽老师的衣角,摸出来瞧一瞧,哦,是一一封信,看看上面写的什么?是蔬菜王国给小朋友的信:(我想考考小朋友对我们蔬菜的了解,呀,还有小奖品呢?谁答对了给谁一个)看看都有什么问题?

  12、问题: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当水果吃又能当蔬菜吃?

  (3)为什么称萝卜为土人参?

  (4)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

  (5)为什么要小朋友们多吃蔬菜?

  13、小朋友都累了咱们来休息一下,做个游戏:找朋友小朋友拿着自己手中的图片找自己的朋友。(老师讲评)

  14、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出示蔬菜拼盘)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制作蔬菜拼盘。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21、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沉与浮》含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盘放在桌子的中间。

  2、记录表、笔、水盆。

活动过程

  1、教学活动的导入

  幼儿进入课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

  2、猜测物体沉浮状态并记录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有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

  老师:请你把猜想的写到记录表上,记录表已将托盘中的材料画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请你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上勾,等会我们再来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结果到底是不是一样的。

  3、实际操作物体,并记录沉浮状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老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记在了记录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对不对呢?请小朋友对照记录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4、幼儿对自己的实验总结及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教师给以鼓励。

教学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22、中班科学优秀教案《五官本领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探索五官的热情和兴趣。

  2、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认识自己的五官。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五官的用途。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能看、听、尝的物品。如鲜花,各种甜、酸、咸食品。

  2、手鼓一类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

  师:"小朋友们,老师啊,最喜欢看你们可爱的脸了。那就请小朋友们相互看一看,说说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小脸上有眼睛、鼻子等五官,联系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五官歌》)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桌子上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东西,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它们有什么秘密。"

  2、幼儿分组,自主选择物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事物的奥秘,并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请个别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以及发现的经过,并总结五官的用途。

  (三)结束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念着《五官歌》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与拓展让幼儿以后注意观察,人们都想了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的五官。

附:《五官歌》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认识了五官,并能用汉语表达它们的名称,但由于我们班都是民族孩子。汉语底子薄,在了解这五官的用途时,掌握的不是很好,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延伸。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应该用双语教学效果会更好点。

23、中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磁铁》含反思

  活动来源:

  磁铁能够吸所有的铁制品,这一现象既神奇又有趣。幼儿好奇心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磁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的特性,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我们开展了此次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喜欢玩磁铁

  2.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和思维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材料准备:

  人手一快磁铁,每组数种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管雪花片、回形针、钥匙、硬币、玻璃珠、小剪刀、瓶盖、布、纸、铁夹、挂坠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磁铁,引出课题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磁铁),你们认识吗?

  请大家把新朋友跟摆在面前的木头、塑料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个新朋友比塑料和木头沉,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幼儿重复一遍),它特别好玩。

  2.幼儿探索活动老师:磁铁特别好玩,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东西,请大家试一试。

  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举手说一说?

  提问: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磁铁会吸铁,平时,我们也叫它吸铁石。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3、自由操作:在班级周围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

  4、动脑筋、想办法(1)打捞小汽车-一个粗心的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汽车弄丢到金鱼缸里去了,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打捞上来。(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师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想摆在铁板上给小朋友看,可它老丢下来,怎么办呢?

  (3)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了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

  5、自制磁铁玩具--跳舞的小兔子。让幼儿更深的体验磁铁的本领。

  (1)出示范例,教师演示跳舞的小兔子。(幼儿感到很好奇。)

  (2)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小兔子动起来?(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3)总结:用一个回形针插入小兔子的底部,然后用磁铁隔着纸板去吸小兔子,此时小兔子会按磁铁移动的方向动起来,就好象小兔子在跳舞。(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隔着物品能吸铁的特性。)

  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回家后自制跳舞的兔子玩具。

  教学反思: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在这次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等形式,知道了磁铁能吸住铁制的物品。所以也叫做吸铁石。孩子们在自主的动手操作探寻中,发现了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在集体的相互交流中,满足了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也达到了我们"支持探索"的出发点和归宿。

24、中班语言领域教案《野兔飞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解决困难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知道字长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应充满信心。

  3.能开动脑筋,想出个方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大头饰(飞比、飞比的两个哥哥、熊爷爷)

  故事《森林里的小动物》的五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野兔飞比》的故事吗?小野兔飞比是靠什么赢得了跑步比赛的冠军的?熊爷爷说了一句怎样的话,让它有了自信心?它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喊了一句什么话?

  二、创造性表演

  1.教师逐一出示大头饰,让幼儿说出角色名称,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

  2.请几名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表演一遍。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创编动作及适当加些对白。如:小野兔飞比去找熊爷爷寻求帮助时无助的表情和话语:"熊爷爷,我该怎么办?请你帮帮我吧!"可让幼儿创造性的多说多做。

  3.分配角色幼儿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头饰进行表演。教师观察、适时指导。

  重点:鼓励幼儿有表情、有动作、创造性地表演。

  4.可适当表演一次或两次。

  三、迁移谈话

  1.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有过和别人比赛失败的情况吗?你是怎样想的?

  2.引导幼儿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鼓励幼儿大胆想出解决方法。

  你在家里、幼儿园、路上或其他地方遇到过什么困难并提出几个思考问题让幼儿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你试过在妈妈病时,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人吗?如果发生了,你怎么办?

  你曾与妈妈走散吗?如果有,你会怎么办?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你不认识的人走来说带你去找妈妈,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只要我们又自信,多想办法,多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和战胜它。还是那句话--只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你能做到!

  四、分组讨论

  创设故事情景,让幼儿面对困难,充满自信,解决困难。

  1.借助童话故事,把幼儿引入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界。激发幼儿解决困难的信心。

  小朋友现在都知道了,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你能做到!可是,在茂密的树木里,有许多动物遇到了困难,它们着急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吗?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它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2.鼓励幼儿分组讨论,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

  第一组:羽毛球被挂在了树上,小羊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下来呢?

  第二组:小球滚进了树洞,小猴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出来呢?

  第三组:小熊的裤子给刮破了,如果你是小熊,怎么办呢?

  第四组:啄木鸟喝不了这半杯水,你们有什么方法喝到水呢?

  第五组:小鹿的钉子全撒在这了,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把钉子很快地捡起?

  3.交流分享,鼓励幼儿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验成功乐趣。

  你刚才解决了什么困难?使用了什么方法?困难解决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办法!我们帮小动物解决了困难,小动物们可真高兴!今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又自信,多想办法,多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和战胜它。现在,我们一起说:只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你能做到!

  五、结束活动

  师幼共同整理学习物品。

  活动建议:

  1.园内延伸

  ○1完成小图书中的阅读延伸活动"快乐的飞比"。

  ○2幼儿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增强自信,自己解决。

  ○3在阅读区角提供头饰,供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2.家庭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自己克服和战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25、中班科学领域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2、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影响点数10以内数量。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PPT、幼儿每人一块泥工板(以贴上图片)一支红笔、一支黑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数客人

  1、今天蒋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南瓜爷爷,南瓜爷爷家今天来了很多客人,因为南瓜爷爷要找邻居,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好不好!

  2、瞧,这就是今天南瓜爷爷家,它家门口来了很多客人,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客人?(课件)

  3.你数完啦,几位客人呢(10个)你呢?几位客人(11)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你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

  4、师:你是怎么数的?你从哪开始数的?

  幼:从那个正方形的东西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那我们从正方形开始数:123……101112……有没有人发现问题,再数下去数字越来越大啦,我们怎么了呀?

  幼:数多了。

  师:那数到哪里应该停下来呢,幼:方形前面那个。

  师:哦。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啦。我们再数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个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就正方形的东西吧,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

  5、我们一起数一遍,1、2、9.10,原来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10位客人。

  二、猜猜看你能从影子里看出它是谁吗?第几个可能是什么?幼儿猜测,教师引导。

  我们打开看看到底是什么?看你有没有猜对,第一个是、、、第十个是、、

  三、找蔬菜邻居

  1、现在南瓜爷爷家门口的十位客人都被我们猜出来了。那南瓜爷爷到底要找谁做邻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字卡:蔬菜。这是什么字宝宝呢?(蔬菜)

  3、小结:原来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那到底什么是蔬菜,听好了蔬菜就是地里种出来的可以用来做菜的植物。

  4、请你拿出椅子下的板,把你觉得是蔬菜的在它下面的格子打勾,想想老师刚才说的,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

  5、出示PPT,我们来看看哪些是蔬菜那些不是蔬菜。

  第一个豆腐干是不是?为什么不是?(豆腐干是用豆经过加工做出来的,不是直接种出来的,所以他不是蔬菜。)第三个:鸭子是从哪里来的?(鸭子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所以不是蔬菜。)第六个:蛋是从哪里来的?所以不是蔬菜6、现在请你拿出椅子下面的板,对照一下老师的PPT,在蔬菜图片上直接打钩。

  7、揭示答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样蔬菜啊?(幼儿数)我们数了有7样蔬菜,出示数字卡)

  四、住房子

  1、我们一起请他们住进去吧。

  2、南瓜爷爷找好了邻居,你家的邻居是谁你知道吗?今天回家去看看你家的邻居是谁,好不好?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2、善于发现问题并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图片、字卡、记录卡、信封(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是谁的家?

  1、提问:这是谁的家?(南瓜的家)

  2、出示南瓜图片提问1:"你知道他是谁吗?"(南瓜爷爷)提问2:"你从哪里知道他是爷爷?"提示幼儿:年纪大了会有什么变化?(胡子、眉毛)教师小结:年纪大了胡子和眉毛、头发都会有变化

  二、请客人

  1、猜猜是谁来了(出示图片的背面)我们来猜猜这些客人可能是谁,你们说的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到?

  2.数客人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客人?(图片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

  (1)幼儿自由"数客人"师: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

  (2)教师小结:平时我们数东西的时候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我们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3)教师引导幼儿(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找一个标志性物体的物体。

  师:幼儿跟随教师的指引开始数数,教师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4)教师小结:数东西时一定要先找一个容易记住的物品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5)师:南瓜爷爷家来了这么多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对应的数字)

  3、"找邻居"师: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南瓜爷爷家里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它到底有什么事呢?小朋友你们也想想你们家里什么时候会来很多客人呢?(过年)

  (1)了解"邻居"的概念师:出示图片,解释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请幼儿自由讨论什么是蔬菜,并出示卡片"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出示信封让幼儿把结果进行整理记录。

  (2)什么是蔬菜?

  教师解释什么是蔬菜: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全班一起再一次将蔬菜找出来。并将找出来的蔬菜列出来。

  师:所有的蔬菜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呢?

  3、"给邻居分配房子"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可是房子只有3间而蔬菜却有6个,那该怎么办呢?

  出示图片,让幼儿思考怎样分房子合适。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动结束

《南瓜爷爷找邻居》活动实录  一、活动背景分析:

  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对于"蔬菜"一词我班的幼儿其实都耳熟能详了,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而他们最熟悉的蔬菜则是青菜,其他种类的蔬菜则一知半解,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蔬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蔬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蔬菜的特征的理解,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同时我班幼儿在数数的技能上还停留在火车式排序数数法,数一圈物体的方法了解不多。因此在选材上我又将数学与科学两大领域相整合,整个活动的展开以不断地设疑、质疑和最后的留疑为主导,让幼儿在重复犯错、重复性的寻找答案,注重启发幼儿的方法,给予幼儿思考的余地,让幼儿自己探索想出办法解决。

二、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索。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三、活动过程

  片段(一).数客人

  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将实物图片的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

  师:你数完啦,几位呢(10个)你呢?(11)你呢(12)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你从哪开始数的?

  幼:从那个正方形的东西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正方形开始数:12345……91011……有没有人发现问题,再数下去数字越来越大啦,有没有人发现问题,你发现问题啦?什么问题?

  幼:数多了。

  师:那数到哪里应该停下来呢,

  幼:方形前面那个。

  师:哦。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啦。我们再数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个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就选像鸭子的东西吧,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1、2、3、4、5、6、7,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7位客人,大家意见统一啦。

  师:南瓜爷爷家来了七位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逐一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1-7的数字)

  片段(二).找邻居

  1.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刚才杨老师告诉你们要学会看图上面的提示。看!门上贴着一张纸也。把这张纸放大了给你们看!

  师:(出示部分字卡找邻居)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班邻居是谁?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出示完整字卡找蔬菜邻居)南瓜爷爷找谁啊?什么是蔬菜啊?刚才看到的7样菜里边有蔬菜吗?一会请你拿出椅子底下的板,依次念一念,找一支黑色的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勾出来,勾在上面一行。(幼儿拿出操作板,在上面一行用黑笔勾了起来。教师只是依次看过来,并不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啊?

  2.什么是蔬菜?

  师:杨老师看了厚厚的一本书,书上说,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师:找一只红色的笔,在第二行再想一想到底哪些是蔬菜,在第二行勾出来。(师:好啦。把红笔送回去,看黑板,我这里的蔬菜和你们的一摸一样,

  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你找对了吗?

  师:4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图片4)

  片段(三).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在南瓜爷爷旁边出示三间房子)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那要找几个邻居啊?

  师:3间房子4样蔬菜该怎么住啊?

  幼:挨在一起住,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幼:红萝卜和青菜,(为什么他俩挤一起)它们一样长。(好主意!)

  幼:南瓜爷爷和黄瓜,因为它很孤单!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猜从影子里看出它会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的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儿经常在区角玩找影子的游戏,所以幼儿很快就从影子中找出各种实物。在数南瓜爷爷家来了几个客人这个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围合的数数方法。让幼儿学会了围成圈的东西也可以数的。并从中得出个结论:数圆圈时,要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无形中又让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知识。在南瓜爷爷想找蔬菜邻居这个环节,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物体来选择蔬菜时,在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后,幼儿对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讨论成了一个难点。最后老师通过提供一些蔬菜生长环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最后得出一个概念:蔬菜是种在地里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线索得出了结论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选择中,大部分幼儿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对蔬菜认识不够透彻,还没有清晰的辨认豆干和鸡蛋不是蔬菜。

26、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设计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尝试用多种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3、引导幼儿对探索影子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准备

  1、空间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动场地;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2、录音机、音乐磁带;布娃娃、粉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

  (1)引导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

  (2)引导幼儿在暗房找影子:先不开灯--没有影子

  开灯---有影子

  教师开灯、关灯,幼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知道有灯光的地方会有影子。

  (3)听《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做手影游戏。

  2、在阳光下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阳光下什么东西有影子,幼儿结伴探索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1、创设游戏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1)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

  A、幼儿在阳光下站立不动,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B、幼儿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状会变;影子是跟着我们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比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头发、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没有花裙子……

  3、观察比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如:我衣服上有扣子,影子上没有;我头上有汗,影子上没有……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三)通过幼儿之间合作画影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1、幼儿互相合作,摆自己喜欢的造型画影子。

  2、找一找,阳光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帮他们画影子,如:书、玩具、楼房等。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个物体的轮廓,但影子很有趣,会变、会动。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游戏"踩影子":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追捉玩踩影子的游戏,进一步丰富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在有趣的游戏、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五、活动延伸

  1、找影子:找一找,还有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有影子。

  2、教师或家长给幼儿提供绳子、布、透明胶、椅子、纸等物品,引导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开?

  3、画影子:请幼儿分别把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影子的形状、位置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影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幼儿也喜欢玩有关影子的游戏。活动中我不断的以问题游戏的情节贯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我发现,通过自己的探索、比较、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感受科学探索游戏的快乐,养成喜欢探究的好习惯。

27、中班科学领域教案《帮小金鱼换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

  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么在水里是怎么呼吸的呢?

  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

  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么了?(水很脏,需要换水)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可以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

  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么帮小金鱼换水的?

  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换水的?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可以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可以呢?

  小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之后,放开一头,里面有水流出来。

  师:老师的吸管里又什么秘密啊?

  小结:原来老师的吸管里有水啊!那有水的吸管就能给鱼缸换水吗?

  让我来试一试。

  教师示范,我先捏住吸管的两头,不能让水流出来啊,要不然可能会失败,一头放进鱼缸里,一定要让它进入水里之后才能放手,另一头对准接水的容器之后就可以放手,看看,我成功了吗?

  师:那么问题来了,怎样让你的吸管满水,而且没有空气?

  师:老师这里有几种材料,猜猜看,什么材料可以让吸管满水没有空气,什么不可以?猜好之后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在记录表上。

  幼儿填写记录表。

  师:谁来说说你的猜想结果,如果你觉得它可以,你准备怎么做?

  师:你们的想法会不会成功呢?我们一起到后面去试一试,试一试之前,我有几个操作要求,

  记录表放回凳子后面,4个小朋友一组,每种材料都要试一下,尽量不要让你的水漏在桌子上,因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节约用水,试完之后,要回来把你的记录表填写完整,你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样,开始行动吧!

  四、幼儿操作。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实验结果。

  师:结果已经出来了,看来用针筒来给吸管吸满水是最可行的,那么怎样正确的让你的吸管吸满水,而没有空气呢?这个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那我也要请张老师来帮我一下。

  两位教师示范:首先,一位小朋友,吸管两头手中拿,对对齐,另一位小朋友,小针筒,手中拿,吸满水,慢慢对准吸管口,轻轻按下小针筒,小眼睛,看看好,吸管满水针筒就停止,两手捏住吸管头,小心别让水流走。然后就是我们刚才看的视频,一头放进鱼缸里,到了水里之后,手再放开,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手再放开,水开始流动。

  师:这个方法学会了吗?那你们可以和视频中的老师一样合作给小金鱼换水吗?

  幼儿给金鱼缸换水,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师总结,讲述虹吸原理

  师:小金鱼说,谢谢你们帮它们换水,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换水实验运用了一种科学原理,叫“虹吸原理”,它是利用大气对水的压力把水从高的容器导入到低的容器里,所以你们知道刚才为什么要把鱼缸放在高一点的小椅子上了吧!你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用到了这个虹吸原理。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班级的自然角里养了金鱼,幼儿已有了一些对金鱼的了解,但了解的较肤浅,不全面,较分散。活动中将采用比较丰富多样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学习内容。将根据幼儿自己的独特的认知特点,采用让幼儿看看、给金鱼喂食,观察金鱼吃食,模仿小金鱼在教师里游来游去等活动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8、中班科学领域教案《饲养员请客》含反思

  活动:饲养员请客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多重分类。

  2、能够区分家禽和家畜。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操作包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观察农场场景。

  1、今天,我们一起去农场里看看吧!你看到了农场里有些什么动物?

  2、简单认识农场里的小动物,说说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并进行比较(几条腿,有无长翅膀等)

  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小猪长得什么样?(胖胖的身体、肥肥的脚、尖尖的耳朵、四条腿)

  (鹅、鸡)小鸡和白鹅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2只脚,翅膀)

  3、这些动物都生活在农场里,为什么呢?

  小结:以前这些动物也生活在大自然中,在森林里、河边、水里。由于这些动物能帮人们做很多事情,人类把它们圈养了起来,所以它们现在都一起生活在农场里。

  二、饲养员请客,按动物特征进行分类。

  1、新年到了,饲养员叔叔要请动物们吃大餐,他请来了鸡、鸭子、鸽子、鹅、猪、羊、马和牛。饲养员叔叔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看看这些小动物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把他们放在一组,一共有几组?(强调:怎么样的动物放在一组)动动小脑筋,看仔细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

  2、幼儿按动物们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3、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说一说各自的理由。

  (1)你是怎么分的,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家禽是两条腿,有羽毛和翅膀。会生蛋的鸟类;而家畜是四条腿、没有翅膀的哺乳类。

  (3)巩固认识家禽和家畜。

  什么样的动物叫家禽?什么样的动物叫家畜?

  三、动物就餐

  1.现在,饲养员要请小动物们吃饭啦,其中家禽们坐在一桌,家畜们坐在一桌,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分一分吧?(教师手拿一张操作纸,请幼儿讨论)

  2.分发给幼儿操作纸及工具人手一份,请幼儿分别剪下小动物,粘贴在位子上,提醒将家禽和家畜分类。

  3.说说家禽、家畜各喜欢吃什么食物?并在每个动物前面的盘子里为它们画上各自喜爱的食物。

  四、动物去散步

  1.播放课件【动物散步】的画面,请幼儿观察农场里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2.小动物们吃饱了,饲养员要请他们去外面散步,你们猜,它们都喜欢去哪里?

  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按动物们喜欢去的地方进行分组,可以分几组、每组有几种动物?

  活动延伸:

  1.欣赏课件【视频欣赏】,请幼儿进一步欣赏农场里的动物们。

  2.回家和爸爸妈妈收集关于家禽、家畜的资料,带至幼儿园与同伴交流。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乐于思考, 善于倾听,体验活动的快乐。但由于孩子受到经验、能力等诸方面的影响,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问题、心理上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此时老师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引导,调整策略,在活动中,注意回应,帮助梳理,提升经验,整体推进孩子的发展。在多重分类的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提升关于家禽与家畜的概念。 整个活动力求让孩子玩的开心,学的有效,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29、中班科学领域教案《玻璃上的冰花》含反思

  教材简解:

  冰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而幼儿对于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幼儿已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冰花发生的变化。

  目标预设:

  1、感知冬天自然界中的天气、气温的变化。

  2、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3、体验在感知发现中带来的快乐。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组织幼儿观察玻璃上的冰花。

  2、知识准备:幼儿对冰花的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自然中天气、气温的变化。

  难点: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

  设计理念:

  我以找准孩子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选择导入方式,设计了此次活动,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以及探索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教学理念。

  设计思路:

  冬天已悄悄走进了我们的幼儿园,虽说脚步是轻轻的,却没有躲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我们班一位幼儿一早来到幼儿园,刚走进洗手间,就大声叫起来:"老师,老师,你快来看看呀,玻璃上有东西,真漂亮。"其他幼儿听到之后,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结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特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感知去发现周围事物的秘密。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课题:

  1、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现在处在什么季节?(冬季)

  2、在这个季节天气很冷,冷天会出现什么景象?(结冰)

  3、玻璃上会出现什么?(冰花)

  二、创设情景,教师带领幼儿到洗手间,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请幼儿有序的排好队观察玻璃上的冰花。

  (2)观察玻璃上冰花有什么变化。

  三、教师提问,启发引导幼儿了解冰花。

  1、提问:"你们知道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议论:"因为冬天天气冷,所以有冰花。""冬天到了就有冰花,还下雪呢?"

  2、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冰花?"幼:"电视上有许多好看的冰花。""我家的玻璃上也有冰。""我家没有冰花。"

  3、师:"为什么有的玻璃上有冰花,有的玻璃上没有冰花呢?"幼:"因为我家有空调,暖和,所以没有冰花。""有太阳的地方没有冰花,没有太阳的地方有冰花。"师总结:由于气温的变化,导致了冰花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变化的,比如:天气的变化、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等等。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都已了解了冰花,并知道冰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回去的时候,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一下冰花。

  活动反思:

  抓住冬天这一很好的季节教育时机,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冻冰花,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一个简单的冻冰花制作给幼儿带来了莫大的快乐。虽然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很简单,但由孩子亲手来制作,体会制作过程的快乐这才是活动最根本的目的。

30、中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降落伞》含反思

  设计意图:

  玩降落伞是我园小朋友很喜欢玩的一项户外体育活动,幼儿沉醉在物体缓缓落下的情景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关注到不同物体的下落了,他们开始问为什么了,也开始有想改变物体本来性质的欲望,想让轻的快快落下,想让重的慢慢落下。于是,就借用降落伞……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玩降落伞的乐趣。

  2.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索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大胆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结果。

  3.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自制降落伞若干个、重量夹子若干、勾叉记录标志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重点:

  喜欢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玩降落伞的乐趣。

  活动难点:

  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索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察"降落伞",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师:小朋友见过各种各样的伞,今天啊洪老师也带来了一顶奇怪的伞,看是什么?(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出示降落伞图片)降落伞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大大圆圆的布、还有线)那个大大圆圆的叫伞面,伞面还有方的、长的,下面还有一根根伞绳。那你知道什么时候要用降落伞呀?(幼:从飞机上跳下来的时候、飞机出事的时候)降落伞还可以用来做什么?(飞机在一个地方不好降落时人们也要用降落伞)师:你们喜欢玩降落伞吗?

  师:今天洪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简易的降落伞我们一起来玩玩吧。

  (二)第一次尝试玩降落伞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探索、物体下落这一自然现象。

  1.请幼儿拿着降落伞,把它们轻轻地往上抛,看看它们会怎样。

  2.刚才我们玩了降落伞,不管它被扔得多高,它总要掉下来、你有什么发现?它是怎样落下的?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伞"。(引导幼儿感知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猜想。

  师:大夹子宝宝看到小夹子玩的这么高兴也很想来玩一玩,我们也请它一起来玩玩吧?你们觉得大夹子坐着降落伞下来是怎样的呢?跟小夹子的降落伞会一样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哪一个会比较快(引导幼儿猜想,大夹子的降落伞和小夹子的降落伞速度有什么不一样)老师这儿有一张表格请你们看看,想一想那一种降落伞落下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呢?(大夹子、小夹子)把你认为会落得比较快的那个在里面画给较慢的降落伞打X。

  根据幼儿的猜想情况作小结。引导幼儿动手实验。

  2. 介绍实验及观察要求。

  (1)自己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试验。

  (2)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

  (3)根据比较的结果,给较快的降落伞打上∨,给较慢的降落伞打X。

  3. 幼儿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4. 结合记录表进行梳理小结。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实验过程和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降落伞落的快,有的降落伞落的慢呢?

  (3)教师梳理小结。

  师:挂小夹子的降落伞轻,降落伞落的慢,挂大夹子的降落伞重,降落伞落的快。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降落伞,也观察探索了一下,不同重量垂钓物的降落伞降落的速度,还知道了降落伞对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回去以后可以跟你们的好伙伴还有爸爸妈妈他们一起分享吧。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备幼儿,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幼儿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1、中班科学教案《味道大比拼》含反思

  设计意图:

  酸、甜、苦、辣这几种味道,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具备了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相结合的年龄特征,非常乐意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食物的味道。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中班幼儿在情景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尤其是味觉),发展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体验在游戏的氛围中探究身边常见事物奥秘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食物的名称和味道,并能按它们的味道——酸甜苦辣进行分类。

  2、能运用多种感官在游戏中感知饮料的酸甜苦辣。

  3、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食物味道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将手洗干净;

  2、多媒体活动室,鞭炮声MP3;

  3、酸、甜、苦、辣的食物,如西红柿、奶糖、苹果、苦瓜、香蕉、辣椒等;

  活动重点: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酸甜苦辣,并能按食物的味道——酸甜苦辣进行简单分类。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听录音引出今天的活动内容:“放鞭炮”的声音,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我的快餐店开张了,欢迎大家光临品尝!

  二、品尝食物,感受味道

  1、引导幼儿说出盘中食物的名称。

  2、幼儿边自由品尝,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问:你品尝了什么?什么味道?

  幼儿:我吃的是鸡蛋炒西红柿,酸酸的。

  幼儿:我吃的是炒苦瓜,夏天吃了好。

  幼儿:我喜欢吃香蕉,软软的,甜甜的。

  师(见辣椒没人动过,故意问):这是什么菜呀?<来.源快思教.案网>

  幼儿:那是辣椒。

  师:你们为什么不吃呀?

  幼儿:辣的。

  (通过品尝各种菜肴,让孩子们重新感知、熟悉、回忆,加深对酸、甜、苦、辣四味的认识。)

  三、看表情,猜味道

  请个别幼儿喝杯中的饮料,喝完后不要直接告诉大家自己喝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而是通过表情,让大伙儿猜猜是什么味道。

  猜出后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那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说出从眼睛、眉毛、嘴的变化来看)

  幼儿:你的是甜的,你笑眯眯的。

  幼儿:你的是酸的,眼睛眉毛都嘬到一起啦!

  幼儿:你的是辣的,张着大嘴,伸着舌头,还吸凉气,脸都红了。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巩固加深印象)

  四、游戏拓展,简单分类

  店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忙不过来了,要找一些合格的小店员来帮忙。谁来呢?(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帮我)

  教师提要求:能帮我按食物的味道分类,把味道一样的食物放在同一处。(启发幼儿按食物味道的酸甜苦辣分类,把食物分成四类)

  五、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说出更多酸、甜、苦、辣味道的食物( 鼓励幼儿尽量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不仅内容新颖,而且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发现了味道与表情之间的关系,整个活动突出并始终贯彻“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主线,从教学效果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32、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大树妈妈本领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作用,知道保护树木的具体方法。

  2、了解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小树苗

  知识准备:让家长带孩子找一找哪里有树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小朋友,你在哪里见过树呀?(幼儿讨论)原来这么多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出示图片家里、幼儿园、路边上、公园里)那么树都有哪些本领呢?

  二、讨论大树妈妈有哪些本领

  1、引导幼儿能知道树可以做桌椅、做家具、做积木(出示图片)帮助幼儿建立直观认识

  2、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 可是天气很热,这时候你喜欢躲到什么底下,会感觉凉快一些。(让幼儿知道大树可以乘凉)

  3、出示两幅图片,提问幼儿你喜欢哪幅呢?(一幅树很多环境优美;一幅是没有树)。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美化环境。

  小结:大树可以做桌椅、家具;能乘凉;能美化环境,它的本领真大!你们喜欢大树妈?大森林里有许多大树妈妈,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小朋友们请上车(播放开车的课件)

  三、没有了大树会怎么样

  树妈妈家到了,小朋友们请下车。(出示小动物哭得课件)咦?小动物们怎么哭了?幼儿自由讨论。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挡风沙 她们为什么戴口罩,。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她为什么把脸都蒙上了。沙尘暴让我们的环境变的很糟糕;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泥为什么把房屋都压塌了,没有树木,就会有泥石流把房子冲垮……

  四、我们怎样帮助爱护大树妈妈

  1、树有那么多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树呢?幼儿自由讨论。

  2、辨对错,出示图片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是错的?

  教师小结: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不在树身上乱刻,不在树身上拉绳子晾衣物、荡秋千等,冬天给大树穿上稻草袄……

  五、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去种树 树被砍掉了,小动物们都没有家了,我们一起去帮助小动物种树吧(放音乐小松树快长大树)。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纲要》为指导,结合玩中学、学中玩的思想,从寻找树——了解树的本领——感知没有树的危害——讨论保护树木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活动中运用了讨论法、观察发现法、游戏体验法等方法。

33、中班科学领域教案《伞》含反思

  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体验过伞关游戏的乐趣。

  2、认识伞的特征,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伞的多种功能。

  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跳、跑、爬、投掷等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准备:

  1、实物:伞 16把、 图片(PPT)、

  2、故事图片:小老鼠摘苹果

  3、自制小纸伞人手一把、 沙包8个、 篮子4个

  4、音乐:歌曲《小雨伞》、 下雨和打雷的声音

  过程:

  1、幼儿手拿小纸伞随着歌曲《小雨伞》唱唱跳跳进场。

  2、听到下雨打雷的声音,幼儿找地方躲起来(坐垫子)。

  师说:“下雨了怎么办?用什么来挡雨?”

  幼儿说:“雨伞。”

  3、老师出示伞,让幼儿观察。

  师说:“伞是由伞柄、伞骨、伞面构成。伞柄是伞的主心骨,支撑着整个伞。伞骨支撑伞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伞面制作材料是布,可以遮雨。”

  师说:“伞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地说:“遮雨、遮太阳……...”

  (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4、老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小老鼠摘苹果》,幼儿倾听。

  听完故事后,老师提问:

  (1)小老鼠是怎样过河呢?

  (2)小老鼠想到什么办法来摘苹果呢?

  (3)小老鼠的伞有什么用呢?

  5、老师小结:伞可以用来挡风雨、遮太阳、当小船、当拐杖、勾东西。(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6、游戏:《过伞关》

  (1)幼儿观看教师创设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将幼儿分成四队,请幼儿聆听游戏的玩法:

  第一关:跑到第一伞关时,要双脚跳过伞。

  第二关:跑到第二伞关时,要转动三圈伞。

  第三关:跑到第三伞关时,在斜放在地上打开的大伞处,从伞面、伞柄和地面构成的洞中爬过。

  第四关:跑到第四伞关时,将两个沙包投入倒放在地上的伞中。完成将伞中沙包捡起放回篮子里,(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然后返回跑,轮到下一个接着游戏。最快一组则赢。

  7、老师小结,幼儿随着歌曲《小雨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我们带领孩子认识了伞的式样、材质和种类,了解了伞的功能。活动中让孩子们积极探索,学着自己开伞、收伞。期间,孩子们还掌握了一些正确使用伞的安全常识,如,开伞时不能对着、当心夹着手;不能拿伞当玩具打来打去会伤人;撑伞时要把伞举高些,免得遮住视线等等。

  在区域的延伸活动中鼓励孩子们用点、线、面来表现伞面的图案。我们策划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创意伞造型大会”,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废旧材料,合作制作伞的造型。结果大家各显神通,选用了彩纸、塑料纸、花布、竹竿、吸管、电线等材料进行了制作,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不是家长一手包办,孩子们也有参与的机会,折一折、贴一贴,画一画,孩子也尽着自己的一份力。当孩子们把他们的作品都带来后,我们进行了展示、介绍,还让幼儿撑着自己的伞,走着台步进行了自我展示。幼儿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本次主题活动中真是受益匪浅,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心中无比快乐。

34、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海洋知识大比拼》含反思

  设计依据:

  参观水族馆归来,孩子们对海洋动物非常的感兴趣,他们不停地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组织了以“海洋动物”为主题的生成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此为依据我设计了这个“海洋知识大比拼”的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动物的不动种类,能说出几种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2. 了解海洋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爱护海洋动物的意识.

  3.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参观水族馆.

  2. 开展以“海洋动物”为主题的生成活动.

  3. 收集相关资料(图书、标本、vcd等).

  4. 蓝猫、淘气图片各一副;沙鱼、海马、鲸的图片及vcd.

  5. 邀请一位老师当裁判.

  活动过程:

  1. 激发兴趣,引起比赛

  (1)出示蓝猫、淘气图片

  教师:蓝猫和淘气现在也在研究海洋动物,今天他们争吵了起来,都说自己知道的海洋动物多."来;自.屈;老师;教.案;现在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2)将幼儿按自愿分成蓝猫队和淘气队.

  2. 进行比赛

  第一环节:你说我也说

  要求:

  (1)说出你知道的海洋动物名称.

  (2)两队幼儿轮流回答,每人有一次向别人求助的机会.

  (3)说的多的一组可以的五个标志,少的得四个标志.

  ( 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回答及时肯定幼儿的表现)

  小结:(1)按鱼类和非鱼类引导幼儿进行简单分类.

  (2)裁判评发小标志,激发幼儿下一步比赛的欲望.

  第二环节:你争我抢

  要求:

  (1)根据电视画面回答.

  (2)采取抢答的方式,答对一个得一个标志.

  (3)每人有一次求助的机会

  问题:沙鱼是怎样捕食的?

  安康鱼是怎样钓鱼的?

  鲸是鱼吗?

  (引导游儿认真听仔细看,根据画面及解说来回答)

  小结:请裁判评说.

  第三环节:大家一起说

  讨论:大海被污染了,海洋动物会有什么变化?我们能做什么?

  要求:幼儿自由讨论,两队可以有相同的看法.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结:请裁判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评比.

  3.总结:

  (1) 幼儿交流感受

  (2)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延伸活动:

  (1)继续收集资料,比一比哪队多.

  (2)创建海洋博物馆.

  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我有一个顾虑,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太难了.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反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师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孩子们将前一段时间探索出来的知识全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观看电视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孩子们的小手如森林般举起时,我才感到这才是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35、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飞机本领大》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简单了解飞机的种类及作用。

  2、知道飞机是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种类的飞机图片资料

  2、用飞机模型布置模型展

  3、《飞机本领大》教师教学资源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哪一个小朋友最先猜出来?天上飞,不是鸟,前边翅膀大,后边翅膀小,喝饱汽油飞得高。

  2、声音、图片激起孩子们的活动兴趣

  ①听,是什么声音?飞机飞来了,教师出示飞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见到过或坐过飞机是什么样子的?

  ②今天飞机飞到我们活动室里来,是跟大家一起做游戏来了。我们先来看一看飞机的身上有什么?(请个别孩子回答)

  3、观看教学资源《飞机本领大》,了解飞机的外部特征教师小结:飞机由机头、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螺旋桨这六部分组成。机翼是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尾翼是保证飞机平稳飞行的。

  4、创设情境,播放教学资源《飞机本领大》,请幼儿了解内部结构请小朋友坐到“机舱内”,咱们一起来看看飞机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5、了解飞机的种类,用途及其与人们之间的关系现在大家都知道飞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了,那你们知道飞机有哪些本领吗?“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能坐人、能邮信件、能运货物等等)不同的飞机它的本领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架飞机的名字吗?(客机)客机是干什么的?(运送乘客的)依次出示PPT图画,依次让孩子们了解各种不同的飞机的名称及用途。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飞机,其实飞机就分为两种:一种是军用飞机,一种是民用飞机。

  飞机的用处大不大?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如到远方去旅行、哪里发生灾情飞机很快会去救援)所以飞机是一种空中交通工具;同时也保卫我们祖国和我们的安全

  6、与幼儿一起观看航空展视频,感受空军飞行员的飞行技术。

  7、活动结束: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飞机,飞机有这么多的本领,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架小飞机。边说儿歌边做游戏:小飞机,真神气。一飞飞到天上去,飞机飞得高,飞机飞得低,飞机飞到院子里。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36、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的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 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2 . 培养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 .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

  2.幼儿用书。

  3.教学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 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胖娃娃和小老鼠》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开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使幼儿初步体会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提问:小老鼠给了胖娃娃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一箱图画书)教师提问:胖娃娃看到书后发生了什么事?小老鼠做了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书太小,胖娃娃看不清。小老鼠抬来放大镜。)教师提问:最后怎样了?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出自:快思老.师!(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胖娃娃也能看清楚小老鼠的图画书了。)

  3.通过亲自尝试使用放大镜,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出示放大镜,并介绍放大镜的拿法和使用方法。

  请幼儿自己通过放大镜看一看身边的事物,并谈谈看后的感受。

  教师提问:小朋友,用放大镜除了把书放大还可以把汁么放大?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放大镜可以放大小的东西)教师提问:故事中胖娃娃为什么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知道胖娃娃是因为书太小,看不见书上的内容。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让放大镜帮我们看什么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如叶脉、昆虫等,让幼儿知道可以用放大镜去看我们平时用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37、中班科学领域教案《动物的翅膀》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翅膀探究其特征及不同作用。

  2.能正确的区分各种鸟类翅膀的特征。

  3.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小鸟,对鸟类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 会飞的动物调查表 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建议】

  1.了解动物翅膀的形态和不同的特点。

  (1)提问:你知道哪些小动物会飞呢?

  (2)它们为什么会飞呢?

  (3)那么会飞的小动物的翅膀都是一样的吗?前几天我们一起调查了动物的翅膀, 现在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说说你调查的小动物的翅膀是怎么样子的呢?

  (4)一般会飞的有两对翅膀的小动物是昆虫,而鸟类一般只有一对翅膀,翅膀上有羽毛。

  小结:原来会飞的小动物的翅膀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小动物都是通过煽动翅膀在天空、在花丛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的。

  2.了解动物翅膀的不同作用,动物的翅膀除了会飞还有什么作用呢?

  (1)出示课件,故事中小动物为什么没有把翅膀借给它?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翅膀的作用呢?

  小结:原来,翅膀对于小动物们来说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3.组织交流,激发幼儿对鸟类产生兴趣。

  (1)请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鸟类的名称、特征、本领。

  (2)你们希望有一对翅膀吗?假如你们有一对翅膀,你们要像哪个小动物一样用翅膀做什么事情呢?请你去找一个动物朋友,并用一句好听的话来告诉大家。

38、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告别一次性筷子》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告别一次性筷子》

  【活动目标】

  1、具有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态度。

  2、了解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

  3、争当“环保小卫士”,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

  难点:了解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课前丰富过有关沙尘暴、洪水等知识。

  物质准备:录像机、录象带;情境表演排练。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幼儿观看情境表演:

  几棵“树”在对话,一棵“树”说:“为什么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了,它们去哪儿了?”另一棵“树”说:“你不知道吗?它们都被运去做一次性筷子了。”再一棵“树”说:“说不定我们也会被运走呢。啊!不好,沙尘暴来了!”说着“沙尘暴”就吹了过来,几棵“树”手拉手被吹得东倒西歪:“我们的力量太少了,快支持不住了。”“树”被吹散了,倒下了。“沙尘暴”哈哈大笑。

  2、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树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树少了会怎么样?

  二、了解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

  1、放录像

  镜头①伐木工人在砍伐树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工厂用木材加工筷子。

  镜头②在餐厅的桌上摆着很多的一次性筷子,进餐的人用完了就扔,扔得满地都是。

  2、提问:

  ①一次性筷子是怎么来的?

  ②你们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

  ③日本为什么不生产一次性筷子?

  三、认识一次性筷子对环境的危害

  1、讨论:使用一次性筷子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树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四、争当“环保小卫士”告别一次性筷子

  1、讨论:如何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2、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延伸活动

  自己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向父母及周围的人宣传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劝阻周围的人使用一次性筷子。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一次性筷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物品,但中班幼儿很少会主动把一次性筷子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本课题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正确认识到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幼儿从自身做起,进而影响家长及周围的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另外,对大范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情况,幼儿也是不了解的。于是,教师运用了直观而形象的情境表演和录像形式,并通过讨论,强化幼儿的认识,旨在让幼儿真正了解一次性筷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从小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对破坏环境表示愤怒和讨厌。

  二、效果分析

  此活动一开始就利用情境表演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了解到树木的重要性,并通过录像了解到树木减少的原因。情境表演和录像,直观形象,比教师口头讲授的效果好得多,因而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本活动穿插了多次讨论,每一个幼儿都热烈地参与了讨论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孩子在讨论中喊出了“坚决不使用一次筷子”的口号,说明环境保护意识已经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39、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让物体站起来》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6、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7、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40、幼儿中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动的身体》反思

  设计意图:

  我班在开展“长大的我”主题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身体为什么会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孩子们常会聚在一起讨论活动的部位和身体会动的原因抓住幼儿这一兴奋点生成了“会动的身体”这一活动,我力图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探索、体验自己的身体来引导幼儿发现身体会动的秘密,关节会动,并通过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尝试创编关节操从而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身体中能动的部位。

  2、初步了解保护身体的方法。

  3、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7、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纸盒做的“木头人”一个、人体结构图一幅、音乐磁带《大家一起来》

  2、丰富孩子有关身体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

  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我们幼儿园,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吧!”

  (第一环节以出示木头人的方式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用木头人导入课题:

  师——“木头人很羡慕小朋友身体会动,它想让小朋友跳一段舞给它看,你们愿意满足木头人的心愿吗?”

  幼儿跟着音乐跳舞

  二、探索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跳舞时自己身体哪些部位可以动?

  师——“刚才跳舞时小朋友哪些部位可以动?“

  (2)、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做标记 幼儿互相探索,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给大家看。

  (3)、游戏《找关节》老师做动作请幼儿观察

  师——“这些会动关节平时都可以帮我们做什么?怎样保护它们?”

  (4)、听音乐,幼儿做动作,体验关节作用

  (活动让幼儿自主探索,观察,让幼儿在之间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操作的快乐)

  三、讨论,知道如何保护身体

  (1)、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师——“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

  (2)、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

  师——“日常生活中你看到人们做过哪些运动?”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中投放有关人体模型和书面资料,让幼儿之间探索发现身体的秘密。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幼儿能跟着跳舞,但是孩子在回答刚才在跳舞的时候你身体哪些部位会动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孩子积极性不高,也许是我在跳律动的时候动作不规范造成的,我想把这个环节改成弹琴请一个幼儿做动作,动作可以为:手腕转、耸耸肩、扭扭屁股、踢踢腿、跳一跳等动作,这样可以给幼儿一个直接的经验,为我的提问做好铺垫,在引出下面环节中(关节)也许是问题提得太深,幼儿没有经验,所以互动不是太好,我觉得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41、幼师中班科学领域教案《在马路上—找家》

  教材分析

  数是幼儿早期数学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班幼儿是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形成的。本次活动,利用牌子上的数为三位小朋友找家, 对中班小朋友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在多次尝试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数经验为三个朋友找到家。

  2.体验活动中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与家长一起收集过关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的资料, 已有一些小区认识的经验。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张优化操作卡、笔。

  活动建议

  1.谈话活动,引出活动主题。

  这几天我们都在收集关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的资料,谁能告诉大家你住在什么地方?(具体路名几号几弄几室?)

  2.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有三个小朋友,它们出去玩儿,但是走迷路了,手里只有自己家地址的牌子,你们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

  看看三个朋友手上的牌子写了什么?帮助幼儿认识上面的文字和数字以及表示的意义。

  教师将三个朋友手上的牌子写出来,方便幼儿识记。

  谁能为小明找到家?小红的家在哪里?小兰的家又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自由讨论,决定如何才能帮助小朋友找到家。

  3.幼儿操作,巩固所学知识经验。

  幼儿人手一张操作卡和一支笔,独立完成。教师巡回观察,个别幼儿进行引导。

  4.活动延伸

  开展送信的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门牌号上数字符号的意义。

  说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和好朋友家的门牌号码。

42、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刺猬运果子》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3.尝试用增加物体或者减少物体的方式使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活动难点:尝试用增加物体或者减少物体的方式使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以小刺猬摘果子的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子都熟了。今天小刺猬就要去果园摘果子了,我们看看它都收获了哪些果子?(教师说完出示第2张ppt)

  (二)出示ppt第3-4张,引导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果子数量的多少。

  1.教师出示第三张ppt,引导幼儿比较苹果和梨的数量,引出“一一对应”的概念。

  教师:这么多的果子堆在一起,我们怎么知道哪种果子的数量多呢?于是,小刺猬把所有果子摘下来之后,对他们的数量进行了比较。它首先比较的是苹果和梨。(教师说完这句话,再出示第三张ppt。)

  重点提问:

  (1)苹果的数量多还是梨的数量多?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还有别的方法吗?

  教师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然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小刺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叫做“一一对应”,用这个方法能很快知道哪种果子的数量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苹果从左到右排在第一行,梨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在第二行,并且每个梨都排在每个苹果的下面,这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一个苹果、一个梨的对应来看,最后没有和梨对应的苹果了,那就说明梨比苹果多。明白了吗?

  2.出示第四张ppt,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橘子和香蕉的数量。

  教师:接下来,小刺猬想请小朋友们用这个“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橘子和香蕉哪种果子的数量多。你们愿意吗?(说完教师出示第四张ppt。)

  重点提问:

  (1)橘子的数量多还是香蕉的数量多?

  (2)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出示ppt第5-8张,引导幼儿尝试用增加果子或者减少果子的方式使两组果子的数量一样多。

  1.教师出示ppt第5-6张,提出重点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现在小刺猬说了,我想让苹果和梨的数量一样多,该怎么办呢?

  重点提问:

  (1)如果增加苹果,那增加几个苹果就能使苹果和梨的数量一样多呢?

  (2)除了增加苹果,还有什么好方法呢?(引导幼儿说出减少一个梨,也能使两组果子数量一样多。)

  2.教师出示ppt第7-8张,引导幼儿用新方法使橘子和香蕉的数量一样多。

  教师:刚才我们想的方法都不错,现在再来帮小刺猬想一想怎么使橘子和香蕉的数量一样多?(如果幼儿不能自己说出来,那提问同上;如果幼儿能自己说出来,那么请教师注意帮助幼儿将意思表达完整。)

  (四)创设情境让幼儿练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果子的多少。

  1.教师出示ppt第9张,并讲述:现在,小刺猬们要把摘下来的果子运回家,每个刺猬只能运一个果子,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能不能一次性就把果子运走呢?

  重点提问:现在小刺猬要运苹果,它们能一次性就把果子运走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苹果和小刺猬的数量相同,所以小刺猬能一次性就把苹果运走。)

  小结:原来,只有果子和小刺猬的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小刺猬们才能一次性把果子运走。

  2.教师出示ppt第10-11张,并讲述:这次小刺猬要来运橘子了。那么小刺猬们能一次性就把橘子运走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橘子和小刺猬的数量一样多呢?(增加两个橘子或者去掉两只刺猬)

  3.教师出示ppt第12-13张,并提问:那怎样使小刺猬们一次性把梨运回家呢?(增加一个梨或者去掉一只刺猬。)

  (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分奶片,巩固新知识。

  教师: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帮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为了报答你们,我给你们准备了健康营养的奶片,每人一片。可是我不小心把每组数量分错了,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每个小朋友都拿到奶片呢?

  五、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带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一一对应”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的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4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快思 )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1、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