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小老鼠的魔方》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小老鼠的魔方》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小老鼠的魔方》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小老鼠的魔方》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活动准备:

  教具:正方体 正方形 学具:《幼儿用书》各种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大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正方体)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师: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正方形), 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巩固学习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请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正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习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2、大班体育教案《小老鼠钻山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钻过山洞,发展钻的能力。

  2.结合幼儿钻、跳和走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

  3.萌发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通过比赛让幼儿感受胜利的喜悦心情。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圈、独木桥、沙包、尾巴等。

  2.音乐:三首曲子。

  3.胸饰21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今天天气真好,宝贝们,和妈妈一起锻炼身体吧!

  (二)基本部分师:快过年了,我们要到外面找食物准备过冬,路途要钻过山洞才能找到食物。所以我们要先练好本领才行,妈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联系器材,宝贝们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办法怎么钻山洞?

  (1)幼儿自由练习。

  (2)集体讨论师:谁来说说刚才你是怎么钻山洞的?

  请个别幼儿示范并讲解钻的方法师:他说的办法真好,谁来示范下?

  师:请宝贝们用刚才的好办法再去练习下吧。

  (3)自由分散练习练习侧面钻师:小手放膝盖,一蹲,二跨,三起,山洞钻过啦。

  (4)集体练习师:宝贝们,练习的怎么样了啊?我们一起来练习下侧面钻的本领好吗?

  (5)比赛练习师:宝贝们学本领的速度可真快,为了检验你们的练习效果,我们来场比赛好吗?

  师:看,我们的比赛场地都有哪些东西啊?

  师:我们比赛要分成四队,红队、黄队、蓝队、绿队。比赛规则是:要跳过小河,钻过山洞,走过平衡木,来到树林里找过冬的粮食,找到后再把它们搬到我们家的粮仓里。再拍小老鼠的手后,第二只小老鼠才可以出发,如果途中犯规的话,就要扣分,明白了吗?

  (6)游戏:钻山洞师:看看哪队运的粮食最多?速度最快?奖励一面小红旗!我们祝贺他们!说明他们组不但本领学的棒,而且团结合作的精神不错!

  (三)结束部分师:宝贝们!今天你们真能干!为妈妈准备了这么多的过冬粮食!一定都很累了吧,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师:爸爸回来了,我们一起到门口去迎接爸爸好吗?

活动延伸:

  在户外活动时,老师可以继续组织小老鼠钻山洞的游戏,可以增加其他障碍物,例如:圈、垫子、长筒等。

活动反思:

  《小老鼠钻山洞》是小班的一节综合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的肢体协调发展,同时感知洞洞的大小以及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游戏。

  活动中教师以猫和老鼠的游戏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利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变出各种洞洞,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请个别幼儿钻一钻来感知洞洞的大小。当幼儿发觉洞洞小的时候,教师利用孩子们的发现马上提出问题,”怎么做才能使洞洞变大?”很自然的引出下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合作洞洞”在合作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展示出了小朋友们变得不同洞洞。例如:“两个人的洞洞”、“三个人的洞洞”“四个人的洞洞”等等,同时延伸出“人数越多,洞洞越大;人数越多,洞洞越多”的道理。

  在活动中,教师能够带着幼儿完全融入到鼠妈妈和鼠宝宝的角色中去。而且在最后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将该次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孩子们的情绪在此次活动中一直处于十分开心、积极参与的状态中,这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大班幼儿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平时幼儿之间的合作很少,通过此次活动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得幼儿的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我们小班老师十分值得学习、借鉴的一个重点。

  这是一个综合活动,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过程层层递进,环节简单明了。但是缺少了侧重点,并且在游戏中教师的目标是让幼儿的身体部位进行变洞洞,但是,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注意力都放在引导幼儿利用双手变洞洞上面,没有让幼儿完全放开,利用自己的其他身体部位变一变洞洞。

3、大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趣。

  2、通过反复欣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做出与内容相关的动作。

  3、在边唱歌边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猫和老鼠的对话。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趣。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做出与内容相关的动作,掌握猫和老鼠的对话。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老鼠、大花猫的头饰、电话模型、乐器(倒钟、响板、木琴)、音乐CD。

  经验准备:学习歌表演《一只小老鼠》。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一只小老鼠》走进活动室,渲染气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1、出示玩具电话,引导幼儿说一说电话的用处?并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

  2、说一说一些紧急号码的用处如:110、120、119、122、等。

  提问:号码一旦拨错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引导幼儿知道拨错电话号码,所带来的麻烦。)

  评析:在这一环节,我运用京味歌曲《一只小老鼠》带幼儿进场,主要是想唤起幼儿积极性和自信心,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造活动的欲望,同时也练习了小老鼠的形象,为课程做铺垫。加之,本节课跟电话有直接的关系,《纲要》中提出:艺术教育是各领域之间的纽带,所以我们又通过提问电话号码,与社会领域、生活教育相联系,扩展了幼儿的视野。

  二、教师随木琴进行情景表演,并演唱歌曲,幼儿初步欣赏。

  “有一天,小老鼠也爱上了打电话!小老鼠会把电话打给谁?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们来欣赏老师的表演。”

  1、教师表演歌曲的前半部分,幼儿欣赏。

  提问:你们猜一猜,小老鼠会把电话打给谁?

  2、抛出问题,完整欣赏歌曲。

  “小老鼠究竟把电话打给了谁呢,请你们完整地欣赏歌曲,听了以后你就知道啦”!

  教师随木琴再次完整表演,

  提问:(1)歌曲听完了,小老鼠把电话打给了谁呀?为什么会打给猫?

  (2)小老鼠拨打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3)带幼儿模仿练习按手机号码。(木琴给予节奏)

  评析:这个环节,我运用了两次清唱,教师的清唱在音乐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清唱会让幼儿听的更清晰、明白;同时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唱与孩子之间有了情感上的交流,拉近了距离,加上木琴的伴奏,让清唱更有生机,幼儿很感兴趣。

  3、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重点听一听“小老鼠打电话时都说了些什么?”

  4、用乐器伴奏对话部分,巩固歌词与节奏。

  (带领幼儿重点学说对话部分,用倒钟表现小老鼠尖尖细细的声音,用响板表现大花猫的声音)

  5、幼儿用倒钟和响板,随音乐一起演奏并初步学唱。

  评析:这一环节,我运用了反复欣赏的方法学习整首曲子,因为反复欣赏歌曲是理解音乐的基础和保证,同时运用“前置”的教学方法重点学习电话号码,和对话部分,有效的利用响板和倒钟引导幼儿掌握了节奏,保证幼儿自然、顺利地学习歌曲。

  三、师幼一同进行表演,提升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1、引导幼儿四散站开,集体表演歌曲。

  2、重点练习“吱儿—— 喵—— 嘭!”的动作。

  3、戴上头饰,师生共同进行情景表演。

  评析:幼儿在反复欣赏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歌曲,在这个环节中,让全体幼儿戴上小老鼠的头饰,创设一种情景,让幼儿用肢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正体现了《纲要》中所提到的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更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随音乐自然结束本次活动。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所以我运用了前置的教学方法在带领幼儿重点学唱电话号码,学说对话,让幼儿自然的学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又通过老师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气氛和情趣,最后让幼儿参与表演,鼓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顺利完成了重点。整节课给幼儿创设的氛围很好,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很高,通过气氛的渲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4、大班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 和 >”,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2.数字卡1-10,符号卡片 “> < ”两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是数字几,你就可以拍几下手?

  2.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 >号和< 号

  1.教师出示数卡6和7,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6和7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

  (< 放在6和7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6小于7。

  2.练习:出示数字7和8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8大7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四、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讲解作业要求

  2.教师指导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5、大班数学教案《0的认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纸盒若干。

  2、糖果、扑克牌等若干,0~5带粘贴数字卡片。

  3、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师幼问好,手指游戏"打枪"

  二、了解吗"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幅有趣的图片。

  (PPT第3、4页)听小鸟在做什么呢?小鸟在树上愉快的唱着歌儿。忽然,"嘣"的一声,猎人开枪。小鸟都飞走了。

  (1)树上有几只小鸟在唱歌?用数字几表示?

  (2)树上没有小鸟用数字几表示呀?

  2、PPT第5、6页。

  (1)水果篮里有什么水果?一共几个呢?

  (2)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呢?一个一个吃,直到吃完没有了。

  (3)水果没吃的时候共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吃完没有了用数字几表示?

  教师小结:没有了,吃完了……我们用数字"0"表示。

  三、游戏 :猜一猜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盒子。

  教师展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盒子,里面分别装有3个棒棒糖,2张扑克牌和0个物品。

  请小朋友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是否有东西,并选择正确的数字卡片贴在盒子上。

  请全班小朋友也照着样对桌面上的盒子也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提问部分小朋友。

  教师小结:盒子里有3个棒棒糖我们用数字3表示,2张扑克牌我们用2表示,盒子里没有东西我们用数字0表示。

  四、说说"0"的形状像什么?(PPT第8、9、10页)数字宝宝"0"像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像:鸡蛋、橄榄球、像椭圆形、像眼睛片。。。。

  五、"0"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1、"0"可以表示起点。

  播放课件: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一把直尺)在直尺上找找"0"在哪个位置?(直尺的左端)0右边的第一个数是几?(是1)0在这里起的是起点的作用。

  2、"0"可以表示界限播放课件:温度计当温度为0摄氏度时,冰和水可以同时存在,并且这个时候水不会变成冰,冰不会变成水。

  当温度上升高于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成水,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还会升华成水蒸气。

  当温度下降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结成冰。

  0在这里起的是"界限"的作用数字宝宝"0"随处可见,比如:手机、电话机、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等等。在不同地方存在着不同的意思。

  活动结束: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0","0"宝宝还有许多本领呢,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 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 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

6、大班主题教案《小老鼠过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书,引导幼儿能看懂连环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图片内容。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多元创编故事情节,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认真阅读、逐页翻看图书的良好习惯,体验同伴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书中有一页是空白的)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主看书,阅读讨论。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很好看的连环画,在这本连环画中,每一页都讲了一个好听的小故事,如果把这些小故事连起来又可以编成一个更完整更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看这本连环画?

  二、理解故事内容,提出并解决问题。

  引导幼儿将连环画中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全班小朋友讨论,共同解决。

  三、创编连环画中空白部分内容。

  提问:小动物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来救小老鼠?怎样来救小老鼠?

  四、小组讨论合作创编完整故事并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提醒幼儿一定要把连环画中空白的地方也编进去,同时要求幼儿认真听一听用了哪些好听的词,好听的句子,表情怎样,声音怎样。

  五、教师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六、延伸活动:请幼儿把救小老鼠的办法画到书中空白的地。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7、大班数学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活动反思:

  一、借助情景记忆歌词。对于一首新歌如何让幼儿能更快地记住歌词?活动开始部分我给孩子们表演了《猫捉老鼠》的情景。我边表演对孩子们说:“有一天晚上,动物们都睡着了。老鼠妈妈我呀肚子饿了,就去找吃的东西。我跑来跑去。哇,好多米呀。我就高兴的吃米。吃完了,好想睡觉。咦?不好,大猫来了,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表演完,我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现在干什么?这时候,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好多孩子能回答道:“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只大猫来了、它要抓老鼠”。为更好地让幼儿记忆歌词,我和幼儿一起将情景再次表演。为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我说:“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吧,我们一起去找吃的吧。”然后再一起回忆情景并记忆歌词: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二、把握追问巩固歌词。

  受年龄限止,小班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呢?如果仅仅让老师来总结概括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而“追问”是一种有效地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幼儿思维的开拓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会追问。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追问来让幼儿对歌词进行巩固。

  比如:刚才,我们小老鼠在干什么?有了刚才的情景表演,幼儿都知道是在找吃的东西。再追问:小老鼠是怎么找吃的东西呢?再通过动作加以提示,幼儿学会了歌词:跑来跑去一词。小老鼠跑来跑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那小小老鼠喜欢吃什么呢?幼儿很快地回答:“找到了好多米。”小老鼠吃饱了,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就产生了。

  三、接球转球提升意义。

  在活动中,好多幼儿会跟随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但总有个别幼儿的回答超出人们的想象。答案令人意外,让人无法做出回应。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来接好这样的怪球呢?在活动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第四段歌词的记忆,我故作害怕的神情问:“小老鼠睡觉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幼儿都知道是猫来了。也做出了害怕的表情。可是,任皓宇小朋友咕弄了句:“我才不怕大猫呢!”这句话虽然没有其他人听到,但让我捕捉到了。我一时打了个想让他过去,但一想,不能这么做。对着小朋友说:“刚才任皓宇说不怕大猫呢,可老鼠妈妈我怕,要赶紧找到地方躲藏起来哦。”听了我的回答,好多幼儿应和着我,份份说:“老师,我也害怕大猫,我也要躲藏起来!”听了这样的回答,心里不免一愣,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思考一下,再追问:“我们真的怕大猫吗?”几个聪明的幼儿说:“我们是在做游戏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老师轻轻的一句追问,就让幼儿回到了正确的思路上来。所以,活动中,我们老师首先要避免重复幼儿的回答,注意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正确的提升。真正的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转好给幼儿的球,把活动提升一定的意义上来。

  四、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也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最重的环节。只有把游戏玩法和规则让幼儿听明白,游戏才能真正开展。幼儿因为有了情境帮助,对游戏的情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要进行游戏了,老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白了游戏方法,小朋友们也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师生游戏一二次后,有幼儿要求自己来做大猫。在说出:“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请一个能干的幼儿表演后,为照顾到全体幼儿,又为避免上课时间太长,我让几个幼儿合作表演大猫。其实,这样除了让表演的几个幼儿相互学习表演,也让能力弱的幼儿也有表演的机会呢!

  看着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动幼儿是喜欢的,当小老鼠为了不被发现轻手轻脚偷偷摸摸的表演,当猫为捉老鼠尽力去跑时,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了高潮,也给这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8、大班数学教案《6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知道算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完整表达。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环境创设:

  人手一张6以内的数字卡、汽车图。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6的减法。

  活动难点:

  能正确表述算式中表示的数量关系。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减法

  教师说明玩法:

  幼儿当小司机、老师当警察,(.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玩开汽车的游戏。要求幼儿根据“警察”出示的红绿灯进行开汽车。

  先请6辆汽车上前,开走一辆,还剩几辆?要求幼儿列式,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列式6-1=5

  以此游戏让幼儿学习掌握6的减法。

  教师出示6的减法题

  6-1=5 6-2=4 6-3=3 6-=2 6-5=1

  让幼儿完整读

  三、游戏:开汽车

  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张1—5的数字卡,看教师出示的题目如教师出示:6-1= ,手中拿数字5的幼儿出来开汽车。

  让幼儿互相交换手中的卡片后再次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9、大班数学教案《9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10、大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含反思

活动背景:

  本月,我们正在进行《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会借助动物这个生动载体来开展一些情感类的活动。这次选用的绘本《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就是向孩子们去传递一种亲人之间的关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同时,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中,要为孩子们创设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因此,本次活动就大胆尝试了自主阅读的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提供的大小老鼠"忙碌"的线索,大胆想象并推测它们的心理变化。

  2、感受并体验大小老鼠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音乐《雨中漫步》、心情卡、图片、阅读小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交代故事名称,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小老鼠忙碌的一天》。

  2、小老鼠想讲讲自己忙碌的一天,什么叫"忙碌"呢?

  过渡语:那小老鼠到底在忙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故事。

  二、自主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1、小老鼠和大老鼠都在忙些什么?

  2、当大老鼠在翻土的时候,小老鼠在干什么呢?

  小结:当大老鼠需要帮助的时候,小老鼠却在忙着自己的事。

  3、大老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第几页发现他很生气(不开心)?

  4、小老鼠为什么要收集这么多的东西?这些收集的材料都有什么用呢?

  5、为什么小老鼠要亲手给大老鼠做一顶帽子呢?

  小结:亲手做的东西更代表了自己的心意,代表了小老鼠对大老鼠的爱。

  6、当大老鼠收到帽子以后,它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7、你觉得这是一顶怎样的帽子?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充满爱的故事。

  三、完整欣赏故事,情感迁移

  1、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充满爱和关心别人的故事。你关心过谁?你是怎么关心他们的呢?(生生互动,个别交流)

  2、请幼儿大胆说说自己关心身边人的感人故事。

  小结:是呀,让我们用真心去关心身边的人,用爱亲手制作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礼物,这个世界就充满了爱。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11、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思维灵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认识了解公用边,知道公用边的特征及含义。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美工垫、雪糕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播放PPT 第1页请幼儿观看,这是什么呀?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小朋友可要看仔细哦。

  二、讲解"公用边"

  1.播放PPT第2---3页,老师拿掉一根雪糕棒还有几根雪糕棒?你们信不信用5根雪糕棒也能拼搭出两个三角形,我要变了,你们可要看清楚哦?

  2播放PPT第4-6页。成功了吗?我用5根雪糕棒也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为什么前面我用了6根雪糕棒,而现在我只用了5根雪糕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图形都用到中间的一根雪糕棒)

  小结:原来这根雪糕棒即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两个三角形都用到了这条边,我们就把这条两个图形都用到的边叫做"公用边"。

  三、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闯关游戏的兴趣,启发幼儿用雪糕棒拼搭出图形,感知图形公用边的特征。

  1.播放PPT电话声音,教师模仿接电话,告知电话内容,引入闯关游戏。

  2.引导幼儿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要求的图形,进行闯关游戏。

  第一关:播放PPT第7---10页,引导幼儿用6根雪糕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找出它们的公用边。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展示自己拼搭成果,并找出公用边。

  小结:集体观看PPT第11---12页,原来6根雪糕棒可以拼搭出方向不同的图形,而且每个图形都有一条它们的公用边。

  第二关:播放PPT第13---14页,引导幼儿用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2个正方形和1个长方形,并找出它们的公用边。

  5.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幼儿展示自己拼搭成果,并找出公用边。

  小结:集体观看PPT第15页,引导幼儿感知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的每一条边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这些边共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

  7.集体观看PPT第16---17页,听音乐《大家一起喜洋洋》与同伴一起高兴的跳舞,体验闯关成功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

  播放PPT第18页,羊村村长也想考考我们聪明的小朋友给我们小朋友出了一道题,请你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5个正方形和3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想怎样搭呢?”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大班数学教案《7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积极思维能力。

  3、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 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实物图(一棵大树,树上有7只鸟,一只大的、六只小的;两只白色的、五只黄色的;三只停在树上、四只刚起飞);算式题卡、粉笔、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运算符号若干、毛毛虫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鸟来做客出示图片,今天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我们班来做客,小朋友们为它们表演一个节目吧!

  二、为鸟儿们表演节目

  1、 教师出示算式题卡(如5+2),幼儿快速从1-7的数字卡片中找出正确答案并举起。

  2、 游戏进行若干次。

  三、鸟妈妈出难题小朋友真能干,现在鸟妈妈出难题要考考你们。

  1、 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问:图上有谁?有几只?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动态不一样)

  2、 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⑴、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都看见了树上有1只大鸟、6只小鸟;有2只白色的鸟、5只黄色的鸟;有3只停在树上、4只刚起飞;你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减法应用题吗?(幼儿讨论)

  ⑵、 集中讨论。

  ①、教师根据鸟大小不同编减法应用题:树上有7只鸟,有1只是大的,几只是小的呢?然后请幼儿列式计算,并说说各数表示什么。

  ②、 谁能根据鸟颜色不同编减法应用题呢?(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编应用题,幼儿编出应用题后,集体列出算式,然后一起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 用同样方法根据鸟的动态编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多少只?

  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 带领幼儿读7的6种减法算式。

  四、与鸟儿们玩捉迷藏鸟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它们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1、 教师遮住若干只小鸟,让幼儿看图并列出减法算式。

  2、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列的算式题中各数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首先通过游戏复习7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图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收获。虽然大班的小朋友已经有了1-6的分成与计算初步感知,但要经历观察、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花片、闯关游戏等形式,幼儿园的孩子比较没接触过用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会更吸引孩子。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阶段,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做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他们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幼儿园的课堂主要以育为主,以教为辅,注重的是玩中学,教学的形式是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而小学的课堂,是以教为主,以育为辅,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知识的密度相应增大,课堂的规则也比较多,行为上存在一定的约束力。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动”—“静”,教师教法上的差异,许多孩子存在着不适应。

13、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喜欢数学活动,感受数字的有趣。

  2. 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字。

  3. 能发挥想象给数字变出更多的造型。

  4.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 两组数字卡片

  2. 三张卡纸,上面有10种颜色的小方形。

  3.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巩固数字0—9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上面有很多不同颜色的方格,我请小朋友说 说上面有几个格子。(请小朋友说完之后大家一起数一数)

  2. 师:小朋友,橙色的格子上是数字几?(1)每个不同颜色的格子上都有不 一样的数字宝宝,我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3. 师:小朋友把数字宝宝都猜出来了,考验下朋友的时候到了,现在我点到一个数字小朋友要快速得把它念出来。

  二、数字的队形

  1. 师:这10个数字中,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如果让你来给这10个数字排队你会怎么排?(引导小朋友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

  2. 师:数字宝宝除了可以像刚才一样有规律的进行排队之外,它还有很多种排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PPT,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三、生活中的数字

  1. 师:我想小朋友对这些数字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它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现在我要请小朋友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过数字宝宝,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2.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都出现在什么地方。(播放PPT,日历、药瓶、体温计、目录)

  3. 总结:生活中的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时间,有的是告诉我们力量、温度或者是长度。生活中出现不同的数字都有不一样的用处。

  四、数字变变变

  1. 师:现在数字宝宝要跟你玩一个数字变变变的游戏,小朋友的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这是数字几?数字变变变。(PPT播放数字3,根据变变变的口令出现3的三次变形,让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2. 师:现在数字3藏在一副画里,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把它们找出来。

  3. 师:小朋友很快地找到了数字3,如果我把10个数字合起来变成一幅画你们都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两幅图)

  4. 师:如果让你也用数字变一变,你会把数字几变成什么?下一次老师请小朋友把你想变的数字都画下来。这次活动就到这了。

活动反思:

  通过前次的试教及组里的老师一起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了我这节课,而我把这节课放在了家长开放日的时候来上。从小朋友的总体表现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节课的重点的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藏起来的数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画等这些环节来完成目标。

  在第一个猜数字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别显眼的数字如0、8、7、4、1等,但数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数字6,因为上面一部分是遮住没有出现的,所以这两个数字小朋友难免会猜错,但在小朋友说出原因后我没有及时地给予纠正,也没有将数字5和数字6进行比较,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相信小朋友们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第二个环节给数字宝宝排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小朋友都排的很好,但是按规律给这些数字排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就有困难了,站起来的时候能说出自己想要排成的形状,到了黑板面前来操作之后便六神无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对10个数字的排序还不够了解。

  第三个环节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东西是按这个顺序排的,圆形和方形小朋友的响应最激烈,说得也很出乎我的意料,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这些顺序小朋友就很难说出来,主要原因是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

  第四个环节是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在哪些东西上面也看到过数字,为了节省上课的时间我把这个环节放到了晨间谈话的时候,小朋友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说得也很好,但是老师的回应还不够,没有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认同。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欣赏数字组成的画并找一找这幅画中有哪些数字,并把它贴在图画的下面。小朋友的操作速度比平时快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这幅图画超出了小朋友现在的认知水平。

  以上是我对这次数字活动的一个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非常感谢组内其它老师对我这节课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14、大班数学教案《奇妙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特点;能够快速的数出一组数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

  1、2元超市场

  2、1——10的代用券

  3、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

  4、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

  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教学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15、大班数学教案《8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演示教具,教师与幼儿的活动,进行口头加法练习,理解8的加法的意义。

  2、培养幼儿计算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

  3、理解8的加法的互换、互不规律。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加强练习8的加法运算的准确性。

  2、难点: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雪花片、作业纸、贴图。

  2、8以内的数字头饰、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老师戴8的数字头饰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

  了数字娃娃8跟我们一起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以对歌的形式来复习8的分成,先按互补关系,再按互换关系。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8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8可以分成1和7……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8有几种分合法?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8有7种分合法。

  (二)学习8的加法

  1、老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按花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边观察边列出加法算式:

  图上有1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1+7=8

  图上有2朵小花,6朵大花,一共有几朵花?

  2+6=8

  图上有3朵圆形的花,5朵椭圆形的花,一共有几朵花?

  3+5=8

  图上有4朵兰花,4朵紫花,一共有几朵花?

  4+4=8

  2、 实物练习

  分给幼儿每人8个雪花片,让幼儿边数雪花片,边填写上作业纸上相应的数字。

  3、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对表现好的幼儿奖励贴图,差的幼儿加强指导。

  4、游戏:找朋友

  老师分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数字头饰,音乐想起来,小朋友们去找和自己合起来是8的数字成为好朋友。游戏可交换头饰进行。

  5、引导幼儿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及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合起来是数字8,回家后也可练习运算,如:糖、苹果、饼干、玩具等等。

  三、结束部分:

  老师讲评上课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差的幼儿进行指导鼓励,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要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因为幼儿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最能吸引他们,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对数学活动更感兴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爱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16、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2、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2、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17、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纸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重复还原几次。

  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讨论如何制作纸盒。

  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大家先讨论一下。

  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对各种盒子又多了一些认识,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打开方法,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点对盒子进行分类,个别幼儿对分类分辨得还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练习对物品的分类。

18、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的组成

  难点: 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

  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

  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快思.教案网出处!(5元)为什么?(因为上

  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

  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

  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

  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

  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19、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20、大班数学教案《小花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五种颜色的积木、餐具若干,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积木,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积木,我们今天来玩堆积木游戏,你们想玩吗?

  2、通过游戏,初步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是老师堆的积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过关大考验才能玩游戏哦!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或形状搭成的4层积木塔。

  第一关:引导幼儿分别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数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体?如第一层是红色立方体形状的。

  第二关:这一层积木的上面一块和下面一块积木分别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指着中间的一块问)

  第三关:请仔细观察这个积木高塔,记住每一块积木的叠放顺序。然后教师用布把积木塔盖住,让幼儿四人一组回忆积木塔叠放顺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样的积木塔。

  3、幼儿展示操作的结果,看一看与老师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描述某一块积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的积木。

  4、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幼儿发现叠放物品的好处。

  ——四组变两组,两组的积木合在一起,想办法把这些积木搭起来,思考怎样搭最高。

  ——活动快结束了,咱们把积木都放回篮子里吧,(教师随意放,结果积木放不下)积木放不下,有什么办法让积木放得下呢?启发孩子叠放整齐。

  5、发散孩子思维,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叠放的。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把物品一个一个地叠放在一起就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但叠放时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叠放太高的,如家里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会把碗打破。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都很感兴趣。从活动中孩子的表现看,孩子对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都很明确,能清楚地分辨从上往下数与从下往上数的位置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重一点就是根据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较差这一点,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大多数都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如在第二个环节的闯关游戏,从4人到8人一组,在第一次游戏时有个别喜欢表现的孩子(钟镇阳、陈朗)不理同组的同伴,自己拿了积木就搭,结果他们组是最后一个完成的,于是我与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为什么?引导孩子商量着怎样合作完成任务。在后面的两个闯关游戏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务,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叠放的物品时,孩子们的发言也非常积极,也发现了叠放的好处,如占用的空间少,又美观等。

  从这个活动的效果看,孩子对空间位置都比较熟悉,叠放的物品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点放在实践学习如何利用空间位置上,如让孩子摆放积木,让孩子思考怎样摆放可以装得最多,把各种不同大小的玩具放进柜子的那一层最合适等,对我班的孩子挑战性会更大一些。

21、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拼“七巧板”,加深幼儿对简单图形的认识。

  2.动手与动脑结合,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3.以动激趣,在实践中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七巧板教具一份 幼儿人手一份标有数字地正方形 剪刀人手一份

  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动激趣、剪拼“七巧板”

  1.剪“七巧板” (出示“七巧板”)

  师:小朋友,这张正方形的纸上写了什么?几个数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这七个数字把正方形纸分成了七块不同的形状,我们一起把正方形纸剪一剪,分一分有哪些形状。

  (利用板书的形式,把图形进行分类)

  师:这是七块神奇的形状,它能变化出许多图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七巧板”,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有趣的益智游戏。

  2.拼“七巧板”

  师:你能把这七个图形拼成剪开前的正方形吗?拼不出的小朋友可以看看黑板上的图示。

  二、拼实物图、手脑结合展开想象

  1.自由创作、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师:用这七个图形能拼出房子、小树或随便什么东西,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比比看谁拼的漂亮。

  小结:我们拼七巧板时一定要把这七块板都用上去,图形之间不能留有缝隙。 向同伴介绍自己用七巧板拼了什么、是如何拼的。(鼓励大胆想象、积极拼摆的幼儿)

  2.出示“七巧板房子”,观察、讨论是如何拼的、还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

  3.幼儿操作。

  用剪刀沿实线将操作材料剪成七巧板。

  摆一摆,拼一拼。

  相互欣赏、交流。

  (出示欣赏图片)师:你们瞧,这些都是由七巧板拼出的图形。想拼一拼吗?

  师:老师这儿还有好多的图形,你们再来试一试,好吗?

  小结: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七巧板”,希望你们下课后用它再拼出一些图形,比比看谁拼得最多、漂亮,我们评他为我们班的小小建筑师、设计师。

  教学反思:

  1、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孩子边动手摆边说。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使孩子在看、听、想、摆、说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2、在游戏中孩子以集体、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体会到了合作、分享、参与的快乐。

  3、此次活动虽是一节拼图活动,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有个别孩子进行了再加工,如:拼出了主题是“自己的梦”、“大地”、“家”等画面。

  如果再上这节活动课,我不仅要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还要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欢笑。

22、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格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 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 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 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 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 ,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下课以后我们到操场上一块儿玩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赛一赛的环节中完成,幼儿的情绪高涨,操作兴趣浓厚,竞争意识强,个个不服输。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中,孩子的空间能力。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3、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号的含义。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_1=5 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_4=5(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_1=5和1_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评价: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式。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24、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魔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相关数经验积极发现“魔法数字表”中的秘密,尝试玩数字魔法游戏。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请直接点击)硬币、魔术用的数字表、铅笔和橡皮。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进入活动主题

  1.魔术表演“硬币不见了”?

  2.提问:刚才的魔术是真的吗?

  3.小结:魔术表演并不都是真实的,每个魔术都有背后的秘密,揭密之后我们也会成为魔术师。

  二、观看魔术,常识揭密

  1.出示数字表和扑克牌,表演魔术

  1)提问:今天的魔术和什么有关?

  2)魔术表演:请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张扑克牌,不要说出扑克牌上的数字。(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魔术师提问:表格的第一行有这个数字吗?第二行有吗......答案揭晓:你手中的扑克牌是......

  2.再次表演,常识揭密

  1)提问:

  看完表演,你有什么感受?这是真的吗?

  说说看你的想法,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一起记录,找规律揭密:出现目标数字的那一行中的头一个数字相加就是目标数字。

  3.自由游戏,独自表演

  1)同捉的四人进行这个游戏,看看谁能最先成为魔法师?

  2)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为大家表演。

  三、魔术的升级版

  1)找规律,让卡片变得神奇—要求:根据每一行的规律将表格填完整。

  2)验证规律。

  3)用新表格再来玩一玩变魔术。

  四、小结

  1.说说今天变魔术的感受。(虽然还有其它揭密的办法,但是计算的办法让我们感觉最快。)

  2.今天的魔术用了怎样的教学方法,减法可以怎么玩?

  活动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定位在快乐学习数活动,孩子们上个星期已参观了小学,对入小学很感兴趣,通过调动孩子加、减法运算的经验来尝试玩魔术游戏,同时分享有价值的细节,孩子总体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不足:活动预设孩子会兴趣高涨,可以自己较快找到规律,层层递进,不断扩展。但在活动开始后感觉进展有点拖沓,交代不够清晰,应该简单明了;活动中数字引出时,应加强方法上的提醒,同时强调规则意识,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规律性的探索,还要善于调整(如孩子有2张表格填写不正确时应让孩子再尝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25、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会感受数学应用的乐趣,激发幼儿喜欢上数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6的分成》;

  2.幼儿画册、水彩笔、操作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2、3、4、5的组成》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2、3、4、5的组成》碰球游戏。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

  1.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灰太狼,六条鱼)

  2.幼儿进行操作将小鱼进行不同的分法。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情况。

  三、学习6的分成

  1. 教师:你们有5种分法,那我们来看看羊村里的小羊们是怎样分的,好吗? 2.幼儿自主讲述边看边说,如6条鱼可分成1条和5条等。(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懒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那我们来看村长给他们评分了,,他又一个表格,我们来看他们是对的吗?他们真厉害灰太狼可难不倒我们小羊们!我们一起来说说6分成: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还可以反过来说,一起来说说:1和5合起来是6,2和4合起来是6,3和3合起来是6,4和2合起来是6,5和1合起来是 6。

  2.介绍游戏玩法

  接下来老师带来了想请你们帮助小动物,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是第几层,在左边的空格里天上相应的数点,填好的这个数点就是这个小动物的楼层,再用线将右边的楼层连起来,谁愿意来帮助熊猫的,你来!你们会了吗?做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做作业自己动脑筋;做作业不说话。小朋友轻轻的拿材料操作。

  3.幼儿操作材料《合起来是6》,老师巡视指导。

  4.集体评价。

  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26、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活动反思:

  在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力图打破以往的幼儿数学学习以看和听为主,而操作大多是为了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打破孩子们意识中“教师是知识的来源”、“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在幼儿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力图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复体验了统计的乐趣和意义。

27、大班数学教案《朋友的礼物》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大班幼儿对图形有认识,他们会区别出外形,但难点是在特征的把握,因此感知体积特征,发展幼儿空间知觉。

  活动目标:

  1、感知物品的体积特征,并据此匹配合适的包装盒。

  2、会采用变通的方法包装物品,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空间知觉。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一双球鞋、一个羽毛球拍、一件球衫、一只小闹钟以及与它们匹配的鞋盒、球拍袋、长方体扁盒、长方体高盒各一。一束鲜花、一条金鱼、一个救生圈、一个长棍气球的实物或照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装在哪里合适》

  活动重难点:

  区别物体特征与包装相匹配。

  活动过程:

  1、准备生日礼物

  小乌龟的生日要到了,它特别爱运动,它的朋友为它准备了几样运动时要用的东西做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示球拍、羽毛球拍、闹钟等实物。为了给它一个惊喜,朋友们把这些礼物包装起来。

  请幼儿目测这些礼物装在哪个盒子里比较合适,说说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猜测实际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看到它们是否匹配。

  2、装在哪里最合适

  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看看左边每样物品的样子,说说装到右边哪个盒子或包里比较合适。

  请幼儿在纸上用线把每样物品和合适的盒子连在一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连。教师引导幼儿目测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厚薄、宽窄等特征,作出正确的判断。

  3、方便巧妙的包装方法

  出示一束花,一条金鱼,一个救生圈、一个长棍气球,你们看看这些东西该怎么包装呢?

  这些东西很特别,携带起来不方便,装在盒子里合适吗?为什么?教师小结:以为花会压坏,金鱼要水,救生圈太大,长棍气球太长,所以装在盒子里不一定合适。教师示范包装这几样物品。

  引导幼儿理解:有些东西携带起来不方便时,可以采取变一变的方法,灵活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不断地关注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去寻找数学活动适宜的教材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28、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形体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猪造房子的活动,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面积或相等面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重点:

  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体积或相等体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ppt学具:1、房子轮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种大小型号不同的蓝色砖块;2、三座大房子和砖块记录表;3、记号笔、便签纸。

  操作音乐《肖邦钢琴曲-雨滴》《三只小猪》

  活动过程:

  一、三只小猪造房子。

  1、激发兴趣。

  --你们听说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今天叶老师也请来了三只小猪,看,这是谁?他们知道《三只小猪》的故事后,也决定造砖头房子,看,这是他们房子的设计图?!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有什么相同的?不同在哪里?

  2、小猪造房子--三只小猪太心急了,砖块还没有造好呢,瞧,这是他们要用的砖,什么形状?猜一猜最小的房子要用几块这样的砖呢?

  --猜测中间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猜测最大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3、讨论:砖块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关系?

  4、小结:砖块相同时,房子越大,所需的砖头越多,房子越小,所需的砖头越少。

  二、造房子比赛。

  1、介绍材料和比赛内容。

  2、幼儿操作3、集体验证4、讨论:造一样大的房子,砖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

  5、小结:造相同的房子,砖块越大,所需的砖越少,砖块越小,所需的砖越多。

  三、帮助小猪造新房。

  1、观察大房子,激发帮助小猪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儿分组操作记录。

  4、集体验证--这组用了多少块砖?查看记录表。

  5、活动延伸--刚才我们用到所有型号的砖块进行造房子比赛,而且发现每组所用的砖块数量不同,有多有少,下次我们还可以进行用最少砖或最多砖进行造房子,一定一很有趣,好吗?

29、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面积大小》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大小。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精神,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品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画有坐标点和花园的作业纸每人两份;铅笔、橡皮每人一份

  2、正方形图形若干;小动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猪)小猪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出示花园)老师要来做回设计师,帮小猪把这个花园打扮的漂亮一些。

  二、学习活动小朋友,花园铺好了,漂亮吗?那么这个花园有多大呢?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再问你,这个花园有多少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呢?

  1、小朋友点数正方形(默数)

  2、师幼齐数(老师一个个拿下来数)

  3、小结: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错小结:这个花园有18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

  三、引导实践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园的大小(数正方形)可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上去,再一个一个地拿下来数是不是太麻烦了。你们还有其他更简单更方便的办法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鸡、小兔、小猴、还有小羊的花园,我们来试试算算他们的花园都有多大?

  1、幼儿尝试。通过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园的面积有多大?并把结果记录在()里。

  2、讨论、交流

  a你算的花园有多大?你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b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错?

  c你觉得谁的办法最好?(做标记、标数字)3、再次尝试:用一边数一边做记号或标数字的方法,准确得出花园的大小。

  4、总结:原来他们的花园虽然形状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大小都一样。

  四、比较大小小兔和小公鸡看到小动物们都设计了一样大小的花园,又给自己的花园做了修改,还铺上了漂亮的颜色,你们想不想看看?(.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出示两个相同个数三角形、不同个数正方形的花园)可是他们却吵了起来,小兔说:“我的花园大。”小公鸡说:“我的花园才大呢!”小朋友我们来给他们帮帮忙,到底他们俩的花园谁的更大一些呢?

  1、说说两个花园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三角形)

  2、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分别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填在相应的()里

  3、幼儿猜测谁的面积大

  4、教师验证结果。老师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来,放成上下两排做对比,得出小公鸡的花园要比小兔的花园大。

  5、给小公鸡的花园打上★★,给小兔的花园打上★。

  五、幼儿练习(引导幼儿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个数都不一样的花园面积)小公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不服气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园上加了两个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个正方形,现在我比你多两个三角形,这回我的花园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朋友,小公鸡的花园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吗?请你们赶紧仔细想一想。

  1、幼儿回坐位操作练习后猜测大小

  2、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引导幼儿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3、给小兔也加上一个五角星。

  六、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知道两个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谁大谁小呢?明天告诉你们自己的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30、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小老鼠的魔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活动准备:

  教具:正方体 正方形 学具:《幼儿用书》各种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大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正方体)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师: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正方形), 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巩固学习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请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正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习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31、大班主题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含反思

  设计意图: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反复欣赏、学唱及游戏表演的过程中,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让幼儿体会歌曲的情趣,感受歌曲的魅力。

  活动目标:

  1、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趣。

  2、通过反复欣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做出与内容相关的动作。

  3、在边唱歌边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猫和老鼠的对话。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趣。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做出与内容相关的动作,掌握猫和老鼠的对话。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老鼠、大花猫的头饰、电话模型、乐器(倒钟、响板、木琴)、音乐CD。

  经验准备:学习歌表演《一只小老鼠》。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一只小老鼠》走进活动室,渲染气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1、出示玩具电话,引导幼儿说一说电话的用处?并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

  2、说一说一些紧急号码的用处如:110、120、119、122、等。

  提问:号码一旦拨错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引导幼儿知道拨错电话号码,所带来的麻烦。)

  评析:在这一环节,我运用京味歌曲《一只小老鼠》带幼儿进场,主要是想唤起幼儿积极性和自信心,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造活动的欲望,同时也练习了小老鼠的形象,为课程做铺垫。!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加之,本节课跟电话有直接的关系,《纲要》中提出:艺术教育是各领域之间的纽带,所以我们又通过提问电话号码,与社会领域、生活教育相联系,扩展了幼儿的视野。

  二、教师随木琴进行情景表演,并演唱歌曲,幼儿初步欣赏。

  “有一天,小老鼠也爱上了打电话!小老鼠会把电话打给谁?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们来欣赏老师的表演。”

  1、教师表演歌曲的前半部分,幼儿欣赏。

  提问:你们猜一猜,小老鼠会把电话打给谁?

  2、抛出问题,完整欣赏歌曲。

  “小老鼠究竟把电话打给了谁呢,请你们完整地欣赏歌曲,听了以后你就知道啦”!

  教师随木琴再次完整表演,

  提问:(1)歌曲听完了,小老鼠把电话打给了谁呀?为什么会打给猫?

  (2)小老鼠拨打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3)带幼儿模仿练习按手机号码。(木琴给予节奏)

  评析:这个环节,我运用了两次清唱,教师的清唱在音乐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清唱会让幼儿听的更清晰、明白;同时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唱与孩子之间有了情感上的交流,拉近了距离,加上木琴的伴奏,让清唱更有生机,幼儿很感兴趣。

  3、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重点听一听“小老鼠打电话时都说了些什么?”

  4、用乐器伴奏对话部分,巩固歌词与节奏。

  (带领幼儿重点学说对话部分,用倒钟表现小老鼠尖尖细细的声音,用响板表现大花猫的声音)

  5、幼儿用倒钟和响板,随音乐一起演奏并初步学唱。

  评析:这一环节,我运用了反复欣赏的方法学习整首曲子,因为反复欣赏歌曲是理解音乐的基础和保证,同时运用“前置”的教学方法重点学习电话号码,和对话部分,有效的利用响板和倒钟引导幼儿掌握了节奏,保证幼儿自然、顺利地学习歌曲。

  三、师幼一同进行表演,提升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1、引导幼儿四散站开,集体表演歌曲。

  2、重点练习“吱儿—— 喵—— 嘭!”的动作。

  3、戴上头饰,师生共同进行情景表演。

  评析:幼儿在反复欣赏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歌曲,在这个环节中,让全体幼儿戴上小老鼠的头饰,创设一种情景,让幼儿用肢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正体现了《纲要》中所提到的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更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随音乐自然结束本次活动。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所以我运用了前置的教学方法在带领幼儿重点学唱电话号码,学说对话,让幼儿自然的学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又通过老师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气氛和情趣,最后让幼儿参与表演,鼓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顺利完成了重点。整节课给幼儿创设的氛围很好,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很高,通过气氛的渲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32、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门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

  活动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3、大班数学教案《8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上的是《8的减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根据老师所出示的图案写出8的减法算式,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并由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减法。

  2、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3、会口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

  8只小鸟飞啊飞,1只小鸟飞在前面,后面跟着几只小鸟呢?(7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以此类推说出8的组成。

  2. 组织幼儿学习8的减法

  出示课件:

  (1)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幼儿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8去掉1还剩7 即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列出8-1=7并知道8,1,7代表什么,教师版书。

  (2)草地上有8蝴蝶,飞走2只,草地上还剩多少只蝴蝶?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2=6,教师板书

  (3)天上有8架飞机,飞走3架,还剩多少架飞机?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3=5,教师板书

  (4)小红有8个气球,送给小花4个,还剩多少个气球?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4=4,教师板书

  3.让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引导让幼儿口述有关8的减法数学问题,如:姐姐有8颗糖,吃了5颗,还剩多少颗?河边有8条鱼,游走了6条,还剩多少条鱼?等等。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按照减数从1到7的规律说出8的减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4、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活动所运用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之重要和有趣。”找了在计算教学中有丰富经验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计算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类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35、大班数学教案《小银行》含反思

  设计背景

  现在大部分孩子,不会理财,乱花钱。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活动准备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36、大班语言教案《小老鼠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表现的内容展开想象进行讲述,培养观察和联想能力。

  2、学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

  1、图片5幅(1号房没有门和窗,2号房没有瓦片,3号房倾斜有裂缝,4号房隔壁有小猫,5号房外型完美)。

  2、小老鼠图片一张(正面为不高兴的表情,反面为高兴的表情)。

  3、各种小图片若干,如树、草、花、商店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表情不高兴的小老鼠,讲述故事引入。

  (老师讲述故事: 小老鼠皮皮住在乡下一所舒适的小房子里,有一天,下起了一场大雨,把小老鼠的房子给淹没了,小老鼠没房子住了,它四处找房子,它找呀找,找到了1号房子,看了看,转身就走了; 接着皮皮来到2号房子,走了进去,抬头看了看,摇摇头走了出来,不一会儿,皮皮又找到了三号房子,在跟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离开了,向前走了不远四号房子出现了, 皮皮一见就激动地蹦起来,“吱吱吱吱,四号房子实在不错,我就要它,便从倏地一声钻了进去,刚进去一会,就看见皮皮全身缩成一团滚了出来,小老鼠找了四间房子,都不满意,到底是为什么?)

  2、为幼儿提供1―4号的房子,让幼儿自由观察,交流看法。

  师:小老鼠皮皮为什么不喜欢这些房子?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细节部分讨论分析,指导幼儿联想小老鼠的心理活动,并学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大胆讲述自己的理由。

  4、出示5号房子,引导幼儿围绕问题进行观察并连贯讲述。

  (1)你觉得5号房子小老鼠会喜欢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顺序进行连贯讲述)

  (2)小老鼠看了看房子觉得不错,但看看房子周围又叹气了,为什么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看法)。

  5、为幼儿提供树、草、花、商店等小图片,让幼儿为小老鼠美化5号房的环境。

  6、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布置的内容。

  小老鼠高兴地住进新房子,并向大家表示感谢。

  活动反思:

  5~6岁幼儿口头语言表达的顺序性和逻辑性有了明显增强,而且能够自然、生动地进行描述。他们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他们谈话的内容广泛,想象丰富。他们经常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也乐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情节,扮演游戏角色。依照《纲要》精神,运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力图打破传统看图讲述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得到发展。

37、大班美术教案《小老鼠捉迷藏》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与多媒体手段的互动中,充分感知物体前后遮挡的层次关系。

  2、初步尝试表现物体间多层遮挡关系的绘画方式。

  3、体验画面布局的审美情趣。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小老鼠捉迷藏。

  2、布偶老鼠、粮仓、人手一份画纸、绘画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利用课件设置情境:"今天,有一群小老鼠和小花猫在这个大大的粮仓旁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帮小老鼠们躲一躲吧"

  (二)初步互动,感受遮挡

  1、初步互动

  师幼以直接拖动的方式将老鼠藏至粮仓后。说一说:我的小老鼠是怎么藏的?

  过度:小老鼠捉迷藏的事变成了一幅有趣的画,可是你们觉得这幅画有什么问题吗?

  2、纠错修正

  (1)发现画面中的不合理之处:被遮挡住的线条仍然出现在画面中等

  (2)出示老鼠和粮仓实物教具,加以验证。

  (3)利用课件展现真实的遮挡视觉效果(将透明式的线条隐去)。

  (三)充分感知、尝试表现

  1、设疑猜测

  (1)利用课件中的小猫,引发猜测:小猫要来和小老鼠做游戏了,如果它来到粮仓前,猜一猜,什么会被档起来?

  (2)引导孩子观察:粮仓被猫挡住了一部分。

  2、多层遮挡

  引导幼儿观察:猫挡住了部分粮仓,粮仓又挡住了老鼠的部分身体,这样组成了一幅更复杂、更有趣的画。

  3、分层聚焦

  (1)幼儿自由交流:画猫和老鼠在粮仓旁捉迷藏的画时,可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为什么?

  (2)教师小结提升,并用电子白板演示正确的绘画顺序。

  (四)大胆创作、欣赏分享

  1、自主绘画

  幼儿以个体为单位,独立、大胆地进行绘画,教师巡视并鼓励孩子展现不同遮挡关系、不同动作姿态的画面。在此过程中,教师用相机随机抓拍孩子成功的作品。

  2、相互欣赏

  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作品,然后展示绘画过程中教师随机抓拍的成功作品。

  (五)游戏延伸、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孩子们到户外进行猫捉老鼠游戏。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注重了活动前材料的准备,也注重了活动中取材料上时间的浪费。在活动前我就想,孩子年龄小,材料多,怎么让他们做到有序不乱的取放材料呢?挨个发,会浪费孩子很多的活动时间,若让他们到指定地点去拿放材料,孩子们会显得很零乱,于是,我想到了《纲要》中提到的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人,为何不让他们参与材料的准备呢?也是,我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准备好了一切,这样即使上课也不会因为看到各种颜色而好奇转移目标,大大减少了活动中取放材料的准备工作上浪费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其良好的卫生习惯。

  当然,在此次活动中,我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发现整个活动中只注重了面向全体幼儿且没注重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如;在画画中,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完成了就显得没事做,东看看西瞧瞧,对活动没了兴趣,这对于他们来说,无非是浪费时间。但转念又想,每个孩子的层次不同,在发展水平.能力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今后活动中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都能始终保持对活动的兴趣热情,在活动中必须做到既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体差异,同时也减少了能力强的幼儿在活动中时间的浪费。

38、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线路图》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运用空间方位解决问题,例如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介绍自己的家在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向左走然后在一直往前走就是我的家了。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表明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也能够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且能够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本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自主操作课件,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的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3、积极参与活动,在设计出行路线的同时感受其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重点: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活动难点:

  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线路图教具图片(每位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四个箭头的含义

  1、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幼儿讨论

  师:你们在哪见过,知道这四张标记图表示什么意思?

  2、用手指出箭头所指方向。

  小结:上面的箭头为大家提供了出行的路线,以及在户外迷路时也可以观察这些指示牌。

  二、展示另外两幅路线图,通过箭头找出在路线图上到达的位置

  1、出示线路图

  师:今天,我们就为小弟弟一家找一找他们的出行路线。

  (1)请你们看一看这幅线路图上都标出了什么地方?

  (2)地图上一道一道的方格表示的什么?表示你走的步数。

  2、出示另两幅路线图,并按箭头找出正确的路线。

  师:你们能看懂这个路线图表示的意思吗?是从哪里出发呢?(上面的是妈妈的出行路线,下面的是爸爸的出行路线)

  3、幼儿操作路线图并讲述过程。

  请你们选择一条路线,想一想,你是想帮助妈妈还是帮助爸爸。等会你们帮助爸爸或妈妈看一下,他们到底去哪里了,并且要用完整的语句说出来以及数出你走了几步。

  小结:小朋友们都能根据爸爸妈妈的箭头提示,为他们找到了正确的路线。

  三、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小弟弟现在想从家出发去医院,但是中间想要经过理发店,最终到达医院,那他该怎么走呢?

  (1)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小弟弟从家出发向前走了几步,在向右走了……”

  (2)请几位幼儿上来在图片上找一找,并在画路线的同时用完整的语言说出方向,以及数一数走了几步?

  (3)比一比自己画的路线并比较出路线的长短。

  小结:这些小朋友走的步数都是一样的,可是他们的路线不一样。

  四、幼儿自由设计出行路线

  1、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设计自己出行路线,并用箭头画出,想一想可以怎么走?并数出你走了几步?

  2、可以怎么走?请你设计一条出行路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以图片的导入,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活动环节所吸引,幼儿能在活动中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达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的在表述方向的语言不够准确,最后的延伸活动教师言语上应更简洁明了。

  活动过程增添了白板中的多种功能,使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性,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去感受到在线路图上用箭头来行走,。但我深知自己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充分相结合。

39、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教案反思

  【教材依据】

  《小老鼠和大老虎》,一个是微不足道的小老鼠,一个是强悍威武的大老虎,作者让这二位成为好朋友,真是用心良苦啊!选用这个绘本,是因为在幼儿园里,很多幼儿在玩玩具的时候容易发生抢夺、争吵。用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友谊的珍贵,珍惜朋友!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绘本是以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友谊为主线。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在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平等,这使得小老鼠做出了离开大老虎得决定……最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图画故事的"核"终干显露出来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以诚相待、平等互利的,真正的朋友是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更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一个要学会妥协,一个要学会原谅--这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最有效方法。这个风趣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友情就意味着平等相待、同甘共苦。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方法与途径:通过阅读、猜想、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情感与评价: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3、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4、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二、教学准备

  1.PPT《小老鼠和大老虎》、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

  2.玩偶小老鼠、大老虎

  3.小老鼠、大老虎图片若干(不同形象)

  三、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玩偶,引导小朋友观察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形象。

  基本过程:

  (一)了解角色形象,猜测故事情节。

  1.尝试用动作表现大老虎、小老鼠角色形象。(教师做引导)

  2.大胆猜测大老虎和小老鼠之间会发生的事情。

  教师:高大的大老虎和矮小的小老鼠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自主探索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老鼠和大老鼠的内心独白 。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朋友可以在图片上找一找答案!

  4.简单分析角色特征。

  教师:在小老鼠和大老虎发生的这些事情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

  教师:在故事中这又是一只怎样的一只大老虎呢?

  (二)感受故事情节的转折,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变化。

  1.倾听讲述,感受小老鼠的心理变化。(教师播放故事)

  2.猜测小老鼠和大老虎分开后各自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分开后,它的心情会如何呢?

  教师:大老虎没有了小老鼠这个朋友了,它心里会怎样啊?

  教师: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样?如果你是大老虎呢?

  (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模仿等方式,主动探索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和好后的样子,懂得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的。

  (四)完整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五)尝试用动作、表情、语气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

  1.分析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在这个故事里,小老鼠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教师:大老虎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小朋友能说一说,表演一下吗?

  2.用动作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心理变化演一演,好吗?(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大老虎,另一个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

  结束:教师小结:懂得和好朋友平等相处。

  四、活动延伸

  1.把绘本放到图书区,指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主阅读。

  2.在表演区提供相关道具,鼓励幼儿自由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一直尊重幼儿,让幼儿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会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抓住幼儿爱看动画片的心理,带他们完整欣赏故事,从而使得幼儿全身心投入。通过这篇故事的学习,孩子们都懂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做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朋友和自己之间的平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五、教学反思

  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主要是讲述了小老鼠和大老虎从一开始相处不平等,小老鼠害怕高大威猛的大老虎而不得不让着大老虎,可是他的心里很不开心,最后由于大老虎踢倒了自己最爱的城堡而使矛盾激化,和大老虎绝交。最后大老虎改正所有的缺点,小老鼠原谅他,两个好朋友真正平等、友好的游戏的故事。

  如今,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膨胀,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争抢角色的事情,本次活动很好的告诉了孩子们怎样和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玩游戏时怎样做是公平的、大家都开心的。在游戏中大家能够互相谦让,不再理所当然,能够顾及到同伴的心情与感受。

  在此次绘本活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看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形象对比,然后在讲述故事中,让幼儿模仿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对话,体验小老鼠的不开心。同时通过移情作用,想一想,如果你是大老虎在小老鼠生气以后你会怎么做?让幼儿自我认识自己在平时游戏活动中的不足,并且改正。

  此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玩游戏时能够更好的分工与合作!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

  我是一只老鼠,看见了吧,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我身后那个又高又壮的家伙是大老虎,我们俩是好朋友。可是,怎么说呢,我们之间还是有点小问题。

  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大老虎总是当好人,我总是当坏人。大老虎说:"好人最后总是会赢的!"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每次分甜面圈,大老虎分到的那块总是比我的大。大老虎说:"这样分才对嘛!" 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每次看到想要的花儿,大老虎总是命令我跳下去采给他。大老虎说:"好美的花啊!"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有一天,我用积木搭了座城堡,这是我搭过的最大的一座城堡!"快看--大老虎!"我得意极了。大老虎头也不回,只是怪声怪气地说:"呦,不错嘛。"突然,他跳起来,大吼一声"呀--"用他刚刚学会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飞了!

  "够了!"我气得大叫起来,"我再也不跟你玩了!虽然我只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但是,你也不过是个很大的大坏蛋!哼,拜--拜!"我好生气,好伤心啊!其实,我更多的是害怕。以前,我哪敢这样对大老虎大喊大叫?只是这一次……

  大老虎找到我了!我的心吓得"咚咚"直跳。完了,这下他会像踢飞我的城堡一样,一脚把我踢飞。"走开!"我冲他叫起来,"我才不怕你呢!别过来!"

  奇怪的是,大老虎并没有踢我。原来他重新搭好了我的城堡。真的呐!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说:"玩不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啊?这样吧,你当好人,我当坏人。"哈,终于可以当好人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又说:"吃不吃甜面圈啊?这样吧,你吃大的,我吃小的。"哈,我终于可以吃大的那块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最后,大老虎说:"要不要花啊?这样吧,我下去给你摘!"哈,我随便指了一朵,他就勇敢地跳了下去……"嗯……可能吧。"我闻着花香告诉他,"我可能会再跟你做朋友,不过,只是有可能喔。"大老虎听了,很开心。

  从那天起,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有时候我当好人,有时候他当好人。有时候我去摘花,有时候他去。对了,吃甜面圈时,我们一人一半了!这真是太好了!可是,我们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

  又来了一个更高更壮的家伙!天哪……

40、大班数学教案《糖果店的秘密》反思

  设计意图

  这是有关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的活动,孩子们前期听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通过三个步骤两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统计,非常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让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难的,但是孩子们可以理解买的次数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顾客最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购买。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推理与预测。

  3、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推理与预测。

  活动准备

  PPT、音乐、白纸足量、统计表、水彩笔、胶泥板、糖果图片、托盘、双色棉花糖。

  活动过程

  一、激情部分

  师:小朋友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今天我们又会遇到什么好玩的事儿呢,听着音乐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想和你们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大——,大——,大——,小——,哎,你们猜老师接下来会说大还是会说小?你怎么知道我会变什么?秘密就藏在糖果店的购买记录里。秘密是什么呢?一起来看。

  二、激趣部分

  (一)初步感知概率:猜测小顾客会买什么商品

  1、师:第一个顾客叫小美,请小朋友仔细看,小美第一次买了什么?第二次买了什么?第三次买了什么?第四次买了什么?已经买了几次?其中,一共买了几次棒棒糖?几次QQ糖?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次数多呢?

  过渡语:你们猜,她第五次会买什么东西?为什么?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小美第五次买了棒棒糖,从她前四次买糖记录就可以看出,买棒棒糖的次数最多,次数多,下一次还买棒棒糖的可能性就大,所以下一次她最有可能还买棒棒糖。

  2、师:洋洋来糖果店第一次买的是什么?第二次买的是什么?第三次买的是什么?第四次买的是?洋洋已经买了几次东西?其中,买了几次棒棒糖?几次QQ糖?几次跳跳糖?仔细观察这个记录表,猜猜第五次洋洋会买什么呢?为什么呀?还有其他理由吗?

  过渡语:是这样的吗?听洋洋说话。真厉害,小朋友都猜对了。洋洋买跳跳糖的次数最多,所以他下一次还会买跳跳糖。

  小结:小朋友们,哪一种糖果买的次数多,就说明他喜欢这种糖果,下一次客人也最有可能买这种糖果。买的次数越多,下一次买的可能性就越大;买的次数越少,下一次买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运用概率猜测幼儿会选择的物品

  师:小朋友们,糖果店最近进了很多受欢迎的糖果,你们想不想去选购?糖果店欢迎你们听着音乐搬板凳轻轻地上座位,选购糖果有要求,今天限购三次,听我的口令一次选一种糖果,将你要选的糖果图片依次摆在你的胶泥板上,安静等待,音乐结束就要面向我坐好,听懂了吗?播放上座位音乐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播放操作音乐

  第一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第二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第三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请小朋友放好糖果,调整板凳面向我坐好。

  师:谁来说一说你三次都买了哪些糖果?

  一位幼儿回答。

  师:你第一次买了?第二次买了?第三次买了?这三次中你一共买了几次XX糖果,几次XX糖果,在这三次中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次数多,那下一次他会选什么糖果呢?我们猜下次你会选择XX糖果,对吗?

  (幼儿:对)

  师:看来只要了解购买糖果次数的多少,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得猜测下一次小朋友有可能会买什么东西。

  (幼儿:不对)

  激励语:你的思维很清晰,表述得很完整,小朋友们把掌声送给她,请坐。

  师: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购买糖果的次数多少,但是购买次数多的糖果有时下一次也不会被选择,我们觉得很可能的结果也会发生想不到的意外,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你买了哪些东西?

  引导语:你第一次买了,第二次买了,第三次买了,其中,买了XX-次,XX-次,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概率大?谁来猜测下一次他会买什么糖果?

  过渡语:XXX,他猜对了吗?

  (对)掌声送给他们俩。

  师:小朋友们,你们相互介绍自己选购的商品,互相猜一猜下一次会买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选了这么多,可是我要知道所有小朋友购买各种糖果的次数就要一次次数,真的好麻烦,怎么办呢?

  幼:记录下来

  师:你的办法真好!老师有个好玩的魔法游戏就需要小朋友记录,看看我是怎么操作的?

  师:这是一个有魔力的棉花糖,一面是红色,一面是黄色,抛棉花糖落地时哪一种颜色的棉花糖会朝上呢,我该怎么记录面朝上的棉花糖呢?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个魔力棉花糖,请小朋友抛五次,抛一次记录一次,只记录落地后颜色朝上的棉花糖,在次数对应颜色的格子里打勾,最后计算数量。(教师在大的统计表里示范一次)请你们现在开始安静的游戏。播放操作音乐

  师:小朋友们,现在放下记录表和棉花糖,面向我坐好。

  师:谁想分享你的游戏结果?

  幼儿分享。

  师:你第一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二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三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四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五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其中,红色棉花糖出现了X次;黄色棉花糖出现了X次,哪一种棉花糖出现的次数多?就从这五次结果看,下一次最有可能抛出哪种颜色的棉花糖?谢谢你的分享,掌声送给她。

  师:请小朋友们相互说一说你的游戏结果。

  师小结:小朋友们,学习了推测下一次可能性的这个技能,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这个技能,现在让我们也去告诉别的小朋友们吧!播放离场音乐。

  活动反思

  这是有关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的活动,孩子们前期听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通过三个步骤两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统计,非常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让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难的,但是孩子们可以理解买的次数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顾客最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购买。这节课一定不能啰嗦,多让孩子探索发现、表达,统计表的使用规则一定要说清楚,必要时可以做示范,两次操作材料都非常多,因此要提醒孩子自己收拾操作材料。

41、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42、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