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对“好孩子”认识的误区

走出对“好孩子”认识的误区

走出对“好孩子”认识的误区

  “乖,听话,”这是我们成人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久而久之,在孩子心中便形成了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定势。老师和家长们似乎都喜欢孩子“听话”,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是“淘气包”,甚至是“差生”、“坏孩子”。于是乎许多大人便陶醉在孩子的听话的氛围里,难道听话就一定是好孩子吗?

  所谓“听话”,意思是遵守,顺从师长的意见,并依此而做。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听话仅仅是停留在这样浅薄的层面上,所强调的往往只是孩子的遵守,顺从的意识。可是只会一味遵从别人的孩子,是否就是思维健康的好孩子! 君不见许多很听话的孩子遇事畏畏缩缩 , 不敢向前,事事征求大人意见 ,没有主见,不敢承担责任,无创造激情,更无从谈其主动想象,往往墨守成规,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唯师长之意是听。试问这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吗? 但是,不听话的也不一定就是“坏孩子”。据调查,美国的孩子最不听话。杨振宁博士曾说:同龄中国学生成绩好,十年后,美国孩子发明创造多。究其因,成绩好是遵从师长之意的结果,但十年后中国的孩子的表现则是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技能都比美国孩子差,这恐怕与我们平时教育“好孩子”的理念和方式不无关系。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位好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好孩子。所谓好孩子应是充满自信心,并富于想象和创造精神的孩子。也许他们并不按我们的指令去做,但只要他们讲的有道理,有独到见解,做得有意义 ,即使不听话,也是好孩子。因此我们浅表认为的“好”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而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坏孩子,淘气的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平时就要给孩子多一点自由支配的空间,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俗话说,调皮的男孩是好的,捣蛋的女儿是巧的。试想,当年如果对少时爱迪生孵小鸡的怪异行为嘲讽讥笑,或许一个发明家就会被扼杀。类似在生活中玩水、玩沙、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常见,这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也许他们就是将来的爱迪生、瓦特、爱因斯坦。敢玩,才敢干,才敢深入的想,才有积极的创造。一个幼儿如果缺乏自信心,常常表现胆怯、遇事畏缩不前、害怕困难、不敢尝试,孩子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及运动能力等就不会有大的发展;相反,一个幼儿具有自信心,胆子大,什么事都敢尝试,积极参与,各方面发展就快,长大后必定有所作为。

  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样,一个人也是如此,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会在个人事业上有所成就。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屏弃听话才是好孩子的定势,引导教育孩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富有创造激情的人,惟有如此,培养的孩子才能够昂首阔步走向社会,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新世纪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