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意识训练

儿童自我意识训练

儿童自我意识训练

  小目标

  训练目的:让孩子懂得要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学习用“目标调控法”优化自己。

  内容与步骤

  1、 与孩子闲谈“长大以后……”。让孩子以“将来的我”为题,画几幅画,从中选出最有意义的一幅张贴在家中显眼之外。

  2、 由画引导孩子:要成为“理想的我”,现在就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每段时间给自己定一个努力的小目标。

  3、 与孩子一起,定一个小目标。例如,一星期内,我要学会叠被子。一星期后,家长督促孩子检查小目标是否实现。夸奖孩子,鼓励孩子。

  4、 让孩子自己定小目标,自己检查。有条件的话,家长可用照相机摄下孩子实现小目标的镜头。一段时间以后,汇总成册,题名为“成长之路”(也可用文字记载)。

  注意:小目标要定得具体,要让孩子通过努力能够实现。

  效果观测

  孩子是否不断有所进步。

  “我不怕”……

  训练目的:让孩子逐渐意识到精神的力量,不断强化自己的性格。

  内容与步骤

  1、 让孩子模仿例句把下列句子写完整:

  例:我不怕兔子,因为兔子不会咬人。

  (1) 晚上,我不怕___,因为___。

  (2) 学习中,我不怕___,因为____。

  (3) 在家里,我不怕___,因为____。

  (4) 生活中,我不怕___,因为____。

  (5) 到一个新的地方,我不怕___,因为___。

  (6) 遇到困难,我不怕___,因为___。

  2、 与孩子一起回局勇敢的经历。例如,孩子从小就不怕黑暗,一个人睡觉;在面对很多人的时候,孩子能不慌不忙地讲话,等等。和孩子共同讨论“为什么不怕……”。

  效果观测

  选择上述练习的一条答案,创设与之相类似的情境,看孩子是否真的“不怕”。

  学习心理训练

  恒心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学习中持之以恒的良好心理品质。

  内容与步骤

  1、 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长处,根据家庭条件,选择一项活动,让孩子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

  例如,写毛笔字,每天半小时,持之以恒,从不间断;学拉二胡,每天半小时,持之以恒从不间断;给花草浇水,每天10分钟,持之以恒,从不间断。

  注意:重点不是放在孩子技能的进步上,而是培养孩子的毅力。

  2、“小猫钓鱼”

  不远处,放置一些零散的小鞭炮(或小铁屑、小钩针等等),在一根长竹竿的顶端系上细线,线的顶端拴着一支点燃的香(或小磁铁等等)。让孩子用竹竿钓“鱼”,使香点燃鞭炮,使小磁铁吸上铁屑、钩针等等。

  家庭可经常做这类的游戏,每次变换不同的“钓具”和“鱼”,以吸引孩子的兴趣。

  效果观测

  孩子坚持学习的时间是否渐渐延长,活动是否更有耐心。

  可能不可能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直觉思维能力。

  内容与步骤

  1、 让孩子在看到下列题目后,用最快的时间回答可能不可能。

  (1) 有甲乙二人,一起从同一个大烟囱里爬出来,甲身上脏,乙身上干净。可能不可能?

  (2) 一只猴子被关在铁笼子里。第二天,猴子忽然不见,笼子铁门上的丝毫没有动过的痕迹。可能不可能?

  (3) 小红做数学作业,错了两题,却还是得了100分。可能不可能?

  (4) 一只大气球没有充气,它就飞到了高空。可能不可能?

  (5) “一”字有10种写法。可能不可能。记下孩子的判断。待孩子5道题全讲完后,再逐题问孩子为什么说可能,为什么说不可能。

  2、 亲子问答比赛,一个模仿上述题目,连续提出5个问题,另一个立即回答。

  例:(父)茶杯没有倒进开水,却炸裂了。可能不可能?(子)不可能。

  效果观测

  孩子直觉思维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快,答案的合理性是否越来越高。

  交往心理训练

  请你判断

  训练目的:了解孩子的道德判断水平;让孩子逐渐懂得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进行道德判断;逐渐提高总结训练的独立性。

  内容与步骤

  1、 给孩子讲下述两个故事,并让孩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事1 方强正在自己房间里玩耍,听到妈妈叫他吃饭,就向厨房跑去。厨房门后有一条凳子,上面放着10只碗。他推门进去,“砰”的一下把10只碗全打碎了。

  故事2 罗明趁妈妈不在家,想从橱柜里拿饼干吃。他踩在一只小凳上,伸手去拿,不小心把一只碗碰倒,掉下来打碎了。

  问:方强、罗明哪一个的行为更不好?为什么?

  有的孩子只注意行为结果,认为方强更不好;有的孩子能注意到行为动机问题,回答:“罗明偷饼干吃,打碎了碗,所以罗明更不好。”道德判断水平更高一些的孩子能从两方面考虑问题:方强打碎的碗比罗明多,方强更不好;可是,方强是无意打坏的,罗明是偷饼干吃打坏的,从这方面看,罗明更不好。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达到首先判断的更高水平。

  2、 向孩子讲述下面的故事,并让孩子回答问题:

  爷爷买了一支玩具冲锋枪给周军。周军高兴极了,拿着枪冲进屋里。屋里,爸爸正在看书,被吓了一跳。爸爸生气了,批评了周军,并气愤地拿走了枪,不许他再玩。

  问题:爸爸这样惩罚周军,应该吗?为什么?

  一类孩子认为爸爸惩罚得对;一类孩子认为爸爸惩罚得不对,不应该拿走枪;另一类孩子则能从多方面判断。例如:一个孩子说,周军做了错事,爸爸应该惩罚,但周军不是故意吓爸爸的,爸爸的惩罚应该轻一些,不应该不许他再玩枪。

  家长可结合此类故事,引导孩子从多方面判断道德行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