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黄河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19《黄河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19《黄河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发掘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2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对黄河象来历的假想及其根据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骨骼化石的样子
   1 上节课,我们一起熟读了课文《黄河象》,了解了课文的叙述顺序,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化石样子→来历假想→发掘过程)[板书:化石样子→来历假想→发掘过程] [出示课件二]
   2 指名读第一小节
   3 小组讨论,说说黄河象骨骼化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课件三]
    小组启发:4米、8米有多高多长,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找出字词
   4 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高大、完整?
    (高大:用了例数字的方法,“高4米,长8米”、“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
     完整:用了举事例的方法,“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我们在读课文时怎样读,就可以读出化石的大呢?(重音读出数字)
     哪些字词写出了化石的完整?(除了……;甚至……也……;连……也……)
   5 齐读第一小节
   6 如果你就在古生物大厅里参观,看到这样高大、完整的骨骼化石,你会有什么问题呢?
   7 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估计有:骨骼化石怎么这样大?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
  二、学习科学家对化石的假想
   1 这高大、完整的骨骼化石是怎样来的呢?科学家做出了大胆、科学的假想。时光,回到了200万年前。
   2 轻声读2-7小节,用自己的话比较概括地说说化石的由来
    (200万年前炎热的一天,一群黄河象到河边喝水。领头的老象一不小心踩在松动的石头上,陷入淤泥中死去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黄河象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变化成了化石。)
   3 从课文哪些地方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群象处于炎热的天气中
    △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
     炙:烤。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这两个小节怎样把它读好?(前半段读慢些,表现出天气的热,使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和群象的疲劳;后半段读轻快些,表现出它们见到河时喜悦的心情和急切的想喝水)
     试读
   4 正当群象干渴难耐想喝水的时候,它们找到了小河,跑到河边喝水,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找出老象喝水、陷入淤泥的句子(老象的右脚正好……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试读[出示课件四,圈出其中的动词]
    试读
   5 老象陷入淤泥后使劲挣扎,可它却越陷越深,其它黄河象吓得四散逃跑,可怜的老象被活活闷死了。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的尸体渐渐腐烂了,它的骨骼和大牙慢慢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成了化石。200万年过去了,大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原变成了高原。
  三、了解发掘过程
   1 当甘肃省的农民挖掘沙土时,发现了这具化石,它是什么样子?(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出示课件五]
   2 从化石的样子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什么?
    △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
     它的“姿势”指怎样的姿势?
    △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可以想象出那一瞬间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情景?
   3 人们推想这只老象死后没被移动过,这又是根据什么来说的?(各部分关联的情况;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板书:未被移动]
  四、复述课文
    这篇课文是按化石样子→来历假象→发掘过程的顺序来写的,除此以外,还能按什么顺序来写?(来历假想→发掘过程→化石样子;化石样子→发掘过程→来历假想)

我要投稿|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2 www.cnfirst.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