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的《鸬鹚》一课的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鸬鹚》一课的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鸬鹚》一课的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鸬鹚》一课的教学
魏塘镇第一小学 许春俭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第21课《鸬鹚》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课文。它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出没在湖面捕鱼。
  二、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难点:
    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展示鸬鹚,简介鸬鹚,揭示课题。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填表。
  湖面的变化
  鸬鹚的活动
  渔人的活动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五)、研读课文。
  第一段
  (1)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3)还有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4)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5)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6)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第二段
  (1)教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读读这段内容吗?我在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1、辨析“一抹”,体会内涵意。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这个命令是怎样的?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里?
  (4)四人一组合作研究“课文为什么用‘一抹’”。
  (5)交流研读成果: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
  (1)同学们对“一抹”的研究真是精彩,但老师相信好戏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会抹出些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同桌讨论研究。
  (2)同桌合作学习第2至第4自然段,研读“会抹出些什么。”
  (3)交流研读成果:
  (4)交流:
  (5)真了不起,同学们对渔人这“轻轻一抹”的研究成果真多,如此丰富地体会到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一起读2至4自然段。
  第三段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这时湖面又(生接:渐渐恢复了平静)。
  2.是啊,湖面又恢复了平静。(教师出示课件:捕鱼后湖面平静图。并在图上映出“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其中恢复为不同色。)
  3.为什么要用“恢复”?对,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复”。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恢复”?(师边说边整理板书)
  4.但请再研究一下,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师在两个“静”间连线并设问)这时的静是怎样的静?
  5.你能把这种忙碌之后的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6.师生品读第5至第7自然段。
  (六)、小结

  五、教学新理念运用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这里教师只要作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要勇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理解。竖着看表格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渔人用鸬鹚捕鱼的经过,把表格纵横联系起来,就可以初步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了。开始,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后来,渔人赶鸬鹚下湖捕鱼,小湖一片欢腾。再后来,渔人让鸬鹚停下来,喂完才回去,小湖恢复了平静。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阅读教学就应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师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鸬鹚》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学中我觉得更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较好地感受和领悟到文中那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欢的动态美。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因为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自己选的,读起来也更投入。我们可以请喜欢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谈。如《鸬鹚》这一段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读,读语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可以在思考中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感受中读。“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诵再一次来感受这份宁静、这分温馨。通过这一系列地朗读训练,第一段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课文教学的第四个目标就不难完成的。这里我觉得应特别重视的是通过诵读感悟来品美丽意境。《鸬鹚》一文中捕鱼前的静和捕鱼后的静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两种静虽然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俗语说:“境由心造”,捕鱼前的静主要是一种赋予了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美。这种意境与心境只有通过投入地诵读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感受和意会到。有了这种感悟后再让学生把这种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这是《鸬鹚》一文的第3个教学目标。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积极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自主研读,享受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随意学习,而是应由师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专题。《鸬鹚》一文中的“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文,课文内容是高度聚集在这“一”一词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一”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确立三个探究专题:(1)为什么用“一”?(2)出了什么?(3)捕鱼后的静是一种怎么样的静?而后保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与发现。这样确立研读专题引导自主探究,使教学走出教师繁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主体的主动性失落的局面。

新课标指导下的《鸬鹚》一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