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之旅”帮儿子戒除“网瘾”

“惩罚之旅”帮儿子戒除“网瘾”

“惩罚之旅”帮儿子戒除“网瘾”

家有“网瘾”儿子

两年前,儿子张宾开始接触网络游戏,渐渐地每天的上网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这时,张宾的舅舅给我打电话,说他儿子郭秦受张宾影响,两人经常在电话里探讨“攻关秘笈”。听了这话,我更是又气又急。

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们双方家长研究了好几天,根据外国一则“徒步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新闻报道,精心制订了一个行动计划。

鉴于每年孩子们都要到北戴河姥姥家过暑假,我们让他们在期中考试前郑重承诺:考试不及格暑假要徒步走到北戴河姥姥家去。果然,张宾两门不及格,郭秦一门不及格。我装作在工作考核中也没及格的样子,“被迫”和孩子们一起上路了。因为这是一次“惩罚之旅”,所以我和孩子每人身上只能带50元钱,够两天吃的干粮和一身换洗衣服。“惩罚之旅”的苦滋味

从北京到北戴河并不远,而我和16岁的张宾,15岁的郭秦却整整走了6天。

在路上,干粮吃完了,我们就只能沿途找便宜饭馆。我们在路上吃得最好的一顿,是花10元买到的西红柿、黄瓜和鸡蛋,并在一个热心的老乡家里借火做的。这成了孩子们记忆中最香的一顿饭。

连续3天我们住在随身携带的帐篷里,第4天忽然下起了大雨,只能住旅馆。我佯装嗓子失音,要他们去讨价还价。结果原本每人15元的铺位费,被他们砍到了8元,不过有个条件:他们要义务帮老板打扫楼下的小饭馆。

就这样,一开始两个孩子还在路上有说有笑地讨论网络游戏的通关方法,后来这些话逐渐被“今天要吃什么”、“住在什么地方”、“妈妈的嗓子失音了怎么办”等等代替了。“流浪儿”震动孩子心

在路上,还遇到了一件让小兄弟俩感动的事:有个像是在流浪的孩子向我们询问清华大学怎么走。“流浪儿”说自己今年没考上清华,就干脆亲自去看一下心目中的理想学府。因为清华的桥梁专业是中国最好的,希望自己将来能在那里学到本领,在家乡架一座桥。“流浪儿”的话深深震动了兄弟俩的心。

那个暑假结束后,回北京继续上学的兄弟俩除去到网上查询必要的资料外,几乎不再去碰网络游戏,有时他们还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同龄人,外面有比网络世界更大的天空。

正是那次徒步旅行,在教会孩子吃苦的同时,还让他们了解了社会,这比死板的说服教育生动得多,也有用得多。

(据《中国妇女》2005年第1期郭胤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