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陈晓升

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陈晓升

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陈晓升

   个人简介:
  陈晓升,1982年出生,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高级中学高三(9)班学生。参加高级以上数学、物理竞赛10余次,次次获奖。2000年5月参加在印尼雅加达举办的首届亚洲国家中学生物理竞赛获金牌,陈晓升7月参加在英国莱斯特举行的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赛获金牌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物理系。
  
  A
  
  1982年1月29日,陈晓升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镇范港村的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这一天是大年初五,按当地风俗正是万家喜接财神的日子,陈家喜接贵子,自然是喜上加喜。陈父逢人便说:“财神爷赐给儿子。”谁也没有想到,19年后,就是这名财神赐予的“小子”竟然登上了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最高领奖台,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小时候的晓升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只是对数字有着过人的敏感。父母都是缝纫师,唯一的姐姐长他8岁,早已入了学。和许多家长一样,闲来时,父母教在缝纫机旁玩耍的晓升识数。三、四岁时,晓升已经能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了。每次父母将简单的帐目拿给他算时,他都能又快又准地算出来。晓升入学表现出一种极强的求知欲望。上小学的姐姐教会他“1”后面添个“0”是“十”,添两个“0”是“百”,添三个“0”是“千”……晓升很快便掌握了。他好奇地问姐姐:“千亿上面是多少?”还没有学到的姐姐一时语塞,答不上来。这时一旁的爷爷告诉他是“兆”。……渐渐地,上小学的姐姐算帐已经算不过他了。
  
  1988年9月,7岁的晓升背起书包,成为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发现这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小子非常淘气,学习不用功,但算术成绩却出奇地好。每次布置家庭作业,算术题做得又快又准,而语文题却常常出错甚至忘了做。因此,小学时的晓升就偏科:算术成绩拔尖,语文成绩一般。
  
  小学五年级时,一次偶然垂青的机会让晓升初露锋芒。每年市里搞一次小学生数学竞赛,以往镇里选拔参赛选手都是从镇中心小学挑选,从不考虑村小,毕竟,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的确比各村小学高好多。那一年镇中心小学刚上任一名年轻的教导主任,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也为了选出最优秀的选手代表镇里参赛,他决定先在全镇搞一次选拔赛。范港村小学接到通知后,选出陈晓升等三名学生参赛。镇中心小学有老师专门辅导参赛学生,而村小没有这个条件。数学老师许锦明去镇上买回三本《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习题集》发给陈晓升三人,让他们自己看。晓升拿到书后,钻研进去入了迷。遇到不懂的,问许老师,有的题许老师也解不出,他就找来姐姐初中的数学书、参考书,自己揣摩,反复演算,他把这种枯燥的演算当成一种享受,从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10天后,在镇选拔赛上,晓升考出满分,夺得第一名。在之后代表镇参加张家港市小学生数学竞赛中,陈晓升又一次考出满分,勇夺全市第一名,轰动乡里。当了解到“状元郎”只是村小的学生后,领导和老师们连连称,难以置信。在随后的苏州市(地区)学生数学竞赛中,晓升又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从此,陈晓升一发不可收拾,屡屡在各级竞赛中获奖,成为远近闻名的“竞赛专业户”。
  
  B
  
  “长大了当科学家”,这是陈晓升儿时的梦想。如果说儿时的这种理想,还只是比较模糊、比较笼统的话,那么,在步入江苏省重点中学――梁丰高级中学后,随着自己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陈晓升心中的理想和目标也便渐渐地清晰起来、具体起来。
  
  1994年,搞学科竞赛有着优良传统的梁丰高级中学为了争创名牌使学科竞赛更上一个台阶,决定在全市40多所中学的初二学生中挑选出40位理科尖子,这些学生除了将进入全国一流高等学府作为目标外,还比其它班的学生更多一个任务: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理科竞赛中拿奖。消息传出后,班主任王利民老师马上赶到陈晓升的家里,动员他考“理科班”,王老师说:“晓升天资好,应该到最优秀的学校里接受深造。”老师的诚意令晓升非常感动,也为了自己喜爱的“理科”,晓升报名参加了考试。当考试还剩最后一门时,学校接到通知:由于陈晓升在数学竞赛中的出色成绩,他被免试保送到理科班。得知消息十分激动的陈晓升还是决定考完最后一门。结果,在1200多名考生中,他考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进入理科班,老师让每个人定一个努力目标,选一门专长学科。晓升的视始目标是“考入全国一流高等学府”,在选择专长学科时,他犹豫了:自己数学底子厚,基础好,似乎更合适一点,而物理自己特别喜好,但刚刚接触,没有基础,选择了物理就意味着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他回去征询父母的意见,父母说:“你喜欢什么就选什么吧。”晓升说:“数学相对死板,而物理更好玩。”于是,他选择了物理,从此与物理结下不解情结,这一“玩”便“玩”到了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最高领奖台。迷上了物理,从此,晓升把业余时间都倾注到物理的学习上。每周,他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在完成其余各科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他严格按照计划的内容,在物理学科的海洋中挥臂畅游。
  
  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没有暑假作业,而高中的书已发下来,晓升一头扎进物理书里,一口气自学完高中物理课程。为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兴趣使然,他动手完成课本后的每一个小实验,没有现成的材料,想尽办法制作,至今做过多少小实验,父母数不清,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梁丰中学有着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进了梁丰,陈晓升无形中便有了竞赛的意识。进人高一,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奖。高二刚开学,他参加了江苏省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第4名),接着入选江苏代表队参加第1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再获一等奖(第14名)。
  
  高二结束时,陈晓升己被确定保送北京大学物理系。这使得无后顾之忧的他如鱼得水,把精力和时间全部投人到物理学科的竞赛中来。
  
  C
  
  1999年,陈晓升迎来他中学时代最辉煌的时刻,这二年,他获得江苏省中学生物理竞赛第一名,接着在南京大学举行的全国第16届中学生物理赛中又夺得第一名,并入选国家集训队20人的大名单,备战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上海集训的2个月内,陈晓升以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竞技状态,赢得指导老师和专家的一致首肯,被最终圈定为中国代表队的5名选手之一。2000年4月23日至5月3日,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首届亚洲国家中学生物理竞赛上,陈晓升小试锋芒,一举夺得金牌。
  
  从雅加达凯旋归来后,中国代表队的5名选手集中在上海复旦大学,为参加今年7月上、中旬在英国莱斯特举行的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作最后阶段的冲刺准备。这期间,陈晓升意外受伤,差一点无缘英国大赛。
  
  中国代表队的5名选手平均身高1.80米,个个不仅是学习上的尖子,还是运动场上的好手。5月29日星期一下午5点多钟,紧张学习了一天的5名小伙子抱着篮球,来到篮球场上“潇洒走一回”。猛打猛冲的晓升在做一个上篮动作时与人撞在一起,重重地摔在水泥球场上,只听到“咯蹦”一声脆响,晓升的右胳膊再也不能动弹,剧烈的疼痛使他额上渗出豆大的汗珠,脸色一片惨白。队友们赶紧将他送到就近的岳阳医院,经初步诊断为右上臂粉碎骨折,右掌中指骨裂。医生说,需立即动手术,保守估计,起码要一个月右手才能活动,而一个月后,大赛就将开始,晓升能否参赛?是个未知数。晓升本人心急如焚,众人也为他捏了一把汗。
  
  当天晚上,躺在病床上的晓升打电话给姐姐,开口就说:“姐,我不行了,出事了。”语气中透出心灰意冷,初闻此言,姐姐以为他被淘汰下来,忙安慰他,技不如人嘛可以理解。当弄清事情的真相后,一向温和的姐姐对他了发了火:“你怎么这样不小心?你数数你身上有多少伤疤?上初中时踢足球把右腿踢断过一次,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这节骨眼上又把右手摔断,怎么写字?你呀……”陈晓升1.81米的个头,天生一副运动员的体质。上小学时,他参加镇小学生运动会大出风头,被市体委的老师一眼相中,要挑他到体校当运动员。后来小学老师和父母不同意,才没有去成。如今看来,运动场少了一员健将,物理界多一名新星。
  
  6月1日动手术。上午7∶50推进手术室,下午2∶15才出来。手术非常复杂,要把受伤的右上臂划开一道30公分长的口子,然后把一条28公分长的不锈钢钉(绞锁髓内钉)放进去,两头用三只姆指长的螺丝与断骨绞在一起。手术前,晓升的母亲吴秋霞看见医生将那么长的一根钢钉进去,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手术后,因为害怕影响思维,陈晓升死活不肯吃止痛片。疼痛袭来,黄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下来,他哼都不哼一声。手术后的第3天,晓升疼得晕倒在厕所里。母亲的哭喊引来众多医生、护士,大家把抬到病床上,掐了一阵人中穴,方缓缓醒来。看到哭成泪人的母亲,晓升努力挤出一丝笑意,安慰她说“没事没事。”
  
  那些日子,晓升手吊绷带、打石膏,左手插着输液管,动弹不得。肉体的疼痛对他来说能够忍受,最让他不安的是能否如期参加比赛?如果去不了,自己抱憾终身不说,也辜负了国家、老师及众多对自己寄予厚望的人的关心和培养啊!想着这些,晓升意志消沉,郁郁寡欢。
  
  D
  
  陈晓升受伤后,集训队班主任杜四德、指导老师兼领队蒋最敏先后赶到医院,看望着安慰他,送来龟蛇粉等营养品。晓升动手术后第四天,刚刚出差回来的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郑永令教授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医院,看望得意门生,安慰他说:“护照已经办好,换人是来不及了,你目前的任务就是好好休养,争取早日恢复好,参加比赛,相信你能行!”郑教授的话如同给陈晓升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心头的担忧一扫而光。得知晓升家在农村,经济负担比较重,郑教授又多方争取,筹到2000元现金送到晓升父母手中。
  
  晓升的4名队友也常常抽空来医院看望他,给他打气。大伙说:“上次在亚洲赛上,我们与台湾代表队都获得5枚金牌,但我们的个人成绩一个压他们一个,这次到国际赛场上,我们还要压住他们。晓升,你要压住你的对手哟。”后来,在英国,他们完成了任务,中国队全部夺得金牌,而台湾队只夺得2枚金牌,中国队中的第5名世界排名第11名,而台湾队中的第1名世界排名第14名,中国代表队占有绝对优势。这都是后话。
  
  手术后半个月,陈晓升的右手已经能轻轻移动。他再也躺不住了,要求出院,又投入到紧张的冲刺复习中。开始时,他用左手托着右手,艰难地演算、写字的速度极慢,到比赛时,他已能比较快地书写了。

  7月8日,陈晓升随中国代表飞赴英国中部城市莱斯特,在莱斯特大学环境优雅的校园里,向金牌发起冲击。
  
  和其他选手一样,陈晓升西装革履,气宇轩昂,除了中国队成员外,谁都不知道这位彬彬有礼的中国选手是带伤参赛,至今知道这位彬彬有礼的中国选手是带伤参赛,至今右臂中还固定着一根钢钉和三只螺丝。
  
  7月10日上午,笔试。晓升左手托着右手,艰难地答题。题量比较大,而受伤的手制约着答题的速度,可以想象,这对惜时如金的比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影响。但晓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谦虚地说:“没有太大的影响。”
  
  7月12日上午,实验。这是晓升的强项。做完第一道“电光综合实验题”后,由于用手较多,晓升感到右臂一阵阵酸痛。做第二道“测量摩擦系数和磁阻力系数实验题”时,晓升只能用不太娴熟的左手进行操作。当终于做完实验时,离考试结束仅剩2分钟了。
  
  7月14日,北京时间下午3点多钟,已得知自己获得金牌的陈晓升难以抑制内心激动,打越洋电话给姐姐报喜。而几天来一直守候在电话机旁的姐姐听到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