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孩子的任性不能以“犟”制“犟”

纠正孩子的任性不能以“犟”制“犟”

纠正孩子的任性不能以“犟”制“犟”


经常见到这种情景,孩子在商店见到好吃的、好玩的便不走,非要爸爸妈妈买不可,不买便哭闹,或要去什么地方,不去就闹,有的孩子不只是哭,而且连哭带骂,或又踢又打,甚至满地打滚。也常听到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都有个小脾气,哄也不行,打也不服,真是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任性、倔强。” 
 
  任性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自我意愿不受制约,一味地从心理上、行动上求得满足,而此一满足又刺激着更多、更大的不满足的心理冲动。幼儿的意愿所以不受制约,主要是由于幼儿缺乏必要的修养知识,理智能力弱,不懂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是非和利害观念还分不清。另外,经常任性或哭闹的孩子与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放纵都会助长幼儿任性的发展。对待孩子的任性和倔强,家长千万不可轻易地给孩子断言:不听话、不乖、犟、不是好孩子等等,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这样反复说。经验证明:那些从小倔强的孩子,长大后多成为有主见、有能力、有作为的人;而一味老实听话的孩子却可能成为盲目顺从、依赖性强、平庸无能的人。其关键在于教育。大凡脾气犟、任性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重,有某处程序的韧性。家长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些“闪光”点,正确引导,就可能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坚韧、顽强、有毅力。任性的孩子常常又表现为不达目的不肯罢休,非常执拗,甚至胡搅蛮缠。如果家长以“犟”制“犟”,非要砍掉他的“棱角”不可,那么,就有可能使孩子形成固执、违抗的性格,一旦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发生对立,孩子就易产生逆反心理,凡事总逆着大人行事,教育就更难了。因此,当孩子任性时,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来“热处理”,要学会使用某些具体有效的办法分散并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当着小朋友或全家人的面大声呵斥孩子,以避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可无原则地一味迁就。切勿让孩子认为父母“吃”任性这一套。否则,在孩子的头脑中就会产生用任性行为来达到目的的想法。当然,对于孩子提出的正当合理要求,大人要尽可能予以满足,并且说到做到。一时无法达到的,也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做到既不卡又不纵,使其任性行为走上有节制、受制约的轨道。这样,幼儿任性行为才有可能逐渐成为理智的正常的行动。 
 
 
  《妈妈宝宝》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