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以后……

当孩子犯错以后……

当孩子犯错以后……


  现代的父母跟过去父母一样有爱心,但是在管教方面,却常常觉得比过去父母更艰难,因为,如果父母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管教技巧。尤其是当孩子有错误的行为产生时,父母需于第一时间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及勇于认错,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让此好的习惯变成自然……

  

  过去的孩子以“父母”为中心,因此顺从性较高,只要父母叫孩子做的事,孩子大部分会遵从。但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有自主性,顺从性减低、责任感减弱、好奇感扩大、感恩心衰退,而这些因素也造成孩子常犯一些错误行为,例如:打人、咬人、抢玩具、撕书、乱扔玩具、随便乱涂墙壁、乱画桌子、每样饼干都咬一口就扔掉……等,但是孩子却不知道这些是不好的行为;相反地,他会告诉你一箩筐的原因……

  造成这些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因素,有下列几个原因:

  孩子的错误行为往往透过模仿学习而来
  父母有求必应
  父母过度保护
  父母没有告知行为标准
  不知惜福感恩

  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

  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认识错误,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错事不肯认错,倔强、执拗,确实令人生气。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父母应仔细分析原因,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教育。

  孩子不认错的原因

  孩子做错了事,自己不知是错的。

  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现象;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打闹,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是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错。对这类错误,父母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你真笨”,“你真是没用”等等。而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学会辨别对与错。

  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

  有的孩子个性强,倔强、执拗、任性、自以为是,做错了事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父母的教育有关系,如孩子摔倒了,父母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纠纷,父母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导致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的原因。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首先,父母必须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严肃地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认错后,肯定他的进步,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其严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孩子做错事,怕受惩罚,不敢认错。

  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只好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要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行为,父母必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

  父母制的作风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错事,父母采取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法。父母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是对其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 

  如何教孩子认错?

  [案例一]
  T:小明你为什么打小美?
  小明:因为小美咬我。
  T:小美你为什么咬小明?
  小美:因为小明抢我的玩具。 

  处理方法:

  1. 孩子之间为了玩相同的玩具互咬及互打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在处理上,需先看孩子双方是否有人受伤,如果有须先做伤口处理。
  2. 让孩子知道玩具不是任何一方的而是老师的,因此,不能独占也不能想要玩就玩,如果别人已先拿,那另外一方则需学习等待,否则老师会全部收回取消任何人玩。
  3.不管任何理由只要打人或咬人就是不对的行为,老师都会惩罚。
  4.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如何惩罚,如果孩子想不出来,可以提醒三种让孩子自己选择。例如:a.取消玩玩具资格;b.两人分开玩不同的玩具;c.站在镜子前面反省10分钟。
  5.当孩子已确定处罚方式时,需让双方大声互说“对不起”,最后彼此握握手还是好朋友。

  [案例二] 
  T:小华你为什么把一本好好的书,撕成一张一张的?
  小华:因为我不喜欢书中的老巫婆。
  T:不喜欢你可以不看,但不可以撕书啊!
  小华:有什么了不起,明天我叫妈妈买一本还你。

  处理方法:

  1.当孩子有撕书的行为出现时,老师须先了解孩子是不小心撕破,还是故意撕破。
  2.教导孩子知道物权的观念,别人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破坏的。
  3.让孩子自己把撕坏的书用胶带黏贴起来,老师可从旁指导。
  4.取消孩子一日不能看书的资格。
  5.和孩子的父母沟通,希望在家里和在学校的处理方式尽量一致。

  勇于认错却坚决不改,怎么办

  有些孩子经常犯错,批评他之后,他马上会对我说“对不起,我下次一定改”,一副态度诚恳、认识深刻的样子。可是一扭脸,该犯的错又照样犯,对于这样的孩子怎么办?

  

  孩子也许根本没有认错。他的勇于认错只是应付您的一个办法。作为父母需要的不是孩子改正错误的一句承诺,而是要看到孩子是否有真正改正错误的行动。当孩子承认自己错了、一定要改正的时候,您一定要接着问他认为错在哪里,和他一起仔细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认识犯错误的危害,只有这样,孩子对错误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别让孩子在犯错中得甜头

  孩子之所以会“出尔反尔”,是因为我们在对他进行教育时没能对症下药。行为矫正学认为,当一种行为发生后获得有利的结果时,则这种行为更有可能在将来相似的环境中被重复。当孩子重复犯错误时,父母应该找到这种“有利结果”,到底是什么使孩子尝到了“甜头”。比如有些家庭中的孩子犯错误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当父母批评他们时,正好是中了他们的意,他们觉得只有犯错误时,才感觉到父母的关爱。

  让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

  让孩子试着承担犯错误带来的后果(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比如起床磨蹭会迟到,那就让他尝尝迟到的滋味,效果要强于你的批评与说教。 

  改正错误是一个过程

  改正错误有一个过程,父母不能只让孩子完成这个过程中的部分环节,而是要督促到底。这个过程就是“认识-改正-巩固”。当孩子认识到错误在哪里后,说“对不起,我下次一定改正”时,别让他到此为止,应该认真地告诉他不要下次再改,从这次就要开始改。只要可能,就让他现在就按正确的方法去做一遍。然后再提醒孩子,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注意,别重犯同一个错误,做个聪明的孩子。

  给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年龄小一些的孩子有可能并不知道怎样去改正错误,所以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还要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告诉他犯错之后应当怎么办?并尽量促使他按照您的要求去行动。这样会减少孩子犯错或是重复犯错的可能。

  孩子犯错,批评有窍门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其实问题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能注意下面这些问题,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只谈眼前不翻旧账

  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无法翻身。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翻老账,这样很伤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错处

  当我们动怒时常常会急于让孩子认错,会直接针对孩子所做的错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实不是从小到大都只做错事,必定还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果我们只针对眼前的错事指责他,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大人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似乎大人并不了解他整个人,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好以后,往往需要我们的赞扬。同样道理,在我们批评孩子时,也应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错处。 

  增加身体接触

  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他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所以当我们实在需要责备他时,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在说着指责他的话时,身体部分要有接触,这样就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批评过后要表达对孩子的感情依旧

  批评过后,父母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来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错事为理由不带他出去。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就应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不爱他。 

  tips:跟孩子说理有技巧

  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整理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