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1、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全诗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②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3、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4、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5、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6、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诗的后两句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7、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后一句是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8、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稚(zh)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取: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④钲(zhēng):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⑤馨(q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⑥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9、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10、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11、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盛赞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有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自己不愿媚俗的品格。

12、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寒冷的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洛阳的亲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这玉壶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13、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1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都是断魂般地落魄。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1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课后习题答案:

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16、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17、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18、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三衢(q)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黄莺。

19、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2.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20、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两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21、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22、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首句虽然简单,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第二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2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24、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一二两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最后一句,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25、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26、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因为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的是什么风。

27、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28、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9、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词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词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咏柳》通过对早春二月柳树的描写,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诗(古诗 诗歌)

村(山村 村庄)

童(童年 儿童)

绿(碧绿 绿色)

碧(碧绿 碧血丹心)

妆(化妆 妆扮)

丝(丝巾 丝瓜)

剪(剪刀 剪破)

30、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的题目村居是什么意思?

住在农村(乡村)。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青草、黄莺、杨柳、春烟等景物。

3.拂堤杨柳醉春烟的醉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醉字写出了堤旁的杨柳的美好姿态,。

4.从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乡村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

31、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南宋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今存诗4200余首。

32、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33、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字词释义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字词释义

青天:蓝色的天空。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很多年。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浙江省一带。

黄鹂:鸟,羽毛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翠:青绿色。这里指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