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掌声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掌声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掌声说课稿

1、三年级语文上掌声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听课稿,分享掌声听课感受和记录

掌声说课稿第一篇:

《掌声》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体会,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英获得的两次掌声的含义,体会小英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英获得的两次掌声的含义。

2、理解小英的内心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掌声是一种语言,它能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掌声是一种关爱,它能让我们感到人间的温暖。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掌声都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聆听一个总是默默坐下教室角落里的残疾小女孩的故事,和她一起感受掌声的神奇力量。板书掌声

二、初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识记生字,同时交流一下识字的方法。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全体齐读,再找学生领读。

3、课件出示去拼音生字,找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4、同学们熟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呢?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先来走近演讲前的小英,看看演讲前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我请一名同学来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原来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

2、出示句子:

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见自己走路的样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①从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你觉是她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默默,忧郁)

②是什么原因让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原因。

③那时的小英内心一定十分痛苦,她会想些什么呢?

④说得对,小英非常地忧郁、自卑,你们能把小英的默默无语,忧郁自卑读出来吗?(指名齐读)

3、多么可怜、多么忧郁的小英呀!小英的自卑、忧郁还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体现小英忧郁自卑的词语。

4、交流反馈

谁来读一读你画的能体现小英自卑的句子?

①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名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你觉得小英的自卑体现在哪儿?(立刻低头)她为什么要低头?她在想什么呢?

②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英的自卑?她犹豫什么呢?她想上去吗?可是她能不去吗?从这些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痛苦、无奈。你们能把小英那种痛苦、无奈读出来吗?(自己练一练抽生读齐读)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眼含泪花的小英那痛苦的样子。

5、小英是怎样走上讲台的?指一名同学们朗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6、抽生汇报:小英得到了几次掌声?(两次)

7、小英是怎样走上讲台的?谁来读读写小英走上讲台的句子。

比较句子,出示句子小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

小英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 下,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

请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个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想一想哪个句子写得比较好?

谁能把小英心里的难过,承受了巨大痛苦的样子读出来?(抽生齐读)

8、尽管小英内心是多么痛苦,但她最终还是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战胜了怯懦,所以当她一走上讲台,她就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谁来读一读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抽生读,出示句子)

①这掌声是那么热烈、持久,假如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②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响起的掌声其实就是同学们给小英的鼓励和支持。(板书:鼓励)

9、小英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开始讲故事了,她讲得怎么样呢?谁来说一说?(讲得生动感人)正因为如此,她又赢得了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出示句子)请同学们齐读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

①同学们的掌声为什么经久不息?

②假如你是她的同学,你又想通过掌声对她说些什么呢?

③小英讲得太好了,所有的同学都被深深地打动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掌声是同学们对小英的夸奖与肯定。(板书:赞扬)

④小英微笑着走下了讲台,她想对同学们说什么呢?

⑤此时此刻,无数的话语涌上心头,小英想说,可是却没有说,只是深深地鞠了一躬。深深地这个词语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⑥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把同学们对小英的赞美和小英的感动与自信读出来。

(抽生师范读齐)

10、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变了,她变得怎样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小英变得怎样了?

11、她仅仅只会和同学们一直交谈,做游戏和跳舞吗?(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省略号)想一想她还会和同学们做什么?

12、现在小英是个开朗、活泼、自信的女孩,(板书)你们为她感到高兴吗?是啊,所有的人都会为她感到高兴的,让我们高兴地读好这个自然段吧!(齐读)

13、小结:小英获得的两次掌声相同吗?她为什么永远感谢这掌声?

同学们,是掌声改变了小英,使小英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并微笑着走向了新的生活。这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更是同学们的一片爱心!(板书)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去感受这掌声的魅力!

八、体悟掌声,升华主题

1、在课文当中,同学们把爱化作了一阵掌声。使小英勇敢、自信地走向新生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许多人像小英一样需要我们的掌声,需要我们的爱。你想把你的掌声、你的爱献给谁呢?

2、是啊,让我们珍惜掌声,珍惜这份浓浓的爱,同时也不要忘记用自己的掌声去鼓励别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多棒啊,让我们为自己的出色表现鼓鼓掌吧!

板书设计:

13 掌 声

鼓励 夸奖

忧郁、自卑开朗、自信

掌声说课稿第二篇:

《掌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在生活中,主动去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难点: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突破方法: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动作的词语,反复朗读,品味,体会心理变化的原因。

第一课时

师:我们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当掌声响起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1:高兴

学生2:骄傲

学生3:自豪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是啊,掌声让我们高兴,让我们自豪,让我们骄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掌声》。同学们伸起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29掌声,同学注意在写掌的时候下面的手字要写的伸展一点,手伸展了才能鼓掌是不是。声字上横长下横短,同学们记住了吗?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掌声》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1:谁鼓掌?

学生2:给谁鼓掌?

学生3:为什么鼓掌?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疑问啊?读书就要这样,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请带着你们的疑问自由读课文,不过老师有要求:1.要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2.遇到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现在快开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同学们读完了吗?就在你们读课文的时候,许多生字朋友都来找你们玩来了,快来看看你们想和谁交朋友吧!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名字的呢?

生字:麻痹症 镇定 姿势 忧郁 犹豫 歧视 鼓励 热烈 骤然 普通 投向 持久 鞠躬 情绪 情况 讲述 愿意 慢吞吞 落下残疾 一摇一晃 刚调来 微笑着

(1.强调症和镇的声母都是zh,都是翘舌音,举例说明平翘舌的区分,前一阵同学做练习将祖宗的宗的拼音标成了zhong,这就是错误的。2.区分犹豫和忧郁的字音和字义。忧郁表示的是一个人的性格,而犹豫表示的是一个人做事拿不定主意。3.讲解多音字落、晃、调、着4.讲解课文要求会写会读的字的偏旁,记忆方法以及组词。)

师:指名读生字、学生领读、齐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生字、生词我们都学会了,那么课文一定也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来找人读课文,读的同学将课文读通、读顺,听的同学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指名分段朗读,并且进行详细的评价。

师:课文读完了,通过同学们的朗读,你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3---4名)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课文讲了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英子,很自卑很忧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从此之后她变得开朗,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让她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是在一个怎样的偶然的机会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同学放假回家继续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9课《掌声》谁来帮老师写下课题?

学:学生在黑板上写课题

师:注意老师上节课强调的两个地方,手字要写伸展,声上横长,下横短。

师:他写的好不好?现在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呀?

学:好。掌声。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给他鼓鼓掌吧!

师:上节课同学们交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记不记得他们,快来让我们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齐读生字卡片)

师:刚才同学们献给他怎样的掌声?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词语中哪些词语表示呢?

学生1:热烈

学生2:持久

师:热烈持久的掌声,这样的掌声课文中也有,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开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找到描写掌声的句子了,快,数来说说?

学生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想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师:他找的对不对啊?谁找的和他一样,请举手。谁还找到了其他描写掌声的句子?

学生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你找的也对了,谁这两个句子都找对了,请举手。同学们真是聪明,找得又快又准确,让我们一起读一下描写掌声的这两个句子。

a.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b.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老师有疑问了,这两次掌声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响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英子动作、表情的句子,体会一下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和动作呢?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谁找到了描写英子动作的句子呢?

学生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为什么英子要立刻把头低下去呢?

学生1:她害羞了。

师:她是害羞了吗?

学生2:她害怕

师:她自卑的心理,对于眼光特别的敏感,所以同学一看她,她就把头立刻低了下去,不想让同学们看她。

师:谁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学生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她为什么犹豫了呢?还慢吞吞地站起来,老师叫她,她就立刻站起来吧,为什么要这样呢?

学生3:她不想让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在想到底要不要上去。

师:嗯,她不想让同学看见她走路的姿势,但是老师的话她又不能不听,所以她犹豫了,慢吞吞是她犹豫的动作表现。

师:谁还找到了?

学生4: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她为什么鞠躬呢?

学生4:她想向同学们表达谢意,谢谢同学们并没有歧视他。

师:还有描写英子动作或是表情的句子吗?

学生5: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师:是啊,好好的为什么要流泪呢?同学不就是给她鼓了个掌吗?

学生5:她被同学们的掌声感动了。

师:嗯,他被同学的掌声感动了,这泪水是被尊重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

学生4:老师我觉得这不仅是被尊重的泪水,她通过这掌声知道了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所以她流泪了。

师:你说的也对。

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假如你就是这个班的一员,你想通过这两次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比如说老师刚才给高赫鼓掌,想通过这掌声告诉高赫他很棒,也表达老师的谢意。那么,你们想通过这两次掌声告诉她什么呢?你们想通过第一次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学生1:我想告诉英子,你是最棒的。

学生2:我想告诉英子,你可以的。

师: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想通过这次掌声给英子加油、鼓劲。那么你们想通过第二次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啊?

学生3:我想说,英子你表现得真好。

学生4:我想告诉英子,你真是太棒了,你一点也不差。

师:老师知道了,你们想通过第二次掌声赞扬英子。

师:是啊,同学们第一次献出的掌声,这掌声是一声声的鼓励,让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同学们第二次献出的掌声,这掌声是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赞扬,让英子微笑着走下了讲台,这不是普通的掌声,因为这掌声里有同学们的爱心。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同学,把你想说的话带到朗读中吧,让朗读传递你的真情,谁愿意为我们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学生1:读

师:老师觉得第一句话你可以再慢点,就会更好了,谁再来为我们展示一下。

学生2:读

师:读的真棒,老师在你的朗读中听出了英子的犹豫,听出了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师:这持久的掌声改变了文中小姑娘---英子一生的命运,让我们走进英子,看看在这掌声前后英子是个怎样的的孩子?

师:我们来看一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谁来为我们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看看掌声前的英子是怎么样的?

学生1:读

师:老师觉得你有点不熟,要是熟一点会更好。谁再来读一读?

学生2:读

师:读的真好,老师都觉得英子坐在那实在是太孤单了,还听出了英子确实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样子。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英子?又是通过那些词语或是句子知道的呢?

学生1:文静

学生2:文雅

学生3:不自信,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走。

师:是不是就是自卑

师: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语表示英子的性格是什么,谁知道?

学生4:忧郁

学生5:孤单,我是通过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掌声之前英子是个忧郁、自卑的孩子,那么精彩的故事会结束了,英子发生了变化,她到底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的?谁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学生1:读

师:老师觉得你应该在高兴一点,谁再来试一试?

学生2:读

师:老师通过你的朗读真的觉得英子现在变了。

师:通过同学们的读,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怎么样的英子?

学生1:开朗

学生2:自信

师:是啊,英子变得开朗自信了,不然她也不会让她的同学们在联欢会上教她跳舞,是不是?

学生:是

师:你们为英子有这样的变化高兴吗?

学生:高兴

师:那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师:这掌声不是一时改变了英子,而是改变了影子的一生,这在她后来给作者的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我们知道了英子从那以后学会了微笑着面对生活,不光英子在掌声中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生活中很多名人,比如张海迪、桑兰、海伦.凯勒,他们能够有很高的成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绝少不了一次次及时而又激励人心的掌声和话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更需要掌声,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先给别人。

师:同学们,你们想把掌声献给谁,为什么?或者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过掌声,当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1:每次课上,李老师都给我很多次的机会,同学会给我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我当时觉得特别的高兴,自豪。

学生2:我想把掌声献给爸爸妈妈,他们平时照顾那么辛苦,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

师:你真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谁来说说你想把掌声献给谁?

学生3:我想把掌声献给老师,老师教我们知识,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人,特别的辛苦,所以我想把掌声献给老师

师:你真是个懂得尊敬师长的孩子。

学生4:我想把掌声献给农民伯伯,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粮食,供我们吃,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所以我想把掌声献给农民伯伯。

师:同学们,一个个都是个懂事的孩子,想把掌声献给父母,他们照顾我们很辛苦;想把掌声献给老师,感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想把掌声献给农民伯伯,感谢农民伯伯给我们提供粮食,要让我们珍惜粮食。同学们都太棒了。

师:学习了《掌声》这篇课文,老师被感动了,老师选了两首小诗送给同学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掌声陪我们快乐成长,自信的生活。

第一首《掌声小仙人》 第二首《礼物》

我是掌声小仙人, 掌声是礼物,

我能把放弃变鼓励; 可以给同桌,

我是掌声小仙人, 可以给同学,

我能把哭声变笑语; 可以给妈妈,

我是掌声小仙人, 也可以给自己。

我能把丑恶变美丽

师:同学们,这两首小诗好不好?

学生:好

师:同学们课下也可以仿照这两首诗写几首有关掌声的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好不好?

学生:好

师:老师还有个作业,如果让你给英子回封信,你会在心中说什么?老师这里有一封不完整的信,请同学们课下将它补全。

亲爱的英子:

你好。

你的同学:某某

xx年xx月xx日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特别棒,因为刚才老师说你想把掌声献给谁,同学们没有一个要将掌声先给自己的,所以老师给你们鼓掌,将掌声献给你们,让我们也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吧!也把感谢的掌声送给听课的老师。掌声是钥匙,是春雨,是小鸟,是让我们敞开心扉的大草原,让我们巴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不要吝啬自己掌声。

2、一年级语文上升国旗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升国旗听课稿,分享升国旗听课感受和记录

升国旗说课稿第一篇:

升国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会读写其中的升、我、立等生字;

3.让学生感受升国旗的庄严,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升、我、立正确的笔画笔顺;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以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用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认清笔画笔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每个星期一的早上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到操场上做什么?(升国旗)

   2.今天我们就将学习课文第2课《升国旗》

   (1)多媒体出示课题,同时板书课题 2.升国旗

   (2)指名学生课题;(提醒:升后鼻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读课文,要先读拼音,再看拼音下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五星红旗 国歌 升起 我们 立正 敬礼

(2)指名读,正音。

(3)去掉拼音认读。

三、细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看看文中一共几句?(这首诗一共三句话)

   2.学习第一句:

  (1)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告诉大家: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旗?

(2)指名生读句,并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时师指导提醒:men是轻声,没有声调!

(3)让生描述:五星红旗又是什么样?

(4)师进一步介绍五星红旗。

(5)体会感情:五星红旗既然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那它伟大不伟大?(伟大)那人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它,感到很自豪、骄傲)你能带着热爱、自豪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吗?

   ①指名学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②全班齐读。

3、国旗代表着国家,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播放升国旗的视频)

   2.学习第2句:

   (1)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什么?

   (2)提问: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3)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高高变红);

   (4)指名生读;

   (5)体会句子感情:小朋友们看,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多么让人激动啊!

    ①分男、女生读;

    ②齐读。

    3.学习第三句:

    (1)面对高高升起的国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立正敬礼变红)

    (2)指名生读句子。

    (3) 您指的是什么?(您指的是国旗)

     为什么用您,不用你(因为用您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4)进一步体会句子感情:为什么要向国旗立正、敬礼呢?(表示小朋友尊敬国旗,热爱祖国)你们热爱祖国吗?(热爱)那我请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谁充满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①指名生读;

②齐读

   四.配乐齐朗诵

五.师总结、引背全文:

   学习了今天的课文,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向您敬礼)

   六.说话练习: 

   学完了课文,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

   七.拓展延伸:

《国旗国旗真美丽》指名读、齐读、唱一唱。

八.学习生字词:

   1.多媒体出示生字:升、我、立,一个一个出示其笔画笔顺;

   2. 师范写,并讲明在田字格中位置:

   3.指导学生书写。   

4.指导学生在描红、临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升国旗的图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画下来。

九.板书设计

2、升 国 旗

升 我 立

提 斜钩

升 国 旗 示 范 课

教 学 设 计

《升国旗》教学反思: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由于学生刚学完拼音初学课文,在感情朗读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重点指导朗读。在教学第一句话时,让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既然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那它伟大不伟大?(伟大)那人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它,感到很自豪、骄傲)你能带着热爱、自豪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吗?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拥有这样的国旗是多么自豪;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教学第二句话时,学生看到五星红旗升得多高,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多么让人激动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课后我又重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没有能充分地利用现成的生字卡片,错失了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地方(学习课文之后,趁学生的情感达到极点时,让学生畅所欲言,你想对国旗说什么。)等,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今后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需要研究实践的地方。

升国旗说课稿第二篇:

《升国旗》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描写了小学生升国旗的庄严仪式。告诉学生,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升国旗时要奏国歌、我们要敬礼等知识,短短五句话,饱含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透过字里行间展开分析,帮助学生在体会文字的基础上得到感情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升、国等11个生字,会写中、五、立、正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囗、纟、 。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五星红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囗、纟、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五星红旗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每周一的早晨,全校师生都要到操场上举行什么活动?谁能说说升国旗时的情景?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2.教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升国旗》。

(1)引导学生认识部首口。

(2)学生学习国和旗的读音。

(3)齐读课题。

二、随文识字,激发情感:

1.教师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学生了解五星红旗和国歌。

2.学习词语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

(1)出示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指名读,齐读。

(2)讨论交流:你在哪里看过五星红旗,听过国歌?

(3)教师明确: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它是中国的象征和标志。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尊敬国旗、爱护国旗。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4.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5.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

(1)学习中、红、歌、起、么、美、丽。(相机认识部首纟)

①出示课件,借助多媒体理解徐徐升起和迎风飘扬的意思。

②学生反复练读前三句儿歌。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③教师:同学们,什么时候国歌会响起,国旗会高高升起?心情怎样?带着感情朗读。

(2)学习生字立。

①教师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国旗徐徐升起时,同学们应该怎么做?

②学生学习立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边做动作边读。

6.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模仿读。

三、课堂小结:

1.教师:你们爱国旗吗?那么,请拿起你的画笔,画一画国旗吧!

2.学生在国歌声中画国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升、国、旗、中、红、歌、起、么、美、丽。立11个生字,开火车读。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读读说说:

2.学生理解多么的意思。(多么美丽比美丽的程度深。)

3.比较朗读。

好听多么好听 高大多么高大

4.要求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词语。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学习中、五、立、正的读音、笔画数以及书写顺序。

2.师生交流:怎样把字写得更漂亮?

3.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4.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四、课堂小结:

1.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2.图片总结升国旗时的礼仪。

3.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背诵全文。

4.期待下周升旗仪式中学生学以致用。

3、一年级语文上画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听课稿,分享画听课感受和记录

画说课稿第一篇:

《画》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画说课稿第二篇:

《画》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画》这节课选自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一年级上册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这是一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称,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2.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近、色 等10个生字和辶、⺈两个偏旁。

2.会写水、去、来、不4个生字。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识字不久,各方面能力都不足,比如说注意力,自控能力。写字姿势的训练也要加强。识字的方法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要加强写字指导,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在写字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听,不能讲的过快。在识字时可以采用偏旁归类,换偏旁等方法让学生识记生字。

4.重点难点:

重点是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难点是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5.教学过程

5.1第一课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导入, 板书课题

教师活动:

1.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是不是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今天考大家的是猜谜语。1.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干活人人需要它,猜猜是什么?手2.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2.板书课题

(这节课啊,我们学习的也是一个谜语,还是一首诗--《画》,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书空,边写边说笔画顺序。)

学生活动:

1.猜谜语,引发兴趣。

2.书空课题,说出笔画顺序,记住课题。

设计意图:

1.谜语激发学习兴趣。

2.集中注意力,记住题目。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利用白板出示谜语。

活动2.初读课文 检查学习情况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并且在诗中圈出描写的景物。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3.教师范读。

4.检查朗读情况

学生活动:

1.观察图,说说画里面都有什么。

2.借助拼音读课文。

3.注意听教师读诗,划出停顿,纠正自己读的不好的地方。。

4.结合老师的范读与图画,大声勇敢的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图文结合学习。检查朗读情况,学会自我纠正。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出示课文插图及课文内容。

活动3.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教师活动: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指导学生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三个字,寻找相同点,认识辶。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这三个字。

表演远、近在实际中理解远近。

出示其余生字,提问,还有那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3.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无--天、爸--色、近--听,在反馈中认识斜刀头。

4.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几组反义词的题,加深对反义词的理解:如:男--( ) 上--( ) 开--( ) 多--( )

(2)读课文,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远--近 有--无 去--来

(3)游戏:说反话

他出去了;喜欢外面;教室真大啊;冬天真冷啊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我家不远,离学校很近。教室里无人,没有声音,操场上有很多人。

你走来走去的干嘛啊?你还能听见吗?这朵花是红色的。

6.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导。

学生活动: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表演理解远近。

3.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

4.用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生字,并且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6.读课文。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去识记生字,从而熟读课文。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生字卡片,白板课件。

活动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布置作业:熟读诗并且背诵。

学生活动

1.说说学到了什么?

2.读诗并背诵。

设计意图

回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为第二学时的学习做准备。

4、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说课稿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看图练习说话

师结:这些东西太多了,数不过来,所以读数不清这个词时要读重一些。

再读句子(范读、指读)

(2)雨点儿是怎么落下来的,句子中用了哪个词?

飘落:飘落是什么意思?

教师示范纸片和书的下落,说明飘落是轻小的东西慢慢地落。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㈡、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师:哎哟,听着我们说得这么精彩,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也在半空中聊起天来,他们都说什么呢?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1、出示词语半空、问、回答(指导学生读准音,认清形,帮助学生理解问和回答三个字中为什么都有口)

2、半空中,大雨点儿是怎么问小雨点儿,小雨点儿又是如何回答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的2、3、4段。

(1)课件出示大雨点儿的问话: 你要到哪里去?(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2)小雨点怎么回答的? 谁能读出来?(出示小雨点儿的回话)

师:嗯,小雨点儿不但会回答,它还有一个本领!它还会问呢!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么问的?

生:你呢?(帮助学生理解意思,并练习说话)

(3)那大雨儿要去哪儿呢,谁能把它读出来?

3、配乐分角色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听说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风姑娘也赶来送它们。

师:现在你们就是雨点儿,我是风姑娘,可以帮助你们到达想去的地方。

我想先采访一下小雨点儿:你为什么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

师:小雨点儿很棒,因为他给有花有草的地方带去了更加美丽的色彩。现在,我还要问问我们的大雨点儿:大雨点儿,大雨点儿,我想问问你,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么荒凉,太没意思了,你还去干什么啊?谁来当大雨点儿,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雨点儿太了不起了,它真是一个乐于奉献的好孩子!让我们再次读读大雨点儿的话,读出这份自豪、自信和无比的光荣!

(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那么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之后,大地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让我们先跟着小雨点儿去看看,好吗?(出示图片)师:有花有草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呢?(板书:花更红草更绿)(指导朗读)

那没有花草的地方呢?(出示动画)大雨点儿来到这片荒原后,你们看看现在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对!这里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大雨点儿把什么都没有的荒原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板书:开红花长绿草)

2、这些地方变美了,是谁的功劳?(小雨点)

那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好吗?(配乐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透知道理

1、孩子们,跟着雨点儿旅行完了,你们喜欢雨点儿吗?如果你是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想去哪里?

2、如果你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说什么呢?

五、指导写字

小朋友说得真好,雨点儿告诉小朋友们:光会读书还不行,还要学会写字才更好呢!

学写生字半。

六、板书设计

8、雨点儿

小雨点儿有花有草花更红草更绿

大雨点儿没花没草开红花长绿草

5、一年级语文上青蛙写诗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写诗听课稿,分享青蛙写诗听课感受和记录

青蛙写诗说课稿第一篇:

青蛙写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两个偏旁:秃宝盖儿冖,四点底灬。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长什么样子吗?你知道青蛙会写诗吗?今天我们去学习一首诗歌,就是关于青蛙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青蛙写诗》,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带我们去读诗。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xiě shī diǎn yo ɡu ɡěi dānɡ chun men yǐ chnɡ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xi ɡ yǔ

下 个 雨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写: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秃宝盖儿冖,认识偏旁秃宝盖儿冖,结构:上下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要:多音字

yāo 要求

yo 不要

反义词

下上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秃宝盖儿冖,

四点底灬。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六、读一读(课后练习)

1、老师出示课后生字,看一看谁会读。

2、学生读一读。

诗歌 诗人 以前 以后 你们 他们 写字 写作业

七、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写偏旁

写( )

点( )

们( )

过( )

加偏旁

与( )

占( )

反义词

下(上 )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偏旁。

4、初读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5个小节)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5个地方空一行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1)雨点怎样说话呀?(淅沥沥,沙啦啦)

(2)青蛙说说什么了?(我要写诗啦)

(3)青蛙会写什么呢?谁会来帮忙呢?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小节,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小蝌蚪说什么了?(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2)小蝌蚪长什么样?逗号长什么样?

(3)小蝌蚪真的和逗号很像。

(4)还有谁来帮忙呢?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小节,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水泡泡说什么?(我能当个小句号)

(2)水泡泡长什么样?句号长什么样?

(3)水泡泡真的和句号很像。

(4)还有谁来帮忙呢?

6、请学生一起读第四小节

(1)一串小水珠说什么?(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2)一串小水珠长什么样?省略号长什么样?

(3)一串小水珠真的和省略号很像。

(4)有这么多朋友老来帮忙,青蛙的诗写成了吗?

7、请学生一起读第五小节

(1)青蛙的诗写成了他写的诗歌什么样子呢?

青蛙一共写了三行诗: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2)第一行是谁帮忙的?(逗号,因为第一行是一个逗号)

(3)第二行是谁帮忙的?(句号,因为第二行是一个句号)。

(4)第三行是谁帮忙的?(省略号,因为第三行是一个省略号)。

8、老师总结:小青蛙太可爱了,它让我们认识了逗号,句号,省略号。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青蛙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 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学生自读

五、表演朗读

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五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朗诵。

六、考一考你

1、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2、蛙写的诗里面有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请你圈出来。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七、课文升华

想一想:青蛙写诗谁还可以来帮忙呢?照样子说一说。

两只乌龟游过来

身子一缩说:

我们可以当冒号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了课文,背诵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下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下共3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个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个共3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雨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雨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们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们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三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教学反思:

青蛙写诗说课稿第二篇:

《青蛙写诗》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首小诗歌共有五小节,短小精悍。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高兴呱呱呱叫,做诗的情景,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儿童喜爱的文,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设计说明】

  《语文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教学目标】

  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会写个们两个字。

  2正确朗读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重难点】

  认识11个生字和正确朗读文。

  【前准备】

  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和生字卡片。

  【时安排】

  时

  【教学过程】

  一、前游戏

  师生玩圈圈变变变的游戏。请发挥你的想象在圆圈上添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呢?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游戏中。在黑板上画出荷叶,小蝌蚪小水泡,一串水珠。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美丽的池塘。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他要给我们写诗了,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教师板书,齐读题。

  2学习写诗这两个字出示词语卡片。写诗指名读观察一下写可以怎么记呢?写字的偏旁和我们以前学过宝盖头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写诗还可以写什么?师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你能给师找个朋友吗?(诗人,诗歌,古诗)

  二、初读文,随文识字。

  青蛙写诗就是一首好听的儿童诗,这首诗是张秋生爷爷的作品,看他是张秋生爷爷,他写的故事也特别有意思。你听听《顶呱呱的呱呱先生》、《打喷嚏的兔子》有趣吧!介绍张秋生爷爷是想告诉我你们一个诀窍,以后走进书店买书,看到张秋生三个字,把它买来,这样的书,你一定爱看。因为他的书最适合我们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看。

  2请同学们翻开书84页,听老师读文。

  3大家听的这么认真,一定是很喜欢。自己试着读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指名分小节读文。同学从字音正确方面评价。

  下雨了,池塘里的小青蛙可高兴了。它要宣布一事:读第一小节。有个难读的词雨点儿指导读好儿话音。

  (1)认识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2)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6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有条理地说话。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指名读第二小节。

  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

  预设: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 过来 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 给你

  当:当是一个多音字。当心、当做。

  7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呢?一串水珠

  串:古人用这样的图形表示串这个字。后来演变成两个椭圆形被一根竖线串在一起到现在变成了扁口串一起拼读一遍。生活中哪些是成串的呢?

  们:猜字谜门外有人。很多人在一起就是人们。

  以:组词说句子。以前、以后。

  8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1)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2)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9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小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

  (1)出示成说说怎样能记住成字。(拼读)

  指名读第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青蛙写的诗,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是有了伙伴们的帮忙,这诗就有了味道。自由练读青蛙写的诗老师领读注意节奏。

  三、中游戏

  雨越下越大,小青蛙要回家了,谁能帮助他过河呢?(生字卡片游戏)

  四、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文里你们会读吗?

  五、写字指导。

  这节还有一个任务,要写好两个字。

  屏幕出示个、们,让同学关注观察这两个字的偏旁说说有什么发现,

  2让同学当小老师提醒。

  3人在上,不变化,撇捺落在横中线,人在旁,捺变竖,左窄右宽要靠拢。教师范写,让同学看清起笔,运笔,收笔。

  4.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6、一年级语文上比尾巴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听课稿,分享比尾巴听课感受和记录

比尾巴说课稿第一篇:

比 尾 巴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长、比、巴、把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录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同学们,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去当裁判。他们比什么呢? 板书:比尾巴

(二)认真看老师写比。谁记住它的笔顺了?指名说,齐写。

(三)谁能记住尾字?

(四)这个字---巴谁能记住?

二 、看录像

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呢?放录像。

三、 初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指名读。

(三)自由读课文,看看哪些动物比尾巴了?在下面划横线。

(四)谁知道哪些动物比尾巴?(板书:猴子兔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孔雀)

(五)学习尾巴 谁 长 短

1.多种方式读:尾巴、 谁

2.加法识记:尾、谁

3.数笔顺识记:长

(六)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四、学习一、二节

(一)学读问句。

1.下面听老师出题,认真听老师出题时的语气。

(1)老师范读第一节。

(2)谁能学着老师给大家出题?指导读好问句。

2.谁会回答?(指名回答,齐答)

3.问答是对读。

五、学习三、四节

(一)同桌一人出题,一人回答,然后再交换。

(二)指名表演。

六、朗读全文,边读边做手势。表现出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问答的形式编儿歌。

八、作业设计

书写长、 巴、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一)朗读全文。

(二)出示生字,认读。

二 、背诵课文

三、学习伞、公、最3个生字

(一)数笔画识记:伞、公

(二)多种形式读:伞、最

1.用最说话。

2.比一比。

巴――把――爸――色 公――松 鸭――鸡

3.练习: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扁――( ) 短――( ) 弯――( )

四、指导书写

长:第二笔横要写长,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叫竖提。

比:左窄右宽。

把:第三笔是提。

五、读一读,画一画

(一)出示课后六种动物的图片。

(二)让学生试着画画它们的尾巴。

六、小结

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了吗?

七、知识外延

动物尾巴的妙用

世界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大部分动物的身体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

鸟的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在飞行时,鸟尾巴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摇摆,促使身体前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而转向游泳。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度日。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八、作业设计

(一)背诵课文。

九、板书设计

6. 比尾巴

猴子 长

兔子 短

公鸡 弯

鸭子 尾 巴 扁

松鼠 好像一把伞

孔雀 最好看

教学反思

本设计通过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同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 为了提高识字的趣味性和效率,本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抓住识字规律,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比尾巴说课稿第二篇:

比尾巴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和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学情分析:在学生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学生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可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弱,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能死板地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目的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巴等11个生字和2个偏旁扌、八。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的语气;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

教学方法:

1.读中感悟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我注意引导学生唱读、带动作读、自主发现规律等多种形式读课文,并多次朗读,真正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及背诵课文。

2.情景教学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吉林先生说:儿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本节课通过故事串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裁判参与到故事中,引导学生用体验、感悟的方法进行学习。

3.多媒体演示法。在复习生字词、探究动物尾巴的特点、播放再现文本内容、练习等环节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具学具: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当裁判,它们要比什么呢?

生:比尾巴。(课件出示)

(跟老师读、指名读、全班读课题)

师:你们读得真好!原来小动物们今天是要进行比尾巴大赛。

(板书课题)

师:不知道你们刚才听清了吗?我觉得XXX同学有一个地方读得特别好,谁来说说?

生:她那个巴字读得很轻。

师:哦,她那个巴字读得很轻。巴是轻声,你听得真仔细!小朋友们能不能像她那样一起读一遍呢?

生:比尾巴。

师:真棒,一学就会。

二、认读生字词

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比赛好吗?

师:好,请你们翻到82页,小声并指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读准字音,将每句话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指读)

师:小朋友们在下面读得可认真了。究竟有哪些小动物要参加比尾巴大赛呢?一号选手是谁呢?

生:一号选手是:猴子 二号选手是:兔子 三号选手是:松鼠

四号选手是:公鸡 五号选手是:鸭子 最后一个选手是:孔雀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到了。大家读读他们的名字吧!

生: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带拼音读)

师:既然参加比赛的小动物都到齐了,接下来就该比比赛了,你们来当裁判好不好?但是当裁判可不那么容易,得先过关才行。

(课件出示:比、尾、巴、谁、长、短、把、伞、兔、最、公)

师:先拼读再读一读。(带拼音指名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小朋友读一读呢?(小老师带读)

师:我们的小老师真棒,声音都特别洪亮。

师:我也想试一试,请你们跟我读。(师领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回到课文中找到与这些字能成为好朋友的词语并用横线画出来,比如谁的、尾巴,你们赶紧找一找、画一画吧。

(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课文并标出已画好的词语)

师:你们都找对了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看看大家是不是能读通顺了呢?

(生齐读课文)

师:你们对音节掌握得真好,已经是合格的裁判了,但大家要成为优秀的裁判还需要通过下一关。我们必须还得记住它们的样子。老师先分享一种方法帮助你们去记住他们,接下来呢你们再分享你们自己的好方法。

(课件出示汉字演变图片)

师:老师分享完了,该你们了,我们采取摘气球的形式记生字,但是同桌之间要互相合作才能摘得气球。规则是你分享完你的记字方法之后老师会问你的同桌是不是记住了,如果记住了的话这个气球就是你们两个合作摘到的。

(课件出示摘气球,同桌之间合作摘气球)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鸡和鸭都有同一个偏旁鸟字。把鸡中的又换成甲就变成了鸭。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它们都有一个鸟字旁。你用了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它。

生:我用了加一加的方法,尸+毛=尾。

师:是的,很清晰。

生:尾字我觉得上面的那一撇就像是尾巴,下面是个毛字,就像是尾巴上长了毛。

师:真形象。

生:我用了减一减的方法,把-把字旁=巴。

师:你用了减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它,非常好。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方法记住他们,生字宝宝可乐意与你们交朋友了,但是生字宝宝还有他们自己的好朋友,谁来给他们找一找朋友呢?也就是给他们组组词。

(课件出示词语)

师:最后老师考验一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师挑指生字和偏旁,全班读)

师:到此闯关成功,恭喜大家当选为优秀裁判!

课中操

师:我们一起听首歌庆祝庆祝吧!

(播放比尾巴的歌曲)

三、整体感知课文

师:听了这么优美的音乐之后啊,我们裁判们来任务了,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轮的三个比赛项目,请你们认真读一读。

(生读三个问句,师板书谁、长、短、一把伞)

师:小朋友们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后面都有一个同样的问号。

师:哦,这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这种有问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问句。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声音就要扬起来,下面谁来读一读呢!

师:有问就有答,咱们把比赛的项目弄清楚了,到底谁是比赛的冠军呢?小朋友们快快在书中找出来。

师:现在肯定知道比赛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

生:猴子的尾巴长。

师:你把长这个冠军奖给猴子了,小猴子得了一个冠军可高兴了,你瞧它都高兴地跳起舞来了!还有谁来?

生:兔子的尾巴短。

师:瞧,小兔子也高兴地跳起了舞。

师:还有吗?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板书猴子、兔子、松鼠)

师:你们非常棒!我们再一起读一读第一轮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吧!

师:接下来我们还有第二轮的三个比赛项目,这就需要你们这些小裁判们自己去找到比赛项目并找出比赛结果,就像裁判第一轮的三个比赛项目一样!大家赶紧去读读后面的句子吧!

(师板书弯、扁、最好看)

师:我们一起看看比赛项目,相信你们已经知道比赛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

生:公鸡的尾巴弯。

师:公鸡听了挺直了身子,可骄傲了。

生:鸭子的尾巴扁。

师:很好,小鸭子可乐坏了呢!最后一个小选手没评上,它可着急了,赶快给他也评一个。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生:因为它的尾巴可以开屏,五颜六色的。

(师板书公鸡、鸭子、孔雀)

师:真漂亮,白色的都有呢。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第二轮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吧!

师:读的越来越流畅了,老师觉得这篇课文很有意思,老师觉得啊要是能把它编成一首歌就更有意思了,谁来试一试?

(生唱读课文)

师:唱的真好听,老师还有一个小想法,读课文的时候加上动作就会更有趣,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加动作的,跟着老师学一学吧!

(师带动作读课文)

师:你们一学就会,真厉害!

师:接下来啊大家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观察观察第一轮和第二轮比赛的小动物们,看看能发现什么呢?

生:第一轮比赛的三个小动物都有四条腿,第二轮比赛的三个小动物都是两条腿。

师:你们太聪明了,这都被你们发现了,那我们在背诵课文的时候是不是就有规律可循了呢?

生:是的。

师:那我们试着背诵背诵课文吧,比尾巴,预备起!

(全班背诵课文)

四、练习巩固

1.连一连:请将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连一连。

2.给下面的小动物加尾巴。

3.仿说: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吗?

例子: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牛的尾巴细。

猪的尾巴卷。

鱼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六课比尾巴,认识了11个生字及一个提手旁一个八字头;知道了比赛结果,还会背诵课文了。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回家给爸爸妈妈说说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6.比尾巴

猴子 长

兔子 短

松鼠 一把伞

公鸡 弯

鸭子 扁

孔雀 最好看

7、小壁虎借尾巴一年级语文下册21课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将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图文结合,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得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拒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进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说读写,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亲自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然后趁势提出老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实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设计三个问题:1整个故事的主人是谁?他在做什么?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3为什么不借给它?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深入课文插入难点

  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这种功能回给小壁虎带来什么好处呢?再这个问题上我采用自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再次回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8、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8.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反思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9、一年级语文上册金木水火土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金木水火土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它是在第一课《天地人》的基础上,继续认识金木水火土五个高频字,理解所代表的具体自然事物。课文既有对第一课天地认识的扩充,又有新知识点的延伸一写字, 学一的偏旁,掌握从上到下的写字顺序。

【教学目标】

1.会认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字。认识笔画竖横。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知道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

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儿歌:

教师出示读书姿势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小朋友,爱读书。.

身直头正肩放平,

眼离书本一尺远,

读书姿势要记牢。

按照正确的读书姿势读一读第一课。 (教师纠正读书姿势。)

10、二年级语文上雾在哪里说课稿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1、读字音准确☆

1.结构匀称☆

1、书写正确,无错别字☆

1、根据意思理清句子所使用的关联词语☆

河( )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太阳下山了,周围渐渐( )下来。

我国的海( )线很长。

4、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放学后把课文讲给朋友们听一听吧。

板书:

19 雾在哪里

大海

雾 天空

海岸

自己

11、二年级语文上敕勒歌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听课稿,分享敕勒歌听课感受和记录

敕勒歌说课稿第一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4个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在创设的语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草原风光的壮美。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1、课件引领,以景促情。

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游一游。

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播放歌曲《天堂》。

师:看到这美丽的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快快来说一说!

学生用最能抒发自己感受的词句自由回答:

生:草原真辽阔!

生:草原真美啊!

生:一望无际。

师: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从古至今,草原人民都在用满腔热情歌颂着自己的家乡。

2、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1600年以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他们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敕勒歌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悠悠的乐曲声中,一幅幅壮美的草原风光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引领他们很快地走入诗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把握诗歌韵律。

1、播放录音,示范朗读。

要求:认真听读,听清字音及诗句的停顿。

2、学生自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仿效录音,把握诗歌的韵律。

3、读字词卡,纠正读音。

出示词语:笼lǒng 敕勒ch l

见xin 穹庐qing l

4、学生跟读:放示范录音,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设计意图:诗歌中出现生僻字、通假字,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放在生字的读音及诗句的节拍的上。通过听录音正音跟读,学生们掌握了诗句的正确读法,为再次品读、体验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品读感悟诗意,升华情感体验。

师:草原那辽阔的风光,用无数的词汇也描述不尽。但在这首诗歌中,只用了27个字便描绘出了草原的景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品味这27个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1、学生再次深入诗歌中,品读词句,进行自主体验。

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是什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师生互动,品评诗歌内容,升华情感体验。

3、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品读后充分谈出自己的自身感受,注重激发学生自得的情感体验。

品读重点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拔并板书。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蒙古包的样子。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说出自己品读后的感受:

生:这句话把天比成巨大的帐篷,向四外延伸开去,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生:这里的描写好像天和地连在一起,无边无际。让人感受到了草原那一望无际的辽阔。

生:天空又像牧民的蒙古包,一直陪伴着他们的生活。

指导朗读。

⑵天苍苍,野茫茫。

学生自主表达对一两个小句的感受:

生:天空太大了!

生:天空一望无际,非常辽阔。

生:田野也是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

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相机板书。

⑶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你能想像一下,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碧绿的牧草是那么茁壮。一阵风儿吹来,草儿被吹得弯下了腰,你会看到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

点拔:这一句让我们看到了茂盛的牧草和肥壮的牛羊,写出了草原上的勃勃生机。

4、学习川字,感受敕勒川的广阔。

这辽阔的草原,就是敕勒川。川在这里指平坦的草地。

指导书写川字。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描写了在高大的阴山的脚下,是一望无限的敕勒川。在阴山的衬托下更显示了草原那辽阔的景色。

5、再读古诗,体会动静交织的美。

师:在高耸入云的阴山的映衬下,辽阔无边的敕勒川更加吸引人。让我们满怀深情地一赞颂这美丽的风光。

学生齐读。

师:在这幅美景中,哪些是静止的事物呢?哪些又是活动的事物?

小结:天空、草地是静止的,而牧草、牛羊又是活动的,这样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诗歌所描述的画面也就更加生动了。

6、学生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不断地读中去体会诗歌精炼的词句中所涵盖的内容。并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出自己的感受,想像画面,形成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生生、师生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获得体验后,注重指导学生的感情颂读。

四、想象诗歌画面,进行拓展延伸。

师:这首诗只用27个字,便勾勒了一幅草原浩瀚无垠的美景,同学们能不能用几笔便把这景色画出来?

拓展练习:一边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边画自己心目中的敕勒川。

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在展示作品的同时,用自己的话来讲解画面内容。

想象画面,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古人作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诗歌内容已有了深入地了解,引导学生用画来展现敕勒川的风光,不仅可以让学生表现已经理解的穹庐、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词句的理解,还让学生在画画时对整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根据诗歌内容,写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读给家长、同学听。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并激励学生把自己的体验主动与人交流,从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空 苍苍

唱出 热爱

草地 茫茫 家乡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出 赞美

敕勒歌说课稿第二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前预习】

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赏析法 比较法 归纳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

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

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PPT3、4)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PPT5)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PPT6)(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

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展示配乐朗读。(PPT7)

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

(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提示: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n。

停顿提示: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羊。

情感提示: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及天苍苍,野茫茫要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而风吹草低见牛羊则要读出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见牛羊上,语调中洋溢对美丽大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

3.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4.教师点读,引导学生点评,感受敕勒歌的音韵美。

三、品读,再现意境美

过渡语: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的魅力。

1. 你在诗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找出所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描写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完成)(PPT8)

(板书:辽阔苍茫、美丽富饶)

2. 根据景物和特点,想象并描绘敕勒川壮丽的美景。(教师指导: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PPT9)

示例:★ 敕勒川,坐落在雄伟的阴山脚下。站在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环顾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白云朵朵,点点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翠青色的大草原上,极目远望,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这时一阵清风吹过,茂盛的牧草随风轻伏,一群群牛羊闪现出来了。看,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伙,在悠闲自得吃着草。骑着马的敕勒族小伙子,一边抽着响鞭,一边纵情地唱着《敕勒歌》,那苍劲豪放歌声随风飘扬,引得一些牛羊也仿佛在侧耳倾听!

四、悟读,体会情感之美

过渡语(引导思考探究):敕勒歌这首诗通过阴山、天空、草原、牛羊等简单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敕勒川的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壮丽富饶的美丽景色,那么在这些意象和美丽的画面中,抒发着敕勒族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品出来的?(PPT10)

1.学生研读诗歌,小组交流探究。

2.学生展示。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为的是表现敕勒川的美丽富饶,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豪!

小结:这首诗歌敕勒人歌颂了家乡大草原的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悠闲富足恬静的美好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敕勒人对大草原感激和热爱、崇敬和膜拜之情!(板书:热爱家乡)

3. 让我们再次齐读全诗,感受敕勒族人的炽热情怀。

五、析读,品析艺术之美

过渡语:请同学们从修辞手法、用词、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归纳这首诗的写法特点。(PPT11)

1.学生研读诗歌,组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明确。

★衬托体现了敕勒川的壮阔苍茫。敕勒川,阴山下,用连绵雄伟的阴山,衬托了敕勒大草原的壮阔。

★比喻修辞手法,展现了敕勒川的辽远苍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写天空的硕大是从仰视的角度衬托出了敕勒川的辽阔的。

★动静结合。诗的前六句是静态的勾画;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是动态的描写。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

★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最具民族特色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草原独特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教师板书:比喻、动静结合、对比、衬托)

教师小结:衬托和比喻手法的使用,使草原更加的苍茫辽远;动静结合,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弥漫着活力,彰显了《敕勒歌》的艺术之美,形成了阔大恢宏的意境!

七、作业布置(PPT12)

八、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整首诗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背背这首诗吧!

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人,一直都在学习它。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这样的一篇篇经典诗词和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我们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学们,传承经典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辽阔苍茫 比喻

热爱家乡 动静结合

富饶美丽 衬托

经典 文化

12、二年级语文上大禹治水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x上册大禹治水听课稿,分享大禹治水听课感受和记录

大禹治水说课稿第一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 ,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

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 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 治水过程 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设计意图〕

提炼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涵。

大禹治水说课稿第二篇:

大禹治水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三、教学用具: 幻灯片、洪水视频。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 问答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老师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代传说故事呀?

(好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叫做大禹治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开火车都生词,读对跟读;

(2)去拼音开火车都生词,再齐读;

(3)指名读长句、难句。共5个句子。

(4)解决多音字:倒和没。(在读完长句1后解决)

(5)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并引导学生回答;

(2)引导全班学生完成填空,并齐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理 洪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 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 雄

提醒学生注意:雄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再抄写。

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走遍 千山万水 吃尽 千辛万苦

三过家门而不入

13、二年级语文上坐井观天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听课稿,分享坐井观天听课感受和记录

坐井观天说课稿说一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八个字。

2.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了解课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话。

过程与方法:

1.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2.课文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寓意,感受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

2.会写沿、际、信、抬、蛙、错、答、还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了解寓意。

三、教学策略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自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进一步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完成的。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3.通过摆一摆、演一演,读一读等适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进而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成语,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谁来说一说。(生答)教师相机肯定:学习到的知识就能记住,你们真棒!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成语故事,齐读课题。观是看的意思,用你的话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答:坐在井里看天。

【设计意图】由已经学过的《识字四》的内容入手,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注意知识间的衔接。读题后,让学生解释课题,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直接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然后圈出生字,画出生词。标出自然段。

2.课文里有三个认读字,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自己读读这三个生字。课件出示:带音节的本课生字。

3.去掉音节请学生带读这些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井沿 抬头 青蛙 弄错 回答 无边无际

5.再次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情?课文讲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故事。

教师顺势出图:青蛙和小鸟。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一步步安排学生读字、读词语、读课文,达到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动笔圈画生字和自然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朗读感悟

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1.请大家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学生贴图,帮助小鸟和青蛙找到它们的位置。

出示井图,学生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2.理解词语井沿的意思。

师:井沿是哪部分,谁能指给同学们看?师顺势将井沿两个字写在井沿上。

师:大家看清楚怎么写这个沿字,三点水,注意右边的上半部分是横折弯,没有钩,不是几,下面再一个口。

写好后,指生齐读井沿一词,然后师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齐读。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并随机识字。

4.理解落字。

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明是停在井沿上,课文中为什么说落?

理解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它从上面下来,所以是落在井沿上。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所以是落下来的!

教师顺势鼓励学生能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落字。

5.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落和停的比较,理解文中用词的准确并为深入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好老师好 童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课件教案请加 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ongxue8

6.细读品味二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鸟和青蛙就这样一个在井里,一个在井沿上,为天有多大争论开了,他们之间你一言,我一语,这就是对话。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争论了什么?

(1)整体感知。

①分角色读二至七自然段。

下面老师读解释语,一人读小鸟的话,一人读青蛙的话。边听边想:他们各自眼中的天是怎样的呢?

②学习生字际。

际字要求会写,生跟着老师一边写一边记。

师:际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际在这里是边界,也就是靠近边缘的地方。那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呀?没有边际,很大很大。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观点,避免琐碎的问题。板书中随文识字,随板书识字,加强生字的复现,切实体现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

(2)理解小鸟的观点。

①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哪句话,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②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

③你们还从小鸟说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④观看多媒体动画片,理解天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的两句话,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⑤句式练习。

小鸟飞过了( )( )( )( )都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 )。

⑥读好这两句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小鸟见了这么多东西,飞了这么远的路,还是没有看到天的尽头,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句式练习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理解小鸟为什么说得对并加强说话练习。

(3)理解青蛙观念错误的原因。

①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谁知道什么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②谁能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③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让谁,小鸟说你弄错了,青蛙说我不会弄错的,你们看,它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课件出示:

小鸟:你弄错了。

青蛙: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你是弄错了。

④生分角色读上面三句话。

⑤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小鸟的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⑥为什么这里要多一个是字?

是就是的确、真的意思;强调青蛙真的弄错了。它们就是这样争论不休的,那么该怎么读呢?

指名分角色读五至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说的两句话的比较,强调小鸟的自信,同时也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为分角色感情朗读对话打下基础。

⑦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⑧分角色朗读全文。

7.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1)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

(2)学到这儿,你想对青蛙或小鸟说些什么呢?最好用上老师给你的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目光远大、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自以为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好老师好童 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 课件教案请加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 ongxue8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说话,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了训练学生说话的目的,又加强了积累和运用。

(3)此时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他,天是无边无际的,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也会看到天怎么样?

看问题,如果站得高一点,就可以看得多一点,想得全面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加强对寓意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会写字。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2.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字形特点,找相同点。

4.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字的细小之处。

5.书写反馈,贴沿际两个生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6.老师范写,边写边说: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7.出示答还请同学们说说写这两个字注意什么?

答上下结构,要做到上窄下宽,还是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右上。要先写不再写走之儿。

学生描红、书写。

8.展示评价。同伴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对了,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其实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只要你像小鸟一样努力,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你也会见多识广的,而且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坐井观天说课稿说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    (课件)青蛙、鸟

青蛙经常在池塘、陆地等地方生活;小鸟总在天空飞翔。他们见面的机会可不多。但是,有一天,这只可爱的青蛙见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题。读题。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经常照照,你就会发现自己一天天长大了。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

1、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呢?板书:

争论

2、因为什么事情争论? 板书:天有多大? 

3、过渡:他们在哪儿争论呢?一起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

2、指名说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师(指板画):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就是边。

过渡:他们就这样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争得面红耳赤。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认为天有多大?)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

四、讲读课文二----七段

1、汇报画线情况,多种形式读。

2、分小组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有几次对话?展示仪指导学生做笔记。

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女生扮演小鸟,男生扮演青蛙。

你读懂了什么?

(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小鸟因为口渴了,才飞来这儿;小鸟是从很远的地方飞到这儿来的;小鸟已经飞了一百多里。)

(2)猜一猜: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飞过雪山、草地、村庄、田野)(小鸟真是见多识广啊)

(3)指导朗读,读出天的大。强调一百多里。

学习第二次对话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师引读:青蛙说天不过-------,还用飞------?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

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就是吹牛。大话就是做不到的事,也要把它说出来。大话就是没有根据的话。)

(2)可见,青蛙是多么的自信,多么的自以为是!谁能把它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自由读)

(3)出示课件: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自己的看法亮出来。

板书:井口那么大

这可是青蛙的看法,小鸟的看法呢?谁愿代表小鸟把看法亮出来?出示课件: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轻声读句子,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指名答,板书:(无边无际)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没有边际,形容范围很广)

小朋友们都看过天,请说说,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大、美、蓝)课件

你们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从第三段中小鸟回答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这句话看出天大得很。那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除了天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可仿写)

3、师总结: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他们为此争论不休。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你们也试着争论一下吧!

学习第三次对话 (抓住两个笑)

1、青蛙和小鸟争着、争着,还笑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读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吧!(自由读)

2、学习第6自然段:

(1)听了小鸟的话,青蛙笑了,你们知道青蛙笑小鸟什么呢?

(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2)出示:我不会弄错的。

     ①我( )不会弄错的。

     ( )里能填什么词?

     ② 你觉得青蛙怎么样想的?(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③ 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

     ① 指名答,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 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做个实验。

      a、请学生用圆纸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③ 它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4)朗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7自然段:

(1)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2)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

    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3)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4)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4、小组合作,读第三次对话,也可找你的好朋友争论争论。评议:读得怎样?(要先笑后读,要读快点)男女生再读。

五、感情升华

  2、他们争呀争呀,到底谁对呢?(小鸟)(同样的天,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不相同呢?)

3、小结:看来,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

  4、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六、拓展写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再也不愿做井底之蛙了,于是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

例如: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它看到天空是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到处鸟语花香;说: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丽!看来我真的错了,小鸟没有说大话。

七、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选了《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14、二年级语文上狐狸养鸡(二)说课稿

狐狸矛盾显善良

小鸡表现显善良

1指名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狐狸的善良。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自由交流。

3出示句子:

①只是夜晚,鸡们还是挨挨挤挤卧在狐狸身旁。

②可是鸡们吵吵嚷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就不飞,就不飞,就不飞!

③这些鸡还是第一次看到狐狸的凶相,以为狐狸真的生气了,他们只好乖乖地练习。

④鸡们飞了一圈后都落到了狐狸身旁,争先恐后地向狐狸描绘飞翔的感觉。有只鸡还对狐狸说:你也飞吧,可好玩了。

⑤一群鸡在四处寻找,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一只狐狸。

4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小结:这些鸡在和狐狸一起生活中,渐渐把狐狸当朋友,当妈妈一样信任依耐,说明狐狸也像朋友,像妈妈一样对待这些鸡们,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是善良的。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总结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动物并不是天生的狡猾凶残,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变,和睦相处也可能产生很好的感情的。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要人人都有一份爱心,多一些关爱,相信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的!

3还有许多与狐狸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四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坡 另 诉 信 ,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 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15、三年级语文上灰雀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听课稿,分享灰雀听课感受和记录

灰雀评课稿第一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抬着头向上看。 ( )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 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 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想什么?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 5 灰雀

(惹人喜爱)

不见了 捉

焦急 放回

列宁 小男孩

喜爱

灰雀评课稿第二篇:

《灰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在哪篇课文中见过他?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

(1)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开火车组词)

(2)认读词语(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3、开火车读课文

四、感受灰雀,铺垫情感的基调

1、同学们对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灰雀的资料)

2、指名学生读资料

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找读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课文中对灰雀羽毛的描写,指导学生简单领悟写动物的方法。

比一比:

a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b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歌唱,惹人喜爱。

你认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灰雀的鸣叫声)理解婉转。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个人很喜欢灰雀,你知道吗?(板书:列宁、小男孩)

五、品读句子,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直接写了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生反馈,师相机指导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列宁喜欢灰雀?(每次,都要,经常)

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你体会到列宁什么心情?

那个词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

试着读一读,读出列宁的心情。

(3)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

(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理解飞走、冻死、怕冷等词是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5)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理解多好、可惜。,

有感情地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惋惜。

3、列宁经常去看灰雀,给它们带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踪之后,列宁找遍了树林,为它担心,为它惋惜,为它着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爱)

过渡: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灰雀到底上哪去了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咱们继续讨论。

板书设计:

5、灰 雀

列宁 小男孩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胸、婉等5个生字,会正确读写由散、诚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透过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神态描写,体悟他们的心理活动。

  4、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聚焦重点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灰雀》,齐读课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课文中的灰雀吗?(课件出示:_____的灰雀)

  (让学生自由填写,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谈出不同感受,为下一步的习作铺垫。)

  师:说得多好啊!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各自初步的感受,不错!读书就应该如此。

  (卡片逐个出示词语:惹人喜爱、白桦树、胸脯、婉转、列宁、男孩、仰望、面包渣、找遍、欢蹦乱跳。)

  师: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这些词语已经跟你们都见过面了,还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1、认读惹人喜爱: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灰雀很惹人喜爱?

  2、认读白桦树、胸脯、来回跳动、婉转歌唱:的确,这是几只多么可爱的灰雀啊!

  3、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列宁、男孩:它们赢得了谁的喜爱?从哪儿看出小男孩喜欢灰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

列宁、男孩。

  4、认读仰望、面包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

  5、认读找遍:

    是啊,列宁每天都去看灰雀,还给他喂吃的,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现其中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在周围的树林──?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说说?

  6、认读欢蹦乱跳:可是第二天这只失踪的灰雀又在枝头──?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回到灰雀失踪后的情节,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聚焦列宁的一言一行,体会他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的循循善诱。

  课件出示: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列宁问:会飞回来吗?

  1、自由读,同桌合作读,齐读:

   合作时要注意方法,特别要学会听同桌读的本领,听后认为他读得不错,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表扬他,认为读得不够好,就应该帮他指出不好在哪里,或者和他一起再读一读。

  2、学生交流:

    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3、是啊,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都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4、列宁真的以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吗?引导学生明白他是想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列宁的话。

三、聚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体会他对灰雀的爱,感受他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课件出示: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请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小男孩的话。

  2、交流体会男孩的心理活动过程:

   ⑴ 男孩说话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会想到什么?

   ⑵ 孩子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

   ⑶ 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男孩说这句话时,他看看列宁,这个看看表明他已经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

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进一步说明了男孩决定改正错误的心变得更加坚决。

  3、指导感情朗读小男孩的话。

四、整合对话

  对比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进一步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男孩知错就改的诚实品质。

 课件出示:

    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1、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读、男女对读。)

  2、师相机小结过渡:

   其实列宁和小男孩都非常喜欢这几只灰雀,只是他们爱的方式不同,引导学生明白: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第二天就把灰雀放回了树林。

  课件出示画面:

灰雀在枝头歌唱,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理解第11至13自然段。

  1、自由读最后三段话。

  2、师:看,可爱的灰雀又在枝头欢唱了,此时的它会对列宁说点什么呢?又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灰雀在枝头欢唱,好像在对___说:

3、理解: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而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4、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此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出示句式:

   

  小男孩在心里默默地对___说:______。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知错能改的好品质。

  5、激情总结:

    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男孩,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也赢得了男孩的喜爱,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快乐作业

  1、指导书写:

    或、者等六个生字。

  2、任选一题,写几句话:

   ⑴ 学了课文,我想对列宁说:________________。

   ⑵ 学了课文,我想对小男孩说:________________。

   ⑶ 学了课文,我想对灰雀说:________________。

学了课文,我想对每一个人说:________________。

3. 拓展:观看搜集到了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升华文章的主题。

板书设计: 灰雀

爱 爱

列宁 更爱 男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为两课时。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3、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列宁的言行,神态、感受对灰雀的喜爱,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这点的处理上我有意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但教学时,缺乏对学生问题的及时有效引导,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有些被动,教学气氛略显沉闷。

4、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虽然意识到要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渗透了一些有关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但深入得还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当时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5、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6、三年级语文上带刺的朋友说课稿

学习击退大黑狗语段。

⒈ 默读第二部分,试着从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和我的感受几方面说说第二件事。

板书:护身本事大 高兴

⒉ 找出刺猬是怎么护身的句子。

交流,出示:我刚想叫住它,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调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⑴ 理解鬼,感受作者喜爱之情。

⑵ 指导朗读。 板书:喜爱

说明:在文本中,击退大黑狗这件事是略写,因此,教学过程可重点抓住一个鬼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

四、总结全文,在情感升华中学会善待动物。

⒈ 学了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带刺的朋友为题呢?

⒉ 点明作者的情感变化,再读课题。

⒊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了解他们,关爱他们,做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说明:这一环节,是对作者情感线索的整体回顾,期待学生能对主题有所提升,激发孩子们热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课后还可以阅读《珍珠鸟》、《我和狮子》等作品,写写读后感,加深感受和体会。

附板书:

15 带刺的朋友

一天晚上 第二天晚上

枣树上 草棚前

偷枣(本事高明)   击退大老黑(护身本事大)

惊愕           钦佩           高兴(喜爱) 

带刺的朋友说课稿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指导背诵57节的课文。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15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哪几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媒体出示:作者通过____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分别是_____和_______。(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板书:偷枣2---9刺狗1015)

    说明: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三、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

   1、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小节。

    指名读。

    【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师:这里,老师有一句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数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师: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枣儿)比作(玛瑙),更生动形象。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二)学习第2-9小节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9小结,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师: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师引读: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师:钦佩、本事什么意思?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板书

     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师:【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9节,用曲线划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媒体出示】师引读47小节,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5、【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句话作为总起句,来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6、师: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聪明机灵

     说明: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第二件事(自学)

     过渡:刺猬不仅利用身上的刺来偷枣,它还可以利用刺来保护自己呢!

   1、师:轻声自由读10-15小节,在读的过程中,老师请大家找找哪句话描写了刺猬用自己的聪明击退大黑狗呢?

     生交流。

     【媒体出示: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

   2、师:鬼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机灵、聪明)板书

     哪个词能表现出刺猬的鬼?(缩成一团)

     刺猬只是把自己的身子紧紧一缩,就击退了大黑狗,说明它非常(聪明、机灵)对!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鬼,它的聪明、机灵。

     这句句子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身子缩成一团的刺猬)比作(仙人球)。有什么作用?(生动形象)

   3、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此刻,刺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媒体出示:展开合理想象: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图片展示),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此刻,刺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嘿!你这只大黑狗想吃我,没门!)

   4、怪不得文中的爸爸会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媒体出示: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这是一句什么句?(歇后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积累两句和刺猬相关的歇后语。

    【媒体出示: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蝎子碰到刺猬怎么着(蛰)】

    大家还知道别的歇后语么?

   5、到这里,刺猬已经把大黑狗击退了,怪不得小作者这么开心。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6、同学们,如果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就在你身边,你会怎样来夸夸它呢?

    (你真是鬼啊!大黑狗在你旁边,竟然没有伤害到你,却把自己给伤害了!你真棒!真牛!以后再有动物伤害你,你要更加地保护好自己哦!)

    说明:课文中写了大黑狗的过程,但细读之余,觉得有的情景没写出来,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展开合理的想象说故事,学生的想象从文本出发,但又不脱离文本,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还能用刺来击退敌人,保护自己。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本领。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的朋友。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媒体出示】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

                     15、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偷枣(2-9):高明

                     刺狗(10-15):鬼

17、三年级语文上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听课稿,分享大自然的声音听课感受和记录

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第一篇: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会认妙、奏、呢等8个字,会写妙、演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3.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学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写美妙的声音,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难点:学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有草、还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看大屏幕,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同学们可真会倾听。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88页,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反馈:

(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 温柔 激动 雄伟 打击 汇聚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敲敲打打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唧哩哩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来,请这一大组的同学读。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3.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 水 动物)

4.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美妙)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妙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说一个信息读一遍)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

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

4.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

5.出示: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

(2)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你来读。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你来读。

(3)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的,女生就是春天那柔柔的声音,来女生齐读这句。秋天来了,那一片枫树叶都变红了呢,来那一大组读。冬天来了,男同学就像松树叶那样依然挺拔,发出深沉的声音,男生齐读。

(4)这里用了四个不一样(课件将不一样点红),风这位音乐家可真了不起,用不同的乐谱奏出不同的乐曲。真是生读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6.除此以外,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还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呢?

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

(2)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评: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很好啊!)还有谁来试试?再轻一点?全班来试试!

(3)你们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微风部分?

指一人读,(评:他的手风琴演奏的乐曲可真轻柔呀。)

(4)还有谁愿意来演奏?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多么美妙的声音呀!让我们仿佛看到微风拂过的情景。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举手的同学一起来读。

(5)同学们,微风给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柔(板书: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谁来学一学狂风吹起的声音?

(6)学生模仿呜呜呜的声音。评价:你瞧,狂风吹起来了,你这棵小树怎么就没激动起来呢?小树激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

(7)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部分?

狂风吹得更猛了,你们这一大组读。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了,全班一起读。

(8)多么有力量的声音啊,这真是一首雄壮而激荡人心的乐曲。(板书:雄壮)

(9)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壮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的读一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

7.小结

(1)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在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写,我们把这样的第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显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的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称作分述句。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样写可以让我们的文章读起来更加优美传神。

8.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在书上画出总起句,写上总起句和分述句,还在第二自然段的下面写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9.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吴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配乐)。

孩子们,在作者的描写下,使我们感到风所发出的美妙声音真是太令人陶醉了!

四、观察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了解字形结构、笔画等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描红写字,教师巡视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四自然段,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2. 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说说、写写美妙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里有许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他们是?(风、水、动物)

2. 他们将继续举行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齐读课题) 大家想去听吗?不过,要去参加音乐会,听美妙的声音,还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语)。

(1)复习词语和四字词(齐读、开火车读)

演奏 温柔 激动 雄伟 打击 汇聚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敲敲打打

(2)朗读象声词(指名带读)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妙

过渡: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自然段,明白了第1段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整篇文章是围绕它展开的;知道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一)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1.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为什么这样说?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板书:(打击乐器)

3.这些乐器同时敲敲打打,真热闹啊!他们都打击出什么了?

出示句子: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1)范读。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小雨滴落在哪儿?(滴滴答答是小雨落在?叮叮咚咚是小雨落在?)

(2)他还会落在哪儿,发出怎样的声音?

4.出示句子: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指名读,你发现句中词语的秘密了吗?(指名答)

(1)谁能仿照这种形式,试着说一说?(大胆发言)

(2)都:全部。说明了?(各抒己见)

5.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谁能读出来?(指名读,生生评、师生评)咱们一起热闹的读一读吧!(下雨的音效)

6.小雨滴不仅会演奏,当他们汇聚起来,还会干什么呢?(唱歌)

出示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自由读,你发现了哪些象声词?请用()括出来。

(2)你都听到些什么?(指名答)。(淙淙、潺潺、哗啦啦)

(3)这些象声词的变化,你感受到?(声音越来越大,水流越来越多。)

(4)谁能读出声音、水流量的变化?

(5)大海给人的感受是?(汹涌澎湃。想象画面理解意思。)

(6)山中小曲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海洋大合唱呢?找到两个形容词,用△标出。(轻快、波澜壮阔)

(7)师生小组合作朗读。

7.欣赏了这段水的演奏,咱们真是情不自禁地想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这句能概括整段内容的句子就是总起句。

8.配乐齐读第3自然段。

(二)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

1.动物们也不甘示弱,他们是?(板书:歌手)他们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谁来说说动物的声音怎样美妙?

出示句子: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在水塘边散步,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坐在一棵树下,听听蝈蝈的歌唱。

(1)指名读。

(2)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动物的叫声?(大胆发言)

(3)这些小动物都在歌唱,它们都很快乐。

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谁能快乐地读读这句话?(评价)

(4)猜猜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各抒己见)

2.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练笔,总结提高

1.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接下来咱们做个小游戏,看看你听懂大自然的声音了吗?

(1)我是辨音高手。(听不同的声音)

(2)我是词曲家。(仿写。也是大自然的)

2.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你们喜欢吗?现在让我们背背第23自然段吧!

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第二篇:

大自然的声音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同 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座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

4.小组读书比赛.

5.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 课堂练习

1.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8 、大自然的声音

可以再生

不可再生的;

生活的必需

① 然环境的构成

② 自然资源的分类

③ 生物的多样性

18、三年级语文上搭船的鸟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搭船的鸟听课稿,分享搭船的鸟听课感受和记录

搭船的鸟说课稿第一篇: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喜欢?(生答。。)

2,师:啊!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给课堂带来了一只小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搭船的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二,复习生字

1,师: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看看同学们是不是还记得。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组词),

2,师:同学们真棒,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这些生字都已经记得很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家。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受情感。

1,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

(生答)

(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

齐读第一段

四,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师: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5,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翠鸟捕鱼的本领怎么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五,升华主题

出示图片《搭船的鸟》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你以后打算怎么对待小动物?

六、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搭船的鸟说课稿第二篇: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冀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

2、小组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认读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那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 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 10《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单独认读生字,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师:沙拉沙拉的小雨停了,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你喜欢这只小鸟吗?这节课我们继续体会课文《搭船的鸟》

二.深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8分钟)

(一)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4分钟)

(二)班级内汇报。

重点句段指导:

1.多么美丽的小鸟啊!你会怎么读这个句子呢?(指名学生读)这样的句子你还能说出哪些?

2.你知道翠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翠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 美丽(根据板书引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3 .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4.我发现翠鸟后,正在仔细观察它,忽然, 我又看见它可爱的样子.找到句子后反复的读一读。(生读) 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

没一会儿

得出:本领高

师指导朗读。

5.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6.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7 .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二、选择练习。

1、连一连,读一读。

船舱 tun xia 鹦鹉 ying wu

吞下 bu yu 难道 mu qin

捕鱼 chuang cang 母亲 nan dao

2、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夫 扶

(1)那是一位年老的船( )。

(2)我( )起那位摔倒的小妹妹。

漂 飘

(3)树叶在空中( )着。

( 4 ) 这是一只( )亮的小鸟。

搭船的鸟

嘴红色

美丽 羽毛翠绿

翠鸟 翅膀蓝色

本领高 一下子

没一会儿

19、三年级语文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海面部分  

海底部分  

师:欣赏完瑰丽无比的海水,我们该去哪儿了? 生: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画课文都写出了哪些海底生物?(生自由读3、4段,圈画生物)

 师: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告诉老师 生:

师: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生:

师:这就是珊瑚,好看吗? 生: 

师: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

 师:大家说得好,课文写得更美,快快读一读吧(生自由读)这是什么句?生:

 师: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还有的像什么呢?生1: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珊瑚,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珊瑚的特点?  生:板书:各种各样  

  b、师:这是海参,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生自由读)   生1:  

师:哪个词写出了海参的特点?  生:板书:懒洋洋  

c、师:快看,这是大龙虾。有什么特点?找一个词形容。 生:  

师:做出威武的样子(生做出威风、神气十足的样子)  

师:在这几种海底生物中,你最喜欢谁呢?喜欢美丽珊瑚的举手,喜欢懒洋洋的海参的举手,喜欢威武的大龙虾的举手。请同学们合作完整地读读这一段吧。

  d、师: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鱼。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看那里的鱼吧。老师找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来体会。此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1: 生2:

师:从哪儿看出鱼的多呢?从哪儿看出鱼的美呢?生1: 生2: 生3:

师:鱼真的是一半吗?   生:

师: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出示课件一半一半)你能把这句话夸张地读一读吗?(生读这句话,重读一半)生4:

(师生对读这一段话,合作填空背诵)

  师:这四段文字,语言美是一个特点,在写作上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完整,写具体了,接下来,我们就仿照这种写法来个小练笔。   小练笔:围绕中心把话写具体、写完整。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 

  四、合作学习,游览海滩和海岛,再次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

师:看来海底世界不但有各式各样的动物,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咱们游览完了海底,还有哪些景点?老师感觉有些累了,你们自己去游玩,一会儿和老师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自读五、六段

 海滩:  师:孩子们,你们回来啦!海滩、海岛上好玩吗? 生:

师: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好玩的东西呀?快跟老师说说! 生: 

师:用课本上的词语来说就是  生:

师:海滩上只有贝壳吗? 生: 师:怎样有趣?说来听听! 生:

  师:真是有趣。你们在海岛是看到什么呀?

海岛:  生:看到了好多的树,树下还有鸟蛋,鸟粪呢。  生:

  师:因为西沙群岛上树多,所以岛上的鸟多,鸟蛋多,鸟粪也多。所以说,西沙群岛是  生:

  师:有些细心的同学还拍了一些照片带回来了呢,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片)

  五、升华中心,积累拓展

师:通过一节课的游览,你想说些什么?  生:

师:(笑着说)你都给西沙群岛做起了宣传广告。生:

板书:(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师:让我们带动着对西沙群岛的向往,带着对西沙群岛深深的祝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段)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西沙群岛一日游,就到此结束了,我们回想一下刚才的游玩经过,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围绕文中哪一句话来写?  生:

2、师:作者在写作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在第一自然段中,总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通过描写五光十色的海水来表现它的美丽,通过描写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来突出他的富饶,最后再次进行总结,这种由总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具体描绘分写,再到总结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 板书总分总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游览了西沙群岛,感受了他的美丽与富饶,还学习了作者由总到分的写作手法,可谓是收获不小。请同学们看着作业超市:你喜欢干什么?任选一项:

1、美美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还可以背下来;

2、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沙群岛中你最喜欢的美景;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第二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5、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过西沙群岛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又位于哪里呢?

2、板书:西沙群岛,让生齐读。

3、讲解:富饶

4、出示课件:看,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5、补充说明:对,这就是西沙群岛,它不是一个岛,而是许多岛屿在一起。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面,许多解放军战士在这里守卫着,所以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又叫祖国的海防前哨。(点课件出现:海防前哨)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交流体会后,教师组织概括.

3、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两个特别好的词语,把我们感受到是西沙群岛的可爱概括出来。(教师随机板书:物产丰富,风景优美)

4、补充课题:

物产丰富如果用课题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是哪个词?(富饶)。饶是一个生字,右上角特别容易错,大家伸出小手,跟的老师一起写右上角,第一笔:横,第二笔:斜钩,第三笔:撇。右上角写完了吗?

5、其实,在课文中还有许多生字,现在它们来到我们面前,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教学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学习新课

1、复习

2、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为此老师送给大家几张美丽的海水图片。(点课件)

3、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写海水的段落吗?

4、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文中概括海水特点的句子,划出来。交流,出示课件。(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5、提问:五光十色是不是就是说五种光十种颜色?书中写了多少种海水的颜色?(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其实海水还有许多颜色没有写出来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是的,海水有许多种颜色,这些颜色交叉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的图案,这时候,太阳出来了,阳光往海面上一照,海面上就出现了各种美丽的光彩。这才叫五光十色)

6、这五光十色的海水是最美丽的,没有别的景色能超过它,书中有一个词语怎么说?(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7、齐读第一句,再问: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出示课件让学生来说明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造成的。)进行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8、谁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再欣赏一下。(指名读)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丽,那么海底有些什么物产呢?让我们一起来默读第三段。边读边划出海底的物产。

2、组织交流。然后让学生用海底有什么、什么和什么的句式来说。(海底有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这句话说明西沙群岛海底物产的种类非常多,那么种类多就能叫物产丰富吗?(引导学生说到数量也要多。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各种各样,到处都是。)

4、所以,我们在介绍海底物产的时候,不仅要说出种类多,还要介绍出数量多,那这句话怎样说更加好呢?(海底有许多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5、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一句写珊瑚,一句写海参,一句写大龙虾,我们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这就是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明白了吗?这些丰富的物产,你们想看吗?

6、出示图片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记住它们的样子了吗?现在我们再读书,看看海底物产的样子。

7、出示第三段文字课件,现在老师给你增加点难度,请你用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每一种物产的样子。

美丽的珊瑚为什么用美丽?什么是绽开的?(慢慢地像花一样裂开,用手势做一下)还像什么?(分枝的鹿角)你能有感情的读出来吗?

懒洋洋的海参为什么用懒洋洋这个词?它是怎么动的呢?(蠕动,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动的时候一拱一拱的,像我们见过的什么动物一样?(蚯蚓、青虫)也用手势来表示一下。指名读。

威武的大龙虾为什么说是威武的大龙虾?指名读,齐读。

(教师随机板书:珊瑚 海参 大龙虾)

8、练习背诵。

9、运用联想:让生介绍自己看到的鱼。

10、过度:

11、生读第三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西沙群岛的鱼。

12、诵读、师范读、生比赛读

13、学生自学:海滩、海岛两部分,师检查。

(三)小结铺垫:

1、课文中是用哪两个词语来描写西沙群岛的?

2、学习了课文之后我们可以从哪几部分了解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丰富物产呢?

五、板书

总: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分:海水 海底 海滩 海岛

总:优美 富饶

20、三年级语文下册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说课稿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4.明白课文与阅读链接中告诉的道理,能与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会正确看待事物,要全面的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对人要有礼貌。

5.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能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6课《陶罐和铁罐》,复习生字词。请大家回想一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二、聚焦对话,凸显形象

(一) 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

1.文中第一段回答。

2.奚落是什么意思?

预设:说不好听,让别人难堪的话。

预设:嘲笑别人。

(二)品读课文第2~9自然段。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么回应的?快速浏览第2-9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感悟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圈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感悟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铁罐: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谦虚 争辩 不再理会

铁罐:傲慢无礼 陶罐:谦虚友善

2. 教师过渡: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么回应的?分角色朗读。

3. 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4.指导称呼和标点。

三、知晓结局,领会寓意

教师过渡: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而散,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的?铁罐呢?

预设:(内容见课件)。

2.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教师补充铁在土中被氧化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故事中的陶罐是不是完美无缺,而铁罐则是一无是处呢?他们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4.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陶罐和铁罐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预设:用铅笔写字,有错误时能够用橡皮擦去,但是用铅笔写的笔记不能长时间地保存,钢笔字虽然不能擦去,但是笔记经过很长的时间仍然能看清楚。

预设:吴若曦的书写的很美观,并且作业认真细心,我应该向她学习。

5.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预设: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预设:我们与人友好相处,不要蛮不讲理。

四、总结写法

这则寓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描写人物的特点,通过写他与其他人互动、对话过程中的态度变化中展现人物性格。就本课而言,就是写他变化着的神态、语气和话语内容。

五、运用方法,阅读链接

1.学生朗读读《北风和太阳》,思考:

(1)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讨论发言。

(2)他们各用了什么方法?结果如何?

(3)比较北风和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教师提示:指导学生从性格和结局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2.读书推荐

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我们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六、课后作业

1.把《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说一说从中学到的道理。

2.阅读书籍《伊索寓言》。

七、板书设计

6 陶罐和铁罐

铁罐:傲慢无礼

奚落 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要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陶罐:谦虚友善

21、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预设学生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接着,就是初读文本,我会播放名家范读,引导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为了解决生字词,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对重点生字词和文言词汇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积累。

然后,我会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于断句我会进行指导。

最后就是疏通文意,让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在这一环节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深入研读环节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寓言中的道理,并能够自主地分析,我会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基于此,我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学生可能会答出: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学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的,环环相扣,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守株

耕人{ } 一无所获

待兔

2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说课稿

教学目标:

1. 认识鸳鸯等六个生字,会写融、燕等 9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绝句》《惠崇春江晚景》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绝句》《惠崇春江晚景》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整体导读

1.从本册教材封面中获取信息。

出示 PPT:春分、谷雨、惊蛰、清明

2.读到这些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3.是的,到了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大自然中一切可爱的生灵开始向我们展示出他们美丽的姿态。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就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

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这几篇课文。

3.同学们,当你们读到第一单元的题目时觉得这一单元会向我们展现哪些大自然可爱的生灵呢?

对啊,可能会有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姿态万千的荷花,有趣的小昆虫。除此之外,这一单元更是通过古诗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呢。

【教学意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对单元一的内容有整体了解,明确学习内容。】板块二:读一读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引入课题,读正确:

过渡: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第一课《古诗三首》,首先来看看《绝句》与《惠崇春江晚景》。

(PPT 出示:两首古诗)

请你们自己来读一读这两古诗,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正确。

2.整组入手,读出节奏:

古诗文的朗读要读出节奏,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着 PPT 上的符号读一读。你可以用小手轻轻的敲击桌面,或者拍着巴掌来帮助你更好地朗读。

3.对比读一读这两首古诗,你发现老师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一起学习呢?

有同学发现了,它们都是写春天的。你们猜对了!两位大诗人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

【教学意图:初读古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

板块三:想一想精读绝句,想象画面

1.解题,学生字

看到《绝句》这个题目是不是很眼熟,对我们二年级时就学过杜甫的绝句。对比着看一看,像这样只有四句的古诗就叫做绝句,而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 诗人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一起读读这首诗,(点红生字,提示学生)把诗句中的生字读准确。

出示:鸳鸯(字)

提示读音。你能借助字形猜猜它么?有的同学从都是鸟字旁猜出它是一种鸟

出示:鸳鸯(图)

让我们来看看这种鸟。真漂亮!鸳指雄鸟,鸯指雌鸟,出双入对。2.自读,理解诗句

我们已经学会了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可以用这种方法看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3.读诗句,想画面

(1)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每一首诗都是一片情。边读边想象画面也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种特别好的方法,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了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今天我们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想想这幅画面是由哪些景物组成。

(点红诗句中的景物词)有的同学看到画面中有:迟日、江山、花草、燕子、鸳鸯

(带学生想象): 迟日结合注释,就是春日。透过迟日江山你看到了什么? 温暖的阳光下碧水青山 这迟日江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真是太美丽了!看!一个丽 字也表达了诗人同样的感受 春风拂过美丽的花草,你闻到了什么?清香,令人陶醉。

(2) 出示课件:我们一起画一画吧

(边读诗,边出示一个个画面)春天暖暖的阳光,远山似黛 ,江山一片明丽,暖暖的春风带了百花的芬芳,夹杂着春草的清香,令人陶醉。多么美丽的春景啊,带着我们的想象,来读读这两句诗。

小燕子和鸳鸯在做什么?

(出示 PPT:诗中飞、睡点红)有的同学看到了,燕子在蓝天下叽叽喳喳的飞着。时而掠过湖面,时而落在枝头,时而蹦蹦跳跳的衔来食物,时而在飘摇的柳枝间斜飞而过。沙地上两只鸳鸯相互依偎着,在暖融融的沙子上睡着啦, 这是多么美好静谧的画面啊。这一动一静多么富有春的趣味,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把这一动一静的画面表现出来。

诗句和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春意盎然,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首古诗。

(3) 那好,你们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吗?

(4) 是的,春天阳光普照山河秀丽,清风拂面、花草芬芳,泥土湿润,燕子衔泥筑巢,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这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让我们再完整的读一读这首古诗。

小结:杜甫向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前浣花溪一带美丽的春景,令我们陶醉, 真是一句一景。我们透过这些生动的文字展开想象读懂了诗句,尝试用这种方法读懂《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意图:结合诗句描写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中所描绘春景的美好。】

板块四:放手自学研读《惠崇》

1.解诗题

有的同学结合注释知道了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惠崇是本课生字, 读一读。

读懂了苏轼把这首诗写在了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上,这样的诗就叫做题画诗。

2. 读诗句,想想画面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想想这幅画出现了哪些景物?像刚才那样圈出来。

蒌蒿,它是长在洼地里的一种野草。(出示 PPT:蒌蒿图片,读读)

河豚,是一种有剧毒的鱼,肉嫩鲜美,在开春的时候它逆流而行来到江水中产卵。

3. 交流画面,回扣诗句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几名同学结合古诗绘制的图画吧。

(1)交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个同学画的多有趣,你们看鸭子们是多么快乐的嬉戏呀。

(2)交流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预设 1:画出蒌蒿

评价:再看这满地新长出的蒌蒿,他们虽没有桃花的艳丽,但他们也给春天带来了生机。

预设 2:两幅图画,一幅有河豚买一幅没有河豚

同学们,这两幅图画哪一幅更符合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哪幅是苏轼联想的?

引发思考:联系上文中的欲我们可以判断这时可能并没有河豚。那苏轼为什么还要想象这里有河豚呢?老师这有一些资料,相信会对你有些帮助。

PPT 出示:资料

评价:借助资料我们知道了苏轼看到蒌蒿与芦芽很自然的想起了河豚。

4.带着想象,有感情的朗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再来读读这两首诗。

(2)当竹、桃花、春江,鸭、蒌蒿、芦芽、河豚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特别热闹,春天已经来了,芦芽嫩嫩的,感受到了一种欢快

(3)把这些感受融入到诗中,我们一起读一读。

【教学意图:继续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古诗,通过想象画面、描绘画面深入理解古诗,并有感情朗读。】

板块五:说一说回扣整体,说出诗中画面

过渡:这两首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戏水的群鸭,飞翔的燕子,闻到了花草的芬芳,听到了春风春雨的簌簌声,昆虫的低喃声,更感受到春天迎面而来的气息。

读着《绝句》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看着《惠崇春江晚景》你眼前又会出现什么?选择其中一首诗完整的说一说。

【教学意图:用语言描绘画面,巩固所学。】

板块六:背一背积累语言

这么美丽的图景,这么美丽的诗歌,让我们大声的朗读出来,能背诵的同学可以尝试背诵。

【教学意图:背诵古诗,丰富语言积累。】

板块七:写一写燕

1.利用字源字理展示燕的演变,理解字形。

2. 利用动画,了解笔顺。

3. 观察结构。

4. 尝试书写。

【教学意图:指导书写,夯实基础。】

作业:

1.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绝句》

选择其中一首古诗,用诗配画的形式,或者语言描绘诗句意思。

23、18课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三年级语文下册

18.《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篇儿童诗,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三、前置性作业

我在本节课设置了五个前置作业:

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的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到流利正确。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

3、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

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浒传》的知识

四、设计流程:

课前背古诗,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结合生本教育的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导入

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

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根据生本教育的特点,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同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

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引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了、看了、想了、说了、同时也写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的懂得课文的意义所在,那怕是一句话也好,同时也达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读写结合。以读引读的目的。

(五)小结、布置实践作业。

生本教育重视语言实践,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生感兴趣的办一次以儿童诗为主的手抄报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实更是这一节课的理论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的过程。

24、10课纸的发明教学设计说课稿三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欧、洲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填写图表,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3. 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填写图表,说清楚纸的发

明过程。

2.结合相关语句,说清楚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浸润传统文化,引入课题激兴趣

㈠ 温习旧知

背诵《古诗三首》,感受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㈡引入新课

出示四大发明,引入新课。

二、扫除字词障碍,运用图表学概括

㈠归类检查,认识词语

1.拼一拼、读一读

⑴出示

造纸术的发明,他可是功不可没。

⑵ 出示

在第4自然段中,找到便的不同读音进行圈画、拼读。

⑶ 出示

在第4自然段中找到另外两个多音字进行圈画,对比拼读。

⑷ 出示

拼拼、读读

⑸ 出示

① 随机学习欧洲

欧,笔顺跟随

洲,结合偏旁猜测意思。

②指导书写欧洲

③再读词语,发现都是地点。

⑹ 出示

都是朝代名称,也代表时间。

㈡运用图表,学习概括

1.课文中还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句,整体初读,圈画出来。

2.自主交流

⑴第2自然段,早在几千年前,这个时候就是造纸术发明以前。

⑵第3自然段,两千多年前,就是西汉时代。

⑶第4自然段,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就是 东汉时代。

大约能不能去掉,说出理由。

⑷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指的是我们的后来。

3.我们将找到的这些词语或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

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4.出示课件

⑴ 后来下面的这句话,与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一样的,

⑵ 指导学生学习简练概括。

三、运用图表提示,说清楚造纸过程

㈠出示学习提示,自主阅读学习

㈡ 提取重要信息,连接成句表达

1. 交流第2自然段

圈画关键词语: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连接成句,读读。

2.交流第3自然段

西汉时代,人们是用麻来造纸。

3.交流第4自然段

东汉时代,人们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来造纸。

㈢依据提示内容,说清造纸过程

四、再次运用图表,厘清传承的原因

1.观察图表,思考:纸张真正、广泛地运用起来,是在哪个时代?

2.默读课文的第2、3、4自然段,结合纸的发明过程思考一下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圈画出相关语句。

3.自主交流分享

⑴第2自然段

① 圈画:笨重、不方便

结合竹简、简、学富五车体会笨重、不方便。

② 出示

体会不方便

③ 圈画:轻便、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体会轻便的帛不能传承的原因

⑵第3自然段

圈画:粗糙,不便书写

⑶第4自然段

圈画:既轻便又好用、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

4.厘清传承原因

再次运用图表,讲清楚蔡伦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5.蔡伦做出了哪些方面的改进?再读第4自然段

这样的造纸制作工艺,蔡伦是怎么想到的呢?联系前文思考。

6.思考:改进能换成创造吗?

7.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传承。

五、必做选做结合,分层布置作业

1.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练习规范书写

2.练习填写图表

3.选做作业

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祖冲之把圆周率的计算精准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查找相关资料,再线上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25、我不能失信三年级语文下册21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不能失信》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名人故事。本组共有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名人在平凡的小故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赞颂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因为《我不能失信》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迁移运用前三节课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抓住描写宋庆龄的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感悟宋庆龄的可贵品质,然后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是自己在做人做事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简介宋庆龄生平

(1)你们认识、了解宋庆龄奶奶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简介宋庆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庆龄奶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宋庆龄的生平,然后揭示课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为下面的学习做铺设。)

(二)初读感知

1、你们知道这篇是什么课文吗?(略读课文)

2、学生自渎阅读提示,找出阅读提示里所提的问题。

3、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把不懂的字、词、句画出来,并想一想: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想问大家或有那些问题想考考大家。

4、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

5、朗读课文(齐读、小组分自然段读)。

6、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自由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题,交流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

(三)感悟课文内容

1、精读品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描写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反复读一读,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小组交流

交流要求:

(1)先朗读自己画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讨论怎样才能读出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

3、全班交流

(1)小组指名汇报: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宋庆龄诚实守信?

(2)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扩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读了本文有什么感想?

2、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宋庆龄崇敬,渗透语文的人文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是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从而转化内在的行动。

26、四年级语文上搭石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听课稿,分享搭石听课感受和记录

搭石说课稿第一篇:

搭石 (教学设计)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看,远处有什么?)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句、长句多读几遍。 ②、读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2、检查字词。

(1)小老师教读。(2)强调字音:绰、俗、俩 (3)去掉拼音读(4)理解字词1

谴责(责备) 懒惰(勤劳) (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

汛期: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

俗语:民间流传的通俗、定型的语句。 俩人:两个人。

联结:连接。 理所当然:按道理讲应该这样。

哪些事情是必须要这样做,一定要这样做的,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老师?

生:假如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清波漾漾:清澈的水波在微微荡漾。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柔美。 (查字典理解)

协调有序:十分协调,有秩序,配合得很好。

师:还有这几个词语也一定要读准,一个一个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人影绰绰这个词理解起来有点儿难度,咱们一起来理解一下。白板出示绰的三个意思,指导学生选出在人影绰绰中恰当的解释,并理解说出人影绰绰的意思。师:大家能描述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吗?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还想来描绘一下人影绰绰的美景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都是那样地美!像画一样请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

(2)理解词语2

间隔 一行人 相背而行 (多音字)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抓关键字体会)

你们看?屏幕上的三个词语谁能读好?

生:第一个词语是间隔。

师:这三个词语有什么特点?(里面都有多音字)

师:没错。都有多音字,能不能用另外一个音组个词语?第一个,请你来。

生: jin 还可以读成jiān。空间

师:正确第二个字,第二个字,请你来说。

生:相背而行的bi,还读bēi,背书包。

师:正确,第三个有点儿难度。放到句子里你还能读好吗?

生有的读xnɡ,有的读h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h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一行(xnɡ)人

生:他的作业每一行都写得工整。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都读准了,但加了一个字儿,一行人走搭石。同学们一行,一行人。一行指我写我的作业,操场上,咱们站队的时候,那一排一排也可以说是

生:一行人。

师:没错。那一行人指的是,一同去做什么。家乡人一同去做什么呀?生:走搭石。

同学们看,四字词语在词语王国当中是个特殊的家庭,本课中还有不少四字词语呢!请看

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

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①、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

②、查字典理解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做动作理解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

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读一读?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读正确、读通顺。(4)指导读文中的长句、难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课件)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围绕搭石讲了哪些内容呢?请给不同的内容拟个小标题吧。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归纳小标题。

话搭石 (第1自然段)

摆搭石 (第2自然段)

走搭石 (第3.4自然段)

赞搭石 (第5自然段)

2、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描写(摆搭石)、(走搭石 )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美了搭石( 默默无闻 )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四、重点精读,品味搭石

什么是搭石呢?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句子对比: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的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对比体会,感受人们的用心,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有感情地朗读。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这个挽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啊?(生:卷)

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了什么?

师:一次又一次地脱鞋绾裤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如果没有搭石,人们从溪水上过去会非常地困难。

师: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家乡的人们非常需要搭石,搭石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方便。

师:是的,搭石在家乡人的生活当中很重要。同学们,一个脱鞋绾裤就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体会,多好啊,就这样读,就这样品。

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不便,就会很麻烦,可那些都是在夏天,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为什么这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作者却说它是一道风景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暴、衡、序

搭石说课稿第二篇:

搭 石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质疑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质疑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

  ②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

  【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1.66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视觉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视听结合,3天后则能记住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

  (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

  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

  B(两个人走)

  师:你想办法超过他?

  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抢路。

  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

  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突然上步。

  D三人依次走。

  师:这就叫(协调有序)

  【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要用2.3秒;用线条符号和图示要用1.5秒;用黑白照片,要1.2秒,用彩色照片,要用0.9秒;用实物要用0.4秒。因此在课中请一个学生走,后师问: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无需教课开讲解,看到眼前的情景学生自然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走搭石,让后面学生想办法超过前面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生:搭石太小,我没处落脚。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后面的学生从搭石上落下来,这就是不能突然止步;最后让一行学生依次走过搭石,这就叫协调有序。在情景展示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

  师: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同学注意听这一句写什么?(简笔画)

  师:还有呢?

  假如遇到

  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看成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是应该的?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

  6.老师跟你们配合读好吗?老师读前面的词语(如果,总会。假如年轻人总要)停下来后你们接着读。

  【读中感悟,领会人性之美。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语文课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强调通过读以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 一读领会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二读找出文描写搭石美的句子;三读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些句子领悟乡亲心灵美的情感; 四读,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读时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表达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师:刚才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逐一把已解决的问题擦掉。)

  7.学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

  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

  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

  (小结:摆搭石、走搭石、互让、背老人过搭石 板书: 心美)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

  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搭 石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情景展示。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3.读中感悟。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

27、四年级语文上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听课稿,分享送元二使安西听课感受和记录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第一篇:

《送元二使安西》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知道吗,有这样一首古诗,在中国古诗词的浩瀚烟海中独树一帜。这便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生读、师读、再读)

二、读诗、悟诗:

师:使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使者,出使。(多生回答)

师:好一个出使!元二要出使哪里呢?(安西)

师:关于安西你了解哪些?(生答)

师:老师也找了相关资料(出示资料地图)看,这就是唐朝的都城长安。从长安出发,穿过渭城就到了阳关。而阳关是出使西域的必经之地,从阳关要走很远很远才能到安西。

师:通往安西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呢?(出示安西图片)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路?生答

师:对于这样一条路,唐代诗人岑参曾经这样描述: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师:王维也曾奉命出使过,他深知这其中的艰辛。而今,元二即将踏上的就是这样一条路。作为朋友,王维专程从长安赶到了渭城。这离别的时刻,他将这满腹的祝福挂念化作了这样一首千古诗篇。

生:(自由读、2生、齐)

师:此时,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生说画面,而不是单个的词

师:是啊!此时的柳树经过朝雨的洗涤,变得更加苍翠欲滴。这是我们从词面上理解的。那同学们想象一下,经过朝雨的洗涤后,渭城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新的?

生:渭城下过小雨后,路被湿润,空气很清新。

生:客舍、房屋经过雨水的冲刷更加干净、清新。

生:客舍旁边的花草树木经过雨水的冲刷,它们也焕发了生命力,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师:杨柳青青、细雨蒙蒙,满目生机勃勃。此情此景,王维不由得轻轻吟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指三生读、师随机范读)

师:一个新字我们就读出这么美丽、清新的画面。(板书:美景)

难怪苏轼曾经这样赞叹王维的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一切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表情达意。在中国的诗歌里,提到某些事物就会引起人们的联想。比如(出示图片)一说到月亮,人们就想到了思乡。一说到红豆就想到相思。而提到了杨柳人们就想到送别。如,柳永在《雨霖铃》中这样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昌龄在《凉州词》这样描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经》当中又这样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此时,元二想对王维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王维也想对元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诗中缠绵的雨丝、依依的杨柳就是在诉说着不舍。而这所有的不舍又都融入了他们的酒杯里。(出示后两句一生读)

师:这酒里包含着什么?(离愁别绪读, 担心读,祝福读,不舍读,挂念读)

师:多少不舍、多少祝福、多少牵挂都融入了这一杯又一杯的酒里。(齐读)

师:离别之后,还会有这温馨如家的客舍吗?还会有这青青依偎的杨柳吗?还会有朋友间促膝长谈的志趣投机吗?还会有举杯相碰的纵情豪放吗?

师:诗句中的一个无字便道出了这无尽的悲情啊!(板书:悲情)

师:此地一别,不知何时再见,于是,这朝雨,这清晨,这客舍,这柳色,这景这人,都化作了这样一首诗。(音乐起、生读全诗)

师: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元二启程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王维期待着他们再次的相逢。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与元二分别的五年后,王维就去世了。这一次的分别竟是永别!(音乐、生背全诗)(课件只有题目)

师:同学们,一个新字我们读出了美景,一个无字道出了这无尽的悲情。这就是反衬的手法。(板书:反衬)

师:用美景和悲情的反衬使送别的情谊更浓了。其实,在古代,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诗人写诗也好,作诗也罢,都习惯遵循一种规律,那就是(师板书:平长仄短)

师:今天的一、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三、四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

师:在古诗词中,我们用横线表示平声,用竖线表示仄声。读得时候平声字读得长一点,仄声要读得短一点,最末尾的字要读得长一些。

师:和老师一起来试一试,伸出右手。(一句一跟读、自己试一试吧、齐一遍)

师:古诗可以读、可以吟、还可以唱。(师唱)

师: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小声跟唱、大声唱)

三、拓展

1.王维云游四方,朋友遍天下。所以他的写的送别诗不止这一首。(一生读)

《送沈子归江东》

作者: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结合注释读一读

(2)一生读再齐读。

(3)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吗?相同的是?

(4)那么不同之处呢?同样是送别诗,送别的方式一样吗?一首是将这所有的情融入了对,把酒相送,读!而另一首则是将所有的相思托付给江南江北的对,以景相送,读!

2. 亲爱的同学们,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课件单独出最后总的出、生自由读)

在李白的诗中,离别是真挚热诚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在王昌龄的诗中,离别是凄寒孤寂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在白居易的诗中,离别是一缕淡淡的忧伤: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白居易)

而在李叔同的眼里,送别是------

(音乐响起,演唱随即开始)这样一首首送别诗穿行在历史的风烟中,于是,中华民族便诞生了如此感人的送别文化。

下课!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第二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教学目的

一、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三、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二、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8、四年级语文上白鹅说课稿

默读(指名读),从哪些地方体会白鹅叫声的傲慢?

是呀,虽说白鹅高傲,可我们还是由衷的喜欢,或许:

我觉得:

在高傲的背后,这还是一只 的白鹅, 。

选用词语:可爱 神气 自信 高贵

3、学生练笔,评议。

4、小结: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喜欢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5、其实,白鹅高傲的吃相和它冷人发笑的一面也是非常有意思。我们下节课再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复习14自然段,体会白鹅的高傲

二、体会吃饭的有趣

过渡:这白鹅走起路来真是傲气十足,特有派头,可是它吃起饭来却让我们常常发笑。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5至7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有趣的句子画下来,好好地体会。

1、学生自渎5至7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很有趣?(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谁再来读读告诉大家我们的鹅是怎么吃饭的?(小组学生接读)

a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让大家听出鹅吃饭的顺序?

b、鹅吃的东西能少吗?这种吃饭顺序能打乱吗?这种吃饭方法就是(师板书三眼一板)

c、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四四

拍,同学们会打吗?

(师生打节拍)

d、老师查了词典:三眼一板比喻说话做事有分寸,有条理。在这里是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鹅吃饭的东西能少吗?(不能)吃饭的顺序能改吗?(不能)是呀,鹅吃饭时就是这样三眼一板。如果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学生接读: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如果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学生接读)

(2)你还觉得哪儿有趣?(预设:;我觉得白鹅吃饭时需要有人侍侯,像个大老爷)是呀,能不能找到句子读一读?

a(出示句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

堂倌是什么意思?(古时饭馆里的店小二,现在叫服务员,专门侍侯别人的人。)老爷就是很多事情指挥别人去做,需要别人侍侯。此时,主人都变成堂倌了,白鹅却成了鹅老爷了,这身份的互换,可见这鹅老爷真是个高傲的动物呀。

b为什么鹅老爷吃饭要人侍侯?(因为鹅老爷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是呀:就是鹅老爷这三眼一板的吃法,才给我们上演了更加有趣的一幕。

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吧,看谁能读成一幅会动的画面。

c当这位鹅老爷发现饭馆空空如也时会怎样叫?(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鹅老爷会怎样厉声大叫。预设:(哪位小偷敢吃光本老爷的饭)是呀,狗偷食如此委琐,鹅的呵斥如此厉声,出现如此有趣的一幕都是因为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我们读出这种趣味吧。板书:三眼一板

三、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1.过渡:就是这样一只高傲的白鹅,丰老先生却不胜其烦给这位鹅老爷当起了堂

倌,天天侍侯它吃饭,你觉得丰老先生喜欢这只鹅吗?(喜欢)那他为什么用高傲这个词来形容这只鹅?(这是反语的写法)什么是反语呢?(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梳理:反语就是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意思,也叫明贬暗褒、正话反说)谁能用这种反语的形式说一句话。(学生汇报)

2.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丰老生为了把这只白鹅刻画的惟妙惟肖,首先抓住了动物的特点,并运用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不禁让我们也喜欢上了这只白鹅,其次作者运用对比,拟人,反语等表达手法刻画动物的特点,这些都值得我们同学们去学习借鉴。

同学们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有没有对它说过这样的话?你也可以学习丰老先生的这种语言和写作方法,写一写你观察的小动物。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进行自我介绍。

2.积累词语。

3.给生字组词。

13、白鹅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叫声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步态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喜爱之情

白鹅说课稿第二篇:

《白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鹅的图片。

你想说什么?你想用你熟悉的哪首诗来赞美它? (美丽、洁白)(《鹅》这首诗)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 课件出示丰子恺先生的简介,学生了解。

二、检查预习

出示本课词语窥伺 净角 倘若 脾气 侍候 一丝不苟 左顾右盼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从容不迫 大模大样 供养不周。

1、指名学生读。

2、词语小火车。

3、词语分类小练习。

三、自学提示

1、配乐朗读课文,学生默读并思考:说说作者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理解高傲。(中心句教学)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白鹅的高傲,并说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地找到作者描写白鹅的这几方面特点的?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过渡段教学)

4、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白鹅的高傲的。

四、交流讨论

1、姿态

(1)学生先说说鹅的姿态,然后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它伸长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你见到这样的大鸟你会怎么想?(出示鹅的图片)(好大的架子,真是目中无人啊;真是傲气十足啊)

(3)有感情的朗读课件出示的句子,要读出鹅的高傲。

2、叫声

﹙1﹚ 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2﹚在什么情况下白鹅会表现出这种情形?﹙学生可用文中句子回答﹚

﹙3﹚发挥想象,将鹅拟人化,说出鹅在不同情况中发出叫声时的心态。

①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你是谁?没有主人允许不准进来,快回去!

②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开喉咙大吼道:外面是谁呀?不许进入我的

领地,快走开!

师:从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鹅的高傲。

(4)再读课文,你还能体会到白鹅有什么特点?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步态

(1)请大家小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在这段中,作者如何表现出鹅得高傲的,请把它画下来。

(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2)作者除了写出了鹅的步态,还拿它的老朋友鸭和鹅进行比较,你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出示: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3)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再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4)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这是一种对比手法,这样写准确地描写出鹅的步态特点,写得这么贴切,说明了他平常该多仔细观察啊! (板书:对比手法)

(5)让我们也来对比地读一读。

(6)鹅的步态是如此的高傲,那他站在那里时呢?又是怎样的?高傲吗?

(出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7)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了,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读出是喜爱,可从字面上看,作者好象并不喜欢白鹅,老师读不喜爱的语气;作者到底对它怀着什么感情?

(作者对白鹅是一种喜爱的感情。作者虽然使用的是贬义的词语,但是那是对白鹅的真喜欢。)

师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引读有关句子。)

五、课堂小结

1、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条理清楚,选材得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因为作者对白鹅充满了爱意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

2、丰子恺先生家里的这只白鹅就是如此的高傲,它的姿态,它的叫声,它的步态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先生初见白鹅时便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其实,这只白鹅不仅姿态、叫声、步态高傲,它的吃相也是十分有趣的。而且我还听说,就是因为吃东西,这只鹅还跟邻家的狗发生了不小的摩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去一看究竟吧!

六、板书设计

13、白鹅

姿态 左顾右盼

叫声 厉声呵斥

高傲

步态 大模大样

吃相 有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地域特点,设计了《白鹅》的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认读了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了解白鹅特点。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最后学生学习时通过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姿态、叫声、步态的特点。学生表演、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

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拟人、对比等手段从姿态、叫声、步态中表现鹅的高傲。

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第四自然段步态特点词语的学习上,词语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以至于学生们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白鹅的从容和大模大样,也没有较好的表现出白鹅的高傲。其次,在课文的朗读方面,也有欠缺,太过平淡,不够生动,点到即止,要读得妙趣横生才好。

最后,我觉得还应该改正的地方是:应尽量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我的课堂时刻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29、四年级语文上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说课稿

写一封互相沟通、消除误会或倾诉烦恼的信吧。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说课稿第二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又因为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所以本课教学应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书信的格式,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的道理。)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

五、课堂检测题

1. 给生字注音:

( ) ( ) ( ) ( ) ( ) ( ) ( )

冒 昧 寂 寞 和 睦 分 析 患 者 受益匪浅 年逾古稀

2.填空完整并理解: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的道理。

2.书信的格式包括( )、( )、( )、( ).( )五部分。

附:

一、课件

二、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书信的格式

(1) 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词语。

(2)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如果来信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代办的事,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再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 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写姓)。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儿、侄、妹。如果加称谓,一般不带姓。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齐全。

(5) 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如果在信里问候别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请代向问好!并此问好!

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先写一个附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

信封的格式

(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整,地名要详细。写地名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给农村写信,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信封的左上角画着六个方格,应在里面填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志收或先生(女士)收等,此处应避免写称谓,如,不宜写爷爷收。

(3)在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写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信件万一出现投递困难的情况,邮局可以凭借这些信息,迅速地把信退还给寄信人。

(4)信封正面距右边55毫米至160毫米、距底边20毫米以下的区域是条码打印区,不要在这个区域里写字或署名,以免影响投递。

(5)信封上的字不能用铅笔写,以防模糊不清;更不能用红笔写,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6)托人转交的信,在信封上要写面交烦交等字样,在信封第三行的后半行上,写托或拜托就可以了。

30、四年级语文上乌塔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塔听课稿,分享乌塔听课感受和记录

乌塔说课稿第一篇:

《乌塔》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筋疲力尽、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结结巴巴。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知乌塔的性格特点

交流一:

1、孩子们,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除了经验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流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三:

3、我们应该像能向乌塔这样吗?(中国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师: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中国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4、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中国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师: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四、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2、交流汇报后老师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作者心里在问咱们中国的乌塔在哪里?有乌塔这样的孩子吗?所以作者要我们学习乌塔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老师也非常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经 验 丰 富

乌 塔 热 情、自 立 独立自主

亲 自 体 验 热爱生活

乌塔说课稿第二篇:

教学内容: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评析]:(水库小学 曾芷燕)

  陈晓录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具体体现在:

  1、拓宽渠道,内外勾通。陈老师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如: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论文等。小主人翁乌塔所到过的欧洲各大城市的风貌,并制成课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并要学生回家把自己对乌塔的见解写在日记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31、五年级语文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媒体类型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文字 教师播放 自制

文字 教师播放 自制

文字 教师播放 自制

文字 教师播放 自制

(1)最后,父亲把自己挖成什么样了?(课件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抓住了父亲的什么进行描写?(板书:外貌)从哪些方面写的?(面、双眼、衣服)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想象父亲当时的样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五、体会父亲的品质,升华情感。

1.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父亲这么做呢?(父爱的力量)

2.师引读:

当父亲看到儿子的学校变成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来阻拦父亲、劝他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

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时候,给予他力量的依然是这句话

3.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相机板书:坚强的信念,坚定的意志)

5.写法总结:作者就是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把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五、总结。

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会给儿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下节课我们再走近他的儿子,细细品味儿子的了不起。

2.作业:

(1)朗读描写父亲的语句,进一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积累写父爱的名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13---24自然段,通过感情朗读、想象感悟儿子的了不起。2.通过感情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想象感悟儿子的了不起。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齐读课题。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认识了父亲,父亲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谁能说说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坚定信念 坚持不懈 了不起)现在我们走进儿子,看看儿子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动。赶快打开书,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画出儿子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二、聚焦儿子,感受了不起

自学指导:快速默读13至23自然段。画出儿子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重点指导以下三句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什么让你感动?

1.很勇敢,为什么?(儿子在这么危险的情况还能如此沉着冷静,他不但告诉自己要冷静,还要安慰同学们要冷静,真了不起!)请你读读

2.读中悟:a还有谁找到这句话,说说你的体会?请你读

   b带上你们的体会都读读!

3.想象说话:阿曼达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啊!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漆黑的瓦砾,坍塌的废墟,年仅7岁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用心想想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4. 你读出了怎样的阿曼达?(勇敢 了不起 坚定信念)作者是通过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阿曼达?(板书语言)过渡:还有哪里让你感动?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从中体会到阿曼达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请你读读。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先人后己,信任关心同学。)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阿曼达,面对生的希望,当父亲颤抖的双手接你出来, 你会说些什么?师:出来吧!阿曼达。(好想念你呀!我们再也不分离!我永远跟你在一起! )

师:地震过后,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在场的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可是阿曼达却是怎样回答的?

1.追问:从这个不 字读出了什么?请你读读。你还读出了什么?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2.感叹号:你们还从哪也读出他的坚定。感叹号(变红)应该怎么读?你来?谁再来?

3.你们看这个字--让。让这个字,阿曼达让谁?地震过后,余震随时可能发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一让,让出了 (了不起,生命 ,信赖这一让,让的真不简单,随来读读。语气再鉴定点,请你来。

4.儿子对父亲的长期信任已经成为支撑他面对灾难、坚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连起来,谁再来读读。师:这一不一让,让你看到了怎样的阿曼达。

5.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对话(16--23),请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一个读父亲的话,一个读儿子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老师也想来读读,我来读旁白,男生读儿子,女声读父亲,准备好了吗?

过渡:虽然只有7岁却能在生死关头表现的如此沉着勇敢,还能做到先人后己这是因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看看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来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谁来说。

6.引读:当父亲孤军奋战,疲惫不堪,伤痕累累时,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读当儿子饥寒交迫难以支撑时,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当面对生的希望,儿子把安全让给了同学,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他坚信-----

7.体会好处:为什么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呢?

三、升华情感,习得学法

1.导出中心:我想问问大家,是什么力量让这对父子能够绝境逢生,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板书:信任,爱,亲情、承诺)

2.指导写法:让我们再来好好的夸夸这对父子情深。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3.此时,还想夸夸这篇课文的作者马克.汉林,这对父子活灵活现的出现在咋们眼前,离不开他的刻画与描绘,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把这对父子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语言 动作 神态 外貌)马克.汉林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刻画出了有坚定信念,遵守承诺的父亲形象;刻画出了儿子的勇敢无私,先人后己的形象。3.体会写法的好处:

四、总结。

因为父亲的一句话连接着两颗心,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这种爱就是---父爱。下来请个同学们读一读朱自清的《背影》看看作者又是抓住什么描写来体现父爱如山的。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2、3题。(必做)

(2)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承诺

父 爱 ---------------- 儿子(语言 )

信赖

◆教学反思

32、六年级语文上鹿和狼的故事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听课稿,分享鹿和狼的故事听课感受和记录

鹿和狼的故事说课稿第一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鹿和狼的故事》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

二、设计思想

本文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是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必须让学生自学,知道作者的思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学习中既要注重共性发展,又要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新词:繁殖、狩猎、锐减、相悖、乃至、一命呜呼、难逃厄运、面目全非、罪魁祸首、苟延残喘。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堂上适时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同时采用自读自悟,充分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的错误所在,理解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物界中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制作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及资料。)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这些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边出示课件,并配上恐怖的叫声),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吗?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2、板书题目,齐读。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并设计悬念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你认为好的和不懂的词语划下来,弄懂词义,并写在积累本上。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习题1的自学效果。(投影出示: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②四字词的积累。)

3、检查习题2的自学效果: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个故事的。

4、请同学简单复述这个故事。

5、学生就思想内容质疑,将重点的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的障碍,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1、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

①老师将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用描绘性的语言进行渲染,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②老师出示几幅充满生机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

③在想象、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的自然。

2、被摧毁后的森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①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说话:美丽的鹿在嬉戏,生活在天堂里。)

②(播放凌乱的枪声及凄厉的叫声。)同学们,当我们睁开眼睛,25年过去了,凯巴伯森林已变成这番模样(出示图片)

③指导朗读课文中描述森林的句子。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采用悟读、想象、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语言文字后面蕴含的思想内容,】

④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苟延残喘的鹿了吗?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出示画面)!

3、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绿色会消退,疾病会蔓延,温馨的家园早已不复存在,灾难是怎样降临的?同学们,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出示罗斯福的资料)就是罗斯福总统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这场林毁鹿死的悲剧。

(出示问题: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与伙伴们交流。)

4、学生分组学习。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5、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子。

①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

②得到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

③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

④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设计意图: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句子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1、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罗斯福所愿意的,现在他想听听大家的建议。鹿、狼还有明白真相的你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出示课件:鹿 、狼 、我对罗斯福说)

【设计意图:读书,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和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

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归纳出道理,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个道理是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出来的)。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创设情境多读课文。

(1)、让我们把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齐读最后一段)

(2)、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那让我们响亮地读给大家听。(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去谈自己的看法,以本为本,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和读书中得到充实和提高。】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那么多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简单破坏,不要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引狼入室――(出示美国政府 引狼入室计划。)

2、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让凯巴伯森林万古长青,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3、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蛇与庄稼》

【设计意图:让学生相互分享收集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提供短文《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作为课内教学的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4、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八、作业

写出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

九、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说课稿第二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设计

  1.认识狩、宠、厄、悖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1.课前查阅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大屏幕演示总结语,引起学生注意。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由生活导入

  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

  《鹿和狼的故事》,看看课文又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解苟延残喘、罪魁祸首。

  3.主要内容。

  〈三〉理解

  1.导言

  昔日的森林松杉葱郁,而今却面目全非;原来的鹿群活泼自由,现在却苟延残喘。这严重的生态灾难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痛心疾首。然而,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如果有人能够劝阻他不再继续这个错误的决定,必将会挽救森林,挽救鹿群,挽救整个生态系统,可惜,罗斯福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向总统先生进见直言吧!我们来以形式的创给他写一封信,好吗?

  要想使这封信更具有说服力,我们需要以课本为依据,可以用事实说学文欲望话,可以讲明道理,可以引用身边的例子,要有理有据的阐明你的观点。

  2.自由研读课文,思考如何写信。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四〉总结

  同学们一封封发自肺腑的信,不仅使罗斯福醒悟,也会使更多的人警醒。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个惨痛的教训不要再重演。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请同学们再回味全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老师这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领悟文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