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案设计 自读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 1.理解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木兰诗》教案设计 津沽高中 田克君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1. 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
《木兰诗》教案设计 一、 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本单元“单元提示”强调:“学习本单元,要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故教学本课不宜进行支离破碎的翻译,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和木兰的形象,并把全诗的背诵作为学习重点。 2.本诗为北朝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 重庆市巫溪县文峰职业高级中学 小张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
《土地的誓言》新课标新教案 重庆市巫溪县文职中 小张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新课标教案 重庆市巫溪县文职中 小张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涵的哲理及洋溢
《繁星》教案设计[苏教版]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
《金黄的大斗笠》教案设计 山东光远中学 王新伟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姐弟俩天真可爱的形象 3、理解用三幅风雨图写故事的方法 〖难点〗 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姐弟俩天真可爱的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
《静夜》备课笔记 张敦礼 一、课文悟读 《静夜》是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小诗。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隐含了诗人当时较为复杂的思想感情。 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平和洁净”,的美好世界。这一描绘,既是诗人眼中的实景,更是诗人所向往的人间美好的生活。因此可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 目标要求: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
《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2 青岛 邢德华 河南 宋志芳 ○教学目标 ① 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节。 ③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① 联想和想像
《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2.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3.训练复述、分角色朗读与表演课本剧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 〖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
《纸船——寄母亲》教案设计2 青岛第六十五中学 孙平 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 授课时间:2003年10月9号 学习过程: 诗歌导入: (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学生回答:纸船)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只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
《金色花》教案设计 一、 导入 ――5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导入语: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与它同样题材
《散步》教案设计 【设计总理念】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写作的话题 我的写作教学原则之一是鼓励学生自己负责选题写作。 原则之二是必须在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的基础上才指导学生进行“怎样写”的技巧学习。在我看来,作文的范文不仅提供给学生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教给学生怎样发现生活中的写作话题。 最好的
《散步》教案设计2 河北交河中学 刘宝军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关键词句的意味; 3、 说出两文的思想感情; 4、 字词积累。 二、 教学设想: 1、 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文中的情感; 2、 《金黄的大斗笠》注重体会三幅图画,《散步》注重理解“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青岛 宋晓渝 邵长喜 ○教学目标 ① 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②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 课前请同学们在练笔里写写自己进入中学后在家庭中的变化,准备在班里交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能准确读写理解汉字。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反复朗读课文,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涵其间的美好感情。 4.张开想象的翅膀,品味美的语言,
《陌上桑》教案设计 一、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 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 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 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2、 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 3、 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教学难点: 1、 前面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人物的描写,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较为陌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群体人物的分析。 2、 知道应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特点,各有侧重地展开描写,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些特点展开描写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时代背景;粗读,理清全文脉络;重点讲读第三段。 [教学过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有的人》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2·通过读,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3·把较难懂的内容(第三、第六、第七节)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