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与应用.本章的重点是整式的乘除,作为整式除法内容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同底数幂除法性质的延伸,又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除以单项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集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难点为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1.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的意义的异同点 相同点:定义方式相同(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的表示方法也相同. 不
数学教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本书首先结合实例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然后通过三个例题说明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最后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进行了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解集
数学教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难点是法则的灵活运用. 1.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 ( 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 的推导是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
数学教案-单项式的乘法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
数学教案-命题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命题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命题,
数学教案-初一数学《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课型:分析研讨课教 学 设 计教 学 后 记课 题数 据 的 收 集(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调查与收集数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数据在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中是有用的,学会收集数据,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利用数据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组织
数学教案-解方程§5.2 解方程 (1)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2、理解移项的概念;3、学会移项。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教学准备:1、投影仪、投影片。2、天平称、若干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物体质量相同的若干个砝码。教学过程(www.3edu.ne
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第9课 3.4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分析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
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3 用方程解决问题(2)--打折销售 学 习目标: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提高学生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重点:1.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
数学教案-线段,直线,射线第一章 线段、角 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教学
数学教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评价与建议第一章教学评价指导一、总体设计思路:1、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认识基本几何体及点、线、面。2、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认识棱柱的基本性质。3、通过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4、通过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相互转换的活动过
数学教案-你今年几岁了你今年几岁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归纳一元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感受方
数学教案-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感受、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展示。教材从生活实际的需要出发,首先安排了有关对小数的感受和对小数进行表示的内容,为了从生活中的数据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以便对决策和预测作出帮助,教材又安排统计图的认
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追及问题第16课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追及问题 教学目的1、 使学生会分析相向而行的同时与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2、使学生加强了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教学分析重点: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相等
数学教案-相交线、平行线4.7 相交线教学内容:课本第160—163页。主要内容为通过一个直线相交的课件的分析得到相交直线垂直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索垂足的概念和垂直的性质,同时探索了两条直线之间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第一课时 4.7.1 垂线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分析和探索垂直的概念,体会垂直的性质。2、理
数学教案-2003年初中数学评教活动参评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界首一中的数学教师张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的第1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www.3edu.net)、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
数学教案-有理数说课稿初稿有理数说课稿初稿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
数学教案-绝对值(一)绝对值(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二)能力训练点 在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
数学教案-不等式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教学过程(www.3edu.net)师:我们已学过等式,不等式,现在我们来看两组式子(教师出示小黑板中的两组式子),请同学们观察,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不等式?第一组:1+2=3; a+b=b+a; S = ab; 4+x = 7.
数学教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几何第二册第三章,3.12第2——4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2)能力目标:1、定理的引入培养学生对命题的抽
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几何第二册第三章 三角形 第六单元 第四节 轴对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单元设计: 本单元内容分四快:逆命题与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的轴对称。 轴对称放在最后,利于学生运用观察比较
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2,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或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猜想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2)验证猜想结论,培养学
数学教案-对数函数的应用 教案对数函数的应用 教案 教学目标:①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②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对数的大小比较,求复 合函数的定义域、值 域及单调性。 ③ 注重函数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的渗透,提高 解题能力。教学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