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定义。②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进程。③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事业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教学重点①化学
第一册 溶液 单位中学教者杨1学科化学课型新授课课题§7—1溶液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形成自学能力。
第一册 溶液 单位中学教者杨1学科化学课型新授课课题§7—1溶液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形成自学能力。
第一册 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课 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
第一册 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课 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
第一册 化学式 课 题:化学式(第一课时)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3、了解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能力训练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
第一册 化学式 课 题:化学式(第一课时)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3、了解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能力训练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
第一册《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
第一册《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
第二册金属的活动顺序及应用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目的:1 、金属与酸、盐反应的条件; 2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金属在酸等水溶液中的得失电子的能力; 3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 重、难点: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
第二册金属的活动顺序及应用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目的:1 、金属与酸、盐反应的条件; 2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金属在酸等水溶液中的得失电子的能力; 3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 重、难点: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
第二册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对溶液的 “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
第二册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一册质量守衡定律 课题: 质量守衡定律教学目的:1、知识;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
第一册质量守衡定律 课题: 质量守衡定律教学目的:1、知识;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
第一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
第一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
第一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学习目标 1、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技能。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3、领悟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2.探索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的代用装置;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演示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演示的初步能力。 二、实验题目电解水 三、实验步骤1.课前写出预备实验计划和演示(试讲)计划钻研初中化学课本中电解水这个演示
氧气的制法 学科初三化学授课人王平授课内容氧气的制法授课班级三.四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 地位作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2.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3. 理解分解
氧气的制法 学科初三化学授课人王平授课内容氧气的制法授课班级三.四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 地位作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2.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3. 理解分解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定义。②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进程。③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事业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教学重点①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定义。②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三、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定义。②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进程。③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事业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教学重点①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定义。②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三、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联系实验室制取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⑵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2、科学素养目标⑴通过制取二氧化碳盐与酸的选择,使学生深刻理解反应原理,提高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碳的化学性质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可燃性。 点燃C + O2======== C02(碳充分燃烧) 点燃2C + O2======== 2C0 (碳不充分燃烧) 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高温CuO+ C ======== 2Cu +C02 ↑ 现象:(1)有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