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与同学们谈地理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能力训练点: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了解学
第一册海水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二)能力目标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
第一册地球与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导语〕“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投影:地球卫星照片〕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
第一册天气和气候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
第一册学习地理知识人类之家 一、分析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本节课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一节,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
第一册与山为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出山区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文化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各种地图或资料,获取信息,并尝试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积极参与,学会比较,能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山区自然之美,积极探讨山区
第一册地形和气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2、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二、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教学重点: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教学难点:温带海
第一册森林资源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教 具:多媒体教学(漫
第一册天气与气候 一、教材分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
第一册海陆的变迁 海陆的变迁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
第一册世界的人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3.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种征,培养学生准确辨识各人种的能力。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和方法:一、导入新课:世界人口的分布各不相同,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
巴基斯坦 教学目标  了解巴基斯坦的基本地理特征,记住卡拉奇。  知道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自然条件对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  巴基斯坦
印度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印
日本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地图以及各种日本自然、社会、文化方面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文化风貌,了解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海港、主要工业区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等”,及北京和东京的气候比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 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居民和经济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进一步树立因
新加坡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新加坡的领土组成和居民特点,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和发展途径。  2、初步学会读图分析新加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初步学会正确评价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条件。  3、通过自学、讨论、讲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印度尼西亚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南亚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
印度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
中国的人口 一、课题:中国的人口(《中国地理》ch2 §1)二、教学目的:1、 1、 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2、 2、 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3、 3、 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
海水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二)能力目标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3.能
地球与地图(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  〔导语〕“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投影:地球卫星照片〕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
多变的天气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
与山为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出山区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文化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各种地图或资料,获取信息,并尝试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积极参与,学会比较,能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山区自然之美,积极探讨山区社会经
页次:8/14 每页25 总数3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