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阴虚便秘的主要病机是阴虚不能下润大肠,肠道干涩,治疗宜滋阴补肾。 常用六味地黄丸,药物组成为:熟地20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0g、云苓8g、泽泻8g。并可加麻仁15 g,玄参1.5g、玉竹15g、蜂蜜10g,以滋阴润肠通便。
方一:宣络通痹汤。 辨证:风寒湿邪,瘀滞经络。 治法:活络止痛。 组成:当归15克,熟地15克,苍耳子10克,蜂房10克,乌蛇20克,土鳖虫10克,全蝎3克,蜈蚣2条,山甲珠10克,山龙30克,淫羊藿20克,鸡血藤25克,蜣螂5个,海桐皮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二:龙蛇散
▲生大黄100克,丹参、红花各60克,延胡索40克,冰片4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取适量药粉与75%酒精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 ▲生栀子、生韭菜各适量。将上药捣烂后,用鸡蛋清调匀成糊状,外敷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黄芪15克,桔梗6克,升麻10克,益母草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小儿减半量。 ▲生黄芪30克,防风3克,升麻3克,丹参15克,山楂肉10克。此方为3岁小儿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在服此方基础上,再配蝉蜕、冰片、荆芥炭各等份,研成细粉,用香油调糊,脱肛后,先用淡盐水清洗,然后用棉球蘸
▲姜黄散 片姜黄10克。研为细末,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 ▲桑枝饮 桑枝30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2剂,连服数日。 ▲当归酒 全当归60克。切片,浸于1000克米酒中,7日后饮用。 ▲二乌散 川乌、草乌、樟脑各90
▲威灵仙6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肝胆管泥沙样结石。 ▲柴胡、木香各15克,郁金、白芍各20克,枳壳30克,生鸡肉金、金钱草各25克,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各10克,硝石(火硝)5克。每日1剂,水煎服。若大便燥结甚,大黄增至20克(后下)。可随症加味。 ▲柴胡、郁金、枳壳、川
▲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陈醋适量,药用凡士林少许。将药末加山西老陈醋调成糊状,然后混入少许药用凡士林调匀,将配好的药膏涂抹在患者增生部位,盖上1层塑料纸及纱布,用宽胶布将纱布四周固封。2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白芍30克,木瓜、甘草各12克,鸡血藤、威灵仙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颈
▲当归、丹参、生乳香、生没药各10克,桃仁、红花、赤芍、僵蚕、菊花各6克,钩藤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牛藤、川芎、柴胡、桔梗各10克,桃仁、当归、赤芍、生地、枳壳各12克,红花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当归、白术各9克,川断、牛膝各15克,黑村仲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生大黄60克,葱白5根,生姜适量。先将大黄研为细末,再调入生姜汁半小杯,加入开水适量调成糊状。将葱白捣烂炒熟,用布包好,在痛处揉擦至皮肤发红,将上药糊的1/4量外敷,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1次。 ▲生姜、大
▲五藤汤 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鸡血藤各15克,制川乌3克。先煎川乌30分钟后,加其他药再煮20分钟,每日1剂,晚间1次顿服。病重者每日2剂,早晚各服1剂。热甚者加石膏;肢麻者加鲜桑枝;风毒盛者加乌梢蛇;气虚者加黄芪。 ▲长卿汤 徐条卿根24-30克,瘦猪肉200
▲早期方 1、乌蛇皮适量。将乌蛇皮用第二次淘米水浸泡软,然后贴于肿大淋巴结上,用胶皮固定。干后再换1张,边贴7天。 2、陈醋适量,生半夏末3克。先将陈醋熬至浓稠,再加半夏末,调匀后敷于患处,每日更新1次。 3、蝼蛄1个,绿壳鸭蛋1个。将鸭蛋刺一个小孔,把蝼蛄装于蛋中,然后用
▲食盐1份,凉开水2份。将盐放入水中,搅匀后将纱布浸入,然后敷于烧伤烫伤处,随时更换。 ▲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鸡蛋清、熟蜂蜜或香油,混合调匀涂敷伤处。 ▲莲叶、香油适量。莲叶炒黄,研成细粉,用香油调成糊状
页次:1/1 每页25 总数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