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是指由于发育延迟而引起的,以语言发育迟滞为其主要表现的症状。如小儿一岁多时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感情和需要,常借手势、眼神及其他动作来完成。
发育性障碍并不是由于听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及严重的精神发育迟缓造成的。发育性语言障碍有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达性语言障碍,也就是说小儿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二是感受性语言障碍,小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都受到限制。
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小儿,语言理解尚好,但表达能力差。1岁半左右时可理解他人给他的简单命令,例如让他指出或去拿某种常见的物体时,小儿都可理解,并附之以行动。而感受性语言障碍的患儿则不能理解简单的命令,不能根据语言要求指出或拿到某种物体。这类患儿能听到声音,但对言语却无反应,包括父母的言语。但如给以手势、表情,或看电视时则有情绪反应。
引起语言障碍的病因还没有确切定论,但可能是与二种因素有关:
一是与小儿的脑组织的某些感知觉功能,特别是精细的听觉分辨能力损伤有关。
二是可能是由于听觉知觉、听觉记忆、听觉整合、听觉理解及听觉表达等脑功能不足所引起。
有语言障碍的小儿在入学后有明显的学习困难,主要是阅读困难,其中感受性语言障碍患儿阅读能力更差,且常伴计算困难,常需接受特殊教育。表达性语言障碍者呵在普通学校学习。
发育性语言障碍儿在学前阶段可无明显的情绪障碍,仍然活泼、愉快。入学后由于学习困难及其他种种不便常出现焦虑、注意短暂、多动、退缩或违拗等问题;但这类儿童内在语言发育正常,可参加—些带有创造性的游戏;也可以绘画;并有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能很好地了解音乐的节律及音调;有完善的视觉感受及视觉—空间知觉。智力测验操作能力正常。
发育性语言障碍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是聋哑症:聋哑儿对于语声及噪音均无反应;部分失聪者,仅对高频率声音丧失反应,而对低频率声音及噪音等可有反应。语言障碍儿对非语言的声音有反应。
二是精神发育迟缓:该症特点是智能低下,其中操作智商也明显降低。
三是选择性缄默:该症患儿有语言能力,但拒绝表达,在熟悉环境中可以正常交谈。
四是发育性语言不清:患儿有语言能力,仅对某些词发音不清,造成语词不通。其他方面无明显异常。
五婴儿孤独症:这类患儿语言很少,或讲自己编造的生词使人无法理解,本症除语言障碍外,尚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孤癖、对周围毫无兴趣、人际交往差、情感缺乏、很少凝视和不会用眼神与人交流感情,甚至对自己的母亲也毫无高兴的表示。
对于发育性语言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对语言进行特殊训练。感受性语言障碍者,重点在于训练对语音的理解、听觉记忆及听觉知觉等。对表达性语言障碍者,重点在于训练患儿模仿别人讲话,父母最好也参与训练;表达性语言障碍者预后良好,不经治疗也可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获得语言能力,但学习可能出现困堆。感受语言障碍者预后较差,专门训练后语言能力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轻症患儿恢复较好,重度较差。严重者同时伴部分听力损害者,几乎不可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