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慢性损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累积所形成的肝纤维化通过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一旦形成肝硬化便难以逆转。肝纤维化的有效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抗炎症治疗及抑制肝内ECM生成、促进ECM降解等。
(1)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最主要最有效手段。有效的病因治疗如干扰素、贺普丁、抗癌剂UFT等可抑制肝纤维化进展,促使肝纤维化逆转。
(2)抗炎症治疗。纤维化是机体对炎症所致组织损伤的自我修复反应。长期、反复的肝脏炎症反应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前提。炎症因子及炎症过程中细胞因子生成失常是导致ECM生成增加、降解减少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肝纤维化的抑制或减轻往往是与肝组织炎症改善是同步的。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素及中药小柴胡汤均是通过抑制炎症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目的的。持续有效的抗炎症治疗、抑制炎症反应是抑制纤维化进展的治疗手段之一。
(3)干扰肝内ECM代谢,抑制ECM生成、促进ECM降解。这是狭义上抗肝纤维化治疗研究的焦点。当前,随着肝纤维化病理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在治疗学上针对某些重要环节也提出了种种设想。如:针对ECM合成中某些关键酶的拮抗剂;或着眼于胶原降解,企图提高胶原酶活性等。但这些设想多停留在实验阶段,且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结缔组织遍布全身各脏器组织,如何解决其治疗措施的脏器组织特异性。单一阻断某些重要环节可能带来的难以预测的副作用等。虽停留在实验阶段,但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