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孔子晚年饮食很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要求高的。
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这八不吃,对饮食卫生的要求很全面,对当代人也是一种启发。
孔子还很强调吃相,他说:食不语,寝不语。就是吃饭时不要说话,睡觉时也不要说话。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切得越细越好。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人,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 孔子的这句话还可作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经过精巧烹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现代很多营养学家都主张:保健食品应该是美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应提倡家庭美食。 家庭也可以制作美食。美食精细以颐年,对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