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最新理念

家庭教育的最新理念

家庭教育的最新理念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本身就包含了家庭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处于起点位置,并影响未成年人的终身。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对人的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而且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受到目标上重智轻德,观念上守旧偏激,方法上重保护轻自立,手段上重物质轻精神,时间上重入学后轻入学前等旧观念的影响,新时期家庭教育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理性地去面对,其症结所在还是家庭教育理念出了问题,要扭转这种被动的家庭教育局面,就需要更新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

  尊重、理解和鼓励孩子

尊重孩子。它意味着要把孩子看成是有丰富内心世界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任人摆布的“物”;要把孩子看成是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客体。尊重孩子意味着父母对孩子要采取平等的方式;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教。但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父母需要不断学习用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他们的各种表现。

鼓励和理解孩子。这就是要承认孩子所具有的个性,承认他与其孩子的不同。承认孩子是会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把目光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这样便会使孩子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和巩固,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鼓励孩子还应该做到不对孩子进行消极评价,而只是批评他的不正确的、错误的地方。父母对孩子应该是真诚的忠告者,而不是严厉的裁判者。对孩子的鼓励使我们有可能投入到孩子的情感世界中去,使孩子真正体验到父母的爱。一项研究表明:孩子长期处于鼓励之中,就会强化他的成就感,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

  树立全面发展观

现在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仅仅有智力和学习好是很不够的。家庭教育除在大目标上开发孩子智力外,还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父母的无意识教育,能够从各个方面对孩子实施很好的影响。现代儿童教育专家研究认为,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都是婴幼儿时期起步的。父母担负着育人的特殊职能,要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能实施全面教育。父母们不能等待,有的家长可能想等孩子长大后自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的可能想等到学校去教育吧,父母管养,不管教育,这也是错误的。最普遍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分数,一开口就是“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内心隐秘、情感世界,以及理想、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则不闻不问,这同样也是不正确的。事实证明,人的成长和教育是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发现好多家长对孩子学习非常重视,想方设法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除学校里做作业外还“加餐”,利用星期天请“家教”,购买多种辅导材料等等。这样,孩子一个星期里七天时间都在学习,应该休息调整的时间都给剥夺了,弄得孩子头昏脑胀。试想这样的精神状态,怎么能迎接下个星期的学习呢牽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这种安排扼杀了孩子学习主动性,容易使孩子产生厌恶学习的情绪,这就铸成了大错。如果家长把精力集中在研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特别是从小开始,使孩子好学、乐学、那么就是向着成功跨出了第一步。

  营造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

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人们常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就是这个道理。理想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是生命中另一类导师,能给予孩子中肯的意见,是孩子的人生楷模和典范。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树立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形象;在大是大非面前,应有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形象;在世俗烟云中,应有倡真善美而非假丑恶的形象。家长还应该是乐观、自信、开朗、友爱的形象和合作、好学的形象,最起码应是个有良善、诚实的形象。这样,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文化氛围、生活习俗、家长的爱好等都会耳濡目染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去。特别是父母的思想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当孩子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时,必定会受益匪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会自然形成,家庭教育也会事半而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