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教学设计与反思

1、幼儿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

  2、故事图片,小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 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请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2、 老师:“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 教师边出示图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故事结尾时提出:“猜猜姥姥会说什么?”请小朋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理由。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姥姥对陶陶说:“你浑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吗?陶陶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让我多做运动啊!”。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奶奶、妈妈说运动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请幼儿说说自己运动后的感受,使其理解运动能使身体出汗,变暖和,感受奶奶、妈妈想法的有趣独特。

  4、老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时你们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吗?这个结尾真有意思,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

  (三)、看图分段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老师生动讲述前两幅图后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不肯起床?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2、讲第3幅图:“小伙伴们为什么笑啊?”

  3、讲第4幅图:“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会儿雪后,感觉怎么样?他做什么了?”

  4、讲第5幅图。

  (四)、集体讲述故事。

  1、 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们讲得真好!我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们可以边看图边讲,也可以给好朋友讲一讲。”

  3、幼儿自由讲述。

  反思:

  勇敢,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存在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表现中。4--5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有害怕黑暗,害怕疼痛,害怕寒冷与困难等表现。主题“勇敢的我”当中有一活动内容《不怕冷的大衣》其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运动能让自己暖和起来。 2. 初步运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儿歌内容。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抛给了孩子一个问题“天气冷吗?这么冷的天气里你会做什么事?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起来?”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他们想的办法基本上是借助现代技术产物了来保暖。之后我又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之间可以共同的讨论,并随着小兔子的想得到不怕冷的大衣而跑去奶奶那里去过程发现到底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这期间引导孩观察小兔子的身体变化。从而使孩子知道运动能使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加体验运动的好处,活动后我带小朋友一起到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在寒冷的季节里要勇敢的战胜寒冷。

2、大班教案《不怕冷的大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

  2、教师讲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不起床?

  兔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吗? 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带着问题再请幼儿听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4、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体会“不怕冷的大衣”。

附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你们明白了吗?

课后反思: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去想象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大衣,培养幼儿大胆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大都是从大衣的颜色方面来猜想的,如:它的大衣是五颜六色的等等。很少是从材质、式样等方面来想象。但讲述故事前运用关键问题的提出更好的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感,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的方法,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教师以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来让幼儿去理解故事,同时知道妈妈所说“大衣“的真正意思。

  了解世上没有不怕冷的大衣,只有运动才能使人变暖和的道理。并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并提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和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会有用简单的一个词来表述的现象,教师就针对这种现象对幼儿进行追问,引导幼儿要将语句说完整,这样所表述的别人才能够明白。

3、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不怕冷的大衣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

  2、教师讲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不起床?

  兔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吗? 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带着问题再请幼儿听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4、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体会“不怕冷的大衣”。

  附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你们明白了吗?

  课后反思: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去想象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大衣,培养幼儿大胆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大都是从大衣的颜色方面来猜想的,如:它的大衣是五颜六色的等等。很少是从材质、式样等方面来想象。但讲述故事前运用关键问题的提出更好的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感,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的方法,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教师以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来让幼儿去理解故事,同时知道妈妈所说“大衣“的真正意思。

  不怕冷的大衣了解世上没有不怕冷的大衣,只有运动才能使人变暖和的道理。并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并提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和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会有用简单的一个词来表述的现象,教师就针对这种现象对幼儿进行追问,引导幼儿要将语句说完整,这样所表述的别人才能够明白。

  活动设计:

  “不怕冷的大衣”是一个语言活动,主要活动目标是: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运动能让自己暖和起来;初步运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儿歌内容。

  寒冷是季节变化不可回避的现实,而战胜寒冷则需要勇气和智慧,首先是不怕,其次是要想办法,作品正是按照这种思路构想的。

  大衣百科:大衣(Coat)是一种常见的外套,衣䙓长度至腰部及以下。大衣一般为长袖,前方可打开并可以钮扣、拉链、魔鬼毡或腰带束起。具保暖或美观功效。在古代,大衣指代古代女性的礼服,名词起于唐代,沿用至明代。现在所称的西式大衣约在19世纪中期与西装同时传入中国。

4、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不怕冷的大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

  3、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

  2、故事图片,小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 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请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2、 老师:“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 教师边出示图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故事结尾时提出:“猜猜姥姥会说什么?”请小朋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理由。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姥姥对陶陶说:“你浑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吗?陶陶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让我多做运动啊!”。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奶奶、妈妈说运动是不怕冷的大衣?”!.快思.教案网出处!可请幼儿说说自己运动后的感受,使其理解运动能使身体出汗,变暖和,感受奶奶、妈妈想法的有趣独特。

  4、老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时你们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吗?这个结尾真有意思,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

  (三)、看图分段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老师生动讲述前两幅图后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不肯起床?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2、讲第3幅图:“小伙伴们为什么笑啊?”

  3、讲第4幅图:“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会儿雪后,感觉怎么样?他做什么了?”

  4、讲第5幅图。

  (四)、集体讲述故事。

  1、 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们讲得真好!我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们可以边看图边讲,也可以给好朋友讲一讲。”

  3、幼儿自由讲述。

  活动反思:

  勇敢,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存在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表现中。4--5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有害怕黑暗,害怕疼痛,害怕寒冷与困难等表现。主题“勇敢的我”当中有一活动内容《不怕冷的大衣》其活动目标:1. 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运动能让自己暖和起来。 2. 初步运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儿歌内容。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抛给了孩子一个问题“天气冷吗?这么冷的天气里你会做什么事?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起来?”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他们想的办法基本上是借助现代技术产物了来保暖。之后我又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之间可以共同的讨论,并随着小兔子的想得到不怕冷的大衣而跑去奶奶那里去过程发现到底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这期间引导孩观察小兔子的身体变化。从而使孩子知道运动能使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加体验运动的好处,活动后我带小朋友一起到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在寒冷的季节里要勇敢的战胜寒冷。

5、大班优秀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

  二、教师讲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仔细倾听。

  三、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1、小白兔为什么不起床?

  2、兔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3、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4、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吗?

  5、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四、带着问题再请幼儿听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体会“不怕冷的大衣”。

  附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妈妈,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

  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你们明白了吗?

  活动反思:

  勇敢,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存在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表现中。4--5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有害怕黑暗,害怕疼痛,害怕寒冷与困难等表现。主题“勇敢的我”当中有一活动内容《不怕冷的大衣》其活动目标:1. 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运动能让自己暖和起来。 2. 初步运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儿歌内容。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抛给了孩子一个问题“天气冷吗?这么冷的天气里你会做什么事?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起来?”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他们想的办法基本上是借助现代技术产物了来保暖。之后我又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之间可以共同的讨论,并随着小兔子的想得到不怕冷的大衣而跑去奶奶那里去过程发现到底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这期间引导孩观察小兔子的身体变化。从而使孩子知道运动能使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加体验运动的好处,活动后我带小朋友一起到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在寒冷的季节里要勇敢的战胜寒冷。

6、小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

  活动目标:

  1.理解不怕冷的大衣故事的内容,知道冬天多运动就不怕冷。

  2.理解词:汗渍渍、自言自语。

  活动准备:

  1.不怕冷的大衣得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提问:冬天的北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你们怕冷吗?

  2.初步欣赏故事,了解人物和情节。

  ·提问:故事里有谁?天气怎么样?小白兔躲在被窝里干什么?

  3.再次欣赏故事。

  ·欣赏故事录音。

  4.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

  ·提问:小兔子为什么躲在被窝里不肯起来?

  妈妈说姥姥有一件什么衣服要送给小白兔?

  姥姥有没有给小白兔一件不怕冷的大衣?

  不怕冷的大衣故事

  下过了雪,又刮起了大风,天好冷啊!躲在被窝里睡懒觉。

  “我的小乖乖,快起来,快起来呀。”兔妈妈叫小白兔起床。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就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呀?”小白兔听了觉得奇怪,就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这么件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精神抖擞地站在门口向妈妈告别)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你快到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那可不行,姥姥说过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才能给呢!”

  小白兔一蹦就从被窝里蹦出来了,“稀里哗啦”穿上小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不行,不行,你去怎么成呢?外面风那么大,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就往外跑,风刮在脸上就像刀子割似的,那么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了起来。

  跑啊,跑啊,怎么脖子热烘烘的,它就把围巾拿下来。再跑啊,跑啊,又怎么了,头顶上热乎乎的,它把帽子拿下来了。跑啊,跑啊,跑到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捡了一个挺大的胡萝卜给它吃。

  “我不要吃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嗯?哈哈,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我不要吃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呀!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哈哈,小乖乖,你看你的头上汗渍渍的,不怕冷的大衣呀,不就穿在你的身上吗?”

  “啊,哈哈哈哈。”小白兔想了想,明白了: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呀,你们明白了吗?

  小点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小白兔身上那件白毛衣服,动物们都不用穿衣服,因为他们身上都一层厚厚的保暖衣,穿了保暖衣的小动物们都不用冬眠,像青蛙没有保暖衣穿,所以要冬眠。小朋友知道小白兔不怕冷大衣就是小白兔身上的兔毛衣。冬天来了,越来越来冷,小朋友们要时刻多穿点保暖衣,这样冬天就不会冷啦。

7、小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感激寒冷的冬季中辛勤劳动的人。

  2、观察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事先与厨房联系参观事宜,请阿姨配合参观活动。幼儿收集“不怕冷的人”的信息资料。幼儿用书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参观厨房,发现厨房的阿姨为了给小朋友服务而不怕冷,心存感激。

  1、师:冬天很冷,我们洗手的时候感觉到水是怎样的呢?身边很多人都喜欢用温水或热水洗手。(快思 www.banzhuren.cn)厨房的阿姨在冬天是怎样洗菜做饭的呢?她们不怕冷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厨房,观察到厨房阿姨不怕冷。

  ——师:看看厨房阿姨在干什么?(洗菜)

  ——请幼儿摸摸水。师:阿姨用什么水洗菜?(自来水)水冷吗?

  ——请个别幼儿问问阿姨:自来水多冷呀?阿姨您怕冷吗?

  ——请阿姨给大家看看她冻得发红的手。阿姨:我们在冷水里淘米洗菜,虽然水很冷,冻得手都发红了,但我们不怕冷。

  3、教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为了小朋友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厨房的阿姨不怕冷,坚持劳动,阿姨真勇敢!我们要向阿姨学习!

  4、请幼儿对阿姨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信息交流,发现身边不怕冷的人,像他们学习。

  1、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

  2、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各种信息资料,并与同伴交流。

  3、集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冬天的早上,清洁工阿姨不怕冷,在扫马路;下雪天,交警叔叔不怕冷,在路口指挥交通……

  4、师:我们小朋友怕冷吗?说说你不怕冷的事。(准备小礼物,奖励给发言的幼儿。)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们班的孩子们基本上都知道要向他们学习,要做个勇敢的、不怕冷的人,而且天天早上都能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孩子们需要多种感官的激发和参与,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孩子们主动学习,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只有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8、小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恐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运动可以使身体暖和。

  2.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挂图。

  2.故事录音、《小朋友的书.冬天里》。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出故事情节。

  师:天气很冷,有只可爱的小恐龙来到了城里,它遇到了什么事?请你仔细听故

  事,故事《不怕冷的小恐龙》。

  二、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故事。

  三、请幼儿讲讲小恐龙来到了城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四、教师逐幅出示故事图片并进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挂图,提问。

  师:小恐龙怎么了?

  师:人们想了什么方法让小恐龙暖和起来?

  师:小恐龙感到暖和了吗?为什么?

  2.出示挂图,提问。

  师:最后小朋友们想了什么方法让小恐龙暖和起来?

  3.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再次听老师完整的讲故事。

  五、幼儿讨论。

  鼓励幼儿说说冬天很冷,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使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并尝试用动作来表示.

  六、幼儿看《小朋友的书.冬天里》第11—15页“不怕冷的小恐龙”,互相交流,讲讲小恐龙的故事。

  活动反思与建议:

  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整个活动下来环节清楚,本活动的亮点就是教师每个环节设置的问题非常巧妙,让幼儿通俗易懂,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不足之处:

  就是示图片的环节,教师站的位置离幼儿有点远,产生距离感,导致后面环节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9、中班语言课教案《不怕冷的大衣》含反思

设计思路:

  《不怕冷的大衣》这个故事来自于学习活动中《寒冷的冬天》主题背景下,故事以小兔的奶奶家有一件不怕冷的大衣为线索,层层深入,作品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这样神秘的“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而是在层层的悬念中,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故事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感悟不怕冷的秘密是运动。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导入部分,引发幼儿对于不怕冷的方法的讨论;第二环节是重点,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了解不怕冷的方法;最后环节请幼儿通过实践来对于不怕冷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

  1.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天气怎么样啊?

  2.冬季是一年里最冷的季节,呼呼的北风吹着,河里结冰了,还会下大雪呢!那这么冷的天气,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冷呢?(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取暖方法)

  3.小朋友有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不错。可是小白兔呢?它怕冷吗?但是我听说她姥姥家有件不怕冷的大衣,穿在身上可暖和了,还冒汗呢?小朋友你们猜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幼儿回答)

  4.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怎么说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二、理解故事

  1.师分段讲述故事。

  2.提问,理解故事

  (1)小白兔为什么不肯起床?

  (2)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3)小白兔去姥姥家时穿得什么衣服?

  (4)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5)小白兔怎么会这么热的呀?

  (6)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吗?

  (7)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小结:原来运动会使身体暖和,在冬天,我们要多做运动,这样就不怕冷了。我们小朋友平时要做个不怕冷,勇敢地好孩子,对吧!再冷的天我们也不要怕,早早起床,多做运动,这样我们也会有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哦!

  3.再次完整地欣赏故事。

  三、延伸活动

  1.你们知道吗?故事里的小兔来到了我们中二班了,小兔以前特别怕冷,喜欢睡懒觉,现在我可爱运动了,每天都能早早起床锻炼身体,你们平时爱运动吗?(幼儿回答)。

  2.你们都很棒,和我一样是个不怕冷.爱运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一起出去做运动吧!

活动反思:

  寒冷是冬季不可回避的现实,而战胜寒冷则需要勇气和智慧。诗歌中的小兔从一开始怕冷,到后来通过跑步而拿到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知道运动能使身体变得暖和起来。现在天气寒冷,班里常有孩子因为怕冷睡懒觉而经常迟到,相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改善迟到现象。

  本次活动,幼儿还是能运用生动的语气较完整地朗诵诗歌,尤其有几个孩子在学习奶奶的语气学的惟妙惟肖,目标基本完成。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己薄弱的地方,引导语不够精炼,师幼互动还需再热烈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营造让幼儿想说、敢说、主动说的一个轻松的语言氛围。

  通过这次的展示活动,在前期准备、组织过程、过后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10、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不怕冷的大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活动准备:

  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

  2、教师讲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不起床?

  兔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吗?

  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4、带着问题再请幼儿听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5、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体会“不怕冷的大衣”。

  附:故事

  《不怕冷的大衣》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

  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你们明白了吗?

  活动反思: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总喜欢粘在暖暖的被窝里迟迟的不肯起床,宁愿呆在室内而不愿去室外活动。本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故事,了解运动能让人暖和,从而产生不怕冷的意念,了解不怕冷的方法,锻炼和培养不怕冷的意志,努力争取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我先是设置了悬念,让幼儿带着好奇心去听故事,加上我利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他们基本上都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但当我问到"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啊?"孩子的回答是"棉袄",一连问了几个,答案都差不多。这时我意识到了,也许对于中班的孩子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深奥,孩子可能理解不过来。于是我适时地进行了启发,通过做出各种动作举出了孩子们平时喜欢的活动,并让他们一起做,谈谈感受(身体变暖了)。然后总结出这些活动都可以称为运动,所以让他们理解"不怕冷的大衣"其实就是运动已经很容易了。尤其结尾处小兔布偶出现时更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随着"兔子舞"的音乐,孩子们跳得可高兴啦!总的来说,这节活动实施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变得爱运动了,而且早晨也没有小朋友迟到了!

11、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春天是这样来的》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丰富关于春天生物象声词的词汇,并用乐器表达。

  2.创编散文诗动作。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春天是这样来的》散文音频;散文插图;春天相关事物实拍图。

  活动过程

  一、结合音频《春天是这样来的》播放插图,赏析散文诗。

  ——都出现了什么?他们在干嘛?他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你最喜欢图里哪个部分?散文中的哪一句?

  二、出示乐器,请幼儿一起来演奏。

  1.幼儿操作乐器三角铁和串铃对诗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出现的象声词进行表演。

  2.幼儿操作乐器沙锤和双响筒对诗词中第三句和第四句出现的象声词进行表演。

  三、创编动作,完整念诵散文。

  ——小溪、柳树、春笋、花儿他们是怎么迎接春天的?你能学做它们的动作吗?

  ——配合着动作再一起念诵下这首迎接春天的散文吧!

  四、出示春天相关图片,幼儿自由讨论关于春天的其他事物。

  ——小朋友们,除了散文里面出现的事物还有谁也在欢迎春天的到来呢?(出示田野、桃树开花、小燕子图片等。)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请家长带着幼儿到户外观察,并说一说春天相关的事物有哪些

  活动反思: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常常听到的是有关“春天”的话题,而很少有人谈及“春风”,因此,以春风——这一大家熟悉而又常被忽略的主题为内容的散文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我遵循了动静交替、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图片图谱的运用为幼儿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较好的保证,采用动作表演的教学的游戏性,让孩子们和树儿一起翩翩起舞;和花儿一起频频点头;和春风一起寻找这绿意和花香,一起感受春风带来的温暖和希望。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得比较好,从效果来看,我预设的目标达成度较高。

  结合我们现在的课题研究方向——将诗歌活动(诗歌朗诵)与艺术教育相融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我在思考:

  首先,此个活动中我那些地方将诗歌活动与艺术教育融合了?可能图谱是一个,借助动作表演帮助理解一些动词是其二。这些个点如果不做课题研究的老师可能也会用到,那么我们研究的突破口又将在哪呢?

  其次,对于如何培养大班孩子的朗诵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困惑。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很想有感情的进行朗诵,但是,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对诗歌还不熟悉。那么,朗诵活动方在第一次诗歌活动中合适吗?如果可以,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何种方式组织进行呢?

  再者,活动的导入环节是“随音乐做放风筝动作。”我原本采用的是一段比较欢快的音乐进行的,也许我可以用下周将进行的《春天里来》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本身这个音乐也是欢快而抒情的,适合做背景音乐。第二,又可为下次的活动做很好的铺垫。

  另外,这两个段落还让学生认识排比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知道作者把太阳当人来写,使人感到亲切、生动。

  最后,设计一个“美一美”的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歌中春风的理解用画笔画出来。或者自己设计一副关于春风的画,然后进行诗歌的创编。达到诗与画,画与诗的自然融合。

  希望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能为孩子们考虑的更多一些,让我们的孩子对美的感悟更多些!

12、小班语言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情节。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重点:

  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

  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故事《不怕冷的大衣》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提问:冬天到了,北风呼呼的吹着,你们看,这是谁呀?她在干嘛?为什么她还不起床呢?

  小结:原来这是一只怕冷的小兔啊,它躲在被窝里面睡懒觉呢!

  二、理解故事

  1、理解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对“不怕冷的大衣”的兴趣。

  提问1:妈妈来到了小兔床边,她会对小兔说什么?

  小结:妈妈说,奶奶家有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提问2:妈妈说奶奶那里有一件不怕冷的大衣,你们猜猜是怎样的一件衣服?

  小结:原来不怕冷的大衣可能是厚厚的、软软的、暖暖的。

  2、理解故事第二段,发现小兔子运动前后的明显变化。

  过渡:小兔听了妈妈的话,立刻跳了起来,准备出发了。

  (1)观察PPT,结合生活讲。

  提问:小兔要出门了,要做哪些防寒准备工作呢?(提问:想想小朋友平时出门时还要做哪些准备的?)

  小结:出门前要记得做好防寒工作才能抵挡外面的寒冷。

  (2)观察PPT,说说小兔的快速。

  提问:它是怎么去的呢?(追问:为什么要跑着去而不是走着去呢?)

  小结:小兔太想快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所以她飞快的跑着。

  (3)观察PPT,交流小兔的变化。

  提问:跑着跑着,她怎么了?她为什么拿掉了围巾和帽子?(提问:还有从哪里看出来小兔感觉热了?)为什么她会这么热呀?

  小结:是啊,小兔跑着跑着,身上热乎乎的了。

  3、理解故事第三段,了解“不怕冷的大衣”的真正含义。

  提问:小兔到了奶奶家,会对奶奶说什么?奶奶又是怎么回答的?

  过渡:我们一起来听听奶奶是怎么说的吧。

  小结:原来奶奶说不怕冷的大衣就已经穿在小兔身上了呀。

  三、整体欣赏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为什么奶奶说不怕冷的大衣已经穿在小兔身上了呢?不怕冷的大衣到底是什么呢?

  小结:原来运动能让我们身体出汗,变暖和,所以运动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

  2、问题讨论,经验拓展

  提问:还有哪些运动可以帮助我们不怕冷?

  小结:原来我们小朋友喜欢这么多运动呀,那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抵御这寒冷的冬天。

  活动延伸:

  1、亲子:和家人一起探索更多的运动项目。

  2、区域:为棉衣涂上漂亮的颜色。

  活动反思: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总喜欢粘在暖暖的被窝里迟迟的不肯起床,宁愿呆在室内而不愿去室外活动。本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故事,了解运动能让人暖和,从而产生不怕冷的意念,了解不怕冷的方法,锻炼和培养不怕冷的意志,努力争取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我先是设置了悬念,让幼儿带着好奇心去听故事,加上我利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他们基本上都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但当我问到"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啊?"孩子的回答是"棉袄",一连问了几个,答案都差不多。这时我意识到了,也许对于中班的孩子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深奥,孩子可能理解不过来。于是我适时地进行了启发,通过做出各种动作举出了孩子们平时喜欢的活动,并让他们一起做,谈谈感受(身体变暖了)。然后总结出这些活动都可以称为运动,所以让他们理解"不怕冷的大衣"其实就是运动已经很容易了。尤其结尾处小兔布偶出现时更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随着"兔子舞"的音乐,孩子们跳得可高兴啦!总的来说,这节活动实施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变得爱运动了,而且早晨也没有小朋友迟到了!

13、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反思

  大班上学期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

  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过程:

  1、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

  2、教师讲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不起床?

  兔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吗?

  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4、带着问题再请幼儿听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5、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体会"不怕冷的大衣"。

  附:故事

  《不怕冷的大衣》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

  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你们明白了吗?

  活动反思: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去想象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大衣,培养幼儿大胆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大都是从大衣的颜色方面来猜想的,如:它的大衣是五颜六色的等等。很少是从材质、式样等方面来想象。但讲述故事前运用关键问题的提出更好的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感,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的方法,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教师以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来让幼儿去理解故事,同时知道妈妈所说“大衣“的真正意思。

  了解世上没有不怕冷的大衣,只有运动才能使人变暖和的道理。并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并提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和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会有用简单的一个词来表述的现象,教师就针对这种现象对幼儿进行追问,引导幼儿要将语句说完整,这样所表述的别人才能够明白。

14、幼儿园社会课教案《孝敬父母》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

  2、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爱父母。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及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

  1、弹唱歌曲《爸爸妈妈一样好》

  2、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唱的歌曲有谁?(爸爸妈妈)他们对小宝宝怎样?(爱小宝宝)爸爸妈妈的小宝宝谁呢?(我)。

  二、畅谈父母对自己的爱。

  1、师以自己为范例讲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对了,任何一个人在爸爸妈妈的眼里都是宝贝。老师也一样,记得老师在生小宝宝时,老师的妈妈守在老师的身边两天两夜没合眼,当我和我的小宝宝平安无事了,老师的妈妈却生病了。每当想到这里老师就特别的感动,也特别爱自己的妈妈。那下面请小朋友们说说爸爸妈妈让你感动的事情。

  2 、幼儿诉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如:我病时爸爸妈妈怎样……爸爸妈妈每天为我怎样…… )幼儿畅所欲言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爱.

  3、师:是的,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么我们小朋友长大了,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孝敬我们的父母呢?

  三、观看课件《恣蚊饱血》的孝敬故事

  师: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就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恣蚊饱血》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闵损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1、播放课件《恣蚊饱血》

  2、幼儿说说观后感。(主要说说闵损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如:父亲回来主动打招呼,帮父亲洗碗,关心父亲,为了让父亲睡好觉脱衣引蚊子等)。

  四、讨论畅谈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1、幼儿互相讨论

  2、回报讨论结果。

  在幼儿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主要归纳以下几点:关心父母,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好好学习,不做坏事、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等。

  3、总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通过这节课小朋友知道了父母对我们付出辛劳与爱,也知道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孝敬我们的父母老师感到很高兴。老师希望小朋友说到做到,从现在起做个孝敬的人有心人也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课后延伸

  师:下面老师布置两个作业给小朋友;

  1、回家对爸爸妈妈说句“我爱你”

  2、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脚。

  六、区域活动

  语言区:投放有关孝敬的故事书或故事磁带。

  音乐区:投放有关孝敬的歌曲。

  娃娃家: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课后反思:

  我本节课的目标定为两个:1、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通过课前的作业(了解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棒,每个幼儿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课的一开始幼儿就深深被自己和同伴之间所说的父爱母爱所感动,课堂效果非常好。我认为第一个目标在活动中充分的得到了落实。

  我的目标2、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爱父母。爱这个字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太深奥了。所以在这部分活动中开始幼儿对父母爱只停留在为父母做事。所以当时我灵机一动,我反着问,让幼儿回答。孩子们在回答体验到了对父母的爱除了为父母做事,还有听父母的话,不做坏事,好好学习等。所以我觉的我的第二目标在活动中也得到了落实。

15、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歌曲教案:《幼儿园里好事多》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里好事多

  二、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要什么有什么,家里人对孩子是千依百顺,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感恩更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能感知到帮助他的人快乐,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讲评自己周围的好事,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

  2、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做事,会使别人快乐的道理。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四、活动准备:

  1、将小朋友中典型的好事绘制成若干张图片(内容为:扫地、擦墙、大姐姐帮小弟弟系鞋带、关水龙头等)。

  2、用纸盒自制“电视屏幕”。

  3、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4、木偶小猴子一只。

  五、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师生一起进行即兴的歌表演,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情绪。

  (二)、出示木偶小猴子,告诉幼儿,小猴今天带来了一盘录像带,录像带中说的是小朋友们的事情,请大家评论一下:这些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是不是好事。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用评价的方法识别好事。(1)片中小朋友做的是什么事情?(2)他(她)做得是好事吗?(3)为什么说是好事?(好事是给别人带来快乐、使人满意的事情)。

  2、播放幼儿的父母反映自己孩子在家做好事情况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好事的理解。

  (三)、教师以小猴子的口吻说:小朋友在家里和幼儿园里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演唱《幼儿园里好事多》这首歌吧。

  表扬做好事的孩子,使幼儿再次体验到做好事的愉悦,初步体验到别人快乐我才快乐的美好情感。

  (四)、鼓励小朋友多做使别人快乐的好事。说说我们可以做哪些好事。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的活动内容很感兴趣,学这首歌曲也比其它歌曲快多了,因为歌曲内容贴近生活,这些桌椅天天陪伴幼儿身边,小朋友做的这些好事也常常能看到,他们有自己的真切体会,因而歌曲的演唱激发了幼儿的内在激情,在演唱结束后的讲述中,积极发言,对平时自己身的好人好事进行讲述,幼儿语言表达清晰,表述的积极性也高了许多,对于平时的好人好事,小朋友们提出可以每周评选一次好人好事之星,做为小朋友们的学习榜样。

16、幼儿园语言教案大班《七色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表现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语言。

  2.体验帮助别人的居心快乐。

  3.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每片花瓣均可拆卸)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七色花。

  1.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请幼儿数一数小姑娘珍妮的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各是什么颜色。

  2.如果每个花瓣都能帮助珍妮实现一个愿望,那么这朵七色花能实现几个愿望?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2.结合幼儿活动材料的阅读,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重点引发讨论: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为什么?

  想象拥有七色花。

  三、想象拥有七色花

  1.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如果自己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2.请幼儿学习使用珍妮的“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3.歌表演:《给爷爷奶奶敲敲背锤锤腿》

  幼儿分组进行歌表演,敲敲背锤锤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语言类故事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幼儿听,一张图片一张嘴,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也难以很好的完成语言教学的任务。

  本教案力求这方面有所突破。《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教学中,一开始我会出示教具:神奇的“七色花”,可以让小朋友们直观的认识七色花的样子,数数花瓣有多少,都有些什么颜色,然后引出故事内容,小珍妮的花瓣是不是非常神奇呢,带着好奇心的孩子一下子就激发了情绪,趁着这种好奇心的热度我让孩子把故事完整的欣赏了一遍,虽然故事内容很长,但幼儿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很好,每次提问幼儿都能把故事内容完整的说完,甚至是珍妮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都能完整的说出来,看来幼儿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

  活动中,我通过引导、讨论,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模仿表演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七色花”的每片花瓣神奇的作用和不同情景中人物语言的变化,这一环节又把幼儿带入了故事的情景中,幼儿的兴趣也非常的高。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个花瓣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喜欢这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在充分掌握故事内容之后,我就让孩子们来说说:“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并让孩子用故事中珍妮的语气说,活动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有的说:“飞哟!飞哟!小花瓣,我想买一件漂亮的衣服。”“飞哟!飞哟!小花瓣,我想买一辆小自行车。”......对于这一点我没有加深孩子的印象,没能把最后帮助小男孩恢复健康的那一片花瓣很好的体现,在这里我也要做一下深刻的反思。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我特此准备了一个歌表演活动,让孩子们相互敲背锤腿。

  孩子们天真浪漫的笑容和帮助别人时的眼神都是那么的无暇,我还要继续的学习,反思,把自己不足的地方好好充实,争取做到更好。

17、中班语言教案《空中小屋》幼儿园教学设计模板反思

  《空中小屋》故事以狐狸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翻阅此书,吸引人的除了画面的美感之外,还有可供阅读者仔细观察和联想的细节,更有新奇的情节和温暖友情的传递,这个内容比较适合中班下学期的幼儿,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相关内容。

  2.感受空中小屋的奇妙,体验和朋友一起帮助小狐狸想办法的快乐。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根据图片,大胆讲述相关内容。

  活动难点:能够想出很多方法并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了解竹子生长变化的过程。

  2.材料准备:PPT、大图片三张、背景图若干、动物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对比观察,引发兴趣,大胆猜讲1.引发幼儿兴趣,观察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师:我们一起来看图片讲故事(边介绍边出示图一、图二)。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师:竹子长在哪里?

  师:有竹子的地方可以叫竹林。还有其他发现吗? 师:猜猜房子的主人是谁?(是小狐狸。)

  师:你们都说是小狐狸,你还看到了什么? 师:那是什么?(是门。)

  师:对呀,房子一定要有门,这样才能进进出出。还有什么发现?能不能说得更完整呢?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第一张、第二张图一样吗? 师:小狐狸的房子怎么了,有什么变化?

  师:怎么回事,房子怎么就长高了呢? 2.教师示范小结。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小狐狸在竹林里的竹笋上盖了一幢漂亮的房子,房子上有门有窗户,它可高兴了。可是竹笋上的房子一下子就长到竹子上去了,变得很高。小狐狸住在那么高的地方,心里会觉得怎样?

  师:刚才有人说住在高高的房子里可以看到美景很高兴;也有人说很害怕,担心下不来。是呀,小狐狸的确很紧张,它会说些什么?

  师:我们快来安慰小狐狸,对小狐狸说些什么呢?

  师:刚才那么多好朋友都在安慰小狐狸,它不那么紧张了。有的小朋友已经在想办法了,真不错。

  (设计意图:第一张图和第二张图有很大的差异,这有利于幼儿捕捉画面中的主要信息,并进行猜想讲述。中班幼儿对图片的观察和表达比较零散,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能帮助幼儿从画面中找到线索,让图片之间建立联系。在引导幼儿观察、猜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幼儿讲述的话语串联起来, 看似小结,实为示范,有助于幼儿从中获得看图说话的经验。)

  二、结伴互助,大胆思考,积极表达

  1.两人结伴,自由讲述。

  幼儿操作的活动教具

  师:像你们猜测的那样,小狐狸害怕得哇哇大叫……求救声被动物们听到了,大家都来了,都在想办法帮助小狐狸。现在请你和好朋友商量一下:可以请哪个动物朋友帮忙?把你们的好办法告诉小狐狸!

  师:请你们两两结伴拿一张背景图,选择所需的动物图片, 共同想办法帮助小狐狸。

  幼:我选长颈鹿,长颈鹿脖子很长,小狐狸可以从长颈鹿脖子上滑下来。

  幼:我选大象,大象鼻子长,可以让小狐狸滑下来。幼:我选小鸟,让它帮助小狐狸飞下来。

  幼:小兔子跳到长颈鹿脖子上,再把小狐狸抱下来。

  ……

  (设计意图:采用结伴讲述的形式,能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幼儿有大胆想象的空间与时间,也能更好地体现面向全体幼儿、满足个体需求的教育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和同伴大胆想象<为小狐狸想办法>,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学着倾听同伴的讲述以及补充发言,为观察第三张图打下伏笔。)

  2.幼儿贴图,分享倾听。

  师:待在上面的小狐狸有点着急了,想快点下来。想出好办法的小朋友就把你的图片送到前面的大黑板上来。

  (设计意图:活动中往往不能忽略一些细节的处理,这也是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在集体倾听各组幼儿的方法前,请幼儿把手中的教具全部出示在大黑板上,这一细节处理既能让幼儿仔细观察、发现每组方法的异同,同时也有助于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师:这些方法你们能看懂吗?谁愿意先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幼:我请长颈鹿帮忙,小狐狸拉着它长长的脖子下来就好了。师:和你一起想办法的好朋友,有补充吗?

  幼:还有一只小乌龟,小乌龟可以通过长颈鹿的脖子爬上去, 再把小狐狸救下来。

  师:两个好朋友想的办法有点不一样,一个先说,一个补充, 还有谁也来试试?

  幼:我们请了两个长颈鹿,一个站在这边,一个站在那边,就好了呀。

  师:这个方法很有趣哦,你们找到他们的好办法了吗?是哪张图片?大家一起看看(鼓励幼儿寻找)。

  幼:老师,我们叫大象来。大象鼻子很长,小狐狸拉着大象鼻子就可以滑下来。

  师:你们的方法也很厉害。谁能看懂这张图片的意思?猜猜这是什么方法(指着黑板上的一张图片问)?

  幼:那么多动物搭在一起。

  幼:不是的,不是的,是叠罗汉。

  师:你们能不能把好办法连起来告诉大家呢?

  幼:大象、长颈鹿、小兔、小鸟、乌龟、小熊叠在一起,小狐狸就可以走下来了。

  ……

  (设计意图:在各组讲述自己的好方法时,教师既要仔细倾听幼儿的表达,还要及时梳理归纳相似的方法,并关注其他幼儿倾听理解的状态。)

  3. 观察图三,学习讲述。

  图三

  师:在你们想办法的时候,小猴也想了个好办法。小猴的办法是什么?你们能看懂吗?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幼:小猴做了滑梯。

  师:除了滑梯还有什么?

  师:(用手指在图片上演示)走上去滑下来。师:除了好玩,你们觉得小猴的办法怎么样?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猴的办法。

  幼、师:小猴找来两根竹子,一根做成一节一节的楼梯,一根做滑梯,小狐狸走上去滑下来,很快、很方便、很好玩。

  (设计意图:此时出示图三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不急于

  告诉幼儿答案,有助于幼儿充分大胆地想象与猜测;二是图三是三张图片中最吸引幼儿的画面,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是图三需要幼儿在仔细观察画面、传递信息的基础上,用清楚、准确的语句进行讲述。这对中班幼儿而言是难点、是挑战,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示范。)

  4.完整观察,连贯讲述。

  师:其实这三张图片就是一个小故事,我们和好朋友一起试试把三张图片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单张图片的观察到三张图片的整体观察;从单张图片的讲述到三张图片的完整、连续讲述;从按照单张图片线索进行思考到在三张图片之间建立联系……这些都是看图讲述活动需要的经验。这个环节的设计主旨是为了让幼儿充分感知看图讲述的连贯过程,提升幼儿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逻辑性、讲述的完整性等综合能力。)

  三、为故事取名,引发后续自主阅读

  1.为故事取名字。

  师:故事讲完了,你能为故事起个名字吗?

  2.讲解故事名字的含义。

  师:你们起了那么多名字,都很不错。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空中小屋”。什么是“空中小屋”?

  (设计意图:故事名称代表着故事的主旨与中心。这一环节

  看似为故事取名,其实蕴藏着教师对幼儿概括能力的初步培养,有助于幼儿思维、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3.师幼共同讲述。

  春天到了,小狐狸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它很开心。

  可是,房子越长越高,长到天上去了。小狐狸看看下面,感到很害怕,吓得大叫起来:“救命呀,谁来救救我!”

  小动物们听到了,大家都来了。

  长颈鹿说:“小狐狸别害怕,我有长脖子,你拉住我的脖子下来。”大象说:“你就从我的长鼻子上滑下来吧!”小兔、小鸟、小熊、小乌龟、大象、长颈鹿说:“我们一起叠罗汉, 把你救下来!”小猴也想了个好办法:“我用两根竹子,一根做成一节一节的楼梯,一根做滑梯,小狐狸走上去滑下来, 很快、很方便、很好玩。”

  大家一起想办法,小狐狸再也不害怕了。朋友们经常来小狐狸家做客,唱歌跳舞游戏……

  (设计意图:完整讲述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回忆与提升,也可以进一步满足幼儿对画面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这是整个活动的内容总结和情感升华环节。在完整讲述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由地讲述。)

  四、结束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谁呢?请说说理由。

  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就能解决许多困难,让每一个人都变得很快乐。

  活动总结

  首先,幼儿对学习有兴趣,积极主动,获得了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整个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饶有兴趣地观察,积极表达,思维活跃,表现大胆。

  其次,看图讲述活动强调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依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对一段故事内容进行完整、清楚、合理的编讲。在以往的讲述活动中,往往会因为教师的主观引导而给幼儿带来思维定势,也会造成课堂中幼儿重复他人编讲内容、讲述内容缺乏创意的现象。

  那么,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如何关注并给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结伴操作的形式, 提供幼儿自主构图讲述的机会。在分享环节中,在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的同时,并引导同伴互动,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和交流不同的办法。这一操作构图、编讲故事情节的环节设计,不仅符合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也给予了幼儿自主想象、创造的机会,起到了引导幼儿积极思维、自主表达、共享经验等作用,具有良好的实效性。

  在完整讲述图片环节,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师幼共同讲述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完整地讲述三张图片内容, 不仅使幼儿获得了看图讲述、完整编讲故事的经验,也提高了幼儿看图讲述的兴趣和能力。

  最后,说一下我的思考。不同类型的语言活动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推动各有不同。看图讲述是否需要完整讲述? 故事教学和看图讲述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故事教学有原著, 可以通过故事展现给幼儿优美规范的语言,但看图讲述教学更多的作用在于促进幼儿观察、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完整讲述,也可以在活动后进行完整讲述。

18、幼儿园科学教案《我和我的影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和我的影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2、对探索影子产生兴趣,提高幼儿观察和运用较完整语言讲述自己发现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选择有阳光的日子。

  2、能站立的布娃娃一个,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游戏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1)找一找、猜一猜这是谁的影子。

  (2)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

  ⅰ.幼儿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幼儿:我跳舞,影子也跳舞;我走,影子也走;我插腰,影子也插腰、、、、、、

  ⅱ.幼儿在阳光下站立不动,观察影子。

  幼儿:我不动,影子也不动。

  老师:影子是跟着我们的,我们做什么动作,它们也做什么动作。

  老师:咱们到大树下去休息一下,看看地上有什么?

  幼儿:咦?影子哪儿去了?

  老师: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2、借助布娃娃,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

  老师:这是谁?

  幼儿:布娃娃。

  老师:娃娃漂亮吗?哪儿漂亮?

  幼儿:黄黄的弯弯的长发漂亮,大大的眼睛漂亮。

  老师:娃娃的影子漂亮吗?

  幼儿:不漂亮,黑黑的,没有眼睛,也没有漂亮的衣服。

  老师:娃娃和它自己的影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娃娃的头发是黄黄的弯弯的,影子的头发是黑黑的;娃娃的眼睛大大的,影子没有眼睛、、、、、、

  3、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老师:娃娃和它的影子不同,那小朋友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幼儿:我衣服上有花,影子上没有;我脖子上有项链,影子上没有、、、、、、

  老师:影子是黑色的,我们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影子只是我们的一个轮廓。

  4、实验记录:画自己和自己的影子。

  老师:请你们做一个喜欢的动作,认真观察后把自己和影子画下来。

  5、交流实验过程与结果。

  老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记录中哪个是自己,哪个是自己的影子?

  幼儿 :漂亮的是我,黑黑的是影子、、、、、、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是我在一次户外游戏时发现孩子们对地上的影子十分的好奇而引发的一次教学。活动开始孩子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并与同伴交流;再借助布娃娃让幼儿更具体形象,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物与影子的区别;然后是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幼儿能画出不同形式下的自己和影子。活动后,我发现有的孩子对影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有的孩子却几乎达不到教学目的,问题可能是在活动前,我没有全面把握好孩子对影子的最初经验,来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一设计层次不同的活动,让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另外由于是在户外进行的活动,我担心孩子们玩的过于兴奋收不拢不敢放手让幼儿大胆探索,作各种尝试,并及时介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总的看来这次教学还是成功的,如果考虑更周到效果会更好。

19、幼儿园教案艺术活动《小马车》教学设计与反思

  艺术活动《小马车》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个活动的环节是我结合以前开展的音乐活动和看师傅的音乐活动进行正和设计出来的。这个活动的重难点放在了用象声词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上,因此我思考着怎么将这个重难点更好地解决在活动中,后决定将重难点前置,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就直接引出。本来设计是引导孩子们着重听这一句带有附点音符的乐段,但是经过师傅的指导,后改为让孩子们自己倾听,在整段音乐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当孩子们听不出时,再将这句乐段唱出,再进行引导。这样便能将这个重难点很好地把握住,并能有效地解决。

  之后的环节中,结合师傅的指导,我将原有的环节进行了修改,但是开展下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唱形式比较单一,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疲劳;引导孩子们唱了两三遍,但还是发现孩子们对歌词并不是很理解,导致歌唱时不流畅……其实这样的问题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虽然时常反思,但是总是不能避免,这方面还需再思考。活动后,师傅和来调研的老师给我的建议是:

  1.结合歌曲,我可以添加一些动作或者是图片,帮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

  2.在我的伴奏上,我还需视情况适当地调整伴奏和范唱之间的协调性,如果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进行歌唱,那么我的伴奏就应该轻一点,突出范唱,有时候也可以只弹奏主旋律,并用嘴型帮助孩子们记忆歌词。

  3.在我第一次范唱唱出时,我不需要直接就用“你听到了什么”,而是直接让孩子用说的方式将歌词填进去,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提高孩子的兴趣。

  有反思就会有进步,在每一次的艺术活动之后,在每一次的师傅的专项活动展示之后,我总是能学到点什么。这次活动后,师傅也对我有小小的表扬,说我在活动中也注意到了孩子的音色问题,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我相信在专项活动上,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提升的。

20、幼儿园绘本优秀教案《月亮生日快乐》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自制图书,在观察、想象、表演中,培养幼儿观察画面的能力,享受阅读的情趣。

  2、调动孩子丰富的情感,感受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

  师:“老师自制了一本图书,这是图书的封面,看了这个封面你会想到什么?” (自制的图书画面大,有利于幼儿观察细节并展开想象)

  师:“小熊可能在和月亮说什么呢?”

  师:“让我们一起怀着愉快的心情祝福月亮吧!”

  二、听故事,随机设疑

  1、教师分段讲故事

  师:“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教师缓和的语气把幼儿带入宁静的发生故事的夜晚)

  师:“一天晚上小熊抬头望着天空……于是,他爬上了一棵高高的树,去和月亮说话。”

  问:“小熊为什么要爬上高高的树呢?”

  2、继续讲:“他爬上了高高的树……月亮听不到。”

  师:“小熊爬到树上觉得离月亮还是太远,如果你是那只小熊,这一下你会到什么地方和月亮说话呢?”

  3、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小熊是怎么做的?”

  4、继续讲:“于是,他划船……爬到高山上。”

  师:“小熊千辛万苦地爬上了高山,虽然累但他心情怎样?为什么呢?”

  师:“是啊,能和朋友说说话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此时此刻,小熊会对月亮说什么呢?”

  5、继续讲:“小熊开始大叫:‘嗨!……再见了!’月亮说。”

  师:“听到这里,你有觉得奇怪吗?”“可是小熊也认为这是自己的回声吗?”“他觉得这美妙的回声就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月亮的声音。”

  6、师生表演对话

  师:“这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熊,谁愿意做月亮和我这只小熊对话?”

  师:“你觉得有朋友这样想着你,问候你,心里高兴吗?”“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师小结:原来有朋友在一起真是件好事,他可以让我们都快乐起来。

  7、幼儿试着看图讲述“小熊回到家……为月亮买了一顶漂亮的帽子。”

  8、师:“帽子是买到了,可小熊碰到了一个难题,什么难题?你有办法帮他解决吗?”

  9、观察画面,寻找答案

  师:“仔细观察这三副画,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师:“是的,小熊也发现了,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办法呢?”

  师:“这个办法行吗?让我们和小熊一起在树下静静地等吧!”

  师讲:“当天晚上,他把帽子挂在树上……穿过树枝,爬到树枝头。”

  问:“你们希望结果怎样?如果月亮真的戴上了,你们会怎么样?”(揭去四副的遮纸,激起幼儿兴奋快乐的情感)

  师:“小熊也和你们一样,看他高兴得怎样了?”

  学习句子:小熊高兴得手舞足蹈。

  师小结:这真是一只可爱又聪明的小熊。

  10、继续讲:“这下小熊安心地回去睡觉了,小熊睡觉的时候……在后面跑着、追着……”

  师:“想想,小熊现在的心情怎样?”“你肯定也替他着急是吧,小熊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呀?”

  11、继续讲:“把朋友送的东西弄丢了,小熊心里又难过又着急。于是,当天晚上……去和月亮说话。”(师幼一起看图讲述)

  12、师:“小熊第几次爬上高山了?”“他的心情有变化吗?他在想什么?他会和月亮怎么说呢?”

  13、继续讲:“一起听听故事中的小熊和月亮是怎么说的吧。”“好一阵子,月亮都不说话……‘没关系,我还是一样喜欢你!’月亮说。”

  师:“听到朋友能原谅自己,两个朋友的心情又怎样了?”“最后,他们一起祝福‘生日快乐!’‘生日快乐!’”。

  三、延伸

  师:“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你们喜欢这只小熊吗?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师:“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心情也来祝福小熊吧!‘小熊,生日快乐!’‘再见了!’”。

  反思:

  优秀绘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深受小朋友喜欢。因此,教师往往通过边深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边适时引导幼儿阅读图画的方法来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既给以知识技能又调动情感态度,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月亮,生日快乐》的教学设计,意在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精致生动的图画,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引导他们感悟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在本次活动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适当提问,给幼儿思维的挑战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简单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但研究表明教师提问过多,会限制幼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因此低质量的提问幼儿就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机械性的“是”、“对”无法对幼儿的思维构成挑战。在本次活动中,我更多的是采用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综合感知画面使他们的思维更具体更丰富。如在观察封面时,我不再采用常规的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等,而采用了跳跃式的提问:“请你仔细看这个封面,你会想到什么?”这样幼儿的回答就不会停留在表面的图象上,而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想到了“它在干什么?”“他在想什么?”等等。考虑到是大班的幼儿,简单的提问只能束缚幼儿的思维,因而转换了提问给以思维的挑战。又如,在讲到小熊爬到山头和月亮对话,引出“回声”这一概念时,我问:“听到这里,你有觉得奇怪吗?”从幼儿内心的感受出发来引起幼儿对“两种声音”的好奇,通过幼儿自身的疑问来解决故事中的难点问题,这样的提问给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看图灌输。但最后结尾部分显得轻描淡写了些,怎样让幼儿把体验到的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升华,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倾听,给幼儿适当的评价

  评价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有效的评价能强化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做到有效地倾听才能展开有效的评价。如一位幼儿在说到封面上“小熊对月亮说‘月亮,生日快乐’时”,我马上意识到该幼儿能认字,于是说:“你认识这些汉字吗?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在听到我的肯定后,该幼儿笑眯眯地坐下了,说明老师的评价激励让孩子非常满足和自豪。

  三、对话绘本,给幼儿情感的体验

  我们对一些绘本的分析,往往是将传统的理解“灌输”给了幼儿,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然而,完美的阅读过程绝对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幼儿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等对作品进行理解的过程。作为阅读主体的幼儿,由于认知结构、性格爱好和阅读经验的不同,所获得的感受和结论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对绘本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及时地设疑质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理解绘本。如在讲到“小熊把帽子挂在树枝头,期待月亮能戴上帽子”的时候,我让幼儿自己体会:“你希望结果怎么样?”“如果真的戴上了,你会怎么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知理解绘本中小熊的期待心理和对朋友的真实态度。

  四、留有遗憾,给教师反思的空间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不容幼儿有“越轨”行为,期待的是他们能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思路按部就班顺利完成,但这样往往将许多精彩的风景遗漏,让孩子的个性、自信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在本次活动中,当我急切地想让幼儿根据画面想象小熊为月亮戴上帽子的办法时,一位幼儿站起来,居然根据文字念起来:“当天晚上,小熊把帽子挂在树枝上……”哦,天那,这位孩子居然认识那么多的汉字,而且一字不差!我担心错过其他孩子精彩的想象,竟没有给以评价就仓皇地让其坐下……事后想想,我这样的举动是多么的幼稚,我怎么就不可以说:“是啊,除了观察画面我们可以知道结果之外,这位小朋友的本领更大,可以看懂书中的文字,真是一个爱学习的了不起的孩子。”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这位孩子对今后学习的态度肯定更加自信。事后他老师也说,“这是位不爱举手说话的孩子,但很认真认识不少字,一点也不像个男孩。”听了他老师的话,我更加自责,是啊,我本可以给他一方展现才华的舞台,或许因为我表扬了前一位小朋友的好学才激起他回答问题的欲望吧,可却因为我的自私把他的好学和自信剥夺了!

21、幼儿园语言活动优质课教案《好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2.感受好朋友见面时的快乐心情,尝试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挂图;小朋友的书。

  2.小狗、小鸭的头饰若干。

  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回忆与好朋友见面的情景。

  你有好朋友吗?见到好朋友时,你的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好朋友见面时都会有不同的问好方式,有的握握手、有的抱一抱、有的会鞠躬说“你好!”

  你见到好朋友时,会怎么问好?

  2.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出示挂图,告诉幼儿小动物见到好朋友时也很高兴和它们是怎么问好的。

  教师朗诵儿歌两遍,告诉幼儿儿歌名称。

  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提问:

  两只小狗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要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要摇摇尾巴点点头?

  两个娃娃见了面,怎样问好?

  在幼儿回答后可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幼儿学念儿歌数遍。

  3.听儿歌录音,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4.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说说什么动物见面了,再根据动物的特征创编互相问好的方式。(如:两只小象见了面,伸出鼻子勾一勾)

  5.请幼儿戴上头饰边说儿歌边表演找朋友。

  课后反思:

  1.这个活动很切合幼儿入园时开展,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可是到了幼儿园,孩子要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针对这一现象,我选择《好朋友》对孩子进行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幼儿对本活动很感兴趣,活动游戏化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

  3.在创编儿歌的环节中,由于幼儿年龄偏小,想象还不够丰富

22、幼儿园美术优秀教案《桃花朵朵开》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 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3、 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4、 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

  活动难点:

  五个圆点围成一圈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桃树背景、水粉颜料、棉签、皱纸、树枝等,每张背景上做好一个桃花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讲述,说说观察桃花的快乐心情

  1、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看桃花开心吗?老师把开心的情景拍下来啦!想看吗?(看课件)

  2、 问:你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

  3、 教师:我们小二班的朋友小嘴真甜,都和桃花姐姐成了好朋友,说悄悄话,做游戏,桃花姐姐心里可开心了。看,桃花姐姐来看你们了!

  二、欣赏与示范

  1、(看课件)仔细观察桃花长得什么样?五个花瓣,粉红色,象五角星,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这朵桃花在干什么?(笑眯眯)那这朵呢?(很害羞)这朵花象什么?想蛋,它是一个花苞苞,就象宝宝在睡觉。师小结:桃花有五个花瓣,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桃花有的笑开了脸,有的很害羞,有的还是花苞苞。

  2、这么漂亮的桃花怎么请到我们教室里来?(幼儿讨论)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你们找出喜欢的桃花,仔细看看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怎么做的?(提供:手指点、棉签画、纸揉、贴花瓣)

  3、说说你喜欢的桃花是用什么做的,用什么办法做的?

  4、师小结提炼:有的是用颜料手指点画的;有的是棉签画的,有的是用皱纸揉成的,还有的是把花瓣贴在树枝上做成的。

  三、教师介绍材料,幼儿选择操作。

  我们选一种喜欢的办法请出桃花姐姐。

  四、交流互动,欣赏拍照

  1、向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桃花,说说用了什么材料,用什么办法做成的。

  2、摆个好看的动作,和自己的桃花一起留个影。

  五、结束:

  我们一起听音乐,用动作把桃花姐姐请出来吧!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教师尝试做有心人,将孩子们与桃花做朋友的情境抓拍成一个个片段,并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回忆,讲述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并在欣赏中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以俏皮的语言表达桃花的不同形态,丰富了孩子对桃花色彩、形态美的感受,其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索表现桃花美的各种方式。

  2、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幼儿制作之前,教师让幼儿自由结伴,观察各种桃花的制作方法及材料,并通过集体交流,及教师的总结,让孩子提升了相关经验,了解了各种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同时,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崇明水乡、森林公园、乡村景色等作为桃花制作的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桃花古筝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教师变换创作的形式,采用手指点画、棉签画、团纸粘贴等不同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同时,同伴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合作的萌芽。在活动延伸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桃花,让幼儿体验表现桃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不足: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23、幼儿园环保教育教案《垃圾入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实物展示,引入话题

  1.讲桌上摆放着用各种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如玻璃制品小花猫、铁器花架、塑料文具盒、布娃娃、笔记本等),初步感知垃圾经过回收加工生产还能再利用。

  师:你们看看讲桌上摆放的这些工艺品和学习用品漂亮不漂亮?想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它们是用各种回收的垃圾生产制作出来的。

  (通过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实物展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出示食品袋和饮料罐,引导学生认识食品袋、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

  师:大家再看看,我们用过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都印有一个明显的图案,知道它是什么标志吗?

  (引导观察平时生活中忽视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 学会关注生活细节。)

  3.认识“环保标志”和设立“世界环境日”的意义。

  师:对了,你们知道食品袋和饮料罐上印的是“环保标志”,为什么要印“环保标志”呢?

  质量的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来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4.引入话题

  师: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处理与环保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做好环保工作,就应该从垃圾入桶开始。

  二:情境感知,认识垃圾

  1.说一说——让说说家里需要处理的垃圾。

  师:你们家里平常扔掉的有哪些垃圾呢?

  (引导说说自己家里要处理的生活垃圾——茶渣、煤渣、废纸、香蕉皮、塑料瓶、啤酒瓶、易拉罐、旧衣服、牙膏皮……)

  2.看一看——观看废品回收站的阿姨收购废品的实况录像,认识垃圾分类。

  师:平时家里要扔掉的垃圾可真不少,你们知道吗,这些垃圾有的可以回收利用,有的却没有回收的价值,必须直接处理掉。那怎样来分类处理呢?

  (播放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的实况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垃圾要收购,哪些不收购。)

  师:刚才观看了录像,看到了她都收购了哪些废品。课前,老师请查资料,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看了录像又作了调查,下面来说说有哪几类垃圾可回收。

  (结合汇报交流,课件分别展示五大类可回收垃圾:

  废纸类:旧报纸、纸盒、旧练习本……

  塑料类:矿泉水瓶、塑料玩具、塑料脸盆、塑料桶……

  玻璃类:啤酒瓶、玻璃杯……

  金属类:锅、易拉罐、盖子……

  布料类:旧书包、旧毛巾、旧衣服……

  认识五大类可回收垃圾,初步学会分类,并了解哪些垃圾不可回收。)

  3.展一展——课件展示一些废品回收再生产利用的片断资料,认识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

  4.师小结:现在你们已经知道垃圾回收后有什么用处了吧!看来,垃圾并不都是废品,请不要随便乱扔!要变废为宝,重要的是将垃圾分类处理。

  三:游戏体验,学会分类

  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2.多媒体出示游戏规则:首先请同学们在各组小组长的带领下给垃圾分类,然后派出代表来介绍小组分类的结果。哪一个小组能帮垃圾找对家就获胜,每人获得一张小贴图;如果找错了家,其他组的同学能帮垃圾找到合适的家,也可获得一张小贴图。

  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每组都有两个桶:一个桶装可回收的垃圾,另一个装不可回收的垃圾。)

  4.共同评议。

  (对获胜的小组每人送一张“中国环境保护标志”的小贴图。)

  5.齐读儿歌《垃圾也能变成宝》:

  “我是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并不难,

  碎玻璃、烂金属,废纸、塑料和布块,

  可回收,再利用,垃圾也能变成宝。

  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6.师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希望我们都能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做起,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孩子关注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情境教学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气氛,以拉近生活中的人和事,回忆生活经历,激发参与欲望。。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实物展示和观察平时生活中容易忽视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借助实物展示和生活细节引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借此引入话题。还通过让学生观看生活中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过程中的录像,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品,有好多可以回收利用而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贴近生活,又回归生活。

  2.围绕相关问题,指导孩子采撷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在采访、搜集、记录与分析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学会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与利用。课堂上,通过交流与分享,懂得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减少垃圾。所以,要将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

  3.结合游戏活动体验感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本课活动中,为保护周围环境和节省生活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共同提高社会大家庭的生活质量。

24、幼儿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

  2、故事图片,小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 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请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2、 老师:“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 教师边出示图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故事结尾时提出:“猜猜姥姥会说什么?”请小朋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理由。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姥姥对陶陶说:“你浑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吗?陶陶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让我多做运动啊!”。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奶奶、妈妈说运动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请幼儿说说自己运动后的感受,使其理解运动能使身体出汗,变暖和,感受奶奶、妈妈想法的有趣独特。

  4、老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时你们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吗?这个结尾真有意思,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

  (三)、看图分段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老师生动讲述前两幅图后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不肯起床?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2、讲第3幅图:“小伙伴们为什么笑啊?”

  3、讲第4幅图:“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会儿雪后,感觉怎么样?他做什么了?”

  4、讲第5幅图。

  (四)、集体讲述故事。

  1、 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们讲得真好!我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们可以边看图边讲,也可以给好朋友讲一讲。”

  3、幼儿自由讲述。

  反思:

  勇敢,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存在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表现中。4--5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有害怕黑暗,害怕疼痛,害怕寒冷与困难等表现。主题“勇敢的我”当中有一活动内容《不怕冷的大衣》其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运动能让自己暖和起来。 2. 初步运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儿歌内容。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抛给了孩子一个问题“天气冷吗?这么冷的天气里你会做什么事?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起来?”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他们想的办法基本上是借助现代技术产物了来保暖。之后我又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之间可以共同的讨论,并随着小兔子的想得到不怕冷的大衣而跑去奶奶那里去过程发现到底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这期间引导孩观察小兔子的身体变化。从而使孩子知道运动能使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加体验运动的好处,活动后我带小朋友一起到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在寒冷的季节里要勇敢的战胜寒冷。

25、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把声音找回来》教学设计与反思

  《把声音找回来》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并模仿常见的象声词在游戏中练习并巩固。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9个小动物卡片、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请你猜猜我是谁》

  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摸一个孩子的头,这个孩子说:“请你猜猜我是谁?”其余孩子猜出名字。

  二、教学过程:

  1、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幼儿答:听声音猜出来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声音,听!教师拍手、教师撕纸,幼儿在次猜一猜。

  3、在一个美丽的农场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可爱极了,农场里可热闹了,咱们去看一看吧!

  4、出示挂图: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幼儿答②这些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幼儿答

  5、教师讲:有一天农场里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小动物被巫婆施魔法,声音一下子消失了,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把声音找回来。

  6、幼儿猜想多种办法。

  7、出示课件:仙女姐姐的办法:只要会学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它们的声音便可以找回来了

  8、布置任务,并出示课题《把声音找回来》

  9、 课件依次出示:

  小猫小狗小鸭子小鸟羊

  喵—喵汪、汪、汪嘎嘎嘎喳喳喳咩咩

  青蛙母鸡公鸡奶牛

  呱呱呱咕咕咕喔喔喔哞——哞

  ①出示图片,让幼儿学动物叫,再出示象声词卡。

  ②学公鸡叫时,孩子学的是生活中的口语,告诉孩子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采用字典公公的读法:喔喔喔

  ③小动物解救了,他们说:“谢谢咱们班的小朋友。”你们高兴吗?

  ④归纳总结:象声词的含义,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就是象声词。

  ⑤举例子说明象声词。如风儿呼呼的吹,雨沙沙的下等。

  10、指名仿编故事。

  11、游戏《点兵点将》

  游戏规则:每人发一张动物卡片,电脑当裁判,停止时,显示的是哪个小动物,拿这个小动物卡片的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口令:点兵点将,点到谁谁就是……

  三、延伸活动

  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

  教后反思:

  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特点,设立两个游戏,开头的游戏激发兴趣,引出主题,课后的游戏延伸兴趣,课堂上孩子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仿编活动进行较好。

26、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微笑》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的内容和情感基调,知道为人做事是愉快的,微笑能使人快乐。

  2、知道语言表达的快乐。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音乐

  活动过程:

  1、社交游戏:找朋友

  幼儿两两对坐,边唱边表演,感受同伴之间交流的快乐。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真快乐。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关动物朋友的故事。”

  2、教师配乐朗诵散文第一段,幼儿倾听

  教师:“刚才散文里说了哪些动物朋友,它们为朋友们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高兴?”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学说短句。

  教师:“小蜗牛能为朋友们做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帮帮小蜗牛想办法吧。”

  3、教师配乐讲述散文第二部份

  教师:“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什么事,让朋友们高兴”

  请小朋友学学小蜗牛的微笑。

  4、完整朗诵散文

  5、教师:“我们小朋友能为朋友们做什么事,让他们高兴呢?”

  引导幼儿用“我愿意。。。。。。让他高兴”的句式回答问题。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选自福建版小班语言活动,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活动,体现“为人做事是愉快的,微笑使人快乐”的情感基调,适合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

  配有现成的阅读用书,因为字迹偏小,所以在第一课时没有采用,可以放在延伸活动或第二课时。我为活动准备了几张色彩鲜艳、稚态可掬的动物图案,选用优美悦耳的《十分爱》钢琴曲,帮助幼儿更好理解散文内容。

  在课程实施中,根据幼儿现场表现及时调整了活动流程,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我用语言不断为活动目标做铺垫:比如象客人老师问好,第一次未做提示,第二次提醒幼儿面带微笑再次向客人老师问侯;活动开始玩《找朋友》社交游戏,我巧妙地把最后一句“再见”改为“抱抱,微笑,”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在微笑对视中每个孩子都是愉快的。分段讲述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我愿意为朋友++,让他们高兴”这一句型复述有困难,马上减缓坡度,调整预设中的第二环节:“我们小朋友能为朋友们做什么事,让他高兴呢?”,通过角色表演学习句子,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最后表演环节,孩子们说的已经比较流利了,付诗琪等小朋友的表演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孩子们倾听、感受、学说、表演、角色转变中较好的达成了活动目标。在活动的最后部分,我用语言做了一个提升:“微笑是最好的礼物,会让人感到快乐,舒心,我们可以把微笑送给所有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大家都快乐。”自微笑始,至微笑终。

  不足之处:

  一、在第二次配乐朗诵时,由于播放器的不灵敏造成音乐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了朗诵效果。

  二、教师提出的问题:“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什么让朋友们高兴?”幼儿想象力没有充分发挥,讲述比较贫乏,出现短暂的冷场现象。如果课前有进行相关的知识铺垫,幼儿的回答会更精彩,表述会更有质量。

27、幼儿园语言教案《小乌龟看爷爷》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乌龟看爷爷》这次活动把小乌龟行动缓慢的特征融进了一个饱含亲情的故事情节中。这个活动目的在于通过理解故事、讲述故事等引导幼儿开展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激发对周围人的情感。为此,我在设计中,我着眼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切入点,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画面,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和老师共同讲述故事,进行故事表演,突破老师讲幼儿听的传统讲故事的方式。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不注意对他们进行爱的情感教育,也不注意自身的修养,使得这些孩子只知索取,不知给予,表现出缺乏爱心,为此我在目标中加了让幼儿体验亲情懂得如何关心周围的人。通过故事激发他们爱周围人的情感,活动最后让幼儿以爱爷爷为支点延伸到关心爱周围的人。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的小乌龟因行动缓慢而发生的趣事,体验角色之间的亲情。

  2、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

  3、体验关爱长辈的情感。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预设目标:语言活动而言,它就有以下几个类型: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文学学习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等。我们在活动以前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提供的材料的分析,对孩子学情的分析来确定活动的类型,目标的侧重,才能使活动更有效。)

  (分析:本次活动的文学作品内容本身比较简单,讲述了一只小乌龟将苹果树绑在背上,把苹果树到爷爷家去,走着走着,苹果树开花了、走着走着,苹果树结果了,走着走着树上的苹果成熟了的故事;故事中又没有太多的词汇需要丰富。但图片中呈现的信息却很清晰:表示四季变化的特征:冬天白雪皑皑、春天鲜花盛开,蜜蜂蝴蝶飞来了、初夏蜗牛慢吞吞地爬过、秋天草儿树叶枯黄了;苹果树从只有光秃秃的枝丫,然后开满了鲜花,再结出绿色的小果子,最后红彤彤的苹果成熟了。苹果树的特征变化是幼儿一眼能发现的,而季节特征的变化是要教师通过引导对图片的观察来引起孩子对已有经验的提取的。因此我设定此几点目标。)

  活动重点:通过图画,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

  (分析:以上两个信息恰恰是活动难点突破的关键,同时本身故事的情节又比较简单,幼儿可以用1-2句话来讲述图片的内容,因此我们觉得这样的图片比较适合幼儿开展讲述活动。)

  活动准备:图片、动物头饰若干、小动物贴绒教具,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展示图片,感知故事内容。

  1、猜谜语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有一个小动物身上有个大罗锅,走起路来慢悠悠)

  2、教师可引导幼儿自由的向同伴猜讲故事内容。

  (分析:能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活动前帮助孩子梳理或丰富相关的经验。对四季的变化孩子在小班是有一些主要特征的经验的,教师只要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孩子将一年四季的特征串起来,再来体验一年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日子就可以了。但图片中四季特征还不够明显的地方,教师可以对图片进行修改。)

  3、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有谁;小乌龟带了什么礼物去看爷爷;路上碰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话;小乌龟带了礼物看爷爷,爷爷心里是怎么想的。

  二、欣赏故事。

  教师边讲边出示教具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并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

  1、出示小乌龟教师讲“我很想爷爷了要去看爷爷,给他带一颗苹果树”请幼儿学说一遍。

  2、教师继续出示教具小蝴蝶和小鸟说“你要去干什么啊”小乌龟说“我要去看爷爷给他带一颗苹果树去”请幼儿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3、教师出示乌龟爷爷,幼儿学说小乌龟和乌龟爷爷之间的对话。

  (分析:让孩子观察到四季的变化不仅仅是让孩子感受到小乌龟爬得好慢,而是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从小乌龟的家到爷爷的家需要走那么长的时间,路途好遥远,但小乌龟还是不辞辛劳背着沉重的苹果树到爷爷家,可以体会到小乌龟是那么爱爷爷,那么关心爷爷。其实苹果树的变化也是凸现了时间很长。因此,这两个关键的信息是不能省略的。为幼儿自己讲述故事做好铺垫。)

  三、故事表演

  1、个别幼儿表演:请四位能力强的小朋友分别扮演小乌龟,小蝴蝶,乌龟爷爷带上头饰,进行故事表演,起示范作用。

  2、集体表演:请幼儿自由选择扮演角色大胆表述讲述故事。

  (分析:对本次活动来说因为故事的情节简单而不是很新奇,因此我们觉得如果四幅图整体呈现的话,幼儿可以通过对比来发现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第一幅和第四幅先呈现,让孩子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合理开展想象。对于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也有一定的帮助,有一定的引导和提示。)

  四、讨论怎样关心长辈

  听了小乌龟看爷爷的故事,你想到你为你爷爷爸爸妈妈奶奶做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分析:通过讨论,让幼儿充分结合自己日常生活,进一步理解故事所带来的含义,将这种情感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活动延伸:

  制作送给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的礼物,增进关心他人的情感。

  《小乌龟看爷爷》活动反思

  今天给孩子们上语言活动《小乌龟看爷爷》,孩子们喜欢极了,因为小乌龟可爱和故事原文的语言优美,所以各个环节都能按照我的预计发展下去。到最后一个环节了,我问小朋友:“小乌龟只是去看爷爷,可是他背上的苹果树为什么会经历了开花、结果,这么长的一个过程呢?”

  孩子们听了我的问话,都叫了起来:“因为它爬的太慢了,所以苹果树才会开花结果了啊!”“因为它的腿很短,跑不快!”“……”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

  等孩子们议论完了后,我便给孩子们做总结:“是啊,小乌龟太慢了,是一个慢吞吞的孩子,我们以后做事情可不能学习小乌龟,大家要快快的做事情……”我的话还没说完,班上的弘毅叫了起来:“老师,小乌龟走的这么慢,爷爷都等急了,让我们来帮助它吧!”

  他的话,让我楞了一下,但马上就反应过来,是啊,可以将这节课在延伸一下,结合本月的主题,说说怎样帮助小乌龟快快的去看爷爷。我便接过弘毅的话,问孩子们:“是啊,小乌龟走的这么慢,我们谁有好办法帮助他快点到爷爷家呢?”

  问题一出,孩子们就爆炸开来了,我索性让孩子们先与同伴们议论,然后再请孩子来说。效果还真不错,孩子们的方法有很多:让小乌龟坐汽车、乘飞机、做火箭、用滑滑梯送它……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到了充分的发挥!

  课结束后,我做了反思,为什么孩子不经意提出的一个问题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会使整节课得到另外一个提升。分析了一下原因,发现自己在设计这节课时,在环节的考虑上没有照顾到全面。在最后的环节完全可以把“帮助小乌龟”的问题设计进去,使整节课能与主题“快快慢慢”更加的相呼应,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所以在以后设计教案时我应该多方面考虑,根据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充分参透教材,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节可,更好的引导孩子。

28、幼儿园语言优秀教案《想长脚的石头》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想长脚的石头》教案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体验小石头实现愿望的喜悦心情。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小鸡、小猫、蜈蚣的立体教具各一个、一块贴有五官的石头、一串项链

  活动过程:

  一、产生悬念

  1、教师手拿石头。“有一块小石头,很想跟别人一样可以走来走去,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可是,它没有脚,怎么办呢?你们谁能帮帮他吗?

  2、幼儿群讲办法。

  3、你们想出了这么多有用的办法啊,可真棒,让我们来听听小石头最后长脚了没有?”

  二、倾听故事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有一块小石头,光溜溜”到“小石头多么想到处去看看”)

  2、“小石头为什么想长脚?

  3、“这个时候,小石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可以问别人借脚啊!远远地,走来了小鸡,小石头想问小鸡借脚,可是他有些害羞,你们愿意帮小石头向小鸡借脚吗?你们一起来说说看(幼儿群讲: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4、教师操作小鸡教具,“小鸡摇摇头,不肯把脚借给他。哦,小鸡可能觉得自己只有两只脚,要是借给小石头了,就没有办法捉虫吃了。”

  5、“喵喵喵(教师做动作)远远地,走来了一只小猫。"教师操作小猫教具,“小猫摇摇头,也不肯借脚。哎呀,小猫也不肯借脚,可能小猫要捉老鼠,借了脚就不能捉老鼠了。”

  6、“远远地,蜈蚣爬过来。"

  7、“小石头问谁借了脚?这些动物把脚借给他了吗?如果是你,你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难过、伤心、生气)”

  8、“小石头没有借到脚,真伤心,这时候来了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咦,小石头要向小朋友借脚吗?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9、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哟,多漂亮的小石头”到结束)

  10、“小朋友怎么做了,小石头有没有长出脚?”

  11、“它跟着小朋友干了什么事?你觉得它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12、请幼儿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三、想像活动

  1、引导幼儿说说小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体验小石头实现愿望之后的喜悦心情。

  2、小石头虽然最后还是没有长脚,但它感觉就想长了脚一样,因为到处去看看的愿望实现了。

  3、如果是你,你想带小石头去哪里?干什么?

  《想长脚的石头》教案课后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然而,在活动中幼儿并不会自发地发展。因为,一方面受知识、经验、能力以及整个发展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活动材料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所以幼儿在活动中既是积极能动的主体,同时又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客体。

  本次活动以小石头借脚为线索,在看看听听说说演演中,调动幼儿主动学习语言的热情,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话可说、想说、乐说、会说,让孩子真正成为语言活动的主人。

  活动开始,我出示画有五官的石头宝宝,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我说:石头宝宝想跟别人一样可以走来走去,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可是他没有脚,怎么办呢?有的幼儿说,给他画两只脚;有的说,我抱着他去走走;还有的说,放在我的手里……幼儿说的很热闹。

  接下来我让幼儿倾听故事的第一部分,通过适当的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出示小鸡、小猫、蜈蚣等图片,让幼儿学习石头的话及模仿小鸡、小猫、蜈蚣不愿意借脚的动作,幼儿都能积极互动。在倾听故事的第二部分后我又提问:小朋友怎么做了,小石头有没有长脚?幼儿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回答。

  最后让幼儿完整地倾听故事,进一步让幼儿感受石头向小鸡、小猫、蜈蚣借脚时,他们都不愿意的时候,石头心里会怎么样呢?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又问:故事里那一句话是表示石头伤心的心情?如果是你,你怎么样来安慰石头呢?幼儿又说开了:有的说我叫他不要伤心,我会帮你;有的说我给他温暖;有的说我给他唱歌、跳舞,让他开心……等等。当来了小朋友后,石头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是从那个地方可以看出石头那喜悦的心情?通过适当的提问、启发,充分让幼儿体会石头前后变化的心情。

  在活动延伸中,我让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指导能力强的小朋友扮石头,先让他说说石头的话及没有借到脚和来了小朋友时前后心里变化,让他用动作或表情来表演。这样幼儿的表演欲望很强烈。为了满足幼儿的表演欲,先请几位幼儿示范,再让全班小朋友互相合作,共同进行表演。

  本次活动中,虽然在延伸活动中,有的扮石头的小朋友不能完整地学说石头的话,但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真真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9、幼儿园综合活动教案《小刺猬捡水果》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运用滚、爬、跳、钻等技能,进行游戏。

  2、幼儿在游戏中能正确区分红、黄等各种颜色。

  3、鼓励幼儿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4、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律动音乐、小刺猬头饰若干。

  2、垫子、圈、牛皮筋、呼啦圈等布置成圆形场地。

  3、各种水果若干。

  4、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标记和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准备活动

  (放音乐)做准备运动。

  2、谈话活动

  (做起床的动作)天气越来越冷了,宝宝们,看来我们要出去捡一些水果过冬了,

  以前都是妈妈一个人出去捡,今天妈妈要请宝宝们一起去捡好吗?

  来,我们先来运动运动,锻炼一下身体。

  二、活动过程

  1、交代场地

  宝宝们练的真棒,在我们家附近有许多的水果,我们可以走过这里的草地、小桥、石头、矮墙、山洞去捡水果,宝宝们走的时候要勇敢一点,不要害怕,要想个好办法走过这些地方去捡水果,现在宝宝们可以出发了!

  2、幼儿尝试练习,师指导

  3、幼儿讨论所用的方法。

  宝宝可以相互说一说,你是经过那些地方去捡水果的,是怎么走过去的?

  你捡到的是什么水果?也可以和妈妈来说一说。

  5、幼儿进行捡水果比赛.(一到两次)

  (1)队员分配

  妈妈知道我们宝宝都很能干,还有更好的办法走过这些地方,那我们来个比赛吧!

  幼儿自由选择分成红、黄、蓝、绿四队。

  (2)交代要求

  现在宝宝们分成了四队,妈妈说“开始”,宝宝就可以找个地方去捡水果了,捡了水果红队宝宝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呢?…….

  妈妈说“停”的时候,宝宝就要停下来,不能再捡水果了。

  (3)幼儿比赛,师指导

  表扬、鼓励赢的一队。

  三、活动结束

  宝宝们!捡了这么多的水果,也很累了,来跟妈妈一起放松放松!

  活动反思:

  幼儿在自由选择自己的颜色队时,过分的依赖老师,或者跟着大家挤到一起,说明幼儿缺少自主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30、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设计思想: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的真正的主人,我们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一、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发现的结果。

  三、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四、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五、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技术支持:

  一、心理准备:

  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二、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和《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与方法:

  活动一、感知声音

  (一)过玩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幼儿自由玩乐器知道有敲、摇、碰、拍、弹、晃等方法。

  (二)过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1、实验: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做实验边让幼儿理解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2、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活动二、探索声音

  (一)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二)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三)教师小结。

  活动三、听辨声音

  (一)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二)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活动四、自制声音的玩具通过以上的活动,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

  活动创新之处: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都比较有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也能很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活动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和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内容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声音的一节科学活动,活动中主要是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通过这次的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同时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31、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小熊赏月》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熊赏月》教案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能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会运用丰富的词汇。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小熊做事执着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制作5幅画面。

  2、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

  3、幼儿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与教师随着《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 “昨天晚上小熊出去赏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请幼儿集体观看五幅图片。(请幼儿仔细的一幅一幅观看,把内容记在心里。)“老师把其中的五幅图片给你们排一排,看一看,说一说,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讲述部分:

  (一)幼儿用老师准备的图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讲述。

  (二)幼儿之间相互讲述。(三三,两两讲述)

  (三)师生互动(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

  (四)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在每个幼儿讲述完后予以评价。(1、提问:这个故事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了?2、启发运用了丰富词语的孩子,运用了丰富词汇的孩子进行表扬。)

  (五)利用五幅图片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我故事里的小熊赏到了月亮吗?老师以前还讲过一个什么小动物也去捞月亮了?(小猴捞月)。小猴捞到了月亮么?(没有)为什么?那我的小熊就能捞到月亮呢?(动脑筋,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或他是怎么动脑筋的?(用了手,箩筐,盆子。)用手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箩筐呢?盆子呢?为什么用盆子就能捞上月亮来呢?小熊用盆捞到了月亮,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盆端到家里月亮就没有了呢?(盆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为什么在外面又能看见看见月亮呢?小熊捞月亮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呢?(执着、不灰心、坚持。)故事里的小熊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赏到了月亮,我们应该学习小熊什么呢?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难做的事,你们又是怎么做呢?(可以让孩子举例说。)引导幼儿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很小熊一样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好。

  三、音乐游戏《小熊赏月》。

  我觉得今天我们也特别的幸运,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你们喜欢的歌曲,你们先听听,下次再交给你们唱。

  四、延伸部分:

  回家做平面成像的实验。

  活动反思:这一活动我把目标定位在:

  一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用连贯较完整语言进行讲述。

  二是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

  三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小熊做事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

  (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

  (2)、遵循了《纲要》的精神,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3)、以语言活动为主,科学,社会,艺术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

  (4)、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差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有机会说,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

  二、活动过程中落实目标的反思

  (一)教师引导、鼓励不够

  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平淡,情节的描述也不够生动,讲完后犹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诧异,这与《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远,当时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很紧张,一时忘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随机教学的能力。说出的话也显得生硬,没有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这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我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没有察觉到他们的需要,没有及时的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没有很好的体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在师生互动环节,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

  通过我有感情的将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体验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学道理。使得孩子的兴趣顿时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紧张情绪也消除了,带着轻松的情绪与孩子在聊天式的提问中,孩子们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回答而且还运用了很多丰富的词语,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让孩子从歌曲中体验小熊遇事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本来也是这个活动的亮点,可是在活动中,效果没有体现出来。这和我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在活动前我自认为《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孩子也应该很熟悉,所以在平时我也没有花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这首歌曲。在活动中,反应出孩子们对《吉祥三宝》旋律还不够熟悉,另外我自己也省略了互动对唱的环节。所以这个部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由于我情绪紧张,使得我说话就象背书一样,所以自己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导的过程语言不够精练,话说不到点子上,关注启发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够,显得孩子不够配合,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都不够活跃。

  通过这个研讨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纲要》的精神,让我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将理论的精髓,转化为实践行为。

32、幼儿园优秀教案《叶子飞》教学设计与反思

  《叶子飞》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喜欢欣赏儿童诗,想销售量、感受诗歌的意境。

  2、丰富孩子词汇:叶子、飞、吹、飘。

  3、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孩子们收集的小树叶。

  3、课前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

  三、活动过程

  1、结束:户外游戏“找树叶”

  师:“起秋风了,我们去外面找找,看还有哪些形状的叶子,它们会像什么呢?看谁有新发现哦!

  2、请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宝宝们,你们都收集到了树叶吗?老师请你们说说你带来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看谁说得好。

  (2)师用诗歌里的语言进行小结。

  (3)师:凉凉的秋风吹过来,好多的小树叶都离开了自已的妈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树叶飘散的样子,好吗?

  3、出示PPT课件,引导孩子欣赏诗歌《叶子飞》。

  (1)师:老师把秋天的小树叶编成了一首诗歌,你们仔细听听。

  孩子完整欣赏诗歌一遍。

  (2)提问:诗歌里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飘落时像什么?

  (3)引导孩子学习词汇, “叶子、飞、吹、飘,并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4)这么多的叶子飘下来,你们想用它们来做什么呢?

  孩子们讨论。

  4、学习朗诵诗歌

  (1)播放课件,孩子分句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意思。

  (2)师扮大树和风,孩子扮树叶,利用肢体帮助理解诗歌。

  (3)孩子们跟课件一起念2-----3遍。

  (4)分组进行诗歌表演。

  附诗歌:《叶子飞》

  凉凉的秋风吹呀吹,

  彩色的叶了满天飞。

  有的圆,有的长;

  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船。

  秋天的叶子真漂亮。

  《叶子飞》课后反思:

  《叶子飞》是“你好,秋天”主题活动中一次诗歌欣赏活动。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引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区观察、寻找。了解秋天的水果,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幼儿从小观察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为此,课前我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我们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叶子。在这种轻松有趣的氛围里,我开始引导孩子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我还让宝宝们说说它们以前的样子。

  孩子们通过实物认识了一些秋天叶子的基本特征,这也是我在课前给孩子的一个知识铺垫。

  带着“寻找秋天”这一环节的兴奋,孩子们很自然的进入主题。当我说到“秋天到了,凉凉的秋风吹呀吹呀,好多的小树叶都离开了自己的大树妈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树叶是怎样飘散的?好吗?”孩子们有的展开了胳膊学着树叶在空中飘飞的样子,有的慢慢的蹲下学着树叶缓缓落下,有的孩子则转了一圈在蹲下。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通过孩子们的肢体语言,我知道孩子们体会到了树叶轻轻飘落的感受。

  接下来,我把孩子们收集的树叶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树叶漂亮吗?他们看起来像什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的回答着我的问题“像小船”,“这个像扇子”,“像月亮,像香蕉,像雨伞……”孩子们的世界总是精彩的。这时候的孩子们非常兴奋,都说着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对他们说“秋天的叶子真漂亮,老师把秋天的小树叶编成了一首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从而,把孩子的注意引向了诗歌,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以上环节,对于孩子们理解诗歌意思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而不需要教师刻意去解释诗句的含义,而是将含义的理解融入进了对实物的观察里,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我将孩子们收集的树叶拼成了小船、蝴蝶等各种形状,加深了孩子们对诗歌的印象。

  不足之处:

  1、诗歌的学习在一字、一词、一句中,而我没有深入挖掘,如诗歌中的“飞,吹,飘”等动词,这些都可丰富幼儿的语言。

  2、课堂的环节抓得不够紧凑,课堂时间的把握与课堂效果关系甚大。因此,以后要注意课堂的各环节的调整。

33、幼儿园综合活动教案《下雪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滑滑梯上结冰了,下雪了,小雪花白白的,飘飘洒洒飘下来就不见了。有的孩子说像棉花,今年下了一点小雪,孩子们都议论纷纷,充满了兴趣。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雪的世界中,认识雪、说一说自己眼中的雪并体验玩雪的乐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在看看、说说、玩玩、做做中了解雪的基本特征,体验玩雪的乐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雪景录像、故事《雪花》

  2、教师场景布置、剪刀若干、白色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事图片,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下雪了)

  师:冬天到了,许多许多雪花都从天空飘落下来。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雪花?

  颜色、大小、形状(幼儿讨论说一说)

  师小结: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真漂亮。

  师: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我们还能和雪玩什么游戏?

  (幼儿发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结:冬天到了,天上会下起白白的、凉凉的雪,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变白了,大家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滑雪,真快乐。

  二、老师示范、制作雪花

  师:什么飘下来了?

  雪花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看谁能抓到这些小雪花。

  雪停了,你们还想和小雪花做游戏吗?那怎么办?

  你知道老师的雪花是怎么做的吗?

  我们一起来做雪花。这里有一些白色的纸,可以请小手帮忙来撕小雪花。看看谁做的雪花最多、动作最快,桌子上最干净。

  要求要撕的小。

  (幼儿动手操作)

  三、共同游戏、体验快乐。

  1、幼儿把撕好的雪花拿出来,我们一起下雪了。

  2、幼儿整理地面纸屑,做雪球。

  3、雪球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打雪仗。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活动中,孩子们被雪的世界所吸引,给孩子看雪的图片和场景,将孩子带入了一个雪的世界。孩子们通过看一看说一说,了解了冬天会下雪,雪是白白的、凉凉的、掉在手里就没有了,变成水了等等。孩子活动的兴趣点是下雪游戏,孩子们都在认认真真的撕雪,撕好后便下起雪来了,都兴奋的跟着雪跑。但也有个别孩子把纸撕的太大了,也因为很多孩子太兴奋了,有个别幼儿在下雪的时候,在抢着下雪,也有小朋友在叫,老师他抢我的雪花。我们班的孩子在说一说和做游戏中体验到了本课的学习乐趣。

34、幼儿园音乐教案《乡下老鼠》教学设计与反思

  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

  2、通过迁移故事,观察画面,感受和理解歌曲。

  3、体验歌曲中乡下老鼠紧张、好奇、快乐的心情。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准备:

  1、铅笔人手一支。

  2、教学挂图60—34,磁带。

  过程:

  1、出示挂图,鼓励幼儿通过玩迷宫来理解和掌握歌词。

  (1)教师:小朋友们,请你试着走一走这个迷宫,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走出来。

  (2)请幼儿先用小手走一走,再用铅笔画出走迷宫的正确路线。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走迷宫的路线,集体来判断他走得正确不正确。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1)播放教学音乐请幼儿欣赏歌曲,并请幼儿说一说歌曲和迷宫之间的关系。(2)鼓励幼儿跟着老师走迷宫的路线完整地说出歌词。

  (3)教师自然地配上伴奏,引导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

  3、幼儿学唱歌曲《乡下老鼠》。

  (1)幼儿一边欣赏挂图,一边倾听教师范唱歌曲。

  (2)鼓励幼儿演唱歌曲。

  (3)教师引导幼儿体验歌曲中乡下老鼠紧张、好奇、快乐的心情。

  (4)幼儿有感情地歌唱,表现乡下老鼠的心情。

  反思:

  1.在这堂课中,我一直是站着的,给幼儿一种高高在上地感觉,我应该蹲下,或坐下,更亲近幼儿,才能让幼儿更加放松地进行音乐活动;

  2.我说话的语速过快,其中还有一些词语太过书面化,幼儿可能听不明白,比如我说:让我们来尝试一下,就可以换成让我们来试一试。这样又可以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

  3.活动中,我只用了教材中提供的挂图,如果可以再使用一些教具,比如设计一个火车路线的实物,又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5、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照片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地、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性。

  3、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三张有益于幼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了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这可以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册。

  5、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师:“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时拍的一张照片。放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来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极了!我们爬了好长时间,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高兴地说:‘我们爬到山顶了,我们胜利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谁?”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们看到里什么?说了什么?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快乐。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幼儿一:“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里收获了许多花生,我和爸爸帮奶奶晒花生,奶奶要剥花生给我吃,我说:‘奶奶,我帮你剥。’我剥不动就用牙齿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机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齿咬花生的样子给照下来了。”

  幼儿二:“这是我过五岁生日时我妈妈带我到小天使影楼拍的一张照片,我特别喜欢奥特曼,就拉着妈妈跟奥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纪念,我大声喊‘打败怪兽’妈妈祝我生日快乐!后来,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妈妈……”

  孩子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有趣、完整。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他们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如:春游、运动会、六一团体操表演等,孩子们都能快乐地、用完整、连贯的的语言讲述,而且讲述内容生动、有趣,是孩子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的剧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幸福!拍张全家福作为留念……)

  (3)刘翔比赛的照片。(刘翔哥哥在参加跨栏比赛,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获得了世界冠军……)

  4、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与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为照片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可以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这些照片装在一起,给它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活动反思:

  正是因为此次活动的选材直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照片的内容是孩子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投入,师幼互动也非常激烈、有效。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语言活动中示范模仿法也十分重要,老师的示范讲述引起了幼儿浓厚的讲述兴趣,还让幼儿感受和理解了故事的要素和结构,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在这里我不只是单纯运用教师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示范,因为作为身边的小伙伴的示范更能让幼儿所能接受。借助同伴的示范讲述进一步开阔了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活动一开始我将幼儿带来的照片布置展览出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了幼儿充分讲述、与同伴交流的自由,使他们快乐的情绪得到宣泄,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幼儿展示和保存活动成果,孩子共享的快乐体验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延伸活动将照片丰富到语言区便于幼儿随时讲述,照片的故事依然继续。

36、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艾玛捉迷藏》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2、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3、萌发对动物的兴趣,乐意亲近小动物。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课件、每人一张大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

  2、什么是捉迷藏?

  师:今天艾玛和小动物一起捉迷藏,你们看看艾玛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怎么玩游戏的。

  二、观看课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玛可能会躲在什么地方呢?小鸟找到艾玛了吗?

  2、小鸟发现了谁?它为什么一下就发现了熊猫和七星瓢虫?

  小结:原来我们发现一个秘密,这些小动物都找了一个颜色跟自己身体很接近的地方躲起来,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了。小动物们也就是利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躲避天敌。

  4、故事中的艾玛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当中,艾玛还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观看图片中有谁躲起来来了?他们躲的好吗?

  2、小结:原来解放军叔叔也是向动物学来的本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是从动物那学到的本领,我们回去再发现发现。

  四、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你喜欢哪只大象?为什么喜欢它?它们身上的颜色怎么样?

  小结:原来这些大象身上的颜色都是相近色。

  2、请你们去想办法,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3、展示幼儿作品。说说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发现?为什么?

  《艾玛捉迷藏》活动反思

  《艾玛捉迷藏》是一节很有趣的课,它让幼儿对动物保护色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活动选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是幼儿特别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节科学活动不仅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还让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读本《艾玛捉迷藏》主要是通过对图画的观察和学习来理解故事,并发展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发现大象藏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发展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等,同时,把从读本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和游戏中,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这也是活动的重点。

  在第一环节经验时,对于捉迷藏幼儿是非常喜欢的,但对于怎样藏才安全?怎样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儿的经验明显不足。

  在第二环节阅读图书中,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够通过画面信息,很清楚的知道艾玛躲在什么地方,并说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彩色树的后面等等。图画中的地方都是幼儿能直观感受的,因而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故事的结局也颇有幽默感,孩子们对这个结局兴趣盎然,津津乐道。过程中我一直都是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能够更清楚的理解故事,在整节课中,我留给孩子的空间太少了,一个问题下去,就有点破不急待的寻求答案,或自己讲出来。幼儿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

  第三个环节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主要是加深幼儿对花格子大象身体相近色的认识,并给它找个合适不易发现的地方躲藏。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将自己的感知与思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个环节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强,操作环节花的时间长了些。

  虽然这节课得到了老师的一些肯定,但对我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反思的也还有很多很多……。今后,在如何准确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如何回应孩子抛过来的问题等方面要不断实践、探索、提高,增强自己在教学中的随机能力。

37、幼儿活动教案《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分析标记图的图案,了解这些标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安全标记,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3、在制作安全标记的过程中,加强对安全标记的认识,培养一定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常见的安全标记图;红、绿灯;禁止吸烟;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安全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这个标记告诉我们什么?然后分别出示其它标记,引导幼儿认识具体方法同上。

  2、结合日常生活,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扩大对各种标记的认识。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标记?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

  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用笔画下来。

  -请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小组讲述的标记,全班交流小朋友见过的标记。

  3、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读一读书上的安全标记,请幼儿在幼儿用书的两个框

  子中自己设计或见过的两个安全标记。

  4、讨论:

  -生活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标记?标记有什么用?

  -想一想,在我们班上、在我们幼儿园,那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标记呢?

  5、小组制作标记。

  每组选择一个标记主题,自由分配任务,合作完成。

  活动反思:

  在我们生活中,安全标记可提示和警告人们注意安全,因此认识安全标记可以训练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活动中幼儿表现的很积极主动,也许是因为在中班、大班时曾初步学过安全标记的原因吧,其中幼儿对红绿灯、吸烟、急救电话等认识的最为清楚,总之,通过整个活动全班幼儿基本都认识了常见的交通标记、安全标记,并懂得了其主要作用。整个活动效果较好。

38、幼儿语言活动公开课教案《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言活动《春天的色彩》

  活动设计思路:春天悄悄得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虽说春天的脚步静悄悄,可是也躲不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时,我们开始了春天的主题。中班时我们也开展过春天的主题,在中班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上。

  于是,我们设计并开展了:

  春天的秘密启发幼儿发现春天里的变化。

  我眼中的春天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即兴创编成散文。

  春雨的色彩尝试用接色的方法表现春天的美。

  春天进行曲尝试用小乐器设计演奏春天进行曲。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生成了《我眼中的绿地》、《春天里的为什么》、《绿色和黑色》(创编小青蛙和小蝌蚪的故事)等活动。

  我们还尝试从多方位、多纬度给孩子美的感受,如:

  视觉环境创设 注重色彩对孩子视觉的冲击。如绿地的翠绿、蔬菜镜框中深深浅浅的绿、草莓园的红等。

  听觉环境创设用班德瑞的《春》作为我班近期活动的背景音乐。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画画、编编、讲讲,感受春天的美丽。

  2、大胆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体验合作创编散文诗的乐趣。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卡纸、PPT。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请幼儿看屏幕。(PPT1)

  提问:你们看见什么?这里漆黑一片,猜猜看这是在哪里?听了散文诗,你们就知道了。

  二、 感受理解散文诗。

  1、完整欣赏散文。(一边演示PPT一边朗诵)

  提问:散文好听吗?还想听吗?这次请你听清楚谁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2、再次完整欣赏散文。

  重点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们是怎么说的?

  为什么小草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

  红色是甜甜的吗?说说理由。

  颜色会跳吗?那小兔怎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3、讨论: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甜甜的红色、清香的白色。小朋友你们觉得小熊说得对吗?为什么?

  过渡语:原来,春天还有许许多多的色彩。

  三、春天的画笔幼儿绘画。

  1、教师提示:在后面的桌子上放了许多不同色系的油画棒,有红色系、黄色系、蓝色系、绿色系。你想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你就去找这种颜色做朋友。请你用接色的办法,把春天的色彩画下来。

  2、幼儿操作。

  提示语:请你一边画一边想:你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

  四、讨论创编。

  1、请幼儿找同一色系的小朋友一起讨论商量,准备怎样告诉小熊春天的色彩呢?

  2、鼓励幼儿讨论、商量、合作、大胆表达表现。

  五、分享交流:

  1、 请幼儿一组一组的表演。

  《春天的色彩》活动反思:

  这个春天特别美

  每年的春天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而今年的春天留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美,一种无处不在,立体的美。

  在环境创设彩色的装饰以及孩子们作品的展示。让孩子们在一个既和谐,又美丽的环境中游戏。

  在教学中也充分考虑到色彩给孩子们的视觉冲击。例如:从一片漆黑→闪出白色字幕《春天的色彩》→绿色系→红色系→白色系→孩子们的画。让孩子们无时不在感受视觉美的冲击。

  班德瑞的《春》散发着一种静静地、清新地春天的气息,静静地欣赏会让人觉得舒适、平静。它的美不易察觉,于是我把它当作我班活动的背景音乐(包括为散文配乐)。

  散文诗《春天的色彩》为孩子带来语言美。散文诗本身就通过优美的语言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幅幅色彩的画面。而教师有表情的配乐朗诵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听觉美。

  在美的环境中游戏、学习,孩子们也用各种美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春天美的理解。

  孩子们用美丽的画笔表达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的色彩。

  孩子们用美美的声音朗诵出自己创编的散文。

  孩子们用精彩的表演表达自己创编的散文。

  春天的色彩之所以丰富多彩,因为它是有生命的,我将这点融入散文诗中,为孩子们创编散文提升了难度。因为他们要了解春天万物变化的特征,才能进行有效的创编,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重点理解。如:为什么小草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红色是甜甜的吗?白色会跳吗?为什么?为幼儿创编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孩子们编出:

  太阳告诉小熊,春天是暖暖的红色;

  毛毛虫告诉小熊,春天是扭来扭去的绿色;

  油菜花告诉小熊,春天是清香的黄色;

  浪花告诉小熊,春天是滚来滚去的蓝色;

  紫藤花告诉小熊,春天是一串串的紫色。

  针对能力不同的幼儿作出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幼儿一开始三人共同创编了一个:浪花告诉小熊,春天是美丽的蓝色。我先肯定孩子们的散文,再对组中能力最强的琪琪说:浪花是怎样的?琪琪回答说:浪花是滚来滚去的。我马上接着说:那浪花还可以告诉小熊春天是怎样的蓝色呢?聪明的琪琪马上编道:浪花告诉小熊,春天是滚来滚去的蓝色。我的肯定,鼓起了单能的火花,他想了一会说:老师,还可以使深深浅浅的蓝色。因为在海底是深蓝色,在海滩是浅浅的蓝色。有些能力相对较弱孩子,他们共同编了:芒果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黄色。于是我又将问题抛给了看表演的幼儿:还有怎样的黄色呢?孩子们马上回应到:柠檬是酸酸的黄色;向日葵是香香的黄色每位幼儿都十分乐意将自己创编的散文表演给大家看。孩子们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

39、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大西瓜》教学设计及反思课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

  2、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解决在看望奶奶途中发生的问题,并大胆表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二、活动准备:

  故事《大西瓜》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谜语游戏,引起导入故事。

  提问:(1)谁来猜一猜?师:这只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大西瓜。

  2、看图讲故事,并播放幻灯片。

  (1)、故事讲述至“还有半个留给奶奶吃吧!”

  提问:①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②发现一片西瓜地,小老鼠是怎么想的?

  ③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为什么不吃呢?

  (2)、续讲故事至“这下可凉快多了。”

  提问:吃完了半个西瓜,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

  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有趣吗?为什么要戴上西瓜帽啊?

  (3)、幼儿看图,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过河。

  提问:小老鼠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老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聪明的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过小河的呢?(故事讲至稳稳当当的过了河。)

  (4)、续讲故事至“小家伙,我要吃掉你。”幼儿大胆猜想帮助小老鼠的办法。

  ①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③你要是小老鼠会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

  ④小老鼠究竟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

  老师:让我们来看看这只小老鼠是怎么做的?(讲故事至结尾。)

  3、完整的欣赏故事。(播放课件。)

  讨论:你们喜欢这只小老鼠嘛?为什么喜欢它呢?

  四、案例分析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老师以幼儿为主体,课件为载体,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针对胆小的幼儿,鼓励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次语言活动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使幼儿更加生动、直观的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能根据小老鼠遇到的困难,设身处地的为小老鼠着想,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它,并能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设计也是紧扣目标,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了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整个课堂幼儿的语言表述欲望非常强烈,兴趣也很浓厚。

  五、教学反思

  1、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学方案。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维非常的活跃和开阔。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师的主观设想而进行,而要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来确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地运用。就如,我请幼儿为像老鼠想办法时,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幼儿都不是很积极,但当我随机改变一下教育方案,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除了要运用一般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从语言自身的教育特点出发,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从幼儿亲身参与其中的生活现实出发挖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和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形成了各种思想的一个有机结合点,给幼儿以新的刺激,进而激起了幼儿开动脑筋的热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