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1、大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感受曲调、歌词、节奏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用较自然的声音、表情和亲切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来演唱,学习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他人相协调。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练声。

  以歌曲中的一句作为练声曲,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活动。

  ①你们见过下小雨吗?下小雨的时候是怎样的?你们见过下大雨吗?下大雨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②谁会用动作来表现小雨和大雨?

  3、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①放音乐,欣赏歌曲。

  ②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③学唱歌曲。

  ④小组比赛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创造性地选择演唱的形式并演唱。

  5、给歌曲起名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演唱,取得较好效果。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教育应让幼儿听懂或看懂,即感受音乐语言后再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感受和情感。在本次活动中我紧扣“音的强弱”这一音乐要素,通过模仿、律动、欣赏体验、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理解,让幼儿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进行分析比较: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谁强谁弱?雷声和风声有什么不同?幼儿从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领悟,体会到声音有强有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幼儿通过无拘无束地探索,从生活中找到音乐,感受音乐,最终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为实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使幼儿终身热爱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班音乐教案《小雨和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引导幼儿用下雨、浇花和小雨花共舞的情节动作分辩A、B、C段。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雨点落下时的动作情态,小花喝水时快乐满足的情感表小雨与花儿共舞的欢乐场面。

  3、引导幼儿学会二人合作表演动作,根据情节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身体姿势的能力。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磁带、录音机

  2、花环。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摘苹果》。

  2、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3、请幼儿倾听由乐曲改编的故事,感觉乐曲情感。与教师一同练习一下三拍子的节奏。

  4、启发幼儿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小雨点动作。

  (2)幼儿创编花喝水的动作和。

  (3)幼儿编花儿与小雨共舞的动作。

  (4)完整练习。

  5、教师表演舞蹈,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景色。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帮助幼儿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表现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动作。幼儿能用不同的动作创编小雨落下来的动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时候,小花喝水和长大的动作幼儿表现动作不明显。特别在分角色表演时,孩子没有分清两段音乐的区别,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动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3、大班安全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坏人来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生危险时,所应采取的措施。

  2.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活动前的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引入: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有坏人来我们幼儿园吗?(防暴演习活动)今天老师带来了有关坏人的故事与小朋友分享。

  (1)有一天,有陌生人要进入家里,可是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就只有一个小朋友,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引导)

  (2)有一天,坏人突然闯进了幼儿园,拿着刀要挟我们,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引导)

  2.基本部分:

  (1)刚刚这样对不对呢?如果小朋友遇到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教师总结:如果有陌生人敲门,而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不能开门,并且要拨打110求救。

  (2)如果有陌生人,坏人闯进幼儿园,我么要安静得想办法。不能就站在那哭,可以跑向人多的地方或者躲起来。(.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在跑的时候东西掉了或者鞋掉了不能跑回去捡,躲的时候不出声,并且躲到隐蔽的地方,如:床下,桌下,钢琴下等。)可打电话求救(110)。

  3.结束部分:

  根据老师及幼儿的总结,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示范。(不对的及时纠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联系幼儿园的防暴演习活动进行开展并引入、小朋友们比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也积极的与老师互动,效果较好。幼儿也初步掌握了遇到坏人应采取的措施,知道了遇到坏人应拨打电话110求救,并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旋律。

  2、尝试自编韵律动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钢琴

  2、PPT课件

  重点难点:

  幼儿学会用调音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句演唱法 分段演唱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幻灯片《森林舞会》

  幼儿观看森林舞会画面

  通过音乐及画面,突出了音乐活动的特点,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能让幼儿快速的进入活动中来。

  (二)、练声

  T:今天,森林舞会热闹的开始了,快乐的气氛引来了许多小动物,我们一起看看是谁来?

  T:1 3 | 5 — | 5 4 3 2 | 1 —||

  呱呱呱 呱呱 呱呱 呱

  T:谁来啦?(青蛙)

  T:小青蛙唱的真好听,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唱歌吧。

  幼儿随琴声进行发声练习

  此环节要求幼儿进行发声开嗓练习,能够保护幼儿正在发育的嗓子,为了接下来的唱歌活动做好铺垫。

  T:这时,小鸡也来了。(.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跟随教师,进行发声练习,分别再用小鸡的叽叽叫和小猫咪的喵喵叫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幼儿进行发声开嗓练习,能够保护幼儿正在发育的嗓子,为了接下来的唱歌活动做好铺垫)

  (三)、听一听,想一想

  1. T: 舞会上,在这么多动物朋友里有两个朋友成为了这次舞会的主角,想不想看看是谁呀?(教师出示小熊与洋娃娃的PPT)

  2.T:想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唱歌,从歌词中,看看小熊和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你听到了什么?

  3.再次欣赏歌曲,要求听出歌曲中出现了几次1 2 1。

  (四)、学唱歌曲

  1.用PPT出示歌词“ 121”的图谱,引导幼儿理解四个121的音高特点: a : 1 3 | 5 — || b:1 3 | 1 — ||

  c: 1 3 | 5 — || d: 1 3 | 1 — ||

  2.熟悉歌词。

  T:你们在歌词中还听到了什么?(依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歌谱其余的部分图谱)

  3.出示全部图谱后,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让幼儿根据图谱进行歌曲的学唱。(节奏由慢到快,引导幼儿学会演唱歌曲)

  当旋律歌词会了之后,要求大家以分角色、齐声的方式进行表演。

  1、幼儿按要求回答问题

  2、幼儿聆听歌曲

  3、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幼儿学习“121”的旋律。

  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自由想象入手,在想像的过程中理解歌中唱的是小熊和洋娃娃跳舞,初步理解歌词的含义。

  此环节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我运用了图谱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和旋律走向。

  (五)韵律游戏

  1.要求儿童创编几个韵律动作来配合歌曲,教师进行相应指导(教师弹琴,幼儿自由创编)。

  2.播放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幼儿扮演小熊或洋娃娃进行角色表演。

  幼儿发挥想象创编韵律游戏

  让幼儿在音乐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活泼,诙谐有趣的音乐。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音响所表现的内容,合理地编配故事情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节奏,我采用了为音乐编配生动有趣的节奏语和身体动作的策略。在最后完整的表演,我邀请孩子们自己表现,孩子们更积极地投入了随后的两两结伴表演游戏活动中。在活动的结尾有些仓促。

  1、在音乐欣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必要,教师尤其不能忽视培养幼儿用耳朵倾听音乐、用心灵去体验音乐的能力。学会听辨乐曲中的节奏、曲调、音色和曲式等不同变化,才能进入音乐世界用心去感受音乐的内容,才能让想象在音乐的天空中遨游和飞翔。这种由主观到客观、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欣赏技能,都是激发幼儿具备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极佳方式。

  2、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在本节活动中,幼儿并不是总静坐着单纯地倾听音乐,而是可以随着音乐自由创编动作、与同伴一起做做。还可以随着有趣的节奏语说说动动…….与其说是欣赏音乐,不如说是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玩”着,且变化出与乐曲有关的不同玩法,因而幼儿乐此不疲,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涨。

  3、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学实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幼儿兴趣不是很高,配合的也还可以,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我未向幼儿介绍清楚。出现了一些失误:没有随教师的指导语立刻出现,而有了脱节的现象。在幼儿两两结伴表演的时候部分教师表现的不是很好,准备不充分。但幼儿配合的还是可以的,只是我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每个环节不连贯,孩子的想象力积极性没调动起来,出示图谱时,介绍图谱部分少,没让孩子先观察一下,孩子在听音乐表现动作时没有表现出来,最后草草收场,还有我的语速快了些,活动的节奏把握的不是太好。结束有些仓促。

5、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北京的金山上》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磁带。录音机。

  3.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4.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一、组织问好。

  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二、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三、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1.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2.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3.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4.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四、学习基本工作。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 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 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 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 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 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 “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动作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外,基本能够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舞蹈。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体验了乐曲轻快、悠扬的情绪,初步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特点。更增进了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习。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6、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幸福的我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风格,体会歌词中所蕴含的幸福感。

  2.尝试运用歌唱、节奏游戏、舞蹈等方式表达对幸福的理解。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感受表达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让幼儿初步体会幸福

  由幸福宝宝的到来让幼儿讨论什么是幸福。

  二、欣赏歌曲《幸福的脸》,理解歌曲表达的含义

  1.先欣赏A段,让幼儿说说幸福是什么。

  2.欣赏B段音乐,让幼儿理解歌曲中其他幸福的事情。

  3.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曲中蕴含的幸福感。

  三、玩拍手游戏,让幼儿体验歌曲温馨的氛围。

  教师先介绍游戏规则,而后两名教师一起玩拍手游戏,激发幼儿玩的兴趣。

  四、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对幸福的理解

  让幼儿说说幸福的时候跳出来的舞蹈会是什么样,叫个别幼儿上来做

  五、欣赏手语表演《幸福的脸》,体会不一样的幸福

  由聋哑儿童引出手语表演,教育幼儿体会聋哑儿童的坚强与幸福。要向他们一样让大家能看到你幸福快乐的笑脸。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幸福的我们》是一节歌曲欣赏活动,歌词理解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因为歌词是乐曲的灵魂,是用于表现歌曲情感的直白,所以对于不认识多少字的大班幼儿来讲有一定难度,在这里教师制作了动画课件,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降低了理解难度,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画面,很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接受,按照歌曲的歌词意思进行分段欣赏,A段让幼儿欣赏什么是幸福?别人眼中的幸福。!.快思.教案网出处!同时在欣赏之余,我还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认为的幸福。B段音乐是幸福的事情,幼儿在心上的同时也说出来自己心中幸福的事情。这样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培养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幼儿用自编的动作来表现幸福的理解,将幸福生活化,更适合幼儿的经验。最后用聋哑儿童的表演将活动的意义更放宽放大,让幼儿从聋哑儿童的快乐和幸福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坚强,努力。幼儿通过看、说、做来体验、感受音乐的轻快活泼,让幼儿更准确地表现音乐性质的不同,同时对幼儿情感方面也做了很好的教育。

  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表现”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动静交替,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为今后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7、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老鼠画猫》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谱记歌词的方法熟悉歌词,并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2.自然、愉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

  3.能大胆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复习《猫捉老鼠》的游戏。

  2.老师:“小朋友扮演的小猫真棒,一下子捉到了好几只小老鼠。[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现在请小朋友来看看郑老师带来的这只猫(师出示挂图),这只猫长得怎么样?它会是捉鼠的能手吗?”

  3.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并说出小猫怪在哪里?

  (眼睛太小,小爪太少,小腿太短,胡子太翘,没有牙齿)

  4.老师:“这只奇怪的猫是谁画的呢?你们听完老师唱一首歌就明白了。”

  二、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并学唱歌曲

  1.幼儿初步感受旋律,安静听老师把歌曲清唱一遍。

  2.老师带领幼儿熟悉歌词。

  3.老师边指示图谱边演唱

  4、老师带领幼儿看图谱学唱歌曲,并进一步提高演唱的要求,在演唱中加入

  三、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地想像动作,尽情表现歌曲。

  2.幼儿自由结伴表演。

  活动反思:

  本首歌曲诙谐幽默,老鼠绘画的猫搞笑特征明显,根据形象的图谱幼儿一下就掌握了歌词内容。在滑音的表现方面还有待加强。

8、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雨小雨》含反思

【活动设计】

  我班正在开展“多彩的春天”主题,“雨天”为“多彩的春天”的子主题。为了帮助幼儿更多的了解春天多变的天气,于是我设计了《大雨和小雨》这节音乐活动。这首歌曲描述了下雨的情境,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课件《大雨小雨》,音乐。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能唱出大雨、小雨的强弱力度。

  用动作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意图:产生兴趣。

  主要提问:

  1、(播放两种下雨的声音)你听到了集中下雨声?下雨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2、哗啦啦的声音下的是什么雨?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淅沥沥的声音下的事什么雨?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了两种下雨的声音,哗啦啦的大雨声和淅沥沥的小雨声,真好听。

  过度:现在我们一起去听一首下雨的歌《大雨和小雨》。

  二、学唱歌曲

  ●意图:理解歌词,感受大雨、小雨的强弱力度。

  主要提问:

  1、欣赏歌曲,说说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2、谁也喜欢下雨天,为什么?

  3、用儿歌和唱歌两种方式夸夸大雨和小雨。

  4、引导孩子尝试唱出歌曲中的强弱。

  小结:原来唱的时候声音稍微响一点可以表示下大雨,声音稍微轻一点又可以表示下小雨,真有趣。

  过度:刚才你们唱的真好听,现在大雨和小雨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三、表达表现

  ●意图:角色扮演大雨和小雨。

  主要提问: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扮演大雨和小雨,并做出大雨和小雨的动作。

【活动反思】

  选材适宜

  《大雨和小雨》符合“雨天”的主题。这首歌曲的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优美,深受幼儿喜欢。

  不足与调整

  1、情境性不够。

  小班幼儿喜欢情境性的故事,整个环节没有情境导入和贯穿始终,所以活动中,有的幼儿表现的没有兴趣。

  2、教具表现形式较单一。

  活动开始时老师仅让幼儿听音乐感受大雨和小雨两种不同的声音,但是由于两种声音的区别不明显,如果利用图片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边看边听不仅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而且更能让幼儿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特点。

  3、目标没有达成。

  活动的重点目标没有达到,幼儿一直在表演动作,如果在活动中通过大声拍手或跺脚,轻声说话,让幼儿匹配下雨的声音的大小,幼儿可能就能较容易的领悟强弱关系了。

9、小班音乐教案活动《大雨和小雨》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虽然对雨很熟悉,但没有真正认真的观察和了解过大雨和小雨,我设计的这次音乐教学活动,先让幼儿倾听雨的声音,让他们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为学歌曲作基础,最后在游戏版块中熟悉歌曲的旋律。

活动目标

  1、在倾听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2、让幼儿在倾听雨声时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美妙。

  3、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倾听雨声时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美妙。

  难点: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活动准备

  雨的声音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

  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出示大雨图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变小了!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小雨录音。

  3、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小雨图片)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1、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快思.教案网出处!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3、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4、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四、大雨和小雨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但是有一个规则:唱大雨的时候用小丝巾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明白吗?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

教学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声音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有许多生活经历,其中下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雨声有大有小,不同的变化形成了强弱的节奏。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大雨和小雨的区别。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想他们一定会学的更好!

10、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反思《大雨小雨》

  教材分析:

  下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们特别喜欢雨天,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还经常跑到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接雨滴、用小脚踩着水坑等等。针对孩子们对雨的这一兴趣爱好,我开展了本次的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学习用肢体动作、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音乐的强弱,从中激发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打击乐带来的乐趣。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难点: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雨和小雨》演奏图谱一份、铃鼓9个 碰铃9对、教棒1根、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倾听《大雨小雨》的音乐,感受雨声的强弱。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仔细的听一听,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1、播放音乐一遍,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好听的歌曲唱完了,谁能告诉卢老师

  2、提问:

  (1)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大雨小雨)

  (2)大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哗——啦;哗——啦)

  (3)小雨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滴滴答答)

  (4)小雨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教师小结:大雨的声音“哗啦、哗啦”,听上去很大声,很响亮;小雨的声音“滴滴、答答”听上去轻轻的、小小的。

  (二)、教师引出基础游戏,示范玩法,并请幼儿游戏。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看图谱。

  师:今天大雨点和小雨点来到了我们班上,他们想要请小朋友一起玩一个节奏游戏。

  教:这是大雨点和小雨点在唱歌呢,你能用拍小手的方法来表现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学学)

  2、分句哼唱,练习大雨点和小雨点的节奏。(.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播放音乐,完整练习。

  4、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拍节奏。

  播放音乐,拍肩练习打节奏

  (三)、运用乐器,练习拍节奏。

  1、出示铃鼓和碰铃,学习用乐器打节奏。

  2、出示铃鼓和碰铃,教师分别敲打铃鼓和碰铃,并提问:

  谁能告诉老师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雨?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小雨?(大雨——铃鼓;小雨——碰铃)

  3、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都发现了铃鼓的声音比较响亮,就像大雨的声音,一对小铃碰在一起发出“叮叮”的响声就像小雨的声音。(教师边小结边出示铃鼓和碰铃的图谱)

  4、引导幼儿看乐器图谱。

  5、用乐器完整练习拍节奏一遍(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打乐器)

  6、交换乐器,再一次听音乐演奏

  师:小朋友能听着音乐将图谱的节奏拍正确,表演的真棒!请你们相互交换乐器再来合奏一遍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教:小朋友和大雨点、小雨点玩节奏游戏真开心,那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现在老师把图谱拿掉,看看你能不能听着音乐拍对节奏,小朋友准备好,看老师的指挥,听好前奏。

  (四)、活动结束

  1、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这么快学会了拍节奏的游戏,但幼儿园的很多小朋友还不会,我们去找他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2、播放《大雨小雨》音乐,全体师生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符合季节特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的亮点是我设计了形象直观的图谱,为幼儿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强弱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氛围较浓厚,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根据图谱的提示,积极探索拍打图谱中的不同节奏型,在几次尝试学拍节奏后,大部分幼儿已能较好的拍准节奏型,并表现出节奏的强弱。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足点:

  1、我在执教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机会太少。

  2、用肢体拍节奏的形式且丰富,活动气氛调动切活跃。

  3、幼儿在等待与掌控乐器方面的常规还有待于加强。

11、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捏面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的节奏,能熟练地演唱歌曲。

  2.能即兴在念白部分创编“捏一个XX什么干什么”的歌词。

  3.感受说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PPT课件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老爷爷,看看老爷爷在做什么呀?(出示PPT)哦,原来老爷爷在捏面人,那你们见过捏面人吗?在哪里见过?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捏面人也叫面塑,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用面和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上一些色彩、石蜡、蜂蜜等制成各色面团,经过捏面艺人的巧手,捏成各种戏剧人物、动画形象或飞禽走兽等等,变成人们喜欢收藏的工艺品。这位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老爷爷都捏了什么面人呀?(幼儿回答)

  二、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1.教师:老爷爷捏的面人好多好多呀,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老爷爷本领大不大呀?有个小朋友忍不住要夸夸老爷爷啦,请仔细听小朋友是怎样夸老爷爷的?(放音乐)

  2.教师: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夸老爷爷的?请你来说一说。加上动作夸一夸(幼儿回答后教师将歌词连起来说一遍。)那我们随着音乐也夸夸老爷爷好吗?(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唱第一段)教师启发幼儿加动作再演唱一遍。

  三、学习歌曲的说唱部分

  1.教师:小朋友,老爷爷听到我们夸他心灵手巧,可高兴了,他说要捏几个面人送给小朋友,我们看看老爷爷捏的什么面人送给我们?分别出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的图片,让幼儿模仿猪八戒吃西瓜、唐僧骑大马、沙和尚挑着箩,孙悟空变戏法的动作。

  2.(出示圆舞板)师:小朋友,咱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我问你答!师问: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边做动作边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依次问答唐僧、沙和尚、孙悟空,教师用圆舞板打节奏)

  3.引导幼儿把四个人物连起来说一遍。先打节奏说一遍,再加上动作说一遍

  四、说唱表演

  1.教师:夸奖老爷爷的那个小朋友把老爷爷送给我们的面人的样子也加进了歌曲了,编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叫捏面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听到的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对,又有唱又有说,这样的歌曲叫说唱歌曲,现在我们来分成两部分,说的和唱的分开,女生唱唱的部分,男生说说的部分,女生表演唱的时候男生给她们打节拍,男生表演说的时候女生给他们打节拍。(男女生互换一次)全体围成圆圈再表演一遍。

  五、创编

  老爷爷的手这么巧,那你们想不想请老爷爷给你们也捏个面人呀?你想请老爷爷捏个什么做什么呢?(捏一个小狗汪汪叫--) 幼儿创编,并把幼儿创编的歌词唱进歌曲里(进行2-3遍)。

  六、活动延伸

  教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不光能唱会说,还能创编呀,那你们想不想学老爷爷捏面人呀?老师在后面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一些彩泥,你想捏什么?就去试试吧!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12、大班科学游戏活动《纸桌》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纸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5、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能力。

  1、教师提问:“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13、大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雨点跳舞》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 4个,小雨点4种各2个,︵2个。

  2、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老师,您好》。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边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范唱:4 6 6.6︱4 6 6-︱3 5 5 .5︱3 5 5 -︱)

  啦啦啦啦 啦啦啦 啦啦啦啦 啦啦啦

  师: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呀?(幼儿随乐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教师范唱:6 4 6 4 6 4︱ 5 3 5 3 5 3 ︱4 2 4 2 4 2 ︱31 - ︱31 - ︱)

  滴答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滴答 滴 答滴 答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三、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四、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勾线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适合的四幅答案贴在“?”处。

  五、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直接将副歌啦啦啦“用彩虹在唱歌的情景导入”同时也作为活动的练声,听完彩虹的歌声,唯一就能唱起来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再次听彩虹优美的歌声后,孩子们感到“很羡慕,很舒服,很开心,像飘起来一样”跟着电钢琴,孩子们也开始了彩虹歌曲的学习。

  这首歌曲的歌词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不难,而且图谱的设计更是巧妙的将原本的副歌,及重复的部分有趣的结合到一个情境中,使孩子在获得兴趣的同时更容易记忆了,活动中在语言组织上,我还是有些欠缺的,有些话还是有些拐弯,不够直白,通过一次次的锻炼能越来越好。

14、小班音乐游戏欣赏《大雨小雨》优秀教案反思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通过以下这节课让孩子们学习利用铃鼓和碰铃分别表现大雨哗啦哗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演奏方法。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幼师怎样写一篇优秀的教案?一起来看这篇由整理的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吧。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让幼儿感觉音乐的强弱对比变化。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游戏准备:

  大雨和小雨的雨声

游戏过程:

  1-5小节:手脚一起做动作,模仿下大雨;

  6-10小节:小手甩一甩,模仿下小雨。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觉音乐的强弱对比变化。

活动反思: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让孩子们学习利用铃鼓和碰铃分别表现大雨哗啦哗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演奏方法。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流畅,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歌词让幼儿模仿了大雨哗啦哗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声音。为了让幼儿对声音的大小有更明确的认识,在使用乐器之前,我先请幼儿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孩子们多数都能够积极参与,虽然小班的幼儿创新能力略差,模仿能力强,但是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大胆发挥想象,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感受声音的大和小。这种边唱边表演的活动形式,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用乐器时,孩子们就能够知道铃鼓声音大,表示大雨,碰铃声音小,表示小雨。在结束部分,孩子们运用乐器边唱边表演时,表现的非常出色,能够合拍演奏。总之,整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他们乐于尝试用乐器来表现雨的不同状态,而且通过教师扮演指挥的角色,也增强了活动的氛围,孩子们之间相互之间配合较好。不过个别幼儿的乐感较差,节奏能力的培养还要在区域活动中加强指导。

15、大班科学活动:《认识鸟》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目标意图: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认识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益处。

  2、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比较,并用语言积极表达。

  3、感受鸟和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鸟的图片,鸟鸣的背景音乐,歌曲《百鸟朝凤》,鸟的本领的汉字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听自然界鸟叫录音,引导幼儿进入鸟的世界。

  师:猜猜是什么鸟?

  (1)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燕子)

  (2)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孔雀)

  (3)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啄木鸟)

  (4)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猫头鹰)

  二、 鸟的外形特征

  1、 分组讨论:观察鸟的图片,说说鸟的外形特征。

  2、 集中交流:你们发现鸟类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师小结:有羽毛、翅膀、会飞行、会生蛋·······

  三、启发性提问

  1、师:会飞的动物都是鸟吗?(蝙蝠、蝴蝶)

  师小结:蝙蝠是哺乳动物,胎生。蝴蝶是昆虫。

  2、师:会生蛋的动物都是鸟吗?(乌龟、蛇等)

  师小结:乌龟是两栖爬行动物,蛇是软体爬行动物,鸭嘴兽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动物。

  3、师:有翅膀但不会飞的动物是不是鸟?(鸵鸟、企鹅、鸡、鸭、鹅)

  师小结:鸵鸟是鸟,但不会飞,只会在沙漠里跑。企鹅也是鸟,但它也不飞,它善于潜水游泳。鸡、鸭、鹅以前是鸟,但由于人们长时间把它们饲养在家里,造成它们飞行本领退化。现在人们称它们为家禽。

  四、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1)幼儿讨论:

  师: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交流介绍几种鸟

  森林医生——啄木鸟

  捕鼠能手——猫头鹰

  学舌高手——鹦鹉

  预测天气——燕子

  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益处。有的鸟能为庄稼除害虫;有的能够为树木治病,有的能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动听叫声的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五、结束(歌曲)

  师: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多自在呀!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鸟飞飞看。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幼儿欣赏鸟的图片,各种各样的鸟深深吸引了幼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鸟的世界中。接下来,我和幼儿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让幼儿分组探索,根据幼儿的讲述,有机灵活地出现他们讲到的鸟,然后我再补充,其实就是灵活地将幼儿没有讲到的讲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幼儿对鸟的种类有大致的了解后,我带幼儿进入下一环节“鸟的特征”的学习。这一环节运用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上环节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认为还要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16、大班音乐活动《泡泡糖》燕子矶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学念语词;通过肢体、道具、打击乐器,感应语词拍子和节奏。

  2、认识五线谱五线、四间音符的排列。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难点:认识五线谱的间和线。

  三、教学准备:

  1、挂图P1--P2。

  2、乐器:圆舞板、布球幼儿人手各一份。

  四、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导

  1、介绍故事的名称,引发兴趣

  2、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出示故事图片,幼儿跟老师指读故事名称《精灵国王的生日礼物》。

  故事:

  精灵国王的生日快到了,小精灵们准备送给国王一份特别的礼物。绿色的是贪吃小精灵,它要给国王送一个吃起来甜甜的却不可以吞下去的礼物;长着两只大眼睛的是好奇小精灵,它要给国王送的是可以吹出泡泡,却不是气球的礼物;满脸笑容的是开心小精灵,它要给国王送的是可以嚼得很久,摸起来黏黏的礼物。到了晚上的时候,它们从小男孩床头柜的盒子里拿起一包东西,看看它们手里拿的都是红色的礼物,它们的礼物到底是什么呢?你们猜出来了吗?

  3、模仿做嚼、黏、吹的动作。

  嚼:用嘴巴、下巴、手肘、双脚等部位嚼。

  黏:双手五指张开做泡泡糖黏黏状,每一段语词可以拍身体的不同部位。如,头顶、肩膀、双腿、肚子、屁股等

  吹:吹泡泡,泡泡破了。

  (二)、律动

  1、感应语词拍子

  学念语词,感应语词拍子、节奏。

  老师示范带幼儿听音乐徒手做律动,感应语词拍子,最后一句(扮成小丑真美丽)拍节奏。

  2、肢体游戏

  听音乐跟念语词,并用肢体不同部位感应语词拍子、节奏。

  (三)、布球游戏

  1、出示布球,辨别颜色

  引导幼儿辨别颜色。(有红色、绿色、粉红色等)送你一个泡泡糖,你该说什么?(谢谢!)泡泡糖要跟你玩,(拿到泡泡糖布球的小朋友,把你的泡泡糖先黏到那你的小脸上或肚子上等)黏黏紧紧的不要动。

  2、探索练习(布球的玩法)

  师:试一试,黏在脸上的泡泡糖(布球)可以怎样玩。(转一转、压一压、拍一拍、捏一捏、擦一擦等)

  小结:刚才,大家玩的这个好玩的泡泡糖叫布球。(介绍布球)

  (四)道具感受、练习语词拍子

  (1)老师示范先慢念一遍语词做拍子练习。

  (2)听音乐念语词做拍子练习

  手持布球,以不同的律动做语词拍子练习,最后一句“扮成小丑最美丽)拍节奏,一字拍一次,也可以举起布球摇节奏。

  (3)收放布球

  师:现在,你们把布球泡泡糖黏到小篮子里,一会我们送给国王当生日礼物好吗

  五、乐器演奏

  1、出示圆舞板

  师:这是一种特别的泡泡糖(圆舞板)看看这泡泡糖像什么?(贝壳)

  2、强调如何使用

  把它放在手心上,嘴巴张开向外,(不要让它咬到你了)听听它还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3、探索圆舞板的演奏形式

  (1)手指“点”,幼儿跟老师念语词,用“点”的演奏形式做拍子练习。

  (2)用“拍”的演奏形式进行练习。

  (3)跟音乐练习。

  (4)语词节奏练习

  老师念清楚语词节奏,并带幼儿进行节奏练习。(让幼儿感知节奏)

  (六)五线四间音符认知

  1、认识“五线”

  数数有几条线(由下往上数有五条)这就是五线谱。

  2、认识“四间”

  两条长长的线之间是“间”,数数有几间(4间)

  3、巩固认识“线”“间”

  有五条线、四个间,这就是五线谱。

  (1)看看这个泡泡糖飞到哪里?(线上)老师同时示范,又飞来了一个泡泡糖……

  小结:这些泡泡糖都飞到哪里?(线上),领幼儿念线、线、线、线、线、线,分别飞到这五条线上。

  (2)又飞来了泡泡糖,看看它飞到哪里?(间上)

  小结:这些泡泡糖都飞到哪里?(间上),领幼儿念间、间、间、间,分别飞到这四个间上。

  (3)间上的泡泡糖要飞过去跟线上的泡泡糖玩了。(注意:示范时老师可以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画线和间上的音符。)

  小结:念线间线间线间线间线。

  活动反思:

  儿谣活动《泡泡糖》语词诙谐有趣,三段重复的语词格式,适合幼儿的学习和记忆特点。活动重视强调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注重融入相关的学习内容,如,礼貌教育、想象力的激发、自主探索等的能力的培养。

  幼儿初次接触奥尔夫的音乐,对其基本的教学模式特别喜欢。故事有趣,幼儿都能安静听故事,三段小精灵对泡泡糖特征的提示,听完故事,幼儿都能猜出是泡泡糖。

  活动采取一些超乎常理的形象语言及夸张的肢体动作,如:要求泡泡糖黏的部位幼儿也觉得很有趣,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热情;虽然很多幼儿都忍不住想继续玩布球,但都能遵守老师提出的常规指令.借助形象的道具和相关的打击乐器,循序渐进的进行语词拍子感应练习,使大多数幼儿都能较好地掌握.

  幼儿探索活跃,资武全:放在头上,可以顶一顶;炳良:在手臂上擦来擦去,可以擦一擦;圆圆:可以摇一摇;有的:作出夹得动作、揉的动作等,很多幼儿能用动作演示玩的方法,但一些幼儿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从拍子尝试过度到练习节奏,部分幼儿基本能掌握,但十六音符的节奏有时不准确,乐器演奏时还是不整齐,有些幼儿只是随语词随意拍,节奏练习方面在延伸活动中继续练习。

  有机的结合故事内容,采取分步骤的形式和拟人化有趣的引导,把相对枯燥的五线谱学习变得更加有声有色,幼儿掌握都很好;整个活动幼儿玩乐中学习,虽然,课时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学习的模式有趣,幼儿的兴趣一直都比较高涨。

17、大班美术活动《恐龙》教案与教学反思

  目标:

  1、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以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

  2、幼儿能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大胆表现,提高想象力。

  3、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恐龙玩具、水彩笔、蜡笔、恐龙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

  教师:“这是什么?他们生活在哪里?”

  “你们知道这些恐龙有些什么特殊的本领?”

  2、交流讨论

  (1)“你喜欢那种恐龙?”

  (2)引导幼儿说说各种恐龙不同的特征。

  (3)观看有关恐龙的视频,引导幼儿更进一步了解恐龙不同的特征。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①引导幼儿根据恐龙的自身特征来作画。

  ②启发幼儿添加与主题有关的背景,丰富画面的内容。

  4、作品评价、展示。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

  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课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幼儿喜爱恐龙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塑造不同的恐龙形象,在绘画、讲述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活动开始先引出恐龙玩具来吸引幼儿,让幼儿能大胆联想,能够根据自己了解恐龙的知识,接着采用视频的形式,让孩子观察恐龙的不同特征及不同动态,即帮助幼儿发现恐龙的品种多,进一步的帮助幼儿建构了的知识经验,为幼儿绘画活动做准备。

  因此,活动设计《恐龙》是一个较综合性的活动,它将美术总体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恐龙的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恐龙的特征画出来。

  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色彩夸张地表现。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18、大班音乐活动《小雨点跳舞》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 4个,小雨点4种各2个,︵2个。

  2、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老师,您好》。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边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范唱:4 6 6.6︱4 6 6-︱3 5 5 .5︱3 5 5 -︱)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师: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呀?(幼儿随乐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教师范唱:6 4 6 4 6 4︱ 5 3 5 3 5 3 ︱4 2 4 2 4 2 ︱31 - ︱31 - ︱)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 答滴 答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三、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四、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勾线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适合的四幅答案贴在“?”处。

  五、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直接将副歌啦啦啦“用彩虹在唱歌的情景导入”同时也作为活动的练声,听完彩虹的歌声,唯一就能唱起来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再次听彩虹优美的歌声后,孩子们感到“很羡慕,很舒服,很开心,像飘起来一样”跟着电钢琴,孩子们也开始了彩虹歌曲的学习。

  这首歌曲的歌词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不难,而且图谱的设计更是巧妙的将原本的副歌,及重复的部分有趣的结合到一个情境中,使孩子在获得兴趣的同时更容易记忆了,活动中在语言组织上,我还是有些欠缺的,有些话还是有些拐弯,不够直白,通过一次次的锻炼能越来越好。

19、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大鱼》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大胆表现各种姿态的鱼和鱼儿的生活空间。

  2、尝试用线条分割的方法,用点、线、面进行块面装饰。

  3、感受线描画的乐趣,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4、体验欣赏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大胆、自由地表达。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空白的鱼2条、表格一张、各种线条小图片;彩笔、绘画纸;幼儿有线描画的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线描画的技能,能用流畅的线条、图形表现花纹。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图片,了解不同形状的鱼及鱼的身体部位。

  师:老师这里有四条鱼,它们的身体结构有相同的地方吗?

  幼:它们都有鱼头、鱼身、鱼尾、鱼鳍,身上还有鱼鳞和漂亮的花纹。

  师:那它们有不同的地方吗?

  幼:鱼的形状都不一样,有的鱼是三角形的、有的鱼是椭圆形的

  教师小结:它们的形状不一样。鱼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但是不管它们怎么变化,鱼都是以身体为主,前面是头,后面是尾巴,上下有鱼鳍,身上还有鱼鳞和各种各样的花纹。

  二、观察范图,交流讨论。

  1.观察范例。

  师:这四条鱼身上的鱼鳞都是一样的吗?

  鱼的身上用弧线或者直线把鱼鳞分成了一块一块的。(用手指提醒幼儿)小朋友们在装饰的时候也要把你的鱼鳞划分成块面状。

  除了这样分,还可以怎样分块?

  (出示空白的鱼身,幼儿上来尝试分块。)

  师:它们是怎么装饰的呢?

  幼:有波浪线、有圆点、有直线、有弧线……

  (教师把幼儿说的相应的线条或者图像贴在旁边的表格里。)

  (从画面布置的较满、线条流畅、鱼鳞变化的样子漂亮等处引导幼儿观察)

  鱼儿是怎么装饰的?

  引导幼儿装饰鱼儿时要先分块再装饰。分块时,除了用直线横着分还可以斜着分、竖着分,而且可以用不同的线条来分,例如曲线、波浪线、弧线等都可以分块。

  三、教师示范作画,幼儿观察欣赏。

  四、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师:你们可以自己设计喜欢的鱼。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鱼的形状。

  2.启发幼儿大胆运用各种图形和线条进行块面装饰。

  五、参观画展,欣赏同伴的作品。

  1.参观“美丽的大鱼”画展。

  2.说说你最喜欢的大鱼,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以前的美术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被动模仿老师的范例而难以有自己的独特创意的现象,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本此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就注重了幼儿的自主创造,这条大鱼是幼儿喜欢的任意一条鱼,它身上的装饰也是幼儿自己所设计涂画的。最后,幼儿的作品还可以按一定的思路进行二次创作,比如把幼儿画的大鱼按轮廓剪下来,粘贴成海洋里的鱼群或是鱼的队列,看上去也很有趣。

20、大班语言活动《彩色牛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基本了解故事,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大胆地想象和创遍故事。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录音机、故事中的小动物图片、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1、由讨论引出故事。

  提问:牛奶是什么颜色的?那你们见过彩色的牛奶吗?今天张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彩色牛奶》的故事。

  2、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彩色牛奶》。

  (2)提问: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牛大叔带来了谁?那头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小动物喝了有颜色的牛奶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3)再次欣赏故事。(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出示动物和蔬菜图片)

  3、完整学习故事,幼儿想像性讲述故事。

  逐句提问故事内容。

  提问:

  (1)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白兔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兔子?

  (2)谁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黑猫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小猫?

  (3)小花鹿怎么会变成小紫鹿的?小花鹿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

  (4)红红的西红柿是谁给奶牛吃的?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了什么颜色的狐狸?

  (5)小动物们有了这头奶牛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它们会这么高兴?

  (6)小动物们变成了新的自己,可它们要是想变回原来的自己,该怎么办?

  (7)教师小结:有了这头神奇的奶牛,小动物们想变成什么样子的颜色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动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更加美丽了。

  4、创编故事情节,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

  (1)幼儿自由讨论、创编故事

  (2)个别幼儿上台创编故事情节。

  5、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创作画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

  活动反思:

  1、教学准备充分。活动前我准备了许多与故事内容相符合的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在第一遍故事后出示图片进行第二遍故事的讲述,让孩子在直观教具的演示中更进一步理解故事,在孩子学说了大量的句式后,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再来让孩子仿编。就比较容易了,但这个故事中需要仿编的句式较长,有点拗口,孩子在仿编的过程中不容易完整讲述,需要老师的帮助,整个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气氛活跃。

  2、在教学过程中,我画了许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孩子很快能掌握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所带来的乐趣,孩子在听了故事,学讲故事中的语言,再来仿编故事,在重点学说了故事中的语言后孩子们仿编起来就容易多了。

  总体来讲,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学习态度很积极,因为故事本身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老师提供的图片能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孩子在活动中思维活跃、积极、在整个活动中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创编能力、绘画能力、倾听能力都得到了较好发展。

21、幼儿园大班活动《找朋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双数的意义。

  2、认识10以内的单数双数,发现单双数之间的规律。

  3、能在生活中寻找10以内的单双数。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二、活动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单双数。

  2、活动难点:能寻找生活中10以内单双数。

  3、指导要点:在数数中能辩别10以内单双数。

  三、活动准备:

  10个弹珠,幼儿用书:《猜猜我是谁》。

  一、活动过程:

  1、出示幼儿用书第22页,向幼儿提问:

  (1)开心的弹珠是怎么样排列的?(两个一组)

  (2)哪几个数量的弹珠是开心的?(2.4.6.8.10)

  (3)哪几个数量的弹珠是不开心的?(1.3.5.7.9)

  (4)观察图中10行弹珠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单数后面是双数,双数后面是单数;前后的单双数一定相差1)

  反思:由于大班孩子在生活中对单双数已经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概念不清晰,但是意思都能理解,所以在此环节中多数幼儿都能找出单数和双数,通过形象的排列和拟人化的语言,最后大多数幼儿都能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就是两个一组有朋友的数就是双数,单个没有朋友的数就是单数。整个环节幼儿参与愿望很强、兴趣很高、效果很好。有几个年龄小、能力差的幼儿理解能力稍差,需要调整目标、加强引导。

  2、请幼儿读出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反思:在第一个环节中,幼儿的动手操作活动很充分,在这一环节中,很多幼儿一口气就把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找了出来,尽管个别幼儿有滥竽充数的嫌疑,但能大声读出来也很好。

  3、请幼儿说说身体哪些地方的数量是单数,哪些地方的数量是双数。

  反思:幼儿反应很踊跃,而且很多幼儿都能找出自己身体是单数或双数的地方,并大声介绍。

  4、请幼儿再看看身边的事情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反思:这个环节中哟普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力,说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活中的单双数,对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5、活动评价

  能辩别单数和双数。

22、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活动《变变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动作感应短短长的节奏。

  2、在创编各种泡泡造型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挂图、鼓、软垫、木鱼棒、飘带、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引导 教师:三只小精灵非常耐心地教国王吹泡泡,国王试了又试,终于吹出泡泡来了,吹出了各种不同造型的泡泡,你们猜猜,会有什么样的泡泡呢?

  二、 创意造型

  1、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不同造型的泡泡。

  2、 听鼓声变泡泡。 教师敲鼓边时幼儿拍手到处走,敲鼓面时立刻做出泡泡造型,并要求幼儿次的动作都不一样。

  三、 感应长短节奏

  1、 单人律动 听音乐用手模仿嚼泡泡糖,听到短短长的节奏变成各种泡泡的造型。

  2、 双人律动 音乐部分两人互拍,短短的节奏两人左右手互推,长的节奏两人掌心对掌心画圈。 引导幼儿再想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两个人一起来做短短长的节奏。

  3、 画节奏 木鱼棒绑上飘带当仙女棒,让幼儿尝试感应短短长的节奏。 听音乐在白纸上绘画出短短长的线条。

  奥尔夫音乐活动:变变变(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 通过肢体律动感应短短长的节奏。

  2、 听辨各式乐器演奏进行长短节奏组合。

  活动准备: 挂图、松紧带、铃鼓、手摇铃、

  活动过程:

  一、 律动感应

  教师:昨天我们和国王一起吹了各种各样的泡泡,泡泡会变长变短,你们还会用哪里吹泡泡呢?怎样吹短短长的泡泡?

  1、 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肢体在空中划出“短短长”。

  2、 播放CD,幼儿随音乐自由感应节奏“短短长”。

  二、 道具感应

  教师:国王非常喜欢短短长的泡泡,于是给小精灵们除了个难题,可小精灵们都不会,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1、 出示橡皮筋,让幼儿尝试各种方法表示出短短长的节奏。

  2、 听音乐进行活动,旋律部分弹奏出节拍,短短长部分幼儿自由发挥拉出“短短长”。(双手拉、脚踩拉、腰间拉)

  3、 双人活动:两人一组,两人互拉感应节奏“短短长”。

  三、 长短节奏组合

  1、 让幼儿尝试探索各种乐器的音长

  2、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乐器音效的长短组合

  3、 组合后进行分组演奏,让幼儿听辨哪一组更适合演奏“短短长”

  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中主要让幼儿感应短短长的节奏,及创编各种不同造型的泡泡。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在单人活动的创编过程中创编了很多各种不同造型,有个别内向的幼儿有些不好意思,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双人活动帮助了那些小朋友,并且也创意出了不同造型,但创意造型不多,而且有个别小朋友不会与人合作,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与人合作。

  通过各种游戏感应短短长的节奏,孩子们掌握得非常好,很扎实。

23、大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感受曲调、歌词、节奏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用较自然的声音、表情和亲切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来演唱,学习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他人相协调。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练声。

  以歌曲中的一句作为练声曲,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活动。

  ①你们见过下小雨吗?下小雨的时候是怎样的?你们见过下大雨吗?下大雨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②谁会用动作来表现小雨和大雨?

  3、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①放音乐,欣赏歌曲。

  ②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③学唱歌曲。

  ④小组比赛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创造性地选择演唱的形式并演唱。

  5、给歌曲起名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演唱,取得较好效果。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教育应让幼儿听懂或看懂,即感受音乐语言后再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感受和情感。在本次活动中我紧扣“音的强弱”这一音乐要素,通过模仿、律动、欣赏体验、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理解,让幼儿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进行分析比较: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谁强谁弱?雷声和风声有什么不同?幼儿从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领悟,体会到声音有强有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幼儿通过无拘无束地探索,从生活中找到音乐,感受音乐,最终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为实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使幼儿终身热爱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大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感受曲调、歌词、节奏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用较自然的声音、表情和亲切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来演唱,学习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他人相协调。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练声。

  以歌曲中的一句作为练声曲,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活动。

  ①你们见过下小雨吗?下小雨的时候是怎样的?你们见过下大雨吗?下大雨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②谁会用动作来表现小雨和大雨?

  3、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①放音乐,欣赏歌曲。

  ②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③学唱歌曲。

  ④小组比赛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创造性地选择演唱的形式并演唱。

  5、给歌曲起名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演唱,取得较好效果。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教育应让幼儿听懂或看懂,即感受音乐语言后再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感受和情感。在本次活动中我紧扣“音的强弱”这一音乐要素,通过模仿、律动、欣赏体验、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理解,让幼儿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进行分析比较: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谁强谁弱?雷声和风声有什么不同?幼儿从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领悟,体会到声音有强有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幼儿通过无拘无束地探索,从生活中找到音乐,感受音乐,最终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为实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使幼儿终身热爱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大班音乐活动歌曲《胆小鬼》优秀教案及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幽默与诙谐,学习快乐地歌唱。

  2,体会对胆小鬼的否定情感。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二: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 头饰 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情境表演导入,了解歌曲中蕴含的故事情节。

  2,以提问的方式回忆所看表演,学习歌词。

  师;表演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3,完整欣赏歌曲,熟悉旋律。

  4, 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5, 体验对“胆小鬼”的否定情感。(1)冬冬半夜起来遇到的是什么?是妖怪吗?(2)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6,幼儿集体表演《胆小鬼》。

  教学反思:

  歌曲《胆小鬼》是一曲风格诙谐的歌曲,幼儿在演唱歌曲是体验旋律美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一个思考的空间,在歌唱活动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故事性为歌曲服务,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我以设置情景表演方式贯穿整个活动,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情绪很高涨,表现力很强,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对幼儿表演游戏有了一定的思考,孩子们自主选择游戏时,资源的匮乏造成了游戏的单一,形式多样的表演方式是平常工作的一个侧重点,孩子们也会分角色扮演歌唱游戏,再现课堂的影子,孩子们喜欢新鲜,喜欢新奇,多种体验就象给孩子储备粮食,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会说:“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一个只是伴随简单的肌体动作,富有故事情节的表演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富有游戏性,让游戏更接近孩子的生活,歌唱是个点,但点能带面,让孩子快乐地生活,在游戏中更好的成长!

26、大班语言活动《风在哪里》 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学习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挂图:风在哪里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语,引起兴趣。

  抓不住它的身子,看不见它的影子。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倒房子。

  (风)

  教学反思:本环节中,老师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调动幼儿主动融入到活动中。为下面的活动做好辅垫准备。

  二、观察讨论,理解诗句。

  1、结合外出散步时拍摄到的风起时花草树木的样子,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以此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前三段。

  师:树为什么会动?风吹过时,树叶像在做什么?

  2、结合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地带来变化的景象,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讲述,理解诗歌的最后四段。

  师:春天的风是怎样的风?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幼儿每观察讨论完一幅图片,教师就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小结。

  3、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教学反思:通过之前的读儿歌,引导幼儿找出诗歌的诗句词语特点,帮助幼儿很好的理解诗句的创编规律。对大班幼儿来说,仿编诗歌不是太难,但也需要慎重组织这一过程。不过,这首诗歌本身难度不高,又给予仿编活动多种选择的层次。将幼儿在之前部分活动过程中积累到的经验运用到仿编诗歌中来。

  三、学习朗诵散文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幼儿欣赏。

  请幼儿注意观察和聆听教师朗诵时的表情和声音。

  2、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表现诗歌的美。

  教学反思:本活动的目标注重引导幼儿用小动物的眼光观察周围生活,大胆进行艺术想象,培养幼儿完整语言讲述能力;并且让幼儿尝试模仿诗歌结构,想象诗歌的诗句。

27、中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2.感知音的强弱,用声音表现音的强弱。

  3.能根据老师的手势演唱歌曲,并能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1.手摇铃、木鱼若干

  2.钢琴

  活动过程:

  1.练声

  2.学习演唱歌曲。

  (1)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大雨小雨》,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2)教师第一遍范唱

  范唱完后,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3.教师第二遍范唱

  “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请你们再来认真听一听。”教师开始范唱,提问:歌曲里面说得是什么样的场景?(下雨的时候)下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小雨呢?谁来说说。

  4.回忆歌词

  教师使用图文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回忆歌词。

  5.学唱歌曲

  (1)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演唱一遍,注意要突显大雨强、小雨弱的声音。

  (2)第二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边做动作边唱。

  6.分男女演唱

  分男女小组演唱,先男孩子唱大雨,女孩子唱小雨。老师用手势指挥。然后再交换演唱。

  7.乐器伴奏

  手摇铃表示小雨,木鱼表示大雨。

  教师先分开教他们使用,然后再开始演奏。老师手势指挥,最后再交换乐器演奏一遍。

  8.结束部分

  演奏会结束了,请小朋友把乐器送回家。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在设计的时候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教学,幼儿在学习歌曲的时候难度不会太高。在活动中,我还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和幼儿一起回忆歌词,使幼儿更加容易记忆歌词、理解歌词。而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都会用手势指挥幼儿演唱,引导幼儿唱到哪个地方声音应该加强,哪个地方要减弱。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兴趣极高,学习效率也很好。唯一不足之处是在幼儿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的手势不过到位,以致幼儿不能更好的把强弱音明显的演唱出来。

28、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的外形及属性,能用肢体造型来表现软和硬。

  2、初步学会念儿谣,尝试用石头堆叠游戏、语词节奏来感应音效次数。

  3、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语词并感应音效次数。

  活动难点:肢体造型感应柔软与尖硬,并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活动准备:

  1、音乐VCD、故事挂图

  2、大布袋1个,袋子里装一些软、硬、粗糙、平滑的物品。

  3、纱巾、布球、石头、水袖、蛙鸣筒、软垫若干。

  四、队形

  幼儿半圆就坐在软垫上

  活动过程:

  一、暖身部分

  1、故事引导

  今天我们继续来听〈石头和泡泡〉的故事。还记得上节活动我们说到哪了吗?滋滋小蜜蜂也想

  飞来玩泡泡。可是,蝴蝶小姐们一看到小蜜蜂,就急忙要将它赶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蜜蜂身

  上有又尖又硬的刺,蝴蝶小姐们怕小蜜蜂会刺破泡泡,所以联手起来将小蜜蜂赶走。你们看看,蝴

  蝶们手里拿着什么呀?小蜜蜂有什么表情?(请幼儿看挂图)这个时候,小石头挺身而出帮助小蜜

  蜂,他要大家想想有谁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造型活动

  (1)老师:有什么东西不是轻轻的,也不是软软的,不怕小蜜蜂的针(引出石头)。

  (2)你们会用身体做出坚硬的造型吗?

  (3)幼儿:做各种坚硬的造型。

  (4)老师:推压学生,测试是否如石头坚硬

  二、儿谣《石头》

  (一)软与硬的触感

  1、游戏《摸一摸》::请幼儿逐个闭目老师事先准备在大袋子里的物品,并描述触感。

  2、出示石头,请幼儿说说触摸石头的感受。

  3、石头可以做什么?(建筑、作画、游戏……)

  (二)观察外形、练习堆叠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石头的儿谣,请大家一起来听听儿谣里说了是什么?(第一遍音乐)

  1、小朋友们来说说,儿谣里都说了什么?(启发幼儿学念儿谣)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教师念谣并随音乐做相应的语词动作。

  3、幼儿每人手拿三颗石头(先随老师念谣练习放石头和捡石头,注意休止符),依语词做动作。

  4、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边学念谣边玩石头游戏。

  (三)石头乐器

  感应次数:刚才,我们和几个石头玩游戏啦?如果只有两颗石头还能玩游戏吗?怎么玩

  1、幼儿每人两个石头

  (1)语词节奏:念儿谣并走出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步伐停止,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演奏数目。

  2、两部合奏

  (1)语词节奏:小石头数颗包入水袖,揺奏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3、三部合奏

  (1)前奏:蛙鸣筒∕刮奏拍子

  (2)语词节奏:小石头放入水袖∕揺奏

  (3)石头数目:两个石头∕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四)石头造型,创意想象排图案

  1、分成4人一小组,各组在软垫上模仿老师排出一样的图案。

  2、创作:自由创作各式图案,大家欣赏。

29、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目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仅注意动作还可以运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反思

  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音乐活动,尤其是老师创新的表演、配合简单的律动和舞蹈动作,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歌曲《拉拉勾》是一首融入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例子的歌曲,它表现同伴之间生气,和好的不同感觉,感受有朋友的快乐。这个活动主要目标有: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活动流程设计以欣赏——理解——学唱——表演等教学环节。在歌曲《拉拉勾》教学活动中,老师通过欣赏歌曲以及故事讲述,启发小朋友大胆猜测、回答:“两个小朋友生气了,你们猜猜,他们俩为什么会生气了?”张楚悦说:“我觉得是他们俩吵架了;李乔裕说:“我觉得是他们俩在抢玩具等等。”孩子们兴奋地边说边做着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动脑筋,看到孩子们学习那么主动那么有热情,我又引导小朋友一起讨论、分析。如:生气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你会是什么表情?就在这时,我突然听到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来要表演。”我顺着小朋友的话:“好的,那大家欢迎!尤其是学习歌曲的环节,在熟悉了歌曲的基础上,我组织小朋友们将旋律演唱和间奏演奏相结合表演,从拍手到乐器、从集体到小组,变换的表演方式让幼儿体验了各种形式的乐趣,也感受到了音乐到来的快乐。这一环节,孩子们都沉浸在这种愉快的音乐氛围以及情景表演中。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想:“小朋友们这么感兴趣,我是不是可以启发孩子们用更多的表情来创编呢?”并把孩子们的这些创编动作排成歌表演,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一个高潮。

  虽然,这次音乐活动基本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是,经过课后认真的反思和查找不足,我发现以下两方面仍需加强:

  1、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倚音、切分音、休止符三种修饰音的唱法,对于孩子们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倚音的演唱。由于倚音的特殊性和新颖性,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并没有思考到更好、更生动的教学方法。因此,幼儿在演唱时常常出现主音和倚音喧宾夺主的情况,颠倒修饰效果。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老师的引导还需要加强,不断地指导孩子们试唱和练唱。

  2、虽然幼儿整体表演的效果较好,也其乐无穷,但从动作的创编和表演上,也发现了孩子们原有经验的铺垫还是不够。这也给了我一定启示,需要加强孩子们韵律的训练,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拓展艺术的思维。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音乐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乐感,也有利于其形成积极的个性及社会性。因此在音乐活动的教学上,还需要多一点的思考和尝试。

30、大班音乐活动《小雨点跳舞》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其中?4个,小雨点4种各2个,︵2个。

  2、 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过程:

  一、发声练习《老师,您好》。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边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范唱:4 6 6.6︱4 6 6-︱3 5 5 .5︱3 5 5 -︱)

  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啦啦啦

  师: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呀?(幼儿随乐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教师范唱:6 4 6 4 6 4︱ 5 3 5 3 5 3 ︱4 2 4 2 4 2 ︱31 - ︱31 - ︱)

  滴答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三、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的含义,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四、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勾线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适合的四幅答案贴在“?”处。

  五、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反思:

  活动中,我直接将副歌啦啦啦“用彩虹在唱歌的情景导入”同时也作为活动的练声,听完彩虹的歌声,唯一就能唱起来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再次听彩虹优美的歌声后,孩子们感到“很羡慕,很舒服,很开心,像飘起来一样”跟着钢琴,孩子们也开始了彩虹歌曲的学习,也正是开始了这次活动。

  小雨点在彩虹的歌声中跳起舞来,看了图片,孩子们马上发现他们的颜色不同,“颜色哪里不一样了”“前面三个小雨点和后面一个小雨点的颜色不一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前面三个小雨点颜色比较”“淡”后面一滴小雨点颜色比较“深”他们除了颜色上的不同,跳舞时的声音又会怎么样呢?“前面三个小雨点唱的多,后面的小雨点中间有停顿。。。”孩子的分析虽然有的表达的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可以感受到大家已经理解歌曲中的节奏了。

  这首歌曲的歌词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不难,而且图谱的设计更是巧妙的将原本的副歌,及重复的部分有趣的结合到一个情境中,使孩子在获得兴趣的同时更容易记忆了,当然拉这是别人的设计,我只是进行了少许修改。活动中在语言组织上,我还是有些欠缺的,有些话还是有些拐弯,不够直白,通过一次次的锻炼能越来越好。

31、大班音乐活动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寻宝乐乐乐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孤独牧羊人》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感受乐句,并按乐句变化进行舞蹈。

  2、通过情景的创设和图形谱,让孩子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3、在自由活动的情况下,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做事情要坚持到底,还要做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6、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画纸,城门、各种礼物、魔术棒。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游戏《钓鱼》嘿咻咻

  二、情景讲述《去魔法城》引起幼儿兴趣及学习欲望。

  师:小朋友你们说说这个魔法棒是谁送给我的呀?(小魔仙)。

  三、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能理解图谱。

  师:咦?这张藏宝图上怎么什么都没有啊?

  师:别着急藏宝图的路线图和开门的魔语都藏在音乐里的,我们听着音乐来画藏宝图的路线图,你们伸出你的小手指来和我一起画行吗?

  (教师在幼儿欣赏音乐的同时画出图谱,可以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手指画)

  师:你们知道开门时候的魔语是什么了吗?

  师:你们看看路上有几道大门?每次到了大门的时候就要说出魔语“嘿 嘿︱嘿咻 咻”直到大门打开我们找到小魔仙给我们的宝贝。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观察音乐的结构。

  师:先是爬四座山,跳过四个台阶,开大门。

  2、创编各种去的动作。

  师:我们要去很远很远的魔法城怎么去呢?(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谁来做做骑马、开车 开飞机的动作?

  3、听着音乐孩子练习连贯动作。在身体上练习,结合图谱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听音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图形谱。

  2、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有藏宝图,也知道怎么去魔法城了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了。”课室和听课老师处有些山洞门的图片,孩子自己找门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动感,增加孩子和客人的交流。

  六、渗透德育教育。

  最后一座魔法城。

  师:最后一扇大门的时候大家念魔语“嘿 嘿︱嘿咻 咻”哇!我们终于找到宝贝了,看看有些什么?这是书和文具,小魔仙说你们要多看书,爱学习才会越来越聪明;这是一些水果和蔬菜,小魔仙说你们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不挑食身体才会棒棒的;哇!这是什么呀?棒棒糖,小魔仙说你们的小嘴要像吃了棒棒糖一样的甜,懂礼貌。走我们回去分宝贝了,来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七、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活动在上课中一直能很好的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把抽象的节奏用简单直观的图谱来让孩子去理解记忆,用身体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每一个环节的过度也比较的自然。我深深地感到不足的是孩子们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时候还是有点受老师思维的影响,没有真正地放开来很恰如其分地用自己创造性地动作来表现音乐。

3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快乐宝贝》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与朋友一起唱、玩的快乐

  2、学习创编歌词及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基本会唱《幸福拍手歌》

  2、电子琴、各种小乐器、头饰、面具、绸带等

  三、活动过程

  1、轻松活动---幼儿听音乐随意做动作。

  2、师生互相说说与朋友一起玩的感受。

  好玩吗?为什么好玩?心情怎么样?怎么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

  3、复习歌曲《幸福拍手歌》并创编歌词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A、 正确歌唱的方法。练声。

  B、小游戏:弹奏《幸福拍手歌》的旋律,请幼儿猜猜是什么歌曲?大家唱。

  C、幼儿创编歌词、动作,即兴表演(提供各种道具如小乐器、面具。。。。)

  D、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延伸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唱一唱《找朋友》,一起跳一跳、玩一玩。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非常认真且投入的组织活动,与孩子交流。孩子们很活跃,心情都很快乐,围绕在我的身边唱、跳、编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我总想完成得很好,但由于经验不足、场地改变等原因,在这个活动中还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不如意:

  1、活动过程中, 我还未能全面地顾及观察到所以孩子的行为、感受,没能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中与活动相关联的好的地方给予及时表现。如,与孩子谈谈什么时候最快乐的时候,个别孩子已经交头接耳快乐地做游戏了,我却没能及时发现,而且应该现场以这几个孩子的行为做例子“和朋友聊天、做游戏。。。最快乐”引入下一个环节“找朋友快快乐乐地玩一玩”,那样活动会过渡得更自然,更形象。

  2、安全细节没做到位。由于太投入和孩子打成一片,忘了自己师者的身份和孩子还小不会控制自己行为的特点。当找到朋友一起去玩的时候,我没顾及到后面落下的孩子的状况就带着孩子跑向玩具场地,开展下一步的活动了。直到有孩子告诉我,我才知道落在后面的孩子个别由于太匆忙,挨摔跤的情况。

  3、与孩子的沟通仍需努力。由于环境的改变,平时又很少带孩子上综合二楼上课、做游戏,孩子们特兴奋,组织孩子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时候我感到很吃力,不能轻松的与他们沟通,驾驭他们的行为。孩子们的过度兴奋显得整个场面活跃至乱。

  4、常规仍需要重视培养,但不要限制。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养成听铃鼓声安定的习惯了,这次以琴声来组织孩子安定很吃力时(从这点明白,日常必须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常规,以备在不同的情况下才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当即就应该反应需要运用到铃鼓,但看到孩子不受控制的场面,自己一时着急就忘了。连着提醒孩子收拾玩具的常规也忘了。

  5、带孩子进入歌词、动作创编环节中,本以为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进行活动,不控制孩子那么多的行为,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没有考虑到环境的改变对孩子影响的问题,孩子当时特别兴奋急噪,所以没能收放自如地控制孩子的行为,使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3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宝贝》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快乐宝贝》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与朋友一起唱、玩的快乐。

  2、学习创编歌词及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基本会唱《幸福拍手歌》

  2、电子琴、各种小乐器、头饰、面具、绸带等

  三、活动过程:

  1、轻松活动---幼儿听音乐随意做动作。

  2、 师生互相说说与朋友一起玩的感受。

  教师:好玩吗?为什么好玩?心情怎么样?怎么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

  3、复习歌曲《幸福拍手歌》并创编歌词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a、正确歌唱的方法。练声。

  b、小游戏:弹奏《幸福拍手歌》的旋律,请幼儿猜猜是什么歌曲?大家唱。

  c、幼儿创编歌词、动作,即兴表演(提供各种道具如小乐器、面具。。。。)

  d、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延伸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唱一唱《找朋友》,一起跳一跳、玩一玩。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很活跃,心情都很快乐,围绕在我的身边唱、跳、编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我总想完成得很好,但由于经验不足、场地改变等原因,在这个活动中还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不如意:

  1、活动过程中,我还未能全面地顾及观察到所以孩子的行为、感受,没能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中与活动相关联的好的地方给予及时表现。

  2、常规仍需要重视培养,但不要限制。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养成听铃鼓声安定的习惯了,这次以琴声来组织孩子安定很吃力时,当即就应该反应需要运用到铃鼓,但看到孩子不受控制的场面,自己一时着急就忘了。连着提醒孩子收拾玩具的常规也忘了。

  3、带孩子进入歌词、动作创编环节中,本以为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进行活动,不控制孩子那么多的行为,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没有考虑到环境的改变对孩子影响的问题,孩子当时特别兴奋急噪,所以没能收放自如地控制孩子的行为,使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3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柳树姑娘

  柳树姑娘

  设计意图:为了让孩子更多的感受春天带来的美好,从观察春天、感受春天到歌唱春天,体验合作演奏、表演的乐趣,体验不同的表现节奏的方式及创编歌词的乐趣。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了解三拍子歌曲强弱弱的节奏特点并用多种方式表现。

  二、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和活泼轻快的歌声演唱。

  三、尝试在前四句歌词的结尾处添加衬词,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四、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五、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重点:体验多种方式表现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

  活动难点:尝试在前四句歌词的结尾处添加衬词。

  活动准备:

  1、 教师带领幼儿事先学习歌曲,到户外观察春天,寻找春天。

  2、 歌曲光盘、柳树姑娘头饰、三角铁、沙锤、响板。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在《小鸟落落》的音乐声中带领幼儿模仿小鸟飞到活动室。

  二、 教师谈话激发幼儿思考春天的各种变化,进而复习歌曲。

  1、 春天来了,你发现了什么?(天气变暖了,小草发芽了,人们穿上毛衣。花开了,有桃花、梨花、杏花、迎春花,蝴蝶、蜜蜂、蚂蚁、青蛙都出来了。柳树也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的叶子)

  2、 柳树发芽了,我们学过一首唱柳树的歌,是《柳树姑娘》。一起来唱一遍。

  三、幼儿观察图谱发现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节奏。

  1、1棵大树2棵小树,这就是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第一拍是大树,第二拍和第三拍是小树,也就是第一拍的声音重,强,第二拍、第三拍的声音要弱一些,就是强弱弱。

  2、用动作表现节奏。(拍手、跺脚、拍肩)。

  3、教师轻唱幼儿用动作配伴奏,然后放音乐《柳树姑娘》幼儿用动作配伴奏。

  4、用乐器打节奏(1)教师示范乐器的使用方法(2)教师清唱分组演奏乐器(3)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幼儿分组演奏乐器。

  四、引导幼儿表现柳树姑娘的美和高兴地心情

  我们在唱歌的时候怎样表现出柳树姑娘的美呢?(微笑的唱歌,加上优美的动作)。怎样表现柳树姑娘洗头发高兴地心情呢?(高兴地去唱,跳起来)

  五、尝试创编衬词,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在这首歌曲中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我们可以加入自然界的声音帮衬一下,让这首歌曲更好听。微风吹来,树叶发出什么声音?沙沙沙。我们把沙沙沙加在歌曲的前四句的后面。分组唱,二声部合唱。同样引导幼儿创编流水哗啦啦、滴答答的声音加入歌词。

  六、自由表演,充分体现艺术活动的愉悦功能

  老师准备了头饰,每个孩子一个头饰,随音乐自由表演。到户外看柳叶又长大了没有,带出活动室。

  反思:

  大班音乐《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改歌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孩子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在教学之前,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幼儿对花草、树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闻闻花香,摸摸小草,甩甩柳枝,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柳树的柳枝真软,风轻轻一吹,就飘起来了;有的说:柳树的枝条还长着呢,快要碰到池塘的水了……孩子们的谈话,为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柳树姑娘》做好了一个铺垫,激发孩子们对柳树的兴趣,并用歌声来表达对柳树的喜好,其次通过了观察,幼儿对柳树有了很深的感触,再进行歌曲的教学,幼儿就会有了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了各种柳树的图片,请他们来观察柳树的形态,让他们对柳树进行一下描述。幼儿的说法很多,有的幼儿说他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幼儿说看到柳树的枝条很长的;有的幼儿还用手来比划了一下柳树是怎么样在风里飘动的……我通过幼儿的讨论,总结了一下柳树的特点,柳树姑娘静静地坐在河边,她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着,一阵微风吹过,她的头发就被甩进了池塘,不停地摇摆着,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发清洗地干干净净似的,为孩子学习歌曲《柳树姑娘》做好了铺垫。接着我让幼儿欣赏歌曲,孩子们被歌曲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旋律所吸引,在我的带领下,他们认真地学习歌曲。在教授歌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其中的一句掌握起来有一点难度:后半部分中的一个字唱几个音,幼儿容易拖拍或者是抢拍,造成了歌声不整齐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过了多次的范唱,并带领幼儿一起练习,提醒幼儿可以在长音的时候在心里默数三拍,这样的话就不会拖拍或是抢拍了。经过幼儿的多次练习后,难点就解决了。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安排了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歌曲,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来表现柳树姑娘多姿的形态。幼儿对柳树姑娘在风中优美的身姿已经有所了解,如随风飘舞、弯腰点头、渐渐长大,洗洗头发等,因此表演并不成问题。一节课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跳跳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在听听、说说、念念中反复感受诗意一般的歌曲内容;在哼哼、唱唱中学唱歌曲,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效果较好!

35、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散文《顽皮的小雨滴》反思

  大班散文《顽皮的小雨滴》

  设计意图:

  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优美语句,体验诗歌的优美意境。

  2、利用幻灯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丰富的语言表述诗歌的意境。

  3、能够大胆想象、续编诗歌,理解雨水与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感受到下雨时的情景准备:录有雨点声音的音乐,录音机。

  2、为了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准备的材料是: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嘿!你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音乐)呀!下雨了,小雨滴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雨下得这么大,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根据经验谈话: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雨水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田野里的稻子喝足了雨水,长得更饱满了,花草树木有了雨水的滋润,开得更艳,长得更绿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出示第一幅画)看看谁来了?(雨滴娃娃)淅沥沥,淅沥沥,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落了下来,它们会落到哪里呢?请幼儿互相结伴进行讨论、各抒已见。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幼儿自由讨论,师耐心倾听)谁到前面讲讲?

  小雨滴说:“小朋友,我要去旅行了,再见。”

  师:小雨滴要去哪儿呢?都干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逐幅播放散文画面,幼儿进行图画欣赏

  1、出示第二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看,小雨滴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去了哪儿?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一段。

  2、出示第三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二段。并强调动词“滚”,问“小雨滴是怎么骨碌骨碌滚下来的,你会用动作来表示吗?”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3、出示第四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它把池塘当成了什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三段。并强调动词“跳”, 当幼儿理解动词“跳”后,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模仿“小雨滴是怎样跳进池塘的?”

  4、出示第五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四段。问:“它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幼儿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交流。

  5、出示第六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哎呀!小雨滴又和小朋友玩起捉迷藏的游戏,这次它躲到哪里去了?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五段。

  6、出示第七幅画面,并说:“小雨滴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呢?”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六段。

  四、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提问:1、小雨滴去了哪儿,干了什么有趣的事?

  2、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塘当成了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海滩后,到哪里去了?

  3、请小朋友商量给这篇散文取个名字吧!

  五、续编作品

  1、小雨滴还会到哪去呢?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如果你是小雨滴,你会落到哪去?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作。(小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小雨滴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流眼泪了。)

  2、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油画棒,现在请你用灵巧能干的小手把你想的小雨滴去的地方和做的有趣的事情画出来。

  3、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小结:今天,小朋友画了、说了这么多小雨滴的故事,小雨滴可高兴了,现在我们一起把你们的作品布置到教室主题墙去,小朋友们一起说说你们小雨滴的故事。

  反思:

  在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

  第二个环节我本来是由幼儿自由交谈,贯彻《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但因为这个环节过得比较匆忙,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交谈。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是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中完整的欣赏散文,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先把我自己想象成小雨滴,说了说如果我是小雨滴我想落到的地方和要做的事情,再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之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中的小雨滴所到的地方和所做的事情画出来,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整个活动我觉得还是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的积极性比较高,配合的比较好,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强。所有的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预设的目标基本都达到。但觉得自己引导性的语言还还不够具体和精练。

36、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大雨和小雨》教案反思

  小班美术《大雨和小雨》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和表现方式,感受大雨和小雨。

  2.尝试用油画棒画出长短、轻重不同的直线表现下雨的情景。

  3.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巩固油画棒的使用方法。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6.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7.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选择下雨的天气进行活动(或用淋浴花洒模拟大雨和小雨)。

  2. 油画棒人手1支。

  3. 幼儿用书:《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1. 由谈话导入活动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是什么天气?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噢,我们听到的是大雨和小雨的声音,看到的是哗啦哗啦的大雨和滴答滴答的小雨。(教师描述时空手画长线和短线)

  2.引导幼儿用脚步的轻重和长线、短线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教师:你们知道大雨是什么样子吗?小雨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用脚步的轻重表现大雨和小雨。

  教师边念儿歌边徒手示范:小雨小雨,滴答滴答;大雨大雨,哗啦哗啦。

  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徒手练习画长线和短线。

  3.提供幼儿用书,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教师用语言提示:一会儿下小雨,一会儿下大雨,雨一直下个不停。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尝试用长短、轻重不同的直线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尽量将画面画满。不强求幼儿将线条排列整齐。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把下雨天的样子画下来了,有小雨,滴答滴答;也有大雨,哗啦哗啦。你们最喜欢哪一张?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特点之一是综合性。活动涉及的感知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通过绘画练习、身体动作以及儿歌提示等方式来感受大雨和小雨。经过多方面的感知,幼儿比较容易掌握和表现大雨小雨落下时的差异。特点二是活动过程的动静交替。在“静”中用心感受,在“动”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能够较准确地表现出长短线的直线画法。特点之三是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自然景象,让美术活动贴近自然,融入生活。

  本活动目标主要是紧扣学习线条这一美术要素的使用来设计的,但这种学习不是单纯的美术学科知识的灌输,而是运用脚步的轻重和语言的暗示等多通道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线条笔触的轻重与走向。

  本活动准备特别注意创设真实的活动情景,以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体验。在活动过程中,特别强调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

37、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

  2.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音乐拉拉勾

  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小朋友,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怎样?

  (2)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3)当你和好朋友友好地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师: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3.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4.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熟悉歌词及歌曲节奏。

  5.幼儿小声跟唱歌曲,教师教师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6.分组演唱,引导幼儿增加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延伸

  请幼儿讨论除了拉拉勾能和好朋友和以外,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让两个小朋友和好?一起把幼儿的答案运用到歌曲中进行歌曲改编。

  活动反思: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

  新大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到后来的“拉拉勾……”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