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足球找到了》教学设计反思评价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足球找到了》教学设计反思评价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足球找到了》教学设计反思评价

1、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足球找到了》教学设计反思评价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教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欲望,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

  二、活动准备

  1、物体沉浮实验;袋鼠的习性特点。

  2、指讲诉图片四幅。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2、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

  教师完成讲述一遍故事。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情。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图画,一起来看看图片里讲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反思: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老师的语气,语调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2、观察讲述。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1)出示图片一(遮挡住袋鼠)

  提问: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小结: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兴!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远处飞去。。。。。。

  反思:每一位幼儿都喜欢表达,老师不及小结,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和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进行自由讲述,了解故事的主人公,猜猜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但老师在幼儿自由讲述中要帮助幼儿的一些正确用词。

  (2)重点观察图二。

  提问:

  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处找,它们看见了袋鼠妈妈,它们会对袋鼠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动作,体验小袋鼠的心理活动;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动物间的对话来丰富情节。)

  过度语: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开遮挡住的袋鼠,解开谜底)噢,原来足球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怎么办呢?

  (3)出示图片三。

  提问:大象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图片四。

  提问:大象用什么办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反思:幼儿能认真观察每一张图片,并能大胆猜测小袋鼠的心理活动,认为小袋鼠神情慌张有可能把足球藏起来了。在此环节,本人还让幼儿进行分组讨论,使每位幼儿都有发言机会。

  3、自由讲述。

  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怎么看?(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开始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图讲述故事。(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丰富情节。)

  反思:幼儿能按一定顺序进行讲述,但个别幼儿语言组织比较简单,每张画面内容未能展开。

  4、集体讲述。

  (1)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2)提问:我们能不能将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着等。)

  反思:一起讲述时,幼儿表现的更大胆一些,在老师的提示下能适当使用一些“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的词语进行讲述。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反思:从故事中大家知道捡到别人的东西要及时的还回去,不能占为己有。同时也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忙,应像小象学习。

  6、讨论。

  (1)小象是怎么帮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欢袋鼠妈妈吗吗?为什么?

  (2)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引发幼儿的经验进行讲述。)

  反思:幼儿最关心“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好多幼儿认为足球里面是空的,所以就会浮起来,不过通过观察“乒乓球与石头”在水中的实验,更确定足球是因为里面是空心的,因此才能浮起来。

  五、评价要素

  是否学会用完整语句讲述图片内容。

  六、活动建议

  1、将讲述图片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讲述。

  2、鼓励幼儿尝试将该故事讲述给伙伴、家长听。

2、幼儿园大班社会《欢欢喜喜过大年》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春节中的大年。

  2.感受中国年的热闹气氛。

  3.知道大年是中国人重视的节日。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恭喜发财》

  2.过年各种情景录像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播放歌曲《恭喜发财》。

  (2)问幼儿从这首歌曲感受到什么气氛?

  (3)告诉幼儿农历十二月三十是大年,大年快要到了,到处都喜气洋洋。

  2.翻看幼儿用书p10页,说说图上的人们都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表述图片所展示的情景。)

  3.引导幼儿回忆往年过大年时的情景,感受过大年的幸福欢乐。

  (1) 过大年时人们的打扮是怎样的?

  (2)过大年时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大人们在忙什么?

  (3)过大年时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

  小结:播放过年各种情景录像。师:我们过新年时除了要放鞭炮外,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年夜饭、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新年贺卡、贴春联、贴福字、大人给小孩送压岁钱、舞龙舞狮等。

  4.幼儿学说新年的祝福语。

  活动延伸

  1.幼儿将收集到的过年的风俗、庆祝活动的照片、图片或绘画作品布置课室。

  角色游戏区:过新年

  体育活动:合作舞龙舞狮;卷炮竹,放鞭炮。

  活动反思

  在本次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情绪是热烈的。首先是教室环境,不少孩子都带来了有关新年的物品来布置教室。幼儿大胆地交流以往过年的经验,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过年的习俗,渲染了新年的气氛。在新年环境和新颖教具的影响下孩子们热情高涨。最后环节我们是歌表演,进一步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3、幼儿园大班社会《客人来了》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主动与客人问好、有礼貌待人的意识并愿意尝试自己招呼客人。

  2.愿意与同伴分享食物与玩具,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

  3.学习招待客人的基本礼仪,学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招待客人好习视频、有关招待客人的图片、玩具若干、水杯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当你们家客人的时候你们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2)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举例说说自己招待客人的经历。

  2.倾听故事《招待客人要热情》。

  (1)师:故事中的主人小熊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集体交流:小熊为什么让妈妈很失望?

  师幼小结:不会礼貌地招待客人,会让妈妈很失望,相信小朋友都是会招待客人的小主人。

  3.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学习招待客人的基本礼仪。

  (1)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如何做一个热情有礼貌的小主人。

  (2)师:妈妈告诉宝宝家里来客人应该怎样做?

  (3)师:宝宝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4)幼儿讨论:当客人离去的时候,还应如何做?

  小结:当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时,要主动向客人问好、帮客人拿东西,当客人离去时也要有礼貌地和客人说再见,这样才是会热情招待客人的小主人。

  活动延伸

  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和爸爸妈妈一起接待好朋友。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活动的设计参与面较小,在引导中国语急躁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环节太少了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通过活动,基本上幼儿都能掌握简单的礼仪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小朋友当主人,我来当客人,这样既增加了师幼互动,又使得活动的开展有序。

4、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谁最多》教学设计反思

  谁最多?

  大班科学&数学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摆放形式的影响点数2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比较不同数量物体的多少。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我的数学》;若干张画有圆点的图片。

  2.纸面教具:(1).《我的数学》彩色打印,人手一份。

  (2).若干张画有圆点的图片彩色打印各两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给幼儿雪花片,引导幼儿点数。

  1.将幼儿分组,每组3人,每组分得一份雪花片。

  2.请幼儿数一数,然后说出每种颜色的雪花片各有多少。

  ——总共有多少雪花片?请每位小朋友都来数一遍。

  ——分给你们的雪花片里,每种颜色各有多少片?

  ——你是怎么数的呢?

  3.教师到每个组,让幼儿演示数雪花片的方法,引导幼儿总结出既准确又快速的点数方法。

  ——你们是怎么数的?谁来说一下他数得对不对?

  ——这些雪花片很多,而且摆放没有规律,怎么数可以既快又准确呢?

  小结:我们可以先把同一种颜色的雪花片归在一起,然后再来点数。

  二、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幼儿再尝试点数,鼓励他们想办法提高点数的能力。

  ——如果不先按颜色分类,要怎么数才不容易出错?谁愿意来试一试?

  小结:我们可以数一个、放一个到旁边,这样就不会混了。

  三、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进一步增强点数能力。

  规则:

  1.教师当裁判,每组幼儿轮流派一位代表来参赛,同时出示两张一样的图片,请幼儿点数出圆点的数量, 看哪一位数得又快又准;

  2.数得对且更快的一方得3分,数得对但慢一点的得2分,如果没有数对就不得分。几轮结束,哪一组的分数更高就获胜。

  四、教师出示课件插图,引导幼儿操作《谁最多》。

  ——这三位小朋友分别捏了多少个粘土球?

  ——哪一位小朋友捏得最多呢?

  温馨提示

  1.教师在准备圆点图片时注意控制圆点的数量,不要超过20个,颜色、大小与摆放形式可以随机设计,但一定不要摆放得有规律。

  2.如果有的幼儿点数能力较强,可以挑选部分幼儿轮流来当裁判。

  3.在第4个环节的计分阶段,如果部分幼儿的能力已达到,可以请他们帮助统计分数。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5、幼儿园大班语言《神笔马良》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一天在家,和五岁的儿子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儿子感叹:我要是有一支神笔就好啦!那我想要啥就画啥。是呀!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支神笔那可太棒啦!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班幼儿听,假如每个孩子都有一支神笔,假如有神笔的孩子们看见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口齿伶俐,想象丰富的精灵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因此而产生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神笔马良》。

  活动目标:

  1、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2、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难点

  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神笔马良》故事图片,雨中没有伞的人,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等图片),毛笔一支

  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幼儿异口同声的说:想)那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认识神笔

  1、观看PPT4-11听老师讲故事

  2、、故事好听吗?我检验一下,你们听懂了没有?(听懂啦)敢不敢回答我几个问题?(敢)

  教师:我们刚才听到的故事叫什么名字?(神笔马良)故事中会画画的小朋友叫什么?(马良)他有一支什么样的笔?(神笔)为什么叫它神笔?(这支笔画什么东西都能变成真的)

  3、教师:马良用这支神笔给穷人画了好多有用的东西,帮助了许多人。让我们给这个善良、有爱心的马良鼓鼓掌吧!小朋友看这支笔神奇不神奇?(神奇)这么好的神笔你想不想要?(幼儿迫不及待的说:想)

  三、仔细观察,初步想象

  (一)、初识神笔,说一说

  教师: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要画什么?(幼儿回答积极,内容丰富)

  (二)设置情景,说一说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情景,想一想,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看到这种情景,你要为图中的人们画什么?(播放PPT13-17)

  教师 :小朋友们,图中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人在跑步)天气怎样?(天下雨啦。)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雨伞,雨衣。)(PPT13雨中没有伞的人)

  教师:这个小朋友一个人在街边哭,大家猜一猜他可能遇到什么事了?(他可能找不到妈妈了)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电话。)(PPT14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

  教师:咦?这个人怎么用脚写字呀?(他没有手)噢!原来他是残疾人。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双手。)(PPT15失去双手的残疾人)

  教师:大家看看这片土地怎么没有一棵植物,地上还有那么多裂缝?(因为这里缺水)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条河。)(PPT16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

  教师:大家看看这位老爷爷,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衣服,画好多钱,画金币,画金元宝……)(PPT17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有爱心,像马良一样帮助了好多人。我为善良的你们点赞。

  2、情景再现,正确引导(播放PPT15-17)

  边出示图片边说:在这个干涸的土地上,你给他们再多的钱,他们可能也很难买到很多的水,那在这干涸的土地上有比钱更重要更实用的是什么呢?(水,很多很多的水)对呀,我们给了他们很多的水,这个土地上的禾苗呀,庄稼呀,就可以生长了,人们也不用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所以在这里水比钱实用。残疾的孩子,你给他再多的钱,他能买到手吗?”(买不到)是的,再多的钱都买不来手。我们给他画上一双手,然后再让神笔把它变成真的,这样,他就能像我们一样,用手吃饭,用手画画、写字了。对吧?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钱可以买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所以在我们的生命里,还有很多东西比钱更重要,小朋友们,你们说对不对呀?”(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

  (三)联系愿望,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愿望?假如你有了这样的神笔,你想不想把你的愿望画出来,让他变成真的?

  四、神笔接力,说说愿望

  教师(出示毛笔):当当当,这就是马良的那支神笔,神笔交到谁的手中,就请完整、快速的说出你的愿望,说不定愿望真的会实现呦!

  五、课外延伸,结束活动

  总结:

  通过这节语言活动,我的收获不亚于孩子们!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家庭环境影响下,我们肩负着幼儿健康全面成长教育的第一站的重要使命,而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尤为重要的的语言活动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交流、倡导多元化教学,要做好课前预设,发掘教育资源,精心准备,注意问题设计,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6、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年画》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年画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

  2.初步理解年画所表达的含义。

  3.能用语言和体态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年画欢乐祥和的气氛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年画图片,如“年年有余、门神”等。

  2.《金蛇狂舞》和《二泉映月》二段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谈话。

  师:过年了,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什么?

  1.欣赏年画。

  (1)欣赏“年年有余”“门神”等年画,分析画中的内容、构图与选用的色彩。

  (2)教师:画中画有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些?年画中的人物表达什么意思?

  3.围绕年画的内容、色彩讨论。

  (1)师:年画一般选用什么颜色?为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些内容?

  (2)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年画的理解。

  (3)师:你还见过其他的年画吗?你看年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4.表现作品。

  (1)欣赏《金蛇狂舞》和《二泉映月》二段音乐片段。

  教师:你觉得哪一段音乐与年画相配?

  (2)表现作品。

  (3)师: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年画,用动作模仿年画内容,可以自己也可以与同伴一起合作表现。(在《金蛇狂舞》背景下进行)

  小结:年画是过年时人们为了增加喜庆的气氛和祈愿来年如意吉祥而张贴的画。画中内容藏着人物祈愿的话,如年年有余、五福临门等。因为红色是吉祥的颜色,所以年画很多都选用了红色。

  活动延伸

  幼儿自己创作一幅年画。

  活动反思:

  怎样上美术欣赏课,这对于我市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还是个难题,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美术欣赏课的研究,我作为一名教研员,率先上了这节美术欣赏课,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上完这节课我的体会还是挺深刻的。

  幼儿学习知识一定要建立在感性经验之上。这节课虽然不是幼儿生成的,但上这节课时我借鉴了方案教学的经验。提出主题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年画,家长们也参与了此活动,他们和孩子一起到图书馆、新华书店找年画,或上网搜集资料,他们还把自己小时候看到的年画内容和自己的孩子作了交流。正因为孩子们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所以他们在上课时有话可说,情绪高涨,反应热烈。

7、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工具找工作》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工具的不同功能,知道工具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学会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安全地使用工具。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工具的图片或实物,使用方法对错对比图、工具分类图

  2.核桃开核桃器

  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我是这里有一颗核桃,怎么可以吃到它?

  ()请幼儿讨论开核桃的方法,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开核桃。

  (2)出示开核桃器,请幼儿尝试使用开核桃器开核桃。感受使用工具的便捷。

  小结:像开核桃器这样能帮助我们用起来省时间、省力气、又方便又安全的就叫工具。

  2.认识不同的工具

  (1)工具王国里有许多不同的工具,我们一起去看看。请你们说说自己认识的工具名。

  (2)师:什么工具可以剪指甲?什么工具可以削铅笔?什么工具可以把纸钉在一起?

  (3)幼儿尝试使用工具,并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你是怎么使用的?你用它做了什么事情?

  (3)工具还可以分类,请大家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将工具进行分类?

  (4)幼儿尝试将工具进行各种分类

  小结:常见工具一般可以分为:厨具、餐具、清洁用具、文

  具、交通工具、体育用品、乐器、玩具、手工具等。在使用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安全。

  3.出示正确使用工具方法图,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总结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项。

  4.设计小工具

  工具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请小朋友也来设计一样生活中能用到的小工具。

  幼儿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并与同伴交流设计的思路、用途。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找一找,家里还有哪些小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用。

  活动反思:

  当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反复的思考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有以下2点:

  1、目标应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制定.

  目标是一节课的重点,所以首先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课本上有3条我改动了一条"鼓励幼儿根据操作对象选择合适的工具"。我想中班的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选择工具,也想在此环节中让小朋友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提升.在活动中,通过情景的演示孩子们知道订书机能订书,削笔刀能削铅笔,而且他们还能讲出自己的操作方法与小伙伴进行交流,最后利用PPT设计问题进行复习巩固.我觉得自己制定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美中不足的是应该进行一下简单的分类,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工具很多可以分好多种.

  2、在活动中应考虑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节活动,老师应该自己考虑一些问题.例如:当出示钳子 螺丝刀 扳手时,他们能认识吗?他们知道小工具的作用吗?在设计活动时,我没考虑周全,所以在活动中,我处理得问题不是很恰当,比如:提问扳手的用处时,小朋友回答不上来,我就进一步的引导,可是扳手是上螺丝的,不过螺丝刀在小朋友的意识里也是上螺丝的 ,所以我在此环节中只是用语言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因为这是我没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所以通过本节课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一种失误.课下,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再来探索扳手和螺丝刀的不同用处,以弥补自己的失误.

  通过一节优质课活动,老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着或多或少的感悟,自己要随时总结记录,一节成功的科学课,首先要激发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探索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探索中,自己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也是我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大收获.

8、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今天我值日》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做值日生的具体内容,学做值日生。

  2.知道值日生是为大家服务的,树立为集体服务的自豪感。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值日生安排表、值日生标志

  活动过程:

  1.学习儿歌

  2.师:为什么我们需要值日生?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理解的值日生是什么。

  小结:值日生可以锻炼我们的责任心,提高我们为人服务的意识,还能让我们养成遵守规则,爱劳动的好习惯。

  3.制作值日生安排表

  (1)幼儿讨论值日生的服务内容和方法。

  (2)请幼儿说说自己做过哪些值日生工作?(擦桌子、拖地、放杯子、搬凳子等)

  (3)师:值日生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为大家服务?怎样才能做好值日生工作?

  4.分组练习

  幼儿带上值日生标志分组进行值日生练习:分发餐具、整理图书及玩具,擦桌椅等。

  活动延伸

  安排班级值日生工作。

  活动反思:

  “今天我值日”这一项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懂得劳动最光荣,对班集体尽职尽责,让幼儿养成从小爱劳动和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小班的时候我们就安排了值日生,值日生的工作就是负责收玩具、帮老师收拾学习用具、照顾自然角的动植物。升入中班后,值日生的工作内容要有所增加了,通过本次活动的中讨论本学期值日生工作除了小班那些之外还增加了:擦桌子、帮助老师一起发碗、摆放整齐小椅子。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做值日生,我准备了一些道具,让几个孩子尝试着进行操作、练习,其他幼儿在观察、评价中也对值日生工作有所了解。为了让每位幼儿都享有当值日生的均等的机会,我班实行班级轮流值日的制度。这样每位幼儿承担值日生工作的机会增多了,也初步培养了幼儿乐意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为每位幼儿提供了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条件,促进了他们更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活动圆满的结束了,孩子们对值日生工作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知道只有在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中渗透了责任感的教育,幼儿才能保持长久对值日生工作的兴趣与热情,这对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和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都会使幼儿终生受益。

9、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一起来灭火》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对火灾给人们造成的危害产生痛惜感,有防火愿望,树立防火意识。

  2、知道火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业、医疗、军事等方面的用处,初步了解火的起源。

  3、认识火灾的危害,了解一些常见的产生火灾的原因,知道正确的用火方法以及火灾中的自救办法。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火娃娃角色:身着红裙子、头戴火焰头饰。

  2、贴有防火标记的加油站、仓库挂图。

  3、打火机。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教师点燃打火机,引导幼儿感知火的特性

  1、在一个黑暗的地方点燃火会怎么样?

  2、请小朋友用小手轻轻地靠近火,说一说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教师小结火会发光、发热的特性。

  二、 展开

  1、交流经验,扩展幼儿对火的用处的认识,激发幼儿对火的喜爱之情。

  (1)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火?火有什么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把幼儿对火的作用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扩展到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

  (2)火有这么多的用处,你们知道咱们人类是怎样发现火的吗?

  教师小结: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没有见过火,用过火,生活得很艰难。

  突然有一次森林着火了,人们发现被火烧死的动物很好吃,于是就把火保存下来。

  后来人们又发现钻木可以取火,两块石头撞击可以取火。

  有了火以后人们用它来烤肉、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生活越来越好。

  人们也变得越来越聪明,现在火除了可以帮人们做饭、烧水外,还被用来炼钢、发电、治病等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3)情境表演,火娃娃上场。

  火娃娃:小朋友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对了,我是火娃娃。我的用处可大了,能发光、能发热是你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啦……,啦……让我们到处走一走吧!

  (火娃娃走到贴有防火标记的加油站、仓库挂图前做害怕状)

  教师:火娃娃你怎么了?

  2、认识火灾的危害,了解引起火灾的原因,树立防火意识。

  (1)“火娃娃为什么害怕这个牌子?你在哪儿看见过防火标记?”

  (2)火的用处这么大为什么还要防火呢?

  教师给幼儿讲述有关火灾的事情。

  (3) 情境表演,火娃娃哭着上场。

  教师:火娃娃,你怎么哭了?

  火娃娃:没想到我会给人们带来这么大的灾害,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小朋友,你们一定要帮帮我,怎样才能减少对人们的危害呢? (火娃娃退场)

  3、小朋友我们来帮帮火娃娃,告诉她在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

  4、学习火灾中的自救办法。

  (1)如果火着起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几种自救办法。

  打火警119;

  大声呼救

  用毛巾捂着嘴低下身子,跑离现场

  在地上打滚;

  用水自救……。

  (2)游戏:“着火了怎么办?”

  火娃娃出场随意地四处移动,幼儿用自己想出的各种方法自救。

  三、结束

  教师针对幼儿游戏的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了解了基本的消防知识。但是,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还是不好。还要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加强。

10、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节日的餐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和了解“五幼”的饮食文化,激发幼儿对中国饮食的热爱。

  2、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传统节日的代表食物。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用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传统美食,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难点:初步掌握传统文化——“水墨画”的绘画技巧。

  活动准备:水墨画工具一套、五幼菜肴图片若干、粽子、月饼、饺子的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节日的餐桌之“舌尖上的五幼”

  1、了解中国饮食的悠久历史,并回忆“五幼”的经典美食

  教师: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别具特色。中国的食品不仅讲究味道美,而且讲究造型与色彩。在传统节日中“五幼”小朋友的餐桌前,那些精美丰盛的菜肴,不仅令人赏心悦目,那洋溢着快乐的氛围更使人难忘。

  ——冬天到了,有小朋友们亲手包的香喷喷的饺子。(饺子图片)

  ——营养与美味兼得的美食,有没有留口水呢?(南瓜花样馍)

  ——还有幼儿园的创新菜——红烧狮子头。

  ——到了清明节,有寒食粥、枣糕、清明果、还有小朋友们捏的欢喜团子。

  ——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都是出自幼儿园伙房阿姨之手。(双色海鲜包)

  ——这是我最爱吃的紫薯花包。(紫薯花包)

  二、节日的餐桌之“我也来做小厨师”

  1、教师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画笔下的食物——粽子

  教师:五月初五是传统佳节——端午节,各地方有吃粽子划龙舟的习惯。那么怎么用水墨画来画粽子呢?

  a教师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和幼儿共同探讨粽子的画法

  教师:粽子一般是三角形,由宽宽的粽叶包成,粽叶上还有细细的叶脉。

  b尝试学习用执笔方法以及调和粽子的颜色

  ●首先用酞青蓝和藤黄调出叶子的颜色;

  ●用小白云调节深绿色,中锋勾勒出粽叶的叶脉,线条要流畅

  ●最后用重墨画出缠绕在身上的绳子。

  2、教师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画笔下的食物——月饼

  教师:农历8月15是中秋节,有小朋友们最喜欢吃的月饼,那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用水墨画把月饼画下来吗?那就和我一起来吧。

  ●用赭石+墨调+朱砂调出月饼的轮廓线颜色勾勒出月饼的轮廓,平面和立面;

  ●然后,用赭石+朱砂+藤黄,填色(填平面)立面:藤黄沾笔肚子,笔尖沾画的颜色,嘴尖沾赭石,一笔画下去有轻重,自然留白;

  ●最后,用赭石+墨+朱砂+藤黄+水,勾勒月饼纹理

  3、教师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画笔下的食物——饺子

  教师:要说到冬至有哪些风俗习惯,吃饺子肯定是首当其冲了,那么怎么用水墨画来画饺子呢?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吧!

  ●先用浓墨先勾勒出饺子的外轮廓线

  ●然后洗笔,不要把所有的墨汁洗掉,留一点在笔上,调至淡墨,用淡墨的在边处再画一下,视觉上是立体的感觉即可。

  三、节日的餐桌之“我爱吃的传统美食”

  1、幼儿分组创作,教师个别辅导。

  2、作品展示并说明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名称。

  活动延伸:

  中国的传统美食还有很多,都可以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示出来,让我们拿起画笔快快尝试吧。

  微课《节日的餐桌》反思

  制作微课《节日的餐桌》是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做课题“传统节庆的组织与创新”时,我们就已将传统节庆的风俗习惯与美食相结合,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足以说明他们对这个活动的喜爱程度,尤其是对传统节日饮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水墨画”是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为了传承这种经典的文化,这节“冰山一角”的微课也会发挥大大的光芒。《节日的餐桌》就是将中国传统美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教师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五幼美食节”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美食,并利用PPT的动态形式将“五幼”美食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孩子面前,创设出“饮食”的文化与氛围。活动中为了能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的原则,我利用flash动画将“粽子”、“月饼”、“饺子”制作成动态人物与幼儿进行互动。这样直观的教学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再加上幼儿对“食物”的热爱,教师设置情境“我也来做小厨师”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利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传统节日的美食。解决孩子在用笔的方法以及色彩的调和的困惑,让幼儿更直观的看到教师是如何运笔,如何调色。也是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作品,在玩中用最简单的方法享受到是水墨画的成功。很多孩子通过此次的微课尝试了水墨画带来的魅力,没有基础的孩子也能从微课中一目了然的感受到水墨画中的运笔和调色方法,对自己有一个大大的提升。同时录本节微课的时候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环节之间的衔接、配音的形象性等。这些不足我会在下次录制微课时及时调整,力求更加完整。

11、幼儿园大班体育运动《疯狂的足球》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足球是幼儿喜爱的一种体育器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要鼓励幼儿进行跑跳、球类等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大班幼儿大肌肉动作、肢体的协调性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通过足球游戏,幼儿“踢”、“跑”等动作技能得到发展。“脚内侧运球”和“脚内侧踢球”是足球活动里面的一个基本动作,也是提高幼儿控球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本次活动建立在幼儿已有的动作技能发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做有关于足球的游戏来提高幼儿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并参与到足球运动中,让幼儿在奔跑、运球等动作过程中体验足球游戏的乐趣,愉悦身心,增强体质,爱上足球运动。

  活动目标:

  1.复习脚内侧运球,初步尝试脚内侧踢球的基本动作。

  2.在游戏中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3.能够主动参与足球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练习脚内侧踢球的基本动作。

  活动难点:踢球时脚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活动准备:球门2、标志桶4、音乐、足球15个

  活动过程:

  准备部分:

  师幼问好,检查人数、服装。

  热身:跑步(3圈)---徒手操(从头到脚,主要下肢)

  X

  XXXXX

  XXXXX

  开始部分:

  1.通过游戏《赶小猪》,巩固脚内侧运球的方法,并初步尝试内侧踢球的方法。

  (1)回忆脚内侧踢球要领,幼儿自主尝试。

  师:还记得上次我们一起的玩的《赶小猪》游戏吗?

  师:是怎样赶小猪的?

  小结:注意膝关节稍弯曲,上体前倾,随着身体的向前移动,运球脚提起,用脚内侧推球的后中部。不能把小猪赶出草坪,不能把小猪踢飞,小猪不能撞在一起,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2)尝试脚内侧踢球

  师:小猪赶出来这么久了都已经累了,我们把小猪送回家休息一会儿吧!但是小猪的家我们不能进去,只能从这里将小猪赶进洞,我们试一试怎样将它赶进去?

  2.教师集中示范脚内侧踢球的要领,幼儿集中练习。

  (1)教师集中示范脚内侧踢球的要领

  师:谁刚才从这里把小猪赶回家了?你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并示范:踢球的时候注意支撑脚在足球的侧后方位置,膝盖稍微弯曲,踢球脚稍向后提起,脚腕要用力,用脚内侧触球的后中部将球向正前方踢出。如果能做到这样小猪一定就可以赶回家了。

  (1)幼儿分组练习脚内侧踢球,引导幼儿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师:这一次你成功将小猪赶回家了吗?

  师: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

  3.邀请个别进球率高的幼儿分享经验。

  4.游戏《疯狂的足球》

  玩法:将幼儿分两队,每次上场双发各三个人,每队一个球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队往对方球门踢进的次数多,哪一队获胜,在比赛中不能用手,没有守门员,不能朝小朋友踢,不得把球踢飞。

  结束部分:

  送小猪回到家了,小朋友们也休息一下吧。

  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做放松活动,拉伸、从头到脚,并分享活动感受。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游戏化足球课,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通过做有关于足球的游戏来提高幼儿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并参与到足球运动中。

  活动环节层层递进,从热身、复习、接触新技能、学习新技能、足球比赛、放松几个环节展开,通过游戏化使幼儿喜欢上这节健康课,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赶小猪的游戏,使幼儿学会了脚内侧运球,送小猪回家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学习了脚内侧踢球,最后通过疯狂的足球使幼儿感受了一下足球比赛的乐趣。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非常的喜欢这样的足球课。

  在以后的工作教学中,要继续开发游戏化课程,体育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幼儿喜欢上体育运动。

12、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牙齿咔咔咔》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换牙开始时间一般在6岁左右,我们班的幼儿正处于换牙的人生阶段。经常听到孩子们讨论有关牙齿的话题。例如:怎样保护牙齿?刷牙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你的牙是黑色等一系列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早晚刷牙,刷牙方法正确,饭后漱口 ”。因此,我设计了本节微课《牙齿咔咔咔》。

  教学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影响牙齿健康的常见现象。

  2、知道怎样保护牙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兄弟生来白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

  切菜磨米快又快,人人吃饭离不开。(牙齿)

  二、和幼儿讨论有关牙齿的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牙齿。

  提问:1、我们的牙齿有多少颗呢?

  (我们一生有两副牙,齿乳牙:20颗,恒牙:28-32颗。)

  2、牙齿的作用?

  (咀嚼、发音、健康、美观)

  三、了解错误用牙及正确用牙的方式。

  1、错误的用牙方式有什么?

  (用舌头舔牙、吃糖果、单侧咀嚼、喝饮料)

  2、正确的用牙方法是什么呢?

  (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不要吃过凉的食物、吃完热食物不要马上喝凉水、手不干净时禁止摸牙齿、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果,少喝甜饮料)

  四、通过看图,了解刷牙的正确方法。

  1、先刷牙齿外侧面

  2、刷上下牙齿内侧面

  3、再刷咬合面

  4、竖起牙刷,清洁牙齿内表面

  5、轻刷舌头表面,保持口气清新

  五、学习刷牙儿歌,看刷牙视频,巩固刷牙的方法。

  小结:坚持刷牙就会把牙菌斑赶跑,让我们的牙齿更健康哦!小朋友们每次刷牙一定要坚持三分钟哦!

  六、和幼儿一起念爱牙口诀,掌握爱护牙齿的方法。

  《牙齿咔咔咔》教学反思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注意幼儿口腔卫生”。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同样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为了能有效地培养起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了解牙齿以及常见的用牙的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了争取的用牙方法,学习了怎么样正确保护牙齿,还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整个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材料、形成到组织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语言以及幼儿的表现等,都是个性化浓郁的不断激发孩子欲望的,孩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发现知识的一次活动。总之,是把枯燥的科学活动与语言活动、健康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整合、教育的目的。

  本节活动存在不足之处:在评价幼儿方面,应该更及时、更到位、更灵活,也许教学气氛就会更加活泼、更加精彩。在探索蛀牙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身体危害了解不够。习惯是人生奠定美德的源泉,培养起幼儿的良好习惯,就能培养起幼儿健全的人格,也就等于给了幼儿一个幸福的人生。

13、幼儿园大班健康《学做小厨师》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烹饪用的调味品,尝试动手制作凉拌菜。

  2.体验自我服务与为他人服务的乐趣,感受品尝自已劳动成果的快乐。

  3.在劳动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及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食物蔬菜,油、盐、糖、酱油、醋、沙拉酱等调味品、砧板、筷子、小盆、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

  (1)出示各种烹饪调味料,幼儿通过看、闻、尝等方法认识和辩别。

  (2)游戏:对对碰。抽取调味料名称的字卡,寻找与字卡匹配的调味料。

  2.了解制作凉伴菜方法。

  (1)凉伴黄瓜

  将黄瓜洗净——黄瓜切块——放入碗中加少许盐——5分钟后将盐水倒掉——按自己口味加入其它调味料

  (2)蔬菜沙拉:将蔬菜清洗干净——切块——放入碗中——加入沙拉酱———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3.幼儿操作。

  (1)分组操作,讨论如何分工、如何安全使用小刀。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分享品尝劳动成果。

  活动延伸

  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给父母制作一盘好吃的凉拌菜。

  教学反思

  创意贴切生活,幼儿兴趣浓厚,但水果刀的运用显得不太合适,塑料刀也许可以一试。

  劳动是快乐的,但父母繁忙的工作却是艰辛的,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多关爱照顾自己的父母家人。

  劳动成果还可以邀请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品尝,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豪感。

1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长大了》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生命的成长变化。

  2.学会用不同方式证明自己在慢慢成长,能说出自己成长的变化。

  3.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体验成长的乐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成长对比图、收集幼儿婴儿照片及部分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

  活动过程:

  1.出示成长对比图。

  图一:小蝌蚪与小青蛙

  请幼儿观察小青蛙长大后外形的变化,说一说小青蛙长大后学会了什么本领。

  图二:萝卜种子与萝卜

  请幼儿观察种子的成长变化。

  图三:小树与大树

  请幼儿观察树的成长变化。

  2.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1)教师出示班级几名幼儿的成长照片,请大家猜一猜是哪几位小朋友的照片。

  (2)出示小朋友的衣服、鞋子,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现在穿不了这些衣物了,能给谁穿?

  3.我的新本领。

  请幼儿讲述自己学会的新本领,教师用表格归纳出来。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出身边生命成长的变化,并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本节课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很多孩子可能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大。但是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不愿意自己亲自去做,有依赖的心理,这需要慢慢培养。

15、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手工小菠萝》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体验手工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

  认知目标:知道制作手工菠萝的基本步骤。

  技能目标:掌握做菠萝果肉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浅色折纸,浅绿色皱纹纸、深绿色皱纹纸、黄色皱纹纸,矿泉水瓶,剪刀、胶枪、中性笔、棕色的彩笔,制作好的手工小菠萝,微课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大鼻子叔叔最近刚搬新家,我们做个小礼物送给他吧!可是送什么好呢?教师提示大鼻子叔叔特别喜欢菠萝,要不就送菠萝吧!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制作好的手工小菠萝,激发幼儿兴趣。

  2、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所需材料。

  3、继续播放微课视频让幼儿掌握菠萝叶子的做法,分发材料,师幼一起做菠萝叶子,教师巡回指导。

  4、接着播放微课视频让幼儿学习菠萝果肉的做法,教师重点强调将皱纹纸扭成一片果肉的方法。

  5、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做好菠萝的叶子和果肉后,取剪好的矿泉水瓶有序粘贴,先叶子,再果肉,注意果肉尽可能分布均匀。

  7、教师评价幼儿作品,对突出部分给予肯定,不足之处鼓励幼儿改进。

  三、结束部分

  带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手工小菠萝送给大鼻子叔叔。

  活动延伸:

  制作手工小菠萝装扮活动室。

  《手工小菠萝》活动反思

  手工小菠萝是一节操作性非常强的课。它将手工材料与废旧物品完美结合,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手工制作对于幼儿来说,稍有难度,只要幼儿细心观察,敢于尝试还是可以完成的。

  它以皱纹纸为主要材料,用矿泉水瓶做支撑,充分体现废旧材料的二次利用。通过将皱纹纸进行裁剪、扭做成菠萝的叶子和果肉,然后用热熔胶枪把做好的菠萝叶子和果肉均匀分布,粘于瓶身,呈现出一个立体的菠萝形象。

  首先以故事情境导入,再出示做好的手工小菠萝激发幼儿兴趣,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一步步让幼儿去了解所需材料、叶子及果肉的制作方法,然后分发材料让幼儿大胆去操作,教师及时指导。

  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手工制作带来的乐趣,最后以送菠萝给大鼻子叔叔结尾,首尾呼应。该手工作品的制作主要锻炼了幼儿的耐心,也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展,最后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在做果肉时,皱纹纸裁剪均匀,大约保持在7厘米长,2厘米宽,拧的时候要一面完全包住另一面,凸显出花头,粘贴的时候尽可能分布均匀。

16、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磁铁除了吸铁的特性,还有哪些特性呢?幼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有的磁铁有颜色呢?磁铁和磁铁能吸在一起吗?幼儿既然有如此多的兴趣,教师更需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发现,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初步尝试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3.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活动难点: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两个条形磁铁,一个圆柱形磁铁,磁悬浮列车模型,红蓝标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回顾磁铁特性,介绍条形磁铁两极。

  (1)老师带来的这块磁铁和上次小朋友用到的磁铁有什么区别呢?

  (2)原来这块磁铁标有红色和蓝色,那红色代表磁铁的北极,蓝色代表磁铁的南极。

  设计意图:回顾经验,引发问题。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磁铁,介绍玩法,引发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开始实验,把条形磁铁不同的两极碰一碰,并依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两极会吸在一起,叫同性相吸,相同的两极不会吸在一起,叫异性相斥。

  (三)结束部分

  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运用,比如磁悬浮列车。

  2.出示磁悬浮列车模型。

  活动反思:《纲要》中强调了科学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该是启蒙式的,因此本活动通过猜想实验、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得出实验结果。幼儿将获得的信息进行记录,形成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是对幼儿科学方法掌握的促进。

  《磁铁的秘密(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微反思

  本次微课录制从活动构思、教案编写、材料准备、视频录制及后期剪辑完善历时三周左右。总体来说,本次活动构思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并且充分考虑了趣味性以及幼儿的主体性,最后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经验。但由于经验不足,仍存在些许缺点,缺点如下:

  1.活动中引导幼儿记录时,记录方式的选择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教师的主观思维偏多。

  2.由于微课与现场教学的差别,本该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发现原理的空间不足。

  3.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设备教具的缺乏,视频的质量有待改进。

  4.由于本次经验不足,在录制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困难,但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下次微课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7、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能干的小喜鹊》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肩上挥臂投准的动作,能根据远近高低等因素动作标准的投准。

  2.锻炼手臂力量,增强目测的能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3.萌发对投掷活动的兴趣,培养勇于尝试的精神。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投掷游戏有一定的了解。

  物质准备:投掷球数量多于幼儿人数的三倍,平衡木 4 个,垫子 4 块。

  活动过程:

  一、创设“喜鹊妈妈的邀请函”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重点做手臂、腰、腿部的热身活动。

  1.播放《小鸟小鸟》背景音乐,带领幼儿高飞,低飞、侧身飞等为进入活动场地。

  2.听教师口令散开,根据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小鸟的不同动作做健身操进行热身,重点活动肩部腰部腿部。

  二、创设“新房材料被巫婆”的游戏情景,练习肩上挥臂投准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

  1、出示投掷球和粘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投掷的动作。

  “小朋友们,巫婆把喜鹊妈妈造房子的材料都变没了。没有材料我们就盖不了新的房子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2.引导幼儿徒手练习投掷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请 xx 示范一下”。

  师幼共同总结出肩上投准的动作要领:投球时手臂弯曲在肩上,身体后仰,两脚前后分开放,重心在后面的脚上,看准目标,肩上挥臂,后面的脚用力蹬地将球投向目标。”

  3.引导幼儿分组练习肩上挥臂投掷,掌握投掷技巧。

  三、创设“解救新房材料”的游戏情景,能根据目标的高低、远近调整动作等因素动作标准的投准,增强目测的能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刚刚知道一个小秘密,巫婆把材料施法术变在了她家的墙上,每成功投掷一个魔法小球,就能获得一份造房材料,我们一起帮助喜鹊妈妈获得造房的材料吧!”

  第一次游戏:出示矮的投靶,哪一组解除材料多为胜利。游戏过程中关注动作的准确性。

  第二次游戏:加大难度,将投靶放远,引导幼儿感受挥臂力度、抛出的弧度和目标远近的关系。(根据情况可在重复 1 次)

  第三次游戏:增加高投靶,分别设置 3 组不同难度的魔法墙面,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四、创设“为喜鹊妈妈造房子”的游戏情景,幼儿根据获得的材料搭建房子,

  五、创设“庆功宴”的游戏情景,随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重点放松腿部肌肉和手臂等部位。

  “今天我们团结一致的解除了巫婆的魔法,获得了造房子的材料,还帮助喜鹊妈妈建造了新房子,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附游戏玩法规则:

  小鸟们分成两队,每队第一名小鸟要走过小桥,爬过草地、跑到指定地点拿一个投掷球投向魔法墙壁,然后返回拍打第二只小鸟的手,第二只小鸟再出发,投中目标就可以获得一份材料。在第三次游戏中老师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分别摆成由近到远的远度,并且每投中一个球分别能获得一份材料、两份材料、三份材料,请小鸟们自主选择。在一定的时间内看看哪一组的小鸟获得的材料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的实践能力较弱,在进行游戏时投掷的小球很多都不能投掷准确到粘布上,所以我及时改变游戏的难度与游戏的次数,并与幼儿一起对每一次游戏进行点评和小结,说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第三遍的游戏,我设计了三种难度,幼儿可以自主进行选择,能力较强的幼儿多数选择了又高有远的投掷粘布,少数幼儿在进行尝试后,也及时改变了自己的游戏难度,游戏难度的自由调整可以让每个幼儿的投掷能力都获得提升,也让幼儿获得了成功感。

  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游戏规则稍有不明确,应给予示范,教师语言也应该有力简练一点。游戏时,也应该改注意到幼儿对于材料的使用,不能让幼儿随意进行选拿材料,应该加以引导,例如只有圆柱积木能搭起房子吗?还需要几块方形积木才能搭起房子?这样让幼儿对于投掷小球有了一定的目标性和目的性,比起单纯投掷拿材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8、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电子计算器》教学设计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观察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幼儿进行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

  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二、幼儿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

  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三、幼儿分小组活动,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

  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四、引导幼儿说出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

  1、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2、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五、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延伸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活动反思:

  一天,班上小朋友带来一块手表,上面有计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围上去议论,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兴趣,我决定设计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计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们对计算器有强烈探索意识的现象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

  在设计这个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有的知识经验,将操作、游戏、讲述溶为一体,并扩充了人类计算的发展历程,给幼儿一个有关计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了解计算器的外形特征,然后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发现操作计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最后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过程。

  整个活动,我始终将幼儿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将活动时间给予孩子,让他们互相学习。让孩子去发现、去操作、去归纳。教师以与孩子同乐的朋友身份给予隐性的指导,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达到自己对计算器知识渴望的了解。

19、幼儿园大班数学《运奶盒》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数经验的运用,大班的孩子对数字也尤为敏感和感兴趣。例:之前讲了一个分苹果的故事,孩子们对最后篮子里苹果的数量尤其感兴趣。于是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了一次分苹果。篮子里总共有8个苹果,同学A和B手里各有2个苹果,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孩子们通过数数、目测、加减运算、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推算出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提到:“数概念需要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让幼儿有大量机会去操作,并强化理解。”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于是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让幼儿在运奶盒的游戏情境中,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第一轮用到了数数、目测数群的办法,第二轮用到了分解与组合的办法,第三轮用到了加减运算的办法,第四轮根据起点、途中和终点的奶盒数量,推算出掉落在山洞里的奶盒数量,还用到了比一比的办法,不计算直接知晓哪队胜利…在游戏中,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能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活动难点: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准备

  大盘子4个(贴好蓝红标识)、牛奶盒20个、大桶2个、蓝红小路各一条、白色小河、 “山洞”2个、黑板(标有起点、途中、终点的标识)、 记录用的珠子

  活动过程

  一、看材料猜测玩儿什么游戏,听儿歌了解玩法和规则。

  师: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猜猜可能会玩什么游戏?(藏奶盒、分奶盒….)

  师:你为什么猜测会玩送奶盒的游戏呢?(看到了奶盒、路)

  师:答对了,我们要去帮奶牛阿姨运奶盒。可游戏怎么玩儿呢?答案藏在一首儿歌里,大家 仔细听。

  儿歌:小朋友 本领大,用身体 夹奶盒,比比哪队 运得多,321出发。

  师:刚刚在儿歌里听到 游戏怎么玩儿呀?(用身体夹奶盒)

  师:那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夹奶盒呢?(脖子、腋下、手肘、手臂、膝盖后面…)

  师:还听到了什么?比比哪队运的多, 那奶盒要运得越多越好哟。还有口令 321出发

  师:12个小朋友平均分成二队,每一队几个人参与游戏呢? 6

  左边是什么队?(红)右边呢?(蓝)

  师:待会儿儿歌响起 “小朋友本领大”,队员才能开始 用身体 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 才能开始走小路、过小河、把夹在身上的奶盒放到桶里,然后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就能赢得一颗星。三轮游戏结束以后,比一比哪队获得的星星数量最多,即为获胜。

  游戏玩法清楚了吗?那接下来要讲游戏规则了。比赛一共有三条规则:

  第一条规则:队员只能用身体夹奶盒 ,不能用手拿;

  第二条规则:儿歌响起“小朋友本领大” 队员才能开始 用身体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时,才能走小路、过小河。那怎么过小河呀?用自己的方式:跨、跳。

  第三条规则:途中如果有奶盒掉落,不能捡起来。哪里是途中?路、河

  大家清楚游戏规则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忆下三条规则。(师幼一同回忆)

  第一条规则:队员只能用身体“夹奶盒”不能用手拿。

  第二条规则:当儿歌响起“小朋友本领大”队员才能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时,才能走小路、过小河。

  第三条规则,途中如果有奶盒掉落不能捡起来。

  玩游戏之前,我们来把儿歌念一次(拍手、节奏、流畅)

  儿歌:小朋友 本领大,用身体 夹奶盒,比比哪队 运得多,321出发。

  二、开始运奶盒游戏(猜测每队最终运到桶里的奶盒数量,并说出理由)

  第一轮游戏:(分解与组成、加减运算)

  游戏的玩法和规则都清楚了吗?那我们开始第一轮游戏吧。

  第一轮红队派谁上场?蓝队呢?

  儿歌响起,二队才能开始夹奶盒哟,预备起

  儿歌:小朋友本领大,用身体夹奶盒,比比哪队运得多,321出发。

  每一队都有十个奶盒,猜一猜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呢?

  红队先来猜一猜,你们的桶里有几个奶盒?

  猜5的谁来说理由?(原来有10个,现在起点处有3个,路上有2个,起点和路上的合起来5个,5和5合起来等于10)

  几和几 合起来等于10,***用分解与组合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都觉得是5吗?有没有答案不一样的?或者答案一样 但是算法不一样的?

  几加几等于10,***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那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桶里到底有几个奶盒?2、4、6…..

  现在换蓝队来猜一猜,你们的桶里有几个奶盒?

  猜7的谁来说理由? (起点处有*根,路上有*➕* *根 合起来*根,10-4等于6)

  **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我们来数一数,桶里到底有几个奶盒?2、4、6….

  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呀?这一轮*队胜利了,那给*队画上一颗星

  师小结:看来呀,猜也是需要根据的。我们可以用分解与组合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也可以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第二轮游戏:(眼睛看一看比一比默数 目测数群)

  现在第二轮游戏,每队请二名没玩过游戏的队员上场,先把所有奶盒送回起点。

  2个2个数检查下每队是不是有10个奶盒。

  如果要为队员争取更多夹奶盒的时间,那念儿歌的速度可以怎么样啊?(慢)

  那这一次我们慢慢念儿歌,帮队员争取更多夹奶盒的时间。

  每个夹奶盒的队员,要想办法多夹一点奶盒哟,

  预备起,小朋友本领大,用身体夹奶盒,比比哪队运得多,321出发。

  总是用加减运算和分解与组成的办法,太简单了,这次我要考一考大家。

  只用眼睛看一看 比一比 能不能知道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

  听清楚要求哟,只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能不能知道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

  谁来说一说?

  蓝队看到几个奶盒?3 红队看到几个奶盒?2

  看一看 比一比 看到奶盒的数量? 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一句话说清楚?

  外面看到奶盒数量多,桶里奶盒数量少;

  外面看到奶盒数量少,桶里奶盒数量多。

  谁比谁多已经知道了,可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几个奶盒呢?

  和刚才一样,不用运算和分解与组合的办法,只用眼睛看一看 比一比,能不能知道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几个奶盒呢?

  外面看到红比蓝少1,桶里就红比蓝多1。反之…..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数一数,这一次大家嘴巴要休息了,眼睛看 心里数。

  红队桶里有几个奶盒?蓝队桶里有几个奶盒?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1个奶盒。

  这一轮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呀? 那给红队加一颗星。

  蓝队小朋友在讲理由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完整让我心服口服,给红队也加一颗星。

  师小结:原来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也能猜出哪队桶里奶盒的数量多。外面看到数量多,桶里数量少。外面看到数量少,桶里数量多。外面看到红队比蓝队多一个奶盒,那桶里红队比蓝队少一个奶盒。外面看到蓝队比红队少一个奶盒,那桶里蓝队比红队多一个奶盒。

  第四轮游戏(推算桶里奶盒数量方法的运用和梳理)

  最后一轮终极挑战可以加三分哟。

  分数增加游戏的难度也增加了。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最后一关?

  那我要搬出我的终极武器了,我要在红队、蓝队的小路上各加一个山洞。

  待会儿队员从起点出发、走小路、过小河、钻山洞、然后把奶盒运到桶里。

  这一次二队可以各派出一名队员帮他们夹奶盒,预备起,念儿歌。

  猜一猜哪队获得奶盒数量多呢?(洞里的被挡住了,怎么知道呢?)

  大家都会用加减法、分解与组成和比一比的方法了,桶里的数量已经不稀奇了。那我就直接给大家看桶里有几个奶盒吧。2468/246

  哪队桶里的奶盒数量多呢?第一颗星加给*队

  游戏还没有结束哦。

  现在请蓝队猜红队山洞里奶盒的数量,红队猜蓝队山洞里奶盒的数量。

  猜对对方山洞中奶盒数量加一分,说清楚理由还要再加一分。

  蓝队先来猜一猜,红队山洞中有几个奶盒?谁来说理由?

  红队山洞里到底有没有牛奶盒呢?我们一起打开山洞看一看。

  红队觉得蓝队可以得几分?猜对洞里的数量得一分,说清楚理由再加一分。2分

  现在红队猜蓝队山洞里有几个奶盒?谁来说理由?

  蓝队山洞里到底有没有牛奶盒呢?我们一起打开山洞看一看。

  蓝队觉得红队可以得几分?猜对洞里数量得一分,说清楚理由再加一分。二分

  师小结:除了用加减运算,还可以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呀?(幼:看一看、比一比 看到奶盒的数量,看到的数量多,桶里数量少;看到的数量少,桶里数量多。)

  我们还学会了根据途中和桶里奶盒的数量,推算出 “山洞”内奶盒的数量。

  待会回教室,我们把游戏也分享给其他的同学吧。

  活动总结

  创设帮奶牛阿姨送牛奶的情境,孩子们都成功角色代入,投入到了游戏情境中。为了每个孩子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数经验,每队奶盒的数量控制在了十个以内,孩子们在每一轮游戏后都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第一轮用到了数数、目测数群的办法,第二轮用到了分解与组合的办法,第三轮用到了加减运算的办法,第四轮根据起点、途中和终点的奶盒数量,推算出掉落在山洞里的奶盒数量,还用到了比一比的办法,不计算直接知晓哪队胜利… ,孩子们在运奶盒的游戏活动中,发展了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奶盒的游戏还可以延伸,逐渐增加奶盒数量,或者设更多的障碍,甚至不限奶盒数量,在孩子们运完后,让孩子们来猜测起点原来有多少个奶盒。相信之后的延伸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挑战欲望,进而增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游戏中成长。

2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溶解》教学设计反思

  《有趣的溶解》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 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

  活动反思:

  开放式的科学教学必须为幼儿创作主动猜想,大胆实验,总结结果的机会,其中,师生间适当的应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提出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尽量避免幼儿回答错误,这中提问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作型,而且还使幼儿容易产生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我们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师生间的交流应是平等的讨论。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幼儿围绕某一话题进行交流,鼓励幼儿通过有兴趣的谈论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问题。因此在讨论时教师应与幼儿同样热情的参与其中,并以平等的态度围绕话题提问,征求意见或表达自己的某些体验。在幼儿科学的探究中,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测,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不仅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发现了物体在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活动中,在猜测物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时,我发现幼儿个个兴趣高涨,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想法,争论的非常激烈,于是我适时引出下一个环节:做实验论证。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在幼儿做实验时,我通过观察,对个别幼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是他们对物体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有了认识。

21、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动物化妆舞会》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习挖空面具上眼睛的方法,并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后制成面具,发展幼儿美的创造能力。

  2、 运用面具进行节日化妆舞会,让幼儿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面具两个(狮子、小猪)。

  2、材料:水彩笔、画好面具轮廓的色卡纸、漂亮贴纸、剪刀、松紧带、订书机、、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环节设计:(组织幼儿安静)

  A:请你们闭上小眼睛,老师要给你们变个魔术。

  B:魔术的咒语是三句“叽里咕噜变”,准备好了吗?开始

  (幼儿念咒语,两位老师同时戴上面具)

  AB:猜猜我是谁?

  A:你们真能干,猜对了!谁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对了,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今天要举办一个动物化妆舞会!小朋友你们想参加吗?

  B:但是动物化妆舞会有个特点,要求人人都要戴面具,而且最好不让别人认出你。

  A:那为什么叫动物化妆舞会呢?

  B:对了,动物化妆舞会就是要我们小朋友戴上动物的面具,把自己打扮成可爱的动物。

  A:可是你们没有面具怎么办呢?(幼儿回答自己做)

  B:(拿纸说)看,这个面具把脸都遮住了,但是要跳舞,还要想办法认出别人,怎么办?(幼儿说要挖出两个眼睛)

  A:对了,最主要的是在面具上把眼睛露出来。

  B:有什么办法在纸上剪出两个洞洞,戴在脸上刚好使你的眼睛露出来呢?

  A:这个问题提的好,请问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幼儿讨论)

  哇,你们的办法真多啊!老师也想了个好办法,先把纸贴在自己脸上,用一只手摸到自己眼睛的位置,然后用手按住,再用笔在上面画个圆,这样剪出来的洞洞就可以把眼睛露出来了。(教师边说边示范)

  B:那你这个会动的猪鼻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A:你们看看我折鼻子一折一折像折什么一样啊?(幼儿回答)那么狮子面具漂亮的棕毛是怎么做的呢?

  B:(边讲边示范)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出小长条,然后粘在面具周围作成狮子棕毛。

  A:我呢,再贴上漂亮的粘纸就变成小猪丑丑了。

  (二)制作环节设计:

  A:你们会了吗?好,请用能干的小手为自己做动物面具吧!

  B:需要帮忙请举手。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看情况,A教师帮助幼儿装订皮筋,B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其他装饰)

  A:(分给动作快的幼儿贴纸)哇,你的面具真好看,去照一照镜子再打扮漂亮一下吧!

  (三)舞会环节设计:

  A:可爱的动物们,咱们舞会的音乐响起了。Are you ready?Les’s go.(教师开火车带幼儿进入午睡室,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舞蹈。)

  (四)结束环节设计:

  B:哇,今天我们真开心啊!你们喜欢这样的舞会吗?那我们把面具交给老师,下次在表演区表演好吗?

  A:收头饰。(结束)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颇有新意的绘画活动。

  其一,活动设计新颖。让幼儿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画对他们来讲是第一次尝试,具有极大的挑战,不仅大大提高幼儿探索的欲望,更激发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其二,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高参与和教师低干涉、适当指导为特征的。它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机智,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我们能清晰地感悟到自主式学习过程的痕迹。

  其三,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幼儿很多的美术知识,而在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用启发性和艺术化的语言,帮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对幼儿的作品,不论其笔触是稚拙还是抽象,都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尊重和赞赏。

  在这样自然、流畅的活动里,孩子们得到的是快乐和成功。

22、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秧歌十字步》教学设计反思

  创新设计说明:

  《秧歌十字步》是选自我园园本课程《童眼看世界》第二主题《可爱的家乡》——“民俗文化”中的内容。《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活动要求幼儿感知秧歌热闹、喜庆的特点,并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以及它的种类,用途等。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和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本次活动通过直观欣赏和实地练习、课件演示、要领讲解、探索练习、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逐步掌握十字步的动作要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较高,每一名幼儿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利用图示、对比的方法让幼儿学习十字步,大大减少了幼儿学习中的困惑,做到简单清楚,一目了然。

  一、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我国汉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我国北方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男角动作粗犷有力,女角动作优美利落。主要在春节期间,每年正月初三至二月初二是"踢鼓秧歌"的活动期,先由各村闹"小秧歌"、"小场子"和"对秧歌"活动,大约在正月十五以后,便开始由几个村联合闹"大场子",逐渐形成春节活动的高潮。

  二、幼儿分析:

  秧歌舞是我们家乡的一种典型的民间民俗活动,让幼儿了解和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伐是很有必要的。秧歌步对于成人来说并不难,而幼儿则会在绕来绕去的舞步中乱了阵脚,所以设计简单易学、直观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感知秧歌舞热闹、喜庆的特点,知道秧歌舞是家乡的民俗活动。

  2.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合拍地走"秧歌十字步"。

  3.让幼儿在掌握"秧歌十字步"的基础上,愉快自由地舞蹈,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要领,尝试运用表演道具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随音乐表演。

  五、活动准备:

  秧歌影像资料、教学课件、十字步图谱、表演道具、十字图示若干、红色、蓝色小圆点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景,快乐舞蹈。

  1.欣赏教师表演的秧歌舞,引发学习秧歌舞的兴趣。

  【设计意图】:教师手拿花伞,随着音乐,跳着热闹喜庆的秧

  歌舞进入活动室,可以深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观看课件,提问交流,初步了解秧歌舞的特点及表演秧歌舞

  用到的道具。

  【设计意图】:幼儿对于教师关于秧歌枯燥、重复的介绍不感

  兴趣,秧歌舞是可以让幼儿直观欣赏的画面,秧歌舞热闹喜庆的场面会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简单明了地帮助我们将秧歌舞的普遍性,受欢迎度,以及它热闹喜庆的特点呈现在幼儿面前。

  (1)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发言。

  师:谁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什么舞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舞蹈?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语言活

  动的学习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2)教师播放课件讲解:秧歌舞是我们家乡的民俗活动。每当

  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在舞台上、在广场上,甚至在大街上、在村子里跳起热闹、喜庆的秧歌舞,来庆祝我们的节日。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观看课件,了解十字步的动作要领。

  师:你们想不想拿着漂亮的手绢来跳一跳热闹、喜庆的秧歌舞呢?要学好秧歌舞,首先要学会一个新本领——十字步。

  2.探索、学习十字步的走法。

  (请幼儿说说,你在图示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图

  示的?)

  【设计意图】:幼儿对于技能技巧性的东西学起来会觉得比较

  枯燥乏味,但是课件、图谱的设计却将这一问题简单化了,课件、图谱将秧歌十字步的步伐要领简单明了地展示出来,让幼儿一目了然。

  3.根据幼儿对图谱的理解,引出儿歌。

  红脚丫.蓝脚丫,

  十字路口找家家.

  红交叉,蓝交叉,

  红的横来蓝退下.

  红脚丫.蓝脚丫,

  找到家家笑哈哈.

  【设计意图】:配有儿歌,充满趣味的平面演示,使幼儿视听结

  合地观察舞步的行走过程,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4.左右脚贴图示。

  (左脚贴红色圆点,右脚贴蓝色圆点。)

  在课件、图示、圆点的帮助下,引导、鼓励幼儿分组尝试到活动场地后排十字上探索十字步的走法,并请个别幼儿讲解、示范,互相学习。

  【设计意图】:图谱的适时介入解决了练习上的困难,并且在十字上用红色和蓝色脚印(与脚上小点颜色一致)标示出左右脚(标记是大班科学活动中已经学过的),用数字标示出步伐的顺序,帮助孩子发现、学习、掌握十字步的动作要领。

  5.幼儿分组在十字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跟着节拍扭秧歌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幼儿练习秧歌步的又一个难度提高,主要是速度上会比较快一些。

  四、尝试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1.初次尝试。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在十字上跳跳秧歌舞吧!

  【设计意图】: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在十字步上跳舞的秘密,鼓励、引导幼儿积极尝试。

  2.尝试加上手臂动作随音乐完整表演秧歌舞。

  【设计意图】: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表现,相信在教师多次的鼓励下幼儿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强。

  五、结束活动。

  师:你们跳得真好!让我们到户外更大的场地去给其他小朋友表演表演吧!随音乐跳着秧歌舞到室外继续表演。

  【设计意图】:要想学习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础,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为了这次活动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很多有经验老师的做法,力求把难以接受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采取了一些力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学习十字步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之前自己所设想的一些突发状况也没有发生,我认为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下面几个方面:

  1.充分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和幼儿的兴趣点。

  2.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

  《秧歌十字步》活动反思

  要想学习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础,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为了这次活动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很多有经验老师的做法,力求把难以接受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采取了一些力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学习十字步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之前自己所设想的一些突发状况也没有发生,我认为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下面几个方面:1.充分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和幼儿的兴趣点。2.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

23、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毛毛虫变蝴蝶》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魔术画框是用黑色卡纸制作成小道具,通过简单的绘画,让画面产生神奇的变化的一种作画形式,与我国传统的动画片有着相似之处。根据这一原理,我设计了这节创意美术活动。

  传统的美术绘画活动局限于在纸上平面作画,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绘画激情,我借助“魔术画框”这个小道具,以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发散思维,尽情创作。 在教学活动中,我以魔术表演导入,激发兴趣。利用“魔术画框”这一道具启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画框的奥秘,讨论绘画方式,最后通过魔术展演,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探索画框,了解魔术画框的变化原理。

  2.借形想象,尝试用间隔绘画的方法创作会变的画。

  3.能积极参与并大胆创作,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重难点:

  1.遇到画框遮挡时如何继续进行绘画。

  2.画第二幅画之前如何将第一幅画藏起来。

  活动准备:

  自制画框、勾线笔、油画棒、绘画纸、人手一份范例魔术画框、课件《毛毛虫变蝴蝶》。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留下悬念。

  1.出示第一幅画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千万不要眨眼睛哦!

  教师:早晨起来,太阳公公出来了,大地照的暖洋洋的,到了夜晚,太阳公公藏起来了,月亮姐姐和星星妹妹一起出来做游戏啦!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是怎么变的? (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抽拉这张纸后,图画就变了。

  教师:老师还有魔术呢,请你再观察仔细一点,看看还可以发现什么?

  2. 出示第二幅画

  教师:老师又要变魔术了。喵!猫来了,小鱼呀被吃掉了,变成了一堆鱼骨头!

  教师:小鱼变成了鱼骨头。我是怎么变的呢?(幼儿交流讨论)

  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发现老师抽拉这张纸,图画就变了。

  3.出示第三幅画

  教师:冬天到了,雪花飘飘,大树只剩下干枯的枝干;渐渐地,天气变暖和了,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钻出来,大树也长出了嫩绿的枝叶!

  二、讲解示范,学习绘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小虫子长大以后会飞?对喽,小朋友们非常聪明,就是毛毛虫长大以后变成了蝴蝶!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毛毛虫变蝴蝶吧!

  教师边示范如何制作《毛毛虫变蝴蝶》,边对其中所需注意的事项进行讲解:1.遇到画框遮挡时如何继续进行绘画。2.画第二幅画之前如何将第一幅画藏起来。

  小结:在画纸上画了两幅不同的画,一幅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另外一幅被黑框挡住了,要通过抽拉画纸之后,我们才能看见。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适时给予幼儿指导帮助,提醒幼儿遇到边框跨过去接着画。

  四、作品展示

  1.幼儿大概表述自己的作品并演示给同伴欣赏。

  2.教师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回家后把这个魔术表演给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创作一幅新的作品吧!

  大班美术活动《毛毛虫变蝴蝶》反思

  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高效课堂模式的深入进行,出现了一种叫做“微课”的教育形式,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教学竞赛,我深感荣幸。为此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微课有了一些认识,我认为“微课”的核心在于一个“微”字——“微视角”、“微导学”、“微测评”、“微总结”、“微拓展”。

  一、教学设想我的教学设想就是围绕着这五个“微”来开展的。本节活动的主题是《毛毛虫变蝴蝶》,活动内容富有童趣,接近生活,同时有科学的知识点。绘画的方式用了有趣的魔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把本节活动的微视角(目标)确定为:

  1、通过观看魔术、探索画框,了解魔术画框的变化原理。

  2、借形想象,尝试用间隔绘画的方法创作会变成的画。

  3、能积极参与并大胆创作,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开始通过展示三幅成品作品《太阳和月亮》、《鱼和骨头》、《冬天和春天》来导入,让幼儿体验魔框画带来的神奇变化。提问:这个魔术是怎么变得呢?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幼儿探索魔框绘画的奥秘,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引出主题《毛毛虫变蝴蝶》,这是所谓的“微导学”。这个“微测评”能及时检测出本环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挺理想的。在活动后幼儿都知道了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在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生活经验应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通过本节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同时知道了毛毛虫变成蝴蝶。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在教学比赛中,还是不自觉的和学生互动,等幼儿思考和回答,导致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教学时间没有做到很好的配合,略显拖沓。

  2、教学重心放在了“微”上,只注重“科学性”,却忽略了“趣味性”、“生动性”。

  3、幼儿的操作部分没有展示。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思维形成了定式思维,认为课堂就是老师说的多,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我们的教学理念难以很快适应微课教学的理念,做到教学内容的“精”“要”“实”,还需要我们不断转换教学理念,尽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上我今后还要不断地探索、开拓进取,才能与时俱进!

2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6的分解》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PPT教案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兔妈妈、兔妹妹、兔哥哥一家

  2.游戏:《分胡萝卜》

  进行简单的分胡萝卜游戏,初步进行分解游戏。

  3.教师小结:

  共同回忆6的全部分解,了解分解二字的含义。

  4.练习游戏《图圆点、填分解》《填上缺少的点》

  共同进行游戏,巩固6的分解。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25、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对象:大班幼儿及家长

  授课时长:10分钟

  一、教学内容

  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有角的物体不可以滚动。

  二、教学目标

  1、幼儿了解物体的形体,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滚动。

  2、通过操作幼儿感受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3、激发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难点:认识物体的形体,并可以流利地说出它的形体和特征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操作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 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体育场今天有一场滚动比赛,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参赛选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报纸、八宝粥桶)

  2、 学习新知识:

  (1)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和圆柱体为什么会滚动?

  (2)幼儿了解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为什么不可以滚动?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幼儿操作并作出判断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幼儿来动手试一试它可不可以滚动,可以滚动的打√,不可以滚动的打×。

  (4)、归纳总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布置作业:家中寻宝

  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滚动的物体。

  微反思: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

  通过此次微课设计活动,我感觉有些设计还是有创意的,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此活动比较好地方是通过情景的导入,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倾听力比较专注,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幼儿了解滚动物体的特征,同时也巩固了对形体的认识。但也有不足之处,在画面和声音的制作中,会有一点不同步,让教学对象会有无聊的等待。

  在日后的制作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做到做到画面声音一个步调,更能引起教学对象的兴趣感和参与感。也要把画面设计的更有动画感,更加引起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多和同行去探讨,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

26、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反思

  《春雨的色彩》

  大班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2.丰富词汇“万紫千红”“落”“淋”“酒”“滴”等。

  3.萌发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多让幼儿走入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景。

  2.《春雨的色彩》课件:春天的场景图,散文《春雨的色彩》配乐音频,小鸟头饰(活动延伸),春天的场景图(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春天的场景图。

  ★带领幼儿进入情境,边观赏边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

  ★提向:是谁给春天带来这么美丽的景色呀?

  2.完整欣赏。

  播放课件,散文《春雨的色彩》配乐音频。

  提问:散文的名字叫什么?听了这篇散文,你们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3.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提问:散文里的春雨是怎样下的?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欣赏第二部分(从“小白鸽说”至“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提问:小鸟们觉得春雨是什么颜色?它们是怎么说的?

  ・结合动作丰富动词“落”“淋”“酒”“滴”,感受春雨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欣赏第三部分(从“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至结束)。

  提问: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它是怎么做的?(丰富词语“万紫千红”)

  讨论:为什么无色的春雨会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4.. 再次感受。

  ★再次完整欣赏散文,并尝试跟诵优美的句子,鼓励幼儿用上学过的词汇。

  ★启发思维:你们还见过哪些春天的美景,春雨还会给谁带来什么变化?

  5.角色扮演,朗读散文。

  ★幼儿扮演小鸟边朗诵对话边表演。教师扮演春雨,引导幼儿边朗通散文,边用肢体表现小鸟的动态和雨后各种花绽放的情景。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投放角色头饰开展散文内容表演。

  家园共育:请家长结合户外郊游,引导幼儿欣赏春天里的自然美景,并和孩子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可将资源包的图片发送至家长)。

  领域渗透:结合美术活动开展主题画“春雨的色彩”。

  附【散文】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条绿了……”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选择优美的背景音乐,配以美丽的春天布景,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活动环境,极大调动幼儿的欣赏热情。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幼儿为主,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进行回忆、想象和表述,并结合课件、角色对话、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十分投入,他们个个自信而快乐,整个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孩子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很快的感受散文的优美,初步掌握大自然的自然规律和植物生长的特点。

  但第一课时就让幼儿完整地跟着散文诗进行表演,无疑是一种挑战。从活动中看出,幼儿有些无所适从。我将在语言区里创造机会让幼儿更充分理解散文诗内容,为下一步的表演做坚实铺垫。

27、幼儿园公开课《大班看图讲述:足球找到了》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教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欲望,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

  二、活动准备

  1、物体沉浮实验;袋鼠的习性特点。

  2、指讲诉图片四幅。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2、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

  教师完成讲述一遍故事。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情。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图画,一起来看看图片里讲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反思: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老师的语气,语调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2、观察讲述。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1)出示图片一(遮挡住袋鼠)

  提问: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小结: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兴!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远处飞去。。。。。。

  反思:每一位幼儿都喜欢表达,老师不及小结,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和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进行自由讲述,了解故事的主人公,猜猜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但老师在幼儿自由讲述中要帮助幼儿的一些正确用词。

  (2)重点观察图二。

  提问:

  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处找,它们看见了袋鼠妈妈,它们会对袋鼠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动作,体验小袋鼠的心理活动;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动物间的对话来丰富情节。)

  过度语: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开遮挡住的袋鼠,解开谜底)噢,原来足球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怎么办呢?

  (3)出示图片三。

  提问:大象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图片四。

  提问:大象用什么办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反思:幼儿能认真观察每一张图片,并能大胆猜测小袋鼠的心理活动,认为小袋鼠神情慌张有可能把足球藏起来了。在此环节,本人还让幼儿进行分组讨论,使每位幼儿都有发言机会。

  3、自由讲述。

  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怎么看?(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开始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图讲述故事。(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丰富情节。)

  反思:幼儿能按一定顺序进行讲述,但个别幼儿语言组织比较简单,每张画面内容未能展开。

  4、集体讲述。

  (1)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2)提问:我们能不能将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着等。)

  反思:一起讲述时,幼儿表现的更大胆一些,在老师的提示下能适当使用一些“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的词语进行讲述。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反思:从故事中大家知道捡到别人的东西要及时的还回去,不能占为己有。同时也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忙,应像小象学习。

  6、讨论。

  (1)小象是怎么帮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欢袋鼠妈妈吗吗?为什么?

  (2)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引发幼儿的经验进行讲述。)

  反思:幼儿最关心“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好多幼儿认为足球里面是空的,所以就会浮起来,不过通过观察“乒乓球与石头”在水中的实验,更确定足球是因为里面是空心的,因此才能浮起来。

  五、评价要素

  是否学会用完整语句讲述图片内容。

  六、活动建议

  1、将讲述图片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讲述。

  2、鼓励幼儿尝试将该故事讲述给伙伴、家长听。

28、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的配方》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各种方法探究配制彩泥的秘密。

  2、尝试做简单的实验记录。

  3、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各种水彩颜料、面粉、水、葱、芝麻、豆类等配方材料以及毛巾、盘子、笔、两张事先画好配方的表格、记录纸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问题导入法: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团彩泥)

  这团彩泥是我自己配方后制成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用多种方法配制彩泥

  1)幼儿实验前教师先介绍配方表格记录纸

  表格上画有许多材料(同文字相配),你用了什么材料,用了多少,请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打“∨”。

  2)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方法开始配制彩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配制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请每个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记录。

  4)幼儿相互交流自制彩泥的心得,并交流配方:

  (1) 幼儿介绍配制成功的配方(展示成功记录表)

  (2) 幼儿介绍配制失败的配方(展示成功记录表)

  (3) 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成功和失败的表格进行比较)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用各种方法配制彩泥

  1、每个幼儿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重新配制彩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配制情况,并在第二张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2、实验结束,请每个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记录。

  3、展示彩泥配制成功的记录表2,彩泥配制失败的记录表2。

  4、幼儿对记录表进行比较交流。

  四、延伸活动

  1、彩泥配制成功的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创作。

  2、个别创作失败的幼儿允许他们再次尝试,从种感受配方的秘密。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2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2、辨别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6、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倾听悦耳的声音,辨别不同的声音。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制作好听的声音,以增加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之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的形式了解声音。

  活动准备:

  ①玩具或乐器的引出,能为幼儿带来探索的欲望,使幼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②录音机的使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体会声音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③识字与瓶子的提供,为孩子打开了动手操作的大门,让幼儿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与同伴大胆的进行交流,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形式:小组、个别、整体

  活动过程:

  1、导入,我采用了猜测法来进行导入。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法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用录音机放出小猫.小狗.火车等声音,让幼儿对他们的声音感到好奇。)

  2、活动展开:

  ①玩玩具,找声音,让幼儿自己动手,找属于自己喜欢的好听的声音。以增加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②增进幼儿对声音的了解,让幼儿回忆身边的声音。让幼儿能正确分辨出好听与不好听的声音。正确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③自由操作好听的声音,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之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让幼儿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请小朋友做喜欢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做的好听的声音。我们可以帮你的声音设计一个名字,这样它就不会孤独了。

  ④幼儿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好听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好听的声音不刺激我们的耳朵。

  3、结束部分: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声音,最后我们一起来到操场和草地上听听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让幼儿亲临自然,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好听的声音。

  4、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收集或制作好听的声音,也同父母一起完成。这样能提高幼儿和父母之间的合作能力,共同找到或创造出好听的声音。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多孩子来说这种活动是与父母增进感情并能激发幼儿自信和自主的造作能力和活动。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活动同样具有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好听声音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加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出示多种物品,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中主动地参与活动,学会倾听,听辨和模仿不同的声音,体会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

3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旋转的世界》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各个部位的活动,体验自己在旋转时的感受,初步了解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

  2、通过自由玩会转的玩具,与同伴相互交流的活动,初步了解物体的一些旋转方式

  3、通过转动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转转卡等玩具的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旋转中物体图案的视觉变化,激发制作转转卡的兴趣

  4、在提供制作风转的基础上,通过幼儿自选材料,创造性制作自己的转转卡和同伴相互交流的活动,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体验和发现的快乐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6、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转转卡、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各种会转的玩具、牙签、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听音乐做运动,转动身体各部位

  2、幼儿讲述自己身体那些部位转动了刚才我们做运动时发现身体有很多地方可以转动,我想请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发现

  3、幼儿玩会转的玩具,相互交流,讲述这个玩具哪里会转动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找一找,看看这些玩具会不会转,它是怎样玩的,你去选一样,玩好后来告诉小朋友(幼儿自由玩玩具后交流)

  4、出示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

  你们在哪里看见过的?老师把它转起来,你们看一看花纹有什么变化?你们觉得怎么样?反过来转你们又觉得怎么样?

  5、出示转转卡,激发幼儿制作风转的兴趣

  这张转转卡上有什么图案?这些图案转起来和不转时有什么不一样?

  请小朋友一起来做转转卡,老师介绍做法

  6、相互交流,欣赏做的转转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探索——再猜测——再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体旋转现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体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转起来的科学道理。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探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就是对刚才活动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产生的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正确概念,孩子对这样的认知的掌握比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的效果要强很多,是孩子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固有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成大家共有的集体经验,使得活动重点多次突出,难点再次被突破。

  活动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孩子也是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了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31、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排序》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排序。

  2.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够正确地排序。

  3.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排序。

  活动难点: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够正确地排序。

  三、活动准备

  PPT、画纸,不同颜色的圆形贴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探索毛毛虫身体颜色的排列规律。

  2.小结:我们把物体按规律排列方法的叫作有规律的排序。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PPT初步感知排序,发现物体排列规律。

  1.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排球、小皮球的排列规律,感知有规律的排序。

  2.将图中男孩女孩按规律排序,巩固有规律的排序方式。

  3.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大树、小鸟的排列规律,认识有规律的递增排序。

  4.填空练习,巩固有规律的递增排序。

  <二>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排序。

  游戏“拯救白雪公主”

  1.游戏:修好彩石路。

  2.游戏:填补“勇气之星”魔法项链。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按有规律的排序或有规律的递增排序自主设计“勇气之星”魔法项链。

  大班科学活动《排序》反思

  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粗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

  此次活动,我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在游戏中探索、体验和巩固,既加深了幼儿对排序的认识,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在本次活动中如果多增加一些师幼互动的画面,效果会更好。

32、幼儿园大班排图讲述《两个好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细致地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想法,合理地为图片排序。

  2、鼓励幼儿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讲述图片内容。

  3、让幼儿体验排图讲述的乐趣并乐于参与排图讲述。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重点难点重点:

  幼儿观察画面的细微变化进行合理排图。

  难点:在合理排图之后,幼儿根据排图的顺序用好词好句进行讲述表达故事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大图五幅一套。

  2、小图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有两个朋友,他们背上都有重重的壳儿,走路都很慢,猜猜他们是谁?(乌龟、蜗牛)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关于乌龟和蜗牛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此环节,教师重点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为图片排序,并讲述图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教师不按图片顺序出示图片。)

  教师:这里有几幅图?图片里有谁?天气怎样?他们在什么地方?每幅图的地点有变化吗?乌龟和蜗牛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微变化,寻找图片之间的联系,以及讲述时的四要素。)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为图片排序。

  教师:这五幅图不小心被彭老师把顺序给打乱了,现在彭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来给图片排排顺序,还要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编故事的时候请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如果加上好听的词句,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就会更好,最后别忘了给故事起个名字。

  (在幼儿排图讲述前,教师重点提示幼儿需要注意的地方,帮助幼儿梳理排图讲述的思路,鼓励幼儿恰当的好词好句,使讲述的内容丰富,提高讲述的能力。)

  (3)(幼儿人手一套小图)幼儿为图片排序,并进行讲述。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为图片排序。

  注意倾听个别幼儿的讲述,提示幼儿注意讲述的连贯和完整性。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巡回指导很重要,是为了解多数孩子排图、讲述的情况,并抓住个别亮点和突出的问题,对孩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排图、讲述。

  教师:你是怎么排的?请你为大家讲讲你编的故事吗?

  讲述后问:“为什么你要这样排?” (大概请4——5名幼儿讲述)

  (教师根据孩子讲述的情况适当进行提问,如针对故事情节合理性的提问;针对孩子观察细微处的提问;好词好句运用的提问等,适当的提问是目标达成的基础。)

  师生一同评价:你觉得他讲的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关注讲述时的连贯性、完整性,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以及运用的好词好句,角色之间的对话,包括故事的名称。)

  (5)鼓励幼儿同伴间进行讲述。

  (为幼儿搭建讲述的空间,鼓励更多幼儿把自己创编好的故事讲述出来。)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为图片排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排法,排法不同,讲出的故事也就不同,可真有趣。如果你有兴趣,下课或区角活动的时候,你可以再尝试不同的排法,讲更有趣的故事。

  活动总结

  《两个好朋友》是多线索的排图讲述材料,他需要孩子通过观察图片、积极思考进行排图,通过对图片的理解,然后转换成语言进行讲述,对孩子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活动环节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教师的提问十分有针对性,如:你觉得每幅图的地点一样吗?有什么变化?这个的问题的目的是让幼儿注意到随着地点的变化,故事的情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再如: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这个提问主要是引发幼儿积极思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编故事。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提问,为幼儿后一环节中的排图讲述奠定了基础。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引导幼儿讲述时的完整性,以及好词好句的运用,利用评价的形式,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提升幼儿讲述的质量。如:美美在讲述乌龟睡着时说道:“乌龟发出了雷鸣般的呼噜声。”评价时,孩子们都一致给予认同。友友在讲述蜗牛时说:“蜗牛十分疲倦,它也睡着了。”像这样好词好句,在整个讲述中频频出现,充分说明孩子的书面语言在不断提高。

  但在活动中,教师过于注重词句的运用,对讲述中的合理性欠缺引导,如果教师能注意到这方面的引导,对幼儿今后的讲述和写作会更有帮助。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利用每一活动中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排图讲述中的观察方法、思维能力(逻辑性、连贯性、创造性、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经验可以迁移到更多的领域之中,比如阅读理解生活训练中的操作流程图、数学活动中的排序学习、科学活动中对小实验步骤的记录和讲述等。特别是大班幼小衔接活动中,幼儿自己的计划制订(放学后的、周末的),都可以运用到我们在今天的排图讲述活动中培养的能力、方法,让他们的求异思维、创造性得到更好的锻炼。

33、幼儿园大班语言《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和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3.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在观察图片中,我班幼儿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能力和完整表述方面还有待加强,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本班幼儿学习情况,确定了本节活动的重难点。

  这是《纲要》中所提到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地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要求体现的。

  重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音频故事片段《小马过河》、多媒体课件、水槽、水、动物模型(松鼠、牛、马)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2分钟)

  师:听音频马妈妈和小马的对话,引出故事内容《小马过河》。

  (神秘的马妈妈和小马的对话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马上进入角色,引出今天的故事内容《小马过河》)。

  (二)欣赏PPT,理解故事内容(16分钟)

  1. 出示PPT1图,幼儿观察。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2)师:“小马的心情如何呢?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马,你会怎么办?”

  (3)幼儿跟随教师了解画面内容。

  2. 出示ppt2、3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小马先遇到了谁?”“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提问:“小马又遇到了谁?”“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

  (2)师:“如果你是老牛、松鼠你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带领幼儿了解画面内容,请幼儿模仿他们之间的对话,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过程和对话语气。

  (4)提问:“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能过去,可小松鼠却说水很深,同伴被淹死了?”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此环节教师采用观察、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回答,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同时通过模仿情境对话,让幼儿投入角色,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故事中蕴含的美)

  3.实验验证,扩展经验

  教师出示水槽,把松鼠、老牛、小马分别放在水中,让幼儿观察、感知同样深的水和动物身高的关系(幼儿总结:小马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觉得河水不深也不浅。原来,在面对同一条河时,因为自身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看法也不一样,只有试了才知道。

  (通过操作、观察,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教师及时提问,并请幼儿总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深浅的印象。这部分采用观察、谈话、操作等多种方式促进重难点的完成。)

  4.观察PPT4图,了解故事结果

  提问:“小马最后顺利过河了吗?”“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三)完整欣赏故事内容,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3分钟)

  (本节活动教师有重点的讲解画面,为了让幼儿深入理解、完成教学目标。此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此故事产生美好的情感)。

  (四)小结(3分钟)

  (1)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马吗?喜欢它什么?(懂事、能干、有礼貌,勇敢)

  (2)师:小马过河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小朋友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含义,让幼儿懂得遇事应该如何做的道理)。

  (五)活动延伸(1分钟)

  师:“小马顺利过河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回家请和爸爸妈妈一起讲一讲,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活动结束是暂时的,我们将活动进行了延伸。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达到家园共育,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对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感兴趣,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求,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各环节衔接紧密,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开展活动,故事情节简单,易于幼儿接受。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与浅的含义,并使幼儿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多动脑筋想一想,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的道理。

34、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纸碟创意葡萄》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学习观察的方法。

  2、运用橡皮泥制作葡萄,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方法:观察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准备材料: 橡皮泥纸碟钩线笔 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水果酸酸甜甜的,有圆德有椭圆的,有绿色德有紫色的,人人都喜欢吃,长得很漂亮,也很可爱,它是什么水果呢?它就是葡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样制作一串紫色的新疆葡萄。

  二、观察葡萄

  1、出示范例。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看看葡萄 宝宝有什么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把你发现的秘密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2、幼儿自由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教师进行观察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习了解不同的葡萄。

  3、谈话,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让幼儿说说用橡皮泥制作葡萄的方法。

  三、新课讲授:

  橡皮泥的制作方法。 (示范教学)

  1、引导幼儿制作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进行制作活动。

  (1)用棕色揉圆搓长条形状(圆柱)作葡萄梗。

  (2)用绿色搓两小块雨滴形状捏成叶子形,粘在葡萄梗上。

  (3)将紫色掐成若干小块,揉成小圆球,按照自己喜好排列粘在叶子下面 ,一窜诱人 的葡萄就完成了

  (4)用钩线笔画出叶子经络和葡萄藤。

  四、欣赏并评价作品。

  1、幼儿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橡皮泥作品。

  2、橡皮泥作品展:评选作品。

  《纸碟创意葡萄》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教师要大胆的放手,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我们应从不断鼓励幼儿,促使再创新。 这次活动给了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一个创造设计的空间,活动中孩子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敢于创造,不论作品的大小、样式,只要他们动手了,只要他们感到快乐了,就一定有收获。活动让幼儿认识到葡萄不仅可以用画来表现,还可以用多种材料来展示,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