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末末和土土喜欢做的事》

小班教案《末末和土土喜欢做的事》

小班教案《末末和土土喜欢做的事》

1、小班教案《末末和土土喜欢做的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两位主人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能运用“xx喜欢/都喜欢(做)……”句式清晰表达自己以及他人的爱好。

  3、愿意和小伙伴一起游戏,能体会同班一起做喜欢的事情的愉悦感。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大书,小书,区角,室外活动时的照片多张。

活动过程:

  1、出示本班幼儿在区角,室外活动时的照片,请幼儿介绍自己当时在做什么,自己喜不喜欢这项活动,为什么,引出读本。

  2、封面,认识末末和土土(书里还告诉了很多末末和土土喜欢做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

  3、逐页出示大书图画,之后,出示大书文字,大声朗读。

  (1)引导幼儿观察图画,说出图画上的内容。

  (2)揭开被盖住的文字,大声朗读。

  (3)从头逐页朗读一遍。

  4、小结:

  (1)请幼儿总结土土有哪些爱好,末末有哪些爱好,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爱好。(2)你们有哪些爱好?喜欢做哪些事情呢?(幼儿回答)

  5、结束。

2、小班教案《猫和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欣赏并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的节奏。

  3.乐意做“猫和老鼠” 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想象小老鼠的神态,指导幼儿注意猫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歌曲《猫和老鼠》录音磁带、录音机。

  2.老鼠头饰幼儿每人一个,猫的头饰一个。

  3.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草、蘑菇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猫和老鼠》

  1.教师:一天晚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可是这时候有一只小动物却出了家门,它是谁呢?

  2.教师播放录音《猫和老鼠》,幼儿欣赏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出来偷米吃”。)

  3.幼儿参与讨论

  教师:猜一猜,是谁来了?请你们想象一下,小老鼠是怎么找米的?小老鼠找米时表情怎么样?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想象老鼠的神态,如瞪着小眼珠、蹑手蹑脚等。可以请幼儿发挥想象自由表演。

  4.教师扮演猫,边播放歌曲后半段边表演歌曲。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注意猫叫的节奏。幼儿熟悉节奏并模仿动作“吓得老鼠赶快往回逃”。

  5.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两遍。幼儿在学唱歌曲时可以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二、游戏:猫和老鼠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扮演小老鼠,自己找好洞藏好。小老鼠一起唱着歌,蹑手蹑脚出了洞。结果碰到教师扮演的大花猫(后面游戏可换成一位幼儿扮演大花猫)。当大花猫唱完“喵喵”以后再拖长了声音叫一声“喵——”小老鼠们才能开始往回逃。

  2.教师播放歌曲《猫和老鼠》,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游戏可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观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等。

教学反思

  在设计和组织该活动时,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的、色彩鲜艳的树木、花草等道具布置成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各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

3、小班教案《小手和小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绘本故事内容,会看图简单讲述画面。

  2.能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想象。

  3.感受相互合作带来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手和小脚》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提问引出问题。

  1.谁能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幼儿讲述,大家做动作)

  2.请问你们的小脚又有哪些本领呢?

  评析:直接导入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打开自己的思维,在说说讲讲中,幼儿对于小手和小脚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更好的为接下去的活动做铺垫。

  二、分段阅读,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小手和小脚》,我们来一块听一听。

  1.讲述图一、二

  针对第二幅图提问:

  (1)山坡上有又红又大的苹果,小手和小脚都很想吃,但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小手是怎么想的?小脚是怎么想的?

  (2)那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它们吃到那些又红又大的苹果呢?轻轻地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

  (3)幼儿交流讨论结果。

  评析: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使幼儿能够根据画面进行问题的讨论,说说小手和小脚在遇到问题时的心理想法,通过讲述提高语言的表述。

  2.讲述图三

  (1)小手和小脚想到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小手骑在小脚的身上)

  评析:这是针对上一个环节问题的答案,让幼儿通过各种猜测和想象,来了解小手和小脚是怎么样合租解决困难的。

  3.讲述图四、五

  师:我们看看小手和小脚在去摘苹果的路上遇到了哪些事情。

  (1)图四:小手和小脚遇到了什么困难?那他们是怎么过河的?(小手抱住一块木头,小脚用力的一上一下拍水)我们一块来做一下动作。想一想,小手会对小脚说些什么呢?

  (2)图五:小手和小脚游过了河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山坡那么高,他们怎么办呢?(骑自行车,小手握着车龙头,小脚蹬脚踏板)谁来做一个动作。这时,小手和小脚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评析:通过画面,教师给出一个问题“怎么样过河”,来帮助幼儿了解小手和小脚时怎样相互合作的,怎样解决问题的,并且让幼儿进行动作的模仿,这样的话,能够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4.讲述图六、七

  (1)图六:故事中的小手和小脚有没有吃到苹果呢?它们是怎么摘到苹果的?(引导幼儿学习动作:小脚踮起,要踮得高高的,小手举起,要举得高高的)苹果摘到了吗?那小手和小脚是怎么吃苹果的?(幼儿讨论)

  (2)图七:看一下,小手和小脚是怎么样来吃苹果的?小脚没有手,小手喂给小脚吃。

  评析:针对“如何摘到苹果”老师给出问题,幼儿通过讲述后,用动作来表示,在相互的讨论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5.讲述图八

  (1)小手和小脚成了一对好朋友,我们每天都在一块快乐的做游戏。我们一块去看看,他们在一块都做了些什么。

  (2)那我们小朋友的小手小脚合作,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评析:这是一个经验拓展的环节,幼儿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面,再相互讨论手脚合作的事情,通过讲述,感知手和脚合作的重要性。

  三、完整欣赏故事

  小结:小手和小脚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相互团结合作,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完成很多任务。

  下面我们来完整的边看图边听故事。

  评析:完整的欣赏故事,可以给幼儿一个系统的认识,在讲述中感知故事内容的趣味性。

  四、律动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下面我们一块听着音乐让你的小手小脚动起来吧。

  评析:以听音乐做运动来结束本次活动,把活动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让幼儿在手脚动起来的过程中,体验手脚运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小手和小脚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通过每一幅画面所提出的问题,幼儿都能够较为最准确的表述出来,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本次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需要调整的地方是,在让幼儿做一做小手小脚一块游泳、骑车、摘苹果等动作时,可以让幼儿把动词做得更加到位点,这样的话就能够凸显出小手和小脚之间的合作

4、小班教案《男孩和女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外部特征区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2、尝试根据一些简单的符号标志和简单的指令进行分类、排序。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男孩、女孩影子图片两张;自制小火车一列。

活动流程:

  意图:能从外部轮廓判断男女,并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出示两张男孩女孩的背影)

  1、这是两个小朋友的影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2、他们可能会是谁?(男孩或女孩)

  3、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游戏:

  ● 男孩女孩两边站

  儿歌:走走走,走走走,男孩女孩两边站!

  看清楚你应该排在哪一边?

  (继续) 互换男孩女孩照片的位置

  师:闭上小眼睛,看~现在你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

  小结:原来做这个游戏一定要看清楚标志的变化,游戏才会做得开心。

  ● 男孩女孩谁来蹲

  儿歌:走走走,走走走,男孩女孩谁来蹲!

  (邀请幼儿来做小老师)

  ● 猜猜他是谁

  师:这两个人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是谁?

  小结:是啊,我们班里有男孩也有女孩,我们在一起真开心。

  意图:初步尝试男孩女孩一一间隔的排序

  (出示自制的小火车:男孩、女孩、男孩、女孩……后面略)

  1、看看火车上坐着谁?(男孩女孩)

  2、他们是怎么做的?(示范指读,了解规律)

  3、这节车厢里应该做谁?幼儿操作

  4、最后一节应该做谁?为什么?

  师: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我们也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像他们一样排行不行?(检验)

  师:让我们一起坐上火车出发~!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在游戏中感知男女的不同外形特征,通过按男女标志做不同的动作,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同时渗透了分类排序的数学知识。由于在设计中关注了孩子的学习特点,因此小班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男孩女孩两边站和男孩女孩谁来蹲的游戏中,孩子们从慢到快,从错误到自己或在同伴提醒下纠正错误。体现了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既有趣也有效。

  在活动的组织与互动过程中,我比较关注游戏活动积极氛围的渲染。通过变一变、猜一猜、试一试等手段,充分调动小班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身体的不同感官都调动起来,快乐的学习。

  当然,在活动中的回应还不够灵活,当孩子说“男人女人”时,只是直接纠正为“男孩女孩”,其实这里可以拓展验证。

5、小班教案《喜欢和你在一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使用“我最喜欢和….一起….”的句式,分享和家人一起的活动的经验。

  2. 愿意并能安静倾听同伴说话。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1. 小花猫手偶一个,小花猫爸爸妈妈图片各一张。

  2. 每位幼儿一个爱心。

  3. 两颗大爱心笑脸

  4. 幼儿每人一张家庭生活照片

  5. 漂亮衣服图片和鱼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导入:用小花猫手偶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嗨,大家好!我是来自动物王国的小花猫。今天天气真好!我找许多好朋友到我的动物王国去玩,不知道在坐的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到我的动物王国去玩?

  基本部分:

  一.家人介绍

  1. 小花猫先自我介绍

  2. 介绍爸爸妈妈,并引出主题“我喜欢和妈妈在一起,我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的句式

  二.用图片表示“我喜欢和….一起…..”的句式

  三.喜欢用大声说出来

  1.教师引导幼儿大声把爱和喜欢说出来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来我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妈妈会给我买漂亮的衣服;我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爸爸陪我去钓鱼。

  四.喜欢也可以小声说出来

  1. 教师引导幼儿小声说出我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妈妈会给我买漂亮的衣服。

  2. 教师引导幼儿小声说出我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爸爸陪我去钓鱼。

  五.发放幼儿家庭生活照片,互相交流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说出我喜欢和…..一起…..的句式

  六.鼓励部分幼儿针对家庭生活照片说出我喜欢和…..一起….的句式。

  七.发放爱心礼物,回家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亲人,并表达出自己对家人的爱,同时给喜欢的亲人一个拥抱。

  结束部分:

  有爱心礼物的小朋友就是小花猫的好朋友,请小朋友到动物王国去玩吧!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生活照,引导幼儿说一句完整的话“我喜欢和……一起……这一环节孩子们表现的不错,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孩子们说得这么完美,我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让孩子们说说在幼儿园喜欢在一起,并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这也算是这个活动的延伸吧。幼儿园也是一个大家庭嘛!这算是孩子们生活的第二个家吧,所以设计了这个环节。

  最后教师小结,教育孩子要爱家人,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要学会感恩,对自己喜欢的人说一句感谢的话或祝福的话,对幼儿进行了情感教育。整个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孩子们都积极踊跃的表现了自己。

6、小班教案《大象和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理解区分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性质的不同。

  2.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喜悦。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大象和小鸟的图片和头饰、森林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大象和小鸟。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可真好呀,谁先醒了呢?原来是长鼻子的大象,大象摆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大象出来了,他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该起床了”。

  师: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是怎样的?

  幼:。。。。。。

  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只小动物听到了,天上飞的小鸟,小鸟也醒了,他拍着轻快的翅膀在天上高兴地飞起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也起来了,大象你好”?

  师:小鸟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

  大象和小鸟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在森林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1、出示大象:问大象长什么样?

  2、出示小鸟:问小鸟长什么样?

  3、教师小结:大象长得大大的、胖胖的,走起路来慢慢地,说话声音粗粗的。

  小鸟长得小小的、轻轻的,飞起来特别轻快,说话声音细细的。

  二、欣赏音乐: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名字叫大象和小鸟。在听音乐时,请大家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大象,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小鸟。

  提问:你听到音乐里有谁? 是粗的还是细的? 粗的听起来像谁?细的听起来像谁? 音乐里谁先出来的?然后是谁出来的?最后他们在干什么?想想大象和小鸟的动作可以怎样做?

  2、再次欣赏,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3、教师小结幼儿编动作的情况。

  三、角色表演:

  1、交代表演的方法:仔细听音乐,大象的音乐小鸟站着不动,小鸟的音乐大象站着不动,最后一起跳舞。

  2.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指导。

  四、结束部分:

  今天大象和小鸟玩得高兴吗?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朋友,小朋友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就会有好多小朋友跟你们交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7、小班教案《我喜欢的颜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发音准确。

  2、感受人们对颜色有不同的喜好,增进对同伴的了解。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教具:PPT

  学具:活动前设计了一张“我喜欢的颜色”调查表;大统计表红、黄、绿、红、黄、蓝小花贴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颜色宝宝。

  小朋友,今天有一些客人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高兴吗?我们看看是谁呢?原来是颜色宝宝啊!这个是什么颜色?(师带领幼儿认识红颜色)什么东西是这种颜色的?

  还有一个颜色宝宝来了呢?是谁呢,你们看!(出示黄颜色)你在哪里看到过黄颜色?

  绿颜色宝宝也来啦?你在哪里见过绿颜色?

  二、组织幼儿在统计表上,贴上自己的标记。

  1、颜色宝宝可喜欢你们了,你们喜欢他们吗?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啊?

  (请几个幼儿回答)

  2、老师也喜欢颜色宝宝呢,瞧,我最喜欢黄颜色了,我要送一朵黄颜色的小花给它,(教师边贴边说,我喜欢黄颜色。)

  3、哪个小朋友也喜欢黄颜色?请你也送一朵小花给黄颜色吧!(一幼儿上台贴花)小花的颜色要和颜色宝宝一样哦!要一边送一边说什么?我们都喜欢黄颜色呀,好高兴啊,来,拥抱一下。

  4、你们想送花给自己喜欢的颜色宝宝吗?老师为你们每人都准备了小花,你最喜欢哪个颜色宝宝,就选和它一样颜色的小花贴在它的下面,贴的时候别忘了对它说一句话哦!

  5、我们先请第一组的小朋友来送花(分组送花,送完花的小朋友赶紧坐在位置上,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送花给哪个颜色宝宝)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边贴边说:我喜欢×颜色宝宝。

  这么多人喜欢×颜色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小朋友喜欢×颜色,有多少小朋友喜欢绿色宝宝……

  三、说一说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老师喜欢黄颜色,我还能把它说出来呢!你们听,“黄颜色,黄颜色,老师喜欢黄颜色”

  你们会说吗?请喜欢红颜色的小朋友起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依次带幼儿说一遍)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绿色呢!喜欢绿色的小朋友在哪里?(在这里)你们都喜欢绿色呀,真开心。我们一起来说说绿颜色。

  四、尝试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颜色。

  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有的小朋友既喜欢红色,又喜欢绿色,还喜欢黄色,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颜色呀?有谁和大家不一样的?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使孩子巩固认识了各种常见的颜色,喜爱各种色彩,以及与这些色彩相关的东西。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与自身的联想结合联系,感受不同颜色的美丽。利用一些常见的图片帮助孩子拓展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幼儿都积极参与,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受,由于孩子说得较多,使整个活动的时间相对延长了不少。

8、小班教案《爸爸和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爸爸。

  2、鼓励幼儿养成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轮流交流的习惯。

  3、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已进行了一次有关爸爸的活动;

  2、爸爸的照片爸爸和孩子活动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

  教师谈话,激发幼儿对谈论爸爸的兴趣。

  孩子们,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吧。(老师要随机追问,引导幼儿讲述)

  环节分析:从介绍爸爸的角度来拓展话题,让幼儿从有关纷繁的线索中抓住一两条要点来进行讲述,从而使讲述有重点有目标。

  二、启发幼儿谈一谈爸爸对自己的爱。

  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很爱我们,但有时爸爸会把他的爱藏起来,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幼儿从语言、动作等角度来表达爸爸的爱。

  环节分析:小班幼儿以直观感知能力为主,教师在引导幼儿时,先自己示范讲述,让幼儿在讲述时,知道从哪个角度来讲述爸爸对自己的爱。教师在幼儿讲述时,注重整理幼儿的语汇和句式,对于表达清晰完整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适时给予帮助。

  三、阅读图片

  教师指图大声朗读散文,引导幼儿一起复述。

  环节分析:因为这是第二课时,幼儿对散文的内容已经熟悉,再次欣赏散文,是在讲述的基础上的情感上的一个归纳提升,注重情感上的熏陶和情境的营造。

  四、拓展阅读

  教师播放图片,有各种爸爸和孩子相处时的情景。

  环节分析:情境的营造可以让孩子更深角度地去感受爸爸的爱,也许没有妈妈表现得那么明显,但爸爸的爱会藏在游戏中、读故事书中、和我们嬉戏中等等,与孩子相处的点滴中,但孩子会忽视这些细节,这些图片帮助他们重温父子相处时光。

  五、送一句“我爱你”给爸爸。

  鼓励幼儿回家对爸爸说一句“我爱你”,并抱抱自己的爸爸。

  环节分析:让幼儿把对爸爸的爱表达出来,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在生活中,爸爸是幼儿身边亲近的家人,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责任。但在平时和孩子的交谈中知道,很多家庭中妈妈和奶奶、外婆等女性充当着重要角色,而爸爸的角色在家庭中被弱化,“爸爸天天去上班,不在家”“爸爸在外面挣钱”“爸爸回家就打游戏”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帮助孩子寻找、理解、感受父亲的爱,也许没有妈妈的细腻,但爸爸对家庭的付出和责任同样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对自己的爱,让幼儿从内心激发爱爸爸的情感,通过图片的播放,帮助幼儿回温父子相处时的快乐时光。这一刻的孩子是幸福的,快乐的。

9、小班教案《大熊和小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比较物品的大和小。

  2、初步体验一一对应的关系。

  3、感受游戏的快乐。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物品的大和小。

  难点: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1、课件。

  2、 大熊和小熊图片、大和小的苹果图片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比较物品,说出大和小。

  1、 教师出示课件“熊、蛋糕、西瓜、菠萝、草莓、皮球、房子”孩子指出大和小。

  2、 按照物品的大小和相应的熊进行一一对应。

  二、 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1、 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和小。

  教师说:“大”。小朋友做表示“大”的动作。教师说“小”。小朋友做表示“小”的动作。

  2、 听口令,举苹果。

  每位宝宝手上有几个苹果?是什么样的苹果呢?教师说:“大苹果”。小朋友就把大苹果举起来。教师说:“小苹果”。小朋友就把小苹果举起来。

  三、 游戏:送苹果。

  每位宝宝把大苹果送给大熊,小苹果送给小熊,并能边送边说:“大熊:我请你吃大苹果。”“小熊:我请你吃小苹果。”并和大熊和小熊拥抱、唱生日歌。

  四、 延伸部分

  请孩子们分辨大、中、小熊和物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理解了大和小,并能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对本节课所选的课件也很感兴趣,因为我选择了漂亮、鲜艳的西瓜、菠萝等物品让孩子们分辨大和小,这些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所以兴趣很高。如果让我以后再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利用实物让孩子区分大和小,这样会更形象、具体。课后,我园进行了评课,大部分老师都说这节课上的很成功,课件精致,课堂气氛融洽,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等等。使我更感到我所有的付出没有白费,以后要更加努力才好。

10、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同意境。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初步学习仿编。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有两位客人到我们班来了,我们看看是谁呢?

  环节简析:直接导入,抓住幼儿的兴趣。

  2、出示图片太阳

  提问:太阳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

  出示图片月亮

  提问:月亮是什么时候出来呢?

  环节简析:这两个提问,帮助幼儿对相关生活经验的回忆和整理。

  二、看图理解儿歌

  1、这儿有一首儿歌叫《太阳和月亮》,教师朗诵:太阳出来了,小花醒来了,小鸟醒来了,小兔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鸟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刚才老师念儿歌的题目是什么?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白天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热闹一词,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这么多的爸爸妈妈,我们今天的教室里也很热闹)

  什么时候静悄悄呢?大家都要干什么?

  你们是怎样睡觉的?

  环节简析:教师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诵,帮助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同时能给幼儿正确的语音、语调的示范及情绪上的感染。适时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儿歌的内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注意一:幼儿只能为点点涂色,不要涂在它的脸蛋上的脑袋上。不能够把颜色涂到黑色边框外面.

  注意二:指引幼儿不要把油画棒的衣服弄掉了.

  注意三:涂色过程中指导幼儿换颜色涂。

  结束部分:

  将好的作品拿出来给其他幼儿观看,点评做的好的地方.

  涂好颜色的幼儿将油画棒放回盒子里,老师为其作品写名字,拍照。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都为自己的好朋友蘑菇点点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可是,小雨伞也想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我们一起为小雨伞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出示图一当范画(五颜六色的小雨伞).给每位幼儿发一张未涂色的小雨伞.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涂色课,由于小班孩子刚开始接触颜色,所以我并不要求他们认识颜色,先学会区分不同的颜色,知道变换颜色去涂.这节美术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小结:

  刚开始的手指谣是个形象而又简单有趣的导入,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但是因为重点在涂色方面,所以在手指谣上并没有要求孩子能够熟练.我发现一个让孩子感兴趣的导入游戏在是一个活动很关键的部分.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一旦都专注在老师这里,老师的情绪也得到良性的提高.

  在出示范画时,由于范画纸张过小,色彩没能充分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导孩子为蘑菇点点穿花衣裳方面,程序太多,引起孩子等待时间过长.给予孩子说话的机会比较少,应该让孩子有大胆猜测的机会,发散他们的想象力.

  在评课当中,发现这几幅范画可以再延伸做成绘本,给孩子更宽的想象空间 ,充分吸引到孩子.

  涂色前就应当告知孩子涂色要领,也不至于孩子随便的涂画,这一活动目标没有很好的体现.

  因为经验尚浅,对幼儿的反应不能很好的应对,活动中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11、小班教案《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集中注意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

  2.体验故事主人公失去小猫和得到小猫时的心情,产生喜欢小猫的情感。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 (与故事匹配的);《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你喜欢小猫吗?谁来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小猫?

  你家有小猫吗?有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卡罗尔,她非常想要一只小猫,那么,她后来有没有得到小猫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二、教师出示挂图,分段讲述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开始到“什么样的都有。”

  师:第一只猫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这是一只颜色一块白、一块黑的花猫。那它叫什么名字?

  师:对,她叫伯洛。

  师:第二只猫是什么样子的?叔叔是怎么送猫的?

  教师讲述故事“打这以后”至结束。

  师:这些小猫在卡罗尔家里干什么?

  为什么要把这些猫送走?

  送走猫的时候,卡罗尔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最后卡罗尔还有猫吗?它是谁?它为什么没被送走?

  卡罗尔看到伯洛时,心情是怎么样的?伯洛呢?你喜欢伯洛吗?为什么?

  三、 幼儿阅读。

  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第21~26页“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边听教师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第24页画面上有几只可爱的猫,说说它们长得什么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根据《小朋友的书》上的图画尝试讲述故事。

反思:

  第一: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足够的创造空间。每个孩子已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他们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应放手让孩子去探究。

  第二: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如片段二中孩子提出第一个问题后许多幼儿充满想象力、充满情趣的回答,这是孩子有趣的思维,我们要充分鼓励和肯定。

  第三:树立参与意识,营造宽松探究的空间。我们要尊重孩子根据现有的生活经验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自身也要积极参与进课堂,与孩子的思维同步进。

12、小班教案《和宠物相处》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宠物相处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2、能够说出如何和宠物安全相处,学会保护自己。

  3、体会和宠物安全相处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每组一张4开白纸,一盒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内容。

  (1)师:家里来了几个宠物朋友,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小图内容。

  师:图上有哪些宠物朋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小猫、小狗、小鸟等宠物非常可爱。可是,如果和宠物相处不当,会给小朋友带来危险。你知道和宠物相处时要注意什么吗?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幅图吧。这四幅图里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4)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判断并说出原因。

  (5)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出与宠物相处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师:能不能和宠物争抢东西和玩激烈的游戏呢?为什么?宠物的毛以及排泄物能不能摸或闻呢?为什么?和宠物一起睡觉有什么坏处呢?在鱼缸附近玩耍会发生什么危险?

  2、分组讨论和宠物相处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安全问题。

  (1)引导幼儿讨论:和宠物相处时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小朋友能不能单独给宠物洗澡呢?可不可以故意去逗弄宠物,把它激怒呢?遇到比较大型的陌生宠物你该怎么做?

  (2)以小组为单位,用画图的方法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暂定每组先讨论的3条安全注意事项。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3、集体分享各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制定和宠物相处的安全注意事项。

  (1)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自己组讨论的内容。

  (2)活动总结。

13、小班教案《我喜欢的果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颜色和味道分辨各种水果饮料。

  2、体验自己调制水果饮料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口味的果珍粉,如西瓜、水蜜桃、猕猴桃等。

  2、幼儿人手1个杯子。

  3、各种水果:西瓜、水蜜桃、猕猴桃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出示水果:

  ——“你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你喝过哪些果汁?你最喜欢喝哪种果汁?”

  2、猜一猜:

  出示各种果珍,提问:

  ——“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果珍吗?”

  教师将果珍调制成果汁后,提问:

  ——“猜猜这些饮料是哪种水果变的?”

  3、试一试:

  幼儿自选喜欢的水果粉,调制水果饮料。

  互相尝尝同伴调制的水果饮料,说说饮料的味道。

活动反思:

  果汁是幼儿非常喜欢吃得饮料,平时他们喝得最多的是牛奶,对于这种水果饮料特别的感兴趣,首先让幼儿根据颜色和味道分辨各种水果饮料,今天我给幼儿准备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果饮料,有得幼儿猜是牛奶和咖啡,有得猜是橙汁和咖啡,带着这份好奇心幼儿自己调制水果饮料,幼儿知道将水倒进杯子后要用勺子搅拌均匀,这样饮料才能充分溶解,让幼儿体验自己调制水果饮料的乐趣。

14、小班教案《糖和盘》

活动目标:

  1、 在情景中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初步学习念儿歌。

  2、 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3、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红、绿、黄的糖和盘、圆形、方形的糖和盘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引起幼儿的兴趣,回忆新年的快乐时光

  1、提问:过新年的时候,你吃过糖果吗?怎么样的糖果?

  2、小结:糖果有不同的味道,还有软糖、硬糖,可好吃了。

  二、念一念

  ——熟悉理解儿歌内容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糖(出示许多糖)有什么颜色的?

  我还带来了两个盘,是什么颜色的?

  2、老师边展示边念儿歌

  妈妈拿来两个盘:红的盘、绿的盘。

  妈妈拿来许多糖:红的糖、绿的糖。

  红的糖装进红的盘,绿的糖装进绿的盘 。

  大家看了笑眯眯,都夸宝宝“了不起”。

  3、儿歌里说什么?妈妈拿来几个盘?宝宝是怎么装糖的?(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用儿歌里的话小结)

  4、请个别幼儿边装糖边念儿歌

  5、幼儿学念儿歌

  三、编一编

  ——尝试根据不同特征仿编儿歌

  1、出示黄色的糖和盘,请幼儿一起编儿歌(可增加操作)

  2、师出示园糖和方糖,这下该怎么装呢?

  3、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颜色,还可以根据形状来装糖。

15、小班教案《方方和圆圆》

活动目标:

  1.感知方形与圆形的基本特征。

  2.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3.愿意观察发现圆形和方形的物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圆形、方形的饼干,盘子,圆形与方形的图形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方方和圆圆,了解其基本特征。

  1.圆圆的

  (1)请幼儿自由猜想饼干的样子。

  (2)出示圆形饼干,说说这块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2.方方的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方形,并找找、说说身边还有哪些物品是方方的。

  3.小结:圆圆的东西是没有角的,方方的东西通常有四个角、四条边。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具有圆圆的或方方的特征。

  二、品尝饼干。

  1.请幼儿品尝饼干,说说自己手里的那一块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品尝与交流。

  三、按特征分类。

  1.由图形妈妈要找宝宝引入,请幼儿说说自己手中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2.分类。请幼儿分批对图形宝宝分类,并检查。

  四、延伸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圆圆的或是方方的。

16、小班教案《小鱼和鲨鱼》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能勇敢、大胆地与老师一起游戏,乐意扮演小鱼角色。

  2、发展幼儿跑、跳、躲的能力。

  3、促进婴幼儿大脑皮层运动能区的发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小鱼胸饰、糖若干,鲨鱼头饰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

  玩手指游戏,婴幼儿跟老师学做。

  "我的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一转……,变变变,变出一条小鱼。"(教师手持小鱼,依次引导幼儿数小鱼1-4)

  "还有这么多小鱼,我们就一起来扮小鱼吧!"(幼儿上来领取小鱼胸饰戴在胸前)

  二、情景扮演

  1、放音乐,幼儿跟随教师学小鱼游,钻"珊瑚",(家长尽量让婴幼儿一起学做小鱼游动作)

  2、配班老师吹泡泡,婴幼儿们一起追捉泡泡。

  三、游戏"鲨鱼来了"

  播放"鲨鱼"音乐,教师引导婴幼儿快躲起来,家长则找一个跳袋,提醒婴幼儿躲在跳袋里。

  音乐停,"鲨鱼"游走了,请"小鱼"们又出来游玩,游戏二次。

  四、分享食物

  "小鱼"在活动室里分散找食物(糖果),家长尽量让小朋友自身去找,找到食物、洗手后再吃。

17、小班教案《我和小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

  2.丰富象声词汇“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

  3. 结合已有经验,感受故事中愉快、 幽默的情感。

  4.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

  结合已有经验,感受故事中愉快、 幽默的情感。

活动过程:

  1.出示“鲁尼”和“小猪”,谈话导入课题。

  分别出示鲁尼和小猪,引导幼儿跟他们打招呼,并说说他们的长相。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与小猪和鲁尼打招呼→说说他们的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画面内容,挖掘幼儿已有经验,感受鲁尼的可爱。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2.分页观察画面,在故事情境中理解象声词。

  (1)鲁尼和小猪睡觉。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睡觉时的样子,并说出:鲁尼和小猪是怎么睡觉的?

  师:奥,困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呼噜呼噜”睡觉,(小朋友学一学他们睡觉的样子)那小朋友再想一想,爸爸妈妈睡觉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爷爷奶奶呢?

  (此环节让幼儿闭上眼睛,师幼轻声细语地交谈,在温馨的氛围中拓展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想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朋友细细的、轻轻的呼噜声→爸爸大一点的呼噜声→爷爷奶奶更大一点的呼噜声。在故事情境中体验生活乐趣。)

  (2)鲁尼和小猪吃饭。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吃饭的样子,并说出:鲁尼和小猪是怎样吃饭的?

  师:饿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但是,鲁尼吃完饭还做了两件非常讲卫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

  (此环节采用先合后分的办法,先出示鲁尼和小猪仔一起吃饭的图片,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画面,引导幼儿说出:饿了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然后单独出示鲁尼吃饭的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述说,角色形象更清晰。从鲁尼和小猪吃饭联想到自己在幼儿园吃饭,结合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鲁尼吃完饭后漱口、帮助成人打扫卫生、洗手等关键环节。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静态的内容生活化。)

  (3)鲁尼和小猪喝水。

  引导幼儿猜想后说出:鲁尼和小猪喝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师:对,渴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咕嘟咕嘟”喝水。小朋友要注意了:他们会喝什么样的水呢?白开水、橙汁还是别的饮料?

  (抓住幼儿喝水的环节,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要多喝水?应该喝什么水,为什么要喝白开水,引导幼儿尽量不喝饮料。)

  (4)鲁尼和小猪生气。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逐一说出:

  呀!鲁尼和小猪这是怎么了?

  猜一猜他们为什么会生气?

  生气好不好?

  那应该怎么做?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猜测想象他们可能是为了什么生气,让孩子们体验生气的样子,老师倾听孩子们的表述,此时老师可继续跟进:他们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将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境说出来并予以解决。)

  (5)鲁尼和小猪高兴。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后,分别说出:鲁尼与小猪高兴时的样子。

  师:高兴的时候,小猪喜欢干什么——摇-尾-巴;鲁尼呢——蹦呀、跳呀、笑呀﹍﹍。

  (此环节利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猜测小猪和鲁尼高兴的时候会做什么,满足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高兴的愿望。通过回忆讲述,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孩子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高兴的事情,与故事中的角色形成共鸣。并懂得“开心是最重要的”,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泻泄。)

  3、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情节的愉快和幽默。

  观看课件,在轻松的音乐中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幼儿在视听双重感觉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愉快和幽默,体验相亲相爱在一起的感受。)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提供鲁尼和小猪的手偶,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在美工区,投放圆形纸板,引导幼儿绘制高兴、生气时的表情图

附:故事

  我的小猪说:鲁尼,你像我一样可爱呀!

  是吗?

  是的是的是的——

  困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呼噜呼噜,睡觉。

  饿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啊呜啊呜,吃饭。

  渴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咕嘟咕嘟,喝水。

  生气的时候,我也像小猪,什么样?撅嘴。

  高兴的时候,我可不像小猪了,小猪喜欢摇尾巴,我没尾巴,不能摇尾巴。那我摇什么?我什么也不摇,我蹦、我跳、我笑,我蹦呀、跳呀、笑呀······

  小猪说:“鲁尼,你在干嘛呀?哼!吓我一跳。”说着他又把嘴撅起来了。

  哈哈,我才不管呢!我知道,他那是在假装生气,你没看见,他的尾巴也在不停的摇呀摇吗?

活动反思:

  1、教学活动生活化,童话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刺激,“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所以我充分运用直观性的课件,引领孩子观察、讨论,同时将教学活动生活化,童话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静态的内容变成了动态的情境,孩子们喜欢看,喜欢说,愿意说,为理解故事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为突破活动的重点目标——“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初步的阅读能力。

  2、模仿象声词,丰富语言内容。

  故事中将睡觉、吃饭、喝水等生活环节用生动的象声词加以表现,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模仿“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等象声词,丰富他们语言的内容,增强幼儿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3、迁移生活经验,积极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们从家庭走进幼儿园,要适应集体生活,“学会自理、学会与人相处,”这样的目标要求应该渗透在我们的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在今天的活动中,我通过“鲁尼吃完饭还做了两件非常讲卫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小猪和鲁尼为什么生气?”“怎样才能让他们变得高兴起来?”等问题迁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并引导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4、借助教学资源优势,体验故事内涵。

  在讨论讲述之后,完整的欣赏故事,充分利用我们教材中教学资源的优势,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体验故事的愉快和幽默,从而为幼儿的完整表达提供模仿表现的机会。

18、小班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准备

  一、开始部分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结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19、小班教案《递增和递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比较物体的长短,能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认识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难点

  比较物体的长短,能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认识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 数学.》

  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理解物体数量的递增关系

  1、 教师在黑板上逐行摆上1、2、3、根木棒。

  2、 说说2比1多机,3比2多几,了解物体的递增关系。

  3、 教师请幼儿说一说接下来摆几根木棒,一起讨论为什么摆这么多。帮助幼儿理解数量递增的关系。

  4、 幼儿一边讨论一边完成第4、5排的摆放。

  5、 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从上往下读一读每个数字,再说一说相邻两排木棒的长短关系。引导幼儿发现并说一说“越来越长”。

  6、 请幼儿找一找,哪排木棒最长,哪排木棒最短。

  二、理解物体数量的递减关系

  1、 教师在黑板上先摆5根木棒,并在一侧摆上数字5。接着教师在下一排摆上4根木棒、一边摆一边数,摆好后同样放上数字4、3。

  2、 说说4比5少几。3比4少几,了解物体的递减关系。

  3、 教师请幼儿说一说接下来应摆几根木棒,一起讨论为什么摆这么多。帮助幼儿理解数量递减的关系。

  4、 幼儿一边讨论一边完成第2、1排的摆放。

  5、 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从上往下读一读每个数字,再说一说相邻两排的木棒的长短关系。引导幼儿发现并说一说“越来越短”。

  三、请幼儿给木棒排队

  教师在黑板上 摆上长短不一的木棒,请幼儿给木棒从短到长排队。

  四、请幼儿给积木排队

  教师在操作桌上摆出高低不一的积木,请幼儿给这些积木从高到低、从低到高摆一摆。方法同摆木棒。

  五、操作活动

教学反思

  1、在摆放小棒图片和数字卡片的时候,我将两者放得过近,不利于幼儿的认知,正确的做法是将两张图片隔开一定的距离摆放,但不能过远而影响其对应关系。

  2、在提问过程中,当我提问:“5比4多几?”的时候,立马就有幼儿回答是1,但是我还是继续问:“还有其他答案吗?”误导了幼儿的认识,使幼儿以为1是错误的,应该有其他答案。我应该直接对回答正确的幼儿做出肯定,并且带领幼儿进行答案的验证,及时肯定幼儿。

  3、在讲解小棒长短的时候,我强调了幼儿学说“越来越长”、“越来越短”,其实不必要,只要幼儿理解了意思就可以了,这是数学活动,不需要学说。

  4、在排列小棒图片的时候,我可以把顺序打乱,让幼儿自己来排一排,而不是单一的由教师排好,幼儿来数的方式,那样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5、在给吸管排序的时候,我准备的吸管是白色的,但是由于底色也是浅色,使吸管不够明显。这里最好能选用黑色的吸管,这是活动准备中的一个细节失误。

  6、在讲小棒图片的时候,我用的是“长”和“短”,这两个词,而在讲吸管宝宝排队游泳的时候,我依然用这两个词。最好能在说吸管的时候能用“高”和“矮”,这两个词,更生动形象。

20、小班教案《狐狸和兔子》

[游戏目标]

  1、在幼儿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根据音乐曲调的变化做游戏。

  2、能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小兔子和狐狸的音乐形象,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1、事先教会幼儿歌曲《快乐的小兔》。

  2、小兔子头饰若干,狐狸头饰6个,树丛图片一幅。

  3、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盘。

[游戏过程]

  1、通过讲故事《狐狸和兔子》,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学习音乐游戏。

  (1)完整欣赏两段音乐。

  提问:这两段音乐,哪一段是表现小兔子的音乐,哪一段是表现狐狸的音乐,为什么?

  (2)分段欣赏音乐,并启发幼儿创编动作。

  ①欣赏表现小兔子的音乐。

  ②启发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小兔子的音乐形象。

  ③请个别幼儿园示范动作。

  ④欣赏表现狐狸的音乐。

  ⑤启发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狐狸的音乐形象。

  ⑥请个别幼儿表现自己的动作。

  3、教师讲解游戏玩法,交代游戏规则:当狐狸出现时,小兔子们要马上跑回家或者躲到草丛里蹲下不动。

  4、幼儿玩游戏。

  (1)教师扮狐狸,幼儿扮小兔子玩游戏。

  (2)请几名幼儿扮狐狸,教师和其他幼儿扮小兔子,强化游戏规则。

  5、小结游戏情况。

21、小班教案《公公和冬冬》

活动目的:

  1.会说绕口令,乐意学习绕口令。

  2.能清晰地发"冬"和"公"的音。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上""下"方位词,懂得尊敬老人。

  2.物质准备:一个老人(公公)和一个小孩(冬冬)的图片。

  3.材料准备:亲子手册《领域活动 买柿子》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冬冬和公公的图片。

  引导语: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小朋友叫冬冬,还有一个老爷爷叫公公,冬冬住在楼下,公公住在楼上。冬冬小朋友和老爷爷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念念。

  2.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教师操作图片,朗诵绕口令;幼儿倾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再次念绕口令,提问:

  楼上住的是谁?楼下住的是谁?

  小东东问老公公什么?

  老公公走路为什么要扶小冬冬?

  最后冬冬说什么?老公公又说什么?

  幼儿自由讲述。

  3.引导幼儿念绕口令。

  引导语:今天学的这首儿歌是绕口令,注意念的时候别念错了。

  教师知道幼儿念,提醒幼儿念准ong音。

  幼儿集体练习,注意提醒幼儿要咬准字音、完整地念。

  教师示范快速念,引导幼儿由慢速念到快速念。

  幼儿分散练习。

22、小班教案《橙子和橘子》

【活动目标】

  1、能主动观察、了解橙子和橘子的外形特征,比较出它们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培养孩子探索的欲望。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橙子和橘子若干。

  2、集体记录观察表两张(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活动过程】

  1、我知道的水果。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你都知道现在冬季有哪些水果吗?

  鼓励幼儿畅所欲言,介绍自己知道的冬季盛产的水果。

  2、观察橙子和橘子并进行记录。

  (1)橙子和橘子,实体出现。

  师:我带来了两种好吃的水果,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好吗?

  师:这是什么呢?(橙子、橘子)

  (2)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

  师:我们来找一找它们相似的地方,都有哪些?你可以用手去摸一摸。

  教师请幼儿下位置观察,分成3组。

  (3)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幼儿所讲的内容在大表格中进行记录。

  小结:两种水果的颜色都是橘黄色的,里面的蒗也都是一粒粒的,尝起来都是甜甜酸酸的。

  3、引导幼儿观察橙子和橘子,观察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并记录。

  (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他们许多相似的地方,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它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并且把它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2)幼儿观察并记录。

  (3)师请个别小朋友上前介绍记录表,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在大表格中。

  小结:虽然它们都是水果,可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地方。橘子的皮只软软的,是可以用手剥的,而橙子的皮是硬硬的,是需要用刀切的。

23、小班教案《我和乌龟做朋友》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小乌龟,了解感知乌龟的外形特征。

  2、通过饲养、喂食、模仿乌龟爬,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3、愿意照料小乌龟,有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认识乌龟。

  2、物质准备:师生共同准备乌龟和饲料,并将小乌龟放在玻璃缸里,每组一份,小木棍人手一根。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乌龟,引发幼儿对乌龟的兴趣。

  (出示乌龟):今天,有个小客人要来和我们做朋友,我们看看是谁呀?

  二、自由讨论,介绍乌龟。

  你们喜欢乌龟吗?谁在家里饲养过小乌龟,小乌龟是什么样子的?请跟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三、观察、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

  1、分组观察、探索。

  仔细看看桌上的小乌龟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么走路的?鼓励幼儿学一学,并引导幼儿用小棍轻轻拨弄小乌龟,观察小乌龟的反应。

  2、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小乌龟最喜欢吃什么?让幼儿将食物放在玻璃缸里喂乌龟吃,引导幼儿观察乌龟进食。

  3、了解乌龟游的习性。

  小朋友,你知道乌龟除了会走,还会在水里做什么呢?

  教师倒一些水在玻璃缸里,让幼儿观察乌龟游水,并带领幼儿模仿乌龟游泳。

  四、送乌龟回自然角。

  1、你喜欢小乌龟吗?你想怎样做呢?

  2、使幼知道乌龟是我们的好朋友,启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并带领幼儿一起送小动物回家(放在自然角)。

  五、音乐欣赏《小乌龟》。

  1、小乌龟真有趣,刚才,我们看见乌龟爬和乌龟游,你知道小乌龟还会爬山坡呢!

  2、教师随着音乐表演唱《小乌龟》,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模仿小乌龟爬,并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在教室里走动。

24、小班教案《大象和小鸟》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低音与高音。

  2.创编与音色和节奏较相配的动作,随音乐自主地表现A段的抒情缓慢和B段的跳跃明快。

  3.在音乐的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喜悦。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听音乐分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1|31|13|1—|,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教师小结: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角色表演音乐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低音、高音交替进行的音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故事——角色游戏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紧抓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投入积极,获得了音乐素养、动作协调、有序游戏的多维度发展。活动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效达成本次活动目标。具体表现在:

  1.在活动导入部分,直入主题。教师把乐曲的难点部分前置,以故事的形式开场,选择的故事角色与音乐特质非常吻合,形象可爱的大象和小鸟是小班幼儿最为常见、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辅助教学,课件画面直观、并富有动感,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采用这样的策略,既能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能把难点进行化解,较好的帮助了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低沉与轻快的特质。同时,为下面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

  2.第二环节是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阶段,也是本次活动的关键环节。因为幼儿对乐曲能否真正理解,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的音乐游戏的水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到了小班幼儿的能力与水平,时时提示幼儿把音乐与动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运用了边欣赏边提问、提示性的提问及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在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又为角色游戏环节——幼儿表现音乐,奠定了基础。

  3.角色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幼儿表现音乐的重要环节。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幼儿音乐与动作的有机融合;关注幼儿音乐游戏规则的遵循;关注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教师创设的游戏的难度是递进式前行的:

  (1)让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体现了自主性。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各有差异,教师遵循了幼儿的这一特点,不作具体要求,让幼儿自由表现。采用这样的策略,好处是调动了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用指定的两只手表现音乐,锻炼了幼儿注意力分配能力,难度加大,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增设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表现音乐时,既要关注音乐的特质,又要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把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完全交给幼儿,可以吗?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不现实的。在这里,林教师处理的很好,让幼儿在观赏课件、欣赏音乐中寻找游戏规则,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性。

  (4)让幼儿尝试分配角色进行游戏,体现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个体表现音乐与和同伴合作表现音乐进行游戏,难度有所增加。但,因有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延伸活动,教师设计巧妙,也很新颖。乐器的呈现——你们想敲吗?调动了幼儿参加下次活动的欲望。

25、小班教案《狐狸和石头》

活动目标:

  1、知道在音乐A段小狐狸转身和B段小狐狸挠痒痒的地方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并能创编各种造型。

  2、能够迁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创编不同的动作造型。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小狐狸和老虎头饰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并熟悉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拍拍小手,跟我一起拍!

  ——播放音乐A段,幼儿拍手、拍腿欣赏音乐各一次。

  二、 讲述故事

  师:在这首好听的音乐里,还藏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讲述故事

  三、 学玩游戏

  师:那我们也来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吧,现在我来做小狐狸,你们来当小动物,当小狐狸转身后,你们就要变成石头哦。

  ——教师哼唱,带领幼儿玩一遍游戏。

  师:你是怎么做石头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请几个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幼儿进行学习

  ——教师再次哼唱,幼儿集体离开位置玩游戏

  师:你们刚刚变的都是小石头,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变成大石头?

  ——幼儿自由变各种大石头。

  师:这次我们要到树林里散步了,小动物们准备好了吗?跟在小狐狸后面哦!

  ——播放A段音乐,跟着音乐来玩游戏

  师:哇,这么多的石头,真的还是假的的啊?我来试试

  ——教师做挠痒痒的动作

  师:真的是石头耶,看来我只好再去森林里了

  ——完整播放音乐,学玩游戏

  师:你们都是石头呀,那我的好朋友到底在哪?你是谁呀?

  ——教师看幼儿造型,找到动物朋友

  师:现在我们去森林那边找好朋友玩吧,路上可能会遇到老虎的,你们别害怕,悄悄的跟着我就可以了。

  ——老虎出现,完整游戏一遍

  四、 活动结束

  师:耶~~这只厉害的老虎,他没有发现我们呀,嘘~~现在我们悄悄地回家吧,不要被老虎听见我们的声音呀。

  ——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26、小班教案《滚动和滑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区分物体斜面滚动和滑动状态。

  2.对滚动和滑动有积极兴趣。

  3.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能够大胆猜想和验证,通过操作区分滑动与滚动。

  用标记记录猜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有滑滑梯、滚轮胎等游戏经验。

  2.了解斜面,知道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以滑下来。

  材料准备

  1.滑动宝宝的家和滚动宝宝的家。

  2.操作的玩具宝宝。

  3.使用姓名标记。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以游戏引出滚动和滑动。

  2.运用动作和语言帮幼儿区分滚动和滑动。

  二、猜一猜、试一试

  1.集体猜想验证。

  用标记记录猜想,感受验证过程,尊重事实。

  2.个人猜想验证。

  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尊重事实。

  三、用一用

  1.滚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滑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

  2.有些宝宝说它既是滚动宝宝又是滑动宝宝,怎么变换?幼儿尝试。

活动延伸:

  回家与家长一起发现属于“滚动”或“滑动”的生活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从幼儿的游戏中发现其中蕴含了滚动和滑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和保护了幼儿好奇心,设计重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猜想——记录——验证——记录的过程,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态度,丰富了幼儿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幼儿获得的经验得以归纳、提升。为其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奠定基础,充分体现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27、小班教案《牙齿和舌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纠正小班幼儿爱咬笔头、吸手指的习惯,培养卫生习惯。

  2、通过活动使幼儿收获卫生知识的同时,在语言、触觉、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头饰布、口袋、苹果、香蕉、梨、橘子等干净卫生的水果、不合乎卫生条件的小零食,各种类型的玩具、与卫生有关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讲“牙齿和舌头的对话”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牙齿和舌头相互诉苦,说各自所尝到的不良滋味和对它们的害处。让幼儿对活动主题有大致的了解。

  二、 展示出图片,可以让在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幼儿,将可吃和不应该放到嘴里的东西分类,然后告诉老师和其它小朋友。老师和幼儿一同参与,积极的引导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

  三、 通过听音乐传递口袋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分辨可吃和不可吃的东西。锻炼自己,逐步提高自我分辨能力。可以请一个小朋友装扮成“智多星”(头饰布),坐到小朋友们围成的圈内。然后听音乐传递口袋,袋内放入准备好的物品。音乐停时,口袋传到谁手中,谁就伸手到口袋摸一样东西,然后问“智多星”你爱吃这个吗?在其回答后,接着问站到他面前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说说看。”

  四、 通过图片指错活动,让幼儿巩固和掌握卫生知识,切实收获卫生知识。一张图片可由几个画面组成,比如有的小朋友在洗水果,有的直接拿着水果在吃,有的剪指甲,有的啃指甲等等画面。幼儿可以通过比赛,看谁指出的错误又多又正确。

  五、 结束活动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复习今天所学卫生知识,让小朋友主动参与物品归类结束整个活动。

活动反思:

  咬笔头、咬手绢、吸手指等这些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不良习惯,通过设计本次活动,我觉得幼儿在卫生知识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通过“音乐传递口袋”活动,幼儿可以在语言、触觉方面得到锻炼,在“图片指错”活动中,幼儿又可以在观察力、比较与分析能力方面得到提升。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健康身体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我认为我设计本次活动很适幼儿。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有少数幼儿参与不积极。主要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幼儿生活中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幼儿性格内向

  参加活动不积极;幼儿对回答问题有畏惧心理。为了使幼儿积极参与,我在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性格内向和有畏惧心理的幼儿我增加了其回答问题的次数,并给与更多的关爱与鼓励锻炼幼儿的胆量。缺乏卫生常识的幼儿,我让其充分参与“智多星”的活动,让其接受和掌握卫生知识。

  通过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不同的活动方式,主角从教师到教师和幼儿,到最后完全由幼儿主导。这样,幼儿收获的不仅仅是卫生知识,也从语言、触觉、观察力、比较与分析能力诸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8、小班教案《轻和响》

活动目标:

  1、体验轻、响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知道自己发出的声音有时需要轻,有时需要响。

  3、尝试在不同的情境中,发出轻、响不同的声音。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园生活已有一段时间。

  2、录有幼儿嘈杂声的磁带、相关图标等。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轻、响不同的声音,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响的声音说话。

  (1)教师创设讲故事的情境,声音越说越轻,体验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清楚。

  (2)幼儿用响亮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名字,体验一个人发言时声音应该响亮。

  2、听录有幼儿嘈杂声的磁带,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轻的声音说话。

  (1)播放一段幼儿游戏时发出的嘈杂声。

  (2)体验大家都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

  3、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

  (1)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呢?

  (2)提问: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呢?(幼儿回答,教师摆放图标。)

  4、情景练习,深入体验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声音。

  (1)发出响响的声音:向客人老师问好;学习jiefangjun有精神地走路,用响响的声音喊口令。

  (2)发出轻轻的声音:轻轻地搬椅子;大家一起轻轻地唱摇篮曲,哄宝宝睡觉;宝宝睡觉了,大家轻轻地走到活动室门口

29、小班教案《cat和dog》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于英语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参与英语活动。

  2、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幼儿了解动物cat 和dog 的英语名称。

  3、通过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与初步的合作能力。

  4、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并且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5、大胆开口说英文单词。

活动内容

  听懂、会说单词cat 和dog

活动准备

  猫和狗的的卡片、猫与狗的头饰、黑板、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用英语问候师:Hello!引导幼儿模仿说“Hello”

  师:Ok, I’m Jojo,When I say “Hello” to you, you can say “Hello, Jojo!”

  (对给回答得好的幼儿“Give me five!”,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

  2、热身运动师:Let’s warm up! Listen to the music. let’s say “Music”(做朝向录音机的动作)师生共做表演 “Follow me”

  3、单词呈现(1)cat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让我们猜猜它是谁?将卡片藏在黑板后面,露出一点,直到猜出才显示卡片单词呈现方式:卡片(用不同的部位击打卡片并说出单词),捉迷藏游戏(小猫跟我们玩躲猫猫游戏,幼儿眼睛闭起来,引导幼儿朝不同方向念单词,叫cat出来)(2)dog引导幼儿猜测是不是在帘子后,教师进去看一下,发出“汪汪汪“的声音,引出”dog”

  单词呈现:chant “dog dog 汪汪汪”;卡片

  4、游戏小猫哪去了,小猫告诉老师,只要和老师一起跳着喊,他就会出来了,钻山洞:选出两个小朋友做桥墩,钻山洞的小朋友(第一个带上头饰)要边念单词边钻,引导还没钻的幼儿一起说,让每一位幼儿练习说;钻山洞人数不可以多。

  5、结束活动:今天我们认识了cat 和dog,在音乐声中和cat,dog说再见。

30、小班教案《我和小蚊子》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感受音乐的活泼与动感。

  2、能手眼协调地跟着音乐做打蚊子、搔痒痒、搽药等动作。

  3、乐意参与音乐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蚊子的图片4张粘在棍子上。花露水、蚊拍子,打蚊子的PPT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看,谁来我们班啦?(出示蚊子的图片)我们班来了一个讨厌的家伙,是谁啊?然后依次把其余3个蚊子都出示出来。

  师:那你们看到蚊子了会怎么做呢?

  幼:打它

  师:今天呢我带来了一首打蚊子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你们有没有打到蚊子?

  幼:没有/有

  师:打不到,飞走了,看到蚊子你们会怎么样?(打)

  师:那我们一起来玩打蚊子的游戏好吗?

  教师拿出蚊子的道具对这幼儿嗡嗡嗡~~~~。

  师:讨厌的蚊子,打死它,我们一起过来打它,啪~~啪~~~啪~~~

  师:哎呀,不好了,又来了很多的蚊子,(教师把剩余的蚊子拿出来)快过来看一看,又来了好多蚊子呢!蚊子看到我们可开心了,哇,这么多小朋友,我又可以饱吃一顿喽!(教师摸肚子)

  师:咿,我听到蚊子飞到这里来了,【嗡,嗡,嗡~~~啪!】(教师把蚊子的道具放在幼儿的耳朵边上)让幼儿用手去打。【嗡,嗡,嗡~~~啪!】(多跟几个幼儿玩一下。)【在重复1遍】

  师:我们打了许多蚊子,数一数还有几只蚊子,数一下。【1234,打蚊子。1234,打蚊子】,(教师拿着蚊子的道具在幼儿面前飞)这里这里还有,【1234,用力打,1234,打用力打】。

  师:打不到蚊子“你生气”。【小小蚊子真淘气】,(教师模仿蚊子得意的表情)出示第一段图谱:教师解读图谱。老师画(~~~~)这个是干什么的?红红的表示什么?(打)蚊子飞飞飞干什么了?----拿出教具。

  幼儿理解后。师: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

  播放音乐,边说边做动作。

  师:这次打到没有啊?还是没有啊!这次要想办法打住它,(播放第一段)

  师:小蚊子有没有在你们身上留下什么啊?(出示图谱)(解说图谱)是不是咬你们啦?(是),咬到了什么感觉啊?(痒)痒怎么办呢?(抓一抓)蚊子叮一口,抓一抓,(反复几遍叮幼儿,让他们抓一抓)小蚊子飞到上面去了(教师拿着)上面,啪。下面,啪。这边,啪。那里,啪。打不到“我了吧”,被蚊子叮到了,我们要喷点花露水就不痒了,(假装给幼儿涂一涂)好了,涂完药我们睡觉吧!????我们跟着音乐在一起来打蚊子。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完整进行游戏

  游戏:(1)被拍到的幼儿就要蹲下去。分角色,玩2-3次。

活动结尾:

  师:小朋友知道蚊子都住在什么地方吗?(不知道),蚊子喜欢在阴暗潮湿,脏脏乱乱的地方住,如果你被蚊子叮到了,很痒的话,要叫爸爸妈妈帮你擦一擦药,就不痒了,所以夏天小朋友一定要勤洗澡,爱干净,讲卫生,好不好?(好)

31、小班教案《做风筝》

【活动目标】

  1、感受和体验故事情节中友好合作的快乐;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愿。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一些新词和短句。

  3、养成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课件、实物(竹竿、纸、线绳)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竹竿、纸、线绳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看看是什么?(一一出示)他们可以干什么呢?谁来说说?(个别幼儿简单说说。)小朋友真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出了很多玩法,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怎样玩的?

  2、讲述故事前半段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从头讲述到"大家都问"怎么玩"",依次出示图片1、2、3)

  (2)理解故事学习新词图一提问:

  a、小猴是怎么玩竹竿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图二提问:

  a、小熊是怎么玩卷纸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图三提问:

  a、大熊大家多快活是怎么玩线绳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3、幼儿讨论大胆发挥想象

  (1)到底还能怎么玩呢?请你们帮他们想想办法?想好了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

  (2)幼儿讨论,教师注意倾听观察指导。

  (3)个别幼儿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谁来告诉大家,他们还可以怎样玩?

  4、讲述故事的后半段

  (1)师:我刚才还听见xx说竹竿可以……,卷纸可以……线绳可以……你们的办法可真多,猩猩伯伯听到了这件事也想了好办法,我们来看看。

  (2)讲故事后半段(出示图片4、5)5、理解故事后半段。

  提问:

  a、猩猩伯伯想了什么办法?

  b、小动物们怎样做的?[学习新词短句:"劈竹篾""剪纸""拴线绳"。]

  c、风筝飞上天,大家心里怎样?[学习短句:"大家多快活!"]

  6、完整欣赏故事

  7、给故事取名这个故事真好听,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谁来取个好听的名字?

  8、体验友好合作的快乐

  (1)提问:你们喜欢猩猩伯伯的办法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小动物们一个人玩真没劲,猩猩伯伯带领大家一起合作做风筝玩,大家多快乐呀!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大家一起团结合作玩游戏好吗?

  9、延伸活动:幼儿分组玩合作游戏。

  (1)玩绳子

  (2)玩拼图

附故事:

  小猴有一节竹竿,当枪耍,当马骑,很快就玩够了,竹竿还能怎么玩呢?"小熊有一卷纸,叠手帕,叠青蛙,很快就玩够了,彩纸还能怎么玩呢?

  大熊有一大团线绳,接花扣,翻花绳,很快就玩够了。还能怎么玩呢?

  大家都问"怎么玩",被猩猩伯伯听到了。猩猩伯伯说"咱们一块儿做风筝好不好?"大家都说好。大家动手作风筝,小候劈竹篾,小熊剪纸,大熊拴线绳。风筝飞上天,大家多快活,人人都说真好玩!

32、小班教案《蜘蛛和蝴蝶》

教学目标

  表演蜘蛛和蝴蝶的对话。

  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话。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教学准备

  外婆讲故事《蜘蛛和蝴蝶》

  蜘蛛和蝴蝶头饰。

教学过程

  1、拿出蜘蛛和蝴蝶头饰,看老师手里拿着是什么啊?

  2、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拿出蜘蛛和蝴蝶吗?老师想用它们俩给你们说个故事听。

  3、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蜘蛛和蝴蝶对话发生的事,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就知道了。

  4、教师讲故事要体现出蜘蛛和蝴蝶的对话,可以用配音的方式讲出来。

  5、故事我们听完了,蝴蝶怎么啦?那蝴蝶为什么成了蜘蛛的美餐啦?因为蝴蝶听信蜘蛛的话上去试试。

  6、那要是蝴蝶不听信蜘蛛的话,是不是蝴蝶就不会被蜘蛛吃掉啦?那我们要是见到不认识的人,千万不要随便的听信他说的话,明白了吗?

  7、现在我们来互换角色两人一组,来表演一下蜘蛛和蝴蝶的对话,看哪组表演的最棒。

  8、多给孩子们投去相信的目光,经常鼓励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有进步。

33、小班教案《小猫和狮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听音乐,感受旋律的活泼流畅和低沉缓慢。

  2、模仿小猫和狮子的动作自由表现,体验游戏的乐趣。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小猫胸饰人手一个,狮子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两段音乐。

  1、听小猫的音乐。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听狮子的音乐。

  “老师还有一段音乐让小朋友听听看。”

  “听了这段音乐又有什么感觉呢?”

  二、故事引出。

  1、“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故事:森林里住着一大群小猫,它们每天都会在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开开心心地生活着。另外,森林里还住着一只大狮子……”

  2、再次听音乐。

  “你觉得哪句是表现小猫的?哪句是表现狮子的?为什么?”

  3、模仿小猫的动作和狮子的动作。

  “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猫是什么样子走路的。”

  “狮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4、跟随音乐表现小猫和狮子的动作。

  三、游戏《小猫和狮子》

  1、继续故事“这群小猫和大狮子住在一起可不是那么幸福的,因为这只狮子非常的凶猛,肚子饿的时候就会抓小猫吃,不过小猫们也很聪明,会想出变石头的办法逃过狮子的魔爪。”

  2、交代游戏规则:听猫的音乐时,模仿小猫的动作自由表现;当听到狮子的音乐时,小猫静止不动,变成石头,狮子就会失望地离开。发现会动的小猫就会被狮子抓走。

  3、游戏数遍。

活动反思:

  本课《小猫和狮子》是一堂乐曲欣赏课,有别于其他的乐曲教学活动。由于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因此本课就需要幼儿会倾听,了解乐曲的名称和特点,辩听乐曲中明显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通过幼儿熟知的两种不同类型动物形象(一种柔和,一种威武),来对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风格。让幼儿知道轻柔的乐曲是代表小猫,而低沉的乐曲是代表狮子。而这些体验强调的是由幼儿的直接经验获得的,不是老师间接知识的传授。

34、小班教案《白鹅和狐狸》

【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并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

  2、幼儿能清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帮助幼儿发准带e、g、h音的字。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狐狸头饰1个,鹅的头饰10个(1个大的,9个小的)。

  2、在教室的中间画好一条线,作为河界。

  3、白鹅和狐狸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并指着图片朗诵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接着,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游戏儿歌。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东边有什么?西边有什么?

  鹅儿在干什么?

  谁跑过来了?鹅儿怎样了?

  着重帮助幼儿发准“鹅、河、歌”等相似着,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接着,教师可带领幼儿念儿歌2—3遍。然后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玩一个‘白鹅和狐狸’的游戏,我们一起玩好吗?”

  二、向幼儿简单地介绍游戏的玩法和动作。

  1、小白鹅在河边,边念儿歌边做鹅的动作。

  2、儿歌念完后,小白鹅才能跳下河,同时狐狸才能跑出来抓鹅。若小白鹅被抓住,可停止游戏一次,也可与狐狸对换角色。

  三、戴上头饰扮鹅妈妈,请另一教师扮狐狸与部分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运用对话的形式,选出10个“小白鹅”进行游戏。可以这样提示幼儿:

  谁想当小白鹅呢?想当小白鹅的小朋友必须告诉鹅妈妈“我是小白鹅,我会水里游”,这样他才能成为白鹅妈妈的小宝宝呢!

  游戏开始时,被请到的幼儿分别站起来说:“我是小白鹅,我会水里游。”讲对了,教师给他戴上头饰说:“对,对,你是我的小白鹅。”如果发音不对,教师及时纠正。

  接着,全体幼儿念儿歌,扮小白鹅的小朋友沿着“河”边,边做鹅的动作,边念儿歌。在念到“一只狐狸跑过来”时,狐狸从座位上站起来。儿歌念完后,小白鹅急忙往河里跳,狐狸迅速去抓尚未跑进河里的小白鹅。

  这个游戏可请两批

  幼儿上来玩,共进行两遍,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四、分别请两名较能干的幼儿扮鹅妈妈和狐狸,让幼儿独立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前,教师再提醒幼儿念完儿歌后,鹅才能跳下河,狐狸才能跑出来抓小白鹅。

  游戏结束后,再换一批幼儿扮狐狸和小白鹅,继续进行游戏活动。

附游戏儿歌:白鹅和狐狸

  东边一条河,

  西边一群鹅。

  鹅儿,鹅儿,唱着歌,

  一只狐狸跑过来。

  鹅儿,鹅儿,跳下河。

35、小班教案《土土的鞋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帮助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有感情地大胆表述,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2.、理解大、小、松、紧、长和高的含义,能用这些词来表达穿着的感觉。

  3、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穿鞋的感受,享受师生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鞋子多双,读本《土土的鞋子》大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封面,认读书名,观察画面。

  1、师: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谜面是“人人脚上两只船,一次能坐两只脚,白天坐船到处走,夜

  晚船空放床边。”请大家猜猜是我们每天穿的什么?

  2、师:谜底就是“鞋子”,(掀开封面书名的一部分汉字“鞋子”,指读一遍)今天我们

  的鞋子是谁的呢?

  3、师:(出示封面图画的一部分,土土)我知道这鞋子是他的,他叫什么名字呢?

  4、师:(出示书名“土土的鞋子”)他有自己的名字,他叫“土土”,我们一起来说说“土土

  的鞋子”(教师指读)

  5、师:我们来看看土土,他脚上有鞋子吗?没鞋子怎么办?(出示封面整体图画)谁和他在一

  起,(他也自己的名字叫“未未”)他们去干什么?

  6、师:星期天早上,土土和末末背着包,光着脚,亲亲热热地一起走在小路上,他们要去市区

  里逛鞋店,买一双合适的鞋子。

  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结合文字理解图画,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

  1、观察第一页,描述画面,学读文字,指读汉字“大”(第一页到第四页遮挡文字)

  师:土土和未未进了鞋店,土土先试了一双什么鞋子?这双鞋子土土穿起来怎么样?出示文字“

  这双鞋太大”(“大”在哪里,教师用红色笔将“大”圈起来)

  师:来到鞋店,土土一眼就看到一双黄色的大靴子,他拿起来试试,大靴子把他的两条脚都包住

  了,土土笑着说:“不行,不行!这双鞋太大!”他连忙把大靴子放回鞋架上去。接下来他会去

  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二页。(教师告诉幼儿看完第一页要看第二页)

  2、观察第二页,描述画面,学读文字,指读汉字“小”

  师:土土又试了一双什么鞋子?这双鞋子穿起来怎么样?出示文字“这双鞋太小”(“小”在哪

  里,教师用红色笔将“小”圈起来)

  师:又坐下来试了试一双黄色的小不点靴子,这双鞋子只能穿进他的小脚趾,“不行,不行!这

  双鞋太小!”他把小鞋子子放回鞋架。

  3、观察第三页,描述画面,学读文字,指读汉字“长”(幼儿一起说请翻第三页)

  师:土土接下又会试什么鞋子?这双鞋子土土穿起来怎么样?出示文字“这双鞋太长”(“长”

  在哪里,教师用红色笔将“长”下面画线)

  师:走呀走,他看到拖鞋货架旁边有一双黄色的长靴子,连忙穿起来试试,两只靴子靠在一起,

  比他的两只手臂还长,“不行,不行!这双鞋太长!”他放下长鞋子,发现溜冰鞋架旁边有一双

  红圆点的漂亮高鞋子。

  4、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观察第四至八页,描述画面,学读文字。

  师:(翻到封底)这本书看完了,真好,这本这么大的书是老师我的宝贝书,我非常喜欢它。我

  们再一起一边看书一边讲故事吧!

  三、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读本故事,讲到文字时引导幼儿一起讲述,请幼儿欣赏教师对读本的理

  解。

  师:星期天早上,土土和末末背着包,光着脚,亲亲热热地一起走在小路上,他们要去市区里逛

  鞋店,买一双合适的黄色鞋子。……

  四、游戏“换鞋乐”

  师:“土土终于找到自己合适的、不大不小、不高不长、不松不紧的鞋子,多舒服呀!XXX,

  我也有一双刚刚好的、合适的鞋子,如果我的鞋子给你穿,你觉得会怎么样呢?想试试吗?穿着

  太大,大松的鞋子,大小大紧的鞋子,我们来比赛跑跑跳跳吧

  师:宝贝们,今天有许多爸爸妈妈在和我们一起游戏,你们去有礼貌地要求和他们换换鞋子,然

  后一起跑跑跳跳乐乐吧!

活动反思:

  读本中土土每次所选鞋子的样子和穿着时的感受是图画观察和表述的重点, 借助幼儿的感受,他们正确运用词语来进行描述,重点体会大、小、松、紧、长、高”等词汇的词汇。

  在展开教学时,在生活经验方面,我通过家长收集了各种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鞋子,在生活中让幼儿试穿,体验不同种类的鞋子的感受。因为有了生活经验,所以,小朋友在阅读图画时,对土土试穿鞋子的感受很容易理解,在教学中,自然的丰富幼儿词汇:大、小、松、紧、长、高、刚刚好。

36、小班教案《末末和土土喜欢做的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两位主人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能运用“xx喜欢/都喜欢(做)……”句式清晰表达自己以及他人的爱好。

  3、愿意和小伙伴一起游戏,能体会同班一起做喜欢的事情的愉悦感。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大书,小书,区角,室外活动时的照片多张。

活动过程:

  1、出示本班幼儿在区角,室外活动时的照片,请幼儿介绍自己当时在做什么,自己喜不喜欢这项活动,为什么,引出读本。

  2、封面,认识末末和土土(书里还告诉了很多末末和土土喜欢做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

  3、逐页出示大书图画,之后,出示大书文字,大声朗读。

  (1)引导幼儿观察图画,说出图画上的内容。

  (2)揭开被盖住的文字,大声朗读。

  (3)从头逐页朗读一遍。

  4、小结:

  (1)请幼儿总结土土有哪些爱好,末末有哪些爱好,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爱好。(2)你们有哪些爱好?喜欢做哪些事情呢?(幼儿回答)

  5、结束。

37、小班教案《奇怪的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重复的语句:"奇怪,XX怎么会XX呢?""这个游戏真有趣,我也要玩。"

  2.丰富词语:"走"、"跑"、"跳"、"飞"。

  3.能专心倾听,体验故事中好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感。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树林大背景、情景表演、背景音乐、故事图片、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奇怪的事为线索,设置悬念。

  1.教师: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奇怪的事?

  2.这几天树林里发生了一连串的奇怪事,想听听吗?

  二、分段看表演,了解故事中悬念的答案,练习对话,发现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

  1.幼儿看表演(第一天)。

  教师:(第一天,小老鼠看见一片绿色的树叶从小路的这头慢慢走到了另一头。)教师:小树叶怎么走的?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听音乐)教师:小老鼠怎么想?(奇怪,树叶怎么会走路呢?) 幼儿学说。

  教师:小老鼠跟着树叶从小路的这头走到了另一头,看见从树叶下钻出来了3只小蚂蚁。

  教师:是不是树叶在走路?

  总结:哦,原来不是树叶在走路,是小蚂蚁躲在树叶下走路。(小老鼠高兴地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教师: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幼儿学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

  2.同法看表演(第二天)。

  教师:(第二天,一只出来散步的小兔惊讶地看到,有一只红色的袜子在树林里跑来跑去。)教师:袜子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一下。(音乐)教师:小兔子会怎么想? 幼儿学说。

  教师:小兔吓得到处乱窜,这时从红袜子里钻出来一个头,说:"我是你的朋友啊!"教师:是不是袜子在走路?

  总结:哦,原来不是袜子在跑来跑去,是小鼹鼠钻在袜子里面跑。小兔子会是怎么说的?幼儿学说3.看表演(第三天),引导幼儿对第三天发生的奇怪事进行猜测,启发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

  教师:(一只小鸟在草地上空,一边飞一边唱歌。突然,它看见草地上有一顶帽子在跳来跳去。)教师:帽子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音乐)教师:小鸟会怎么想?幼儿学说。

  教师:是不是帽子在跳来跳去?

  总结:哦,原来不是帽子在跳来跳去,是兔子藏在帽子下面跳。)小鸟会是怎么说的?(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幼儿学说三、通过小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结果。

  1.教师:树林里发生了几件奇怪事?哪三件奇怪的事?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在黑板上出示小图片。

  2.第四天,有一块手帕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教师:手帕在天上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一下。(音乐)教师:你们看到手帕在天上飞来飞去,会怎么想呢?(奇怪,手帕怎么会飞来飞去呢)教师: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上来揭开手帕。

  总结:哦原来不是手帕在飞,是小鸟在飞。

  教师: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那你们会怎么说?

  3.森林里还有很多奇怪的事情,第五、第六天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回到教室再来说一说吧。

附:故事《奇怪的事》

  第一天,一片绿色的树叶从小路的这头慢慢走到了另一头。好奇的小老鼠看见了想:"奇怪哎,树叶怎么会走路呢?"它跟着从小路的这头走到了另一头。从树叶下钻出来了3只小蚂蚁。哦,原来不是树叶在走路,是小蚂蚁躲在树叶下走路。小老鼠高兴地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第二天,一只出来散步的小兔惊讶地看到,有一只红色的袜子在树林里跑来跑去。小兔想:"奇怪哎,袜子怎么会跑来跑去呢?"它吓得"哧溜"躲到了一棵大树后。红袜子悄悄绕到小兔后面,大声喊:"我知道你躲在这里。"。小兔吓得到处乱窜,"咚"一声,撞到了树干上。这时,从红袜子里钻出来一个头,说:"我是你的朋友啊!"哦,原来不是袜子在跑来跑去,是小鼹鼠钻在袜子里面跑。小兔开心地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第三天,一只小鸟在草地上空,一边飞一边唱歌。突然,它看见草地上有一顶帽子在跳来跳去。小鸟想:"奇怪哎,帽子怎么会跳来跳去呢?"它落下来远远地跟着帽子往前跳。帽子跳到一块石头边,停下来不跳了。这时,从帽子下传出来"咔嚓咔嚓"的声音,好象在说话,又好象在吃东西。小鸟正傻傻地看着呢,帽子又开始往前跳了,刚才停着的地方,有一片草儿被吃掉了。小鸟忍不住大声叫道:"快来看啊!帽子会吃草!"。这时从帽子里钻出来一只小兔,哦,原来不是帽子在跳来跳去,是兔子藏在帽子下面跳。小鸟快乐地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绿绿的草地上,小蚂蚁、小鼹鼠、小兔、小鸟都来了。它们在一起谈论着树林里发生的奇怪事,开心地哈哈大笑!

  第四天,在池塘里游泳的小青蛙看见天上有块花手帕在飘来飘去,老也不掉下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38、小班教案《蚂蚁和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看看、听听、讲讲故事,体验“小”蚂蚁想办法搬“大”西瓜的快乐。

  2、大胆地表现故事中简单的语词和动作,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PPT、图片。

重点难点:

  理解动词“趴”“啃”“捧”等。观察每只小蚂蚁用的不同动作,有“推”“踢”“背”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大小差异,激发阅读兴趣。

  1、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啊?

  2、师:大西瓜引来了一些小小的动物,会是谁呢?

  二、愿意大胆表现,感受情节有趣。

  1、蚂蚁怎样吃西瓜。

  (1)师:说了那么多小小的动物,请它出来吧。谁呀?来了几只小蚂蚁?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他们在干嘛?他们是怎么吃的?

  (3)坐在西瓜上的蚂蚁是怎么吃的?有一只小蚂蚁的打扮有些特别,哪只呀?小黑帽在干什么呢?

  (4)它说了什么?

  2、蚂蚁怎样搬西瓜。

  (1)第一个冲上来的是谁?用了一个什么动作呢?那这样吧,我来叫上我的一个朋友,看看我是怎么叫的。谁是我的好朋友?我用背在干什么?我的好朋友呢?

  (2)再请两个朋友,怎么说?

  (3)看来四个朋友不行,怎么办?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快一起来搬西瓜吧。

  (4)动了没有?是不是哪只小蚂蚁偷懒?为什么没人偷懒,都搬不动呢?所有的朋友都来了,为什么还是搬不动?

  3、搬不动怎么办?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到底怎么办呢?我也想了一个好办法,看看到底是什么好办法。

  4、西瓜皮有什么用?

  师:西瓜吃完了,剩下什么了?小蚂蚁扛着西瓜皮要干什么?西瓜皮除了可以做小蚂蚁的滑滑梯,还可以做什么呢?

活动延伸:

  介绍绘本,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师:其实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些地方老师没有放出来。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蚂蚁和西瓜》。我有这本书,等会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还有什么好玩的,好吗?

活动反思: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39、小班教案《1和许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区别“1”和“许多”,并会用“1”和“许多”表述。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鸭妈妈头饰;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篮子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引入,发现“1”和许多;

  1.出示一只鸭妈妈的头饰,师:今天我鸭妈妈要带小鸭子们到小熊家做客,你们看,有几只鸭妈妈,几只小鸭子?引出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子。

  2.教师带小鸭子到小熊家,边走边念儿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摇摇摆摆去哪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要去小熊的家里。小熊小熊忙不停,忙着准备送大礼。

  3.师:小熊家到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小熊家吧。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家里的摆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个大蛋糕,许多小蛋糕。一个红色杯子,许多个绿色杯子„

  二、创设情境“小鸭子们送礼物”知道一个一个实物组成许多实物。

  1.师:小鸭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没有带礼物呢?幼:有,带了香蕉。师:鸭妈妈也带了一个香蕉要送给小熊,那你准备几香蕉要送给小熊呢?幼:我准备一香蕉要送给小熊。

  2.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把准备好的香蕉送给小熊吧。请幼儿动手送香蕉,并幼儿尝试说:我送一个香蕉给小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小结:小鸭子每人只送一个香蕉给小熊,但是一个一个香蕉合在一起就变成许多个香蕉。小熊收到许多香蕉真是太感谢小鸭子了。

  三、游戏“小熊送礼物”知道许多实物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实物。

  1.师:小熊也准备了礼物要送给小鸭子们,你们看。(出示棒棒糖)师:这里有几根棒棒糖啊?幼:许多棒棒糖。师:小熊为什么要准备许多根棒棒糖?幼:因为要分给每一只小鸭子。

  2.师:小熊要把许多根棒棒糖送给小鸭子,每只小鸭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请幼儿拿棒棒糖并尝试说: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师小结:小熊把许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给了小鸭子,每只小鸭们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动结束:

  时候不早了鸭妈妈要带小鸭子回家去了。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