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拔根芦柴花》反思

大班教案《拔根芦柴花》反思

大班教案《拔根芦柴花》反思

1、大班教案《拔根芦柴花》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习随乐看图谱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

  2.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拔根芦柴花》。

活动准备:

  音乐(见空间资源库文件夹),图谱一幅。

活动过程:

  一、了解《拔根芦柴花》是劳动歌曲的特点和它的由来。

  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劳动歌曲,知道为什么要叫它劳动歌曲吗?

  小结拔根芦柴花的由来和名字。

  二、第一遍整体欣赏音乐,并说说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第二遍欣赏曲子可以轻轻地跟着打节奏。

  三、出示节奏图谱,请幼儿找出其中一样的节奏,进而认识四种节奏型。

  第三遍请小朋友结合节奏图谱听音乐。

  第四遍,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看图谱,一边打节奏。

  第五遍,根据小朋友在打节奏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重点练习(可以分段练习)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2、大班教案《睡莲花开》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纸吸收水会张开,让幼儿了解"睡莲花开"的原因。

  2、乐于参与活动,养成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白纸.牛皮纸.报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桌面材料你看到了什么?(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折"睡莲"。

  A、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

  B、将角对边折.

  C、再剪去多余部分,将花瓣向花心折。

  3、幼儿分组折纸,(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将折好的"睡莲"放入水中:

  A、请幼儿认真观察"睡莲"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B、"睡莲"为什么会开花?

  C、为什么不同质地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

  D、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内有细小的毛细管,纸遇到水后,水沿着纸的毛细管上升,使纤维膨胀,于是,原来向里折叠的"花瓣"就张开了。不同质地纸,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张开的速度也不同。

  5.活动结束,请幼儿们收拾材料。

活动反思:

  忽略了经验准备。活动的准备包括了教具、学具以及经验的准备,它可以为整个活动做好铺垫的作用,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准备了不同的三种纸张(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做的睡莲花、以及记录纸和睡莲花的图片,在活动的进行中,孩子们把“睡莲花”当成了“荷花”,把复印纸说成了彩纸,可以说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还给整个活动带来了不好的效果。同时我还发现中班孩子的折纸能力比较弱,睡莲花折的不太平整,这也可能对实验的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经过讨论后我们把“区别睡莲花和荷花”、“认识三种纸张”、“折纸的练习”这些知识点放在了活动之前的准备环节上

3、大班教案《美丽的窗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纸三次对角折后,通过剪去三个角、三条边的适当部分,表现出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的不同窗花。

  2、发展手部运动的灵活性。

  3、激发对剪纸的兴趣,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窗花的欣赏情感。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窗花范例。

  2、正方形的彩纸、剪刀、浆糊。

  3、操作材料“剪窗花”,引导幼儿欣赏民间剪纸艺术。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窗花范例。

  师: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看!这上面的花纹好看吗?想一想它是怎么弄出来的?

  师:这个叫窗花,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过年的时候就有贴窗花的习惯。我们今天就来制作美丽的窗花。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剪窗花的方法。

  师:这些窗花都是用折剪出来的。我选一张正方形的彩纸,把正方形纸角对角折三次后再用剪刀剪出小三角形、心形、还有只要是漂亮的图形都可以。再把彩纸慢慢的打开,我的窗花就剪好了。

  三、观看操作材料学习制作再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小朋友观看操作材料“剪窗花”,看看操作材料是怎么教我们制作窗花的。

  师:我们都知道了怎么制作,那么我们也拿起彩纸剪窗花,使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四、展览并评价作品。

  选出有创造性、层次分明的窗花,对认真的幼儿给予表扬,并展览窗花。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小朋友很积极的参与,而且很认真的制作,能在尝试和探索中剪出方形、圆形等的作品,作品展现出来时很漂亮的。小朋友对我们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又有了一点的了解,在快乐的制作中无形的传承和发扬了这种文化遗产。

4、大班教案《植物的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根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2、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的根。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制作好的课件、各种各样的根、做好的变态根的食物(红薯、胡萝卜、山药、白萝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幼儿自由进入活动室。

  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诉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

  2、引导幼儿认识植物的变态根。

  让幼儿看课件“胡萝卜娃娃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说了半天,有一个人可着急了,是谁呢?(变态根如果由教师直接介绍有点苍白无力,且缺乏新鲜感,无法吸引幼儿注意力,在这里教师运用课件,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从视觉和听觉上一下子吸引了幼儿注意力。)

  3、教师总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桌面上实物的对比,让幼儿从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样性。)

  二·根的吸收。

  1、让幼儿看课件“小鹿和大树的对话”。

  (通过课件中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明白了: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 看课件“根的吸收”。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直观并形象地了解了根的吸收过程)

  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在这里主要是巩固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我们一起来尝尝(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对变态根的认识)

  B、好吃吗?(好吃)这些根我们有时也要吃,(出示各种中药的根)但它们好吃吗?(不好吃)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对,是中药,给我们人类治病的。

  四·艺术品:根雕

  还有一些根非常有意思,你们看(看课件)(这些是幼儿平时不易看到的。教师采用形象直观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了根雕,同时还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五·游戏:找植物的根

  (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根的认识,培养幼儿游戏的兴趣,特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幼儿亲自操作鼠标来选择植物的根)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小朋友知道了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非常奇妙有意思,为什么?(因为它们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艺术品供人们欣赏)。我们幼儿园里种了许多的树木和花草,小朋友平时能不能去摇小树和花草?(不能)要是根断了,它们就不能活了。现在我们去给它们浇浇水,让它们快快长大好吗?(好)自然带幼儿出场。

5、大班教案《七色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表现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语言。

  2、体验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3、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明白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每片花瓣均可拆卸),头饰,挂图。

活动过程

  一、 认识七色花,并激发幼儿的兴趣。

  1.提问:

  瞧!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什么了?( 出示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请幼儿数一数小姑娘珍妮的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再来看看它分别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幼儿回答(它有7种颜色。它的颜色分别是: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

  2.如果每个花瓣都能帮助珍妮实现一个愿望,那么这朵七色花能实现几个愿望?

  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这个小姑娘是如何利用七色花。

  1.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提问:你从刚才的故事里听到了什么?

  小姑娘的名字叫什么?

  珍妮在树林里迷路的时候遇到了谁?

  老婆婆怎么样来帮助珍妮的?

  珍妮是怎么利用第一片红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儿学说“飞哟,飞哟,小花瓣,听我说呀,照我做呀,请你快快把我送回家。”

  提问:珍妮是怎么利用其他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师:珍妮用到第七片橙色花瓣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意识到了什么?并学说一下 。

  提问:第7片花瓣珍妮用它做了什么事情?她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

  真正让珍妮快乐的是哪一朵花瓣?为什么会让她快乐起来呢?

  教师小结:真正让珍妮快乐的是橙色的花瓣.因为她帮助了别人.所以会快乐

  2.结合幼儿活动材料的阅读,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重点引发讨论: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为什么?

  三、想象拥有七色花。

  1.再次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如果自己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请幼儿学习使用珍妮的“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学反思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而只有最后一片帮助别人的橙色花瓣才让珍妮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在活动中,我牢牢地抓住故事的主心杆,珍妮是怎样用这七片花瓣的?珍妮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孩子们在倾听故事时很是投入,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的也很好,在讲述中我以第一片和第二片花瓣为讲述重点,让孩子体验七色花的神奇,学会说故事中的语句,从而为接下来的想象讲述做好铺垫。所以活动下来孩子对于珍妮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完整的说出来,孩子们也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是最开心,最有意义的,懂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活动氛围十分活跃,孩子们也都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我发现他们的愿望都是围绕自己展开的。虽然在孩子们说的时候我有引导孩子们多与别人分享,但孩子的回答仍是围绕自己展开。我想这与我对孩子的引导以及启发还不够突出,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了别人让自己很开心时。我可以追加着问一问你有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可以怎么去帮助别人。这样在下面的环节中就不会出现都以自己为中心展开了!

6、大班教案《美丽的菊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秋天的菊花,了解菊花别致的外形特征,感受菊花的美。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表现活动,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欲望。

  3.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感受秋天、感受美。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PPT图片:菊花图片。

  2.图画纸黑色卡纸、铅笔、胶棒若干。

  3.音乐《童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带领幼儿感受秋天的美。

  师: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一起唱首歌欢迎她们,好吗?

  师:刚才我们这首歌里唱得什么?

  师:菊花是什么季节开放的?你们看见过菊花吗?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

  二、引导幼儿欣赏菊花PPT图片,观察了解菊花的特征。

  师:哇!菊花有那么多种颜色呀,真漂亮!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

  师:这些菊花漂亮吗?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花朵里面是什么?(花心)

  师:长在花心周围的叫什么?(花瓣)

  花瓣长得什么样子?像什么?(妈妈的卷发、面条、烟花)

  花瓣长得都一样长吗?(里面的短,外面的长)

  花朵的下面还长着什么?(花茎,花茎上还长着叶子。)

  三、引导幼儿探索用铅笔卷菊花瓣的过程,学习制作菊花的方法。

  师:公园里要开一个菊花展览会,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制作一些漂亮的菊花,你们愿意帮忙吗?

  师:看,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圆形可以做什么?(花心)各种颜色的纸条可以做什么?(花瓣)

  师:这些纸条有的长有的短,短的可以做里面的花瓣,长的可以做外面的花瓣!

  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具,看,是什么?这个有什么用呢?(用铅笔把纸条卷一下,就变成了卷卷的菊花瓣了,这样就更像了!)

  师:卷好的菊花瓣贴在哪里呢?(花心周围,先贴里面的短花瓣再贴外面的长花瓣)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播放轻音乐《童年》)。

  1 . 交代要求。

  2 .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五、作品展示,活动评价。

  1.布置菊花展并欣赏。

  2.师:你们觉得我们的菊花展漂亮吗?在所有菊花中,你最喜欢那一朵?为什么?

活动反思:

  手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用他们的双手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创造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心理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为了让孩子对菊花有更深的了解,我制作了课件。通过观看课件,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对菊花的外形特征有了充分的感知。这次活动采用了用铅笔卷菊花瓣的方法做出漂亮的菊花。这种新的表现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幼儿体会到不同的表现方式带来的乐趣。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将菊花瓣的形状都剪好了,重点教小朋友怎样来卷花瓣。经过观察,我发现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在老师示范后就能独立操作卷花瓣的活动,而且动作很快,做出来的菊花形状各异很是漂亮。还有个别幼儿拿着花瓣在铅笔上搓来搓去就是卷不到铅笔上,于是我就重新对他们进行了指导,发现他们在开始将花瓣绕在铅笔上时绕的不紧,所以在后来卷的过程中松开了,于是我就让他们一开始将花瓣绕在铅笔上时就要绕紧,然后慢慢地将铅笔卷上去。经过慢慢的练习,最终也做出了漂亮的菊花。

  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我也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对幼儿进行示范、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我的帮助、点拨时,就与其一起迎接困难、解决困难。这样,既可以减少幼儿在活动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可以增强幼儿双手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当孩子们将自己做的菊花拿在手里,自豪地说:“这是我做的。”这时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他们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7、大班教案《茉莉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韵律的兴趣,感受《茉莉花》音乐的优美、柔和。

  2、 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茉莉花的不同造型,体验空间造型带来的美和结伴造型带来的乐趣。

  3、 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茉莉花图片、录音机、有关茉莉花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

  1、观察茉莉花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非常漂亮、清香的茉莉花,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放音乐)

  2、倾听音乐。

  老师用优美语言进行讲解。(茉莉花仙子醒了,慢慢地舒展着腰身,随风摆动,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婷婷玉立,茉莉花仙子的清香,伴着温柔的音乐,轻轻飘着飘着……)

  二、根据音乐进行律动活动。

  1、听音乐,用手表现、想象自己就是一株茉莉花:

  (1)观察幼儿的表现,把好的动作反馈给大家。

  (2)重点指导手指造型和变化。引导幼儿茉莉花儿开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2、启发幼儿用身体来造型。

  (1)出示一朵花的图片:刚才我们用手来做出了美丽的茉莉花了,现在我们尝试用身体来表现表现。鼓励孩子用柔美、舒展的动作随音乐自由发挥。

  (2),出示两朵花的图片:鼓励孩子两两结伴做动作,随时提醒孩子花的各种形态,注意提炼孩子的动作。

  (3)尝试3-4个孩子一起配合做出各种茉莉花的动作。

  三、 送花香,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茉莉花》这个韵律活动中,我都是以“情”取胜,舒展的音乐,轻轻的语调,柔柔的氛围。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很多老师就说:怎么选择这么单一的音乐?应该要 ab结构的才好嘛,这样才能有**、有激情。这固然是一种惯例,不过,我想的是,如何运用这个家喻户晓的《茉莉花》音乐,来营造、宣扬我县的茉莉花特质,茉莉花是清新淡雅的小花,清纯洁白,也不张扬,从不与百花争艳,却家喻户晓,人见人爱。于是,我还是坚持要了一直是轻轻柔柔的音乐,在这个韵律活动中,没有大起大落,没有紧张和刺激,可并没有抑制孩子的创造力,相反,孩子们能够在这段音乐中体验了快乐,舒展了自己的整个身心,我和孩子也深深陶醉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开放,又是层层递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首先,在第一环节里,我以美感染孩子。在活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让孩子一边听如诗如诉的抒情音乐一边观察茉莉花的颜色、形态,看一看,数一数有几朵花蕾,为下步活动做准备。在第二次听音乐时配以简单的独白和优美的动作,既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完善的创造性形体律动示范,简单而富于表现力,同时也为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充满美和激情的背景。

  其次,我在第二环节里,让幼儿尽情的表现。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细腻的体验和表现活动,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对孩子的表现经常说的话就是:哦,你是这样做的,还有吗?你是这么做的,还有不一样的动作吗?问了好多次,孩子做的还是一样的动作,这也是我语言贫乏,缺乏教育机智的缘故。在思考如何关注教育细节时,我改变了提问的策略,如:我们都去过花地,花是各种各样形态的,我们的手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做出不同的动作,怎么做呢?麦麦说:“我去过花地,茉莉花有的开得高有的开得低,所以我们的手可以有时摆高一些有时摆低一些。”美美说:“有轻风的时候,有的花不动,大风的时候,有的花摇摆得很厉害”。杰杰说:“茉莉花有些是花蕾!有些是张开的。所以我们的手可以做合起来、张开来的动作,这样茉莉花就很美了。”“除了手可以变化外,还有什么身体的部位可以变化呢?”因为有了手的经验,所以孩子很自然的把自己身体的部位都说出来了,如:头、腰、屁股、脚。“如果手和脚结合起来可以有多少种变化?”孩子们就开始比划起来。 “双手在前,脚像金鸡独立的样子”,“双手像蝴蝶,双脚跪在地上的”,“手向上的时候脚可以向前伸”,“手向上的时候,脚可以后点地”,“手向右的时候,脚可以左侧点”,“脚可以抬起来”,“脚抬起来时可以一只手在前面,一只手在旁边”。看着孩子们富有创造力的动作,我接着增加了韵律的难度:让幼儿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随音乐自由发挥,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合作做动作,从单一到组合,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自己发挥时是让自己的手、脚在不同的位置上变化,要两个孩子一起合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和孩子一边倾听优美的音乐,一边用轻柔的语调解说:有一对相亲相爱的茉莉花,他们在风中起舞;相依相偎的茉莉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婷婷玉立;哇,在这片花地上的茉莉花,真是千姿百态,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左有右,他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呼朋换伴、有的欲说还休、有的千娇百媚,一阵阵的清香扑鼻而来。我通过运用一些优美的形容词来解说,给孩子营造了一种氛围,一种意境,孩子的动作就天衣无缝的自然而然融入游戏当中了。组织该活动下来,我感觉不仅具有很高的 审美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价值。在这个环节里,最出彩的是美美小朋友,她人长得比较高大,样子不是那么的可爱,乐感也稍微弱些,其他小朋友平时不怎么喜欢和她一起玩耍,刚刚开始活动时,也许是因为知道自己就不是一朵人见人爱的茉莉骅的缘故,她还哭鼻子,在两个两个一起游戏时她甚至躲到黑板后面,不愿融入活动中,我看见了,轻轻的走过去,蹲下来对她说:“我和你一起做两朵相亲相爱的茉莉花”。不容她迟疑,我马上的把她抱在怀里,然后手拉手的走到活动场地中,很快的,美美就被活动的氛围吸引了,欢快的舞动她的身体,她的手脚,和我一起,一会儿做相亲相爱的姐妹花,一会儿在我身边飘啊飘,一阵一阵的清香就这样沁入心肺,在此刻,我觉得她就是一个人间精灵,一个茉莉仙子。看到她的表现,我马上问现场的老师:老师们,你们闻到了茉莉花的清香了吗?看得如痴如醉的老师们此刻才记起,原来他们看的是一个活动,老师们和美美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快乐,美美更能干的是把快乐也传递给了别人,你看,她正很主动的和别人一起玩两两合作的游戏呢。在这个环节里,我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表达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有效的表达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理解、同情、响应或支持,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技能。美美在这个环节中,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令我感动,这不仅仅教育工作者的必要能力,同时也是一个人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我又尝试让3-4个孩子一起配合做出各种茉莉花的动作。孩子们依然玩得兴致勃勃。

  最后,我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送花香,自然结束,作为整个活动的结束。很多人单看这话,想的就是和现场的老师互动一下。我考虑的是茉莉花张大导演都把它唱到奥运会去了,我也要让我的孩子把茉莉花香送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乡村小屋,不管是富丽堂皇的会展中心,还是绿油油的草地,甚至是臭臭的厕所,让每个地方都洋溢着茉莉花的清香,而且越久弥香……

  所以说,创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规律、线索可循的,在这里,有些孩子已有一定的经验,我就不断引导他们重组经验和改建经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他们的已有经验。在他们探索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孩子通过身体部位的方位变化以及身体部位的不同组合创编茉莉花的造型,不仅让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会了这一创造技能,也为孩子们今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通过这个活动,我更加明白了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8、大班科学教案《根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杆物的根基本上可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根有储水、吸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有各种各样的根的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1)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

  (2)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3)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诉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

  2、教师总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桌面上实物的对比,让幼儿从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样性。)

  (二)根的吸收。

  1、听故事“小鹿和大树的对话”。

  (通过故事中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明白了: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看图片“根的吸收”。

  (通过图片的直观让幼儿形象地了根的吸收过程)

  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在这里主要是巩固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我们一起来尝尝(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对变态根的认识)

  B、好吃吗?(好吃)这些根我们有时也要吃,(出示各种中药的根)但它们好吃吗?(不好吃)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对,是中药,给我们人类治病的。

  (四)延伸活动

  “根的秘密”:带领幼儿将桌子上的植物放进透明的饮料瓶中,观察根的生长和吸收情况。

活动反思:

  幼儿虽然经常看到根,比如幼儿园的种植角,和妈妈一起买菜拣菜时,孩子们都会接触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导,这些根他们看在眼里却并未记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还并不知道我们吃的萝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根的正确认识,了解根的种类,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欲望。

  本活动,我在设计中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想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探索机会。所以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多次尝试活动。第一次主要是探索根的外在感觉和形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尝试是对根进行分类。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引导幼儿扮演根,共同体验根在生长过程中的的作用。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根的生长作用,更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根的形态。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孩子们对这一活动还是十分有兴趣的。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仔细认真的观察植物的根,并能找出其不同之处。目标完成情况很不错。但活动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孩子数比较多,我在活动过程中,总担幼儿会秩序混乱,故而幼儿参与操作、探索活动的时间和深度都略显不足。

9、大班教案《四季花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尝试设计不同的四季花圃。

  2、在看、说、贴中,进一步感受四季花卉的丰富多彩。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圆形、正方形各种形状花坛卡片若干、剪刀、固体胶、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花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谜语

  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 脸蛋儿朝太阳,籽儿香又香。(猜一种花的名称)(向日葵)猜对了,正是夏天怒放的向日葵,它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你喜欢什么花?它在什么季节开放?

  小结:春夏秋冬,百花绽放,各种各样的花装扮着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圆形花坛的四等分

  把圆形花坛分成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的四份,分别种上四季的花。

  1、集体讨论演示

  怎么把圆形花坛分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四份呢?

  小结:对折两次的方法,把圆形花坛分成了大小、形状形同的四份。一个大花坛变成了平均的四份,叫做四等分。

  2、分辨四季的花

  圆形花坛进行了四等分,还种上了四季花卉。

  谁能告诉大家都种了哪些四季的花?

  小结:春夏秋冬,四季轮换,每个季节都有鲜花陪伴,真是风景宜人。

  三、正方形花坛四等分

  把正方形花坛四等分,种上四季的花。

  1、幼儿操作

  要求

  (1)把花坛四等分,并分别种上四季的花。

  (2)多分几个花坛,试试不同的分法。

  (3)音乐停止,停止操作,拿着作品马上集中。

  2、讨论

  关键提问:四等分后变成了什么形状?你都是怎么分的?你喜欢这个花坛里的花吗?为什么?我们把正方形花坛四等分,一共想出了几种分法?

  小结:今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把正方形花坛进行了四等分,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长方形,还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在不同四等分的花坛里,四季花卉交替开放,装扮着我们的春夏秋冬。

  活动延伸:

  三角形花坛怎么四等分?你想种上哪些四季花卉?

  (对角折, 上下对边折, 左右对边折等)

活动反思: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设计等分数学活动要注重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本次数学活动的目标是学习四等分。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活动过程中,通过谜语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学习四等分。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操作。操作完,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从而掌握四等分的方法。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动脑,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整个活动过程中,一环扣一环,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时间,环节应该再安排得紧凑一些、该简略的部分再压缩一下。

10、大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感知蚕豆花的外形特征。

  学唱歌曲《蚕豆花》,掌握附点、顿音的唱法。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学习用动作表现歌曲。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实录及评析:

  一、出示图片认识蚕豆花

  师:这是什么花?

  幼:蚕豆花。

  师:你见过蚕豆花吗?

  幼:见过,我家就种了这个蚕豆。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它的花像一只只蝴蝶

  幼:像是一只只小喇叭

  师:什么颜色的?

  幼:紫紫的,有点白,中间是黑黑的。

  师:它喜欢生长在什么地方?

  幼:长在泥土里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的歌名就叫‘蚕豆花’。

  分析:通过观察画面,随机设疑,和幼儿共同观察蚕豆花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_@我是分割线@_@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

  2、你听到歌曲里面都唱了什么?

  3、教师再次唱歌曲一遍,并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唱相应的歌词。

  4、让幼儿感受附点音符和顿音的唱法,按节奏唱念歌词。

  5、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句唱的时候和下面几句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老师出示,第一句的节奏图,请幼儿感受并掌握第一句中的附点并按歌曲节奏念一念歌词。)你们还发现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出顿音)并学一学带有顿音的歌词。

  分析:教师范唱歌曲,培养幼儿仔细倾听,找出歌曲中附点、顿音的位置,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感受到歌曲的欢快。

  三、学唱歌曲

  1、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歌曲的节奏来朗诵歌词。”

  2、等幼儿熟悉后,小声哼唱,并唱准有附点的部分,在跳音部分,指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3、请幼儿完整地跟教师学唱歌曲几遍。

  4、分小组(男女)唱。

  4、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设想的动作表演此歌曲。

  5、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表演出蚕豆花像蝴蝶一样漂亮一样在风中飞舞。

  分析:以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让幼儿熟悉歌曲,并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演绎歌曲。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蚕豆花》我们安排了两个教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课时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练唱“哟哟哟哟”两音,要求唱出跳音,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11、大班教案《跳花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敏性及弹跳能力。

  2、鼓励幼儿主动、愉快地参与游戏,并能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了解我们传统的民间器械-竹竿

  2.竹竿若干根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趣、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前几天老师给你们看了我们传统民间游戏《竹竿舞》,他们是怎么跳竹竿舞的呢?(有些人在地上敲竹竿,有些人在竹竿上跳来跳去)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竹竿,你们想不想玩啊?(想)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蹲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

  1.教师讲解、示范脚上动作以及合作分合竹竿的方法。

  师:学竹竿舞,首先要学会怎么敲竹竿,有人说了,杨老师,敲竹竿最简单了,刚刚杨老师说过了,敲竹竿啊,需要我们两个小朋友一组,手拿竹竿对面蹲下,用竹竿同时分开、合拢有节奏的敲打。需要两个小朋友相互配合。

  师:看老师先示范一遍,(请小朋友帮忙)一二一二一二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啊?(想)好,现在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4个人一组,每组2个小朋友先敲打,另外两个观看,然后再交换?(安排好练习的位置)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一二一二(好,现在请小朋友交换一下)

  师:好,真棒!请小朋友吧竹竿放在地上,手上功夫练好了,现在要请我们的小朋友来练习脚上的功夫类。教师示范跳竹竿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动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间的关系。师:老师在跳竹竿的时候,你们觉得在打竹竿的人,和跳竹竿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啊?(想)

  师:在跳的时候要注意你们之间合作,并注意安全。现在请小朋友根据刚才找的好朋友,四个人一组,我们来试试看。(数着节奏,慢慢来,小手叉腰一二一二,交换)

  (一)讨论手上动作,强调两人合作:有节奏的摆放竹竿。讨论脚上动作,幼儿跟节奏练习脚上跳的动作。幼儿自由组合,练习分合竹竿的本领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四人一组进行跳竹竿的练习。

  (三)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

  二.跳长竹干

  1、先请个别幼儿尝试,然后分组,请幼儿排队,并请一个幼儿和老师一起打竹竿,其余幼儿排队一个跟着一个跳。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进行表演。并鼓励幼儿大胆邀请听课老师一起参加表演。

  三.教师小结

  今天你们知道跳竹竿好玩的地方了,明白小朋友之间的合作很重要,我们一起把这个好玩的游戏带给其他班的小朋友。

教学反思:

  《跳花竿》这一活动带有强烈的民族风特色,以节奏为主线贯穿了节奏游戏、舞步练习、跳花竿练习、合作表演等多个内容,环节紧凑、层层递进。采用了集体、个别、小组及同伴间相互学习的多种形式。在组织活动中,我注重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如我请幼儿自己根据图谱理解舞步,而不是生硬的教会。注重培养幼儿的富有个性的创造力,如在节奏游戏中我请让幼儿做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在跳花竿表演中,请幼儿自主创编结束造型。

  活动的重点是练习跳花竿这一环节,首先我投放的舞步图谱分为反正两面,正面是有脚印和动作符号的,反面是只有两条线的,体现出了两个层次。然后我做了较规范的示范表演,这些都为孩子完成目标奠定了基础,根据孩子们掌握的情况不同,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方式和活动材料供他们选择,掌握很好的幼儿可以站在前排,发挥了他们的示范作用,还不够熟练的幼儿可以站在后面两排,在同伴的带动下完成跳花竿。还有困难的幼儿可以来跳图谱桥,借助图谱的同时也便于教师个别指导。这样的个别指导既没有占用大家的时间,又达到了关注个别幼儿的目的。

12、大班教案《剪纸窗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欣赏剪纸窗花,感受窗花的色彩美,图案美,对称美。

  2. 尝试剪出各种线条和图形来制作窗花,体验剪窗花的乐趣。

  3. 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 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 各色正方形蜡光纸彩纸;

  2. 剪刀;

  3. 喜庆的背景音乐;

  4. 窗花范例。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贴窗花的喜庆气氛

  1.老师:马上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你们是怎样过新年的呢?会做些什么事呢?

  2.观看贴窗花视频,引导幼儿观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么,他们把它贴在了哪里,贴在窗户上你感觉如何?

  3.幼儿讨论,教师进行小结

  窗花——装饰环境,渲染喜庆的气氛,辞旧迎新,暗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是我们中国民间特有的艺术。

  (二)欣赏感受剪纸窗花的颜色美、图案美、对称美,引导幼儿发现

  1.颜色很丰富、漂亮。

  2.图案很多。

  3.两边(左右)的图案、花纹是一模一样的,叫对称。

  4.形状也不一样:圆形、方形、花瓣形等。

  (三)教师示范剪窗花

  1.基本方法:折叠——剪图形——打开(用故事情境把剪的方法连起来)

  2.今天,小剪刀要去旅行了,它爬上了高山,沿着弯弯的小路走着(剪弯弯的线),它又来到了平平的大路上,走呀走呀,“哎呀,小剪刀,小心,前面要没路了。”于是小剪刀只好回头了,左绕右绕,小剪刀可真调皮,终于走出了很可爱的方向。走了那么远的路,小剪刀的肚子饿了,“咔嚓”,它就咬了一口,咬了个三角形出来,“咔嚓”又是一口,咬了几个圆形,左一口,右一口,它咬了好多好多,肚子才会饱呢,玩得真是累了啊呀,该回家休息了……

  3.(打开)一幅美丽的窗花就剪好了。

  (四)幼儿操作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注意观察幼儿的折法是否正确,提醒幼儿边角对整齐;

  2.引导幼儿从开口处开始剪,不能把中间剪断;

  3.多剪弯线条图形德等,剪的过程不断打开看;

  4.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5.提醒幼儿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活动讲评

  教师:谁介一下自己的作品?你是怎样剪的?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漂亮?(从对称图案、颜色等方面说一说自己的剪纸作品)

  (六)延伸活动,欣赏更多的窗花,多种对称的窗花

  1.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窗花,回家后也可以自己再来剪一剪,看一看,去欣赏我们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过年时,你也可以剪一剪贴在你家的窗户上,打扮你的家;

  2.自主性游戏中可以再来探索更多的剪纸方法,剪出更多的窗花。

活动反思:

  活动引导谈话,观看视频引起子的注意力集中,兴趣得到激发。欣赏中孩子们剪纸的欲望就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孩子们能够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形状。镂空比较多,呈现的作品很漂亮,孩子们剪完了还想剪,对此十分感兴趣,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在操作时,让成功的孩子示范,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尽量让幼儿探索、尝试。关注孩子们之间的能力差异。第一次没成功的孩子,有了失败的总结再加上成功孩子的经验介绍,成功的孩子大大增加,由于时间关系有些还得及剪出自己满意的来,感到有点失落,当我承诺让他们在自由性游戏时可继续挑战,显得很期待,可见孩子们对剪纸活动兴趣浓厚,所以在活动中不应看到有多少孩子成功

13、大班教案《纸杯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培养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制作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增进幼儿间的友谊增加幼儿与教师的情感。

  享受制作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体验创造的魅力,通过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

  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纸杯花的制作方法。

  难点: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2:绘画和装饰材料:油画棒、胶水、彩纸、剪刀、毛线、假花、羽毛、小亮片、树叶、双面胶、皱纹纸。3:老师制作的范例。

教学反思

  纸杯花的制作让幼儿学习了撕、剪、折、贴等技巧的运用,培养幼儿友好的合作能力,并体验合作成功的愉快心情,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活动中,利用贴近幼儿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素材,让幼儿用学过的技能进行美术创作。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幼儿与伙伴同设计互相欣赏,进一步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是幼儿处于互相商量、互相合、互相协调的气氛中,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主动发展。在相互粘贴中发现新的创新,让幼儿发挥最大的潜能。在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师幼互动关系中处理的不给完美,如在让幼儿欣赏各种纸杯花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教师没有照顾的所有幼儿的需要。教师在活动中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活动应该成为师幼之间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

14、大班教案《玫瑰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意装饰盒盖。

  2、组合作品,变成一组完整的玫瑰花的画面,体验成功的愉悦。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盒盖,双面胶、浆糊、轻音乐、各类美工材料(自然材料、生活材料及废旧材料等)、绿色纱做的大花托、花茎、玫瑰花一朵。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送你一朵玫瑰花”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跳舞,激发游戏兴趣。

  2、出示玫瑰花,“今天我在跳舞时特别开心,你们看,我也有美丽的玫瑰花。你们觉得我的花好看吗?”

  3、组合盒盖:“看,这也是一朵玫瑰花。”“我也想变得很美丽,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你会怎样帮我打扮呢?”

  二、观察材料,设想创意

  1、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类材料,说说自己的创意。

  2、看看老师的范例,说说自己的感觉。

  三、提出创作要求

  1、个人或分组,拿盒盖,选材料。

  2、有序装饰,选择合适的黏贴材料。

  四、创意装饰,教师指导。

  重点:

  1、装饰材料的和谐,色彩的搭配。

  2、装饰画面的完整。

  五、组合展示

  1、组合盒盖,变成一朵大的玫瑰花,体验成功的快乐。

  2、互相欣赏各块的特色,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反思:

  1、材料:盒盖大小要统一,自然材料选择2种,多了杂。

  2、创意方式:选择一种美术方式(立体手工)进行装饰,单个作品也要有美术的技能渗透,组合作品时效果会更好。

  3、评价:孩子的装饰都偏重色彩的鲜艳,但是缺少整体的协调。

15、大班教案《数花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并学会用“—×—×”正确表达实物的数量。

  2、借助拍节奏、轮流解说儿歌等形式,进一步感知儿歌重复对称的句式结构,并尝试仿编儿歌。

  3、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并积极参与组词和仿编活动。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花灯图片。

  2、游戏音乐磁带《火车开了》、《大家来看灯》。

  3、火车头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导入:《数花灯》冬冬锵,锵锵冬,正月十五闹花灯。鸡娃灯,鸭娃灯,一蹦一跳青蛙灯;荷花灯,莲蓬灯,一盏一盏牡丹灯;谷穗灯,麦穗灯,一盏一盏丰收灯;狮子灯,绣球灯,一条一条长龙灯。一二三四五六七,宝宝数灯数不清。爷爷奶奶帮他数,一数数到大天明。

  教师:小朋友,正月十五闹花灯,宝宝数灯数不清,小朋友,你们能数出一共有多少花灯吗?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坐上花车去看灯。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坐上花车看花灯,激发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方法:

  (1)教师将小椅子分成7组,纵向椅子排列,每组7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贴有火车头的标志。

  (2)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各自坐下。

  教师请3—5名幼儿说出自己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座位上。之后请幼儿相互说出自己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座位上。游戏做两遍。

  2、看花灯。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

  (1) 分别出示7盏花灯图片,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盏灯?

  (2)然后启发幼儿说出“第一盏灯是XX灯,第二盏灯是XX灯,直到第七盏灯是XX灯”。

  (3)教师随机提问“金鱼等排第几”“荷花灯排第几”等。

  (4)幼儿掌握后,教师把灯的图片交换一下,在启发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说出每盏灯的位置。

  3、小动物看灯,进一步提高幼儿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教师:小朋友,小动物们也赶来看灯了。

  (教师出示排队走来的七种动物玩具)提问:一共有几个小动物?从左边数第几个小动物有翅膀?从右边数,第三个小动物和谁拉着手?从不同方向数,从第一到第七分别是什么小动物?

  三、结束部分。

  幼儿随音乐《大家来看灯》做“坐上花车去看灯”的游戏,根据幼儿的情绪决定游戏的次数。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续编儿歌《数花灯》。

  刚开始我出示了一些花灯的图片,请他们来说说这些花灯是什么样的。

  在中间的环节中我请幼儿找出相似的句型,并根据这些句型进行创编。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我最喜欢组织的是故事类的,儿歌我觉得要让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对于里面的文学语言比较不能理解,对于儿歌的意境也比较难体会。所以每次在组织儿歌活动的时候我都尽量找一些图片或用一些动作等来帮幼儿理解,让幼儿更好的体会儿歌、理解儿歌。

  今天所学的儿歌“数花灯”,所表现的情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不熟悉的,因此,我借助于视频,让孩子来观看元宵闹灯会的情景,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再帮助他们分类花灯来巩固记忆,所以,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们在学习儿歌的同时也巩固了数量的知识。

16、大班教案《制作插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剪一剪、插一插,培养幼儿的创新求异思维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并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对插花艺术感兴趣。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插花录像;

  2、花瓶(酒坛、竹桶、木桶);

  3、各类野花、野草、树叶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瞧,这些是什么呀?对这些都是我们一起去山上、田埂边采摘过来的。

  师:瞧!(播放春游:采摘野花)

  师:提问:这些花能摘吗?(镜头:人们种植鲜花)

  师:这些是人们种植起来给我们欣赏的,而这些野花它是自己生长在大自然中,很漂亮,因此我们就想把这些漂亮的野花带回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大自然的美。

  师:可是把这些野花摘回来这样放着会很容易枯萎,它们的美别人就欣赏不到了,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野花变的更美,较长的留在我们身边,让别人很好的欣赏呢?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插插花,我们插花的花瓶有些特别哦,瞧,是什么?(酒坛、木桶、竹桶)

  师:好,现在就请你们上来试试吧!(如果觉得花柄太长,可以拿剪刀出来修一修,但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二、第一次尝试插花。

  1、师:插好的小朋友请把自己位置整理干净,也可以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插的花。

  2、师:好了,全部下来坐到自己位置,咱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3、师:你认为哪盆花插的最好看,那你觉得他哪里插的好看吸引了你呢?

  三、(播放插花录像)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

  1、师:恩,小朋友很棒都说了自己的看法,老师也专门去了花店拍摄了插花师傅插花的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插花师傅到底是怎么插花的?(播放插花录像)

  2、师:看了录像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为什么插花师傅插的花那么漂亮?(用姿态语言来引导他们说出花的插法,高低、大小、颜色、树叶的衬托)

  3、教师小结:对呀,插花时一定要注意把花插得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颜色有深有浅,再加一些草、树叶,互相衬托,这样一盆花插的才会更漂亮。

  4、师:但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插花师傅插了一种扇形形状的花,其实插花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插出不同形状的花,如:还有球形、S形等很多,瞧我们来看看(播放录像不同造型的花)

  四、第二次尝试插花,巡回指导。

  1、师:看了这么多不同造型漂亮的花,你现在想插什么样的花呢?

  2、师:好,我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再照着插花师傅的插法,把刚才觉得哪里插的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调整下,也可以全部拔出来重新插一次。相信小朋友肯定比刚才插的更漂亮。(拍照)

  五、结束、欣赏。

  插好的小朋友请整理干净自己的位置,然后请客人老师一起来欣赏我们插的花吧!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又是幼儿游戏活动中需要的材料,于是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对于提供的新材料幼儿们也乐于动手操作,并能结合自己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充分体现了层次性,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互商互量彼此合作完成作品。

17、大班教案《七彩花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光滑的瓶身上粘贴彩纸或者其他材料,耐心地完成作品。

  2、引导幼儿大胆的装饰塑料瓶。

  3、感受作品带来的色彩美。

  4、体验制作的乐趣。

  5、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6、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一个空塑料瓶。

  2、各种颜色的及时贴、皱纹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吧?那你们告诉老师太阳公公有哪些光线宝宝?出示七彩宝宝。七彩宝宝里你最喜欢哪几种颜色?

  二、让瓶子变身: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塑料瓶,你们觉得它漂亮吗?

  2、老师用喜欢的几种颜色给它穿上了美丽的衣服,现在,你们觉得它漂亮吗?

  3、让幼儿想一想,你怎样把它变得很漂亮。

  4、老师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你们都很棒!一定会用各种颜色做出比老师的还要漂亮的花瓶。

  三、制作七彩花瓶:

  1、让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将彩色皱纹纸粘贴到瓶身上(撕贴、剪贴)。

  2、引导幼儿用彩色纸上剪出各种图案,粘贴到子身上。

  3、鼓励幼儿用多种鲜艳的颜色,大胆的进行装饰。

  4、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5、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耐心制作的花瓶,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七彩花瓶展示会: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装饰的花瓶,然后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表扬色彩鲜艳、大胆装饰的小朋友。

  五、活动小结:

  1、小朋友你们都把塑料瓶打扮得很漂亮了,你们都很棒!

  2、看看,你们的七彩花瓶和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

  3、把装饰好的七彩花瓶,放在自然角里来打扮我们的活动室。

【活动延伸】

  到外面采集一些小野花、树枝插入自制的七彩花瓶中,来共同感受它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的表现比较积极,都很投入的在装饰自己的七彩花瓶,而且有的孩子还创造性的做出了与老师不一样的形状,有的把彩纸剪成蝴蝶结贴在瓶子上,有的先贴上一张底色纸,然后在上面贴了爱心等图案,还有的幼儿则把橡皮泥做成花边形,然后将其绕在瓶子上,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孩子想象力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这方面是孩子启发了我,是他们的作品提醒了我,让我适时的引导全班的孩子用多种形状的彩纸来粘贴。我很惭愧自己没有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作为教师用的范例“花瓶”做的比较单调。经过反思,还发现有一个不足之处,《纲要》中提出:在艺术活动中,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那么,作为一次装饰花瓶的活动,我想完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来装饰,特别是一些废旧材料,如果壳、棉絮等等,这样,我想幼儿的装饰兴趣会更浓厚。同时,在装饰主题上,如果教师给出几个装饰的主题,如海底世界、秋天的图画等等,那么幼儿创造性思维会被激发,定能装饰出内容更为丰富的作品来。

18、大班教案《晚上开的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对照实物作画,懂得同情、关心帮助别人。

  能理解并一起表演《晚上开的花》。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晚上开的花》的内容,并知道丑小花为什么要帮助老星星完成它最后

  的心愿,丑小花是怎样帮助老星星的,最后丑小花变成了什么?

活动准备

  故事书《晚上开的花》,花朵图片,星星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出示各种漂亮的花朵图片,比比看哪朵最漂亮。

  2、 教师:丑小花是那一朵。

  二、听讲故事《晚上开的花》

  1、教师讲诉故事从开头到“丑小花也要比美”。

  提问“为什么丑小花也要比美”?如果你是丑小花,你敢不敢和漂亮的花比美。

  2、讲述故事,从“晚上星星出来了”到“花朵收起花瓣睡觉了”

  提问: 晚上了,谁出来了,老星星在哪里,花朵们为什么都睡觉了?

  3、讲述故事“老星星有一个愿望”到“丑小花请玫瑰花帮忙”

  提问“老星星的愿望的什么,为什么玫瑰花不帮忙”

  4、讲述故事“丑小花打开花瓣”到“丑小花变成流星花”

  提问:最后丑小花的花瓣上为什么停满小星星。

  三、讨论

  1、教师:你们喜欢丑小花吗?为什么?

  2、教师:为什么丑小花愿意帮助老星星?

  3、教师:流星花是谁变成的?

  四、重复听讲故事《晚上开的花》,根据故事教师指导小朋友自愿报名扮演丑 小花、老星星、玫瑰花的角色。

教学反思

  该活动的成功点:

  1、小朋友们都了解到乐于帮助别人也不是件坏事。

  2、 弱小、内向的小朋友也树立了信心,不会太自卑。

  活动的不足:

  1、在扮演角色这个活动环节时,小朋友们都不太主动。

  2、 角色的选择,小朋友更喜欢扮演丑小花,不喜欢红玫瑰。

  总结:根据小朋友的活动反应给及及时的指导和说明活动的目的。

19、大班教案《春天的花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并发现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按一定的规律 物体排序。

  2、懂得根据需要拿取材料,用一个拿一个。

  3、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活动过程。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背景画面:春姐姐

  2、材料准备:1、贴有红、黄两种颜色(两朵黄花,两朵红花,两朵黄花,两朵红花)的长条形纸一张(上面粘有一层双面胶)。

  2、用黄花、红花排列成一一规律的花环一个。

  3、长条型纸若干(和幼儿人数相等)每张纸上贴有一一、一二、二二的规律,至少两个循环。

活动重点:

  发现花环排序的规律。

活动难点:

  粘贴花环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春姑娘从南方飞回来了

  1、激题,引趣。

  师:(出示画有春姐姐的背景图)宝宝们,美丽的春姐姐飞进来了我们小(1)班教室,看这是春姐姐送给我们的礼物——花环。 师:好看吗? 幼儿观察

  师: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红、黄)

  2、引导幼儿发现花的排序。

  师:这些漂亮的小花是怎么排队的呢?

  二、春姐姐送花环

  1、学习一、一排序的规律。

  师:春姐姐要送我们漂亮的花环,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花环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第一个一、一排序的规律花环,花环上有些什么?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师幼一起读读花的排序(一朵黄花、一朵红花、一朵黄花、一朵红花……)。

  师:谁来帮帮春姐姐按照一朵黄花、一朵红花、一朵黄花、一朵红花的规律,接着贴下去呢?

  教师示范粘贴花环的方法(撕下双面胶,拿一朵要贴的花轻轻地粘在双面胶上,不能离前面的花太远,也不能挤在一起,然后再粘贴下面的一朵),一边粘贴一边读(一朵黄花、一朵红花……)

  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分析: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花环的排序规律,然后和幼儿一起把花环的规律读出来,让幼儿加深理解,为下面的一二、二二规律做好铺垫。再让幼儿操作时自己说出来)。

  2、学习一、二排序的规律。

  师:(出示粘有两组规律的花环长条,让幼儿观察理明)春姐姐的这个花环又有什么不一样呢?①让幼儿自己读,然后自己发现规律,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②教师和幼儿一起读③请个别幼儿示范帖,鼓励幼儿边贴边说,贴完它后帮其做成一个花环,戴在他胸前 。

  (分析:幼儿虽然会自己读出花环的规律,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而且会直接按照规律往下粘贴,但出示的规律不完整。如: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小朋友不接着前面的看,仍然从红花开始粘贴,要重点提示。)

  3、学习二、二排序的规律。

  师:春姐姐还想送我们每一个小朋友一个漂亮的花环,可她没来得及做完,我们一起来把花环做完好吗?

  师:(出示二、二排序规律的花环)这个花环和前面的两个花环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找出规律

  出示二、二排序规律不完整的花环,红花、红花、黄花、黄花,红花、红花、黄花、黄花

  师:小朋友可要看仔细了,把前面的粘完整了,再接着贴下面的一个规律。(重点引导)

  三、我做的花环

  1、幼儿每人取一条做花环的纸条,先读一读上面已贴的花的规律,然后取相应的花进行粘贴。

  2、教师观察幼儿读花环的情况,帮助每位幼儿正确地了解自己要用什么颜色的花贴什么样的规律,用一个拿一个。

  四、我们真美丽。

  1、幼儿粘贴好之后,教师帮助幼儿将纸条做成环型,让幼儿戴在胸前,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欣赏、交流花环的规律。2、和春姐姐合影。师:春姐姐看到我们小朋友带上花环,真漂亮,它想和我们一起照个像呢!(组织幼儿拍照)

  2、教师播放轻快地音乐,师幼一起戴着花环随音乐跳舞。

活动反思:

  1、创设情境: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如何用一种他们习惯的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很重要,活动中我通过创设春姐姐要送一个美丽的花环给我们小朋友,和春姐姐合个影等做游戏情节,既形象又生动,不仅能使小朋友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而且又能够帮助幼儿很快明理掌握排序的规律。

  2、层层递进:新授过程中循序渐进,先是一、一排序,教师引导幼儿发展并理解掌握,然后是加深难度一二、二二的排序,让幼儿自己发现,找出规律,最后引出“春姐姐要送小朋友每人一个花环”,不断添加难得,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3、在难点的处理上不是很到位。只是老师在操作的时候说了一遍,没有让小朋友上来尝试一下,所以小朋友在黏贴的时候出现了很开或重叠的现象。

20、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X XX ∣XX XX ∣X - ∣,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小狗 X XX ∣X XX ∣

  青蛙 XX XX ∣XX XX

  小猫 X - - -∣X - - -∣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21、大班教案《腊梅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手指印作画,激发孩子的兴趣。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感受手指画的乐趣,发挥手指的灵活性。

  3、通过手指画腊梅花,让幼儿体会腊梅花的勇敢与坚强。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1、利用手指点出腊梅花。

  2、简单的感受到腊梅花的坚强勇敢的精神。

  3、绘画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泛画、水彩颜料、调色盘、白纸、湿巾等。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腊梅花手指操

  三、新授:

  1、小朋友 瞧 老师啊!今天给咱班请来了一位美丽的客人,他的名字叫做腊梅花,喜欢这位美丽的客人吗?

  2、想认识它吗?那就让咱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吧(出事风雪中的美丽图片)当寒冷的冬天到来时 我们的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百花又都凋零了 唯有坚强勇敢的腊梅花在静静地盛开着,默默无闻地装点着寒冷的冬季。看了这些图,你想对腊梅花说些什么?瞧,这一朵小腊梅花 多么的美丽啊!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它的花瓣是什么颜色的啊?谁能举手说!(恩 你回答的真棒 不过下次记得要说完整话啊)那现在我们在观察一下 看看它的花心是什么颜色的?举手说(恩,你观察的很仔细)再仔细观察观察 看看屏幕中的腊梅花有几片花瓣呢?让我们一起数一数 好不好(咱班的小朋友真棒!)

  3、小朋友 腊梅花那种在风雪中坚强的精神也感染了很多的画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名家的作品吧!

  4、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关老师也忍不住想画一画了 瞧 关老师也带来了自己的作品 小朋友们 好看吗?知道老师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对了 关老师啊 是用手指点出来的)那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啊?

  5、好 现在啊!看老师的演示 认真看,才会记得准,看谁看的最认真 首先我把纸铺好 其次用一个指头的手指肚去蘸调色盘中的颜料 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可以蘸太多 然后把你蘸颜料的手指肚印在纸上 瞧 这样一片花瓣就形成了 那么小朋友们 老师忘记了 腊梅花一共有几片花瓣啊?(你们真聪明,对了,关老师再点几片花瓣就可以了。)那么花朵大概成什么形状啊?(一看就知道你们是愿意观察的孩子)对 像这样呈圆形状点五次,一朵腊梅花就形成了 那关老师想点五朵 就按照这样的次序点出腊梅花 把想画的腊梅花都点完以后就要用你的小湿巾去擦你的小手,然后把湿巾扔到你们组的小筐内,我们要注意课堂卫生 最后 我们要用到水彩笔 用黄色涂花心 用棕色去画树干 瞧 一束腊梅花就形成了 小朋友们 听懂了吗 还有谁有疑问吗?

  6、老师看到了 咱们的小朋友已经等不及了 那么现在就拿出你的小手指点出美丽的腊梅花吧!(放音乐)

  四、成果展示:

  停 刚才啊!关老师看到了咱班的小画家都在认认真真的点腊梅花呢?现在啊!哪个小画家愿意把你的作品带到前面来和你的小伙伴们分享呢?(填画)

  五、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啊!关老师感受到了咱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腊梅花的勇敢与坚强老师也相信你们也会成为又坚强又勇敢的好孩子!那么快用你手中美丽的腊梅花去装点一下我们美丽的“冬天”吧!

22、大班教案《豌豆花》含反思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理解字词:豌豆花、泥土、豆荚、豆茎、挡。

  2.理解故事内容,积极思考,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回答问题。

  3.通过图画,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中的情境的语言能力。

  4.从豌豆花对豆子的爱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5.学习豆茎、豆叶乐于助人的精神。

  6.了解豌豆的生长过程。

  7.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字词卡:豌豆花、泥土、豆荚、豆茎、挡。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学习单,CD。

  3.豌豆花、豆茎、豆叶、蝴蝶头饰各1个,豌豆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

  1.教师出示实物豌豆,请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豌豆)你们吃过吗?知道豌豆是怎样结出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并描述自己看到的豌豆的成长过程。

  3.教师播放CD,让幼儿听故事一遍。

  4.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导出字词卡“豌豆花”“泥土”“豆茎”“豆荚”“挡”,带领幼儿分别指读。

  ①春天,豌豆花开了。他是什么颜色的呀?这时,飞来了一只什么昆虫?他对豌豆花说了些什么?

  ②豌豆花有一个什么愿望?如果蝴蝶帮他实现愿望,豌豆花会怎样?

  ③蝴蝶帮豌豆花实现了愿望了吗?豌豆花有了什么样的改变?

  ④豆茎和豆叶看到豌豆花越来越苍白瘦弱,对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⑤许多天以后,豌豆花变成了什么样子了?他对豆茎和豆叶说了些什么?豆茎和豆叶是怎么回答的?

  ⑥后来,豌豆花怎样了?

  ⑦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四颗豆子从豆荚里滚出来之后,它们做了些什么?

  ⑧这时,豆茎和豆叶变成什么样子了?有谁会把豌豆花的故事告诉给豆子们呢?

  5.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豌豆是怎样长大的了吗?请你们说说,豌豆花爱不爱自己的孩子呢?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豌豆的生长过程,理解和感受豌豆花儿伟大的母爱。

  6.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爱不爱自己,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护之情。

  7.请幼儿谈谈,如果自己是豆茎和豆叶,看到豌豆花的情况,自己会怎样做。启发幼儿懂得乐于助人的道理。

  (二)带领幼儿理解、记忆故事

  1.请幼儿佩戴豌豆花、豆茎、豆叶、蝴蝶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教师与其他幼儿朗读故事作为旁白。

  2.幼儿看幼儿用书自主阅读故事一遍,教师巡回观察,纠正错误发音。

  (三)玩字游戏:《豆子宝宝找妈妈》

  教师将大字卡“豌豆花”“泥土”“豆茎”“豆荚”“挡”设计为豌豆花的形状,贴在黑板上,将小字卡“豌豆花”“泥土”“豆茎”“豆荚”“挡”设计为豌豆的形状,请幼儿认读后,说:“XX豆子宝宝,我带你去找妈吗”然后将豆子宝宝送到黑板上相应的豌豆花出。

教学反思

  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亲身感受,想象豌豆花的生长过程,感受到豌豆花的母爱,同时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学会豌豆花为了自己的孩子宁愿牺牲自己的精神,让幼儿学会怎样去关心帮助别人,就连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幼儿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都抢着要当豌豆花,这堂课幼儿能积极思考问题,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回答问题,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

23、大班教案《小花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首先让幼儿明白伞在下雨时和天晴时的不同用途;

  2.能看图讲故事;

  3.明白小花伞高兴与不高兴的原因;

  4.最后让幼儿们知道如果自己是小花伞的话,该如何帮助别人。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6.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要让幼儿明白要互相帮助,乐于帮助别人,才是好孩子。

  难点:课堂上,个别有而表现不积极。

活动准备

  1.拿出自己制作的十几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小花伞,让幼儿观察。

  2.出示教具,彩色卡片,便于幼儿接受。

活动过程

  一.提问,讨论并导入课堂。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小花伞啊!(有)

  2. 你们的小花伞都有什么作用啊!(遮雨)

  3. 拿出卡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回答,引导幼儿说说伞把都能做什么?伞尖又能做什么?另外它除了你们所说的用途之外还有什么用途?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

  4.要是一直不下雨,小花伞有事做吗?它的心情会怎么样呢?(发挥想象)

  二.引导幼儿看图,说话,并连起来讲给班里的小朋友听。

  1.课本第一页教学

  ①.小朋友们,书上都画了些什么?小花伞和太阳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②.小花伞为什么开心?太阳为什么笑得那么甜?

  ③.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课本第二页教学

  ①.看图回答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②.它们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完成课本问题:小花伞为什么不高兴啊?小花伞为什么又笑了?刚才小花伞挺高兴,为什么后来又不高兴了?

  3.课本第三页教学

  观察图片第一小块,回答问题:图上画了什么人或东西?它们都做了什么?小花伞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观察图片第二小块,回答问题:图上画了什么?如果你是小花伞,你会怎么做?

  观察图片第三小块,回答问题:图上画了什么?小花伞应该如何帮助老爷爷?如果你是小花伞,你又会怎么做呢?

  三.指导小朋友将故事连起来,一起讲故事?

  1.看着图片一点点的说。

  2.老师给大家讲故事。

教学反思

  小朋友们能看懂图片,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有个别小朋友表现不积极。师幼配合较好,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互相帮助,乐于帮助别人,才是好孩子。伞的用途孩子也了解了,小朋友们都很开心。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启发幼儿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调动幼儿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4、大班教案《一瓶花》含反思

教育目标:

  1、运用线条、图形、色彩的混合运用装饰花瓶或花朵。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设计花瓶或花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创造力。

  4、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重点:

  能运用线条、图形、图案和色彩的混合运用装饰花瓶和花朵的画法。

教育准备:

  1、范例四幅,小组画框框架各一副。

  2、音乐磁带《轻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

  3、幼儿油画棒、黑色水彩笔、剪刀、固体胶水人手一份。

教育过程:

  一、导入情境

  出示一个用黑塑料袋包裹起来的花瓶,让幼儿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用手摸一摸,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讨论欣赏:

  1、讨论一、

  师:来来来,我们来猜猜这只花瓶上有什么图案!

  (幼儿扩散,幼儿说什么教师就示范画什么)。

  2、 讨论二

  问:这花瓶上会插上什么样的花朵呢?

  (幼儿扩散,幼儿说什么教师画什么)。

  3、欣赏

  (1)出示四副画来请幼儿欣赏。看看画框和框里的颜色怎样?(画框里面的颜色尽量少和边框的颜色一样。)

  (2)看看花瓶里的花漂亮吗?这些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高低)

  三、联想创作:

  1、请幼儿闭上眼睛想一下,你准备用那些各种线条、图形以、颜色来画花瓶或花。

  设计前要求:先想好用什么线条、什么图形,画好要鲜艳的颜色,涂色要均匀,向一个方向涂,看谁设计得花瓶或花朵最漂亮。

  2、幼儿设计花朵或花瓶、老师巡视指导,同时提出设计花朵或花瓶的要求。(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性,设计图案。)

  3、设计、画好的组,进行组合粘贴。(共同协商,合理组合)

  四、引导讲评

  师: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集合了(集中幼儿注意力)

  1、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做了几副花?(幼儿数数)

  2、 你们数的真不错,还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去看一看小朋友们设计的花瓶和花朵吧!(幼儿绕教室走)

  3、 师引导幼儿看花瓶上的花纹,有些什么形状的、颜色的等。

  (1)评价别人作品。

  (2)评价自己作品。

  (3)看看哪一副作品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哪一朵花或哪一只花瓶画的,为什么?有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

  五、活动结束

  1、教师打开黑塑料袋,幼儿看到了里面的花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幼儿都认为自己《一瓶花》看,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成功的喜悦。)

  2、听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跳邀请。

教学反思:

  能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根据作画步骤制作了动感课件,通过课件的色彩、动感吸引了幼儿的视觉,大大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直观的视觉感受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有效性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力和审美情感,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他们视野,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地经验。

25、大班美术教案《五颜六色的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花的样子以及花的名字。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6、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花萼,各种花朵的照片,印泥,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湿巾

活动过程

  [导入]

  1.用花萼和各种花的照片玩躲猫猫的游戏,并讨论一下这些花。

  ①研究一下花萼和各种花朵的照片。

  ②老师把各种花的照片放在花萼的后面,然后再一一展示给孩子们看。

  ③用花萼和各种花的照片玩躲猫猫的游戏向孩子们介绍各种花。

  -花萼里面藏着什么花?

  -花萼里面长着鲜艳的玫瑰花。

  ④讨论一下花萼里的各种花朵。

  -玫瑰花有尖尖的刺,如果拿玫瑰花的方法不正确就会被刺扎到。

  -黄色的蒲公英无论在哪里都能朝气蓬勃地生长。

  -粉红色的金达莱花可以用于饮食。

  -我们用手印出各种美丽的花朵怎么样?

  [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研究。

  -这里是哪儿呢?

  -整洁的庭院里却没有美丽的花朵。我们用花朵来装饰一下庭院怎么样?

  2.用手在活动纸上印出花朵装饰庭院。

  ①用印泥印出手印。

  -庭院里的花盆里没有盛开花朵。

  -让我们用手给空着的花盆印出花朵来怎么样?

  ②孩子们看过老师印出的花后,按照老师印的样子印手印。

  ③印完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给你自己做的花叶画出花纹。

  ④使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有困难的孩子,老师给予帮助。

  [结尾]

  1、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做的花朵。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幼儿对“五颜六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有些幼儿理解不是很好,在操作中出现了只用红、黄、蓝的现象,在以后我将把颜色的认识作为美术活动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加深幼儿对颜色的感知。

2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感受音乐其活泼、欢乐的情绪。

  2.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和乐曲的旋律,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在演奏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乐器。

  3.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图谱、圆舞板、碰铃、铃鼓。

  2.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一、活动导入

  1.情境导入师: 今天呀,池塘里的小动物们开了一场音乐会,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听听吧!

  2.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师:你觉得它们的音乐会怎么样?听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1.出示图谱师:小朋友,我们再来听一遍,你们来猜说一说今天的池塘音乐会里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的?

  2.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师:第一个表演的是小青蛙,它唱歌的节奏又是怎样的呢?谁愿意边看图谱边用跺脚的方法来试一试?

  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螃蟹,它表演的是跳舞你们能不能看着节目单来试一试拍手呢?教师指图,幼儿拍手。

  师:第三个表演的是小金鱼,它表演的是什么?谁能来动作表示一下?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动作)

  三、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1.借助图谱,配乐演奏师:小青蛙来电话,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池塘音乐会。小朋友愿不愿意去参加音乐会?

  2.进行彩排,设计方案,合作演奏师:在池塘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我们今天用三种乐器来演奏,想一想,小青蛙唱歌的部分适合用什么乐器呢?小螃蟹和小金鱼的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师: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要求:选择你喜欢的打击乐器,请音色相似的乐器坐到一起师:你们想一下,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乐器演奏的声音更和谐、更美?(看指挥、用正确的方法来打节奏、和小伙伴们要配合默契)3.交换乐器演奏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把乐器放在凳子上,选择你喜欢的打击乐器,请音色相似的乐器坐到一起。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演奏的真棒!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小演奏家们谢幕!

活动反思:

  一开始,夏老师以民歌复习的方式带着孩子们感受民族歌曲的韵味,播放音乐连线,让孩子们欣赏到了完整的、地道的民族歌曲,孩子们真的很厉害,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平时只喜爱关注流行歌曲的我也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在学习了那么多的民族歌曲之后夏老师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首扬州的民间歌曲《拔根芦柴花》,夏老师以“淳真课堂”为核心,让孩子们自己随琴读谱,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识谱能力,孩子们一个个的读的有模有样儿,陶醉其中。随后就是夏老师教孩子们学唱了,伴着谱,弹着琴,清晰标准的唱功让我也不禁跟着哼唱起来。整个课堂充实、快乐而又活跃。孩子们被夏老师的音乐魔力感染着,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我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地被吸引着、体验着。

  课堂中,夏老师注意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节奏美、旋律美,运用了钢琴、手玲、铃鼓等乐器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孩子们一步步的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不仅在听觉效果上,在某种程度上感觉也像是在感受一种人生,我想这就是音乐的美所在吧。

  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夏老师的这堂音乐让我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轻松,感受到孩子的淳真。

27、大班教案《跳花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中获得愉悦。

  2、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以及在跳跃中保持身体平衡。

  3、通过活动训练幼儿连续跳跃和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幼儿整队,检查幼儿着装。

  2、简单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二、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接力比赛

  方法:幼儿在教师报数1、2口令下变成四路纵队,由教师带领下变成迎面接力的队形站立,首先一个对的前面的两名幼儿手拿接力棒,当听到教师发出:“开始”口令时,第一位幼儿立即拿接力棒跑向对面将接力棒交给对面的第一位幼儿,然后排到队伍的后面,幼儿接到接力棒后,立即出发,依次进行,看哪队先完成游戏规则为赢队。

  (二)新授游戏:跳起来

  1 、教师集合幼儿成两路纵队,教师出示圈,并将圈一个接一个地摆成一条直线,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用双脚模仿小兔跳完所有圈,然后站在圈的另一端。

  2、师生交流双脚跳的技术动作,双脚屈腿微蹲瞬间发力向前向上跳。

  3、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双脚跳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逐渐增加圈的数量。

  4、教师要求将双脚跳改为单脚跳,幼儿自由尝试。

  5、教师提出单脚跳的技术动作并讲解示范:提起一只脚,单脚屈腿微蹲瞬间发力向前向上跳出,单脚落地双腿微屈以坐缓冲,双手随跳动而摆动。

  6、幼儿模仿小动物跳回出发点。

  7、教师对双脚跳和单脚跳进行比较而引出综合游戏:跳格子

  三、活动结束

  1、教师总结活动情况。

  2、幼儿模仿蝴蝶排成一队,飞回教室。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活动最后应引导幼儿遵循游戏规则,不推和拥挤,这也是今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8、大班教案《纸团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皱纹纸搓成纸团的技能进行粘贴作画,体验纸团作画的快乐。

  2、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作品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的彩色皱纹纸

  2、胶棒、白色底衬纸若干张、油性记号笔

  3、欢快的音乐、欣赏作品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花的图片。

  (1)教师:春天到啦,花园里的花都开了,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花朵呀!

  (2)教师出示幼儿常见的花朵图片,幼儿欣赏。

  (3)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花,能说说它的名字嘛?

  2、幼儿猜想用哪些方法能够表现美丽的花

  (1)教师:这些花漂亮吗?想不想把这些花装扮在教室里,天天欣赏?

  (2)教师:那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2、观察纸团花的作品,鼓励幼儿说说制作方法,教师示范。

  (1)教师:你们说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的。

  (2)教师:潘老师最喜欢向日葵了,你们瞧(出示示范作品),漂亮嘛?

  (3)教师:这颗向日葵是用什么来装扮的?(各种颜色的纸团粘贴而成的)

  (4)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制作这样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步骤?(幼儿猜想,教师示范)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介绍材料,提醒幼儿纸团要捏紧、粘贴时要紧凑。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

  4、欣赏幼儿作品

反思:

  1、这次美术活动设计过程中我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我将教师讲解的部分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让幼儿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可是整节活动课的时间还是过长。这是我需要在进行思考、进行修改的地方。

  2、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大胆的使用颜色来进行制作,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们操作过程中勾拿纸团是否方便的问题,颜色适当的减少或分组调配颜色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3、在讲解过程中我意识到纸团花的摆放顺序不应该限制幼儿,所以我没有按照制定的教案讲解,临时做了修改,让幼儿大胆的进行尝试、幼儿能够说出我都没有想到的摆放方式。

  4、操作中我播放了《花仙在》的音乐,创造一个欢快的制作环境,幼儿很喜爱,情绪立马被调动了起来,效果不错。

  5、活动目标的制定上,我认为语言上还不够准确明了,需要在做修改。

  6、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我的语言比起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不是非常精炼,我需要考虑到幼儿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及如何回答幼儿的问题,只有考虑到方方面面才能更好的让幼儿明白。

  7、幼儿使用纸团粘贴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对颜色的搭配十分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使用的是对称的方法、有的使用渐变的方法效果很不错,也有的幼儿选择了自己喜爱的颜色粘贴却没能粘贴出花朵的层次感、看起来比较凌乱。这是我在示范过程中没有强调所造成的,在欣赏过程中我可以特别让他幼儿注意观察这一点。

29、大班教案《小花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五种颜色的积木、餐具若干,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积木,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积木,我们今天来玩堆积木游戏,你们想玩吗?

  2、通过游戏,初步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是老师堆的积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过关大考验才能玩游戏哦!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或形状搭成的4层积木塔。

  第一关:引导幼儿分别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数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体?如第一层是红色立方体形状的。

  第二关:这一层积木的上面一块和下面一块积木分别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指着中间的一块问)

  第三关:请仔细观察这个积木高塔,记住每一块积木的叠放顺序。然后教师用布把积木塔盖住,让幼儿四人一组回忆积木塔叠放顺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样的积木塔。

  3、幼儿展示操作的结果,看一看与老师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描述某一块积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的积木。

  4、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幼儿发现叠放物品的好处。

  ——四组变两组,两组的积木合在一起,想办法把这些积木搭起来,思考怎样搭最高。

  ——活动快结束了,咱们把积木都放回篮子里吧,(教师随意放,结果积木放不下)积木放不下,有什么办法让积木放得下呢?启发孩子叠放整齐。

  5、发散孩子思维,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叠放的。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把物品一个一个地叠放在一起就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但叠放时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叠放太高的,如家里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会把碗打破。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都很感兴趣。从活动中孩子的表现看,孩子对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都很明确,能清楚地分辨从上往下数与从下往上数的位置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重一点就是根据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较差这一点,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大多数都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如在第二个环节的闯关游戏,从4人到8人一组,在第一次游戏时有个别喜欢表现的孩子(钟镇阳、陈朗)不理同组的同伴,自己拿了积木就搭,结果他们组是最后一个完成的,于是我与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为什么?引导孩子商量着怎样合作完成任务。在后面的两个闯关游戏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务,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叠放的物品时,孩子们的发言也非常积极,也发现了叠放的好处,如占用的空间少,又美观等。

  从这个活动的效果看,孩子对空间位置都比较熟悉,叠放的物品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点放在实践学习如何利用空间位置上,如让孩子摆放积木,让孩子思考怎样摆放可以装得最多,把各种不同大小的玩具放进柜子的那一层最合适等,对我班的孩子挑战性会更大一些。

30、大班数学教案《七朵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不同组成方法,发展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7的加法,尝试编加法题。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看图学习7的加法。

  2、知道加法应用题的结构、理解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瓢虫找朋友》。

  2、花园的图片1张:不同颜色、种类、大小等特征的花朵共7朵;纸、笔若干,7的加法算式题若干,蝴蝶和花朵的胸饰,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7的加法。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问题导入:这是什么季节?这么美丽的花都是一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寻找花朵的不同特征。

  三、看图列式

  1、算一算:花园里一共有多少花朵?

  2、幼儿尝试根据花朵的特征编加法题,并讲讲题目所表示的意思。(2+5=7 2朵花有叶子,5朵花没有叶子)

  教师:有谁也是找到这个特征,但是编的题目不一样?(5+2=7)

  引导幼儿理解:加号两边的数字换一换,答案是一样的。

  四、动脑筋

  1、教师:有几道题目都是1+6=7,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2、教师小结:花园里一共有7朵花,大家列出题目的根据虽然不一样,但是答案是一样的。

  五、幼儿操作幼儿用书《瓢虫找朋友》。

  六、做游戏:蝴蝶找花

  1、介绍游戏规则:花和蝴蝶身上都有数字,蝴蝶听着音乐找花,音乐结束时,花和蝴蝶必须结成一对。检验:蝴蝶和花的两个数字加起来正好是7,就算胜出。

  2、幼儿选择角色玩游戏。

  3、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学前班的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特点的规律,密切联系幼儿身边的生活实际。学习七朵花研讨课,我运用幼儿生活中熟悉易理解的美丽的花朵,设计花园图片进行教学,按花朵的不同颜色、种类、大小等特征。直观解决教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加深幼儿理解加号左、右边的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和不变的道理,能让幼儿在发展思维中体验,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变换及学会分析问题,我的教学能做到让幼儿在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的练习中得到巩固。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能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兴趣,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1、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活动《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目标:

  1.在看图谱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

  图谱、鼓、碰铃、双响筒、铃鼓

  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动。

  2.听-----(音乐响起)什么音乐?这是一首我们上次学过的乐曲,我们一起看着图谱用身体动作打出来。(个人完整用身体动作打一遍)提示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体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试着用想出的动作练习节奏)选择适当的动作配音乐完整一遍。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完整音乐)

  3.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1)来了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这是什么?鼓可以打什么节奏?用鼓。小铃拍什么节奏?用小铃或双响筒。

  (2)教师出示乐器谱。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演奏。看着乐器谱听音乐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做个小小演奏家。教师变换指挥顺序演奏2-3次)

  4.交换乐器演奏1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32、大班音乐教案《小雨和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引导幼儿用下雨、浇花和小雨花共舞的情节动作分辩A、B、C段。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雨点落下时的动作情态,小花喝水时快乐满足的情感表小雨与花儿共舞的欢乐场面。

  3、引导幼儿学会二人合作表演动作,根据情节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身体姿势的能力。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磁带、录音机

  2、花环。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摘苹果》。

  2、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3、请幼儿倾听由乐曲改编的故事,感觉乐曲情感。与教师一同练习一下三拍子的节奏。

  4、启发幼儿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小雨点动作。

  (2)幼儿创编花喝水的动作和。

  (3)幼儿编花儿与小雨共舞的动作。

  (4)完整练习。

  5、教师表演舞蹈,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景色。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帮助幼儿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表现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动作。幼儿能用不同的动作创编小雨落下来的动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时候,小花喝水和长大的动作幼儿表现动作不明显。特别在分角色表演时,孩子没有分清两段音乐的区别,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动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33、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在看图谱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图谱、鼓、碰铃、双响筒、铃鼓

  活动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动。

  2.听-----(音乐响起)什么音乐?这是一首我们上次学过的乐曲,我们一起看着图谱用身体动作打出来。(个人完整用身体动作打一遍)提示幼儿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体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试着用幼儿想出的动作练习节奏)选择适当的动作配音乐完整一遍。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完整音乐)

  2.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1)来了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这是什么?鼓可以打什么节奏?用鼓。小铃拍什么节奏?用小铃或双响筒。

  (2)教师出示乐器谱。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演奏。看着乐器谱听音乐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做个小小演奏家。(教师变换指挥顺序演奏2-3次)

  3.交换乐器演奏1遍。

  活动反思:

  因我班幼儿打击乐已有一定基础,所以选了这一首稍有难度的乐曲,这首乐曲所用乐器种类比较多,通过简单的分部联系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大鼓、大镲的插入有一定的难度,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掌握的比较好。今天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大鼓和大镲,以后的练习可为其他小朋友提供机会。

34、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习随乐看图谱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

  2.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见空间资源库文件夹),图谱一幅。

  活动过程:

  一、了解《拔根芦柴花》是劳动歌曲的特点和它的由来。

  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劳动歌曲,知道为什么要叫它劳动歌曲吗?

  小结拔根芦柴花的由来和名字。

  二、第一遍整体欣赏音乐,并说说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第二遍欣赏曲子可以轻轻地跟着打节奏。

  三、出示节奏图谱,请幼儿找出其中一样的节奏,进而认识四种节奏型。

  第三遍请小朋友结合节奏图谱听音乐。

  第四遍,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看图谱,一边打节奏。

  第五遍,根据小朋友在打节奏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重点练习(可以分段练习)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35、大班主题教案《美丽的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花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感受各种各样的花的美,产生喜爱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3.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花的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若干图片,蝴蝶图片,汉字卡片。

  2.多种表现花的材料:橡皮泥,纸杯,彩纸,白纸,笔,糨糊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漂亮的朋友――出示蝴蝶

  蝴蝶飞呀飞,它会飞到哪里去呢?

  原来它是去找好朋友,飞到一朵美丽的花(出示花)这儿停住了,看了看,好漂亮,"出自:屈;老.师"又闻了闻,好香,于是它们成了朋友。

  (二)谈话活动

  1.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

  2.你们看到过什么花?

  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3.花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幼儿了解花的结构,认识汉字。

  (三)幼儿活动

  1.出示材料

  2.幼儿简单讲述各种材料的运用

  3.教师提出要求

  4.幼儿操作活动,鼓励幼儿合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幼儿

  (四)展示

  幼儿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活动反思:

  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充分体现了层次性,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互商互量彼此合作完成作品。

36、大班音乐教案《冬天的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2、培养幼儿敢唱,喜欢唱歌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和歌曲相匹配的图谱。

  2、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

  1、师:现在是什么天啦?冬天会有什么呢?你喜欢冬天吗?

  2、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冬天的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

  二、教师清唱歌,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为图谱配图片。

  1、师:你们刚刚听见了什么啊?"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歌曲中有几种花啊?

  2、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把你刚刚听见的歌词,贴到我们这个图谱上来。

  3、幼儿尝试在图谱上贴图片。

  4、教师和幼儿跟钢琴伴奏读歌词。

  三、幼儿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1、幼儿看图谱第一遍学唱歌曲。

  2、幼儿跟着钢琴的伴奏演唱。

  3、在图谱中的休止符让幼儿用自己想到的动作表示。

  4、分小组演唱歌曲。

  四、图谱逐步退出,让幼儿记忆歌曲演唱。

  1、师:今天老师要来提高这首歌曲的难度,你们有没有有信心唱好呢?

  2、师:现在我要拿掉几幅图片,考考小朋友。

  3、幼儿尝试看缺少图片的图谱演唱歌曲。

  4、增加难度,继续逐步的退出图片,让幼儿来演唱。

  五、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回家后教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下好吗?

  活动反思:

  我这节活动采用“先游戏,后学唱”的设计思路,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用无意注意感知整首歌曲,待初步形成比较清晰稳定的认知之后,在采取单独练唱的一般流程。

  活动中,我选用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找不同”游戏,并借用传递游戏为载体去让孩子不断熟悉歌曲。传递游戏相对它的动作难度和结构比较简单,特别是它不给孩子增加记忆负担,从而把记忆空间留给反复欣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在动作设计上,又用了特定的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延长音和休止。这样,更好帮助孩子直接有效解决了歌曲中的演唱难点。

  在找不同游戏的图片选择上,我也有根据歌词内容选择了开在树上的梅花,开在天上的雪花,开在窗上的冰花,同时设计了3个难度,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挑战。通过观察图片也能反复感知歌词。同时,这些图片也给孩子们一种审美情感的提升。

  我们幼儿园在做歌唱活动的研讨中感觉以前的歌唱模式以示范模仿为主,大部分通过图谱、动作等载体来帮助幼儿从欣赏歌曲到练唱再到解决重难点,到最后完全学会演唱歌曲。我们现在正在尝试像本次活动活动通过游戏通过无意注意让孩子在游戏中先熟悉再学习。这也符合《纲要》的精神和幼儿身心理发展的特点。真正让孩子享受由游戏变歌唱的快乐。

37、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2、认识芦柴花。根据幼儿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需要有幼儿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幼儿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识别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和姿势。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大鼓、串铃、铃鼓、碰铃、园舞板五种打击乐器,作为大班幼儿在中小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幼儿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在课前我就启发幼儿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确掌握2/4拍节奏,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

  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点的依据是: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识别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幼儿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胜利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经过自身的努力才干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而采用的。运用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节奏型的环节。;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幼儿,(操作演示教具)小朋友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别,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坚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时地感受乐曲和其节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小朋友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干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幼儿充沛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大鼓--跺脚、串铃--拍手、铃鼓--拍腿、碰铃--拍肩、园舞板--拍头。(边出示教具边讲解)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幼儿充沛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从而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自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活动反思:

  一开始,夏老师以民歌复习的方式带着孩子们感受民族歌曲的韵味,播放音乐连线,让孩子们欣赏到了完整的、地道的民族歌曲,孩子们真的很厉害,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平时只喜爱关注流行歌曲的我也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在学习了那么多的民族歌曲之后夏老师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首扬州的民间歌曲《拔根芦柴花》,夏老师以“淳真课堂”为核心,让孩子们自己随琴读谱,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识谱能力,孩子们一个个的读的有模有样儿,陶醉其中。随后就是夏老师教孩子们学唱了,伴着谱,弹着琴,清晰标准的唱功让我也不禁跟着哼唱起来。整个课堂充实、快乐而又活跃。孩子们被夏老师的音乐魔力感染着,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我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地被吸引着、体验着。

  课堂中,夏老师注意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节奏美、旋律美,运用了钢琴、手玲、铃鼓等乐器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孩子们一步步的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不仅在听觉效果上,在某种程度上感觉也像是在感受一种人生,我想这就是音乐的美所在吧。

  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夏老师的这堂音乐让我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轻松,感受到孩子的淳真。

38、大班教案《冬天的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2、培养幼儿敢唱,喜欢唱歌的情感。

  3、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冬天的花》。

活动准备:

  1、和歌曲相匹配的图谱。

  2、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

  1、师:现在是什么天啦?冬天会有什么呢?你喜欢冬天吗?

  2、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冬天的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

  二、教师清唱歌,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为图谱配图片。

  1、师:你们刚刚听见了什么啊?歌曲中有几种花啊?

  2、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把你刚刚听见的歌词,贴到我们这个图谱上来。

  3、幼儿尝试在图谱上贴图片4、教师和幼儿跟钢琴伴奏读歌词。

  三、幼儿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1、幼儿看图谱第一遍学唱歌曲。

  2、幼儿跟着钢琴的伴奏演唱。

  3、在图谱中的休止符让幼儿用自己想到的动作表示。

  4、分小组演唱歌曲。

  四、图谱逐步退出,让幼儿记忆歌曲演唱。

  1、师:今天老师要来提高这首歌曲的难度,你们有没有有信心唱好呢?

  2、师:现在我要拿掉几幅图片,考考小朋友。

  3、幼儿尝试看缺少图片的图谱演唱歌曲。

  4、增加难度,继续逐步的退出图片,让幼儿来演唱。

  五、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回家后教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下好吗?

活动反思:

  我这节活动采用“先游戏,后学唱”的设计思路,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用无意注意感知整首歌曲,待初步形成比较清晰稳定的认知之后,在采取单独练唱的一般流程。

  活动中,我选用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找不同”游戏,并借用传递游戏为载体去让孩子不断熟悉歌曲。传递游戏相对它的动作难度和结构比较简单,特别是它不给孩子增加记忆负担,从而把记忆空间留给反复欣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在动作设计上,又用了特定的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延长音和休止。这样,更好帮助孩子直接有效解决了歌曲中的演唱难点。

  在找不同游戏的图片选择上,我也有根据歌词内容选择了开在树上的梅花,开在天上的雪花,开在窗上的冰花,同时设计了3个难度,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挑战。通过观察图片也能反复感知歌词。同时,这些图片也给孩子们一种审美情感的提升。

  我们幼儿园在做歌唱活动的研讨中感觉以前的歌唱模式以示范模仿为主,大部分通过图谱、动作等载体来帮助幼儿从欣赏歌曲到练唱再到解决重难点,到最后完全学会演唱歌曲。我们现在正在尝试像本次活动活动通过游戏通过无意注意让孩子在游戏中先熟悉再学习。这也符合《纲要》的精神和幼儿身心理发展的特点。真正让孩子享受由游戏变歌唱的快乐。

39、大班教案《春天的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随意取橡皮泥,通过分泥、团圆、压扁、挤捏等技能,塑造不同样式的花朵形状。

  2. 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相互学习,共同讨论,圆满完成任务的快乐。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 体验明显的春天季节的特征。

活动准备:

  1. 课前带幼儿参观园内各种花朵的造型,了解花儿的特征。

  2. 橡皮泥、泥工板、牙签、剪刀、双面胶、干树枝等若干。

活动过程:

  1. 引出课题。

  花园的花儿忘了开花,请小朋友帮忙用橡皮泥做的花朵装饰花枝。

  2. 讲解示范。

  1) 将绿色卡纸剪成小片对折,剪出叶子,最后粘在花枝上。

  2) 根据花朵的特征将压扁后的花瓣绕牙签粘好,装上花蕊和花托后一起拿 下插在花枝顶上。

  3) 注意花朵位置上的错落有致。

  3. 幼儿操作。

  1) 幼儿做出各种不同形态的花朵造型。

  2) 提醒幼儿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橡皮泥的颜色,大胆制作。

  3) 启发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讨论。

  4. 讲评。

  将幼儿作品放在花园里展示,引导幼儿参观、评价。对有新意的作品给予肯定。

  5. 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师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途径与春天互动,让幼儿能初步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亲近和喜爱大自然,并学习用多种途径表达、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情绪、情感、感知和体验。

40、幼儿园民歌《拔根芦柴花》大班音乐教案

  《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欢快、热情的苏北民歌,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有节奏地演奏乐器。能根据音乐创编身体动作,尝试自配乐器合作演奏。

  活动目标

  1.欣赏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 听音乐,有节奏地演奏乐器。

  2.能根据音乐创编身体动作, 尝试自配乐器合作演奏。

  3.感受苏北民歌欢快、热情以及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体验乐器演奏地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教师自制节奏图谱、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建议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请幼儿欣赏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引导幼儿感受表达乐曲的欢快热情,理解农民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2.启发幼儿创编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常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1)幼儿根据音乐的理解创编相应的身体节奏动作。

  幼儿倾听音乐第 1 段:你觉得人们在干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幼儿倾听音乐第 2 段:第 2 段音乐有什么变化?(欢快了)人们在干什么?请你用动作表现一下吧。

  幼儿倾听音乐第 3 段:第 3 段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人们在干什么?请你再用动作表现一下吧!

  (2)出示节奏图谱,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3)幼儿分组练习身体节奏动作,为合作演奏打好基础。

  3.请幼儿根据音乐性质和节奏特点进行配器,练习齐奏和轮奏。

  (1)出示乐器,幼儿自主选择乐器。

  (2)幼儿选择相应乐器练习齐奏、看老师指挥轮奏。

  提示幼儿注意力度的变化(×xx):第 1 拍要稍强,第 2 拍要稍弱一些第 11-16 小节演奏时要稍弱并有一些跳跃。

  4.请幼儿交换乐器,尝试用不同乐器演奏,鼓励幼儿尝试自主指挥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

41、大班音乐说课稿《拔根芦柴花》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

  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认识芦柴花。

  根据幼儿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需要有幼儿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幼儿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识别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和姿势。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大鼓、串铃、铃鼓、碰铃、园舞板五种打击乐器,作为大班幼儿在中小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幼儿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在课前我就启发幼儿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五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确掌握2/4拍节奏,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

  3、知道这是一首江苏民歌,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点的依据是: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识别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幼儿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胜利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经过自身的努力才干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教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幼儿,(操作演示教具)小朋友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别,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坚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时地感受乐曲和其节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小朋友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干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幼儿充沛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大鼓--跺脚、串铃--拍手、铃鼓--拍腿、碰铃--拍肩、园舞板--拍头。(边出示教具边讲解)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幼儿充沛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从而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自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42、大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大班音乐活动: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身体模仿动作、图形总谱,学习演奏打击乐。

  2、让幼儿能够探索、发现节奏的变化,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创造性,合作意识,张扬个性。

  3、要求幼儿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按,丰富演奏内容。提醒幼儿要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色、音量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音乐,乐器(响板、碰铃、沙锤、手铃)若干、音符(红、黄、蓝)若干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一起去爬山》,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

  2、节奏训练游戏,导入课题

  教师拍节奏,让幼儿听音,模仿拍出相应节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乐曲《拔根芦柴花》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们想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要求幼儿通过有趣的律动、表演来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乐曲的基本节拍。

  引导幼儿还可以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打出节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师哼唱乐曲,与幼儿一起打节奏,注意节奏的强弱

  4、认识图谱

  出示图谱卡: XX X | XX X | XX X |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 | X ///-- | X ///-- | X ///-- |

  1)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些新朋友哦(出示小音符),他也想和我们一块来玩节奏游戏,你们愿意吗?

  2)小音符要考考你们咯,看看哪队小朋友反应最快,教师错开出示三种节奏卡分别请幼儿打节奏。

  出示总谱挂图:

  3)教师将幼儿分成红、黄、蓝三组跟同颜色的音符宝宝进行节奏练习。

  5、乐器演奏

  你们真棒!学的真快!那现在你们想不想和小乐器一起做游戏呢?那你们赶紧把他们从你的凳子下面请出来吧~~

  1)、教师指挥,幼儿看图谱演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儿将乐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换位置演奏说课

  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主题《收获秋天》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选择上这个活动的意图。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既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对大班幼儿来说既能引起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的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先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创编节奏图谱、创编身体动作图谱、设计配器方案,这都是孩子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

  2、注重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这也正符合了终生教育的原则。

  同时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偏长,由于前面的学习图谱环节时间用的过长, 后面的合奏环节就显得比较急促。

  2、在活动开始的音乐律动中有个别孩子没有跟随音乐和老师一块跳舞,应该通过语言的引导来让幼儿参与进来

  3、在学习图谱的时候对强弱拍没有加以强调,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少准备了一根指挥棒。

  4、完整的节奏图谱的挂图太小。

43、大班主题教案《春天的花卉》反思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花卉的情感。

  2、要求幼儿在较长时间观察春季花卉的基础上,用语言描述花的名称、颜色及特征,培养幼儿口语表达力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习用圆形纸、折叠粘贴的方法、创作美丽的花朵,共同布置“春季花卉”图,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准备:

  1、利用散步时间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花,认识它们的名称及特征,并用彩笔画下来。

  2、各色彩纸、彩笔、剪刀、胶水、大小不同的瓶盖等圆形物;范例一份。

  教学过程:

  (一)教师启发谈话。

  师:“前几天我们在幼儿园里欣赏了许多春天开放的花,还把它们画了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画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看,并互相交流:你找到了春天的什么花?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有香味吗?

  (二)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的花。

  1、让幼儿互相交换看画,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

  2、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描述花的名称、颜色及特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上好听的词(如:散发淡淡的清香等)。

  (三)个别讲述。

  1、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述:展示自己的画,并对大家说说自己找到了春天的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闻起来有什么感觉?

  2、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较完整地讲述。

  (四)请幼儿给自己的画上彩,并剪下。

  活动反思:

  我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花进行活动导入,着重让幼儿观察花朵是由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构成的,通过欣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44、大班打击乐说课稿《拔根芦柴花》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一篇大班打击乐艺术领域说课稿,该怎么写呢?这是一首江苏民歌,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正确掌握2/4拍节奏,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来看看大班说课稿吧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2、认识芦柴花。根据幼儿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须要有幼儿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幼儿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辨认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及姿势。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大鼓、串铃、铃鼓、碰铃、园舞板五种打击乐器,作为大班幼儿在中小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幼儿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在课前我就启发幼儿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五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确掌握2/4拍节奏,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

  3、知道这是一首江苏民歌,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点的依据是: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辨认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幼儿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功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

  而采用的。运用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节奏型的环节。教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幼儿,(操作演示教具)孩子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保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断地感受乐曲及其节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孩子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大鼓--跺脚、串铃--拍手、铃鼓--拍腿、碰铃--拍肩、园舞板--拍头。(边出示教具边讲解)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幼儿充分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从而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地与幼儿之间建构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师生互动,达到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着重在引导幼儿学会进行探索性实践的学习方法中进行了指导和帮助。首先,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开始欣赏乐曲的时候借助于语言暗示“仔细听,你会想到哪些快乐的事?”创设一个安静的能使幼儿聚精会神的欣赏音乐的环境。在学习节奏型的演奏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操作探索环境。其次,纲要中指出:音乐具有开放性、宽容性和自主性,在音乐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地参与,自由的发挥,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请幼儿自选节奏型,自己选择用什么样的身体乐器,怎样来演奏,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奏等。由于节奏型较简单,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努力和探索能从实践中得出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适宜的速度,完成教学的重点。

  另外,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给幼儿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能用自己的方法其尝试操作,并能观察到别人的尝试结果,这样既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又能有利于幼儿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助于虚心的学习态度的养成。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程序

  教学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情感体验导入课题,伴着欢快的兔子舞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跳舞,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通过谈话:“小朋友你们在跳舞的时候感到快乐吗?为什么?”幼儿可能会说“这首乐曲很欢快”“因为和老师一起跳舞”等。教师接着引导“一首快乐的乐曲会让我们想到很多快乐的事情,下面老师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活泼欢快的乐曲,名字叫《拔根芦柴花》,它会让你想到哪些快乐的事情呢?”自然地进入活动的第二部分活动展开,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包含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完整欣赏乐曲。(放音乐)听完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快乐的事情。再经过提问

  “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练习2/4拍节奏地拍打。

  第二环节探索性操作学习节奏型,在这个环节中我边播放音乐边请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同伴、自由选择节奏型进行练习,在这里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身体的小乐器,如手、脚、腿等进行节奏练习,比如这一小节(出示节奏型示范)。教师提示幼儿尝试拍打每一组节奏型,在探索中掌握这几种节奏型的演奏。然后,教师将幼儿自由练习的节奏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节奏谱,根据节奏谱看老师的指挥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第三环节是运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教师用语言引导:“刚才小朋友是从身体由下到上用了脚、腿、肩、头、手来演奏的。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将这些乐器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好吗?”幼儿通过自由探索熟悉各种乐器的特点选出相应的乐器,在节奏谱上教师也将乐器的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并请幼儿根据自己所选的乐器分组坐好,看指挥进行练习。教师用指挥来提示幼儿掌握好速度,明确哪一部分该自己演奏了,哪一部分是同伴该演奏的。在集体演奏中我会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和反映,有针对性地请对节奏感知较好的幼儿进行指挥尝试,目的是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要让他们有突破性得发展。第三部分结束,教师在鼓励和肯定幼儿的同时表演自己创编的舞蹈,并和幼儿一起跳,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

  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