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左右方位》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左右方位》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左右方位》

1、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左右方位》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评析:设计目的有三年: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介绍吗?",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置。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一。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的色论,进一步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2、大班活动教案《认识左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和判断力。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3、在区分左右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让幼儿认识左右。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认识左右。

  活动难点:

  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文具盒、铅笔、橡皮、胶棒。(每人一套)

  2、苹果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手指操《大象盖房子》

  二、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三、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小朋友们,看看刚才猜谜语时举起的这只漂亮的小手,是你的左手还是右手?(右手)

  师:把你的右手举高一点,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写字、画画、吃饭等等)

  右手做得事情可真不少!

  再举起你的左手,我们的左手可以做什么事情?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让我们伸出左右手拍拍这对好朋友,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左、右手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谁来指一指,说一说?

  (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肩右肩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找出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来。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听觉反应训练)

  比一比看谁的反映又准又快,速度由慢到快、程度由易到难。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左手指右眼,右手指左眼。

  四、分辨左边和右边

  1、介绍座位。

  师:刚才小朋友找到了那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靠你的左手的那边就是左边(指一指),靠你的右手的那边就是右边(指一指)。谁来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呢?

  2、说一说教室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走路的时候靠哪一侧行走?

  4、幼儿动手操作训练:按要求给文具宝宝排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个动手游戏,以你的左右为标准,听老师的口令给文具宝宝排排队:先摆一个文具盒,在文具盒的左边摆一支铅笔,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一块橡皮,胶棒摆在橡皮的右边。

  提问:

  (1)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橡皮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3)从左边数胶棒是第几个?从右边数胶棒是第几个?

  五、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师:老师和小朋友面对面站地站着,同时举起右手。

  提问:老师举的是右手吗?为什么方向会跟小朋友不一样?

  (老师的方向跟我们相对,你面朝我们。)

  提问:那怎么办老师会跟大家方向一样呢?

  (老师转过身来,就和宝宝一样举的是右手了!)

  2、全班交流、验证。

  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六、游戏:根据不同颜色的苹果做出不同的反映(视觉运动反映训练)

  分别快速出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苹果,请小朋友们看到红苹果举左手,看到绿苹果举右手,看到黄苹果就把左手放在右手上。

  活动延伸:方位韵律操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拍拍手。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拍拍肩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跺跺脚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扭一扭。

  活动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中,我先以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接着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操作、探索中掌握了知识。

  2、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通过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和判断力。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感到,要让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要遵循幼儿教育的原则,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其意识、能力还不够强,尚处于探索状态。我们班许多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左右,更分不清他人的左右,能力差的幼儿甚至经常穿反鞋,为了引导幼儿能清楚地区分自己的左右,掌握左右的概念,感知左右的相对性,特设计了此活动。通过此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操作、游戏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判断力。

3、大班教案《认识方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

  2、 能听懂老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完整的复数教师的句子,能学习完整讲述句子。

  4、 学习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

  5、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6、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难点

  1、 借助物体辨别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

  2、 听懂教师的语言复述句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兔妈妈的头饰,兔宝宝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课前互动:

  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学生也一起学做。(请跟老师这样做,然后手拿铃鼓拍手。学生会学着说:“我跟老师这样做”,学生也拍手……,分别在自己的前后左右拍,一直到说:“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上面、下面,说的同时也要在相应的方位上做拍手动作。让孩子初步感知方位的概念)

  2、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在哪里?(耳朵、屁股、脚)在哪里?(幼儿开始会说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在下面等)

  3、找朋友的游戏

  说出比如(某某小朋友在我前面等),教师示范,幼儿很快就能学会

  4、游戏找方位

  教师做兔妈妈,幼儿做兔宝宝,教师捏鼻子幼儿就到教师前面来,拍屁股就到后面来,拉左耳朵就到左边,拉右耳朵就到右边

  5、结束教学活动

  再做一次课前互动的活动。巩固教学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准备查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去创设肢体操导入,这可以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上来。这点在上课的课程中效果还是很好的。

  2、经过这次的上课,幼儿对方位知识的感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后面的序数教学帮助很大。

  3、从备课到上完课,对走自己的启发还是很大的,认识到了幼儿教学的游戏性很重要,把游戏带到课堂中,在游戏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幼儿园孩子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4、总体来说,这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但是在课堂时间的掌握上海不是很好,在导入的时间花的时间长了点,如果再上多一次这节课,我会从新设计好点精简点。

4、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半点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时钟、自制的《半点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半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报时拨钟》。

活动反思: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学前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半点》这个数学活动,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已掌握整点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半点的认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幼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组通过观察和操作,能读出钟面的时刻,探索钟面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二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三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指出半点指针的规律,可以跟读钟面的时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做课间操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幼儿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幼儿看钟面的时刻,再想一想半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幼儿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6,时针最后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的规律。

  2、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活动中,我注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在这个时间正在做什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活动中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孩子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

5、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日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看日历,并能快速找到自己要找的日期。

  2.丰富孩子对时间的认识。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请每位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份日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日历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呀,我保证你们谁都没有听过,故事的名字就叫《年妈妈的社区》

  1.人识月的标志

  在故事开头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小房子和我们小区里的大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住的小区里的每幢房子上都有什么标志?标记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让幼儿知道了日历上“月”的标志,并且了解一年有十二个月,日历上大数字是几就是几月。

  2.认识日

  继续在故事中引导幼儿观察日历中还有什么?那么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小结: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每个月有多少天,而且日历中小数字是几就是几月,并且能在黑板上及自己的日历上准确的找到几月几日在哪。

  3.认识星期

  在故事中,继续引导幼儿观察日历中还有什么?那么这些大写数字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这些数字还有红颜色的?它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用分组的方式,让幼儿来找几月几日相对应的是星期几?因为“组”这个字对大班孩子来说不陌生,很容易理解。孩子很快就掌握里这些内容。

  二.引导幼儿使用日历,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号,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日历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让幼儿找出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妈妈的节日“三八妇女节”的具体位置。

  三.游戏《谁最快》

  教师说出一个日期,让幼儿在自己的日历上迅速找出并抢答在哪,它是星期几?答对者给与奖励。

  四.活动延伸

  在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并练习每天看日历。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用讲故事的形式,在故事中,向幼儿提出问题,并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幼儿积极性非常高。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日历,学会了看日历,并且知道了一年有十二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从而对时间有了认识。又在游戏中学会了使用日历,丰富了幼儿的生活。

6、大班安全教案《认识红绿灯》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灯,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通过参与情境游戏活动,理解红绿灯的作用,进行安全教育。

  3、从小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品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遵守社会交通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红、黄、绿灯,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

  2、难点:理解红绿灯的作用

活动准备

  红、黄、绿灯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师出示红、黄、绿三个圆片,让小朋友猜猜你想到了什么?引出活动主题,跟着小不点一起来认识红绿灯。

  二、认识红绿灯:

  看视频课件提问题:

  1、小不点他们来到了哪里?那么多车,要是撞上怎么办?

  2、红绿灯是做什么的?

  3、红绿灯是怎么指挥交通的?

  4、看看小不点他们在路口又有什么发现?

  5、你们知道什么是红绿灯和斑马线了么?

  教师小结:

  小朋友坐车或行走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要看红绿灯,绿灯可以走,红灯不能走,过街的时候要走斑马线,如果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要两边看一看,没有车子才能过,要慢慢走,不能乱跑。爸爸妈妈在要牵着爸爸妈妈的手。

  三、游戏:红灯停、绿灯行

  玩法:老师当交通灯,一只手拿红灯,一只手拿绿灯。其他小朋友开着车子过“马路”时看红绿灯,绿灯往前开,红灯停下来,如违反罚停玩游戏一次。

  四、学习儿歌:红绿灯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引导,先激发幼儿兴趣,从而认识事物,在参与到游戏中领悟。

  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氛围浓厚,大部分幼儿都能在玩中认识到遵守交通的重要性。

  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只注重于玩的过程,而没能在过程中认识到游戏的真正意义。所以,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游戏中多让幼儿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倾听领悟。

7、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像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下圆面一样大)。

  2、 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操作结果,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加深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

  3、 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4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 、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易拉罐 一次性杯子 毛线 彩带 橡皮泥 铅笔 白纸等

过程活动

  (一)、组织教学

  1、 教师:(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们长的一样吗?我要把它们放在地上滚一滚,用手轻轻一推,它们滚动的轨迹怎样的?

  2、 幼儿尝试,发现轨迹。

  在你们的椅子下面也放着两样和张老师手上形状相似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也和老师一样,放在地上滚一滚,看看你们滚动的轨迹是怎样的?

  3、小结:一个直着往前滚,一个绕着圆圈滚。(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轨迹的方向)

  (二)、引出概念“圆柱体”,在操作中感知圆柱体的具体特征。

  1、 请幼儿找出两个物体的不同之处:请你们把直着滚的放在左边的桌子上,把绕着圆圈滚的放在右边的桌子上。再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这边的东西都是直着往前滚的?而另一边却都是绕着圆圈滚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 幼儿结论:杯子的一个圆面大一个圆面小,而罐子的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

  3、 通过测量,引出圆柱体的具体特征:你们凭什么说罐子的上下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今天刚好带来了绳子,我来测量一下。(教师测量)你们真棒,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杯子的圆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圆面是一样大的。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着往前滚的地方随机抽取一个来检测,看看结果还是不是一样的。(教师边演示边和幼儿一起说)

  4、 数学里面,这种象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面圆面和下面圆面一样大的形状就叫做圆柱体

  5、 判断圆柱体与非圆柱体。

  1)出示小鼓: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

  2)出示圆面一样大而中间凹进去的实物: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

  6、 提供材料让幼儿在众多的物体中,寻找圆柱体:

  1) 老师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线、彩带、橡皮泥、纸和笔。请你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将是圆柱体的物品找出来放在箩筐中。

  2) 教师每组抽样检验,小结:这是谁测量出来的?你是用什么材料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什么?所以,它是圆柱体。

  (三)、自制手拉车,并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教师:圆柱体还可以变成好玩的手拉车呢,看!我用绳子一穿。手拉车就完成了。绳子一拉它就跟着我们走了。哦,出发喽!

反思

  数学,是一门逻辑学很强的学科,但它又无时无刻的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一片树叶、五个好朋友、马路边的广告牌是方形的、小朋友的铅笔很多都是圆柱体的……既然它如此贴近我们,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孩子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奥秘呢?因此,我设计了《认识圆柱体》这活动。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带班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难有跳出来思考的时间。观摩却给了我们更客观、更冷静地了解我们的工作环境,甚至了解自己的机会。今天作为一名学习者的我,觉得自己拥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庆幸。庆幸的是有那么多的名师和同盟姐妹给我指点弥经,望各位多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8、大班社会优秀教案《认识左右方位》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4.让幼儿认识左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评析:设计目的有三年: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介绍吗?",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置。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一。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的色论,进一步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9、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习。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10、大班美术教案《认识冷暖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冷暖色系的特点,学会用深浅渐变色表现冷暖色调。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对绘画的兴趣,体验绘画的快乐。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笔、一张纸。油画棒。

  2、两幅涂好颜色的画:一副画太阳,一副雪人。

  3、冷暖色图片。

  4、音乐《欢乐颂》《月光曲》。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冷暖色系的特点

  2、难点:学会用深浅渐变色表现冷暖色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两幅图。一幅上面画着太阳,一幅上面画着雪人,师:你们看到哪幅图片觉得暖(太阳),哪幅图片觉得冷呢?(雪人)

  师:那么画太阳都用了哪些颜色?(红、橙、黄)画雪人呢?(白、黑、蓝)

  二、基本活动

  1、出示色板,认识冷暖色。(红、橘黄、金黄、蓝、紫、绿、)师:请小朋友挑一挑哪些颜色看起来觉得暖,哪些看起来觉得冷?

  师小结:红、橘黄、金黄这些颜色代表温暖,热情,是暖色。蓝、紫、绿,知道这些颜色表示寒冷、平静是冷色。

  2、欣赏冷暖色图片。

  师:看一样的图片,涂上不同的颜色就有不同的感觉。树木用绿色、蓝色、黑色涂色就有冷冷的感觉,好像到了晚上或者是夏天给人凉爽的感觉。如果涂了橘黄色就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这就是冷暖色的用处。

  三、绘画冷暖色。播放音乐《欢乐颂》《月光曲》感受不同乐曲的不同风格。

  1、画图。

  把画笔比作小鸟,在纸上画弧线飞翔,留下痕迹,强调要用弧线画,然后再前画纸上留下分割好的块面。

  2、涂色。

  1、先示范暖色调由深到浅涂色(红紫-红-红橙-橙-黄橙-黄色),再示范冷色调由浅到深涂色。(黄绿-绿-蓝绿-蓝-蓝紫-紫)

  2、幼儿涂色,教师指导幼儿在两种颜色衔接处做好过渡,要求过渡自然。

  师小结:今天,小画家们知道哪些颜色是冷色,哪些颜色是暖色,还学会了怎样用冷暖色调画画,相信今后小朋友画画时,使用的色彩会更加美丽活动注意点。

活动反思:

  新授阶段,当引导学生认识了冷色和暖色之后如果可以引申到生活中自然界中去找一找冷色和暖色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且对于如何利用冷色和暖色来表现也起到了启发作用。比如:每天太阳升起和落下时周围的霞光火红而温暖适合用暖色来表现;白雪覆盖的山坡,碧蓝的天空是一组给人感觉宁静,寒冷的场景。秋天变色的山坡到处都是红色,黄色,橙色等这些炽热如火的颜色。教师选择几个结合图片给学生赏析,然后顺时启发学生:你觉得还可以表现什么冷和暖的主题。学生可能就会联想到:壁炉,冰山,火焰山,北冰洋,寒风,酷暑等等。这里面既有具体的景物,也有抽象的感受,教师在这时候就可以明确一下作业要求:既可以表现具体的形象也可以表现抽象的,若是抽象的,可以色块分割,主要精力放在色彩搭配。

11、大班数字教案《认识左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让幼儿认识左右。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区分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2、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遇到一个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那位小朋友可以帮老师的忙呢?(示意小朋友举手来表示愿意帮忙。)

  小朋友们都愿意帮老师的忙,那老师的问题来了。刚刚你举的是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纠正个别不对的幼儿,此环节教师应面向全体,看看是否每个幼儿都对)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4、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右边有什么?或者你的左、右边坐着谁?(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如:我的左边有什么?或我的右边坐着谁?)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

  (3)总结性提问:如果我们转变方向左右还一样吗?(四个方向转,区分左右)

  5、练习

  游戏:让小朋友们排成两排,以《免子舞》的节奏(左左右右前后,前前前),依次舞动手、脚、眨眨眼睛……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的设计主要通过让学生体验左右,之后感悟左右,然后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这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创设情景,使学生初步体验左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情境创设中,我假如要小朋友们帮老师的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活动中感悟左右。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单是教师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地困难。因此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左右,比如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说一说文具摆放的位置,自己动手摆一摆等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之获得切身的体会和理解。

  三、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通过让孩子们转身,来验证: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能让孩子大胆地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的积极性。最后,以免子舞的节奏让孩子舞动自己的手脚等,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掌握左右的概念,区分左右。为了更进一步更好的掌握,让幼儿初步学会以物体为中心来区分左右。在活动中教师以多种的形式来让幼儿更好的掌握。由此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12、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序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材料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

  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幼儿人手一本。

  2、集体活动

  (1)按数拍手。

  “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认识序数。

  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三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三第六第九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

  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

  “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空的。”

  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3、大班社会教案《认识邮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邮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2、学习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介绍。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拍摄邮局的照片并制作成多媒体

  2、制作的邮筒一个

活动预设过程:

  1、 回忆交流,提问问题:

  --"上次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了邮筒,也知道了邮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邮局去,然后由邮递员去送信的,对吗?那小朋友们去过邮局吗?

  你们到邮局去干什么呢?"

  2、 出示图片,梳理对邮局的认识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对邮局的认识:

  --"邮局的标志性颜色是什么?"(颜色)"邮局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呀?""邮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钱、取钱、打电话、订报纸杂志、带收煤气、电话、自来水费等。)"看一下照片,邮局里都有些什么呢?"(有邮箱、有称、有电脑、有桌子等)"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寄包裹)为什么这里有个称啊?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里的人们在干吗?"(储蓄业务)

  3、 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上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办理包裹业务)"这张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么?"(办理快递业务)"那这个阿姨又在做什么呢?"(办理储蓄业务)原来啊,邮局的叔叔阿姨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反思:

  了解邮局的特点和邮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难点是掌握寄信的步骤,在综合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14、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夏天》

活动前言

  走在田山的小路上,看到了金黄黄的麦子,一大片一大片的,就像是汪洋的大海,被风一吹,一浪接着一浪,还不时的能够看到割麦子的老农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虽然是顶着火红的太阳,可是却看不出他们有丝毫的疲惫,这是他们的收获!通过此活动,考察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通过比较让孩子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四季的特点!

活动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活动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大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观察课本第18和48页的图。

  (5)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

  (2)汇报观察结果:

  认识当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 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个同?

  ②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图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分别提出一些问题──天气、河水、树木、庄稼、鸟、昆虫、农业生产等进行比较。)

  (3)教师小结: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体的特征(例如天气热的程度、什么树开花、什么庄稼和果实成熟、什么鸟飞来等)有所不同,夏天到来的早晚、延续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一般来说,南方夏天到来的早,延续的时间长,天气特别热;北方夏天到来的较晚,延续的时间较短,天气也没那么热。

  这个问题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学的局限性。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夏天的特征。

  2.学习歌谣──夏天

  此歌谣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点,教师可以参照此歌谣,根据当地夏天的特点重新编写。这样,学生学起来更亲切,更有意义。

  夏天天气好炎热,

  天气多雨河水多。

  柳叶茂盛桃子熟,

  野草开花满山坡。

  布谷鸟在树上啼,

  蝉在树上高声歌。

  玉米长高麦收割,

  小孩游泳乐呵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随着季节的推移有什么变化。

教学参考知识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

  (2)夏天,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许多鸟开始脱羽毛,有许多兽的毛也脱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

  (5)夏天,人们穿浅色和单薄的衣服,许多人都积极参加游泳活动。

15、大班社会教案《世界真奇妙》

活动目标:

  1.感受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丰富与有趣。

  2.初步了解世界各地着名建筑、习俗、传统节日等,感知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化与差异性。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世界各地着名的建筑、习俗、传统节日的资料。

  材料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有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地球仪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谁能从地球仪中很快找出中国所处的位置?

  2.多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世界各地的着名建筑、习俗、风土人情等。

  ★帮幼儿区别中国小朋友与外国小朋友的不同。

  师:你见过外国小朋友吗?他们长什么样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帮幼儿了解中外小朋友饮食习惯的不同。

  师:外国小朋友喜欢吃什么?餐具是什么?

  ★帮幼儿了解中外节日、习俗、风光的不同。

  教师:中国与外国的节日。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国的节日: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

  习俗:中国的舞龙、舞狮、踩高跷、大头娃娃等,外国的有:化妆舞会等。

  中外的风光:欣赏中外风光的图片,及一些国家的建筑。

  3.通过讨论,引导个别幼儿想大家介绍你了解的世界之最?

  4.结束:你们还想了解世界的什么?引导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布置在世界之最的主题墙上。

活动延伸角色:

  游戏活动:在角色游戏旅行社中,开展"去世界各地旅游"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导游想旅客介绍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着名建筑等。

16、大班社会教案《认识特殊的电话号码》含反思

设计背景:

  这节课是教育幼儿能够知道几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并且能够知道这些电话号码是在什么情况下拨打,打通后需要说些什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特殊的电话号码,并且能够熟记这些电话号码。

  2、知道在什么情况拨打什么电话。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幼儿认识特殊的电话号码,并且能够熟记这些电话号码。

  2、知道在什么情况拨打什么电话。

活动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形式展开活动

  看PPT课件有个老奶奶突然晕倒在路边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2、出示PPT带有120电话号码的图片,告诉幼儿在遇到有人受伤,生病时应该拨打120,打通电话后能够说出受伤人员或是生病人的地址,说明是哪里受伤了,或者是什么生病的状态。

  教幼儿读出急救电话是120。

  看第二段故事突然发现有个地方着火了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3、出示PPT带有119电话号码的图片,告诉幼儿如果遇到发生火灾时不要慌张,这时候应该拨打火警电话119,打通电话后说清楚发生法在现场的详细地址。

  教幼儿读出火警电话119。

  4、看第三段故事,如果家里来了陌生人,不要随便开门,如果不认识,可以拨打报警电话110,出示PPT带有110电话号码的图片,教幼儿读出报警电话110,在打通电话时要说明自己所在的位置,在遇到危险时要拨打电话110。

  用以上方法可以教幼儿认识多个特殊电话号码。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这一节课,让幼儿解了许多特殊电话号码的意义及用途,在今后上课前还要多以范例教育幼儿,在什么情况下打什么电话。

17、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蒙古族》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通过欣赏蒙古族音乐,让幼儿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事先装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乐。

  2.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盛会。

  提问:“那达慕”盛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举行“那达慕”盛会。

  在感知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动作。

  1.赛马。

  2.歌舞。

  (四)结束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18、大班安全教案《认识安全标志》含反思

活动名称:

  认识安全标志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的能力。

  3、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标志,主要认识:当心触电当心中毒禁止烟火。

  4、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知道发生火灾以后简单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安全标志图片一套

  3、挂图四幅

  4、布置好"安全图片展览"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多媒体课件会说话的标志导入课题师:小朋友刚才谁在说话,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安全标志)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标志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所以需要我们去认识它小朋友看--它来了(大屏幕出现标志娃娃:小朋友们好!我是标志娃娃,今天我带来了好多的朋友,它们都藏在活动室里,你们能找到它们和它们做好朋友吗?)老师和你们一起找,你能告诉老师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吗?是在小椅子上面还是下面找到的?

  2、基本部分:认识安全标志师:小朋友我们坐下来和你的标志朋友说说悄悄话,看他叫什么?

  提醒我们怎么做?也可以把你标志朋友的名字告诉你的好朋友。大家互相说一说。动脑筋想一想。(小朋友自由讨论一分钟)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你的标志朋友介绍给大家,让大家都来认识他(请三个小朋友上来介绍自己的标志朋友)这么多小朋友都想上来介绍你的朋友,这样吧请大家也把你的标志朋友送到磁力板上,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认识。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把颜色一样,形状一样的标志朋友放到一排,如果有两个一样的我们只留下一个就可以了。

  (老师和幼儿一起来认识安全标志)小朋友看标志娃娃也把标志朋友请到大屏幕上来了,刚才有几个标志娃娃来晚了,我们没有认识过,你能找到吗?(幼儿寻找,老师操作多媒体找出三个标志:当心触电当心中毒禁止烟火)当心触电:警示我们这里有电,危险,告诉我们小朋友不要用手摸更不能进去玩,要远离这个地方。

当心中毒:

  提醒我们这里的物品有剧毒,千万不能用手去摸。

禁止烟火:

  告诉我们这里堆放的物品都是易燃物品,禁止在这里点火,抽烟,放鞭炮。否则会发生火灾。

  小朋友,火灾可怕吗?无情的大火能吞掉一座座房屋,让人们无家可归,大火还能吞没一片片森林,让动物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大火还能烧死人和动物,让我们感受痛苦,所以火灾太可怕了。小朋友,万一我们身边发生火灾我们该怎么办呀?(幼儿自由回答)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请小朋友思考:如果我们身边发生小火,该怎么办?(用水扑灭用脚踩灭用厚的东西压灭)万一小火变成了大火该怎么办呀?(立即告诉大人,打火警电话119等)如果放生火灾以后我们被困在屋子里该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用湿毛巾湿衣服把门缝堵住不让浓烟进屋子,然后打开窗户,拿出最鲜艳的衣服大声呼喊:救命呀!人们听到喊声就会来就你。我们看大屏幕上的朋友是怎么做的?(出示大屏幕让幼儿模仿用湿布堵住嘴弯腰逃离火场的办法)今天老师和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安全标志。还知道了发生火灾以后怎么办?我们不仅保护了自己而且还要学会帮助别人。这里有几幅画很多有危险的地方都没有安全标志。我们给它贴上安全标志,这样别人走到这里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幼儿分成4组给设计好的场景贴安全标志,最后老师带领幼儿总结讲评)

  3、结束部分:参观安全图片展览今天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以后小朋友平时要注意观察你生活的周围还有那些标志,提醒我们该怎样做?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标志图片展览,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以后我们也要做小小设计师,来设计更多的标志。

  4、活动延伸:为幼儿园设计标志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19、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方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活动中能有序,细致地进行观察,清楚、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3.感受圣诞聚会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森林Party》。

  2.操作材料、自制跳舞毯各人手一份。

  3.自制储物柜及圣诞礼物。

活动过程:

  (一)参加森林Party,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快乐Party吧。

  (二)通过住旅馆情境分房间,巩固上、下、左、右。

  1.用一根直线给旅馆分房间、摆家具,复习上下。

  师:旅馆只有一个房间,我们有男生和女生怎么办呀?

  2.探索另外一种分房间方式,复习左右。

  (三)利用两根直线分房间,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引导幼儿利用两根直线把旅馆分成四个房间。

  师:"有四个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Party了,它们想每人住一个房间,怎么办?"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师:你们的房间都分好了吗?这个是哪个小朋友分的?你上来介绍一下。你再说一下小动物分别住在哪个房间?和他一样分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这样分的。可是刚才这个小朋友介绍小动物住哪个房间的时候,说的是这个、那个的,有点介绍不清楚。我们能不能帮这四个房间都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猫住哪个房间?先看看它住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面呢?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上。"那小羊、河马、大象它们住在哪个房间呢?

  4.根据动物要求进行第二次操作。

  (四)举行森林Party,巩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根据指令找寻神秘圣诞礼物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的舞会要开始啦。让我们把今天的舞伴请出来。我数到123,你们把坐的地垫翻过来,这就是你们的舞伴。看看你的舞伴什么样?

  2.Party游戏:跳舞毯。

  (1)结合课件先进行方位的练习。

  (2)跟着音乐跳舞。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继续了解生活中的其他方位,如东南西北等。

活动反思:

  《认识方向》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本的45—46页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让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并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为本单元后部分的学习作好铺垫,更为今后在生活中能更精确地确定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我上了《认识方向》这一课,上完后进行了自我反思,感觉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当然还存有一些困惑。

  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由“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引入,复习生活中的四面:东、南、西、北,然后提问“八方”是什么?为学习新知埋下伏笔。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方向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再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识。我以学校以及周遍的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为背景主题图,在此基础上,我抓住一个方向,在演示、讨论的过程中完善学生对新方向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我在学校主题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建筑认识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个环节充分放手给学生,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平面图上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了图上的东、南、西、北,接着由学生来说出另外的方向,再一次感知为什么东与南的中间就是东南,东与北的中间就是东北,西与南的中间就是西南,西与北的中间就是西北。学生自己感悟出这样命名的道理,应用起来也能更加地得心应手。指导学生填写方向板。

  (三)实际操作,巩固深化: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贴一贴,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获得数学经验。在本课的“想想做做”第2题。我对题目进行了改编,有效地利用图中的相关信息。先提问:“你最喜欢的水果在水库的哪一面?”同桌共同解决。再问:“你喜欢的水果又在桃园的哪一面呢?”我发现学生更乐意动脑筋解决问题,也乐意与人交流合作。再把这些水果制作成9张卡片,要求学生听我说的方位或学生自己说方位,让其他学生上黑板完成这幅水果种植分布图。练习经过创造性地改编,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对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各个方向,进一步理解各个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学生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化。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长取短,互相介绍确定方向的好方法。回家以后,找一找你家的四面八方有什么?

2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左右》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数学生成活动之一:认识左右。对大班孩子来说认识左右有挑战性的一项智力游戏,而且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非常大。设计此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及提高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2、愿意与同伴交流,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3)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4)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4.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内画“△”。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21、大班安全教案《认识安全标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分析标记图的图案,了解这些标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安全标记,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3、在制作安全标记的过程中,加深对安全标记的认识,培养一定的安全意识。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5、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常见的安全标记图:红、绿灯;禁止吸烟;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教师首先出示红、绿灯的安全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标记?这个标记告诉我们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分别出示其他标记,引导幼儿认识具体方法。

  二、结合日常生活,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扩大对各种标记的认识。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标记?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用笔画下来。

  分别请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小组讲述的标记,全班交流小朋友见过的标记。

  三、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读一读书上的安全标记,请幼儿在幼儿用书的两个框子中自己设计或见过的两个安全标记。

  四、讨论:

  1、生活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标记?标记有什么用?

  2、想一想,在我们班上、在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标记呢?

  让幼儿分组讨论,并记录,教师汇集幼儿的记录结果,共同讨论研究,选择一致的安全标记。

  五、小组制作标记。

活动反思:

  《安全标识》一课,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是安全标识,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识,并结合美术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设计安全标识。

  通过课前收集的各种安全标识的欣赏、介绍、讨论,学生对安全标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在他们的设计图上面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他们知道了安全标识要用比较亮的颜色,这样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安全标识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各种安全,因此要做得简单易懂,每一个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深深的体会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安全教育,面对这样的一个教学内容,很自然的就让我想到这是在美术课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习安全常识的好机会。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将重点放在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结合上面来,让学生在认识安全标识、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同时,无形中接受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

22、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单双数》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音乐律动表演活动中,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我让幼儿排成一排,从一开始报数,然后我请单数的小朋友上前一步,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所措,最后他们问我:“老师,什么事单数啊”?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还没有单数这个概念。

  《刚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事物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认识单双数的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游戏化的教学,幼儿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的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理解并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难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幼儿自己根据规律,归纳出2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头饰,歌曲《黑猫警长》。

  2.纸盒做的房子,房里装有若干“鸡蛋”

  3.1—10的数字卡片,幼儿人手一套1—20的数字卡片。骰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小老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被黑猫警长调查出来了。请小朋友来当黑猫警长,去小老鼠的家把蛋宝宝救出来。

  二,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 老师把小朋友救出的蛋宝宝一排排粘贴在黑板上,在后面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请小朋友给鸡蛋宝宝找朋友,两个两个的圈起来。

  3.请幼儿观察思考,是不是每个鸡蛋宝宝都有朋友呢?引导幼儿说出:

  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的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是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两个两个的叫双数。

  4.师小结:

  A,10以内有五个单数,五个双数。

  B,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是好朋友。

  三,在游戏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扔骰子,幼儿说出自己扔的是单数还是双数。

  3.集体游戏:找朋友。单数—抱抱自己,双数—找一个朋友抱抱。

  四,拓展练习。

  要求幼儿能根据自己总结归纳的规律,找出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1—20的数字卡片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五,延伸活动。

  集体游戏:钻山洞。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3、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左右》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数学生成活动之一:认识左右。对大班孩子来说认识左右有挑战性的一项智力游戏,而且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非常大。设计此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及提高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2、愿意与同伴交流,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3)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4)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4.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内画“△”。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24、大班安全教案《认识火》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火的一些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

  2、了解防火的简单方法,培养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了解火的用途,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一起来灭火

  2、ppt课件:认识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红光光,大大篷,见风它就更逞凶;无嘴能吃天下物,最怕雨水不怕风。

  二、展开

  1、出示图片,了解火的发展。

  讨论:火是怎么来的呢?

  教师:最早是钻木取火,后来从打火石发明了火柴,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打火机,现在我们能用电子打火。

  2、了解火的特点。

  (1)点燃蜡烛

  让幼儿观察火苗的颜色(蓝色、黄色、红色),并通过观察说出火能发光。

  (2)让幼儿用手靠近蜡烛的火焰,感受火能发热。

  (3)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点燃三支蜡烛,把大小不同的三个烧杯盖上。

  观察结果:

  最小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少,火熄灭最快;

  最大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多,火熄灭的最慢。

  (4)了解火怕水的特点。

  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火会灭。

  3、引导幼儿讨论火的用途与危害。

  (1)火有哪些用途?

  (照明、取暖、煮饭烧水、发电……)

  (2)火有哪些危害?

  (使用不当或疏忽大意会烧伤人,烧毁房屋和树木,引起火灾)

  4、了解简单的防火方法。

  教师:火的危害虽然很大,但是我们不用怕它,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防火知识。

  (1)平时不要玩火,不能在靠近火的地方玩易燃物,不要放烟花爆竹。

  (2)如果不慎烧了东西,立即报告大人并立即离开。

  (3)火势太大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求得消防员帮助。

  (4)如果身上着了火,就在地上打滚,压灭火焰。

  (5)如有浓烟就用湿布掩着鼻子,冲向门外。

  (6)如果被大伙围困,应尽力呼救,并想办法逃出。

  5、游戏:着火了。

  教师说出一种着火的情况,幼儿做出相应的应对动作及模仿措施。

  教师小结活动内容,教育幼儿要学会自我保护。

25、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前期经验的准备:

  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

环节预设:

  一、认识人民币: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

  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活动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再次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与生活的脱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或练习题中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有关5套人民币的知识,可是只是匆匆认识,毕竟不是孩子们每天所见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旧版人民币的图时大多学生不认识,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的2元钱。还有孩子们年龄小,平时接触人民币机会少,他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可能只限于收几百元压岁钱,绝大部分还是家长保管,平时家长很少让孩子自己去买物品,偶尔买的也多限于一两元的小东西,接触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几乎很少接触,所以他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难度,更不用说兑换人民币和买卖物品的计算,他们掌握起来更困难。

  2、学具的缺乏使得学习成为纸上谈兵:考虑种种因素,害怕让学生带人民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没有让孩子们带学具,致使学习这部分知识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当然不理想。

26、大班社会教案活动《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前期经验的准备:

  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

环节预设:

  一、认识人民币: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27、大班社会教案《今天的我》

活动目标:

  1、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现在的我。

  2、发现自己与同伴的变化,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愿望。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用图画表现现在的自己

  2、难点:发现自己与同伴的变化

活动准备:

  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幼儿用书《今天的我》、彩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时候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不同?

  “小朋友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好朋友去说说吧。”

  “小时候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了哪些很大的变化?”(幼儿拿着自己的照片与同伴交流)

  2、绘画:今天的我

  “请大家用画笔把现在的自己画出来。”

  幼儿绘画,教师观察

  3、相互欣赏自己的图画

28、大班社会教案《学习使用人民币》

  活动名称:学习使用人民币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1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重点: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10以内的加减。

  活动准备:货架 各类商品(带有标价)自助银行(鞋盒10个) 磁带 投币箱(1个)人民币(五元、一元、二元、五角、一角)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入今天的活动今天"国际超市"开业了,里面有许多好东西,咱们去购物吧!没钱那怎么办?对,我有你们的存折,那我现在发给你们,请你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来那你们的存折,走,咱们去取钱!

  1、要看清楚存折上有多少钱,你们把它全部取出来,点清楚用笔写下你们取出多少钱,取好了吗?

  2、咱们到"国际超市"去吧!哦,我都忘了告诉你们"国际超市"在那了,它在北京路,坐2路车就到。

  二、带幼儿乘车,引导幼儿投一元钱到投币箱(放录音)孩子们,这辆车就到"国际超市"快上,我们要买票的,一个人一元,两个小伙伴是几元钱呢?

  三、组织幼儿进超市购物看,我们到了,你们一会可以到超市购物,那我要提个要求:

  1、钱是你和小伙伴的,买东西的时候要相互商量。

  2、你们一共有多少钱,买东西时要算清楚,合理花你们自己的钱。

  3、要看清楚标价,在付钱之前,你们两个好伙伴要算清楚需要多少钱,再去收银台付款。

  好了,祝你们在"国际超市"买上你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教师当顾客参与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引导幼儿看标价,打算要买的物品,把价格进行计算,看看自己的钱够不够,同时教育幼儿合理选购商品。

  五、教师组织幼儿小结来,到休息间休息一会,你们今天都有什么收获?

  (引导幼儿讲自己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29、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圆柱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CD,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走线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四、活动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30、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左右方位》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评析:设计目的有三年: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介绍吗?",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置。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一。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的色论,进一步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31、大班社会优秀教案《认识邮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邮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2、学习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介绍。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拍摄邮局的照片并制作成多媒体

  2、制作的邮筒一个活动

  预设过程:

  1、回忆交流,提问问题:

  --"上次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了邮筒,也知道了邮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邮局去,然后由邮递员去送信的,对吗?那小朋友们去过邮局吗?

  你们到邮局去干什么呢?"

  2、出示图片,梳理对邮局的认识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对邮局的认识:

  --"邮局的标志性颜色是什么?"(颜色)"邮局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呀?""邮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钱、取钱、打电话、订报纸杂志、带收煤气、电话、自来水费等。)"看一下照片,邮局里都有些什么呢?"(有邮箱、有称、有电脑、有桌子等)"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寄包裹)为什么这里有个称啊?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这里的人们在干吗?"(储蓄业务)

  3、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上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办理包裹业务)"这张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么?"(办理快递业务)"那这个阿姨又在做什么呢?"(办理储蓄业务)原来啊,邮局的叔叔阿姨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反思:

  了解邮局的特点和邮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难点是掌握寄信的步骤,在综合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32、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交通标志》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对于农村幼儿来说,安全教育尤为重要,本班的孩子对交通安全的认识还缺乏,所以为保证孩子安全,我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其中有一个主题以“安全标志”为中心,引导幼儿通过“认识安全标志”、“了解安全标志的意义”、“自制安全标志”等活动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从而提高安全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

  2、了解标志的作用和特征。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激发幼儿对交通标志的兴趣。

  4、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标志,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5、使幼儿学会按标志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幼儿认识部分安全标志,掌握其含义,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难点: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较好的处理突发事件,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教学活动课件,安全图片。

  2、事先创设好逛公园环节的场景(如马路、十字路口和各种图片)。

  3、万宝箱两个、幼儿用的小标志若干,幼儿设计标志用的纸笔等材料。

  4、小老鼠布偶一个。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早上有个小动物委托我们帮他一个忙。到底是谁呢?它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快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布偶表演情景戏)

  师:前几天小老鼠舒克新买了一辆小汽车,这不今天早上它就开着它的小车来我们威海游玩,但是一进城,它发现我们的马路上到处有着很多它不认识的标志,这些标志它从来没有看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它不敢开车进城,只好来请教我们小朋友了!

  二、认识交通标志(播放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师:瞧!小老鼠舒克把这些交通标志都给画了下来,我们快一起来看看它们都代表着什么意思吧!(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课件出示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试着说出这些分别是什么标志,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出这些标志的意义,那到底说的对不对呢?曾老师来告诉你吧!(师详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及意义)

  游戏——我指你说:(教师可指出标志图片,让幼儿说出标志名称及含义,以让幼儿巩固复习)

  三、交通标志作用大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很多交通工具的意义,那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了这些交通标志,那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师小结:交通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了交通标志,那马路上的车就会随意乱行,没有规则,互不谦让,很容易引起车祸;如果没有交通标志人们就不知道什么是停车场,那车辆就会随意停放,这对我们的行走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了交通工具,上班的时候马路就会混乱,这样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的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交通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是缺一不可的,我们都应该认真的去执行这些交通标志所表达的含义,做一名优秀的交通小标兵。

  四、以游戏、情景表演活动,巩固幼儿对标志的认识。

  (1)玩《山洞掏宝》的游戏。

  教师事先将部分安全标志的卡片放入两个箱里,然后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让两组幼儿摸,摸到后说出标志的名称,遇到这种标志应怎样做。

  (2)情景表演《逛公园》

  领幼儿在逛公园的活动中,为走过的路、十字路口、公园中见到的各种图片贴上相应的标志。

  对以上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及时表扬鼓励,并颁发“安全小卫士”奖章。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标志,知道了各种标志说明什么,见到它们时应怎么办。但幼儿园里还有很多小朋友不懂得要注意安全,下面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帮幼儿园设计一些标志,贴上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做做,是幼儿了解了标志的不同含意,并学会了运用标志,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标志,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让幼儿知道我们必须要遵守交通安全秩序。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性比较高,对各种交通标志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己所看到的标志,进行简单的描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的进步,在师幼配合上比较默契,相互之间比较和谐。

  本次活动设计,开始以故事引入主题,最后以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结束这两个环节较好,中间在认识各种交通标志时,应该适当加一些图片,让幼儿深刻的交通标志,并能用自己拿到的标志介绍给其他人或是多制作一些图片,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交通标志,向别人介绍自己见过的交通标志,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幼儿参与活动,使活动更有趣,更丰富。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幼儿提前收集有关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或者图片,使幼儿更深刻的了解交通标志的重要性?。本节课我得到了园领导的肯定,以后我将努力学习,共同探究更好地教学方式。

33、大班社会教案《有用的卡》

  设计意图:

  这个月的主题是“亮眼看世界”,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引导幼儿从身边的环境、生活中去看各种事物。而卡也是幼儿生活中间接接触到的一种物品,是一种比较新奇而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设计这样的一次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集中、更有意识地去观察和思考……卡是什么样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目标:

  1、观察各种卡,了解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自己设计卡。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卡,提供纸、彩笔

  重难点:

  了解卡的不同用途。

  设计:

  1、说说自己的卡。

  幼儿先和同伴交流自己带来的卡,是什么卡?有什么图案?

  再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教师给幼儿介绍另外的卡。

  2、给自己的卡找家。

  让幼儿自己给卡找个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看每张卡是不是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卡的不同用途。

  引导幼儿说说哪些地方能用到卡?“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要用卡?

  3、我想要的卡。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鼓励幼儿设计与众不同的卡、携带方便的卡。

  幼儿互相欣赏自己设计的卡,分享交流。

  4、展示幼儿的卡。

  将幼儿设计的卡展示在墙面上。

  我们在用卡时要注意些什么?

34、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左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2、愿意与同伴交流,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让幼儿认识左右。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3)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4)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4.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内画“△”。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认识左右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35、大班社会教案《传统的春节》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并会正确对别人说一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回忆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谈论。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儿讨论自己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儿谈论大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大,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角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儿深化认识

  6、评价、结束课。

36、大班社会教案《快乐植树节》

  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预备: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幼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幼儿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幼儿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附:

  儿歌:留住小鸟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

  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37、教案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独特的我》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自我介绍、特长展示等活动,使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电视机、实物投影仪、教师和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布、 针等。

  活动过程:

  1、通过玩游戏《请你猜猜他是谁》,引导幼儿观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1)引起幼儿玩游戏的兴趣。

  “老师这儿收集了许多我班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看着照片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教师介绍游戏名称与玩法。“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请你猜猜他是谁》,老师把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映在电视屏幕上,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你觉得大家应该遵守哪些规则才能使游戏玩得更有趣?”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幼儿开展游戏“请你猜猜他是谁?”

  ①教师在投影仪上依次展示本班幼儿和教师小时候的照片,引导幼儿根据相貌猜测。

  “他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他有什么特点?”

  ②教师小结:每个人的相貌都各不相同,没有哪两个人会长得一模一样。

  2、通过自我介绍、特长展示,引导幼儿发现并大胆展示自己的长处,初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我们每个人不光相貌各不相同,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独特的长处是值得大家认识和学习的。”

  (1)教师自我介绍并展示特长。

  现场快速裁剪制做(儿童)吊带裙,并用别针别好,请一幼儿做模特展示。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展示自己的特长。

  “谁愿意把自己独特的优点介绍给大家?”

  幼儿依次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唱歌、舞蹈、武术、自我服务等。

  3、向客人老师作自我介绍,和客人老师交朋友。

  “今天还来了许多不认识你的客人老师,你能礼貌大方向客人老师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1)讨论并回答“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作自我介绍呢?

  (2)幼儿自由寻找客人老师作自我介绍,了解客人老师情况,和客人老师交朋友。

  (3)教师小结: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够交更多的朋友,小朋友要好好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将来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

  活动延伸:

  1、幼儿在表演区继续展示自己的特长。

  2、开展角色游戏《照相馆》,引导幼儿发现并表现每个人的相貌特征。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本活动以“独特的我”为主题,开展了幼儿自我认识、评价、对同伴的认识、对同伴的评价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了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活动开始,以游戏“猜猜他是谁”为基本形式,教师通过形象直观性、趣味性的实物投影仪,将幼儿熟悉的小朋友展现在同伴面前,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取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调动了幼儿观察、比较、联想、判断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对隔近友爱的态度。

  二、专家点评:

  游戏中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体现了“幼儿为主体,为主导”的原则。

  从活动组织形式看,幼儿介绍自我和特长展示,既有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的交流,又有幼儿自由结伴的交流,还有幼儿与客人老师的交流(正在上公开课)。这三种组织形式,既为每个幼儿提供了表现自我长处和获取成功感的机会,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了幼儿发展的实效性。

  从实践效果看,本次活动的全过程,幼儿都处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教师的教态亲切,语言生动,富有启发性,而且教师自始至终不忘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例如教师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展示给小朋友看,教师特长的展示是为小朋友快速裁剪一条时装裙,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其乐融融。

  教学活动中幼儿认识自我与同伴,并展示特长;教学活动后,幼儿在生活中,在角色游戏区继续讨论、交流,展示“独特的我”。此活动使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达到了协调统一。

  三、反思与讨论

  独特的我,是展示自我认知与理解,下一步,该如何延伸与继续呢?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以游戏“猜猜他是谁”为基本形式,教师通过形象直观性、趣味性的实物投影仪,将幼儿熟悉的小朋友展现在同伴面前,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取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调动了幼儿观察、比较、联想、判断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对隔近友爱的态度。本活动以“独特的我”为主题,开展了幼儿自我认识、评价、对同伴的认识、对同伴的评价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了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38、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空间方位》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过掌握《摆花》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及空间方位能力、推理能力。

  3、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重点难点

  1、理解横着数、数着数都是5的概念。

  2、能够用不同的空间方位进行摆花。

  活动准备

  16朵花、示范图5张、黑板、幼儿操作材料每人1份(16朵花)、记录纸、花坛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名称,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花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朵花。(2个2个的数)。”

  2、教师:“一共16朵花,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叫做摆花。”

  (一)教师示范,发现摆花秘诀。

  1、摆花要求:“老师这里有一个四边形的花坛,需要小朋友将16朵花摆在花坛的四周,但还要保证花坛的每一条边都是6朵花,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

  2、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尝试摆花。

  3、教师总结:“他摆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进行示范:“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来看一看我是怎样摆的。”

  “老师摆成功了吗?摆成了什么形状?老师摆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教师小结:我种了两个横排,两个竖排,4个角上的花数了2次,即在横排数了,也在竖排数了。

  (二)幼儿尝试摆花

  1、给每位幼儿一套小花教具(16朵花),幼儿尝试操作。

  2、强调要求:“16朵花要摆4排(横排竖排都可以),每排5朵花。”

  3、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4、点数进行验证

  5、介绍记录纸:“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摆法,那谁的方法和他一样请举手,说明你的方法也对啦。那我们把这种方法方法记录下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请把我们验证过的方法记录下来(花可以用圆圈表示)。”

  (三)尝试摆花的其他方法。

  第二种方法:

  老师:“其实摆花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在尝试摆一摆吧。”

  1、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进行验证。

  3你觉得这种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枪。。。。。)

  4、教师出示这两种方法的记录纸小结:“上面的5朵花不动,左边5朵花不动,右边的5朵不动,下面的三朵向上移了。”

  5、提问:“你觉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2个横排,2个竖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种出的样子不一样)”

  (四)继续尝试其他的摆法

  老师:“那请小朋友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看谁的方法和其他人不一样。”

  2、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进行验证。

  3你觉得这种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枪、开字......)

  你看看她像什么?(井字)

  活动总结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对大班幼儿来说,通过有挑战的游戏来发展其空间知觉和推理能力,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本次活动中,我先用幼儿平时最常见的花坛引出,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什么叫“横着摆和竖着摆都是5朵花”的概念,将游戏的难点抛给幼儿,启发他们思考其他的摆法。

  在幼儿自由操作中,我用电子设备将幼儿摆花的方法实时拍照记录,并用集体分享的形式让幼儿在大屏幕上再观察,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摆花方法得到了再次的验证,也再一次让幼儿了解“横着摆和竖着摆都是5朵花,且一朵花在横排和竖排能够重复数”的难点。

  通过对幼儿作品成功和失败的分享,幼儿更清晰地理解了摆花的方法,再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

39、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认识斑马线》反思

  在幼儿园中,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斑马线的含义是什么,针对这一现象,小编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斑马线的意义和作用,让幼儿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大班安全《认识斑马线》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大部分孩子不认识斑马线,不知道斑马线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斑马线的意义,从小就具备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

活动目标

  1、认识斑马线。

  2、理解斑马线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斑马线

  难点:斑马线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红绿灯的作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基础)

  2、斑马线的 图片;道路交通中斑马线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1、引入

  活动开始时,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汽车入手:“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汽车吗?”

  2、认识斑马线

  随后,展示幻灯片(画面上有一条斑马线,线的旁边有一个红绿灯,斑马线前面有很多汽车停着)(之前有画过红路灯,了解了红路灯的意义),引导幼儿说说看到的图画,老师:“为什么车都停了?”“红灯了”老师:“红路灯前有什么?”“斑马线”引导幼儿说说斑马线的作用,有的说:“我和爸爸、妈妈过马路时都是走斑马线的。”有的说:“不走斑马线会被撞到的。”……

  3、斑马线的重要作用

  接着和幼儿一起讨论斑马线的外表:由很多白色的长条形组成,人走在上面很醒目……,走斑马线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不走斑马线,就等于在班级上不遵守纪律,不是好孩子的)

  如果有孩子提出喜欢五颜六色的“花”斑马线,可以先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白色的斑马线就是为了让司机更能清楚地看到人在上面行走,“花”的斑马线反而不能明显的突出行人。

  4、学画斑马线、游戏

  我在黑板上画出红绿灯、斑马线的同时,鼓励孩子们一起先在纸上画,然后在教室的活动区内,老师画一副斑马线,请幼儿用手做方向盘开车,老师说“红灯”时就停车,另外几个小朋友从斑马线上走过……玩完一次后换老师来做“车”,老师开车,孩子做红路灯,一起玩游戏。

  最后是幼儿在纸上画斑马线,老师鼓励幼儿在画纸上自由添画,如:汽车,花,太阳,小鸟……。

教学反思

  反思一: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放开思维大胆想象。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对颜色的认识期,因此幼儿在讨论斑马线的颜色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被老师画出来,进一步引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而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更没有硬性对孩子强调斑马线就一定是由白色的长方形组成,我觉得幼儿的想象力和兴趣是艺术活动最为难得的要素。

  反思二:游戏中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在很多的教育环节中,我都会适当的加入一些游戏性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玩开车游戏时孩子是非常的感兴趣,所有的幼儿都愿意徒手在空中画斑马线,利用游戏进行绘画活动,可以使枯燥的技能练习演变愉快的活动体验,让幼儿对绘画更加感兴趣。

  反思三:发挥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在幼儿绘画前,我常常会引导幼儿自由添画,但要先完成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会忽视了本节课的重点。如本节课主要是画斑马线,那么幼儿就必须先画好斑马线后才能在画纸的周围添加上自己喜欢的装饰品,对我来说,我希望孩子不要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我希望孩子是处于主动的兴奋状态,那样画面才会让人觉得惊喜,孩子的想象力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想象,如果样样都限制了孩子,得到的结果是每幅画都几乎相同的,孩子就像机器一样完成老师的“作业”,很少有想象的空间。

40、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半点钟》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时钟、自制的《半点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半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报时拨钟》。

  活动反思: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学前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半点》这个数学活动,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已掌握整点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半点的认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幼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组通过观察和操作,能读出钟面的时刻,探索钟面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二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三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指出半点指针的规律,可以跟读钟面的时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做课间操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幼儿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幼儿看钟面的时刻,再想一想半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幼儿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6,时针最后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的规律。

  2、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活动中,我注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在这个时间正在做什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活动中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孩子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

41、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认识端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